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得40年的宾得相机怎么样和长镜有收藏价值吗?

扫一扫,上赶集群组
扫码使用“赶集群组”
交友&&寻爱&&找工作
聊天&&聚会&&不寂寞
诚信高价做各种二手摄影器材回收交易业务!专业的摄影器材评估交
其他人还在看
其他人还在看
二手相机/相机配件相关:当前位置: >
【宾得(PENTAX) Z-1P型照相机】,包括宾得/PENTAX Z-lP机身和宾得原装镜头、外置闪光灯等,日本旭光学公司1994年推出作为顶级自动对焦相机Z-1的改进型,功能完好,正常使用,品相好&&&拍品编号:&
领 先 者:
起 拍 价:1000元最小加价幅度: 20元
运&&&&&&费:
快递:23.00
开始时间: 10:07:55
结束时间:
浏览次数:70次 出价次数:0次
线上收款方式:中介保护,即时到账
线下收款方式:
工商银行(8224463)
年代:1994材质:金属、光学材料尺寸:长17.0*宽16.0*高9.0(cm).品相:九品
品相描述:整部相机功能完好,正常使用,品相好,镜头光学通透,光圈顺滑,电动内对焦机构精准,手动变焦转动舒适,带全中文日本原厂说明书和原装照相机包,赠配套全新松下2CR5锂电池。
? 该照相机比较贵重,对运输条件要求比较高,朋友如果下订单或者竞拍购得,一律通过顺丰速运发货。
详细描述:【宾得(PENTAX) Z-1P型照相机】,该照相机包括四部分:宾得(PENTAX) Z-lP机身(编号7005205)、宾得SMC PENTAX FA 1:3.5-4.7 28-80mm镜头(编号4509185)、外置闪光灯和原装尼龙内衬棉布大型照相机包,日本旭光学公司1994年推出作为顶级自动对焦相机Z-1的改进型,功能完好,正常使用,品相好,带全中文日本原厂说明书和原装照相机包,赠配套全新松下2CR5锂电池。
  宾得SMC PENTAX FA 1:3.5-4.7 28-80mm镜头,作为鼎鼎有名的红字老F头,全玻璃镜片,是70年代日本群起100多家光学厂中的领袖产品,击败德国镜头霸主地位的魁首,至今受众多光学爱好者膜拜。产品经过几代的发展,从无膜Takumar开始,到单膜Super Takumar,最终发展为多膜SMC,镜头掺入镧系、锕系元素,起到提升成像特效作用,但随着放射性元素衰减,镜头多呈现特有的黄色,业界称Takumar黄。
  宾得(PENTAX)Z-lP照相机,是日本旭光学公司于1994年作为顶级自动对焦相机Z-1的改进型推出的。Z-lP与Z-1的各种功能基本相同,只是为了优化操作,把个人风格功能由Z-1的18项减为15项,但是功能没有改变,其原因是Z-lP将Z-1的一些个人风格功能转移到了基本操作上。该机被英国权威摄影杂志(业余摄影) (AMATEURPHOTOGRA-PHER)推选为&年度优秀单镜头反光相机&,1996年,美国(大众摄影)评价Z-lP为半专业型35毫米自动对焦相机,星级评定为四星级半。
  该部宾得(PENTAX)照相机包括两部分:宾得(PENTAX) Z-lP机身和宾得SMC PENTAX FA 1:3.5-4.7 28-80mm镜头,机身和镜头号码分别为09185。从外观上看,宾得Z-lP相机,其宽大的手柄使整个机身形成&L&型,对于持握很有利。据称Z-lP的机身顶盖表面经过镀膜,此镀膜能够确保相机亚黑色表面经久如新。机身上各种开关、按键很小,宽大的液晶显示屏秉承了宾得AF相机的独创,位于取景器上方,而闪光灯热靴座位于手柄上方。相机的三个主控转盘全是内藏式,这种方式既利于操作,也使机身更加简洁。宾得Z-lP相机的外壳为深灰黑色,在用力压握下没有变形,全机身压花、手柄饰有真皮,很利于防滑。机身重650克(不含电池),用碳酸脂高强度塑料制成。
  宾得Z-lP相机的调控部分设计相当合理,在使用者右手拿起相机时,大拇指和食指就自然地按在了TV和AV调控转盘上。TV盘用来调控快门时间,AV盘用来调控光圈值。在使用不具备A挡的镜头时,或具备A挡但光圈未锁定在A挡时,转动AV盘不能起到调控光圈的作用,此时只能靠手调控光圈值(没有A挡的镜头在液晶屏和取景器内没有数值显示)。并且Z-lP的AV调控转换盘处在相机背上,用来放大拇指的弧形凹槽内,这种设计既利于持握相机,也利于大拇指转动AV调控盘,并且非常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原理。在机背的深凹槽外面左侧有两个按钮,上面的调控按钮控制测光,下面为曝光补偿按钮。深凹槽的右侧并排有两个按钮,左侧的是IF钮(多功能按钮,配合超能程序、超能手控和模式转换等用),右侧是ML钮(记忆锁,按动后相关资料保存10秒,取景器内有显示符号。要取消该功能,只要再接一下ML按钮)。在机身右侧有两个按键,上面的是景深预视按键,下面的是镜头锁控按键。在相机的左侧,顶都是模式设定按钮和转盘(配合TV或AV盘使用),前部上方是用小盖盖着的电子快门线插孔,下都是调焦模式转换开关。当调焦开关处于MANUAL挡时为手控对焦,当调焦开关处于SERVO挡时为连续自动对焦,当调焦开关处在SINGLE挡时为单次自动对焦。相机的主控开关位于液晶屏右侧,当开关处于US-ER时为自定功能,开关处于ON时为全功能,处于OH时相机断电、全机功能锁闭。在液晶屏的前方是内置闪光灯,在按下左侧的按钮后内置闪光灯会弹起来,并可根据现场光线自动投射对焦光束(范围在1一6米内有效),使用八幅面多区域测光时会作自动曝光补偿。
  在闪光灯下部有一只自拍灯,使用自拍时指示灯会闪烁提请注意。
