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投资理念为什么不投资a股

巴菲特为何不投资A股?|巴菲特|芒格|A股市场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巴菲特为何不投资A股?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皮海洲
  巴菲特表示,中国有很多有潜力的行业领域,如果遇到价值相符的中国企业,会继续投资。比如之前的还有现在的。因此,根据巴菲特的这个说法,巴菲特至今没有投资A股市场,显然是由于A股市场没有与巴菲特的估值相符的企业出现。
  股神巴菲特是价值投资的典范。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大师之一,巴菲特因此受到全球投资者的膜拜,包括来自中国投资者的崇拜。以至一年一度的伯克希尔o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成了全球投资者的一次盛会。为了一睹股神的风采,来自世界各地的近5万名投资者集聚在美国小城伯克希尔o哈撒韦公司所在地奥马哈,这其中也包括近4000名来自中国的投资者。
  不过,尽管巴菲特的信徒遍布中国,包括数千名中国投资者不远万里亲赴奥马哈参加伯克希尔o哈撒韦公司的股东大会,但令中国投资者失望的是,这位令他们崇拜的世界股神,在其投资生涯中,至今都未投资过一只A股,实际上,巴菲特目前唯一投资的中国公司股票也只有比亚迪H股,而且对比亚迪H股的投资,还是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所作出的决定。
  巴菲特为什么不投资A股?这无疑是广大中国投资者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在北京时间5月6日夜晚召开的伯克希尔o哈撒韦公司第52届股东大会上,巴菲特以及他的合伙人芒格在他们与投资者的答问中给出了答案。巴菲特不投资A股,究其原因主要有这样三点。
  首先,在巴菲特看来,A股市场更象是一个“赌场”。在回答来自中国投资者的提问时,巴菲特称,在市场发展的早期,会有这样的趋势,就是新兴市场会让人们变得更投机。中国市场其实一直有像赌场的这种特性。当人们看到周围的人富起来,就都想投入其中投机赚钱。他们会更愿意去投机而不是心平静气进行长期平稳的投资。而当市场变得很热时,很多的新发股票都涨的很好,很多人都会被吸引进来开始投机,进行赌博。我觉得这是美国过去的一个教训,而中国现在作为一个较新兴市场,现在当然也有很多股民参与。
  为此,巴菲特表示,人们喜欢赌博,喜欢行动,如果他们觉得很容易赚钱的话,他们都会冲上去,过一段时间他们会觉得我们已经赚得够多了,会开始自满,进入自己的一个自我舒适区,一旦市场发生变化他们无法预知或进行防卫。我觉得还是要继续进行投资,市场长期是会满足你的。我们知道市场长期内会慢慢指导你下一步应该怎样做。因此,正是基于在巴菲特的眼中中国股市更象是一个“赌场”,所以巴菲特没有来到A股市场进行赌博。
  其次,在巴菲特的合伙人芒格看来,尽管中国股票比美国股票便宜,尽管芒格认为中国拥有光明的未来,但芒格同时也表示,中国股市会经历“成长的烦恼”。芒格认为,中国可能会面临更多关于“市场趋于投机化”的麻烦。芒格称,“我认为投机是一个不太聪明的做法,需要非常多的运气才能做成这件事。当然,投机会带给投资者更多的机会,如果市场有很强的投机性,并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这意味着将会进入比较困难的经济环境。正因为中国股市会经历“成长的烦恼”,面临着“市场趋于投机化”的麻烦,而在这样的市场里投资“需要非常多的运气才做得成”,所以巴菲特与芒格对A股市场选择了不参与的做法。至于芒格称“中国股票比美国股票便宜”的说法,这显然是与中国投资者开了一个“国际玩笑”,如果这是芒格的真实看法,则表明芒格对中国股市缺少最起码的了解。而如果对中国股市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也就更加不会投资中国股市了,这大概也是巴菲特没有投资A股市场的又一个原因了吧?
