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好处分析,利佑干起来,哪家最能得到好处

【图片】利李文哲佑这五大主播谁的形象最好?最有气质?【尐家军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75,183贴子:
利李文哲佑这五大主播谁的形象最好?最有气质?
为什么藏獒不咬我
真话的话我选菊花
新年新气象,新春节日到!节日快乐!愿你在2015年,天天开怀,时时快乐,分分精彩,秒秒幸福。
阿哲看上去比较平易近人
点亮12星座印记,
阿哲威武啊
点亮12星座印记,
我形象最好!你个盗版
阿哲帅吧,你这样黑老李好吗?
没人咬你了,你就等着沉贴吧,话说这两天李家的怎么这么消停了捏
楼主的麻麻死了大过年吃不上饭上贴吧来咬人啦。
李贤良好帅啊... 咋不呲牙啊
我磊的时代都忘了么?那个时候歪歪才爽
那时候是看的是才艺,现在看的是金钱。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现在经营饭堂,想一切顺顺利利,不知怎样能得到神灵的保佑,想问下简单的敬神怎么办?_百度知道
现在经营饭堂,想一切顺顺利利,不知怎样能得到神灵的保佑,想问下简单的敬神怎么办?
我有更好的答案
生活中存好心多行善,力所能及的帮助有需要的人,又能陪福又能养德,有福有德之人,鬼神都尊敬,做事情自然一帆风顺。
采纳率:68%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哲利佑开干周星,舞帝财主豪刷阿哲,利佑上下夹击,胡总出手破局!天佑表态: 不上,就是怂了!老利:利仔下山,势在必得!
本周周星才刚刚开始,周星礼物棒棒糖就出现了天佑与阿哲撞车,昨晚海绵宝宝与味道刷礼阿哲瞬间助阿哲周星第一,但是随后天佑立即反超。阿哲一看这阵势,赶紧组织自家的爵位团开始比拼,勋爵团与子爵团开干,不一会又将天佑反超。接下来双方各自开圈,一会阿哲第一,一会天佑第一。
然后嗖~两架大飞机飘过,老利也上了,直接升到第一!
这时2893突然出现了一个叫ZIR的小号,后台常驻居然是2046而且还有蓝马,给阿哲豪起飞机,怒刷5万!
阿哲给他起名:揍IR!
游客:真一人,揍一人!
最后胡总出手,帮阿哲再次秒掉老利,结果老利又秒回来了...
对于这个周星三人也相互表明了态度:
天佑:各位大哥爱刷啥礼物,刷啥礼物,我这屋不拉仇恨!你们是消费者,玩的是开心,我也只想养家糊口,朋友徒弟越来越好,人气越来越高,交的朋友越来越多!
有人反驳:你是不是怂了?
天佑:对,就是怂了,一个网络没必要玩出高与低,高与低不是礼物证明的,是由外界评说的,我早就不需要证明自己了。
周星阿哲表态了,开始很和气,称:不存在谁干谁,发朋友圈都互相点赞,还在下面聊天呢!
粉丝嘲讽天佑:老大,咱们上三毛的吧!
阿哲:三毛上不起!不是在针对谁,我就想说既然都干这样了,那就干到底才是真爷们,半道儿跑的,啥也不是!(上周哲佑也碰到了,但天佑没直播也就不了了之了)
老利的态度呢也很强势,说如果利仔下山的话,那就赢定了!但兄弟们你们也得准备点,不能把老大架这嘎达。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中兴之路》1、光荣与艰辛——努力中兴汉光武
【档案】  姓名:刘秀,字文叔  生卒:公元前6年—公元57年  性别:男  属相:兔  星座:魔蝎  称号:铜马帝  谥号:光武(谥法 :“能绍前业曰光,克定祸乱曰武。”)  庙号:世祖  籍贯:南阳郡蔡阳县舂(舂音冲)陵侯国白水乡人(今湖北枣阳县吴店镇)  家庭出身:没落皇族(高祖九世孙,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之后)  学历:太学  专业:《尚书》  身高:身长七尺三寸(约今1.69米,可见有志不在身高)  相貌:美须眉,大口,隆准(高鼻梁,刘邦的遗传基因),日角(额骨中央部分隆起,形状如日)  座驾:大骊马(范晔《后汉书》),绝尘驹(评书《刘秀传》),五色神牛(谢诏《东汉十二帝演义》)  武器:秀霸剑(陶弘景《古今刀剑录》)  经典战役:昆阳之战  战功:平定天下,中兴大汉  特技:柔道,隐忍,努力,谶语,洞察,眼力,大略,仁政,斗神  特长:经学博览,政事文辩,精习谶纬,成语大王,军事发明家(发明了一种战车,可驾数牛,上作楼橹,置于塞上,以震匈奴;此外还有一种“飞虻箭”,其箭簇锋小而锐,大大提高了箭簇的穿透力。《东观汉记 樊崇传》曰:“光武作飞虻箭以攻赤眉。”扬雄《方言》曰:“其三棱长尺六者,谓之飞虻。)  爱好:读书,种田,经商,政务,整理须眉与发型  讨厌:战争,仇恨  性格:温润君子,人如其名,一个字,秀  缺点:过于厚道  智商:高智商高学历,精英型人才  情商:最会做人的帝王  兄弟:跟他一起打天下的“云台二十八将”  仇人:王莽,刘玄  粉丝:诸葛亮,曹植,王夫之,毛泽东  最爱的女人:老妈樊娴都,爱妻阴丽华  座右铭:1.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青年时代)  2,努力努力,有志者事竟成。(逐鹿天下时代)  3.天地之性人为贵。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帝王时代)  经历:富农——太学生——太常偏将军——封武信侯,拜破虏大将军——司隶校尉——行大司马事,持节定河北——封萧王——即位为东汉开国皇帝  结局:崩于洛阳南宮前殿,葬原陵(今河南孟津白河乡铁榭村)  历史评价:东汉至唐代六百年间第一名将、第一帝王、第一大战略家日期: 10:37:33  【古人云】  王夫之:“自汉光武以外,爰求令德,非宋太祖其谁为迥出者乎。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独焉,而宋太祖其次也。”  王夫之:“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光武之神武不可测也。任为将师而明于治道者,古今鲜矣,而光武独多得之。”  铜马降兵:“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东汉名将马援:“今上才明勇略,非人敌也。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经学博览,政事文辩,前世无比。”  曹植:“光武之行师也,计出于主心,胜决于庙堂。尔乃庙胜而后动众,计定而后行师,故攻无不陷之垒,战无奔北之卒。”  诸葛亮:“光武神略计较,生于天心,故帷幄无他所思,六奇无他所出,于是以谋合议同,共成王业而已。”  东晋简文帝司马昱:“汉世祖雄豪之中,最有俊令之体,贤达之风。高祖则倜傥疏达,魏武则猜忌狭吝。”  后赵明帝石勒:“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然犹与韩、彭竞健而争先耳。倘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司马光:“(刘秀)偃武修文,崇德报功,勤政治,养黎民,兴礼乐,宣教化,表行义,励风俗。继以明章,守而不失,于是东汉之风,忠信廉耻及于三代矣。”  苏辙:“东汉光武,才备文武,破寻邑,取赵、魏,鞭笞群盗,算无遗策,计其武功若优于高帝,足以鼓舞一世,然而异己者斥,非谶者弃,专以一身任天下,其智之所不见,力之所不举者多矣。”  明代学者谢肇淛:“三代以下之主,汉文帝为最;光武、唐太宗次之;宋仁宗虽恭俭,而治乱相半,不足道也。”  鉴湖女侠秋瑾:“不见项羽酣呼钜鹿战,刘秀雷震昆阳鼓,年约二十余,而能兴汉楚;杀人莫敢当,万世钦英武。”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东汉光武帝在皇帝中最稀奇,简直是一个实际的政治家。”  毛泽东评《东观汉记》:“刘秀是中国历史上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皇帝。”  著名学者南怀瑾:“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以我个人肤浅的认定,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  历史学家黄仁宇:“光武帝刘秀连问题都没有考虑得到,也可以说他虽是超级政客,军事天才,仍不是大思想家。”  金庸:“除了清朝的康熙外,汉朝的汉光武帝也很好,对待人民都是泱泱大度。”  【前言】  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让已覆灭的王朝完整复兴的帝王。  这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知书达理,且又拥有雄才大略的谦谦君子与名君名将。  这是一个才学气度,品德风范,以及军政文教等等综合素质都远超他同时代历史人物、甚至上下三千年所有历史人物的天之骄子。后世的王夫之、毛泽东等伟大人物都是他的粉丝,他们甚至说这个人的德才超过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为天下帝王第一人。  这个人,就是中国历代帝王的榜样,汉光武帝刘秀,  这一点,基本上已经是史学界、文化界、政治界的共识,详情可见前面的【古人云】。  然而,小生读史之后,掩卷长思,心中印象最深的竟不是他中兴大汉的辉煌与荣耀,而更多的是他这一路以来所经受的伤痛、离恨、艰辛以及无奈。  一个人,在命运与理想的驱使下,将自己与整个家国的前途绑定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这是一种甜蜜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酸苦的承受。当整个世界都在告诉你,你就是希望,你就是主宰,你就是未来,你就是天命,你便不再是你自己了,你需要舍弃一些你不想舍弃的东西,也需要包容一些你不得不包容的东西。一切都只是为了两个字:中兴。  我常说,皇帝是这个世界上最肮脏的职业。其实同时,它也是这个世界上最艰难的职业。而往往中兴之主,更要齐家治国平天下,重头收拾旧河山,为子孙后世累基业,这是苦中之苦,难上加难。我们可以想象,刘秀,一个耕读传家的朴实儒生,却要奋斗挣扎于修罗乱世,披荆斩棘,马踏枯骨,去戴上一顶染血的皇冠,将地狱带回人间。个中滋味,百转千回,常人又岂能体会万一?  然而不管如何,刘秀他只能把一切都隐藏起来,在“中兴”这条漫长而蜿蜒的山路上,不断去用言语激励自己和自己的伙伴们:努力,努力,疾风知劲草,有志事竟成!日期: 10:07:58  1. 