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1925年战乱饥荒战乱年代女人的家门口能看见浮桥码头是哪个村

[80]广东潮州[传统风貌型]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19)传统风貌型:广东潮州&&&
〔广东旅游〕连南南岗排:中国瑶族第一寨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潮州是潮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别具风味的潮州菜、开拓进取的潮州人、天人合一的潮汕民居,构成了这座弥漫着海味的岭海名邦。
潮州市位于广东东部,东与福建省接壤,是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对外开放旅游城市,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称。潮州木雕是中国两大木雕体系之一,潮州还是中国陶瓷出口的主要基地。潮州历史悠久,先民属古闽越族。自秦汉以后,中原汉族后裔南迁入潮州。秦始皇三十三年,属南海郡,始载入版图。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从潮州到泉州,各割出一部分,设置了漳州。隋唐以后,随着战乱、戍边、远谪和民族大迁移,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潮郡被誉为“海滨邹鲁”。
  文化艺术
  潮州历史悠久,山水秀丽,文物众多,人文荟萃,文化独特,与台湾、东南亚有着紧密的联系,又是著名侨乡,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潮州位列其中。
  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闽越族聚居,从已出土的石器、陶器、骨器、人骨化石等,可以窥见其远古文明的光辉。唐太宗开科取士,潮州已有进士出现。韩愈贬潮,重置乡校,延师兴学,使潮州的文风蔚然兴起。宋代的潮州更是文风鼎盛,“一州两书院,他郡所无”。南宋前期时潮州主户客户人口14余万人,而端平以后参加科举的居然“终场至万以上人”,终宋一代潮州中进士者多达172人,其中建炎二年(1128)一科连捷9人,一时为之轰动。明代的进士为160人,传出了同榜八俊、兄弟连科等佳话和一门三进士的荣耀。明代乡试中举竟多达1088人。在历代的殿试中潮州还涌现出状元林大钦(明嘉靖1532年高中)、榜眼王大宝、探花姚宏中这样的英才。潮州古城的文化内涵更为深刻,依江筑建的州城略带狭长,北高南低,东西略为倾斜。城北是衙署区,城南为居住区,城东为商业区,城西为手工业和平民区,整个布局以《易》为本,突出体现“北贵南富东财西丁”的特点。贯穿于南北的通衢大道太平路,鳞次栉比屹立着40多座形式各异的石牌坊。这些建于明、清两代的牌坊,宛如潮州一部文明史,也成了潮州古城独特的人文景观。白墙黛瓦,嵌瓷木雕的潮州民居建筑也颇具特色,不管是“四马拖车”、“四点金”这样的深院大宅,还是“抛狮”、“竹竿厝”的平民居第,无不显示出深刻的潮州民俗意蕴,体现了精美典雅的文化内涵。潮州还有自己的方言、戏剧、音乐、工艺美术以及饮誉中外的潮州菜和名扬天下的潮州工夫茶,这些有着浓郁地方色彩的潮州文化对台湾及东南亚一带都有着同根同源的深远影响和联系。
  潮州文化是一种民系文化,为海内外全体潮州人所共有。其涵盖范围甚广,主要包含:
  潮州方言
  即潮州话,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语系。它的词汇丰富,幽默生动,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并保存着很多古汉语的成份,因而为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所重视。潮州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州字典》,以及《潮语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语言的专著。潮州话(Teochew)虽然属于闽南语系(Holo
System),但与闽南话(Hokkien)差别较大;汕头、潮州、揭阳、丰顺等三市一县的潮语居民、客家居民,都说祖籍福建莆田。但莆田话受福州省城话影响成为过渡型的闽语,潮州话与莆田话虽有差异,仍同属于闽语。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潮州还有一小部分是土客家语言,主要是饶平北部的上善镇,饶洋镇,建饶镇,以及新丰镇等。大约10万余人,各语言口音略有差异。詹姓为最多。
  即潮州戏,历史悠久,风采独具。1976年在潮州西沙溪工程中出土的明宣德七年(1432)手抄本《刘希必金钗记》,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潮剧演出本。数百年来,潮剧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当地民间艺术精华,使其音乐,唱腔,表演形式日趋丰富,逐步形成了自身的风格,成为全国十大剧种之一。1957年、1959年潮剧团二次晋京献演,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先后观看了演出并接见演员合影留念。潮剧不但活跃于潮汕和闽南地带,在东南亚诸国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潮州音乐
  源远流长,优美动听,驰名中外,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其门类有:以二弦为领奏乐器,伴以弹拨、弦索乐器的弦乐;以琵琶、三弦、筝组奏的细乐;以佛场主要法器,伴以唢呐、横笛领奏的庙堂音乐;以笙、箫、管、笛为主要乐器的笛套音乐;以潮州大锣鼓伴以唢呐领奏的潮州锣鼓乐等。其表演形式灵活多变,既可表演出千军万马,气势磅薄,壮怀激烈的场面,也可奏出轻快活泼、悠扬悦耳的情调。千百年来,潮州音乐备受世人喜爱和欢迎。1957年潮州音乐团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表演并荣获金质奖章。据传六十年代初,周总理访问瑞典时,瑞典国王馈赠的礼物中,便有两张他自己珍藏的潮州音乐唱片。由此可见,潮州音乐已被视为稀世奇珍。
  潮州工艺
  潮州工艺琳琅满目,光彩照人,是优秀的潮州文化的一部分,是潮州人民智慧的结晶。潮州的陶瓷,自晋以来,已有深厚的根基,至宋代的笔架山窑,更是名震遐迩。笔架山宋窑有百窑村之称,其瓷器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美誉。产品源源不断地远销海外,使潮州成为广东宋代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一环。前些年,新西兰学者露易.艾黎来潮访问,当他在博物管的陈列室见到笔架山宋窑出土的瓷器时,高兴得叫起来:“啊,它的故乡原来在这里!”近年,日本福冈市的一批学者组团携带当地出土瓷器的照片,寻根访祖来到潮州,印证了他们出土的瓷器正是笔架山窑的产品。解放后,潮州的陶瓷业得到继承和发展,并不断推陈出新。盛产瓷器的枫溪被誉为“南国瓷乡”。1978年,邓小平将枫溪陶瓷工人创制的1.3米高,三层《友谊》通花瓶,作为国礼品赠送朝鲜的金日成,更使潮州陶瓷声誉鹊起,身价百倍。
  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是工艺美术的佼佼者,说来有趣,在卷帙浩瀚的《辞海》中,要查出“木雕”一词,必须贯以“潮”字方可查到。“潮州木雕”成为专有名词,可见其艺术性、专访性之强,影响面之广。潮州木雕在唐宋时已初具规模。至明清而日臻完美,如今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潮州木雕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其形式有圆雕、沉雕、浮雕、多层次的镂空雕,而外形色彩上,可分为黑漆装金、五彩装金、本色素雕三类。在应用上则大致分为建筑装饰,家具装饰,神器装饰和案头陈设等四类。在潮州,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民居之陋,人们随处都可以见到木雕艺术的存在。所以,潮州有“木雕城”之誉称。
  潮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一大支系,早在唐代已出现,明、清两代更趋成熟。《潮州府志》云:“潮州妇女多勤纺织”,“织任刺绣之功,虽富家不废也”。清末,潮州还出现过二十四名“绣花状元”,并赴南京参加全国刺绣比赛。潮绣讲究构图均称,色彩浓烈,富丽堂皇,其品种大致可分为日用品、欣赏品和剧服三种,形式有绒绣、纱绣、金银线绣、珠绣四大类。针法千变万化,主要有“过桥”、“銮乾”、“历艮”、“二针锁”、“三针锁”、“三山起”,以及“打只”、“化针”、乱针”、“点绣”等六十多种。潮绣因其瑰丽多彩,技法精巧而著称,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深受青睐。
  此外,还有巧夺天工的潮州抽纱,多姿多彩的潮州花灯,潮州剪纸,潮州银饰,潮州嵌瓷等等,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潮州会馆
  潮州商人是中国三大商帮之一,即以海阳(今潮州市)、澄海、饶平、潮阳、普宁、惠来、丰顺、揭阳等县的商人为主。这八个县,就是传统的潮州八邑。大埔虽立县很早,却没有加入潮商行列;南澳则立县很晚,直到民国初年,才全岛划归广东省,全岛也从来没有归属潮州府管辖。丰厚的经商文化和能力促进了潮州经商文化的形成,潮州商人不仅在本省各地做生意,活动范围更远跨全国各省和世界许多国家。因此,潮州商帮足迹遍天下,而潮州会馆也随商人林立于海内外活动据点上。相比许多省级会馆,做为府级的潮州会馆因为商人的财大气粗,建设的大多更为堂皇。潮汕地区虽因地形阻隔而开发较晚,但自唐、宋水陆交通陆续开通后,潮汕地区的工商经济发展迅速。明代的潮汕已然成为粤东、闽西南、赣南三地物资集散与进出口的据点,更是海上贸易活跃的区域。发源自潮汕地区的商人由于地理环境而形成“重贩运”特点,使得他们在海上经贸与海外移民上有着傲人的成绩。潮州商人的崛起与成就除了得益于工商贸易外,潮州商人的刻苦耐劳、冒险进取和倚重地缘、血缘社团的习性,更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
