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从事金融行业金融行业在衰退

金融行业真的要衰落了吗,大一金融很茫然_百度知道
金融行业真的要衰落了吗,大一金融很茫然
我有更好的答案
金融行业要遵纪守法讲道德,要诚信友善,要把消费者当朋友,知己,好友,亲友,至亲,要诚信经商,诚信纳税,要真心地把消费者当成永远的好朋友,而不是用分期付款高利贷大诈骗来发不完的横财和不义之财。金融企业用分期付款来欺诈消费者,得到亿万钱财,而失去至高无上的荣誉,这荣誉,亿万钱财也买不到呀。只要金融企业诚信友善,金融行业绝不哀落,倒闭。还十分繁荣。
采纳率:93%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金融行业就业形势分化
曾经的金饭碗未来面临挑战
金融行业就业形势分化
曾经的金饭碗未来面临挑战
元月15日发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态势趋于明显。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与中国领先的职业发展平台智联招聘联合推出CIER(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反映就业市场的整体走势及景气程度。该指标采用智联招聘全站数据分析而得,通过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等级、不同企业类型等供需指标的动态变化,来反映就业市场上职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例变化,进而起到监测中国就业市场景气程度的作用。
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稳中向好态势趋于明显。具体表现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9%,其中一季度、二季度和三季度的GDP增长均为6.9%,尤其是第三产业,增长达7.7%~7.8%,八家权威机构对四季度的GDP预测也较为乐观,预测平均值为6.7%。从就业市场的景气指数来看,一季度CIER指数为1.91,虽呈现季节性回落,但要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二季度受企业用工需求增加,以及求职申请人数下降的影响,CIER指数上升至2.26;进入第三季度,受宏观经济增长的持续影响,企业招聘人数出现小幅上升,而同期的求职申请人数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使得CIER指数上升为2.43;第四季度得益于宏观经济指标趋稳的利好环境,虽然本季度为求职的“淡季”,申请人数持续下降,但本季度企业用工需求持续增加,令CIER指数上升至有史以来最高值2.91,同时,根据智联招聘平台大数据,全国用工需求同比增长达39%,也呈现出需求增加,形势向好的局面。CIER指数的变化趋势与上季度预测相一致,表明当前就业形势持续趋好。总体而言,2017年就业形势好于过去年份。
行业极化程度有所缓和总体来看,本季度不同行业之间的就业景气极化程度有所缓和,CIER指数最高和最低行业之间的差别倍数,由上季度的28倍降低为本季度的14倍。由排名结果显示,2017年第四季度就业景气最好的仍为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CIER指数由上季度的12.62下降为本季度的10.24。主要是因为,虽然该行业的求职申请人数下降了8.87%,但是同期招聘需求人数下降幅度更大,为26.03%,因此,CIER指数降幅较大。其它就业景气较好的行业为交通/运输、保险和中介服务等,这些行业与上季度相比,排名和CIER指数变动较小。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专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人力资源等)、基金/证券/期货/投资等行业CIER指数持续小幅上升。根据智联招聘在线职位大数据,本季度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用工需求职位量同比增长42%,专业服务/咨询用工需求同比增加55%,基金/证券/期货/投资依然是负增长,涨幅同比下降27%,但是好于上个季度。就业形势的向好预示着这些行业的发展开始提速。
媒体/出版/影视/文化传播行业由于需求减少幅度大于申请,CIER指数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与2017年第三季度相比,教育/培训/院校行业和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行业的就业景气排名有明显提高,CIER指数分别为5.7和5.02,这主要得益于这些行业的企业在第四季度用工需求骤增,用工需求分别同比增加了47%和53%。