美哉王气郁葱葱,白水真人继沛丰  汉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十二月初六,在帝国陈留郡济阳(今河南兰考北)县令、皇族宗室远支刘钦的县舍(即官邸)中,一个命运之子诞生了,相传在那天夜里,整个县舍赤光四射,一时亮如白昼,伴着婴儿嘹亮的啼哭声,刘钦又喜又惊,第二天一早便请来县里有名的相师王长孙来占卜凶吉。王长孙屈指一算,忽然脸色大变,赶紧叫刘钦屏退左右,然后神秘兮兮的说道:“此兆吉也,不可言。”  谁都知道,这是帝王之兆,生下来先照亮自家里的厅堂,长大后再给全国人民照亮前进的道路。史书都是这么编的。  但是王长孙说不可言,刘钦自然也就不好多言了,然而不久后,县里又接连出了几件奇事,又是凤凰毕集,又是嘉禾九穗的(据王充《论衡》说是庭院中生出三株小米来,每株一根茎九个穗,且比一般小米要长一二尺),是祥瑞一个接着一个,让人不得不心中暗生想法:看来刘县令家里这小孩儿还真不简单哪!  这个小孩儿,自然就是刘秀了。秀,本意为谷物抽穗扬花,又指草木茂盛、庄稼丰收,引申为美好、聪慧、高雅脱俗之意。比起刘钦的长子刘縯(縯音演,长也。字伯升)以及二子刘仲,刘秀这个名字显然更响亮,至少念起来很斯文很有学问的样子。  果然,刘秀长大后,虽然个子不高,但长的聪明可爱,风姿秀逸,人品学问通通是没的说,反正就是又帅又乖,家里没人不喜欢他的。刘秀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刘秀九岁那年,刘钦在南顿县令的任上去世了,这个有着高贵血统的刘汉皇族旁支后裔,从此家道中落。  于是,年幼的刘秀只得跟随官居萧县令的叔父刘良,来到沛国萧县,由刘良抚养,并进入小学读书。又六年之后,至公元九年,忽有王莽篡位的消息传来,有如雪上加霜,将一家人彻底打焉了。  其实对此大家也不是没有心理准备,毕竟王莽已经在假皇帝(代理皇帝)的位子上干了好几年,如今万事俱备,他自然不会满足于原地踏步,遂在一片劝进之声中,将西汉“和平演变”,改国号为“新”,顺利转正做了真皇帝。  唉,难道上天真的把刘氏给抛弃了吗?难道两百年大汉江山就这么轻易的转手他姓了吗?刘汉宗族上下,一片的痛心疾首,一片的激愤难填。  然而对此,大家也只能私底下流流眼泪发发牢骚罢了,无兵无权的他们,根本无力改变这一切,甚至为了生计,他们还不得不继续当着新朝的官儿,享受着新朝的爵禄,为夺取他们江山的篡位者卖力。  而为了安抚刘氏皇族,新帝王莽也并没有立刻对他们下手,只是将他们的爵位降低一级,但仍保有免缴赋税、免服劳役、经济补贴等特殊待遇。结果为了明哲保身,全国各地的刘氏子孙沉默了,他们大多当了新朝的顺民,包括刘钦在内。怎么说刘钦也是一县之长,一家之主,官儿虽不大,家里人却多,总之已足够牵绊住他的手脚了。  没办法啊,在这样一个残酷的世界,大家要好好活着都不容易,只要子弟们能顺利、茁壮的长大,那一切就还有希望,至于谁当皇帝,那又有什么关系,日子总是要继续过下去。  然而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大家的日子却越来越难过了。一年多后,也就是在公元10年的11月份,王莽自觉皇位已经坐稳,便颁下诏书,毁掉了长安城内所有汉朝宗庙,又罢免了刘氏子孙一切官爵。刘氏曾经的光辉与荣耀,曾经的尊严与特权,至此被全部打倒在地,他们正式成为了中国历史中最尴尬、最难以自处的一个角色:前朝旧贵,遗老遗少。  反正,刘良的萧县县令是当不下去啦,他只能带着一家老小,返回老家舂陵。日期: 11:48:27  舂陵这个地方,在今天的湖北枣阳县吴店镇,属于荆州南阳郡,本是刘良族兄舂陵侯刘敞的封地。王莽篡位后,舂陵侯国自然就被撤除了,但宗族们的祖田尚在,大家当不成官就当农夫吧,辛苦点但要养活自己这一家子还是没问题的。  然而,就在当时,著名的望气者苏伯阿路过舂陵时,却发出了一个惊人言论:“美哉!王气郁郁葱葱。”看来这地方并不简单,或许,一股神秘的力量正在慢慢的积聚之中。  这时,刘秀也已长成一个十六七岁的美少年了,但这位美少年,却在读书之余,研究起稼穑耕种之法来,每日便带着一帮雇农在田间劳作,沉迷阡陌,乐此不疲,竟将自己家中几块庄稼搞得茂盛葱郁、长势喜人,这一点跟他的名字倒也相符。  聪慧明远,乐施爱人,勤劳朴素,谦谨柔让,这就是当时乡里族人对刘秀的评价。总之这就是个好青年、乖小伙,却怎么看也不像块干大事的料。  比起乖宝宝刘秀,他的愤青大哥刘縯可就没那么规矩了,此人性情刚毅,慷慨有大节,平日最喜欢收养宾客,结交亡命,心有鸿鹄之志,身怀雄图伟略,常恨王莽之篡位,而自比于高祖,欲扭转乾坤建不世之功。相信如果是他中兴了刘汉的辉煌,恐怕会为自己的出生,折腾出更多乱七八糟的祥瑞来。  这种情形看起来可怪了,刘縯手底下养了一大堆亡命豪侠,可谓南阳地区的一大“黑社会教父”,可他的弟弟却是个纯良而又秀气的耕读郎,这无异于许文强有个弟弟徐志摩,搞笑了。  所以刘縯对刘秀的行为很是不解,他这位老三弟弟绝对是个有才的人,又长的那么帅,一副花美男的偶像明星脸,但怎么就迷恋上了种田这种没有前途的职业呢?真是小农经济,鼠目寸光,参加快男都比干这个强。遥想当年高祖潜龙于沛县之时,也是有个只知勤力稼穑、理家治产的二哥刘喜,历史就是这么惊人的相似啊!刘縯每思及此,便慨然望天,无限唏嘘。  对于刘縯的种田无用论,刘秀总是笑而不语。他想他的这位老哥大概还没有弄明白一件事:如果没有自己勤勉持家,奔波生计,刘縯哪里来的那么多资本交友养士?何况君子若不识稼穑之艰难,又怎能知民生之辛苦,而解百姓之病害?其实咱两兄弟是一个在前台,一个为后盾,分工不同,但目标一致。所谓俗人笑我太乖憨,我笑他人看不穿,这便是刘秀,神武而不可测的刘秀。  至于夹在他们中间的老二刘仲,此人乏善可陈,除了在史书中留了两次名字,其他毫无表现。有这么出色的两个兄弟,自己最终却混成这般模样,也令人唏嘘。  转眼到了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刘秀已经二十岁,行了冠礼(成人礼),以古人的年龄,怎么也该娶妻成家了,但奇怪的是他并没有,这貌似很不合常理,但其实无需大惊小怪,刘邦娶妻就很晚,项羽更是至死都未有子嗣,看来晚婚晚育对于秦汉男子来说也很正常,大丈夫先立业,后成家,又何必非拘泥于俗礼呢?  何况,刘秀早已有意中人了,这个人,叫做阴丽华。  阴丽华,春秋贤相管仲后裔(管仲七世孙管修由齐迁楚,拜为阴大夫,乃改氏为阴),南阳望族新野阴氏之女。这一位名门千金,传说有闭月羞花之容、倾国倾城之貌,只要身为雄性,见了没有不动心的。而刘秀因二姐刘元嫁于新野名士邓晨,便经常有去新野,一次便与这位阴家大小姐偶遇,当即惊为天人,从此发誓今生非丽华不娶。没想到这位千古帝王,竟也是位情种。  更加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按时间推算,阴丽华比光武小九岁,也就是说,刘秀当时所爱慕的,只是一个11岁的小萝莉。  请不要批评刘秀的恶趣味,因为秦汉时男子或许晚婚,但女子必定是早嫁的,一般十三岁就可以为人妇了。所以谁能保证,11岁的丽华小妹不会情窦初开呢?日期: 15:43:48  总之,刘秀从此疯狂的迷恋上了这位出入凡尘的小仙女儿,为此他不惜苦苦等待,等待那颗诱人的禁果蒂落结实,然后正正的砸在自己头上。  只可惜,这颗果子结的太高了。新野阴氏在西汉宣帝时就已暴富,家有良田七百余顷(约8000 英亩,舂陵刘氏全族也不及其一半),且其后三世繁昌,当时已为南阳第一豪族,光家中所养宾客,就有上千人;史称其资产田宅,富可敌国;车马奴隶,多比邦君;另据《女红余志》载,阴丽华每步出,皆铺太华精细之毡,故足底纤滑与手足同,可见其美貌与奢侈。舂陵刘氏虽是前朝皇室后裔,但今不如昔,跟阴家差的太远了。说句不好听的话,刘秀一个退休县级干部之子,想要高攀人第一豪族的第一美女,那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所以他的等待,前途渺茫,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更像是个梦想而不是理想。  沈从文先生写说:“我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然而,刘秀却偏偏爱上了一个11岁的天之骄女,他这份爱需要太多的等待、勇气与运气,这岂不是一段孽缘么?  然而,或许佛家所戒之贪嗔痴,正是爱情的美妙之处吧。如今,不管是内心的渴望,还是外界的刺激,甚或是个人的营求、家族的期望,总之,二十岁的刘秀,青春萌动的刘秀,再也待不住舂陵了。他决定出去闯荡一番,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相信再度归来,他将华丽转身,脱胎换骨。  而外面最精彩的世界,自然就是首善之都长安。  而长安最精彩之处,自然就是精英荟萃的太学。自西汉元帝以降,不论是广结人脉,还是读书做官,太学都是儒家士子为自己提高镀金的终南捷径。至王莽时期,太学里已有学生万人,为当时世界最高、最大学府,当今哈佛不过如此。  而对于刘秀的决定,大哥刘縯当然举双手双脚赞成,他这个弟弟总算是开窍了,埋头田间有啥前途呢?不如出去读读书增长学识,以后大哥我要是做了皇帝,你就来当宰相,咱哥俩共创大汉中兴未来。  就这样,刘秀开始了自己的京漂求学之路。这段时间对他一生的影响非常大,概人境界之高低,实取决于其眼界开阔之与否,长安作为当时世界东方最大的城市,可谓三教九流,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事儿都不稀奇,什么样的骡子和马也都可以拉出来溜溜,这叫一个精彩。  事实上,光武中兴群臣之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刘秀在太学时的同学。钱穆先生就说:“东汉光武帝,以王莽时代一太学生,起兵平天下。一时同学之士,驰驱戎马间,策奇勋,列朝廷高位者何限。”刘秀可称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由学生领袖转型而成的封建帝王。东汉朝廷也可称是中国史上最纯粹的一个士人政府。  自古以来,人们都有一个观点——成大事者多为老粗无赖,原来刘项就不读书,种田经商更是没出息,反而游手好闲不拘小节的流氓无产者才最容易得天下——貌似确是如此,但其实也非绝对,只有在全民的意识形态遭到颠覆、且统治阶层全体崩溃瓦解的情况下才适用。西汉末年显然不在此列,它还没到改天换地的时候,只需治病救人、缓解创痛即可。  刘秀入到太学后,师从中大夫庐江人许子威,主修儒家五经之一的《尚书》。所谓《尚书》,就是上古(虞舜至商周)时代的政治文献汇编,由古代史官编写,孔子删定,这即便对汉代人来说,也是几千年前的上古文,所以出了名的诘屈聱牙,高深莫测,光其经注便多达百万言之巨,没有几十年的功力,还真读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俗语说皓首穷经,那可不是吓唬人的。  