流动资金贷款用途资金问题

扶贫信贷资金管理中的五大问题【财会实务精品文档】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扶贫信贷资金管理中的五大问题【财会实务精品文档】
中华书文馆-我们拥有专业强大的教研实力和完...|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VIP价格: ¥15.12元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商业银行贷款重组问题值得关注
来源:银行家&
作者:李瑞红
  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商业不良贷款呈现持续上升势头,贷款重组成为其化解不良贷款的新途径。目前各商业银行正在加强贷款重组步伐,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存在的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
  目前商业银行贷款重组的新特点
  近两年来,基层商业银行充分利用总行政策、主动借助当地政府及监管部门外力,积极压降不良、化解风险,取得一定效果。首先,各家商业银行以“强内功”方式提升重组效率、强化重组实效。各行总行适度下放审批权限。可自主审批权限,分行可自主展期、借新还旧,提升重组效率和主动性;适当提高重组贷款容忍度。部分银行以制度方式明确扶助困难企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重组中对授信条件的要求更加切合实际;规范细化重组作业流程,提升重组质量。其次,地方政府与监管部门以“强外力”方式助推贷款重组。一方面建立企业资金链断裂及逃废银行债务报送、担保圈监测等重大授信风险应对突发机制。由监管部门推动,协会搭建平台,组建债权委员会及多个特定客户联席委员会,以此形成债权人强大联合体;另一方面由政府成立小微企业转贷引导基金,为贷款客户提供引导资金。现阶段贷款重组的新特点.
  维持或压缩原有授信敞口。基层商业银行贷款重组后,原借款合同要素变更的方面主要是:维持或压缩原有授信敞口,利率采取下浮、追加担保等缓释手段。主要原因是当前市场风险形势及企业经营情况尚未扭转,银行避险情绪浓厚,选择审慎进行贷款重组并损失一定利益而换取未来银企发展空间。同时,当前可供银行重组追加的风险缓释手段极为有限。
  借新还旧是重组的主要方式。虽然各商业银行重组授信政策及授信客户情况存在差异,但现阶段各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借新还旧、还旧借新、转换授信主体、展期来实现变更原借款金额、期限、利率、担保条件或借款人等合同要素。借新还旧是当前各商业银行贷款重组选择最多的一种方式,主要是当前风险形势下,企业和银行寻找适合的转换授信主体难度较大,目前承接授信的新借款人多为关联方、担保人或其他第三方企业。与展期方式相比,借新还旧作为一笔新的贷款可对利率、担保等其他要素进行调整,银行可通过上述调整为授信风险掌控留有一定空间。
  短期流贷为重组后主要信贷品种。一是期限偏短。当前各行重组授信期限多为一年(含)以内,银行可视风险情况为自身留有退出空间。二是流贷为重组后的最终信贷品种。针对前期贸易融资风险较为突出的情况,银行表外银承及信用证业务出现垫款,重组后,会转化为流动资金贷款或押汇,而押汇到期后银行则通过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继续重组。
  商业银行贷款重组存在的新困难及问题
  银行重组存在二次风险发生的顾虑。当前部分商业银行总行纷纷下放重组权限后,为避免分行存在不审慎的重组行为,对分行实行了较为严格的重组行存在重组贷款后二次风险出现的情况。如,基层商业银行贷款逾期,并不掌握企业已经存在大量民间借贷,商业银行决定给予贷款重组,但重组后企业仍无力偿还,重组贷款转为不良。此外,当前部分商业银行总行对分行实行了较为严格的重组考核政策以约束重组行为、提升重组质效。如,商业银行对重组期限或次数设置不同比例的容忍度,重组后再次出现风险五级分类则直接降为不良且取消分行的重组审批权限。
  贷款重组仍存执行难的问题。一是借款人及担保人有意逃废商业银行债务致使重组推进难。在商业银行具有重组意愿的情况下,借款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不配合银行启动债权重组程序,致使银行难以推动贷款重组并化解风险。商业银行考虑给予授信客户贷款重组,而借款人将企业租赁给实际控制人可以控制的企业,以租赁形式继续账外经营,以此逃废银行债务。此外,担保人逃避履行担保责任是贷款重组中遇到的又一难题,商业银行重组授信政策要求以不得弱化担保条件为前提,而在重组实践中,存在大量担保人逃脱担保责任的实际情况,在担保圈风险化解中,商业银行寻找到符合行内信贷政策的有效担保难度较大。二是抵押担保条件落实难。借新还旧重组需重新履行正常授信程序,而部分地方国土部门对抵押项下土地需先撤押,再抵押,因此银行抵押物存在抵押顺位轮后致使优先受偿权丧失的风险;在借新还旧需重新办理抵押过程中,抵押物需要再次评估,特别是资金链已经紧张的小企业还要额外支付抵押物评估费、费,进而影响其配合商业银行开展重组贷款的意愿;二次抵押重组推进难。当前商业银行即便有抵质押物,但因银行间重组政策存在差异、银企重组条件未能落实等难以协调的客观情况存在,只要一方不解押,另一家银行即使有意推动重组也无法启动重组程序。
  前期个别重组授信合规性不足。前期商业银行重组,迫于时间、考核等因素,存在一些合规瑕疵值得引起关注。一是借款用途合规性不足。转换授信主体的重组方式,新授信主体多为原借款担保人、关联企业或其他第三方企业,但在难以寻找符合授信政策的承接主体情况下,个别商业银行为启动重组而存在一定合规问题。商业银行将企业作为新的借款人来承接原有授信并在原授信金额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风险敞口,实现以贷款重组名义为房地产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二是贷后管理审慎性不足。多数商业银行将重组后贷款视为风险性贷款进行贷后管理,把其纳入风险预警管理的范畴,而政策性银行,对于重组后贷款仍参照正常类贷款的贷后管理要求,按季度频率实施贷后检查,其风险管理的审慎性较同业相比明显偏松。