另外,虽然本季度物流/仓储行业的用工需求同比增加了68%,但并未出现在就业景气较好的十大行业中,这源自于物流/仓储行业流动性强,求职供给量大,并未因用工需求增加改善就业形势。在就业景气较差的行业中,印刷/包装/造纸、电气/电力/水利、检验/检测/认证等行业的CIER指数仍然偏低,这些行业多属于传统制造业,在中国经济产业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企业面临新旧动能转型升级的诸多挑战,企业对于人才的招聘需求相对较小,造成了就业形势相对较差的局面。仪器仪表及工业自动化、办公用品及设备、租赁服务、物业管理/商业中心等行业排名略有调整,CIER指数有所上升,但仍在就业景气较差行业中。
值得注意的是,能源/矿产/采掘/冶炼仍未出现在就业景气较差的十个行业中,第二季度CIER指数为0.60,第三季度为1.84,第四季度为1.68,就业形势向好的趋势明显。一方面由于冬季煤炭季节性消费增加及钢铁“冬储”带来价格回升,使得招聘需求人数增加,行业就业形势短期进一步好转;另一方面,随着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相关行业的就业形势正在逐渐好转。总体而言,这些就业景气较差的行业中CIER指数有所上升,就业严峻形势略有缓和。
金融行业就业形势分化,房地产行业缓慢复苏从2017年第四季度行业的需求同比数据来看,金融行业用工需求同比下降23%,再次出现负增长。就业形势分化明显,与一线城市53%的需求职位量下降相比,三线城市金融业职位需求同比增长90%。这一现象是否预示着未来金融行业就业变化的一种趋势性特征,是否意味着金融行业的发展重心出现了城际转移,还有待进一步观察确认。长期来看,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及AI、机器学习技术等高新科技在金融行业逐步取代人工操作,传统金融服务在科技发展的冲击下风光不再,金融行业中的相当一部分传统岗位面临着新技术的挑战。短期来看,国家针对金融行业监管政策日趋严格,这些相关政策着眼于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但短期内将使得行业面临诸多困境,行业发展将会出现暂时性趋缓。金融行业的就业将面临复杂的局面。
2017年第四季度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行业的用工需求同比增加53%,高于全国39%的平均水平,预示着房地产行业正在出现缓慢复苏迹象。从具体数据看,这一轮复苏主要来自三四线城市,其第四季度房地产用工职位量同比增长分别达203%及640%。而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用工需求依然呈现同比负增长态势。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镇化向三四线城市深化发展,令房地产行业复苏向这些地区转移。而在国家对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仍然采取强政策调控的背景下,未来的就业前景仍然不容乐观。
IT/互联网行业需求向三四线城市转移,网络游戏行业依然需求旺盛2017年第四季度,IT/互联网行业的招聘职位量同比增加了30%,涨幅较上季度回落。分城市等级来看,一线城市的用工需求继续呈现负增长,降幅为2%。而新一线、三线、四线城市的用工需求量同比增长超过了全国平均,分别为46%、86%和324%,二线的同比增幅为12%。这一趋势反映出互联网行业正由经营成本较高的一线城市,逐渐向新一线甚至三四线城市扩散和迁移。未来这些城市将成为互联网创业和发展的新热土,用工需求也可能持续增加。新一线等城市也在大力布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并依托人才政策形成人口分流,面对一线城市的产业和人才饱和,这些城市的活力吸引了众多的企业和人才入驻,产业布局在全国范围的分布正在被重构。而从细分行业看,网络游戏依然是IT/互联网行业中招聘职位增长较快的领域,同比增长113%,与上季度持平。特别是在四线城市,网络游戏公司的职位需求同比猛增1200%,居各行业之首,可见越来越多的网络游戏公司正选择“逃离北上广”在物业和人才都成本较低的三四线城市“开疆拓土”。
零售/批发行业就业形势较好,需求向新一线及三四线城市转移第四季度作为零售/批发行业的传统旺季,随着消费升级和产品日益丰富,今年线上、线下零售均增势强劲,零售/批发行业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11月份国民经济数据,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3%。其中,消费升级类商品快速增长,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4%和21.4%。同时,2018年作为“新零售”高速发展的一年,随着场景的拓展、线上线下的资源整合及支付方式的便捷性提升,零售/批发行业迎来新增速。从智联招聘全网数据看,今年第四季度零售/批发行业用工需求同比增长了88%,尤其是三线、四线城市增幅远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分别达137%和395%,新一线城市的增幅也达125%。相比之下,零售/批发行业在一线城市的用人需求增长低于平均水平,仅为46%,说明消费需求正在向新一线及三四线城市转移。
