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格基金执行事务合伙人合伙人李剑威:高成功率的创业团队有几个典型

真格基金李剑威:内容创业关键是要注重用户画像|未来媒体峰会_新浪新闻
  真格基金李剑威:内容创业的关键是要注重用户画像
  10月25日,由新浪新闻举办的未来峰会在京隆重召开。本场大会主题为“迎接浸媒体时代”。在现场,媒体行业精英,中外科技领袖、学术专家、资本大咖等一起揭开了“浸媒”神秘面纱。真格基金合伙人兼CIO李剑威先生作为嘉宾出席本次峰会,并发表演讲。
  他认为,在新的媒体形态下面,投资人可能更关心的是媒体创业公司的用户画像和商业化能力。
  以下为演讲实录:
  非常感谢新浪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对交流对未来媒体的想法。
  作为投资人更关心的是产业内未来会发生什么?2年、3年、5年会怎么演进?
  说到新媒体,过去2周时间发生几个大的事情。
  上周在朋友圈、微博上经常看到刷屏,知名的报纸《京华时报》将会停刊。传统纸质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陷入到困境。第三方的梅花网监测平台持续监测在纸媒上、报刊、杂志广告投放的变化趋势,从去年到今年下滑速度非常快。这是老媒体的情况。
  同一时间,我们看到微信推出了广告互选平台,对大众不是大事件,对内容创业者来说是关键的里程碑,这意味着在一个重要的新媒体平台上有了一个接广告的自动化的系统。很多人测算过,这可能给媒体大号带来每年上千万的收入。
  还有一件事情是这周AT&T对时代华纳接近千亿美元的收购。媒体是渠道为王,还是内容为王的争论又带到了新的循环里面去,传统的运营商收购一个媒体公司意味着什么?
  这三个事件都在新浪新媒体峰会前2周发生,给我们展现了媒体领域的快速变化。我们看到整个时间碎片化、移动化整个过程里面,也有一些新的产品形态的出现,比如说原来在微博、在视频网站,在微信上,非常火的罗辑思维,过去几个月摇身一变推出了独立的得到APP,在所谓的APP已死的年代,他们做出来一个叫得到的很有意思的付费平台,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我们看到,媒体在从去年期的这段的时间里面,正在经历和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传统的形态慢慢往下走,新的形态起来。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甚至有些先锋者、创新者做出来更进一步的产品形态,整个转变里面有很多哲学的思考,比如说究竟给用户省时间、还是杀时间。
  作为投资人我们非常关心背后意味着什么?不同形态背后意味着什么?首先是成本结构。我们做了一些调研,传统媒体,比如我们做报纸、杂志、一档节目,分发成本、内容制作的成本相当高,占内容创作公司内容的70%或者以上,传统的媒体盈利能力是相对有限的。而对于新媒体,比如在微信微博或者视频平台上面的原生内容,盈利能力很不错。
  得益于传播方式的革命,新媒体的传播效率大大增加,原来的分发、制作成本是成量级地下降,另一方面,它所触达的受众可能是原来的10倍、50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投资是非常意义的。我们的成本结构变化,受众扩大很多,这就意味着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从去年年初开始,我们一直观察这个趋势,传统很多媒体形态,无论是纸媒、杂志、报纸、传统的纪录片、节目制作、直播,我们看到了一些新兴的形态对它们形成一种挑战或者说在局部形成非常好的替代。如果看看我们自己的时间花在什么地方:打开手机在设置里面找到电量,你会很清晰看到时间花在哪儿,APP时间花在哪儿。可能很多人把50%的时间花在新媒体上面,微信、微博、头条。用户行为的变迁是媒体形态演进最关键的是驱动力。
  从变现的方式来讲,刚才的专家也提到怎么去变现?新媒体的变现能力怎么样?我们研究发现,新媒体的变现能力会显著比以前强很多,传统媒体一般是卖广告,广告占绝大部分的收入。在新的媒体下面,因为传播渠道有很大变化,加上跟观众、跟听众的直接互动,你是知道谁在读你的媒体,读你的哪一篇文章,他有什么反馈?他可以在后台留言,你甚至可以跟他进一步对话,进一步对他进行转化。这时候新媒体的变现方式会多了很多,包括最近几个月发展非常快的用户付费,包括做电商。大的内容创业公司,每个月电商的收入已经超过5千万,在传统媒体来讲是很难想象的;包括做线下活动,对于一个付费的音乐频道,它可以针对会员搞一个非常隆重的线下音乐会。我们观察到媒体的能力比以前有量级的提升,这对投资人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我们看到过去2年会有非常多的有标志性的媒体类的投资案例。
  那么,作为投资人怎么挑内容创业或新媒体的创业公司?首先的是持续创造优势的能力。我们看到很多新媒体成功的公司管理层从传统媒体出来创业,他们有新的方式,制作节目的形态有新的理解,他们一个共同点是具备了持续创造优势的能力,这对投资人来说,是我们评价机构的最关键的标准。
  其次,在新的媒体形态下面,投资人会非常关心你的用户画像。比如说你就是做母婴的,客户群都是妈妈,这就是很好的容易变现的客户群;或者是特别上进、焦虑的知识分子,愿意付费,刚才提到的得到APP就是针对上进、焦虑的青年,用户里面有很多董事长、公司高管、高级公务员;包括我们投资过的《军武次位面》非常窄众,他们只看军事,这些人付费能力是很强的,这是我们作为投资人非常关注的另外一个标准。
  第三,我们看中团队的格局,不能够小富即安。做一个新媒体公司,你做到盈利,或者说一年赚几百万,小几千万,我们见的挺多的。但可能很多投资人会关心天花板问题,如果就是一个小团队,做新媒体创业,做到几百万,这很难上市,或者很难变现。我们看到有一小部分创业者,他们有非常远大的格局,他知道现在是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时候,他们非常舍得在内容上面做投入,也非常愿意获取新的流量,探索新的产品形态,这些创业者可能有机会抢占新媒体的先机。
