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人更美的小米放了两年还能吃吗手机,还能为发烧而生吗

拍人更美的小米手机,还能为发烧而生吗?
“拍人更美”。
原本被称为“性能怪兽”的小米6,出街海报风格一改往昔的性能之王,将“摄影”作为卖点,而且还是“拍人”!
颜值即正义,手机到底能不能把人拍美?
在自拍5分钟,修图两小时的时代。朋友圈里发出的任何一张自拍都有可能是百张挑一、72道滤镜工序、深度拉伸磨皮的成果。以至于所有国产手机的新品海报,反复的强调人像的拍照功能。
华为:每一拍都是大片。
vivo:照亮你的美。
oppo:这一刻很清晰。
小米:拍人更美。
从海报的宣传语来看,同样以“人像摄影”作为主要卖点,自诩人像大师的华为强调手机也能拍出欧美大片的感觉;vivo则擅长放大用户隐藏在角落的美丽;oppo侧重拍出清晰有质感的照片;相比之下,小米手机的“拍人更美”更加粗暴、接地气。
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独树一帜的品牌形象和认知才能脱颖而出。同为国产手机品牌,以年轻消费者作为主要受众人群,品牌定位越清晰,往往越能引发目标受众的共鸣。
另一方面,在产品代言这个问题上,用明星还是素人,则要看品牌需求是什么?
在社交媒体上,明星尽管能够触达更广的消费者,但是带来的效果却是短暂的。而且明星作为品牌的背书,一旦出现负面的信息,对品牌声誉将带来毁灭式的打击。
(香奈儿公布三个中国区腕表大使,唯独不见白百合)
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是自拍还是拍人,明星的颜值光环始终无法普照到大众消费者身上。相反,素人的定位则更加精准,在传递情感时,往往更能带给消费者感同身受的感觉。成为不了欧美超模,也成为不了彭于晏、全智贤,但是轻松地把自己拍美,对大众而言似乎更具吸引力。
性能怪兽变“女友奴”:小米口碑时代一去不返
拍人虽美,但这样的小米还值得“发烧”吗?笔者虽然不是米粉,但对小米“为发烧而生”、“跑分”、“性价比之王”等概念耳熟能详。以性能称霸国产手机行业的小米,一路高歌猛进,曾缔造了口碑时代的神话。
如今,为发烧而生的小米却变成“拍人更美”的摄像手机,就好比拯救世界的高双商的工科男,变为只会以拍照讨女友欢心的“女友奴”。
小米,你变了。
“不服跑分!”小米自2010年成立以来,持续向公众输出为发烧而生的品牌理念和策略。2014年,小米手机售出6112万台,占据整个国产手机12.5%的市场份额,成为国产智能手机第一名。同年,雷军也因此当选《福布斯》(亚洲版)2014年度商业人物。
口碑营销似乎在小米的全盛时代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2016年被oppo和vivo双杀击败的小米,悄然退出国产手机top3,出货量同比下跌36%,市场份额迎来最低点,小米锋芒不再。
此时,小米口碑营销的全盛时期开始没落。回望近两年小米的营销事件和动作,从投放春晚黄金时段广告,到邀请当红明星刘昊然、刘诗诗、吴秀波、梁朝伟等作代言,再到冠名《奇葩说》,热门的营销方式几乎用了个遍。但是,小米反复强调“为发烧而生”的口碑营销却逐渐模糊,甚至一去不返。
一言不合就“跑分”的发烧友们,你们还好吗?
所谓发烧友,是指“痴迷”于某件事物的群体。小米初期凭借MIUI系统累积了大量的“发烧”用户,而这些喜欢折腾刷机的发烧友们,虽然群体数量少,但他们往往是手机体验的意见领袖,很多人买手机会咨询他们的意见。小米也因此从少量的发烧友用机变成让所有用户“集体发烧”的神机。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中,小米的产品线发生了极大的拓展,小米早已从智能手机品牌延展到了全智能产品。从VR眼镜、无人机,到电饭煲、净化机,再到毛巾、床垫。
如今的小米已经很难去界定它的用户究竟是谁了。
每一个产品都只能影响一部分的核心用户。当这些用户并没有展现出统一的特征,甚至无法精准的归纳他们的年龄层、性别、职业、城市分布、收入水平时,在如此庞杂的产品体系下,如果所有产品还冠以“为发烧而生”的称谓,似乎早已不再合适。
要知道,国产智能手机的主力人群多为年轻人,追求个性、对于新鲜事物抱有极大热情的他们,对价格早已不再敏感,更何谈性价比?随着此类核心用户不断流失,小米再也无法利用起家时候所提倡的互联网思维——“专注、极致、口碑、快”,让这些发烧友们回头。
小米的未来,还会为发烧而生吗?