一线城市需求下降,新一线及二三线城市成求职新沃土按照2017年《第一财经周刊》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新分级名单”对55个样本城市进行分类,得到不同城市等级2017年第四季度CIER指数。2017年第四季度的CIER指数仍呈现一线、新一线、二线以及三线城市依次递增的趋势,并且各等级城市CIER指数的环比均有所上升。其中,一线城市的CIER指数为0.85,表明目前在一线城市中,企业招聘需求人数要少于求职申请人数;新一线CIER指数为1.44,表明企业招聘需求多于求职申请人数;而在二线城市CIER指数超过2,三线城市CIER指数更是超过3,表明在这些城市中,企业招聘需求人数要明显多于求职申请人数,就业形势相对较好。这一趋势可以从智联招聘用人需求数据中得到进一步印证。2017年第四季度一线城市在线招聘职位数同比负增长,为-6%。而新一线在线职位数上涨51%,三线、四线城市的职位数则同比分别大涨125%和395%。结合实际情况可知,以北京和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中户口指标在逐渐收紧,而新一线城市为代表的就业市场第二阵营,则以各种丰厚的待遇和落户条件,吸引百万大学生及高端人才回流就业创业。综合多方面因素,新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就业形势相对较好,正在成为求职新沃土。
大型企业景气上升,小微型企业景气下降2017年第四季度大型企业CIER指数最高,为2.61,就业形势相对较好;小型企业CIER指数最低,为1.34,就业形势相对较差。中型和小型企业的CIER指数接近1,表明中小型企业的招聘需求与求职申请人数的供需整体较为匹配,就业形势相对稳定;而大型和微型企业的CIER指数相对较高,表明这些企业中,招聘需求人数要多于申请人数。从CIER指数的环比变化来看,本季度大型和中型企业的CIER指数环比有所上升,而小型和微型企业的CIER指数环比有所下降。其中,大型企业的CIER指数上升幅度较为明显,从2017年第三季度的1.90上升为第四季度的2.61,与上一季度相比,大型企业近期用工需求增加,就业形势有所改善;而微型企业的CIER指数下降幅度较为明显,从上季度的2.27下降为本季度的1.96,主要由于企业用工需求人数环比下降了51.7%,而求职申请人数环比增加了2.4%,因此CIER指数有所下降。
外商投资企业处于低位,但景气指数上升明显2017年第四季度民营企业的CIER指数仍最高,为1.63。此外,股份制企业、国企、合资企业和上市公司的CIER指数要高于1,分别为1.47、1.30、1.43和1.50,表明这些企业招聘需求人数要高于求职申请人数,就业形势相对较好。而外商独资企业的CIER指数最小,为0.93,表明求职申请人数略高于企业需求人数。从环比情况来看,本季度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由于用工需求下降,CIER指数略有下降;国企和合资企业的CIER指数略有上升;上市公司和外商独资这两类企业的用工需求大增,就业形势有较大的改善,其中,上市公司第四季度在线职位量环比增加了138.0%,CIER指数由第三季的0.65上升到本季度的1.50;外商独资的CIER指数尽管仍处于低位,但已有明显回升,从3季度0.59上升为4季度的0.93。智联大数据显示,2017第四季度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招聘需求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成熟的互联网巨头以及蓬勃发展的高科技公司多为民营和股份制企业,这类企业在快速发展中依托政策支持和科技前景,释放出更多的用人需求。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剔除主要由于人口结构变迁所造成的CIER指数的长期上升趋势,以及由于企业招聘和求职者申请的季节性变化等因素,2017年第四季度&CIER指数(周期成分)与上一季度基本持平,但高于2016年同期水平。这一特征表明,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基于计量模型的预测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CIER指数将出现季节性回落,第二季度与第一季度基本持平,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将保持上行态势。真心话&|&告诉你我为什么我选择了金融业
来源 /&FRM考友论坛
微信号 /&FRM-CHN
作为一位纯工科出身的妹子,经历过彷徨,怀揣着一颗金融梦,舍弃了原本当科学家的梦想,兜兜转转,最终进入了金融业~
经历了各种加班与出差,暮然回首,似乎渐渐忘记了当初义无反顾的进入金融业的理由~