因此,史书中对于刘秀的太学学业评价只有四个字,略通大义。  我觉得这四个字真是出现的太妙了,这说明刘秀虽然聪明好学,学历为千古帝王之最,但并非一个死读书之人,就像项羽习兵法那样,略知其意即可,否则若真读成一个老学究或腐儒,岂不跟汉元帝一般,弄了个牵制文义,优游不断,生生被书本泯灭了灵性,以至埋没英物,那就太可惜了。日期: 10:21:09  另外刘秀选择《尚书》作为主修,其中也颇有深意。《尚书》记载的都是政治文献,是古人治国的方法,亦为五经中最实用的一门功课。看来,刘秀天性是个实用家,而不是埋头做学问的人。  所以说,在学校里成绩最好的人,出社会后不一定是成就最大的人,这还真是很有道理。当然,青春苦短,人总不能虚度年华,学校就是一个大洪炉,除了书本,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学,比如人情,比如世事,这才是青年们最重要必修课。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做人做事即做学问也。总之学生要上学,但总不能被学给上了。  于是我们亲爱的刘秀同学,便把大多数时间,放在了勤工俭学,与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上。这可是件一举两得的好事,本来长安首都嘛,房价物价自然暴贵,虽然刘秀身为国家最高学府的学生,可谓天之骄子,读书非但不用付学费,而且还有津贴补助,可出门在外哪里不要花钱,他那位不安分的大哥刘縯又不事产业,养客交游更是开销甚巨,这样刘秀在长安的生活费自然更不够用,怎么办呢?不用怕,刘秀从来都是很有生意头脑的,种田他内行,经商他也不含糊。他准备自主创业,搞运输,进军长安出租车市场。  刘秀于是跟他的同舍学友韩子商量,竟合资买了一头驴,配上车,出租给别人拉东西。这样本钱小,获益大,不仅比种田来钱快,而且有事时还能作为代步工具,可以出去旅旅游啊,逛逛街啊,摆摆阔啊,泡泡妞啊,他们也算是拉风的有车一族了。  据《东观汉记》记载,刘秀在长安太学时不仅跟韩子搞过运输,还和一个叫朱祐(字仲先)的同学卖过药,当然不是狗皮膏药,而是非常有创意的在草药中兑入蜂蜜,变苦药为甜药,又多加了滋养强壮、缓和之药效,结果这种经过加工合成后的新鲜产品一经上市,就受到了长安消费者的热烈追捧,一时引发潮流,总之他们又大大赚了一笔,两人经常在一起快乐的数钱。  这样一来,刘秀便很快成为了太学中的风云人物,他的锋芒开始毕露。这位不务正业的太学生,虽然读书不积极,但每逢有朝政下达,总会有韩子、朱祐、邓禹(邓晨族中后辈,时十三岁,号新野神童)、严光(会稽名士,太学中的佼佼者)、强华(精通谶语,曾与刘秀同宿舍)等太学好友、南阳乡党聚集在他身边,一起品评时势,指点江山。一伙人还常常由刘秀做东,穿梭于长安的市巷闾里,斗鸡走马,游侠玩乐,同时考察世事民风,增长见闻。一干年轻人端的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豪气冲天,好不快意。  后来,刘秀甚至搬出了太学的学生宿舍,租住到了长安的宗室聚居处、高尚住宅区“尚冠里”,以便全方位的接触、融入社会。渐渐的,刘秀名气也越来越大,乃经常出入于长安俊杰名流之间,上至大司马严尤、司命(王莽新设官,为国家最高监察官,负责监察和弹劾三公以下的官员)陈崇等中央高官,下至贩夫走卒闾巷游侠,到处都有刘秀的人脉关系。发展到最后,每年从南阳来长安朝请(春季朝见为“朝”,秋季朝见为“请”)的贵族大人们,都会先去刘秀那里拜码头、套近乎,求解疑难,请教朝事。刘秀当然也热情招待,极尽所能的帮忙,俨然成为了长安太学帮与南阳帮的中心人物、学生领袖与民间大佬。据《东观汉记》记载,当时就连刘秀的季父故舂陵侯刘敞为了要追回逃租,都要找刘秀来帮忙,而刘秀也真有办法,竟然把案子直接就告到了大司马严尤那里。适逢朱祐也在为舅父追逃租,刘秀就邀他一起去,然而非常尴尬的是,双方在路上碰到后,严尤只停车和刘秀说话,却连正眼都不看朱祐一下。完事后刘秀便跟朱祐调笑道:“严公宁视卿耶?”朱祐闻言却也不以为忤,反而对刘秀愈加恭敬,心服口服的做起了他的小弟、粉丝,这大概就是领袖的魅力吧,有些人天生就是做老大的。后来朱祐随同刘秀征战天下,成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后人称其为二十八星宿之“斗木獬”下凡,并官拜建义大将军,爵封鬲侯七千三百户。当君臣二人功成名就,追念起太学旧事,常常感慨万千,刘秀便赐给了朱祐一石上等白蜜,问他:“何如在长安时共买蜜乎?”两人乃开怀大笑。日期: 11:17:16  刘秀与群臣的关系,大抵都是这样,他们既是君臣,也是战友,更是亲密无间的好伙伴。他们可以同患难,也可以共富贵,从始至终,本色不改。所以千古以来的能人志士,都梦寐以求能有刘秀这样的好领导,然而很可惜,光武永远只有一个,刘秀之后,更无刘秀。  一次,刘秀和韩子出外游玩,恰遇主管京城治安的执金吾出巡,见其舆服导从,光满道路,缇骑持戟,车驾甚盛,排场超酷,好不威风气派!再看看自己那寒酸的破驴车,不由大为感慨,心内便想起两个人来。  一个人就是先祖高皇帝刘邦,当年刘邦望见秦始皇车驾,心中羡慕,便脱口而出:“大丈夫当如是也。”后来真的就做了皇帝。  另一个人就是他魂牵梦绕的阴丽华,转眼来到长安已经好几年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单相思的等待也很无奈,他何时才能得到他想要的幸福呢?  这样想着,终于,刘秀也脱口而出了一句属于自己的千古名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看来,刘秀却也是个脚踏实地之人,不奢望,不乱想,一步一个脚印,什么时候什么追求。这就是青年时代的刘秀,本分中带着叛逆,努力中带着戏谑,此人之性情,当真复杂多面,想秀哪面秀哪面。  然而令刘秀没想到的是,他的仕宦理想很快就变得不切实际了,残酷的现实,让他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方向。  因为这个天下渐渐被王莽折腾的乱了套,刘秀分明的感觉到,新朝就快完蛋了,巨变迫在眉睫!  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愍愍苍生,尘消鼎沸  其实王莽也是个有理想的人,而且理想很大。史书中说他虚名狡诈,阴毒惑众,这也是权力争夺之必然结果,多少皇帝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我们也无需对王莽过多苛责。但看他的一番“托古改制”,他还是很想打造一个盛世中华的,只是时势的变化,总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中国是如此之大,其地域之差异,人群之复杂,情况之纷乱,注定了它的每次改版升级,都会BUG频出,导致系统紊乱甚至崩溃,最后只得重装系统来缓缓修复漏洞。所以中国的改革,从来成功的少,失败的多,更何况王莽的这次改版,准备不足,又急功近利;药下过猛,还不切实际;总之期间问题十分之复杂,且容小生细细道来。  举凡天下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无非就是对利益蛋糕的重新分配。当时中国的情势是:土地兼并严重,百姓流亡为盗。也就是说,权贵豪强们占的蛋糕太多,导致天下百姓无以为生,要么饿死,要么就只能去做奴隶或强盗。那怎么办,王莽的方法就是,把蛋糕全收上来,全部重新分配,不留余地,彻底解决问题。  这就是王莽的好大喜功了,大概他得国太容易,所以也就忽视了社会情况的复杂性,而凭着一腔热情来做事,这怎么能成?我们又知道,王莽从小修习《礼经》,他那一套政治理论全凭《周礼》而来。而《周礼》是什么,那可是西周初年圣人周公创制的上古礼法,拿这种玩意儿去治理近千年后的新朝天下,又怎么能不出问题呢?  打个比方,王莽改制,就好像是孩童照着画本捏泥人,看起来倒是蛮有童真童趣的,可惜庞大的汉帝国积重难返,那可比泥巴脆弱多了,非要按照周公的图样,捏来捏去,结果只能是破碎。  那么王莽具体是怎么捏来捏去折腾的呢?日期: 11:00:15  首先第一条:土地改革  王莽长叹世间不公,下诏道:“今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父子夫妇终年耕芸,所得不足以自存。故富者犬马余菽粟,贫者不厌糟糠。”所以他痛恨权贵,哀怜苍生,欲救民于水火之中,乃复辟东周之“井田制”,将全国土地全部收归国有,改称“王田”,然后按人均重新分配使用权,一对夫妇,分田一百亩;一家有八男丁者,分田九百亩;凡过此限者,均禁止买卖,且一律没收,而交由国家重新规划使用。  我们来看这一条,王莽等于是在一定意义上废除了土地私有制与土地买卖,然后分田地,均贫富,变相搞封建土地国有制与生产承包责任制。这条真是太猛了,提前两千年玩儿社会主义雏形,而且是通过改制而不是革命的方式来进行,这岂不是找死么?要知道王莽手下的官僚体系,可多数是大地主,地主却不能私有土地,谁能受得了这个?不仅地主受不了,就连广大自耕农也受不了,因为年景不好的时候他们得卖了土地度荒,土地都不能卖,他们可就只有饿死一途了。  土地是中国人的命,你要他们的地,就是要他们的命,所以举凡土地之改革,非革命无以大成。可王莽只敢改制不敢革命,所以到最后别人只好革他的命。  况且,就算天下的土地拥有者忽然变得觉悟极高,全都热烈拥护王莽的“土改”,它还是根本不可能实行下去,因为按当时的全国耕地平均算,每户不过才能摊到六十八亩,哪里来的九百亩,分到最后发现土地不够,恐怕只会徒惹争端而已。这种不顾实际只凭一腔子热情的书呆子改革,原来一开始就是一个大笑话。  所以说后来的光武帝刘秀就很聪明,他先度田,查清楚了,然后再按实际情况妥善分配。这样虽然触动了大地主们的利益,但刘秀占据住道德高点,又颇能遵照实际予以妥协,所以先是杀了一小撮反对的人,然后再大打折扣的完成了王莽的梦想。相比王莽,显然刘秀更机灵也更变通。  社会改革,有的时候就需要妥协让步,没办法,没有办法。因为人性虽不至于本恶,但都是本利的。利益,使人疯狂。  然后第二条,蓄奴制改革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的生命是天地间最尊贵的。买卖人口是“悖天心,逆人伦”的罪恶行径,必须立刻停止。所以要冻结奴隶交易,即禁止新增奴婢,现有奴婢,暂时允许继续持有,但改称“私属”,禁止买卖,且将每蓄一“私属”需向国家上交的赋税提高十五倍,达到三千六百钱。  这条貌似比较温和,但问题更大。关键是当时的情势是已经有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豪强们也不肯听王莽的给他们田种,所以他们没有活路了,除了卖身当奴隶,只有饿死一途。现在可好,大家连奴隶都当不成,那除了造反当强盗,还能怎么办呢?  