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来个剑灵的对联大全上联下联,我出上联

一副对联,我出上联,你对下联,我出下联,你对上联一副对联,我出上联,你对下联,我出下联,你对上联充电社区百家号一副对联,请分别对上下联上联:雾锁春江山匿影。(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云遮夏月雨留声。(平平仄仄仄平平)一副联,两种景,大家发挥想象吧!大家来对联吧!可以对上联,也可以对下联。我先呱唧呱唧,为大家鼓掌。红毯铺地,鲜花列队,欢迎各位好友留墨。图片均来自网络,特此感谢寒风卷落英原创文学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充电社区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有趣的历史人物、故事,一般是你不知道的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您现在的位置: >>
>> 小学生关于对联的作文:对联的情趣(共4篇)
小学生关于对联的作文:对联的情趣(共4篇)
来源: 时间:
小学生关于对联的:对联的情趣今天是大年三十,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微风阵阵,真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而且窗外还不时传来小鸟唧唧喳喳的欢笑声,它们也在庆祝新年吧。 我和爸爸、妈妈匆匆忙忙吃过了早饭,打扮一新,便提着大包小包,兴高采烈地冲下了楼,急急忙忙地赶着回老家过年。 我们坐上车,不一会就到了奶奶家,一进门我就发现在农村过年可真有趣,和在城里过年大不相同:家家户户的门上、院子里都贴满了对联;而且对联还不能乱贴,颇有讲究。如:在水井上应贴“龙泉大吉”、有灯有电的地方应贴“小心灯火”、盛放饭菜的橱子上应贴“鱼肉满橱”、在睡觉的床头上应贴“身体安康”、在院子里应贴“满院春光”|在大门口应贴“出门见喜”……。据大人说,有一些不识字的人错贴对联贴出了很多笑话,有的人把“六畜兴旺”贴在在堂屋门口,把“身体安康”贴在了猪圈门口,把自己与猪换了过来,从此人们开玩笑时就会说:“过年了,六畜兴旺了!” 对联不仅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而且有的对联还寓意深远,比如“人勤一世千川绿,牛奋四蹄万顷黄”、“人勤春来早,草发牛更肥”……,这些对联教育我们要勤奋,要像老黄牛一样任劳任怨才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红红火火的对联,五颜六色的罗门钱,把奶奶家的小院打扮得格外热闹,格外喜庆。望着这些有趣的对联,我情不自禁的吟出了王安石的诗:“爆竹一声辞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馨研绿一痪煞?!……
【小学生关于对联的作文:对联的情趣(共4篇)第一篇】:巧用对联添情趣龙源期刊网 http://.cn
巧用对联添情趣 作者:田金环 来源:《语文之友》2012 年第 10 期
对联是我国灿烂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巧妙运用,那会使课堂熠熠 生辉。亮点一:课前小 我校每天早晨有半个小时早读时间,有时感到乏味,效果不佳。我给他们留了一个 不定期作业,课下搜集对联素材,一周或两周抽星期五时间读对联或根据内容写对联。这样, 既填补早读时间内容枯燥、乏味的空白,又为作文课积累了素材,丰富了语文学习内容,事半 功倍。记得有一年秋天,我在家看电视,在节目间隙,插播了一些旅游广告,各地的风 景、名胜,画面优美,赏心悦目。我突然来了灵感:“赏五彩金秋”。于是,回到课堂上,我把 它带给同学们,学生对的内容很丰富。其中有一联竟饱含人生哲理:“品百味人生”。更可喜的 是在作文课上,班上有同学恰到好处地借用了这一对联,给文章增色不少。亮点二:课堂巧安排 1、巧导课:导课是一节课的开始,头开得怎样,直接影响到整节课教学效果。俗话说“好 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运用对联导课,先声夺人,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还能以 其精练的文学形式唤起学生最浓郁的美感,给学生思维以启迪。“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 虐入骨三分”这是郭沫若先生为蒲松龄故居题写的一副对联,这副 16 字的短联,集中而概括地 对蒲松龄的小说创作给予了既凝练又贴切的评价。在教学《狼三则》时引用这幅联猜人物、猜 作品,学生兴味盎然。在轻松的氛围中他们记住了作者、作品,了解了作者的写作风格。2、析人物:《藤野先生》是鲁迅回忆性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回忆了与藤 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的整个过程。通过四件事,从不同侧面表现先生的高贵品质。在分析 典型事例时,我出上联:“衣着模糊求真务实一教授”。学生们小组讨论,细读事件,透析人 物,推敲语。在活动过程中,他们对先生有了充分认识,领会了先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 神。再如执教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时,比较分析两文作者苏轼和张岱 所表现出的精神境界,我出上联:“苏轼承天寺夜游闲适旷达”,鼓励学生写出下联,同学们有 的双眉紧皱,有的跃跃欲试,不一会,班上有七、八个学生对出下联,其中一联“张岱湖心亭 看雪孤芳自赏”最受欢迎。全班同学鼓掌喝彩,我称他们为“小才子”、“小才女”。是啊,一副 对联,两篇课文,人物、事件、中心尽在其中,概括凝练,又是和同学们自己的创作,能 没有成就感吗?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们学语文的兴趣 随着对联而更加高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3、善:《背影》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对父亲在特定环境下的几个细节的描 写,表现了深深的父子之情,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教学过程中我拟一上联:“背影融父爱” 启发学生对下联,学生对出“柑橘暖儿心”,“点滴注真情”等等。我给予了充分肯定,文章内 容、中心融在一副对联中何等简明突出。亮点三:课活多延伸 对联巧妙的运用于课外活动,能使语文课堂得以拓展、延伸,体现大语文观,也使活动妙 趣横生。今年春节期间,我去一些村庄走访,发现了很多好联,可美中不足的是,有些人家分 不清上下联。开学后,我向学生了解情况,很多学生不明白如何贴。于是,我一方面布置学生 搜集春联,同时制作了课件“初识对联”,讲解对联的有关知识。用一副对联概括了此次活动的 宗旨:“漫步对联世界,徜徉知识天堂”。配以图案,新鲜、凝练,使平时枯燥的说教变得有 +申请认证【小学生关于对联的作文:对联的情趣(共4篇)第二篇】:《对联》综合实践活动《对联》主题活动案例一、主题提出: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唐诗、宋词、元曲更体现出古代文化的博大与精深,而对联以其独特的方式传承着中 国文化,发展至今,更显其精妙与独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逢过年还保留着贴春联的习俗,在一些 旅游地也经常能见到对联,但现在的孩子由于对这种文化了解甚少,所以显得莫不关心。小学语文第七册 有《春联》一课,学生通过学习已对春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有些学生提出来,他们还发现有些人家墙壁 上也挂着类似春联的,砌新房上梁时也要贴,那么这些是不是也叫春联呢?他们觉得了解的还不够深 入,还想进一步了解。为进一步宏扬中国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通过活动,使他们更深 刻地了解对联,了解中国的文化。二、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对联的起源、形式、类型以及有关对联的故事等。2、在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有能力的学生学写一些简单的对联。(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2、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三)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的集体研究,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2、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懂得生活中中处处有学问,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 准备阶段 (一)选题分组 1、谈话激趣 大家通过学习已对春联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类似的子?这些也是春联吗? 通过讨论,学生得知这些不叫春联,而是对联,春联是其中的一种形式。2、师出示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教师这里有一幅奇特的对联,有谁能读一读。请学生读一读。3、这幅对联应该怎样读呢,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师讲述有关这付对联的故事。4、你们还想了解对联的哪些方面? 5、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把学生的问题板书出来。6、整理问题,进行归类,生成研究主题。(对联的历史、对联故事、怎样写对联、对联的类型??) 7、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小组,确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题,设计研究方案。(二)商讨小组活动 1、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分组,民主选定组长。2、 讨论小组分工,聘请指导教师,撰写小组研究计划书。小组活动计划安排表 组名研究主题研究目的研究步骤研究方法人员分工1 妙联巧对组对联故事了解一些有趣的对联和有趣故事,1、讨论哪些地方可能找得到。2、分头查找。3、 汇总归类。访问、上网、查阅访问 4 人、上网 3 人、查阅 6 人 对联写作组怎样写对联了解写对联的方法,自己也学着写对联 1、查找写对联的方法。2、拜访镇上写对联 的老人。3、学些对联。4、对联展览。上网、查阅、采访上网 3 人、查阅 2 人、采访 2 人 历史知识组对联的历史了解对联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到现在有什么变化 1、明确分工。2、查找资料。3、 采访有关人士。4、写出报告。查阅、调查、交流、分析查阅 5 人、调查 2 人、分析 3 人 小神童组对联的类型了解对联有哪些类型,并按类收集一些对联 1、查找有关资料。2、按类收集对联。3、 对各种类型的对联进行比较。4、编写对联集。上网、查阅、采访专家上网 5 人、查阅 2 人、采访 4 人、 编写 3 人 超人组对联的用处了解如今哪些地方要用对联,为什么要贴对联 1、制订详细的时间和分工计划。2、确定 访问对象。3、分工进行研究。4、写出研究报告。采访、查阅、调查、电话访问采访 3 人、查阅 2 人、调 查 3 人、写报告 2 人 (三)初步讨论研究方法 刚才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下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根据你们确定的研究主题,你想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 你所要的信息。学生交流,自由。归纳获取信息的途径: 1、上网查资料 2、图书馆找资料 3、书店买一本有关对联的书。4、访谈村上写对联的人或老师 5、把人家贴在门上的对联写下来。6、请专家作讲座。7、打电话给亲戚、朋友。8、写信给作家。9、网上论坛。(四)师小结 希望每位同学在研究中能发挥自身的特长,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取得能力和知识的双丰收。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一) 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主题,采用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形式,分组进行研究。1、调查访问(学生以照片、录像、录音、记录等形式记录采访过程) (1) 、访谈有关老师。(2) 、采访村上写对联的人或自己的亲人。对联研究访谈表 研究主题对联的用处研究人 访谈对象董老师访谈时间 2005 年 10 月 28 日 访谈地点 具体内容 问:董老师,我们如今哪些地方还用对联?它们有什么用? 答:用对联的地方还是比较多。如在过年时,家家户户在门上要贴春联;人们在结婚的时候,要在新房门 上贴婚联,以祝愿新人幸福美满;再如有老人祝寿时,要在中堂上挂寿联,来祝愿老人与天齐寿。