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微信支付宝二维码合一都怎么了

人死后,微信QQ账号、支付宝余额该如何处置?_网易科技
人死后,微信QQ账号、支付宝余额该如何处置?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数字遗产”如何处置催生创业机会)
“如果我死了,我的微信、QQ、微博账号谁来处理?我支付宝里的钱怎么办?我游戏账号里面装备怎么办?”当互联网成为连接虚拟与现实的桥梁时,桥上站着的人开始担心自我消失后带来的数字遗产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崛起,网民在虚拟世界留存的痕迹已经不仅仅是数据本身,其背后产生的经济价值、情感价值,以及在网民过世后这些数据的归宿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围绕如何处理这些数字遗产,也催生了一些创业机会。但由于当前相关法律的空白,这些涉及隐私的信息数据还存在诸多争议。直到2016年下半年,网络虚拟财产、数据信息将成为受法律保护的民事权利,被写入《民法总则》(草案)中,目前,草案已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审议当中,这也意味着未来互联网用户和互联网公司,都需要重新开始思考针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权利和义务。数字遗产身上的情感寄托2015年4月,吴晓(化名)在大学宿舍烧炭自杀后,母亲陈蓉(化名)再也没能打开过女儿的手机和电脑,密码封锁了这个19岁女孩在互联网上的大部分信息。陈蓉没法登录女儿的微博,也不知道她过世前和谁在微信上有过联系。女儿刚过世时,这种封锁对丧女心痛的陈蓉来说不是件坏事,但心情平复后,陈蓉很想知道女儿在网上留下的生命记录,她并没有把这些当做数据财产或虚拟遗产来看待,“只是她来过这个世界的一种证据。”可无从得知的密码,成了她通往女儿在虚拟世界的一道阻碍。对于只会用QQ和微信这类普通软件的她来说,找到女儿留在网上的痕迹并不容易,最终她只能作罢。两年前,同样以自杀结束生命的小曾,给亲朋留下了在世时的声音。他在B站上发布的6首二次元歌曲,直到现在仍有人点开收听。打开他最后录制的那支歌曲时,弹幕密密麻麻地弹出网友对这个小伙子的怀念。虽然小曾再也无法和这些评论者互动,但他留在网上的歌曲仍然会被人们相互转发,他的一个朋友留言表示,“听着你的歌,仿佛你还在一样。”在国内,网络上的声音、照片、文字等数据信息,多数人将其价值归于纪念。在“网上入殓师”林东平眼中,逝者在社交网站上留下的痕迹仍旧会被其他人看到、关注、传播,这种流动让逝者的生命在互联网上得以延续。2011年,“IT男”林东平带着“做产品”的思维,开设了“逝者如斯夫dead”的微博账号,通过搜集、整理过世者的社交记录,为每一个逝者写一篇小文。大量的网友在这个账号中或逝者的微博下点亮“蜡烛”表情,“逝者如斯夫dead”逐渐变成“一座微博墓园”。偶尔一些微博内容还会成为热门话题。在国内,密码仍是唯一的“钥匙”事实上,逝者生前留下的数据信息除了情感价值,也正在为互联网公司继续创造着流量价值。但这些价值来源的所有权问题,依然面临着法律界定上的模糊。早在2003年,“以二进制的形式加以描述、存储和传输的人类活动”作为一种文明成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数字遗产。作为一种无形财产,它既包括虚拟货币、游戏装备,也包含各类互联网账号和用户创作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数字作品。但目前为止,这类“资产”在公民过世后如何处理在我国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目前的行业惯例是,个人账号不能被当作财产处置,也不属于法律上遗产继承的范畴。从2010年开始,逝者QQ账号找回、游戏装备继承、网店经营权归属等个体事件都成为过新闻报道的热点,并引发了人们就数字财产、虚拟遗产的讨论。2011年,沈阳王女士的丈夫在一场车祸中丧生。她想要获得丈夫QQ邮箱内保存的两人的照片和信件,但由于不知道密码,只好向腾讯公司求助,但与对方交涉后并没有成功。