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离开地质行业还能坚持多久23

14被浏览3,576分享邀请回答14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2015年世界地质勘查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分析(图)_中国产业信息网
欢迎来到中国产业信息网||||
2015年世界地质勘查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分析(图)
& & 产业信息网发布的《》显示,国外地质勘查行业管理体制各国从事矿产勘查的组织管理体制各不相同,一般有三种模式,如下表所示:& &&各国从事矿产勘查的组织管理体制
模式 简述 代表国家
分权管理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调节,分散经营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
集权管理 高度集权的计划管理体制 一些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中国家
分权与集权相结合 政府指导计划和不完全的市场机制相结合 法国及一些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中国家 资料来源:智研数据中心整理& &&1、大型公司投资比重超过小型公司,拉丁美洲成为勘查首选地& &&2013年,MEG统计数据中包括1781家小型公司,98家大型公司和167家中型公司,勘查投资预算分别为49亿美元、69亿美元和17亿美元;另外还有32家国有公司(投入4.3亿美元)和51家其他类型的公司(投入4.9亿美元)。尽管2013年大型公司投入同比下降24%,但占全部勘查投资的比重上升到48%;从矿种来看,从2009年开始,黄金勘查投入占大型公司总投入的比重逐渐上升,2013年为42%,而基本金属下降为39%;拉丁美洲依然是大型公司投资首选地,占2013年投资的33%。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型公司将重点逐渐转向勘查程度较高的项目,矿山勘查投资连续6年超过草根勘查。受低迷市场行情的影响,小型公司难以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2013年勘查投入同比降幅为39%,占总投入的比重也降到历史最低,仅为34%,远低于最高峰时的百分之五十几。从矿种来看,小型公司偏好黄金勘查,2013年投资比例为51%,基本金属为24%。从区域来看,非洲一直是小型公司的投资热点,占21%,其次是拉丁美洲(20%)和加拿大(19%)。草根勘查一直是小型公司的长项,但2000年以来,后期勘查阶段投资比例逐渐增高,2013年,草根勘查为43%,后期阶段为51%。近年来各类公司勘查投资总额/百万美元资料来源:MEG近年来各类公司勘查投资份额资料来源:MEG& &&2、钻探进尺减少三成以上,小型公司勘查投资强度下降60%& &&据调查显示,受勘查投资预算下降的影响,2013年钻探进尺下降32%左右,平均每个勘查公司的钻探进尺为26876M,比2012年减少17585M,单位钻探预算为350美元/M。鉴于当前的勘查市场行情,多数勘查公司紧缩勘查项目,将有限的勘查预算投入到找矿前景较好的区域,从而导致勘查项目数同比下降25%左右,平均每个公司的项目为4个,较上年减少两个。不同类型公司的勘查投资强度不一,大型公司为6973.6美元/KM2,上涨2%,中型公司为3732.1美元/KM2,下降16%,而小型公司仅为2325.8美元/KM2,大幅下降近六成。虽然当前多数勘查公司面临困难,但为了避免再次出现年勘查市场回暖期间勘查公司短时期难觅勘查技术人员的现象,多数勘查公司没有大规模裁减地质师的数量;2013年,每个地质师可支配的勘查预算为90万美元,同比减少20万美元。勘查公司钻探进尺、勘查项目等情况列于表。勘查公司钻探进尺、勘查项目等情况注:①&平均&指单个公司的平均数;②&与2012年相比&指2013年平均数与2012年平均数相比。资料来源:MEG& &&3、所有矿种勘查投资均下跌,黄金投资比重依然高居首位& &&2013年所有矿种勘查投入均不同程度下降,所占总投入的比重变化不同。黄金勘查投入连续四年超过总预算的一半,为66.46亿美元;基本金属和金刚石的比重达到2009年以来的最高点;铂族元素的比重低于1%,仅为1.19亿美元;铀矿依然保持在4%,为6.16亿美元;其他矿种的投入从2012年的27.2 亿美元下降到18.5 亿美元。近年来各矿种勘查投入情况/百万美元资料来源:MEG& &&2013年黄金勘查投入同比下降近三分之一,为2009年以来的首次。从地区分布来看,自1997年以来,拉丁美洲一直是全球吸引黄金勘查预算最多的地区,2013年黄金勘查降为16.9亿美元(减少7.89亿美元),但依然占全球黄金勘查投入的四分之一;非洲排名第二,为11.4亿美元。从国家来看,加、澳、美占据前三位,三国黄金勘查投入为23.7亿美元,占全球黄金勘查投入的36%。从勘查阶段来看,矿山勘查比例达到历史最高点,达到33%;草根勘查投资比例从2007年(占41%)后连续下跌后开始出现止跌反弹走势,上升到32%。& &&2013年,全球796家勘查公司投资47.1亿美元用于基本金属勘查,虽然较去年减少16.8亿美元,但占全球勘查投入比例连续三年上升。从勘查阶段来看,矿山勘查投入比重创下历史新高,草根勘查投入自2004年以来首次超过后期阶段勘查。从公司类型来看,大型公司在勘查投入总量和比例上继续主导基本金属勘查,占58%,但依然低于2003年的67%;小型公司投资比例自2007年后一直下滑。& &&4、矿山勘查投入比重创新高,草根勘查投资比例反弹& &&2013年,投资草根阶段勘查的公司有1476家,后期勘查阶段的有927家,矿山勘查的有390家,投资预算分别为47.67亿美元、54.92亿美元、41.66亿美元。从投资数额来看,三个阶段同比均下降,但所占比例变化不同。后期勘查阶段的投资占总预算比例的38%,同比下降6%,为2004年来的历史新低;草根勘查投资比例在2012年降到历史低点后上涨到33%;矿山勘查投资比例占近三成,创下1989年MEG有统计数据以来的历史最高。2013年勘查投资按阶段划分