问:我还看到有些人家在一幅画的两旁挂对联,这是怎么回事? 答: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堂, 主要来显示主人的文化品味和文化修养, 对联的内容通常要和画的内容相配。2 …… 2、查找资料(教师指导综合实践材料记录的方法) (1)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或教学生用“google”网站搜索有关资料。(2)让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有关书籍资料。(3)有条件的学生到书店购买有关书籍。(4)找找身边的对联,到村上把人家贴在门上的春联收集起来。3、填写研究记录表。对联研究记录表(一) 研究主题妙联巧对研究人陆佳洁、陆晓甜 研究方式查阅书籍资料来源楹联世界、家中的书籍 研究时间 2005 年 11 月 3 日研究地点家中 具体内容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由数字相等、词性相同、内容相关、对仗工整、音韵 优美的特点,故享有诗中之诗的美誉,许多妙联巧对,更使人赞叹不已。如: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 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原来我对对联一点也不了解,即使看到了也没有仔细去读,现在通过研究,觉得很多对联写得非常精采, 我国古时候的人真厉害。我越来越喜欢这些对联了,我去公园也看见有些亭子的柱子上写着对联,但那些 字我不认识,看样子我还要继续努力。(二) 阶段性反馈交流 1、各小组整理收集到的材料。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并说说是采用怎样的方法收集到的。3、谈谈在研究中所碰到的困难,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4、调整自己的计划。5、写日记。6、组织阶段评价。首先,每位学生对照自评表,对自己在活动是的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展开组内交流,同时小组成员 对他进行组内评价,并提出建议。然后指导教师根据其表现进行口头或书面评价。(三) 资料的整理 1、师生共建《对联》专题网站。2、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及时放入记录袋中。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 (一)谈话导入 通过这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同学们一定收获不小,你们愿意与大家一起分离分享吗? (二)成果汇报展示 1、妙联巧对组汇报。(部分)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了很多有关对联的故事,如: 《王羲之妙书春联》讲的是: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岁尾,于是王羲之写了一春联,让家 人贴在大门上。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可是此联一贴出,便被人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 之,王羲之也不生气,又写一付贴上,内容是:莺啼北星,燕语南郊。谁知天明一看,又没了。可这天已 是除夕,眼看左邻右舍都贴上了春联,惟独自家门前空空,急得王夫人催着王羲之想办法。王羲之想了想, 又写一付,但此次只贴半截: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夜里又有人来揭了,但一看,这付对联实在不吉利, 只能溜走了。早晨刚亮,王羲之亲自把另半截贴上,大家一看,此联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3 昨夜行。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手称妙。我们小组还收集了许多奇联妙对, 今天先考考大家, 看大家的水平如何。请在下面的对联中填入动物名称, 组成对联。(1)江水腾( )影,春晖照华年。(龙)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 ) 。(牛) (3)扬鞭策( )入新岁,举杯祝酒迎来年。(马) (4)一马当先辞旧岁,三( )开泰贺新年。(羊) (5) ( )啸青山千里秀,风拂翠柳万户春。(虎) (6)风拂杨柳千山绿,影随玉( )万户春。(兔)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遇到一位年过百岁的老人,令他十分惊奇,乾隆出了上联,纪晓岚略加思索便对出了 下联: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个春秋。同学们,你知道这位老人有多少岁了? 2、对联写作组汇报。我们通过活动,已基本掌握了写对联的一些要求,并且也学着写了几幅对联,现展示给大家看,请多提宝 贵意见。(学生把自己写的对联贴在黑板上)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把自己勤奋读书的感受或经验写成对联,以鞭策自己,激励别人。现在把这些对联 送给大家: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 轼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孙中山 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徐特立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 在学生认真听取各组汇报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1) 、听了他们的汇报,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他们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2) 、听了他们的汇报,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三)组织评价。首先,对照评价内容,让学生用描述性语言进行评价;其次,课题小组成员通过观察、记录等对小组 成员进行口头评价;然后通过家长问卷让家长进行评价,接下来由教师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活动档 案袋等作出鼓励性、协商式评价;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作出对自己的终结性评价。同学们, 通过大家的努力, 我们已经深入了解了有关对联的知识, 但还有很多知识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究,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 ,参与到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去,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充实自己、展示自己,相信大家一定会取得更大 的成功。四、活动的结果与评价。活动结束后,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了评价。我认为,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不但对“对联” 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精心策划、准备、实施,使他们明白了合作精神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接触社会,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应变能力。在活动中, 同学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失败的辛酸,困惑的苦恼,获得的艰辛,所有的这些,锻炼了每一位学生,增 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并培养了顽强的毅志力和责任心。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综合利用、自主创造 信息的能力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五、学生的收获。1、发挥了自主探究精神。由于是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和内容, 所以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他们不仅仅从书本上、 课堂上获得知识, 而且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向了社会,通过主动的探索,去发现和体验。2、学生学会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学生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明白了获取新知识的途径很多,如查阅资料、网上查询、实地、采访4 专家等。在收集了许多信息的同时,他们对这些信息要进行筛选、分析,并进行归纳。从而培养了学生收 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得到培养。外出活动、课间讨论要交流,课堂上谈自己的方案要交流,对别人的方案提意见或建议要交流。采访对方, 要对方合作;制定方案,要小组合作;课堂上要与老师、同学合作;课后要与同学、家长合作。4、增进了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有的学生挨家挨户把门上的对联抄下来,有的学生到镇文化站去采访;有的去向一些经常写春 联的长辈讨教等等,所有的这些,增进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六、指导教师的认识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 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 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门新型课程。基于这一理念,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共同开展了“对联”这 一活动,在活动中有了更深的体会。1、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体现活动的自主性。这次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尊重了学生的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从主 题的选定到小组成员的确定,再到聘请指导教师,制定活动计划等,教师只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指导,没有 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2、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体现活动的实践性。实践性是综合实践的核心。此次活动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展实践活动,在采访、查阅、了解、 探究等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观察生活,养成收集信息的意识、习惯学生每天生活在社会中,可接触到很多信息,而他们已具备了一定 的观察生活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从生活中收集信息,能使他们养 成自觉搜集信息的习惯。合理利用各种信息,在分析处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围绕某一问题的解决,创造 出新的信息,这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核心。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综合利用、自主创造信息的能 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4、突破学科之间的隔阂,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础特性。活动课程的学习内容来自于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 有很强的综合性。在这次活动中就包括了语文(创作对联) 、书法(写对联) 、历史(对联的起源) 、社会 (风俗)等方面的内容,围绕着“对联”这个主题进行了综合、重组,使学生对“对联”有了全方位的认 识。5、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了课程的互动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在将预定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是被 动的接受者。在开放的活动中,师生共同是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依靠大家的共同智慧和创造精神,在 活动中共同成长。5
