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和移动勾结起来骗流量魔盒是不是骗局的吗

查看: 25528|回复: 88
警惕移动公司新骗局!!!
最近一段时间移动公司勾结一些合作营业厅用几个郑州的移动电话号码冒充移动公司工作人员,向移动用户推荐免费送30元流量业务。在介绍的时候误导提示你免费使用两个月,只要你答应就会中枪,两个月后就会骗取你的话费。当你明白的时候又取消不掉这项业务。这是一种严重欺骗消费者的恶劣行为!请广大移动用户留意这项业务。防范移动公司的欺诈行为!现公布几个号码
这几个号码用一段就会换新的号码继续骗人!!
掌上 3g.huaiyangnews.com
公码 发表于
为什么两个月内不能取消呢。还要掐着两个月按时取消,过期怎么办。还不是造成收费吗?大家都在忙谁会刻意去 ...
坑爹呀,移动太黑
历来防移动公司业务如防贼
掌上 3g.huaiyangnews.com
我也遇到了这个遭遇
我已经上当啦,有什么好办法?
我已经上当啦,有什么好办法?
打10086投诉。说话强硬点。让他往后台反应。
直接投诉移动公司欺诈,他们做这些勾当还给你留下录音。说是你自愿的。自愿的为什么不能自助在网上营业厅取消。
这应该是移动公司的问题吧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六问手机流量那些事:我的流量去哪儿了?
关注新华网
  六问手机流量那些事:我的流量去哪儿了?
  资料图:各电信运营商们开始了新一轮的校园营销抢人大战。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周六去了趟营业厅,发现十个有九个在问:流量去哪儿了?”知名通信专家刘启诚在朋友圈感叹道。这只是个缩影。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3.41GB,同比增长154%。流量消费早已稀松平常,成了每一个人手机套餐里的重头。但同时大幅增长的还有消费者们关于手机流量的各种疑问:为什么流量越买越多,而我的流量却越来越不够用?为什么送我那么多本地流量,而我根本用不上?套餐那么多,为什么没有我的菜?
  1 为什么流量越买越多,而我的流量越来越不够用?
  “原本1个G够用一个月,如今却挺不过15天。”身边不少人在抱怨手机流量不够用,甚至许多人开始对手机流量的“非正常消耗”提出质疑。有网友在微博上抱怨,下午睡一觉起来,居然跑掉了19.46GB的流量。而这种非正常的情况屡见不鲜。“偷跑流量”成为网络热词。那么谁偷走了你的流量?
  360首席反诈骗专家裴智勇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现在手机流量的确“跑得快”。首先是因为手机用户使用习惯的改变。以前我们手机上网主要看文字,图片也往往压缩得很小,现在图、文、视频大行其道,往往一张图就四五兆,更别提各种小视频了,客观上肯定会消耗更多的流量。尤其手机重度使用,长时间驻足在社交软件上,不经意点开的视频都会悄悄下载到手机中。其次,很多软件即便没有打开,都在后台默默地运行,甚至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悄地更新,这样做也吃掉了不少流量。他举例说,孩子刚才玩植物大战僵尸,每次弹出广告都点一下,结果不知不觉下载了很多软件。另外还有非法软件盗取流量的不正常情况。
  360互联网安全中心烽火实验室此前曾发现一个名为StealthBot的刷量作弊木马,采用了自我隐藏方式以及成熟的模拟点击流程,如同一批由工厂自动流水线生产出来的隐形机器人,伪装成系统服务通知,通过开机自动运行、外部唤醒等启动方式耗费用户的数据流量,还能够自动更新并加载最新版本的恶意插件,响应服务器下发的指令。一些安全意识薄弱的用户群体,以及安全性较差的手机品牌成为了StealthBot出现率最高的领域。这只暴露了流量黑产猖獗肆虐的冰山一角。
  其实,“没关4G流量,一觉醒来房子归了移动”的时代早已过去。还有人质疑运营商“偷流量”,但这种说法显然缺乏依据。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运营商修改用户流量数据或许得不偿失,假设运营商要“黑”用户的流量,其改造系统所需投入的成本,比偷流量带来的收入要更多。
  有报道称,为验证运营商对流量测算的准确性,浙江省质监局和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进行的通信流量检测试验结果显示,在三台多制式无线通信上网流量监测器中随机插入三大运营商SIM卡,下载同一文件,重复测试数为10次,流量检测数据偏差值均为0.1%至0.15%。从检测结果对比来看,与运营商提供的流量统计几乎没有区别,因此运营商调整计算方式“偷流量”的说法并不成立。
  2 为什么有那么多本地流量,却只能看着全国流量先耗尽?
  作为一名手机重度依赖症患者,小郭经常要外地出差。她订购的某套餐有1GB全国流量,运营商还会赠送3GB本地流量。但是她发现率先消耗的是全国流量,而高达3GB的本地流量却不能用。“为什么在北京的时候不能率先用本地流量呢?”也有用户调侃说,月底收到了运营商赠送的大额流量,可是已经没有时间用了。
  事实上,像小郭这样“全国流量不够用,本地流量爆棚”的人大有人在。但是因为运营商设置全国流量使用优先级:套外赠送流量的优先级低于套内流量。就是说,先使用套餐内的流量,等套餐内的流量用完了,赠送的流量才能派上用场。不过,这种尴尬很快就会作古,因为从7月1日起,流量漫游费将全面取消,不再区分省内、省外/本地、全国。
  而北京晨报记者注意到,运营商经常会给用户赠送流量示好,也常常推出一些抢流量的促销活动。但有业内人士指出,其实对于目前这种流量赠送方式,赠送的流量往往原路返回,用户感知并不强。既然赠送了,为什么不索性大方些呢?电信观察家项立刚指出,赠送流量更多的是运营商的市场策略,吸引用户。不过相信取消流量漫游费以后,运营商恐怕就没有这么“豪气”了。
  3 说好的不限量套餐,为什么要限速?
  运营商们最近在卖力吆喝“不限量套餐”,但是引来不少消费者的质疑:超过20G后被降速,回到3G时代,甚至2G时代,使用超过100G后被直接停网。网友们纷纷抱怨,惠民套餐暗藏套路,运营商缺乏诚意。
  不过在业内看来,运营商对不限流量套餐进行限速的做法无可厚非,这照顾了多数4G用户公平使用网络的选择。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分析指出,目前的网络条件下,运营商很难做到真正的流量上不封顶。由于移动网络带宽有限,多用户同时持续高速占用的话,很可能造成网络拥塞。此前美国电信巨头AT&T曾经推出不限流量、不限速的套餐,但结果因为网络无法承受而叫停。
  限速限量是目前国际流行做法,阶梯式设计——首先满足绝大多数用户使用量范围内承诺的最高网速,到达限速限额之后,网速便会下降。
  现在如果运营商真的不限速,那么会发生什么?可以想象一下,很多人把它开成WiFi热点,供很多人共同使用,然后网络不堪重负,上网速度也会变成“龟速”。这显然背离了运营商和消费者的初衷。
  资料图:厦门市民在体验4G网络。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4 为什么用不完的话费不能折算成流量?
  消费者李先生给北京晨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目前订购的是某运营商158元的套餐,每月6G的全国流量+700分钟通话时长。在实际使用中,上网流量用得多,每个月常常流量不够用,通话时长却剩下大半。“用不完的话费能不能自动折算成流量?”
  实际上,这种折算模式早有运营商在尝试。2016年,中国电信率先举起了“全流量计费”的大旗。
  2016年9月,中国电信山东分公司启动全流量计费新模式,将语音、短信统一折算成流量进行计费,且语音与流量可相互自由转换。其中,1M等于1分钟,打多少分钟电话就扣多少M流量,不会产生套餐内通话时长的结余。同时,套餐内的“国内流量”可折算为“国内通话”。此外中国电信其他一些地方公司也纷纷试水。不过目前北京还没有实现。
  另外,中国移动也计划在一些城市试点流量阶梯单价计费模式。
  不过,这种模式目前并没有流行起来。在项立刚看来,全流量计费从技术上没有难度,但是运营商改变计费系统投入不菲。最重要的是,5G即将到来,届时运营商的计费体系可能面临重塑,因此运营商目前没有太大的积极性。
  5 为什么不能自由组合,我的套餐我做主?
  作为一名资深手机用户,退休工人老李的困惑是:运营商那么多的套餐让人眼花缭乱,可是没有一款是我的菜。理想的模式是,我提供每月的消费需求,然后运营商量身订做最适合的套餐。
  显然,老李想要的资费是“私人订制”模式。其实运营商也有类似方案。比如中国电信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全国统一的客户自选型资费方案——积木套餐。为帮助客户搭配“积木”,中国电信在网厅提供了许多人性化的辅助工具,如流量计算器、流量应用实例等。积木套餐由语音、流量、短信和3G应用四块“积木”组成,客户可根据自己的消费需求,自由混搭,并随时根据需要变更套餐。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有类似的“积木套餐”,设计的目的都是自由搭配语音通话、上网流量。但是用户选择的空间依然有限,比如打开某运营商的客户端,寻找到套餐计算器,它根据你近几个月的消费使用情况来推荐合适的套餐,不过推荐的语音最低也要18块,显然并不能满足老李DIY的需求,因此,该业务在三大运营商中都没有获得真正的成功与普及。
  资深电信分析人士马继华指出,经过多年的发展,电信运营商不断推陈出新,套餐体系庞大,不仅能绕晕客户,甚至连营业人员自己也搞不太明白。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价格不透明的外在表现,给用户感觉自己被忽悠。而打包消费让用户享受到了比单项累加更实惠的价格,可是很多人对有些附加部分并没有需求,往往感觉被强制消费了。即使免费使用,感觉依然不爽。
  6 新老用户为啥区别对待?