  潮州饮食
  潮州饮食文化别具一格,潮州饮食最为出名的是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潮州菜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由潮汕原来独有的菜式与按潮汕味加工改造了的菜式所构成的一个开放的体系。潮州工夫茶是中国古老的茶文化之一,在粤东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在中古以前潮州地区因地处蛮荒而不发达。自宋代以来,随着城市手工业的逐步繁荣和城镇人口的增多,加之接受中原文化影响等因素,潮州地区逐渐开始发展,并且具有特殊的地方特点。但总体上说水平不是很高,也谈不上对中外饮食文化有什么影响力。
  到了近代,由于潮属地区人口剧增,商品交换意识增强,逐渐有潮人外出谋生而居于诸如广州、香港、上海等都市,更有不少潮人移居东南亚等各国。在这些有一定数量潮人居住的城市和国家,也就开始有潮式饮食的店铺开张经营,但早期还多是平常小食和中低档次的饮食店。
  而在潮州本土,由于19世纪
60年代汕头开埠,各国在汕头开办洋行,商业的发展,商埠的形成,流动人口的增多,相应的饮食业也就随之而有较大的发展,出现了专业厨师。所谓“舟车云集,商旅辐辏”,消费能力很快攀升。当时汕头埠有永平、陶芳、擎天、中央等30多家著名酒楼,还有四五十家饭店酒馆。其中也有外地经营者开设的酒家,这样,各著名酒家在交流、融会、竞争中竞相推出名牌菜、特色菜和改善环境设施。当时流行有“陶芳好鱼翅,中央好空气,永平好布置”等口头语。在这个时期,潮菜悄然地走出粤东。在国内各大城市和港澳地区、东南亚各国,差不多都有潮菜的菜馆酒家出现,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这是潮菜第一个飞跃发展时期。
  潮州20道名小吃
  炒粿条、溪口卤鹅、牛杂粿条、鸭母捻、潮州墨斗丸、潮州手捶牛肉丸、糍壳、潮州春饼、蚝烙(酥)、高堂菜脯、姑苏香腐、五香油橄榄、梅花饺、上汤牛肉、金都牌咸菜皇、莲香猪仔巢、糯米饭桃、咸水粿、锦绣雀巢、萝卜酥、开元善素、香酥沙律卷、香酥鸡翅
  潮州23道名菜
  红烧大排翅、水晶龙虾、明炉烧为、韩江花似锦、白灼大海螺、蝴蝶拼盘、满园鲍菊、什锦冬瓜盅、鲤鱼跃龙门、红焖海参、金龟孵卵、芙蓉官燕、乌鸡炖鱼翅、满园秋菊、金笋雪蛤羹、白果局鞭花、橙汁鳗鱼、玉盏蟹黄燕、千禧麒麟鱼、竹林藏奇珍、潮州烤鳗、潮州溪口卤鹅、茶香鸡。
  潮州民居
  中国地大物博,地方建筑灿若星河,各具特色,潮州民居便是这其中的一朵奇葩。潮州民居融汇千百年来潮州人的智慧,如同山西平窑民屋的粗犷,瑶寨吊脚楼的野趣,江南徽屋的雅致,苏州园林的自然一样,潮州民居也拥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内涵。潮州农村,多聚族而居,沿江沿海平原地带,经济比较发达,许多望族多聚居在这些地方,旧县城也多有聚族而居情况。因此,城乡居民均有浓厚的氏族观念,体现在聚落建筑就是以姓氏宗祠为中心的围寨格局。清府县志载:“望族营建屋庐,必建家庙,尤加壮丽。”“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潮州农村多聚族而居,而整个村寨,都依其宗族观念、风水观念、生产生活、防御功能以及某些美学观念来营建,因此潮汕民居的大格局便是独特的理想风水人居环境。同时潮州民居直接地将大自然因素所谓“天时、地气、顺风”溶入建筑中,体现出人天和谐的统一境界和高尚心灵意境。潮州民居的建筑方位一般是取朝南偏东的,以南为主。这样一来,冬天可挡住严寒的北风,夏天则可以接受凉快的南风。民间有时也称“潮汕民居”,但学术上统称为“潮州民居”,这也是正规的叫法。
  特色产品
  枫溪陶瓷:潮州陶瓷制品远销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瓷塑通花和瓷花,是最具特色的传统美术工艺,深受欢迎。1978年10月,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访问朝鲜时,便以枫溪产的1.2米高的层镂空“友谊”通花瓶作为珍贵礼品送给金日成主席。
  建于枫溪区的“南国瓷乡陈列馆”,陈列的产品集中了大部分枫溪陶瓷的精品,是枫溪陶瓷传统艺术的缩影。国内外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对枫溪陶瓷给予很高的评价。
  抽纱:潮州抽纱是传统的潮州刺绣与欧洲抽纱相结合的产物,有着百年的历史,以其技艺精巧、轻盈淡雅见长,被誉为“南国名花”。潮州抽纱的特点是按一定图案抽出布料中的某些经纬线,以针线缝锁抽口,再加花纹刺绣。潮州抽纱通过400多种巧妙的针法工艺和繁复精致的设计布局,变化出千姿百态的图案。潮州抽纱的主要品种有手巾、台布、绣衣、床罩、被枕套、靠垫、餐套等,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不少产品多次作为国礼品赠送外宾。
  金漆木雕:潮州木雕萌芽于唐宋时期。潮州金漆木雕是在木雕作品上聚漆贴金,使其具有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潮州木雕作品款式多样,有厅堂用的门窗、屏风、柜橱、几案床榻、横披条幅,有迎神赛会用的香炉、神龛、烛台、馔盒,还有人物、花鸟等各式各样的艺术品。木雕雕刻技巧有浮雕、沉雕、锯通雕、通雕、圆雕等。玲珑剔透的木雕作品,聚漆贴金以后,显得更加华贵。潮州金漆木雕远销德国、加拿大、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玉雕:明代,潮州已有生产玉器的作坊。潮州玉雕以南方碧玉为主要原料,近年兼用辽宁岫玉、河南独玉和加拿大碧玉。产品古朴典雅,主要品种有首饰、人物、盆景、炉瓶、茶酒具、碗类等。潮州的玉雕制品,深受港澳同胞和东南亚侨胞的喜爱,在国内旅游市场也很畅销。
  金银首饰:潮州金银首饰工艺始于晚清。潮州金银首饰品种繁多,有手镯、手链、戒指、胸花、项链、耳环、头结、发夹、钗牌、坠等1000多个花色品种;造型除部分采用几何图形外,大多以象征吉祥、平安、友爱为题材,构思独特,美观新颖,富丽华贵。潮州金银饰品畅销欧洲、东南亚、中东、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部分内销旅游市场。
  香包:是潮州民间独特的传统工艺品。其制作方法是在绸缎或布料上绣制各种花卉鸟兽,内包香料。香包外观精巧,气味芬芳。传统香包有香囊、粽球、针包、瓜子鸡、纽绒、结带等,造型美观,品种多样。香包主要用于佩带或作为吊坠饰物。
  麦杆画:州麦杆画是一种洋溢着浓郁乡士气息的民间艺术,其制作方法是用刀具裁剪麦秆片贴成各种画面。潮州麦杆画的创作始于本世纪40年代,品种有挂屏、日历板、书签、贺片、仿古小画片和仿邮票小彩片等欣赏品,也有立体造型的首饰盒、茶叶盒、镜框、文房四宝等衫品的装饰。麦杆画利用麦杆的反光作用,产生特殊的艺术意境。麦杆画内空丰富,构图独特,生动传神,多彩多姿。
  竹制品:潮州东北部山区盛产竹子,有毛竹、绿竹、厘竹、桂竹,为生产竹制品提供丰富原料。潮州生产的竹制品除桌、椅、几、谷答、畚箕、竹篓、扁担、箩、筐等家具和家具外,还有窗帘、门帘、灯罩、扇子、吊篮、花篮、凉席等日用品和工艺品。潮州竹制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法国、挪威、意大利、德国、芬兰、荷兰、瑞典、比利时、日本、东南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茶叶:潮州茶的种植和制作历史长、品种多。目前潮州茶的品种,主要有凤凰水仙、福建水仙、乌龙、石古乌龙、梅占、名花、奇兰、黄旦、铁观音、本山、大红、黄金香、肉桂等10多个。其中凤凰水仙最多,为潮州的当家茶。据林业部门统计,全市现有茶园85000多亩,拥有中小型初、精制茶叶加工厂120家。潮州茶叶以其品质优良饮誉海内外,远销欧美和东南亚,是本市的重要创汇商品。
  潮州生产的茶叶,较著名的优质品种是凤凰单丛,以其形美、色翠、香郁、味甘称绝。凤凰浪菜、石古坪乌龙、岭头白叶单丛茶多次获国家部级优质品奖。名优良种还有铺埔白叶、大山黄旦等。
  水果、凉果:潮州是南方的水果之乡,应时水果琳琅满目,潮州柑更是名闻遐迩。各类水果紧随季节变换而相继上市。春有枇杷、杨梅、青梅、桃、李;夏有荔枝、菠萝、芒果、沙梨;秋有龙眼、杨桃、柚、柿、番石榴;冬有橄榄、柑、桔、香蕉等。四季佳果令人垂涎。
  潮州菜:源于潮州,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潮州菜可追溯到汉。盛唐之后,受中原烹饪技艺的影响,发展很快。唐代韩愈临潮时,对潮菜美味赞叹说:“……章举马甲柱,所以怪目呈。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至明末清初,潮州菜进入鼎盛时期,潮州城内名店林立,名师辈出,名菜纷呈。近代,由于潮籍海外华侨的往来,潮州菜博采海内外名食之精华,菜式更加丰富多彩,质量精益求精。时至今日,潮州菜已经发展成为独具岭南文化特色、驰名海内外的我国名菜之一。潮州地处亚热带,南临大海,海产丰富。潮州菜的最突出特点,是以烹制海鲜见长。对海鲜的烹调选料考究,制作精细,至于以酱碟佐料,达到新鲜美味,清而不淡,鲜而不腥,郁而不腻。如鸳鸯膏蟹、生菜龙虾、红炖鱼翅、蚝烙、清炖乌耳鳗、清汤蟹丸等,是潮州菜海鲜类的代表名作。潮州菜的另一特点,是善于烹制以蔬果为原料的素菜。有煎、炒、烹、炸、焖、炖、烤、焗、卤、熏扣、泡、滚、拌等,而且刀工讲究。多样化的制作方式,形成了潮州菜的风味特色。
  潮州八景
  旧时有内外之分,内八景是指于古城街巷之间,而外八景则指城外韩江两岸。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内八景已逐渐湮没,现在人们所说的潮州八景是指外八景,即“鳄渡秋风”、“西湖渔筏”(原西湖与韩江相通)、“金山古松”(曾名“马丘松翠”)、“北阁佛灯”、“韩祠橡木”、“湘桥春涨”、“凤凰时雨”、“龙湫宝塔”(原位于北阁对面江心,现仍存遗址)。
  潮州新八景
  潮州评选“新八景”旨在“促进文化经济融合,展现历史名城风采”。“新八景”为:滨江红棉、广场灯影、坊街亭韵、淡浮水墨、绿岛晴岚、桑浦禅泉、凤凰天池、柘林渔火。“新八景”特色鲜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生态景观兼顾,山、海资源皆备,既有历史遗存,又有现代建筑,涵盖潮州各区县,“老八景”亦布列其间。
