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好奇表情包MACBOOK 最低温度是多少

(kisswannakiss)
(南柯一梦)
第三方登录:MacBook Pro 两日体验,这是一次大升级,但你不一定在意那个 Bar_智能_好奇心日报
社交账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上传头像拖拽或者缩放虚线框,生成自己满意的头像预览 忘记密码
设置新密码
智能MacBook Pro 两日体验,这是一次大升级,但你不一定在意那个 Bar
评测最纠结的是,怎么简洁地用文字区分 MacBook Pro 2016 13 英寸,无 Touch Bar,和 MacBook Pro 2016 13 英寸,有 Touch Bar。
今天是 MacBook Pro(Touch Bar 版)发货的日子,最早一批预定的用户已经陆续收到了自己的新电脑。
我们提前拿到 13 和 15 英寸的 MacBook Pro ,用了两天时间。
从各方面说这都是 MacBook Pro 近几年变化最大的一次。
苹果第一次给电脑加上了触控屏幕,虽然只是键盘上方的一个长条。
这也是 2013 年以来,Pro 系列首次外形变化,它更紧凑更轻了。
同时新版 MacBook Pro 也带来了用户等待已久的性能升级。比如它的 CPU 从 2013 年开始就没换过代。
但这也是 MacBook 家族历史上争议最大的一次,以往新品发布后,从没有那么多负面评论,有人抱怨接口、有人抱怨 Touch Bar 没用、还有人抱怨苹果的新品不像 Surface Studio 那么突破。
就试用来说,如果让我们一句话概括,它是更好用的 MacBook 笔记本,但你不会喜欢它的所有改动。
外形,新 Pro 更轻薄了
13 寸和 15 寸版本都更轻更薄更紧凑了。两款 13 寸(区别在于有无 Touch Bar)Pro 和 MacBook Air 的重量相差无几,都不到 1.4 千克,放在包里、拿在手上的感觉没有多大差异。
13 和 15 英寸的 Touch Bar 版 MacBook Pro
更重要的是,新 Pro 边框更窄,这让它比此前已经颇为紧凑的 Pro 还要小一圈,带着或者拿手上都更方便。考虑到 Pro 的性能原本就比 Air 高出一大截、视网膜屏幕也更好,这个尺寸的 Mac 适合作为 Air 用户的升级选项。当然是在不考虑价格差异的前提下。
15 寸版本的新旧对比
新 Pro 和旧款相比也更轻便,缩减了一个屏幕的厚度,也同样因为屏幕边框更窄而让整体更苗条了。13 和 15 寸都是如此。
13 寸 Pro 的厚度对比
从字面上看,轻了半斤可能不是很大的变化,但实际每天背着出门,这个重量变化还是可以感受到的。
新 Pro 外形设计上的逻辑基本延续去年发布的 12 寸 MacBook,笔记本背后那个会发光的白色苹果 Logo 被换成了不会发光的黑色镜面,有点类似 iPhone 背后的那颗。
外壳的工艺也是一致的,触摸的感觉和旧款 Pro 差不多,但新款多了深空灰配色。
我们此前和这个颜色的无 Touch Bar 版本新 Pro 相处了三周时间,发现它不怎么耐磨。和硬质物体一道塞进包里,一天下来外壳表层已经产生明显的划痕和印记,边缘处也莫名磕了一块。这可能是要拿电脑摸爬滚打工作的人不愿意看到的,毕竟人们对旧款 MacBook 铝合金外壳的印象就是经久耐用。
