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农业企业很难农业大学挣到钱

最近几年,农业被炒得火热,甚至被称为未来的房地产业。很多人都认为做农业很赚钱,或者至少将来很赚钱。卖果汁的、搞房地产的、造电脑的……这些与农业搭边或不搭边的明星企业,纷纷看中了这块处女地——有机农业。
外人眼里一片光明的前景下,有机农业生意不仅仅只是“看起来很美。”一方面,社会资本对这一领域虎视眈眈,纷纷将资本的触角伸向这一领域。 另一方面是业内企业面临销售、物流、认证等难题。
关于明星农业企业,我们最开始认识周杰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还珠格格》里边的尔康而家喻户晓,进而一路大红大紫,然而从“车祸门”之后他的强硬太多使得人气大跌,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的一言一行,肯定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他的行为显然是引起了公众的不满,加上在片场耍大牌进而导致从天堂掉入地狱,进而被封杀,从此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然而销声匿迹许久之后,周杰再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是在参加戴军的节目的时候,那是的他摇身一变换了另外一种身份——身价千万的大米种植商人,但是问题来了。
原来,周杰种的大米品牌为周先生大米,定价有68和128元/斤两个档次,特供直销。显然,这个价格和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大米价格比起来是比较贵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竟然大多数人认为这个价格是合理的!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有不同的意见:
1、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适合种大米的地能有多少,而只有那个地方的米最好。供十几亿人口吃。肯定是不可能了。好的一百多块钱不算贵。本来东西就是物以稀为贵。
2、绿色大米128确实太贵了,五常普通稻(用化肥)售后价格一般在3-4元左右,出米后的价格在5-6元(部分地区含运费)绿色的有几个问题:a、成本高,土地要经过3年左右的不使化肥、农药,不用化肥产量低,农家肥现在不便宜而且也没劲。b、品相不好,绿色食品大多数长得丑。c、信誉没法保证,你种的是绿色米也得有人信啊!出稻后没法分辨。我问了一下绿色米不算包装13-15元能是可以吧,估计算包装要20多,而且不好买。
3、怎么不说有的有钱人从日本那里买大米,也不便宜,也是大几十一二百一斤,怎么没有人喷,在中国特别是大城市只要有绿色有机的食物都价格不便宜。
4、所有东西,你承认,他就值这个价,你不承认,那就一文不值。几万十几万的包包,和几十块钱的包包不一样装东西?以前藏獒炒到上千万,现在听说送人都没人要。钻石说到底就是他妈一个破石头,为什么那么贵。
为什么中国农业会出现这样的消费者巨大化的认知差异呢?中国一般的农业企业为什么不赚钱呢?
在谈论中国的农业企业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下国内农业面临的困境。“太贵了,不漂亮”这好像较好总结了目前国内农业所面临的困境:消费者的认识决定了市场的需求。这是中国的农业企业很难挣到钱的问题吗?
1、农产品价格的参照对比价就低:在中国,人们骨子里农产品就是个低贱的东西,一个美国“苹果”(苹果手机)几千大洋可以有人排队购买,而一个累积了耕耘者几百个日子精心呵护、劳累的一个上好红苹果几元就会被人认为“太贵了”。
2、不漂亮:如果按照死扣生态种植方式做出来的农产品长时间(因为没有化肥生长剂等催促,生长期更长。)在田野间自然成长,受尽风吹雨打,历经虫扰病缠,再加上土壤条件及光照、温度湿度等小气候条件,同一棵树上的苹果都会有不同的状态,留下自然雕刻的痕迹时必然的事情。
所以国内死抠生态种植的农友们多难赚钱,至少大部分农人朋友都差不多,包括一些大的有机种植企业。
那么中国的农业企业到底为什么不赚钱呢?