希望大家能说说当初是什么让你最选择了金融行业,并且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是什么呢?
也是阴差阳错。不过决定走下去了。
1、说到钱。工资的确不低。除了工资,更重要的是,当你见多了这些交易,金钱不过是个数字,背后的是利益的博弈。看问题的时候,可能更加理性,现实,全面。
2、说到身边的人。圈子就是你生活的映射。金融圈的大佬们我也接触了一些,着实让人倾佩。私以为,在年轻时,能够有一定的榜样,不管最终我们选择哪条路,依旧是一笔巨大的人生财富。另外,金融界的人通常强调自律,“爱惜自己的羽毛”,我经常这么告诫自己。不是有什么包袱,而是你要努力成为一个让他人信赖的人。
3、说到成就感。工作说到底,如果你有成就感,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我本身是比较理性,擅长分析,所以金融工作让我觉得有所值。
金融在人们想象中,或者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中,总是很炫目。然而,金融让我在毕业后,却让一些不切实际的因素迅速去除,客观,理性沉淀下来。这让我心安,踏实。
高考完后选专业,我觉得金融听起来高大上就选了,后来因为是专业嘛,越来越好奇,越来越喜欢,让我想更深入的了解金融,就选这个行业了。
五行缺金,算命先生说最好去从事带金的行业
放弃理工科后我立志做一名金融民工
首先交代下自己的个人背景:
本科某非211一本,研究生某南方不知名985,本硕均为工科,硕士读的是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时做过学霸,现在彻底沦为学沫,好在还有几个月就毕业了,七年工科背景,呵呵。
为什么选择金融业?2个反向原因 1个正向原因
第一个原因:产业界不好混。
先从宏观来说,国内的产业界,不景气。GDP增速一调再调,现在只要求保7了,政府想把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然而乏力,珠三角喊产业升级都喊了好几年了,然而除了深圳,其他城市还是基本在走老路,ZF的一些措施确实是很积极的,只是30多年的劳动密集型发展方法不是那么容易可以转的,这其中牵扯太多问题。从就业来说,本科、研究生越来越多,而人才市场这些年每年都在喊最难就业季,大环境持续不好严重影响了就业市场,尤其是应届生的就业市场,而制造业首当其冲。
再从微观来说,我能想到,大部分看到我的背景都会认为,第一个方面,我应该是去产业路线,去某个研究所(是那种科研所,不是券商研究所)做科研,或者去某个产业公司做技术,这也是我身边大部分同学的最终选择,不是都是真心想做科研,而是没得选择。而我呢,我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奇葩,我不想做科研,没原因,哥就是不想做科研,不想进产业,至少现在不想进产业界。我本科毕业在某德资企业做过一年多的技术,后来果断放弃挣扎回来读研,原因很简单:在德资企业不好发展,钱也不多(这里普及一下,大家也许还有很多人认为外资企业各种高大上,其实错了,大部分的外资企业来中国都是把他们的制造那部分放在中国,而研发、设计等都留在本国,我所在的德资企业是镜片镜头界的龙头了,能跟公司竞争的也就只有豪雅和依视路了,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在中国的分公司都是制造,而且是镜片,他们的镜头这种高端制造是放在日本的(用过诺基亚手机的人就知道镜头后面有个ZEISS认证,没错就是蔡司),感受到了差距吧,而且中国分公司已经完全地中国化了,你干的活和拿的钱都是按照中国的标准的,如果非得说相比于民营企业有什么优势,那就是外资怕中国的法律,他们一切五险一金、福利都是按照你中国的法律来做的,所以我在公司一年多生病是不用花自己的钱的,然后这一切并没有什么用。另外像宝洁、联合利华这样的外资其实给本科应届生的待遇也就那样,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外资这些年在中国已经落叶生根了,给同样的价格一样大把人来,干嘛要提高人力成本呢)。那时候也就是4K左右吧,广州,勉强养活自己,女朋友养不活(当然也不用我养)。所以我那时候可是屌丝极了,一个月的工资还没发就提前花完了,等到辞职的时候我是基本没剩下多少钱的,最后把公积金全部套出来,来读研了,哈哈哈哈,我挺喜欢把钱花光的感觉,当然现在是另一种屌丝。
第二个原因:科研无动力,看不到前景。
有人会觉得,我七年的工科背景,不做科研可惜了,其实说的没错,是可惜了,但是现实情况是,科研无前途。
先从宏观角度来说:国内的科研一般人做不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家都在搞钱,真正想做科研能做科研的教授不一定是能拿到好项目的教授,这里就矛盾了,没有项目,么有钱,怎么搞科研?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位高权重的教授很久不搞科研了,而是去搞gx或者行政了,但是他们却掌握了大部分的项目和资金;而年轻一代因为在行业的积累不够,或者说人缘不够,所以拿项目少而小。而且真正想通过科研往上走的教授,我只能说,不多。大家也知道,我们的两院院士评选(当然我只是一个科研初尝者,完全没有资格去评价院士大佬们的行为)肯定是存在一定的SF的。人往高处走,那既然专心搞科研无法获得地位、待遇上的同等的提升,那我为何还要认真去搞科研呢?此处讲科研现状讲的很浅,要讲我可以讲一个专题,哈哈,就不啰嗦了。
