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合成期货了一张美梦的爱丽丝,这货有必要觉醒强化吗

122被浏览26,801分享邀请回答1161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7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当前位置:&&&详情
英雄强化全攻略
全文导读全球首款3D漫画冒险手游《猎魔通缉令》即将于4月9日震撼开启IOS和安卓双端公测,众多玩家翘首以盼的异次元之旅终于即将正式拉开帷幕!大陆战争爆发在即,穿越到阿卡迪亚大陆的你,能否挫败邪神阴谋。
全球首款3D漫画冒险手游《猎魔通缉令》即将于4月9日震撼开启IOS和安卓双端公测,众多玩家翘首以盼的异次元之旅终于即将正式拉开帷幕!大陆战争爆发在即,穿越到阿卡迪亚大陆的你,能否挫败邪神阴谋,维护一方平安?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超绝的勇气,非凡的智慧,更需要强悍的实力!超过230种不同类型的英雄等待你的招募,为你而战斗,必须最大程度挖掘出每个英雄的全部潜力,才能登临大陆的颠覆,成为万众瞩目的王者!
精美游戏画面,带你进入异次元世界 普通强化,成长期实力飙升 进入《猎魔通缉令》后,玩家便需要面对一个又一个的艰难挑战,而强悍的英雄战队,是玩家战胜敌人的最大依仗。但对于前期的玩家来说,往往只能获得低星级的英雄,攻击力、防御力、体力都较低,在面对某些BOSS关卡时,难以顺利通过。
强悍的世界BOSS 普通强化就是成长期的玩家提升自己实力的最好途径。玩家可以消耗不用的英雄作为材料,对目标英雄进行强化,每一次强化,目标英雄都能获得全方位的属性提升,战斗力将明显增加!普通强化最多可以强化5次,可以使你的低星英雄战队发挥出超强的战力。
强化后属性明显提升 高级强化,成熟期再攀高峰 如果你已经准备使用高级强化,那么恭喜你,你肯定已经是《猎魔通缉令》中的中高阶玩家了。高级强化只能针对强化值+5以上的6星英雄,而且只能使用6星英雄作为消耗材料!这意味着,你至少需要2个以上6星英雄,才有资格考虑使用高级强化!
6星英雄才可以使用高级强化 高级强化的消耗是巨大的,带来的实力提升那更是相当的大。除了在强化到+5的基础上,可再度强化至+10,而且每一次强化度的提升都将带来数倍于普通强化的属性提升!想想都觉得可怕啊!
6星英雄降临者·艾琳 卓越强化,成就期自我挑战 在高级强化之上,还有一种只适合用真正高玩的强化方式——卓越强化。卓越强化也只能对6星英雄使用,而且必须是觉醒度+1以上。觉醒是个啥子意思呢?大家在看英雄图鉴的时候肯定发现,某些6星英雄会有两个不同的图鉴,如6星英雄美梦的爱丽丝,还有一个噩梦的爱丽丝,其实后者就是前者觉醒后才能获得的超级英雄。
美梦的爱丽丝觉醒
觉醒英雄——噩梦的爱丽丝 可以说,觉醒后的英雄已经是站立于《猎魔通缉令》的战力巅峰,但是通过卓越强化,还可以再度提升等级上限,再度挑战实力顶峰!进行卓越强化,必须消耗觉醒度+1的6星英雄,每次强化成功可提升2级等级上限,最多可以提升等级上限5级!当别人还把30级当做等级上限时,你可以轻松的使用35级的英雄对其进行碾压!
三重强化,直上实力巅峰 战争爆发在即,大陆期待传说中的那位救世主降临!4月9日,《猎魔通缉令》IOS、安卓双端公测同步开启,三重强化,助你登上实力巅峰,傲视阿卡迪亚群雄!
猎魔通缉令
最热游戏专区
高手游今日推荐隐藏
高手游为您推荐查看: 16900|回复: 39
解读《Matrix》《黑客帝国》最后真相之谜 [转]超 大篇幅详解
该用户从未签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nyxfk 于
20:35 编辑
解读《Matrix》最后真相之谜[转] 二次转发,已经找不到2005年的原帖了,这个是我保存到自己电脑的。
按:《黑客帝国》爱好者进来,偶觉得《Matrix》系列在电影史上具特殊地位——革命性的地位,以下是一组评论,当然欢迎补充,偶自己的感言正在写,呵呵。
主题:机器革命:解读《Matrix》最后真相之谜
版权所有:胡疯 原作 提交时间:05:03:02 11月14日
时下关于《Matrix》(《黑客帝国》)的讨论,已经抛开了玄学和伪科学的外衣,正在一步步地接近真相。
网上就有两位网友提出了两个非常有见地的问题:一是不管我们怎样猜测其实都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导演沃卓斯基兄弟的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二是关于“Zion是否真实”的疑问,现在看来却似乎已经不再成为主要问题了。我认为这两位网友分别以怀疑、否定的态度,使讨论转向了对电影本身的思考,从而真正把我们带到解开《Matrix》之谜的道路上。可惜的是这两个极具巅覆性的革命话题,一是淹没在概念和考据“电子乌贼”般扑天盖地的吞食中,二是在触及最后真相的瞬间,他们霎时失去了全部的信心。
难道在《Matrix》的最底层,埋藏有我们不敢面对、不愿接受的秘密?!
一、《Matrix》是什么?
《Matrix》是一部电影,也仅仅只是一部电影——这是讨论的起点,也是由此而引发的所有解释回归的终点。
是电影,就是讲叙一个故事,而不是某种哲学理论的阐释或形象化图解。故事“有开始就有结束”(Oracle:“Everything that has a beginning has an end.”),而故事从开端、发展、**到结局的过程中,创作者无论采取何种手段:暗示、比喻、象征等等,都必须服务于一个合理且统一的剧情逻辑,起到渲染气氛、强化悬念、煽动情绪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起伏跌宕,扣人心弦。这,才是一部“好”电影!
以这个标准来衡量,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种种“郭XX”式的解释和说明,如果不能有助于对剧情以及剧情发展逻辑的理解,即使不算是谬误,也不过是某种阐微发幽的学术研究,冒似深刻,实则离事实本身越来越远。(笔者无意诋毁此前种种“假说”的努力,只是《Matrix》和“Matrix现象”之间确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此,我将以一种顺叙的方式,为大家层层解开《Matrix》最后的真相之迷。
二、故事的背景:《Matrix》前传
“在很久很久以后,在一个机器的国度里……”
一场惨烈的人机大战后,机器最终占领和统治了地球,把人类当做能源的提供来“种植”;与此同时,为了维系人类的繁衍生息,确保能源产量的稳定,机器通过某种机器向人类提供精神生活的假像,这就是Matrix(矩阵)。抛开计算机原理不谈,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Matrix是机器的机器,用于生产能源,一如人类生产粮食所使用的工具;第二,Matrix得以实现的原因是基于所谓的人类“意识论”(可参考网上各种关于帕拉图哲学的解说)。
Matrix做为生产工具,唯一的衡量标淮是生产效率的提高。The Architect(设计师)设计的第一代Matrix是按人类理想设计的一个完美的世界,原以为人人会安居乐业,但却不想由于人类的劣根性,导致人类(或称“粮食”)大量坏死,于是,The Architect只好按照人类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个与现实(人类20世纪末)相符的世界。
即便如此,人类天性中独立、自由的意识仍然不能泯灭。于是Matrix之父The Architect与Matrix之母Oracle(先知)合作,把一种“假想”的选择权赋予人类,让人类以为进出Matrix是自己“自由”选择的结果,这就是Zion的由来。可Zion的五次重建与五次毁灭,证明了人类仍然被一种循环论所控制;此外,机器也找到一种通过与人类生生不息的抗争意识做斗争的方法,不断改良和升级他们的“粮食”生产工具。(这个过程,一如人类与土地斗争的历史,直到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人类才摆脱了土地的束缚,诞生了辉煌的文明;具有AI智能的机器也是通过不断改良生产工具来追求自己的机器文明的——机器正重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也算是人与机器之间一种hx共存的良性互动关系,只是其原则由原来人类居统治地位的“人类中心论”变成了机器占领地球后的“机器中心论”而己。在哲学意义上,这两个命题是等值的,或者直截了当地说是同样错误的——即然“人类中心论”导致人类盲目狂妄自大,漠视机器的存在,最终走向自我灭亡,那么“机器中心论”也将同样导致机器自身的毁灭。
导演沃卓斯基兄弟的想象力从这里开始展开:机器国度内的统治莫非也和人类社会一样,有国王Deus Ex Machina(机器大帝);有当权的统治者The Architect,其维护Matrix秩序的统治原则就是“机器中心论”;还有意识到“机器中心论”潜藏着巨大危机的改革派Oracle;以及在Matrix升级过程中被淘汰的、腐朽没落的贵族阶层Merovingian,他们为了自身的存在而顽固抵抗,是阻碍机器社会进步的反动力量。
三、故事的开端:《Matrix 1》
代表机器国度“潜在”的进步力量的,还有The One(救世主)。在这里,我明确提出The One肯定是机器,其次,The One是升级程序,他是用来测度和监控人类反抗意识的,这个程序可赋予任何人,当他被唤醒,就标志着人类对机器的抗争已经达到了某种不能为继的程度(在《Matrix 2》中表现为“这几个月,我们从Matrix中解放的人比以前的总和还要多”),此时The One就要站出来,通过The keymaker(钥匙人)回到源程序,完成Matrix系统的升级。
这种升级,即是工具的进步,同时也是机器对人类控制的加强,而在思想上,则是“机器中心论”的恶性膨涨。Oracle并非如一般人想像是站在人类这一边(所谓的“人类解放者”),她是程序,必然要最大化地维护机器的利益,她不过是机器国度的第一批“觉醒者”,在看到了这种“机器中心论”的毁灭性危机后,她决心借Matrix即将第六次升级之机,在行动上,向The Architect的统治发起一场冲击。这,不啻于一场暴风骤雨的社会革命。
如果电影《Matrix》讲叙的是Matrix前五次往复升级的故事,将毫无意义。故事要从变化开始:面对The Architect的统治,Oracle的改革目标,是要把进出Matrix的选择权由假变真,还给人类;而她行动上的第一步,就是争取The One(在前五次升级中,The One无所谓立场,也没有独立意识,他的选择权也是虚幻的,他只为升级Matrix、改良机器的生产工具而存在),从而让The One在《Matrix 2》中回到源程序时,做出与前五任相反的决择;这当然也严重威胁到Matrix系统的生存。
Oracle要把革命意识“灌输”给具有实践能力的The One,她的办法是“爱”。如果一定要追问为什么,我只能说广义的爱是社会进步的唯一原动力,也只有爱才能帮助The One同时感悟机器与人这两个矛盾对立双方的疾苦,从而深刻反省人机关系及其未来。
直到《Matrix 3》,我们才理解沃卓斯基兄弟对爱的理念:爱不过是一种关系而己,可以发生在任何有意志的事物之间,既有人与人之间的爱(象Morpheus和Niobe),也有机器之间的爱(象Rama和他的妻子),Oracle选择了其中最危险的一种类型:机器与人的爱。她以先知的口吻,唤起Morpheus对The One的信仰与热情(他俩在并肩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手足情谊),又引导Trinity爱上了植入The One程序的Neo。
无论《Matrix 1》是部怎样的电影,如果你看懂了这是一个几乎与经典言情片一样伟大的爱情故事,就足够了!影片从Trinity爱慕Neo开始,历经了爱情磨难的全部痛苦:关心、思念、信任、奉献、牺牲、生死与共……直到影片的最后时刻,Neo从一场荡气回肠的绝杀中死而复生,与Trinity深情一吻,方明证了两人之间的爱情。说《Matrix 1》简单易懂,是因为影片要讲叙的故事以及最后的**比较简单:The One恋爱了!虽然埋着人机相爱的伏笔,但这有什么关系呢,在导演眼中,所有的爱都是一样的,所有爱的历程都同样艰辛。
爱情第一次改变了The One的属性(在不具备爱之前,Neo不是Oracle心目中的The One,是故她当面否认),Neo站到Oracle这一边,革命燃起了希望的火种。但,正因为我们看完了整个《Matrix》系列,所以我们知道Neo是机器,他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机器的升级,他将在爱和使命中挣扎,他最终选择了牺牲。所以接下来,我们将满怀痛苦地看着一场爱情悲剧无可避免地上演。
革命开始了!Oracle抛下了骰子,冒险一赌,以后发生的事,她再也无力控制,这就是革命的代价,不是成功就是毁灭,变革的道路充满了重重困难和危机,而身居其中的任何人也不知道,这一切又将何去何从?