  最佳旅游时间
  9、10月温度最为适宜,是最佳出游时间。潮州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7、8月份气温相对较高。纵观全年,平均气温在21℃。潮州雨量充沛,终年常绿。
  主要景点
  广济桥
  古代闽粤交通要道,横卧在滚滚韩江之上,每到暮春时节,水涨河阔,景色壮丽迷人。
  广济桥,在潮州城东门外,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壮丽迷人。
  广济桥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曾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历史传说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淳熙元年间(1174年)浮桥被洪水冲垮,太守常炜重修之,并创杰阁于西岸,开始了西岸桥墩的建筑。
  至绍定元年(1194年)历五十四年间,完成了十个桥墩的建造。其中以淳熙十六年太守丁允元建造的规模最大、功绩最著名,因此改称西桥为“丁公桥”。
  绍熙五年(1194年),太守沈宗禹“皤石东岸”,筑“盖秀亭”,并称东桥为“济川桥”。至开禧二年(1206年)历时十二年,建成桥墩十三座。东西桥建起来后,中间仍以浮舟连结之,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
  明宣德十年更名为“广济桥”。正德八年形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
  清雍正二年,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造牲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嫩和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道光二十二年门(1842年)洪水,东墩铁牛坠入江中。
  故有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二十四洲,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二只牲牛一只溜”。
  潮州古城石牌坊街
  是一块块活化石,记载下潮州历史上的辉煌,既是石雕艺术的荟萃,也是书法艺术的宝库。潮州古城的石牌坊,“二柱一门或四柱三门”,以石雕凿成歇山顶、柱、梁及各小件,架上三叠牌楼,匾额两旁,有的加配石刻缕雕之“双龙戏珠”或“祥凤卷草”之类装饰,柱边加设石狮或石鼓抑柱础,潮州人叫做“亭”。
  潮州俗话说:“大街看亭字,桥顶吃炒面,登上东门楼,再入开元寺。”往昔的太平路,虽未敢夸言五步一亭,但从南到北,就有17座,其它街亭50座,合共在古城内有97座。
  文化牌坊多为纪念或旌表的作用,大体可分为几类:一是府治县治的标志;二是府痒县学的标志;三是考试中旌表;四是表彰贤臣名将;五是褒扬忠烈之士;六是宣扬节孝贞寿;七是表彰乐善好施;八是祠庙、名山、桥梁的标志等。这些牌坊上的匾额或柱梁,多有题字、记述或诗文,不仅是重要的地方资料,而且多出自名家之手,楷行隶篆,满目琳琅,既是石雕艺术的荟萃,也是书法艺术的宝库。
  从前是潮州城的商业一条街,现重新修复的潮州牌坊街总长1948米,其中太平路1742米,东门街206米,以准步行街的形式进行规划设计,是一项集古牌坊修复、沿街历史建筑整修、沿街古井保护、路面改造和公用设施配套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主要是修复沿街的22座古牌坊,包括为明嘉靖壬辰科状元林大钦建的“状元坊”、明兵部侍郎翁万达建的“大总制坊”、宋礼部尚书王大宝建的“秋台坊”以及明崇祯戊辰科进士同榜八人献建的“盛世元凯坊”等。潮州城古牌坊由来已久。潮州城是历代府治、县治所在,古代潮州的城市建筑很有规划,现在的太平路就是当时的中轴线。太平路上有无数巷道,巷口设门,这就是坊。坊又称闾,古代有表闾制度,主要是用于表彰住在坊里的名贤。表闾时在坊门上设牌,这就是牌坊(潮州人俗称亭)。这些石牌坊多以四柱三门三层结构,甚为雄伟壮观。经过历朝历代的修建,潮州的牌坊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堪称全国之最。
  平路牌坊街与广济桥一样是世界独一无二的,作为“龙头”景点,牌坊街是古城区一条“中轴线”,外接广济门城楼、广济桥、韩文公祠、笔架山宋窑遗址,内连开元寺、己略黄公祠、许驸马府等国保、省保文物单位,形成了一个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充分反映潮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环境、历史风貌。
  龙湖古寨
  地处韩江中下游西岸,始建于1000多年前的南宋年间。明、清为发展的盛期,是潮汕滨海的贸易重镇,现在仍保存着100多座古建筑,堪称“潮汕古建筑博览”。
  古寨的寨内结构是先人按照地舆学的九宫八卦修建的,寨中央直街长1.5公里,由于形似龙脊,便将原先的俗称“塘湖”改为“龙湖”。中央直街的东面有新街、上东门街、下东门街,西门有五宫巷、隆庆巷、福兴巷、狮巷、中平巷、伯公巷,形成“三街六巷”的工整格局。
  据考证,龙湖寨历代科举出身的进士、举人达53人,名人的题词、书法、碑记也相当多。至清末民初,在面积只有1.5平方公里的寨内,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贾富绅豪宅有100多座,不少有五进、十进之深。
  这些建筑既体现了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不同建筑风格,又荟萃了木雕、石雕、嵌瓷、彩绘、贝灰塑等典型的潮汕民间工艺精华。
  俗话说:“潮州厝,皇宫起。”这些府第、民居的门廊主面装饰浓重,门匾、侧壁等多绘风俗彩画,十分气派;天井地铺卵石或条石,摆设花盆,简洁明快;门厅与天井间置同花屏风隔扇,使空间转折变化。这些建筑虽经历沧桑,但石刻文字仍清晰可见,墙上壁画栩栩如生,屋脊嵌瓷的花虫鸟兽生动传神。
  古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舞龙、舞狮、英歌舞、潮乐、游鲤鱼、赛灯笼等民俗活动异彩纷呈。寨外“绿韩洲”川原盈绿,是典型的潮汕平原自然风景。
  石壁山风景区
  石壁山风景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黄冈镇北郊1.5公里处,景区面积7.5平方公里。石壁山海拔157米。石壁山是一处集文物、人文、宗教、园林于一体的独特风景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著名书画家关山月、著名学者饶宗颐、著名剧作家郭启宏等数十位名流为景区赐墨题字。
  景区内胜迹众多,景物千姿百态,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雷音寺、涑玉泉;有在县境内规模最大的古墓石翁化城;有观音亭,普同塔、一心亭;自然景观飞天蜈蚣径、一线天岩洞、仙翁床、仙脚迹等。现代建筑物有
“粤东一壁” 牌坊、纳海楼、丽泽湖。飞虹桥和庄严肃穆的烈土纪念碑。山间林木郁郁苍苍,有明代的古树名木,又有新栽的博士林。
  王大宝墓
  “潮州八贤”之一——王大宝辞世后归葬归湖神前山“沉江月”地,其墓碑高2.3米,占地约四亩。上刻“宋礼部尚书大宝王公墓”。墓前石翁仲四,石狮、石马、石羊、石望柱、石笋各二,分别对称排列于墓两侧。石雕线条粗扩,工艺简练古朴,雄浑厚重,气势非凡,堪称宋代大型石雕群。
  王大宝,字元龟,归湖汤头人,系“潮州八贤”之一,生于宋绍圣元年(1904年)。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廷试得中榜眼。初授南雄州教授,绍兴初枢密计议,绍兴八年(1138)差监登闻鼓院,主管台州(浙江临海县)崇道观。后乞辞家居,适逢宰相赵鼎谪居潮州,大宝每天与之研习《论语》,其学识深得赵鼎的赏识。不久,王大宝又被任命为连州知州,在连州他又结识了另一位宰相张浚。张浚主张抗金,遭秦桧陷害,贬谪连州,大宝与他交往甚密。张浚钦佩大宝之为人和学识,命其子从大宝求学。孝宗即位,王大宝被起用为礼部侍郎,后累官至礼部尚书。王大宝在朝廷中敢于摸秦桧屁股与其斗争,有绰号“王老虎’之称。乾道六年(1170年)卒,终年七十七岁。所著有《易经证人》10卷,《经筵讲义》2卷,《读垣奏议》6卷,《遗文》15卷及《易韦诗解》等。
  白水岩游览区
  位于潮安县登塘镇白水村区域内,它是一座方圆200多公顷的公园式山峦,这里天生异峰奇石,苍松翠柏,旅游景色独特,在明朝时期就已是有名的天然游览胜地。游览区内的兰若庵是远近闻名的佛教胜地,经近年来的修缮和扩建已形成上、中、下庵,庵内雕梁画栋,楼阁长廊构造精巧美观。庵前有一白云关,“白云关”三字由明末潮籍书法家吴殿邦所书。游览区的左侧有一个可容几千人的石坑洞,洞内奇石险怪;右侧有“仙人洞”“仙人泉”,洞内寒气迫人,泉水清冽甘甜;游览区内还有形态各异的试剑石、回音石、仙人扇石等一大批景观,这些都是鬼斧神工、令人叫绝。
  幽峪逸林旅游区
  位于广东省潮州市的北部,凤凰山西边,距离潮州市区约38公里。是一处恬静、秀美的自然生态旅游区,2005年5月对外开放。旅游区藏于山谷之中,有6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水流瀑布,其溪流奔泻逶迤而下,既有潺潺流水,又有涓涓细流,还有泉水叮咚响,其最高达100米,展现着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魅力图景,令人流连忘返。浓郁亚热带森林特色的山沟峡谷,清澈见底的清潭、深幽宁静的石洞、千姿百态的岩石、荆棘丛生的原始雨林灌木,步步有景,令人目不暇接。松岩观涛、情人石、处女泉、千年藤、奇特古榕树、罕见的竹柏树以及人工搭建的竹棚“芳榴楼”、“公鸡竂”等休闲亭台坐在青山绿水之中,美不胜收。这里还有无污染蔬菜,瓜果、生姜、茶叶及家养的禽畜及自制的糯米酒、青梅酒等丰富的绿色健康食品。
  道韵楼