再从微观角度来说,那我为什么当时不读金融研究生呢?答案很简单:名校金融研究生我考不上,也读不起(金融专业一般都得3W一年的学费,我自己真的没那么多钱)。我先说说我的考研情况吧,可以作为一个负面例子供大家参考。本人自本科毕业后就真的学渣了,不爱看那些考试用到的书,我考研是没复习英语和政治的,因为真的太枯燥无聊,好在我对数学是感兴趣的,所以复习起来轻松,而且我当时是要一边上班一边复习的,精力真的有限,不全职复习的原因是全职复习考研我的心态没有那么好,我最后能考的上的主要原因是:底子。前面交代了本人本科做过学霸嘛,所以什么数学英语政治考个不错的分还是可以的,不过要进一步考高分就不行了,所以我至今没搞懂政治83分我是怎么考来的,我只能想到运气了。最后初试我的分数是404(好像这分数注定了我最后的结局,哈哈),专业第二还是第一我不记得了,当时找了校长,校长说你能过复试,我就要你了,当时是一阵窃喜,然后。。。。好吧,接下来画风突转,复试后的结果是:我落榜了。也许有人会觉得,我是被潜规则了吧。哈哈,并没有,本校的研究生考试是相对公平的,初试复试各占50%,所以我可能开创了本专业的一个历史:第一位专业初试第一最后落榜的考研生,具体原因这里就不深究了。所以,我现在的专业是,调剂过来的,这里感谢下我现在的导师,是他要了我不然我是没法继续读研的。不过本人心态真的是好,即使没法读研我也会积极向上地生活的,哈哈哈。
再说读研这2年情况吧,一句话形容:累但开心。累是什么意思,首先是身心累,我入学开始就知道我对科研没有兴趣的,我研究的是人体软骨替代材料,至今我都不知道我搞的这玩意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被产业化。我只要一个985学历(看到这里是不是很悲剧,中国的科研怎么可能搞得好嘛,资源被我这种不爱科研的人占了,对于这点我是深深自责的,哈哈,可是没有办法呀,选拔的时候就是看考试成绩呀),我也没有办法呀,谁叫混金额这行至少都得是985硕呢,我不读这个硕我怎么转行嘛。所以这2年多我为什么身心累,因为没有兴趣呀,兴趣真的太重要了,做科研做实验我都是被迫的,我私下里都是在想着怎么转行以及为转行做准备的。其次是身体累,为了找实习,为了实习,为了同时兼顾科研,我可是广深两地跑了连续几个月,钱也花了很多,为了尽可能补充自己金融的东西(当然还是很渣,不过比小白好点儿),所以为什么有朋友问我我怎么好像不用睡觉的,我睡不着呀,我睡了我的事怎么做得完,我睡了怎么弥补跟你们的差距,哈哈,好在我睡眠质量好,倒头就能睡,基本不失眠,夜里打雷我也听不到,还有好在我单身哈哈哈哈哈哈。
那怎么还会有开心呢?因为我目标明确呀,我研究生入学开始就知道自己绝不走科研的路,我要转金融行业,所以这是我年在外面混了一年多的一个结果,我不会去做跟金融无关的东西,科研也只是求毕业。所以,这2年虽然累,但是我过得其实开心,因为感觉自己现在做的都是有用的东西,都是在未来可以兑现的东西(当然科研不算)。
第三个原因:金融行业有钱,我也喜欢金融业。
金融业有钱,而我喜欢钱。这点众所周知,所以经常看到金融业的朋友吐槽说自己待遇不好之类的,我就不禁一颤,
2014年待遇排行榜排在首位的是哪个行业,没错就是金融,甚至超过了IT民工,而制造业应届生待遇也就是8W左右,奖金平均2-4个月算正常。所以各位金融业的朋友自行脑补吧,什么自营、固收、研究所、投行,2014年底这波行情你们不要赚的太多。有人会说金融业大部分的奖金都被食物链顶层的人拿走了,是没错,可即使这样,我所知道的研究生应届进入金融机构也有12W以上吧,遇到好的年成那就更多了,制造业的差距不是一点点,而且金融业的涨薪速度明显快于其他行业呀,毕竟金融是附在制造业上的吸血虫。下次再有人说金融业没钱,看我不打死他,哈哈哈哈。
再说,我喜欢金融。我为什么说我喜欢金融,我个人认为判断一个人是否喜欢一项事务或者一个人的标准是:为了它放弃了很多值得放弃的东西,有点类似于经济学上的机会成本。为了转行我放弃了什么呢,时间、钱、成为科研工作者的机会(此处是装逼,哈哈),甚至爱情哈哈(此处也是装逼)。
所以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也是蛮拼的,去年找实习那会投的简历估计在50份以上吧,第一份实习是在一家新型的私募,整天跟老板出去看所谓的“项目”,当然多半时候我是看不懂的,做了一个月不到我就走了,因为我找到第二份实习,相对主流和正规,但是我是免费的,免费的,免费的,不过那时候我还傻呵呵地觉得挺好的,至少包饭了,我把饭钱省了。然后接下来的研究所的实习是在深圳,我得每周广深两地跑,我不知道这其中多少人体验过,体验过的人会觉得没什么,但我敢说肯定有很多人是不愿意去付出不愿意去做这样的事的,或者说大家都很厉害觉得没必要像我这样。