消费者的生态文明还未真正形成,商业诚信体系需要架构。“生态”的概念在大众中开始传播才三四年时间的光景,需要一个过程来形成。
现在劳动力成本高,请工请不起了。地大,人多,缺乏理性的引导,没有宏观的规划,跟风成了主流旋律,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和现状。
除此之外广大网友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标准化难实现,规模都是跟风。
在中国,农业从业人数基数太大,什么赚钱就跟风什么,最后供过于求,当然就会亏。
因人口问题硬伤,长期磨砺着人们的生存,也改变了多数农业人的心态。一味跟风,盲目且悲观性的看待手里操持的农业。钱其实挣得机会很多,很多人错过了就明白来了。
相对来说农业的利润还是不错的,问题出在标准化和规模化。
——生产效率低下,需要对生产者进行长期工业化思维改造,降低生产成本
——品质上不去,种植面积大,市场饱和。
——市场低迷,农产品价位低。劳动成本高,自然灾害影响。
——第一个做的人赚不到钱,是没有做好宣传,最后一起做的人赚不到钱是做的人太多了!把握好时机,就可以赚到钱。
中国农业发展的困境来源哪里?
在超市买来2元一斤的西红柿,在冰箱里放一个礼拜也还是硬硬的看起来好新鲜,8块钱一斤的放两三天就软了放五天就开始烂了。到底哪种是“正常”的西红柿,哪一种又是“正常”的蔬菜心理价格...
中国农业发展的困境有哪些?
1、源自中央文件
中国关于农业的文件和政策可谓年年有,月月有,天天有,一波接一波,一个接一个,应接不暇。每年中央“一号文件”一出,全国人民就开始热议农业 ,等到“两会”结束,热议便渐渐降温,然后消失。这样的循环每年都会上演,这种虎头蛇尾的现象就是当下中国农业产业的真实现状。
与每年开春时必演的农业大戏“一号文件”互为狼狈的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各大媒体上“农业的机会来了”、“下一个投资热点是农业”、“农业迎来黄金期”等等诸如此类的文章。你会发现:两年前有这样的文章,两年后有这样的文章,两年前的两年前同样有这样的文章,四年前的四年前仍然有这样的文章。这些文章秋毫明察,政策洞见,理据双全,但看多了不免心生疑惑:农业的机会到底来了没有?啥时候来?来不来?
十年前,国家开始提新农村建设,那阵子很多人打了鸡血似的,开始热衷于宣讲“农业的机会来了”,而且把每年的“一号文件”之类的政策提起来就灌,不少人就这样晕头转向地干起了农业。后来的日子,由媒体配合专家,继续忽悠。
当那些早年被忽悠从事农业的人开始抱怨农业不好做时,解释简单明了:农业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的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要抱着急于求成的心态做农业。毫无疑问,这样的回答是双方均能认同的标准答案,所以从来没有人质疑。但是,再到后来,慢慢发现,那些出于各种理由进入农业领域发展的人所遇到的问题,不光是因为农业本身周期长见效慢的问题,也不光是对国家农业政策把握不到位的问题,而是有些人为项目一头扎进去投上几千万,耗上十余年,结果依然一败涂地。
难道说十年不够长吗?几千万不算多吗?仔细想想“周期长见效慢”其实是一句废话——哪个行业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农业看起来很美做起来很难的原因,核心问题是中央对农政策永远是雷声大雨点小,而且舍本求末,本末倒置。
2、大多数做农业的人不明白农业里没有机会主义!