勘查阶段 公司数量/个 勘查预算/亿美元 公司平均投入/万美元
草根 1476 47.67 320
后期及可研 927 54.92 590
矿山 390 41.66 1070 资料来源:MEG& &&受多数矿产品价格走低的影响,2013年草根勘查投入同比下降24%。从各矿种降幅来看,黄金草根勘查投入同比下降27%,基本金属同比下降16%。受福岛核电站事故的负面影响,铀矿的草根勘查同比大幅下降33%。从矿种投资比重来看,2013年黄金占草根勘查投资的44%,同比下降两个百分点,基本金属的比重从2012年的33%上升到36%。从投资区域来看,草根勘查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占28%,为加拿大的两倍。从公司类型来看,中小公司草根勘查投入同比下降30%,而大型公司仅下降17%。& &&2013年,后期阶段勘查投入同比下降幅度高达39%,但所占比重依然超过草根勘查,为38%。在前几年多数金属价格上涨的刺激下,勘查公司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勘查阶段较高的项目,希望尽快取得勘查成果并进入矿山生产阶段,或者转让获利,因此从2004年开始,后期阶段勘查投入比重逐渐超过草根勘查。从矿种来看,黄金占后期阶段勘查投入的45%,基本金属占28%。从区域来看,美洲占主导地位,后期阶段勘查投入前六位国家为: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秘鲁、智利和巴西。&&近年来勘查投入比例按阶段划分资料来源:MEG近年来勘查投入按阶段划分/百万美元资料来源:MEG& &&2013年矿山勘查投入同比虽然下降20%,但占全部勘查投入的比重上升到28.9%。从矿种来看,基本金属占34%,黄金占50%。从区域来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非洲降幅较大。从公司类型来看,大中型、国有和其他类型公司都将其勘查预算中矿山勘查投入压缩,小型公司同比下降最多,为43%,仅占所有矿山勘查投入的7%,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低点。& &&2013年全球地质勘查形势急转直下,勘查投入预算大幅下滑,规模以上勘查公司减少两成以上,全年钻探进尺下降1/3。投资结构发生较大改变,北美地区勘查投入降幅最高,大型公司投资比例开始提升,拉丁美洲成为勘查首选地区,金矿勘查投资居各矿种首位,矿山勘查更受青睐。2014年全球勘查活动继续走低,有望在2015 年底逐渐回暖。& &&2009年,随着金属价格的上涨,全球勘查形势回暖速度超过预期,勘查投入大幅增加,2010年与2011年分别同比增长44%与50%。受美国和欧洲经济的不确定性和中国需求减少等因素的叠加影响,2012年勘查投入增速放缓(19%),市场开始变冷,从4月份开始,许多勘查公司发现市场融资困难,不得不削减勘查活动,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2013年;与此同时,国际政治、经济与市场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导致2013年全球勘查预算较2012年的205.3亿美元下降30%,仅为144.3亿美元,但依然超过前五年的平均数(142亿美元)。勘查预算超过10万美元的勘查公司为2129家,较2012年减少472家。平均每个公司勘查投入为680万美元,同比降低15%。年全球勘查投资总额与勘查公司数量资料来源:MEG
中国产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
中国产业信息网微信服务号
过去一年,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重要生…
全国咨询热线:400-700-小时) 业务咨询电话:010-0-600-8596 传真:010- 客服QQ: 客服电邮:
chyx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信息网 版权所有 运营公司:智研咨询集团当前位置:>>
>>正文内容
我为什么离开地质行业?
我想自己是地质行业里很多人的缩影热爱地质,而又对现状无可奈何
从不了解到逐步喜欢上地质
到最终转行,点滴都写下来吧
或许很多人从我的经历里看到自己或许我的一些转行经历
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2014年11月,我谈了个女朋友,少数民族,基督教。她是娇生惯养的,父亲是某军工处级干部,祖辈是第一代航空航天发动机师。说到这里,其实大家多少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一些东西。
她还在读研,一年的花销,我估计大约10万。也就是说,如果我一年连10万都赚不到的话,我不吃不喝都养不起。我起码需要年薪15万,才有可能维持好一个家庭的支出。
从2014年11月到2014年12月,整整两个月,我都沉浸在压力山大中。
如何让爱的人过上好的生活?
我凭什么能拿到那样的年薪?
我不再是一个人,而地质只够让我一个人活。
我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哪个地质队好,哪个队项目负责高,哪个地调院我能进。
结论就是:我不能干地质。
这个结论,转行,在以前,我从没想过。
地质工作的坏处在哪里?