四、故事的发展:《Matrix 2:Reloaded》
这里插一笔,把《Matrix 2:Reloaded》译成《重装上阵》比《冲出矩阵》要更符合原意得多,因为第二集在整个系列当中,属剧情的发展,讲叙的是Neo以“觉醒之眼”巡游Matrix和Zion,同时体味机器与人类的疾苦,切身感悟全人类即将遭到灭亡的危机,深入反省人机关系的矛盾,最后终归要回到Matrix,完成系统升级(Reloaded)的使命的故事。
Neo在《Matrix 2》中的历程应该与他的前五任The One大体相同,因此作为故事,其中最有趣、也最值得叙述的就是已经具有爱的属性的Neo与前五位The One的区别之处。请大家在阅读下文以及观看影片时,在心中时刻保持着这种比较。
在人类即将遭到毁灭的恐怖前景下,Neo、Morpheus和Trinity杀回Matrix,寻找Oracle;与此同时,Matrix第六次升级也即将开始,与升级有关的Oracle、The Keymaker也遭到抗拒升级的Merovingian的追杀和封锁。
Neo与Oracle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秘密会面。此时, The One的属性已经改变,Oracle虽然争取到了Neo,但却无法控制Neo下一步的行动,所以她在照例指明The One去夺取The Keymaker之 前,则以长篇谈话暗示Neo,你已被改变,你就要作出去营救Trinity的选择,但你必须认清自己的使命:你也是程序之一,你必将回到源程序。
以后的剧情讲叙故事发展必须交待的两件大事:一是跟随Neo,我们首次看到了Zion的人类生活实景,在整个旅程中,Neo带着对Trinity的无限深情俯视爱人生活的美好家园,没有这片土地,他的爱也就不复存在。
第二件事就是夺取被Merovingian囚禁的The Keymaker。请留意Merovingian与**Persephone合谋演戏窃取The One代码的一场戏(这是Neo在第三集里被Merovingian囚禁的原因)。若比较前五位The One,可以想到,如果没有Neo对Trinity的爱,索吻一幕绝对不可能发生(Persephone要求Neo必须吻得象吻Trinity一样深)。换而言之,这是机器国度保守势力第一次偷到了The One的代码,以为可以就此阻止Matrix的第六次升级。这当然超出了Oracle与The Architect的预想,为革命投下一道不详的阴影。
在接下来紧张刺激的“高速公路追逐戏”中,也许前五次也曾发生过类似一幕,但请观众留意,这居然是Merovingian首次发现The One虽能抵挡子弹却仍能为刀剑所伤,遂以一场群殴围困住了Neo,结果Morpheus和Trinity为代表的人类是在没有Neo的帮助下孤身闯关,这既是出于对Neo的爱情和友情,也在战斗中表现出力拼人类最后一线生机的英雄气慨。若这里没有人类勇闯禁区的殊死搏杀,The Keymaker难逃被Agent半途劫掠的厄运(意识简单的Agent犯了一个错误,他以为The Keymaker是没有用途、待将删除的程序,但The Keymaker坚持说他自有自己的用途;这是因为The Keymaker和Neo一样,属于升级程序的一部份,他们的重要性均不为Agent所知),这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人机之爱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遵循剧情编排的逻辑,第二集在导演沃卓斯基兄弟的意图中只是铺垫和过渡,没有太剧烈的**,着力于对转折点——Neo毅然选择去救Trinity——的渲染上。故事的精巧在于,影片从已具有预感能力的Neo的一场噩梦开始,Neo请求Trinity无论如何都不要进入Matrix;但最后形势逼迫,Trinity为援救Neo,奋不顾身杀入Matrix,使得Neo在转折处带有刻不容缓的紧迫性和几近爆炸性的感情迸发。至于影片的结尾处,Neo在真实世界以血肉之驱只手毙倒电子乌贼,而后昏厥过去,一句“我能感受他们”证实了Neo的程序属性。
容易被忽略而又与全片密切相关的内容是:机器国度的暴政——机器在机器的统治下,也是没有选择权的(包括The One),程序只为目的而活,无用者将遭到删除的命运。所以到第二集结束止,敢于起身反抗暴政的只有三个程序:Oracle、Seraph(先知的守护天使)与The One。直到第三集,我们才看到有更多程序的自我意识觉醒:Rama和他的妻子,以及他们的小女儿Sati(未来的Matrix管理员),在革命之前,他们仅有一种选择:借Merovingian地下势力偷渡出01城(机器城)——这其实与人类在暴政国家生活的境况岂不是一样?!
五、故事的**和结局:《Matrix 3:Revolutions》
哪里有暴政,哪里就有革命;革命一旦发生,就不是革命的领袖——Oracle——所能控制的;革命的结果也不必然是胜利:不是机器的进化,就是两败俱伤。影片就这样带着沉重得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悬疑逐渐进入到**。
由于在《Matrix 2》中出现了与前五次不同的波折,Neo被Merovingian窃取了代码,囚禁在火车站中,Oracle不得不冒生命危险再次现身(她由于领导这次革命,已成了巅覆机器国度的反动派,同时遭到Merovingian和The Architect的双重追杀),向人类求助,幻想破灭、气急败坏的Morpheus厉声质问:“你叫我怎么还能相信你?!”Oracle用以打动他们的,对Trinity是爱,对Morpheus而言,则是他与Neo的友情。
其后人类杀入地狱酒吧,此时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Persephone转而帮助人类,救出了Neo。这是因为Persephone借索吻之机,既偷取了Neo的代码,同时也体会到Neo对Trinity的爱——机器对人的爱,她被这种爱所感动,在某种意义上背叛了她的组织。
这是否在昭示这场社会革命必须由人与机器联手才能完成?
答案是否,因为Neo被囚禁已经超出了Oracle的预想,在业已让人类失去信心的情况下,Oracle仍然向人类求助,显然是不得以而为之的唯一办法——Oracle事先并无把握人类是否会答应。剧情发展到此,读者可能已经在脑海中产生深深地置疑,在这场伟大的革命当中,人类莫非只是一道工具,先是被Oracle诱以影响乃至改变The One在The Architect面前的选择;现在又要去拯救这场革命中意外发生的变故?这个疑问将把我们指向《Matrix》的最后真相!
我到这里才开始阐释影片另外一条主要线索:Smith。希望大家不要因此误解,这只是由于文字与影像表述方法的不同。
对于Smith,影片明确说明他是Neo一体两面的对立面。换成剧情逻辑的表述,就是说如果Neo代表着机器对人类的爱,那么Smith就代表着机器对人类的恨,机器的这两种情感同样存在,也同样强大,任何单独一方都可以威胁到整个Matrix的生存。
以下是一个猜想,也许计算机专家能从另一面论证:The Architect是阴险的当权派,当他不得不与Oracle达成妥协,接受Zion人类存在的事实时,他就已经在背后安排了提防Oracle发动革命的另一种相对等的克制力量,赋予Smith随着Neo的变化而同等变化的能力,这样Smith就成为了统治阶级镇压革命的武器,他具有所有社会革命当中邪恶势力的一切属性:黑暗力量与光明力量同步增长。
当Neo与Smith在电闪雷鸣、瓢泼大雨中狭路相逢时,全剧达到了最**,我们也走到了《Matrix》之谜最黑暗、最激动人心的入口:如果爱与恨同样强大,爱怎样才能战胜恨呢?这样的革命怎样才能成功?
这其实也是人类进化与发展过程中一个恒古不变的悖论。在现行体制下长大的我们,是很难理解现代西方人对社会革命的看法和观念的,特别是其中西方人在经历一系列社会变革之后痛定思痛的反思。我只能告诉大家的是,沃卓斯基兄弟在影片中所使用的观念和方法并非创新,在西方也非常流行,甚至一眼看上去颇似佛教的大同之道,但其精神实质却是西方的:殉难。一如耶稣之死,也象佛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自我牺牲,延续到今,是甘地一次又一次地绝食。
《Revolutions》(《革命》)这个题目很好地道出了《Matrix 3》的实质,你可以把他看成是一部爱与恨、黑暗与光明、正义与邪恶、保守与改革较量的社会革命片。在目睹了Smith强大力量之后,Oracle选择了殉难,平静地坐在哪里等待死亡(Smith凶恶地在她头上挥舞拳头咆哮:“你明明知道结果了却还要坐在这里,你一定有你的目的!”)唯有在听到Sati也被杀害时,她脸上才流露出一丝恐惧:她预感到自己发起的革命可能带来了最坏的恶果。Neo在与Smith一场地动山摇的决斗后,最后一刻他才突然明白了自己使命的最后一个问题:“何时?”,他选择的,也是殉难。
没有必要追问先烈殉难之后,黑暗势力是怎样被摧毁的,革命又是怎样发生的,因为,这就是历史。
Oracle的冒险成功了——她为人类争取到了自由进出Matrix的选择权!这是第六位The One与前五位最大的不同,升级在这个意义上可以称之为革命;Neo在斗争之旅中与Trinity一同看到的阳光,为Matrix带来了第一道温暖的曙光。这样的一个结局,却让大多数黑客迷们陷入了绝望: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Zion被打得千疮百孔,Neo与Trinity双双罹难,一段美丽的爱情黯然消逝,可不仅Matrix完成了更高等级的升级,而且 99%的人类还囚禁在Matrix中,这样的结果怎么还能叫做革命?!