  最后一点,对投资人来说,商业化的能力怎么样至关重要,很多好的新媒体创业公司,他很早就知道自己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对变现路径有清晰的思考,也会及早的进行变现的尝试。
  具备这4点,对投资人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潜在投资标的。
  总结一下我们的一些观点,。
  第一,新媒体的形态下面,由于移动互联网和超级APP的普及,受众数量大了一个量级,成本结构跟以前相比得到大的优化,我们预测未来3年可能会出现相当一部分盈利很不错的新媒体集团公司。
  第二,媒体的移动化和受众时间的碎片化,会催生出以前没有的产品形态。举一个例子,罗辑思维的得到APP,主要是听各种课程和内容。另外他们把一本书从几百页变成半个小时音频,在一部分用户中非常受欢迎;像这类的产品创新,投资人也非常期待。
  第三,在新媒体领域,对创业者来说现在门槛已经越来越高,最初写一篇文字如果有特点,达到10万+是不难的,现在如果你要积累足够好的用户和精准的用户,需要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内容来突围。整个内容的创作门槛已经慢慢在提高,我们也会看到,头部的流量和内容逐步地集中。很多领域只有前三名的机会,而对于新的创业者来讲,目标用户的画像变得越来越关键。
责任编辑:瞿崑 SN117
得利益保住了,但出租车市场供需矛盾却日益加深,“打车难”堪比“看病难”,司机服务质量也每况日下。
按照我们前面讲的行业规律,房地产行业实际上还处在盛夏,将来的路还很长,我们的好日子也才刚刚开始。
有良知的人做出错误的选择,却不能无耻到底,这或许是吴梅村一生最大的悲哀。
在工作中不积极,但老宋在任何场合都喜欢发言。局里的大会小会,无论什么内容,他都要讲上几句。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云端峰会圆桌:云上创业的生态和未来
  2015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云端峰会于10月22日在重庆召开,在会议现场最后的环节圆桌论坛上,腾讯云、DaoCloud、Bmob比目后端云、真格基金、技术等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在圆桌环节中共同探讨云上创业的生态、畅想云上创业的未来。  腾讯云计算公司副总裁刘克鸿主持了本次精品圆桌论坛,参加开题探讨的几位嘉宾分别是来自DaoCloud 的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喻勇,Bmob比目后端云CEO何少岳,真格基金合伙人李剑威,华为开源能力中心主任工程师、开源专家杜玉杰。各位嘉宾根据自身从事领域的理解,对云上创业各个方面进行了思想碰撞,共同演绎了一场智慧火花闪耀的云端盛会。  真格基金合伙人李剑威:不变的投资标准认准产品导向  投资成功的基础在于产品必须符合的需求,或是有希望变成大众需求的,成功的公司其共同的特点都是因为它们有真正好的产品。时代的发展是不断迭代的,作为一个投资人,投资标准是不断迭代的,但不变的还是产品导向。  在投了一家公司后,我们对开源认识也是逐步深入的,最早想都是开放,后来发现不是这样,比如说腾讯可能开源,也可能不开源。如果在开源基础上搭配出很好的解决方案,提供给对开源有需求的企业,每年付服务费,或者做托管服务,这个商业模式是成立的。  DaoCloud 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喻勇:业务决定平台,Docker生态极大解放生产力  DaoCloud是国内较早的Docker创业公司, Docker的出现是云计算发展史的一次工业革命,使得复杂软件开发变得容易,解放开发者的生产力。过去的6-8年间,虚拟化推动了云计算的高速发展,公有云和私有云让计算资源的获取变得更容易。而当下技术架构和企业架构逐渐向架构转型,软件变得更轻,这使得虚拟化隔离器的作用已不能完全满足。  网络隔离做不好、出现泄露或安全隐患是企业在资源管控中最担心的问题。其实在立体生态方面,Docker有大厂商在夯实基础。通过Docker完全可以使企业内部开发者极大解放生产力,实现业务的快速交付。  Bmob比目后端云CEO何少岳:后端服务共建创业生态  后端云提供是后端服务,在网发展的过程中,针对的是移动互联网的PaaS,对于想要创业的前端开发者而言,后端服务可以大大缩减他的时间人力成本。后端云从2013年9月发展到现在,已经涵盖了云数据库,实现各种各样的数据逻辑、文件服务以及推送服务和支付服务,其中支付服务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可以将支付插到他软件上面去。  后端云的定位是小微企业,很多初创公司资源有限,需要和后端云这类的服务型公司一起合作,一起孵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共同走向成功。针对创业者,比目后端云也有沟通创业者和技术人员的计划,形成一个平台,让外面的创业者可以直接到这个平台里找到合适的技术合伙人一起做这个创业。同时,在国内生态不那么完善的情况下,针对腾讯云会与企业共同构建云端生态的过程,比目后端云表示会做底层开源,共同帮助用户。  开源能力中心主任工程师、开源专家杜玉杰:开源与云计算互相推进  开源对云计算的推广使得谷歌、微软都加入到开源阵容中来。  Docker作为一个开源的商业模式,成功以后,谷歌微软都跟随到这中间来。从商业角度看,企业更愿意通过加入基金会来参与开源,从而平摊开源的商业贡献,而不是单独担当。  目前,Docker对于云上提供的服务还是不够的,后面为了能够达到跨平台,大家成立了OCI组织,希望可以定义底层对容器的支撑,像微软这样的巨头拥抱容器对整个生态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责任编辑:HN666)
科技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格基金 李剑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