【小学生关于对联的作文:对联的情趣(共4篇)第三篇】:小学生对联教育研究小学生对联教育研究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 欢度春 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运转乾坤八方齐欢笑 物流华夏四海共升平 横批: 泽及赤县 天华开运 旺年福寿齐至 物阜人丰 春时财喜双来 横批:年年有余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 欢度春 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 家和万事兴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横批: 五福四 海 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福星高照全家福省 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 春意盎然 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 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 横批: 山 河壮丽 迎新春江山锦绣 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 旧岁又添几个喜 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辞旧迎新 东风化雨山山翠 政策归心处处春 横批:春风化雨 家过小康欢乐日 春回大地艳阳天 横批:人心欢畅 多劳多得人人乐 丰产丰收岁岁甜 横批:形势喜人 壮丽山河多异彩 文明国度遍高风 横批:山河壮丽 财连亨通步步高 日子红火腾腾起 横批:迎春接福 福旺财旺运气旺 家兴人兴事业兴 横批:喜气盈门 大地流金万事通 冬去春来万象新 横批:欢度春节 大地歌唤彩云 满园春关不住 横批:春色满园 盛世千家乐 新春百家兴 横批:欢度佳节 千年迎新春 瑞雪兆丰年 横批:年年有余 欢声笑语贺新春 欢聚一堂迎新年 横批:合家欢乐 共享锦绣年华 相伴健康天使 横批:福如东海 财源滚滚随春到 喜气洋洋伴福来 横批:财源广进 春风入喜财入户 岁月更新福满门 横批:新春大吉 大顺大财大吉利 新春新喜新世纪 横批:万事如意 占天时地利人和 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高居宝地财兴旺 福照家门富生辉 横批:心想事成 天地和顺家添财 平安如意人多福 横批:四季平安 春归大地人间暖 福降神州喜临门 横批:福喜盈门 内外平安好运来 合家欢乐财源进 横批:吉星高照 日日财源顺意来 年年福禄随春到 横批:新春大吉 迎喜迎春迎富贵 接财接福接平安 横批:吉祥如意 创大业千秋昌盛 展宏图再就辉煌 横批:大展宏图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五福临门 民安国泰逢盛世 风调雨顺颂华年 横批:民泰国安 精耕细作丰收岁 勤俭持家有余年 横批:国强富民 发愤图强兴大业 勤劳致富建小康 横批:科技致富 欢天喜地度佳节 张灯结彩迎新春 横批:家庭幸福 迎新春事事如意 接鸿福步步高升 横批:好事临门 万事如意展宏图 心想事成兴伟业 横批:五福临门 和顺门第增百福 合家欢乐纳千祥 横批:欢度春节 冬去山川齐秀丽 喜来桃里共芬芳 横批:新年大吉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 家和万事兴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春回大地 福满人间 横批:人勤物阜 村幽鸟任歌 春逐鸟声来 横批:地暖花长发 东风迎新岁 瑞雪兆丰年 横批: 笛弄梅花曲 锦秀山河美 光辉大地春 横批: 风移兰气入 佳气满山川 国秦民安 横批:春光遍草木 艳阳照大地 春色满人间 横批: 寒尽桃花嫩 日影泛槐烟 春归柳叶新 横批: 春情寄柳色 有天皆丽日 无地不春风 横批:黄莺鸣翠柳 腊梅吐幽香 紫燕剪春风 横批: 爆竹传笑语 水绿织克光 梅传喜庆年 横批:桃红映人面 花发锦城春 莺啼杨柳风 横批:莺迁金谷晓 处处春光好 家家气象新 横批:雪映丰收果 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横批:春暖风和日丽 莺歌绿柳楼前 第丰物阜民欢 横批:春到碧桃树上 春草满庭吐秀 百花遍地飘香 横批:冬去山明水秀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春天花会开,秋天花会谢,花开花谢 壮年人将去,暮年人将归,人去人归这个是我最喜欢的: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太阳对月亮清早对傍晚烈火对冰雪青山对绿水 朝霞对晚霞 日出对日落 大地对苍穹 文竹对武松,比目鱼对独角兽,水中月对镜中花 火对水 天对地 山对水 高峰对深潭 小学生对联教育研究 对联是我国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 是一种凝缩了 的艺术,被誉为“诗中之诗” , 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 产。2005 年,国务院把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 物质遗产名录。为继承传统文化、夯实学生的文化基 础、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我尝 试将对联教学引进到小学综合实践学习中。旨 在让学生通过对那些喜闻乐见、脍炙人口的对联学 习,激发学习兴趣,并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 对联美的意境熏陶下, 陶冶高尚情操, 培养审美情趣。在诵读、学习、积累对联的过程中,训练语言的凝练 度,逐步积淀文化的底蕴,培养创新思维,并在对联 的熏陶下,不断丰盈心灵,提升品格修养,为健全人 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主要内容 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识字量, 有了一定阅读分析、 遣词造句的能力,综合实践课适当安排对联学习内 容,开展对联教学。1.选择对联学习的内容 在对联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实践研究,选择中华 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对联故事,优秀对联进行教 学,内容包括:智对、趣对、山水对、数字对、生肖 对、节日对、行业对、校园对、乡土对、时事对、人 物对、之最对等,推荐学生阅读“中国楹联网――中 国最大对联网络” ,阅读《笠翁对韵》 、 《中国对联大 全》等书籍。2.探索对联教学的流程 诵读对句,感受音韵;赏析品评,加强理解;想 象改编,表现共鸣;感悟填补,实现突破;锤炼创造, 自由发挥。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大声地朗诵,感 受对联中节奏美、韵律美;判断对联的优劣,欣赏对 联中用词的准确,斟酌合适程度,与作者产生共鸣, 进行再创造,以自己的方式来表示对对联美的理解; 进行填补对联的尝试,琢磨锤炼语言,填补对联中关 键的字词,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结合语文课本的学 习,结合平时生活的场景,创作简单对联。3.总结对联教学的策略 故事引路,激发兴趣;诵读对联,日积月累;融 入课堂,扎实基础;专项训练,拓展提高;科学评价, 循序渐进。用充满智慧的对联趣事做引子,引导学生 能主动进行学习;日日积,促进底蕴积累,期待厚积 薄发;反复琢磨,精心锤炼语言,提高语言凝炼度。4.挖掘对联教学的途径 耳濡目染,滋润心田;低吟高诵,渐成习惯;特 色舞台,彰显才干;修身养性,精学典范。营造班内 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意无意受到感染;保证课上诵读 时间,养成良好诵读习惯;学对联中的典范,提高学 生的品德修养。二、学习创新 1、在对联教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既学习先进经验, 也不断寻找适合本校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的内容和 方法,于是,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有所创新: 2.总结了适合小学高段学生的相关对联学习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边尝试边研究,查阅大量资料, 进行综合分析,针对现在对联教学中零打散敲,只注 重简单记忆的现状, 逐渐悟出了对联教学的五字流程: “读-赏-想-补-创” ,也总结了对联教学的五字策略: “引-积-融-练-评” ,还挖掘了对联教学的四字途径: “濡-诵-显-学” 。在不断总结的过程中,有效的开发 和实施了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求,逐步促进学 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 意义。三、研究成效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研究能力 对联教学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联 学习中,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对联,以及一些对 对子的基础知识。2。提升师生素质,开发师生创造能力 在参与对联教学的研究过程中,给教师、学生提 供了广泛的学习、提高的机会。给他们搭建了人人交 流、展示自我的平台,营造了一个浓浓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学习对联的过程中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从而使他们能够在继承、学习中提升修养。3.形成办学特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对联教学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 也赢得了 家长的好评,家长们认为经过对联教学,孩子的说话 能力、作文能力、想像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都 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研究发现: 对联学习是训练语言凝练度的最有效 方法,它言简意赅的语言,朗朗上口的形式还是深受 人们的喜爱,而且在学习中也大有作为,巧妙地引用 对联、创作对联,可以为学习突出主题架桥铺路,使 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研究意义 1.对联学习有助于提高语言凝练的程度 对对联本身是一个遣词造句的过程, 需要有丰富 的词汇和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对联的基本特点是对 偶,所以,学习对联有助于学生恰当运用修辞和提高 学生把握句子结构的能力。对对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 知识素养,对引导学生阅读古诗文、积累语文素材有 积极意义。对联往往要引用史实、典故、名言,要求 学生在阅读方面要大量涉猎,因而对写作有重要帮 助。对联言简意赅,一字一义 ,微词深意,所以能用 简要的语言表达明确的含义。这对任何学科的学习都 有帮助. 2.对联学习有助于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一幅好的对联,均是由创作者结合实地场景,触 景生情,由情生文,以文抒景的杰作,不管处庙堂之 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即使是市井之民,也有不俗的创 作。好的对联读后均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使人生 灵增识,回味无穷。一幅好的对联,它不仅是可读性 的语言艺术,亦是可视性的装饰艺术,具有鲜明的民 族性,强烈的时代性,严谨的格律性,高度的概括性 和广泛的实用性。无论何时何处、何人何事,若有好 的对联,必定满堂生辉,令人心情愉快,且能雅俗共 赏。3.对联学习有助于训练韵律节奏的感觉 在古代, 对联这种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是孩子们 接受启蒙教育时的必修的功课。在历史的发展长河 中,我国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联是一种独 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平仄、格律都体现出了节奏感, 是我国独特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一种凝缩了的艺术。