不利于子女成长。
有的队一年出差300天,少的也有200多天。孩子长期只有女方带,根本管不住,缺少父爱。我们单位领导,孩子基本都是大专,难得有个二本级别的。即使自身混的再好,也很容易毁了下一代。
没有社会权力。
地质队,几乎常人一辈子都不需要打交道,你是大队长也没用。人与人之间,无非是利益的结合,你对他人毫无利益可言。那么他人又何必有益于你呢?所有人都有孩子要上学,重点中小学教师值得结交;所有人都要就医,医生值得结交;人难免要和工商税务、警察、政府、法庭等各种打交道,值得结交。所以地质干的再好,也是缺少被社会各界需求所带来的社会权力的。
没有人脉。
地质长期出野外,接触面窄,缺少社会权力,几乎无法建立高质量的社会人脉。
生命危险。
懂的都懂,不懂的以后会懂。
健康受损。
首先颜值受风吹雨打,下降非常快;其次到老关节炎各种病都来了。
地质工作的好处:
1、热爱地质和野外的人享受。
2、约束少,出了野外,你就是爱啥啥了。
3、人际关系简单,破事少。
4、培养韧性和坚强。
2015年2月,快过年了,约了个朋友聚会。
他和我说,傅钆,今年我们单位招了俩****大学的博士。他的单位我了解,4年经验的老员工,出野外9个月,年薪不到6万。
这给我重重一击。
其实当初我考研的本意是,读博,然后进高校当讲师。
虽然我肯定不会考****大学,但是博士,还是俩,不是预期的结果。这给我的感觉是:地质不景气到什么程度了!!!
2015年6月,我有一大批朋友博士毕业,都是地大本科。
他们硕博有地科院、地化所、地古所、地大武汉、地大北京等等各种研究机构或大学的。
20余个博士,能进高校当讲师的,不到5个,很多毕业就失业,或者转行。有准备去培训机构授课的,有准备去地学出版社当编辑校对的,有准备去考公务员的。
我扪心自问,我学术比得过他们么?比不过!我学校比得过他们么?比不过!所以我进正规本科大学当讲师的规划,彻底破灭。
如果让我读博后,去某大专或者三本授课,我无法接受。不是不能接受学校好坏,而是不能接受自己面对一大堆的孩子看着我,我骗他们说有前途。
其实从2011年3月开始,我就意识到大部分的地质难以为继了。
首先,改企是地质苦苦挣扎的一步好棋,但是再好的棋,不看形势都会变成烂棋。不开放财政权的改企,意味着不过是一个干着加班加点的活,拿着公务员的工资。
其次,地质黄金十年,对于绝大多数地质队,就是一个粗制滥造的扩张期,而不是一个乘胜追击的改进期,发展期。
在地质工作中,既给了大量地质新人以项目负责的良好进阶道路,但是随之而来的项目弄虚作假,质量堪忧,也为之后的市场惨淡埋下了伏笔。
最后,黄金十年是国家给的天降良机,用于改善地质处境,提升地质队效益效率的良好机会。可惜最后变成了,无限追逐扩展的短暂狂欢。在改企的过程中,原本有机会生存的部分地质队,最后注定要被市场碾压。
2011年7月~2011年8月,我连续两个月经常做噩梦,睡不着。
《铁西区》的先例在前,一睡觉就梦见自己年纪40余岁时,已经被地质工作打磨的浑浑噩噩,然后地质队全面裁员,包括中层干部也下课,我就是其中之一。
在家庭最需要钱的时候,失去工作,身无分文,连孩子学费都交不起。然而自己除了地质,什么也不会,也已经过了很容易转换思维的阶段。40余岁了,还去工地上卖苦力,搬砖,赚子女学费。
做噩梦都有点神经衰弱了。
我是一个特别喜欢过的有规划,有未来的人。
对于一个喜欢地质的人而言,如何继续从事本专业,并且如何保证自己将来的竞争力?
我选择考研,之后有两个分支:进地调院OR考博走学术。
2013年,我开始读研,在某个普通本科学校里学三矿。
刚进去后,开始发现一些个问题。
同一批研究生有很多都是专升本考进来的,并且考研分数真的很低。我并非歧视专升本,而是从这里看出,本校研究生生源质量很差。
人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人牛叉与否,看看他周围的人脉就知道了。光看研究生生源质量,就感觉比较蛋疼。
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我很轻松的就被称为学霸。
这让我很不适应,因为我偏向与比我强的人交友,全面或者单方面比我强都好。
我肯定不能跟着大众的脚步走了,我需要自己走一条路出来。
PS:后来的确发现个问题,本校研究生找工作,其层次大致与地大本科相当。
其实我一路的选择,都是一个热爱地质的大学生,对于地质的苦苦挣扎。我一直在不断的探寻,怎么去做一份和地质相关,又能照顾到家庭的工作。
我一路上走了太多的弯路,2006年我上地质吧,只有不到5页帖子。如果那会儿贴吧和这一样,我肯定选了金融专业了,那现在起码年薪30万+了。
我一直觉得,说地质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不是负能量。
因为只要你说的是实话,给想来的人提供一个可靠的信息,就是好的。
负能量是:你知道它不好,但是你还继续去做,没有改变的努力,没有改变的想法。
如果每个人吐槽一下地质不好,其实无所谓。
但是不去积极的改变,而是一味的吐槽,这月吐了,下月吐,今天吐了,明天吐。
嗯,那就不好了。
研一期间,我很忙,那会儿突然发现,地灾很好。
就是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环境治理、复垦、环评之类。
偶尔出差,而且钱也不少,能赚钱能顾家能出野外。
于是想尝试是否从地质调查工作转投地灾工作。
经过9个月的地灾工作后,我发现地灾是一条死路。
地灾工作的来源是国家审批建设项目或矿山等必须的报告。
企业必须要拿到这些报告才可以开始建设项目,矿山。
也就是,是国家定的,需求是企业定的。
企业的需求:以尽快的速度通过报告(即60分)。
所以,地灾是不存在什么技术要求的,因为它只需要60分,60分万岁。
你或许很有技术,地灾可以做成90分,95分,
BUT,企业只看两点,一是否高于60分,二需要花多少时间。
任何一个地质大专生,最多半年,快则一个月就能掌握60分的地灾方案编写。
有何技术壁垒可言?对于人满为患的地质,地灾基本没有多久活头。
2014年初,我断定地灾没活路,
2015年底,本地地灾方案编写的价格已经是没什么利润可言了。
其实,无论是考研也好,还是走地灾也好,还是考博也好。
每一次的规划都是在冲破牢笼,想努力去博一个更好的未来。
只是不是每一条路,放到大环境中都是有用的。
在堵死了所有的路以后,到2015年初,我彻底放弃了所有的规划,准备转行。
转行,往哪里转?