解决不了农民破产的问题,就无法解决奴婢买卖问题,这其中的先后,王莽不懂,结果他的这两条改革,就是把高高在上的地主权贵,以及低低在下的升斗小民,通通给得罪了遍。日期: 12:28:25  接着第三条:货币改革。即发行新货币,以通货膨胀政策来弥补财政赤字。  熟悉时事的人都知道,最近朝鲜也搞了这一招,结果就是引发流通混乱,民怨沸腾。王莽搞得比朝鲜还糟,大概他只懂儒家经典,却半点金融常识都没有,所以一气竟发明了二十八种货币,包括金、银、铜币,还有先秦时的布币,甚至把上古时的那套乌龟壳、贝壳也给翻了出来,简直如同一场古钱币的大会演般,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全放在市场里流通,而且币制改来改去,没完没了的折腾。结果,市场上新钱旧钱真钱假钱满天飞,其币值之多杂连政府部门自己都折算不清楚,整个儿被绕晕,更遑论百姓。终于,新朝的金融市场彻底崩溃了:老百姓用王莽造的钱,则破财;不用王莽的钱,则遭灾——以扰乱金融市场罪下狱,罚做官奴或发配边疆,甚至乱点鸳鸯谱,强制“易其夫妇”。这下子可全乱套了,整个帝国,是商人破产,工人失业,农民失地,贵族失望,朝野上下因得罪改制而五家连坐者更是不可胜计(史书称以十万数),又弄得监狱爆满,朝政失序;再加上外交失策,四夷起衅,就连宣帝朝后一向为大汉北边保安的匈奴也受不了反啦,当然口头上是说反王莽不反汉朝。  另外第四条:商业改革。即商业物资,包括盐、酒、铁、矿产、山泽资源、铸钱权、甚至手工、纺织等等,全由国家专卖专营专管,或征收重税,总之一切经济由政府控制,私商被严厉打击、限制。  这一条倒是当年汉武帝也干过,只是人家武帝可是有说法的,他不是要对抗匈奴吗?天下百姓,同仇敌忾,保境安民,驱逐外患,谁也不好意思明着反对。武帝这是高明的利用外部矛盾转移了内部矛盾,同时还将民间资本转向军用,降低了社会贫富差距;加之迁民西北屯田,从而减少了国内土地买卖与兼并;故其政策实为豪强所怨,等到外患一去,至昭帝时也就搞不下去了。可现在王莽又要来搞,还更进一步,企图以国家强力取代私有经济,气魄不可谓不大,只是天下早已没了当年的国际形势与民意基础,结果便又得罪了一大批商人与手工业者。  而且王莽也小看了这帮商人们,面对新政他们自有对策,那就是摇身一变,变私商为官商,然后与地方政府勾结,同流合污,多做假账,徇私舞弊,囤积居奇,以大捞一笔。苦只是苦了那些没有权势当不了官儿的小商贩、以及广大穷苦消费者。  武帝只是政府与民夺利,到了王莽这儿,却变成政府、官员、富商全都来与民夺利了。利益集团一多,争夺自然更狠,于是百姓摇手触禁,动辄受掠,工农俱废,生路全无,悲剧啊!  其实王莽改制大失败后,也想过转移国内矛盾,遂发动了对外战争,即发兵三十万,六路进攻匈奴,欲将胡人尽数远驱至贝加尔湖,然后将其国土人民分为十五份,立呼韩邪子孙十五人皆为单于,谋采“以夷制夷”、“分而治之”之策,将匈奴彻底消灭。  好强的气魄,好大的志向,可惜是志大才疏,大言不惭。这种连武帝、宣帝都做不到的宏大功业,王莽却勉强去做,当然只会将这个已被他折腾的伤痕累累的帝国,再置身于刀山火海之中,促其崩溃。  天凤元年(公元14年),王莽无奈召回了三十万北伐大军,转用国内平乱,并笑称“攘外必先安内。”(生搬硬套,只博读者诸君一笑。)  还有最后一条:凡无业游民,每人每年罚布帛一匹,无力缴纳的,由政府强迫他劳役,在劳役期间,由政府供给衣食。土地如果抛荒不耕,则征收抛荒税,其税额为普通百姓的三倍,以示惩罚。  糟糕,又把社会影响力极大的游侠们给得罪了。日期: 10:09:28  综上所述,王莽之改制,虽意在造福万民,但最终造成的结果却是害惨万民,使得万民群起而攻之;由此可见不怕流氓皇帝有文化,只怕有文化的皇帝耍流氓,折腾的天下老百姓都变流氓,这个世界就悲剧了。  至此,志向伟大的王莽变成了没事找抽的代名词,他的改制一败涂地,且根本没有休整与翻身的机会,因为接二连三的人祸之后,是此起彼伏的天灾,这才是压弯王莽新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场巨变终于呼啸着席卷而来,整个世界彻底疯狂了。  王莽中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沿河各郡爆发蝗灾,紧接着黄河又在魏郡决口,以至整条大河开始改道(由天津入海口变成了山东入海口),百姓饿死淹死无数。这一次百年未遇的大洪灾,对黄河下游齐鲁地区的农业,无疑是致命性的打击,很多难民在其后饥饿难忍,竟而走上了游荡抢掠之路,他们是新莽王朝的真正掘墓者。  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四月霜降,冻死了沿海各郡很多庄稼。  次年,邯郸以北降下大雨,水深数丈,又淹死数千百姓。  再次年,关东地震,又大雨雪,雪深丈余,农作物尽皆枯死。  天凤四年,帝国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可怕的旱灾加蝗灾,其面积之广,其灾害之甚,让几乎整个中国的农业濒临瘫痪,最严重时洛阳以东的粮价竟暴涨至一石两千钱,这样老百姓们再也没有活路了,于是全国各地都陆续爆发了流民起义,这些流民刚开始并没有什么政治目标,更没想过要改朝换代,一切的一切,只是为了紧抱成团,四处打打秋风,混一口饭吃活下去罢了。  率先发难的是盘踞于会稽郡的瓜田仪,以及入渤海为寇的吕母(这恐怕是中国第一个史书有记载的女海盗),紧接着内地荆州(辖南阳、南郡、江夏郡、长沙等郡)又爆发大饥荒,百姓们无以为生,便逃入山泽之中,挖掘野菜充饥,可是有时就连野菜都不够吃,大家因此多起纠纷,关键时刻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属江夏郡)人王匡、王凤挺身而出,居中调停,以至威信渐著,乃被公推为首领,合众八千余人啸聚于绿林山(今大洪山,位于江夏郡与南阳郡交界处)中,靠掳掠附近的偏僻小村落为生。这也就是所谓的绿林好汉了,他们虽是强盗,却纯属“逼上梁山”,其实并不敢攻打城镇,也不敢杀各郡县长吏,更无夺取天下之志,后来他们性质有所变更,那只是革命形势发展的结果。  而对于这些聚众为乱的流民,王莽一开始并不想着赶尽杀绝的,他心里也明白,没有百姓愿意冒着杀头的危险当强盗,这一切都是被那该死的灾荒给逼的。所以王莽立刻派出了使者,去各地赦免并遣返这些流民。  然而王莽错了,流民们最怕的其实不是灾荒,而是如狼似虎的官府。有了灾荒不要紧,只要官府援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再大的困难也能挺过去。然而这年头官府比灾荒还狠,不仅不帮百姓灾后恢复生产,反而使着劲儿的横征暴敛,鱼肉百姓,你不交钱,就随便安你个罪名抓你下狱,动辄抄家流放,百姓们走投无路,最后还是得逃去做强盗,这样就算死也死个自由快意。日期: 09:04:04  为什么官府会变得如此凶狠呢?要知道自宣帝以降,朝廷一向以德选官,官员们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何况是搞得这样丧心病狂。其实这一切还是新帝造的蘖,原来就在绿林起义的前一年,王莽为改革财政,制定了一个非常繁琐且根本无从核算的薪俸制度(按地方的年景收成好坏浮动),导致财政部门非常晕菜,最后竟被逼无奈停发了所有官员们的俸禄,大家伙无以为生,当然也只好从百姓身上下手,这又能怪谁呢?可是王莽到此还不罢休,又开始追查自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以来贪污致富的官员,没收其财产的五分之四,并命令下级揭发上级、仆人揭发主人。这一下掀老底掀的太狠,官员们狗急跳墙,竟变得更加疯狂了,疯狂的欺上瞒下,与王莽做对。结果,这项措施又没能制止住贪污,反而使贪污更甚,几至无可收拾。  看来,王莽雄心勃勃要改制,却没办法解决好吏治问题,也没有出台一种有效手段进行监督,最后当然一切都是白搭,且只能越改越乱。但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王莽居然不明白,他还总以为百姓作乱,乃是贱民的劣根性发作,他们如此的猖狂刁猾,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其运不久,其罪当诛也!于是他看着面如土色的满朝文武,大吼道: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慌什么?且看我新朝大军一至,群盗转瞬覆灭!  让没有半点社会实践却又心比天高的读书人做皇帝,结果就是这样,可悲,可怜,可叹。  就在王莽下定决心要清除各地流民的时候,齐鲁地区的赤眉军又起义了,而且声势更大,波及更广,王莽闻信,彻底傻眼。  赤眉军的首领叫樊崇,字细君,琅琊人,他生性勇猛善战,是流民中少有的军事人才。所以当天凤五年(公元18年)青州、徐州一带黄泛区爆发大饥荒,樊崇振臂一呼,各地纷纷响应,很快竟聚集起一支数万人的部队。与绿林等好汉不同,赤眉流民由于受灾最重,故其反抗性与战斗力最强,各地官兵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并且,赤眉军之所以称赤眉,是因为他们把眉毛染成了红色,而汉为火德,尚赤,这些流民显然认为自己是捍卫先朝的战士。看来,这已经不是一支单纯的流民武装了,而是极具政治意味的反动军队,这让王莽非常头疼,恐慌,乃至疯狂。  还是那句老话,上天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地黄元年(公元21年),王莽广征天下工匠,冒雨大建黄帝祭庙以祈福消灾,结果福没来,灾没去,却先逼死累死了民工一万多。  这可真是天怒人怨,人心思汉,四处都有百姓在暗地里诅咒王莽。他们搜肠刮肚,极力从自己腹内的些许墨水中,寻求着自以为最恶毒的词语。  但是王莽仍然一脸无辜,他还不明白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让天下人这么恨他。  地黄二年,王莽皇后病逝。紧接着,王莽之子王临因与宫中侍女原碧私通,恐事发,欲谋反(王莽亦有与原碧私通),事未举,即遭王莽逼死。是月,他另一个儿子王安与两个孙子又相继病死。十数日间,宫中先后五丧,当夜幕降临,王莽常一个人孤零零惨兮兮的坐在那嗜血的皇位上,只觉心中寂寥愁苦,乃泪如雨下,悲愤成狂。  .   哭完,他又想,这大概就是一个伟大的改革者所必须经历的苦难与必须付出的代价吧。这冷漠的世道,这人心的不古,你们怎能理解朕心中的勇敢、慈悲与大道?然而,只要能恢复那个远古大同的时代,抵达那儒家的理想世界,朕可以牺牲包括朕在内的任何人的生命,无论是谁挡住了这条路,都必须死!  想到这儿,王莽终于振作起来,先后派出了两支正规军,分别前去镇压流民武装中最大的两股力量:赤眉、绿林。