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都昌县惠民东区市和合乡上梁上燕叫占文鹏手机号是多少

都昌和合乡二舍詹村:乘着音乐的翅膀
都昌和合乡二舍詹村:乘着音乐的翅膀
九广网讯:(都昌发布 文\图 汪国山)都昌县和合乡滨湖村委会二舍詹村的村址所在,有“仙女现掌地”之说,“掌心”就是二舍祖堂座落处。形如“美女侧卧”的杜家山是属于和合乡田畈村,杜家山又称岸头山。相传清朝时和合的杜家与大树的陈家争这座山的归属,陈姓最有力的证据是山头有其先人的坟墓。县令亲临裁断,杜姓人家得到此消息后,提前来到现场,给漫山遍野各村放牛的孩子分发糕饼,并嘱咐得了甜零食的放牛娃见了县官的身影就欢呼:“到杜家山见县老爷!”县令在热喊承欢之余作出断语:“孺子都道‘杜家山’,此山定为杜家山。”从此再无争执。当地村民把逶迤静山直观地形容为“仙女献羞”,“仙女”伸展出的手掌,在堪舆老者的眼里,是块福地。
“二舍”村的得名,一说二舍村是从老舍村分迁而至,相对于“老舍”便有“二舍”之分。还有一个关于“二舍”由来的传说:明嘉靖年间,二舍村的祖先全诚公在小泞池树峦居住(现滨湖村委会所在地),全诚公家里养了母猪,母猪常带着一群仔猪到一里外的马家鞭放逐。每天傍晚,主人都要赶着猪回树峦里的圈。主人不耐其烦,干脆在母猪善拱之地搭了二间茅舍,让自家的猪不回圈里也有栖身之处。后来风水先生看了此地实为一方宝地,于是兄弟分家时,全诚公在“二舍”旁筑屋而居,瓜瓞芃芃至现今1100余人的二舍村。
二舍詹村村貌
不只是“二舍”村名有故事,村上附近的山山水水传说也不少。大沔池圩堤的内湖,有个池湖潭属二舍村。村民讲述很久很久以前,内湖的一条沙埂下埋藏着一根金扁担,要亲兄弟10个掘埂才能获取这根金扁担。往事越百年,也没找到一母生十子的亲兄弟。有亲兄弟九人者,外加一个姐夫,10个人以愚公精神挖埂不止,果然见到竖立着的闪闪发光的金扁担,一寸一寸里露出来灿烂着撸起袖子的十人。老大兴奋地吆喝一声:“姐夫,斩劲挖!”这一声呼喊,泄露了十个中有一个“内兄”非亲兄弟,露出二尺有余的金扁担应声而隐,找寻不着。二舍村最为神秘的还是“赶龙祈雨”的传说。大旱年份的农历六、七月间,乡间有“赶龙祈雨”的习俗。二舍人“赶龙”的方式是村民扛着笤帚、粪勺、猪屎扒等秽器,去村后万茅山的山凹,那里有终年不涸的一水潭。赶龙人搅动清澈潭水,惊醒龙王关心民瘼,为人间降雨。赶龙的人,可以是孤身一人,也可以男女老少成群的去。早先的赶龙,口诵“咒语”,后来只剩下简单的搅潭之举了。神奇的时候,赶龙者还未下山,顷刻便乌云翻滚,狂风暴雨,赶龙人只得抱住树木才不至被刮倒。通常赶龙后三天之内下起雨来也属应验。周边村庄得了雨霖的百姓,主动送来米、麦、花生等酬谢二舍村人。外村的人到同一水潭去赶龙,不只失效,而且赶龙者还会闹个头疼肚痛的。
祈雨的那泓潭也颇具神性。潭是在一个香炉石钵旁,此处先前有座龙王庙,清朝末期毁圮,只遗墙基残迹。原址有两棵大栎树,是村民心中的“把口龙王”。上世纪七十年代,二舍村人常到万茅山弄柴旺炊,其它松树一类被删枝,这两棵庙前的“神树”从来不会有人去削斫。时至民国,庙早已毁,但在大沔池水域过往的船主还会怀了虔诚,从池口嘴寻迹而来焚香乞安。庙侧平地处,本来有块大岩石,约3米长2米宽,“火石”的仰面像个人形,有鼻有眼的,是二舍村放牛娃休歇的好去处。40多年前的植树造林,掩埋了像形石。
飘荡高腔曲
