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内越来越多苹果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手机市场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中国手机企业开拓印度市场的现状及策略分析讲述.doc 2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中国手机企业开拓印度市场的现状及策略分析
State and strategy analysis of China's mobile phone companies to exploit India Market
随着国产手机行业的不断崛起和国内市场趋于饱和,越来越多的中国手机企业把目光投到海外,印度由于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中国手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热门地区。中国手机企业开拓印度市场对于中国手机企业占领国际市场,树立品牌形象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对企业开拓印度市场的策略、渠道、市场占有率等的分析,并以此向中国手机企业作为新兴力量与世界传统手机品牌世界市场提供建议和对策。
国产手机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各种贸易壁垒和专利壁垒阻碍着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这对于我们发展民族工业,进行外贸出口,树立品牌形象非常不利。所以对这个方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手机企业;开拓;印度市场;现状;策略
State and strategy analysis of China's mobile phone companies to exploit India Market
With the domestic mobile phone industry continues to rise and the domestic market is saturated, Chinese mobile phone enterprises more and more the eyes cast to overseas to India due to be the unique conditions of Chinese mobile phone enterprises to open up overseas market hot region. Chinese mobile phone companies to open up the India market for China's mobile phone companies to occupy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nd establish a positive role in the image of the br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rategy, channel and market share of the enterprises to develop the India market, and to provid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the Chinese mobile phone enterprises as a new force and the world market.
Domestic mobile phone enterprises in developing overseas markets, the process is not smooth sailing, all kinds of trade barriers and patent barriers hindering Chinese brands to the world, whic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industry, foreign trade and exports, set up the brand image is very unfavorable. So the research of this direc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words: China’s moEISStrategy
Abstract II
一、 中国手机企业开拓印度市场的背景 1
(一)国内市场趋于饱和 1
(二)中国手机厂商实力增强 1
二、印度手机市场分析 3
(一)印度手机市场规模分析 3
1. 年印度手机市场规模趋势 3
2. 年印度智能机市场规模 3
3. 印度手机产地趋势分析 5
(二)印度手机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5
1.政治环境 6
2.经济环境 6
3.社会环境 6
(1)民族情况 7
(2)人口情况 7
(3)教育情况 8
(4)技术环境 8
(三)印度手机市场渠道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9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当前位置 & &
& 为啥iPhone在中国这么火?
为啥iPhone在中国这么火?
17:57:48&&出处:&&
编辑:大鹏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07-25][07-25][07-25][07-25][07-25][07-25][07-25][07-25][07-25][07-25]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扫扫有惊喜
