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 是 公平 的吗

对富人而言,这个世界很公平
贫富不均问题究竟有多严重?工薪阶层正被严重剥削吗?我们应不应该给富人加税?美国从根本上就是个不公平的地方吗?以上问题让政策分析家时刻警醒,也丰富了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不过,对另一些人来说,这都不是事儿:那些富佬们。
Sean McElwee作为智库Demos 的一名研究助手,最近正为来自General Social Survey的数据忙的焦头烂额,这些关乎社会趋势的数据回溯数十年。同时,他还据此制作了图表,反映受访者不同收入下对问题的回答。
简而言之,自认为自己很有钱的人一般会觉得,在美国所有人都得到了公平的待遇。这实在是个巧合!
或许并不是。McElwee在一封邮件里写道:
这些问题涉及到社会学科的许多方面。人类倾向于接受“公正世界假说”,并且因此相信每一分钱都是他们应得的。Kris-Stella Trump发现“公众关于不平等收入的观点受到实际不平等的影响:当不平等的状况发生改变时,公众的可接受度也在同方向改变。”Andrew J. Oswald和Natavudh Powdthave在另一个研究中发现,那些赢得彩票的人普遍认为当前财富分配很是公平,即使他们以前是左翼党派的拥趸。
这样的发现政治性十足。Alberto Alesina和Eliana La 发现,越是认为美国社会机会均等的人,越反对财富的再分配。
虽然公平世界的信念是人类心理的重要寄托,它的限制性也显而易见:人类有一种天生高估自己能力的倾向。当这种倾向和公平世界理论相冲突时,在某些时候,这一理论被暂时抛之脑后(一个有能力的人,生活在公平的世界里,还未能取得成功,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合理:如果我们贫穷,那是因为世界是不公平的(不是因为失败或是能力不足);如果我们富裕,那是因为我们通过努力,最终登顶了一个公平的世界(而不是因为我们得到了一些不属于我们的东西)。人类是优秀的——同时也是投机的——作者说到。
基于创作共用协议(BY-NC)发布。
给这篇稿打赏,让译者更有动力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10:27:59 :
09:24:12 :
09:33:39 :
09:34:16 :
大爷来玩嘛
09:45:51 :
09:30:14 :
10:02:28 :
你咋不跑捏
10:58:13 :
10:44:01 :世界是公平的作文700字_作文
您的位置: >
世界是公平的
作者:谢江宁推荐访问:
在每一个人生阶段当中,你都会发现一个在你眼中不同的世界。出生在富贵人家的孩子,小时候会认为,世界是充满辛福的;但出生在穷苦人家的孩子,小时候会认为,世界是充满悲哀的。可在我的眼中,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一碗水端不平&的现象,世界是永远公平的。& &
我们就用富贵人家的孩子和穷苦人家的孩子比较一下...... 富贵人家的孩子小时候,确实是过得很辛福,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人总要长大,而长大后面临的第一道选择题就是:A.放弃家业,自由自在的生活。B.继承家业,从此担上沉重的压力。这是一道无论选哪个都要付出代价的题,但是,作为富贵人家的孩子,他也只有这两个选择。从小就是在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下成长的,而他们的这种辛福,最多也只能撑到长大的那一天,而他们长大以后付出的代价,都只是在为小时候的辛福&还债&。& &
穷苦人家的孩子,从小就练就了坚强不屈、坚持不懈的精神。比方说说我的赵丽颖。她从小就十分的顽强、努力。即使到最后一刻,剩下最后一丝希望,她都没有想过要放弃,就是这位农村里的平凡姑娘,凭借自己的那种精神,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收视女王&。有很多人都把她当做心中的偶像。而原因就是:1.因为她长的活泼可爱。2.因为她的性格开朗。3.因为她敬职敬业。4.因为她演技好......而我,只看中她那种坚强不屈、坚持不懈的精神。而她今天的成就,大部分是归功于她的成长环境对她的磨练。& &
就像我说的,世界是公平的。富贵人家的孩子小时候的辛福和他现在所付出的代价一抵销,不就是刚刚好等于&零&吗?赵丽颖当年的付出与现在所获得的成就一抵销,不就是刚刚等于&零&吗?世界其实很简单,就看你能不能看透了......
和相关的小学生作文:
议论文频道最新更新
议论文频道点击量排行榜马云又公开讲大实话,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怎么可能公平!_腾讯视频
三倍流畅播放
1080P蓝光画质
新剧提前看
1080P蓝光画质
纯净式无框播放器
三倍流畅播放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下载需先安装客户端
{clientText}
客户端特权:
3倍流畅播放
当前播放至 {time}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马云“站台”微商软件 网友一眼看出不对劲
155.3万3.2万2.5万1.4万50344.1万2.5万4.7万13.7万46741.1万1.3万842217.3万5.7万1.3万17.8万1.2万66806676你相信这个世界终究是公平的吗?