按照腾讯的规定,想要拿回密码只能按照“找回被盗号码”的方式操作,除了提供逝者本人的基本资料和联系方式外,还需要提供号码的使用资料、保密资料,同时还得邀请账号内QQ好友为其“认证”,“但人都不在了,我上哪找这些资料?”记者查询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的用户注册协议发现,账号的所有权均属于平台所有,比如用户注册微信时,《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里规定:“微信账号的所有权归腾讯公司所有……初始申请注册人不得赠与、借用、租用、转让或者售卖微信账号或者以其他方式许可非初始申请注册人使用微信账号……用户注册微信账号后如果长期不登录该账号,腾讯有权收回该账号。”这样的服务协议导致一旦用户死亡,没有密码的家属将面临无法获得处置账户信息的权利。在美国,雅虎邮箱也在服务条款中声明,用户对于邮箱的使用至用户死亡时终止,之后邮箱会被冻结或删除。但2005年,美国士兵贾斯汀·埃尔斯沃思在伊拉克阵亡后,他的父亲向雅虎公司提出拿回儿子在雅虎上的账号、密码,以便获得儿子的照片和邮件用以留念,遭到雅虎以侵犯隐私权为由的拒绝。士兵的父亲将雅虎起诉,最终法官判决雅虎将士兵的电邮移交给他的父母。此案也推动美国互联网公司对于数字遗产处理方式的改变。比如,全世界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不再冻结或删除去世用户的资料,而是将这些账号自动变成“纪念版号”供他人缅怀悼念。一些运营者开始向成熟体系倾斜国内社交平台的账户资产处理虽然有待完善,但一些互联网公司、创业公司已经开始重视虚拟遗产的处置。去年,我国首个针对网络游戏虚拟账号所提供的公证服务出现,上海市宝山区公证处为巨人《征途2》网络游戏用户提供游戏账号保全证据公证。凡是以真实身份注册成为《征途2》网络游戏的用户申请办理账号保全证据公证服务的,公证人员会详细记录玩家上网、进入相关网址和《征途2》游戏的整个过程,可能进行摄像。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对游戏账户的公证并不意味着虚拟财产的继承有了质的跨越,但在所有权人的认定上跨出了一步。除了所有权确认外,一些互联网创业公司在处置注册用户数据遗产时,开始向成熟的体系倾斜。2015年,心理服务平台“简单心理”的注册心理咨询师朱琼遭遇车祸去世,朱琼服务的账号被冻结后,预约她做咨询的10位来访者也面临着无人可询的现状。“简单心理”一方面需要把咨询师账户内的财产交割给家属,另一方面还面临安置来访者的难题,“相比其他的服务平台,心理咨询的用户比较特殊,咨询师的去世可能给来访者造成二次伤害。”“简单心理”的创始人简里里回忆。由于国内相关的处理预案处于空白,简里里连夜联系了台湾的专家,针对如何告知来访者这一噩耗、如何评估来访者的心理状态、如何让其他心理咨询师接手等问题做了详细方案。在将10位来访者安排妥当后,简单心理将朱琼去世的消息发布在了平台上,她的账户页面也设置成了一个纪念板块,“这是平台唯一一个开放留言的咨询师页面,一方面让她的来访者获知这个消息,另一方面也让亲朋有一个悼念她的出口。”朱琼写过的文章和朋友回忆她的文字都逐渐在平台上开放,在简里里看来,无论是朱琼的账号,还是其他具有数据遗产属性的信息,都十分珍贵,不能一冻一删了之,“都值得留下来,这是大家对她的一种纪念。”虚拟遗产带来的创业机会随着微信钱包、支付宝以及各类互联网金融等和钱沾边的互联网产品越来越多,消费者存放在虚拟世界的真金白银是不能忽视的问题。账号、密码的保护和持有开始变得愈加重要。去年,网友一则“如果我死了,我支付宝账户里的钱怎么办”的发问,让人们不得不面临“人死了,钱还在”的现实。不少用户担心,年迈的父母可能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儿女在支付宝和微信中还存有资产。支付宝也对此作出回应称,继承人可以联系支付宝,公司客服会引导继承人准备身份证、死亡证明、承诺书等材料,然后通过网络上传、快递等方式给到支付宝,即可继承账户里的财产。如果继承人不知离世者有没有支付宝,或者不知道离世者的支付宝账号是多少,继承人只要提供离世者的身份证号给客服,就可以查询离世者名下到底有没有支付宝账户。也有网友存在另一种担心,如果自己在多家P2P金融平台上有投资理财账户,一旦他发生意外,家人可能根本不知道这些平台,他的财产也将永远锁在死亡账户中。已经有创业者注意到这个痛点。