首先需要考虑一个行业壁垒,
行业壁垒太高,转不进去,比如医学,
行业壁垒太低 ,转进去也难发展,比如销售。
其次需要考虑自己的优势,在专业落后的前提下,只有结合自己的天赋个性优势,才可能做的出彩。
最后转哪一方面?
转到哪个行业,最紧跟时代潮流,最有前途?
有一部分人,地质转工勘,施工方面的。我是略蛋疼的,不支持。其实,我觉得简直可以用一句台词来形容:你是不是sha?
纯工勘,非院岗位,那和地质区别大么?
无非是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
工勘跟着工地走,出差时间多半长于地质,比如中铁/中建为主的团体。
如果地质干不下去,其实工勘迟早干不下去。
工勘的出差长,工资低,前景晦暗,
除了工程地质,和工勘接近。
其余的地质、地化、地物转工勘就是个二。除非进设计院,否则但凡从事土木施工类的,去了就是傻,换个坑而已。
考虑自身情况,觉得自己长处在于与人沟通,数学逻辑能力等。其次考虑到行业的长远发展。
我决定转行方向定为两个:律师/互联网产品经理。
律师:可以做知识产权律师和专利代理,理工科叠加复合背景优势,收入不错,长远需求。
互联网产品经理:站在风口上,大学是没有这个职位的,所以大家起跑线一样,仅次于CS专业。一旦进去,工资高,发展快,跟着潮流吃红利。
2015年2月底,我买了司法考试丛书以及计算机编程丛书。一边从刑法开始看,一边看简单编程。
在我想要去准备司法考试期间,有两位同学已经当了律师,帮了我很多。当时我和我女友关系相对紧张,我有迫切的求成欲。
其实当律师只是适合我性格,也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却并不是说现在律师就好上天了。
律师在当今社会能做的事情还是比较有限的,见习律师以及新手律师,实际上是很穷的。
我的岁数也不小了,我女朋友亦是如此。
而且女友的父母也很不赞成我们在一起。
我要想在律师上做出一定成绩,首先要通过司法考试,其次要见习,再次要积累人脉。等到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于是我的主要目的转为互联网产品经理。
我在网上买了全套的互联网产品经理教程。开始自学【AXURE】、【MINDMANAGER】这两个软件。也开始尝试自己去设计软件,做PRD。虽然总在被耽搁,其实软件也还蛮好学的,一步步教,一步步学。跟着教程慢慢做,光教程就有40G。每每在学习的时候,内心都会很充实。一点一滴的努力,未见得有用,总是种下希望的种子。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写这段时,我突然想到了之前提到的某招聘博士的地质队。
它曾经在2004年左右,连续三年连一个本科生哪怕最差的都招不到,于是招大专生。
其实我有想过,地质工作需要什么学历的人。
采样、物探、槽探、钻探、这些工作大专生全都能干,别当大专生是傻子。
可能需要本科生干的,大抵就是矿区的工作布置与构造推演,但是本科也未必能好。
所以地质队不太需要高端人才,基本就是大专干苦力,本科勤思考勤安排的节奏。
这么说来一个生产性地质部门2/3大专,1/3本科,再插一两个研究生博士总负责就够了。
事实上,以前也都是这么干的,一直也做的没有问题。
现在很多地质队,效益好的博士起,效益一般的硕士起,效益差的本科起。
归根结底,不是现在的地质活技术提高多少,含金量多多少。
这是市场供给太多,反正都是搬砖,博士硕士采样也是一样价格,干嘛不招博士硕士?
其实,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大学读的不光是大学本身,还有同学的人脉。
我中学在某省重点的择优班读书。
上了大学后,本来想结交些人脉,发现大学的人脉资源比起我中学时代差很多。
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学地质的学生,家境普遍较为差,局限性较大。
我高中同学里,有市林业局局长的女儿,市税务局局长的儿子,某珠宝连锁商的女儿之类。
基本而言,家产几千万的好几个,家产过亿的也有。目前有20名左右的中学时代同学在上海工作,平均年薪26万。
2010年毕业时,他们的起薪为6~28万/年,现在他们起薪为21~35万/年。
有时候不知道怎么说。以前在地质队工作时,有的人为了几百上千就流着哈喇子,死盯着你,或者为了点蝇头小利,根本不信你不在乎那点。或者说,很多人不相信自己。一看到年薪多少就觉得自己不配得到。
于是会觉得很可笑,
大家都是人,都是一样的人!
为什么你学四年地质,别人学四年金融,四年计算机,你就认命了呢?
你这辈子的命,就被四年给禁锢了?