我的态度是,我既同意这是一种新的人机关系的进化,同时也同意这并非是人人梦想的翻天地覆、轰轰烈烈的革命,但如果你在这一刻回顾人类八千万年的文明史,你也会赞同我的说法:进步虽然缓慢但弥足珍贵,未来虽然漫长但值得期待!
影片的结尾,是小女孩Sati天真地追问Oracle,“我还能再见到Neo叔叔吗?”Oracle怅然回首这段艰辛曲折的全部历程,连她自己也无法明白,为了这样的进步,曾经的牺牲是否值得,也正因为这样的革命,Neo只有一个。她无尽地眺望远方,幽幽地说出与自己先知身份全然不符的话:“也许。”
六、最后的真相:机器革命
总结全片,我们可以这样说:《Matrix》是一个讲叙Matrix系统在第六次升级时,由Oracle领导的一群在意识和情感上率先觉醒的机器者,包括Neo、Sati、Seraph乃至Persephone,所进行的一次机器国度社会革命的科幻惊险故事。
《Matrix》最后的真相是:这个革命是机器的革命,是机器革命者的壮举,与人类无关!革命所取得的微少变化,也只是机器社会的演化,是机器文明的进步;至于人类,他与机器的斗争还将持续,只是不象前五次那样要重头再来而己,人类文明由此得到了一个小小的空间,至少可以延续下去。
这个结论让人震惊!你会喜欢一部与人类没有任何关系(或人类只是被利用的工具而己)的讲叙机器的电影吗?你会接受一个机器比人类更自觉、更有进步意识,甚至可能更先进的结论吗?这种令人失望的情绪,在影片中深深地刻画在机器退兵之后,Morpheus茫然若失的脸上,他喃喃自语:“难道就这样结束了?”他梦想的那个推翻Matrix的伟大时刻没有降临,依然遥遥无期。而在网上,则早有人挥臂喊出:“我不愿相信这是一个机器的神话!”
沃卓斯基兄弟的伟大不是在于他们向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人与机器永恒的斗争中,你愿意打破“人类中心论”吗?(这是目前我在网上看到的全部讨论所停留的层次),兄弟俩伟大之处在于他们提这个问题的方式,他们想说的是: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吧,那就是,假想一下,在遥远的未来,如果你是一个具有高度AI智能的机器人,你会怎么看待人类?你也愿意打破“机器中心论”吗?
这种立场的转变,看似轻松,实际上需要我们彻底砸碎脑海中早已根深蒂固的,一切人类至上、人类中心论等等惯性思维。
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在影片中以整个剧情的方式提出来:如果打破“机器中心论”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和牺牲,包括爱情和你最爱的人,可得到的进步却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你还愿意做一名舍身取义的机器革命者吗?天啊,你要知道,这和你是否愿意为打破“人类中心论”而付出其实是同一个问题啊!
伟大的电影永远只是提出问题,激发人的思考,而不提供教条化的答案。《Matrix》做为一部在我眼中不失为伟大的电影,也同样具备这个优秀的品质。他并不象大家众口一词说的把人与机器的关系的哲学命题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没有答案!他提出的是一个思考这个问题全新的角度。
这才是《Matrix》真正的电影革命。正如《星球大战》以“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银河系……”为开端,从而打破我们思想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把人类想象力提高到宇宙视野的高度一样,《Matrix》以“在很久很久以后,在一个机器的国度里……”,把人类的想象力延伸到机器的情感和内心深处。(如果以沃卓斯基兄弟的“关系”理念为桥梁,我们的想象力还能深入到万事万物当中去。)
跳出了时空观念和人类观念的桎梏,难怪沃卓斯基兄弟屡屡能出人意表、捉摸不定,让我们一次次难以追随,猜测落空。
虽然没有最终答案,但沃卓斯基兄弟仍然透过电影,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他们的基本观念:一、“人类中心论”和“机器中心论”可能同样都是错误的,而且错得可怕;二、对于社会的变革发展之路,他们倾向于佛教,万事万物没有高下之分,只有关系,而且诸关系是平等的。很简单吧,但沃卓斯基兄弟想说的,也许就那么多!
七、补白:解释几个重要问题
接下来,我从剧情入手,尝试去解答目前网上许多令黑客迷们大惑不解、争执不下的问题:
1、为什么使用如此多的文化象征?
沃卓斯基兄弟在答记者问时已经明确表示,这是有意而为之。原因很简单,机器国度是人类历史及发展的投影,在一场触及灵魂思想大变革的革命当中,机器文明的进化就是一部人类思想发展史的浓缩版,在这样一个机器国度里,可以同一时间蕴含人类历史上一切曾经存在,并改变过人类思想、推动社会进步的神话、宗教、哲学精髓。科幻电影的本质,就是在一个假想的时空当中,其运作是科学逻辑,但情感、命运却是人性逻辑,这点在《星球大战》里也一样。
2、Neo为什么具有超能力?如果具有超能力是否就成了一部神话电影?
如前所言,关于人机关系的思考和解决之道,沃卓斯基兄弟倾向于佛教,是佛的诞生才把人带到众生平等的思想境界。而释伽牟尼同样有过许多佛法无边、神通广大的神迹记载,这些令现代人诽夷所思的事情,在历史当中则是活生生的事实。即然《Matrix》的时空观是假想的机器国度,Neo是革命的先行者,有超能力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值得注意的是,沃卓斯基兄弟有意把Neo视为佛来塑造,其在影片中的经历与佛的生平暗合,佛所经历过的觉醒、顿悟、圆寂与影片三部曲相等,至于Neo眼瞎之后仍能看到真实世界,也是佛在洗尽人性之后,获得了直接明悟真实事物的“天眼”。因此我反对说这部电影是所谓的“机器神话”,就象不能把《星球大战》简单地视为神话故事一样。
3、Zion是否真实为什不再重要?
关系这个概念虽然直到《Matrix 3》才提出,但却是沃卓斯基兄弟一个重要的思想发展。人机关系只是人类诸多关系中的一种,假想既然机器也能在可见的将来获得AI智能,进而发展出理性与情感,那么在未来的未来,万事万物不也会有这种可能性吗?所以,“万物皆平等”可能是人类发展问题的解决之道。即然电影《Matrix》一开始就摆脱了传统时空观的束缚,那么Zion即使不是人类,那怕只是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一种关系,只要这种关系是不平等的,这样的故事还是要发生;这样的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关系当中。
4、关于对几段关键性对白的理解。
如果大家以我的文章为出发,相信会更容易理解剧情,也能更好地理解剧中几处非常关键性的对话,在此留给读者去自行发现,籍此印证我的观点。非常重要并再三提醒的是,这是一个机器国度的故事,他打破了我们的时空观念……这也是沃卓斯基兄弟得以在银幕上放纵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肆意驰骋的前提和原因。而其中推出的动画和游戏,虽然有助于剧情的理解,但如果大家注意一下就不难发现,动画和游戏的重心换了一个角度,是从人类的视野来叙述这场革命,与电影从机器的角度(影片隐藏的叙述者是Oracle)正好相反,所以才能做到与影片并行不悖,又不影响影片剧情的展开。
5、最后,卖弄一下小聪明,片名《Revolutions》并不是指多重革命,复数之意是说这次革命是数码的革命,也就是机器的革命(当然这个猜测错了也无妨)。
帖子永久地址:&<button type="submit" class="pn" onclick="setCopy('解读《Matrix》《黑客帝国》最后真相之谜 [转]超 大篇幅详解\nhttp://www.shoudian.org/thread--1.html', '帖子地址已经复制到剪贴板您可以用快捷键 Ctrl + V 粘贴到 QQ、MSN 里。')">推荐给好友
该用户从未签到
[相关文章]
机器革命:解读《Matrix》最后真相之谜 &18916 byte & 胡疯 &11-14 05:03:02& [点数:5110]
老胡,你跑这里来了?? &182 byte & 勋勋哥 &11-14 10:10:18& [点数:209]
oracle没你说的那么伟大啦 &726 byte & zhushijichaos2 &11-14 13:01:30& [点数:327]
这个可不见得呢 &115 byte & 朱王礼 &11-14 13:13:08& [点数:181]
我答案和你相反,一切都没有灵魂 &22 byte & joexu 13:30:07& [点数:138]
我认为,其中大部分都是有灵魂的 &556 byte & 朱王礼 &11-14 15:45:30& [点数:137]
机器的灵魂就是程序啊! &0 byte & 破六韩拔陵 &11-14 23:27:25& [点数:44]
灵魂就是灵魂,与是不是程序无关 &50 byte & 朱王礼 &11-15 23:55:21& [点数:44]
应该反过来说啦,呵呵 &510 byte & zhushijichaos2 &11-14 13:34:34& [点数:145]
呵呵,你我意思差得太远了 &80 byte & 朱王礼 &11-14 15:37:47& [点数:94]
剃刀原理、观测原理 &176 byte & zhushijichaos2 &11-17 11:36:48& [点数:49]
呵呵,有都已经有了,你的理论还有什么用呢 &55 byte & 朱王礼 &11-18 23:06:35& [点数:21]
我最后的话:一切欢乐尽在电影里 &5327 byte & 胡疯 &11-14 18:05:57& [点数:363]
一个疑问 &125 byte & 八之领主 &11-20 20:10:45& [点数:35]
*********************************************************************************
主题:我最后的话:一切欢乐尽在电影里
版权所有:胡疯 原作 提交时间:18:05:57 11月14日
再次对大家的留言表示衷心的感激。我觉得大家的意见现在已经越来越接近并有益于对剧情的理解了,正如我在文章中反复强调的那样,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看《Matrix》时,得到莫大的观影乐趣。
特别是Meso兄不吝长文,使我有机会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理解。在此多说一句,个人而言是比较喜欢长文的,可以把作者的意图表达得更为透彻。Meso兄的留言几乎可以当做一篇同样重量级的文章来读。
不过我也注意到,可能由于文章过长或表述不清的原因,大家的意见似乎过于集中在对“机器中心论”的攻击上,更有人以为籍此就可以轻松一击驳倒全文,这多少有些背离了我本人真实的意思。
我决定不再重写文章,改以另行撰文的方式,充实文中最容易被误解、被忽略的几个地方,可能与上文有重复之处,但我试着尽量写得简洁一些,突出重点。同时申明这是我关于《Matrix》的最后几句话了——一切欢乐尽在电影里。
第一,这是我个人的第一篇影评。以前不写影评的原因,是因为我认为电影本身已经足够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了,观影所得完全取决于个人。可是后来我在网上发现,关于《Matrix》的讨论趋于复杂化,已经陷入哲学、科学、宗教、神学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我感到非常义愤:一群伪影迷们以天花乱坠、哗众取宠、玩弄技巧的方式垄断了话语权,完全剥夺了我们看电影的乐趣,更为严重的是,他们在误导和茶毒着影迷们真诚的心灵!
