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是“输血”还是“造血和输血扶贫”

浦发金融扶贫站:变“输血”为“造血” - 财讯 - 财经频道 - 华声在线
浦发金融扶贫站:变“输血”为“造血”
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12月23日讯(通讯员
赵书生)12月21日下午,浦发银行衡阳分行在衡南县谭子山镇杨湖村设立的首家金融扶贫站正式挂牌,标志着我行“普惠金融、精准扶贫”项目在县域正式落地生花。
杨湖村地处衡南县谭子山镇东南部,村内土地贫瘠,基础设施薄弱。早前,村内无企业、无商店、无学校,无集体经济收入,属衡南县重点贫困村,尽管政府多次进行对口帮扶,让全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但受自身条件限制,农民后续创业缺乏资金支持,发展乏力,而我行“金融扶贫站”的设立犹如一场“及时雨”,解决了当地农民的燃眉之急。
浦发金融扶贫站作为金融扶贫工作的载体,具备支付结算、融资担保、信用评级协助、融资信息交流、金融知识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小额信贷等多项职能,既是我行服务进农村与国家普惠金融政策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我行在落实中央“精准扶贫”工作上的有益探索,对切实加快当地扶贫开发,变“输血”为“造血”,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后续,我行也将加大对金融扶贫工作站的管理力度,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将扶贫工作站打造成为我行与贫困群众的“连心桥”,为他们提供更多金融服务。金融扶贫: 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_铜川日报传媒网
您的位置:
金融扶贫: 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摘要: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涉农小微企业及贫困户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扶持,降低其融资成本。五是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紧抓人总行包抓铜川定点扶贫以及与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实施铜川市“金惠工程”有利机遇,开展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户的金融教育培训,提高贫困地区公众金融素养。
中国人民银行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齐小东、副市长李彬为惠家沟村富民桥工程揭碑。
中国人民银行在我市举办&金融知识进农村&专题讲座。
&十二五&我市金融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十二五&期间,我市金融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农村金融机构体系逐步完善。大力发展村镇银行、融资性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农村地区金融供给,提高区域金融服务能力。二是涉农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不断创新。按照&央行主导、政府推动、涉农金融机构参与&的方式,大力推行银行卡助农取款业务,在全市543个行政村设立了1426个助农取款服务站,在全省率先实现助农取款服务站村级全覆盖。同时,支持农信社升级改造&金融便利店&475家,行政村覆盖率达87%,满足了农户全方位金融需求。在照金建立了铜川市首个&刷卡无障碍示范区&,进一步提高公众用卡意识,构建支农、惠农、便农&支付绿色通道&。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在全国率先开展果园权证抵押贷款,为广大果农和果业企业疏通了融资通道。积极推广&助保贷&、&果储贷&、&生猪产业发展互惠担保基金&等创新业务,有效缓解&三农&融资难背后抵押、担保难问题,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达96%,有效满足了涉农领域和小微企业的合理信贷需求。三是农业保险保障作用有效发挥。我市创新灾害救助模式,在全省率先推出一元民生保险,对因见义勇为和自然灾害造成的伤亡进行赔偿,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拓展了民生保障范围。积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不断扩大苹果、核桃等险种参保规模,推进实施小麦、玉米保险全覆盖,探索开展樱桃等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促进商业保险与政策性保险融合发展,探索运用保险手段提升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有效方式,保险的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进一步发挥。四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逐步改善。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金融知识&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系列宣传活动等方式,广泛深入普及金融知识,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农户和基层干部受众超过30%,有效提升了其金融素养和科学运用金融工具实现脱贫致富的能力。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打击逃废金融债务、恶意透支信用卡专项行动,惩戒失信行为,增强公众信用意识。五是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涉农小微企业及贫困户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扶持,降低其融资成本。设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引导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十二五&期间,财政累计投入资金4亿元,为推进农村扶贫攻坚提供了较好保障。
人民银行总行鼎力支持推动定点扶贫工作开展
&十二五&以来,在人民银行总行的鼎力支持和大力帮助下,我市将基础性金融服务列为准公共产品,按照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要求扎实有序推进,让广大农民群众都能够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这一做法引起了世界银行的高度关注,先后三次派专家专程来铜调研,并表示将在铜川开展更多惠农金融产品试点工作,切实帮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2002年,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县&&&印台区和宜君县被人民银行总行确定为定点扶贫区县。2014年,铜川市被确定为全国唯一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联系点、全国唯一的&金惠工程&重点推广区。14年来,人总行领导高度重视我市的定点扶贫工作,原副行长李东荣、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齐小东等领导先后多次来铜调研指导,推动定点扶贫工作开展。截至目前,累计在两个定点扶贫区县投入扶贫资金2140万元,发放支农再贷款23.3亿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80个,开展技术培训142期,资助贫困大学生148人,发放无息及贴息贷款745万元,慰问困难群众1400户。通过投入扶贫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开展技术培训、资助贫困农户等方式,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两地的贫困人口从2002年的10.3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3.49万人。随着金融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推进,已实现了由定点扶贫向全域扶贫的转变,由传统的项目扶贫向产业扶贫的转变,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五项举措打赢金融扶贫攻坚战
