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怎样才能快速学会劈腿做审计工作底稿

当前位置: >>
9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引――存货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引―存货一、会计记录概况ABC 股份有限公司存货主要涉及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存货跌价准备四个科 目,参见“存货明细表”(底稿见索引 ZI002),其中: (一)原材料期初余额 92,166,595.64 元,本期增加 1,320,196,294.14 元,本期减少 1,324,611,467.55 元,期末余额为 87,751,422.23 元。具体数据见“原材料明细表”(底稿见索 引 ZI004); (二)生产成本期初余额 63,776,027.04 元,本期增加 1,817,785,052.89 元,本期减少 1,789,694,772.69,期末余额为 91,866,307.24 元。具体数据见“生产成本明细表”(底稿见索 引 ZI020); (三)库存商品期初余额 11,870,042.51 元,本期增加 903,182,554.95 元,本期减少 900,826,294.49,期末余额为 14,226,302.97 元。具体数据见“库存商品明细表”(底稿见索引 ZI011); (四)存货跌价准备初余额 4,140,575.54 元,本期增加 312,303.1 元,期末余额为 4,452,878.64 元。具体数据见“存货跌价准备明细表”(底稿见索引 ZI036) 。 ABC 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是经过多道工序(多个生产车间)完成,前一个生产车 间的产品是后一个生产车间的原材料, 但在最后一道工序完工之前发生的成本均作为生产成 本核算, 成本核算采用不进行成本还原的综合结转分步法。 客户的大部分车间的在产品期末 余额仅包括原材料成本,其他工、费均转入当期完工产品成本,不对在产品进行分配;但部 分车间生产成本结转方法略有不同,如铸造车间,将工、费按当期投产品数量根据加权平均 法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间进行分配。二、审计步骤,(一)存货各科目审计: 第一步:获取企业的明细账、总账(或科目余额表)及相关资料; 第二步:获取或编制存货分类汇总明细表并复核; 第三步:对存货各科目进行总体分析,对存货构成、重点科目、两期变动等加以分析; 第四步:分别对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存货跌价准备等科目进行审计,具体审 计步骤如下: 原材料: 1、编制明细表 2、实质性分析程序 3、明细账与盘点记录抽样核对(两个方向) 4、截止测试(入库、出库两个方向) 5、计价测试(购入、发出两个方向) 6、特殊考虑(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关联方采购等) 生产成本: 1、编制明细表 2、实质性分析程序 3、了解生产工艺的流程和成本核算方法 4、抽查主要品种某一个月的产品成本计算单(穿行测试) 5、生产成本-直接材料审验 6、生产成本-直接人工审验 7、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审验 8、辅助生产成本或其他生产成本审验 库存商品: 1、编制明细表 2、实质性分析程序 3、截止测试(入库、出库两个方向) 4、计价测试(购入、发出两个方向) 5、特殊考虑(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关联方销售等) 存货跌价准备: 1、编制明细表 2、分析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或转回的合理性 3、根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计价方法,评价存货跌价准备所依据的资料、假设及 计提方法,复核其可变现净值计算正确性(即充足不过度) 4、特殊考虑(合并时的抵销、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等) 提示: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存货共包括 18 个会计科目,本案例中存货涉及的会计科 目为原材料、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库存商品、存货跌价准备等 5 个;根据企业性质、存货 核算方法不同,存货还可能包括代理业务资产、材料采购、在途物资、材料成本差异、发出 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半成品、劳务成本、工程施工、工程结算、 机械作业。 第五步:与其他相关科目核对,编制交叉索引; 第六步:与报表附注进行核对; 第七步:其他需执行的程序。 (二)存货监盘: 存货监盘是存货审计中的重要步骤, 一般会作为独立的程序单独考虑和执行, 其主要审计步 骤如下: 1、裁剪存货监盘程序表 2、制定存货监盘计划 3、复盘并记录复盘结果(两个方向) 4、编写存货监盘记录(按仓库) 5、编制存货监盘情况汇总表三、审计程序及审计过程介绍由于存货的审计项目较多,因此我们将“审计程序及审计过程介绍”分为原材料、生产成 本、库存商品、存货跌价准备、存货监盘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原材料(一)审计程序:获取或编制原材料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余额、存货-原 材料类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审计目标:计价与分摊 审计过程: 1、向客户索取或编制“原材料大类收、发、存明细表”(底稿见索引 ZI004) ; 2、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将合计数与总账余额、存货-原材料类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并标注相应的审计标识; 审计结论:经审计,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 提示: 如未审数合计金额与总账不符,应查明原因并作更正,必要时向项目负责人进行咨询, 并作相应的处理。 在编制“原材料大类收、发、存明细表”时对于原材料收入及发出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进行 细分,以便和存货其他科目进行勾稽关系核对。 (二)审计程序:实质性分析程序 审计目标:存在、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审计过程: 可以通过对以下方面的考虑执行实质性分析程序发现异常情况并查找原因: 1、比较当年度及以前年度原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百分比的变动; 2、原材料的实际用量与预算用量的差异(底稿见索引 ZI004) ; 3、核对仓库记录的原材料领用量与生产部门记录的原材料领用量是否相符(底稿见索 引 ZI004) ; 4、将原材料收发存情况与投入产出结合比较,分析本期材料领用、消耗、结存的合理 性。本案例通过将焦炭消耗量与铸造产量进行配比性分析,验证本期材料领用、消耗的合理 性(底稿见索引 ZI005) 。 审计结论:经审计,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 提示: 通过比较, 可以将大额异常波动的或库龄较长的原材料项目作为凭证测试及盘点等审计 程序的重要样本。 (三)审计程序:选取代表性样本,抽查原材料明细帐的数量与盘点记录的原材料数量是否 一致 审计目标:存在性、完整性 审计过程: 1、从原材料明细帐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与盘点报告(记录)的数量核对; 2、盘点报告(记录)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与原材料明细帐的数量核对。 审计结论:通过以上检查,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 (底稿见索引ZI006) 提示: 此处盘点记录指企业全面盘点的盘点表, 如明细帐与盘点记录有差异, 应结合存货监盘, 查明原因并进行更正。 对于数量差异较大且金额也重大的品种应进行实地详盘, 并作相应处 理。 本案所选样本与抽盘记录样本一致。 (四)审计程序: 截止测试 审计目标:存在、完整性 审计过程: 1、原材料入库的截止测试: (1)在原材料明细帐的借方发生额中选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 5 张,并与入库记录(如 入库单,或购货发票,或运输单据)核对,以确定原材料入库被记录在正确的会计期间; (2)在入库记录(如入库单或购货发票或运输单据)中选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 5 张, 与原材料明细账的借方发生额进行核对,以确定原材料入库被记录在正确的会计期间。 2、原材料出库截止测试: (1)在原材料明细帐的贷方发生额中选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 5 张,并与出库记录(如 出库单,或销贷发票,或运输单据)核对,以确定原材料出库被记录在正确的会计期间; (2)在出库记录(如出库单,或销贷发票,或运输单据)中选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 5 张,与原材料明细帐的贷方发生额进行核对,以确定原材料出库被记录在正确的会计期间。 审计结论: 经抽查测试, 原材料期末截止未发现异常情况。 (底稿见索引 ZI007、 ZI008) 提示: 1、原材料截止测试的关键是审查一笔采购原材料交易的实物验收与相应会计记录的入 帐时间是否在同一会计期间。例如,如果被审计单位于期末收到一批购入的货物,并已包括 在年终的实物盘点范围内, 但购料发票于下期期初才收到, 则当期期末的帐上没有购货和负 债的记录,结果可能就会导致对负债应付账款的低估、存货的低估或对当期利润的高估。相 反,如果期末收到一张购货发票,并记入当期期末帐内,但该发票所对应的货物却在下期期 初才收到, 从而未包括在期末的实物盘点范围内, 这样可能就会导致存货和当年利润的低估; 2、测试结果一般有 3 种情况: (1)期末入帐的发票如果附有期末之前日期的入库单,则原材料肯定已经入库,并包 括在期末实地盘点原材料的范围内; 该情形说明截止测试正确。 (2)期末入帐的发票如果入库单为下期期初的日期,则原材料不会列入年底实地盘点 存货范围内; 该情形会导致盘点存在差异,根据重要性原则决定是否要做审计调整。 (3)如果仅有入库单而无期末购料发票,则应进一步审核每一入库单上是否作了暂估 入库,并以暂估价记入当期的存货和负债帐内,待下期期初以红字冲销。 3、如有异常情况且差异金额较大,应扩大测试样本选取的范围。必要时,应将样本范 围扩大至期末之前若干日的入库单。 4、本案对预审发现的铸造车炉料库的焦炭及废钢材料入库核算中存在着实物已入库, 并经领用,但由于供应商结算时间存在的差异,导致该些材料未入账情况,在年终审计时执 行了截止性的特别检查程序。 (底稿见索引 ZI010) (五)审计程序:抽查原材料采购凭证 审计目标:计价与分摊 审计过程: 抽查原材料采购的记账凭证,以审核原始凭证是否合法、完整,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形 成抽查记录(底稿见索引 ZI009) 。如果是接受投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取得的 原材料的入帐凭证,应关注计价及审查相关协议合同,并记录审计轨迹,以查验其会计处理 的正确性。 选取样本应包括但不仅限于如下范围: 1、通过比较原材料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本期有重大波动的原材料项目; 2、采购金额较大的原材料项目; 3、期末有大额暂估入帐的原材料项目; 4、本期发生的大额原材料盘盈、盘亏的项目; 5、期末余额较大的原材料项目; 6、本期价格波动较频繁的原材料项目; 7、通过接受投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特殊方式取得的大额原材料项目。 抽查原材料入帐凭证的主要查验内容: 1、原料采购原始凭证是否齐全; 2、内容是否完整,有关审批手续是否完备; 3、计价是否恰当; 4、帐务处理是否正确。 审计结论:经审计,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 (六)审计程序:原材料发出计价测试 审计目标:计价和分摊 审计过程: 根据被审计单位原材料计价方法, 抽查期末结存余额较大的原材料的计价是否正确。 具 体步骤如下: 1、了解原材料发出所采用的计价方法,对结转原材料所采用计价方法的合理性进行评 估; 2、比较上期原材料发出的计价方法,核实其计价方法的一贯性; 3、选取期末结存金额较大的原材料项目作为抽查样本; 4、利用 excel 表格对发出原材料的计价正确性进行复核(底稿见索引 ZI010) 。 