  其三,巴菲特之所以没有投资A股,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巴菲特没有找到“与我们估值相符的企业”。巴菲特表示,中国有很多有潜力的行业领域,如果遇到价值相符的中国企业,会继续投资。比如之前的中国石油还有现在的比亚迪,我们就会去投资。因此,根据巴菲特的这个说法,巴菲特至今没有投资A股市场,显然是由于A股市场没有与巴菲特的估值相符的企业出现。
  而从巴菲特对中国石油H股的投资来看,这种低估值的企业在A股出现的可能性极小。比如巴菲特对中石油H股的投资,是在2000年中石油H股的股价被严重低估的时候,当时巴菲特以1.10港元到1.67港元不等的价格买进中石油H股23.48亿股。而在A股市场,中石油A股的发行价就达到16.70元人民币。A股市场的定价机构与港股完全不同。如此一来,要出现2000年中石油H股那种估值严重低估的股票,这在A股市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也决定了巴菲特不可能参与到A股市场中来。而基于A股市场发展的现状,同时基于巴菲特与芒格都已年迈的缘故,只怕他们今生都很难参与到中国的A股市场中来了。
  (本文作者介绍:财经评论员,二十年的股市磨练,练就了对股市独到的眼光与见解,著有《轻轻松松炒股票》一书。)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财经评论员,二十年的股市磨练,练就了对股市独到的眼光与见解,著有《轻轻松松炒股票》一书。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比亚迪之后,巴菲特为什么再也不投资A股?
刚过去的周末,第52届伯克希尔o哈撒韦公司年会重磅登场,沃伦·巴菲特(下称巴菲特)、查理·芒格(下称芒格)这两位加起来近180岁的老人召开了一场长达6个小时的股东问答。
据说现场每8个人里就有一个中国人,而主办方也机智地选择了中文同声传译。燃鹅,当被问到对中国的投资观点时,巴菲特却并没有侃侃而谈。
今天小景就带大家感受一下当时的问答现场,看看巴菲特眼中的中国投资机会。当然,还有温故而知新的巴菲特投资箴言……
A股?有时像一个赌场
当被问及中国股市波动时,巴菲特称,中国股市有时像一个赌场。
巴菲特认为,相比于那些股市已经存在上百年的市场,在市场发展的早期阶段,人们往往更容易投机。美国曾经也是如此。中国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会有很多人参与到股市,A股会面临更多投机的麻烦。
巴菲特觉得投机是一个不明智的做法,需要运气。公众对市场的反应会是非常极端的。人们喜欢赌博,喜欢投机,会变得自满,会进入到一个舒适区,一旦市场发生变化他们是无法预知或是进行防御的。但是市场长期会引导人们正确的进行投资。
比亚迪?芒格让买的
巴菲特承认,比亚迪是目前为止伯克希尔唯一投资的中国公司,并且这是合伙人芒格的决定。“他应该比我知道更多(关于比亚迪的事情)。”巴菲特说。
投资中国?暂时还没下一步计划
今年大约有3000多名中国投资者来参加股东大会。然而,对于许多中国记者询问他关于中国的投资计划时,他大多数选择避而不答。
巴菲特提到,“我们会在中国找到机会。问题是,这个机会必须够大。在美国也有这个问题。大小没有精确的标准,但是如果到50亿美元,就比较有意思了”。
关于投资秘籍
每一年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总要主动或被动重申他的投资秘籍,小景发现几个现场问答hin有意思,直接又有趣,一起感受一下吧:
Q:人们有很多关于投资的问题请教您。您觉得,人们问了这些问题,真能学到东西吗?真对他们的投资有帮助吗?
巴菲特:我觉得有些人能受到启发。我们特别希望人们能领悟什么是正确的投资态度。在美国做长期投资可以享受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希望人们能明白,不做短线交易,不胡来,只是分享美国发展的红利,就会很好。
(小景觉得……也许这话在中国也适用呢……)
Q:人们最严重的错误是什么?
巴菲特:人们总是觉得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该买股票,什么时候该卖股票。99%的人根本不应该猜来猜去,什么时候该买,什么时候该卖,甚至都不应该自己选股。他们应该买费用特别低的标普500指数基金。
(小景觉得,巴菲特的意思是:不要当散户!)
Q:你们在未来三五年内准备投资哪些领域?你们最看好哪些行业,最看淡哪些行业?
