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cwatch阿里巴巴买applewatch多少钱钱

首先感谢什么值得买给我这个机会,能够好好鉴赏这块。说来也很神奇,前几天,在十余次后,我中了我的第一单众测,还在兴奋当中,smzdm又给我发了一条短信,通知我被选中参加Ticwatch的测试,连续两次被选中参加让我兴奋万分。

其实我关注推出Ticwatch的出门问问已经很久了。最开始是因为出门问问为moto 360制作的ticwear第三方固件,能够赋予moto 360连接iOS系统的能力,让我认识了这家公司,后来出门问问又推出了出厂便搭载ticwear系统的Ticwatch,让我十分感兴趣。我认为,ticwear这块手表与众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外观。完整的圆形表盘,再加上超薄边框、金属机身、22mm标准可换表带,无疑可以跻身市场上外观出众的手表之列。

2.价格。仅仅999元人民币应该是目前最便宜的有显示屏的智能手表。

3.系统。基于android修改的ticwear操作系统给了手表无限的拓展能力,同时能够连接iOS手表也是不同于市面上其他android wear手表的特色功能。

4.操作方式。Ticwear创新性的加入了“挠挠”,也就是一个触摸条来实现滑动操作。

那么ticwear这块手表究竟用起来怎么样?以上四点特点在实际使用时又怎么样呢?这便是本篇众测报告要解答的内容。

ROM,蓝牙4.1,WiFi,300mAh电池,,扬声器,心率、陀螺仪、加速计、罗盘等传感器也一样未少,从纸面上来看相当主流。值得注意的是联发科的MT2601,这款专为穿戴设备设计的CPU是第一次出现在市面的产品上。这款CPU集成了Mali-400 GPU,对比MOTO 360的TI OMAP 3处理器不仅性能更强,功耗也更低。实际使用上也是比较流畅的。

我在测试当中会使用iOS和Android平台分别进行测试。iOS平台是iPhone 6 Plus,运行iOS 8.4系统,未越狱。Android平台则是第二代moto x,运行Android 5.1系统,未root,有Google服务。而手表也升级到了最新的ticwear 3.0.3系统。我会在配置好手表之后,将其作为日常佩戴使用,并同时进行各项测试。

刚刚收到手表惊讶于包装比我想象的大,保护的很到位,什么值得买的专业性毋庸置疑。

打开包裹,除去保护,就是本体的包装。黑色的纸板很厚,比较有分量。

打开的过程中阻尼到位,有iPhone包装的感觉。打开便可看见本体。

这里插一句,好像很少有人关注开包时的气味。Ticwatch开包时有一股浓烈的皮革味,虽然不算异味但是也相当刺鼻,我不得不打开窗户才让气味消散。

取出本体,第二层是保卡和快速开始指南。最底下是充电头,充电线和无线充电器。充电头输出功率5W。

默认左边是睡眠按钮,右边是“挠挠”触摸条。经过系统更改和表带上下更换后也可以改变两者的位置。

屏幕1.5英寸,表径44mm。这块半透半反屏幕虽然分辨率没到视网膜水平,但是素质很好,可视角度很大,在室外阳光直射下虽然丧失了色彩,但也能看得清楚。

正面是金属拉丝花纹,背面似乎是塑料,标有基本功能,同时有心率测试仪和扬声器开口。

与Pebble Steel对比,明显大的多厚的多。不过本人手臂较粗,不会不协调,手细的男性和妹子可能比较难hold住。真皮表带很软,佩戴十分舒适,也不会很重。

开机画面十分动感,首次开机大约40秒,之后可以选择平台。

首先选择iOS。扫码下载客户端,是第三方发布平台而非app store,想必是因为app store繁琐的审核所致。还是希望ticwatch客户端能够像pebble一样早日上架app store,毕竟这样的分发方式还是让人感觉不太正式。