  随着提速降费的深度推进,手机资费新方案层出不穷。运营商每一季都会想方设法推出新卖点来吸引用户。比如校园促销大流量套餐,比如手机宽带捆绑的融合套餐。但是很多看上去很美的新套餐只面向新用户,老用户被挡在门外。
  比如北京移动68元的畅享不限量卡仅面向新用户。而老用户可以选择的最优惠的不限流量套餐为98元/月,内含150分钟语音,20G国内流量。流量用尽后上网限速至最高1Mbps,当月累计使用流量超过100G后可继续上网,但是限速至128Kbps。北京电信的65元融合套餐也只面向新用户,且需要交足两年费用。
  运营商对老用户的关怀有一定差距,这是多年来一直存在的事实。新老用户为何要区别对待?有运营商人士无奈地吐苦水说,市场日渐饱和,用户增速放缓,而很多促销的目的就是为了抢上客量,因此促销的力度大。不过,老用户们在入网的时候享受过当时的优惠方案。
  去年11月,因为老用户转互联网套餐的问题,工信部曾喊话电信运营商,要为老用户更改套餐提供方便,不得推出限制老用户选择资费的方案,并且要求企业来梳理排查现有的资费方案,如有限制用户资费选择权的行为,立即整改。
  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最理想的做法是,从用户进门开始,就经营一个用户,让用户感受到越来越便宜的资费、越来越优质的服务,而不是用高优惠政策将用户吸引过来,然后任其流失。在他看来,老套餐不升级或老用户仍需主动申请已经过时的资费,这种现象目前依然很普遍。
  但在市场饱和的背景下,“讨好”老用户才是大楼稳固的基石。尤其是携号转网将于2020年全面落实,运营商,是时候对老用户好一点了。
  ■链接
  节省手机流量的小窍门
  虽然流量资费越来越便宜,但很多小伙伴却惊呼流费支出越来越多。尤其是每到月底流量羞涩。其实,有许多省流量的小窍门,避免流量偷偷溜走。
  1、通过正规渠道下载应用
  从第三方软件市场上下载的应用存在风险,有些不合法软件会偷走流量。因此,小伙伴尽量在正规渠道下载应用,如手机厂商自家的应用商店、官网等等,避免不慎装上刷流量软件。
  2、关闭自动同步功能
  手机的自动同步功能开启会在你不注意的情况下在后台耗费许多流量,因此最好关闭自动同步功能,或选择仅WiFi网络下同步。
  3、关闭后台运行程序
  很多时候我们关闭一个应用,都是直接返回桌面。如果后台有太多联网APP,当其待机时有可能会不断自动刷新等数据访问,所以要养成及时关闭清理APP后台运行的习惯,只留下需要时时在线的软件。这样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机运行速度。现在很多手机都提供一键关闭应用的快捷方式。
  4、关闭手机移动数据
  在不上网或者使用WiFi上网时,记得关闭手机移动数据,这样可以从根本上防止后台程序消耗流量。尤其是在有WiFi环境下,虽然系统会优先使用WiFi,但在特殊情况下或者信号不好的时候会自动切换到移动数据上。
  5、限制吃流量大户连网
  苹果版:打开设置→蜂窝移动网络,即可查询流量消耗的情况,从而限制指定应用连网。
  安卓版:打开手机设置里的安全中心,即可查询每个应用消耗流量的情况,从而限制指定应用连网。
  其实吃流量最多的主要是几个常用APP,在手机的数据流量使用量上都能查到,一般微信、QQ、浏览器、游戏软件都是流量大户。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微信朋友圈小视频开启仅WiFi环境下自动播放设置;朋友圈晒照片时尽量使用经过压缩的照片;尽量用纯文字方式交流,少发表情包、语音、短视频;不要随意点开链接、短视频、照片等。
  6、设置每天流量限额
  建议在手机设置中的【安全中心】内设置好每月流量使用量限制或者预警,以便及时发现流量消耗异常的情况。
  7、注意定向流量的使用范围
  目前运营商联合各大互联网公司推出了不少定向套餐,比如腾讯大王卡刷微信、看腾讯视频、玩王者荣耀流量全免,不过,你如果偶尔去刷个微博、发个抖音,还要额外付出流量费。订购这些套餐的时候,要注意其限定范围。
  8、多“薅”运营商羊毛
  现在运营商在很多节假日经常会推出一些流量赠送、抽奖、特惠等活动,关注运营商客户端、公众账号、微博之类的官方平台,经常会被免费流量砸中。比如北京移动客户端有一个签到送流量的常规性活动,每月能免费得到总计160M的流量兑换券。而北京电信签到可以得到总量300M的流量。
  记者 焦立坤
责任编辑:
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联合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共同完成的《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如果将受骗广泛定义为诈取钱财、欺骗感情、传播谣言、虚假宣传等多方面,表示在互联网上当受骗过(或者疑似上当受骗过)的中老年人比例高达67.3%。
4月份,中国移动4G用户较3月份流失247万户。据官网披露,2017年中国移动平均每月净增4G用户约319.18万。
在流量资费下调的大背景下,“偷跑流量”却成为网络热词。“原本1个G够用一个月,如今却挺不过15天。”许多用户开始对手机流量的“非正常消耗”提出质疑。防手机中毒?专家教您三招_网易新闻
防手机中毒?专家教您三招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7月30日,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发布了《2013年上半手机安全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感染恶意软件或手机病毒的用户达4316.48万,平均每月超过719.4万。
昨天,记者采访了扬州大自然网络信息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毅民先生,他介绍,目前扬州手机用户感染病毒的比例还较低,但是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手机中毒的两个本地案例
感染吸费病毒
在扬州西区工作的白领陈小姐发现上个月的手机费用有点多,她上网查了一下话费清单,发现一笔10元的费用很可疑,立即到手机的服务商中国电信查询,工作人员核对后,发现这10元是因为打开了黄色网站的视频而产生的费用。“我想起来了,我是在网上看新闻,突然跳出来一个界面,显示正在下载视频,但是我立刻关掉了。”陈小姐回忆说。工作人员提醒她,可能是下载了一些不安全的应用软件。根据腾讯的手机安全报告,安卓系统的病毒类型中,恶意扣费的病毒比例占11.01%,陈小姐手机中的病毒是其中的一种。
强制打开广告页面
扬大学生小王在网上发帖求助,一个星期前,他用手机上网时发现,每次只要打开网页,就先跳出一个广告页面,小王不胜其烦。
李毅民告诉记者,小王手机的症状,符合一种名为“假面浏览”的手机浏览器病毒的特征。这种病毒被植入到一些比较受欢迎的应用中去,用户安装该应用后,在打开浏览器时,会被强行指向浮窗广告。李毅民介绍,这种广告页面既浪费流量,又影响手机上网速度,给用户和被植入的应用都带来了伤害。
“由于这种病毒可以较快地实现盈利,一些APP开发商也参与进来,这种投影广告类病毒有进一步扩散的趋势。”李毅民表示。
防手机中毒,注意这三点
针对越来越多的手机中毒案例,李毅民为扬州市民提供了三个建议。
1.不买水货手机
李毅民介绍,由于水货手机销量大,不需提供售后服务,且在监管范围之外,因此成为ROM内置恶意软件的重灾区。
“行货手机的生产商不可能在ROM中植入恶意软件,那样会给品牌带来灭顶之灾。但是水货商不受任何约束,很容易在利益的驱使下,和恶意软件开发者勾结起来,从中获利。”李毅民介绍,去年以来,ROM病毒感染用户大幅增长,显示越来越多的水货商通过在手机中植入病毒来渔利。
2.只从可信任的应用商城下载应用
李毅民表示,绝大多数的病毒是通过“二次打包”的渠道感染的。
“智能手机的功能是通过各种‘应用’来实现的,而有的‘应用’是需要收费的。一些恶意软件开发商利用了用户想免费使用的心理,为用户提供破解版的‘应用’,并在其中植入了病毒。”李毅民介绍,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手机论坛也红红火火,一些“软件高手”不定期向用户提供各种破解软件,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山寨APP”。
据统计,在手机病毒的来源中,手机资源站、捆绑传播各占16%。李毅民建议用户只从可信任的应用商城下载应用。“规范运营的应用商城会主动审核上传者及产品,从源头杜绝病毒的进入。”
3.不要轻易“越狱”或“ROOT”
李毅民介绍,手机生产商在出厂的时候就安装了杀毒软件,但是一些用户为了方便,会通过“越狱”或“ROOT”,获得手机的最高权限,但这样做的同时也破坏了手机上的杀毒软件。
“越狱后的手机是在没有保护的环境下运行的,对病毒的攻击几乎没有招架之力。”李毅民表示。 记者 朱轩卿 实习生 刘旺
作者:朱轩卿 刘旺
本文来源:扬州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注意!中国移动偷偷帮你办了这项业务扣你钱 多人已中招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注意!中国移动偷偷帮你办了这项业务扣你钱 多人已中招》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注意!中国移动偷偷帮你办了这项业务扣你钱 多人已中招》 精选一近日,记者发现手机被开通了一项收费服务,运营商表示为电话营销中本人自愿办理,并有通话记录和录音为证。然而,当记者要求出示开通凭证即“电话录音”时,却遭遇运营商的种种“不配合”。记者调查发现,用户遭遇运营商这种鬼鬼祟祟的“影子服务”,被扣话费并非个案,但由于不易被发现、涉及金额小、维权成本高等因素,一直未被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网友吐槽:这种“”式的隐蔽扣费,实在是“暗箭”难防!营业厅偷偷开通“车友助理”服务记者到天津一家移动营业厅变更话费套餐,在业务办理后被工作人员告知,新套餐绑定了一个叫“车友助理”的服务业务,每月10元,需要自行拨打人工台进行取消。记者随即拨打10086移动客服电话操作取消,却意外发现这项服务此前已开通并扣费。移动客服工作人员告知,该业务是在17年12月天津某移动营业厅办理的。但是记者记得自己从未开通过此项服务。当记者提出想去这家营业厅办理业务时,却以荒唐的理由拒绝,因为学校放假而了,这不明显心虚怕找上门吗,有哪家移动营业厅因为学校放假停业,学校周围的居民都不用办业务的吗?随后,记者随后,记者向天津移动反映了该情况,才知道原来这项业务是以“外呼”的形式办理的。中国移动拒绝提供通话录音记者再次向天津移动反映提出质疑。天津移动只是告知记者,这项业务是17年12月157开头的号码呼入记者手机,然后记者自愿办理。通话时长50分钟。有通话录音为证当时通话内容为确认是否本机机主,然后向用户介绍收费服务的相关情况及注意事项,询问用户是否办理该项业务。工作人员介绍的语速很快,记者也没有咨询业务内容,只是在被询问时说“好的”或“是的”。记者质疑录音造假向其索要通话录音,对方却以保护“个人隐私”为由拒绝。这个理由有点假,听的是自己的录音,自己听自己的录音存在什么个人隐私?分明是不敢提供!随后记者致电10086反映情况,客服承诺48小时内提供通话录音,但是至今过去半个多月,中国移动并未向记者出示录音!说起“外呼”,其实小编也接到过移动的电话营销,当时小编用流量非常多,工作人员就向我推荐套餐,我一听觉得很划算,再三确认之后同意办理,过后收到一条移动的短信,但是发现套餐内容根本就不是工作人员所介绍的,于是打电话取消!结果,工作人员竟然把我拉黑!又不知道怎么投诉,结果不了了之。天津消协:出示“语音合同”天经地义天津市消协相关负责人认为,语音中的口头承诺是该项业务开通的唯一凭证,就相当于消费者与经营者订立的“语音合同”,那么消费者向经营者索要出示合同是天经地义的,经营者没有理由不予配合。天津击水律师事务所主任潘强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规定,电信用户对交纳本地电话费用有异议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应电信用户的要求,免费提供本地电话收费依据,并有义务采取必要措施协助电信用户查找原因。多民用户已中招公众呼吁有关部门介入有网友在求助,移动私自开通“车友助理”该如何投诉,作为移动用户15+的用户,觉得非常不爽1微博网友也表示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开通,并且这种强制性消费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如果对“扣费凭证”遮遮掩掩,用户有理由怀疑背后有“猫腻”。更多网友建议,有关部门应该查一下,此类事件在多大范围内存在,是否涉嫌违法犯罪,给公众一个交代。一人扣十块不多,那么100个人被扣10块,那就是1000了1同样,一个月20元不多,那么6个月收益就是120元了!