和合乡滨湖村是“十三五”贫困村,精神扶贫、扶志扶智成为滨湖村脱贫攻坚的一个亮点。滨湖村2017年成立了高腔剧社,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高腔,因起源于江西弋阳,又被称为“弋阳腔”,也称“青阳腔”。高腔剧种鼎盛于明代,其特点是表演质朴,唱腔高亢激越,以锣鼓等打击乐器为主,辅之以喇叭、唢呐伴奏。唱词往往雅俗共赏,比如唱词从不出现“死”字,而用“殒”来表达。节奏上“三眼一板”,“三眼”舒展着悠长,“一板”铿锵着矫捷。二舍村人唱高腔戏历史悠长。年逾古稀的詹冬初老人记得小时候村上新居上梁、年轻人拜堂成亲、老人庆生做寿,都有高腔曲热热闹闹登堂入室唱起来。詹冬初16岁同村上詹昌宏、詹九红等10余人小伙伴,跟着他的大伯父詹昌宋学高腔戏,义公村的熊先彩也是教高腔戏的名师。从1961年到1963年每年冬季农闲时学一个多月,二舍村老一辈扎实的戏功就是那时打下的。1964年轰轰烈烈的社教运动,在文化上“破旧立新”,高腔戏沦为寂静,且一喑就是20余年。
滨湖村高腔戏社演出
高腔剧在老一代二舍村人的心中薪火从未灭过。2003年10月,59岁的村民詹济生老来得子,狂喜之余找到詹冬初商议,在第二年的正月初六,让“启灯”的习俗复活。2004年正月初六,詹济生邀上2003年喜得贵子的人家,买来蜡烛、鞭炮、糕点,请上詹冬初四、五个老角,在祖堂唱起高腔戏,咿咿呀呀欢闹到深夜一点。正月十五,又依了旧的习俗,在高腔戏的锣鼓中耍舞狮、发龙灯,谓之“闹灯”。自此,二舍村的高腔曲年年伴着“启灯”“闹灯”,乐了全村人。2016年正月初六,二舍村举办了一场“九龙八凤闹花灯”活动,去岁,村上有9个男孩8个女儿幸福降生。滨湖村其它村庄也有唱高腔曲的传统,三汊港中学退休教师王未水热心组织二舍、彭婆垅、西崖咀等村的高腔戏爱好者,组成滨湖村高腔剧社,活跃一方文化。王未水捐资2000元,添置了大小锣、钹、答鼓等,“东厂”(指唢呐)、“西厂”(指鼓)一应俱全。村剧社成立后,老戏迷翻出箱底保存下来的旧戏本,排练起高腔曲的传统曲目《逼上梁山》《长坂坡》等。老调识谱是“工尺调”,詹冬初请村上科班出身的音乐人,照着他的录唱,转换成“哆唻咪”的简谱,让年轻人好接受。
手抄高腔戏本
唱词批红标识“三眼(。)”与“一板(×)”
詹冬初是村上高腔戏的“台柱子”,唱、击皆通,他的老年生活也因了高腔曲而变得充实、快乐起来。大树乡、西源乡等不少村庄慕名请他上门教戏。他的高腔唱曲被人录制了视频,在朋友微信圈流传开来,吸引不少“粉丝”。
詹冬初(中)与老戏迷
梦随歌声飞
如果要给二舍村这个传统村落人文的特色定位,那么 “音乐之村”或许是二舍村亮眼的标签。老一辈爱好的高腔戏,让二舍村浸染了戏曲音乐的宫商角徵羽,二舍村的新一代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于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艺术原野。
詹玉龙在和合创办的贝多芬幼儿园
二舍村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中,有6个大学音乐专业毕业。詹国强,1993年毕业于江西教育学院声乐专业;詹育新,九江师专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现为狱警;詹志华,九江师专音乐教育专业毕业,江西省声乐协会会员,任蔡岭慈济中学副校长,从事音乐教育;詹玉龙,九江师专音乐教育专业毕业,在都昌开办“贝多芬钢琴班”和“贝多芬早校”;詹美斌,九江师专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现在深圳现代教育出版社任艺术总监、音乐制作人;詹建锋,九江师专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现在杭州担任一家音乐教育集团的董事长。