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赔给去日本换多少日元的白银,去日本换多少日元是怎么变成日元的那。

辟谣|甲午战争清朝赔款2.3亿白银,日本全用在了教育上?
作者|我方团队书剑为酒
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幻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朝鲜半岛的一溃千里,辽东大地的丧失失地,黄海怒涛中的功亏一篑,终于都化作了春帆楼下的晚潮。一个老大帝国的国运在战场上毫无转圜余地,倒是让一个老者折冲樽俎,挨了一枪倒是少赔了银子。这笔钱几乎相当于中国勒紧裤腰带不吃不喝还三年才能还清。
而反观日本,这笔钱让日本迅速大发横财,再加上勒索的赎辽费,贼不走空的日本一夜之间吃到饱。那么这笔钱日本都做何使用了?是不是真如传说中的那样,大部分都用在了教育上?这笔赔款对日本的影响缘何持续至今?
延伸阅读:甲午战争清朝赔款2.3亿白银,日本全用在了教育上?
甲午战败后,清廷赔偿日本白银2.3亿两,经常听人说清政府的这笔赔款全被日本人拿来办教育了,有了人才,才使日本的经济和国力得以腾飞。
?这是一个流传很多年的谣言!
这个谣言在很多“专家”的讲课,甚至是各类“白话写史”读物里,都不断有人再说,以至朋友圈甚至课堂上,都流传的十分广。
但要追根溯源说,这个说法哪来的?其实是来自2002年电视剧《走向共和》里一段情节:李鸿章咬牙吐血签下马关条约,认赔了两亿两白银,没见过这么多钱的日本人,顿时两眼放光,兴高采烈商量怎么用这巨款。首相伊藤博文建议:要不用来改善民生?
没想到日本天皇断然否决:不,用来办教育!全部!
拜当时扮演日本天皇的著名演员矢野浩二的精彩塑造,以及这部剧当时在中国的火热反响。“日本人把两亿两白银用来办教育”的说法也就不胫而走。
好些个“专家”“学者”的文章里,甚至写的绘声绘色,日本天皇那句“全部”,更是常拿来引用。好些学者声情并茂赞:看人家日本人!
其实看看这类文章的发表时间就知道:全抄的电视剧。
那么真实的情况又是咋样,大清赔出去的两亿两白银,日本人到底都拿来干啥了?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近乎砸锅卖铁,里外里赔给日本二点五九亿两白银,折合日元三亿六千零八十一万。相当于日本每年财政收入的4.87倍,堪称是清朝送来的超级大礼包!
如此“大礼包”,日本人当然要拼命用。最大头的一笔钱,是用来发展海军,一口气扔进一亿三千九百二十六万日元。日本海军短短几年突飞猛进,把俄国舰队都打趴下,海军长期保持在美国百分之七十的水平上,二战时还能和美国在太平洋死磕,都有这笔钱的功劳。
陆军也分到了大头,拿到了五千八百六十万日元,特别是重型军火,一度是在国际市场上疯狂买买买。甲午战时,日本陆军的重火力还不如清军,甲午战后,日军就从欧洲大量采购来陆战重炮,好些重炮一直用到二战诺门坎大战时,把苏军都惊到了。苏军朱可夫看了日军重炮的弹片后惊呼:他们是来推销古董的吗?
另外还包括建立军火生产线,扩建钢铁厂等投入,总共三亿零五百零贰万日元,都用于了军备建设,占赔款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四点五。
但相比之下,真正对日本20世纪起飞,作用最大的,却是另一笔钱:拨出其中七千二百六十万日元作为准备金(其中有部分是兑换的日本海陆军建设经费),启动日本货币改革,让日本币制与国际接轨,实现金本位。这件事其实清末很多中国有识之士也呼吁做,可政府一直没钱,钱都赔给了日本,于是日本办成了。
办成这件事的意义有多大?日本政府财政收入暴涨,且迅速融入世纪经济体系,引来了大批外国投资。工业发展更加火热。甲午战争结束仅五年,日本的工厂数量就比甲午战前增加一倍,产量增加五倍。
而且还成功产业转型:甲午战前,日本经济重头还是纤维这类轻工业和加工业,甲午战后的二十年,日本的铁路,出口,金属,造船,都是实力暴涨,一战前日本的年工业增速是百分之十四点三,世界出名的超速增长。如果说甲午时候的日本,和清朝还是同等级,那么正是这笔甲午赔款,帮他们成功脱胎换骨,升级成比肩欧美列强的工业强国。
所以等着1915年,日本逼袁世凯签《二十一条》时,袁世凯也不是不想硬顶,他曾问段祺瑞,一旦中日开战,咱能坚持多久。段祺瑞咬咬牙说:最多一个月。袁世凯当场就一头冷汗:那还是先谈吧。