  广东省潮州市的饶平山区拥有众多的土楼著称,在饶平县的六百多座土楼中,三饶的道韵楼名声最著。道韵楼的八角造型是仿八卦的形状而建的,楼中每一卦长39米,各有楼间9间,卦与卦之间用巷道隔开,八卦共72间。楼间也仿三爻而设计成三进,一二进为平房,第三进联接外墙为三层半楼房,楼墙高11.5米。底层墙厚1.6米,由黄土夯筑而成,墙基仅垫二层青砖,固桷用竹钉,虽历经多次大地震而完好如初。楼中除了各家各户自用的水井外,不特意在楼中的阳埕左右挖二眼公用水井,以象征太极两仪阴阳鱼之鱼眼。该楼还与一般土楼不同,它仿照诸葛八卦阵的从生门入、休门出的原理,特地在大门一侧另开一休门,以让族人从此门出寨。近几年来,道韵楼以独特的古建筑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古建筑专家和参观者前来研究和观光。1998年以来,日本运输大臣石井雅之,日本佳速航空公司九桥弘和,美国学者诺玛克姆教授以及浙江、江西、香港、台湾以及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的古建筑专家都先后前来考察研究。
  涵碧楼
  位于潮州西湖公园湖畔上,在近代历史上的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中,周恩来、周逸群等曾驻扎于此。
  1925年10月第一次东征时,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曾住在潮州,那时他以“左”
派面目出现,时常早起来此,手捧中正剑,高声朗读孙中山总理遗嘱。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军转战人粤,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郭沫若等领导人,9月23日进入潮州,至30日撤退,前后共七日,史称“潮州七日红”。楼前被称为英雄树的木棉,据说已有400多年的树龄。
  广济门城楼
  座落在湘子桥西端,扼潮州古城东西要冲,是潮州城区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它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楼,与广州越秀山上的镇海楼相毗美。
  是一座宫殿式三层歇山顶阁楼,外城门原有“东为万春”门额。楼置于高大厚实的台基上,拱门中开,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前后面为木石柱相衔接支撑,并跨出城墙外,成为骑楼。屋面铺双层大青瓦,各层出檐均嵌蓝琉璃勾头滴水,雕栏画栋,四面环窗,飞阁流丹,巍峨壮观。
  暮春三月,登楼眺望,韩江水涨,江面开阔,长桥卧波,烟波浩渺,笔峰如画,行船如梭,别有一番景致,故潮州内八景有“东楼观潮”之胜。如遇夏秋,水涨潮急,舟帆点点,随波而下。时见江涛拍墩,时见浪花溅岸,画意诗情,殊足欣赏。楼内有联云:“万峰当户立,一水接天来”,正是这一景观的大写意。
  别峰古寺
  目前是潮州地区香火比较旺的一个寺庙,因古寺位于韩江边大山坳中,其自然风光秀丽,是郊区难得的一片静土,除了上香求平安外,也是一个不错的自然游览景点,周边的山峰都可以攀登,山上风光秀美。别峰古寺分前、中、后三进,前座为门楼亭,中座“国道宝殿”供奉南海观音,后座“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两殿匾传为邑人进士吴殿邦所书。中座殿内有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中宪大夫署惠潮嘉道、潮州知府周硕勋所题“为最上乘”之匾额。“乘”在佛教认为是通往西天极乐世界的车船,“别峰”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是通往理想佛国的最好的船只。故潮州俗语有“别峰阿娘,望着住显”,意思是只要从别峰山上望得到的地方,观音娘娘便能保佑。奉游别峰古寺,必经九峰十八转的禅寺道,沿途建筑有“济度牌坊”、“观云亭”、“观音亭”、“慈悲亭”、“天湖亭”、“别峰亭”、“蝉露亭”可供游人香客纳凉小憩。古寺四周绿荫丛中曲径连亭台、放生池、花圃组成大园林。
  桑浦山
  地势扼要,风门径(四大古径之一)古时为潮洲通往潮阳必经之路,现在,206国道从山下经过,粤东最大民用机场潮汕国际机场又选址于其南麓天鹅山,使这座古老名山焕发出年轻风采。桑浦山的地质构造属华夏系、燕山构造阶段,发生过东西面和东北面褶皱,以及北东向的断裂带、晚期又出现北西向张扭性断裂活动,在龟山和东山北向东断裂带露头。北西向断层与北东向断裂带交汇处便是温泉的发源地。加之古老的花岗岩群,经历地震、雷电劈击和风雨、海浪的侵蚀,在沙土流失之后,形成自然、独特的风貌。它与龙泉岩原为一山两面,正门面向大海,为纪念周恩来总理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在潮汕建立的“七日红”革命政权的光辉业绩而建。山的至高点现已建成由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题写的“人民英雄浩气长存”英雄纪念碑一座。周围为汕头大学青年绿化林。登高可鸟瞰汕头大学和牛田洋风光。
  从熙公祠
  位于广东省潮安县彩塘镇金砂管理区斜角头,为旅居马来西亚柔佛洲侨领陈旭年所建。兴工于清同治九年(1870),告竣于光绪九年(1884),历时十四年。
  祠堂座东向西,为二进院落布局,前厅与后厅之间是天井,两侧有廊轩,后厅有抱厦,形成四厅相向的格局,后厅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斗拱抬架式木结构,地面铺大理石规格砖。首进门楼前理分置精致石狮一对,门楼屋架为双面镂空石雕。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是镶嵌于门楼石壁上的四幅石雕.这四幅石雕分别以土农工商,渔樵耕读,花鸟虫鱼为题材,每幅石刻都很好地运用了“之”字形的构图,将不同时空的人、事、物集中在同一画面。
  祠内的潮州木雕也精美绝仑,首进的屋架,后座的抱厦和中槽屋架所有的梁枋、柱间诸穿、插构件都饰以玲戏剔透的潮州金漆木雕。
  梅林湖
  梅林湖在潮州市南部,西北虎山东麓。它是海迹湖,湖略呈桃状,面积约300亩。湖心东南有陆地凸起,称湖心岛。
  相传湖边曾住梅、林、胡3姓居民,一次,山崩地裂,村庄陷落,变成湖泊,后人遂称之梅林湖。有四水通湖二出二入,利航利灌。湖西北岸边冲积平原有梅林湖口丘遗址,据专家考察,年代相当于中原的春秋战国时期或稍晚一些。
  登西北岸可游览石壁崖、海蚀石群、铁砧石、中离洞、白云岩、东岩等名胜,还可到宝庆寺礼佛。梅林湖水深达10米,水面澄碧,湖中盛产银鱼和凤尾丝鱼。距今6000年前的一次地质史上的大海侵过程造就了古潮州海湾,梅林湖就是昔先古潮州海湾的一部分。
  从距今2500年前开始,由于地壳抬升运动作用导致水下沙洲逐渐增高,至今约增高了5米左右,海水渐渐向东南方向退却了约40公里,形成韩江三角洲平原。韩江泥沙淤积形成的沙陇将海岸线的线海与外海分隔而形成泻湖,梅林湖便这样诞生了。这里经常发现积淀已久的贝壳层,就是梅林湖沧海桑田的历史见证。
  海阳县儒学宫
  俗称学宫,在潮州城昌黎路西端。据清乾隆《潮州府志》载:县儒学宫“旧在府治西偏附郡学右”。至宋绍兴年间(1100年)县令陈坦迁到锦坊(即今址)。此后历代屡有增修,使海阳县学宫成为一座规模宏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但由于历史的变迁,学宫现有面积仅存4000平方米,主要建筑物为棂星门、伴池、两庑厢房、大成门及大成殿。大成殿是海阳县学宫主要的建筑,至今仍较好地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风俗,重檐歇山顶,西阔五间,进深四间,金箱斗底槽柱网布置。潮州市博物馆现设在县儒学宫内,游览学宫除欣赏别具一格的建筑物外,学宫内陈列藏宝甚多,文物种类齐全,包括有玉石器、陶瓷器、铜铁锡器、潮州木雕、织绣品、古字画、地方文献(线装册)、民俗文物、革命文物等。
  己略黄公祠
  是潮州木雕艺术辉煌时期的历史见证,祠内至今保留着一百多年前的潮州木雕,其轮廓清晰可见。对潮州木雕有浓厚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去慢慢研究品味潮州木雕艺术的深厚内涵。
  已略黄公祠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面宽15.4米,进深
25.7米。这是一座二进祠堂,坐北向南,首进与后厅之间是天井,两侧有廊轩,后厅有抱厦,形成四厅相向的格局。后厅中槽屋架是“三五木瓜十八块坯”的典型结构。门额有阴刻“已略黄公祠”5字,背面镌刻“孝思维则”。整座祠堂建筑结构独特,其门楼两侧及四周墙壁均镶嵌有精美的山水石雕画幅,尤以马面坡屋架的镂空双面雕为精湛。正厅面阔3间,明间较大。屋架抬梁式结构,硬山顶,厅楣装金漆画,梁枋两端饰以形象各异的龙、凤、狮等祥瑞动物;梁柱间诸穿插构件间,有造型生动、内容丰富的戏剧木雕铜雀台、张羽煮海、水淹金山寺等为内容的雕刻,惟妙惟肖,极为雅致。屋脊饰嵌瓷彩画。刻工精致,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千姿百态,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欣赏价值,整座建筑物充分运用了潮州木雕特有的黑漆装金、五彩装金、本色素雕等三种手法,使建筑物“轻重有别”,层次分明,是清代潮州雕刻艺术的集中体现,被誉之为“华南第一精雕木刻”。
  龙湫宝塔
  是潮州八景之一。原指潮州城北面韩江河面的小洲上,建于宋代的石塔。塔下有葱郁繁茂的树林,有雅致幽静的寺院,与四周的景物相辉映,构成一幅美妙绮丽的风景。初时名为“塔院维舟”,以游艇常喜系缆于此命名。又因塔边有“龙求湫泉”,因之又名“龙湫宝塔”。可惜宝塔于清代已经倒塌,寺院也荒芜,残存的塔基后来也被洪水冲走去。现在,代替此景是韩江东岸边一座古色古香的“凤凰塔”的风光。凤凰塔位于潮州市区东南约2公里的涸溪村,临韩江东溪、北溪分叉之东南岸上,耸立着一座七层八面砖石结构的古塔,此塔俗称涸溪塔,正名凤凰塔。始建于明历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年重修。
  凤凰塔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清乾隆三十年(1765)重修。塔高45.8米,基围46.6米,墙厚2米多,7层八面,石砖结构,工程浩大。塔之第一、二层为石砌,第三层以上为砖砌,塔身中空,夹壁中有螺旋形台阶可登顶层。凭栏眺望,潮州古城景色皆入眼帘。此塔塔尖
3米高的铁葫芦,重达
2万多斤。塔基须弥座分雕龙、凤、鹤、马、羊等各种祥禽瑞兽和精美的花卉。座的几个角还刻有各种不同造型、不同形态的力士像。塔门西北向,两边有明万历年间潮州知府郭子章所书对联:“玉柱擎天,凤起丹山标七级;金轮着地,龙蟋赤海镇三阳。”凤凰塔位于韩江东岸,正当江水分流要冲,地势险要。近400年来,虽经台风、洪水、地震考验,仍然屹立。