再说时间,显而易见,稍微了解科研的人就知道做科研的人很多时候会很无奈的,他们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查阅文献和做实验,而且很多需要发3大索引的文章才能毕业(有些学校金融经管专业也要求,实在是醉了),所以我虽然是专硕,也难逃这样的命运,所以我的科研做的有点渣,达不到班级的平均水平。而且因为实习我花掉很多时间,这些时间本来应该花在科研上的,我只能说我庆幸我的老师是个好老师,不会对我的科研做很严格的要求,我才得以有时间去实习,不然那我根本跨不进这行业,当然这其中有很多时候我是需要忽悠老师的,这个就不展开啦。接下来就是钱,钱是身外之物,却不可无。这一年多,我花了多少钱呢,我只能说,我的现金流为负(当然这跟我花钱多有关系),哈哈哈哈。
上面说了这么多,快4K字了,我也好久没有这样花这么多时间去写一段自己的感受了,哈哈。
本人普通一本工科本科,名校金融硕毕业。老实说选金融是为了钱跟工作环境。
本科学工科夸专业考研时,当时打听到的待遇及工作环境都很恶劣,就决定换行业了。
1、先说待遇:本科毕业三千,研究生毕业6千算不错的了,开始穷的一逼倒是没事,干n年能到1万都很艰难,暴发户毕竟少,买房买车养老婆都只能是伟大的梦想,大家都是出来卖的(卖苦力,嘿嘿),待遇是很实际的事。
金融行业的待遇:对比我现在身边同学来说,毕业的时候大部分人拿到的offer都是10万多第一年,后面增长的很快,年景好奖金很多,即便去了银行过得都是还算不错的。在一个城市,金融民工(这里金融指的是真的金融,那种卖保险,xx顾问就别凑热闹了)过个普通不错的生活还是可以的。
2、环境:工厂你懂得,机器开起来24小时三板倒,混的好过几年做个小领导,有个漂亮的办公室真的是伟大的梦想。有的人去搞研发,也是超级辛苦环境也不奢求了。金融行业环境还是不错的,至少办公地点让你很舒服。
其实,这些就够了,当时需要换一个专业,听人说金融很挣钱也很好跨考过来,就选了,现在想起来还是非常值得的,看着那些在原来专业工作的同学现在都很普通,普通到看了有点忧伤。刚进学校时候,老师告诉你行行出状元,这个专业有多好。毕业几年后你会发现,你不是那个行业的状元,你只是那个行业的民工。
只是个人看法,仅供参考,不希望影响他人的决定。
算是回顾种种与金融行业的爱恨情仇。
其实一直以来,包括在高一的时候,我都不会想到我会选择这个行业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反而对建筑非常感兴趣,可能是家庭的原因,因为几个姑父都是从事建筑行业的,一个设计师,一个则是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项目经理,我曾经在初中时候去过他们公司,当时房地产行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我深深被吸引了,于是立志要上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之类的,因为没想过要考thu的。
真正让我认识并开始有兴趣接触的是我上高一时候的好基友,有时候好基友之间嘛,高中生活寂寞枯燥没事躺在学校草坪上看着月亮谈谈人生也是经常的,他说他以后会去学金融,他爸爸是在市地税局工作的,公务员嘛闲着没事上班时候搞搞期货他说好的时候一天几千差的时候也差不多亏几千,当时是在太年轻不懂事我就问,你为什么去学金融啊,每天抱着电脑对着一个虚拟的市场,看着纷繁复杂的各种线你这几百度的眼睛估计要废了吧,我当时万万没有想到这是我会做的事情,我和他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对股市兴趣浓厚了,没事在模拟盘玩一玩,后来高三就直接实盘了,可能是由于自身个性,或者说是内心的英雄情结,当看到那些财经杂志上那些翻雨覆雨的人物,尽管我不知道他是谁,是靠什么手法这么这么厉害的,总之哎呦妈呀。一个人可以打败一个银行啊,然而造化弄人最后高考之后却只我一个人选择了金融,他却没有因为他是一个保送生专业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最后他去了软件工程,但也在thu所以得继续当基友了说到这里其实我感觉我回答的很没有水准,很多人说金融行业钱多,看起来高端,确实在一个工科男为主的学校里面。
当他们灰头土脸的实验室科研的时候,金融男人模人样的穿着正装出入在各个高大上的企业实习,当工科男为自家院系男女比深深苦恼的时候,金融男会看到经管学院和谐的男女比总是感到无比新闻,在园子里有时候我们感觉自己确实是一个异类,不一定是好的异类也不一定是坏的,当我觉得既然这里汇聚了学校超过一半的状元,作为高分学生最喜欢的院系我想必他有独特的魅力,可能是我喜欢冒险,天生一个冒险家精神去看大很多事情,难听点就是爱好赌,相信自己的判断,金融用哲学范畴来说那种不可知论的范畴一个人去大胆的尝试是多么一件刺激的事情,冒险岛永远是那么神秘而令人着迷,然而我觉得经过系统的学习,自己的专研神马的,其实觉得它更有趣了。
对了,我会说我追自家妹子就是老给她说自己怎么怎么买买买股票卖卖卖股票开始的嘛。哈哈哈。
本人一枚法律渣,亦属于半路出家,兜兜转转误入金融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直至今日。
若说感概和理想,确实很多,在此牢骚一番,诸位见谅 :-D
总体阐述逻辑为:最初的梦想 艰难的转行 一路前行的理由 最后的总结
一、最初的梦想
1.初衷是受骗鄙人出生于广东深圳,自小受到香港律政剧的荼毒,傻乎乎地认为律师可以在法庭上舌战唇枪,力挽狂澜,伸张正义~!于是乎,立志将来要成为一枚律师,锄强扶弱又挣大钱!