董明珠开始预期格力手机会供不应求,最后的结果让她没想到国内空调市场是格力和美的的天下。但是不常听到美的的声音,我们却经常听到格力的声音呢。这可能就是格力董小姐的高明之处了。类似于挂羊头卖狗肉,当然这个比喻不是特别的恰当,用手机卖的不怎么样附带着显示了空调的实力。让人们都知道了格力虽然做手机爱吹,但是空调的实力还是有的,那么我们在买空调的时候是否在选择时候更倾向于格力呢。首先,数据并没有这么惨淡,我们假设官网的销售数据大部分是都是格力员工贡献的,但是我们绝对要承认起码有成百上千台格力手机是社会上的尝鲜族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购买,或者是哪些真的对格力怀有希望的人们购买的。那么我们来讨论一下为什么董明珠在手机行业不能再创辉煌呢?从手机市场来看,中国国内著名厂家,华为,小米,oppo,vivo,联想,一加,乐视,国际超级厂商,苹果,三星等几乎霸占了中国手机市场的全部份额。手机市场几乎已经饱和,这些商家提供的手机数量。类型,功能几乎已经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格力手机在这种情形下横空出世,但是毫无特点。我不是说它不好,我是说它没有特色。格力现在的产品线包括:空调、电饭煲、电压力锅、除湿机、电风扇、电暖器、空气净化器、热水壶、空调扇、净水机、消毒柜、吸油烟机、燃气灶、智能垃圾桶、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等。回顾十多年前,手机市场发生过一次巨大的波折,即:传统板砖机从高科技产品沦为家电产品。电脑PC市场也有类似趋势,伴随着硬件升级的速度逐年慢下来,电脑以及从科技产品沦为家电产品,决定厂商命运的不是科技创新的能力,而是制造环节的效率和把控。所以,科技实力的IBM把个人电脑业务卖给了联想。各大家电品牌纷纷涉足电脑制造。同样的,近几年来,智能手机的硬件配置和软件功能进入瓶颈期,几大手机厂商的产品差别不再巨大。接下来,决定厂商存活的,必然是对制造环节的把控。而这,刚好是格力的一大优势。从上市公司格力电器的净利润率就能看出:能够将制造业的利润提高到比某些科技行业还要高,这充分展示了格力对制造业的把控能力!所以,此时进入手机制造领域,绝对是英明的决策。只是,任何行业都需要积累技术、经验、人气、口碑,所以,必须在机会出现之前提前布局。
上一页&1共3页热门新闻更多
实时热点榜单热门视频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中国手机市场现状几何:企业越来越少了中国手机市场现状几何:企业越来越少了爱玩客iVankr百家号国内手机市场已经成为了红海,那么到底现在还有多少手机厂商在“海”里游着呢?最近中国信通院发布了《2017年智能硬件产业发展白皮书》,该报告指出目前国内的手机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年内将进入负增长时代;报告中还有一句话特别扎眼,即将目前的处境形容为“智能手机已经进入了后智能手机时代”。根据白皮书显示的数据称,目前国内智能手机企业的数量已经下降到了192家,今年前7个月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2.66亿部,同比下降5.8%,相应的国内出货量前五位的企业占据的份额从2016年第一季度的49.7%上升至60%,今年的第二季度甚至上升到了70.4%。即便国内智能手机企业数量已经下降,但是留给他们的空间反而是越来越小了。国内的手机品牌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华为、ov、小米、魅族等等之外,还有什么呢?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品牌浪潮开始的时候,还有小辣椒、ivvi、大可乐、青橙等一众小众品牌;后来各行各业开始跨界,除了周杰伦之类的明星开始做手机,像TCL、康佳、海信、创维、格力等家电企业都进军该行业;一批老牌的品牌仍在步履维艰的维持着,比如波导手机、天语手机;至于更多的比如什么Doogle、Neken之类大家称之为“寨厂”的品牌就更多了。不过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寨厂们的日子好像过的也挺滋润,很多品牌都专供海外市场而且名利双收,一点都不用外界瞎操心喔。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爱玩客iVankr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还原科技本质,探究产品真相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中国手机 西洋脸面(组图)_网易新闻
中国手机 西洋脸面(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摩托罗拉A1200
诺基亚5800XM
  编者按2007年6月底,著名独立无线通信产品设计开发商、曾作为中国手机研发旗帜性企业的中电赛龙通信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宣布倒闭,这一刻被业界称为推倒中国手机设计业“多米诺骨牌”的首张骨牌。两年后,中国手机的脸面上正越来越多地显现着西洋的影子,或借的,或偷的。
  谁在设计中国手机的“脸面”?
  本报记者杨娜报道
  7月30日,北京市朝阳区女人街附近的专业手机市场。
  刘建正在向一位女性顾客推销一部外观时尚、功能齐全的手机。“看看怎么样?和那些品牌手机没什么区别吧?我们这里都是高仿手机,外观和行机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市面上最新款的。”
  “多少钱?”
  “只要880元,而同样外观和功能的xx品牌的手机要5000多元呢!”
  不一会儿,在其他各处询价对比后的那位时尚女士就在刘建那里购买了那部手机。
  和许多手机经销商一样,刘建最近发现,一些不知名的国产手机这两年市场销路不错,其中的秘密是这些厂商在手机外观和功能设计上更多地“克隆”最新国际知名品牌,而且迅速投放市场,价格又远远低于那些“原创者”,自然深受欢迎了。
  于是,刘建就在两年前转而经营国产手机,特别是那些“高仿”手机。
