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国术馆形意拳和八极拳哪个凶,这样的形意拳和八极拳哪个凶打的怎么样,有懂的吗

博宝艺术网
扫描二维码关注
随时随地收看更多资讯
  原文地址:沧州八极先辈图谱  作者:朗石    欣闻中国吴钟八极拳研究总会成立,心情十分激动,不由得生出三点感触:一是全国各枝八极门人终于摒弃蒂芥,携起手来,团结一致,共创八极拳的辉煌。二是大家不再保守私密,以宽广豁达的胸怀和精神坦诚交流,共同提高,为八极拳走出国门,造福全世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三是大家积极挖掘历史珍贵资料,使八极拳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有序畅通、全面健康的继承和发展。  下面一组画像来自总会网站,是南皮县武术协会主席叶光泰先生发起并根据八极先贤画像或照片重新绘制的,可谓用心良苦、功勋卓著。在此,我们应该向叶先生表示感谢,向他道一声“辛苦了!”    山东省八极拳始祖吴钟纪念园——仰钟园    六合枪声闻六合   八极拳名震八极     马明达先生题字  八极门先贤画像    一世吴钟    二世吴荣    三世张克明李大中     四世张景星 黄四海    五世李书文韩会清马凤图马英图    近年来国家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各种八极拳图书  分别由李书文、韩会清、马凤图、马英图传人编著  点击后再点击可看大图    小县大城传国术   八极拳概述     李会宁  第一节 八极拳沿革        1、八极拳简介  八极拳是中国著名拳种之一,全称“开门八极拳”。“开门”者,取其以六种开法(六大开)作为技法核心,破开对方门户(防守架子)之意。称“八极”,系沿用古代有“九州之外有八殥,八殥之外有八紘,八紘之外有八极”的说法,寓“八方极远”之意。  北方称武术为把式、八式。八极的意义在于勉励门内弟子要将八(把)式练到极高的境界。另外八极的训练讲求头、肩、肘、手、尾、胯、膝、足八个部位的应用。所以八极之名是要求本门弟子将这八个部位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在汉朝刘安写的《淮南子》里记载:“九州之外有八殥,八殥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这里八极代表了极远之处。八极拳之名也是要本门弟子将八极拳的劲道练到极远之境。  八极拳历史悠久,经历代传人刻苦精研、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练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不断发扬光大,经久不衰,代代涌现出诸多的武术名家,在武术界影响很大。     2、八极拳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八极拳以其刚猛暴烈、朴实无华、简洁实用的独特风格流传至今,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称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开门八极”、“开拳”等。但近代根据其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地”的哲学思想,以“八极”二字定名。  八极拳的起源时间和地点,至今说法不一。