  宾得Z-lP相机的调焦方式是靠处于机身内部的电机来实现自动对焦,从理论上讲,这种对焦方式不如佳能相机的镜头内置马达对焦快,尤其配用长焦镜头后缺陷会更明显。该相机采用TTL镜后相位差检系统自动对焦,有效照明范围在EV-l至EVl8(使用ISO100胶片,50毫米1:1.4镜头)。对焦区域为中心单点式,这种单点对焦方式不如多点式对焦灵活,也不便于构图。Z-lP相机的卡口是宾得专用KAF-2插刀式接环(配上自动对焦耦合杆和提供镜头资料的六个接点,给电动变焦提供电源的两个接点),适用KAF-2、KAF、KA及K卡口镜头。当加用1.7倍自动对焦增距锐后,可以使最大光圈为F2.8以上的KA、K卡口镜头实现自动对焦。使用手控对焦镜头时,相机对焦正确后,对焦灯亮宾得Z系列相机与宾得FA镜头配用后,可以实现手控变焦和电动变焦。电动变焦有三挡:把变焦钮完全向左或向右推,变焦速度最高;只作轻微拨动时,变焦速度最慢;介于两者之间的位置时提供中速变焦。同样Z-lP配28一105毫米镜头除能实现以上功能外,还可以实现宾得Z系列所特有的定位变焦、固定影像尺码循迹变焦、放射效果等特殊变焦功能。使用定位变焦功能时,拍摄者按住镜头上的变焦设定钮后,镜头就立刻回到预定焦距上,此功能在新闻、体育摄影等方面能派上大用场;固定影像尺码循迹变焦功能是指相机在完成构图后能够&记住&主体的大小,然后不管主体离相机的距离如何变化,镜头都会自动变焦维持主体在画面中的大小不变;放射效果功能,可在照片上动体影像四周&迸发&出放射线条,表现出强烈的爆炸效果,一经启动此功能,当曝光进行一午时,镜头便开始变焦使照片形成爆炸效果。宾得FA镜头的电动变焦和手控变焦转换,是靠推拉变焦环来实现的。将变焦环向机身方向拉出为手动变焦,向相反方向推回(出现POWERZOOM字母)为电动变焦。
  Z-lP的测光方式有三种:1.TTL镜后全开光圈八幅面多区域测光。此方式能够对各种不同的光线情况作最佳分析,提供正确取光值。当主体受光超过EVl4(ISO100)时,相机的微电脑会自动修正取光补偿,很适合初学者用。2.重点测光。此方式的测光范围是全张照片的25%中心圈范围内,使用该方式拍摄高反差的情况很适宜,能够使主体不至于出现曝光过度或不足。3.偏重中心测光。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测光方式,在确定曝光值时,它偏重于照片中央范围的受光情况,同时也会计算周围的光线情况。当使用没有资料接点的K型镜头时,不能使用八幅面多区域测光,只能使用重点测光或平均偏重中心测光。当主控开关在USER位置时,只能使用平均偏重中心测光,但可利用自定功能把平均偏重中心测光改为重点测光。
  宾得Z-lP有超能程序曝光、程序曝光、光圈先决曝光、快门先决曝光、超能手控曝光、手控长时间曝光、TTL镜后程序自动闪灯等七种曝光模式。超能手控曝光改变了以往那种手控曝光需要先测光,然后选择合适的快门及光圈,才能实现正确曝光的操作过程。在使用此功能时,只要按一下IF钮相机会自动选择适当的光圈和快门组合,操作者可为了不同的效果使用AV盘和TV盘来调整特定的光圈及快门组合。当使用KA镜头时可以实现以上曝光模式,使用K型镜头时只能实现光圈先决自动曝光和超能手控曝光模式,并且不能使用AV盘来调控光圈。Z-lP有四种不同的程序曝光曲线(正常、动感、景深、最佳解像)供使用者选择。Z-1P能够实现+/-4EV(由宾得个人风格分1/3EV或l/2EV调节)、多次曝光(可选用2一9次)、定时自拍(12秒或2秒,并有3格连续自拍,能中途取消)等特殊曝光功能。
  宾得z-lP相机有单格、连续(每秒4格)卷片、中途退片功能,胶片感光度可以按1/3EV识别DX码(自动设定范围为ISO25至ISO5000)或手控设置(设定范围为ISO6至ISO6400)。
  使用内置闪光灯能够实现后帘同步、慢门同步、消减红眼闪光、输出补偿等功能,取景器内有充电显示信号,正常同步为1/250秒,后帘同步时为1/125秒。取景器有屈光度调节装置(隐藏在眼罩内),调节范围由+1.5D至-2.5D。该机还可以实现全景片幅(13x36毫米),推动后盖下的开关即可,并在取景器内有红色P显示。全机靠手柄内的一枚6V锂电池供电。
  Z-lP相机其宽大的液晶屏和取景器内的发光二极管除了显示液晶资料外,还可以发出图形警告,共有六种方式:
  1、当无法完成自动对焦情况下,取景器内的发光二极管对焦灯会不停地闪烁。
  2、当胶片安装不妥时,液晶屏上的胶卷图形会不停闪烁。
  3、当使用程序挡或光圈先决式自动曝光模式时,主体在阴暗或逆光的环境下,取景器和液晶屏上的闪光符号会不停闪烁。
  4、相机配用的镜头遮挡闪光光束,便所摄景物不能全部受到闪光照射时,闪光符号会不停闪烁。
  5、在快门先决模式下,若主体太亮或太暗,正确取光应使用的光圈超出了镜头所提供的范围,取景器及液晶屏上最小光圈值或最大光团值会不停闪烁。
  6.在先圈先决自动取光模式下,当景物太暗或太强时,实现正确取光所用快门时间超出了相机所能提供的范围,取景器和液晶屏中相应的最长或最短快门时间值会不停闪烁。通过笔者实用,综合评述如下:
  优点评说1.宾得相机的K型卡口是目前惟一的一种被众多相机生产厂家共用的卡口类型,旭光学公司在开发AF相机时仍然延用K型卡口,便K型手控镜头与自动对焦镜头能够通用,并且能通过AF1.7倍增距镜接环使最大光圈为F2.8以上的镜头实现自动对焦。这一点对以前拥有宾得手控对焦相机或其它K型卡口相机及镜头的使用者,更换自动对焦相机是很大的优点。宾得Z-lP相机在使用手控对焦镜头时,在对焦正确后取景器内有正确对焦显示,并可以实现陷井式对焦功能(需要配合专用电子快门线)。
  2.Z-lP在只有10瓦的灯光下,不用自动对焦光束也能迅速对焦。使用伺服自动对焦时,通过个人风格选择电动变焦的同时自动对焦,拍摄动体很方便。配用28一105mm镜头后,聚焦从0.43米到无限远只需不到0.8秒的时间就可以将焦点对实。
  3.Z-lP机身、镜头卡口用金属材料制成,给人一种经久耐用的感觉。装卸镜头钮宽大.利于迅速更换镜头。景深预视钮为机械式,按动要用力,但不像一些电子景深预视钮那样既耗电又&娇嫩&。
  4.转盘式功能调控既利于操作,又利于防尘,并且简化了操作方式。宾得Z-lP的转盘式调控简单明了,不像有些AF相机那样满身全是按键,让人无从下手。各功能按钮、开关也设计得很合理,而且在眼睛不离开取景器的情况下调控自如。
  5.屈光度调节杆藏在眼罩内,调节时先将眼罩取下再调节,调节好后再将眼罩安回原处。同样,电子快门线插孔、外接闪光灯插座等都藏于保护盖下,不但防止误触也利于防尘,而且这些保护盖都能装在相机背带两侧的小带子内防止丢失,这一点难能可贵。
  6.Z-lP相机在卷片时马达的声音很小,在按动快门时只听见快门的开启声,而听不到卷片的声音。