这巨大差距,就是清朝甲午赔款买的单。
而相比于这些巨额投入,传说中被“拿出全部赔款”办的教育,日本人也不是没有办。制定了《教育基金特别法》和《考试基金法》,把清朝甲午赔款中的一千万日元拿来发展教育,只相当于清朝赔款的百分之二点八。
对比这出入,再联想《走向共和》里的台词,就知道这剧的编剧,替日本吹了多大一个牛。
但也别小看这区区一千万日元。日本的教育从此高速发展,帝国大学创立,东京图书馆成了当时亚洲最大的图书馆,各类学校纷纷建立,完备的教育体制领先亚洲,我们只看看清末民初有多少中国人跑日本留学,就知道他们教育有多强。
最受益的,还是他们的教育普及,日本从1882年,就计划普及乡村小学,可一直苦于没钱,这下有钱了,立刻拼命砸钱建,全国乡村都有了学校。日本的学龄前儿童入学率,甲午战争前是百分之五十八,战后连年暴增,到中国闹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时,日本小孩入学率已接近百分之九十九,成为全球第一个消灭文盲的国家。
所以就这个谣言的价值说,也许就是要告诉我们,日本近代的腾飞,在于重视教育。
但如果细细看看甲午款项的用途,就知道其中最值得中国人学的,是另一个道理:细节做到极致的日本人,把每一分钱都花到了正确的地方,拿到了该有的成果。这才是直到今天,国人最该反思的问题。
比如让管乒乓球的去搞足球,不管花钱买多少球星来,足球都是没成果的。同样的道理,哪个行业都一样。
延伸阅读:中国的一次外交胜利,却给十年后的中日战争挖坑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4月18日,是个晚清政府签对外条约的日子。
晚清签对外条约这事,一般印象里,都和丧权辱国分不开,割地赔款的血泪场面相当多。但这一个,却是个实实在在的例外:先把对手胖揍一顿,逼的对手忍下一口气跑来谈判,割地赔款更是没影的事,待到签字完成,谈判对手那边,更是举国哭天抹泪,深感遭受奇耻大辱。对大清朝来说,这确是个难得撑场面的胜利时刻!
但是,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当中国人回望这个看上去撑场面的条约时,却常有比割地赔款还痛百倍的苦楚。就是这个捍卫国家尊严的条约,只因签字者个人的短视,外加清王朝毫无战略眼光的息事宁人作风,终于在条约内文里被挖下大坑,导致了十年以后,一场叫中国人更加丧权辱国到羞耻的战败——甲午惨败!
如此奇特条约,正是日,大清朝直隶总督李鸿章与日本全权大臣伊藤博文,签署的清末中日关系史上,重要性仅次于《马关条约》的条约——《中日天津条约》。
虽然照后世好些学者的痛斥,这款条约是日本侵华的一次可耻试探,但要追究一下,如此可耻试探,却是大清朝的铁杆小弟朝鲜惹来的。
话说近代以来,长期给明清两朝做乖弟弟的大清附属国朝鲜,也早变得不安分,朝鲜国内一群青年贵族成立了“开化党”,一直紧抱着日本臭脚。趁着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清政府调驻朝清军南下抗法的关口,竟头脑发热反了水,悍然勾结日本驻朝大使,在日军的配合下发动叛乱。日晚,大乱爆发,朝鲜国王被软禁,开化党的“新内阁”热热闹闹开张,眼看大清朝的附属国朝鲜,就要秒变日本铁杆小弟!
但驻朝清军虽然调走不少,却留下个狠人:清军帮办袁世凯!这位未来的中华民国领袖,时年二十五岁的清军后起才俊,闻讯后立刻出重拳,凭手里少得可怜的清军,几下就把朝鲜叛军和日军杀的大败,轻松夺回王宫扫平叛乱,连日本驻朝大使都吓得差点跑路。这场号称“甲申政变”的叛乱,只折腾两天就歇菜。日本刚呲了下牙,就被大清朝动动拳头锤趴下!
同样值得表扬的是,袁世凯锤的给力,清政府事后的反应也给力。事后紧急赶来朝鲜的御史吴大澄,气没喘就强硬表态:乱子是你日本人挑的,想扩大态势奉陪!补充说一句,这位吴大澄除了是晚清著名外交家,还是著名篆刻大师,名望远播东亚书画界,十年后日本发动甲午战争,一个口号就是“活捉吴大澄”——抓他来日本教篆刻!
偶像级篆刻大师都发了话,吃了亏的日本人自然憋气,虽说吃亏的事传回国内,日本那些好战分子就火苗乱窜,到处一片喊打声。但真正掌舵日本国策的伊藤博文等政治家,却是深感凉水浇头:朝鲜那一番丢人现眼场面生动证明,此时心比天高的日军,还远不是清军的对手。所以哪怕身边人喊破了嗓子,这事只能谈,不能打!