只要是一个产业,总有一个进入的最佳时间,比如汽车制造业、IT业、文化产业等等。奇怪的是,对农业而言,“机会来了”的口号居然吆喝了十多年。按常理,不同行业背景的人,看待问题的眼光和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应该不同,这才正常。
更让人不解的是“农业的机会来了”被喊了十多年,似乎没有人认真解读:是十多年来农业始终如一的存在着一个机会?还是农业的机会十多年间一直都在源源不断地来?亦或是十多年来农业的机会终于马上就要来了?真正用心做过农业的人才知道:农业无所谓机会不机会,农业只属于有情怀的人。
回归本真,既然每天都要吃饭,农业的机会就一直存在,它永远不会象386电脑,BP传呼机那样过时,也不会因为有了“一号文件”或出台某项政策,机会才能来。如果没有情怀,抓不住机会就会失望,就会生气,就会抱怨。如果没有情怀,即使抓住了机会,对农业来说也不是建设,而是破坏,甚至灾难。
一是它掏空了政策,掠夺了本属于农民的福利,导致产生了纯粹的投机主义。
二是破坏了农业自有的生态平衡,让农业自身陷入急近功利的恶性循环。
三是导致了粮食和食品安全,人人自危。
3、饲料时代拿什么拯救我们的健康
作为一个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史的国家,“农”已经不被当作能登大雅之堂的文化;每天都在吃着粮食,但国人已忘记还有这么一个与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行业。是的,提起农业,我们会想起很多高大上的名词:现代农业、高效农业、设备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智慧农业……但很少提“传统农业”。如果被提到了,那也是作为反面教材而存在的,它常常被另外一个名字“小农”所替代。“小农”是什么?是落后、守旧、短视的代名词。由它衍生出的,是小农经济、小农意识、小农思想。
说白了,所谓“现代农业”是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前提的对土地掠夺式的产业化之路。这让人联想起一个感冒病人,到医院后医生让你打抗生素,说这样好得快;打了,感冒好了,肠胃又不舒服,医生又劝你把胃切除,说这样防止进一步恶化;胃切了,身体水肿排不出尿了,医生说是肾功能衰竭,劝你透析……直到无计可施时,医院会拿出病危通知让你签字,说医生不是万能的,他们已经尽力了。
中国农业正面临着和中医类似的遭遇。当我们在追问农药残留有没有超标,关心所吃的每一口食物是否安全时,有没有人追问过自己曾给予了土地什么,以及农作物疾病的来历?化肥农药之于作物,正如抗生素之于人类一样,它带给我们快捷、高效的同时,也让它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当西方的祖师们无计可施时,终于提出了“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这难道不是传统农业的回归吗?
4、价廉物美是压倒农民不种地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食品安全成为众矢之的的今天,我们自己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不妨来梳理一下:当你去农贸市场买菜时,面对2元/斤的蕃茄和6元/斤的蕃茄,你会买哪一种?2元/斤与8元/斤的大米呢?10元/斤的猪肉和50元/斤的猪肉呢?……当你或者是因为自己的精明而选择了便宜的话,当你把这种选择变成一种习惯和把这个价位默认为“标准价位”的话,那么谬论被重复一千次就真成了“真理”——你就不会去关心这样的价格这样的食物正不正常。
所以,当你理直气壮地指责食品为何不安全,质问为什么“本来”2元/斤的大米变成8元/斤,“本来”10元/斤的猪肉变40元/斤……别忘了这些“本来”的前提是,农民白种地或赔本种地不是理所当然的。
于是乎,“本来”要生长12个月才能出栏的猪,3个月就上市了;“本来”有肥有瘦的猪,全长成了瘦肉;“本来”买的是猪肉,却被注进去了水……“本来”就应该长在土里,没有化肥农药,最自然而然地成长的白菜萝卜,结果成了奢侈品!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本来”呢?难道你仅仅是无辜的受害者吗?
于是与农民的退出相反,城里的一个又一个土豪却租地当起了农民。没有多少人是为了赚钱,也没有多少人是因为喜爱,更没有多少人觉得当农民是高大上,只因为自己想吃到安全食品。当一个社会的食品到了不是自己种的就不敢吃的程度,是不是真的到了该深刻反省的时候?“本来”不是种地的人,为吃到安全食品,也只有自己亲自种地。或者一个大棚,或者一小块农场,或者在自家别墅的花园,或者在自己的老家,有人把这种农业叫“情怀农业”。
这里的情怀,可能是对农业的情怀,也可能是对家乡的情怀, 更可能是对家人健康的关爱,还可能是因为对某一个作物的特别爱好……总之,因为某种机缘巧合干起了农业。这种农业往往不是以盈利为核心目的,所以总能坚守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底线。
最后,引用网友的一段话:
有哪一个行业是好赚钱的?人的本质都是趋利的,生意的本质也是要实现利润的,不同的是有的制度或者群体的存在是使逐利在规则范围内去实现利益最大化,有的制度或者群体的存在则是打破,甚至践踏规则去实现利益最大化,所以才会出现哪一行业好赚钱的命题,机会均等,竞争公平的前提下哪一行都不好赚钱,又哪一行都好赚钱!