去年10月,一个名为“与亲书”的项目在武汉成立,产品针对互联网用户中有意外隐忧的用户,为他们提供网络资产线索托管与移交服务。“与亲书”的用户可以在公众号的页面中,储存管理相关线索,并留下用户预留的紧急联系人,团队将通过多种方式持续关注用户的在线状态,比如用户社交账号是否更新、是否在平台签到打卡等,一旦确认用户失联,团队将主动联系用户预留的紧急联系人,完成网络遗产线索的交接,并配合协助继承。产品公测阶段,创始人徐祥鹏曾对用户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在随机选取的1000多个样本中,拥有网络资产的人中,30-40岁的用户最多,占比为45.11%,且男性比女性多。各类网络资产中,拥有电子钱包余额和理财产品的用户比例较高,其次是账户、游戏装备和各类文件(照片、视频、文章),“相对而言,大家更愿意将和钱直接相关的线索作为托管对象。”针对用户对于平台托管账户的隐私安全,徐祥鹏解释,平台只托管账户和相关线索,而不托管密码,未来还可以引入第三方平台增加安全性保障,目前已经有政府的相关机构前来寻求合作,未来的第二代产品上,也将用协议明确平台对网络资产的界定,强调平台“移交线索”的功能。对于项目的未来,徐祥鹏认为虚拟财产是大众的痛点,但也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需要创业者随着国家法律政策的完善一起往前推。随着虚拟货币、游戏行业的发展,一个账号上附加的财富价值也开始凸显。早期注册的QQ靓号也在网络上出现叫价交易的情况;微信绑定银行卡后,软件也不仅仅是用于即时通讯和社交;游戏玩家化不断升级的账号及购买的装备都是实实在在的资产。近几年的民事案件中,各地法院处理了多起离婚夫妻要求分割游戏装备的案件,这类具有财富属性的网络数据,在面临交割和继承产生纠纷时,其数字资产的经济价值开始在网民心中增重,但这些财产的权属、价值评估都曾因法律的空白,使司法实践难以推进。今年年初,《民法总则》(草案)已经进入人大常委会的第三次审议中,网络虚拟财产、数据信息作为民事权利写入总则。这意味着,数据财产将明确受到民法的保护。【他山之石】各大互联网公司“后事”功能简介FacebookFacebook过世用户的亲人有两种选择:可以让这家公司删除他/她的账号,或者让该账号变为“纪念号”。当账号变为纪念号后,任何人都不能再登录,不过其好友仍能够发表留言。此前,Facebook只允许好友看到纪念号用户,现在这家公司决定为了尊重逝世用户意愿,在他们死后,维持他们的隐私设定不变。另外,逝世用户好友还可以要求看死者生前“回首好时光”视频。Twitter用户只能直接联系这家公司,并随附你的身份证和已故亲人死亡证明来要求其关闭账号。Instagram和LinkedIn也是采取相似处理方式。谷歌Google有Inactive&Account&Manager(不活跃账号管理)功能,这项服务可以让你来决定自己的Google&,Blogger,&Drive,&Gmail,&Picasa&Web&Albums,&Google&Voice以及YouTube等账号的命运,并促使你为自己建立一个截止日期。如果所设定的日期快要来临,你就无法进入账号,这项服务就会给你发送一条确认短信,如果在很长一段时间你没有回复,谷歌默认你已经死亡。当截止日期过后,这项服务会将你的照片、视频或者邮件发送给你事先指定的联系人。微软和雅虎微软和雅虎明确表示,它们不会分享用户的账号。不过,它们在收到请求后会关闭已故用户的账号。微软已经推出了Next&of&Kin服务,如果你能提供证明,证明你与死者之间的亲属关系,以及死者死亡证明,这项服务将会把死者生前所有邮箱保存在一张DVD中发给你。
Dropbox只要你的亲人留下一台跟这项云存储服务相连接的计算机就OK。如果没有留下计算机,你可以尝试联系这家公司,要求其让你进入亲人的账号,不过Dropbox并不承诺就一定会批准。苹果不幸的是,苹果在其服务条款中有一项“生者不享有对死者名下财产的所有权”的规定。根据这项条例,苹果账号是不可转移的,你所能做的就是通过联系iCloud客服来关闭死者的账号。新京报记者&刘珍妮
本文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白鑫_NT4464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贴春联、吃饺子、看春晚”已经成为了中国人过年的“标配”。央视春晚永远是是除夕夜
48小时点击排行榜紧急!刚刚发现的,微信支付宝QQ可怕漏洞!