审计结论:经测试,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 提示: 1、企业可根据相关财会法规要求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原材料计价基础与方法。如果被 审单位采用的原材料计价方法不符合规定,必须根据重要性原则进行调整或披露。 注意:后进先出法在新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中已取消。 2、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原材料计价方法在同一会计期内不得变动。如果被审单位当 期计价方法发生变更,审计人员要检查变更的理由、性质是否恰当,分析对当期损益的影响 程度,并确定所需披露的有关财务信息。 3、原材料发出结转计价测试的样本原则上应着重选取结存余额较大、且发生较频繁的 项目。 4、将测试结果与被审单位账面记录进行比较,如有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如果 差异过大,应扩大范围继续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作出审计调整。 (七)审计程序:原材料监盘或抽盘,编制监盘或抽盘小结 有关内容将在第五部分单独阐述,在此不赘述。 (八)审计程序:对存放在外的原材料应现场查看或函询核实 ABC 股份公司不存在存放在外的原材料,本程序不适用。 提示: 若有存放在外的原材料, 需查阅并取得相关存放地的证明文件, 如保管协议等有关保管 的书面证明文件资料,用色笔标注主要要素,核对是否相符;向保管人函证,函证中需注明 是否存在抵押、出借情况;根据回函情况,分析判断存放在外的原材料是否存在和完整;形 成查验记录。对于大额长期存放在外的原材料,应结合存货监盘或抽盘到现场查验。 (九)审计程序:检查向关联方购货是否正常,关注交易价格是否公允,对集团内部购货, 关注是否存在未实现最终销售的内部利润 审计目标:存在、完整性、权利与义务、计价与分摊 审计过程: 关联交易应向关联销售方审计人员进行书面或口头核对, 如有差异, 应查明原因并作更 正。 本案中原材料关联采购事项及余额经与相关公司的审计人员口头核对,金额相符。 审计结论:经审计,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 提示: 关联采购底稿通常用于项目负责人编制合并报表, 如有关联交易, 应向项目负责人进行 沟通,明确具体要求后再行编制,保证相关数据正确性和完整性。 (十)审计程序:审核有无长期挂帐的原材料事项,如有,应查明原因作出记录 ABC 股份公司不存在长期挂帐的原材料,本程序不适用。 提示: 若有长期挂帐的原材料,且金额较大,应了解库龄情况,并结合原材料实物盘点等审计 程序,查明原因,分析判断该原材料真实性和计价的适当性,必要时应提请被审单位计提存 货跌价准备,形成审计记录。 (十一)审计程序:对采用计划成本计价的,应检查材料成本差异发生额、转销额是否正确 ABC 股份公司原材料不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本程序不适用。 提示: 对采用计划成本计价的,应重点审核 1、估被审单位所制定的计划成本合理性。 2、复核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正确性。 3、材料成本差异分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第二部分: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测试实际上就是对产品成本进行测试, 包括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 用等 3 方面的实质性审计程序。 (一)审计程序:获取或编制生产成本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余额、存货- 生产成本类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审计目标:计价与分摊 审计过程: 1、向客户索取或编制“生产成本明细表”(底稿见索引 ZI020) ; 2、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将合计数与与总账余额、存货-生产成本类余额核对是否相 符,并标注相应的审计标识; 3、核对生产成本归集各成本项目是否相符(底稿见索引 ZI020 及 SB-5) 。 (1)生产成本中原料成本项目与原材料收、发、存明细表中的原料发出数进行核对; (3)生产成本中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与制造费用各月明细表中的发生额进行核对; (4)完工生产成本结转与产成品收、发、存各月明细表中的入库金额进行核对; (5)生产成本中各成本项目或结转数与其他科目的发生额进行核对。 注: 本案公司为多步骤生产, 因此生产成本中各项目的转入金额与原材料等项目的发出 数会不一致, 审计人员对原材料、 生产成本、 库存商品的发生额及其钩稽核对, 底稿见 SB-5。 审计结论:经审计,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 提示: 1、生产成本明细表应编制成变动表,体现出各明细项目的本期发生额,以便于将发生 额与相关科目钩稽核对。 同时尽量将需要与其他科目钩稽核对的部分单独列示, 将生产成本 结转项目分成“产成品入库”(即:结转至“产成品”)及“废料直接销售”(即:结转入“其他 业务支出”)两大类,以便支持主营业务成本的“成本倒轧表”数据。 2、核对生产成本归集各成本项目时,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并形成查验底稿。 (二)审计程序:实质性分析程序 审计目标:存在、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审计过程: 1、检查各月及前后期同一产品的单位成本是否有异常波动,注意是否存在调节成本现 象(底稿见索引 ZI021~4) ; 2、分别比较前后各期及本年度各个月份的生产成本项目,以确定成本项目是否有异常 变动以及是否存在调节成本的现象(底稿见索引 ZI021~4) ; 3、比较当年度及以前年度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并查明 异常情况的原因(底稿见索引 ZI020) ; 4、 如果其差额超过可接受的差异额, 调查并获取充分的解释和恰当的佐证审计证据 (例 如:通过检查相关的凭证) 。 审计结论:通过以上测试,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 (三)审计程序: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的审计 审计目标:存在、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审计过程: 直接材料成本的测试一般应结合原材料审计程序, 抽查有关的凭证, 验证产品直接耗用 材料的数量、计价和材料费用分配是否真实、合理。其主要内容包括: 1、分析比较同一产品前后各期的直接材料成本,如有重大变动,应查明原因(底稿索 引见 ZI021) ; 2、抽查产品成本计算单,检查直接材料成本的计算是否正确; 本案中通过抽查 9 月份的成本计算单来测试直接材料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底稿索引见 ZI025) 。 3、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与计算方法是否合理和适当(底稿索引见 ZI025) ; 4、是否与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中该产品分摊的直接材料费用相符; 5、抽查材料发出及领用的原始凭证,检查领料单的签发是否经过授权批准(底稿见索 引 ZI026) ; 6、材料发出汇总表是否经过适当的人员复核,材料单位成本计价方法是否适当; 本案中材料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 方法是适当的, 月末编制的材料发出汇总表由仓库制 作并由材料会计复核。 7、采用定额或标准成本核算的,检查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分配与会计处理是否 正确; 本案不适用。 8、查明直接材料的定额成本、标准成本在本年度内有无重大变更。 本案不适用。 审计结论:经审计,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 提示: 实际上在审计时对于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的的审计要注重: 1、材料成本计算分配的复核。复核所选样本的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率及计算是否正确, 评估材料成本分配方法的合理性,采用的分配方法是否保持一致; 2、凭证检查。特别关注领料单的签发是否授权确认;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等; 3、核对。核对原料发出及生产领用数量、计价是否一致;核对实物领用数量与帐务记 录的数量是否一致。 (四)审计程序: 生产成本-直接人工的审计 审计目标:存在、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审计过程: 直接人工成本的测试一般应结合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等工薪福利科目的审计程序。 主 要内容包括: 1、 直接人工成本的计算是否正确, 人工费用的分配标准与计算方法是否合理和适当 (底 稿见索引 ZI025) ; 2、 是否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该产品分摊的直接人工费用相符 (底稿见索引 ZI022) ; 3、年度直接人工成本与前期进行比较,查明其异常变动的原因(底稿见索引 ZI022) ; 4、比较本年度各个月份的人工费用发生额,如有异常波动,应查明原因(底稿见索引 ZI022) ; 5、与应付工资的审查交叉核对,抽查人工费用会计记录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底稿见 索引 ZI026) ; 6、用标准成本法的,应抽查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分配与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本案不适用。 7、用标准成本法的,查明直接人工的标准在本年度内有无重大变动,是否存在异常。 本案不适用。 审计结论:经抽查测试,未发现异常情况。 提示: 实际上在审计时对于生产成本-直接人工的审计要注重: 1、人工成本计算分配的复核。复核所选样本的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及计算是否正确, 评估人工成本分配方法的合理性,采用的分配方法是否保持一致; 2、凭证检查。特别关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等。 (五)审计程序: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审计 审计目标:存在、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审计过程: 1、获取或编制制造费用汇总表,并与明细帐、总帐核对相符(底稿见索引 ZI027) ; 2、抽查制造费用中的重大数额项目及例外项目是否合理(底稿索引 ZI028) ; 3、审阅制造费用明细帐,检查其核算内容及范围是否正确,注意是否存在异常会计事 项(底稿见索引 ZI027) ; 4、必要时,对制造费用实施截止日测试,期末是否如数分配进入生产成本,有无跨期 现象; 5、对采用标准成本法或定额成本法的,应抽查标准或定额制造费用的确定是否合理; 本案不适用。 6、对采用标准成本法或定额成本法的,制造费用差异率的计算、分配与会计处理是否 正确; 本案不适用。 7、对采用标准成本法或定额成本法的,应查明制造费用在本年度内有无重大变动; 本案不适用。 8、检查制造费用中有无资本性支出(底稿索引 ZI028) 。 提示: 制造费用实质性审计程序与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审计程序基本一致,在此不再赘述。除 此之外还应关注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分配是否合理和正确。 (六)审计程序:产品成本计算单的复核(生产成本穿行测试) 审计目标:计价与分摊 审计过程: 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生产工艺的流程和成本核算方法与生产工艺流程是否匹配,前后 期是否一致,并作出记录。 2、抽查成本计算单,检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的计算和分配是否正确,并 与有关佐证文件(如领料记录、生产工时记录、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 等)相核对: (1)获取并复核生产成本明细汇总表的正确性,将直接材料与材料耗用汇总表、直接 人工与职工薪酬分配表、 制造费用总额与制造费用明细表及相关帐项的明细表核对, 并作交 叉索引。 (2)检查车间在产品盘存资料,与成本核算资料核对;检查车间月末余料是否办理假 退料手续。 (3)获取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和计算方法,评价其是否合理和 适当,以确认在产品中所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是合理的。 3、获取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成本分配标准和计算方法,检查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 与在产品之间以及完工产品之间的分配是否正确, 分配标准和方法是否适当, 与前期比较是 否存在重大变化,该变化是否合理。 审计结论:经审计,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 提示: 1、成本复核应结合原材料、包装物、生产成本、产成品、主营业务成本等众多与成本 核算有关科目进行。 2、样本的选取。测试样本的选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被审单位成本核算方法不 同而不同。可以选一个月的成本计算单,也可以选某一产品品种等等。本案是选取一个月的 成本计算单作为样本,但是,对于具体料、工、费测试时,如果产品品种较多,也可以在样 本中再选某一个或几个产品品种作为料、工、费测试的样本。 3、如果测试结果与账面记录差异较大时,应扩大样本范围,必要时,可以对当期成本 进行全面审查复核。 除本案外我们还为大家提供了两个生产成本复核的底稿供大家参考,其中“生产成本穿 行测试案例 2”为按中注协模板编制。第三部分:库存商品(一)审计程序:获取或编制库存商品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余额、存货- 库存商品类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审计目标:计价和分摊 审计过程: 1、向客户索取或编制“库存商品明细表”(底稿见索引 ZI011) ; 2、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将合计数与总账余额、存货-库存商品类合计数核对是否相 符,并标注相应的审计标识; 审计结论:经审计,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底稿见索引 ZI011) 。 提示: 1、如未审数合计金额与总账不符,应查明原因并作更正,必要时向项目负责人进行咨 询,并作相应的处理。 2、在编制“库存商品明细表”时对于产成品入库及发出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细分,以 便和存货其他科目进行勾稽关系核对。 本案审计人员将原材料、 生产成本、 库存商品的发生额及钩稽核对单独编制了底稿见索 引 SB-5。 (二)审计程序:实质性分析程序 审计目标:存在、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审计过程: 1、按品种分析库存商品各月单位成本的变动趋势,以评价是否有调节生产成本或销售 成本的因素(底稿见索引 ZI012) ; 2、比较前后各期的主要库存商品的毛利率(按月、按生产线、按地区等) 、库存商品周 转率和库存商品账龄等,评价其合理性并对异常波动作出解释,查明异常情况的原因(底稿 见索引 ZI013) ; 3、比较库存商品库存量与生产量及库存能力的差异,并分析其合理性; 4、核对仓库记录的库存商品入库量与生产部门记录的库存商品生产量是否一致并对差 异作出解释。 5、比较库存商品销售量与生产量或采购量的差异,并分析其合理性。 6、比较库存商品销售量和平均单位成本之积与账面库存商品销售成本的差异,并分析 其合理性。 审计结论:经审计,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 提示: 通过比较, 可以将大额异常波动的或库龄较长的产成品项目作为凭证测试及盘点等审计 程序的重要样本。 (三)审计程序:选取代表性样本,抽查库存商品明细帐的数量与盘点记录的库存商品数量 是否一致 审计目标:存在性、完整性 审计过程: 1、从库存商品明细帐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与盘点报告(记录)的数量核对; 2、从盘点报告(记录)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与库存商品明细帐的数量核对。 审计结论:通过以上检查,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 (底稿见索引 ZI014) 提示: 此处盘点记录指企业全面盘点的盘点表, 如明细帐与盘点记录有差异, 应结合存货监盘, 查明原因并进行更正。 对于数量差异较大且金额也重大的品种应进行实地详盘, 并作相应处 理。 本案所选样本与抽盘记录样本一致。 (四)审计程序: 截止测试 审计目标:存在性、完整性 审计过程: 1、库存商品入库的截止测试: (1) 在库存商品明细账的借方发生额中选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购货发票,或运输单据) ( 核对,以确定库存商品入库被记录在正确的会计期间。 (2)在入库记录(如入库单,或购货发票,或运输单据)中选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 5 张, 与库存商品明细账的借方发生额进行核对, 以确定库存商品入库被记录在正确的会计期 间。 2、库存商品出库的截止测试: (1)在库存商品明细帐的贷方发生额中选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或销贷发票,或运输单 据)核对,以确定库存商品出库被记录在正确的会计期间。 (2)在出库记录(如出库单,或销贷发票,或运输单据)中选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 5 张, 与库存商品明细帐的贷方发生额进行核对, 以确定库存商品出库被记录在正确的会计期 间。 审计结论: 经抽查测试, 原材料期末截止未发现异常情况。 (底稿见索引 ZI015、 ZI016) 提示: 1、这是建立在入库单连号及产成品签收控制较好的基础上。如有几本入库单同时使用 的情况,应结合内控制度测试得出的结论,对各本入库单分别进行取样。审计人员一般在存 货监盘时向库存保管人员索取最后一张入库单及出库单。 2、如有异常情况且差异金额较大,应扩大测试样本选取的范围。必要时,应将样本范 围扩大至期末之前若干日的入库单。 3、产成品出库单的截止测试应结合主营业务收入的截止测试一并进行,本案对产成品 出库进行了截止测试,主营业务收入的截止测试可以不执行,反之亦然。 (五)审计程序:抽查产成品购入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完整、计价是否正确 审计目标:计价与分摊 审计过程: 本案无外购产成品,因此本程序不适用。如被审计单位存在外购库存商品,需执行以下 审计程序: 抽查产成品采购的记账凭证,以审核原始凭证是否合法、完整,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形 成抽查记录。尤其是接受投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取得的产成品的入帐凭证,应关注 计价及审查相关协议合同,并形成专门底稿,以查验其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审计结论:原材料入帐凭证经抽查,未发现异常情况 (六)审计程序:库存商品发出计价测试 审计目标:计价与分摊 审计过程: 根据被审计单位采用产成品结转方法, 抽查期末结存余额较大的产成品结转计价是否正 确。具体步骤如下: 1、了解产成品出库结转销售成本所采用的计价方法,对结转产成品所采用计价方法的 合理性进行评估; 2、比较上期产成品出库结转的计价方法,核实其计价方法的一贯性; 3、选取期末结存金额较大的产成品项目作为抽查样本; 4、利用 excel 表格对发出产成品的计价正确性进行复核(底稿见索引 ZI017) 。 审计结论:经审计试,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 提示: 1、企业可根据相关财会法规要求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产成品计价基础与方法。如果被 审单位采用的产成品出库结转计价方法不符合规定,必须根据重要性原则进行调整或披露; 注意:后进先出法在新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中已取消。 2、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产成品计价方法在同一会计期内不得变动。如果被审单位当 期计价方法发生变更,审计人员要检查变更的理由、性质是否恰当,分析对当期损益的影响 程度,并确定所需披露的有关财务信息; 3、产成品发出结转计价测试的样本原则上应着重选取结存余额较大、且发生较频繁的 项目; 4、将测试结果与被审单位账面记录进行比较,如有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如果 差异过大,应扩大范围继续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作出审计调整。 (七)审计程序:现场观察产成品盘点情况,取得盘点资料,对盘盈盘亏作重点抽查,并注 意帐实不符原因,有关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帐务处理是否正确;对库龄长、冷背、残次、呆 滞的产成品关注其计价是否合理,是否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有关内容将在第五部分单独阐述,在此不赘述。 (八)审计程序:抽查产成品交库单,核对其品种、数量和实际成本与生产成本的结转数是 否相符 (九)审计程序:抽查产成品的发出凭证,核对其品种、数量和实际成本与产品销售成本是 否相符 (十)审计程序:根据评估的舞弊风险等因素增加的审计程序 本案中,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判断 ABC 股份公司可能存在高估收入的风险,因此执行了 以下两个附加程序: 1、将人力资源部的装配车间工人的计件工资基数即产成品销售数量,与财务账面的销 售数量进行比较,分析销售数量的合理性(底稿索引见 ZI018) ; 2、获取机体厂各月成本计算表及产量工资计算表,将机体厂每月成品入库数及各月计 件工资的完工产品数量进行对比,分析两者是否一致(底稿索引见 ZI019) 。第四部分:存货跌价准备(一)审计程序:获取或编制存货跌价准备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 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审计目标:计价和分摊 审计过程: 1、获取或编制存货跌价准备变动表(底稿见索引 ZI036) ,将期初余额、本期计提数、 本期转回数、期末余额与总账、明细账核对相符; 2、检查存货跌价准备的计算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本期计提或转销是否与损益表“资产 减值损失“科目金额核对一致。 3、检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依据、方法是否前后一致。 审计结论:经审计,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 提示: 在新准则下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存货跌价准备”。如果以前 减记存货价值的因素已经消失,应在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 “存货跌价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 对已售存货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的,还应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冲减当期主营业务 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实际上是按已售产成品或商品的账面价值结转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 务成本。企业按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也应按比例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二) 审计程序: 检查分析存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以判断被审计单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合 理性。 审计目标:计价与分摊 审计过程: 1、将存货余额与现有的订单、资产负债表日后各期的销售额和下一年的预测销售额进 行比较,以评估存货滞销和跌价的可能性。 