  青岚冰臼公园
  分布于饶平县樟溪镇青岚溪谷的形态各异的石头,最近被中国地质学院教授勘查考证后确认是冰臼。冰臼是冰川的直接产物,是在二三百万年前,在巨厚冰层覆盖,处于“封闭”和“半封闭”
状态下,冰川融水沿着冰川裂隙向下流动,及在冰层中具有巨大压力,并呈“圆柱体水钻”方式,向下覆基岩及冰川漂砾,进行强烈冲击,游动和研磨的作用形成的深坑,这些坑极像南方春米的石臼,因此称为“冰臼”。
  青岚溪谷的冰臼群,其分布面积之广、形态之寄、规模之大、景观之美,海拔高度不上100米,而保存又这么完好和地处热带亚热带等特征来看,在国内外为首次发现,实属罕见!冰臼与冰臼有关的各种地貌景观,不仅是一处自然风光的游览胜地,又是一处增长知识得冰臼地貌博物馆。
  笔架山宋窑遗址
  研究我国南方陶瓷业生产发展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遗址之一。笔架山宋窑位于湘桥,城东笔架山西麓。古遗址北起虎头山,南至印子山,绵延2公里,窑址鳞次栉比,至今笔架山脚一带的群众,仍称该地为“百窑村”。
  笔架山窑场始创于唐,极盛于宋。其产品远销国内外,成为中国陶瓷出口基地之一,被誉为“广东陶瓷之都”。产品种类繁多,主要有碗、盒、盏、灯、炉、杯、壶、盂、豆、釜、洗、枕头、粉盒等日用器皿和瓶器、人物、玩具等工艺瓷,其胎质坚密,别具一格。釉色以影青釉为主,兼有青、白、黄、酱褐釉等,釉质晶莹润泽、如银似玉,多数不开片或只是极细的鱼子纹片;饰纹以划花力主,还有雕刻和镂空的。
  自1953年起,广东省博物馆及潮州文化工作者,配合基建工程多次对宋窑遣址进行考古发掘,失后清理了11窑遗址,其中既有阶级型龙窑,还有斜坡式龙窑。最长的十号窑残长78米,宽约3米,除窑头及火膛被毁外,窑壁、窑尾、隔火墙、阶级隔梁等均保存完好,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瓷器,其中有被列为一级藏品的“麻姑进酒”,还有饰以八字胡的观音佛像。而最宝贵的是在几个释迎牟尼佛像座上刻有“治平”、“熙宁”等年号及“水东中窑甲”、“匠人周明”等匠工姓名的铭文。
  葫芦山摩崖石刻
  葫芦山因其由南而北,像一个仰卧的大葫芦而得名。既是旅游胜地,又是摩岩石刻荟萃之所。成为历代墨客骚人留题勒石的好去处。葫芦山摩崖石刻是广东省内最负盛名的两处石刻群之一(另一处是肇庆七星岩)。自唐宋以来,历朝名宦鸿儒留题甚多。现存138处石刻,是广东省三大著名摩岩石刻之一。文体兼备,字体草、篆、行悉有。因时长日久,历经劫难,至1982年文物普查,究实仅存138处,可供游人浏览。
  最具特色的是南岩寺上字径2米的“湖山图画”,落款是清道光年间潮人丁秉贤题,还有于学谦写的“为善最乐”及陈玉锵书的“放大眼光”等崖刻书法遍布湖山峭壁上,成为游人揣摩、品赏的佳作。湖山石刻有大部分是历朝名人贤士结伴遨游,题名存记,或镌诗抒怀,或雁塔留名。原题功名者有15处,而今只存3处;同游题诗者,仅存明代徐一唯与庄诚、唐伯元与戴景等几处;单独题名者有周钧、瑞浩、方耀、朱丙寿等;而历代游山题诗者尤多,最闻名的是古瀛洞天侧面石上林大川《西湖题壁》一绝:“水色山光入画图,果然西子比西湖,名区自足传千古,管领何庸待大苏。”
  湖山上下还有剑门、仙迹石、湖石、活人洞、垂钓亭等佳景,但大多数贻毁,究成讲古的“仙踪”。
  祭鳄台
  潮州城外韩江北堤中段,有个古渡口,叫鳄渡。相传韩愈在此设坛除鳄鱼之患,现原址上修建有鳄渡秋风亭和祭鳄台。
  1987年,在原址修建鳄渡秋风亭和祭鳄台。鳄渡秋风亭为金石结构,四柱四角双重檐,分两级层台,上亭下台,四周有石栏环护回廊栏杆,端庄且典雅。亭内设祭鳄台,题书“鳄渡秋风”、“祭鳄台”匾额。其中一联日:“佛骨滴来岭海回而增重;鳄鱼徙去江河自此澄清”。另一柱联为:“溪石何尝恶;江山喜姓韩”。亭中有一条栩栩如生的石鳄鱼,脊背上坚载大石碑,正面刻韩愈《祭鳄鱼文》全文,背面刻(鳄渡亭碑记》。每年秋天,这里的景色最为迷人。
  潮州八景之鳄渡秋风:鳄渡江面宽阔,帆影落雁,“鳄渡秋风”归为潮州八景之一。暮春三月,木棉花开到,走在堤上,可以感受到韩江独特的美景。
  据说韩愈当年三月廿五日到潮州后,深知民之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物产,民是以穷”。韩愈亲自去观察后,于四月廿四日便写了一篇《祭鳄鱼文》,并叫他的部属秦济杀了一猪一羊,到北堤中段鳄鱼经常出现的地方,点上香烛,宣读祭文,限期叫鳄鱼徙归大海。当时,潮人倾城而出,人山人海,鸦雀无声,只听韩愈严厉宣布:“鳄鱼!鳄鱼!韩愈奉天子命到这里来做刺史,是为的保土庇民。你们却在此祸害百姓。如今姑念你们无知,不加惩处,只限你们在三天之内,带同族类出海,三天不走就五天走,五天不走就七天走,七天不走,便要严惩不贻”。说毕,将祭文焚化连同猪羊投入溪中,拜祭鳄鱼。相传,当日拜祭了鳄鱼,晚上恶溪骤起暴风雨,雷鸣电闪;不过数日,溪水尽退,鳄鱼不得不迁徙去五六里的大海。由此,把因鳄鱼作恶而得名的恶溪随人意愿改为“意溪”。这祭鳄的地方叫“韩埔”;渡口叫“鳄渡”,鳄溪自此称为“韩江”。
--------------
〔广东旅游〕连南南岗排:中国瑶族第一寨
南岗千年瑶寨,位于连南县城西南,海拔803米,鼎盛时有民居700多幢、1000多户、7000多人,被称誉为首领排。古镇依山而建,房屋层叠,错落有致;石板道纵横交错,主次分明。此寨建于宋代,历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据专家考证,南岗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最有特色的瑶寨。
现居住在山寨的瑶民,主要有邓、唐、盘、房四个氏族。他们在明代时就建立了民主选举的“瑶老制”,并形成了神圣而严厉的“习惯法”,严格管理山寨。现古寨只保留了200余人和368幢明清时期的古宅及寨门、寨墙、石板道等。走进古寨,仿佛进入历史的时光隧道,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让人感受到瑶族历史的悠久和传统文化的古典美……
“岭南无山没有瑶”,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瑶族的分支之多,分布之广,迁徒历史之繁,皆位居前列。南岗镇位于连南县城以南的大山深处,那里群山起落,散布着多个瑶族同胞的自然村落,而在其中一个海拔600多米高的山顶,就有一个瑶族同胞世代居住的古瑶寨掩映在荒草丛中,鲜为世人知晓,却是最让游客回味的地方。
特别推荐:连州有条地下河&
到连南旅游,一般都会与连州一线游玩。连州的精华之处在于大口岩地下河。地下河是一个巨大的岩洞,因为洞口宽大而有了“大口岩”这个俗名。一进洞口,仿佛到了一个天然的空调房,凉爽而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偶尔还有一滴滴水珠滴到身上,凉丝丝的。&
我们先乘小舟观览地下河,这也是岩洞最精彩的部分,当年作家秦牧也曾到这里一游,对地下河赞叹不已。这段长达1500米的地下河穿越四座山头,形成三个峡谷。在灯光的映衬下,各种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形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形象:老寿星、韩信点兵、望夫石、猴子山、万家灯火等。&
大口岩共分上中下三岩,除了在下层的地下河,高达40多米的岩洞真是精彩不断。我已经忘了曾经看过的那些景观,其实它们也是我们心中的形象,心中想着什么,看到的也就是什么了。与其它岩洞不同的是,地下河的石总是闪着晶莹的粼光,在流水的冲蚀下形成朵朵倒挂的莲花,莹洁温润,成为众多岩洞中与众不同的一景。
线路贴士 交通
背包客:由广州至连州,早上08:30省汽车站乘坐到连州的豪华空调快速大巴80元,约3小时路程到连州县城。(另外10:30、13:30、15:30都有快车,晚上有普通夜班车,约耗时5小时。)在车站乘坐中巴去连南,半小时左右到达。
自驾车:从深圳到连南,全程大约360公里。沿广深高速公路经北二环转入广清高速走到终点,不用进入清远就可以沿107国道进入“清连(清远到连州)一级公路”,经过阳山地界,快到连州时有一个“民族大团结”的雕塑,从这里左拐就进入连南,很快就到连南县城三江镇。从深圳到清远大约190公里,都是高速公路,自驾车1小时40分左右。从清远到连南大约170公里,要走2个半小时左右;而从连南到清远,由于路面情况更差,要走3个小时以上。从连南县城到周围几个景点路况还可以,就是从油岭新村到油岭老排的路较差,底盘底的小车不好走,大车又因为车身长,路窄急弯多不好走,最好是中巴。
南岗瑶寨位于连南县城约30公里的南岗镇,可在县城包车前往。
可以在寨上住瑶族的小旅馆,也可以在连南住双标房,连南的双人房价格一般是40-60元/间左右,景区里的宾馆环境较为舒适,但价格要贵一些,最高可达350元/间。
连南县城最好的是新开张不久的连南宾馆,一般的旅店双人房每晚100元左右。
吃饭方面,连南的消费不高,早餐5~8元已经不错,正餐大约20~30元可以吃得很满意。这里的走地鸡、河鱼、竹笋、冬菇等都不错。
连南县政府对面的东陂早餐店水饺很好吃,¥1就可以吃得饱了。街上卖的油炸食品品种繁多,一般都是¥1三个,值得试试。
沙田柚、生姜、百花冬蜜、瑶家黑米、淮山、野生冬菇等都是当地的土特产,不妨带一些回去馈赠亲朋好友。&
连南的篝火晚会值得一看,可以从连南县打一个三轮摩托车去,篝火晚会每晚两场,票价¥30,第一场7:30,第二场9:30,如果第一场看完不离场,可以接着看第二场。晚会的内容主要是表演瑶族歌舞,包括一些游客参与的节目,如喝迎宾酒、对歌、学穿瑶族服装、学跳瑶族舞等。
第一日早上从中山出发,大概四个多小时后到达。在连州汽车站周围用过午餐后(不要指望车站周围有什么有好的餐馆),在车站坐中巴去连南,几块钱即可,大概用半小时到达。不过车上卫生条件比较差。
到达连南后在一个分叉路口可以看到两个很大的告示牌,一个写着向三排瑶寨方向,另外一个写着向篝火晚会方向。往三排瑶寨方向走几步路,连南车站就在右手边。在连南车站有车直达三排瑶寨。三排瑶寨用一个下午游就足够了,门票20元。在瑶寨里照某些人是要钱的,比如商店旁边那个抽烟的老头,要照相就要2元。
瑶寨不大,可以慢慢走,尽量把它走完。因为有些不显眼的地方才显示出当地的民俗民风。到了大概下午4:00左右,就有瑶族的歌舞表演。瑶寨周围的山还是很有特色的,层峦叠嶂,特有南方风味。
回到连南车站,再往前一点,在剧院旁边有条楼梯,上去那间饭店相当不错,也有空调,在连南是很难得的了。两个人如果不吃什么昂贵的山珍的话,大概30块就可以吃得不错了。推荐这里的咸蛋滚韭菜汤,很划算,叫了这个就不用叫青菜了,而且味道极好。