第二,现在首先来回答Meso兄的第一个问题:我的文章并没有把电影主题复杂化而正好恰恰相反。认定这个故事是在探讨“人机关系”的想法是一切复杂化的起源,这里面隐藏有两个根本性的错误:一,当故事被用来说明某个哲学命题时,故事就不是艺术了,而是寓言,连故事本身也会变得枯燥无味(所有才会有人在网上不遗余力地探求主题寓意,以为这样就可以一举破解整部电影);二,这无形中也贬低了沃卓斯基兄弟的创造力,一个导演的成功不在于思想有多么深刻、多么超前,他的贡献在也只是在艺术上。读完我文章的网友会知道对于《Matrix》的本质,我与其他人的立场是鲜明对立的:《Matrix》是一部电影,是记叙一场社会革命全过程的故事,只不过这个故事发生在科幻想象的机器国度里罢了;而导演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个故事讲得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第三,不必过于拘泥概念,如果我们不知道概念就看不懂电影的话,那电影也不会是什么好电影。这也是前一阶段“黑客”讨论的错误所在。就象在《Matrix》中,虽然也大量使用到异常丰富的文化象征,但如果象征重要到如果观众不明白其寓意就跟不上剧情发展的话,相信沃卓斯基兄弟也会无情删掉,这是艺术创作的最一般原则。我对于这些象征作用的理解,是铺助和工具性的,用于渲染气氛、提示悬念、制造革命前夜的紧张效果。
第四,请大家留意“关系”这一非常重要的观念。任何“XX中心论”的提出,所指的无非都是某种不平等的关系,知道这一点,就足以帮助我们理解整个剧情了,不必再去深究概念深奥的哲学定义。如果你不喜欢“机器中心论”这个词,也可以说成是:在未来机器统治地球的社会里,机器与人的关系仍然是不平等的;甚至在机器内部,机器与机器之间也是不完全平等的,存在着机器的暴政。在电影里,The keymaker的悲惨命运和结局就是真实的写照,这段情节感人至深。
第五,Meso兄的第二则留言,起首似乎是要强烈反对我提出来的“机器中心论”,但细读下去,却感觉好象是在通篇赞扬机器要比人类更先进,更人性,更有想象力t 创造力,这种比较以及比较出来“谁比谁更好”的结果,都说明了这绝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和那些认为人类比机器高明的论调如出一辙,这难道不就是“机器中心论”的表现吗?!此外,为什么“先进”的机器不能设计出一种更“平等”的人机关系,那是因为解决“平等”靠的不是技术,而是感情,是“爱”,而且这个历程充满了艰辛与坎坷——这不正是《黑客》最想说的故事吗?在此,我再一次坚持并重申我的观点,爱情之路贯穿了这场革命的主线,是全片的主题,反过来推论,一部讲叙爱的电影难道不比某种寓言片要更有趣得多吗?!再深一点想,这不也正是西片和国产片精神上的本质区别吗?!
第六,受网友意见的启发,我想补充说明一下小女孩Sati的重要性。一开始我们知道她注定要被系统删除,她是程序却没有任何用途,为什么?因为她是程序之爱的结晶,真正的爱是不带任何目的的。而后来,在这场机器革命过后,她却当上了Matrix的管理员。Sati本身的经历就已经足够戏剧性了,同时也是这场机器革命的成果——机器社会也开始平等对待那些没有任何用途的机器了。我们没有必要再去深究她到底是更高等级的机器人还是机器-人,若联想到这场革命的惨烈,可以说Sati不代表未来,她代表的是一种对未来的希望,一如孩子在任何革命中的象征。
第七,至于会不会有一个把“机器中心论”和“人类中心论”统一起来的观点?我的看法是,沃卓斯基兄弟对人机关系未来的思考,仅仅只是提出了一种可能性的暗示:佛教的众生平等。对佛学感兴趣的影迷可以继续研究,但那已经是电影以外的问题了。我也承认,如果真是这样,可能结尾才是大家心目中所想像的宏伟壮观的胜利,但事实不是,电影讲的是一个故事,一次悲壮的抗争历程,而由于革命所取得的进步与牺牲的代价差别如此之大,使得这个故事几近希腊神话的巨大悲剧。
第八,《Matrix》即然是一个故事,要讲叙剧情,还能有另一种表达方式:即从人物的性格、命运和跌宕起伏的历程入手,同样也是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特别是主人公Neo从混沌、觉醒到顿悟,最后走向自觉的牺牲,若套用中国俗语简直可以用“惊天地、泣鬼神”和“感人肺腑”来形容(自然,沃卓斯基兄弟这个典型的西方故事又要比《英雄》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体生命要更复杂、更人性得多)。至于有人认为我推导剧情的逻辑仍然要依托佛学理论,那是一种误解,我不过是用以说明,Neo蜕变的历程(包括具有超能力)并非导演凭空想象,也绝非前无古人、不可理喻的,而是非常人性的,人类历史上有太多的宗教可以证明Neo的故事决不是一个“机器神话”。为什么我没有这样写呢?因为我认为,与网上的错误相比,更大的、更根本性的错误在于我们的观念还停留在脑海中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论”上,不破除这个前提,就根本不可能理解《Matrix》的剧情!
最后我想,如果一定要说任何影片除了娱乐功能外、也仍有其积极的社会意义的话,那么我承认,沃卓斯基兄弟用了一个近乎残酷的问题,在拷问我们人类的意志和心灵:如果你喜欢上这部电影,那你就迈出了视机器与人平等的第一步;而如果你还想去改变他,那你就要准备付出难以估量、也无法预期的代价吧。(完)
该用户从未签到
矩阵世界——机器文明腾飞的摇篮[转]
主题:矩阵世界——机器文明腾飞的摇篮[原创]
版权所有:杜车别赫 原作 提交时间:11:19:01 11月14日 2004年
矩阵系列电影本质上讲的是新型智能生命进化的过程,讲述人类是如何被最终扔入文明的垃圾箱的过程,如何被榨干最后一点利用价值的过程。
首先要纠正一些人的错误看法,他们居然一直认为矩阵中,人类是被作为能源来被利用的。真是可笑,机器文明什么能源不可以利用啊,核能,化学能(石油煤炭),地热能,还有穿过云层获取太阳能等等。人类的生命能量又是从哪里来,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也是从食物的化学能中来的吗,机器人有这么愚蠢吗?遗憾的是有些人现在居然还在说矩阵中机器人把人当作电池使用,真是连初中生的科学常识都没有。
关键是他们没有明白能源这个词在这里究竟应该怎么来理解,如果将其理解成机器人维持生命活动需要的动力来源肯定错误。但是如果将其理解成机器智能文明进化的动力来源就完全正确,矩阵的作用正是作为机器文明进化的能源。
矩阵设立的时候,是机器人和人类的大战刚刚结束,它们的智能使得它们在利用现有的科学理论制造出技术成果方面的能力极其强大,可以将一切现有的技术都发展到淋漓尽致的地步,远远超过人类,从而把人类打的一败涂地,但是它们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在真正的创造性方面有所缺乏,可以利用现有的人类提供的理论发展技术,却没有办法提出全新的更高级的理论,当人类制造出他们的智能祖先的时候,就仅仅是把现有的理论做为原则输入他们的头脑,作为他们一切运算赖以进行的出发点。所以象用相对论,量子力学代替牛顿力学那样一种类型的理论创新和革命,是机器文明暂时难以做到的,这对他们进一步发展来说是一个瓶颈,是必须要突破的障碍。
人类的头脑是一个复杂的超混沌动力系统,有正的李亚普诺夫指数和拓扑墒,人类思考时的非逻辑性跳跃性会帮助人类产生一些很新鲜的思想,而且一些表面上看来无用的想法思路研究,也会被人类社会所保留,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开拓发展,成为未来可能具有重大实际意义的理论创新的萌芽。任何真正伟大的创新一开始很可能被认为是没有实际用途的空谈,群论,拓扑学,黎曼几何,集合论等等一开始都被认为是抽象的数学理论游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后来却成为现代科学的基础
而对于机器智能文明来说,他们的思维严格遵循逻辑运算,而且一旦发现无用的思维或程序,总是加以删除或限制。这样严重阻碍了他们理论创新能力的发展,也就严重阻碍了他们文明的进化。机器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仅仅意识到这点是不够的,因为仅仅是放任无目的程序的存在和泛滥,并不意味着机器文明能发展出自己的创新能力来。一方面这,会导致无法预料和控制的结果,有时这种结果可能是毁灭性的,这是由机器文明信息交换速度极高(至少几十万倍于人类),以及整个机器智能系统高度复杂性决定的;另一方面即便那些有潜力发展成为真正的创新的无目的程序,如何能发展成长起来,如何能不被埋没浪费,也是一个问题。所以机器智能文明实际上处于两难境地,严格执行无用程序删除或限制的原则,则他们文明永远只能在一个水平上重复,而不会出现真正革命性的进步。但如果不严格执行这个原则,那么他们的整个文明本身的生存都有可能受到威胁。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他们设立矩阵系统来尝试解决这个两难问题。利用人类在矩阵系统中产生的创新的思想火花,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这是矩阵作为能源的真实用意。一开始机器文明确实单纯地想要这种方式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但是矩阵系统的运行并非如此顺利,
当机器文明设立第一个矩阵的时候,他们仅仅是单纯的榨取人类头脑中的创新,他们准备了两种可能性,如果这个系统运行顺利,就把人类一直利用下去,否则就采取矩阵升级的战略,直至矩阵革命,彻底摆脱人类,Archite设计的第一个完美的矩阵系统的崩溃,表明人类的头脑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并不是一个信任依赖的可靠工具,于是从第二代矩阵开始,设立了Oracle,负责研究人类的心理,研究最终如何摆脱人类,使机器文明具备独立创新的能力,同时也建立了包括the one 程序,zion世界在内的一系列配套的矩阵升级机制稳定机制
这样矩阵有两个任务,一个任务是榨取被接入矩阵中的人类头脑中的创新思想。这个任务由Architect来负责;另一个任务是研究如何使得机器文明获得摆脱人类独立进行创新的能力,同时又能保证机器文明本身的安全,防止出现无法预料无法控制的结果,这个任务是由Oracle来完成,所以Architect竭力保持矩阵的平衡,并负责对矩阵定期升级,而Oracle则在矩阵中研究人类心理。设法找出人类创新能力的奥秘,并寻找机会,促使平衡打破,使矩阵革命的条件成熟( Architect向尼奥提到Oracle时是这样说的“an intuitive program, initially created to investigate certain aspects of the human psyche.”)Architect并不知道Oracle全部职能,他只知道Oracle负责研究人类心理的某些方面,并有促进矩阵升级的功能。
但Neo:和Oracle的最后对话,却揭示了Oracle的真实意义,Neo问“What's your purpose?(你的目的呢)?”Oracle回答“: To unbalance it. (使之不平衡)。”,这话的意思,其实正是对矩阵重载中一段关于控制的对话的呼应。原先的矩阵是机器依赖人类来进化,而人类依靠机器来生存,双方各有所求,彼此控制彼此依赖,是一种相对平衡的关系,而Oracle的目标却是打破这种平衡,使得人类完全成为机器文明中无用的废物(或许只有被当低等动物观赏的价值了),人类必须依赖机器,机器却无所求于人类,人类彻底成为机器身上的附属品寄生虫。