一说,起源于明代,因在戚继光著《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曾提到“巴子拳”即“八极拳”。二说,源于武当,是道士所创。三说,是清代河南岳山寺和尚张岳山创。四说,是清代一号“癞”的云游道士所创。但均无确切史料依据,故其起源有待进一步研究。还有说法八极拳原始于河南嵩山少林寺,为少林寺第四门看山拳。八极拳是由外家八种拳中之精华手法组成,故名为八极拳。  据民国二十二年《沧县志》载:八极拳由癞姓道士传艺河北省庆云县后庄科村人吴钟:吴钟传艺其女吴荣。后吴家移居沧县孟村镇(今孟村回族自治县),孟村遂成为八极拳的传播地。自吴荣之后,八极拳分两支传习:一是传孟村吴氏及其门生。近代传衍不绝,造诣较深者有吴楠、吴世科。其近亲马凤图影响较大,传人较广。另一支是传罗疃村李大中、张克明。李大中传子李贵章、徒黄四海,黄四海传王忠全、李书文;张克明传子张景星。张景星传子张玉衡,徒李书文、韩化臣、马凤图、马英图等。自李、马、韩之后,八极拳由孟村一隅之地,播及全国。  清雍正年间,二世八极拳大师吴钟只身三进南少林寺,机关暗器无一沾身,且一枝大枪扎遍天下无敌手,有“南京到北京,神枪数吴钟”的美誉。  近代八极拳名家李书文,练功成癖,寒暑不辍,深得枪法之奥秘,武术界内称“神枪李”。《沧县志》载:“李书文室内排掌击空,离窗五尺,窗纸振荡有声。李以枪刺树上枣,一枪一只。刺壁之蝇,蝇落而壁无痕。铁锥入壁,力拔甚难,他以枪搅之,锥即出。”  《武林史话》记有八极拳师的三大保镖如下:“八极拳”乃是以其强劲而对中国近代史颇有影响的拳法。八极拳家李书文是驰名天下的神枪(大枪)手,曾被许兰洲将军、李景林将军召用为保镖和武术教师,在军阀割据时代,曾活跃在风云多变的中国政治舞台上。而李书文的三个弟子,也曾在激烈变革的中国近代史上扮演过奇异的角色。  李书文的大弟子霍殿阁做过末代皇帝溥仪的武术教师和警卫官。最后一个弟子刘云樵在国民党政府警备队服役,当过侍卫队教官和蒋介石警卫。  而与刘云樵同时跟李书文学习八极拳的李健吾曾做过毛泽东主席的警卫。  韩化臣的绰号叫“无敌将”,1923年到黄埔军校担任武术教官,受到孙中山、周恩来、蒋介石、邓演达的接见,孙中山亲赠龙泉宝剑一把,后被聘为中央国术馆教务长,传授八极拳和青龙偃月刀,他的三个弟子赵树德、李学义、赵荣林在第一次“国考”中都荣获优等成绩并被黄埔军校聘为武术教官。  马凤图曾受同盟会燕支部之命,与同盟会人士,形意拳家叶云表、李存义等创办中华武士会,被公举为副会长兼总教习,后被冯玉祥聘请,在张家口与张之江创办冯部的新武术研究会,并任冯部白人教术研究室主任,主编《白刃战术教程》。期间与胞弟马英图一起创编了寓枪于棍的"风磨棍",被西北军广泛用于训练和实战当中,四个儿子马颖达、马贤达、马令达、马明达被当今武林誉为“马氏四杰”,在当今武坛上极负盛名,其中,马贤达为国家级武术裁判,中国武协委员、中国武协副主席,电影《少林寺》、《卧虎藏龙》首席武术指导,马颖达为甘肃省武协副主席,马令达为兰州市武协秘书长、兰州市武术竞技协会副主席,马明达为中国武术学会委员、《中国武术史》编委、广东省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  如此,传奇般的张景星的三个弟子先后出现在多变的中国历史权力层支撑点上,可见八极拳的辉煌和影响力。  就艺术而言,八极拳姿势舒展、协调优美、神形兼备。至今八极拳法已传十一世,各世传人之佼佼者有吴钟、吴荣、吴楠,吴钟毓,李大中、吴凯、张克明、黄四海、张景星、李书文、强瑞清、韩化臣、马凤图、马英图、吴会清、李贵章、曹井田,吴秀峰、李万成、高贵林、吴兆海、丁玉林、霍殿阁、李萼堂、李树森、范青云、许家福、李萼堂、王金生、马贤达、马明达、韩洁泉、吴连枝、冯玉玺、王景祥、田金钟、尹树春、霍庆云、鲍有声、韩振阁、韩振江、韩振德、李志成、朱宝德、叶光泰、魏九如、王世泉、赵友、王德旺、崔洪起、黄玉柱、霍文学、安天荣、李树栋、王砺吾、李会宁等。  