来源 | 人格与社会
常言道:善恶有报。人们认为世界是稳定有序的、公平的,好的事情会发生在好人身上,坏的事情却是当事人咎由自取的恶果。简单来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会用这杆秤来衡量身边的人事物公正与否。在心理学上,“这杆秤”就被称为“公正世界信念”。有趣的是抱有这种理念的个体坚信自身会被世界公平对待,即使眼下遭遇不公也终究是暂时的。
当个体面对不公正的社会情境时,公正世界理念会维护个人心理健康,提供心理缓冲,但从另一角度而言,公正世界理念可能会导致对于不公正受害者的歧视与冷漠的旁观态度,将不公正合理化,阻碍了现实世界的公正重建。
目前,在关于公正世界信念结构的研究中,有研究者认为,公正与不公正是一个维度的两级:要么公正,要么不公正。但也有其他的学者认为,公正信念和不公正信念是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公正—没有公正,另一个维度是不公正—没有不公正。这里的不公正世界信念往往会出现在个体公正世界信念受到严重威胁,无法继续持续的时候,它具体表现为个体相信人们通常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或者所得到的也并非是理所应得的。公正的指向对象上也存在着自我与他人的差异,自我公正世界信念是相信世界对于我而言是公正的,而他人公正世界信念则是相信世界对于他人是公正的,对于这两者的研究发现自我公正世界信念与个体心理健康及调节功能有关,而他人公正世界信念则与对处境不利人群的冷漠态度有关。除此之外,人们倾向于相信:相对于他人来说,世界对我来讲会更公正一些,因此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不幸遭遇不会发生在我自己的身上。
内在公正与终极公正同样也是公正世界信念的两个维度。内在公正是以已经发生的事实来进行公正判断的倾向,通常与对无辜受害者的贬损、责怪有关,对心理健康有危害作用。终极公正则是以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来进行公正判断的倾向,类似于某些宗教的教义,当前的不公正最终都会在未来被纠正或补偿,这种补偿可能来自于另一个世界或是来生。例如:许多影视剧中的经典台词“下辈子做牛做马来偿还恩人的宿债”。终极公正则与对受害者的积极评价和帮助行为有关,可以促进和维护心理健康。
公正世界信念的功能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它给人们提供了有意义的解释框架和策略来应对不公正事件的威胁,在现实层面上重建公正感;另一方面,它作为一种个人资源,帮助人们减少了不公正事件的消极影响,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个体追求更高的目标。
公正世界信念的基础功能就是帮助人们应对不公正的威胁,而个体在应对不公正威胁时往往包括一些常用策略:理性的策略、非理性的策略、保护性的策略及最后的防御策略。其中理性策略往往指的是行动上策略,即在不公正出现前的预防以及事后对于受害者的帮助和补偿。非理性的策略指的是认知层面的公正重建,即对不公正的起因、结果进行解释或者对受害者的性格品行进行重新评价,它是不公正现状的合理化过程,其结果往往导致对受害者的远离、贬损和责怪。保护性策略是从世界观的构建角度出发,相信终极公正的存在,未来的公正会弥补眼前的不公正,“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最后的防御策略就是之前提到的不公正世界信念,在其它的策略都不起作用时个体所使用的最后防御机制,即相信世界本来就是不公正的。
当面对不公正威胁时,个体有多种应对策略,究竟在何种情境下个体会选择何种应对方式?研究者们围绕着影响应对策略选取的各种因素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受害者的特征、观察者的特征、受害事件的性质等因素有重要的影响。受害者特征主要包括受害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是否对自己的遭遇负有责任,性格、社会类别、身份是否可识别,外表特征等因素。研究发现当受害者是无辜的且其不公正遭遇会持续下去时,会给观察者的公正世界信念带来更大的威胁,因此更可能导致对受害者的贬损和责怪。除此之外,从受害事件的性质来看,受害事件的类型、距离事件发生的时间距离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如相对于人为灾难事件,当受害事件是自然事件时观察者的捐赠意愿更加强烈,对受害者的责怪更少。
公正世界信念的另一种功能就是适应功能即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研究者选用了疾病受害者、被霸凌者、遭受暴力的教师、工作中遭受排挤的员工、留守儿童等多种研究对象发现:公正世界信念作为个人资源或是心理缓冲可以帮助个体应对不公正事件带来的消极情绪,尤其是自我公正世界信念,与各类人群的心理健康都有正相关关系。
公正世界信念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使得人们更加认同公正原则,更愿意遵从公正的原则行事,承诺为自己的长远目标投入时间和精力,并相信最终自己会得到所应得。研究发现,公正世界信念强的个体更倾向采用公正的手段来达到目标,并且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更乐于帮助他人。
总之,公正世界信念中的“应得”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判定事情公平与否的主要标准,得其所应得即为公正,但公正世界信念也受到诸如社会制度、经济形势、意识形态、文化因素等的影响。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公正世界信念?其背后的原因、机制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
参考文献:周春燕,郭永玉. (2013). 公正世界信念——重建公正的双刃剑. 心理科学进展, 21, 144–154.
关于人格与社会
(公众号:personpsy)
更多资讯尽在“人格与社会”:
www.personpsy.org
(郭永玉教授官方网站)
不代表三仓心理学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