晚上可以往另一方向去看篝火晚会,离车站大概1公里。至于晚上住,就在刚才一开始提到的分叉路口就有两间在当地算是比较好的宾馆了。双人标准间大概也是80-120元左右(国庆节)。
第二天早上开车回连州,到“水闸”,就是有小三峡之称的湟川三峡,当地人也叫游小北江。渡轮上的整个行程大概是2-3个小时,至于费用:普通船25元/人,豪华船30元/人。
湟川三峡的风景还是不错的,可以媲美桂林的漓江。中午返回连州,吃过饭,就可以去车陂的大口岩地下河了。游完地下河,就可以直接开车返回中山。
南岗千年瑶寨,位于连南县城西南,海拔803米,占地面积159亩,鼎盛时居住有民居700多幢、1000多户、7000多人,被称誉首领排。古寨依山而建,房屋层叠,错落有致;古板道纵横交错,主次分明。此寨建于宋代,至今有千余年的历史.据专家考证,南岗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最有特色的瑶寨。现居住在山寨的瑶民,主要有邓、唐、盘、房四个氏族。他们元代时就建立起民主选举的“瑶老制”,并形成了神圣而严厉的“习惯法”严密管理山寨。新中国成立后,因移民下山,现古寨只保留有200余人和368幢明清时期建的古宅及寨门、寨墙、石板道等。走进古寨,让人感受到瑶族历史的悠久和传统文化的“古典美”。〔摘自广东连南旅游网〕
(1)瑶族的来源:隋唐以来,现在的连南地区就已逐渐成为瑶族的聚居区,他们的祖先来自湖南长沙、道州、辰州、江华等地,在瑶经上有祖先南来“渡海”的艰难困苦,指的大抵就是渡过洞庭湖或沅水。连南瑶族居住的地方,向有八排二十四冲之称。排即大寨,冲即小村。八排,指马箭、军寮、里八洞、火烧排、大掌、油岭、横坑、行祥(南岗)。所谓二十四冲,随着人口繁衍迁居,实际上到清末时已经增加为七十小排、一百七十八小冲了。因为居住的村寨叫做“排”,所以这里的瑶族就被称为“排瑶”。
(2)耍歌堂:农历十月十六日,传说是盘古王婆生日,因当时秋收已结束,五谷归仓,又叫“秋割节”。耍歌堂分大歌堂和小歌堂,一般前者历时三至九日,三至五年举行一次,后者历时一日,每年都举行一次。每年年初便由山寨老人主持筹备,准备资金和物资。
到了歌堂日,瑶家户户早起,先鸣土铳三响,宰猪牛、(当刂)鸡鸭、磨豆腐、做糍粑、酿米酒,以款各方亲朋。族中长辈“天长公”、“头目公”、“先生公”等聚会商讨庆典之事。
第一个仪式为“游神”大典,由村中最有权威的长者率众游行。先到庙宇抬出祖先神像,领头者高敬竹幡,后面接着“抬神队”、“牛角队”、“长鼓队”、“铜锣队”、“唢呐队”、“男歌队”、“妇歌队”、“小孩队”、“猎人队”、“五月箫”等浩浩荡荡,逶迤而行,边行边歌边舞,蜿蜒几公里长。主要路口,都有人奉献烧酒、糍粑、饼果等。
游神完毕,众族人抵达“歌堂坪”讴歌跳舞。歌曲由一位声望显赫的老歌手段领唱,舞蹈有“过州舞”、“长鼓舞”、“双人舞”、“四人舞”、“群体舞”等,舞步达24套72节之多,主要是模仿开荒、播种、造林、伐木、狩猎等动作,以纪念祖先开创瑶族的生活,向下一代传授历史知识。最后还有追三怪、枪杀法真、送神等仪式。
耍歌堂对于青年人来说是谈情说爱的节日,老人、中年人则举行赛歌、斗歌,唱尽世间万物。每晚唱到三更,如此反复三天。
(3)瑶族的命名:排瑶大部分人姓唐、邓、李、沈、盘,还有少部分人姓龙、许、朱、万、罗等。取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以“贵”为男性青少年的通称,以“妹”为女性青少年的通称;“公爹”是男性老人的通称,“阿婆”是女性老人的通称;“阿(上父下止)”是父辈的通称,“阿妮”是母辈的通称;兄弟叫“哥贵”,未婚的女子叫“莎腰妹”;同年龄或相当年龄(除同姓外)乃至朋友则通称为“伙计”,男女孩童通称“后甘”。
如果一对夫妻生几个孩子,这几个孩子命名时都会带上一二三……的数字。这样一来,一个山寨同名同姓的人很多,在一群国女青年中,免不了有几个“二贵”或“三妹”。不过,瑶家还有第二个命名特点来区分,即以孩子出生时,父母出门第一目击物来命名,如出门见豆腐公卖豆腐,其婴孩即命名为豆腐一贵或豆腐一妹;若见的是石头,即叫石头一贵或石头一妹。另外,在同一姓中还分房,如唐姓的火生、担印、瑶真、勾胡,邓姓的买尾、标堆、京公,房姓的买些、邦佳等等。平时叫一贵即可加上担印一贵、买尾一贵来区分,就不会叫错人了。同房同辈中仍有同名者,他们就根据人的生理特征来叫,如唐担印大眼一贵、唐担印高鼻子一贵等等。
排瑶一生要改三四次名,一对夫妻,如果生了一个男孩叫唐一贵的话,父亲即改名为唐一(上父下止),母亲改名为唐一妮;如果他们的一贵又做了父亲,他们又改名为唐一公和唐一婆;倘若他们的孙子又生了儿子叫担印三贵的话,他们又改叫担印三王公和担印三王婆了。如此类推,一个人的名字少则三四个字,多则七八个字。过去不少瑶人认汉人为“契爷”(义父),也有汉人认瑶人为“契爷”。瑶人认了汉人为“契爷”后,他的名字上就加“坚贵”或“坚单”二字,意为汉人之子。如果有人叫“邓马冷坚一贵”,他就是认了汉人为“契爷”的,或者是从汉区接来抚养的了。同时,瑶人死后还有谥名,即在其生前的第一个名字前面加上法号,逻辑性性名字后面加个“郎”字,女性名字后面加个“好”字。如生前第一个名字叫邓二贵,其法号是发罗道财,他的谥名便是邓发罗道财二郎。这个所谓法号,是由“先生公”(巫师)在一种宗教仪式中给予的。
(4)瑶族的服饰:排瑶保留着古老的服饰,过去男女老少皆留长发,盘结头上,男缠红或黑头巾,女盖头帕或缠彩色绒线,或缠白色蕊芯(叫白木通),或插山花、银簪,喜戴银耳环、银颈圈。为了美观,男女头上还插白色或花色鸡翎,显得英俊,未婚姑娘们不盖头帕,凡盖头帕者即已结婚。瑶族不论男女,都穿无领无扣、宽大、黑色粗布的枇杷襟上衣,腰间束布带。各瑶排之间在装束上,有着一些差别,但若非有人指点或久居此地,一般也分辨不出来。此外,在节日、喜庆、婚嫁、出门,他们还有节日盛装:男的肩披刺绣的披风,配挂银色圆形的铅牌,走路时叮叮当当,腰间围上刺绣各种图案的围裙;女的穿上数件绣花衣,裹上若干层绣花裙,头上插银簪、金钗。
(5)瑶族的饮食:以大米为主要食粮,还有玉米、番薯、芋头、大薯、小米等杂粮,常以大米伴和玉米或其他杂粮煮饭。常种的蔬菜有白瓜、南瓜、葫芦、大蒜、罗卜、白菜、辣椒、茄子、芥菜等。平时还采摘野菜、竹笋、蘑菇、木耳等做副食。肉食除山上的飞禽走兽外,还饲养牛、猪、鸡、鸭。特别喜欢吃牛肉和豆腐,每逢节日,几乎家家户户自磨豆腐。瑶家做豆腐用山间泉水,自种的青豆、黄豆为料,制出的豆腐幼嫩细滑,宛如蒸蛋。熏肉更有特色,人们杀猪或平常捕获野鸡、野猪等,把肉切成一块块,贮于烟楼慢慢熏干,可放一年半载,皮脆肉爽,醇香扑鼻。瑶家用香粳、糯米做的糍粑也很有特色。他们把大糯蒸煮成干饭,然后用碓舂料,再捏成碗口般大小的糍粑浸在水里,吃时烘热,放上蜂蜜或糖浆,软韧鲜甜,美味可口。
  瑶胞嗜好喝酒。家庭一般备有酿酒工具,酿出的酒,浓淡不等,以淡为主。他们几乎每天晚上,不论有菜无菜都要饮酒;饮酒用碗不用杯,饮前先洒一点下地,叫阿公饮酒,表示崇敬先人。遇有亲朋探望、红白大事、节日,必备洒开怀畅饮。男性瑶胞抽烟极为普遍,烟叶是自己种的,味浓,吸烟时将整块烟叶卷实塞进烟斗,然后用铁制烟针锥个洞,再用艾绒点火,或把烟斗伸到火炉塘点火。抽烟者腰间都插有一支长短不一的竹烟斗。
(6)瑶族的民居:排瑶大部分住在高山上,依山傍坡建房,住房一排接一排,一层接一层,从山坡叠上山顶,鳞次栉比。建筑稳操胜券三种:住房、粮仓、柴寮。住房,墙壁多为泥砖或以整条的杉树排列而成,屋面有瓦盖的,但多用杉树皮。屋内厅大房小,约成三比一,窗小,屋门口有走廊过道。附近建鸡笼、洗澡房、猪栏等。走廊前面还有竹木搭成的阳台。瑶家厅内都有火炉塘,其内备有三至四只“三脚猫”作为锅座,放置云鼎之用,塘边装上木板框,炉塘内烧火,人们可以围坐取暖。在火炉塘的上面有竹搭、木架用以熏烤肉类、蘑菇、竹笋等等。现在,不少瑶家已改打炉灶,比火炉塘安全整洁。粮仓一律用木板密封造成堡垒型,用来贮藏玉米、稻谷等,一般人家都建在门前阳台侧边。柴寮,每户都在山寨外边建一间茅草屋,堆放柴草。瑶族的村寨因为建于高山上,饮用水比较困难。因此,他们创造了一种引水工具——竹水笕,把一条条粗竹的竹节凿通连接在一起,从远处的水源把水一直引至寨内,再分笕通向各家各户,水笕由“放水公”管理。
连南南岗排:中国瑶族第一寨&
连南县瑶族自治县辖6个乡镇,人口15万多,其中有8万多是瑶族,有7万余是汉族客家人,还有少量的壮、回、满等少数民族。瑶族居住的地方占全县80%的面积。在连绵百里的高山峻岭上,到处是瑶家村寨,故连南有“百里瑶山”之称。这里林海苍莽,山奇水秀,民族风情独特,是一块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
被誉为“中国瑶族第一寨”的连南瑶族自治县南岗千年瑶寨,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最古老、最具特色的瑶寨,让我们大开眼界。周围山势险要、溪水奔流、群峰迭嶂。向上望去,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古典建筑民居遍布山岗,古屋一律青砖砌墙,黑瓦盖顶,造型独特,极为壮观。
连南的人文历史
&&&&连南境内,群 山连绵,建国前,居住主要有瑶、汉、壮三个民族。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约在1500年前,中原文化已传播到连南,汉族人口已有相当的数量。在隋唐时期,连南地区已有一定数量的瑶族居住,元代时已产生了独特的社会政治组织——瑶老制。
&&&&明代形成了“八排二十四冲”(排即大山寨,冲即小山寨)。这里的瑶族,有过山瑶和排瑶之分。排瑶是因为瑶民习惯聚族居住,依山建房,其房屋排排相叠,形成山寨被汉人叫“瑶排”,所以这里的瑶民被称呼为“排瑶”;过山瑶则因为其祖先以耕山为主,“食尽一山过一山”,迁徒无常而得名。据民间传说和史书记载,排瑶主要来自湖南湘江、沅江流域的中下游和洞庭湖地区。
&&&&约在隋唐时期,他们祖先经辰州、道州等地,迁徒到连南山区结寨定居。过山瑶则在清朝时期分别从湖南和广西迁徒到连南,新中国成立后,已建寨定居下来了。壮族则明朝正统年间后陆续从连山等地迁来连南定居。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各族人民友好往来,共同开发了连南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
&&&&“瑶族人民爱唱歌,日出唱到日落坡;明月东升歌又起,月照山头歌对歌。”百里瑶山是个歌舞之乡。晚饭后,大家兴致勃勃的参加瑶族篝火晚会,数名漂亮的沙腰妹(即未婚女青年)唱着热情洋溢的瑶歌,几位瑶族阿贵(即男青年)腰挎长鼓,跳起了长鼓舞。大家尽情地与瑶族青年男女载歌载舞,参与竹杆舞、“娶”一个沙腰妹为“妻”等活动。
&“瑶族人民爱唱歌,日出唱到日落坡;明月东升歌又起,月照山头歌对歌。”百里瑶山是个歌舞之乡。聚居这里的排瑶同胞经常以歌代替语言,以歌对答,唱歌成风。