今之八极拳法已经遍及海内外。马凤图、马英图栖身甘肃,传八极拳法于西北五省区;吴秀峰、王景祥、田金钟、霍文学等人在天津广传八极拳;马贤达、马明达授艺国内外,其著述在国内外有很大的影响。沧州尹树春受业于吴秀峰;青县孙福太受业于冯林潮;肖官屯黄玉柱受业于狼儿口张福顺,均传艺于沧州市重点业余体校。吴连枝曾一次接待香港、两次接待美国、十一次接待日本访问和习艺者,并四次应邀赴日本大阪等地授艺讲学;韩振阁、韩振江、韩振德三姐弟则传艺全国二十多个省市;郝鸿昌、王长典在上海;王金生、张旭初、曹彦章、王世泉等在北京,霍庆云、霍青山、李树栋、张永明、王砺吾等在东北三省广传八极拳。     八极主要代表人物     王中泉、李书文威震京津  清光绪年间,王中泉到北京帮助族兄王中山戳杆教徒。王中泉精五虎擒羊棍即八棍头,在北京九门挂棍无敌手,后担任镖师。江湖有“神棍”王中泉之誉,八极拳立足北京,“神棍”王之功也!后来李书文出师后到北京与王师兄会合,兄弟二人遂名噪北京城。二人名望日高,皆被聘请为清军武术教习。李书文被天津小站袁世凯北洋新军练兵处聘请为武术教习,从此他和军队结缘,一生大多在军队中任军将教习,李在天津与各门高手进行无数次拳、枪较量,战无不胜,江湖人称“神枪李”。八极拳立足天津,“神枪”李之功也!  张景星、王中泉、李书文载誉“中华武士会”  清宣统二年(1910年),同盟会会员叶云表、马凤图(张景星徒)在天津组织“中华武士会”,团结武林人士反对清朝统治。得到武清“鼻子李”李瑞东的支持,李人格高尚,武功精湛,在武林界德高望重。李瑞东、李存义、李书文纷纷莅津创办武士会。“鼻子李”李瑞东与“神枪”张景星金兰交。遂导致张景星亲与徒李书文、韩化臣及再传弟子张德忠、崔长友、张子林、霍殿阁、高熙臣等到天津任职武士会教习。祖孙三代艺惊武士会享誉津门。  李书文、霍殿阁传艺东北军中  1907年后,许兰州军标统驻守齐齐哈尔一带,其部下管带任国栋、帮带陈富贵皆酷爱武艺,三人义结金兰。许兰州于民国成立前升任协统,1914年升任黑龙江陆军中将师长,当时与奉天27师长张作霖并列。1916年任黑龙江省帮办,1917年由于政治斗争失败到奉天投奔张作霖。1920年被委任为东三省巡阅使署参谋长,后又任剿匪总司令等职,直到1924底年奉军入关。李书文游天下,到北洋军任教,唯与许最投缘。1907年—1917年李携徒霍殿阁在许部任武术教官,同时李也是许将军之长次子许家福、许家禄的家庭教师,许之子与李的过继子李萼堂及武童徒孙刘琪瑞一起督教。年李、霍师徒二人仍被许将军聘请到奉天奉军中任武术教官,也被海军司令沈鸿烈、少将旅长张骧武等聘为教官。1920年以后,李的师弟张毓衡把弟子魏鸿恩、魏鸿滨、董义清、董惠庭、刘汉周送给李深造。霍殿阁的弟子高香亭、霍庆云、刘子鸣、边廷杰等也到奉天许将军部队,在加上原来的许家福、许家禄、李萼堂、刘琪瑞,形成一个群体。  韩化臣(惠卿)、马凤图、马英图传艺、换艺沈阳城  民国初年马凤图在沈阳进行革命活动。1915年邀请师兄韩化臣、二弟马英图一同赴沈阳。韩任职高等巡警学校武术教官。马凤图等在沈阳传授八极拳、劈挂掌的同时,与号称“关东三老”的郝鸣九、胡奉三、程东阁金兰交,互相交换心得,成为武林佳话。这样三兄弟凭借精深的武功、开阔的胸襟,很快就誉满沈阳城。  霍殿阁担任末代皇帝武术教师  1924年底奉军入关,李景林将军任直隶督办,聘请李书文、霍殿阁等为军将教官,并让霍庆云当他的门面徒弟。这样,李、霍师徒在天津盘桓于许兰州将军公馆和李景林将军行辕。霍殿阁也有“神枪”之功,大枪点苍蝇而墙壁不留痕迹。霍殿阁吸收了仙道高真人的终南山大架太极拳、龙形直八卦、倒双钩、八卦剑、泥球功、掌板功、绷弓功等,充实八极拳功法。  1927年在许兰洲、商衍瀛的推荐下就聘于末代皇帝溥仪。