底部和铰链也有点小变化,旧款 Pro 的散热孔是三段式,新款上是一个更细更长的长条,分布在左右两侧。而原本在铰链处的散热孔被取消了。
键盘也是让人满意的升级。新 Pro 的键盘看上去和此前 MacBook 的一模一样,键帽更大间距更小,但敲字的舒适度好了很多。
MacBook 的超短键程造成了糟糕的体验,它太硬了,很容易让人手指疲劳。新 Pro 加长了键程,再加上底部的“蝴蝶型”架构,敲击反馈更“扎实”了一些。
所以新键盘敲击的声音更有“机械感”,也更大声了。如果你长期使用原本更“松散”一些的巧克力键盘,用新键盘的时候还是需要适应一会儿。
另外苹果也专门针对中国市场设计了中文键盘,其实就是增加了“《》”、“……”等中文标点符号,这对初次使用 Mac 的中国消费者来说有一点方便,对习惯了 Mac 的人来说没有多大用处,不喜欢的话购买时可以自由选择键盘种类。
最后,13 寸的 Pro 在键盘两侧装了音响孔,原来只有 15 寸才有这样的设计。但根据 iFixit 的拆解报告,扬声器实际的位置并不在这里而在腕托,声音穿过机身从上方的音响孔流出。
使用体验表明它音质也变好了,音量变大,立体声效果也更鲜明,足够取代一些基本款的外接蓝牙音箱。
未来一两年,你都会需要带着各种转接口
接口是新 Pro 备受争议的地方,13 和 15 寸都只有 1 个 3.5mm 耳机孔和 4 个 USB-C 接口,后者集充电、数据传输、外接外设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可以确定的是,传输速度更快的 USB-C 在将来一定会取代传统 USB 成为主流。苹果也一向擅长推动标准的变革,想想更早之前的光驱和以太网接口,当初也引起争议但现在你不会觉得有问题。
但在 USB-C 和无线连接大规模普及之前,新 Pro 还是需要各种各样的转接头。不便的程度取决于你平时使用 Mac 的方式。我们在体验中就遇到过下面几个场景。
文件传输倒没有受到太多影响,苹果设备之间的 AirDrop 已经足够使用,苹果用户也很熟悉。只不过当你需要接入移动硬盘、U 盘时就会发现没有转接口寸步难行。
同样的问题发生在几乎所有外接设备上。显示器、麦克风、绘画板等等面向专业需求,暂时都没办法直接接上新 Pro,一个 USB-C 至 USB 转接头(折扣价 68 元)可以解决问题。
连接 iPhone 和 Mac 时也需要这个转接头,或者一根 USB-C 至 Lightning 连接线(折扣价 138 元)——强烈推荐,这样可以用 Mac 的充电头给 iPhone 和 iPad 充电。
取消了的 SD 卡槽对经常使用相机的 Mac 用户来说无疑是灾难,虽然现在不少相机支持 Wi-Fi 传输,但体验都很糟糕。直接插卡是更方便的选择。
苹果也对新品发布以来对怨声载道作出回应——给各式转接头和线缆降价。
它们不会是每时每刻都要用到的东西,但一旦身处上面这几个场景而手边又没有转接头,会是特别不安的体验。有备无患的话,带着这些小东西出门是必须的了。
沿用多年的磁力充电口被拿掉了,这么做的好处在于,USB-C 接口体积小重量轻,充电时会感觉清爽一些。每个 USB-C 都可以充,电脑的左右两侧都可以插。
但磁力接口的优点——轻松的插拔、防止意外绊倒而把电脑从桌上扯下来,都没有得到保留。所以我们在充电的时候感觉有些不便,大部分情况下需要两只手把电源拔下来。
新加的 Touch Bar,它是键盘的一部分、不是屏幕的一部分
Touch Bar 是新 Pro 最引人眼球的地方。这个条形触摸屏给了电脑新的交互方式,但它真的能像发布会上演示的那样提高生产效率吗?