  7.在日本四大相机制造厂家生产的自动对焦顶级相机中,宾得相机是最便宜的,Z-lP机身在北京市场价大约为4300元人民币,带日期后背型贵200元左右,只相当于其他三家顶级相机的一半或更少。这一点很适合我国工薪阶层高级摄影爱好者。
  8.Z-lP相机的超能程序设计得很实用,能随时选用快门先决或光圈先决曝光模式,这样对来不及使用功能转换盘很有利。同样超能手控曝光更是让使用者免去不测光后调节快门和光圈的繁琐过程。
  二、缺点评说
  1.宾得Z-lP采用单点式对焦,这一点对拍摄主体不在取景器中心的画面时容易造成失误,虽然这种不足可利用锁定焦点再构图的方式加以解决,但如果拍摄主体处于快速移动、构图主体又不在画面中心的情况下自动对焦将无法实现。在配用28一1O5mm原厂FA镜头后,在28mm处时对焦有些靠前。使用伺服自动对焦时感觉镜头压动大,尤其室内对焦同时变焦时更为明显。
  2,退片时噪音很大,在出席音乐会等对噪音要求严格的场合时很不便。
  3.后盖没有释放保险装置,不利于防止误开后盖。
  4.对焦模式开关设计手感不好,很容易扳错,有时会因此错过拍摄良机。
  5.闪光热靴插座改在手柄上以后,虽然有利于持握大型闪光灯,但用左眼取景的摄影者在取景时右眼无法观看画面外的景物。液晶屏在取景器上离取景目镜太近,大多数使用者并没有严重近视,总要放近些才能看清,这反而不便观看。
  三、综合评定
  在35毫米AF自动对焦相机中,宾得Z-lP相机的各种功能设计得都很实用,价格也很适中。K型卡口为我国拥有量最多的通用卡口,很多摄影爱好者使用的手拉对焦相机为K型卡口,那么这些人在更换顶级AF自动对焦相机时,首选机型为Z-1P还是很合适的。宾得相机的手控对焦镜头和自动对焦头能互换,宾得镜头的成像质量一直以高素质而著称,以上几点很让拥有K型卡目的人士欣赏。从规格来看,Z-lP完全具备了专业AF自动对焦相机所应具备的功能,但明显存在着很多不足。尤其与尼康、佳能等专业AF自动对焦相机比较而言。从笔者使用看来,该相机供高级业余摄影爱好者从事摄影创作还是能够胜任的。
  【关于发货运输方式的说明】
  该照相机比较贵重,运输过程易于破损,对运输条件要求比较高,为确保安全快速送达,朋友下订单或者通过竞拍购得,一律通过顺丰速运发货。
最新20条出价记录
没有出价记录。
敬告: 您的出价表明已认同本站的 , 根据本网所售商品的特殊性及古旧书行业的具体情况,网站不支持7天内无理由退货。
请登录后再进行出价
如果还没有孔网账号请先
最新20条留言
暂无留言记录。
您不是注册用户或您还没有登录,不能进行拍卖留言! &&&
您最近浏览的拍品记录
友情链接:
Copyright (C) 孔夫子拍卖网  , All
Reserved 京ICP证110332号 京ICP备号-1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燕惊寒」也来说说我用过的那些相机和镜头们(宾得、佳能篇)
燕惊寒是入魔旧友,几年来,亲眼看着他手中进进出出相机无数,几乎玩遍各家器材,三月一换,自嘲“piao chang式玩机”,论精深,渐达妙境,论广博,少有出其右者。入魔百般约稿,燕大写下《也来说说我用过的那些相机和镜头们》数篇,夹叙夹议,以飨读者。
其实按照我过去的习性,早就该写这么个文的,也有很多人不止一次和我说过写一篇,但一直懒得动手,最近一位朋友最DannyLeslie分享了他的器材心路,让我也对盘点自己的折腾之路有了新的动力,于是才有了下面的这些文字。
首先声明,我不是土豪,2013年从三千多的入门单反套机开始到现在,虽然雪球越滚越大,坑越陷越深,但是最多时候同时持有的器材,加起来也就够在深圳香蜜湖买一个平方的。多数时候只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左手出右手进,流水看着比较厉害而已。
其次,我不是贩子,我有自己的正当职业并且和摄影毫无关联,但有时候遇到感兴趣或者白菜价格的二手相机镜头,仍会忍不住收来把玩一番,如果觉得不是很喜欢或者经济压力袭来,可能会在不长的时间后出掉,运气好还能落下几百不等的盈余,运气不好贴个几百也是常有的事。
最后,我玩某样器材的周期并不长,折腾之剧烈,在朋友圈子里面是出了名的。有些器材还是入了出,出了又入,最多的能有三四次之多。这种玩法,能理解的人不在少数,不理解的人更多,我也不会劝说任何人非来理解我。
人生如白驹过隙,在有限的时间里,还折腾得动,不妨尽量折腾得精彩些,也是人生的经历。
------------------------------------------------------------------------------------------------------------
下面会分几个篇章(宾得篇、佳能篇、尼康篇、索尼篇、理光/富士篇、徕卡篇)来说说我用过的那些相机,包含自己买的、借朋友并玩过一段时间的,以及测评试用的。只在别人手里或者相机店里摸过一阵子的不算。原则上不评价自己没用过的机器,如果不慎偶尔涉及还请见谅。
每款相机一层楼,思路天马行空,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类似随笔,并会附上自己用该相机拍的图一张,图的水平参差不齐,仅为避免键摄之嫌。
一、宾得篇
为什么宾得排前面,因为我买第一台单反就是宾得K30套机,先入为主,有所谓初恋情怀在里面,感情比别家自有不同。
一开始为什么选宾得?一是因为宾得入门器材扎实的做工和极其厚道的配置,二是被津津乐道的宾得直出色彩,三就是性价比(其实就是因为穷)。
2013年5月初,因向同事借D3100套机未遂,愤而自购单反,被骚黄色宾得K30颜值吸引,入全新水货磨砂黄K30+DA1855WR一套。因误入摄影群,三个月后长草升级K52,遂出。
简单评价K30:
亮点:性价比高,小巧便携,用料厚道,外形线条硬朗,颜色骚,入门机就有三防、百分百视野取景器、AF微调,直出讨喜;
槽点:总体外观太像玩具,菜单功能较少配置较低,对焦很一般。
关于图片:生平第一次用定焦,就是那个几百块的良心DA35 2.4,才知道虚化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所以,在阳台上用小朋友的水彩笔试虚化,背景是金鱼缸,能把背景虚成一片,当时是很兴奋的。也不懂后期,JPG直出,美图秀秀乱调+水印。