安装好客户端后,在手表上点击手机名称连接,手机端确认。

iOS连接后能够实现的功能比较简单。表盘主界面上拉可以看到消息推送。对于消息推送并不能有进一步的动作,只能查看或者删除。

下拉可以进入卡片,第一个卡片是基本信息和设置,有日期,连接状态,手机手表电量等。另外还有设置和步数卡片。

主界面左划进入程序选单。有健康,录音,秒表,闹钟,苹果助手,和设置七个应用且不支持扩展。

长按表盘可以更换表盘。iOS下不支持自定义表盘,仅支持自带表盘。

设置界面,可以进行一系列的设置。Ticwatch可以连接WiFi网络,需要在手机端输入密码

可以看出,与iOS连接时,功能有很大限制。不过,iOS相对封闭的环境,使得除Apple Watch之外的智能手表很难打通系统的壁垒。蓝牙连接稳定性比Pebble稍逊,而且断开连接后必须手动重新连接,比较麻烦。与iOS连接的Ticwatch只有推送提醒和健康功能,大概发挥三成功力,实在是有些浪费。

连接iPhone后要再连接android手机,必须先在设置里重置手表,反之亦然。在开机处选择android平台,就可以连接android手机了。

连接方法大同小异,手机端已经上线Play Store,值得表扬。Ticwatch同样支持Android 5.0之后的蓝牙解锁,只要手机和手表在链接范围内便无需输入密码即可解锁手机。

连接了android手机的Ticwatch 明显是如鱼得水。首先,左划的应用程序菜单中出现了“电话”、“日程”两个应用,点击“电话”进去可以进行拨号,查看最近通话等操作。

Android下可以双击表冠键截图,图片自动保存在手机上。

而在主界面右划,是iOS上不曾出现的,也是ticwear的当家本领:出门问问智能语音系统。

在android wear上一大卖点是可以随时使用google now。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google now在中国并不能正常使用,所以很多购买了android wear设备的玩家会很困扰。而在ticwear上出门问问扮演了google now的功能,能够识别中文普通话,“你好问问”也对应了“ok google”的热词命令,整合了许多中国特色的应用,例如大众点评,头条新闻等等。实际测试下来,识别度不错。

下滑,会发现卡片界面多了天气卡片,播放音乐的时候,也会有音乐控制卡片出现。

表盘也支持自定义,一秒钟变豪雅(伪)。

扩展方面,ticwear软件商店品类十分丰富,几乎android wear能够安装的都有,而且不需要google框架。Ticwear还有android wear兼容模式,打开它才能开启微信的回复功能。通知方面,android模式下可以选择在手机上打开,回拨电话回复短信等操作。

总的来说,连接android的Ticwatch基本能够在中国的环境下做到在正常环境下android的功能,并且更加符合中国的实际,这也是为什么我称它为“符合国情的Ticwatch”。

一块智能手表,除了作为手机的第二屏,还应该更加贴近我们的身体,拥有必须是“手表”才能做到的功能。在这里,我会就Ticwatch 的特殊功能做出点评。

首先,健身方面。在开箱使用第一天计步器始终显示为0,在论坛查看帖子发现这不是个例,有解答说是因为刚刚开箱气压不一致导致的,第二天计步功能正常。作为一个产品,开箱上手就能使用应该是基本要求,这点让人比较失望。不过功能恢复之后计步器一直工作正常,计步结果与iOS自带健康应用相差无几。心率测算成功率一般,测试时间较长,而且没有自动测算功能,不能持续追踪心跳变化。久坐提醒可以设置提醒时间段,时机也比较准确,是很实用的功能。

其次,语音助手。其实对于语音助手,我们并不陌生了。但是我们真的需要吗?iPhone上有Siri,Moto X上有google now,现在,手机上又有了出门问问。至少,对我来说,语音助手用到的机会是少之又少,多是无聊时自己玩玩或者和朋友一起制造一些话题。毕竟在外声音嘈杂,对着手表手机说话又有些怪异,能用到的时间我能想到的只有开车时和刚睡醒时。在这些时候,也会有困惑——我是应该说“Hey Siri”、“Ok Google”还是“你好问问”呢?