针对上述趋势,2016年春节后,小米推出全新定位视频《去探索》。在一系列镜头的快切之后,镜头对准太空,小米的经典Slogan“为发烧而生”之前加上了一个全新的句子——“探索黑科技”。
意图非常明显,小米开始尝试摆脱性价比标签,选择全新的赛道,要在智能科技的领域展开探索。与此同时,也不断迭代更多的智能手机新品,尝试用更具杀伤力的价格和更为细分的市场区隔,来覆盖更多的消费人群。
值得一提的是,几个月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网站公布了一项关于小米可折叠手机的专利,专利名为:“用于翻开型移动终端的连接机构及折叠式手机”,其在专利中提到这款折叠式手机包括两块屏幕,屏幕之间采用连接键连接,像以往的翻盖手机一样,可折叠或开合。
总之,无论是“拍人更美”的性能怪兽MI6,还是尝试发明折叠手机,“为发烧而生”的口碑时代已成为过去式。探索黑科技能不能让小米再次“发烧”重生?一切没有答案。就像小米的MIX广告中,小米重新定义屏幕的含义——不只是一块屏幕,而是通往未来世界的门,这扇门到底能通向哪里?没人知道。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十多万市场品牌营销人共同订阅,你还不速来?
爱市场、爱公关、爱营销、爱创意、爱无厘头、爱互联网……
今日搜狐热点为“发烧”而生的“小米VR”们,很难有美好的未来_网易财经
为“发烧”而生的“小米VR”们,很难有美好的未来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为“发烧”而生的“小米VR”们,很难有美好的未来)
我们也相信,包括在内,很多推出盒子的厂商本意并不在设备本身,但“为”的VR眼镜盒子一定没有未来。
8月4日,小米第一款VR设备正式对外公布,小米宣称这是&年轻人的第一款VR&,也是小米进军VR领域的首款产品。在此之前,国内一众手机厂商诸如华为、中兴、乐视、联想等都宣布研发或联合研发VR产品。根据信息显示,这些厂商的产品与最新的小米VR一样,无一例外都是手机眼镜盒子。小米进军手机市场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却从一个新人以黑马的身份迅速成长,在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稳居前三,让业界刮目相看。而随着小米手机的崛起,当年小米的那句广告语也名扬四海&&&小米手机,专为发烧而生!&这一次,小米却没有将这句当年打江山的金句用之在他们的第一款VR设备上,从小米VR设备的配置来看,如果套用这句广告语的话,确实受之有愧。不过从小米匆忙发布这款低端产品的行为上来评价,这款小米VR却正是&为发烧而生&。而笔者想说的是,无论是小米,还是像小米一样的国产VR设备,这些&为发烧而生的&产物,很难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为发烧而生&的VR并非小米一家虚拟现实的火爆我们从很多方面得以证实,比如搜索&虚拟现实&词条,显示结果6470万条,而即便是智能手机,搜索结果也不过45,80条。掌门人曾经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表示,未来颠覆微信的产品,很可能是VR&。经投中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16上半年VR行业投资行为发生38起,投资规模约为15.4亿元。深耕于虚拟现实行业的从业者们都非常清楚,当下的VR行业的资本泡沫已经出现,无论是资本还是创业者,都将虚拟现实领域当作一个金矿,疯狂的涌入这个行业。毫无疑问,虚拟现实的未来十分美好,可当下的市场,已经开始发烧,尤其以部分厂商匆忙发布各类VR眼镜盒子为具体症状。尽管小米VR刚开始公测,笔者并未能体验,但根据此前发布的视频来看,作为小米涉足VR的首款产品,小米VR是一款用于手机的VR眼镜盒子,而非基于PC端的VR头显。这款眼镜盒子采用莱卡布料为主材,选取拉链式设计放置手机,小米的橙色LOGO安排在正面,背带采用通用的的&丁&字型设计,支持在一定范围内的可调节。包括小米VR总经理唐沐以及几位体验者,都将这款产品称为小米VR玩具版,那么也就是说,无论其技术含量还是厂家自身定位,都应该是入门级产品。这样的产品当然不符合小米一向将顶级硬件配置堆砌起来&为发烧而生&的传统,我们之所以将其称之为&发烧&,是因为这款产品的发布是小米因虚拟现实行业火爆而推出的产物。而因为同样原因推出VR产品的,并非只有小米一家,包括华为、中兴、联想、魅族、乐视等等,几乎成为了国内硬件厂商在VR领域布局的通病。这种发烧有两个明显特点:1、企业布局VR领域时间不长,急于推出产品。小米官方在日宣布筹建小米探索实验室,重点投入虚拟现实(VR)研究,到推出产品小米VR,中间仅仅间隔了7个月。这样的时间周期,要做好一款VR产品,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与之相同的还有华为VR、中兴VR等等,都明显急于向外界证明自己在虚拟现实领域的布局,匆匆推出自家的VR产品,几无技术研究的过程和积累。