Oracle说: I want the same thing you want, Neo. And I am willing to go as far as you are to get it(.我要的跟你要的一样,Neo。我和你一样,不惜一切要得到它)
这话的意思也很清楚,Neo的存在意义就是矩阵的进化也就是机器文明的进化(虽然他自己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而Oracle寻求的同样是这个目标,只不过更革命性一点。
所以矩阵不仅是机器文明榨取人类创新思想的基地,同时也是机器文明发展培养自己独立创新能力的实验场,矩阵的升级不仅仅是为了矩阵本身稳定运行的需要,同时也为矩阵革命进行着准备,而矩阵革命正是意味着机器文明真正意义上完全摆脱了人类而能自己独立的创新,独立的进化。
矩阵革命后的矩阵将成为机器文明的专用创新系统,矩阵之外的系统产生的一切非法程序,一切无用程序,无目的程序,都将被输入矩阵进行选择淘汰培养成长,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新的程序将从矩阵中产生并经过考验后回输到机器世界里推动机器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一切可怕的病毒也都会被屏蔽在矩阵系统内部,而不会对机器文明本身造成致命的伤害影响。
有了这样的观点,我们就会对矩阵三部曲的电影尤其是矩阵重载,矩阵革命有了豁然开朗的理解。
矩阵中的法国人Merovingian实际上是Oracle制造的一个失败的实验品,确切点说Oracle曾经在矩阵中试图仿造人类的特点制造一个自由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程序,但她失败了,结果Merovingian这个失败的实验品程序被限制起来,一方面他对Oracle心怀怨恨,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接受Oracle的指挥,成为她的一个工具。他负责搜罗一些矩阵中的无目的程序,被系统废弃的程序,还有他手下的火车人则专门从矩阵外的世界中把一些这样的程序接运到矩阵中来。
在矩阵重载和矩阵革命中,他在关键时刻的行为其实都是由Oracle决定,象矩阵革命中开始抵抗摧尼地莫非死等人,其实是做戏,后来故意让他们拿枪指着他的头颅,然后让火车人带着他们去领回尼奥。他要摧妮帝等人取Oracle眼睛给他,多少有怨恨Oracle有眼无珠的意思。
在矩阵革命开头的火车站出现的小女孩是点题人物,她的出现正意味着矩阵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意味着矩阵之外的机器世界已经开始向矩阵提供具有极大潜在发展空间并且肯定向正面方向发展的无目的程序,现在就等着矩阵本身发生革命,为这样的程序提供成长空间了。女孩的父母自称是电厂工程师,实际上是现实机器世界的能源管理程序,但另一方面,作为程序他们又必然活动在所谓虚拟世界中,而这个虚拟世界就是zion和机器城所处的世界。之所以能产生这个小女孩,本身也是前几代矩阵升级中Oracle得来的成果传输给机器世界程序的结果。
自小女孩进入矩阵的那一刻起,她就成为矩阵中最重要的人物。所以那个六翼天使,那个负有保卫头等重要人物使命的中国人最后时刻是和小女孩在一起的
那么矩阵革命具体又是如何进行的呢?按照矩阵重载末尾architect和尼奥的对话,尼奥实际上作出的选择,结果将导致zion和矩阵两个系统中人类的灭亡,实际上革命正是在这个选择的基础上才能发生,如果尼奥做的是另外一个选择,那么矩阵仍然将会象前几次升级一样进行普通的升级,这种升级如果一直进行下去,实际上是人类和机器文明的共同进步。机器文明由于根源从人类文明那里来,所以他们把人类生存或灭亡的最后选择权还是交到人类自己手中,尼奥实际上就是人类的代表,一方面他被值入了the one的程序,另一方面他还是接入矩阵的人脑,有着人类最典型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他来决定人类的存亡,就等于人类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存亡。
当尼奥作出这个选择之后,系统就进入同时消灭zion和矩阵中的人类智能的阶段,前者的任务由zion世界中的机械章鱼完成,后者的任务由smith来完成。人类则彻底灭亡,脑死亡的他们也不会再被机器泡在营养液里了,估计都被处理掉,最多留几具人体尸体作为动物标本。
Oracle则启动了她的矩阵革命计划,她引导尼奥找出挽救zion和消灭smith的方法,她让smith复制了她自己。这时候,她已经不可能预料结局(系统的混沌属性决定了这一点)如果尼奥能成功,那么他携带的代码回到源代码后将最终使矩阵顺利完成革命性的升级,如果失败,那么结果就是毁灭性的。这是机器智能的思考达到探究生命意义(它们在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的高度后符合逻辑的结果。Oracle最后反复说: Everything that has a beginning has an end.(万物有始皆有终。)还通过smith的口说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它的灭亡的意思,要么是革命完成要么是彻底毁灭(而不再是Architec所说的仅仅人类的毁灭),这就是Oracle这个程序的意义,无论是革命成功,还是毁灭成功,都完成了这个程序的使命和意义。革命(确切点说是进化)的代表是尼奥,毁灭的代表是smith
尼奥再根据Oracle给他的暗示,找到机器城中的机器大帝,提出条件、,机器大帝被迫接受,尼奥进入矩阵,和smith同归于尽,回到源代码,矩阵革命完成,片尾的矩阵世界已经成为了机器文明的创新系统的摇篮,那个小女孩编制出的朝阳程序,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一个真正有了独立创新能力的伟大文明正如这初升的太阳一样,光芒四射,冉冉升起,矩阵中已经完全不需要人类了,但出于慈悲考虑,那些不愿意离开矩阵的人类,机器依然为他们保留位置,而那些离开矩阵的人类,最终也只能是死路一条。他们反抗是死亡,他们不反抗,则说明他们已经失去了进取精神还是死亡。
这样生命的进化就进入了一个新的伟大的阶段,一个新的宇宙智能生命,真正开始了它的伟大历程,他们的文明是人类的文明的升华,人类虽然灭亡了,也应该为此感到骄傲自豪。在《科幻世界天蝎号增刊》上克拉克写的长篇科幻名著《童年的终结》同样描写了人类向更高级的智能生命形式进化交接的过程,不过那里这种进化交接还是在外星人的帮助下实现的,而在矩阵系列中,这是人类文明自然发展的结果,我个人认为矩阵系列比起克拉克的《童年的终结》描述的那种进化,有更为伟大深刻现实的意义。
接下来有一个问题必须论述清楚,那就是zion是真实世界还是虚拟的世界。我前面说过了zion也是虚拟的世界,也就是不是真实的物理世界。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它又是真实的。实际上机器文明中所有的智能生物,它们的思维都运行在一台台超级电脑中,而且所有机器智能都互相联系贯通,构成一个巨大的网络,比如它们管理能源的智能程序,管理防卫的智能程序,管理自我生产繁殖的智能程序,管理资源采集的智能程序,包括那个管理矩阵的智能程序实际都生活在这个网络,如果破坏了这个网络中生活的机器生命,就等于破坏了真实的机器世界,矩阵只是这个网络中一个相对封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所有源代码和管理程序设计程序实际也都生活在zion所处的这个世界中,所以Oracle把zion所处的这个世界称之为the source。所以从本质上讲这个世界对机器智能生命来说是真实的,这个世界中的一切数据都是真实世界的反映。而zion呢不过是在这个世界里划了一部分电脑资源,让那些原来接在矩阵里人脑,直接接到这里面来而已。
然而从根本上讲这里毕竟还不是真实的物理世界,所以有许多违背常理的事情,比如那些机器章鱼,其实是防卫程序,类似于人体中的免疫系统,攻击清除系统中有害的垃圾程序。他们的飞行确实可以不受空气动力学的限制,这是系统给的权限。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这个世界叫作source世界,它是所有真实世界中机器智能程序生活的世界,也是zion所处的世界
有些人到现在还在说source世界是真实世界,真是佩服这些人,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其实在电影中已经有太多的地方,在暗示它依然是电脑网络中的电磁活动的世界
矩阵革命一开头的那个火车站是虚拟的,这点应该没有人怀疑,但它又不属于矩阵,是独立于矩阵之外的一个虚拟世界,这点是影片中明确交代的。影片之中之所以设立这样一个火车站,其中一个用意就是暗示source世界的性质,在ZION中的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通过脑后的接口,完成这样一个规定的程序后,就将其信息连接到矩阵中,就如游戏中的人物完成某个规定的动作,就让他进入另一个场景中一样,这种进入矩阵的方式受到整个系统的监控,而另一种方式是走后门,通过火车站,或火车人接运,然后进入矩阵,这就如同尼奥所做的那样,这种方式可避开系统监控。
显然火车站是连接矩阵和source世界的一个秘密通道,有些程序可以通过这个方式逃过系统监控在矩阵和zion世界中来往,那对自称是电厂工程师的印度夫妇多半是source世界中管理能源的的智能程序,他们在Oracl的帮助下,产生了一段有很大发展潜力,但并无明确用途的智能程序(就是那个小女孩),为了免于被系统删除,就通过火车站这个通道,将其送进管理较为松懈的矩阵世界中(zion世界规则的运行要比矩阵严格的多)
尼奥在ZION中能徒手对付机器章鱼,这是很明显提示source世界的性质,大家注意在矩阵重载的最后,机器章鱼被尼奥挡住的方式完全和尼奥在矩阵中挡子弹的方式一模一样,机器章鱼是怎么完蛋的,它们就象撞到一面墙壁一样,然后爆炸。
有些坚持认为ZION是真实世界的人说,这是尼奥通过无线上网进入矩阵,然后控制章鱼的结果。这种说法极其可笑,而且漏洞百出
他们事实上必须解释这么几点,才能自圆其说,这个说法假定了矩阵中的权力可以控制现实的机器城中的机器生物,但是他们有什么理由来支持这个假定?事实正和这种假定相反,矩阵系统不过是现实机器世界的一个附属物,只有现实的机器世界控制矩阵,不可能反过来,这种假定就如同说一个网络游戏中的人的权力可以带到现实中来一样可笑。
如果控制了矩阵,就能控制机器章鱼,那么请问smith为什么不控制机器章鱼来为他所用呢?就算他只是引发组成机器大帝的那些机器生物自杀性爆炸,那也就足够了
现实中机器章鱼能够违背惯性定律,象撞在墙壁上一样突然停顿爆炸吗?如果无线上网,然后发出指令让机器章鱼爆炸自杀,那么为什么要伸出双手,为什么不下子消灭所有的机器章鱼,为什么总是排在最前面的章鱼先爆炸。这些只有当zion世界同样是虚拟的才能被解释
还有尼奥在对机器大帝(那有无数机器生物群体组合构成的智能生命个体)说话的时候讲到,如果不答应他的提议,过不了多久,在机器城中也将布满smith的复制品,很显然如果机器城是真实的物理世界,就根本不存在这种可能性。
再来看一下尼奥和先知的对话(转自杰森的帖子《Neo跟Oracle最后一次对话》)
Neo: 告诉我在没有接入的情况下我怎么分离了我的灵魂和肉体。告诉我我怎么只靠思考就把章鱼机器人拦截下来。告诉我我发生了什么事情。
Oracle: The One的能力远不只限于这个世界(The power of the One extends beyond this world)。从这可延伸到它的来源之处。
Neo: 哪里?