于是,力主和谈的伊藤博文,就在日抵达天津,与清政府交涉此事。目标也明确:战场上没占到便宜,那就在谈判桌上捞回来!对这条挨了揍后又来找便宜的狼,大清朝怎么办?直隶总督李鸿章的态度也明确:那就谈!
因为此时的大清朝,虽说这事做的硬气,但就局势说,也是一肚子苦水:东南沿海那边,中法战争正打成一锅粥。已经快到了都打不下去的停战阶段。而法国人拉日本入局的心思,一直也都没停。在李鸿章看来,先把不安分的日本摁住,才是当务之急!
于是,日,双方谈判正式开始,伊藤博文一开口,差点就没把李鸿章气着,简直是漫天要价,清军不但要从朝鲜撤兵,还得赔偿日本军民的生命财产损失,严惩袁世凯等“肇事者”,挑拨朝鲜发动叛乱,挨揍后又倒打一耙。何为无耻?看伊藤博文就知道!
对这无耻论调,中方的谈判人员们气炸了肺,但李鸿章却还是好修养,一条一条反驳,赔偿什么的没得谈,唯一能谈的就是撤军,但也得等日本人撤了再说。在李鸿章看来,这已经是大清朝能做的最大让步,没想到伊藤博文不依不饶。唇枪舌战到4月7日,眼看李鸿章不再让步,伊藤博文的獠牙又露了出来:如果赔钱惩凶这俩事不答应!那么伊藤博文立刻启程回国,不谈了!
这可把李鸿章彻底气坏了,还拿出中断谈判来威胁了?你以为你打了胜仗啊?长期签不平等条约的李鸿章,当场说出了他一辈子对外谈判生涯里,难得雄赳赳气昂昂的硬话:若因此决裂,我唯有预备打仗耳!狠话一出,日本这边全场沉寂!
见风使舵的日本人顿时变了,尤其是先前还满嘴歪理的伊藤博文,接下来立刻彬彬有礼,赔偿惩凶之类的傻话都不说了,于是会谈在友好的氛围下迅速进展,4月16日敲定了三条草案,4月18日正式签字,是为《中日天津条约》,内容共分三条:中日两国共同撤兵,事后中日都不再朝鲜派员教军事,一旦朝鲜有事,中日要共同派兵!乍一看去,确实是大清朝比较有面子的平等条约!
但十年后的坑,就在这个条约里挖了。就是第三条:一旦朝鲜有事,中日要共同派兵。十年后朝鲜东学党之乱,逮住机会的日本人大举派兵朝鲜,挑起中日甲午战争,在海上陆上把清王朝打的吐血,不但将清朝踢出朝鲜,更刮走台湾澎湖列岛外带三万万两白银。此时在伊藤博文面前无比硬气的李鸿章,到了十年后的马关,却落得刀兵面前,勉强苦争,也只争个丧权辱国!
息事宁人的心态,对日本侵略野心的看低,造成了这款条约上,如此挖坑一签!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大清朝自己不争气,十年前轻松就能收拾日本的清军,十年后却被日军反复收拾。十年间一边文恬武嬉,一边倾国之力整军备战,此消彼长的场面,才是十年后奇耻大辱的内因!以这个意义说,条约里的这个坑,只是清王朝不思进取的缩影。有没有条约里的这个坑,大清挨揍,都是板上钉钉!
发送 【焚】 到金融圈公众号,每天更新【阅后即焚】给你“好看”!