中国农业发展艰难,做农业很难赚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甚至很多原因是在现阶段的条件下很难解决。当然,从事农业人中有赚钱,也有亏得身无分文者。但值得一提的是,真正有心从事农业,热爱农业的人,相信会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龟仙说其它文章
在农村的地里,有一种长得像包子的植物,颜色是白色的,圆球形好像蘑菇一样,体型较大,顶部还会有密密麻麻的小孔,松松软软,让人有种捏在手里咬下去的冲动,说到这里,农村的朋友是不是已经猜到是什么了?没错,这种植物就是马勃,是一种菌种,农村经常称之为药包子、
近年来农业已成为很多创业者的一大首选,众多专家、大咖、媒体纷纷看好农业,想投身农业,但是农业这条路也有坑,您能迈过去吗?第一坑:养殖一般农业创业入门的就是养殖,创业者觉得搞养殖投资少、周期短、销路多。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其实养殖不仅需要大量资金,还需要
它从日本引进而来,是甘蓝和小白菜种间杂交育成的,风味独特,既有小白菜的柔软口感,又有甘蓝的甜味,可炒食、腌清,也可生食作色拉,利用范围广,颇受消费者欢迎。它就是千宝菜。千宝菜属于速生叶菜类,耐热、耐寒、抗病、适应性强,一年四季均可栽培。千宝菜亲本之一
提到番茄,大家都会想到红彤彤的红番茄和圣女果,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黑番茄,成熟后,其果实和果色会呈红黑色,故得此名。黑番茄原产于南美洲,是番茄家族的珍品,药食兼用,有浓郁的水果香味,酸甜适度,适合鲜食。黑番茄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的茄红素、维生素
在野外,尤其是在农村一些地区,山林野外总能看见一些颜色鲜艳的野果,让人看着很有食欲,但不了解的野果,不敢采摘食用。下面就介绍几种美味的野果,下次认出来就能尝个鲜了。1、野木瓜野木瓜是一种热带水果,又名铁脚梨、木瓜突等,享有“百益之果”美称,为中国的特有
这种长得像牛角一样的植物叫做菱角。菱角其果肉可食,嫩茎可作菜蔬,果有尖锐的角,所以叫做称菱角。菱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利尿通乳,止渴,解酒毒的功效。古人认为多吃菱角可以补五脏,除百病,且可轻身,所谓轻身,就是有减
在农村,有一种野草叫做猪殃殃,又名锯锯草,是茜草科小草本,藤状,叶子的边缘和背面都长满了毛刺,据说猪吃了这种野草,会有中毒的迹象,变得病怏怏,因此,也就有了“猪殃殃”这个名字。猪殃殃还是一种夏熟旱作物恶性杂草,生于海拔20-4600米的山坡、旷野、沟边、河滩
说到好看的鱼,还能吃,莫过于银鱼了。银鱼是一群栖息于水体中上层的体小色白而透明的小型名贵经济鱼类。我国银鱼品种有大银鱼、长江银鱼、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四种,其中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群体产量较高,已成为大中型水体鱼类资源增殖的对象。银鱼适应性广、繁殖力
据说这种泥土中长出来的黑色米时神仙留下来的仙丹!其实这都是神话故事,但是它名字的由来确实时皇上赐的。葛仙米别称天仙米、天仙菜、珍珠菜等。发现葛仙米的人是葛洪,他是一个炼术家,恰逢一年洪灾,葛仙米被冲了出来,他采摘后食用,吃完发现身体变得很健壮,气色好
年出栏1.2万头生猪的养殖场,只需5个工人管理;300多亩的牧场,养猪做到零排放;猪的粪尿变废为宝,一年竟卖了1000多万元……什么养殖场这么神奇?日前,记者走进嘉兴市的浙江华腾牧业有限公司一探究竟。华腾牧业坐落于桐乡洲泉镇湘溪村,占地320亩。已是腊月,牧场入口却嫩