  推动商业银行贷款重组的建议
  推动银行业协会加快建立大额联合授信机制。各地银行业协会要尽快建立起常态化的联合授信机制,以提早介入大额授信并安排各方权责利,提升债权委员会的有效性,避免当前临时债权委员会存在协调推动力度不足、商业银行各自为政的不利因素存在;针对当前小微企业授信风险激增情况,建议考虑建立小微企业联合授信机制,针对商圈、市场平台等进行联合授信,以解决小微企业授信风险突增而风险化解措施有限的困境,增强小微授信抗风险能力。
  推动银行尽快理顺与政府小微转贷引导基金对接政策。细化内部授信流程,在重组授信政策中争取总行支持以达到风险管控要求;在审慎合规的基础上,甄选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进行续贷,增强小微金融服务能力,提升扶持实体经济的主动性。
  推动银行加强授信风险管理能力,审慎有效开展贷款重组。一是完善贷款重组授信全流程管控机制。针对重组贷款特点进一步细化授信调查、审批、放款及贷后管理流程,加强贷前对企业授信风险的识别判断,增强重组贷款的贷后管理手段,为避免二次风险发生,采取适度的差异化考核,鼓励银行开展贷款重组并提升银行重组的审慎;二是审慎开展异地授信业务,商业银行在异地授信风险化解重组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等客观原因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建议商业银行借此重新评估审视异地授信,审慎介入异地授信,并以供应链等产品创新、严格执行监管及行内异地授信管控办法来强化增量和存量授信管理;三是加大探索问题授信的处置方式。在贷款重组推动难度大、逾期时间长的现实情况下,基层商业银行以合规为前提,争取总行政策,以批量转让、资产证券化等形式加快对问题授信的处置,缓解不良压力。
  建议政府强化主导力度。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保全银行信贷资产,指导各相关部门以化解信贷风险为契机,加大力度完善地方金融生态,协同多方建立并完善打击企业逃废债务机制,协调司法、房管、土地等部门为银行贷款重组、支持企业融资提供帮助。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阳泉市中心支行)
(责任编辑:周晓亮 HZ001)
03/30 19:0603/17 04:08
银行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库: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银行信贷资金流向监控现状、问题与建议
【论文摘要】目前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向监控主要以银监会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为基础框架,各行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具体措施和管理办法。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普 遍面临着诸多困难,执行效果欠佳。本文建议通过改进受托支付管理办法,借助征信系统加强事后管理
  【论文摘要】目前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向监控主要以银监会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为基础框架,各行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具体措施和管理办法。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普 遍面临着诸多困难,执行效果欠佳。本文建议通过改进&受托支付&管理办法,借助征信系统加强事后管理,来完善当前信贷资金流向监控。
  【论文关键词】银行信贷;资金流向;监控
   Abstract: Currently, the commercial banks monitor the flow of their credit funds mainly according to the basic framework of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as well as their own concrete measures and management rules. But in the actual executing process, the banks are generally faced with many difficulties; therefore the executing effect is satisfied.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monitoring the flow of the credit funds should be perfected by improving the entrusted payment management rules and with the help of the credit reporting system to strengthen the post-management.