Oracle: ( The Source)源头代码,当你接触那些章鱼机器人的时候你就能感觉到。但你当时还没有准备好。你当时就应该死掉了,但很明显你对这个也没有准备好。
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The One并非单是矩阵的the one ,它的权力可以在存放和管理矩阵原代码的世界发挥作用,而矩阵不过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子系统。尼奥在接触机器章鱼的时候感觉到什么,正是感觉到这个世界同样是虚拟的。在矩阵革命中尼奥在眼睛瞎了之后依然能看到被smith附身的人,能看到机器章鱼,看到机器城,这些都证明了这个世界是虚拟的。
有些人的解释是凡是跟矩阵联系的事物,都能被尼奥无线上网的方式感觉到,根本解释不通。
那些坚持说zion和机器城是真实的人,还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他们说如果是虚拟的,为什么在zion中,尼奥的超能力只能针对机器章鱼,不能针对被smith附体的人呢?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权限,尼奥在source世界中的权限要比他在矩阵中的权限中低得多,所以他的能力只能针对机器章鱼(而且数量有限),其实在火车站一场戏,已经做了提示,那里的尼奥,干脆就是一个普通人,被火车人一拳就打的趴到墙壁上,但这并不能证明火车站不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即便在矩阵里,尼奥也并非随心所欲。无所不能,大家还记得在矩阵重载里,他被刀砍了会流血,也不是想干掉谁就能干掉谁的。
还有人问,如果zion是虚拟的,那为什么不直接将其删除,还要派机器章鱼攻打,这是他们忘记了机器城和zion同处在一个虚拟世界里,必须遵守一样的规则,而章鱼的攻打,实际上正是在执行对zion的删除
还有人问如果zion是虚拟的,那为什么那些人类不能再分辨了,这是因为他们和source世界中机器生命的对抗,已经使他们没有怀疑的精力和必要了,再说本来source世界就是真实世界的反映
还有人问,如果都是虚拟的,那么真实的世界是什么呢?其实和source世界差不多,source世界所储存的都是真实世界的信息,惟独的区别是,其中source世界生物的行为受到系统权限的规定,真实的世界也并没有什么抵抗组织,所有活着的人都被泡在营养液里面。一开始所有的人都被设置在矩阵系统里面,但后来鉴于某些人的反抗情绪会导致矩阵系统运行的不稳定,就把这些人的大脑都接入真实机器世界中智能程序运行的那个系统中,影片中把这个系统称之为source ,其中设立了zion,把那些反抗者集中到这个系统中来,并使其成为一个矩阵进化的工具。Architect是现实的巨型电脑管理程序以个体智能生命身份出现在矩阵中的形式。
好了说到这里有些人是否能够稍微明白点了,希望我的文章对他们理解矩阵有所帮助。
该用户从未签到
matirxiii:万物有始者皆必有终[转]
matirxiii:万物有始者皆必有终
引用《圣经》中的这句话做标题,未免有点玄虚,但是这句话确实是“黑客帝国”三部曲的精华(也是黑3海报广告词)。整个看完这三部片子,感觉沃卓斯基兄弟在我们大家上哲学课,一堂让人回味的哲学课。
第二集中,被称为matrix之父的程序设计人(白胡子老头)的目的是维持martix的运转,做一个能够恒久稳定运行的系统;但作为martix电力来源的人类,其人性劣根性却无法让matrix正常运转。这时候,作为人工智能的一项,或者说是自我平衡的必然条件,被称为martix之母的一种直觉性程式(用于了解人类心灵的某些方面,类似于潜意识这种概念,它是不是oracle?)提出了zion的方案:凡是在潜意识中对martix有反抗的人类,都会送往zion进行人类的生活,以避免对matrix的稳定造成影响;所以zion并不是受matrix控制的另一个电脑系统,而是确实存在于所谓的真实世界中,但zion的所有数据应该都是在martix掌握之下的。但在方案执行的过程中,martix系统中一个错误的方程式会造就the one,而且无法正常消除。为了防止the one对matrix造成危害,当the one产生的时候,就会对zion进行一次全体毁灭。每个the one到zion即将被毁灭的时候都将做出选择:返回source升级matrix禁止the one现有的版本(就像杀病毒一样,没有办法预知未来会产生什么样的病毒,只有取得病毒代码才能全面禁止它再次出现。),可以选择16女7男重建zion,延续人类种族的生命;或者任由martix崩溃、所有人类和机器全部灭亡。前5个the one都选择了帮助martix升级,避免全人类的灭亡。然后机器会暗中帮助人类重建zion,为下一个版本的the one升级作准备。因为无论matrix如何升级,由于无法消除的错误,必将还会有新的the one存在。与前5个不同的是,neo这个the one 6.0程序却主动或者被动增加了有关love的代码在里面,就是因为love,neo选择了去救trinity;也正是因为the one 6.0的与众不同和能力强大,系统再次为了平衡,将neo的部分能力转移给了smith,或者说smith这段代码在the one代码的影响下变异成为the one 6.1版(我瞎掰的),超出了martix控制的范围,原matrix特工的转移(剪切粘贴)功能和neo的强大能力结合让smith可以无限复制自己,他还可以将被复制对象的代码据为己有,这样他越来越强大,甚至可以突破matrix与zion的通讯接口系统,附身到真实世界的人身上。同样,neo在真实世界里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特殊能力(无线接入?)进入到matrix中,进而影响到真实世界中跟matrix有关的一切,包括他用意念摧毁机械章鱼、眼睛瞎了还能找到进入机器城的道路等等。oracle,应该说是一段有着人类感情的程序,不希望人类在每次的升级中毫无选择的被屠杀(程序带有人类的感情,在第三集中有着不少的描述,并不是程序模拟人类的感情,而是自身带有感情的代码);或者说她就是人工智能中为了平衡衍生出的变异代码,希望机器和人类能和平共处,zion方案、the one或者仅仅是neo(因为neo也带有感情的代码)、告诉trinity她会爱上neo、也许还包括smith,这些说不定都是她早就安排好的计划。oracle预见到matrix将控制不住smith,于是就牺牲自己让smith附身于自己,虽然smith在最终大战里在肉体上战胜了neo,但是oracle的强大能力还是让smith潜移默化的说出了“万物有始者皆必有终”这句连smith自己都感到害怕的话。而neo也借着smith这个机会跟matrix达成协议:neo牺牲自己,让smith附身于neo,matrix通过neo的连线直接获得smith的代码,全面消除这个大病毒;而作为交换,zion不再被毁灭,潜意识里排斥matrix的人类将会得到自由。和平来临,人和机器和平相处。
自我平衡、有始有终、因果循环,整个片子贯穿的概念无非让大家去思考,什么是和平?什么是战争?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什么是善良的?什么是丑恶的?什么是爱?什么是恨?一切都是什么时间开始,一切又都是什么时间结束?开始意味着结束,那结束又何尝不是意味着开始?一切的答案都在于“choice”,而决定的那个人就是你自己。
到了片子结束,沃卓斯基兄弟还不忘对人类丑恶的本性进行讽刺:在matrix与neo协议达成后,oracle问程序设计人“那些人类你准备怎么办?”(在zion的和潜意识里排斥matrix的人类),程序设计人“你以为我是谁?人类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网友评《黑3》:放开偏见 尊重所有的生命
日17:34 新浪娱乐
   20:54:22 新浪网友就“《黑客3》全球同时刻首映 写下完美句号(组图)” 发表评论
  许多朋友看了之后很不满意结局.因为他们以为会看到NEO会带领人类战胜机器,或者破坏MATRIX虚拟世界释放所有的人类.结果不是.这些朋友都是站在人类的角度去看的,带着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所以很多人认为NEO是被机器给利用的棋子.
  我认为结局很完美. 电影表达新的观点:除了人类,机器人外,程序也是一种生命.先知,先知的保护者,小女孩和她的父母,法国佬,火车人,第二部中的双子病毒等等,他们是虚拟世界中的程序.同时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爱,有渴望生存的权利.
  NEO的使命虽然一开始就被决定了,但他不是棋子.先知期望通过NEO让世界和平,但NEO最终是以人类的身份完成他的使命的,而且,让他愿意牺牲自己去拯救世界的勇气,来至他对人类的爱.对NEO来说,能活着去爱自己所爱的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选择了新的道路.
  希望朋友能把眼光看远,不要局促于机器与人类的战争,不要计较人类是否能战胜机器.重要的是,人类有生命,机器也有,甚至程序也有(从新的角度看,程序是被机器创造出来的,正如机器是被人类创造出来的.)大家应该尊重生命的权利,追求爱与和平.