上“”,几个月的收益就可以在冬天买件像样的衣服了,你说是不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钱诚”公众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手机版官网,打响钱包保卫战吧?或登录钱诚理财官网https://www.qclc.com/新闻来源:(每日经济新闻)长按左边二维码感谢您的关注《注意!中国移动偷偷帮你办了这项业务扣你钱 多人已中招》 精选二个人信息保护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你所有的隐私信息,包括开房记录、名下资产、乘坐航班,甚至网吧上网记录信息,只要有人付钱,就可以轻易被查到。这是否让你不寒而栗?还有,四大银行存款记录,手机实时定位,手机通话记录,他们也都能查到,而且声称7天×24小时不间断服务。近日,南都记者在网上只花费700元就买到了同事的上述信息,更可怕的是,竟然有第三方软件为这样的服务提供担保,整个交易已跃升到了“平台化”的地步。半小时手机准确定位,开房记录数据精确到秒任何一人的开房记录、个人名下房车资产,持有的各类证件、证书复印件,甚至即时手机定位,只要肯花钱,在网络另一端的服务商就会全数提供,并声称“在全球范围内,提供24小时服务”。12月8日,南都记者以了解亲戚结婚对象为由,联系上一家名叫“××商贸”的服务商,工作人员介绍,只需提供身份证号码,即可查询包括开房记录、列车记录、航班记录、网吧记录、出境记录、入境记录、犯罪记录、住房记录、租房记录、银行记录、驾驶证记录等11个项目在内的材料,统称“身份证大轨迹”。这一“全套服务”,收费仅850元。前述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如果针对性地查询单个项目,则收费另计,“查个人费用是300元,查开房记录200元”;另外,查询单个项目,如开房记录可当天出结果,查“身份证大轨迹”全套则要等到第二天。查开房记录:当日出结果,还查到同住人信息随后,南都记者经同事授权,提供了其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上述工作人员称查询户籍所在省的开房记录,价格是200元,查询全国范围内的开房记录,价格则是300元,并可在当晚12点前出结果,不过要先微信转账。之后,南都记者按其要求支付款项300元,该工作人员请记者耐心等待结果。9日晚7时,对方向南都记者发来了同事的开房记录的整体截图,还单发了一张今年10月30日最后一次开房的记录截图。截图显示,同事最早一次开房是在日21时48分,入住宾馆是西安市新城区安馨宾馆,房号为310房间,并可查到同住人员。南都记者询问查同住宿人员如何收费,其表示“单独查一个同住要600”。该同事证实,他确曾在2011年高考结束后和家人同游西安入住宾馆。而最后一次开房的记录截图是一张蓝底图片,左边是身份证照片,中间一列自上往下是旅客编号、民族、出生日期、证件号码、住址详址、入住房号、旅馆编码和旅馆地址,右边一列自上往下则是姓名、性别、证件类型、住址省市区、入住时间、退房时间、旅馆名称和旅馆地址区划。每一次开房记录,都可把入住时间精确到了×时×分×秒。南都记者买到的同事开房记录总览南都记者买到的同事某次开房的详细记录住宿、航班、银行开户、网吧上网各种记录一应俱全接着,南都记者又询问通话记录查询的价格,其称仅可查询联通手机号码的通话记录,价格为1500元,定位价格是600元。前述工作人员称,还可查询四大银行的存款余额,每查一个银行是600元,提供身份证号码即可查询,但查询结果要两天后才能给出。之后,南都记者决定再换一个同事购买“身份证大轨迹”,几经讨价还价,将价格谈到了700元。在转账完成的一天后,对方发来了两个EXCEL文档,里面包含了该同事9种记录在内的身份证大轨迹。南都记者看到,一个名为“分布式查询”的文档里,记录了该同事自2011年4月以来的旅馆住宿记录、常住人口记录、暂住人口记录和网吧上网记录,另一个“人员基础信息—×××”文档中则是火车记录、航班记录、银行开户核查记录、驾驶证记录、驾驶证违章记录、机动车登记记录等。南都记者买到的同事“身份证大轨迹”,包括开房记录、上网记录、常住暂住人口信息等。经南都记者的这位同事确认,这两个文档的情况完全属实,也基本上包含了他近年来的身份证轨迹。尤其是“全国人口基本信息”这一张表,和他户口页登记的信息完全相同,照片也是他本人的身份证照片。此外,记者的同事还分析指出只显示自2011年4月以来的记录,可能是因为他2011年4月更换过身份证。手机定位:半小时查完,经纬度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最后,南都记者决定再换个同事的手机号码,查一下其手机定位情况,前述工作人员表示仅可查询联通号码的手机定位,查询时间为半小时,收费是600元。南都记者提供手机号码并付款半个多小时之后,对方发来了定位信息的图片,内含地图、经纬度信息(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与记者同事所在的位置完全一致。南都记者买到的同事联通手机定位信息,数字为经纬度坐标。事实上,“××商贸”只是这条信息产业链上的一例。南都记者了解到,上述个人信息并非由其工作人员直接查询,而是代理其他人提供的服务。该工作人员亦表示,可以发展南都记者做“下线代理”,代理费为500元,具体业务收费标准实时浮动。南都记者检索发现,在微博、QQ群、腾讯微商店、淘宝等平台皆有大量提供查阅个人信息的服务商,有的服务商还会单独开发官网,以“商务专业调查”、“防人肉搜索”等为名提供“人肉搜索”服务。调查:个人信息贩卖平台化交易双方线下谈好再到平台上支付,有的虚假包装改换名目在主流网站进行交易。在服务商提供的项目中,除了购买他人隐私数据包,还有“无声无息”的定位服务,只要付费即可找到任何人当前位置。南都记者在QQ上搜索定位服务,发现有不少提供此项服务的公众号,声称只要有手机号码或QQ微信等,就可以进行定位。据介绍,手机定位主要通过GPS和基站定位两种方式。GPS定位必须手机开通定位服务,精确可达20米内;而手机只要有信号便可确定,精确在100米左右。据服务商介绍,微信、地图等APP都需要打开定位服务,因此GPS默认都是打开的。南都记者提出手机号查人的要求,一名服务商表示交款600元后,只需要几分钟就能查出。令人吃惊的是,此类服务竟然还有专门的平台。服务商向记者提供一个名叫“通× 宝”的网址及账号,称只需要发起订单,指定其为接单人,即可进行交易。南都记者发现,这一第三方担保平台设置十分简单,只有买家发起订单以及卖家接单的功能。该平台上的介绍称,当买家付款后,款项被平台监管,卖家不能使用和提款,须买家进行确认后,钱才能解冻到卖家可用账户。对交易完结的订单,通×宝按20%向卖方收取平台运营费。南都记者尝试发起订单,在订单分类中,列有“开房记录查询”、“手机定位查询”、“个人轨迹查询”、“户籍信息查询”等9项服务,每个项目之下还有细分。在订单下方,接单人账号为必填项目,也就是说,双方必须在线下商量好,才能到平台上进行支付。发起订单后,称一旦买卖双方发生纠纷,还可以发起仲裁,通×宝会有专业人员进行核查,了解卖方查询到的数据是否准确。此外,有服务商还会用虚假包装的方法,让交易过程在一些主流网站进行,从而实现第三方“担保”。12月10日,QQ上的一名服务商阿凯告诉南都记者,他可查询开房记录等多项隐私,并表示交易会在服务众包平台“猪八戒网”上完成,以保证交易中资金安全。阿凯介绍,只要在猪八戒网发起一需求项目(相当于有酬求助),名称写软件开发或者服装设计就行,但绝对不能出现查信息等字样,“咱这东西毕竟是违法的,见不得光的,你自己知道就行”,他说。在猪八戒网的项目发起后,阿凯会作为个人承接与客户建立合作,交易完成后收取项目资金,而在这过程中,在猪八戒网,若交易不顺,客户可取回资金,因而“资金安全有保障”。业内人士称行情看涨,但大部分服务商不靠谱在这条信息侵犯的黑灰产业链上,以“社工库”及衍生出的周边产业尤为成熟。在黑客圈,“社工”是指一种黑客攻击以获取情报和信息的方法,社工库中收集有大量用户数据,成为“人肉搜索”和信息商贩的敛财工具。“社工库”产业曾一度火热,被曝光后遭遇严查,在Q Q群等社交平台上,至今仍被列为敏感词,这导致以“社工库”为招牌的产业从事者迅速消匿。不过,名噪一时的“社工库”三字并未被产业从事人员完全抛弃,只是换个名头重新上场。南都记者通过百度、淘宝等工具检索发现,有的信息贩以“反人肉搜索”、“反社工库”为名,避免网络审核的同时,行人肉搜索等服务之实。同时,因技术、人员资质等问题,这一黑灰产业链经营者水平良莠不齐,且优少劣多;相对而言,有信息查询“刚需”的意向客户更多,他们在严查背景下要找到可靠、优质的服务商,时常主动或被动地更换合作服务商。由于优质服务商的稀缺,行情一直看涨。阿凯告诉南都记者,行业现状是大部分服务商不靠谱,“找到真的,项目价钱一般人又接受不了”,他介绍,如今光查询三大运营商通话记录,市场价就是一两千元,查开房记录在七八百元左右。除价格昂贵外,技术靠谱的商家还难求,“目前的行情是,市面上仅有三四家社工库有实质服务,并不容易接触到”,阿凯告诉南都记者:“凡是声称自己的社工库能查开房、通话、短信记录的,基本上都是骗子”。在私下交流中,阿凯告诉南都记者,在信息贩卖这一黑灰产业链中,他既是经营者,也是客户,“我在长沙这边做本地生意,有的人了,就得找办法人肉他”,他说,一般情况下,会通过本地渠道解决,上网查询为下下策。值得注意的是,服务商所承诺的“第三方担保交易”,有的并不能保障资金安全。在上述“通×宝”上的交易中,南都记者在支付了600元,并提供另一名记者的手机号码。10分钟后,该服务上向记者提供了3张不同的定位地图,均显示在广州市海珠区滨江街道。然而,此时记者的真实位置是在广州市越秀区,距离该地有5公里远。南都记者向其核实数据准确性,其表示,“信息是通过基站查询的,不能重复再查,再查一次我也得给一次钱。该服务商表示,一般位置精确度在50米内。针对定位存疑的问题,他表示,“你问得到就不会找我查了,看你信谁了”。随后南都记者在平台上申请仲裁,但至今平台没有任何动作。警方:将进行核实与调查针对个人隐私被贩卖一事,南都记者向有关部门反映,但尚未收到具体处理结果。11日,南都记者向信息被贩卖的同事户籍所在地警方反映情况,被告知应联系事发地警方。随后,南都记者致电广州公安,警方询问详细过程后,表示会安排相关人员联系。不到10分钟,相关民警与南都记者当面取得联系。在了解情况后,该民警表示,因被泄露的信息尚未构成公开上网等情节,所以暂不予处理。“一旦公开,可前往居住地所在派出所报案,警方会侦办处理。”而对于服务商,民警表示可在派出所登记后,交由警方处理。对于多家涉事网站存在的问题,南都记者依次致电其注册所在地警方。成都警方就“通× 宝”的问题,回应称将派有关人员核实,并与记者联系,同时建议也可在广州当地警方报案。对猪八戒网等注册在重庆的网站,南都记者联系重庆公安,被告知只能在自己的所在地警方报案,重庆警方不予处理。精× 网站的开发公司为揭阳市揭东区精× 科技有限公司,南都记者联系揭阳公安网警,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可通过警方网络渠道举报,同时会进行核实和调查,依据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因服务商“×× 商贸”的工作人员自称在深圳,南都记者于11日14时致电深圳网信办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办公室进行举报,该举报热线为语音留言举报。南都记者反映上述问题后,截至发稿,尚未收到相关人员的联系和回复;而网站提供的另一个手机举报热线,南都记者联系后发现已停机。对“××商贸”的微店及其工作人员,南都记者通过微信平台进行举报,但发现举报原因页面中并无“从事违法交易”这一项,只得选择“网页可能包含谣言信息”这一项进行举报。微信的相关工作人员回复表示,对于黑色产业,腾讯一直都在配合警方进行持续打击。同时,腾讯公司的工作人员也向南都记者透露,个人信息贩卖已经形成了“线下联动线上,线上多平台采集交流、交易”的黑色产业链。单从QQ平台来看,2016年QQ安全团队针对可能存在该类型风险的QQ群进行集中排查,导入人工审核逐一排查,确认有违规违法行为的QQ群,一律封停。截至目前,共查处4500余个QQ群,封停3400余个QQ账号。此外,12月11日中午,南都记者通过工信部举报平台12321,以涉嫌非法获取信息并提供相关交易担保服务等问题,将上述网站一一举报,并留下记者的联系电话和邮箱,截至目前,尚未取得回复。查询个人信息只需一个姓名一、查询条件只需提供一项准确的个人信息,如姓名、手机号码或身份证号。二、服务项目1.查询“身份证大轨迹”包括开房记录、犯罪记录、租房记录、银行记录等11个项目。2.定位服务声称可找到任何人当前位置。三、服务商藏身处1.微博、QQ群、腾讯微商店、淘宝等平台,有大量提供查阅个人信息的服务商。2.有的服务商还会单独开发官网,以“商务专业调查”、“防人肉搜索”等为名提供“人肉搜索”服务。四、第三方担保1.如“通×宝”网站。双方在线下谈好后,再到平台上进行支付。如发生纠纷,该网站会进行核查仲裁。订单分类中列有:“开房记录查询”、“手机定位查询”、“个人轨迹查询”、“户籍信息查询”等9项服务。2.虚假包装,让交易在主流网站进行。如在相关网站发起需求项目(相当于有酬求助),名称写软件开发或服装设计等(不能出现“查询信息”等字样)。广告:注册有惊喜,1000元投资等你取!