来源 | 南京公安 很多人发现,经常会有美女头像的陌生人加自己微信好友,但你又不认识此人
你肯定收到过这样的 添加请求 看起来 他是从通讯录里找到你的 那么他应该是你的好友 但是为什么 你完全想不起来这是谁? 原来,这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微信本身自带的功能,为了“高效”添加陌生人而玩的一种骗招! 微信发送添加好友请求的时候, 需要验证。如果对方在验证信息中填写“来自手机通讯录”,对方微信姓名下面就会显示“来自手机通讯录”。 还有一些系统会在“来源”上显示“来自通讯录好友” ,因为你的手机号码已经被存在了别人的手机上 。 他从某种途径上买到了你的电话号码,那么这个手机号多数会绑定一个微信号,只要加你微信,慢慢跟你聊,总会有机会钓你上钩的。 拿到电话号码之后,骗子就把手机号导入通讯录,此时微信会自动查找该号码对应的微信号,然后推荐加好友。 骗子会时不时的跟你聊天,发展一下暧昧关系。还会通过一些测试来筛选易上当人群。 加你的人看上去是“美女”, 这个头像100%不是本人,对方大概率还是个猥琐男,他就是骗子公司的喽啰, 底薪最多也就元。骗子公司的业务就是拉人来他们的黑平台开户入金,然后把你的钱偷偷黑掉。 还有一种情况要注意! 不少微信用户收到过这样的加好友申请:对方原本就是你微信里的联络人,可这位“好友”突然要求你重加,一模一样的头像和昵称,你以为这位“好友”是被自己误删的,就随手通过对方申请。不曾想,也许此人根本不是你的“原装”好友…… 能够“复制”你朋友微信的人,有可能之前就是她微信里的“好友”,获取了她的资料信息。如果有一天你消失了,你的QQ&微信&支付宝怎么办?
团团的笑点一直低于常人,
“笑死我了”这句话团团一直挂在嘴边。
直到有一天,
团团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如果有一天我们突然消失了,
我的QQ,微信,支付宝咋办?
为了寻找答案,
团团特意去街头采访了一下,
小伙伴们全是神回复。
1、作为遗产留给我儿子
2、我觉得微信QQ会比我先消失
3、带到那边继续使用
看到这些回复,
团团我只想说:
你想笑死我吗?
好继承我的几个粉丝和花呗?
虽然理想很丰满,但现实总是骨感的,
当团团耐不住好奇心,
去搜索QQ,微信,支付宝如何继承时,
发现了一个问题。
3个月不登QQ可能会被回收
腾讯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十分霸道了,直接在QQ回收规则中写道:
1、注册3天未登录,号码可能被回收;
2、注册后24小时内登录,45天未登录,号码可能被回收;
3、3个月未登录,号码可能被回收;
4、若系统检测帐号存在安全风险和违规操作,为保护帐号安全,我司会先进行冻结,若冻结30天内未验证密保解冻,帐号可能会被回收。
也就是说,如果你突然消失了,
账号密码没来得及告诉子孙后代,
那三个月后,
你的QQ和QQ宠物可能也要随你而去。
微信:不回收但可能会封号
虽然同是腾讯旗下,但与QQ相比,微信就人性化多了。在微信官方与用户的协议中,微信并没有明文规定长时间不登录就会被回收,不过意外总是难免的。
如果你长时间不宠幸微信,
可能会造成账号异常被封号!