真实的情况有点复杂。Touch Bar 会在应用使用中跳出各种按钮,把原本快捷键和工具栏实现的东西搬到键盘顶端。也就是说这块触摸屏不产生任何新的功能,它是屏幕的延伸,没有了也不影响正常的使用。至于哪些功能会在何时显示,都由应用开发者设计。
默认状态下(桌面)的 Touch Bar
正是因为这样的设定,Touch bar 并不是让人主动使用的功能,相反有时候还要有点学习成本。特别对很多深谙快捷键的用户来说,Touch Bar 的好处并不明显。
这让 Touch Bar 的作用有些尴尬——虽然看上去炫酷好看,但能提高效率的应用场景有限,大部分情况下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甚至,有些时候会分散注意力,你不得不上下移动眼球寻找按钮。
但是如果学会了自如操作,还是会发现一些惊喜的地方。目前 Mac 的原生应用基本上都支持 Touch Bar,第三方应用比如 PS 正在陆续适配之中。我们试了试下面这 10 多个应用,它们目前在 Touch Bar 上的适配各不相同,有些的确让人感到方便,有些则甚至会对使用带来负面影响。我们尝试在这几个具体的例子里说明问题所在。
在这之前,我们先搞清楚 Touch Bar 运作的基本逻辑是什么。
Touch Bar 是一块长条状的 OLED 屏幕,由一块独立的芯片 T1 驱动。屏幕明暗不可调节,也不会依据环境光自适应,但会为了省电自动熄灭,像主屏那样。
这并不影响使用。Touch Bar 的显示始终稳定,强光下也看得很清楚,可视角度范围也足够宽广。除了 OLED 本身的特性,这可能也是因为苹果在屏幕表面做了一层类似磨砂的处理,摸起来不如手机屏幕那样光滑。
总之一个结果是,Touch Bar 更像是键盘的一部分,你不会觉得它突兀、抢眼或不自然。
苹果也在应用设计指南里强调 Touch Bar 是一个“输入设备”,不能承担纯显示的工作比如播放滚动信息。
按照这份指南的说明,Touch Bar 由三个区域组成:系统按键、应用区、控制条。
系统按键就是退出键 esc,它不是一直待在最左边,有时候会消失。应用区是开发者自由发挥的地方,它有 2-3 个层级的逻辑,桌面状态下是空的。控制条有 4 个固定位,分别是亮度、音量、静音和 Siri。点击拉开后可以看到传统键盘第一行的东西,包括暂停播放、Launchpad、切换桌面等等。
有趣的是,Touch Bar 的尺寸并不和键盘宽度一致。它最右侧是方块形的 Touch ID 开关键,苹果为了对称在左侧也留出 2 公分左右的空缺。这么一来 esc 键就永远不会顶到最左——它原本应该待着的位置,刚开始使用的时候、你可能需要看一眼才能保证按到 esc 这个常用键(经评论提醒,点到 esc 左侧空白区也是同样的作用)。
我们用了这几个应用和系统功能,Touch Bar 到底有没有提升使用效率,需要依情况而定。
Finder:单击任何一个文件或文件夹,Touch Bar 显示排列、查看、共享和标记。点击每个按钮会打开下一个层级的指令。比如共享——AirDrop——周围的联系人;排列方式——按照名称、日期排列……打开二级或再下面的界面时,esc 按键会变成叉号,这其实更直观了。
说实话这里的 Touch Bar 并没有让人觉得有多方便。比如共享,毕竟用鼠标或触摸板在电脑上滑几下也并不难。
Pages:文本编辑应用 Pages 把工具栏搬到了 Touch Bar 上,包括文字的种类、颜色、加粗……所有的文字输入下都会出现联想词。
这几个按键原本在正文中的右侧,这同样并不是能特别节省使用时间的功能。
信息:macOS 中的信息不像手机里那么花哨,对 Touch Bar 支持的功能也并不多,目前只能看到 Emoji。但这可能是 Touch Bar 视觉效果最好的应用。
Emoji 表情被一字排在窄窄的屏幕上,左右滑动就可以选择。尽管一眼看过去很好看,但其实这种显示效率并没有快捷多少,时间反而浪费在寻找合适的那一个上。
照片:浏览多张图片时,Touch Bar 提供一个快速翻看的时间线,类似 iOS 相册的那种。这还是挺方便的,尤其是在图片全屏浏览的情况下。
在任意打开的图片下 Touch Bar 还会显示编辑工具,翻转、剪切等等。