2013年7月底,受摄影群各种“有肩屏才专业”、“买买买才是王道”的不正之风引导,三个月就卖掉了自己的初恋K30,入了这台二手K52,从此踏上一条愈演愈烈的折腾之路,是为肇始之开端。然而两个月后,又在“不如加钱上XXX”、“底大一级压死人”、“全幅才是王道”的歪风邪气引诱下,出掉宾得全套,分期付款上了佳能6D,可怜我当时刚刚入了星头50-135 f2.8都还没好好用。
很久之后的2016年初,帮同事出一台K52,得以再次重温这台机器一个月左右。
简单评价K52:
亮点:做工极其扎实,至今我仍认为这是我用过的色彩最好的宾得机器,暗部对焦比K30提升明显;
槽点:使用超大光圈对焦不靠谱(原谅我当是用的是适马50 1.4ex,用过的人都懂的),机器各方面反应还是略慢了一点。
关于图片:第一次用长焦,就是宾得极其良心的这枚DAL55-300,塑料屁股,初次体会长焦压缩空间带来的快感,不能免俗地去拍了荷花,期间拍到几张蜻蜓,兴奋了很久。
2013年11月底,由于6D全套出掉无机可用(具体原因详见佳能篇),入了一台二手K52s。这是K52的孪生兄弟,就是取消了低通,价格贵不少,所以以前没选。这次再入宾得,就想尝试不一样的,所以选了它。不料半个月后,K3开始铺货,按捺不住折腾之心,就匆匆出了二傻,升级了新机器。
简单评价K52s:
亮点:和K52一个模子出来的,区别就是画质细节更好,极其锐利。这机器是真正去掉物理低通的,比同时代的D7100只是去低通效果要更加激进,实际画质也更好点。
槽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去低通的原因,二傻的色彩比52要干那么一丢丢,而且自动白平衡容易飘忽。
关于图片:二傻用的时间真的很短,主要就是搭配金属屁股的DA55-300乱拍了两次,这张图是在深圳东湖菊展拍的。
2013年12月初,听说K3港货开始铺货,第一时间就在某宝下了订单,入手之后很是喜欢,打算长期用下去的。结果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2月份父亲旧病复发急需治疗,为了筹钱出掉了所有摄影器材。
直到后来的2015年11月,折腾之余开始怀旧,又重新入了一台K3,当然,毕竟只是怀旧,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再次出掉。
亮点:性能比上一代产品有了全面提升,对焦和机身处理速度提升最大,2400w去低通画质至今仍是APSC的顶配,做工比上一代也更扎实,体积没增加多少却重了不少,入手像个铁疙瘩。
槽点:27个对焦点尤其是中间25点的覆盖面积小,边缘两个点不够靠谱,追焦仍然是不够靠谱。
关于图片:这张是用DA 200 2.8拍摄的一只野猫,中午时分,它躲在灌木丛中警惕的看着我,我轻轻按下快门就离开了。阳光被灌木遮挡,在猫脸上形成了明暗两个光区。
K1的历史掌故各种渊源大家都已熟知此处不表。我是第一批国行预定者,有编号铭牌,苦等一个月,2016年4月最后一天才到手。后因入手645Z,觉得有所重叠,四个月后出掉。
然后我喜欢吃回头草已是习惯,2016年12月初再次购入K1,怀旧一个月后出掉。
亮点:低感画质极佳,尤其是暗部找回细节的能力在135系统无出其右,还比D810稍胜,宽容度强悍,高感能力不俗,超解像成功的状态下,画质更加逆天。细节做工精致扎实,机身小巧便携。色彩算法有调整,人像模式肤色表现优异,传统的红色蓝色溢出问题基本解决。对焦速度进步明显,尤其是暗部单次对焦,搭配星72极其强悍。
槽点:超解像受制于连拍速度,无法手持完成,而且图像合成上面时常还是有偏差。对焦点覆盖面积仍然较小,追焦还是不够给力。高光细节找回的能力稍欠。翻转屏实际使用中略显繁琐。也许是各方面硬指标的提升所致,K1相比以往的色彩传统来说,更“索尼”了。
关于图片:这张是带着K1和新出的DFA70-200 2.8所拍,一处废墟的断墙上,一只蜥蜴在观察什么,我用非常慢的速度慢慢接近,在尽可能近的地方拍下了这张照片。
玩宾得没有不对这个机器有所向往的,我也不例外。2016年2月底收了一套二手645z+2845+55,各方面完美,就是对焦屏有划伤,和卖家沟通未达成一致,第三天退货。后来略有后悔,当时那个价格放到现在都很划算,毕竟自己换个对焦屏也就几百块。
几个月后也就是2016年6月底,再次长草,于是出掉了手上的A7R2,二进宫,中间还把K1也出掉,一口气配了六个镜头,玩得不亦乐乎。到了八月底因嫌DA25 F4太贵又不够广,想卖掉镜头换成D810+1424,结果弄着弄着就把全套都给出了。
亮点:虽然机身很厚,重量不轻,但是持握感极好,上手一点不累。对44*33这块底优化非常好,无论低感高感都很出色,发色也沉稳扎实,即使是JPG直出,后期余地都相当不俗。单次对焦速度和精度很不错,很少犹豫。翻转屏实用,机身操控也很便利。手持用普通135相机的用法没有任何压力。镜头群焦段非常齐全。
槽点:镜头两极分化,素质高的太贵,便宜的太老。广角不够广,长焦光圈小没防抖,安全快门很高,铁手如我,150-300 f5.6长焦端至少要1/250s才能保证画质,最好是1/400s。成色好的二手很难收,不想要的时候又很难出,折腾一轮不掉一层皮别想走。
关于图片:是用645Z+FA150-300 F5.6长焦端所拍,下午五点多逆光,只是路边一颗不起眼的小植物,但是背景和光影都很梦幻。
这个小机器比较小众,2014年2月我出掉K3全套给父亲治病之后,4月份经济压力稍稍缓解,摄影之心未死,因此买了这个变焦DC,花的钱不多,还可以继续拍拍。1个月后入了尼康的大门,就出掉了这个过渡的小玩具。
亮点:复古造型(宾得MX胶片机)B格很高,黄铜顶盖和底板,做工极其扎实,又是一个小铁坨子。直出色彩很宾得很养眼,有翻转屏挺方便。对焦相对来说算挺利索的了。
槽点:1/1.7寸的cmos是在太小了,画质比较粗糙。机身厚度真的和“卡片”二字不沾边。
关于图片:是在家里拍的自家孩子,孩子正好望着窗外发呆,光线非常到位,顺其自然就拍了下来。
今天先更新完《宾得篇》,稍晚会继续更新《佳能篇》,敬请期待!
