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给孩子玩手机了,6岁后核酸酶与核酶有何不同同

1岁半婴儿看电视玩手机 被查出25度近视
(原标题:婴幼儿迷恋电子产品 1.5岁娃娃查出25度近视)
你的孩子在用电子产品吗?台湾地区规定2岁以下孩子禁用电子产品,2岁至18周岁儿童、少年每次使用不能超过30分钟,否则家长或者监护人将被处以最高5万元新台币(约1万元人民币)罚款。然而在我们周围,随时都可以看到小孩子手捧iPad玩耍的画面,其中包括2岁以下的婴幼儿。电子产品的普及,孩子也早早触“电”,切水果、读童话、看动画离不开iPad,那么iPad对于孩子的视力是否真的有影响呢?案例iPad成了妈妈的安抚利器手机、iPad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无处不在。电子产品的风靡,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受到影响,也严重影响到了孩子。现在的不少年轻父母,会用iPad作为安抚宝贝的“神器”。看动画、玩游戏,听故事,iPad俨然成了一个早教机。生活在现代化大都市里的孩子,几乎无一例外地迷恋上了 “电子”生活,即使两三岁的小孩子看见手机、iPad也欲罢不能。今年春节大假,成都市民刘女士一家去乐山游玩。每次带两岁的女儿出门,妈咪包里除了孩子的日用品,还必须准备一个iPad。“我女儿最讨厌坐车,一坐车就哭闹,不仅影响大人的情绪,也容易让司机分神,只有给她看动画片才能一路安静到站。”80后的刘女士并非不知道让女儿使用iPad也许会影响视力,但她仍然抱有侥幸心理,“网上有些说法认为,小孩子的视力在3岁有个恢复期,之前的近视都属于假性近视,只要不让孩子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应该不会近视的。”相比刘女士,同样有个两岁女儿的马女士却已经开始忧心忡忡,“一岁半的时候,我带女儿去社区医院儿保,医生用测试仪检查后说我女儿近视25度,可把我着急坏了。”马女士和老公都是上班族,平时是孩子的奶奶帮忙照顾孩子,“老人有时候想休息会儿,给孩子看会儿手机、电视,我们也不好说什么,谁知道就近视了呢!”有了检查结果,马女士当即召开家庭会议,要求奶奶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现在孩子每天只能看2次电视,累积不超过半小时。老人的手机屏幕都比较亮,孩子坚决不能看,我们的手机都会把屏幕调暗了再给她看,也要严格控制时间。”医生释疑玩iPad影响视力?会使孩子朝近视方向发展那么,有些小宝宝“近视”,到底是不是因为iPad影响的呢?据记者了解,目前没有一项严格的调查显示,电子屏幕本身对视力会有影响。事实是,只要是在较近的距离用眼,不论是看书、电视、电脑、电子书、绘图、甚至刺绣,都会引起眼睛的疲劳。而iPad快速变化的图像和相对较小的屏幕,以及在玩iPad过程中眼神的专注,会让孩子的眼睛长期聚焦在某个点上,再加上两三岁的小孩视觉系统发育还不成熟,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成都市三医院眼科主任廖志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少家长就这个问题前来咨询,担心孩子使用电子产品过度而影响视力。有些家长发现小孩子玩iPad后会一直揉眼睛,他们对此很担心。廖医生告诉记者,“5岁以前的幼儿,眼球还没有定型,正处于发育过程,所以其实并没有‘近视’一说。小孩揉眼,是因为眼睛受到刺激,对眼睛是有影响的,但谈不上近视。”虽然如此,廖医生仍然强调,“婴幼儿如果过多使用电子产品,会使眼睛朝近视方向发展。”3岁有视力恢复期?孩子脾气急躁应尽快就医至于网上流传3岁幼儿有视力“恢复期”的说法,廖医生也予以否定。他建议家长最好不要让小孩子接触iPad等电子产品,如果没有办法,最多也只能玩几分钟,“小孩应该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放松眼肌、保护眼部。”此外,廖医生认为家长应该起到表率作用,“在孩子面前尽量少接触电子产品,多与孩子玩些互动类游戏。家长要经常带小孩到户外活动,降低他们眼睛朝近视方向发展的几率。”那么,幼儿眼睛有什么症状时,需要到医院检查呢?“比如眼睛经常疲劳,有的幼儿会反复发生霰粒肿、麦粒肿或睑缘炎,还有神经失调:注意力不够集中,反应也有些迟钝,脾气变得急躁,身体容易倦怠,且眩晕、食欲不振等症状,就应该前来就诊了。”