Safari:Touch Bar 的用处在 Safari 上比较明显。浏览多个标签页时,Touch Bar 会用缩略图排开所有页面,滑动手指就可以快速切换和查看。这有效提升了切换的效率,如果你不熟悉用“Command+数字”这样的快捷键。
需要打开新标签时,Touch Bar 也会跳出收藏夹,供你滑动选择网站。但这里有个小问题,像是 Yahoo、百度、Bing 这些标签的颜色过于突兀,会有些视觉上的不适。
如果你浏览的网页里包含视频,Touch Bar 会显示出进度条和暂停播放键;跳去另外的页面,这个进度条会缩进右边的控制区,点开来就可以随时停掉正在播放的视频。
Quick Time、Music:和 Safari 类似,在播放音视频时展示进度条,方便拖动。
Final Cut Pro:这是一个专业级的视频剪辑应用,Touch Bar 的任务是显示各种各样的工具,比如选择、剪切、选择片段、导入素材……
我们简单使用了下发现,这些大多是快捷键可以搞定的东西,Touch Bar 并没有怎么提升剪片的效率。
Pixelmator:这是一个编辑图片的应用,和 Final Cut 一样,Touch Bar 在这里也是显示工具栏,其实你完全可以在屏幕上操作。
现在,更多的第三方应用正在对 Touch Bar 做适配,包括 Office、Adobe PS、Skype、QQ 甚至一款麻将游戏“麻将十三张”。
如果不戴 Apple Watch,指纹解锁挺方便的
Touch ID 已经被苹果用在 4 代 iPhone 上,是用户最熟悉不过的“基础设施”,不过它到了 Mac 上反而显得没那么必要了。
新 Pro 的 Touch ID 是正方形,放在 Touch Bar 的最右端,也就是原本开关键的位置。这是个实体按钮,也具备开关键的功能,比如长按可以将电脑重启。
录入指纹的过程和手机一样,系统设置增加了 Touch ID 选项,跟着指令按下指纹即可,最多可以录入三个指纹。
之后你就能用手指解锁了。这的确是个方便许多的设定,原本需要输入密码的过程被一键按下 touch ID 取代,打开电脑快捷了许多。
在这之前,不用敲密码进入 MacOS 的方法就有了,比如绑定 Apple Watch。手表戴在手腕上靠近电脑可以自动解锁,这个过程比 Touch ID 还要快。
除了解锁,iPhone 上的 Touch ID 还能用来付钱购买应用、Apple Pay 和登录应用。
这些到了 Mac 上只有安装部分应用时确认赋予它系统权限,以及 Apple Pay 了。
系统设置里加入了钱包,绑定银行卡之后,在网页上付钱时就能用 Apple Pay了。但在中国大部分网站的支付都跟着支付宝、并且鼓励你用手机下单。
在更多的应用、网站支持指纹登陆前,看起来 Touch ID 最有用的地方只有打开电脑。
这次改进最大的还是一些最基本的东西
Touch Bar 是对交互方式的创新,时不时也会有些让人觉得贴心的细节,比如播放视频时出现的进度条,可以直接在 Touch Bar 上拖拽。
但 MacBook Pro 是一台让你工作用的电脑。如果你是一个每天十个小时对着电脑、已经熟悉各类快捷键的用户,它不会对你的效率有太大帮助。
相反,原本不看键盘就能靠肌肉记忆调节的屏幕亮度、键盘亮度、音量,现在反倒得瞄一眼才行(你得承认苹果已经考虑得很多,比如按下 Touch Bar 的音量按钮以后,直接往左右滑动就可以调节音量大小,而不用点出现在左侧的音量条)。
对于不熟悉快捷键、不追求极致效率的用户,Touch Bar 是比原先的功能键方便不少。但他们可能不是高价位的 Pro 系列最需要取悦的人。
但另一方面,新版 MacBook Pro 更精致、更便携,而且带来了让老用户等了太久的性能升级。这些是传统 Pro 用户也会感受到的进步。
虽然名为“专业”,但 Pro 系列的芯片已经很久没有真正的升级。它们的 CPU 直到 2015 年还是 2013 年的英特尔 Haswell 芯片——英特尔一年换一代。15 英寸版本的独立显卡从 2012 到 2014 的唯一变化是名字,2015 版的新显卡也没有显著提升。
两款新 MacBook Pro 都用了英特尔 2015 年推出的 Skylake 芯片。英特尔今年下半年推出了 Kabylake 处理器,但它的四核版本还没来,所以 MacBook Pro 用了高电压的 Skylake 处理器。