2018年的养猪行情不乐观,非但比不上2016年,也要比2017年差。预计2018年1月份的生猪均价是全年最高均价的概率很大。我们预计,这一波始自2016年底的猪价下行还远未到底,明后两年,养猪人要面对的行情压力会更大。但整体上看,我们认为2018年还是个养猪盈利年,只不过今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猪的瘦肉需要量也越来越大,瘦肉率高的猪也更受市场欢迎。国内的三高人群庞大,导致一些人原本喜欢肥肉,但在健康因素的影响人,也转向消费瘦肉。至于如何让猪多长瘦肉,答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选择瘦肉型良种猪,
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无公害猪肉。无公害猪肉是指在养猪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中,采用无公害、无残留、无激素的饲料、饲料添加剂,控制环境和饮水的质量标准,规范兽药的使用品种、用量等。无公害猪肉的特点是重金属、抗生素含量低,达到国家无公害标准,不含“瘦肉
对于白菜大家都不陌生,尤其这冬天到了,村里很多人家都开始买白菜,存白菜了,在院里码的整整齐齐,但近几年市面上开始出现一种迷你白菜,这种白菜商品性比较好,比如超市里包装较好,口感柔嫩。袖珍型的白菜——迷你白菜。对于这白菜家族的小个子,大家可能就比较稀罕
现在常见的黄萝卜条通常都是用新鲜萝卜加米糖腌制的,大根条也是做寿司的必备用料,但是今天说的这个黄萝卜就是它本身的颜色,不是腌制的得来的。其实它就是黄色胡萝卜,但是它跟一般的萝卜不同,他的颜色是黄色的,一般的胡萝卜是红色的,而它叫做黄胡萝卜。很多见过黄
莲雾是海南常见的热带水果,学名洋蒲桃。原产马来西亚及印度。在我国广东、台湾及广西等地有栽培,供食用。在台湾,洋蒲桃被誉为“水果皇帝”,畅销于水果市场,深受消费者的亲睐。除用作水果外,洋蒲桃优美的树形还应用于园林绿化中,其葱茏的树木、青绿的枝叶,丰硕的
不知道大家见过,吃过这种东西吗?这种果子看起来像枣,名字里也带枣,但它却是猕猴桃科,只能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种水果就叫软枣猕猴桃。软枣猕猴桃个头和大枣差不多,通体碧绿,着实像没熟的青枣,但是一捏它却是软的。和普通猕猴桃相比,软枣猕猴桃个头更小一些
有很多爱养花的人都会发现,自己买回来的一盆花,养了几个月后长势就下去了。不仅生长停滞,而且有的时候还会出现叶子枯萎、变黄、卷叶等各种状况。其实这都是花盆土里的营养被消耗殆尽所导致的。这时就需要给花卉施肥。有些人也因此购买了肥料和营养液什么的,其实大可
胡义荣来自江西省赣州市,大学毕业后,进入广东中山一家企业工作,收入稳定,生活安逸,但这种生活并不是他理想的生活,于是他辞职回到家乡开始种植竹荪,成为当地第一个种植竹荪的人。竹荪,又名竹笙、竹参,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
近些年,电视或者是网上经常会出现一些介绍特种养殖的节目。节目中的主人公都会种植或养殖一些大家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项目。例如,养殖一些药用的昆虫,诸如土元、蟾蜍、蜈蚣等等。还有一些项目是以生态为名,像养殖土鸡、土猪和一些其他类似的放养牲畜。由于现在的人近年来,为什么有大量的知名企业纷纷选择投资农业?他们看中的是现代农业的利润。多数的经济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测算出来的利润率并不低,这是农业吸引众多资本竞相投入的重要原因。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甚至说,现代农业利润可能比卖电脑还高。
但是,一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好多投资农业的亏得一塌糊涂,还搞不明白怎么死的。经济作物和养殖产业,不能用工业那套来计算利润!农业是动植物生命的繁衍,受生物规律和自然气候条件的根本制约,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和周期性。
农业的利润跑哪里去了?