2、比较当年度及以前年度存货跌价准备占存余额的比例,并查明异常情况的原因。 3、结合存货监盘,对存货的外观形成进行检查,以了解其物理形成是否正常;检查期 末结存库商品和在产品,针对型号陈旧、产量下降、生产成本或售价波动、技术或市场需求 的变化情形以及期后销售情况,考虑是否需进一步计提准备: (1)对于残次、冷背、呆滞的存货查看永续盘存记录,销售分析等资料,分析当年实 际使用情况,确定是否已合理计提跌价准备。 (2)将上年度残次、冷背、呆滞存货清单与当年存货单进行比较,确定是否需补提跌 价准备 审计结论:经测试,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 (三)审计程序:复核可变现净值计算的正确性 审计目标:计价与分摊 审计过程: 1、根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计价方法,评价存货跌价准备所依据的资料、假设及 计提方法,考虑是否有确凿证据为基础计算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检查其合理性。 2、考虑不同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原则,复核其可变现净值计算正确性(即充足不 过度) : (1)对用于生产而持有的原材料,检查是否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 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基 础。 (2)库存商品和用于出售而持有的原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检查是否以该存货 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非有和相关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基础。 (3)检查维执行销售合同而持有的库存商品等存货是否以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 的确定基础; 如果被审计单位持有库存商品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 超出部分的库 存商品可变现净值是否以一般销售价格为计量基础。 审计结论:经测试,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 提示: 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 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 资产负债类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 是指对确定存货的可变 现净值有直接影响的确凿证明, 如产品或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 与企业产品或商品相同或类 似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 供货方提供的有关资料、 销售方提供的有关资料、 生产成本资料等。 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考虑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 如期后存货的售价, 不仅 限于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前发生的相关价格与成本波动,还应考虑以后期间发生的相关事 项第五部分:存货监盘一、存货监盘的重要程序 (一)盘点计划 有效的存货盘点工作必须建立在事前的周密计划基础上。 审计人员应该参与被审计单位 存货盘点的事前规划,这样做,可以使被审计单位了解审计对存货盘点的要求。也可以使审 计人员掌握被审计单位存货管理的情况和对存货盘点的初步安排。 制定盘点计划时,审计人员应特别关注以下几方面因素: 1、盘点的时间。盘点的时间应尽量安排在接近会计期末。如果被审计单位有条件进行 期中盘点,审计人员应在盘点时加以监督,同时对盘点日和期末间的永续记录加以测试。 2、盘点人员。盘点人员应该是熟悉存货流转的相关人员,包括被审计单位有关管理人 员和供应、存储、生产、财务等部门的有关人员。 3、存货盘点标签、存货盘点汇总表,有条件的还应绘制存货摆放示意图,规划盘点路 线。 4、存货停止流动。为确保存货数量的准确性,盘点日各仓库、车间的存货必须停止流 动,并分类摆放。特别是将废品与毁损物品分开摆放,将外单位寄存的存货分开摆放并排除 在盘点范围之外。如果无法做到绝对停止流动的,那应该做到相对停止流动,即在盘点时存 货状态是静止的。 5、各种计数、计量器具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准备齐全。 6、召开盘点预备会议,将盘点计划或指令、盘点的一般程序和基本要求传达给每一位 参与人员。 提示: 被审计单位如果是长期客户,且存货实物管理健全的,盘点前的规划可以相对简单些。 否则,应进行详细规划,这样,可以增强存货监盘的效率和效果。 (二)盘点问卷调查 为了确保监盘工作有效进行, 审计人员在实地观察存货盘点前, 应对被审计单位存货盘 点组织与准备工作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参与盘点的人员。 若通过问卷调查认为被审计单位的盘点准备工作达不到规划要求, 审计人员可以拒绝实 地观察存货盘点,并要求其另定时间,重新准备。 提示: 如果被审计单位的盘点计划比较详细,已能基本涵盖调查问卷的内容,可不要求被审计 单位填写本调查问卷。 (三)实地观察盘点 审计人员应到盘点现场观察和监盘盘点的全过程。审计人员主要观察和监督以下内容: 1、盘点现场的存货是否摆放有序并停止流动; 2、盘点程序是否符合盘点计划和指令的基本要求; 3、对存货点数、计量所采用的方法是否适当,有无重计或漏计的错误; 4、盘点标签及盘点汇总表是否按要求完整填制; 5、存货中有无混进废品与毁损物品等。 在监盘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审计人员应及时指出,并要求被审计单位纠正。如果认为 盘点程序不当或记录有差错,导致盘点结果严重失实,应要求盘点人员重新进行盘点,以保 证登记汇总存货数量的正确性。 (四)复盘抽点 抽点指被审计单位盘点人员盘点后, 审计人员应根据观察的情况, 在盘点标签尚未取下 之前,选择部分存货项目进行复盘抽点。抽点的范围取决于具体存货项目的性质、控制状况 及特定的环境条件。通常审计人员应将存货分层,将价值高的存货全部盘点,对其他项目则 选取样本进行抽点,抽点的样本一般应达到存货总价值的 70%以上。审计人员应将抽点结 果与盘点标签及盘点汇总表上的记录进行比较。 抽点在产品时, 还应关注其完工程度是否适 当。如果抽点发现差异,除要求被审计单位更正外,还应扩大抽点范围。如发现差错过大, 则应要求被审计单位重新盘点。审计人员进行抽点时,应在工作底稿上记录其抽点结果。存 货抽点工作底稿如表所示。 抽点结束后,应将全部盘点记录进行归总,并据以登记盘点表。所有的盘点记录、盘点 汇总表均应由参与盘点人员和监盘审计人员签名, 并复印两份, 被审计单位与会计师事务所 各留一份。 同时, 审计人员还应向被审计单位索取存货盘点前的最后一张验收入库凭证和发 货凭证,以便审计时作截止测试之用。 若审计人员在结账日后才接受委托,无法观察年终存货盘点时,只要有条件,应采用一 些替代审计程序,如利用被审计单位的存货盘点资料,抽查盘点部分存货,审查自结账日以 来的存货收发记录, 倒推出结账日或顺推出盘点日的存货数量。 如果仍无法实施替代审计程 序,则表示存货项目的帐实相符的审计证据不足,应在审计报告中予以说明。 (五)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盘点工作结束后,审计人员应根据盘点情况,撰写包括盘点程序、存货监盘记录、抽盘 结果表等, 并连同被审计单位的盘点计划、 盘点汇总表以及取得的其他资料一起整理成审计 工作底稿,据此撰写存货监盘情况汇总表,并形成存货监盘结论。 二、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介绍及相关提示 (一)盘点计划 由于 ABC 股份公司是长年审计单位,对存货监盘程序较为熟悉,内控健全。平时注重 存货实物管理,各仓库存货排放井然有序,存货标示清晰,实物仓库卡片记录及时。 本案例盘点日为 2008 年 12 月 31 日。 (底稿见索引 ZI030) (二)盘点问卷调查 底稿见索引 ZI031。 提示: 如果被审计单位的盘点计划比较详细,已能基本涵盖调查问卷的内容,可不要求被审计 单位填写本调查问卷。 (三)实地监盘 根据盘点清单进行实地监盘,抽点拟复盘的存货品种,形成抽盘结果记录草稿,并由盘 点陪同人签字。 抽点需从两个方向进行以测试存货盘点的存在性和完整性(底稿见索引 ZI034) : 1、从存货盘点记录中取项目、追查至存货实物,以测试盘点记录的存在性。 2、从存货实物中选取项目追查至存货盘点记录,以测试存货盘点的完整性。 提示: 抽盘结果记录草稿是审计人员将抽点品种的实地复盘过程书面简要描述,包括存货状 态,箱数,每箱件数,实地抽点的合计数量,抽点结果是否正确等。如没有时间在盘点现场 编写抽盘结果记录, 审计人员应取得一份存货盘点清单并标注抽盘的存货, 由企业盘点人员、 审计监盘人员签字。 (四)盘点工作结束后,对相关存货盘点资料进行后期整理,根据盘点结果撰写盘点记录、 存货监盘情况汇总表,并形成存货监盘结论 1、根据存货抽盘记录草稿及客户盘点表,完成“存货抽盘结果表”(底稿见索引 ZI034) , 如有差异,应分析差异原因并取证; 提示: 在实施存货监盘程序中,一般抽取期末结存余额较大的存货品种进行复盘。但是,有时 会发生期末结存余额较大的品种在存货实地盘点前已经发出, 致使该部分存货在盘点日无法 进行实物盘点。 在这种情况,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实施查阅出库记录及销售合同等替代程序予 以验证。 但是为了进一步防止企业发生舞弊行为, 审计人员可以对盘点日财务期后账载大额 存货品种进行实物监盘, 由此评估该企业对于存货日常实物管理及控制的有效及真实性。 即: 从财务会计记录的存货清单中抽取数量金额较大的存货品种实施存货监盘程序, 查验其期后 帐载存货帐实是否相符, 将所盘点存货实物数量清单与财务会计记录数量进行核对, 如有差 异,应分析差异原因并取证。 2、编制“存货监盘记录” (底稿见索引 ZI033) ,形成存货监盘结论; 3、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汇总编制“存货监盘情况汇总表”(底稿见索引 ZI032) ; 将抽盘品种结算日 08 年 12 月 31 日结存余额及数量录入至“存货监盘情况汇总表”,并计 算抽查比例,验证已抽查存货是否足够。一般情况下,抽查比例应在 70%以上; 提示: 一般盘点中发现的差异包括两大类: (1)实物盘点结果与仓库帐上结存数量的差异; (2)财务帐与仓库帐结存数量的差异。四、根据上述会计记录及审计思路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 存货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被审计单位: ABC股份公司 报表截止日: 日 编制:李四 复核:Jack 日期: 日期:
索引号: ZI000 项目: 存货-审计程序第一部分 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对应关系 一、审计目标与认定对应关系表 项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注1) 控制测试结果是否支持风险评估结论(注2) 需从实质性程序获取的保证程度 二、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对应关系表 可供选择的审计程序 编制存货分类汇总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日记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将期初数与 上期审定数进行核对,并考虑上年调整数对本年发生额的影响 (一)材料采购(在途物资) 1.获取或编制材料采购(在途物资)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 相符。 2.检查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 (1)对大额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追查至相关的购货合同及购货发票,复核采购成本有正确性,并抽 查期后入库情况,必要时发函询证。 (2)检查期末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核对有关凭证,查看是否存在不属于材料采购(在途物资)核算 的交易或事项。 (3)检查月末转人原材料等科目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查阅资产负债表日前后____天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增减变动的有关账簿记录和收料报告单等资料, 检查有无跨期现象,如有,则应作出记录,必要时作出调整。 4.如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审核材料采购账项有关材料成本差异发生额的计算是否正确。 