日期: 11:44:58  这第一支军队,由大将景尚、王党率领,前往青、徐二州,增援北海太守田况,共剿赤眉军;这第二支军队,由纳言大将军(大司马之职已被废除)严尤、秩宗大将军陈茂率领,前往荆州一带,增援荆州牧扁祁,共剿绿林军。  当时的情况是,绿林军已大败荆州牧扁祁,尽获其辎重,又接连攻破城镇,势力大增,至此已聚众有五万余人。而赤眉军虽为田况所阻,不得南下,但因饥荒日益加剧也不断发展壮大,至此已有军队十余万人。然而王莽却只发给了景尚两万人,严尤那边更是只给了吏士百余人,而让他沿途自募士卒,如此之小气,看来王莽根本没把义军放在眼里,他的自我感觉太良好了。  果然,义军很快让官兵吃到了苦头。齐鲁那边,本来田况干的还不错,至少阻遏了赤眉军的发展势头,但景尚他们一来情况立刻就恶化了。这伙官兵,简直比正在闹的蝗灾还可怕,所过之处抄掠抢夺,倒是比赤眉军更像强盗些,其战斗力可想而知。结果一场大战下来,官兵大败亏输,就连景尚自己也被樊崇义军给杀了。  消息传来,长安大震,王莽顿时有如梦中惊醒,原来赤眉这伙盗贼如此厉害,再让他们发展下去那还得了?看来朕必须打出一张王牌了,否则盗贼们还真以为我新朝没人了,看吧,这次这张牌下去,吓都吓死他们!  王莽的这张王牌,就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廉颇的后人,更始将军廉丹。论打仗,这位老兄还是可以的,之前王莽南讨句町(古国名,在今云南广南一带),北征匈奴,派的都是这员老将,且斩首蛮夷颇多,这是新莽王朝军事经验最丰富,最能征善战的一员猛将。  为保万无一失,王莽还派了自己的亲信族侄爪牙重臣,太师王匡(与绿林首领王匡同名)去做廉丹的搭档。这一文一武,双剑合璧,再领十余万狼虎官兵东出平乱,樊崇等蕞尔小贼,必如泰山累卵,压之即爆!  地黄三年(公元前22年)四月,王莽亲自在长安城外为廉丹、王匡践行,送至东门之外,忽然天降暴雨,沾衣而止。路旁有围观长者见此不祥之兆,不由凄然叹道:“苍天下泪,是为泣军!大凶也!”  一场豪雨,已为新莽大军的前途蒙上了一层阴影,但他们仍不自知,竟还一路州郡的放纵扰民,搞得百姓苦不堪言,都说:“宁逢赤眉,不逢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杀我!”  其实王莽始终没有弄明白一件事情:在乱世之中,兵与匪基本是没有差别的,因为兵出的越多,耗的粮食也就越多,沿途州郡供应不起,兵们也只好跑去抢。匪们至少还可以抢官府,但兵们却只能抢老百姓了,老百姓被抢的活不下去,最后又只得去当匪,结果就是匪越来越多,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死结,谁都解不开来。  当然如果够残忍的话,这个死结倒是有一种解决办法,那就是耗。反正就是抢了,不如大家比着赛的抢,然后互耗,耗到最后大家都抢无可抢,那一定是官兵占上风,毕竟官兵身后拥有整个国家的后勤支撑;而流民所依靠的只有自己而已。  这正是廉丹的办法,也是当时唯一的平乱之法。所以他屯军于定陶数月,却迟迟不肯出兵。另外一边,严尤竟与廉丹英雄所见略同,也是一路缓行,迟迟未至荆州。  新朝将帅们个个用兵持重,坚持欲与乱贼互耗,这下可急坏了苦侯捷报的王莽,因为此时天下的局势已经每况愈下,他也实在是撑不下去了。  是年夏,蝗灾进一步加剧,蝗虫们一路从东方席卷而来,遮天蔽日,吃的天下干干净净,百姓吃无可吃,饿死无数,有些地方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现象,比如《后汉书》、《东观汉记》中就多有记载当时盗贼绑架平民、烹而食之的惨剧。日期: 09:45:37  王莽闻讯大急,心想在朕英明领导下的百姓怎么能吃人肉呢?这写在史书里多丢人!于是又想了个馊主意,让手下大臣们研究出一种新型食品,在全国范围推广。这种新型食品叫作酪,不过不是奶酪,而是木头酪,也就是用锅把木头煮软来吃。可这人又不是白蚁,怎么能吃的下木头呢?王莽天真的举动自然是越帮越忙,越忙越乱,白白浪费人力物力,结果不久便又有数十万流民逃荒涌入关中,嗷嗷待哺,恰如蝗虫一般可怕。王莽身为国家元首,自然不能罔顾百姓性命,乃遣使者开仓放粮,惜乎用人不擅,使者竟与属下小吏将赈灾之粮全数克扣贪污,导致近百万灾民饿死殆尽,长安内外,一时饿殍遍野,惨不忍睹。结果到最后,百姓发现还是得吃死人肉,虽然恶心,但至少能填饱肚子,不像傻皇帝老拿木头块儿来糊弄大家。  在这种情况下,王莽对将帅们再也忍无可忍,立时下了一道诏书,严辞责备廉丹道:“仓廪尽矣,府库空矣,可以怒矣,可以战矣!将军受国重住,不捐身于中野,无以报恩塞责。”  廉丹接诏,惶恐万分,无奈只得放弃自己先前的战略,决定豁出自己这条老命,去跟赤眉军死磕,拼死算球!  是年十月,廉丹、王匡率军攻打无盐赤眉军,初战告捷,斩首万余。王莽闻信大喜,忙遣使者前往劳军,将二人进爵为公,同时还封赏了吏士有功者十余人。  一场大胜来的如此容易,王匡当然满心欢喜,志气百倍,便想趁胜出击,再去攻打梁郡的赤眉军。然而廉丹却没有一丝欢喜的样子,反哭丧着脸劝道:“大战方毕,宜休士养威,不可轻进。”王匡立功心切,根本不听,心想廉丹老矣尚能饭否?你不去,我去,区区小盗,我一个人就能搞定。  廉丹无奈,只得率众随行。作为新朝的忠臣良将,作为王家的鹰犬爪牙,前者可以抛弃后者,但后者绝不能抛弃前者,这就是廉丹的臣道,一条路走到黑,永远不回头。  结果理所当然的,他们半路正中了赤眉军的埋伏,王匡见势不妙,赶紧策马就逃,导致廉丹身陷重围,危急时刻,从人皆劝廉丹突围,廉丹却道:“小儿可走,吾不可!”说完策马冲入敌阵之中,力战而死。廉丹部下校尉二十余人闻之,无奈也只得一声齐呼:“廉公已死,吾谁为生!”然后也策马急进,对赤眉军阵进行自杀式冲击,结果全数战死。王莽十万大军,转眼灰飞烟灭。  一代名将廉丹竟阵亡于乱贼之手,东征军几至全军覆没,消息传来,王莽彻底慌了手脚,他赶紧再派司徒(相当于丞相)王寻率领大军十余万人坐镇洛阳,震慑山东,以挽回局势,可惜齐鲁局势已经糜烂,王莽再怎么扑腾,也没戏了。  与此同时,南方的局势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在一系列连锁反应之下,我们沉寂了很久的刘秀同学,也被宿命牵引着,正式踏上了历史的舞台,虽然此时他还不是主角,甚至有点慌乱,像只误入丛林的小白兔,但是他很快就找到了舞台的感觉,我型我秀,秀出真我魅力。看吧,历史的大幕已经拉开了。  大概就在王莽地黄年间,天下灾异频发,流民四起,四方溃畔之际,刘秀毅然放弃了仕宦的理想,离开太学回家务农,当时到处都在闹灾,南阳也不例外,那是大旱连绵,土地干裂,庄稼枯死,颗粒无收,别说农民了,就是地主家都没余粮了,然而也不知刘秀掌握了何种农业新科技,他家的粮食竟然连年丰收,这下可乐坏了他大哥刘縯,同时也惹红眼了当地官府与其他豪强。日期: 10:15:44  俗话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如今南阳旱饥,粮食几千钱一石,可刘秀家却有这么多粮食,富到流油,这岂不是一头大肥羊吗?我们这些官府老爷们,平时连地皮都要扒去三尺,现在有如此肥羊却不下手,这可不是他们的风格。再加上刘縯手下养的那些宾客稂莠不齐鱼龙混杂,其中不免有些打家劫舍杀人如麻的江湖豪客,所以官府只要一认真找茬,牵连打击,刘氏兄弟就吃不了兜着走了。于是两兄弟一合计,不如来个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母亲樊氏被安排去湖阳(今河南唐河)娘家宗族;刘縯则亡匿江湖,暗自打点官府,以求大事化小;刘秀倒有一个去处,那就是逃往新野,躲在姐夫邓晨家里避风头,他俩从小关系就铁,现在死党有难,邓晨自然义不容辞。  何况,邓晨在新野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豪族,包庇一个罪犯没啥了不起的。  刘秀从太学校草风云人物,忽然急转直下,成为田舍翁,再到通缉犯,他这几年的人生可真够坎坷了,好在他天性乐观,志气阔达,又兼在新野亲戚朋友故旧同学甚多,所以倒也不以为苦,平日里便与邓晨邓禹等人喝喝茶聊聊天,品评一下天下事,意淫一下阴丽华,风声小点了后又来往于南阳首府宛城,一面卖粮于市,一面交游贤达,日子倒也过的逍遥快活。  然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死命折腾之。刘秀的好日子很快又到头了。据《后汉书樊晔传》记载,刘秀在新野期间又因某事被官府抓了去,下在狱里,还不给饭吃,差点饿死。好在当时监狱里有个叫樊晔的小吏,旧日与刘秀有些交情,便偷偷的送些烧饼进去,这才保住他的卿卿性命。后来刘秀被邓晨保出狱来,经过一番打拼终于做了皇帝,念及旧恩,便将樊晔召来朝中,拜为河东都尉,赐其宫廷御食及车马衣物,还跟他开玩笑说:“一饼而得都尉,何如?”一时满朝皆笑,群臣尽乐。光武真是个顶有意思之人。  刘秀在新野住了一段时间后,至地黄三年春夏之际,流民起义也终于席卷到了南阳。原来当时盘踞于绿林山的义军本已发展至五六万人,声势正大,却忽然遭遇瘟疫,病死者将近一半,众好汉一商量,觉得这绿林山不能再待了,然而何去何从,大家又意见不一,谁也不肯服谁,最后干脆散伙,率部分头转移。王常、成丹、张卬西入南郡(郡治为故楚都城江陵,今湖北江陵县),改称“下江兵”;王凤、王匡、马武、朱鲔(鲔音伟,鲔鱼的鲔)等人则北上南阳,改称“新市兵”。两路之中,新市兵实力更强,他们在七月份对南阳随县发动了强大攻势,平林人陈牧、廖湛闻信乃聚千余人于随县东北起事响应,称“平林兵”,宣布加入了绿林军体系。  在平林兵的众首领之中,有一位在后面非常重要的人物我们先介绍一下,这个人叫做刘玄,是刘秀的族兄,之前因为江湖仇杀而犯法,故诈死逃往平林避风头,正在走投无路,便干脆投奔了陈牧等人的平林兵,从此一生再不寻常,先担任安集掾(负责安集军众的政工干部),后升任为更始将军,接下来又做了个倒霉的短命天子,这是后话了,且不提。  就这样,赤眉大破廉丹,绿林涌入南阳,以及刘玄加入农民军的消息,一个个的传到了舂陵,引得刘汉宗族们也开始坐立不安起来,他们有的人幸灾乐祸,有的人心惊胆颤,但更多的人则不知所措。而作为舂陵刘氏年轻一代的领袖人物刘縯,此时却显得非常平静,平静的简直有点可怕。  刘縯心里明白,他这些年苦苦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在来,当今之计,起事复国已势在必行,但在此之前,他必须先去一个地方,找一个人,听一句话,为自己找来成功取胜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很关键,也很诡异,它主宰人心,它影响重大,它若有若无,它神秘莫测,它的名字,叫做谶纬。 日期: 11:10:09  所谓谶纬,乃是秦汉时期的一种神秘学说。其中的谶,简单来说就是预言,它的思想源头非常复杂,大概来自商周时代的天命论与鬼神观念,还有河图、洛书的神话以及先秦百家中的历算星相学、五德始终说、阴阳五行学等。