它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最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反映了人 们的生活和情感,认人在品味的过程中,体会到对联 文辞的精炼与民族文化精神的深邃。4.对联学习有助于提升传统文化的素养 通过对这些精选对联的学习,以及在练习对联 中,诱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对联的欲望。学生在与传统 文化的亲密接触中, 情趣盎然地享受民族语言艺术的 独特魅力,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趣味着,蕴 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凝炼中,暗含着极多的语言 感悟点与思维训练点,给人以和艺术美的享受, 是开阔学生语文视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亲近文化 传统的很好载体。二、研究设计 陈寅恪先生说过“对对子形式简单而含义丰富, 又与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有密切联系。”把对联引进 我们的教学,做好研究前的设计,这样就会使研究更 有计划性、针对性。(一)研究对象 经过调查研究,针对小学高段(五年级)学生已 有一定识字量,且有了一定阅读分析、遣词造句能力 的特点,选择在小学高段开展对联教学。(二)课题目标 选择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的对联故事, 有名 的对联进行教学,并把对联历史、起源、形式、分类、 用处等常识性知识穿插在教学之中。注重实践研究 ,在实践中探索出符合学生年龄特 点和兴趣爱好的具有特色的对联教学流程, 总结出保 证对联教学的策略,挖掘出对联教学的途径。并且通 过对联教学的实践,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提升教师 的科研水平。学生通过对联的学习,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并逐 步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对联的习惯。在诵读、学习、 积累对联的过程中,逐步积蕴了文化的底蕴,提高语 言凝练度 ,发展创新思维。在对联的熏陶下,不断丰 盈了心灵,提升了品格修养,为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三、研究实施 著名学者刘征说过: “生活是语文之源,社会处 处皆语文,生活处处用语文。”对联也是如此。把学 生学习对联与学生的学习、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 来,是此研究的特色。(一)选择对联教学的内容 针对小学高段(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识字量, 且有了一定阅读分析、遣词造句能力的特点,选择在 小学高段开展对联教学。1.分类学习,自主选择 在对联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实践研究,选择中华 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对联故事,名对对联进行教 学,内容包括:智对、趣对、山水对、数字对、生肖 对、节日对、行业对、校园对、乡土对、时事对、人 物对、之最对等,推荐学生阅读“中国楹联网――中 国最大对联网络” , 《中国对联大全》等有名书籍。2.基础知识,逐步渗透 学生在学习对联故事的过程中, 避免不了要学习 有关的对联基础知识,如对联的历史、对联的起源、 对联的形式、 对联的分类、 对联的要求、 对联的创作、 对联的常识、对联的用处等。把这些内容的学习安排 在相关对联故事之后,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3.寻找融合,提升素养 探索对联教育与语文实践教育的融合点, 让语文 的识字、口语、阅读、作文、欣赏学习都渗透有对联 学习的内容, 同时也让对联教学对其他学科也起到作 用,激起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也因此来提高学习的 质量。(二)探索对联教学的流程 将对联引入小学语文实践课堂中, 对学生进行语 言和思维的训练,丰富其文化底蕴,提升其民族精神 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毕竟对联的这种形式学生现在 还不是很熟悉, 所以要找到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 模式,还要做到“莫为时尚放弃永恒,不被传统禁锢 思想” 。1.诵读对句,感受音韵 学生学习对联,要求先能够正确、流利、大声的 朗诵它,这是感受对联中节奏美、韵律美的第一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对联亦如此,当学生把对 联读通顺,读流利了,其中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在 此基础上, 还能在诵读的过程中能不断发现对联的特 点,如对联是从左读到右的还是从右读到左的,有的 对联除了上下联之外还有横批, 对联的两句句子要字 数相等,配好成对的,对联的上下句的词语要对仗工 整的,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好的对联都有音 韵和谐,抑扬顿挫之美。2.赏析品评,加深理解 在阅读对联的基础上, 学生对对联的感性理解加 深了,也更能体会到那些千古流传的对联的佳妙之 处,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对联中的精彩之处进行逐 字的品评, 更能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的精 妙。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 形成初步的认识,能判断什么是对联,写对联的基本 要求是什么,能在对比中简单判断对联的优劣,并能 欣赏对联中用词的准确,斟酌字句的合适程度。3.想象改编,表现共鸣 在对联的朗读中, 对作者的写作灵感有了一定的 感悟,阅读者得到一种心灵的启发;与作者的灵魂产 生了碰撞,有了智慧的火花,便想以不同的表现方式 与作者产生共鸣,阅读者进行再创造,以自己的方式 来表示对对联美的理解。可以改编成小故事,用自己 的语言再次表述出来, 也可以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对 联的意境美,也可以填上适当的节奏更突出韵律美, 这样用多种形式来表现,能使对联的内容更为丰富。4.感悟填补,实现突破 在现有的对联中去掉一两个比较重要的字, 让学 生自由发挥进行填补对联的尝试, 有利于琢磨锤炼语 言,在学生出现了多种答案之后,再与原来的对联进 行对比,或许学生的思维能出现创新性的突破,能超 过古人也说不定。但是, 即使学生填写的字非常幼稚, 教师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 不要把思维的火花扼杀在 萌芽之中。填补关键的字词, 是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 而且这种做法也会降低学生对对子的难度, 适合于初 学对联的学生,即使只填一个字,学生也非常的感兴 趣。5.锤炼创造,自由发挥 惟有读、赏、填还不够,还得让学生自己创作对 联,在学习了有关的对联知识之后,学生的内心已经 具有了创作的欲望,此时,教师要布置任务,恰当引 导,结合语文课本的学习,结合学习中的相关活动, 结合平时生活的场景,有目的、有安排的要求学生完 成相应的对联,学以致用。即使学生做出来的是非常 简陋、粗浅的句子,也要做为创作的成果记录下来, 并在适当的场合进行表扬, 以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积 极性。(三)总结对联教学的策略 在对联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率, 笔者逐渐总结出了在对联教学工作中的五条策略。1.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学习对联如果单纯的以记忆、背诵入手,可能几 次学习后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学生喜欢故事,是 个不争的事实。许多对联的产生都是有渊源可寻的, 对联故事更是通俗易懂、曲折有趣,富有生活气息。在教育中从对联故事入手, ,寓对联教育于故事情节 当中,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感受到对联的魅力,从而对 对联产生兴趣。如: “比目鱼”对“独角兽”讲的是 鲁迅小时侯入学应对的故事; “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 子也敢对锯(句) ”对“一马陷足淤泥里老畜生怎能 出蹄(题) ”讲的是解缙中解元时应对一老学究的故 事; “六七八九”对“二三四五”讲的是郑燮关心民 间疾苦的故事; “长长长长长长长”对“长长长长长 长长”横批“长长长长”讲的是豆芽店的趣对; “爱 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对“执法如山,钱 山,靠山,岂为山乎”讲的是讽刺贪官的故事; “与 有肝胆人共事”对“从无字句处读书”讲的是周恩来 励志的故事??一个个对联故事穿插着讲,日积月 累。在故事打动学生心灵的同时,学生对对联也产生 了浓厚的兴趣, 在课余时也会主动的去收集些对联故 事到中与同学们共享并对对联知识有了一定的 感性认识。2.诵读对联,日积月累 每天利用早读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对联的诵读, 或 者是复习学习过的对联,或者是接触新的对联,或是 交流自由学习的对联。在朗读时,或是一人摇头晃脑 读,或是一人上句一人下句,形式多样。在朗读中培 养语感,在朗读中理解对联的意思,每天学习两对新 的对联,每周一对上周学习的对联进行一次小节,以 笔头或者口头的形式进行检测。经过故事引路,学生 学习对联的兴趣日益浓厚, 而且在诵读中也感受到了 音韵、节奏,这样理解起来也就比较方便。在每天的 诵读中也养成了先理解, 后背诵的习惯, 每天的积累、 诵读帮助学生积累, 一个学期下来, 竟然数量也不少。“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对“尺量地面地长尺短 短量长” ; “稻草扎秧父抱子”对“竹篮装笋母怀儿” ; “药圃无凡草”对“送窗有秘方”等等,如今,学生 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的数量也提高了, 一学期下来,学生积累的对联数平均超过了 100 对。不仅如此, 在人教版新课程第五册 “语文园地三” 的“日积月累”中安排了这样一块内容: “天对地, 风对雨,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秋 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 鸣。”教参中也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 上背诵,在此基础上还可拓展,如“春对夏,秋对冬, 暮鼓对晨钟, 皓月对长空。斗转对星移, 春花对秋月, 水底天对镜中花,刀子嘴对豆腐心。百花齐放对一枝 独秀,青山不老对绿水长流”等大量的常用对句。同 时也可增加古诗中的大量对仗的句子,如“三十功名 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流”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感时花溅泪,恨 别鸟惊心”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语文学 习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输入与输出的过程, 输入时要注 意积累。没有丰厚的积累,创新就成了无水之源,空 中楼阁。同样道理,一定数量对句的积累,才能为学 生创作对联奠定基础。 3.融入课堂,扎实基础 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基本的途 径,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对联教育也不例外。当学生能欣赏对联的时候,学生对对联表现出了 极大的兴趣,此时应让他们牛刀小试了。依据课文内 容,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广泛地应用对联的形式。如:学了《西门豹》 ,有学生这样写到“老巫婆装神 弄鬼谋财害命, 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恶扬善” 、 “官绅 勾结,借河伯娶媳妇,大捞钱财,使邺地民不聊生; 西门巧计,除恶人驱迷信,兴修水利,让百姓安居乐 业”等;又如学了《三顾茅庐》之后,学生写道“三 顾茅庐求贤若渴终请良才归, 一心为蜀鞠躬尽瘁为报 明主恩” 、 “刘备胸怀天下求贤若渴,孔明躬耕陇亩卧 龙待飞” 、 “刘备以诚待人终得人心,张飞鲁莽行事险 误大事”等。不仅是语文课,别的学科也可以渗透对联的学 习。