巴菲特:查理和我不怎么研究行业,我们也不研究宏观环境。我们完全是见机行事。我们始终就是看林林总总的公司。对我们来说,这是我们的爱好。当投资机会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会按照我们脑子里的筛选条件一条一条地过。我们俩都是这样的。可能用不上五分钟,我们就能看出来,行还是不行。就是一条一条地筛。
我们的第一个筛选条件是,这个投机机会我们能不能看懂。这一条就能把很多投资机会排除掉。要是这条通过了,我们很可能做些投资。我们不是从具体哪个行业出发。
我们喜欢的公司是那些有护城河的,我们能预见将来的消费者行为。只是与二三十年前相比,现在预期消费者行为更难了。在衡量投资机会时,我们会看当前的投资收益率、将来的投资收益率。
我们知道自己大概看好哪些行业,知道大概哪些行业里有好公司,但是我们从来不说要投这个行业或那个行业的公司。
(小景感受了一阵价值投资者的洗礼,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投资就是这么酷炫狂拽。只是这样的慧眼一般小散不一定能达到,只好麻烦专业投资者帮我们多看几眼啦!)
关于好基友
在这场投资界的盛会上,吸引了参会者的不仅仅是巴菲特,还有巴菲特身后的那个男人:老搭档查理·芒格。
在问答过程中,耀眼光环全部笼罩在巴菲特身上,提问者也只把问题抛给巴菲特。芒格大部分时间只是在旁边倾听巴菲特的解答,偶尔也会记录一下,以便在巴菲特发言间隙帮他“圆场”,偶尔也会看向巴菲特向他报以微笑,甚至在巴菲特发言环节吃了一块巧克力以补充热量。
查理·芒格虽然话不多,但是永远不要小看这位巴菲特“背后的男人”。他是巴菲特生活中的老伙计,工作中的“黄金搭档”,有“幕后智囊”和“最后的秘密武器”之称,在外界的知名度一直很低,但是芒格的智慧、价值和投资理念也被世人严重低估。小景就说两件事,让大家感受一下芒格的超能力:
1、芒格纠正巴菲特投资房地产理念
巴菲特对房地产投资不太感冒。目前位居世界富豪第二名的他,只有一套房产,那是1958年买下的,如今他还住在那套老房子里。
芒格却一直在“修正”他这种投资理念。芒格一直有涉足房地产投资,并在一个名为“自治社区工程”的项目中赚到人生的第一个百万美元。芒格借助他在其他领域取得的经验和技巧,在房地产开发与建筑事业上屡有斩获。
2009年,正值次贷危机爆发的第二年,美国的银行股和房地产陷入了混沌和破裂。但芒格却认为这恰恰是“捉鱼”的最佳阶段。彼时的富国银行的资产包含了大量具有风险敞口的房地产,股票价格比两年前最高点下跌了将近80%,就在这市场极度恐慌的时候,85岁的芒格出手了。
2009年,芒格买入富国银行的股价是每股7.8美元,此后,几乎每次富国银行的股票下跌,他和巴菲特都会坚持增持,直到现在。如今这些股票的价格已经涨到56美元以上,增长了近8倍,伯克希尔如今至少持有富国275亿美元的美元股票资产。
2、芒格比巴菲特在科技行业投资更具远见
巴菲特和他的伯克希尔公司历史上一直都规避科技股票投资,他曾对此解释称自己对科技行业的了解较为有限。
在IBM的投资上,巴菲特承认自己判断失误;在谷歌的投资上,巴菲特后悔自己没有下手,在苹果的投资上,外界也认为芒格至少花了不少时间说服巴菲特。
从本届股东大会上两人对科技股的谈论,我们可以感受到芒格对投资科技股认识是非常清楚的,至少远比巴菲特有远见。
一年一度的投资界盛会就这么过去了,小景希望今年巴菲特熬的鸡汤你会喜欢喝。回头看看大A股,确实在召唤价值投资的春风呀!
文章整理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第一财经网、财经早餐,雪球号RanRan
风险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作者所在单位之立场,不作为投资建议或暗示。本公司不拟就任何失误、错误或遗漏,以及任何依赖本文件作出的投资行为承担责任。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巴菲特为什么不投资成长股?居然有这么多原因!