不过大家先别方,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被封号或者被回收后,我们可以申诉回来。
最快捷的方法:
安全手机:通过绑定的手机号接收验证码登陆
绑定QQ:直接用QQ账号密码登陆
绑定邮箱:用邮箱更改密码然后登陆
有朋友提出:人工申诉。
毕竟像腾讯这么大的公司,应该没必要扣着我一个小小的扣扣号吧?
然而,腾讯就是这么决绝。
2011年,王女士的丈夫徐先生不幸在车祸中丧生,徐先生的QQ邮箱中保存了两人的大量照片和信件,王女士想要整理和留存这些珍贵的资料,并且保留丈夫的QQ号码。
然而,在没有登录密码的情况下,王女士只能求助腾讯公司。但是经过一番交涉之后腾讯方面却称:QQ号码所有权归腾讯,用户只有使用权,不属于遗产继承范畴。
想人工找回账号这种事,大家还是别想了。
支付宝:消失了也得还钱
作为网络时代的消费巨头,支付宝当然不能落后于别人。
阿里巴巴官方曾说过,如果支付宝、淘宝账号6个月不登录,也可能被回收!
网友就动了心思了
“我把支付宝卸载,花呗是不是不用还了?”
支付宝立即表态,你这就是在
公告在这儿
所以啊,小伙伴们,不要想着消失了花呗就不用还了。
只要你的账号里面还有钱或者欠着钱,就算你消失了,这个账号也不会注销。
而且,支付宝还针对“人死后,钱怎么处理”的情况,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根据条款显示:当亲友死亡,而你不知道支付宝信息时,只要你人工核实信息和继承身份,就可以从支付宝中把钱取出来!
激不激动!
其实说来说去,
最关心的无非是当我们突然消失后,
我们曾拥有过的账号会不会被摧毁掉,
毕竟这些账号已经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了,
突然就随着我们一起消失掉了,
还是有点惆怅的...
不过就目前而言,
网络虚拟财产的问题已经反应到《民法总则》中,
相信在未来的某天,
网络虚拟财产也将成为我们个人财产的一部分。
只要我们坚持多活几年
狗带后,账号财产就能被后辈继承了
想想是不是还有点小兴奋呢?
团团就想问问大家:
在看到这篇文章前,你有想过这个问题吗?
下面留言,让团团看到你的心声噢!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女子QQ微信支付宝用同一密码:结果大悲剧
  有句话说&人生一大傻,生日当密码&,就是说万一身份证和银行卡一起丢了,很容易被人猜出银行卡密码取走钱。可不用生日当密码就安全了吗? 北仑有一位女士,倒是没用生日当密码,可她的QQ、支付宝、微信等各种软件都用的是相同密码,还泄露了出去,结果一个月内手机被人锁屏,微信、支付宝、银行卡还被盗走1万多元。
  近日,北仑检察院以犯罪嫌疑人李某涉嫌盗窃罪、敲诈勒索罪向北仑法院提起公诉。
  手机明明没丢过
  却突然被人锁屏了
  都说苹果手机现在是&街机&了,但很多人对它的功能还真不一定了解。比如说,只要用注册的账号和密码就能远程对手机进行锁屏,这个功能北仑的陈女士就不知道。
  日晚上9点半,家住北仑大碶街道的陈女士在家中用iPhone 6手机上网,突然手机被锁住了。屏幕上还显示一行字:&支付宝打6000,我全部解除,支付宝********@sohu.com&。
  陈女士大吃一惊,拿出另外一部iPhone 6 plus手机一看,也被锁屏了。
  这到底怎么回事?手机明明在身边,没有被盗,怎么会被锁屏?