音乐课,为对联的诵读配上相应的乐器,使诵读 更为音乐化; 美术课, 为对联配画, 增强对联的意境; 英语课,把浅显的对联译成英语加以诵读,更添一份 新奇,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对联的学习也就在 这样的多变中,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4.专项训练,拓展提高 在吟诵中引导学生探究对句的要点: 上下联字数 相同,用字不重复。因为是初学者,韵律、平仄皆可 忽略不讲, 只要读着顺口就好。有人说, 语言不是蜜, 但能粘住一切。如何让语言牢牢粘住读者呢?这就需 要我们反复琢磨,精心锤炼语言,在把语言写生动、 简练、明白等方面狠下一番功夫。而对联语言高度凝 练,准确,正是锤炼语言的一个极好的途径。尝试用填补对联关键词的方法来锤炼学生的语 言,发现效果十分明显。如: “豆角开花藤牵藤,朋 友相处心(连、交)心”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 识燕(归来) ” ;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 苦寒来” ; “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 ; “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 “读书 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 (知难不 难) ” ; “月无贫富家家有,燕不炎凉(岁岁来) ”等等。学生在填补过程中,积极讨论、比较、甄别、选择, 从中能推敲、锤炼、运用语言的一些方法,这是语感 培养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5.科学评价,循序渐进 任何一个活动的行进过程及结果都不少了评价, 评价是否客观、科学、公正,也会直接影响着活动的 质量, 本实践活动实行过程评价与终极评价相结合的 方法,对操作模式中的“诵读对句――想象改编―― 赏析品评――感悟填补――锤炼创造” 各过程都设立 较为明确的评价细则,在创造阶段设立终极评价。评 价时采用学生评、教师评、自评、家长评等不同的多 样评比方式,保证评比的客观、公正。针对不同学习 程度的学生,又采用“底线”评价与“金字塔”评价 相结合的方法。“底线”评价是为保证每个参与活动 的学生的最低标准, “金字塔”评价是为鼓励学生多 进行积累、感悟、创新而设置的不封顶的激励机制, 这样评价既保证全体学生的参与, 又考虑到学生情况 的多样性,学生水平的分层性。(四)挖掘对联教学的途径 对联学习如不找到相应的学习途径与方法, 将会 大大降低学生已经建立起来的学习兴趣, 从而降低学 习效率。以下几条途径,在对联教学中,能够促进学 生更好、更有效的学习。1.环境布置,耳濡目染 利用课间时间、午休时间,以听广播、放录音、 观看录象片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对联的欣赏,播放的 内容包括对联的吟诵、赏析,以及有关对联,对联人 物的奇闻趣事等, 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对联的 快乐及美。营造班级内良好的对联氛围,让学生触目之处, 均能见到有关对联的内容。教室墙上挂的促人奋进的 学生自创对联“好好学习找新知,天天向上成大事” ; 教室墙壁上还贴着同学们制作的一张张的“对联小 报” ;班级图书角上也有“书册卷中拓天空,字里行 间开心田” ;教室黑板上的“对联角”每天都有同学 们自己出的上联,征求下联;学生、教师手中的“对 联卡” , 提供每日的对联学习; 宣传栏中的 “对联壁” ; 学生的书房里对联的布置,无不充满了对联的灵性, 学生有意无意地受到了对联的感染。 2.低吟高诵,渐成习惯 学生每天从晨读课时间抽出 10 分钟时间,或齐 声读,或小组读,或个别诵读对联,还要在课外每天 安排 10 分钟诵读对联,每周的兴趣活动课中抽出 1 节课让学生诵读, 每天诵读时间的保证, 一日复一日,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诵读习惯。在学生诵读过程中,语 文老师为对联诵读的辅导老师。读对联必须出声, 学生在各种吟诵的方式中找出 一种自己喜欢,且能贴切反映对联情感的吟诵方式, 进行自我欣赏,相互欣赏,并由语文老师专门指导学 生进行正确理解及合理吟诵。在班级内,时常能发现 学生像小学究一般摇头晃脑地诵读对联。3.特色舞台,彰显才干 每学期举行一次班级擂台赛。擂台赛项目繁多, 有朗诵、接力赛、对对子等多种形式,展现学习的成 果。竞赛的形式能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更多的知 识。4.修身养性,精学典范 诵读对联可以修身养性, 提高人的修养。古人云: “齐身,修家,治天下。”在对联教育的同时,文道 结合,能对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对联中较多 的篇目本身就是德育的典范,如郑板桥的“傲骨梅无 仰面花,虚心竹有低头叶” ;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 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周恩来的“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等;还有,积累的对联多了,出口 成章,词句信手拈来,自是智育升华的表现。另外, 对联的意境美,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审美 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原来,各育之间是相互融会贯通 的,可以相同的根植在对联教育这一片沃土上。四、研究成效 对联学习虽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对联教学实 践,不仅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凝练学生的语 言,丰富学生语文学习的内涵,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 范围,更夯实学生语文学习的底蕴。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研究能力 对联小舞台,语文大天地。在学习中,学生还创 造了不少的对联。它不仅直接促进了学生语文学科的 学习,还间接地促进了其它各门文化课的学习,许多 同学的语文成绩及其它各科的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 高。这就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二者 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对联联教学活动 中,学生积极积累,积极竞赛,积极诵读,积极用自 己的才华创办楹联小报,展示才华。通过学习 对联,学生的兴趣及创新意识不断增强。2.提升师生素质,开发师生创造能力 对联学习与语文学习融为一体,在学习了《景阳 冈》这一课之后,尝试着用对联来概括文章的内容, 写出了“店家好意相劝美酒下肚不宜上冈” , “武松执 意上冈智打老虎为民除害”的对联,高度的概括了武 松的特点。因为只有一篇课文,要对出更多精彩的对 联不大容易,由此,还引导学生学习《水浒传》 、 《三 国演义》等名著,了解中比较经典的人物及故事,寻 找与《景阳冈》相对的下联,学生为了能对出更好的 对联,纷纷去看书,对出了“武松赤手空拳打虎,孔 明神机妙算借箭” ; “景阳冈武松打虎,定军山诸葛擒 龙” ; “武松打虎神神神,曹冲称象棒棒棒” ; “孔明神 机妙算令人钦佩,刘备三顾茅庐诚意可嘉” ; “武松智 打老虎为民除害,诸葛火烧赤壁替蜀立功”??有些 对联, 连我都连呼想不到, 孩子的潜能被激发了出来, 而且这些对联的形成, 也更进一步的加深了他们对故 事、人物的理解。学习《西门豹》后,写出“老巫婆 装神弄鬼谋财害命,西门豹将计就计除奸惩恶” ,学 习《三顾茅庐》后,写出“刘备胸怀天下求贤若渴, 孔明才高八斗一心为蜀” ,学习《养花》后,写出“日 观修竹,半盏凉茶沁心脾;夜赏昙花,八音齐鸣诗意 浓” ,学习《绿叶》后,写出“绿叶造福人类,鲜花 烘托盛世” ,学习《花潮》 、 《鸟的天堂》之后,写出 “四月海棠变花潮,百年榕树成叶海” ,这些对联言 简意赅,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这些做法无疑是夯 实了学习的基础 百川归海,语文能力的最终体现还是在作文上, 作文最能体现学生的文化底蕴。在作文中,从最开始 生硬的要求作文中用进一对对联,到后来的运用自 如,带领了学生欣赏了校内的春光以后,学生的作文 内出现了“寒尽桃花嫩” , “春归柳叶新”的对联,当 学生游览了杭州岳庙后,作文内出现了“青山有幸埋 忠骨” , “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当学生之间有什 么矛盾的时候, 作文内会出现 “忍一时风平浪静” “退 一步海阔天空”的对联。而且在作文中出现的对联, 有的是引用,有的是根据文章内容即兴创造,更体现 了文章的质量与水准。在参与对联教学的研究过程中,给教师、学生提 供了广泛的学习、提高的机会。给他们搭建了人人交 流、展示自我的平台,营造了一个浓浓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学习对联的过程中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从而使他们能够在继承、学习中提升修养,对教师而 言,参与研究的过程,也是一次很好的提升自已文化 修养和品德修养的机会。在参与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 中,教师的创造潜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在学生学 习的过程中,创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这是 一个双赢的过程。3.形成办学特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经过两年多的对联学习, 根据学生对联数量的掌 握情况,对联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创作对联的热情 程度来看,对联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大特色。一走 进班级,你就能感到浓浓的对联学习氛围;与学生交 谈,学生的语言多精练,多简洁,很有对联的遗风。在一次学校中兴趣活动课开展情况的调查中, 一位调 查老师给学生出了一对职高学生考大学的题目, 上联 是“国富强,家富强,国家富强” ,我班学生思考片 刻后对出了“山秀丽,水秀丽,山水秀丽”的下联, 受到了好评。其实,后来我班学生还对出了好多的下 联,如“内安定,外安定,内外安定” , “社兴旺,稷 兴旺,社稷兴旺” , “龙呈祥,凤呈祥,龙凤呈祥”等 句子。在一次学校为身患白血病学生的捐款活动中, 学生们写出了“梅花孱弱,白雪逞一时之暴;真爱绵 长, 青春飘四季之香” , “奉献爱心, 点点滴滴皆有意; 救护白血,分分角角总关情” , “孤掌难鸣,捐得善款 筑生命堤坝; 众志成城,献出爱心还岁月流金”的对联,激荡着人心。还有学生为比较难对的对子接 的: “今世进士尽是近视,古时古诗固是故事。” “问 门口何人可?箭竹前池水也。”在一次期末考试中, 要求写出有关泰山的名句,我班学生的正确率最高, 因为平时对联的积累就有描写泰山的“节如泰华重, 命似鸿毛轻” 。在毕业的时候,这些学生还纷纷表示 要继续学习对联, 在以后开同学会的时候要再次的一 决高下。对联教学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事, 也赢得了 家长的好评,家长们认为经过对联教学,孩子的说话 能力、作文能力、想像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都 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联教学更是得到了社会上一些 热爱传统文化人士的大力支持, 他们写来了热情洋溢 的感谢信与鼓励信, 还把他们收集的有关对联资料寄 与我们共享,也表示愿意做对联教学的志愿者。《宁 波晚报》 、 《鄞州日报》对我们开展的对联教学也于 2010 年 6 月与 8 月分别进行了报道,宁波教科网、 鄞州教育网等网站进行了转载。对联教学逐渐成为学 校的办学特色,也成了学校一张亮丽的“名片” 。五、研究结论 对联经典是敏锐的目光、善良的心趣、睿智的大 脑进行缜密的思维的结果。它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函 封,打开这个函封,我们能读出那些闪烁邦家之光的 密码。 (一)对联学习是训练语言凝练度的有效方法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它虽然已经离 我们越来越远,但它言简意赅的语言,琅琅上口的形 式还是深受人们的喜爱, 而且在语文学习中也大有作 为,巧妙地引用对联、创作对联,可以为语文学习突 出主题架桥铺路,也可以为语文学习的提纲挈领服 务,使语文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联是语言中 的精华,在大量的学习与创作中,我们能强烈的感悟 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使用这种精华的语言,还可 以加强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把对联引入到学 生的语文学习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二)语文学习有时间、空间拓展对联的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学习对联,在了解对联中掌握语文知 识,并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增大 课堂容量,引导课外阅读,诱导学生自己去学,自己 去扩大知识面,而对联就是一种开胃药,能引发他们 的食欲, 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机会和舞 台。