日本武士不服气非得比试不可,霍携弟子霍庆云赴张园打败日本武士。溥仪遂聘霍殿阁为他的武术老师,霍庆云、高香亭、边廷杰、刘子鸣、刘琪瑞、刘金山、魏鸿滨、边廷彬、李子昆等为贴身护卫。许兰州将军创办河北国术馆后,特请霍创办天津35国术馆地点在河西区。霍每星期天乘车莅临教授,平时由弟子刘子鸣代师传艺。由于是霍开馆授徒,津门子弟从学者甚众,成名者有:赵玉亭、绿文资、许禹声、孙玉龙等。霍担任皇帝武师树大招风,各派名家来访者无数,霍未有败绩,遂艺惊津门。李景林将军任南京国术馆副馆长,素知霍功纯艺真遂竭力邀请霍担任少林门长,霍因为担任溥仪武术教师,不愿就聘。  韩化臣(惠卿)、马英图名满宁、沪、杭  1926年马凤图、马英图昆仲跟随冯玉祥、于右任、张之江诸先生赴西北,后来马凤图先生客居兰州,大西北的八极拳、劈挂拳传播广泛,马凤图先生之功绩也。1927年马英图跟随张之江将军到南京,帮助张将军筹备创立中央国术馆,韩化臣被聘为教授。1928年第一次国术考试,马英图和师兄韩化臣及韩之弟子赵树德、李学义、赵荣林亲赴擂台,韩、马、李名列优等。王中泉之弟子王化成、田长泰,李书文之弟子柳印虎、孟宪忠也参加28年国考。后来赵树德、孟宪忠、魏鸿滨等被聘为国术馆教习。赵树德、赵荣林担任黄埔军校国术教官。韩、马二人专门主持国术比赛,是国术馆中最有实力的技击高手,是中央国术馆的台柱子。八极拳被列为中央国术馆必修正科,韩、马二先生之功劳也!  王化舜、王化成传艺京南廊坊万庄镇  王氏兄弟万庄镇人,家殷实崇尚侠义。“神棍”王中泉由北京返乡,行至万庄镇染病,被王氏兄弟所救,王中泉深受感动,收二人为徒,遂传下一支系八极拳。王氏兄弟深得王师真传,王化舜有京南“杠子王”之誉,王化成1928年参加国考。  李树森、李树云传艺唐山、天津  1920年李大忠之重孙李树森、李树云到唐山开设八式房,开始传授八极拳。20年代末正式成立唐山国术馆,广泛传播八极拳。李树森有“神枪”之名,深得李家嫡传,功夫纯正技艺超群。后到天津洋行国术馆任教习,也享誉津门。  马凤图传艺兰州  马凤图先生客陇对所学古典武艺提炼升华,形成了劈挂、八极拳、戳脚、翻子、通臂诸拳种精华的“马氏通备”武术体系。马先生有四子:颖达、贤达、令达、明达,皆继承父辈武术传统和人格传统,活跃在当代武坛。他们不遗余力的呐喊,谨守古典传统武术文化。同时对当代官方的“体操武术”和民间武术神秘化泛滥进行深刻的批判,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许家福、许家禄传艺北京、天津  20年代末许兰州将军创办华北国术馆,许家福、许家禄、李萼堂、刘琪瑞任教习,李书文担当顾问,所收弟子皆拜许家福为师。河北国术馆培养学员众多,其中许之入室弟子以鲍有声、张世忠、吴玉昆、王绍先为着,号称“四大金刚”。  李萼堂传艺长沙、邵阳  李萼堂先生神枪李书文之过继子,1922年任奉天骑兵旅教习,25年任李景林将军军中教习,27年与师兄魏鸿恩、徒侄刘子鸣一起任海军司令沈鸿烈旗舰教习,29年后任河北国术馆、山东国术馆教习。1931年与万籁声、顾汝章等应湖南省主席何键之聘,任湖南国术馆主任教官。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历史问题”居邵阳,以正骨推拿为生。传子李志成徒邓敏、孙绍安、刘哲青。  霍殿阁、霍庆云叔侄传艺东北  1931年溥仪到长春建立伪满洲国,霍殿阁及数名弟子随行。溥仪继续让霍殿阁任其武术教师,霍庆云(侄也是过子)、高香亭等任御前侍卫。霍氏师徒在伪满洲国期间,与日本空手道、柔道、剑道高手、蒙古摔跤高手进行无数次比试,均战胜之。霍殿阁在长春开场授徒弟子有:曲一心、李维周、雷振江、霍青峰(子)李树楠、陈金  财、尹庆和、宋碧山、王玉湖等等。后来霍庆云又继续大力传播。40年代后期陈金财、尹庆和传八极拳于沈阳形成较大规模。新中国成立后,长春市的八极拳以霍庆云、陈金财二人为主。