喜欢文章,随意打赏▼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日本近现代史.现代卷全文阅读_日本近现代史.现代卷免费阅读_百度阅读
&0手机专享价
扫码免费下载该书再送20元代金券
在电脑上继续阅读
您需要支付版权费用
会员免费读
开通图书VIP会员
万本精品好书免费读
用手机扫描以下二维码
开通图书VIP会员,万本精品好书免费读晚清赔给日本的2亿白银,日本到底怎么花的?晚清赔给日本的2亿白银,日本到底怎么花的?滕天历史百家号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历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曾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会长。季我努学社演讲嘉宾。《马关条约》签订现场中国的宝岛台湾以及澎湖列岛在《马关条约》中割让给日本。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苦心经营的台湾模范省一举被日本攫走,台湾人民失去祖国庇护,遭受长达半个世纪的苦难。为了反抗日本占领,台湾人民开展了流血的和不流血的的斗争。半个世纪牺牲60万人的生命,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怀,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烈。按照条约规定,清政府被迫付出2亿3千万两白银战争赔款,三年还清,还清以前日军驻在威海卫,清政府承担三年军费150万两白银。清政府平均每年需付出8000万两赔款,相当于一年财政收入。这是清政府无法承担的。清政府只得忍痛向法俄、英德银行团,发起三次大借款,共借得外币折合约3亿两白银,扣除折扣、佣金,实得2.6亿两白银。此银交还日本外,所剩无几。三次大借款,中国除忍受苛刻的政治条件外,经济上遭受重大损失,36-45年内,中国要付出本息远远超过3亿两白银的数额,可能在6-8亿之间。加上几年后《辛丑条约》本息差不多10亿两白银赔款,中国被牢牢捆绑在欧美和日本债务单上,国家的贫穷落后是不可解开的结了。日本从一个不怎么被人看得起的亚洲国家变成亚洲巨人,变成军国主义-帝国主义国家。通过《马关条约》的签订,不仅牢牢地把琉球控制在自己手中,也把本来属于台湾的钓鱼岛群岛控制在自己手中,霸占台湾成为他的第一块殖民地,还在中国承认朝鲜独立的名义下实际控制了朝鲜半岛,为1910年吞并朝鲜打下了基础。中国付给日本的赔款,折合成3.58亿日元。这是当时日本想都想不到的一笔巨大收入。日本内阁大臣井上馨说,看到这样大的财富滚滚而来,“无论政府和私人都顿觉无比地富裕”。这笔巨款中近2.7亿日元转入临时军费和扩军支出,用作扩充海陆军等军事费用以及扩大军事产业基础。其中建立八幡制铁所(今天属于“全日铁”)这样的大型钢铁厂,只用了58万日元。同时它还提出5000万日元作为储备金,建立了金本位制,打下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可以说,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军事工业基础以及教育基础,都是靠甲午战争中攫取的不义之财。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日本在1905年取得了对俄战争的胜利。也就是这个基础,成为此后日本制定大陆政策,在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企图一举灭亡中国的奠基石。第一次中日战争(甲午战争)和第二次中日战争,带给中国人民无尽的苦难。欧美列强看见东方刚刚崛起的小国日本打败了中国,便认为这个东方巨人已经躺在“死亡之榻”上,瓜分这个巨人的“遗产”的时机已经到来,便纷纷在中国占领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抢占路矿权利,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中国名义上保持着独立的地位,实际上处在半瓜分的状态。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滕天历史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关注我你会发现不一样的精彩历史文章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甲午赔款成就了日本的帝国梦_职场少年_新浪博客
甲午赔款成就了日本的帝国梦
李鸿章的北洋舰队拥有世界先进的重型铁甲舰“定远号”和“镇远号”,吨位达7300多吨,一直到20世纪末,包括中国大陆和台湾在内的海军巡洋舰似乎都未能超过这一吨位。清朝成为当时仅次于英、美、俄、德、法、西、意,居世界第八位的海军强国。无奈清朝文恬武嬉,政治黑暗,贪官污吏遍布国中,独裁专制肆行无忌,早在光绪十四年(1888),慈禧太后就挪用海军军费500万两白银,将被英法联军焚毁的清漪园加以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为了自己的60大寿,她竟挪用3000万海军军费在颐和园大兴土木,户部还正式宣布因皇太后万寿需款,海军停购舰艇两年。面对臣下的议论,慈禧竟然发出口谕:“不修颐和园,谁也别想当官!”与此相反,日本天皇带头捐款30万,又下谕节省宫内开支支持海军造船,还下令文武百官缴纳十分之一的薪俸发展海军。甲午前夕,英国的阿姆斯特朗船厂要把新下水的世界最快、时速达23海里的4000吨巡洋舰卖给李鸿章,但他囊中空空,结果此船被日本买去,它就是甲午海战中重创北洋舰队的日本旗舰“吉野号”。日本人勒紧裤腰带打赢这场战争所获得的赔偿是清政府整整三年的财政收入,是日本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倍,足足可以装备7支北洋舰队。清朝赔付的白银折合日元达到了36450万元,而日本公布的甲午军费支出总额为20047万日元,两者相抵,日本净赚16403万日元。获得了如此巨大“外财”的日本迅速膨胀起来,它拿出一半赔款净收益扩充了军备,一跃成为亚洲第一军事强国。它动用7260万日元作为银圆兑换准备金,完成了从银本位到金本位的货币制改革,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迅速跃升为亚洲第一经济强国。在那个中国人认为读书无用的年代,日本竟然从赔款中挤出1000万日元设立了教育基金,并在这一年顺利实现了小学义务教育(中国接近这一目标则是一百年之后的事)。更意味深长的是,日本拿出1200万日元设立了台湾经营费,开始了对台湾的长期占领。是大清成就了日本的帝国梦。
鑱屽満灏戝勾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654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晚清的 GDP 世界第一,是日本的 5 倍,为什么还打不赢日本?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8,242分享邀请回答1.6K17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434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万日元在日本能干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