  Keywords: bank credit; fund flow; monitoring
  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极其复杂,宏观调控面临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双重压力。人民银行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保持定力,加大定向调控力度,盘活 存量,用好增量,以促进经济企稳回升和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在此背景下,确保信贷资金流向的合规性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宏观调控方向很可能会被偏离,且信贷资 金风险隐患也可能加大。
  一、商业银行监控信贷资金流向的主要措施和管理办法
  在信贷资金流向监控上,目前银行主要执行银监会规定的《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 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即&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据调查,各银行在&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都制定了具体措施及内部管理办法, 对资金流行进行持续监控和管理。
  以某国有银行为例,其主要措施有:一是完善贷款资金支付管理。对受托支付、自主支付的条件和标准及贷款资金支付所需资料进行具体明确,要求对 所有项目贷款、1000万元以上的流动资金贷款的资金支付必须实行受托支付,并在信贷管理系统中进行刚性控制。同时,确定了贷款受托支付的目标必须达到 90%以上,加强对贷款资金&第二手&及后续支付进行连续监测管控。二是规范借款人帐户管理。在借款人结算资金帐户外,专门开立贷款发放及专项资金帐户, 建立结算资金、贷款资金及专项资金的分账管理模式,监控贷款资金合规使用。三是设置专业部门及专门岗位。一级分行在信贷管理部专门设置信贷监督执行部,作 为信贷管理部的附属机构进行管理,配备专人,专司对贷款前提条件及贷款资金支付的审核监督。二级分行设置专岗,专职从事信贷监督执行工作。四是实行系统功 能改造。一方面,在信贷管理系统中对贷款资金的支付管理功能进行改造,在贷款发放时,对受托支付的交易对手户名、账户、金额、用途等要素进行控制。另一方 面,专门开发了对企业贷款资金流向监测的查询系统,授权监测人员按照指定条件进行查询。五是加强持续监督管理。要求在贷款发放后的5日内监测贷款资金的支 付和走向情况,监督贷款资金是否按照原审批的用途合规使用。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核查整改通知书,督促经办行认真整改。同时按月对贷款资金支付监 督情况进行通报,对贷款资金受托支付率、法人贷款资金支付合规率、信贷监测检查发现问题整改率等纳入信贷管理考核指标,实行综合考核评价。
  其他银行都采取了类似的措施,只不过在细节上存有一些差异。大体上的一些其他措施还有:一是建立信贷资金走款监测台账制度,对信贷资金进行逐 笔监控、逐笔核实;二是建立分帐管理模式,贷款发放、支付和还款通过专门帐户办理,同时要求借款人不得通过网银、委托收款、通存通兑等方式使用信贷资金; 三是加强回笼资金的异常情况监控,如发现信贷资金回流等违规行为,对客户经理给予处罚;四是实行贷款发放和支付的流程精细化管理,审查人员对借款人所提供 的交易合同进行审核,放款人员审核合同要素、放款资料是否齐全;五是开展贷后检查,分为首次贷后检查、常规贷后检查、续授信贷后检查及贷后抽查。
  二、当前信贷资金流向监控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论文榜(),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的网站。
  本站提供,寻求论文发表代理,快速发表论文,发表论文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发表/国家级论文发表///职称论文发表。
 投稿邮箱: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论文发表客服QQ:
论文发表客服QQ:
论文发表客服QQ:
论文发表客服QQ:
论文发表咨询热线:
论文发表投稿邮箱:
[摘 要] 通过筛选并构建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其作为解释变量;以反...
提 要: 文中通过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低碳产出指标、低碳排放指...
供应链中,企业间的相互关系更多的是协作。供应链管理优化企业效益的最佳区域是封闭的...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时期起步以来...
随着绩效审计在西方的广泛应用,我国的绩效审计也随之发展壮大,如何结合我国的实际国...
农业部赴澳大利亚交流考察团 按照中澳合作协议,应澳大利亚农渔林业部邀请,受我国农...