↓↓↓官网:www.echerong.com请加官方QQ群: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了解e车融↓↓↓《注意!中国移动偷偷帮你办了这项业务扣你钱 多人已中招》 精选三核心提示:27日,三大运营商宣布,从9月1日起,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这意味在中国实施了20多年手机国内漫游费将成为历史。取消后,哪些用户将受益?对运营商经营会有哪些影响?中新网北京7月28日电 27日,三大运营商宣布,从9月1日起,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这意味在中国实施了20多年手机国内漫游费将成为历史。取消后,哪些用户将受益?对运营商经营会有哪些影响?中新网为此采访了相关专家进行解读。资料图:各种手机卡。历时2年余 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将取消7月27日,中国电信董事长杨杰在第九届“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上宣布,9月1日起,中国电信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比年初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预计将惠及8000万用户。随后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宣布,9月1日起,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比原计划的10月1日提前一个月实施。今年3月6日,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曾表示,10月1日起正式取消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漫游费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在大哥大时期就已经产生。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对于跨地区使用的手机设立了类似于关税性质的“漫游费”。今年,三大运营商提前取消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早有端倪。7月25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张峰表示,关于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工作,工信部按照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力争提前实施的原则,持续推动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加快工作进度,“三家企业正全力以赴地推进系统改造等相关工作,力争提前实现目标。”记者注意到,官方计划取消手机国内漫游费的工作始于2015年。日,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在关于“提速降费”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工信部目前在研究探索取消漫游费的可能性。”资料图:北京移动营业厅内,顾客正在体验4G手机。中新社发 李慧思 摄对普通消费者有啥影响?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3.6亿户。三大运营商全面取消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将对哪些用户产生影响?用户话费会不会下降?通信行业专家项立刚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真正从中受益的用户主要是一些老用户,对普通消费者影响其实很小。“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目前三大运营商出售的很多新套餐都是‘长市漫一体’(长途、市话、漫游一个价),这些套餐无所谓长途漫游;第二,一段时间内,大量用户在高速转化成4G用户,即从老用户转化为新套餐用户。”项立刚说。有数据也支持这一观点。工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2G和3G用户继续向4G用户转换,4G用户保持稳步增长,累计净增1.18亿户,总数达到8.88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65.1%。电信行业分析师马继华接受中新网采访时分析,“有一类用户会受益,那就是使用本地套餐的用户,未来支出可能会少一点,但也不会沾多大光,因为他们之所以使用本地套餐,就是因为原来长途漫游需求也不大。”资料图:沈阳市民在公交车上免费使用4G网络上网。中新社发 于海洋 摄对三大运营商影响几何?该政策实施后,对三大运营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其收入会不会下滑?项立刚分析,影响很小,长途漫游费本来就是三大运营商的一种管理手段,现在的状况是,三大运营商话音业务收入在萎缩,占总收入比重也在减小,所以取消长途漫游费对三大运营商收入影响也不大。马继华持相同观点,他认为,虽然该政策对三大运营商收入会有一点影响,但是并不太大,“三大运营商完全能承受得住,而且三大运营商话音业务本来也是在持续下滑中,未来收入主要靠流量经营。”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三大运营商话音业务收入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19.6%。到了年中,即1-6月占比降至19.4%,比上年同期回落7.1个百分点。和这个相反的是三大运营商流量收入在快速增长。上半年,三大运营商移动数据及移动互联网业务收入实现2746亿元,同比增长29.6%,占电信业务收入的42.6%,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10.3个百分点。(完)【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3】《注意!中国移动偷偷帮你办了这项业务扣你钱 多人已中招》 精选四核心提示:27日,三大运营商宣布,从9月1日起,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这意味在中国实施了20多年手机国内漫游费将成为历史。取消后,哪些用户将受益?对运营商经营会有哪些影响?中新网北京7月28日电 27日,三大运营商宣布,从9月1日起,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这意味在中国实施了20多年手机国内漫游费将成为历史。取消后,哪些用户将受益?对运营商经营会有哪些影响?中新网为此采访了相关专家进行解读。资料图:各种手机卡。历时2年余 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将取消7月27日,中国电信董事长杨杰在第九届“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上宣布,9月1日起,中国电信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比年初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预计将惠及8000万用户。随后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宣布,9月1日起,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比原计划的10月1日提前一个月实施。今年3月6日,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曾表示,10月1日起正式取消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漫游费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在大哥大时期就已经产生。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对于跨地区使用的手机设立了类似于关税性质的“漫游费”。今年,三大运营商提前取消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早有端倪。7月25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张峰表示,关于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工作,工信部按照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力争提前实施的原则,持续推动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加快工作进度,“三家企业正全力以赴地推进系统改造等相关工作,力争提前实现目标。”记者注意到,官方计划取消手机国内漫游费的工作始于2015年。日,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在关于“提速降费”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工信部目前在研究探索取消漫游费的可能性。”资料图:北京街移动营业厅内,顾客正在体验4G手机。中新社发 李慧思 摄对普通消费者有啥影响?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3.6亿户。三大运营商全面取消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将对哪些用户产生影响?用户话费会不会下降?通信行业专家项立刚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真正从中受益的用户主要是一些老用户,对普通消费者影响其实很小。“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目前三大运营商出售的很多新套餐都是‘长市漫一体’(长途、市话、漫游一个价),这些套餐无所谓长途漫游;第二,一段时间内,大量用户在高速转化成4G用户,即从老用户转化为新套餐用户。”项立刚说。有数据也支持这一观点。工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2G和3G用户继续向4G用户转换,4G用户保持稳步增长,累计净增1.18亿户,总数达到8.88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65.1%。电信行业分析师马继华接受中新网采访时分析,“有一类用户会受益,那就是使用本地套餐的用户,未来支出可能会少一点,但也不会沾多大光,因为他们之所以使用本地套餐,就是因为原来长途漫游需求也不大。”资料图:沈阳市民在公交车上免费使用4G网络上网。中新社发 于海洋 摄对三大运营商影响几何?该政策实施后,对三大运营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其收入会不会下滑?项立刚分析,影响很小,长途漫游费本来就是三大运营商的一种管理手段,现在的状况是,三大运营商话音业务收入在萎缩,占总收入比重也在减小,所以取消长途漫游费对三大运营商收入影响也不大。马继华持相同观点,他认为,虽然该政策对三大运营商收入会有一点影响,但是并不太大,“三大运营商完全能承受得住,而且三大运营商话音业务本来也是在持续下滑中,未来收入主要靠流量经营。”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三大运营商话音业务收入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19.6%。到了年中,即1-6月占比降至19.4%,比上年同期回落7.1个百分点。和这个相反的是三大运营商流量收入在快速增长。上半年,三大运营商移动数据及移动互联网业务收入实现2746亿元,同比增长29.6%,占电信业务收入的42.6%,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10.3个百分点。(完)【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3】《注意!