影响不利于形成“亲子依恋”影响社交能力发展频繁使用iPad,不仅会让婴幼儿的眼睛受到刺激,增高患近视的可能,还不利于亲子依恋的形成,影响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美国儿科学会曾发声明认为,低于2岁的幼儿可能无法从电视中获取知识,看太多电视还会延迟语言发展并引发注意力方面的问题。0-3岁的宝宝必须在与外界的不断互动中,获得智力、听力、运动和行为方面的发展,当他们沈迷于iPad,也就减少了心智发育所必须的与外界互动的时间。0-3岁婴幼儿接触iPad等电子产品的原因,多是由于父母无法搞定宝宝的哭闹,为了缓解宝宝哭闹引发的紧张,父母过于频繁地使用iPad或智能手机转移宝宝注意力。但这无疑减少宝宝与父母之间的相处和磨合,也容易养成宝宝对挫折除之而后快的小霸王态度。此外,两岁以下宝宝处于完全依赖成人照顾的阶段,通过与主要照顾者的相处建立情感的连结,即所谓的“亲子依恋”。而亲子依恋的发展,攸关宝宝人格、情绪、社会人际等多方面的发展。父母安抚宝贝虽难,但这个过程却是宝宝建立“亲子依恋”的关键。婴幼儿心理医师张老师指出,宝宝哭闹,父母安抚这种磨合所累积的经验,将是宝宝日后面对挑战时,谁也不能夺走的韧性,“年纪还小的宝宝,虽然不会记得过程中的一点一滴,但是所有的知觉却会存留在大脑深层的不同区域,成为日后自我情绪调节的基础。成人后,若有不知如何抉择的时侯,内心会自然连结到早期焦虑无助的情境。”此外,有研究表明,过度依赖电子产品会影响大脑的生理发育,特别是对大脑额叶影响非常明显,表现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冲动、易怒、情感冷漠、缺乏耐心等。教你几招让电子“毒品”成为电子“营养品”要让孩子跟电子产品“绝缘”,对于一些父母来说,是一件难于登天的事情。那么,不妨从一些方式方法出发,给孩子恰当的引导,多发挥电子产品的积极作用,变“电子毒品”为“电子营养品”。严格把控时间2-3岁每天玩10分钟;3-4岁每天玩15分钟;4-5岁每天玩20分钟;5-6岁每天玩30分钟。应该与孩子约定玩电子产品的时间,时长把控好了,对孩子的视力和大脑冲击都可以降到最低。当然,单纯地控制时间还不够,还要给孩子一个概念:如果今天玩的时间长了,就要从你明天玩的时间里缩短,或者作为不遵守约定的惩罚,明天就不可以玩了。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孩子划定一个规矩,使孩子从小就知道有规矩就要遵守的概念,另一方面也是在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并且从小养成孩子讲信誉的好情操。开一盏小灯孩子在玩电子产品的时候,如果光线比较暗,旁边最好要开一盏小灯。光线暗的时候开盏灯能有效减少屏幕内外光差较大所产生的对视力的影响。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应该尽量避免晚上看屏幕,实在要看也不是不可以,家长勤快点,把周围光线调亮就可以了。另一方面父母陪孩子一起玩的话也会增进亲子交流,从而增进亲子感情。家长以身作则
孩子最擅长模仿大人,家长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学。在对待电子产品的问题上也一样。家长自己回顾一下,在家的时间里,有多少是没有捧着手机度过的呢?家长这种“沉溺手机“的习惯,无形中也在告诉孩子:你没事也要看手机,这样才像大人。家长做不到完全不看手机不玩手机,但是一定可以做到,在陪伴孩子的30分钟或者1个小时内,与手机“绝缘”。给孩子更有趣的活动孩子为什么沉溺电子产品?因为没有更有趣的活动。家长可以多和孩子进行一些亲子互动,每周坚持半天或一天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相信会看到,孩子脸上的笑容会更多更灿烂,同时,玩电子产品的时间也大大减少了。据天府早报记者刘睿实习生熊子蝶(来源:华西都市报)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作者:刘睿 熊子蝶
责任编辑:黄达_NN5311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别再给孩子玩手机了 一组数据告诉你后果有多严重!