论文发表热线:
微信号咨询:
 |   | 
 |   | 
 |   |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银行信贷资金流向监控现状、问题与建议
  摘 要:目前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向监控主要以银监会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为基础框架,各行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具体措施和管理办法。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普遍面临着诸多困难,执行效果欠佳。本文建议通过改进“受托支付”管理办法,借助征信系统加强事后管理,来完善当前信贷资金流向监控。 中国论文网 /2/view-7270944.htm  关键词:银行信贷;资金流向;监控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1)-0067-02   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极其复杂,宏观调控面临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双重压力。人民银行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保持定力,加大定向调控力度,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以促进经济企稳回升和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在此背景下,确保信贷资金流向的合规性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宏观调控方向很可能会被偏离,且信贷资金风险隐患也可能加大。   一、商业银行监控信贷资金流向的主要措施和管理办法   在信贷资金流向监控上,目前银行主要执行银监会规定的《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即“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据调查,各银行在“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都制定了具体措施及内部管理办法,对资金流行进行持续监控和管理。   以某国有银行为例,其主要措施有:一是完善贷款资金支付管理。对受托支付、自主支付的条件和标准及贷款资金支付所需资料进行具体明确,要求对所有项目贷款、1000万元以上的流动资金贷款的资金支付必须实行受托支付,并在信贷管理系统中进行刚性控制。同时,确定了贷款受托支付的目标必须达到90%以上,加强对贷款资金“第二手”及后续支付进行连续监测管控。二是规范借款人帐户管理。在借款人结算资金帐户外,专门开立贷款发放及专项资金帐户,建立结算资金、贷款资金及专项资金的分账管理模式,监控贷款资金合规使用。三是设置专业部门及专门岗位。一级分行在信贷管理部专门设置信贷监督执行部,作为信贷管理部的附属机构进行管理,配备专人,专司对贷款前提条件及贷款资金支付的审核监督。二级分行设置专岗,专职从事信贷监督执行工作。四是实行系统功能改造。一方面,在信贷管理系统中对贷款资金的支付管理功能进行改造,在贷款发放时,对受托支付的交易对手户名、账户、金额、用途等要素进行控制。另一方面,专门开发了对企业贷款资金流向监测的查询系统,授权监测人员按照指定条件进行查询。五是加强持续监督管理。要求在贷款发放后的5日内监测贷款资金的支付和走向情况,监督贷款资金是否按照原审批的用途合规使用。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核查整改通知书,督促经办行认真整改。同时按月对贷款资金支付监督情况进行通报,对贷款资金受托支付率、法人贷款资金支付合规率、信贷监测检查发现问题整改率等纳入信贷管理考核指标,实行综合考核评价。   其他银行都采取了类似的措施,只不过在细节上存有一些差异。大体上的一些其他措施还有:一是建立信贷资金走款监测台账制度,对信贷资金进行逐笔监控、逐笔核实;二是建立分帐管理模式,贷款发放、支付和还款通过专门帐户办理,同时要求借款人不得通过网银、委托收款、通存通兑等方式使用信贷资金;三是加强回笼资金的异常情况监控,如发现信贷资金回流等违规行为,对客户经理给予处罚;四是实行贷款发放和支付的流程精细化管理,审查人员对借款人所提供的交易合同进行审核,放款人员审核合同要素、放款资料是否齐全;五是开展贷后检查,分为首次贷后检查、常规贷后检查、续授信贷后检查及贷后抽查。   二、当前信贷资金流向监控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各金融机构都制定了从形式上看都较为完善的办法和规定,但实际执行中存在诸多困难,执行的效果也不理想。   (一)从实践来看存在诸多困难   1、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的集团类企业,难以实现贷款资金监控。资金集中管理的集团企业,其下属企业信贷资金和销售收入归集到集团帐户上,统贷统支,贷款行帐户往往是零余额。由于贷款资金不是直接由贷款企业支付给交易对手,而是由母公司来负责统一调配支付,因此银行对其资金支付的真实性很难把握。此外,该类客户往往也是各行优质客户,较为强势,因而难于沟通。   2、银行被动支付信贷资金造成无法有效监控资金流向。贷款客户的信贷资金账户尚有余额的情况下,企业通过收款银行“顺进”支票提示付款,如支付对象、用途不符合提款审批意见且贷款客户自有资金又不足以支付时,银行无法以贷款用途不符为由办理拒付,从而形成贷款的被迫挪用,仅靠事后追偿,增大了银行管理的成本和难度,且追偿效果也无法保障。   3、对贷款资金真实用途的甄别存在较大困难。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银行在形式上对贷款资金用途进行了调查和核实后,很难再继续根据资金支付情况进一步核实物资采购、运输和入库等情况,仅从一般性购销合同、支付协议和相关资料来判断资金流向是否真实合理具有很大局限性。   4、贷款资金的连续性监测难度大。由于大部分企业资金收付结算量大,贷款资金的支付往往涉及不同客户、不同帐户和不同银行,给监测工作带来很大不便。银行普遍反映,信贷资金一旦跨行流出,便很难再对资金流向进行有效监测。   5、流动资金贷款额度难以准确测算。根据《流动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的规定,对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授信总额,应根据提供的公式进行测算,并不能超过测算额度。而实际操作中,由于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核算不够规范,部分营运指标不够稳定,销售增长指标难以估算,进而导致实务中依据确定授信额度后进行倒推测算流动资金需求量的现象较为普遍。部分银行反映,如果按照公式计算,企业就没有信贷需求,基层银行只能通过人为调整一些参数进行测算。   6、非牵头行在银团贷款中很难监控资金流向。银团贷款只有牵头行才具备条件对贷款进行支付管理和用途监管,如铁道部所属的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所承建的武广高铁项目采用银团贷款,银团成员按比例将贷款资金转到牵头行帐户,牵头行负责对贷款的集中使用、集中偿付实行监管。