别人有的四年还打了三年DOTA/LOL呢。
总之,有些人世界就那么点大。
其实每个人的世界一开始都和一粒米一样大。
有的人投了个好胎,他的世界在父母带动下,扩张到1000米大。
有的人投了个差胎,他的世界只能被父母带到10米大。
只是自己的世界,父母从来只能护佑一段时间,更多的人,更多的时间需要靠自己。
我只乐意与不断上进,不断思考,不断行动的人在一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档次由他的朋友平均水平决定。
研究生的生活总是很忙碌,经常在导师的要求下,到处做实验。
中间去了广州,北京,天津,武汉等各个地方做实验。
研一全都是课程,另外在做地灾项目(做了9个月,后面弃掉了)。
研二做了9个月的实验,2个月的小,也是忙死了,好歹发表了,不愁毕业问题。
满满当当的时间,有时候想去看点书,也不容易。
主要是自己总喜欢在忙完一件事后,好好休闲一下。
结果读研期间就是不断的忙,事情也是并联的,于是总会很懒散的玩下电脑,没有看书。
时间过的很快,马上就研三了。真的很不喜欢国家单位,比如大学,报个帐经常各种签字来回,可能一个账单就要一两周。生命总在蹉跎中度过,干不了多少实事。
2015年5月,我在学校外面租了个两室一厅的房子,精装修,开始过校外小日子。
我女朋友毕业后,拒掉了A厂的工作,来我这里,和我在一起生活。
话说我女友真的很优秀,也很有想法。凭她的能力,不管是五百强还是BAT都有机会的。
她本来没打算读博,既然来了就干脆读个博吧,这样也好和家里人交代。
2015年8月我们见了双方父母,买了订婚戒指。
之后基本就是她忙着看书,考教师资格证,考笔译二级,考复旦大学博士。我忙着改,投简历。
2015年9月我开始投简历,发现有一些公司已经8月就招完了,比如阿里。
不过俗话说的好&&金九银十。
好机会才刚刚开始。
恰在此时,我的导师给我打了很多电话,必须要去实验室做实验。
再强烈的再三督促下,只要开始做实验,每天早上7点做到晚上8点多。
我每天的生活状态就是,早上7点起,晚上8点回,另外带了几个家教(120元一节课)。
到了晚上10点、11点,我女朋友监督我投简历。
因为真的很累,每天睡觉不到6个小时,实验+家教班+投简历。
因为她和我都懂,金九银十,这两个月找不到,想再找个很好的工作,是非常难的。
第一次投简历,都是投的互联网产品经理,产品助理,产品专员。
每个简历都有针对性的投,针对性的修改,海投的收获总是不多。
当时的想法就是,全部投五百强,BAT,互联网OT各类方向前三的企业。人总要有点理想,说真的,任何一个单位招我进去,我都赚了。
越好的公司投简历越麻烦,因为好公司大多都需要自己重新注册,重新在线填简历。
基本上一份简历需要投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是一件枯燥乏味而挫败感强的事。
第一批次,投了12份简历,全军覆没,所有的简历很快就被拒绝了。
基本都是:对不起,我们觉得您的背景与我们需求不太符合,我们已经将您放入我们公司人才库,有合适岗位时会通知您。
说实话,很沮丧,每天熬夜投简历,一份简历一个半小时。整整18个小时的忙碌,都成空。
这时,给一个中学同学打电话。
他是某大型电商平台的业务经理,年薪25万左右,工作五年了,自己带团队。
他说,经济下行,加上很多大学CS专业很水。
所以互联网行业产品基本都要求CS专业。
以我这种转行的条件,只能算一个理工科硕士,建议我从市场干起。
类似于市场,市场调研等做起。
既没有金融数据那么专业,不需要数学,统计学等专业。
又比较适合我爱社交的个性。
后来我又尝试投了一些产品专员的岗位,前后投了20多份互联网产品,全军覆没。断绝了我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心思。我找工作的中心转向了:市场部门。
地质是一个非常难以转行的专业,可能是最难转的专业。为什么呢?
别人的简历是:
大一在西门子人事助理实习,大二在百度运营实习,大三在去哪儿运营实习。
地质的简历怎么写?
大一北戴河,大二周口店,大三巢湖?那不是纯扯淡么?
也遇到非常多转行的大学生,但是他们会有一个漂亮的实习经历。
但是地质呢?
连一份拿得出手的实习都没有。你非本专业,无相关实习,啥都没有,别人为什么要你?
你说你努力,你自学,别人凭什么信你?
投简历的重点有了转移:比如市场调研、市场、市场营销、市场推广,都投。
另外就是培训生。市场部门+管培生,是我9月底投简历的重点。
开始有了一些回应,管培生几乎是每投必回,市场部门零星回了一些。
开始需要笔试,面试。此时的简历投的都是各行各业前三的样子。
我在应聘的过程中,主要用到以下网站:
3、前程无忧
7、拉勾网(这个假数据很多,用了两周放弃了)
大街网界面最好,应届生非常有用,看准网也很好。
前程无忧主要是啥都有,齐全。
大家要好好运用我给的前六家网站,真的很有用,我拿了4个OFFER。
PS:根据大学生就业调查,平均每个大学生投简历50份能成功签约一个offer。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转行,很可能你投100份简历才能成功签约一个offer或者更多。
有的人投几份,就挫败感,那真是可笑。
没有家庭背景,自己打拼转行岂是那么容易的?
正常大学生人均50简历一offer,你100份换一个offer,或者200份简历换一个offer也划算。
一遍陆续的投,一遍陆续的收,来来去去间,有一些企业已经通过了好几轮筛选了。在我投简历的第一阶段,我投了47份简历,人总是很有惰性,
这种充满挫败感的事情,总是不想做。
一直到我开始第一次去上海参加面试。某著名互联网公司,收了10万份简历,经过4轮筛选,2000人进入了下一轮。我应聘的是数据师,底薪给的是12W,成长性不错。
我的简历是用亮白喷墨纸,喷墨打印机打印;
衣服是800订做的西服;
领带、胸针、发型;
从上至下精心准备,提前40分钟入场。
可惜周全的准备受到的只有羞辱。
全程面试下来,无领导小组讨论,我被公认为表现最优秀的。
然后迟到半个多小时的进了,
然后群面申论交白卷的进了,
然后全程沉默的进了。
呵呵,你面试表现的再优秀有个屁用?你提前来,各种准备有屁用?