中国移动偷偷帮你办了这项业务扣你钱 多人已中招》 精选五据报道,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手机扣费乱象惊人,旧号码莫名其妙被“低消”近一年,新号码尚未使用就被迫数次交费。然而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极易接连掉“坑”,历时一个月,沟通十余次,不但投诉无果,交费记录也离奇“失踪”。不少网民称,运营商乱收费已成顽疾,该侵权行为让消费者深恶痛绝。为此,必须加强监管力度,对运营商恶意扣费零容忍。只有用硬手段整治手机扣费乱象,才能让消费者避免吃“哑巴亏”。手机扣费乱象普遍网民“长安青柳”表示,最近一个月,话费在没有收到任何通知的前提下被运营商多扣掉100多元,打客服电话咨询,说是套餐外流量扣费,但是套餐内流量却显示没被使用,实在是匪夷所思。还有网民发现,手机账单中有一些阅读包、手机电视之类的,但自己从未开通这些业务。营业厅工作人员辩称,是用户不小心开通或手机病毒导致被动开通了相关业务。网民“庄媛”认为,比起手机扣费乱象,更让人心寒的是消费者“投诉无门”。向运营商投诉而被“踢皮球”,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运营商应认真反思投诉处理机制,提升服务水平。乱象还须重拳治理网民“冯海宁”指出,对于被乱扣费及维权难,消费者选项并不多,要么向有关部门投诉,要么通过司法渠道维权等。无论是哪一种选择,消费者或在经济方面或在时间精力方面要承受一定损失。因此,急需有关方面对电信消费领域的乱扣费现象进行严厉整治,以便给消费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有网民表示,堵住运营商私扣用户费用的漏洞,需要多管齐下。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监督体系,畅通维权渠道,对运营商违规收费乱象进行曝光和惩罚;另一方面,广大用户要有更多的维权意识,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业务提醒时,要及时咨询情况,一旦遭遇损失则坚决维权。网民“关关关停机”提出,整治手机扣费乱象须用硬手段,对涉经核查确属违规的,坚决清退。集中整治不明扣费,加大抽测力度,严查诱导订制增值业务的行为。对运营商开展定期检测,形成发现、取证、处置、曝光的长效监管机制。网民“尹卫国”建议,对乱收费问题严重的单位责任人应严肃追究法纪责任,决不姑息;坚决清除模糊收费、利用技术欺诈扣费,清理和铲除不合法、不、不合理收费的“霸王条款”;要制订和履行赔偿责任。不能只是将多收的话费退还,还需参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赔偿责任,对利益受损用户做出一定补偿。写在最后:给大家推荐一家3年理财老平台立即理财拿红包→(年化收益10%)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于安全110:http://www.p2b110.com/news/300564.html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百度贴吧QQ好友window._bd_share_config={"common":{"bdSnsKey":{},"bdText":"我在【网贷安全110】看到这篇经典的文章,有趣-有料-有内涵!你们看看觉得如何?","bdMini":"2","bdMiniList":false,"bdPic":"http://www.p2b110.com/","bdStyle":"1","bdSize":"16"},"share":{"bdSize":16},"image":{"viewList":["qzone","tsina","tqq","wei***","tieba","sqq"],"viewText":"分享到:","viewSize":"24"},"selectShare":{"bdContainerClass":null,"bdSelectMiniList":["qzone","tsina","tqq","wei***","tieba","sqq"]}};with(document)0[(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body).appendChild(createElement('script')).src='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api/js/share.js?v=.js?cdnversion='+~(-new Date()/36e5)];《注意!中国移动偷偷帮你办了这项业务扣你钱 多人已中招》 精选六2015年,全国有222亿元从受害者账户流向诈骗犯罪分子的账户。被电信诈骗团伙频频“借力”的电信运营商和银行,该如何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深圳市居民罗灿最近被一天多达20通推销业务的电话困扰。罗灿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父亲用他的身份证信息注册了一家公司,并未告诉其他人。至于消息是如何被商家得知,罗灿也说不清,他能肯定的是:自己在房屋中介租房子,或在某商家办理会员卡时的信息已泄露,并被别人利用。在同一座城市,同是因为个人信息被泄露,李安的遭遇更加惨痛。海外留学归来,李安回到深圳入职一家国企。2015年4月,一个自称“上海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的电话找上李安,根据来电号码,李安拨打上海114查询,确认为上海市某公安分局的电话号码,这让李安坐立不安。电话中,“上海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声称,李安的一个包裹被海关拦截,在包裹里面发现有毒品和枪支等违禁品。李安发现对方所说的信息与自己的个人信息相符,于是选择了相信。“上海公安机关工作人员”表示,可能因为李安的信息泄露后被他人利用,需要李安自证清白,把财产都转到指定的安全账户进行调查。李安照做后,对方又提出,还需要李安把自己的房子出售,所得款项如数转到上述安全账户。继而,在对方的诱导下,李安打电话让父亲转了几百万元到其账户,然后也悉数转给了上述安全账户。电话那端提及“不能和任何人提及此事”,面对父亲的追问,李安三缄其口。在他察觉被骗并报案前,汇至对方账户的数额已高达1900万元。目前警方仍在调查此案。类似的电信诈骗案件发生,源头大多在于受害者个人信息被泄露。被摆上“货架”的个人信息引语:公民信息泄露的源头是掌握公民个人信息资源的银行、民航、国土资源、电信运营商、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其中也可能包括公安系统。“诈骗团伙想了解的个人信息,几乎都可以在网上买到。”一位接近公安系统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目前,个人信息泄露问题非常严重,而且很多信息都已被明码标价,就像摆在“货架”上的商品一样,供客户选购。界面新闻记者登陆淘宝、京东、亚马逊等购物网站,对个人信息相关的关键字进行检索,发现很多都已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无法显示。不过,记者登录腾讯QQ,通过添加好友进行搜索,发现有大量出售个人信息、身份证、的QQ群以及QQ号。这些QQ群和QQ号,很多都以“黑客”自称,并在个性签名一栏标注“诚信”等字样。记者随即加了多个标注可以出售个人信息的QQ,并以买家的身份询问,对方均表示可以提供准确、全面的一、二手个人信息。一位卖家声称,房产证方面的信息有两种卖法,一种是“散拿100元2000条”,还可以打包,“500元包一个城市,3个城市一起买可以给个折后价1000元”,信息中包括身份证、住址、手机号码、房产证颁发日期等。另一个卖家表示,有在校学生以及其家长的个人信息出售,小学、初中的学生信息0.2元/条,包括学生所在学校名称、班级、家长电话号码等。此外,地区企业管理层信息、官员个人信息甚至支付宝等平台的账号密码信息也均有出售。此外,界面新闻记者还发现,有不法商家出售银行卡和中国公民身份证,而且可以整套出售。卖家将实物银行卡、捆绑的手机卡、二代身份证原件、银行回单、打包出售,不同银行的套卡售价也不同。其中,工商银行的相对贵一些,1300元一套,交行、建行、兴业和中信等银行1000元一套。卖家一再承诺所出售的信息准确。当问及这些信息从何处来时,卖家均回复“无可奉告”。上述接近公安系统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这些公民信息泄露的源头是掌握公民个人信息资源的银行、民航、国土资源、电信运营商、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其中也可能包括公安系统。“信息泄露已形成了一条地下灰色产业链,有人出售,也有人收购。”上述接近公安系统的人士称,警方办理某案子缴获到一些个人信息资料,其中就有某银行VIP客户的账户信息,包括、客户名字、身份证号码、电话、存款余额以及最后一次操作记录。犯罪分子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电信诈骗,很容易就击破人们的心理防线,实施精准诈骗。少数的幸运儿引语:当警方接到电信诈骗受害者报案时,被骗的钱早已被犯罪团伙取现或网上消费,即使最后破案,被骗的钱也很难被追回来。能及时制止的电信诈骗案件并不多见。在深圳工作的刘芳是一个“幸运儿”。刘芳是个生意人。去年某一天,按照此前与合作商的约定,第二天中午将有15万元从合作商那里汇到她的账户。当天,刘芳收到了一条来自“10086”的短信,关于积分兑换,附有一条链接。刘芳没想太多,点开,填写个人资料,一切如常。第二天晚上,刘芳察觉到合作商还未付款,于是主动联系商家,对方却回复说钱已转到她的账户。刘芳查询自己的账户存款,发觉不但没收到合作商的15万元,连账户原有的1万元也不知去向。此时,她才意识到自己前一天收到的“10086”短信有问题。可能是诈骗团伙利用伪基站篡改发送短信的号码,并冒充10086发送含有病毒的链接,点击后病毒在手机后台读取接收到的验证码,才转走了账户的钱。由于是晚上,银行已下班,她赶紧到派出所报案。刑侦部门的民警让她打银行客服电话,查到了账户的流水信息,发现卡上的钱都被转到一个名为“上海富友代付”的平台。民警致电“上海富友代付”客服,告诉他受害人的卡号,查到当天该平台确实进了4笔钱,但被客户又马上转到深圳一家的平台。当时已是凌晨两点多,该民警又连夜赶到该理财公司找到负责人,得知下午进了一笔钱,且这笔钱显示异常。负责人称,一般情况下,客户的资金进入平台后会进行投资,但这笔钱进来后,“神秘客户”并不买,反而要立即提走。该理财公司员工发现资金可疑,并未让“神秘客户”立刻把钱转走,所以钱还在平台上。刘芳也因此得以追回资金,免于受损。这是深圳市公安局在2015年及时制止的一起电信诈骗案件,如果民警不熟悉诈骗资金的流向,或该公司不在深圳,受害人可能无法挽回损失。“在类似电信诈骗案件中,犯罪团伙往往会将受害者的钱在好几个平台流转,导致警方侦查案件耗时、耗力。”深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的一位民警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能及时制止的电信诈骗案件并不多见,像刘芳这样的“幸运者”也不多。一般情况下,当警方接到电信诈骗受害者报案时,被骗的钱早已被犯罪团伙取现或网上消费,即使最后破案,被骗的钱也很难被追回来。电信诈骗往往给受害者带来极大的伤害,有的甚至家破人亡。2015年1月,河南周口市一男子带着1万元到新乡市做小生意,后来被诈骗电话骗取了这一万元。受骗后,该名男子曾向银行和公安求助,但终因想不开在一家农业银行门口自杀。据公安部公布的数据,自2015年11月到2016年2月这三个月中,全国共破获电信诈骗案件2.7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432名。最高人民法院统计则显示,去年全国法院审理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已逾千件,出现了诈骗数额上亿元的案件。上述已侦破案件的数据,相对全国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件,只是冰川一角,更多的案件仍在调查中,或已被警方放弃。黑白运营商引语:全国****陈伟才“死磕”了6年之久的问题是,用户已经支付来电显示费用,但为何现实中却因虚假号码导致被骗?犯罪团伙在实施电信诈骗时,几乎都是从电话、短信诈骗开始的。前期收集受害者信息等准备工作也是冲着这一步而去。运营商作为通讯提供者,其监管职责颇受质疑。不少人认为,自电信诈骗在中国蔓延以来,从“冒充公检法”、“猜猜我是谁”、“我是你领导”、“机票航班信息变更”,到伪基站群发诈骗短信,再到目前快速增长的短信、诈骗电话与手机病毒相结合的形式,运营商都未能在其中发挥出应有的监管作用。