农业利润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这是必须要了解的,只有深知做农业的难,才能谨慎选择,把困难和风险预估地大一点,避免栽跟头。
首先,毛利率会骗人
纸面上算出来的利润对于二三产业可能是可靠的,但对于农业就不一定行。比如,超市的一般毛利率得保持在20%-25%之间,这样才能保证净利润在3%~5%左右。那么农业需要多少的毛利率才能保证挣钱?这是一个在实践中不好回答的问题,因为这种测算也只能是起一点参考作用,根本不适用,农业的市场波动大而且不好预测,某种程度上不亚于撞大运,“蒜你狠”、“姜你军”就是这样的。
展开剩余84%
以养猪为例,行内的基本都知道“一年挣、一年平、一年亏”这个三年一轮的猪周期,而且第一年必须把后两年的钱挣回来。但生猪产业投资时的利润是怎样测算的?是按每头生猪挣100元测算的,在实践中哪有吻合的时候!到现在更要命,因为从去年底开始,“猪周期”也无情地被打破了,去年下半年重资杀入抢谷底的全部套牢,2014年春节更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逆市下跌,将节日必涨的规律也打破了,在这种情况下,算好的利润基本上是一种讽刺。
其次,农产品不是完全市场定价。
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生猪等主要农产品,因为牵涉到民以食为天这个治国理政的根本稳定问题,所以每个国家都不会完全市场化,而是强力进行宏观调控,确保供给的数量有保障,而且价格比较平稳。有经济学家开玩笑说,一头猪就绑架了CPI,现实情况也差不多。由于中国居民膳食以猪肉为主要肉食品种,且近年价格波动十分剧烈,对整个物价指数的影响确实不小。所以,只要猪价一露头就得打压,又是生产领域补贴,又是投放储备肉,又是进口补充,非得把价格拉下来不可。而生产一旦下来了,取消补贴,开始冻猪肉收储,但扩大出口却难。收储冻猪肉来托市可以理解,但取消补贴则让生产者雪上加霜。所以,农产品的利润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第三,人工是个大成本。
农民能做的事,企业不一定能做,因为农民不向自己讨要工资,挣多挣少都是自己的。好多产业的利润率在去除人工费以前,看上去很美。典型的就是肉牛产业,市场牛肉价格那么高还十分紧俏,想起来肯定利润不错,但却少有企业问津,根本的原因还是不挣钱。因为养牛周期太长,一般得两年以上,企业养殖成本太高,只有山区的农民可以养,场地不用建,草料主要靠山上的草来解决,人力成本也很低,最终利润还不错。
如果企业养,则场地、草料、人工、资金等成本高起,就目前的市场行情来说,也难挣钱。再看市场上那些节节攀升的农产品价格,基本有一条规律,凡是能够工业化的、机械化的,就涨得慢甚至比较便宜;凡是无法工业化、机械化的,肯定比较贵,而且一年贵似一年。过去嘲笑发达国家水比奶贵,菜比肉贵,如今在中国也差不多了。
今年的肉价便宜得连消费者都有些受不了,但菜价总体依然在涨,如今菜市场哪里还有几毛钱的菜?再像花椒,大家抱怨花椒20多元一斤太贵,其实一斤花椒里仅采摘环节的人工费就在二三元,更不算平时的田间管理、生产投入等费用,平均下来一亩也就挣个千把元吧,价格看似不错,农民放弃的还是不少。
现在不断上涨的苹果价格也与人工费有关,现在疏花、疏果、套袋、除袋、采摘等环节,人工费一天就上百元;还有平常的施肥、喷药,哪一样不是靠人工,如今在果区,开着私家车送农工上果园绝非什么稀奇事,没有这样的条件,连农工都招不来。像蔬菜、水果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不算好了人工费,利润肯定大打折扣。
第四,要看到底烂了多少?