  为何拥有深度普世智慧的巴菲特与查理.芒格不投资成长股?  这里将成长股定义为有一定风险、处于爆发期或高速成长期的股票/公司。而诸如可口可乐、GEICO 、好市多连锁此类公司,我理解为确定性长期复合增长类公司。从期限、风险和收益来看,是有所不同的。结果,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居然可以总结出十项原因:  1、资金量容纳限制。首先大多数人想到的答案是:伯克希尔资金量过大,而高成长股通常处于企业的创始成长爆发期,企业规模有限。这确实是个现实问题,但未必是最本质的原因。我们问这个问题的本意是,如果巴菲特和芒格掌管的是小资金,会不会投资成长公司?  2、历史经济结构限制。事实似乎是在巴菲特与芒格的早期投资历史中,也较少去投资本文所定义的成长股。有球友分析说:在巴芒早期阶段,经济结构仍以工业制造为主,而缺少高新科技以及互联网此类容易出现爆发增长的企业。这有一定道理,但个人感觉,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汽车、电话、电视也可以算作是爆发性增长的新兴行业和公司了。——与第一条性质一样,这也属于外部限制性条件,而不是不去投资的主观原因。  3、技术变革与创造性毁灭。科技类企业技术变革过快,且难以预测,存在创造性毁灭。这点确实是投资的硬伤。但并不是所有高成长期企业都是科技类。比如顺应经济大周期的房地产和基建产业链类,工业制造类,以及一些材料和化工类。也就是不同细分行业科技变革遭遇毁灭的可能性是不同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对科技发展自身的性质与规律的判定进行回避。而很多高成长企业,最主要的风险还是来自于基于产品、效率、模式、策略等因素的综合市场竞争。但这不正也是拥有普世智慧的巴菲特、芒格所擅长的吗?  4、持仓过重影响买卖灵活性。对于资金量的容纳,一方面与企业自身体量有关,另一方面与持仓比例直接相关。对于高成长类股票,阶段性与周期性较强,如果持有较大比例股份,短期甚至三五年内的买卖都会存在较大的冲击成本以及一系列的附加影响。并且,在高成长公司发生变化时,较大的持仓比例无法及时灵活地操作。这显然也是一项大资金投资成长股的限制条件。  5、频繁买卖耗费精力。而在巴菲特和芒格谈及对公司的长期持有时, 他们很少谈到资金量的因素,更多的只是谈到频繁的买入卖出是很浪费精力的一种做法。这点确实是事实,但对于伯克希尔的投资出手频率,显然不单单是因为投资精力的限制。——要知道,巴菲特情商也很高,有时候说话也多多少少有些浮于表面,应付听众。  6、资本利得税吞噬收益。这一项限制不可不重视,就是美国的资本利得税,最高可达35%。仅仅这一项因素,就会导致长期持股相对于频繁操作有巨大的优势。这是道简单的算术题,此处就不再列公式证明了。  7、确定性与杠杆。开始进入分析的核心(什么?都到第7条了,才开始进入正题?是的。)。我们可以假定巴菲特和芒格所偏好的是90%确定性获得20%收益,而不是60-70%确定性获得50-100%甚至更高收益,后者可以认为是我们所说的具有一定风险,但可能会爆发成长公司的风险收益特征。我们假设两者在数学期望上相差不大,再暂时忽略前面的一些因素,那么,前者究竟有何种神秘的优势呢?是的,杠杆!杠杆是确定性的朋友,却是不确定性的灾难。(源于波动在数学上的不对称性,这又是道计算题。本文同样不过多赘述。)巴菲特从早年成立合伙企业到控制伯克希尔利用浮存金来进行投资,本质上都是低成本的杠杆行为。这项便利条件从数学上就决定了巴菲特在投资中更应偏好确定性更高而收益适中的投资标的。  即便我们已经讨论了七项巴菲特和芒格不投资成长股的原因(多数是外在限制条件),却仍没有接近我所想探析的本质。我们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如果巴菲特和芒格资金量不大,不用考虑资本利得税,又无法发产品或使用低成本的杠杆,他们是否还会选择投资成长股?至少芒格曾经说过,如果是在早期资金量小一些的时候,他会投资成长股。是啊,巴菲特和芒格这样拥有深度普世智慧者,在资金量不大时,理应能够抓住一些更大的机会。我们来继续更深入地分析。  8、好公司缺少好价格。其实很多人也想到了:成长股尤其是高成长股估值过高,已经透支甚至过度透支了公司自身成长所能获得的收益。