霍传八极拳形成巨大规模,在中国武术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霍氏叔侄之功也!  韩化臣(惠卿)、李学义、韩洁泉师徒传艺山东济南、枣庄、青州、沛、蚌埠。  韩化臣于20年代在枣庄中兴煤矿任护矿大队队长,收弟子李学义、赵荣林等。韩之子洁泉自幼与父亲和师伯张毓衡、李书文习武,后随父到山东枣庄煤矿工作。韩化臣、韩洁泉、李学义在枣庄地区传播八极拳,形成一定规模。韩洁泉之女韩振阁(凤阁)继承父技,70年代在沧州比赛屡名列前茅,现在枣庄地区广泛传播八极拳。李学义之子李道轩,在枣庄、蚌埠地区广泛传播八极拳,其弟子在蚌埠一带颇众。  魏鸿恩、魏鸿滨传艺秦皇岛  魏氏兄弟罗疃村人,自幼拜师张毓衡、韩化臣(惠卿)、李书文练习八极拳。20年代二人又跟随李书文、霍殿阁游沈阳、京津、山东等地。魏鸿恩任青岛民国海军教习;1929年(民国18年)魏鸿滨就聘南京中央国术馆任教习。抗战爆发后,魏氏兄弟客居秦皇岛。魏氏兄弟传人著名者有王茂林、李恩义、耿学森、朱庆昆、李新吾、魏九成、魏九如等。魏鸿滨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秦皇岛市武协副主席。  张子亭传艺天津  张子亭自幼拜师张毓衡、韩化臣(惠卿)、李书文练习八极拳。在天津传徒王书方、陈兴泰、李维真、叶连仿、王洪清等,影响较大。  赵树德、韩洁泉、董以文、孟宪忠、边廷杰、王茂林、霍青峰传艺沧州东南乡。  赵树德、韩洁泉、董以清、董以文为韩化臣、张毓衡、李书文三师之徒;孟宪忠为李书文徒(姑爷子);边廷杰、霍青峰为霍殿阁徒、子。赵树德、孟宪忠任中央国术馆教习,赵树德担任黄埔军校国术教官;韩洁泉、董以文担任***干部训练所国术教官;边廷杰担任奉军教习、溥仪贴身侍卫;霍青峰担任国军连长、技术教官。都有所谓“历史问题”,被划为“四类分子”。他们为了民族国术的传承不绝,在高压下教授了一批弟子。赵树德传崔成彦、郭金栋、郭金灿、王海义、赵梦林、赵梦臣、李国新、郭振盛;孟宪忠传子。。。;韩洁泉传韩振阁、韩振江、韩振德;董以文传杨兴震、张志环、杨道声、李恩祥;边廷杰传贾金林、霍树新、张恩荣、张清荣、朱宝良;霍青峰传子霍树新徒李景环等等。  李赞臣、李良臣兄弟传艺济南、天津  (1)李赞臣(),随李贵章、李万成父子学习。17岁参加盐山武术比赛获第一名,1935年曾任东北军一部国术教官。抗战爆发后到济南开场授徒,创设国术社。从53年起,多次参加全国比赛均获金奖。李在济南担任武协副主席,其弟子有:乙立清、孙远忠、宋学恩、田延滨及子李安侠等。使罗疃“李家”八极拳在济南之流传。  (2)李良臣(),随李贵章、李万成父子学习。1950年定居天津。先后任教红旗武校、天大、南开武术队。1953年在天津武术比赛夺魁,1956年在北京武术比赛获优秀奖,1979年在南宁武术观摩会获一等奖。李曾任天津武术协会委员,八极拳研究会会长,河东区武术馆馆长。其子李燕侠、李剑侠承其艺业。  王金声()传艺北京  王金声大王庄人,是王锡庆之子。金声幼随父习武,为深造八极拳,金声18岁到唐山国术馆随李大忠之重孙李树森精研三年,其艺大成。1947年到北京谋生,在一次武术比赛中引起轰动扬名北京城。1953年至1959年所有全国、地区武术比赛均获一等奖,奖章30余枚。在贺龙将军推荐下,王担任北京武术学校教练。王在北京传播八极拳,入室弟子40余人。  刘云樵、李元智传艺台湾岛  刘云樵沧州集北头人,刘府被誉为:“状元府”、“将军府”,与南皮张之万、张之洞府第并列,沧州有:“南皮张,北头刘”之说。刘8岁时,其父请来威名赫赫的李书文为家庭教师,李严格督训10余年,有“小霸王”之誉。刘弟子众多有:梁纪慈、徐纪、苏昱彰、黄义男、郭肖波、金立言、刘大新。(台湾)  李元智沧州人,六合、燕青名家佟忠义之女婿。