这样的行为,是厂家在虚拟现实发展上急于求成的表现。2、VR设备几乎都是手机端产品,技术含量低下VR产品,并非只有眼镜盒子,还有PC端头显、一体机。但这些厂家推出的产品无一例外都是技术含量最低的眼镜盒子。而就算是眼镜盒子,以三星Gear为代表的高端盒子的技术含量也明显高于国内厂家推出的产品。比如在华为推出的3个P9盒子组装而来的VR眼镜等等国内厂商的VR眼镜盒子身上,我们看不到内置陀螺仪、触控操作等稍显高端技术的影子。这样的产品的推出,恰恰坐实了厂商在虚拟现实行业的积累不足,核心技术缺乏的事实。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强行推出低端VR产品,不是发烧又是什么呢?为&发烧而生&的&小米VR&们注定没有未来1、VR眼镜盒子的体验感天然缺陷在虚拟现实的定义中,要满足&完全在场&的概念,势必是通过重度VR内容来体现。从目前手机VR眼镜盒子的发展来看,注定是无法满足重度VR体验的要求的。简单一点从成本来衡量,低成本的产品必然伴随着低水平的技术。VR眼镜盒子严格上来说并不能算真正的VR设备,仅仅在透镜上与VR有所关联。从硬件形态上来说,当下移动VR多以结合智能手机手机使用,人眼通过VR眼镜所看到的图像其实就是通过单片放大镜放大后所呈现出的效果。放大后,平时在手机屏幕上感觉不到的像素,将在眼前无所遁形,颗粒感十足。从性能上来说,手机处理器计算能力相对较弱,软件应用趋于简易,可供想象的空间也相对狭小,更别提开发者施展的空间了。VR讲求的是能带给人沉浸之感,而目前的移动VR能提供给用户的只是一些轻量体验。这类设备主要还是靠低价来吸引用户尝鲜,但其中绝大部分能够提供的VR体验实在太差。2、VR眼镜盒子在技术发展上存在上限从名字我们就能知道,连显示屏都没有的VR眼镜盒子只不过是一个工具,是一个手机架子类的存在。即便要在轻量级的VR设备上寻求好的VR体验,最终的解决方案也一定出现在手机上而非盒子上。从最新发布的三星Gear VR 2身上,我们可以发现,新款Gear VR只是对旧款产品的延续性改进。发生改变的不过是颜色,视场角和USB-C接口三点,根据试用者表示,新款Gear VR在体验上与老款并无细致区别。全世界最好的手机端VR盒子在近两年的积累之后,随同三星S7手机重磅推出的产品,不过做出了一些不痛不痒的修改,几乎没有技术上的升级换代。优秀者尚且如此,更遑论国产的那些&为发烧而生&的VR盒子了。结 语我们相信,虚拟现实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主流,但这并不意味着&发烧&似的推出产品有助于抢占先机;我们也相信,包括小米在内,很多推出VR盒子的厂商本意并不在设备本身,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对VR设备的发展无不用心。对于这些为发烧而生的VR硬件,我们的想法是:通过低价产品获取用户,积累早期受众,在消费者群体中形成话题传播,为下一步的企业战略打下坚实基础。在此之后,加大内容生产力度,通过联合内容制造商和自主内容生产,增强内容对用户的吸引力,同时加强内用平台的建设,建立起优质内容与用户间的顺畅通道。硬件的发展与内容永远是相辅相成的话题,企业自身更要加强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用核心技术创造出来的产品才是核心竞争力,脱离了硬件的内容,再优质也无法让用户感受到优质体验。我们相信,&为发烧而生&的VR眼镜盒子没有未来;但我们也相信,虚拟现实的未来已经在路上。【钛媒体作者:VR日报,微信公众号:VR日报,微博@VR日报网,转载请注明版权】更多新闻快讯,关注钛媒体微信号:钛媒体(ID:taimeiti)
钛媒体微信二维码&
本文来源:钛媒体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追求营收的小米不再为发烧而生,拍人更美何时实现
小米MIX2主打的4轴防抖和拍人更美,在拍自己的时候一不小心翻车了。
从远处和近处的不同表现来看,这应该是用了背景虚化功能。不过,这个背景虚化怎么这么的……嗯?
拍人更美,拍自己不美的小米MIX2其实,拍其他的景色,也有一点不太美。
构图100分,画面选择100分,但是总有一层东西糊在画面上的感觉是怎么回事?1200万的像素拍出来的效果就这样?也难怪有网友说,小米MIX2的拍照是在对不起自己3299的价位。
单头不可怕,可怕的是本身拍照技术能力不行,却还要放弃自己“为发烧而生”的优势和品牌特色,选择主打“拍人更美”,这就有点顾此失彼了。
至于自拍美不美,相信大家心里都有点数。反人类的下方摄像头,搁谁谁能把自己拍美?拍照之前总先暴露自己最丑的一面,即使摄像头旋转了,拍照的人还会有心情吗?
另外,尽管小米MIX2已经暴露了这么多问题,但是用户们也没办法退货。为什么?因为根本还没发货啊。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放了两年还能吃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