每逢十月十六盘王节、耍歌堂,耍歌堂首先是鸣礼(铳)炮,九响铳炮一放,人们就兴致勃勃地赶往歌堂坪;接着是出歌堂,是表演的前奏,歌堂队伍在歌堂坪亮相。最后是竹幡队、师爷队、粉枪队、牛角队、铜锣队、长鼓队、阿妮队、莎瑶队、少年队等各支身穿鲜艳亮丽服饰的歌堂表演队伍载歌载舞。此时锣鼓震天,旗幡招展,场景十分壮观。
三排瑶寨位于连南县城南约10公里的三排乡。她建在一个高坡上,村屋依山势逐级而上,往往是下面房子的屋顶与上面房子的地面平齐,走廊过道将各家各户串连起来,形成瑶排格局。寨内有小礼堂,热情的瑶胞会为来宾表演瑶族歌舞,与客人同乐。
-----------
鹤山古劳水乡&&
中国古镇不了情 旅游全攻略(图)
--------------------
交通:乘河山汽车站至古劳镇的专线车可达
人们对风景的向往,可以到魂牵梦萦的地步,笔者也不例外。其实早就听说五邑古劳镇是原始水乡,很美,雅韵胜似苏杭,风情犹如西子……
她先后孕育了咏春拳开山祖师梁赞、“影后”胡蝶、“凉茶大王”王泽邦……
人们对风景的向往,可以到魂牵梦萦的地步,笔者也不例外。其实早就听说五邑古劳镇是原始水乡,很美,雅韵胜似苏杭,风情犹如西子……
古劳水乡又称围墩水乡,据史载,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围墩”是根据地理特点命名的,意即堤围下的一个个“墩”,即屋宇集中点,少则一两户,多则十几户。而每个“墩”都有特别的名字,如南安社、水楼墩、太和里等。
古劳水乡地处西江岸边,明洪武二十七年,古劳人冯八秀奉旨兴建古劳围,从此,古劳便从滩涂泽国逐渐变成美丽的岭南水乡。如今的水乡,鱼塘土地穿插,河网道路纵横,村落、流水、石桥、古榕散落其中,小舟穿行石桥榕树间,“小桥、流水、人家”的迷人景致随处可见。
数百年流传的特色人文景观,古朴、清新的水乡风貌,曾令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被贬南下途中下船驻足,写下“留连不能去”的诗句;近代,古劳围墩水乡因侨胞在海内外广泛传诵,更有“东方威尼斯”之誉。
印象:绿意盎然 风情万种
走进水乡,桑蔗遍植、河网纵横,绿意弥漫在田埂上、草丛间。一条条玉带般的小河将一池池翡翠样的鱼塘紧紧串连,那水,绿得让人忍不住要惊呼起来。
水乡的美,不会让人觉得疏远,只要愿意,坐一叶扁舟,就可以随意掬起墨绿的水,轻撩起盎然的水草,感受南国水乡款款风情。据闻,如在7月至10月间,还可以偶遇远方迁徙而来的白鹭,那大自然的精灵,年年这个时候都会降临水乡的阡陌田野,在湿地快意地嬉戏觅食,安然栖息。
  在水乡,桥自然是不可或缺的景致。石板桥在水乡人口中俗称为“石路”,大多已过百年,但在十几年前仍然是水乡人主要的交通道路。这些石板桥一般由每段长约1.5米,宽约0.5米,厚约0.1米的花岗岩石组成,而桥墩一般是青砖砌成。石板桥之多,皆与水乡地理有关。水乡泥土细滑,不易渗水,加之水乡地少塘多,一般泥路容易塌方,而用砖石砌成的石板桥坚固耐用,所以形成了遍布水乡的石板桥和石板小路。
  水乡人介绍说,每座桥都有自己个性的名字,如“点天灯”、“丁财两旺”、“水龙”、“聚宝盆”。这些石板桥可是水乡桥中之宝,它们的造型宛如江南女子,小巧玲珑又古朴典雅,几乎每座桥都有一段有趣的典故。
  如果说桥是水乡必然的风景,那榕树可谓是水乡独有的了。乡里老人说,榕树是长命树,人们都叫它“不死树”,水乡古榕大多都在百岁以上,根深叶茂,绿叶婆娑,有的孤芳自赏,有的知己相聚。绿阴下则是人们茶余饭后消闲娱乐、乘凉避暑的好去处。站在屋顶远眺,榕树就好似一个个小绿洲,绘就一幅乡情浓郁、景色独特的岭南水乡风情画。
  古劳是宁静的,透着一种质朴,一种文雅。不过要真正领略水乡万种风情,恐怕还得亲身去走走。  
  建筑:结构独特 别具一格
  有着600年历史的古劳水乡,至今保留着一些古宅旧居,颇具浓烈的南方建筑艺术风味。古朴的祠堂和南国水乡特色民居就是其中的代表。
  水乡以上升村的祠堂最有特色,其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李氏大宗祠。李氏宗祠建于清末,1928年重建,以轴线对称布局,两进厅堂,即门厅和正殿,之间隔一天井,两边走廊相通,两侧各有一间厢房,均有木阁楼,两边青云巷分别刻有“登龙”、“旋马”几字,正门石雕栩栩如生。祠堂建筑面积930平方米,硬山顶,青砖墙,抬梁式木结构,石柱基础,檐柱为石,内柱为木,以石雕、砖雕、灰雕、木雕为装饰。
  除了祠堂之外,富有南国水乡特色的民居更是结构独特,别具一格。据了解,水乡主要是由水楼、水寨(水面上用杉木、树皮搭建),演变为“牛仔石”、水泥立柱。现新星洛社二队、新社一队等地仍保留较有观赏价值的旧式水棚屋。而红砖屋,则在双桥三姓堂附近有三座空置侨房,样式完全一样,手工精良,屋内设计独特,第一层天花是杉木结构,上铺方砖,有一定观赏价值。水乡“龙船屋”、“锅耳屋”也很有特色。龙船屋脊用铁线做架构,外批荡石灰砂,外形像只龙船,此设计据说是旧时有钱人家才有的。锅耳屋两边则设计成锅耳状,据说此设计表明屋主知书识礼,并且较为富有。
  风情:龙舟盛行 尚武成风
  如果说翠玉般的水是古劳的生命,那么龙舟就可说是水乡的精魂。在古劳,几百年来百姓都把龙舟当作吉祥之物,他们深信每年只要舞了龙头,扒了龙舟,洗了龙舟水,就会风调雨顺,福寿绵长。因此,“三夹腾龙”也就成了几百年来独特的人文景观。有史书记载,古劳斗龙舟至少有300年以上历史,典故丰富,有着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传说趣事。 
-----------------
每年四月初八过后,锣声一响,各村男丁云集“龙舟埠”,把沉睡一年的龙船从泥中捞起,选派上年纪且富有经验的人抹油、扎龙根。此后“龙舟热”逐日加温,扒丁集中练桡,村前村后,商铺茶楼、榕阴埠头,一本本“龙船经”讲得头头是道。“初一起,初二忌,初三、初四扒出屎,初五、初六扛过基,初七、初八入泥底”,这首民谣便是水乡斗龙舟的生动写照。
水乡的龙舟制作精巧,均以数丈长的原枝坤甸木作龙骨,取其木质坚韧不易渗水,耐浸耐碰,但坤甸木忌北风和日晒,平时龙船埋藏于河底淤泥中,用时才起出,它比一般的龙舟要长,有的长达45米,可坐扒手80多名,短的也有21米,可坐40多名扒手。据闻,古劳现有龙舟近20艘。
每年端午节前,即农历五月初三、初四,古劳水乡的龙舟便集中在三夹河附近竞渡。期间,三夹河两岸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清代乾隆年间,黄宝坑人吴槐丙云:“地名三夹,乡人竞渡之所也。每逢端阳前二日,士女骈填,香风鬓影,飘拂于船板之间,沿河观者不下万人,询太平盛世也。”
  水乡不仅盛行龙舟,而且民间尚武风气浓厚。关于古劳的武林逸事也多,《古湛四勇惩恶丐》、《大牛仕力大分牛》、《梁妹智平械斗》等故事广为流传。
  据闻,水乡尚武,和乡人梁赞开创闻名四海的咏春拳有莫大关系。咏春拳祖师爷梁赞祖籍古劳,年幼随父到佛山经营药材,因机缘巧合习得咏春拳法,并使其扬名,被冠为“咏春拳王”。梁赞晚年回到家乡古劳暂居,期间收弟子几名,其中一位徒弟王华三,由于身子单薄,无法正面攻击身强力壮的对手,在多次比武中均被打败。梁赞爱徒心切,便深入研究,创出一套以偏身攻击对手的咏春拳,并传授给王华三。古劳一脉的偏身派咏春拳也由此而来,水乡民间尚武风气由此更为风行。
  过去,古劳咏春拳属于较“神秘”的拳种,从不轻易教人示人,通常只局限在父子叔侄或少数亲朋之间切磋交流。近年来,随着咏春拳在63个国家和地区风云四起,鹤山古劳咏春拳也被打造成响亮“名片”展现在世人面前,借此发展旅游业。现在越来越多的咏春拳高手都知道鹤山不仅有他们的祖师爷梁赞,更有古劳正宗独门偏身咏春拳,世界各地众多咏春拳弟子越来越频繁地回古劳寻根问祖。
  冯八秀
  冯八秀,土生土长的古劳人,修建古劳围立下难以磨灭的功勋。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冯观兴(字八秀)赴京呈告,获得朝廷批准,工部派刘永旋(新会人)主持古劳围兴建。次年筑成古劳大水围。洪武二十九年,筑成小水围(又称坡山铁围)。大、小围联成古劳围,自石岩头延伸至沙坪河口左岸。在此前后,修筑大郡、长乐、前江、独江、古劳围内围等10多条堤围,用以收束境内白水坑等13条坑的溪水。后有百姓自发建庙纪念他。
  梁赞,古劳东便村人,自幼习武,佛山咏春拳派系的开山祖师。现其流派已发展到港澳和东南亚、英、法、美、加、澳等地。梁赞晚年回到家乡古劳,开创古劳咏春拳。梁赞故居位于古劳东便村,建于清光绪年,占地105平方米,砖石结构,工艺有木雕、灰雕、彩绘等,整座建筑完好。
  胡蝶,古劳坡山人,1931年主演中国最早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1933年被观众选为中国第一位“影后”,一生演出影片百余部。其祖居现位于坡山水寨村。
  王泽邦
  2002年,王老吉后人带着香港及广东两家媒体、香港王老吉专门店和广州某药业公司一行10多人专程来到古劳镇,寻找王老吉凉茶创始人、“凉茶大王”王泽邦的足迹。根据王老吉后人提供的线索,在当地人协助下,终于在上升村一队顺利找到了王老吉祖屋。
  乔星碎镜
  为何古劳多水塘?相传,天上有一仙女,名乔星,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她得到玉皇宠爱,玉皇送她一块玉镜,供她梳妆打扮。有一天,她不小心将玉镜打翻,恰好一阵风吹过,使玉镜掉落人间,跌成无数碎片,散落在古劳围墩,玉镜碎片撞击地面竟形成一口口水塘。乔星仙女见此急得伤心流泪,流下的眼泪便将这些水塘灌满了。
  她无意中向人间一瞥,发现围墩水面竟比镜面还要清晰,乔星即时破涕为笑。她开心地观望着自己在水面上的倒影,婀娜动人,倒影还不止一个呢,每个水塘都有她美丽的倩影!从此以后,她便每天都对着围墩水面照照自己,每天都要将自己俏丽的身影留在水面上。有一天她发现有个英俊青年在围墩的池塘边划船,她一见钟情,马上降临围墩,与那青年同过美满生活。所以,围墩因有仙气,至今仍光彩动人。
  醉夫斗龙
  说起古劳水乡人对斗龙的酷爱还有个传说。从前,古劳水乡有个孕妇,五月初二清早到江边洗衣服,突然看见本坊的龙船自己抬头挺身,吓得急奔回家,觉得是不祥之兆,劝说丈夫不要去斗龙。丈夫不从,她便拿酒把丈夫灌醉,反锁在房中,自己便摇船打鱼。
  中午龙舟鼓响,丈夫闻鼓突然惊醒,但欲出无门,知是妻子所为,便拿捕鱼的大虾笱放在床上,盖上被单,然后跳上阁楼,扒开瓦面跃出,直奔江边,刚好赶上龙船出江。妇人回家,从门缝偷看,以为丈夫在床上,便喜滋滋地看“斗龙”去了。妇人到了江边,忽见本坊龙船从水面飞起,她惊叫一声,龙船倏地直插江底,全船72人,除鼓手外,无一生还。回家路上,妇人自言自语:“今日真好彩(幸运),我夫无出海。”到家揭被一看,不禁放声大哭:“谁料虾笱在床夫在海!”