所以义无反顾选择了法学院,大学开学,先是一来被无聊的两门课法理(乏理)和宪法(闲法)冲蒙了头脑,然后就是各种稀里糊涂的法学学科,实在不知道自己学了些啥~
再就是发现中国法学院,往往都是各大高校几大闲院之一,一般都培育出了一帮DOTA高手o(╯□╰)o
又如我研究生在某政法院校,江湖人称“华东疗养院”,可见一番。最终还发现中国法律业有着许多自己不太喜欢的一面,法庭上也只有照本宣科,辩论中也没有像电视剧中有任何精彩,心中是愈发的沮丧。
2.转折遇贵人
终于,到了大二升大三的时候,碰到了一位颇有争议的老师。其观点犀利,张口闭口我师兄李克强,言论中认为除清北以外都是野鸡大学等…虽说大家对他评价不一,但其对金融的吹嘘,无疑确实是给我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的认识。PS(也就是说对金融业的最初是听别人吹牛逼觉得高大上才感兴趣的)
后来碰巧后来和传说中的金融人才X老板做舍友,X老板是对金融情有独钟的人,对我的熏陶作用很多,在一起颓废的过程中,算是自己刻意补充一些金融的基本概念。X老板和我都是法律中的学渣,但却是位有个性之人,家里人强迫他回去消防队,说不去就打断其腿。X老板宁死不从,后来碰巧没报希望的考研,竟然一分不多的压线上了,顺利的回家读了研究生。研究生期间顺利把CPA全科通过,后进入某新兴投行部发展迅速,这是后话。
扯了那么多废话,我最初的梦想依然是做一名律师,不过从传统诉讼律师改为了:我想做一名金融律师!穿西装带领带,虽不上法庭,但也穿梭于银行家、企业家之间~哇咔咔,想想还觉得有点小激动!
二、艰难的转行
1.转行铺垫
故事的后半段就是土鳖辗转到了大上海,第一次到陆家嘴,深深地受到了震撼,当时心中豪情万丈
“将来我一定会来这里上班的!”(PS:如今面对着陆家嘴拥挤的交通以及亘古不变的午餐吃什么烦恼,已无力吐槽更多)
然而研究生三年,作为资深学渣,耐不住寂寞,第一个学期末就开始往外找实习。当初对金融业也不了解,就是律所和金融业没有任何针对性,漫无目的投简历~(PS:当时经常看到最多的就是各种卖方研究所的实习招聘,实在不懂是干什么的,反正也不管三期二十一的投~我觉得他们收到一个啥都不懂的学法律的还是研一的小朋友的简历,正文还是洋洋洒洒情真意切的求职信,想想也是醉了)
后几经辗转,做过金融机构合规、律所的非诉和诉讼的实习,突然很想尝试金融业的实习,看看自己到底合适不合适。
2.情定资管
于是乎,自己很白痴的开始想,学法律的能去金融机构干啥哩,听别人说好像国内的券商投行部也是需要学法律的人呐,那就我就看努力努力吧~
啥?听说大券商只要超级名校的金融硕士?那我就先去小券商体验吧~于是乎踏上了找券商投行实习的过程。
咦,为毛我这么渣的背景,居然投券商让我去面试的几率很高?我擦,原来是海面,你妹的,招一个岗位,让一群人来面试,还个个都是复交财的,至于么?o(╯□╰)o
至此,不间断,每日坚持投简历,坚持看所有网上可以找到的投行的相关资料,历经一个月,无任何offer~
某次校友聚餐,偶遇某大牛师兄,谈及到目前投行行情不好,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突飞猛进,前途大大的有,说班上谁转过去,一年多少钱,谁跳槽到某信托,待遇翻几番,劝我可作考虑~
切,我是哪种只看钱的人么?
啥?一百度发现信托业平均50W 奖金,券商业奖金几乎颗粒无收~!!
好!那我也要去做资管业!(我擦,你的节操呢?!!)
突然惊奇地发现,其实资管业招人得还不少~那段时间集中精力投资管类的实习,竟然面试率也不低,平均每周大概都有四次左右面试机会,基本上信托、券商、基金子公司及个别投行,当然每次都跪了。(当时愤愤不平,现在回想起来,确实自己水平不行,不懂还瞎比比)
接连一个月,最终在前老东家的面试中,因为某小伙伴的疏忽,于是有了下面一幕:
“自我介绍一下吧”“我叫XX,XX学校,15年毕业…”“等等,啥,你15年毕业?”“对的,怎么…?”