这源于投资者基于多种心理学效应所导致的过度乐观。高成长股很难有好的价格,物有所值的高成长股是十分稀缺的,这显然是一项巴芒没法投资成长股的主要原因。不仅仅对于巴芒,对于拥有资金量不大的普通投资者也同样如此。然而,这里并不是说一定没有机会。只是难度会大一些,所以芒格会说上一段那一句话。  9、能力圈限制。从高成长公司本身的特性出发,我们可以试着猜想。高成长类公司即便不属于高科技类企业,也基本属于新兴的产品/服务及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参与或从一开始关注这些行业的投资者或投资机构在能力圈上很可能会拥有相对优势。段永平投资了网易和苹果,张磊投资了格力和腾讯,这些都是与巴菲特、芒格持有相近核心理念的投资大师。而巴菲特、芒格没有去参与投资这些企业,显然不是因为这些企业不符合他们的理念,而很可能更多是因为能力圈所限。  10、智慧之于不确定性。我们试着进一步分析本质——从复杂事物(企业)发展特性本身来看,具有一定风险的高成长股以及具有更高风险的高科技类企业,从发展变化的内在不确定性上(不仅仅是从客观上不好分析和预测),是远远大于巴菲特与芒格所青睐的确定性公司的。巴菲特与芒格的智慧,在本身就具有一定确定性(不能确定的太“显而易见”,而是通过智慧可以发掘的内在确定性)的公司价值判断上,具有较大的相对优势。如果说一般优秀投资者或机构可以达到70%的确信度,而巴菲特和芒格可以达到90%。而对于具有一定内在不确定性的高成长类企业,一般优秀投资者或机构可以达到60%确信度,而巴芒可能也只能到65%。而对于不确性更高的,比如高科技、互联网类企业,巴菲特与一般优秀投资者可能都在55%附近了。  如果你仅仅用一两个理由来解释巴菲特和芒格为什么不投资成长股,那么你可能会失去通过分析、拆解这一表象获得更多智慧的可能。也很难真正地学习和领会到巴菲特与芒格投资的核心理念。毕竟,在这个复杂非线性的世界中,每一项表象都可能是由诸多的内外在因素与逻辑所构建的。  而“为什么不投资成长股?”与 “为什么是能力圈、安全边际、护城河?”本质上是一个问题。
责任编辑:lwy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以下为热门自选股
代码|股票名称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A股悖论:自从爱上了巴菲特 我们就远离了价值投资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我们这一代搞营生的人,不管是证券分析师、机构投资者、散户还是在营业部附近人行天桥上摆卖盗版书的“走鬼”,或多或少都有一点“情结”,也不管看没看过巴菲特的书,理不理解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反正,谈投资时言必称巴菲特是一件很酷的事情。略嫌不过瘾的是,都粉丝这么多年了,老巴上周才成了“网红”。  做股东真好巴菲特又给我写信了  有个投资者朋友说,每一年,不管市道如何,巴菲特都会两次挠到他的痒处,一次是读到老巴写给投资者的一封信,另一次就是伯克希尔的股东大会。这位朋友声称自己拥有一股该公司的股票(最新价格是22万美元哦),所以,每年的巴菲特来信,他都无比激动地说,巴菲特给我写信了。  我会问他,今年巴菲特说什么了呢?朋友回答说,信写得太长了,还没读呢!  这大概是绝大多数人对待巴菲特来信的态度,他们会急不可耐地在朋友圈分享2016年的巴老来信,却没有耐心坐下来认真地读上一遍,有几个人会真心关心他事无巨细地“汇报”伯克希尔旗下各个业务板块的经营管理、发展前景和企业文化呢?当然,不经意蹦出来的一些巴式幽默还是会逗得人哈哈大笑,但是,这些风趣幽默的段子总是掩藏于滔滔不绝的财务分析之中。  相比研读巴老数万字的来信,参加伯克希尔的年度股东大会要轻松愉快得多。这个被誉为投资界“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大会,年年都吸引着数万投资人前往,堪称一年一度的全球投资者盛宴。  今年五一期间,伯克希尔? 哈撒韦股东大会在巴菲特的家乡奥马哈举行,开了六个多小时呢。  巴菲特很显然知道自己在中国的份量,并懂得与时俱进,使出浑身解数抓牢中国粉丝的心,所以,今年第一次启动了网络直播,这个时代的新平台让全世界都看到了大会的盛况,极大满足了粉丝们的心理需求,而中文翻译的同步呈现,意味着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对中国粉丝的重视,中国元素是2016年年会最惹人注目的亮点。