大部分电话、短信诈骗案件中都有一个共同特征,诈骗犯罪分子通过改号软件、伪基站等工具篡改号码,导致受害者的手机显示公检法机关、银行、运营商和亲朋好友的电话号码,**降低受害人的警惕性,加上诈骗犯罪分子提前收集好受害人信息,提高了电信诈骗的成功率。这也是全国****陈伟才“死磕”6年之久的问题。2016年的全国上,陈伟才指出,用户已经支付来电显示费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管理条例》第五条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为电信用户提供迅速、准确、安全、方便和价格合理的电信服务。但为何现实中却提供了虚假号码导致用户被骗?中国移动某分公司一名高层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运营商有推出号码隐藏的业务,可以在呼叫对方号码时让对方手机不显示自己的号码,但这只是不显示,不会更改号码,违法分子在实施电话、短信诈骗时往往会更改号码去开展诈骗活动。该名人士称,如果接到更改号码的电话,通常是不法分子通过运营商向一些集团用户提供中继通话端口,利用运营商交换机的漏洞来更改通话的主叫号码。也不排除运营商与他们勾结犯乱,若收到更改号码的短信,常是利用伪基站发送。“对运营商来说,在网络侧都是可以去查到问题所在的,主要看运营商愿不愿意查。在平时业务开展中,公司要求要严把关,但有些地方的运营商为了完成指标、发展业务,把关严不起来。”上述移动公司的人士说。2014年5月,深圳一市民接到经过改号软件做假的银行客服电话后,信以为真被骗44万元。受害者以深圳移动公司收取来电显示费,却不能提供准确的信息为由,将其告上法庭,索赔全部损失。2015年,法院判决深圳移动承担20%的责任,赔偿8.8万元。此案是深圳首例电话诈骗受害人状告运营商侵权案。2015年,国家工信部发布25号令,要求从当年的9月1日起,全国全面实行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制度。但这个政策实施以来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没能起到有效限制诈骗电话、诈骗短信的作用。广东是国内电信诈骗的重灾区之一,电话用户实名制的情况也不理想。近日,中国移动广州分公司放出“狠话”称,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再不实名登记将强制停机,且自暂停电信服务之日起90日内仍未补办的,将强制销户。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仍有不少通讯店在出售电话卡时为了招揽生意,并不要求落实实名制,而是由店主用别人的身份证事先登记好,网上还有人批量出售已登记好的手机卡。手机实名制难实施的另一个阻力来自虚拟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把部分通讯网络使用权承包给了虚拟运营商,据工信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42家企业获得虚拟运营商的试点,虚拟运营用户已达2050万,占全国移动用户总数的1.5%。由于三大运营商在国内通讯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地位,部分虚拟运营商为扩充用户,实名制形同虚设,虚拟运营商也因此成为的聚集地,其中170号段已臭名远扬。据腾讯安全云库统计数据显示,在收集到的1492034个恶意号码中,170开头的号码有129443个,占比达到8.6%,1705号段的恶意短信占比更是高达99.2%。“人有时是不可靠的,这大家都知道。”上述移动公司的人士表示,国家要求开户等业务必须进行实名制,但人和证件的判断还是由营业人员来做。他指出,今后必须在系统上实现开户,不靠人才是关键,不过目前技术上有难度。银行的漏洞引语:公众号“诈骗终结”在一篇名为《狐狸同志在诈骗联盟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的文章中戏谑地说,诈骗分子除了“感谢”电信三大运营商之外,还要“感谢”各机构。如果说运营商的职责是建立一个洁净的通讯环境,那么银行的职责则是建立一个利于监测的资金流动通道。但事实上,银行的资金流动通道难以实施有效监测。据公安部门统计,2015年全国有222亿元从受害者账户流向诈骗犯罪分子的账户。由于实时支付只需要几分钟时间,钱一到账,诈骗犯罪团伙立刻将钱如“天女撒花”般打散并安排专人负责取现、套现,或通过、购买商品等形式“洗白”。上述刑警支队的民警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现在的转账机制都是即时到账,当受害者发觉被骗后,钱已被取现,银行难以做到对每笔帐进行追踪。不过,他认为,只要管住银行卡,就能遏制电信诈骗。该民警表示,银行卡实名制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也相当严重,诈骗犯罪分子手上拥有大量银行卡,都是通过黑市购买的,此前不少银行为了争取更多的开户数,往往定下开卡数量的业绩考核,导致开卡门槛低、发卡泛滥,也变相让犯罪分子有了源源不断的卡源。去年年底,银监会发文规定,自日起,同一客户在同一商业银行开立不得超过4张,若超过4张借记卡的客户,银行要主动与客户联系核查,发现非本人意愿办理的,应中止服务。中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非法持有他人,数量较大,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可以判。但并没有对出售本人银行卡的行为做出法律限制,因此出现了大量专业开卡人贩卖自己的银行卡现象。微信公众号“终结诈骗”在一篇文章《狐狸同志在诈骗联盟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写道,诈骗分子除了“感谢”电信三大运营商之外,还得“感谢”各大金融机构。有银行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虽然银监会这样规定,但银监会是监督机构,文件的效力比不上法律、法规,即使客户开超过4张卡也很少遇到阻止。而核实超过4张卡的客户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几乎所有银行都较难落实。“即使按照银监会要求实施,全国有数百家银行,若每家银行开四张卡,数目也是惊人的。”该人士说,没有法律强制规定,对开银行卡数量限制已沦为一纸空文。不止于此,对公账户也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方便犯罪团伙实施电信诈骗。上述民警指出,对公账户的泛滥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有着关系,日,深圳市推行新的商事登记制度,为了程序简化、成本降低,不再要求申报人登记公司的实收资本,也不再收取验资证明文件和注册登记费。此后,申报人注册公司时比以前简化了很多手续,可以在网上办理,同时节省了成本,不再规定公司必须设在商业楼,也可以设在住宅区,而且一个地址可以重复登记。上述民警认为,商事改革制度虽然建立了“谁审批、谁监管”和行业监管相结合的新型商事主体登记审批监管制度,但对经营场所实施自行申报制度,无需提交场地证明材料,在日常的监管中,市场监管部门仅以向商事主体邮寄信函的方式,来核实经营场所地址是否真实存在,在核实注册公司真实性方面存在着重大安全漏洞。很快这个改革带来了变化,新注册的公司成倍增长。这些公司都是合法公司,在银行开设对公账户不成问题。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最早在广东深圳、珠海试点,并逐渐在全国城市推广。与此同时,大量登记信息不实的对公账户成为了诈骗团伙作案时的“钱袋子”,受害者往往认为,正规注册的公司在工商局有备案,于是防备心理大减。深圳某银行曾向警方反映,同一个法人在同一地址注册了79家公司,并申请79个对公账号。当时,营业点经理开户都开到心里发虚,后来警方调查发现,该公司是深圳一家秘书服务公司的老板要求其员工用自己的身份证去注册的,目的是转卖获利。由此可见对公账户“公转私”存在的漏洞。目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简化“公转私”的相关办法规定,从对公账户转账至对私账户,每笔不能超过5万元;如有超过,也仅需要在付款用途栏注明事由;但“公转私”次数不限,累计金额不限。从发案情况看,犯罪分子利用该规定的漏洞,采用单笔低于5万、分多笔转账的方式,通过转账将高额的诈骗赃款瞬间分散转移。深圳某国有企业被诈骗3505万元案件,犯罪分子正是利用“公转私”存在漏洞,以每笔5万元、分多笔转账的方式将被骗资金转走。“很多对公账户对应的公司,警方查不到任何真实的信息,有的甚至最后查到一位农民身上,因为申报人盗用了这个农民的身份信息去申报公司和对公账户,最终不了了之。”上述民警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混乱的第三方支付引语:售价仅为1400元的支付账户数据包,竟含有500万条他人第三方支付账户、密码以及网络论坛等信息。频繁发生的支付账户遭到盗窃或盗刷的案例,正向敲响第三方支付安全的警钟。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户信息也摆上了“货架”。近日,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盗窃支付宝账户案件进行二审。该案中的7名被告人花钱制定了专门针对支付宝平台的“支付宝探测器”扫号软件,用于批对他人支付账户、密码等信息。根据公开信息,被告人出售的卖价仅为1400元的支付账户数据包,竟含有500万条他人第三方支付账户、密码以及网络论坛等信息。被告人在自辩过程中也表示,支付宝账户的异地支付功能未完全发挥作用,才让他得逞。界面新闻了解到,犯罪分子采用的“短信+木马病毒”诈骗形式已成为威胁第三方支付安全的巨大陷阱。不法分子在掌握受害人的手机号码、银行卡账户信息后,通过向持卡人发送附加了链接的短信,诱使持卡人点击后,病毒便在手机后台读取接收到的验证码,导致支付账户被盗窃。2015年11月,据国内第一个警、企、民联合网络诈骗举报平台――猎网平台的统计,网络诈骗产业的从业人数至少有160万人,并且形成了一条成熟的灰色产业链。2015年以来,国内打击电信诈骗的力度有所加大。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23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建立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各省市也相继建立了反诈骗中心。电信诈骗涉及多个行业、机关单位,案件侦破存在成本高、取证难的特点,且几乎所有电信诈骗案件都绕不开电信运营商和银行这两个单位,因而打击电信诈骗时需要电信运营商和银行这两个“守夜人”保持警醒。2016年两会期间,不少****和委员们对打击电信诈骗提出了建议。全国****麦庆泉提出,银行应建立高风险转账智能识别干预机制,对向陌生账户转账应实行T+1机制。为让银行加强监管职责,全国****陈伟才建议,修改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将出售、购买信用卡行为纳入罪。他认为,如果能从源头堵住运营商和银行的漏洞,电信诈骗至少可以减少50%。也有法律界人士认为,要遏制电信诈骗就应追究相关部门不作为的责任,以法律压力倒逼机构加强监管,其中电信运营商首当其冲。《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五条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为电信用户提供迅速、准确、安全、方便和价格合理的电信服务。《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也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2013年,广州一名电信诈骗受害者被骗取48万元,去年4月,该受害人以没有提供真实的来电显示服务为由,起诉电信运营商,最终法院判决电信运营商赔偿受害者1万元,这是国内首例电信运营商为电信诈骗承担责任的案例。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高级饶高明律师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电信条例只是笼统地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为客户提供准确安全的服务,但未明确违反义务的责任承担问题。此前的电信诈骗案例中,受害人能获得电信运营商较高额赔偿的案例并不常见。饶高明称,从法律层面而言,电信运营商如果无法提供真实的来电显示,应当履行一个明确的告知义务,告知用户运营商自己无法保证来电号码的真实性,提醒用户小心诈骗。