下面简单点评一下我用过的那些宾得系统的镜头们,没用过的别问我:
1、原厂DA头:
DA18-55WR/DAL18-55:小水狗绝对良心,三防,做工也很好,dal版画质并无分别;
DA18-135WR:大水狗DC马达对焦很快,画质不错,发色明快;
DA16-45 F4:曾经最良心的套头,色彩浓郁,焦段实用,做工松垮;
DA17-70 F4:发色比1645淡,SDM马达对焦也慢,焦段倒是实用;
DA55-300/DAL55-300:553画质色彩都很好,也很轻便,300端稍软要缩光圈,DAL版塑料屁股不用担心强度问题,和DA版画质并无分别,就是对焦拉风箱厉害,DA版支持全时手动可以先手动估焦再AF,会快一点;
DA35 2.4:发色浓郁温和,很适合小品和食物,性价比极高,前期最喜欢的镜头;
DA50 1.8:发色相对清淡,入门级别定焦,素质不错,早期价格过高,后期几百块凸显性价比;
DA40 2.8XS:薯片做工精致,极其小巧,全开锐利,在A7R2试过全开使用轻微暗角,属于全幅可用型;
DA*55 1.4:玩的时间不长,当时是K3,挺失望的;
DA*50-135 2.8:535是宾得牛头,色彩浓郁,成像锐利,SDM马达对焦慢,929编号之前的还容易出故障,镜头上的遮光罩卡槽容易开裂;
DA*200 2.8:宾得最值得拥有的镜头之一,做工精致,小巧便携,浓郁锐利,焦外柔和,紫边略重,对焦行程偏长。
2、原厂DFA/FA头:
DFA24-70 2.8:腾龙代工,但是做工画质都比腾龙版要强,各焦段画质均衡,对焦速度尚可,性价比较高;
DFA*70-200 2.8:新全幅世代唯一星头,对焦迅速,全焦段锐利,最顶级的ABC2镀膜,色散控制极佳,发色比星200偏黄一点,锐度也相当,美中不足恒定光圈外变焦近摄时候焦段缩水,和星200同场景对比只能达到135mm左右视角。锐度、做工不在爱死小白兔之下,焦外相对硬一些。
DFA100 2.8WR:防水新百微,做工精致小巧,画质锐利,色彩明快,就是AF对焦实在太慢了,声音惨烈;
FA31 1.8:小公主名不虚传,在K1上极其出彩,发色成像风格颇有德味,玩K1的非常推荐,玩APSC的很不推荐;
FA77 1.8:二公主在K1上同样非常出彩,全开就很锐利,紫边如果注意控制拍摄角度根本不是问题,而且出片很有味道。K1用来拍人像非常推荐。
3、原厂645镜头:
DFA55 2.8:很多人玩645就这一个镜头,四千多的价格性价比很高,做工精致,对焦速度不错,焦内焦外很均衡,色彩浓郁,没什么好挑剔的,等效135的43mm大公主,标头中的标头,不愧宾得645首选;
DA25 F4:等效19.5mm,色彩明快,中心和边角锐度都很好,反差适宜,ABC镀膜逆光无敌,做工很精致,内置40.5mm cpl插槽,槽点就是全金属镜筒太大太重了,然后价格也是宾得645现行最贵的一只。DA版的前身是DFA25 4,一年就停产了,DA版遮光罩有所改良,镜头本身也是FF 645像场。
DA28-45 F4.5:等效22-35m,非常硕大,焦段很实用,画质非常棒,还自带镜头防抖,缺点就是太大太重外加贵,另外不是FF 645镜头。
FA45-85 F4.5:等效35-67mm,二手价格不过三千多块,宾得645系统性价比最高、最实用的镜头之一,虽然是老头,但在645z上解析力没任何问题,发色极其浓郁,一机一镜最佳搭配之一。做工一般。
FA35 3.5:等效28mm定焦,82mm口径,同样浓郁、锐利,过渡自然,视野非常好掌控,风景、扫街、小品都可以兼顾。非常推荐。
FA120 F4MARCO:等效95mm,微距镜头,解析力爆表,焦外一般,我微距题材拍的少,所以没用几天就和人置换别的了。
FA150 2.8:宾得645系统最大光圈,人像镜头,氛围感很好,焦外非常自然柔和,价格便宜,非常推荐。
FA150-300 5.6,全焦段全开高素质,色彩氛围也很好,虽然长但是并不粗,很好手持,就是对焦有点暴力,安全快门有点高。了解此头、敢用此头的人不多,但我十分推荐。
4、副厂镜头、转接/改口:
腾龙18-200:乏善可陈,除了便宜和焦段;
适马18-200:比腾龙的做工稍好一点,其余一样;
腾龙70-300di:做工差,成像干锐,小微距勉强可用;
适马17-50 2.8:搭配K3使用还是很好的,锐度、对焦都不错,只是不支持全时手动,误碰对焦环时间长了,对焦精度有可能下降。
适马50 1.4ex:老版适马50,成像不俗,焦外柔和,缺点就是真的会无规律跑焦,尤其是搭配宾得;
适马35 1.4art:搭配K1非常和谐,发色也极其稳重,只是卡口会轻微磨损机身;
徕卡R50 2 E55:改口,搭配K1表现优秀,只是原本的味道似乎被中和了,没有在佳能和索尼上舒服;
徕卡R135 2.8:改口,青面兽,浑厚,但成像感觉比较浊,体验不是特别好。
二、佳能篇
佳能不管再多人说挤牙膏、不思进取也罢,反正我觉得这个品牌的机器挺好用的,如果只是会做广告而东西不行,十多年的市场老大真不是侥幸得来的。再说了,谁家不做广告?广告也好东西也好并不是矛盾的两面。
总的来说,长期市场第一,它肯定没必要像竞争者那样频频出黑科技来搅局,它总能把好市场的脉,不把自己的东西全拿出来也能卖的很好。
上面都是屌丝消费者操总裁心的胡言乱语,说到底,干我何事?