  据说沉龙之后,夜间常听江边有龙舟锣响,扒手呼喝,却不闻鼓声。不久,幸存的鼓手自己也投江,于是每夜又有了鼓声。去掉故事的神话色彩,看那醉汉,闻鼓即醒,揭瓦跳墙,不计死生;妇人爱夫,未忘斗龙;鼓手生还,竟殉于江,便可知水乡人对斗龙酷爱到什么程度了。
----------------------------------------------------------------------
中国古镇不了情 旅游全攻略(图)
古镇,犹如一颗颗明珠,天女散花般点缀在山水之间,或碧野之角。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它们默默地守护着千百年来固有的生活方式,一如历史的背影,吸引着人们踏着古石板,或划一叶扁舟去体验古老的遗韵,感悟历史的厚重,抑或缅怀如斯逝者。在传统建筑风格、文化的影响下,我国的古镇多有天人和谐的悠远意境,结合地域、民族、风俗习惯等又各具特色。古镇,或狭巷夹天;或庭园深深;或小桥流水;或粉墙黛瓦;或依山傍水;或择林栖居。它们情之有物而又令人陶醉不知归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乌镇夜色(图片来源:资料图)
具体来说,我国的古镇依据地域特色可以分为:小巧精致的水乡古镇、大家风范的徽派古镇、秀丽鲜明的闽粤古镇、清秀灵逸的湘黔古镇、朴实无华的西北古镇、独领风骚的云南古镇、另类浪漫的川渝古镇。
小巧精致的水乡古镇
典型代表:乌镇
乌镇是江南四大名镇之一,是个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的古镇。乌镇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一条流水贯穿全镇,它以水为街,以岸为市,两岸房屋建筑全面向河水,形成了水乡迷人的风光。水中不时有乌篷船依呀往返;岸边店铺林立叫卖声不绝于耳。
乌镇是中国江南的封面,传承着千年的历史文化。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景、风味独特的美食佳肴、缤纷多彩的民俗节日、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亘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使乌镇成为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智慧的传承伴随脉脉书香,在这儿展现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
万安古镇(图片来源:资料图)大家风范的徽派古镇
典型代表:万安古镇
万安古镇位于休宁县城城东4公里处,为徽州四大古镇之一。它依傍于横江北岸,临水而立,皖赣铁路,屯景公路横贯全镇。镇东尽头是风光的绮丽的古城山。
万安地处盆地,依畔横江,又当休宁县通往州府的要道,遂成为早期外来居民的聚居地。在陆路不发达时,万安一直是古徽州重要的水运码头,来往行商众多,渐成集镇。镇街长约5华里,明清均为休宁九大街市之首,有“小小休宁城,大大万安街”之誉。
黄姚(图片来源:资料图)秀丽鲜明的闽粤古镇
典型代表:黄姚镇
黄姚镇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东北部,北面与钟山同古镇、清塘镇接壤,东面与凤凰乡、贺州市公会镇毗邻,南与樟木林乡、富罗镇交界,西面与走马乡相依。镇政府所在地东距贺州市72公里,西距县城70公里。距桂林200公里。
黄姚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镇,发祥于宋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由于镇上以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现已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全镇居民600多户,八条街道,房屋多数保持明清风格,由于黄姚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四面皆山,易守难攻,而且交通不便,所以村镇处于半封闭状态,使得古老的民居、众多的文物得以保存。
凤凰古城(图片来源:资料图)
清秀灵逸的湘黔古镇
典型代表: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
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透视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
这座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作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时,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
党家村(图片来源:资料图)
朴实无华的西北古镇
典型代表:党家村
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东北方向,西南距新城区9公里,西距108国道1.5公里,东距黄河3.5公里,坐落在东西走向的泌水河谷北测,所处地段呈葫芦形状,俗称“党圪崂”。
走进党家村,那古老的石砌巷道,那形式多样千姿百态的高大门楼,那考究的上马石,庄严的祠堂,挺拔的文星阁、神秘的避尘珠、华美的节孝碑与布局合理的四合院无不向人们诉说着党家村往日的兴盛与辉煌。
沙溪古镇(图片来源:资料图)
独领风骚的云南古镇
典型代表:沙溪古镇
沙溪位于云南省大理剑川县西南部,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的东南部,位于大理风景名胜区与丽江古城之间,远近闻名的石宝山就在这里。沙溪是一个青山环抱的小坝子,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澜沧江水系黑潓江由北至南纵贯全坝。
沙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上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在西南地区兴起,并成为当时唐朝和吐蕃的缓冲地段,也是连接强者之间的纽带,也是沟通两者经济、文化交往的茶马古道的主要途经地之一。
洛带古镇(图片来源:资料图)
另类浪漫的川渝古镇
典型代表:洛带古镇
洛带古镇位于四川成都东山,是一个客家古镇。于三国时期建镇,原名甄子场,传说是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小镇旁的一口八角井而得“落带”之名,后演变为“洛带”。唐宋时,隶属成都府灵泉县,排名东山“三大场镇”之首。
洛带镇位于成都平原与龙泉山脉的交接处,南距成都市龙泉区区府所在地8km
,西距成都18km。现在是成都市向东发展的主体区域。外环路绕洛带而过,新建的成洛路为成都市的城市干道高速,洛带与成都连为一体。
四百多年前,一群客家人随着“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从沿海地区迁到了成都东郊的洛带镇。在此之后,洛带镇逐渐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小镇,而被称为“西部客家第一镇”。
==================================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日公布:潮州又添“三宝”
国务院新近发出通知,公布了我国第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518处,以及与现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23处,潮州市的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开元寺、已略黄公祠三处古迹名列其中。这是潮州市继湘子桥、许驸马府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又增添的“三宝”。
&潮州是1986年12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建郡较早,隋唐时已兴盛,陆、海交通十分便利,因而文化发达,名胜风物也极富特色。潮州市政府一向重视名胜古迹的维修保护工作,设立了专门机构拨出专款,对市区众多的文物古迹进行修缮和改建,其中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许驸马府的维护工作,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近来,开元寺外的开元广场的建设工程也已竣工。
据了解,潮州市已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成为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笔架山宋窑
在潮州笔架山,原来这里窑灶排列密集,遍布全山,据说有99条窑,素有“百窑村”之称。在面临韩江的西南面山坡和山脚一直到番鬼楼山,曾暴露出许多古代窑址。现在山上窑片、窑具俯拾皆是,是研究我省古代陶器生产的重要基地。
&&&&1922年在潮州城西南约5公里的羊皮岗的一个地下小室中出土有4尊释迦佛瓷像座,上面刻有“治平四年”、“熙宁五年元月”和“熙宁二年”等北宋年号,并都刻有“水东窑”、“匠人周明”等字样。另外,在清理过程中,发现第五号窑窑床后部被一座宋墓打破穿过窑底,墓中出土的铜钱几乎整个北宋帝号的钱币都有,说明墓的建造年代应在公元1101年前后。
已略黄公祠
位于潮州市义安路铁巷口,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坐北向南,是一座二进祠堂,面阔18.54米,深进25.7米,其天井两侧有廊轩,主体建筑明间较大,祠堂门首横额正面阴刻“已略黄公祠”五个字,背面镌有“孝思维则”,大门两侧及四周墙壁均镶嵌有精美的山水雕画幅,正厅门楣饰以金漆画卷。抬梁式屋架,其随梁枫两端精雕有狮、凤、龙等祥瑞动物,梁、桁、柱间饰有造型生动、内容丰富的木雕,如“铜雀台”,“张羽煮海”、“水淹金山寺”等,人物形象维妙维肖,花木鱼鸟,千姿百态,剔透玲珑,不仅美化了整体,而且不失其为穿插枫的勾、搭、联络的建筑功能,被誉为潮州木雕一绝。
千年开元寺
在千甍万瓦的潮州古城中,有一处红墙碧瓦、殿阁嵯峨的古建筑群,这便是名传遐迩的千年古刹———开元寺。
开元寺历史悠久,据《潮州开元寺志》记载,古时此地有一小丘,名荔峰,系城北金山余脉所结,前人卜其地而建寺并以荔峰为名。至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玄宗皇帝诏令天下州郡各建一大寺,以纪年为号,于是大兴土木,扩大规模,改称开元寺。宋康宝元年(1040年)至庆元三年(1043年),再次增拓,此后历代屡有维修,元代改称万寿禅寺,明代以后称开元镇国禅寺,1961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寺中还保存着一批珍贵文物,如宋代政和四年(1114年)潮州铸造的铜钟、元代泰定二年(1325年)的石刻香炉及铜云板、明代潮州木雕千佛塔。此外,还有抗日战争时期,该寺主持释智诚法师闭关三年,发愿:“重法轻身,不惜生命,不负恩师教养我之婆心”,刺舌血为墨写成的80万字《大方广佛华严经》。
潮州重点文物单位名录
潮州文物古迹众多。全市现有文物古迹72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县两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是粤东文物古迹荟萃之地。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始建于南宋、中国四大古桥之一、被誉为世界上第一座启闭式石桥梁的广济桥,国内罕见的宋代建筑府第许驸马府,始建于唐代、堪称粤东地区佛教活动中心的开元寺,集潮州木雕之大成的己略黄公祠,反映宋代潮州陶瓷业繁荣景象的笔架山宋窑遗址。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始建于宋代、我国现存历史最久、保存最完整的纪念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韩文公祠,始建于明代、全长2.6公里的古城墙,有与广州越秀山镇海楼齐名的明代建筑广济城楼等。此外还有目前国内建筑面积最大的泰式佛殿,有珍藏珍贵历史文物的淡浮文物院等。"潮州八景"凤凰时雨、湘桥春涨、鳄渡秋风、北阁佛灯、龙湫宝塔等景点,如珠散落于韩江两岸,与2.6公里古城墙、滨江长廊和古城内保存完好的古民居群一起,构成潮州古城文化旅游区的壮丽景象。
☆☆☆
☆☆☆
☆☆
☆☆
☆☆
☆☆
☆☆
☆☆
☆☆
☆☆
☆☆
☆☆
☆☆☆
☆☆
-------------------------
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筑群获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日从广东省潮州市文物旅游局获悉,国家文物局日前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筑群获入该批“国保”名单。至此,该市共拥有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筑群位于南门十巷历史街区、许驸马府历史街区和旧西门街历史街区,包括辜厝巷林宅、郑厝巷蔡宅、甲第巷外翰第、甲第巷大夫第、德里旧家、辜厝巷王宅、兴宁巷大夫第、红栏杆、东府埕儒林第、卓府、马使埕闫宅、青亭巷大夫第、黄尚书府和铁巷陈宅。这十四座古民居分别为明代、清代、民国时期建筑遗存,是三个时期建筑典范和代表,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该市文物旅游局文物管理科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扎实做好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筑群保护基础性工作,尽快会同规划部门,及时划定、公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建立完善记录档案,设立保护标志和必要的保护机构,明确保护责任,实现保护管理工作的日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积极争取各级保护经费,不断提升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水平;做好展示利用规划,促进潮州市古城区文化旅游的发展。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炉其中广东省32项上榜
获悉,国务院日前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称“第七批国保单位”),共有1943处不可移动文物,另有47处项目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截至目前,国保单位总量达到4295处。由国务院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制度自1961年开始实施,而本次公布的国保单位数量为历次之最。由于名单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后的首次公布,第七批国保单位充分体现了本次普查新发现的重要成果。
  第七批国保单位共包含古遗址516处、古墓葬186处、古建筑795处、石窟寺及石刻110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29处、其他7处。其中,文物大省山西新增181处,迄今共有452处国保单位,成为全国“领头羊”,而河南、湖南、河北、江苏等省份均位于全国前列,湖南、重庆、青海、新疆等省(区、市)的数量增长幅度也较大。
  广东省总量偏低但通过率高
  在第七批国保单位中,广东省共占32项,包括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南粤雄关与古道、清晖园等。而广州入围的5处分别是南海神庙、清真先贤古墓、五仙观及岭南第一楼、镇海楼与广州明城墙、中共三大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25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