若受害人基于对运营商的信赖而导致了自身利益的受损,运营商应当承担未明确告知的责任,赔偿部分损失。目前,法院公布的案例中暂未发现有电信诈骗受害者状告银行获得胜诉的案例。《商业银行法》第六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侵犯。饶高明认为,电信诈骗案件属于第三人侵权造成客户损失的情况,银行应当承担安全保障义务,但没有义务主动检测不良转贷的情况。若银行履行了告知义务,且没有任何疏忽或过错,那么银行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不过,银行需要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即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提醒,如在各个ATM机上提醒注意诈骗,当客户报案要求冻结或者挂失时及时操作。”饶高明说。(应被访对象要求,文中的罗灿、李安、刘芳均为化名)《注意!中国移动偷偷帮你办了这项业务扣你钱 多人已中招》 精选七核心提示:“有一类用户会受益,那就是使用本地套餐的用户,但也不会沾多大光,因为他们之所以使用本地套餐,就是因为长途漫游需求不大。”电信行业分析师分析,“有一类用户会受益,那就是使用本地套餐的用户,但也不会沾多大光,因为他们之所以使用本地套餐,就是因为长途漫游需求不大。”视频:三大运营商宣布取消手机国内漫游费,时长约1分8秒中新网北京7月28日电(吴涛)27日,三大运营商宣布,从9月1日起,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这意味在中国实施了20多年手机国内漫游费将成为历史。取消后,哪些用户将受益?对运营商经营会有哪些影响?中新网为此采访了相关专家进行解读。资料图:各种手机卡。历时2年余 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将取消7月27日,中国电信董事长杨杰在第九届“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上宣布,9月1日起,中国电信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比年初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预计将惠及8000万用户。随后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宣布,9月1日起,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比原计划的10月1日提前一个月实施。今年3月6日,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曾表示,10月1日起正式取消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漫游费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在大哥大时期就已经产生。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对于跨地区使用的手机设立了类似于关税性质的“漫游费”。今年,三大运营商提前取消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早有端倪。7月25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张峰表示,关于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工作,工信部按照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力争提前实施的原则,持续推动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加快工作进度,“三家企业正全力以赴地推进系统改造等相关工作,力争提前实现目标。”记者注意到,官方计划取消手机国内漫游费的工作始于2015年。日,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在关于“提速降费”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工信部目前在研究探索取消漫游费的可能性。”资料图:北京金融街移动营业厅内,顾客正在体验4G手机。中新社发 李慧思 摄对普通消费者有啥影响?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3.6亿户。三大运营商全面取消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将对哪些用户产生影响?用户话费会不会下降?通信行业专家项立刚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真正从中受益的用户主要是一些老用户,对普通消费者影响其实很小。“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目前三大运营商出售的很多新套餐都是‘长市漫一体’(长途、市话、漫游一个价),这些套餐无所谓长途漫游;第二,一段时间内,大量用户在高速转化成4G用户,即从老用户转化为新套餐用户。”项立刚说。有数据也支持这一观点。工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2G和3G用户继续向4G用户转换,4G用户保持稳步增长,累计净增1.18亿户,总数达到8.88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65.1%。电信行业分析师马继华接受中新网采访时分析,“有一类用户会受益,那就是使用本地套餐的用户,未来支出可能会少一点,但也不会沾多大光,因为他们之所以使用本地套餐,就是因为原来长途漫游需求也不大。”资料图:沈阳市民在公交车上免费使用4G网络上网。中新社发 于海洋 摄对三大运营商影响几何?该政策实施后,对三大运营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其收入会不会下滑?项立刚分析,影响很小,长途漫游费本来就是三大运营商的一种管理手段,现在的状况是,三大运营商话音业务收入在萎缩,占总收入比重也在减小,所以取消长途漫游费对三大运营商收入影响也不大。马继华持相同观点,他认为,虽然该政策对三大运营商收入会有一点影响,但是并不太大,“三大运营商完全能承受得住,而且三大运营商话音业务本来也是在持续下滑中,未来收入主要靠流量经营。”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三大运营商话音业务收入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19.6%。到了年中,即1-6月占比降至19.4%,比上年同期回落7.1个百分点。和这个相反的是三大运营商流量收入在快速增长。上半年,三大运营商移动数据及移动互联网业务收入实现2746亿元,同比增长29.6%,占电信业务收入的42.6%,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10.3个百分点。【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3】《注意!中国移动偷偷帮你办了这项业务扣你钱 多人已中招》 精选八核心提示:三大运营商全面取消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将对哪些用户产生影响,所以取消长途漫游费对三大运营商收入影响也不大,中国电信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27日,三大运营商宣布,从9月1日起,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这意味在中国实施了20多年手机国内漫游费将成为历史。取消后,哪些用户将受益?对运营商经营会有哪些影响?中新网为此采访了相关专家进行解读。资料图:各种手机卡。历时2年余 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将取消7月27日,中国电信董事长杨杰在第九届“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上宣布,9月1日起,中国电信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比年初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预计将惠及8000万用户。随后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宣布,9月1日起,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比原计划的10月1日提前一个月实施。今年3月6日,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曾表示,10月1日起正式取消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漫游费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在大哥大时期就已经产生。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对于跨地区使用的手机设立了类似于关税性质的“漫游费”。今年,三大运营商提前取消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早有端倪。7月25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张峰表示,关于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工作,工信部按照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力争提前实施的原则,持续推动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加快工作进度,“三家企业正全力以赴地推进系统改造等相关工作,力争提前实现目标。”记者注意到,官方计划取消手机国内漫游费的工作始于2015年。日,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在关于“提速降费”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工信部目前在研究探索取消漫游费的可能性。”资料图:北京金融街移动营业厅内,顾客正在体验4G手机。中新社发 李慧思 摄对普通消费者有啥影响?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3.6亿户。三大运营商全面取消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将对哪些用户产生影响?用户话费会不会下降?通信行业专家项立刚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真正从中受益的用户主要是一些老用户,对普通消费者影响其实很小。“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目前三大运营商出售的很多新套餐都是‘长市漫一体’(长途、市话、漫游一个价),这些套餐无所谓长途漫游;第二,一段时间内,大量用户在高速转化成4G用户,即从老用户转化为新套餐用户。”项立刚说。有数据也支持这一观点。工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2G和3G用户继续向4G用户转换,4G用户保持稳步增长,累计净增1.18亿户,总数达到8.88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65.1%。电信行业分析师马继华接受中新网采访时分析,“有一类用户会受益,那就是使用本地套餐的用户,未来支出可能会少一点,但也不会沾多大光,因为他们之所以使用本地套餐,就是因为原来长途漫游需求也不大。”资料图:沈阳市民在公交车上免费使用4G网络上网。中新社发 于海洋 摄该政策实施后,对三大运营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其收入会不会下滑?项立刚分析,影响很小,长途漫游费本来就是三大运营商的一种管理手段,现在的状况是,三大运营商话音业务收入在萎缩,占总收入比重也在减小,所以取消长途漫游费对三大运营商收入影响也不大。马继华持相同观点,他认为,虽然该政策对三大运营商收入会有一点影响,但是并不太大,“三大运营商完全能承受得住,而且三大运营商话音业务本来也是在持续下滑中,未来收入主要靠流量经营。”