去年12月16日,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会议召开,吹响了全市脱贫攻坚决战冲锋号。金融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责无旁贷、大有作为。我市制定五项举措:一是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铜川市金融扶贫实施方案》,强化政策支撑。推动落实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等政策措施,降低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经营成本。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通过贴息支持等机制,提升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贷款的积极性。二是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积极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农村金融主体,推进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增加农村金融服务有效供给。支持发展自助银行等小型金融网点,不断提高农村基础性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三是优化信贷担保体系。创新基于贫困地区各类产权的金融产品,扩大有效抵押物品种和范围,定向精准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建立银贷、银担合作机制,激励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准金融机构拓展业务。四是强化保险保障功能。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拓宽银保合作领域,推广&农业+银行+保险&服务方式,增强保险对&三农&发展的风险保障功能。加大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力度,落实农业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农村小额信贷保险等普惠保险服务。五是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紧抓人总行包抓铜川定点扶贫以及与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实施铜川市&金惠工程&有利机遇,开展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户的金融教育培训,提高贫困地区公众金融素养。加快推进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工作,打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记者 段海洲 通讯员 王康乐)
铜川市农村信用社启动&惠农支付服务点&村村通工程
&普惠金融& 美丽照金&闪付&新体验暨金融IC卡红色旅游&启动仪式在照金举行
铜川市印台区金融扶贫贷款发放现场
责任编辑:田易轩
南京横溪田野现巨幅“鹊
阳光明媚采春茶
郁金香盛放引客来
云海伴山花
阅读量:10
阅读量:11
铜川日报传媒网:www.tcrbs.com
地址:陕西省铜川市新区斯明街5号 电话: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5邮发代号:51-22 陕ICP备号 铜川日报传媒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6扶贫方式转变,金融精准扶贫:改“输血”为“造血”
李海平、钟海凤、陈义华……在江西省遂川县梦想安居家园的楼口,挂着一块“遂川县梦想安居家园15栋一单元安置户名单”的牌子,上面清楚地记录着居住在这幢楼里每一个村民的名字。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遂川县支行副行长告诉记者,入住安居家园前,这些安置户还都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社会发展程度低的边远山区,人均基本农田不足0.3亩,正常年份人均占有粮食不足200公斤,生活非常困难。不过,安居家园为他们打开脱离“贫困”的大门,作为异地扶贫搬迁的一部分,目前与安居家园配套的相关设施也都在加紧建设当中。
在四川、江西等省份的诸多县市,类似梦想安居家园这样的安置区并不少见,虽然当下扶贫攻坚仍然面临“面宽、量大、程度深”的现状,但是扶贫方式的转变以及借助银行业的金融精准扶贫,改“输血”为“造血”,为贫困人群早日脱贫带来更多曙光。
易地搬迁助脱贫
“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这就是四川省川东北山区的真实写照。群众在上学、看病、安居等方面困难重重,巴中市通江县民胜镇镇长杨建告诉记者,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主,年人均收入仅有4400元,因病、因学返贫的情况甚为严重。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了解了实际情况后,多次与当地县政府进行沟通,表明了农发行在支持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具备的利率低、期限长、扶贫经验足等诸多优势。县政府随后协调扶贫、财政、国土、规划等部门深化与农发行的扶贫合作,签订了《易地扶贫搬迁合作框架协议》,政银合作共同推进通江县扶贫开发工作驶上快车道。
杨建介绍,通江县安置点的房屋每平方米成本是1180元,75平方米的房屋村民仅需个人出资6700元就可入住新居,并且发放的扶贫资金由农发行直接给到贫困户手中。
值得注意的是,易地扶贫不仅让村民挪了穷窝,同时还结合当地特色产业,用“大帮扶”扶贫方式引导扶贫群众积极发展农副产业。在通江县诺江镇元顶村,通过流转贫困户的土地,既让当地贫困户获得了土地流转费用,又保证贫困户就近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现如今,一个三口之家,每年的土地租金与劳务收入已超过4万元,是早年间年收入的4倍。
农发行巴中市分行通江县支行行长张芳表示,要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使贫困人群能够真正摆脱贫困。为此,农发行在通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一期建设项目中发行贷款资金8亿元,贷款资金主要用于22个乡镇54个安置点的基本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高级客户经理马长有也表示,将按照“省级统贷、整体承诺、分县核准、分笔签约”的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推动四川全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融资。目前已向四川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承诺贷款485亿元,贷款期限20年。由四川省政府指定四川省国农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全省贷款承接主体。