从最实际的考虑出发,我选佳能,很简单,操控舒服,颜色尤其是拍人舒服,后期也省事,尤其是拍娃,谁还每张精修半小时啊。折腾的话,系统完善,选择众多,丰俭由人,二手好进好出,这些理由还不够吗?
前面宾得篇提过,2013年9月底,在用K52的时候,被万恶的摄影群所陷害,最终打算上全幅。当时唯二的选择就是D600和6D,我也是纠结了一段时间,仅仅是因为6D比D600便宜几百块,就放弃了参数更好的D600。真不是未卜先知,那时候还不知道D600后来发生的事儿。这台机器是用信用卡分期付款买的,整整还了一年,然而机器本身不到两个月就出掉了,是不是很悲催?那时候媳妇对我玩摄影不反对,也不是特别支持,尤其不喜欢我陪家人出去玩就顾着拍照。所以在一次争执之后,愤然全部出掉了,现在想来也是冲动。
当然,这还不是终局,6D这机器,我其实一共买过四台。第二台,是在2014年7月,买来和5D3做搭档的,那时候已经在玩双机了,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已经成功把媳妇拉下水,所以一人一台机器。这第二台6D是2014年11月出掉的,那时候想玩长焦,就把6D换成了70D,专门搭配腾龙150-600去了。
第三台6D是2015年6月入的,入这台是因为一个摄友要灭门,价格不错,我就帮他套收了,镜头留下,机器出给了别人。
第四台6D是2016年9月入的,当时也是给1DX找个副机,但是拿回来就发现,用惯1DX之后,就各种嫌弃6D的操控、手感、白平衡了,还有偏色的屏幕等等。
亮点:一代神机,虽然参数各种被吊打,却扛过对手几代机身,是众多升级全幅的爱好者首选。高感其实表现很出色,中心点对焦一点都不弱,-3EV在当时来说还是很强悍的。画质方面比5D3只高不低。二手价格很保值。
槽点:11点对焦系统。定位原因,自动白平衡比较飘忽。显示屏略偏黄。wifi并不是很好用。
关于图片:这张图片是一个室内的唱歌比赛,6D+爱死小白兔拍摄,ISO达到了3200,但是画面很细腻,发色也非常舒服,后期几乎没做多少调整。
上面提到过,当时买这个就是为了玩廉价长焦的,实际上搭配150-600这样的镜头还是很犀利的,最远端等效焦距能达到960mm。第一台70D是2014年12月初购入,拍了不少以前想拍拍不到的画面,后来到2015年3月,想玩佳尼双修,就出掉这个,换成D610搭配5D3了。
70D也是买过四次,第二次是2015年12月,当时要给公司拍点小视频,所以临时买了一台二手,用完之后1月份就出了。
第三台和第四台分别是2016年2月和2017年2月,都是因为价格白菜,你懂的。
亮点:机器小巧,翻转触摸屏非常方便,双核AF对焦也很好用,家用、接长焦头或者拍拍视频还是很方便的。
槽点:LV对焦或者拍视频巨耗电,画质方面一般般。
关于图片:70D+腾龙150-600拍摄,版画村一棵树上的一只小鸟,偶尔捕捉,体态圆润饱满,眼睛有光泽,比较满意。
话说2014年6月份,当时手上是D610和D7100,对拍娃的肤色挺不满意,自己后期技术也一般,就萌生了换门的想法。那时候5D3是高高在上的一代神机,和爱死小白兔一道,成为当时我折腾的终极梦想。后来在一次冲动之下,一步到位买了这个组合,把我的信用卡额度刷了个精光。
5D3不得不说,一代神机的评价并不为过,同样是扛了对手几代产品,到现在还风光依然,活跃在各种场合,价格也是稳如泰山。而对于我自己,正是在入了5D3之后,极大地激发了创作和学习的欲望,在那一段时间里,技术有了大幅度的进步,对摄影的认识也不断提高。
如果说之前都是瞎玩的话,用5D3的那段时光,是我真正开始略窥摄影门径的开始。这台机器,也是在我用过的二十多款机器中,持有时间最长的一款,其中感情,自不必言。它就像一个贤妻良母,不管你在外面怎么风流怎么浪,家里始终有这么一个稳定踏实可靠的伙伴,可以随时供你驱使,从无生疏感。
折腾之路中,5D3也买过四台,第四台目前就在手中。第一台是上面提到过的70D换D610,对比之下,对5D3的宽容度有所不满,折腾之心开始活跃,所以十个多月的相伴宣告分手,换成了D810。
第二次买5D3,是当时出掉了1DX,入了A7R2,再买来5D3和A7R2搭配共享佳能镜头群的。当然,这次持有的时间并不长,一个多月后就又换成了D810。(真是冤家)
第三次买5D3,是当时645z和K1双机,觉得有些重叠,而且拍摄好动的小孩子机动性颇有不足,所以出掉K1换成了5D3,专门和645z互补。短短一个月后,随着645z的出掉,进行了一次大洗牌,5D3也未能幸免。
第四台5D3不是买的,是2017年2月份出徕卡Q,摄友用5D3+镜头+现金和我置换的,如今尚在手中。
亮点:性能均衡稳定,色彩明媚,白平衡比较准确,操控舒适。真的很保值,真的,折腾这么多次,好进又好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槽点:这是佳能的问题,老款的动态范围确实不足,后期的时候,如果下手重,画质损失会比较大。还要再挑毛病,那就是和1系机器相比了,这有点欺负人,还是不写了。
关于图片:我用5D3拍的片子,应该是所有机型里面最多的,选择的时候非常困难,最后选了这张,是因为当时父亲去世后,我和太太回老家处理一些事宜。长途远行,就带了5D3+24105这一套。在老家,拍摄了许许多多值得纪念的照片,下面就是其中一张。每次看到,总会想起那段纠结和难捱的时光,令人终身难忘。