  由于参加年会的人必须是伯克希尔? 哈撒韦的股东,为了抢到这个难得的“朝圣”机会,一些投资者甚至不惜花费近2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42万元)买下1股伯克希尔股票。但对于多数人来说,这个价格是足以让人望而却步的了。  不过,还是有部分敏锐的商人嗅到了其中的机会。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夕,一些打着巴菲特股东大会旗号的高端出境游定制产品开始密集涌现,价格多在人均6万元~16万元不等,除亲临股东会外,还有机会参加其他城市的一些高级别财经活动。  就这样,参加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会俨然成为了一门生意。相信这不是巴菲特的本意,但是,估计他也没有想去阻拦。相比22万美金一股的高门槛,这类高定产品看上去吸引力爆棚。不过,有记者在深入调查后发现,要获得一张伯克希尔股东大会入场券,其实300多元人民币也是可以有商量的。  人们以参加派对的心情参加了股东会。我问一个参加了会议的朋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说,是巴菲特和查理? 的幽默风趣,还有就是,他们的桌上放着可口可乐和花生糖,像往常一样。  我想起来,再过几天就是一个中国人朝圣的重要日子,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今年的阳历5月14日),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佛教节日之一,是释迦牟尼佛的诞辰日,又称佛诞节,是从求福灭罪的一种宗教要求传衍而来。中国东汉时仅限于寺院举行,到魏晋南北朝时流传至民间。届时,各大寺庙里会人声鼎沸,香火缭绕,善男信女不辞辛苦,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为了功名利禄,恨不得把头磕破。  问道于股神与祈福于菩萨,大同小异也。国人的巴菲特情节,也是源于一种图腾崇拜,不远,面见真身,莫非也是为了被财神“开光”?  自从爱上了巴菲特我们就远离了价值投资  怎么感觉学巴菲特像是烧错了香呢?本来,你是想高考时金榜题名,考上北大清华,磕等身长头来到庙里,不去求文殊菩萨(领导班子分工管教育的)保佑,却抱住地藏菩萨的脚拼命许愿,这不是所托非“人”嘛!  上世纪九十年代,炒股炒是一门新鲜而热辣的生意,也是一个人展现实力与魄力的铠甲,然而,投机市场的波诡云谲,总让人感觉到了交易过程中某种命运的捉弄,有人笃信,这里面一定存在一只翻云覆雨的手,可以拨弄涨跌的琴弦。这就出现了交易时的各种禁忌,比如要穿红衣服,要带开过光的手珠,办公室供奉个红脸关公,桌子上摆个陶瓷骏马,马背上驮着一个财神,寓意“马上发财”,这就是早期投资者的各种“交易”技巧,跟去赌场是一个套路。  后来,据说出现了一种人,他们有千里眼顺风耳,可以看见命运之手是往上还是向下拨弄涨跌的琴弦,甚至还能看见有哪一只股票正在被财神温柔地抚摸,他们似乎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说某某股票会涨,那就会狂飙,这种人就是被股民顶礼膜拜的“股神”也。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求财若渴的A股股民,一路崇拜过各类股神,比如国产股神赵笑云、汪建中,当然还有那个无法验证炒股业绩的杨百万,后来发现,大多数牛逼哄哄的股神,他们根本就看不见市场的翻云覆雨手,而是利用资金加上各类广告宣传向盲目崇拜他们的股民直接就伸出了黑手,上当受骗多次,炒股的老本多半是奉献给了自己的偶像们,也就无怨无悔了。  好在A股的股民,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精神,所以,一代股民被股神们“收割”了,下一代又成长了起来,反正不用担心出现青黄不接的年景。  