“我们不招15的,工作人员搞错了…?”“那我是不是可以走了?”“既然来了,那就随便聊聊吧…”
最终,估计因为我也是15年才毕业的原因,网开一面,让我捡漏子进来了~纪念,时间节点,2013年11月。
3.自我的蜕变
第一份实打实的金融实习,第一天坐立不安,实在不知道做些啥,被老板扯进办公室旁听,连续半个小时,硬是没听懂一个字,只感觉很高深的样子,让我充满了学习的动力。
感谢职业生涯这么早期,遇到了非常专业的号称“114百科”的老板,非常友善的同事,以及恰逢公司部门草创阶段给了我很多的锻炼机会。
那段时间无疑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间段之一,每天大量的学习,可以感觉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资管工作的性质的问题,让我主动的去研究和留意金融业的很多的其他行业的业务模式及最新动态,着实获益良多。
实质今日,依然非常感谢这一段时光,教会了我很多职场的道理,为人处世,与人交往;教会了我很多金融业的基本技能。可以说我在这里,从一个婴儿的状态,在这里学会了自己走路。目前,依然在资管业每天奋斗中,压力很大,但确实觉得自己依然每天都有收获。
三、一路前行的理由
1.常人的理由:①钱,钱,钱
综合来说,金融业的待遇平均薪资和成长性,都是一般行业无法比拟的。
无须羞涩,爱钱乃人之本性,只有在生活条件更好的满足的情况下,才能更多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梦想。
而金融业因奖金丰厚的特点,若却肯艰苦奋斗,财务自由不是梦。
然则若做金融单纯看钱,是否能走得远,是个疑问。
②高大上的成就感
接触的人层次高。金融业,即使初出茅庐,接触的也是各企业高管层级,社会地位较高;金融业内从业人员无论从学历,平均素质等方面也相交其他行业要求更高,在这种环境中工作,自然会有较强满足感。
做的业务在外人来看显得高大上。业务范围涉及企业上市、并购重组,二级市场投资,开口闭口各种专业词汇,今天成立十亿的基金,明天和XX企业商谈业务合作。尤其在公众场合,感觉倍儿有面子。
③较为简单的氛围
一般不管民企外企国企,相对来说都有很多勾心斗角的事情。(其实也没待过,从书中和电视剧中了解)。但是从金融机构角度来说,虽然也免不了一下职场的弊病,但总体来说人员较少,结构也较为简单。总体遵循利润为王,大家的目标都集中在如何完成业绩指标之上,打交道最多的也就是部门内部的几个人。作为粗线条的男生来说,我就比较喜欢金融机构相对简单的氛围和环境。
2.我的理由
我非圣人,上述的很多理由同样适用于我,另外再补充几点。
①我想成为一个既有专业,又有意思的人
牛顿算得出来天体物理,确算不出股票的规律;金融业是一个无穷无尽的领域。行业内部纷繁复杂,各子行业截然不同,各种专业知识日新月异,产品创新层出不穷,我觉得只要在这个行业,永远有着学不完的东西。如果自己不每天进步,就可能被淘汰。
然则,在金融业的这种相对没有那么刻板的工作环境,我也以相对自由的态度做一个有趣的人,给身边的人带来乐趣。
②就是喜欢这种感觉,如此简单
当然,工作中和各种有意思的交易对手、合作伙伴打交道,攻克难题,赢得客户尊敬等,让我非常快乐。
另外,和众多非常给力的人一起弄金融小伙伴,经常面临着许多迷茫的小朋友,甚至不限厌烦的牺牲工作的时间为其解答问题。没有任何想要得到任何回报的感觉,但是就是觉得自己所学所知派上用场,真的很开心,很快乐。
总结,一路遇到了非常多的贵人,许多大牛、老师都给过我很多的很好的建议。
至于回归到楼主所说的对金融业“执着而坚持”的理由,我再补充几句。
仍记得一部很有名的战争主题的电影(具体名字忘了)中的一句名言,“其实战场上,支持战士们勇猛的向前冲的,不是国家、也不是荣耀,而是隔壁掩体的战友。”
所以,其实,那么人对金融业的执着,也许并不在于金融业的财富与光环,而在于大家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努力的付出。
正因为在金融业里熬过夜、加过班,受过挫折,也获得过成功,所以我们才如此深爱这个行业。
正如当初我们爱着那个姑娘,或许不是因为她多美丽、多善良,而在于我们付出的那些热血的青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要剔除金融行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