所以说谶的历史非常悠久,比如《左传》之中,就有很多谶,再来我们比较熟悉的“亡秦者胡”以及“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都属于谶。而谶学的流行与理论化,则始于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以及刘向的五行灾异释经。这两位天下大儒,为了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非常有创意的将儒学与谶学结合起来,竟逐渐将儒家礼学发展成了体系性的宗教神学。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又有一批儒生从中衍生出了纬书,即假托儒家经典的穿凿附会之作,比如《易纬》、《诗纬》等。纬书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一般被宣称为孔子所作,以将儒家经义曲解与迷信化,从而极大的加强了谶学的理论依据。至西汉末年,王莽为了宣扬自己的统治的合法性,更是大力发展谶纬学,使之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然而另王莽没有想到的是,谶纬原来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证明新朝政权的合法性,同时也可以为刘汉复国提供舆论宣传,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也。  这么一解释,刘縯的想法就昭然若揭了,他所要去找的人,正是当时研究谶纬的一代宗师,南阳大儒蔡少公。  于是,在一个冬日的早晨,宛城蔡府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他们就是刘縯、刘秀、邓晨等宿命的探寻者,他们需要蔡少公为他们解疑答惑:究竟谁,才是乱世的终结者与拯救者?  通常大师高人,往往云山雾罩讳莫如深,更何况是这等关乎天下的大事,可没想到蔡大师却一点儿玄乎不搞,在席间直接就脱口而出道:“依老夫所搜之谶,刘秀当为天子。”  谶者,诡为隐语,预决吉凶,当然都是非常隐晦的,如此便可衍生出多种解释,以增加应验的概率。可蔡公此谶竟如此直白,指名道姓,不容质疑,倒是很吓了众人一跳。而刘縯听罢,发现谶中人名不是自己,更觉一盆冷水当头浇下,忍不住疾声问道:“是国师公刘秀乎?”  刘縯口中的这位“国师公刘秀”,就是西汉最著名的经学、谶纬学大宗师(没有之一)刘向的儿子,原名刘歆,本来也系刘汉宗室子弟,但他善于见风使舵,早早的就投靠了权势熏天的王莽,为他摇旗呐喊,助他登基称帝。因此王莽对刘歆信任有加,不仅封他为新朝国师,还和他结为儿女亲家。而做为新朝的教育、文化领袖,刘歆子承父业,也对经学和谶纬之术有着极为精深的研究。他不但推算出汉为火德,并早在汉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就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刘秀,以应大谶。而由于谶纬之学甚是隐秘高深,所以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任何怀疑,然而如今蔡少公竟一语道破天机,整件事情便顿时变得清晰起来,莫非刘歆就是刘秀,刘秀就是天子,他假意投靠王莽,原来另有野心?  但这件事情从我们现代往前看,却是扑朔迷离、疑点重重。如果这句谶语是刘歆伪造的,那么他为何不直接宣称“刘歆当为天子。”反而要大费周章的改个名字?要知道改名应谶,这等于是造假,根本愚弄不了大众。这样看来,刘歆应非瞎编此谶者,甚至可能跟此谶没有任何关系。但问题是,据史书中说刘歆后来竟然因为这条谶语造反了,大儒原来是个秀逗?总之不太可信。  这其中到底是谁在搞鬼?该谶的原创者又究竟是谁,到底是前辈,还是后人呢?  无法知道,永远无法知道了,前人若想掩盖史实很难,但要掩盖内幕还是很简单的。  还有更可怕的巧合:刘歆改名的这一年也就是公元前6年,刚好还是本书主人公刘秀出生的这一年。也就是说,在这一年天下同时出现了两个刘秀,一个是父亲取的名字,一个是自己改的名字,一假一真,一虚一实,一有意一无意,再配上神秘的谶语似隐似现的出没于其中,深思之下简直令人汗毛直竖。不管这个巧合是天干的还是人干的,它的创作者都有着堪比奥斯卡最佳编剧奖的精密巧思,其创意天下无双,登峰造极。日期: 10:10:55  扯远了,当时宴席上的人肯定想不了我们这么多,以他们见识的局限,这会儿恐怕也只能频频点头,表示认同。只有刘秀在旁,对此怪力乱神之说,感觉颇有意思,便忍不住插口道:“何用知非仆耶?”你们都说是国师公刘秀,为什么就没人说说我呢?我也叫刘秀啊!  席间众人闻言,这才想起这座中原来也有个叫刘秀的,不由都一愣。  当时,还没有人相信刘秀会成为皇帝。这也很正常,想想看,一个爱好种田经商,喜欢漂亮妹妹阴丽华的农村小青年,穿上龙袍是何等模样?  所以大家当然忍不住发笑:“哈哈哈哈,汝为天子,我等便是神仙了!”  刘秀也笑:“我若为天子,必当撕了你们的嘴,为仙界清理门户!”席间众人又是大笑,捧腹捶案,闹作一团。只有邓晨在旁沉吟不语,陷入沉思之中。  离开蔡府之后,刘縯便带着失望的心情,黯然回归舂陵准备起事事宜不提。而刘秀则与姐夫邓晨再回新野暂住,日子回归平静,但随着南阳局势越来越紧张,邓晨终于忍不住对刘秀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王莽悖暴,盛夏斩人(按时令本当秋后处斩),此天亡之时也。往时会宛,独当应耶?”  好一个邓晨,慧眼能识珠,管中可窥豹,天下也只有他看出了刘秀有当皇帝的潜质,这是何等的目光如炬。  刘秀闻言,沉吟不答,只低下头来,露出了如蒙娜丽莎般的微笑。  邓晨分明看到,有一股奇异的光芒,隐隐从刘秀身上透了出来,熠熠流转,妙不可言。  3.南阳兴师,栉风沐雨  鲁迅先生曾说过:“路,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走的人多了,也就自然成了路。”其实,谶也是无所谓有或无的,说的人多了,也就成了强烈的心理暗示,久而久之,便能把那潜藏的野心全面激发出来。比如刘秀对谶的态度,就从刚开始的感觉好玩儿,到邓晨极力推言,则变得半信半疑,直到又一条谶的出现,他才终于改变态度,决定姑且信之,姑且一试。  这条谶就是:“刘氏复兴,李氏为辅。”  就八个字,很直白,也很简单,虽是古文,却根本无需解释。它在史书中第一次出现,是在地黄二年春,王莽一门五丧之际,当时有个研究谶纬的卜者王況跟魏郡太守李焉说,李姓在五行中为火,可助刘氏复兴汉室。两人遂合谋编写了一本十余万字的反动手册,专门论述新莽将如何倒台,汉室会如何复兴的。当然,书刚写好,便事发,两人均被王莽所杀。  然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了这条谶的加持,更多的李姓之人开始蠢蠢欲动了。接下来这一群不安分者,正是南阳豪杰李通一族。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城人。李家累世都是南阳巨商,家资甚富。李通的父亲李守,身高九尺(约合今两米零七),容貌绝异,为人不苟言笑,对子女家教极严,早年间曾拜刘秀(刘歆)为师,学习儒经及谶纬星象之术,后担任王莽的宗卿师(主管宗室之官)。所以在李守的影响下,李通也精通儒经及谶纬,学问极好,惜仕途不顺,一直只担任些县丞之类的小吏。然而这条谶的出现,最终竟彻底颠覆了李家的命运。日期: 11:46:48  原来,李守当年,曾好花过一段时间研究过谶,也经常跟李通说起刘氏复兴李氏为辅之类的话。却没想到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李通本来就心有大志,听了父亲这话更是深信不疑,乃毅然辞官回家,等待宿命去矣。  这一等就等到绿林兵起,南阳骚动,李通便再也坐不住了。刚好他的堂弟李轶(轶音意)也是个极不安分之人,于是就跟李通说:“今四方扰乱,新室且亡,汉当更兴。南阳宗室,独刘伯升兄弟泛爱容众,可与谋大事。”李通早就等着弟弟这句话,闻言自然一拍即合,乃大笑道:“正吾意也。”  也就是那么巧,刘秀当时刚好就在宛城卖粮食,李通听说,便叫李轶去请刘秀来府中谋议大事。  然而刘秀一听李轶来访,顿时心下一沉,当即来了个大门紧闭,避而不见。  刘秀甚温良友善之人,这次怎么如此没礼貌?原来,刘家与李家素有仇怨,当年李通有个同母弟叫申屠臣,是南阳一带有名的神医,有次刘縯好友生病,便派人去请申屠臣来看病,没想到申屠臣仗着自己有钱有势有名气,竟然对刘縯指手画脚态度嚣张,刘縯本就是个爆脾气,一怒之下竟把申屠臣给杀了。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刘秀的哥哥杀了人家的弟弟,现在人家找上门来,不是寻仇,还能干嘛呢?所以刘秀当然不见,傻子才见,这可是人家的地盘,不注意到时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所以还是赶紧收拾包袱准备跑路吧。  但李轶身怀重任而来,岂肯轻易罢休?结果他竟一日一夜堵在门口,如此侯见,闻所未闻,刘秀无奈,只得勉强与之相见。李轶道明来意,又极言申屠臣之事,全是他咎由自取,我等李氏族人并未怪过令兄,今日真是有要事相商,诚无它意,文叔(刘秀字)去了便知。  刘秀心想,刘李二家多年仇怨,总要有个了当,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今日就是龙潭虎穴,我也闯一闯吧!何况大家是同乡,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这辈子总不能永远躲着对方。  于是刘秀慨然许往,但为防万一,他在袖中藏了一把短刀,到时候当真出事,便跟他们拼了就是。  然而刘秀来到李府后,却并没有见到李通,据说是病了,接待他的是李通的哥哥李倏和弟弟李宠、李松。李松等人见到刘秀,非常开心,开口便说天下扰乱饥饿,下江兵盛,王莽败亡不久,我等不如……  刘秀本以为李家请他来若不是为了寻仇,那便是为求和好,可没想到竟是如此大事,不由暗暗心惊,又觉李氏素豪富,何以抛家舍业,行此冒险之事,故一时也不敢答应。李通在内室听得着急,便再也不生病了,遣人急召刘秀入内议事。刘秀闻言心中嘿然一笑:这才对嘛,你们带头大哥早该出面了。  李通看到刘秀进来,虽仍半卧在床上,但一接近就来了个热烈的握手。刘秀措不及防,袖中短刀被抓个正着,不由大窘。李通却笑问:“文叔一何武也!”  刘秀老脸一红,也笑:“此仓卒时以备不虞耳,李兄不必介怀。不过吾观李兄脸色红润,双手甚是有劲,此一何病也!”两人乃会心大笑,芥蒂尽除。  