别人爱干嘛干嘛,只是过来走个过场,表示朕来过。
HR就屁颠屁颠的把你刷了。
是的2000人,200+清华北大,300+复旦交大,200+海归。
其实我不认为我能走到最后。
但是在群面阶段,就这么以这种态度和选人方式刷了我,只能说呵呵了。
笔试太强也不好,对方没法刷你,实际上别人只要清北复交浙的学生。
学校好,代表了他们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比你用功,比你强。
其实就算是有明显的学历歧视,我也是认可的。
但是表面上还要立牌坊,不歧视学历。背地里还要当婊子,我就完全不明白是什么状况了。
其实明明白白写一个,我们公司优先清华北大复旦交大浙大五所学校就好了。
前面有提到,LZ在投简历阶段,都是五百强,或者业内前三。
而且由于出色的笔试能力,但凡只要简历不被直接pass,那么我向来是笔试必过的。
在漫漫应聘路上,面对的对手,档次也和以前工作完全不同。
有一次面试,在座的过半都是同济大学的硕士,还有部分交大的。
当时内心的感觉居然是&&竞争好弱哦,连清华北大海归还不到50个。
一次又一次的面试,往往到后面,面对的对手都是清华北大复旦交大浙大海归。
有本科,更多的还是硕士和博士。
虽然没什么斩获,但是那种强烈的竞争氛围让我很陶醉。
很装逼的说&&我每次都能走到这个关口,说明能力上,我已经是绝对属于这个行列了。
我很喜欢竞争,很喜欢压力,很喜欢挑战。
所以虽然一直没能走到最后,但是在这个路上,我很兴奋。
其实存在学历歧视的公司,基本都是好公司,因为差公司没歧视资本。
总会有很多学历其实的公司,也总会有公司对学历不那么歧视。
受到歧视就郁闷了?退缩了?
NO,能做的只有继续投,继续加油,继续努力,或许下一个好公司没什么学历歧视。
专业不对口就退缩了?
NO,第一调整简历,让它更对口;第二多投,总有公司要的。
找工作,其实类似和女生表白。
高富帅表白10个女生,成功5次。
你或许表白100个女生,成功1次。
那你就表白1000次,这么算也有10个女生对你有好感,数量盖过高富帅。
找工作,也是一件很看眼缘的事。
多找找,多试试,多投投。
对于连500份简历没投完的人,说找不到好工作,那你就是活该找不到好工作。
其实并非学校好,就一定能很轻松找到心仪的工作。
这些都是一个概率问题。
我也曾遇到同济大学的硕士,两个月都没有一次面试机会。
我也曾遇到北京大学的硕士,简历被拒超过90%。
这些不会是普遍现象,但是也是有存在的。
50份简历没有,就100份,100份没有就200份,200份没有就500份。
我第一轮投简历的数量预期是200份,第二轮投简历的数量预期是500份。
没有任何一份好工作,是不需要竞争,你就能拿到的,尤其你是转行。
我从号开始大量投简历,一直到2015年11月,整整两个月,颗粒无收。
此时此刻,我已经投了70份简历了,依旧是颗粒无收,面试的企业也毫无回复。
内心非常的失望,笔试做了很多,面试也做了很多,但是总被无视。此时,我开始准备海投了,不再去把自己限定在某行某业。不会说只投市场,只投数据,只投互联网,只投电商之类。
此时此刻,我有着大网捞鱼的念头。
只有一个:
月薪1万~1.5万,年薪15万左右,啥我都干。(别被传销骗了,注意辨别)
说实话,我需要钱养老婆,
而且给的钱多,说明岗位重要,升职的概率大,贡献度大。
对于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能力,我是有自信的。
有人说了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人要这么努力,这么拼?
我想说,我那里有私立贵族学校,
幼儿园学费4万/年,
小学学费6万/年,
中学学费10万/年,
这仅仅是学费而已。
中央台经常到这个学校来做活动,
他们所有的老师都是省教学名师,
从幼儿园开始就是英语外教,
一个省一年考120个清华北大,他们有30个。
从幼儿园到高考,一个学生光学费200万,加上别的大约260~300万的培养费。
保底都是武汉大学,基本上,无论是国外名校还是国内名校都是任你挑。
只要你有钱,你将来的孩子是妥妥的绝对名校毕业!!!
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再努力又如何?
你家孩子国内也不过考个二本,直接送国外名校,排行比北大清华还高,回来进投行。
别人家的孩子,再刻苦又如何?
你家孩子全方位教学名师量身定制,全英文外教环境。
你不努力,你的孩子将来不努力就是死路一条。
你努力,你将来的孩子就算根本不怎么努力,还是比别人强一大截。
但凡你多松一口气,你将来的孩子就比别人多输在起跑线上。
但凡你松懈一下,你将来的孩子就算再努力也很难比的过别人。
你不服气?不服气你就上阿?