这个机器在有谍报出来的时候,我是很兴奋的,源于5D3情结。甚至考虑过托人在香港购买。只是纠结于手上的1DX,有没有必要换。过了几天,5D4竟然水货断货+涨价,我有点没摁住,就把1DX给出了,去买了一台全新的行货5D4。刚拿回来还是又熟悉又新鲜的感觉。但是用着用着,问题一样一样冒出来。适马35先是玩同心圆甜甜圈。佳能85L接着玩漂移跑焦。然后拍美女也好拍孩子也好,肤色透着说不出的怪。心里各种膈应各种不舒服,加上和1系本身操控手感的差异,对刚出掉的1DX无比怀念。于是在经历了一个星期的思想斗争后,抱着5D4去商家加钱置换了一台1DX2。瞬间,世界安静了。
不是说5D4真的多么失败,只是因为我的期望太高了,而且被1系机器惯坏了。客观来说,还是挺有诚意的一台机器,但是,不适合我。
亮点:触屏真的很牛X,双核AF对焦非常利索,菜单操控和取景器显示的信息细节方面进步很多,动态范围比5D3进步很多。
槽点:色彩配方被改动过了,对橙红色的表现大大削弱,人像肤色偏青绿。部分用户反映用85L跑焦,5D3则不会。双像素位移很鸡肋。续航非常非常弱。3000w像素却没有去低通,解析力和竞品还是差距不小。
关于图片:一个星期,真的拍的不多。去参加了一次拍古装活动,用的就是85L,前面废片成群啊,就是因为跑焦。一边拍一边AF微调,后面好歹拍了两张看得过眼的,聊以充数。你说这张肤色看着还不错?呵呵,万能的后期。
很早就有人给我放1系的毒,所谓没用过1系就不算真正了解佳能的精髓。早期也是单纯知道这机器贵而已,不觉得它值这个价,认为不过是记者机,像素还那么低,谁买谁装13,钱多人傻,5D3已足够好了云云。所有这些看法,直到真正用过1DX之后,就被全部推翻。所谓性价比,一定是先建立在性能的基础上,然后再谈价格。脱离性能谈价格就是耍流氓。高端数码产品,一分钱一分货,两毛钱两分货,三块钱三分货。诚然1DX是比5D3贵一倍,但你如果真的以为二者差别很有限,那就太天真了。仅仅是摸到手中第一时间的触觉,你就能察觉出二者的不同。持握、操控、菜单、测光、对焦、追焦、处理速度、连拍、快门时滞、自动白平衡、续航、按键反馈,全方位的领先,当然如果你只局限于拍摄到此一游,那么上面这些差别也许真的毫无意义也说不定呢。
话说1DX这级别的机器,我也是三进三出。先汗一个。
其实我对顶级机身的追求,无非是因为想要极致的对焦追焦来拍我家好动的熊孩子,第一台是2015年6月份买的二手,两个月后入手了大法A7R2,发现这机器AFC+广域对焦、脸部识别,比1DX拍娃还好用,还能单手盲拍,又轻便,于是就把1DX给出掉了。
2015年10月,经历了惨绝人寰的轮番大折腾,佳能尼康索尼机器一通进进出出之后,又怀念1DX的好处,就又弄了一台。一直到2016年2月,因为想玩645z,只能出掉1DX换钱。
2016年9月,当时是645z+5D3,前面说过因为出镜头结果把645z全套都给出了,手中空虚,就又买了第三台1DX,直到一个半月后,因为要买5D4才出掉。
亮点:佳能一代旗舰,操控和机身性能无可挑剔,自动白平衡非常精准,机身响应快,指哪打哪,机器发色不像5D3那么艳,清而不淡,后期轻微调整,又能浓而不腻。高低感画质都非常干净扎实。
槽点:对我而言,就两点,第一是动态范围确实低了点,不过后期余地也在5D3之上。第二点就是方块机身,挑摄影包,携带起来各种别扭。
关于图片:这张图是一个下着细雨的傍晚,1DX+小白兔,从阳台上往下拍摄街道。街道被雨水打湿后泛着光泽,一个球僮打着雨伞走过。当时机身ISO还是200,没来得及调整,下意识就拍了这张。但是得益于爱死小白兔超强的防抖,画面得到了很好的稳定,而雨伞因为移动形成的拖影,让画面有了动静的结合。黄色的雨伞和傍晚泛蓝的路面,又形成了冷暖的反差。
入1DX2的经历,其实在前面5D4的部分基本上已经说了。作为新一代的旗舰,入手的感觉就是两个字:“舒服”。不但继承了1DX全部的优点,还大幅提升了动态范围,在这个前提下,不但没有像5D4那样色彩劣化,反而更进一步,在1DX醇厚扎实的发色基础上,更添加了浓而不腻的特点,纵观之下,作为相机这件工具而言,已经是我用过所有机器里面最接近完美的一款了。
然而,已经养成折腾习惯的我,还是没能留住他。2017年2月,在使用了三个半月之后,由于富士GFX50S即将铺货,长草许久之后,决定出掉手上的1DX2和Q来入中画幅微单,佳能器材留给5D3来用。不过最后的结果是,1DX2和Q虽然出了,50s也下了定金,后来我却后悔了,取消了订单。于是,新机没买,旧机已出,在这个时候,一个不留神,滑进了另一个无止境的深渊:徕卡!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总而言之,我还是很怀念1DX2的,但是已经回不去了。不过有别的摄友向我咨询,只要经济能力够,我还是一直首推1DX2。谁用谁知道。
亮点:旗舰本身超强的操控、性能,色彩浓而不腻(以至于我当时觉得我第二台K1很鸡肋就出掉了),追焦比上代更进一步,LV对焦也极其犀利,动态范围也提升很大,几乎没有了短板。
槽点:吹毛求疵地说,也有。触控功能不能像5D4那样全面,只能在LV取景对焦的时候使用。机身没有wifi,要装外部适配器。最后,贵算吗?