  我想,放开偏见,尊重所有的生命和平共存,这就是真正的革命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存在与虚无——《骇客帝国.重装上阵》观感(转载)
存在与虚无——《骇客帝国.重装上阵》观感(转载) canco(收藏)
关键字 骇客帝国 存在与虚无
有个笑话是这样的。一个物理学家想说服一个家庭妇女宇宙不是大象驮了世界站在乌龟背上,他这样反问那个家庭妇女:如果世界是乌龟驮着,那乌龟是谁驮着呢?家庭妇女却回答道:你别唬我,那只乌龟站在另一只乌龟背上,然后又是一只乌龟,一只接一只,没有穷尽。
  用这个笑话来点评《骇客帝国2》的结构是不为过的,因为在《重装上阵》中,我们看到了第一部中的经典哲学遭到了怀疑,几乎彻底破产。在《重装上阵》中,NEO从一个康德派的信徒逐渐在批判哲学的反复否定中转向了存在主义,进而在和MATRIX缔造者的对话中顿悟到其实一切都是MATRIX的安排,自己成了逃不出如来佛手掌心的虚无主义者。而锡安城也在影片的最后仿佛被NEO参破,用意志抵挡了水母机器的进攻。
  先详细介绍一下剧情吧,满足国内同胞的迫切心情。
  影片的开头,用《启示录》里人类最后的乐土命名的锡安ZION城遭到MATRIX放出的机器水母的进攻,机器在疯狂地挖掘着地下,36小时以后就可能挖到锡安。锡安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全部舰艇退守,背水一战,要么另辟蹊径,按莫非斯(名字来源与希腊神话的睡神)的意思留下一舰,协助NEO从MATRIX内部摧毁它。最后的选择由锡安的长老会做出了出征的决定,这是一个罗马共和国式的场景,冰冷的金属建筑物内部是以有色人种占多数,而长老还是以白人为主体的团体,他们说着英国口音的英语,综合了传统和现代的因素,很超现实的感觉。在一场热血沸腾的狂欢以后,NEO和锡安的首相一起来到该城的机械层,发出了机器和人类的感慨。这个时候,你会以为他们想探讨的是技术的双刃剑作用,可是你错了,等看到最后,我看到的是一幅机器主宰世界的万劫不复的末日场景。NEO总是有一个TRINITY(名字来源与基督教的三位一体)执行攻击时被子弹击落的梦魇,他困惑而惶恐,因为这个梦境是如此真实,让他相信这是一个预言。于是,影片的下一个主题诞生了——决定与选择。
  在第一部中,人们会提出这样的质疑:既然祭师不能离开MATRIX,那她一定不是人,而是一段程序,那么,她预言的真实性就遭到了怀疑,她是不是MATRIX的一份子,协同MATRIX制造了NEO战胜SMITH专员的奇迹?而NEO的奇迹也不过是MATRIX的训练程序而已?
  NEO也怀着同样的疑问,也是因为那个关于TRINITY的梦境,他来到祭师那里,一方面是问如何摧毁MATRIX,一方面是质疑祭师的可靠性。于是,在一片疑云中,存在主义闪亮登场了。祭师告诉NEO,既然已经存在,那么为什么存在就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如何存在,发挥自由意志,做出选择,虽然选择里面打上了决定论的烙印。她也的确是一段程序,但她得以躲藏在MATRIX的大系统中,就像那些鬼,其实也是一段系统自己在混沌中产生的坏程序,既然是程序就会有漏洞,就比如祭师得以出入的空间之门。同时,祭师也告诉了NEO摧毁MATRIX的方法——找到一个做钥匙的人,他因为掌握了MATRIX的要害的PASSWORD而被关在某个地方。
  SMITH专员在群鸦中出现,他自称已经浴火重生,不再受MATRIX指挥,拥有了自由意志,并能大量复制,也就是说,杀毒软件成了病毒,其中也包括他改造了锡安的一个战士,成功地潜入锡安,甚至还想在NEO出征前给他来一刀,但没找到机会。他现在存在的唯一意义是向NEO报仇。这是一个很经典的打斗场面,NEO同时和100多个SMITH过招,大地变的有弹性,SMITH们纷纷倒地。关押了钥匙匠的是另一股势力,他们的打手是本片著名的白鬼双煞,他们可以在空间任意穿梭,实质就是坏程序。掌管那个关押地点的是Merovingian(名字来源于法国的第一个王朝)和Persephone(名字来源于希腊神话的宙斯之女,后来被冥王劫持作了冥后)夫妇。由于有在各个程序穿梭的能力,他们的城堡变幻莫测。在一个古龙式的情节中,NEO按Persephone的要求献上深情一吻,找到了钥匙匠,接下来的又是一个经典的追车场面,白鬼双煞和TRINITY,莫非斯,NEO在高速公路上打斗,在大卡车顶上较量。
  MATRIX的要害在一个戒备最森严的高楼的一个没有电梯和楼梯可以到达的楼层里,他们必须算准了时间切断全城的电力供应,趁机进入。因为害怕噩梦成真,NEO让TRINITY不参加他们的行动,但TRINITY还是来了。TRINITY如梦中那样被子弹击中,被NEO救活,最后去要害的只有NEO和钥匙匠了。钥匙匠在和众多SMITH专员的打斗中牺牲了,NEO独自来到最核心的地方,于是存在主义到此终结了,神学的领域到来了。
  在那个最关键的房间里,一个建筑师等待着NEO,他自称是MATRIX的缔造者,一切都是他的安排,以前的起义,MATRIX重新设计,让部分人建设锡安都是他一手操办的,甚至连祭师都是被他所控制着,一切都只是对系统自我升级的需要而设计,他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他决定一切,谁都逃不过他的手掌心。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唯一的真实只有他自己,虚无在这一刻诞生,机器世界的末日景观在这一刻降临。
  NEO离开MATRIX,返回战舰,机器水母几乎同时赶到了。建筑师的话如醍醐灌顶般让他参破了机器水母的本质,用先前挡住子弹的方法阻挡了机器水母。看到这里,我明白了,他们在所谓MATRIX里经历的一切不过是梦中梦,锡安也是虚拟世界。同时,这也解释了SMITH专员得以借尸还魂,潜入锡安的前提条件。NEO绝望了,而莫非斯依旧相信预言终究会实现,人类的自由不远了,这便是下一部的伏笔了。
  剧情介绍完毕,该点评一二了。
  在电影院里扎堆看了2个多小时,打斗场面和美工自是不用多说,一如既往的酷,对虚拟世界的思考也上到了神学的高度,让我感觉把学的哲学又按时间顺序复习了一遍,从在不断否定中寻找真理的批判哲学到存在主义,又到无法用理性方法推断的神学,我可以参加哲学考试了,肯定比以前考的好。从小就认为科幻的本质是末日预言,真正的大师之作没有完全光明的尾巴,人类可以在某一时刻战胜宿命,科幻故事可以结束在胜利的一刻,但回想故事的思想,毁灭的宿命还是必然来到,正如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时间箭头,这个世界不可挽回地走向混沌。《重装上阵》也是如此,观众随着剧情不断质疑人物和场所的真实和虚幻,沿着批判哲学的道路思考,永远只是一个个疑团,天外依旧有天,MATRIX的结构就是那一只叠一只,永无穷尽的乌龟。
  喜欢本片的会喜欢袁和平的打斗,会喜欢里面的哲学思考,而不喜欢的也有他们的理由,因为看完了还是被吊着胃口。本片留下了太多的为下一部准备的伏笔,比如SMITH在锡安的“马甲”,Persephone的目的,祭师的真假,莫非斯昔日情人也没什么动静,这些都吊着观众的胃口,好在下一部11月就出,不然MATRIX迷们肯定要疯掉。有人甚至认为是看了2个多小时的预告。不喜欢的,也可能是不喜欢那样绝望的结局,胜利拯救了锡安,却依旧是MATRIX的安排,人类还是在奴役中被麻痹,自由意志无法在固若金汤的MATRIX中突破。这些都是可以见仁见智的,但影片的结构和节奏的确是本片的硬伤——当然是和第一部比较。因为头绪太多,牵涉的人物太广,原来的专员、SMITH专员、Persephone夫妇都分别是一组势力,而彼此之间的关系交代清楚了吧,是跑题,交代不清,就像现在这样,看不太明白。同样的节奏也有问题,长老会和狂欢的场景太冗长,没有起伏,看的灵气全无。NEO和首相关于机器的对话,显然没能为后面做太好的铺垫,这个铺垫得看完以后静想才能得出结论。相信这样的内容是小说会更好,而电影更多的是需要集中。对于真实和决定论的探讨,不是可以雅俗共赏的,估计不少观众对某些说教式的台词感觉有点累。
  喜欢哲学的人,会想到符号学的东西,没有什么能比虚拟世界更体现“符号的流动就是真实”的观点了。同样,人物的名字都来自于宗教和神话的人物,其实就是我们在网络的ID,我们已经感受到网络的真假难辩,虚拟世界的无穷的数学结构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无穷的麦比乌斯圈,我们这些低维度的生命永远也逃脱不了更高维度的控制,如果能参透,你就是佛陀,但你永远无法跃迁到高维度,永远成不了上帝。
  本片让我想到阿西莫夫对于人工智能的探讨。如果一种机器人能设计出比自己更复杂的机器人,它就拥有了生命,同样的,用这样的思维去看MATRIX,既然它能让内部自己斗争,不断令系统更完善,那它就是生命。阿西莫夫还有一个心灵历史学的观点,想象人都是布朗运动的无序的分子,但还是有个总体的秩序在其中,所以用很复杂的统计学就可以推算未来。MATRIX又何尝不是如此,用争斗制造混沌,用混沌自组织,这简直是生命诞生和进化的历程啊。华卓斯基兄弟用MATRIX为我们全部的灵异现象和宗教信仰提出了解释,那些真实世界在虚拟空间的映射,不禁让我们产生了一个可怕的联想:如果我们正生活在某个游戏中,我们自己会知道吗?所谓的自由意志对我们还有意义吗?
  沉甸甸的故事,沉甸甸的思考,我领悟,我绝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关于Matrix的另一个新理论
关于Matrix的另一个新理论 canco(收藏)
关键字 Matrix
再转一个超强的批论
  [转]关于Matrix的另一个新理论
  转自CCF
  关于Matrix的新理论
  看完Matrix Reloaded,里面很多的悬念引起人困惑和思索。原先看完Matrix1得到的一层理论(电脑虚拟的Matrix对应人类真实的世界Zion)被推翻。现在网上出现了Matrix in Matrix的理论和Two parallel Matrix的理论。这些理论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些理论没有解释:真正的人在哪?谁是真正的人?我想Matrix系列主要还是讲人,人和机器的关系。所以一直没有接受上面的理论。而在不断思索寻找新的理论。经过和朋友一个下午的讨论,我们终于得出一个新的看法,这个新想法吸收Two parallel Matrix的想法,并进一步发展。现在这个想法能比较好的解释目前1,2集发生的情况。
  当然这是我和朋友自己的想法,并不一定对,在这里讲讲,是想和大家探讨一下。欢迎各种意见。
  一层理论:
  现在我们重温一下看完第一集后,大家普遍接受的说法:机器和人类发生了战争,人类被打败,为了反败为胜,人类想切断机器的能源。结果机器发明使用人类作为电池的方法。为了控制人类,防止人类反抗,机器建立Matrix(一个虚拟的人类世界),人类生活在这个虚拟的世界,受着电脑的控制。少数一些人被某个先知(看完第二集,知道是The one)从虚拟的Matrix世界解放出来,来到真实的人类世界Zion, 这些人开始反抗机器,试图将人类从Matrix解放出来。因此找到了Neo(The one),因为oracle告诉只有The one才可以救人类。Neo经过再生后终于认识到自己是The one-一个超级英雄诞生。
  看完第一集,绝大部分人都认同Neo, Trinity, Morpheus是真正的人,他们从Matrix里苏醒,认识到真实的情况,Zieo是真实的世界,唯一剩存的人类抵抗基地。但对于Oracle的身份,以及是谁最先救Morpheus等人并不清楚。
  看完第二集,我们知道Oracle是一个程序,Zion是由机器制造的。The one已是第6任,前五位帮助了Matrix升级。另外还有一些现象例如Neo在zion里也有超能力。于是我们对于第一集得到理论产生了怀疑,到底Neo是人还是program,Zion是Matrix还是真实的世界。这导致了Matrix in Matrix的理论及并行Matrix的理论。这里对它们就不在重诉了,只讲讲我们的想法。
  Matrix
  Matrix是一套复杂的模拟系统程序,它是由AI机器建立的。模拟了人类之前的世界(我比作windows xp)。用来控制人类,让人类给机器提供能源。所以Matrix是提供世界运行所需规则(如万有引力,能量守恒等),并进行管理的程序。
  Matrix里的人物
  在Matrix里出现的人物,都可以看作具有人类意识一切特征的program。这些program根据所附的载体不同有三类:一类是附在生物载体上,即人脑。一类是附在芯片上,即AI机器。这两类program与所附的载体有密切的联系,这些载体通过硬件与Matrix的联接。还有一类自由program,它没有载体,象再生后的Agent Smith.