国内股神不靠谱,接着又目光望向窗外。于是,香神、台湾股神、欧洲股神、美国股神纷纷走进A股股民的心里。、彼得? 林奇、吉姆? 、、巴菲特……一时间各路神仙漂洋过海来看你。二十一世纪最初的几年,是A股学习洋股神最为热情高涨的一段时间,人们普遍相信,只要刻苦学习的证券投资分析,股市的趋势是可以提前预测的,捕捉黑马简单如囊中探物。  A股投资者最热衷于炒短线,但是,炒短线赚钱者寥寥,这个时候,有人喊一嗓子,说炒股票哪用得着这么累啊,看看人家巴菲特,连报价机都没有,每天都跳着舞步去上班,在办公室喝喝可乐吃吃花生糖,就把大钱给挣了。不像彼得? 林奇,炒短线炒得太辛苦,三十多岁就满头白发了。  而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方法看起来最好操作:购买持有!找到一个伟大的公司,买入它的股票,然后就一直持有,绝不卖出,这个方法尤为适合那些买对股票就做短线,买错股票就做长线的股民,于是就出现了一大批声称要完全“复制”巴菲特的人,有人甚至把报价电脑扔到垃圾桶去了,有人买入“伟大的公司”后,就不闻不问,只管坐在办公室喝普洱茶吃大白兔奶糖,相信时间是投资者最好的朋友,就等价值的玫瑰静悄悄地开吧!  时间可以是最好的朋友,也可能是六亲不认的“业绩排名”,那些学习了格雷厄姆,又“复制”了巴菲特的基金经理们一到年末,赫然发现自己被“朋友”出卖了。仅仅一年的时间,投资者就失去了耐心,就要把那些坚持持有价值股而暂时跑输的人抛弃。赚钱才是硬道理,管你投机还是投资,老板们都要数字说话,不做道德评判,买了再伟大的公司,一年不见分晓,行业排名靠后,你就卷铺盖走人吧!  还真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聪明”人,识时务者为俊杰,A股市场,时间是投资者的敌人呀!  于是乎,一种顺应潮流的新投资思路萌芽了,这个就是目前已然成为A股市场从机构到散户共识的主题投资方法。  这个所谓的主题投资,跟投资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简而言之就是炒概念炒热点,实至名归的热点投机嘛!  按理说,一个与价值投资南辕北辙的投机市场,是不会仍然如此狂热地崇拜价值投资教主的,如此之大的反差,可以说是伪价值投资者的叶公好龙心态使然?
  A股投资者知行“两张皮”式的巴菲特崇拜,应该是出于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把巴菲特崇拜当作一种网红消费,类似追星。  第二,把巴菲特崇拜当作是一种投资能力的标榜。  第三,图腾崇拜,跟拜神一样,希望会“被开光”,获得好运气。  然而,真正研究过巴菲特的人,就会发现A股投资者的这种股神情结其实是对巴菲特的一种误解。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和投资方法,对A股普通投资者和一般机构投资者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借鉴意义。  第一,在近半个世界的时间里,巴菲特经营的伯克希尔公司其实是一家拥有多家公司的保险集团,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会有源源不断的保费收入形成的现金流(巴菲特在致股东信中所以说的浮存金是也),这笔钱一方面数额如此巨大,2015年末就达到了880亿美元,另一方面,它虽然是伯克希尔的“负债”,却又几乎不用偿还,这足以让巴菲特去买下任何他认为有价值的企业。这一点上,只有,,安邦保险这类拥有大量源源不断的“浮存金”的机构才能做到。个人投资者或者公募基金等一般机构投资者,没办法模仿。  第二,巴菲特不做短线的原因是,这么多年来,伯克希尔账户里的“浮存金”每年都有巨幅增加,用他老巴的话说,这些钱多得就像“膀胱里的水”,总是让他忍不住要排空。看看,人家是喝太多水尿憋着慌要找厕所,我们是经常口渴得到处找水喝好吧。  第三,巴菲特只愿意买他能看得懂的东西,而A股投资者却完全相反,他们只对自己不懂的东西感兴趣。所以,巴菲特在几万字的信中,只字未提人工智能、量子通信、虚拟现实,也没提到电动汽车、自动驾驶,通篇都是食品饮料、铁路基建、银行保险、能源电力这些连大妈们都看不上眼的“落后产能”,唯一买入的高科技公司IBM,在巴菲特的信中,还说是他犯的一个错误。  