关于图片:1DX2在手里也拍了一些妹子,一些孩子,一些乱七八糟,但是下面这张,神情非常自然,色彩浓而不腻,画面通透质感好,镜头是85 1.2L二代,是1DX2的绝佳伴侣。
最后说说佳能这台小微单。这个小机器是在2016年10月,1DX2的前一天入手的,入的目的就是因为想弄个便宜便携的旅游机。入手之后还是挺多惊喜的,一直留到现在,目前更多是给孩子用。
亮点:比起M5这种来说,极其小巧,触摸屏很方便,可以上翻180度自拍,色彩很好很佳能,利用原厂很便宜的转接环,可以无缝转接全部佳能单反镜头,EOS-M系统镜头便宜素质高体积小。
槽点:体积小意味着持握差,机身反应慢了一点,对焦速度也是慢了一些。
关于图片:出游带着这个小机器真心方便。去羊台山龙溪谷,随手掏出来往地上一放就能拍。小小的慢门哦,不需要架子。
佳能篇机身部分说完了,下面说说镜头,都是简评,只说用过的。
1、原厂镜头
24105L:常青树,焦段实用,色彩好,非常实用,陪我出了不少片,也是几进几出,弱光下对焦吃力一点,使用时间长了镜筒有下滑的问题。
1740L:据说民间保有量非常巨大,色彩不错,畸变有点大,我不建议用这个头做APSC的标头,因为它的结构设计是为了无穷远对焦,并不是很适合标头那些中近距离的拍摄要求。
爱死小白兔:各家720标杆,一直到今年才被友商追上,能否赶超不好说。玩佳能必玩镜头,各方面都很出色,适合多种题材。很有可能是最后被出掉的佳能头。
135L:对焦迅速,画质不俗,性价比爆棚,色彩比小白兔略清淡点,焦外遇到复杂背景有点乱。
1635 f4Lis:除了光圈小一档,应该是全面胜过上一代大三元的。佳能广角从这支镜头开始,不再被尼康吊打,并且素质全面胜过尼康索尼同规格。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没有槽点,一直是我佳能广角首选。
300 f4Lis:短暂玩过几天,色彩浓郁扎实,第一代防抖稍弱,只有两级。体积和小白兔相近,轻一些。锐度也不错,价格也实惠。
85 1.2L二代:这个镜头放在5系6系上面,不能说浪费,但是会很别扭,因为对焦驱动。给1系用,如虎添翼,人像小品样样来得,色彩不艳,但是很厚重,焦外柔和,氛围很好,有色散,但熟练的摄影师知道如何避免和消除。1.2的魅力不用说也知道。美中不足焦外大型光斑总是被切柠檬。
L二代:也是业界标杆,各方面非常出色,难以挑出毛病,网传的胶皮脱胶我没遇到过。好用,但用出彩不易。
100 2.8L:红圈新百微,玩过几天,终归还是题材因素,被我出掉了。是我用过自动对焦最快的微距镜头,色彩好,焦外也算不错,防抖给力,比较全能。
200 F2Lis:220L是大杀器,贵且重,但是用过的人都会爱上它,比尼康同款轻一斤,颜值也高,锐度、焦外、色彩都很迷人,防抖强劲对焦快。就是镜头反差略微大了一些,后期经常还要降对比,脚架环短小了些,手持不是特别舒服。
50 1.8二代:性价比不错,对焦有点暴力,色彩清淡。
50 1.8stm:各方面完胜上一代,佳能性价比第一的镜头。
40 2.8stm:曾经的性价比第一,现在屈居第二,锐度好,体积小,金属屁股,标配遮光罩,良心产品。
18-135stm:大变焦,印象不深了。
2、副厂、转接镜头
适马35 1.4art:终于说到它了,这个头,在我不停来回折腾换门的过程中,岿然不动,无论换到佳能尼康还会宾得,都会入它,以至于一直没买过任何原厂35单反镜头,前前后后恐怕不下十次之多。大家很熟悉此头,原因我就不多说了。不过要说一点,跑焦这件事,是多方面因素共同起作用的,镜头的、机身的、拍摄者的都有,还有单反对焦本身的原理,决定了大光圈跑焦无可避免,只是概率各有不同。事实上我用的这三种卡口十支S35,仅有一支确确实实是镜头跑焦需要调整,其余,都正常使用。
适马50 1.4art:素质还在S35之上,色彩也比35浓郁,各方面非常出色,除了镜头笨重,以及适马本身高光容易僵的特点外,不好挑毛病。
腾龙70-300vc:良心镜头,画质不错,防抖强劲,也曾经长期是我换门必备。做工稍微弱了一点,防抖动静大了一些启动慢了一些,但还是性价比爆棚。
腾龙150-600vc:锐度很好,色彩也比较浓,防抖也算强劲,做工比适马逊色一点,容易进灰。
适马150-600c:适马良心镜头,价格厚道,性能做工又在腾龙之上,比S版便宜轻便,性能却很接近,手持没太大压力。
腾龙90 2.8vc:又是一个短命的过客,各方面都挺好的,同样是因为微距我不常拍,玩两次就出掉了。
适马12-24二代:非常广,也很便宜,性价比选择。色彩比较适马,不够原厂的稳重,全开以及边缘画质差了一些。
永诺35 f2:出厂就带贴膜的镜头你见过没有,它就是。画质还可以的,值得回票价。
蔡司21 2.8ZE:色彩、画质、过渡都很出色,佳能口比尼康口粗不少重不少。是我第一枚手动镜头,90度视野很好掌控。
徕卡R50 2 E55:通过转接环转接到5D3,感觉少了几分德味多了几分日味,总体表现还是挺好的,但我还是觉得它转接A7R2更出色一点。
徕卡R135 2.8:就试过两次,印象不深了,没有太出彩的地方。
康泰时D25 2.8mmj:胶片时代的“色彩之王”,转接佳能发色稳重,近摄不俗。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宾得相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