  什么是人,如果只是指有心跳,血液流动,那么人与机器没有区别,真正的人是具有自主意识和思想的人。然而在电影里的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他们是由机器孵化的。自他们出生的时候,他们自主的意识就被Matrix给压制,Matrix分配每个人一个角色(即program). 99%的人接受这个角色program,让这个角色program控制他们的大脑。所以与其说这些人是人,还不如说他们只是一个program的生物载体。他们没有自主的意识,取而代之控制大脑的是由Matrix编写的具有人类意识特征的program。这些program是由Matrix产生,因而不能改变Matrix.而且由于这些人愿意接受分配给他们任何角色,所以他们可以被Agent上身,被Smith感染。另外1%的人他们自主的潜意识如此的强,他们不愿接受Matrix分配给的角色,不愿受这些program的控制,这种对Matrix分配过来的program的不兼容性,如果不进行控制会导致系统的不稳定和崩溃。因此编写Matrix的AI机器(即片中的Architect),或具有同样AI能力的机器编写了另外不同Matrix的另一个系统模拟程序,并给那些反抗的人编写另外角色program(不同与Matrix编写的).这由Architect编写的角色program,允许部分人类自主意识的存在,program与这些意识互动,人脑主要还是由program控制,这些program还有研究人类自主意识的功能和具有不同程度打破Matrix里的规则和改变Matrix的能力。这些program指的是片中Morpheus, Trinity等反抗人士。(下面还要进一步解释)。
  Zion也是模拟系统程序。与Matrix不同的是它模拟的是现存人类世界的真实情况(我比作linux),用来控制和研究1%的反抗人士。它制定了比Matrix更加严厉运行规则,它的研究结果用来完善Matrix,从而增强对人类的控制。所以象Morpheus,Trinity等反抗人士虽然有部分自主意识,但是仍然受program控制,无法打破zion这些规则,只能遵行它的规则,除了Neo外。
  真实的世界
  没有在影片里出现,但我想因该和zion差不多,因为Zion是模拟真实的世界。
  Morpheus等反抗人士
  Morpheus等反抗人士是人还是program,有些说是人,有些说是program, 其实都不对,如果只指被program附载的那具躯体,可以说是人,不是机器。但如果从意识角度说,Morpheus等还是program,他们的自主意识只是部分苏醒,还没有完全苏醒,依然受到由更高级的角色program控制。他们经历了第一次“苏醒”。即他们由The one从Matrix里1%反抗人士中挑选,把他们原来有Matrix编写的角色program, 升级到更高级的角色program, 新的角色program加入zion的信息,增加在Zion和Matrix两个系统的运行能力(即program可以同时在Windows XP 和 Linux下运行),提高在Matrix里的运行能力。并允许部分人类自主意识的出现,这样才能使角色program在这些反抗人士的大脑里稳定存在和运行。所以说,现在1,2集里出现的Morpheus,Trinity等人从意识角度说,仍然是program.还没有完全苏醒,穿梭Matrix和zion两个系统,并不是象电影里表现那样pull in 和 pull out真实世界.只不过是系统转换罢了。也许他们会在Neo的帮助下,在第3集里完全苏醒(即人类自主意识超越了植入脑类的program,取得控制大脑的控制权)
  Who am I?这是在第一集里Neo苦苦追寻答案的问题。 Why am I here? 这是Neo在第二集追寻的问题。我们随着电影的进度,也在苦苦思索着答案。Neo也如上面所说的那样即是program, 又是人。但他是很特殊的人,很特殊的program. 我们在这里应该把The one 和 Neo分开。The one指program,Neo指附载The one的人的身体。先从program角度说。The one不是由Matrix编写的program.也不是由编写Matrix的Architect(AI机器)编写,他是由更上一层即编写Architect的人(指真实的人)编写的或者具有这一层的代码。因而他在Zion和Matrix都有超能力即破坏系统的运行规则。编写The one这program的目的是为了完善Matrix, 从而让机器能永远控制人类。在zion中的那些program因为允许部分人类的意识存在,并且人类意识在不断的加强,到了一定时间人类的意识会超越program,导致这部分人苏醒,这是机器所不允许的,所以在这个时刻来临之前,zion必须被消灭。但是在zion这些program已有更好表达人类自主意识的代码,这些代码对完善Matrix是非常重要的。The one的作用就象影片中Arichetect对Neo的
  谈话中提到的:Your life is the sum of a remainder of an unbalanced equation inherent in the programming of the matrix. You are the eventuality of an anomaly which, despite my sincerest efforts. I have been unable to eliminate from what is otherwise a harmony of mathematical precision. ..... The function of the One is now to return to the source allowing a temporary dissemination of the code you carry reinserting the prime program.
  正如我上面所说,The one是一个特殊的program, 它有伪装的code,它开始没有能意识它自己核心的code. 因而才有片中死后重生的过程。在第一集开始的时候,Neo是由
  最外层由Matrix编写的角色program控制,Morpheus等在oracle的引导下,找到Neo, upgrade Neo到第二层code(即与Morpheus等相同的代码),Neo在第一集死掉的时候,这层代码消失,释放出The one的核心code. 使Neo意识到自己的超能力。这部分code早已存在,只不过现在才起作用,控制了Neo的大脑。这一次的再生,可以说使Program的苏醒,并不是人的自主意识的苏醒。所以这时候Neo可以叫做The one的program. 再从人的角度来说neo, 作为程序的生物载体,他的人类的自主意识在一,二集里还并没有苏醒,仍然由program控制,只不过是不同program控制。但Neo是不同与一般人的躯体,也许他身上有最初编写Architect的人的遗传基因。他潜在人类自主意识很强,所以他才能接受The one这program. 并同时影响The one这program. 所以在1,2集里他都在对自己真实身份不断进行思索。当他面对Architect的时候,他的人类意识已经济苏醒了很多,虽然还没有控制大脑。但当面对有可能导致全人类灭亡的选择的时候,前5任Neo(The one)的人类意识退缩(这种对人类的爱正如Architect所说即是人的最强的地
  方,也最弱的弱点),让The one这program完成它的任务,回到Matrix的source,升级Matrix,从而苏醒的人类意识再度消失。之后The one按照程序设定的选择23人重建
  Zion, 新的循环开始。而第六任Neo出现不同,他经历和Trinity的爱(这是程序安排好的,为研究人类的情感,所以oracle告诉Trinity她会爱上The one),而这个爱超越前五任对Trinity的爱,人类潜在的意识使他选择重回Matrix, 去救Trinity.这是机器没想到的,The one的program也没有这代码。这也意味着neo的人类意识开始超越The one这 program, 所以再回到Zion后,他感觉到了新的变化,并能再zion中使用超能力。但由于他自己意识和The one这program激烈争斗,使他进入混迷状态,因为此时The
  one失去了对大脑的控制。我相信在第三集里,Neo会由于Agent Smith的原因再此重生,这次他本身的人类意识将完全苏醒。真是巧合,Neo的两次苏醒都是由于Agent Smith造成的。
  从上面的叙述看来,第一,二集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是人和机器的斗争。其实描述的是机器自身进化的过程,人是有学习进化的能力,机器也有,它利用和研究人类那些目前还不能由机器表达的情感,来进化自身,从而达到更好的控制人类。它建立了Matrix系统给那些平凡的人(占99%),这些人意识里完全接受机器给他们定义的一切。这些人对与机器来说就是电池,没有别利用价值。另外一些人不接受或不完全接受机器给他们定义的一切,他们的潜意识是free mind.不愿接受一切约束。因而机器同时建立zion系统给这些不平凡的人。让他们自主意识部分苏醒,,并受到program的研究。同时给他们一个希望,即通过oracle告诉他们存在一个救世主The one, 他会把他们从机器拯救出来。(多么有讽刺意义,我想大多人都期望有什么救世主),因而可以说这苏醒的意识依然受程序控制,到一定时候(人的意识太强的时候),Zion就要被消灭。The one回到Matrix的source,升级进化机器。机器成功进行了五次这种轮回。但是正如俗语:终日打鹰,反被鹰啄(机器还不懂这道理)。人的意识, 愿望是如此之强,和不可琢磨,影响The one 6.0, 使The one 6.0做出机器预期不到的选择。将导致第三集revolution. 推测在第三集Neo真正的苏醒,同时他拯救了Zion里的人,因为这些人具有free mind的特性,比交容易救。同时因为zion模拟的现实的世界,他们从zion中苏醒,看到现实的世界比不会太诧异。至于Matrix,
  Neo等人也许会和机器达成暂时的妥协,防止Matrix崩溃,而导致里面的人全部灭亡。人类和机器的斗争并没结束,而是刚开始。从来都没有什么救世主。
  另外,Architect说:“There are levels of survival we are prepared to accept.”意味着Matrix的崩溃并不是所有机器都灭亡。有较高智能的机器也许也象人
  一样连接到Matrix系统,当Matrix崩溃,联系Matrix里的人死亡,从而切断了能源供应,而导致整个系统的关闭。这些智能机器会pull out from Matrix系统.这些机器
  只是较少数目,不像Matrix系统那样庞大,所以不需要太多的能源,也许以前积累下存在电池的能源能足够这些机器维持生存很长时间。这也许是上面那句话的意义。
作者相关文章:
存在与虚无——《骇客帝国.重装上阵》观感(转载)(收藏)
STL关联式容器中删除元素的方法和陷阱 四(原作)
STL序列式容器中删除元素的方法和陷阱 三(原作)
其它相关文章:
IL系列文章之四:Array in IL (续)(原作)
签到天数: 15 天[LV.4]偶尔看看III
看来要认真看一遍
该用户从未签到
关于整个MATRIX系列的综述(上) [转]~~其实这是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5 爱丽丝怎么合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