来源:华龙网
华龙网日10时讯 相信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手机等电子产品对孩子视力的影响很大。今天,我们再次用一组数据强调:电子产品对孩子危害真的很大,要玩也得严格控制时间!
孩子连续玩20分钟iPhone
孩子视力平均下降到43.8度近视状态
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5.3秒
平均每分钟眨眼7.67次
孩子连续玩20分钟iPad
孩子视力平均下降到41.7度近视状态
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5秒
平均每分钟眨眼4.67次
孩子连续看20分钟液晶电视
孩子视力平均下降到18.8度近视状态
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6.7秒
平均每分钟眨眼9次
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危害大家都懂,但孩子已经沉迷上瘾,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孩子戒掉iPad、手机呢?
规定时间,对犯规有惩罚
美国硅谷的很多高管,包括乔布斯在内,他们都会限制子女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比如禁止他们在非周末晚间使用数码产品,并且周末可以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也很有限。
我们认为,孩子玩电子产品,无论是过度放纵还是严格禁止都是不理性的,把握好分寸才是正确的做法。爸妈可以给孩子规定玩的时间,比如每次玩不能超过半小时,如果这次按时归还,下次就还可以玩;如果这次不按时归还,下次没得玩。按照规矩来做,慢慢地孩子也会习惯于遵守。
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要玩电子产品或是不能停下来时,爸妈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用玩具吸引孩子;或跟孩子来一场家庭游戏;给孩子讲有趣的故事;跟孩子画画;或者带孩子外出去散步、逛公园等,都是不错的注意力转移法。孩子之所以沉迷玩电子产品,很大的原因是由于没人陪同玩,或者父母少陪伴,甚至是父母主动给孩子提供“电子保姆”所致。
父母以身作则
孩子小时候并不知道手机、iPad是何物,因为父母总在一旁玩儿,所以好奇的孩子也想看看吸引父母的东西是什么。然后,他们便学着父母的样子这里划一划,那里按一按,渐渐被里面的新奇所吸引。每当父母在玩电子产品时,孩子也要玩的意愿往往会更加强烈。所以,想要孩子少玩电子产品,父母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因此,下班回家后,爸妈们请将手机和iPad等放一边,好好地陪伴孩子游戏和玩耍,这是戒掉孩子这种瘾的最理想途径。
华龙网综合
别再给孩子玩手机了 一组数据告诉你后果有多严重!
相信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手机等电子产品对孩子视力的影响很大。今天,我们再次用一组数据强调:电子产品对孩子危害真的很大,要玩也得严格控制时间!
华龙网日10时讯 相信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手机等电子产品对孩子视力的影响很大。今天,我们再次用一组数据强调:电子产品对孩子危害真的很大,要玩也得严格控制时间!
孩子连续玩20分钟iPhone
孩子视力平均下降到43.8度近视状态
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5.3秒
平均每分钟眨眼7.67次
孩子连续玩20分钟iPad
孩子视力平均下降到41.7度近视状态
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5秒
平均每分钟眨眼4.67次
孩子连续看20分钟液晶电视
孩子视力平均下降到18.8度近视状态
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6.7秒
平均每分钟眨眼9次
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危害大家都懂,但孩子已经沉迷上瘾,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孩子戒掉iPad、手机呢?