第四,巴菲特在给股东的信中,很少提及旗下各个业务板块中的股价表现,论及各个公司的收益时候,他更看重PB,而极少关注PE,他把伯克希尔一年来资产的增加视为股东的真实回报。A股市场几乎只关心股价的涨跌,PE和PB都不是买入或者卖出的理由,就这一点而言,就不是存在差距,简直就是背道而驰。  学习价值投资是大佬的事我们只管喝可乐吃花生糖  有人问我,巴菲特为何这么富有,我回答说,因为他一直很有钱!这不仅是一句玩笑话哦。  巴菲特认为伯克希尔的成功来源于三个要素,即资金、能力和文化。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个“浮存金”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的企业,从来没有为赚钱而焦虑过,反而为如何花钱殚精竭虑,这就是伯克希尔成功的前提,个人投资者一旦买股票套牢,就没钱“越跌越买”了,而手握重金的伯克希尔,却可以从容捡便宜货。所以说,没有源源不断的资金,学习巴菲特就是痴人说梦!  光有钱,没有足够的投资智慧,也不可能成为巴菲特。  巴菲特受到投资者如此狂热的膜拜,不是因为他会赚钱,做投资最容易的事情就是赚钱,最不容易的事情是,保持长期稳定地赚钱,伯克希尔确实保持了长期赚钱的世界纪录,这个长期竟然长达半个世纪。除了稳定增长的“浮存金”,还有巴菲特团队的投资智慧,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伯克希尔独特的文化能保持长期稳定。  由此可见,巴菲特与伯克希尔都是无法复制的,作为个人投资者,应该学习他的财富观与人生观,感恩、知足、惜福还有快乐。
  如果可能的话,去学习一下他的长寿秘诀。  当然,巴菲特也是人,也有其凡俗的一面。在伯克希尔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和芒格的面前,总是摆着可乐和花生糖。无独有偶,中文台“锵锵三人行”这个节目中,这么多年来,每个嘉宾面前不是摆着一罐王老吉就是加多宝,感觉窦文涛已经养成了每天喝凉茶的好习惯,这小子这么幽默,跟喝凉茶有关系吗?巴老的可乐和跟窦文涛面前摆放的加多宝是不同的,加多宝只是让窦文涛变得更幽默,而可乐和花生糖却让巴老和芒格变得非常快乐!  可是,我有些困惑,为什么有人用可乐来刷马桶,可以将的污垢刷得不见踪影?还有,让我们曾经嗜甜如痴的上海大白兔奶糖,也鲜有人再提起,现在小朋友的牙齿据说比三十年前好得多哦。  再高尚的人,偶尔也会有不那么高尚的固执,早在2015年的股东会上,巴老高调宣称,可口可乐有没有什么不良影响,但是,有研究表明,人们不该继续摄入过多糖分。  巴菲特说,消耗卡路里是一个问题,我每天大概摄入700卡的可口可乐。可乐和花生糖都是我喜欢每天吃的,让我非常快乐。全世界都知道巴老是可口可乐的大股东,如此力挺可乐,广告植入的痕迹太明显不过了。芒格也来帮腔,你现在只考虑坏处不考虑益处。如果每年因为有多少人发生空难,你就不坐飞机了,这是非常不合理的想法。  我相信每个崇拜巴菲特的人,都可以从他的身上学到一点有价值的东西,当然,炒股除外。  程大爷喜欢巴菲特,主要还是因为他的乐观主义精神,他的幽默风趣比他的投资高论更吸引我。有一个投资者问巴菲特,在年度股东信中,您的幽默感总是给我们带来很多乐趣。您的幽默感从何而来?  巴菲特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把球踢给了查理? 芒格:我觉得查理比我更有幽默感。  芒格好像没听懂巴菲特的话,他说,如果你准确地观察这个世界,必然是幽默的,因为这个世界实在是太可笑了。  是的,在这个可笑的世界,我们一直眼含热泪,面带微笑地活着呢。&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
(责任编辑:苏曼 HF058)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网上投洽会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菲特持有的a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