到得此时,李通这才将那句谶语和盘托出,刘秀恍然大悟,但他心中还有最后一个顾虑,这个顾虑就是李通的父亲李守,要知道李守此时正在长安做官,且素为王莽所看重,李通竟在这个当口造反,于情理不合,更置父亲于绝境,实在大大的不孝!遂又问:“当如宗卿师何?”日期: 09:16:08  李通早知刘秀必有此问,当即答道:“已自有度矣。”原来他已安排族侄李季去长安接李守了,这个完全不用担心。  刘秀见李通行事缜密,不似冒然起意,这才打消了所有顾虑,正式代表刘氏与李氏结成同盟,并详细约定了整个起义计划。  起义时间,定在当年(地黄三年)十月立秋农闲之际,南阳各地兵丁会聚宛城都试之日。这一天,南阳太守甄阜及都尉梁丘赐都将亲临校场阅兵,李氏族人则可趁机劫持二人,因以号令大众,而不费吹灰之力坐收宛城。计议已定,双方乃分头行事,李通去联系南阳郡掾史张顺等人为内应;刘秀则以贩谷之资,在宛城秘密购置弓弩兵器及红色盔甲(汉朝尚赤),完了便携李家代表李轶潜回舂陵,通知大哥刘縯举兵相应。  从宛城到舂陵,航空距离近三百里,刘秀、李轶及众宾客数十人之多,又运有大量兵器甲仗,而且为避开官府盘查,他们只能昼伏夜出,走那山野小路,这样一来,等他们到达舂陵,恐怕黄花菜都凉了。所以刘秀与李轶商量,先遣一宾客以快马赶至舂陵,将详情告知刘縯。刘縯闻信大喜,立刻召集死党豪杰,与之议道:“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乃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  刘縯与大家商量造反,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如今老大终于发话,众人自哄然响应,一股豪情,直冲云霄,乃约定都试之日同时举兵,众人各回地方召集小弟不提。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众人正雄心勃勃想要大干一场,宛城那边却出事了。原来李通遇人不淑,他的内应张顺竟然临阵倒戈,向南阳太守甄阜告发了李家的密谋。这下李通可惨了,一家人都被官府抓了去,只有他和他的弟弟李松跑得快,得以骑马逃出生天。  宛城事发后不久,李守一家在长安遇害。与此同时,李通在宛城的兄弟、门宗等六十四人,也被拉上菜市口当街斩首,然后焚尸弃市,挫骨扬灰,以儆效尤。  邓晨、李通、李轶、李松四人无疑是刘秀的“革命”启蒙者,李氏兄弟更为南阳豪杰打响了复汉革命第一枪,且为革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无疑都是覆灭王莽的功臣,只可惜李轶、李松后来站错了队,最终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结局,可见革命需要勇气,更需要运气。  李家起义失败满门被诛,震动了整个帝国,也吓坏了南阳豪杰与刘汉宗族。刘縯闻信,更是着急上火大感挫折,然而事已至此,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故仍然站了出来,登高一呼,号召舂陵子弟公举大事。  然而呼声方罢,刘縯环顾左右,却发现只有一帮宾客死党围在左右,刘氏各家子弟竟大多都跑了。  刘縯又惊又怒,乃连声大呼:“回来,回来!王莽篡位害民,罪大恶极,此国仇家恨,汝等竟是不报了么?”  众子弟却还在跑,边跑还边回头叫:“伯升杀我!伯升杀我!”  刘縯直气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我给你们功名富贵,你们却不要,还说我杀你们。真是群没见识没出息的胆小鬼!日期: 09:31:30  正在此人心慌乱,大事将败之际。十一月初,刘秀他们终于从宛城回来了,舂陵子弟们眼见着刘秀这个老实人,竟然绛衣武冠,威风凛凛,押运着满车的“军火”嚣张而回,不由大惊,皆言:“以为独伯升如此也,中谨厚亦如之。”这么老实的人都造反也,看来确实该反。于是紧密团结在刘氏兄弟周围,竞相造起反来。刘秀忙说我们不是造反,是拨乱反正,王莽他才是造反,这江山本来就该我们刘氏坐。众人一听,气焰更加高涨,乃全体大呼:王莽混蛋,赶紧滚蛋,刘氏江山,刘氏来干!  这个世界上,并不是胆大之人才最有号召力,有时候老实人才能给人予最大的安全感。  最终,刘氏兄弟在舂陵总共召集了七八千人的子弟兵,这些舂陵子弟便是大汉中兴的最初班底与核心力量,又称舂陵军。另外一边,邓晨收到消息,亦率领宗族、宾客数百人在新野起事,这股力量也是刘氏兄弟的忠实拥趸。大家遂携起手来,意志昂扬朝宛城进发。  宛城,南蔽荆襄,北控洛汝,自古为兵家要地。春秋时楚霸中原,以此为基地,战国时宛城入秦,则楚遂不复振。其至秦汉以来发展迅猛,当时已为工商业之大都会、南北交通及经济之重镇。只可惜之前李氏举事失败,不仅未能夺取宛城,而且让南阳官府事先有了防备,革命形势遂急转直下,加之南阳豪杰势单力孤,无奈中,刘縯便决定借助绿林流民武装,与之联合反莽。士绅与流民共舞,这当然是个危险而又不得已的选择,一个控制不好就可能爆发火并或分裂,最后到底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那就只能各凭本事了。  于是,刘縯派宗室刘嘉带上整车的金银钱粮与兵弩牛酒,来到随县,与绿林军首领王凤、陈牧等人交好结盟,相约合军西进,攻取宛城,继而以此为基业,扫平天下,灭亡新莽,复兴刘汉。  绿林军众首领几乎没怎么商量,就很快同意了刘縯这个提议。在推翻王莽这个共同的政治目标下,刘氏出钱出粮,绿林出人出力,这岂不是很公平吗?大家之前啸聚山林反抗官府,无非也是活不下去了混口饭吃,现今有了刘氏出头,既保障了兄弟们的肚皮与口袋,在政治上又名正言顺,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并很快合兵攻下了舂陵西边的一个叫长聚(聚,居也,小于乡曰聚)的地方。各军胜利会师后,刘縯把他的舂陵军改名为柱天都部,意为统摄诸部,为擎天之柱。  长聚之战,虽只是攻打一个小村落,却是名将刘秀生平第一战,意义非常重大。据《东观汉记》记载,刘秀此战的战绩为,骑牛出阵,剑斩新野县尉,夺其马而乘之。  大家没有看错,一代名君名将刘秀最初的坐骑,竟是一头牛,果然尽显田舍翁本色。至于骑牛如何作战我没有见过,不知是何等一副奇景,史书中也能详录。我想这大概也不是刘秀在学太上老君摆酷,而是起义初期军资匮乏,最珍贵的战马自然是极其紧缺之物,刘秀又是个温良俭让之人,主动把好马留给别人,而自家骑着熟悉的耕牛去打仗,这倒也符合他的性格。  有意思的是,在野史评书之中,刘秀无奈选择的这头坐骑,竟然被演绎成了仙人所赐的独角红牛,所谓“二百炎刘从此始,红牛直上五云程”也。哈哈,好玩儿!  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这个月,有一颗流星从洛阳上空划过,飞向南阳方向。《续汉志》说,这是“楚地将有大乱,光武都洛阳,居周地,除秽布新之象。”日期: 09:57:38  接下来,汉军的西进,随着行政区划步步升级,准备攻打唐子乡(今湖北省枣阳市唐子山下太平镇),这里是莽军存放辎重的地方,先打下这里补充物资无疑是个正确的抉择。这次刘秀又想了个妙招,派宗室刘终假扮江夏郡吏,将唐子乡莽军指挥官湖阳县尉诱骗出营,伏兵杀之,莽军群龙无首,故不战自溃。汉军遂进屠唐子乡,夺取了大量军资财物。  打胜仗抢了好东西,自然要分。然而分的时候却出了问题,原来刘氏宗族拿了一半,绿林好汉们认为这不公平,应该按人头来分,绿林的人更多啊!  再说了,刘氏子弟都是富人,绿林好汉都是穷人,现在大家合伙干买卖,每个富人还又分的更多,这还有没有天理啦!  绿林好汉们越想越气,火起来就想来个窝里反,反正抢谁不是抢,大不了拉倒散伙,拼个你死我活!  刘秀一看这可不好,刚有点蝇头小利就大搞内讧,以后这仗还怎么打,于是赶紧出面调停,劝说宗族子弟们以大局为重,放弃眼前利益,把战利品都交出来,全部送给绿林好汉。好汉们见刘秀如此识相,不由欢喜无限,笑逐颜开,皆言文叔者,好朋友也。  文弱怕事,面目可亲,这就是刘秀在绿林好汉眼中的印象。假设刘秀没有一个强势的哥哥刘縯,而只是一个普通刘氏子弟,他们后来挑选的那个倒霉人物,说不定会是刘秀而不是刘玄。  当然,以我们事后诸葛亮的智慧,刘秀这样做其实不是胆小怕事,而是绝高的权谋——以些许财物,就成功化解了一场兵变,使汉军内部的团结得到巩固。在目前情势下,刘氏的反莽目标是复国,绿林的反莽目标是发财,所以刘氏争的是权,不是利。弄清楚这一点,保持住这一点,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不管怎么说,汉军诸部军心已定,遂继续西进,欲攻取军事重镇棘阳县(今河南南阳市南)。  棘阳,古之谢国,位于棘水之阳,因以得名。此县为宛城南面门户,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而棘阳之县长岑彭(字君然),更是日后东汉开国二十八将中佼佼者(星宿“尾火虎”),野史评书中说他手持一把三尖两刃刀,又擅使飞镖,号称三手大将,有万夫不当之勇,还是王莽钦点的武状元(这就是胡说八道了)。看到这里,大家必定以为将有一场天雷引发地火的精彩大战,但没想到岑彭竟让观众失望了,他见汉兵势大,士无守心,遂好汉不吃眼前亏,带着老婆孩子弃城而逃。这样刘縯不费吹灰之力,就得了起事之后的第一座县城。  汉军有了棘阳这个根据地,接下来的战事就可以慢慢来了,毕竟宛城是中原地区仅次于洛阳的大城市,守军有五六万人之多,这可是一块硬到吓人的大骨头。所以慢慢来,慢慢来,心急啃不了硬骨头。  但就在汉军暂作休整期间,刘氏兄弟又接连遭遇了几件大事,有好事,有坏事,也有伤心事,总之从踏上这条艰辛复国路起,他们的生活就永远不会再平静了。日期: 11:37:56  好事是在新野起兵的姐夫邓晨、以及久无音讯的李通李松兄弟,都各自率部来到棘阳与汉军会和,使得刘氏兄弟的势力大为加强。绿林好汉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妈的刘縯那边又多了一帮分钱的,我们股份越来越少了,咋办?  坏事是刘秀兄弟寡居在湖阳外公家的母亲樊娴都突然病逝,由于刘氏已成“反贼”,她的娘家人竟不敢给她举办丧事,最后还是宗人樊巨公好心代为收敛,将之草草埋在城外。  刘氏兄弟闻信,悲不自胜。樊娴都年轻守寡,含辛茹苦将一帮子女抚养长大,又兼端庄婉顺,恪守妇道,向为宗族所敬。如今却因刘氏起兵,死了也无人送葬,更连个像样的坟冢都没有,这可让刘秀他们情何以堪?  唉,这世上做什么都需要付出代价,事情越大,代价也就越大;所以想要精彩的人生,就必须放弃自己的一部分人生。其实,英雄远比凡人不自由,他们无法纯粹的笑,也无法彻底的哭,没办法,这是他们自己选的路,起步了就不能回头,这一路哪怕是血泪漫天,跪着,趴着,爬着,只要还有一口气,也得走完它。  于是乎,连战连捷的鼓舞与丧失至亲的悲痛,此情绪之巨大反差,交织着冲向刘氏兄弟,冲昏了他们的头脑,模糊了他们的判断,终于铸成大错。  