规定时间,对犯规有惩罚
美国硅谷的很多高管,包括乔布斯在内,他们都会限制子女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比如禁止他们在非周末晚间使用数码产品,并且周末可以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也很有限。
我们认为,孩子玩电子产品,无论是过度放纵还是严格禁止都是不理性的,把握好分寸才是正确的做法。爸妈可以给孩子规定玩的时间,比如每次玩不能超过半小时,如果这次按时归还,下次就还可以玩;如果这次不按时归还,下次没得玩。按照规矩来做,慢慢地孩子也会习惯于遵守。
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要玩电子产品或是不能停下来时,爸妈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用玩具吸引孩子;或跟孩子来一场家庭游戏;给孩子讲有趣的故事;跟孩子画画;或者带孩子外出去散步、逛公园等,都是不错的注意力转移法。孩子之所以沉迷玩电子产品,很大的原因是由于没人陪同玩,或者父母少陪伴,甚至是父母主动给孩子提供“电子保姆”所致。
父母以身作则
孩子小时候并不知道手机、iPad是何物,因为父母总在一旁玩儿,所以好奇的孩子也想看看吸引父母的东西是什么。然后,他们便学着父母的样子这里划一划,那里按一按,渐渐被里面的新奇所吸引。每当父母在玩电子产品时,孩子也要玩的意愿往往会更加强烈。所以,想要孩子少玩电子产品,父母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因此,下班回家后,爸妈们请将手机和iPad等放一边,好好地陪伴孩子游戏和玩耍,这是戒掉孩子这种瘾的最理想途径。
华龙网综合
[责任编辑:
热线:023-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89被浏览25,419分享邀请回答9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92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别再给孩子玩手机了,这么严重的后果你担得起吗?
相信很多家长意识到,手机等电子产品对孩子视力的影响很大。今天,我们再次用一组数据强调:电子产品对孩子危害真的很大,要玩也得严格控制时间——孩子连续看20分钟投影
●孩子视力平均下降到10.4度近视状态
●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6.3秒(泪膜破裂时间其正常值为15-45秒,少于10秒为病态)
●平均每分钟眨眼12.67次
孩子连续玩20分钟iPhone
●孩子视力平均下降到43.8度近视状态
●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5.3秒
●平均每分钟眨眼7.67次
孩子连续玩20分钟iPad
●孩子视力平均下降到41.7度近视状态
●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5秒
●平均每分钟眨眼4.67次
孩子连续看20分钟液晶电视
●孩子视力平均下降到18.8度近视状态
●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6.7秒
●平均每分钟眨眼9次
习惯睡觉前玩一下手机,不经意间就会玩出大问题。在就寝关灯后,还在使用智能手机,手机强光直射眼睛30分钟以上,造成眼睛黄斑部病变,导致视力急速恶化,特别是不可逆的黄斑病。
关灯后看手机屏幕在黑暗中特别明亮,近距离观看,高能量直射眼睛,直接伤害眼睛的黄斑部。
医师表示,黄斑部病变多半是老年人出现的症状,但最近患者却有年轻化趋势。大多都是智能型手机重度使用者。
请注意:熄灯后,不管是看手机,还是玩平板,不只黄斑部病变,初期会引发干眼症,严重则让白内障提早报到,甚至让视力丧失,变成失明。病变初期,得接受镭射或注射类固醇,才有机会治愈。
医师建议,除了多补充叶黄素,最重要的是戒除使用手机的不良习惯。因为睡前忍不住滑一下,造成的恐怕是一辈子的伤害。
朋友们:为了自己和家人,以后切记在光线暗淡以及关灯后不看手机,尤其是孩子们玩手机更不应该。
那么,究竟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孩子戒掉iPad、手机呢?