  记者注意到,即便不是节假日,这里的顾客也是络绎不绝,消费者中多数是一些穿着时尚前卫的“80后”。
  “我们对品牌并没有太多要求,最主要的是符合自己的个性需求。”一位漂染着亮黄色头发、穿着鼻环的21岁女孩告诉记者,“只要漂亮,便宜,用上一段时间,不好了再换呗。”
  正是有了这些注重享受廉价、时尚而不注重品牌和持续功能的新生代手机用户,满是“西洋脸面”的中国手机才会在国内市场上大行其道,也让刘建这样的手机经销商们有了新的生财之道。
  比如,国产手机巨头在近期发布的新品中,都能看到当前市场上最流行的“街机”影子。中兴通讯发布了4款3G智能手机,两款外形酷似当下流行的诺基亚E71;天宇朗通推出的新机E71,除了外形连名字都直接复制。国产手机的“外貌”拿来主义引起业内普遍争议。
  国产手机爱模仿早已不是业内的秘密,通常洋巨头在市场上推出一款设计新颖、极具卖点的手机后,国产手机必定会在第一时间推出几可乱真的机型,以低价抢夺市场。
  记者在刘建所在的这家市场上看到,诺基亚智能手机N97刚刚发布没多久,这里就已经能够看到仿制N97外形的“黑手机”了。而仅从其外观看,根本无法分辨真伪,一些“地下”手机厂商更是直接冠以“Nokia”的品牌名称。
  这样的现象已经不是个别市场和厂商的“擦边球”行为,而是中国手机设计行业在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后,陷入低谷的现实写照。
  2007年6月底,著名独立无线通信产品设计开发商、曾作为中国手机研发旗帜性企业的中电赛龙通信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CECW,下称中电赛龙),正式宣布倒闭,这一刻被业界称为推倒中国手机设计业“多米诺骨牌”的首张骨牌。
  “半年之内还会有更多中小手机设计公司要倒闭。”手机设计公司闻泰集团总裁张学政曾悲哀地预言。
  北京水清木华研究中心电信市场研究部经理沈子信直言不讳,认为中电赛龙事件预示着中国手机设计行业已经遭遇“拐点”,并声称这一时间就在2008年。
  佐证这些预言的是,到了2008年年中,中国越来越多手机设计厂商正遭遇生存危机:中国德信无线通讯科技有限公司雇员数量大幅裁减,上海希姆通也缩减了TD-SCDMA业务规模。而在低端手机市场,不断涌现出一些小型设计厂商,他们的产品设计基本没有区别,因此生存能力令人担忧。
  如今,由于国产厂家对于手机设计的投入之少,导致中国目前的手机设计公司仅有几百家,而其中运作起来的还不到一半。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当手机外观流行趋势在市场上呈现之后,国产手机厂家从迅速占领市场的角度出发,就会采取模仿而非自主研发的方式介入市场。但目前国内有关法律法规对此却无能为力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而成为目前“外貌”拿来主义盛行的原因之一。
  “应当承认,中国的法制环境还不健全,侵犯知识产权往往并不被认为是严重的侵权行为,客观上为一些企业提供了宽松的侵权环境,是我们必须要承认的事实。”7月28日,著名家电企业观察家刘步尘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对侵权行为的纵容,实际上是饮鸩止渴。”
  “国产手机企业在工业设计上面普遍积累不足,模仿、抄袭国际品牌成为他们追赶潮流的重要途径。严格意义上来讲,这种行为涉嫌侵犯别人知识产权。同时,模仿、抄袭行为屡禁不止,对中国手机企业培养独立设计能力形成巨大危害,既然模仿也能好卖,还独立开发什么呢?”刘步尘说。
  “借鉴是可以的,但是,简单的模仿、抄袭不足取。中国手机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尽快培育出独立的工业设计能力。”刘步尘分析认为。
  培育自己的手机设计师
  本报记者杨娜报道
  一款手机能否得到消费者认可,外观设计至关重要。这一点,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诺基亚的感受应该是最深的:几年前由于电影《黑客帝国》里主人公尼奥使用了诺基亚8110手机,而使这款手机风靡全球,至今许多消费者仍对这款呈孤形的拉盖手机念念不忘。
  而其背后则是诺基亚庞大的手机外观设计团队。这样的理念已经成为国际知名品牌手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行业人士指出,创新设计已经成为手机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由于高度成熟的产业链进一步降低行业的准入门槛,大批贴牌厂商的涌入、公模横行和黑手机的泛滥也加剧了国内手机市场的竞争,“外观越来越相似、价格越来越低廉”的怪现象,被认为是国产手机近年节节败退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手机硬件平台技术相对成熟的情形下,如何寻求不同的外观设计,对于手机商而言是一个很大的命题。
  “工业设计在我们国内的发展仍属起步阶段,专业院校只能解决设计技术的培养,企业的重视程度、设计思想与市场潮流的衔接是当前仍没有解决的两大关键性问题。”7月30日,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工业设计被视为‘次核心技术’,是构成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业设计起步较晚,比西方发达国家晚30年,比日本晚20年,比韩国和台湾晚10年以上。”著名家电观察家刘步尘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工业设计’这一概念被引进中国尚不足8年。因此,中国在工业设计观念的建立及人才储备等方面均很欠缺。”
  不仅如此,现实市场也在挤压着中国手机设计业的空间。随着手机终端市场的品牌集中化和国内低价手机的泛滥冲击,手机设计价格出现暴跌。原来买断设计方案的价格从200万元人民币直降至80万元左右。
  手机设计是手机产业链条中的中间环节,随着手机行业利润的急速下降,上下游成本同时向中间环节挤压,加之芯片制造商集成度越来越高,原先手机设计公司的作用开始被取代。
  加之绝大部分小型的设计公司都缺乏自主创新,他们依靠从大的手机公司或者其他大型手机设计公司翻抄一些手机方案销售给客户,一旦上游向下游挤压,这些设计公司就很难有生存的空间。