六个人不只是同属一村,而且沾亲带故,前带后,老育新,一个个与音乐结缘,成就着自己的人生梦想。1963年出生的詹国强无疑是二舍村新一辈“音乐人”的领唱者。当20多岁的詹国强在村头引吭高歌时,少年詹志华们的音乐潜力被激活。自然,报考艺术专业亦是当年扬长避短跨入大学之门的一条便捷之途。
詹志华演出照
詹志华创作的校歌
詹国强从小讷言,母亲和教书的父亲小曲唱得都很动听,给因贫困而生沉闷的家庭带来欢乐,也给詹国强幼小的心灵播撒了音乐的种子。1983年在职考入江西教育学院声乐学院脱产学习两年。当时,省教育学院的音乐教师很多是从江西师范大学聘请的名师,詹国强大气、畅达的民族唱法在班上崭露头角,作曲的悟性也得到老师的褒奖。他获得过纪念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全国歌手大赛三等奖;1992年参加了江西电视台《相聚今宵》的录制;填词作曲歌吟家乡的《美丽鄱阳湖》获全国“放歌中华”铜奖。詹国强流传最广的一首作品是2008年创作的歌曲《太阳村,我的家》。太阳村是由爱心人士张淑琴创办,对服刑人员子女和特困家庭孩子予以救助的慈善中心,詹国强成为都昌县鄱阳湖太阳村的爱心大使。“你在问我,有没有家/伤心的眼泪哗啦啦地下/我是山野的风/我是无根的花/冬天的小草风吹雨打……/爷爷告诉我,孩子咱有家/开心的脸上笑成两朵花/没有饥饿寒冷/还能学文化/快乐幸福太阳村/是我温暖的家……”这首由詹国强作词作曲的《太阳村,我的家》,成为全国太阳村各类爱心活动必唱曲目,詹国强享受到了音乐人生的成就感。
二舍村人将音乐融进血液,让歌声长伴生活。1973年出生的詹建新,从2017年3月开始,投资承包了村上的油茶基地400多亩,联结贫困户增收脱贫。詹建新受建筑维修工的父亲的熏陶,从小听着录音机里的歌喜欢上了唱歌。他在油茶基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安装了一套卡拉OK音响,村上的年轻人,可以方便地来到他的基地亮着嗓子唱上一曲。詹建新还在坡梁上安装了三个高音喇叭,既可传播乡村振兴信息,也可余音绕梁为田间劳作乡亲送上音乐,愉悦心情、消除疲惫。
詹建新(右)与扶贫干部商讨文化扶贫
油茶扶贫基地高音喇叭传乐
二舍村人在如歌的岁月,创造着甜美的生活。本页链接:
第1个回答:
卢萨个话题2012
你这个问题像大海捞针
猜你感兴趣江西省都昌市和合乡上梁上燕叫占文鹏手机号是多少_百度知道
江西省都昌市和合乡上梁上燕叫占文鹏手机号是多少
江西省都昌市和合乡上梁上燕叫占文鹏手机号是多少找人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成长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这个问题像大海捞针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西省都昌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