在中央国术馆随韩化臣、马英图习罗疃八极拳,李自称是他一生最佳心得。李毕业后,担任国民革命军教官,将韩马二师的八极拳在军中传播,称之为“莒拳”。  郝鸿昌传艺南京中央国术馆、上海  郝鸿昌原来即随父习练老架八极拳、劈挂掌、二郎拳,1929年考入中央国术馆,又拜副馆长张骧武将军为师深造“神枪”李书文传授的八极拳、劈挂掌。1932年留馆任教,1933年第二次国考中,郝获无级别擂台赛第一名。郝以精湛的武功成为国术馆后期的台柱子深得馆长张之江将军的偏爱,1946年升任国术馆教务长,1948年国术馆解散。一直跟随张将军至张逝世。闲居上海30年无人问。1983年5月,南昌武术观摩大会,总裁判长马贤达、大会仲裁温敬铭、何福生亲自前住郝老居处拜访郝。郝秉承张之江将军国术强国强种之鸿愿,任上海工人武术队顾问兼总教练、上海精武体育会武术队总教练兼散手教练。  1980年郝鸿昌老师重出江湖后,继承张之江先生的遗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培养下一代武术人才作贡献,亦使中央国术馆改编后的经典四十八式硬开门八极在上海得以传播。其亲授的八极拳上海主要传人有:郝凤岭、吴定国、张傅仪、严龙兴、曹志诚、周全、葛强、王伟之、吴玉明、吴俊彦、周庆祥、陈恩溢、钟伟其、张文清、顾凯明、顾敏钦、滕克诚、潘志和、周惠本、刘长发、吴铁帆、袁沛成等。并任上海工人武术队顾问兼总教练、上海精武体育会武术队总教练兼散手教练。  赵荣林传艺湖南国术训练所、中央黄埔军校第三分校、河北文安县  赵荣林(1908-),文安县赵村人,在山东枣庄中兴煤矿,成为韩化臣得意的门徒。随师进入中央国术馆。1928年10月,在南京国考)赵脱颖而出。1929年毕业分配到山东省国术馆任教,继任湖南国术训练教练。1939年底,赴江西瑞金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第三分校,被吕骥任命为军校少校教官,执教五、六年,送走四期军官毕业生。1953年,回到了文安老家务农,他的弟子如王寿增、李银平、郝忠祥、李建国、张焕山、李串连等。  第二节 八极拳的技法(理法)     技击原理  八极拳动作刚劲、朴实无华、发力爆猛、大有“晃膀撞天倒,跺脚震九州”之势。因此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说。  八极拳属于短打拳法、其动作极为刚猛。在技击手法上讲求寸截寸拿、硬打硬开。真正具有一般所述挨、帮、挤、靠、崩、撼、突、疾之特点。发力于脚跟,行于腰际,贯手指尖,故暴发力极大、极富有技击之特色。  八极拳以“头足为乾坤,肩膝肘胯为四方,手臂前后两相对,丹田抱元在中央”为创门之意。以意领气,以气摧力,三盘六点内外合一,气势磅礴,八方发力通身是眼,浑身是手,动则变,变则化,化则灵,其妙无穷。八极拳非常注重攻防技术的练习。在用法上讲究"挨、膀、挤、靠",见缝插针,有隙即钻,不招不架,见招打招。  八极拳的十大技击法要求  1)姿势舒展(十字劲)  2)手脚相随(眼随手转,拳脚齐发)  3)下盘稳固(腿不过裆,脚不离地,无蹿蹦、跳跃步法)  4)劲力短快  5)变化突然  6)拥搓代缓(缠丝劲和“拥搓”步法)  7)以气吹力(吐气发声,以声助势,以气催力)  8)刚柔相兼(以“四六”为主,用“拥搓”步法)  9)阴阳顿挫  10)神形兼备  学习要领拳歌  头要顶,颈要挺,身要直,胯要坐  动作干脆,发力刚猛  挨、帮、挤、靠,无处不到  拳诀  拳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脚如钻;  闾尾中正神贯顶,刚柔圆活上下连;  体松内固神内敛,满身轻俐顶头悬;  阴阳虚实急变化,命意源泉在腰间。  