5.检查材料采购是否存在长期挂账事项,如有,应查明原因,必要时提出建议调整。 6.根据评估的舞弊风险等因素增加的审计程序。 (二)原材料 7、获取或编制原材料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帐数、明细帐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8、实质性分析程序(必要时): (1)针对已识别需要运用分析程序的有关项目,并基于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通过进行以下 比较,并考虑有关数据间关系的影响,以建立注册会计师有关数据的期望值: 1)比较当年度及以前年度原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百分比的变动,并对异常情况作出解释。 2)比较原材料的实际用量与预算用量的差异,并分析其合理性。 3)核对仓库记录的原材料领用量与生产部门记录的原材料领用量是否相符,并对异常情况作出解释。 4)根据标准单耗指标,将原材料收发存情况与投入产出结合比较,以分析本期材料领用、消耗、结存 的合理性。 (2)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 (3)将实际情况与期望值相比较,识别需要进一步调查的差异。 (4)如果其差额超过可接受的差异额,调查并获取充分的解释和恰当的佐证审计证据(例如:通过检 查相关的凭证。) (5)评估分析程序的测试结果。 9、选取代表性样本,抽查原材料明细帐的数量与盘点记录的原材料数量是否一致,以确定原材料明细 账数量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从原材料明细帐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与盘点报告(记录)的数量核对; (2)盘点报告(记录)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与原材料明细帐的数量核对。 10、截止测试: (1)原材料入库的截止测试: 1)在原材料明细帐的借方发生额中选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5张,并与入库记录(如入库单,或购货发 票,或运输单据)核对,以确定原材料入库被记录在正确的会计期间; 2)在入库记录(如入库单或购货发票或运输单据)中选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5张,与原材料明细账的 借方发生额进行核对,以确定原材料入库被记录在正确的会计期间。 (2)原材料出库截止测试: 1)在原材料明细帐的贷方发生额中选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5张,并与出库记录(如出库单,或销贷发 票,或运输单据)核对,以确定原材料出库被记录在正确的会计期间; 2)在出库记录(如出库单,或销贷发票,或运输单据)中选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5张,与原材料明细 帐的贷方发生额进行核对,以确定原材料出库被记录在正确的会计期间。 11、原材料计价方法的测试: (1)检查原材料的计价方法前后期是否一致; (2)检查原材料的入帐基础和计价方法是否正确,自原材料明细表中选取适量品种: 1)以实际成本计价时,将其单位与购贷发票核对,并确认原材料成本中不包含增值税; 2)以计划成本计价时,将其单位成本与材料成本差异明细账及购货发票核对,同时关注被审计单位计 划成本制定的合理性; 3)检查进品原材料的外币折算是否正确,检查相关的关税、增值税 及消费税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检查原材料发出计价的方法是否正确: 1)了解被 审计单位原材料发同的计价方法,前后期是否一致,并抽取主要材料复核其计算是否正确: 若原材料以计划成本计价,否应检查材料成本差异的发生和结转的金额是否正确 2)编制 本期发出材料汇总表,与相关科目核 对,并复核月发出材料汇总表的正确性 12.对于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以及接受捐赠等取得的原材料,检查其入账的 有关依据是否真实、完备入账价值和会计处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13.检查投资者投入的原材料是否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入账,并检查约定的价值是否公允 、交接手续是否齐全 14.检查与关联方的方销业务是否正常,关注交易价格,交金额的真实性及合理性,检查以地合并范 围内购货记录应合并抵销的数据是否正确。 15.审核有无长期挂账的原材料,如有,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作调整 16.结合银行借款等科日,了解是否有用于债务担保的原材料,如有,则应取证并作相应的记录,同 时提请被审计单位作恰当披露。 17.根据评估的舞弊风险等因素增加的审计程序 李四 未发现 见借款底稿 李四 李四 √ √ √ √ √ √ √ 索引号 ZI002 执行人 李四 目 存在 完整性 财务报表认定 权利和义 计价和分 务 摊 列报ZI004 ZI004 ZI004 ZI004 ZI004 ZI005李四 李四 李四 李四 李四 李四 √ √ √ √ √ √ √ √ √ √√ √ √ √ √ √ZI004李四√√√ZI006 ZI006李四 李四√ √ √√ √ √ √ √ √ √ √ √ √ √ZI007 ZI007李四 李四√ √ √ZI008 ZI008李四 李四 李四 李四 李四√ √ZI009 ZI009 ZI009ZI009李四√√√√ZI010 ZI010李四 李四√ √√ √√ √√ √ 存货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被审计单位: ABC股份公司 报表截止日: 日 编制:李四 复核:Jack 日期: 日期:
索引号: ZI000 项目: 存货-审计程序第一部分 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对应关系 一、审计目标与认定对应关系表 项 目 存在 完整性 财务报表认定 权利和义 计价和分 务 摊 列报(三)材料成本差异 18.获取或编制材料成本差异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19.对材料成本差率进行分析,检查是否有异常波动,注意是否存在调节成本现象。 20.结合以计划成本计价的原材料,包装物等的入账基础测试,比较计划成本与供货商发票或其他实 际成本资料,检查材料成本差异的发生额是否正确。 21.抽查 月发出材料汇总表,检查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是否正确,并注意分配方法前后期是否一致 22.根据所评估风险等因素增加审计程序。 (四)库存商品 23.获取或编制库存商品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24.实质性分析程序: (1)针对已识别需要运用分析程序的有关项目,并基于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通过进行以下 比较,并考虑有关数据间关系的景响,以建立注册会计师有关数据的期望值。 1)按品种分析库存商品各月单位成本的变动趋势,以评价是否有调节生产成本或销售成本的因素。 2)比较前后各期的主要库存商品的毛利率(按月、按生产线、按地区等)、库存商品周转率和库存商 品账龄等,评价其合理性并对异常波动作出解释,查明异常情况的原因 3)比较库存商品库存量与生产量及库存能力的差异,并分析其合理性。 4)核对仓库记录的库存商品入库量与生产部门记录的库存商品生产量是否一致并对差异作出解释。 5)核对发票记录的数量与发货量、订货量、主营业务成本记录的销售量是否一致,并对差异作出解释 6)比较库存商品销售量与生产量或采购量的差异,并分析其合理性。 7)比较库存商品销售量和平均单位成本之积与账面库存商品销售成本的差异,并分析其合理性。 (2)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 (3)将实际情况与期望值比较,识别需要进一步调查的差异。 (4)如果其差额超过可接受的差异额,调查并获取充分的解释和恰当的佐证审计证据(例如:通过检 查相关凭证)。 (5)评估分析程序的测试结果。 25、选取代表性样本,抽查库存商品明细账的数量与盘点记录的库存商品数量是否一致,以确定库存 商品明细帐数量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从库存商品明细帐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与盘点报告(记录)的数量核对。 (2)从盘点报告(记录)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与库存商品明细帐的数量核对。 26、截止测试: (1)库存商品入库的截止测试: 1)在库存商品明细账的借方发生额中选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购货发票,(或运输单据)核对,以确定 库存商品入库被记录在正确的会计期间。 2)在入库记录(如入库单,或购货发票,或运输单据)中选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5张,与库存商品明 细账的借方发生额进行核对,以确定库存商品入库被记录在正确的会计期间。 (2)库存商品出库的截止测试: 1)在库存商品明细帐的贷方发生额中选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或销贷发票,或运输单据)核对,以确定 库存商品出库被记录在正确的会计期间。 2)在出库记录(如出库单,或销贷发票,或运输单据)中选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5张,与库存商品明 细帐的贷方发生额进行核对,以确定库存商品出库被记录在正确的会计期间。 27、库存商品计价方法的测试: (1)检查库存商品的计价方法是否前后期一致。 (2)检查库存商品的入账基础和计价方法是否正确,自库存商品明细表中选取适量品种: 1)自制库存商品: ●以实际成本计价时,将其单位成本与成本计算核对。 ●以计划成本计价时,将其单位成本与相关成本差异明细账及成本计算核对。 2)外购库存商品: ● 以实际成本计价时,将其单位成本与购货发票核对。 ● 以计划成本计价时,将其单位成本与相关成本差异明细账及购货发票核对。 3)抽查库存商品入库单,核对库存商品的品种、数量与入账记录是否一致;将入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 与相关科目(如生产成本)的结转额核对并作交叉索引。 (3)检查外购库存商品的发出计价是否正确: 1)了解被审计单位对库存商品发出的计价方法,并抽取主要库存商品,检查其计算是否正确;若库存 商品以计划成本计价,还应检查产品成本差异的发生和结转金额是否正确。 2)编制本期库存商品发出汇总表,与相关科目勾稽核对,并复核 ____月库存商品发出汇总表的正确性 。 (4)结合库存商品的盘点,检查期末有无库存商品已到而相关单据末到的情况,如有,应查明是否暂 估入账,其暂估价是否合理。 28.对于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以及接受捐赠取得的库存商品,检查其入账的有 关依据是否真实、完备,入账价值和会计处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29.检查投资者投入的库存商品是否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入账,并同时检查约定的价值是否 公允,交接手续是否齐全。 30、检查与关联方的商品购销交易是否正常,关注交易价格、交易金额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对合并范 围内购贷记录应予合并抵销的数据是否抵销。 31、审阅库存商品明细帐,检查有无长期挂账的库存商品,如有,应查明原因并作适当处理。 32、结合银行借款等科目,检查有无长期持账的库存商品,如有,应查明原因并作适当抵销。 33、根据评估的舞弊风险等因素增加的审计程序。 (五)发出商品 34.获取或编制发出商品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35.检查发出商品有关的合同、协议和凭证,分析实质,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6.检查发出商品品种、数量和金额与库存商品的结转额核对一致,并作交叉索引。 略 略 略 ZI018 ZI019 √ √ √ 李四 √ √ √ ZI017 ZI017 李四 李四 √ ZI016 李四 ZI016 ZI016 李四 李四 √ √ √ √ZI011李四√ZI012 ZI013李四 李四√ √√ √√ √√ √ZI014 ZI014 ZI014李四 李四 李四√ √ √√ √ √ZI015 ZI015李四 李四ZI016 ZI016李四 李四√ √ 存货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被审计单位: ABC股份公司 报表截止日: 日 编制:李四 复核:Jack 日期: 日期:
索引号: ZI000 项目: 存货-审计程序第一部分 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对应关系 一、审计目标与认定对应关系表 项 目 存在 完整性 财务报表认定 权利和义 计价和分 务 摊 列报37.了解被审计单位对发出商品结转的计价方法,并抽取主要发出商品,检查其计算是否正确;若发出 商品以计划成本计价,还应检查产品成本差异的发生和结转金额是否正确。 38.编制本期发出商品发出汇总表,与相关科目勾稽核对,并复核 月发出商品发出汇总表的正确性。 39.审核有无长期挂账的发出商品事项,如有,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作调整。 40.检查发出商品退回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1.查阅资产负债表日前后_____天发出商品增加减变动的有关账簿记录和有关的合同、协议和凭证、出 库单、货运单等资料,检查有无跨期现象,如有,则应作出记录,必要时作调整。 42.根据评估的舞弊风险等因素增加的审计程序。 (六)商品进销差价 43.获取或编制商品进销差价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44.对每月商品进销率进行分析,检查商品进销差价的发生额是否正确。 45.结合以售价核算的库存商品入账基础的测试,检查商品进销差价的发生额是否正确。 46.抽查_______月商品发出汇总表,检查商品进销存情况。 47.检查库存商品发生盈余或损失时商品进销差价及增值税进项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否正确。 48.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在年度终了时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一次核实调整。 49.根据评估的舞弊风险等因素增加的审计程序。 (七)委托加工物资 50.获取或编制委托加工物资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51.抽查______份委托加工业务合同,检查有关发料凭证,加工费、运费结算凭证,关注所有权归属, 核对成本计算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52.抽查加工完成物资的验收入库手续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53.编制本期委托加工物资发出汇总表,与相关科目勾稽核对,并复核_____月委托加工物资发出汇总表 的正确性。 54.审核有无长期挂账的委托加工物资事项,如有,查明原因,必要时作调整。 55.查阅资产负债表日前后_____天委托加工物资增减变动的有关账簿记录和有关的合同、协议和凭证、 出库单、入库单、货运单、验收单等资料,检查有无跨期现象,如有,则应作出记录,必在时作调整 。 56.根据评估的舞弊风险等因素增加的审计程序。 (八)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 57.获取或编制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 计数核对是否相符;同时抽查明细账与仓库台账、卡片记录,检查是否相符。 58.检查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的入库和领用手续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59.检查周转材料的转销或摊销方法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前后期是否一致(例如:包装物和 低值易耗品应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进行摊销;钢模板、脚手架和其他周转材料等,可以采 用一次转销法、五五摊销法或者分次摊销法进行摊销)。 60.选取代表性样本,抽查周转材料(低值耗品、包装物)与固定资产的划分是否符合规定。 61.选取代表性样本,抽查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明细账的数量与盘点记录的周转材料(低 值易耗品、包装物)数量是否一致,以确定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明细账的数量的准确性 和完整性: (1)从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明细账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与盘点报告(记录)的数 量核对。 (2)从盘点报告(记录)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与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明细账的数量 核对。 62.截止测试: (1)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入库的截止测试: 1)在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明细账的借方发生额中选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_____张、金额 _____以上的凭证,并与入库记录(如入库单或购货发票或运输单据)核对,以确定周转材料(低值易 耗品、包装物)入库被记录在正确的会计期间。 2)在入库记录(如入库单,或购货发票,或运输单据)中选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______张、金额 _____以上的凭证,与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明细账的借方发生额进行核对,以确定周转材 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入库被记录在正确的会计期间。 (2)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出库截止测试: 1)在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明细账的贷方发生额中选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 张、 金额 以 上的凭证,并与出库记录(如出库单,或销贷发票,或运输单据)核对,以确定周转材料(低值易耗 品、包装物)出库被记录在正确的会计期间。 2)在出库记录(如出库单,销货发票,或运输单据)中选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 张、 金额 以上的凭 证,与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明细账的贷方发生额进行核对,以确定周转材料(低值易 耗品、包装物)出库被记录在正确的会计期间。 63.检查周转材料的计价方法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一致;自周转材料明细表中选取适量品种: (1)以实际成本计价时,将其单位成本与购货发票核对。 存货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被审计单位: ABC股份公司 报表截止日: 日 编制:李四 复核:Jack 日期: 日期:
索引号: ZI000 项目: 存货-审计程序第一部分 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对应关系 一、审计目标与认定对应关系表 项 目 存在 完整性 财务报表认定 权利和义 计价和分 务 摊 列报(2)以计划成本计价时,将其单位计划与被审计单位制定的计划成本核对,同时关注被审计单位计划 成本制定的合理性。 (3)检查进口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的外币折算是否正确,检查相关的关税、增值税及消 费税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检查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摊销方法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一致,验证发出周转材料 (低值易耗品、包装物)汇总表的正确性。 (5)结合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的盘点,检查期末有无料到单未到情况,如有,应查明是 否已暂估入账,其暂估价是否合理。 64.检查与关联方的购销交易是否正常,关注交易价格、交易金额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检查对合并范围 内购货记录应予合并抵销的金额是否抵销。 65.检查出租、出借周转材料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66.询问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周转材料押金,若有,结合相关科目的审计查明周转材料押金的收取情况 是否正确,有无合同,是否存在逾期周转材料押金,相应税金处理是否正确,必要时作调整。 67.审核有无长期挂账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事项,如有,查明原因,必要时作调整。 68.结合银行借款等科目,了解是否有用于债务担保的周转材料,如有,则应取证并作相应的记录,同 时提请被审计单位作恰当披露。 69.根据评估的舞弊风险等因素增加的审计程序。 (九)生产成本(在产品) 70、获取或编制生产成本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帐数、明细帐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ZI020 李四 √71.实质性分析程序:(1)针对已识别需 要运用分析程序的有关项目,苦于对补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通过进行以下比 较,并考虑有关数据间关系的影响,以建立注册会计师有关数据的期望值:1)检查各月及前后期同一产品的单位成本是否有异常波动,注意是否存在调节成本现象。ZI012李四√√√2)分别比较前后各期及本年度各个月份的生产成本项目,以确定成本项目是否有异常变动以及是否存 ZI021 ZI022 ZI023 在调节成本的现象。 3)比较当年度及以前年度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并查明异常情况的原因 ZI021 ZI022 ZI023 。 4)如果其差额超过可接受的差异额,调查并获取充分的解释和恰当的佐证审计证据(例如:通过检查 ZI021 ZI022 ZI023 相关的凭证)。李四√√√李四√√√李四√√√(5)评估分析程序的测试结果。ZI020李四√√√72、生产成本计价方法的测试:(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生产工艺的流程和成本核算方法与生产工艺流程是否匹配,前后期是否一致, 并作出记录。 (2)抽查成本计算单,检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的计算和分配是否正确,并与有关佐证文 件(如领料记录、生产工时记录、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等)相核对: 1)获取并复核生产成本明细汇总表的正确性,将直接材料与材料耗用汇总表、直接人工与职工薪酬分 配表、制造费用总额与制造费用明细表及相关帐项的明细表核对,并作交叉索引。ZI025李四√ZI025李四√ZI025李四√2)检查车间在产品盘存资料,与成本核算资料核对;检查车间月末余料是否办理假退料手续。3)获取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和计算方法,评价其是否合理和适当,以确认在产 品中所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是合理的。 (3)获取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成本分配标准和计算方法,检查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 以及完工产品之间的分配是否正确,分配标准和方法是否适当,与前期比较是滞存在重大变化,该变 化是否合理。 (4)对采用标准成本或定额成本核算的,检查标准成本或定额成本在本期差异的计算、分配和会计处 理是否正确,库存商品期末余额是否已按实际成本进行调整。ZI025李四√ZI025李四√ 存货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被审计单位: ABC股份公司 报表截止日: 日 编制:李四 复核:Jack 日期: 日期:
索引号: ZI000 项目: 存货-审计程序第一部分 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对应关系 一、审计目标与认定对应关系表 项 目 存在 完整性 财务报表认定 权利和义 计价和分 务 摊 列报73、获取关于现有设备生产能力的资料,检查产量是否与现有生产能力的匹配;若产量超过设计生产 能力,应提请被审计单位说明原因,并提供足够的依据及技术资料。74、检查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75、对应计入生产成本的借款费用,结合对长短期借款、应付债券或长期应付款的审计,检查借款费 用(借款利息、折溢价摊销、汇总差额、辅助费用)资本化的计算方法和资本化金额以及会计处理是 否正确。 76、根据评估的舞弊风险等因素增加的审计程序。 (十)制造费用 77、获取或编制制造费用明细表,复核加计是滞正确,并与总帐数、明细帐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ZI027 李四 √78、对制造费用进行分析比较:(1)比较当年度和以前年度,以及当年度各月制造费用的增减变动,询问并分析异常波动的原因。ZI027李四√√√(2)分别比较前后各期及本年度各个月份的制造费用项目,以确定成本项目是否有异常变动,以及是 否存在调节成本的现象。 79、将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材料发生额与材料耗用汇总表、人工费用发生额与职工薪酬分配表、折旧 发生额与折旧分配表、资产摊销发生额与各项资产摊销分配表及相关帐项明细表核对一致,并作交叉 索引。 80、选择重要或异常的制造费用项目,检查期原始凭证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81、分析各项制造费用的性质,结合生产成本科目的审计,抽查成本计算单,检查制造费用的分配是 否合理、正确,检查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前后期是否一致。 82.对采用标准成本核算的,应抽查标准制造费用及分配率的确定是否合理,计入成本计算的数额是否 正确,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分配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检查标准成本在本期有无重大变动,变动 是否合理。 83、检查计入生产成本的制造费用是否已扣除非正常消耗的制造费用(如非正常的低生产量、闲置设 备等产生的费用)。 84、检查制造费用中有无资本性支出,必要时作调整。 85.必要时,对制造费用实施截止测试,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____张、金额_____以上的制造费用明细 账和凭证,确定有无跨期现象。 86.检查季节性停工损失的核算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87、根据评估的舞弊风险等因素增加的审计程序。 (十一)劳务成本 88.获取或编制劳务成本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89.对劳务成本进行分析比较: (1)比较当年度和以前年度以及当年度各月劳务成本的增减变动,询问并分析异常波动的原因; (2)分别比较前后各期及本年度各个月份的劳务成本项目,以确定成本项目是否有异常变动以及是否 存在调节成本的现象。 90.检查部分劳务合同,核对实际发生的劳务项目、金额、进度与合同内容是否一致。 91.将劳务成本明细表中的材料发生额与材料耗用汇总表、人工费用发生额与职工薪酬分配表、折旧发 生额与折旧分配表、资产摊销发生额与各项资产摊销分配表及相关账项明细表核对一致,并作叉索引 。 92.选择重要或异常的劳务成本项目,检查其原始凭证是否合法,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93.抽查成本计算单,检查劳动成本的计算和分配是否合理、正确。 94.检查劳务成本中有无资本性支出。 95.必要时,对劳务成本实施截止测试,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____张、金额____以上的劳务成本明细 账和凭证,确定有无跨期现象。ZI027李四√√√ZI027李四√√√ZI028 ZI025李四√√√√李四√ZI027 ZI027李四 李四 √√ √ 存货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被审计单位: ABC股份公司 报表截止日: 日 编制:李四 复核:Jack 日期: 日期:
索引号: ZI000 项目: 存货-审计程序第一部分 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对应关系 一、审计目标与认定对应关系表 项 目 存在 完整性 财务报表认定 权利和义 计价和分 务 摊 列报96.检查劳务成本的结转是否与对应的劳务收入相互配比,是否合理。 97.根据评估的舞弊风险等因素增加的审计程序。 (十二)存货监盘 98、编制存货监盘报告,对存货进行监盘。详见存货监盘程序。 ZI029 √ √ √99、获取或编制存货跌价准备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帐数、明细帐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ZI036√√100、检查分析存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以判断被审计单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合理性:√(1)将存货余额与现有的订单、资产负债表日后各期的销售额和下一年的预测销售额进行比较,以评 估存货滞销和跌价的可能性。ZI036√(2)比较当年度及以前年度存货跌价准备占存余额的比例,并查明异常情况的原因。ZI036√(3)结合存货监盘,对存货的外观形成进行检查,以了解其物理形成是否正常;检查期末结存库商品 和在产品,针对型号陈旧、产量下降、生产成本或售价波动、技术或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形以及期后销 售情况,考虑是否需进一步计提准备: 1)对于残次、冷背、呆滞的存货查看永续盘存记录,销售分析等资料,分析当年实际使用情况,确定 是否已合理计提跌价准备。ZI036√ZI036√2)将上年度残次、冷背、呆滞存货清单与当年存货单进行比较,确定是否需补提跌价准备ZI036√101、检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依据、方法是否前后一致。ZI036√102.根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计价方法,评价存货跌价准备所依据的资料、假设及计提方法,考虑 是否有确凿证据为基础计算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检查其合理性。ZI037 ZI038 ZI037 ZI038 ZI037 ZI038√103.考虑不同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原则,复核其可变现净值计算正确性(即充足不过度):√(1)对用于生产而持有的原材料,检查是否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 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基础。 (2)库存商品和用于出售而持有的原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检查是否以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 估计的销售非有和相关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基础。 (3)检查维执行销售合同而持有的库存商品等存货是否以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基础;如 果被审计单位持有库存商品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超出部分的库存商品可变现净值是否以 一般销售价格为计量基础。 104.抽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项目,其期后售价是否低于原始成本。√√√ZI036√105.检查存货跌价准备的计算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本期计提或转销是否与有关损益科目金额核对一致 。ZI036√106.对于合并范围内部购入存货计提的跌价准备,关注其在合并时是否已抵消。√107.检查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企业合并等涉及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108.根据评估的舞弊风险等因素增加的审计程序。 (十四)存货的列报 109.检查存货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1)各类存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 (2)确定发出存货成本所采用的方法。 (3)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当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当期 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以及计提的有关情况。 (4)用于担保的存货账面价值。 ZI003√√ √ √ √ √ 存货审定表被审计单位: ABC股份公司 报表截止日: 日 编制:李四 复核:Jack 日期:
日期: 索引号: ZI001 项目: 存货-审定表项目名称 原材料 在产品 库存商品 存货跌价准备 合计审计说明:借/贷借 借 借 贷 借期末 未审数 87,751,422.23 91,866,307.24 14,226,302.97 4,452,878.64 189,391,153.80账项调整 借方 货方 302,011.62重分类调整 借方 货方索引号&ZI002& &ZI002& &ZI002& &ZI002& &ZI002&-302,011.62--本期审定数与上期审定数的比较 期末 上期末审定数 变动额 变动率 审定数 -4,717,185.03 -5.12% 87,449,410.61 92,166,595.64 28,090,280.20 44.05% 91,866,307.24 63,776,027.04 2,356,260.46 19.85% 14,226,302.97 11,870,042.51 312,303.10 7.54% 4,452,878.64 4,140,575.54189,089,142.18163,672,089.6525,417,052.5315.53%1、调整分录:补转少转材料成本 302,011.62 DR:主营业务成本 &ZI002& 302,011.62 CR:存货-原材料 2、总体合理性分析: 存货年末余额较上年增加2,573万元,主要由于在产品年末余额较上年末增加2,809万元,主要原因: 1、每年的春季前为农用柴油机的销售旺季,产品在本年年底的投产,本年销售部门预测2009年春节的市场需求高于2008年春季,因此 在年底投产的规模要大于上一年度。因此本年末的存货要大于上一年度。 2、本年改变了以前年度的生产工序,在主机机体主要部件组装完成后零配件暂时不装,待收到下游销售商的订单后再将其所需配件安 装完毕,以避免出现以前年度出现的组装好的机型与市场需求不配套,销售时临时改装造成的浪费工时的状况。因此本年期末的在产 品在存货中的比重高于以前年度。 3、企业预计09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因此08年采购量大于以前年度,年末时主要处于在产品的状态。 我们检查了期末在产品的期后入库及销售情况,未发现重大异常。 审计结论: 除上述问题需进行相应调整外,未发现其他重大异常情况。 存货类别明细表被审计单位: ABC股份公司 报表截止日: 日 编制:李四 复核:Jack 日期:
日期: 索引号: ZI002 项目: 存货-存货类别明细表科目名称 原材料 库存商品 存货跌价准备 生产成本借贷 方向 借 借 贷 借期初余额索引号借方发生额索引号贷方发生额索引号12月31日余额 87,751,422.23 14,226,302.97 4,452,878.64 91,866,307.24调整数索引号审定数索引号92,166,595.64 &SB005& 11,870,042.51 4,140,575.54 63,776,027.04 &SB005&1,320,196,294.14 &SB005& 903,182,554.95 &SB005&1,324,611,467.55 &SB005& 900,826,294.49 &SB005& 312,303.10 1,789,694,772.69 &SB005&-302,011.62 &ZI004& &ZI011& &ZI027& &ZI029&87,449,410.61 &SB005& 14,226,302.97 4,452,878.64 91,866,307.24 &SB005&1,817,785,052.89&SB005&总账合计171,953,240.73 B4,041,163,901.984,015,444,837.83198,296,911.08-302,011.62197,994,899.46 ZI0T/B审计说明: 1、期末余额总账与报表核对一致;期初余额客户报表按上年审定数一致; 2、存货各项目两期末余额及占比未发生重大变动 3、客户的原材料及库存商品均通过K3物流系统进行明细核算,K3财务总账仅反映金额;原则上所有涉及该两种存货的处理均通 K3物流系统完成,由K3物流将数据传递至K3总账系统并生成会计凭证 4、生产成本未通过K3物流系统核算,目前为止客户还是每月手工进行成本计算;取得客户9月成本计算表,并进行核算,详见生 产成本检查底稿; 5、客户的大部分车间的在产品期末余额仅包括原材料成本,其他工、费均转入当期完工产品成本,不对在产品进行分配;但部 分车间生产成本结转方法略有不同,如铸造车间,将工、费按当期投产品数量根据加权平均法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间进行分配; 6、2008年度存货周转率为4.91,2007年度存货周转率为4.16,本年生产及销售量较上年有所提高,所以存货周转率略有上升 7、补转少转材料成本 302,011.62 DR:主营业务成本 &ZI001& 302,011.62  CR:存货-原材料审计结论:除上述问题需进行相应调整外,未发现其他重大异常情况。 存货披露表被审计单位: ABC股份公司 报表截止日: 日 编制:李四 复核:Jack 日期:
日期: 索引号: ZI003 项目: 存货-存货披露表(1)存货情况 项目 原材料 在产品 库存商品 材料采购 在途物资 周转材料 低值易耗品 包装物 劳务成本 委托加工物资 发出商品 消耗性生物资产 其他 合计 (2)消耗性生物性资产情况 项目 一、种植业 1 2 二、畜牧养殖业 1 2 三、林业 1 2 四、水产业 1 2 合计 (3)存货跌价准备期末账面余额 87,449,410.61 91,866,307.24 14,226,302.97期初账面余额 92,166,595.64 63,776,027.04 11,870,042.51193,542,020.82167,812,665.19期末账面余额期初账面余额合计 原材料 在产品 库存商品 材料采购 在途物资 周转材料 低值易耗品 包装物 劳务成本 委托加工物资 发出商品 消耗性生物资产 其他 合计 4,140,575.54 312,303.10 (4)披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依据及本期转回存货跌价准备的原因。 年末对存货账面价值高于可变现净值的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5) 存货期末账面余额含有的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0元。 (6)期末存货数据变动幅度达30%(含30%)以上,且占公司期末资产总额5%(含5%)以上的,变动原因为。 期末存货数据变动幅度为15%,占公司期末资产总额比例不足5% 项目 期初账面余额 399,312.45 3,741,263.09 本期计提 85,478.75 226,824.35转回本期减少 转销期末账面余额 484,791.20 3,968,087.44-4,452,878.64 原材料明细表被审计单位: ABC股份公司 报表截止日: 日 编制:李四 复核:Jack 日期:
日期: 索引号: ZI004 项目: 存货-原材料明细表项目 原材料 毛坯 零部件 标准件 辅助材料 原辅材料小计期初结存 数量 金额 1,110,584.57 3,321,254.99 167,944.20 9,798,499.26 12,255,946.80 66,890,841.20 11,149,419.00 3,326,479.81 2,168,177.32 8,829,520.38 26,852,071.89 92,166,595.64B本期收入 数量 金额 54,331,285.87 117,179,364.10 4,128,348.80 197,996,703.82 139,418,780.81 891,259,642.93 215,192,305.00 45,249,633.53 54,370,416.53 68,510,949.76 467,441,137.00 1,320,196,294.14本期发出 数量 金额 54,609,296.72 117,880,139.70 4,173,128.60 200,062,495.65 139,373,006.41 892,690,919.38 207,340,338.00 45,233,301.56 54,386,869.25 68,744,611.26 459,882,638.97 1,324,611,467.55期末结存(2008年12月) 数量 金额 832,573.72 2,620,479.39 123,164.40 7,732,707.43 12,301,721.20 65,459,564.75 19,001,386.00 3,342,811.78 2,151,724.59 8,595,858.88 34,410,569.91 87,751,422.23变动比 S变动额-21.10% -700,775.60 -21.08% -2,065,791.83 -2.14% -1,431,276.45 0.49% 16,331.97 -2.65% -233,661.50&ZI002& 审计说明: 1、公司生产成本核算方法为不进行成本还原的综合结转分步法,各生产工序分别结转本道工序完工半成品的成本,并按产品性质转入转入原材料中毛坯件、零部件及标准件等子 目; 2、经比较,原材料期初、期末结存余额未发现异常波动的情形 3、比较原材料的实际用量与预算用量,并发现重大差异。 4、核对仓库记录的原材料领用量与生产部门记录的原材料领用量,未发现重大异常。 5、选择焦炭原料分析其与铸造产量是否配比,见&ZI005& 审计结论: 经审计,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 焦炭消耗量与铸造产量配比性分析被审计单位: ABC股份公司 报表截止日: 日 编制:李四 复核:Jack 日期:
日期: 索引号: ZI005 项目: 存货-焦炭消耗量与铸造产量配比性分析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合计仓库发料(公斤) A 623,266.00 701,201.00 767,087.00 356,403.00 233,772.00 398,745.00 340,446.00 532,482.00 652,812.00 558,371.00 504,689.00 427,910.00 6,097,184.00生产消耗(公斤) B 472,369.00 530,283.00 613,099.00 367,457.00 340,712.00 380,240.00 260,602.00 463,776.00 511,811.00 498,790.00 448,983.00 368,991.00 5,257,113.00铸造产量(吨) C 2,323.79 2,685.76 3,118.25 2,145.29 2,023.67 1,972.93 1,507.12 2,617.15 2,909.50 2,867.13 2,487.07 2,078.98 28,736.65单位耗碳量 D=B/C 203.27 197.44 196.62 171.29 168.36 192.73 172.91 177.21 175.91 173.97 180.53 177.49 182.945‰生产消耗(标 准产量) E=B*5‰ 2,361.85 2,651.42 3,065.50 1,837.29 1,703.56 1,901.20 1,303.01 2,318.88 2,559.06 2,493.95 2,244.92 1,844.96 26,285.57审计说明: 1、选择焦炭原料分析其与铸造产量是否配比 2、仓库发料数据取自K3物流系统,生产消耗取自熔炼车间统计记录;机体厂除熔炼车间耗用焦碳外, 造型车间制模时也需耗用一部分焦碳,因此仓库发料大于熔炼车间耗用数;焦碳消耗与产量分析图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123456789101112铸造产量(吨) 5‰生产消耗(标准产量)审计结论: 经审计,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 原材料明细账与盘点记录核对表被审计单位: ABC股份公司 报表截止日: 日 编制:李四 复核:Jack 日期:
日期: 索引号: ZI006 项目: 存货-原材料明细账与盘点记录核对表一、从明细帐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将明细帐上存货数量与经确定盘点报告的数量核对 期末存货明 样本描述 序号 地点 存货 类别 1 2 3 原材料库 毛坯库 标准件库 原材料 毛坯 标准件 存货 型号 钢板 285 260 机体 进 口 件 KA108 300 单价 细帐记录 数量① 0 金额 获取的存货 清单(仓库 台账) 数量 ② &ZI034& &ZI034& &ZI034& 经确认的期 数量差异④ 差异分析及 末存货盘点 =①-③ 处理 表数量③ 0 0 0 0索引号342,000.00 .00 500 240,840.00 2230二、从经确定的盘点报告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将盘点报告的数量与存货明细帐核对 经确认的 样本描述 序号 地点 存货 类别 1 2 3 备品库 零部件库 毛坯库 铸造辅材 零部件 毛坯 存货 型号 A2号漆 发电机 机体(双滚 动) &ZI034& &ZI034& &ZI034& 83 580 1230 索引号 期末存货 盘点表 数量① 90 140 155 单价 83 580 1230 数量② 金额
190650 期末存货明细帐记录 被审计单位 提供的存货 数量差异④ 差异分析及 处理 清单的数量 =①-② ③ 83 580
0审计说明: 监盘日为日 审计结论: 经审计,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 提示: 存货监盘人员如果在盘点过程中已执行监盘结果与存货台帐或明细账的核对,则可在&存货抽盘结果表&(ZI034)底稿中完成并记 录本程序要求核对的内容。同时,需注意核对存货台账与存货明细账是否一致 原材料入库截止性测试被审计单位: ABC股份公司 报表截止日: 日 编制:李四 复核:Jack 日期:
日期: 索引号: ZI007 项目: 原材料入库截止性测试一、从存货入库记录中抽取样本与存货明细账的借方发生额核对,以确定存货入库被记录在正确的会计期间(各抽取5个) 入库单 采购发票 序号 入库单号 入库单日期 数量(只) 金额(元) 发票号 发票日期 数量(只) 1 8-12-31 633,600 343,335.38 09-1-20 633,600 2 8-12-31 230 98,503.20 09-1-20 230 3 8-12-31 89,200 84,720.91 09-1-20 89,200 4 8-12-31 1,240 78,737.51 09-2-20 1,240 5 …… 截止线 1 2 3 4 5
21,600 76,855 121,975 481,635 495,145 12,184.62 22,025.20 33,652.59 132,758.36 144,946.29 21 -1-18
21,600 76,855 121,975 481,635 495,145金额(元) 343,335.38 98,503.20 84,720.91 78,737.51明细账 凭证号 转2031 转2031 转2031 转2031应属期间 本期(07年) 下期(08年) √ √ √ √12,184.62 22,025.20 33,652.59 132,758.36 144,946.2906.1T38 06.1T43 06.1T43 06.1T43 06.1T43√ √ √ √ √二、从存货明细帐的借方发生额中抽取样本与入库记录核对,以确定存货入库被记录在正确的会计期间(各抽取5个样本) 采购发票 明细账 序号 凭证号 发票号 发票日期 数量(只) 金额(元) 入库单号 1 转19
12,334 90,044.27
23,490 37,499.32
54,800 45,701.32
…… 5入库单日期
入库单 数量(只) 12,334 23,490 54,800应属期间 金额(元) 本期(07年) 90,044.27 √ 37,499.32 √ 45,701.32 √下期(08年)截止线 1 2 3 4 5 06.1T37 06.1T37 06.1T38 …… 90
50,000 50,000 7,200 28,205.13 ,059.83 ,938.46 9-1-3
50,000 50,000 7,200 28,205.13 29,059.83 3,938.46 √ √ √审计说明: 1、客户原材料入库单连续编号,检查08末最后五张原材料入库单及09年前五张原材料入库单; 1、票未到原材料公司已做暂估入账,因此截止测试未发现异常;审计结论:经审计,原材料入库期末截止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 原材料领用截止性测试被审计单位: ABC股份公司 报表截止日: 日 编制:李四 复核:Jack 日期:
日期: 索引号: ZI008 项目: 原材料领用截止性测试一、从存货明细帐的贷方发生额中抽取样本与出库记录核对,以确定存货出库被记录在正确的会计期间 销售出库单 财务入账 检查内容 是否跨期 日期 单据编号 数量 凭证字号 日期 数量 数量 发票日期
WOUT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才能快速学会轻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