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看一看!
小男孩Andy也是iPad控,玩iPad可以经常不喝水不吃东西,在经历了一次由于玩iPad入迷、从家里的楼梯滚落并摔断了一条腿后,Andy的妈妈就做了下面的举动。
暑假的一天,熊孩子像往常一样起床,吃完早餐后想玩iPad,竟然发现iPad上面贴了一条小纸条:妈妈从今天起实行iPad新使用法,iPad被上锁,密码每天更新。你每天要做完3件被随意选出的家务,并且按照指定顺序将家务做完才能找到密码。这样的新规定将维持1~2周,视情况作调整。如果不接受,你有权拒绝,但你的iPad在后天会送给表妹Jenny。如果接受,那就开始行动吧,记住超过下午2点,你就错过了得到密码的机会了,现在先去清理你的小书桌吧!
傻眼了,Andy又气又恼,但是妈妈不在家,心里的瘾像蚂蚁般在爬,当他将书桌上面凌乱的书本收拾好之后,发现了桌面粘着另一张纸条:真不错,做完一件家务了,请将地板拖干净吧!
小男孩打了一桶水,拿起拖把就将地板拖了一番,当他匍匐在地板上时,发现了贴在沙发底下的另一张纸条:加油,妈妈看到你的努力!将厨房的垃圾丢掉,你就能找到密码。
当小男孩拿起厨房的垃圾袋丢到街上的垃圾桶时,在桶边赫然看见类似密码的一行字幕,正是妈妈的字迹!怪不得妈妈说超过下午2点就无效,因为社区的垃圾车每天下午2点来收垃圾!
不得不称赞这个妈妈的新规定,不仅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玩iPad,还能让孩子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事实证明,才刚刚过了一周,Andy变得似乎对iPad不是那么热衷了,他的注意力开始转到了打篮球上,不能不说这是一次家庭教育的胜利!
戒掉孩子玩手机、iPad, 无论是讲道理还是强行收掉的做法,大部分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因为年幼的孩子往往“健忘”,讲道理这次有效,下次还是照旧。而强行收掉的直接后果,是孩子会抗拒、哭闹,甚至会导致孩子变得固执: “你不让玩,我偏要!”
父母应该如何应对“手机控”和“iPad控”的孩子
1、规定时间,对犯规有惩罚
美国硅谷的很多高管,包括乔布斯在内,他们都会限制子女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比如禁止他们在非周末晚间使用数码产品,并且周末可以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也很有限。
我们认为,孩子玩电子产品,无论是过度放纵还是严格禁止都是不理性的,把握好分寸才是正确的做法。爸妈可以给孩子规定玩的时间,比如每次玩不能超过半小时,如果这次按时归还,下次就还可以玩;如果这次不按时归还,下次没得玩。按照规矩来做,慢慢地孩子也会习惯于遵守。
2、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要玩电子产品或是不能停下来时,爸妈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用玩具吸引孩子;或跟孩子来一场家庭游戏;给孩子讲有趣的故事;跟孩子画画;或者带孩子外出去散步逛公园等,都是不错的注意力转移法。孩子之所以沉迷玩电子产品,很大的原因是由于没人陪同玩,或者父母少陪伴,甚至是父母主动给孩子提供“电子保姆”所致。
3、父母以身作则
孩子出生前,他们并不知道手机、iPad是啥物,因为父母总在一旁玩儿,所以好奇的孩子也想看看吸引父母的东西是什么。然后,他们便学着父母的样子这里划一划,那里按一按,渐渐被里面的新奇所吸引。每当父母在玩电子产品时,孩子也要玩的意愿往往会更加强烈。所以,想要孩子少玩电子产品,父母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因此,下班回家后,爸妈们请将手机和iPad等放一边,好好地陪伴孩子游戏和玩耍,这是戒掉孩子这种瘾的最理想途径。
图文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Service Unavailabl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ng与lpg有何不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