最后,“挠挠”触摸条。我对这个功能其实是有很大的期望的。Apple Watch上那个电子表冠在模仿传统腕表的外形下被赋予了极为重要的功能,即精确的操作和返回home。可以说苹果的watch os的操作逻辑很大一部分就是建立在这个电子表冠上的。而ticwatch则彻底摒弃了传统元素,设计了这样一个电子味十足的操作装置。如果能够将它做好,肯定会比在细小的屏幕上进行触摸操作来的准确。然而现实并不如想像美好。在实际使用中,这个触摸条只能进行上下滑动,而且不能选择项目。在左右滑动过后再转到“挠挠”最后还要触摸选择项目,这样的操作反而变得繁琐。更加致命的是,这个滑动条手感并不好,打比方就有点象是在windows上使用触摸板手势一样,没有mac触摸板那种顺滑的感觉,操作精度也不够。这些缺憾使得这个本来很赞的设计沦为了摆设,十分可惜。不过我相信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后续软件升级解决。

使用了智能手表(包括之前的Pebble Steel)之后,最明显的改变其实是看手机的次数少了。之前每次手机来了提醒都需要拿出来查看,而真正有用的提醒很少。现在只需要查看手表,假如是需要回复的提醒才拿出手机,无关紧要的内容直接忽略。另外,手表的计步功能也可以帮助激励锻炼和活动。Ticwatch在此之上更加多了久坐提醒功能,平时也会多多起来走动,而心率测算也让锻炼更加科学。Ticwatch比Pebble显示信息更加高效,可玩性也更高。

Ticwatch使用了磁吸无线充电技术,机身没有任何接口。无线充电的磁力不是很大,应该仅是起定位作用。无线充电器本身使用micro usb接口,插上电源之后指示灯为黄色,充电状态下为绿色闪烁。

无线充电的确非常美观,然而无线充电先天的缺陷在于发热和充电效率,Ticwatch也没能幸免。在充电一段时间后表身微热,而充电时间更是不能令人满意,仅仅300mAh的电池用5W的充电头,从13%充电到100%竟然需要将近两个小时。不过如果多是晚上睡觉时充电的话,并不算特别致命的缺点。

续航是评价一块智能手表非常重要的一方面。Ticwatch在与iOS和Android连接的情况下续航表现有一定差别。iOS下,从早上8点开始同时取下手机和手表开始使用,期间仅接收推送和计步,到中午12点手机剩余83%,手表剩余75%。下午六点,手机剩余39%,手表则还有55%。到晚上九点,手机剩余26%,手表38%。Android下,开启推送,使用自定义表盘,同样是早上8点开始,到中午12点手机剩余77%,手表剩余73%。下午六点,手机手表都显示59%电量。而直到晚上九点,手机电量将近耗尽,手表还有28%。基本上这几天的使用中没有手表电量先于手机电量耗尽的情况,一天的续航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手机可以使用,无线充电的Ticwatch就没那么方便了。

VII. 优点、改进和购买建议

  1. 外观不错,纯圆屏幕很亮眼

  2. 系统容易上手,契合国内使用环境

  3. 依托互联网品牌,可玩性较高,升级有保障

  1. 系统优化还要下功夫,特别是与iOS的契合方面。如果能做到完美配合iOS使用一定是和其他智能手表甚至apple watch区分开的杀手锏。

那么,Ticwatch是否值得购买呢?首先,如果你的手机是iPhone,最好还是再观望一下,因为目前Ticwatch配合iOS系统在功能和稳定性上都不尽如人意。目前iPhone最佳搭配的智能手表还是自家Apple Watch。如果你的手机是Android,并且不想折腾,Ticwatch应该是最实惠也最省心的选择。而Android Wear虽然用户群更大,软件兼容性更好,但是毕竟水土不服,折腾起来也更加麻烦。

先推出热门机型的自定义ROM,再推出搭载自家系统的廉价硬件产品,同时在社区中进行开发,这样的“小米模式”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出门问问同样使用了这样的方式,很快地在圈子里建立起了知名度,同时向消费者提供了平价且贴合用户使用习惯的产品。不过,这样的模式也有其弊端,快速迭代的系统以及尚不成熟便推出的功能,在使用的过程中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这还要仰赖开发商逐渐的完善。我们期待出门问问能够经营好这个品牌和这个产品线,在智能穿戴市场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ed watch手表多少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