这个大错就是,汉军修正完毕后,他们竟然让刘氏宗族家眷随行,一同向北进攻宛城。其中缘由,史书未载,小生猜测,这里面可能有两个原因,一则大概是连战连胜让他们产生了轻敌的情绪,二则大概是樊氏的去世让他们再也不忍与亲人片刻分离,生怕一个再见,就是永远不见。  刘氏的这个冒失决策,正中南阳太守甄阜下怀。  汉军终归还是太小看甄阜了,其实这家伙厉害的很,早在绿林军涌入南阳,他就开始调兵遣将,囤积粮草,广召贤能,征募士卒,到得此时,他手下已有精兵十万,可谓资本雄厚,实力惊人,但他却坐镇南阳,一直按兵不动,显然心中已有通盘计划,汉军不来则已,来了必定有的好受。  更重要的是,甄阜军中有一位日后大放异彩的天下名将:从棘阳逃来的岑彭。  原来,由于岑彭守土不利,所以甄阜把他的家眷作为人质扣了起来,以此为威胁,要他好好立功赎罪。  这下岑彭急了,赶紧绞尽脑汁给甄阜出了一个狠招,即将莽军主力埋伏在汉军攻打宛城的必经之路“小长安聚”四围,然后诱敌深入,把这帮“反贼”全给包了饺子!  果然,数日后,饺子来了,是男女老少,应有尽有,肉馅丰富,美味多汁,又适逢清晨,大雾弥漫,是良辰美景,早餐丰富,不吃都对不起自己这张嘴。  甄阜哈哈一笑,下令,动嘴!  话音未落,莽军伏兵四出,顿时与大雾合成一体,将汉军淹没。日期: 12:13:33  汉军自然是败了。拖家带口,毫无防备,地形不熟,敌众我寡,又漫天大雾,遮蔽视线,这仗怎么打?  刘縯自有妙计。  这个妙计就是逃!除了逃还能怎样,逃的了多少算多少吧!  可是逃也不容易啊,将军们好办,他们有马;士卒们也还好,他们有刀。可家眷们都是老弱妇孺啊,他们只能靠两条纤弱发软的大腿在雾中瞎跑,一旦撞上官兵的屠刀,死;一旦迷失了方向跑不动,等死。整个小长安内,一片的喊声杀声哭声,凄厉的鲜血,染红白雾,这是修罗地狱。  在这一片混乱之中,刘秀也在跑,他单身匹马,在雾中狂奔。部属与亲属,早都跑散了,他四顾茫然,满心悲凉。  如果时间能倒流,刘秀绝不再携亲属出外征战,他宁愿生离,也不要死别啊!  正在后悔无及,刘秀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影子,竟是妹妹刘伯姬在路旁啼哭。刘秀赶紧飞下来将妹妹扶上马背,两人共骑狂奔,因为他们分明听到,追兵的喊杀声就在脑后,如鬼哭狼嚎,声声摄人魂魄。  二人跑了没多远,又遇见二姐刘元,正牵着她和邓晨生的三个女儿,一路跌跌撞撞的逃命。刘秀赶紧追上去,叫她们上马快跑。刘元回顾她三个哭闹不止的幼女,又看了看她两个狼狈不堪的弟妹,以及大口喘气的可怜马儿,挥手苦笑道:“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  刘秀又急又悲,大汗淋漓,泪如雨下,全身好似水洗一般,动弹不得,心想这是生离,也是死别啊!上天,你为何要如此对我!  小生读史至此,不由长叹,想当年高祖逃亡,为保全性命,连亲生子女都能踢下车去。如今光武不过为了一个姐姐,竟连死也不愿抛弃——君乃一行大事之人,真何故如此多情也!  而刘元见刘秀不肯行,竟牙一咬,拉起三个女儿,回身朝追兵冲了去。刘秀一个迟疑,便眼睁睁的看着阿姐与外甥女惨叫着倒在血雾之中,不由痛彻心肠,乃一声长嚎,转身策马狼奔而去。不久,众将陆续逃回棘阳,清点人马,损失惨重,尤其是刘氏宗族,家属几乎尽殁。  刘秀二哥刘仲,阵亡。二姐刘元及其三女,惨死。养父刘良之妻及二子,被杀。族兄刘嘉之妻儿,亦死。故舂陵侯嫡子刘祉之妻儿,同时也在宛城遇害。刘氏眷属死者近百,是家破人亡,惨到极点,整个棘阳,更是哀鸿满城,素服一片。  棘阳的天空,是血色的;其中有一片云采,也是血色的。  这是血的教训。这个教训,告诉刘氏兄弟,战争不是儿戏,更不是请客吃饭,一个不小心,就是亲痛仇快,血流成河,用兵不亦慎乎,用兵不亦慎乎,用兵不亦慎乎!  有的名将,如项羽韩信,乃天赋奇才,无需砥砺,足可傲视古今。有的名将,则血染泪泡,刻骨铭心,挖心洗髓,历尽磨难,方可琢成美玉,这样的名将,便以刘秀为第一人。  另外一边,甄阜打了个大胜仗,顿生骄态,便欲乘胜追击,全歼汉军。遂尽留辎重于蓝乡(在今河南泌阳),引十万精兵倾巢而出,南渡潢淳水(今河南唐县西),至沘水(今泌阳河)西岸,在二水之间扎下营寨,继而过河拆桥,以示勇往直前,绝无还心。  明明占尽优势,还要自我折腾,这不仅鼓舞不了军心,反而还会闹得人心惶惶的,这是白白给将士们增添压力。  还是那句话,用兵不慎,骄兵必败。  照我看甄阜这人也不是不懂兵法,而恰恰是太精通兵法了,所以干什么都要学古之名将。看到河,就忍不住显摆,非学那项羽的破釜沉舟,韩信的背水一战,殊不知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一直被模仿,但永远难以复制,从来未被超越。我们在《伤心楚汉》一卷已多次详细论述过,项韩的这两大绝世奇略,必须满足很多条件才能使用,否则就是自寻死路,自毁一个大好局面。  王莽托古改制,甄阜托古打仗,这帮活在过去的老古板,还当真是君臣一体,甚有默契。  他们托的不是古,是寂寞。日期: 11:30:54  而在棘阳城里,汉军也人心惶惶,不过莽军那是自寻烦恼自找压力,他们却是真有些绝望了。现如今十万官军,兵临城下,棘阳风雨飘摇,危如累卵,怎么办?  绿林好汉们的办法是:兄弟本为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何况我们与刘氏本来就不是兄弟,他们是前朝贵胄,我们是江湖好汉,地位身份迥异,各看各的不顺眼,难以求同存异,不如各自散去,扔经书,分行礼,你回你的花果山,我回我的高老庄,西天咱不去了。  刘縯听了这些话,不由大感头疼。本来兵力就少,还要再分,你们不知道造反是一条直路,回头就是个死吗?但他刚打了场败仗,威信一落千丈,说话更没分量,只能是干着急。  就在此紧急关头,一人横空出世,力挽狂澜,拉了刘氏兄弟一把。  这个人就是绿林军三大系统之一下江兵的首领,日后的东汉开国名将与平羌名将,王常。  半年前,由于突发瘟疫,绿林军在荆州散伙,王凤的新市兵北入南阳,又发展出一支平林兵,并与刘氏结盟。而王常、张卬率领的下江兵,则西入南郡,与王莽中央军严尤所部连场大战,互有胜负,此时其军约五千人,正转战至南阳郡内宜秋聚(今河南唐河西)一带,此地离棘阳不过百里,刘縯若能前去说服他们来入伙,必能增强汉军实力与团结,得与甄阜决一死战。  会开完,刘縯便与刘秀、李通立刻动身,一同来到宜秋。双方会晤后,未及多言,王常便立刻折服在了刘縯的英雄气概之下,欣然应道:“刘氏复兴,即真主也。诚思出身为用,辅成大功。”  受够了王凤陈牧等人鸟气的刘縯,终于碰上个识大体有觉悟的绿林好汉,他真是太感动太开心了,遂与王常深相交结,言大事若成,必与之共富贵、无相忘。而下江兵的另一首领张卬虽然并不怎么喜欢刘縯,但又觉得就这样单干下去前途堪忧,于是也只得同意合作。  闻得下江兵加入,汉军胆气立壮。而王凤陈牧等人与绿林老战友重聚之后,也不由平添了几分信心,决意豁出去再干它娘的一场。刘縯见革命形势转好,遂重整旗鼓,大飨军士,重设盟约,休卒三日,分为六部(这支军队后又称南阳六部兵),约定三日之后,众军齐心同力,俱进杀敌,以报小长安之恨。  刘縯的决策是正确的,初起之兵由于训练少,且组织尚不严密,所以最重要也最可倚仗的就是士气,士气一起,就决不能拖,一定要主动进攻,疯狂的进攻,一时的挫折根本不算什么!  三日之后,正是大年三十,汉军早已提前放假好好过了年,现在他们要让莽军不能好好过年。  是夜,月黑风高,刘縯派出一路奇兵,乘着夜色潜出棘阳,疾行数十里,偷袭了莽军的辎重营蓝乡。莽军士卒万万没想到汉军会在除夕之夜从天而降,根本没有防备,稍做反抗,就全部成了俘虏。蓝乡的所有辎重粮草,一夜易手。  甄阜闻说后路粮草被劫,大惊,忙欲整军回救。刘縯当然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一早就对甄阜军西南面发动了总攻,王常的下江兵亦在东南面同时动手。莽军无奈慌忙应战,激斗了半天,到中午时分饭点儿上,终于撑不住了,开始一浪一浪的往北溃退,朝潢淳水方向奔命。刘縯心想这到手的过年红包岂能让它跑了,追!  莽军一路逃一路骂娘,心想他妈的大年初一头一天就这么衰,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答对,加十分!诸位曾记否,那潢淳水渡河之桥,早被你们亲爱的太守大人给拆了。他拆的不是桥,正是你们的活命机会!  前有滚滚潢淳水,后有滔滔汉追兵,莽军欲哭无泪,只能回头送死,被杀被淹而死者两万余人,其中正包括太守甄阜与都尉梁丘赐两个倒霉鬼。日期: 11:27:45  与此同时,本来追着下江兵打的莽中央军严尤、陈茂部也来到了南阳郡淯阳县(今河南新野北)一带,他们本想等过完年,就跟甄阜联手,对汉兵来个两面夹击,却不料甄阜这么快就完蛋了。为今之计,严尤只能率部继续向北疾驰,欲抢先汉军一步到达宛下,以增援南阳副太守严说(严尤之弟),共同据城坚守,确保此战略要地不失,则形势尚可挽回。  刘縯当然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乘着大胜,兄弟们也别急着过年了,既然前进路上还有官兵,那就挡我者死!扫清一切障碍,然后去宛城再欢庆春节。  严尤见汉兵毫不停歇,径直向自己扑来,只好硬着头皮迎战,一战即败,被斩首三千余人,无奈只好狼狈奔逃,东走颖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县)退守。刘縯扫清最后障碍,遂陈兵誓众,鼓前而行,进围宛城,自号柱天大将军,统摄汉兵诸军,威望一时暴涨,如日中天,名震寰宇,帅呆了,酷毙了。  说起来,严尤当年也是刘良的同僚兼好友,一向与刘縯刘秀叔侄相称,如今却被这俩小子打了个落花流水,真是情何以堪。  更情何以堪的是长安城中的王莽,史书说他此时的反应只有三个字,大震惧。  王莽不怕流民,流民再多也是名不正言不顺,兼无志量,造反口号最多也就一“反饥饿”,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可刘縯不一样,那是前朝皇族、宗室贵胄,又素有英雄之名,如此身份名望,不仅能收聚流民盗贼,也足可号召天下豪强,其政治大旗亦更加鲜明,称“王莽暴虐”,所以要“复高祖之业”,口号涵盖“反饥饿、反暴政、反篡逆”三大方面,这才是对新莽政权的致命一击啊!  于是气急败坏之下,王莽做出了一个非常惊人的举动,他竟将刘縯列为帝国天字第一号的通缉犯,并开出了有史以来最高悬赏金,宣称:无论何人,有得逆贼刘縯者,封邑五万户,赏黄金十万斤,拜为上公。  五万户,这是相当于帝国一个郡的人口;十万金,这是帝国一年几乎四分之一的财政收入;上公,这是朝廷的最高官爵。三者相加,这世上除了皇位,没有比这更诱惑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性消费的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