学生研究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创新意识和创新 精神得到了培养。一些对语文学习本来不感兴趣的学 生,通过这一学习,逐步爱上了语文。他们不但对对 联知识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而且利用对联知识优化语 文学习,提高语文素养。(三)对联学习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 在对联学习中, 我们逐渐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传 统文明。中华民族创造了内涵丰富的对联经典,我们 又被这经典一代一代哺育浸润,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始终摆脱不了它潜移默化的影响,无不受之启迪、规 范、教化和塑造。对联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寓 庄于谐,寓教于乐,能长能短,宜雅宜俗;可褒扬真、 善、美,鞭笞假、丑、恶;可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可明心述志,叙事绘景;可怀古颂今,励己赠人。不 管时代如何变化,对联经典的原则是亘古不变的,对 联经典的阐释是与时常新的, 对联经典的文化传承是 源远流长的。六、反思与展望 对联这种文学样式是我国所特有的, 在世界文学 之林中也是独树一帜的。对联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 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对联的教学中,笔者始终秉承 着学习感兴趣,内容选经典,知识粗了解,多鼓 励的原则,但由于见闻不广,水平有限,觉得对学生 的提高还有待于更上一层楼。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思考着在课题成果积累后 要发展更多的实验班级,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也使自 己的对联研究的水平能够再次得到提高。四、对联学习材料选 《读对联 编写要求: 一个年级一个文档 每个单元 A4 纸 2-3 页 大标题 4 号宋体,加粗(居中) 小标题小 4 号宋体,加粗 正文小 4 楷体 行距:固定值 18 学古文》校本教材编写要求 序号不要自动生成 成语故事吧 (小标题 空两格) 故事应该是最早的出处, 生动些, 比样稿篇幅再长些。成语金钥匙 对故事的出处、故事中的人物、年代的介绍,故事的 原文,注解等 成语串串烧 与上面的成语相关的成语,主要是近义词,也可以是 反义词或形式相似的。要有注释。(难读的字注上拼 音,难解的字词注上解释) 成语训练营 各种练习, 尽量做到形式活泼,生动有趣。 (二)对联的基础知识 1.对联的简史 早在秦汉以前, 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 俗。所谓桃符, 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 “神茶” 和 “郁 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 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 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 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 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 ,学士 幸寅逊撰词, 昶以其非工, 自命笔题云: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 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 “千门万户尤眨馨研绿一痪煞敝洌褪堑 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 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 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 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 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 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 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 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 联的风俗。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 它保留着律 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 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 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 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 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 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 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 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 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 写景抒情, 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 本领, 才可能以寥寥数语, 做到文情并茂, 神形兼备, 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 对联,亦指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2.对联的要求 对联的要求是既要有“对” ,又要有“联” 。形式 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 ;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 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 一,语言鲜明简练。对联的要求如下: 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 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2.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 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 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 现思想内容。3.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 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 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4.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 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 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如: 云带钟声穿树去 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过江来 仄平仄仄仄平平另,古诗的音节主要有两种,一是两字一顿,叫“双 音步” ,一是一字一顿,叫“单音步” 。双音步的平仄 以第二字为主, 第一字可不严格要求, 对联也可如此。例如: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仄-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平-仄平上联中的“窗”和下联中的“门”是平对平, “西” 与“东”是仄对仄。上下联内容要相关;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 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 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写景, 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 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3.对联的类型 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 对联可以分为: 1.春联: 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 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 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如:一元复始 万 象更新 。2. 楹联: 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 去常在官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 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如: 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 兼书法家赵扑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 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 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 今用、气魄宏伟大新楹联: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 望 收拾山河酬状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 车。3. 婚联: 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 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如:巧借花容添月色 欣 逢秋夜作春宵。4. 挽联: 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 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幅挽联: 心血劳干革命 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 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 露润人心 。5. 寿联: 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 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 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 堂 ,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如:福如东海阔 寿比 南山高。4.对联的创作 对联的创作,要求上下联平仄相对、词性相同、 字数相等、没有重字,并且下联要用平声结尾,以取 得余韵悠长的效果。按对联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 种: (1)串对:就是上下联所说明的问题,意思是顺承 的;下联是上联意思的继续和补充,同时深化上联所 要表现的主题。