  7、网银等现代电子支付技术的发展加大了资金监控难度。企业可以利用现代电子支付的便利性,采用化整为零等各种办法来规避银行贷款资金的管理和监控,尤其是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资金在对公帐户与企业主个人帐户之间流转的现象较普遍,使得资金监控更加困难。   (二)从效果来看存在一些负面效应   调查发现,在当前贷款资金流向监控框架下,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贷款实际用途很难对接约定的借款用途,在时间上,由于存在诸多审核环节,也无法满足企业的及时需要。这导致企业往往被迫采用各种方式、利用各种渠道,完成银行监控的表面真实性,使得银行难以监控资金的真实流向,从而造成了一些负面效应。例如,受托支付制制度安排与企业实际经营要求往往脱节,这一方面增添了企业运用资金难度。各项监控审批制度导致贷款资金实际到位时间滞后,不能在实际节点进行支付,企业只能另行筹资付款,而银行按照合同规定再次支付后,交易对方很可能拒不退款、延迟退款或者采取继续供货,企业面临风险较大。另一方面也放大了银行资金风险。企业采用虚假合同和营业税发票获取贷款资金,资金进入虚假交易对手帐户,反而加大信贷资金风险。   三、相关建议   (一)改进“受托支付”管理办法   受托支付有利于防范信贷资金挪用风险,但如果规定的条件和标准过于苛刻,反而会增加企业违规的风险,为此,金融机构要在贷后资金管理和企业资金运转之间寻求平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千差万别,不能千篇一律强求一致。金融机构要在把握风险底线的原则上,适当灵活确定受托支付金额的最低标准,允许企业在受托支付和自主支付之间做出选择,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便利的资金使用环境。   (二)借助征信系统完善资金流向监控管理   目前金融机构资金流向监控主要注重事前和事中管理,在事后管理上,即便发现违规现象,金融机构也只能采取有限措施进行制止,没有有效惩戒手段。如果将借款人违规使用信贷资金的情况纳入征信系统,将其作为企业诚信的一部分反映出来,金融机构就能在整体上采取有效手段,比如取消违规企业的信贷授信主体资格等,企业的违约成本就会大大增加,从而促进借款人自觉地在规定范围内使用信贷资金。   (三)完善流动资金贷款额度测算方法   按照行业或者规模的不同,进一步细化相关测算标准或者建立测算模型,适当放宽额度范围,可给出一个额度区间,以便于银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参考文献   [1]陶士贵,叶亚飞.资金利用率、银行信贷流向及其金融风险控制[J].改革,2013,(7):58-65.   [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EB/OL],中国银监会网站,   http://www.cbrc.gov.cn/chinese/home/docDOC_ReadView/EADDFFB3F860B7A14E00.html,.   [3]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EB/OL].中国银监会网站,   http://www.cbrc.gov.cn/chinese/home/docDOC_ReadView/E143F994093CFF1F00.html,.   [4]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EB/OL].中国银监会网站,   http://www.cbrc.gov.cn/chinese/home/ocDOC_ReadView/EBC1EFF395B2.html,.   [5]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项目融资业务指引[EB/OL].中国银监会网站,   http://www.cbrc.gov.cn/chinese/home/docDOC_ReadView/D88F64A090868FFE598D.html,.   The Status Quo, Problems of Monitoring the Flow of Banks’   Credit Funds and Suggestions   SHI Tao   (Wuhan Branch PBC, Wuhan Hubei 430071)   Abstract: Currently, the commercial banks monitor the flow of their credit funds mainly according to the basic framework of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as well as their own concrete measures and management rules. But in the actual executing process, the banks are generally faced with many difficulties; therefore the executing effect is satisfied.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monitoring the flow of the credit funds should be perfected by improving the entrusted payment management rules and with the help of the credit reporting system to strengthen the post-management.   Keywords: bank credit; fund flow; monitoring   责任编辑、校对:申建文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间资本贷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