  陈女士的两部苹果手机用的是同一个ID账号,她觉得唯一的可能是自己的手机ID被人盗了。于是第二天一早,她把手机送到店里去解锁,并更换了两个密码。
  做完这些,陈女士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但是她没有想到,这才是刚开始。
  当天晚上,她的6 plus手机上的微信突然被人异地登陆,当陈女士再次登陆时,她支付宝捆绑的银行卡被人分32次转走4400元,这钱又出现在了她的微信钱包里。
  卡里钱进进出出转个不停
  即便这样她也没有报警
  5月16日一早,陈女士打电话给微信客服,申诉微信账号被盗,并要求微信客服冻结了微信钱包的钱。
  第二天,陈女士拿到新密码重新登陆后,发现微信钱包里的4400元已经被人用掉170元,陈女士赶紧把剩余的钱提现了。
  经过这么一阵折腾,陈女士原本以为,这下总消停了。
  但是一周后,陈女士崩溃地发现自己的支付宝捆绑的银行卡又被人分7次转走1000元,她通过银行账单查询,得知钱是转到了深圳财付通科技的账号里。
  陈女士又一次致电微信客服,客服告知,这7笔钱通过财付通科技又转到了一个微信账号,而这个微信账号居然是用陈女士自己的资料注册的。
  不可思议的是,陈女士根本没有注册过这个微信账号,也不知道账号和密码,这1000元也因此无法冻结。
  就在这时,她的银行卡里突然打进来910元,3分钟后又划走了900元!
  这种钱划进划出的节奏,陈女士是真看不懂啊,她赶紧又去查银行账单,发现原来是有人冒用她的身份资料到APP公司申请了贷款!
  对方贷款成功后将钱先转到了银行卡里,之后又把这笔钱转到深圳财付通科技里,再转入微信小号里,同样,这900元依然不能冻结。
  陈女士对于这个贷款公司一无所知,贷了多少金额也不清楚,因为资金不是很多,陈女士也没有报警。
  所有账号用一个密码
  一个账号被盗,其他全遭殃
  6月10日陈女士的银行卡再次被盗刷,盗刷的3000元转入了另一个微信小号里,这个小号依然是用她自己的身份资料注册的,3000元也不能冻结追回。
  陈女士最终选择了报警。
  6月13日,&90后&犯罪嫌疑人小李在安徽老家被北仑公安抓获。由此,陈女士才搞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原来,陈女士曾在一个QQ群内认识小李,拜托他办理小额贷款,把自己的身份证照片、结婚证照片、银行卡号通过QQ发给了小李。
  为办理贷款方便,陈女士还将自己在网上注册的平安易险小额贷款账号和密码告诉了小李。
  但后来,小额贷款没有办成功,两人也就不再继续联系了,但是陈女士并没有将平安易险小额贷款账号密码更改,小李也没有将陈女士的身份信息资料删除。
  5月15日晚上,小李在电脑上登入了&查找苹果&的一个网站,抱着随便试试看的想法,输入了陈女士的QQ邮箱,之后又输入了陈女士告知的小额贷款账号的密码,居然成功登陆了。
  惊喜的他立刻在网站上点击丢失模式,并在备注栏内写下了一行字:&支付宝打6000,我全部解除,支付宝********@sohu.com&。
  第二天,小李又尝试用小额贷款密码登陆陈女士的QQ、微信、支付宝、银行卡。他发现,陈女士所有的账号用的都是同一个密码!
  他马上登陆陈女士的微信,通过小额提现方式,每次提现200元,分多次将4400元提现至陈女士的微信钱包中,然后用这笔钱充值了30元Q币,给自己的手机号码充值了100元话费。
  得知陈女士已经将这笔钱申诉回去,自己也无法登陆这个微信号后,小李又想到了另一种不会被冻结的盗刷手段。
  小李用陈女士之前办理小额贷款时交给自己的身份证照片,结婚证照片等资料注册了一个微信小号,同时又绑定了陈女士的银行卡,之后分多次将银行卡里的1000元钱充值到微信小号钱包。
  光注册微信小号盗刷银行卡还不够,小李又想到了更高明的盗窃之法。
  他成功登陆了陈女士平安易险的手机贷软件,并以陈女士的名义成功贷款了1000元,扣除手续费后还剩余910元,通过之前一样的方法将钱转到了自己的微信小号里面。
  事后他也说,自己盗刷了这么多次,陈女士方面都没有报警,这才让他的胆子越来越大。
  如今,李某已因涉嫌盗窃罪、敲诈勒索罪被提起公诉。
责编:李文瑶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支付宝微信二维码合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