产业带动促增收
居住在江西省赣州市瑞金的贫困户刘春生不久前脱贫了,他激动地告诉记者,由于江西绿野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帮扶,现在自己的田地平均每亩年收入可达到3000元。
江西绿野轩公司法人代表朱志强介绍,当地农户有三种模式与公司合作:一是“公司+基地+贫困农户”以林地入股模式,有条件的贫困农户与公司合作造林,林农以林地入股、公司负责投资管理;二是贫困户与公司合作造林模式,公司负责油茶林的种植、经营和管理,贫困户则以政府扶持种植油茶林补助资金作为股金入股企业,股权登记至扶贫和移民服务中心,股金分红由贫困户受益;三是收购已挂果油茶林返租模式。通过这三种模式的精准扶贫,该公司2015年带动756户农户,实现了户均增收5650元。
油茶是赣南的特色产业。中国农业银行瑞金市支行行长钟泽林介绍,“金穗油茶贷”是农行根据油茶投资周期,为当地农业企业、农民种植大户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贷款期限为5-8年。企业授信额度可依据企业经营情况给予确定,而农户贷款额度为5万元-600万元。脱贫了的刘春生便是“金穗油茶贷”的受益者。
江西绿野轩公司作为瑞金市省级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农行瑞金市支行及时给予该公司2000万元的授信额度,极大地增强龙头企业活力。目前,该公司已在瑞金市冈面、瑞林、丁陂等3个乡镇19个村小组开辟了1万余亩大型油茶基地。
不过,江西赣州银监分局副调研员刘红梅也表示,当前产业扶贫工作中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信息不对称;二是合作机制不健全;三是渠道还不畅通。为解决这三个问题,今年赣州银监分局主动联合地方扶贫办、财政和金融局等部门,引入政府增信机制,率先在全省创新推出独具赣南特色的“产业扶贫信贷通”,依托市县两级财政资金建立10亿元的风险缓释补偿基金,以1:8的杠杆比例撬动80亿元产业扶贫信贷资金,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真正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小额信贷频创新
由于传统信贷产品重资产或重抵押,以小额农户信用贷款为主的信贷模式难以满足多元化的农村建设需求;其次,传统抵押贷款发放,一定要权属人先提供抵押物作为抵押担保,而移民户的移民房,政府部门还暂时不能及时办理房屋权证。遂川农村商业银行针对该类特殊服务群体,以 “一行一式”的金融服务模式,创新金融信贷产品。
衙前镇农民邱文凯常年在外务工,几年前突然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但由于自有资金不足,一度陷入困境。通过当地信用社的走访和调查,2006年邱文凯拿到首笔小额农贷6万元,随后创业之路一帆风顺,到2015年信用额度已达到了30万元。十多年在当地信用社的帮扶下,邱文凯早已甩掉“贫困户”的帽子。
遂川农商行董事长左江萍表示,像邱文凯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目前在辖内该行从五方面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提升工作:一是在贷款额度上,要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大额度信贷的需求;二是在贷款范围上,要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消费等各种资金需求;三是在管理方式上,改为政府、基层组织、信用社多方参与的共同管理;四是在贷款期限上,使贷款期限更加适合农业产业周期和农业生产特点;五是在贷款发放途径上,改为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互联网模式申请、归还。
但是,将信贷资金发放到贫困户手中,仍然面临两大障碍:一是贷款难,关键是贫困户很难提供有效担保,贷款风险难以控制;二是贷款贵,农民利息负担重。
为打破“两难”局面,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在全省展开了一系列金融创新实践。优化提升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户贷款缺乏抵押担保的问题,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700多亿元,支持300余万户农户脱贫致富。
江西省银监局也表示,在下一步工作措施中,将突出抓好扶贫小额信贷发放工作。完善扶贫小额信贷管理办法,对贫困户开展逐户走访和信用评定,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在授信额度内,由贫困户自主周转使用。
关键词阅读:
24小时论坛热帖
5月6日,记者获悉,今年我省将实施贫困地区 ...
南昌市直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消车辆首场 ...
南昌新闻网版权所有精准扶贫要“输血”更要“造血”--人民政协报
李海峰在宁夏调研时指出
精准扶贫要“输血”更要“造血”
本报讯(记者王菡娟)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海峰14日在银川召开的全国政协“全面推进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调研座谈会上指出,做好扶贫工作“输血”很重要,但“造血”才是治本之策,只有增强“造血”功能才能从根本上脱贫致富,而“造血”的关键是要发展适合当地的产业。从4月11日开始,由李海峰带队的全国政协“全面推进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调研组在宁夏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调研。调研组深入贫困山区,走进生态移民家中以及生产企业,对精准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精细化管理、扶贫产业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李海峰对宁夏的扶贫工作给予肯定,她表示,近年来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措施得力,开拓了一些新的思路,也创造了一些好的做法和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李海峰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全社会、全世界做出的一项庄严承诺。各地一定要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下更大的决心和力气把扶贫工作做好。要把发展作为甩掉贫穷落后帽子的关键。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从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走适合当地发展的致富之路。要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在“输血”的同时要抓好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科技扶贫。同时,扶贫工作也要和“三农”工作、建设新农村工作、发展农村基础公共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和村民整体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席齐同生主持座谈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李成玉,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凌振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李锐等出席座谈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造血式扶贫和输血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