既然说到这里,就谈一谈家人吧。
我父母都是农民家庭出生,后来他们靠自己的努力,进入某市的省重点中学。
我父母都是省重点中学的教学名师,打小住在学校大院里,几栋楼都是老师。
所以我从小到大没怎么努力,就考上了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学基地班。(我这边教师子女成绩都很好,基本都还可以进重本,好的进清华,留学常青藤之类)
我老爸,已经出了22本中学教材,是中考命题人,某培训学校名誉校长,一个月多了能有4万多,家里现在有三套房。
他一直都是做事非常认真,非常努力,我也很感谢他。
他小时候的伙伴,有的现在当农民,他的大学同学有的在乡镇中学教书。
无论是收入,还是地位,还是对子女的培养上,现在都是天差地别。
他当初只要稍微松懈一点,我很可能二本都考不上。
我在南昌有一套110平米的房子,老爸全款付清,老妈要给我买汽车。
他们也希望我回九江,他们又给我在九江买了一套100平米的房子。
我啥都不干,名下就两套房子,一辆车。
这样的日子,我在南昌也过得下去。
然后我还在不停的蹉跎时光,不停的努力,继续在外打拼。
因为我深知,我父母能给我很多,但是我不努力的话,那么我将来的儿子,我拿什么给他。
现在我转行去杭州,年薪20万,5年内有信心做到40万。
我女朋友考复旦大学博士,毕业后进BAT同等级别公司或者当大学老师没问题。
以后家庭年收入50万以上,生俩小孩直接送贵族学校。
高中不参加高考,直接送英国或者美国。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不知道比我认命留在南昌培养出来的孩子强到哪里去了。
我从来不指望,孩子有多努力,因为我努力就行了。
孩子只要是一个有道德有脊梁的人足矣。
2015年9月,我投了第47份简历,主要是互联网+电商。
2015年10月,我投了第70份简历,主要是市场+数据+管培生。
2015年11月,我投了第100份简历,主要是年薪15万左右的所有工作,专业无所谓。
后来,除了化工类,生命科学类没投简历。
我投的行业包括&&医疗用品、云计算、商务谈判、图形、客服经理、数据、招商、投资顾问、市场推广、产品运营、咨询顾问......等等各行各业的各种岗位。
从日至今,共计111天,
我投了130余份简历,80余次笔试,20余次面试,月航班飞上海,往返8次。
航班基本选最便宜的春秋航空,飞上海才100出头,比硬座还便宜。
住国际青年旅社,40元一个床位。
中间被无数次鄙视学校,学历。
15万级别工作的竞争对手基本都是清北复交海归系列,地大就是热翔。
不知道多少次满怀希望,最后又失望。
有时也充满了自我怀疑,蹲在上海外滩东方明珠前,思考将来。
到今天为止,我一共拿了4个offer。
1、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市场培训生,16个月做业务,年薪8万,然后转正15万/年。
2、某航空航天企业售前,年薪9~11万。(这是岳父大人手笔,不想去军工国企)
3、某生态农庄基地管理,年薪12万。
4、某金融地产企业管理,年薪20万。
1/2/3是确定的略早,12月中旬陆续确定,不过总不想去,在等最后一个offer。如今总算是确定了,于是来贴吧发了帖子。
我的帖子已经写的非常详细了,大家认真看,对于怎么转行总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地质转行比起别的专业要难很多,要有不断被拒绝的心理准备,这是长期抗战。
LZ简历被拒85%以上,而且不停被鄙视学校和学历,每一个机会我都倍加珍惜,即使如此,LZ花了近4个月才找到4份工作,而且只有一份是满意的。
转行不要转工勘,工勘的待遇环境和地质差不多,只是坑不同的问题。
要转就彻底点,别转什么水工环之类,一次到位,转到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去。
不要怕专业不对口,咱们可以学,简历直接投出去,反正投简历不要钱。
再也找不到比投简历更划算的事情了,反正只要通过了公司HR的筛选,那么不对口也没关系咯,随便投吧,但凡看似不错,愿意做的工作,尽情的投吧。
不投够500份简历,别来跟我说,傅哥工作找不到阿。
赶紧投,投够500份等通知就行了。完全可以去北京/上海800元租一个月床位。
北京/上海每天都有3~5场大中型招聘会,面试也方便。
不想面向市场的,目前还在校的学生们,大一大二大三的孩子们,
随便考考公务员/教师资格证/ERP/企业人力资源三级/心理咨询师三级。
越多越好,以后非常有用的,迟早派的上用场。
有人说,转行成本大,冒险,转不起。我又没有让你裸辞转行,你完全可以一边工作学习,一边找阿。你可以先看书考一个证,随便什么证,一步步看书,一步步考证。然后上网投简历试试,有面试机会,请个假去面试。敲定一个不错的offer以后,再辞职,去新公司就职。这其中有转行成本么?这转行成本无非就是你看过的书,考过的证,花了你很多时间而已。而这些时间,或许你可以用来打牌,用来玩电脑游戏,对不?