农产品区别于工业产品的最大特征是鲜活性,保鲜储藏不仅技术上困难,而且成本上居高不下,最后的储藏环节损失不是一个小数字。即使粮食这样的耐藏型农产品,储藏环节的损失也在8%-10%,更不要说生鲜农产品了。
一般的蔬菜从田间地头到长途贩运再到菜市场再到消费者手里,到底要损耗多少?比如,大家常见的大白菜,从地头到消费者手里这个过程中究竟要被扒掉多少层皮?还有失水,蔬菜、水果的含水量一般在90%以上,运输过程中失水是常事,不仅重量下降,而且品相变坏。上面说的还是正常损耗,一般就在30%左右。现在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初期的生鲜电商都倒掉了?因为他们天真地与菜市场较上了劲,以为淘宝模式能照搬到农产品上来,其不知菜市场这种批发零售模式恰恰是农产品销售环节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
再傻的卖菜者也知道,千万不能让当天的新鲜蔬菜过夜,而网售的生鲜农产品竟然要几天时间才能到消费者手里,这样能有好结果吗?至于最惨的情形就是卖不出去了,对于工业品而言,市场不好,大不了减价处理,可农产品一旦过剩起来,只能眼争争地看着烂在库里、烂在地里,因为远距离运输,运费比菜贵。而且时节一过,马上要种下一茬作物,只能机械翻耕入土,做了绿肥,一季心血全白费了,还搭进去肥料、农药、人工、机械等费用。碰上这种情况,还谈什么利润?
第五,能挣得起,赔不起。
农业挣钱不容易,但赔起来却容易得多。算好的利润根本经不起风险的冲击。农业的风险真的不好控,全国每年遭受自然灾害的农作物面积大约占1/6,主要的包括旱灾、洪涝、冰雹、霜冻、病虫害等,防不胜防,算好的利润一次自然灾害可能就没有了。
比如,春季一场倒春寒可能导致核桃、苹果、花椒等经济树木花芽冻死,直接影响当年的产量,严重的可导致绝收。再比如,一次冰雹,可以让本来能卖三块钱一斤的苹果一夜间伤痕累累,最后只能以几毛钱的价格处理给果汁厂。
2014年春节前后的禽流感(注意,后来纠正不是禽流感,是其他流感)传闻导致全国家禽业受到重创,价格下跌,销售不畅,广大家禽养殖场户损失惨重,但这个损失谁来赔?目前农业保险的覆盖度还很有限,大多数遭灾的情况下是没有保险来赔付的,这个风险只能自己扛。风险面前哪有利润可言!
第六,你和利息在PK。
农业的融资成本是很高的,如果能像联想那样钱多,也就会安下心来,做好十年不挣钱的准备,放长线吊大鱼,但大多数投资农业的经营主体没有这个实力,只能在资金的问题上苦苦挣扎。在农地无法抵押、担保困难等情况下,关键农时季节也就只有靠民间融资了,光高昂的利息成本就能吞噬掉大量的利润,一旦市场行情没有达到预期,便只有上演《多收了三五斗》的现代版故事。而投资周期又那么长,于是倒在黎明前便成为农业投资一个重要的现象。
第七,没有名堂的东西
这个东西也可以算作一般投资上所说的“不可预见”费用,做农业与相关方面特别是农村的方方面面打交道多,交点费,拉点赞助,类似的没有名堂的东西不仅常见,而且开销不少,也是硬性的成本支出,但好多估计不足,也影响了利润。那怎样才能从如此高风险的现代农业投资中获得利润呢?要想做赢现代农业,你要懂政策、懂农业、懂合作、懂营销、懂管理、懂创新,还要懂自己。真正的现代农业模式还是需要认真研究下的。没考虑好之前,最好还是不要一脚踏进去!
文章来源:
本文节选自《新资本新农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魏延安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农业企业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