例如章太炎讽慈喜太后七十岁生日: 今日到北海,明日到南苑,何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民 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 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2)正对:就是上下联各写一事,各自具有一个完 整的意思,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意境之中。例 如邓石如碧山书屋的一幅对联: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峡云洞,洞庭月,彭蠡烟, 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 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3)反对:就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相互映衬, 把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鲜明。例如,某樵夫为其岳 父祝寿,请一学究代做的一副旨在把岳父称得高高、 把自己说得低低的对联: 太尊翁,尊翁在上,上至三千里凌霄,玉皇盖楼,您 在楼头做寿; 愚晚生,晚生在下,下至十八层地狱,龙王淘井,我 在井底挖泥。此外,对联的创作也讲究辞格的运用。常用的辞 格有以下几种: (1) 拆合格:就是利用汉字偏旁的拆分和组合来构 成对联,例如: 闲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 古木枯,此木成柴;女子好,少女尤妙 (2)镶名格:就是在对联中巧妙地镶入人名或地名 或事物名,例如: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角)葛亮;风送幽香,郁郁 畹华梅兰芳 两舟并进,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八音齐 奏,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烦暑最宜淡竹叶; 伤寒尤妙小柴胡(内含中药材名) (3)急转格:就是对联的上下半联中间各自的意思 向反面突然转变。例如: 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 岂非山乎 (4)回文格:就是对联的上下联各自倒读和顺读完 全一样,例如: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厦门鼓浪屿联)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乾隆出) ;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纪晓岚对) (5)拟人格:就是利用拟人手法构成的对联,例如: 鸦叫鹊鸣,并立枝头谈风雨;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 春秋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6)反诘格:就是利用反问形成对联,例如: 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罗怕和尚?金钱能赎罪,居然菩 萨是赃官? 此外,还有一些辞格,先对学生做简单的介绍, 粗略的了解其中的内涵。5.对偶与对仗 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对偶, 是一种修辞格。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 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 。这种对称的语言方 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 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对仗, 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 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 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 对” ,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 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 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 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 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 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这是 诗词创作所不允许的。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 这个句子各方 面都符合对偶的要求,但由于其平仄不相对,音律欠 和谐,并在同一结构位置重复使用了“天下” 、 “之” 、 “而”等这样的词语,所以不合对仗的要求。再请看下面这个例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 木春。(刘禹锡《酬白乐天》 )这组联句是原诗中的颈 联,无论哪个方面都完全合乎对仗原则,而且对得极 为工稳,是最为典型的对仗联句。对偶与对仗其所以有这样一些不同, 主要是因为它们 是运用于不同文体的。由于不同的文体对各自表达的 要求不同,所以对表达形式的要求也就不同。作为修 辞方法的对偶,常常被广泛用于各种文体,其中古代 散文和古体诗歌运用尤其频繁。它整饬了语言,增强 了语势,而且两个偶句互为补充、相互映衬,使语言 颇具形式美和表现力。对仗则是格律诗词独具的一种 特殊创作技法。兴起于隋唐的格律诗,严格要求律诗 中的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这一方法同时也为词曲创 作所采用;后来又被用于对联撰写。由于律诗词曲的 创作本身对语言运用有很高的艺术要求, 讲究炼字炼 句, 而对仗正好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极大提高诗歌的表 达技巧和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对 仗的这些特殊功能显然是对偶力不能及的。可以说 “对仗”是格律诗词创作和欣赏的重要标准之一,自 然也就成了非诗词莫属的专用术语。正因如此,所以 格律诗词中的对仗虽同时也符合对偶的标准要求, 但 鉴于“对仗”本身的特点,并且为了有别于一般文体 中的对偶,故而我们通常不以“对偶”称之,而特称 之曰“对仗” 。6.声律的启蒙 (1)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 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 暑殿,天上广寒宫。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2)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 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女子眉 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3)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 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山对水,海对河。雪 竹对烟萝。新欢对旧恨,痛饮对高歌。琴再抚,剑重 磨。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雪花对云叶,芍 药对芙蓉。(3)悲对乐,爱对嫌。玉兔对银蟾。醉侯对诗史, 眼底对眉尖。风潇潇,雨绵绵。李苦对瓜甜。画堂施 锦帐,酒市舞青帘。故国对他邦。千山对万水,九泽 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清风生酒舍, 皓月照书窗。【平仄】平对仄,仄对平。反切对分明。有无对虚实, 死活对重轻。上去入声为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武法】实对实,虚对虚。轻重对偏枯。留心勤事业, 满腹富诗书。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五音】寻义理,辨声音。呼吸对调停。角宫商徵羽, 牙齿舌喉唇。难呼语气皆为浊,易纽言辞尽属清。【天文】天对地,地对天。天地对山川。清风对皓月, 暮雨对朝烟。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寿十千年。【地理】泉对石,水对山。峻岭对狂澜。柳堤对花圃, 洞壑对峰峦。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时令】春对夏,夜对晨。夏至对秋分。重阳对七夕, 上巳对清明。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国号】今对古,汉对唐。五帝对三皇。晋齐韩赵 魏, 吴蜀宋陈梁。虞夏商周为四代, 禹汤文武是三王。【人伦】夫对妇,主对宾。父子对君臣。兄弟分内外, 朋友别疏亲。日用三纲扶世道,天常五典叙彝伦。【宫室】楼对阁,寺对宫。庭院对垣墉。千门对万户, 屋角对亭中。画栋雕梁风殿阁,明堂净室月帘栊。【器用】书对画,瑟对琴。笛韵对钟声。宫箫对塞管, 晓角对寒砧。炳耀斗牛横剑气,清冷山水作琴声。这些声律的学习并非要学生都掌握, 而是根据情 况,作为选学的内容,有兴趣且学的较好的学生可以 多加学习。7.晨读对韵 波 韵 (o) 繁对简,少对多,蔓草对松萝。珊瑚对玛瑙,河 蚌对田螺。星妩媚,月婆娑,曲径对斜坡。黄莺歌婉 转, 绿柳舞婀娜。芳林新叶催陈叶, 流水前波让后波。弦对管,鼓对锣,淅沥对滂沱。观光对借鉴,浊浪对 清波。须奋斗,莫蹉跎,北海对东坡。眼中沧海小, 衣上白云多。气似长虹贯玉宇,心如皓月映澄波。歌 韵 (e) 萍对藻,菊对荷,黄豆对青稞。桃枝对柳叶,放 鹤对观鹅。小夜曲,大风歌,潋滟对嵯峨。举头红日 近, 回首白云遮。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勤对懒,俭对奢,琐碎对繁苛。冰清对玉润,地利对 人和。行踽踽,笑呵呵,欣赏对吟哦。下笔即千字, 读书倾五车。生有光辉昭日月,死留正气壮山河。支 韵(-i) 庭对院,井对池,落絮对游丝。飞禽对走兽,骏 马对雄师。三国志,七步诗,错落对参差。行到水穷 处, 坐看云起时。侧身天地更怀古, 独立苍茫自咏诗。行对止,善对慈,本性对天资。粗心对大胆,益 友对良师。孙行者,祖冲之,鲁迅对徐迟。笔扫龙蛇 字, 胸藏锦绣词。偏多热血偏多骨, 不悔真情不悔痴。齐 韵(i) 河对海,涧对溪,远近对高近。奇珍对异宝,琥 珀对琉璃。桃灼灼,柳依依,龙眼对马蹄。掬水月在 手, 拈花香满衣。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来对往,密对稀,来日对往昔。眼明对手快,心旷对 神怡。千里马,五更鸡,暮蔼对晨曦。高谈惊左右, 博学贯中西。天上月悬千古镜,池中星照一盘棋。微 韵(ei ui)宽对窄,显对微,闪电对鸣雷。天南对海北,红 瘦对绿肥。潮涨落,月盈亏,暮色对朝晖。明月松间 照, 春风柳上归。穿花蛱碟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偏对正,眼对眉,欣喜对伤悲。青山对绿水,草舍对 柴扉。山突兀,水潆洄,雨打对风吹。天地入胸臆, 文章生风雷。傲骨虚心真力量,热肠冷眼大慈悲。开 韵(ai)朝对暮,盛对衰,舞榭对歌台。风清对月朗,戏 院对书斋。桃叶渡,雨花台,晴日对阴霾。碧桃和露 种, 红杏倚云栽。天外黑风吹海立, 浙东飞雨过江来。忧对喜,乐对哀,信任对疑猜。风餐对露宿,部署对 安排。诗遣兴,酒开怀,红叶对绿苔。雁引愁心去, 山衔好月来。波浑未辨鱼龙迹,岁寒方识栋梁材。模 韵(u) 秦对晋,越对吴,南海对西湖。鸢飞对鱼跃,鹦 鹉对鹧鸪。青玉案,紫砂壶,李白对杨朱。儿童骑竹 马, 旅客忆莼鲈。落叶舞风高复下, 小荷浮水卷还舒。生对死,笑对哭,美玉对明珠。人情对世故,困 境对通途。三都赋,八阵图,果断对踌躇。琴书为伴 侣, 天地作蓬庐。壮士腰间三尺剑, 男儿腹内五车书。鱼 韵(u)终对始,供对需,冉冉对徐徐。青天对碧海,小 道对通衢。红芍药,白芙蕖,杞梓对桑榆。浮云连海 岱, 平野入青徐。桃花红压玻璃水, 萍藻深藏翡翠鱼。人对己,智对愚,地势对时局。欢声对笑语,长 久对须臾。鹰捕兔,鹭窥鱼,并驾对齐驱。履险心尤 静, 临危志不渝。但求文字传青简, 愿借扶摇上碧虚。侯 韵(ou iu)猫对狗,鹊对鸠,河马对水牛。江风对海霞,青 鸟对白鸥。山寂寂,水悠悠,盛夏对清秋。大漠沙如 雪, 燕山月似钩。日晚爱行深竹里, 月明多上小桥头。荣对辱,喜对忧,皓齿对明眸。天文对地理,四 海对九州。风雅颂,夏商周,玉宇对琼楼。月随碧山 转, 水合青天流。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趣作舟。豪韵(ao)梅对杏,李对桃,芍药对芭蕉。春分对夏至,水 远对山遥。风飒飒,雨潇潇,麦穗对禾苗。青鱼潜绿 水, 白鹤上碧霄。烟火万家人两岸, 春江一曲柳千条。难对易,贬对褒,有趣对无聊。雷声对电影,火 箭对雪橇。交谊舞,健身操,舞剑对挥刀。楼观沧海 日, 门对浙江潮。英雄自古披肝胆, 志士何尝惜羽毛?寒韵(an)千对百,两对三,塞北对江南。