测试结果是,不管是 13 还是 15 英寸版本,它们的 CPU 性能相对
年的 MacBook Pro 的提升都可以忽略不计。这大概也说明了英特尔遇到的问题。
变化比较大的是图形处理器。MacBook Pro 15 英寸有三个版本的 GPU,分别是 Radeon Pro 450、455 和 460。以 Geekbench 4: COMPUTE 测试,450 和 460 版本分别为 41766 和 59249,而 2014 年搭载 Nvidia 750M 的 Pro 得分只有 13800。
Mac 不是游戏首选,但偶尔拿来玩游戏,比如新出的《文明 6》,新版 MacBook Pro 15 寸终于到了可玩的地步。根据我们的测试,搭载 450 的 MacBook Pro 2016 在《文明 6》自带的 Benchmark 里平均帧率在 20 出头,而 2014 版只有 10 左右。
MacBook Pro 系列的性能还是没法和目前的同价位 PC 相比,但升级之后差距变小了。
性能提升同时,MacBook Pro 高速工作时的温度比以往低了许多:
旧款 15 寸 Pro (左)和新款的红外热力图
同时,你基本不会再听到风扇的声音。玩游戏或者 Chrome 打开几十个网页以后,MacBook Pro 的风扇还是会转。但在正常的办公环境下,耳朵离 Mac 的距离得到 10 公分以内才能勉强听到风扇的声音。相比之下,以往 15 英寸版本只要开始游戏就能在两米外听到风扇的狂啸,只有戴上耳机才能沉浸其中。
此外会让你觉得更舒服的还有屏幕的变化,这一代的 MacBook Pro 用了色彩更饱满的显示屏。同样打开一张夕阳照耀人脸的照片,2014 版 MacBook Pro 显得不那么真实——在和新版对比之前,它被认为是最好的笔记本显示屏之一。
写到最后,我合上新 Mac,拿起用了两年的 2014 版 MacBook Pro,它已经重得有点异样。用上一会儿、曾经每天面对的机身热度和风扇噪音也变得不那么让人习惯。直到拿出 SD 卡,才让人想起它的好。
这次的新 MacBook Pro 就是这样,它是更好的 Mac,但它的一些改变,需要你花点时间才能适应。
当然,新 Pro 的最低定价已经被抬高到 1 万元以上,你要多花点的还有钱。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没有更多啦
好奇心微信公众号各位的MacBook Pro温度都是多少啊?刚入手这温度有点慌。【macbook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35,611贴子:
各位的MacBook Pro温度都是多少啊?刚入手这温度有点收藏
各位的MacBook Pro温度都是多少啊?刚入手这温度有点慌。
搭载英特尔第八代酷睿处理器.英特尔(R),让性能更超凡.超窄边框更轻薄,来京东抢购!13英寸屏幕融入12英寸机身,屏幕亮度高达300nit,PCIe固态硬盘秒速开机,10.4小时长续航!
上礼拜入手2017款13寸Pro最低配。据说只有一个风扇。开机温度30左右。打开QQ,看个网页新闻。一般在46度左右。看一个视频。温度就变成55度左右了。全屏看视频超过10分钟。基本上稳定在60度左右。这个水平正常吗?好可怕。。。摸起来很烫。网上说因为金属散热。但是还是感觉很怕。。。
光说温度不说部位?
200多度吧,家里今年没交暖气费也没觉得冷
如果这个温度是win下发生的话很正常,Mac装win发热较多
80度都算正常
核心常年80+……这么多年了也没用坏过
装了虚拟机玩lol。六十度左右。平常视频五十度左右哦。17款15的mbp
躺床上放腿上玩也没你这么高,看视频看网页,就是温温的,都怀疑是不是我给吾热的
电脑,亚马逊海外购电脑大牌钜惠!纯正海外货,嗨购不停!尽在Z.cn!亚马逊海外购,全球大牌好物,正品价优,放心来GOU!
风扇声音大吗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很好奇是谁说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