练功要领  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  三练寸接寸拿寸出入,四练自由架式懒龙卧,  五练心肝胆脾肾,六练筋骨皮肉合。  步法歌诀  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  两膝微下蹲,松胯易拧腰,  两肘配两膝,八方任逍遥。  发力要求  始于尾闾,发于项梗。  源泉于腰,发力于腰。  身法要求  意正身直,松肩气下,外方内圆,含胸拔顶,  抖胯合腰,手脚相合,气力贯通,三盘连进。  技击歌诀  上打云掠点提,中打挨戳挤靠,下打吃根埋根。  身不舍正门,脚不可空存,眼不及一目,拳不打定处。  贴身近发,三盘连击。  实战步型要求  弓不弓,马不马,丁不丁,八不八。  第三节 八极拳的风格特色(特点)     开门八极拳闻名于其刚猛暴烈的拳风,同时也闻名于其进身靠打的招式。绝招“贴山靠”便是其中翘楚。开门八极弟子们习练“贴山靠”时,常常会用自己的身体去靠墙、靠树、靠桩,可想而知其威力之大。贴山靠在进招之时的关键就是进身,以“打人如亲吻”的距离接近对手,用肩部撞击对方。其看似以肩部为发力点,实则结合了腰胯部的扭转力,合全身之力向对方靠去,给人极大的伤害,将人摔倒。“开门出手,六力合一”,六大开之劲力,在开门八极拳的“贴山靠”上面,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下盘功夫中,“搓踢”是八极拳重要的腿法之一。开门八极拳讲究“行步如趟泥,脚不过膝”。而搓踢正是这种步法的体现,他要求踢击时攻击点落于对手的膝关节以下,尤其是足部。因此搓踢虽不如其他的腿法有杀伤力,但是却意在用踢绊破坏对手的脚下重心,用不强的劲力巧妙的达到击倒对方的效果。  八极拳是非常讲求实战、打练结合的拳种之一,猛起硬落、硬开对方之门,连连进发是八极拳技击中的最大特色。  八极拳具有很强的实战价值,部队、武警中操练的擒拿、背摔、格斗等,都吸收了八极拳的某些特点。  八极拳的训练,可以增强人体的力量、速度和灵敏度,同时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作风。
博宝声明:博宝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博宝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博宝艺术网的价值判断。毛泽东警卫张虚死于多少年
毛泽东警卫张虚死于多少年
09-10-24 &匿名提问
12月27日,由中国武术协会和黑龙江卫视《龙武堂》节目剧组共同拍摄的电视专题片《霍氏八极拳传奇》在几次变更时间后,终于播出了。黑龙江卫视主持人刘高扬正在播出《重访中央国术馆》2008年元旦,南京中华传统武校校长、太和门第十三代掌门人范克平先生给我打来电话,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与黑龙江电视台联合录制武术历史专题片《重访中央国术馆》,因为韩化臣传八极拳曾经是中央国术馆的必修科,所有的入馆学员都必须习练,否则不准毕业,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八极拳的知名度,韩化臣也成了当时武林界无人不知的人物,要录制关于国术馆的片子,韩化臣是个很重要的角色,于是范先生邀请我和师父韩振江(韩化臣亲孙子)前往南京协助拍摄了此片,二月份在全国播出。博友们想看此片,可在中国武术协会网站观看。