山村对海岛,旷 野对平原。花烂漫,月婵娟,草木对山川。樱花红陌 上, 柳叶绿池边。点水蜻蜓争款款, 浮波莲叶自田田。中对外,圣对贤,举止对观瞻。枝繁对叶茂,规 矩对方圆。长亭外,古道边,雨幕对云烟。月来满地 水, 云起一天山。几处吹笳明月夜, 何人倚剑白云天。痕 韵(en un in un)寒对暑,夜对晨,白昼对黄昏。山明对水秀,虎 啸对龙吟。沧海月,碧云天,沙漠对森林。红入桃花 嫩, 青归柳叶新。白云白鸟飞来去, 青史青山自古今。眉对目,心对口,锦瑟对瑶琴。流光对逝水,壮 志对雄心。五彩路,七弦琴,缭乱对纷纭。笔落惊风 雨, 诗成泣鬼神。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唐 韵(ang)明对暗,户对窗,大海对长江。龙飞对凤舞,微 雨对斜阳。深院落,小池塘,水色对山光。白浪花千 朵, 青天雁一行。风含翠竹娟娟净, 雨悒红莲冉冉香。高对下,短对长,晋宋对隋唐。嘉宾对好友,呐 喊对彷徨。池边柳,陌上桑,橘绿对橙黄。海为龙世 界, 云是鹤家乡。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庚 韵(eng)深对浅,重对轻,淡月对疏星。雷鸣对电闪,久 雨对新晴。鸭嘴兽,猫头鹰,紫燕对黄莺。潮平两岸 阔, 江上数峰青。春水船如天上坐, 秋山人在画中行。昏对旦,晦对明,久别对重逢。批评对赞许,模 范对典型。杏花雨,杨柳风,有影对无声。山从人面 起, 云傍马头生。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东韵(ong)云对雨,夏对冬,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文 竹对武松。天浩浩,日融融,碧野对苍穹。江流天地 外, 山色有无中。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浓对淡,异对同,卓越对平庸。高歌对痛饮,慷 慨对从容。三尺剑,六钧弓,湖北对山东。别来沧海 事, 语罢暮天钟。水如碧玉山如黛, 云想衣裳花想容。对联教学的课例 对联启蒙 (一)师生对词 1.师:走马 生:观花 师:七嘴八舌 2.增加难度对: 师:愚公移山生:三心二意生: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师:古人把这??叫做对对子 3.声律启蒙,出示《对子歌》 4.师述对联来源 (二)出示 3 幅对联 1.自由读,想到了什么? 上:古稀双庆又过一个春秋 下: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 上:茶 敬茶 敬香茶 下:坐 请坐 请上坐 上:汉高祖侯封洛阳萧红韩寒 下:曹孟德兵败赤壁孙悦刘欢 2.选感兴趣的说说,你读到了什么?(交流) 3.奇妙的对联世界还有很多?? (三)选对联 1.花店 影楼 酒店 君子之交淡如(缺字联)醉翁之意不在 雅菊幽兰缀市香 影出化身来 欲知古今千年事 2.该怎么选对联,说说理由奇花异草增春色 摄将真而去 具读中面万年书3.给最后一幅对联说说该给什么样的地方? (四)从典故学习对联: 1、泉自几时冷起 2、发现了什么? 3、讲典故 泉自( )时冷起 峰从( )处飞来 峰从何处飞来4、让生填字,说说理由 (五)小试牛刀: (以宁波文化为背景) 汤圆,宁波汤圆,宁波汤圆香节日对(四)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知识,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对联,能读懂 对联所描写的节日。 2、了解风俗人情,增长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3、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 热爱。教学重点: 了解风俗人情,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对联。教学难点: 读懂对联所描写的节日。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感受对联 1、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经常用到对联? 2、下面的对联你在什么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看到过 呢?(出示幻灯片) (1)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2)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3)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3、这些对联是人们为了迎接庆祝节日,生日等各种 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而写的,看来对联就在我们身边, 和我们朝夕相处。二、读对联故事 1、自由读对联故事《文征明巧对端午联》 。2、找出故事中的对联。3、指名读第一副对联,说说对联中写到了哪两个节 日? 上旬上 五月五 中旬中 九月九 朔日望日 端阳重阳4、指名读第二副对联,说说对联中有哪些节气名? 日光端午 天气大寒 清明水底见重阳 霜降屋檐成小雪5、齐读这两副对联。三、欣赏对联 1、自由读对联串串烧中有关端午节的 4 副对联和赏 析。2、指名读。3、说说这 4 副对联中分别讲了端午节的什么习俗? 板书:挂艾叶菖蒲,喝雄黄酒,赛龙舟,吃粽子 4、你还知道有关端午节的什么习俗? 5、有关节日的对联还有很多,出示,读一读 万家元宵夜 一街太平歌 (元宵节) (中秋节)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李 (教师节) 军爱民意如山重 四、对联训练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民拥军情似海深(建军节)1、把合适的上下联用线连起来。千载招魂悲楚仕 万人抚卷叹离骚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汨罗沉没一流恨 湘楚长怀千古羞 念故人 庆佳节 贤 万户千家包粽子 包粽子 敲锣打鼓赛龙舟 赛龙舟 举国欢宴聚亲友 把酒吟诗慰圣 2、请写出下列对联所描写的是什么节日。(1)一曲迎春调梅在百花先 (2)中天一轮满 (3)天上月圆 今宵年尾 秋野万里香 人间月半 ( ( ) )月月月圆逢月半 ( ( ) )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4)艾人驱瘴千门福 碧水竞舟十里欢 五、小结同学们,中国的对联是古老的,是传奇的,我 们今天所领略到的只是节日对联中一朵小小的花, 还 有更多更多的花等着你们去寻觅,去捕捉,但愿不久 的将来,看到你们的收获。送大家一副对联: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小学生关于对联的作文:对联的情趣(共4篇)第四篇】:楹联趣事《楹联趣事》-----小龙儿整理 据考楹联起源于桃符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楹联不仅有着其特殊的实用价值, 同时还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前面谈到楹联内容包罗万象,渗透 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由于楹联艺术极具汉文字遣词造句的艺术表现力,所以 ,历史上曾产生许多的奇联、巧联、趣联、怪联,以及以楹联为内容的故事和趣 闻。那今天那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楹联趣事。来学习在故事当中的许多奇联妙事。以体验楹联中的情趣和思维 连环联,是一种制联方法,又叫顶针格、联珠法,联中音节或句子首尾相连, 前后承接,产生上递下接的效果,好像串珠子一样,读来饶有趣味。如“断桥桥 不断;残雪雪未残。” “鱼钓钓鱼鱼骇钓;马鞭鞭马马惊鞭。” “烧火火烧烧火 杖;渡船船渡渡船人。” “水上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 见日。”??等等。再如: 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 水陆洲,洲 停舟,舟走洲不走。这是湖南长沙流行的一副对联,联语综合运用了顶真、 同音异字等多种手法,联中“阁阁” 、 “鸽鸽” 、 “洲洲” 、 “舟舟”等顶真, “鸽阁”和“洲舟”同音(或谐音) ,颇具匠心。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 一位相国小姐,貌秀丽,有文采,立志要嫁一个才子,条件是只要对通她的上联 ,不论贫富都行。她把上联贴在相府门外: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 僧归古寺; ”这上联运用的技巧更多,有顶真、拆字、集句等,联中“寺” 、 “ 诗”顶真,同时“寺”和“诗”都用前面两个相联的字组合而成,最后一句唐诗 中, “月”又是“明”字中拆出来的,难度很大。一位姓林的书生写出了下联, 贴在相府: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相国小姐看了,非 常满意,便与之结为夫妻。还有这样一副对联,综合运用连环与回文技巧, 堪称连环联中的妙对: 僧过大佛寺,寺佛大过僧;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 上客。在连环联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吴文之对客人联。传说吴文之幼时能对 ,某日家中来客出对: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成锦绣;吴文之对曰:草藏 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客人叹为观止。三国名将关云长,在 民间千古名扬;关帝庙到处可见,以北京为例,最多的庙宇就是关帝庙。清代的 关庙,北京城内外达到二百多个,占北京总庙宇的十分之一。其它地方的关帝庙 也不计其数,关帝庙联也各有特点。湘潭市关圣殿联: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 雄皆丧胆; 单刀辞鲁肃,江南士子尽低头。此联突出了关羽勇武好胜 的性格。左宗棠曾撰[zhuàn]常德关庙联: 史策几千年未有,上继文宣大圣,下开武穆 孤忠,浩气长存,树终古彝 yí 伦师表; 地方数百里之间,西连汉寿旧封,东接益阳 故垒,英风宛在,想当年戎马关山。上联说关羽上继文宣大圣(孔子) ,下开 武穆(岳飞) ;下联结合地理形势与关羽的事业加以发挥,很有特色。宁夏 六盘山上有座关帝庙,其庙联是劝人诚心做人: 拜斯人便思学斯人,莫混帐 磕了头去; 入此山须要出此山,当仔细扪 mén 着心来。这副对联叫人学关羽 的品德,不要假心假意。台湾的一副关帝庙联,则用“忠义”二字对关羽的一生 作了高度概括: 义勇腾云,一朝兄和弟; 忠心贯月,千秋帝与王。话说在关帝庙前曾发生这样一个故事 《关帝庙前解纠纷》 在唐县的潘庄,有一个潘姓小康之家,父母亡故,尸骨未寒,兄弟三个就要拆产分家。分家 是大事,由舅舅出面主持。可是拆产方案拿出了几个,吵吵闹闹好几天,就是不出结果。这兄弟三个锱铢必较,谁也不让谁,让舅舅束手无策。最后那当大哥的竟赌气出了一个 馊主意:把现有的房产、田产全部卖掉,大家分钱,三一三十一,谁也不吃亏,另两个混账 弟弟竟也赌气答应了!舅舅却不答应这个方案。为什么?俗话说急卖卖不出好价钱,最终是 把好处便宜了外姓人。况且老二爱赌博,老三爱喝酒,大把的现钱到了他们的手里能存得住 吗?因此,当舅舅的就把这个纠纷诉给了县太爷,让官府镇镇这三个混账东西。这县太爷读的是圣贤之书, 爱的是仁人君子, 恨的是骨肉相残。听了那舅舅的请求, 问: “那兄弟三人,可都读过书吗?” 舅舅说:“岂止读过书,那老大还是个秀才,老二老三也都是童生!” 县太爷说:“如此,或许可以教化。”原来,离那潘庄不远的镇上有一座关帝庙, 修葺一新,庙里的和尚邀请县太爷给大门上题一副对联。县太爷已经答应了,只是还没有想 出来。刚才听了潘家兄弟们的纠纷, 灵感突发, 想出了一副绝好的对联, 便对那舅舅说: “明 天上午让你那三个外甥去关帝庙,我要在那里处理他们的家产纠纷。” 第二天上午, 大家得知县太爷要在关帝庙前调解潘家兄弟的财产纠纷案, 一大早就赶来 看热闹。没想到县太爷只是略略问了一下纠纷的起因和现状,并没有马上调解,而是要大家 向后退退,他要先给关帝庙的大门上题一副对联。只见他举起笔,笔走龙蛇,一副对联顷刻 写就: 异姓胜同胞,笑他人同胞异姓; 三分归一统,恨当年一统三分。写罢,把潘家老大唤过来,问:“潘秀才,你说说关云长为什么被尊为公,奉为圣,封 为帝,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神?” 这问题难不住潘家老大, 他张口就答: “因为关二爷视异姓兄弟为骨肉, 凡事义字当头, 义薄云天。” 县太爷道:“不愧是黉 h?ng 门秀才,说得好!”然后闪开身子,指着那副墨迹未干的 对联说:“乡民愚昧,多数人目不识丁。你把这副对联宣讲一遍,替我教化百姓。” 县太爷的命令不能违拗,潘家老大只好点头,先照本宣科地读道:“异姓胜同胞,笑他 人同胞异姓??” 没等潘家老大宣讲,围观的乡民“轰”的一声笑了。虽然乡民识字不多,可刘关张桃园 三结义的故事却是知道的,人家是异姓胜过同胞,所以才笑那曹丕同胞相残,逼得曹植发出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的千古长叹。你们潘家同胞与曹丕兄弟何异?这副对联就是嘲 笑你们潘家兄弟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联上联贴哪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