  而模仿别人的设计终归不是正路,得付出代价。易观国际分析师林娟认为,手机领域竞争焦点向外观的转移,将会对国内厂商形成更大的挑战。在外观设计方面,国内厂商的技术实力弱于手机功能方面的研发能力。这直接导致某种流行性设计一出现在市场上,就会有众多的厂商跟进,出现跟风现象。
  林娟认为,国内厂商应尽快增强在手机外观设计方面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不然很可能会陷入国际厂商起诉专利侵权的泥潭中。
  同时,一些业内人士建议,只有向产业链下游蔓延,切入生产环节——在设计出手机方案后,进行主板生产甚至整机生产,直接提供给品牌手机,设计公司才会有大的发展空间。
  刘步尘则对记者表示,“应该说,在手机产业方面,工程师和设计师都很重要,没有核心技术支撑的设计是花架子,是绣花枕头;仅有核心技术而无工业设计,产品中用而不好看,照样卖不上好价钱。”
  培育自己的手机设计师,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
  中电赛龙的兴亡
  中电赛龙成立于1999年12月,是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CEC)和CellonInternational合作建立的中外合资企业,是一家专业从事无线通信终端产品研发的独立的研发机构。
  2000年之后,中电赛龙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其间先后在中国、美国、法国和加拿大设立了大型移动通信手机研发中心,并于2001年并购了法国飞利浦研发中心。CECW还与Intel、Philips半导体、Microsoft、Motorola等多个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海尔、侨兴、康佳等多个国内企业是其重要客户。
  CECW还承担并完成了国家重点项目——2.5GGSM(GPRS)核心技术的开发项目;2003年10月,CECW还获得了合作伙伴Marvell、Elcoteq和Haier等的风险投资总计3000万美元;同年,CECW的GSM/GPRS/WCDMA双模多频手机项目获得国家移动通信产品开发与产业化专项资金,并开始向3G领域迈进。
  不过,从2005年开始,随着阿尔卡特、西门子、飞利浦等国际手机品牌相继出让或退出,以及中电赛龙自身资金链和质量返修率等问题,中电赛龙开始走下坡路。
  2007年,中电赛龙正式倒闭。据物业公司人员透露,中电赛龙身陷众多债务纠纷,债务总额应该超过数千万,其中仅欠物业公司的费用就高达400万元以上。
  (本报记者黄睿整理)
  拿来主义:
  怎么“拿”才合适?
  本报记者杨娜报道
  在目前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形势下,推出一款受消费者认同的、拥有时尚外观设计的手机越来越难,成本也越来越高,不少国产手机厂商在无技术优势的同时又受到资金的限制,只能以模仿国际品牌畅销产品外型的“拿来主义”策略应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如何看待这样的“拿来主义”?为此,《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专访了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及著名家电企业观察家刘步尘。
  《中国产经新闻》:要想实现中国手机在市场上具有核心竞争力,除了在芯片等核心技术方面需要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外,对于外观设计等“软性”竞争力,您认为从哪些方面应该给予更多努力?
  陆刃波:中国手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短期看离不开中国制造业的大背景,“综合成本领先”是过去中国制造业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本地化应该是中国手机企业发展的方向,与日本不同的是,我们国内市场有足够大的规模,可以支撑本地化的手机企业。实际上,山寨机的成功,可以视为本地化的典型例子,在产品速度、价格、外观、功能等方面满足了特定群体的需求。
  刘步尘:当务之急是尽快培育工业设计人才队伍,这方面大学可以有所作为。另外,多举行工业设计国际大赛、论坛及交流,也十分必要。
  《中国产经新闻》:手机外观“拿来主义”并非是企业的长久之计。但目前我国手机产业尚未发展起来,特别是设计人才较匮乏,适度的“拿来主义”似乎也在所难免。那么,您对于现有的“拿来主义”有何建议?如何从“拿来主义”过渡到“为我所用”直至“自我创新”?
  陆刃波: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增加,手机的精密程度在不断提高,外观设计必须与功能结合,而这对于没有积累的中国手机企业来说,肯定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学习过程。目前看来,通过“拿来”进行消化吸收,进而实现“改造”是相对容易达成的目标。手机工业设计不单单是外观,更重要的是应用体验和功能的有机整合。
  刘步尘: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三星、LG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也是有限的,其产品被视为低档产品。这几年,三星、LG已经成长为国际品牌,尤其是三星,已经对日本企业构成威胁。为什么韩国企业能完成低档品牌向国际品牌的转型?就是因为他们抓住了工程师和设计师这两块,在技术开发和工业设计方面均取得很大突破。我认为,中国企业也应该走这条路,尤其在工业设计方面,预计未来5-10年内,中国企业会在这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本文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众公司进入北美市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