有多少人,不满足于现在的工作。又有多少人,有在看书,学习,考证,做转行的准备工作?你自己不准备,难道要别人找好工作,pia的一个offer拍你脸上,才叫没冒险?地质本身大学就没什么企业实习经历,工作经历也很难和转行挂钩。你不多看点书,考点别的证,多去尝试,住野外帐篷,offer就来了?我一年出野外10个月,采样的时候,早上7点30开始准备上山,下午差不多4点~6点下山。晚上7点30开始看书,2011年看的是专业课的书,2012年看的是考证的书。采样的同事,十来个,打牌的打牌,看电视的看电视,打dota的打dota。我在一边看书一边做笔记。我敢说地质吧的地质队员,有几个人和我这样?你们扪心自问,你们采样完了,晚上还看书,屁嘞。我们全单位,就我和另外一个同事J哥会在工作后长期自学。关于我,大家都了解了。另外一个,J哥,他和我一起考研,他考上了南京大学硕士,现在是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大学,全国排名前十,无论如何他都会一个很好的前程。
其实对这方面,我也不知道如何形容了。如果想象能帮助自己,抚慰不安于现状的心,又不想每天辛苦学习考证的话,那就尽情想象吧。说实话,考公务员是一条很好走的路,很实在,钱不比干地质少多少,活轻松很多,也有一定社会地位。好走的路,总是走的人很多,走的人多就意味着难以脱颖而出。一个普通地质队员,每天上山干活,下山休息。当然人家每天上山干活,下山看书准备考公务员,当然比你强。而有的人,不光看书,还死命努力和市场竞争,那当然又比考公务员强。小时候,老师说,要好好学习。结果好好学习的就那么几个。因为小孩子,不知道学习重要性,抵抗诱惑能力差,更喜欢打电动了。难道20多岁了,还和小孩子一样么?
政治正确的说,工作不分高低贵贱,但事实如何,大家都心里有数。只要阶层存在,那么就永远存在高低贵贱。不努力去做既得利益者,努力去做高层,就会被碾压,我从不习惯把命运交给别人。2010年,我在南昌,我学地质,当时我就发现一个问题,地质没人脉。作为一个岗位,它对常人而言,毫无利用价值。那么有价值的只能是我自己和人情了。我开始着手构建自己的关系网。人脉从来都不是你认识什么人在很牛逼的位置,别人压根不鸟你。而是大家在一起都是朋友,都不牛逼,后面逐渐都发展起来,大家都逐渐变得牛逼。互相之间感情和可利用价值都不错,互相也能使唤的动,才是靠谱的人脉。以某当上市长秘书的选调生中学同学为中介,介绍了一些警察,交警方,检察院方面的朋友,都是一些双商都不错的人,吃吃饭喝喝酒唱唱K,可以预见五年后,他们在各自岗位都会成为基层到中层干部。如果我的发展不算很差,双方地位差距不大,基本在南昌大家也是长期人脉小团体了。当时有做很多这种打算,也投入了一些时间精力和钱,虽然现在的确已经没鸟用了。但是如果当时我没考研并现在转行,那么在南昌,相信我已经有了很坚实的人脉基础了。
上次去杭州面试,面试现场,我遇到了几个地质转行同仁。一个北大构造学博士,一个浙大地球化学硕士,一个南京大学岩矿硕士,一个英国海归地化硕士。实际上,转行两大流派,一曰生命科学狗,一曰化学工业狗。部分敢想敢做的,地质也逐渐成了第三个转行流派。实际上学地质转行的,人数占比还不多,但是绝对数量已经开始不算少了。尤其是C9名校,很多人学了地质就是当一个跳板,为的是名校文凭而已。我很赞同,地质是养活不了现在这么多人的。愿意的转,正好也给愿意干的人留下一些岗位和空间。不过实际上,往往是敢想敢干的人直接转了,按部就班的人留下了。整体来看,地质的力量损失的主要还是相对重要的部分。
其实好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再说也是老话。而我以前的那些经历也没什么必要说了,干过几年地质的人都懂。
说一段很现实残酷的话吧。
我能肯定起码有1/3在地质队工作几年的吧友,是处于这样一种心态:或者因为不想挪窝,或者习惯了事业单位的慢节奏,或者对自己不自信。总而言之,是决计不会离开现在单位的。但是现在单位日子又算不好过,眼巴巴的看着外面。对于转行的吧友,他们抱着极强的负面心理去祈祷看笑话。因为怕别人行动起来,怕别人能过得好反衬他们的不作为。是的,我个人觉得这样的人有1/3的样子。他们很少会去想共赢,大约在2012年时,贴吧有人发转行的帖子。我就在想,不想继续干地质的人,赶紧转行走吧。转行一个博士,硕士进生产科研类机构可能性多一丢丢。转行一个硕士,本科进好地质队的可能性多一丢丢。转行一个本科,专科进普通地质队的可能性多一丢丢。然而你们项目组负责转行,你当项目负责可能性就很大了。你们部门副科走一个,你当副科可能性就很大了。只要地质转行走掉50%以上的人,那么单位的空位就多了,好位置就多了。竞争压力就很小了,热爱地质好好做的人就能入位了。要是转行的人也能混的好,这就是双赢。所以面对双赢的事情,有些人就是想不通,为何不给他们以祝福呢?转行不光成就了走了的人,更成就了不走的人。
就这样吧。
我分享的目的永远不是劝所有人转行。我只是想说,如果你不爱地质,或者地质给不了你要的。请不必有怨念,不需要那么委屈。你可以转行,有很多路子,很多转行的人走过,你可以试试。你走了,空位留下了。你好我也好,大家达到了双赢不是么?化工类,生科类,本科毕业五年后,转行概率大约90%。经常一个班转行的就剩那么大猫小猫两三只。地质不同,一般转行的是大猫小猫两三只。要是达到化工生科的转行水平,对于热爱地质的人来说,简直是地质队任挑,地调院不难。
有人私信骂我,我是很不懂的,不过现在我也不想懂。我单纯觉得,大家各得其所,很好。我希望,不管走的了人,还是没走的人,作为同行,最后能相互给一丝祝福,足矣。
来源丨百度贴吧
整理丨桔灯勘探
作者丨傅钆
【】【】【】
本月排行TOP20
协办: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网
备案号:苏ICP备号 公安备案号:32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诚信自律同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质灾害行业协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