《重访中央国术馆》播出后,《龙武堂》节目组记者张亮又给我打来电话,说准备拍摄享誉东北三省的《霍氏八极拳》,是《精武》杂志社主编吴宪民先生推荐的,因为我曾和霍氏八极弟子李树栋老师在2003年第四期《精武》做过一期《特别报道》--《霍氏八极拳》,其中有我写的一篇人物通讯《名利淡泊求造化只为八极传人间--记霍氏八极拳名家霍文学先生》,霍文学老师是霍殿阁的孙子,曾经九次赴日本传授八极拳,2002年5月,他带着我参加了&第二届亚太地区武术交流大会&,而且我在这次大赛中荣获八极拳青年组第二名的好成绩。张亮问我能不能采访一下霍先生,当我跟霍老师沟通后,霍老师爽快地答应了,本来我是要去天津参与拍摄的,哪成想公务缠身,耽误了这次拍摄,很是遗憾,霍老师也说&太遗憾了&。不过我倒不太在意,觉得很值,因为我宣传了国粹,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八极拳。霍氏八极拳传奇(上)霍氏八极拳传奇(下)这部片子是继2008年初龙武堂节目《重访中央国术馆》之后又一部宣传沧州罗疃八极拳的力作。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部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长达三十集的电视连续剧《康德第一保镖传奇》在全国播出,引起了轰动,片中主人公,也就是溥仪的老师兼保镖霍殿阁是&神枪&李书文的大弟子,而霍殿阁的两位师弟李健吾和刘云樵又阴错阳差,戏剧般的分别成为了毛泽东和蒋介石的警卫员和侍卫长,这不能不说明八极拳具有极高的实战功能。而且,李书文的师弟韩化臣在民国第一次武术&国考&中获优等成绩并被聘为中央国术馆教务长,同时担任第二次&国考&的评判委员,他的三个弟子赵树德、赵荣林、李学义都被聘为黄埔军校的武术教官。在中国武术界以及八极门中都了解这段真实的历史。《重访中央国术馆》主要讲述的是中央国术馆的历史和韩氏八极拳。
 回答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重访中央国术馆》播出后,《龙武堂》节目组记者张亮又给我打来电话,说准备拍摄享誉东北三省的《霍氏八极拳》,是《精武》杂志社主编吴宪民先生推荐的,因为我曾和霍氏八极弟子李树栋老师在2003年第四期《精武》做过一期《特别报道》--《霍氏八极拳》,其中有我写的一篇人物通讯《名利淡泊求造化只为八极传人间--记霍氏八极拳名家霍文学先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2008年元旦,南京中华传统武校校长、太和门第十三代掌门人范克平先生给我打来电话,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与黑龙江电视台联合录制武术历史专题片《重访中央国术馆》,因为韩化臣传八极拳曾经是中央国术馆的必修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2008年元旦,南京中华传统武校校长、太和门第十三代掌门人范克平先生给我打来电话,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与黑龙江电视台联合录制武术历史专题片《重访中央国术馆》,因为韩化臣传八极拳曾经是中央国术馆的必修科,所有的入馆学员都必须习练,否则不准毕业,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八极拳的知名度,韩化臣也成了当时武林界无人不知的人物,要录制关于国术馆的片子,韩化臣是个很重要的角色,于是范先生邀请我和师父韩振江(韩化臣亲孙子)前往南京协助拍摄了此片,二月份在全国播出。博友们想看此片,可在中国武术协会网站观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极拳教学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