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三大运营商话音业务收入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19.6%。到了年中,即1-6月占比降至19.4%,比上年同期回落7.1个百分点。和这个相反的是三大运营商流量收入在快速增长。上半年,三大运营商移动数据及移动互联网业务收入实现2746亿元,同比增长29.6%,占电信业务收入的42.6%,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10.3个百分点。免责声明: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跟着“科学号”驶向南海:两台水下机器人首次深海约会【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3】《注意!中国移动偷偷帮你办了这项业务扣你钱 多人已中招》 精选九核心提示:三大运营商全面取消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将对哪些用户产生影响,所以取消长途漫游费对三大运营商收入影响也不大,中国电信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27日,三大运营商宣布,从9月1日起,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这意味在中国实施了20多年手机国内漫游费将成为历史。取消后,哪些用户将受益?对运营商经营会有哪些影响?中新网为此采访了相关专家进行解读。资料图:各种手机卡。历时2年余 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将取消7月27日,中国电信董事长杨杰在第九届“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上宣布,9月1日起,中国电信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比年初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预计将惠及8000万用户。随后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宣布,9月1日起,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比原计划的10月1日提前一个月实施。今年3月6日,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曾表示,10月1日起正式取消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漫游费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在大哥大时期就已经产生。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对于跨地区使用的手机设立了类似于关税性质的“漫游费”。今年,三大运营商提前取消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早有端倪。7月25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张峰表示,关于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工作,工信部按照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力争提前实施的原则,持续推动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加快工作进度,“三家企业正全力以赴地推进系统改造等相关工作,力争提前实现目标。”记者注意到,官方计划取消手机国内漫游费的工作始于2015年。日,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在关于“提速降费”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工信部目前在研究探索取消漫游费的可能性。”资料图:北京金融街移动营业厅内,顾客正在体验4G手机。中新社发 李慧思 摄对普通消费者有啥影响?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3.6亿户。三大运营商全面取消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将对哪些用户产生影响?用户话费会不会下降?通信行业专家项立刚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真正从中受益的用户主要是一些老用户,对普通消费者影响其实很小。“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目前三大运营商出售的很多新套餐都是‘长市漫一体’(长途、市话、漫游一个价),这些套餐无所谓长途漫游;第二,一段时间内,大量用户在高速转化成4G用户,即从老用户转化为新套餐用户。”项立刚说。有数据也支持这一观点。工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2G和3G用户继续向4G用户转换,4G用户保持稳步增长,累计净增1.18亿户,总数达到8.88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65.1%。电信行业分析师马继华接受中新网采访时分析,“有一类用户会受益,那就是使用本地套餐的用户,未来支出可能会少一点,但也不会沾多大光,因为他们之所以使用本地套餐,就是因为原来长途漫游需求也不大。”资料图:沈阳市民在公交车上免费使用4G网络上网。中新社发 于海洋 摄该政策实施后,对三大运营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其收入会不会下滑?项立刚分析,影响很小,长途漫游费本来就是三大运营商的一种管理手段,现在的状况是,三大运营商话音业务收入在萎缩,占总收入比重也在减小,所以取消长途漫游费对三大运营商收入影响也不大。马继华持相同观点,他认为,虽然该政策对三大运营商收入会有一点影响,但是并不太大,“三大运营商完全能承受得住,而且三大运营商话音业务本来也是在持续下滑中,未来收入主要靠流量经营。”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三大运营商话音业务收入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19.6%。到了年中,即1-6月占比降至19.4%,比上年同期回落7.1个百分点。和这个相反的是三大运营商流量收入在快速增长。上半年,三大运营商移动数据及移动互联网业务收入实现2746亿元,同比增长29.6%,占电信业务收入的42.6%,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10.3个百分点。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跟着“科学号”驶向南海:两台水下机器人首次深海约会【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3】《注意!中国移动偷偷帮你办了这项业务扣你钱 多人已中招》 精选十核心提示:“有一类用户会受益,那就是使用本地套餐的用户,但也不会沾多大光,因为他们之所以使用本地套餐,就是因为长途漫游需求不大。”电信行业分析师分析,“有一类用户会受益,那就是使用本地套餐的用户,但也不会沾多大光,因为他们之所以使用本地套餐,就是因为长途漫游需求不大。”视频:三大运营商宣布取消手机国内漫游费,时长约1分8秒中新网北京7月28日电(吴涛)27日,三大运营商宣布,从9月1日起,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这意味在中国实施了20多年手机国内漫游费将成为历史。取消后,哪些用户将受益?对运营商经营会有哪些影响?中新网为此采访了相关专家进行解读。资料图:各种手机卡。历时2年余 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将取消7月27日,中国电信董事长杨杰在第九届“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上宣布,9月1日起,中国电信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比年初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预计将惠及8000万用户。随后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宣布,9月1日起,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比原计划的10月1日提前一个月实施。今年3月6日,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曾表示,10月1日起正式取消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漫游费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在大哥大时期就已经产生。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对于跨地区使用的手机设立了类似于关税性质的“漫游费”。今年,三大运营商提前取消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早有端倪。7月25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张峰表示,关于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工作,工信部按照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力争提前实施的原则,持续推动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加快工作进度,“三家企业正全力以赴地推进系统改造等相关工作,力争提前实现目标。”记者注意到,官方计划取消手机国内漫游费的工作始于2015年。日,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在关于“提速降费”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工信部目前在研究探索取消漫游费的可能性。”资料图:北京金融街移动营业厅内,顾客正在体验4G手机。中新社发 李慧思 摄对普通消费者有啥影响?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3.6亿户。三大运营商全面取消国内手机长途漫游费将对哪些用户产生影响?用户话费会不会下降?通信行业专家项立刚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真正从中受益的用户主要是一些老用户,对普通消费者影响其实很小。“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目前三大运营商出售的很多新套餐都是‘长市漫一体’(长途、市话、漫游一个价),这些套餐无所谓长途漫游;第二,一段时间内,大量用户在高速转化成4G用户,即从老用户转化为新套餐用户。”项立刚说。有数据也支持这一观点。工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2G和3G用户继续向4G用户转换,4G用户保持稳步增长,累计净增1.18亿户,总数达到8.88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65.1%。电信行业分析师马继华接受中新网采访时分析,“有一类用户会受益,那就是使用本地套餐的用户,未来支出可能会少一点,但也不会沾多大光,因为他们之所以使用本地套餐,就是因为原来长途漫游需求也不大。”资料图:沈阳市民在公交车上免费使用4G网络上网。中新社发 于海洋 摄对三大运营商影响几何?该政策实施后,对三大运营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其收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综合流量平台是骗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