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金到移动支付图片可否取代现金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电子支付代替现金交易还有多远?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如果你的钱包里有张信用卡,那绝对是成功人士的象征。5年前,如果你的钱包里没有几张信用卡,或许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现在,如果你的手机里还没有安装电子钱包,那你就真的OUT了。
  从现金支付到使用银行卡结算,再到网络第三方平台担保支付,然后是通过手机移动支付,消费者的支付方式在20多年的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众多金融机构、商家和消费者,已经越来越享受各种电子支付带来的便捷服务。电子支付正成为电商活动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钱包变&卡包&
  刷卡让国人渐离现金
  王俊在义乌从事箱包批发生意,他告诉记者,这几年各种卡包卖得挺好,而钱包里的卡槽,也比十年前的款式明显增多。&什么原因,卡太多了呗。&他翻开自己的钱包,里面除了现金、身份证,还有12张各种类型的卡,其中7张是储蓄卡,3张信用卡,2张会员卡。
  在王俊看来,刷卡消费已经成为常态,加上生意场上的资金往来需要,银行卡更显得不可或缺,同时,银行卡的使用还具有促成买卖、节约交易时间、降低交易费用等诸多优点。
  有两个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可以体现银行卡的普及度:一是我国已经累计发行银行卡超过42亿张,平均每人拥有超过三张;二是我国银行发行信用卡逾4亿张,每年信用卡交易总额超13万亿元。
  记者从人民银行义乌市分行了解到,最近几年借记卡、信用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普及度均大幅上涨。尽管银行方面没有提供义乌范围内非现金交易的相关数据,但专家表示,肯定每年都在增长,特别是移动交易这一块增幅更加明显。
  万事达(MasterCard)在近期的一项全球性调查中发现,中国从&现金到无现金&的转变速度远超其他任何受调查国家,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快速的城镇化,以及政府政策鼓励非现金付款。
  第三方支付市场
  或以年均40%左右的幅度增长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年的网购费用比想象中多了不少。&前几天,义乌市民邹先生仔细查阅了去年一整年的支付宝账单,累计消费额接近2万元,让他小小地惊讶了一下。
  邹先生告诉记者,他的支付宝账户与单位的工资卡直接挂钩,有时候一发工资,就会上淘宝网看看有什么适合女儿用的东西,像夏天的T恤、裙子、凉鞋,秋冬季节的围巾、小皮靴,适合女儿阅读的课外读物,还有各种各样的新奇小礼物。
  邹先生坦言,有时候一天就能收到三四个包裹,妻子曾经和他开玩笑说,&以前没看出来,你这么喜欢买东西,是不是和大多数女人一样有购物癖?&
  &买的时候不用付现金,感觉消费额就是一串数字,所以不会太过计较,但一年累积下来,花费着实不少。&
  记者随机咨询了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发现没有网购经历的人还真的不多。有些人平均一个月就有近10单的网购次数,少点的也有两三单。买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像服饰、日用品、副食品、鞋帽、化妆品等,几乎每个人都网购过。
  &一般实体店有的普通商品,网上基本上都有,而且价格要便宜许多,款式也比实体店多,为什么不在网上买?&经营副食品小网店的小美,本身就是一名资深网购者。在她看来,现在连豪车和房子都可以挂在网上卖了,还有什么商品不能在网上买到?
  小美表示,只要网上购物的安全环境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第三方担保支付平台的监管,再加上愿意无理由退货的网店越来越多,今后会吸引更多消费者加入网购大军。
  事实上,像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除了支付网购商品的费用外,还能在手机充值、水电煤缴费、个人理财等诸多领域实现支付功能。
  目前,除了多数消费者所熟知的支付宝之外,第三方支付平台还有财付通、汇付天下、快钱等数十种交易软件。2013年,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的规模超16亿元,而业内预测,2014年至2016年,这一规模将在2013年的基础上分别增长49.2%、44.3%、39.4%。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前景由此可见一斑。
  移动支付受宠
  手指轻轻一点即刻到账
  义乌人小陈上周六原本计划去杭州参加一场大学同学的婚礼,但由于临时有事没有去成。为了给新人送上一份祝福,他用支付宝钱包给身在杭州的另一位同学打去800元钱,托对方将红包带去婚礼现场。
  &其实这个办法不是我首创的。&小陈告诉记者,一次在金华参加大学同学婚礼时,就有人先打钱过来然后托他带去。看得出,这次小陈只是&故伎重演&罢了,不过他表示,还有人更直接:自己的一位亲戚结婚时收到的红包中,有几个就&藏&在手机里&&&身在远方的朋友直接用支付宝打来礼金,留言中附上一句&新婚快乐&。
  记者发现,眼下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开始用支付宝转账的形式,来替代传统的结婚红包。在手机里输入金额&&&编辑祝福语&&&点击发送&&&即刻到账,再远的距离红包也能随时送达。另外,微信支付已方兴未艾。
  而事实上,&手机送红包&还只是移动支付领域一块小小的范围,网购、汇款、理财,甚至打车、就餐、缴费、充值,用得到钱的地方,很多都可以用手机完成交易。数据研究公司IDC的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移动支付的金额将突破1万亿美元。强大的数据意味着,今后几年移动支付业务将呈现持续走强趋势。
  有业内人士分析,眼下线上移动支付已经挺成熟,未来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在内的互联网巨头,或将把移动支付的战火烧到线下。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去一些超市购物,就可以不带钱包不带卡,只需带上手机就可完成支付。
  昨天,市民袁女士在位于义乌南门街的世纪联华超市购物时,就用支付宝结的账。她说,结账时只要打开支付宝钱包,进入界面后点击右上角的&付款码&,再由收银员用扫码枪扫入二维码,&滴&一声后,自己再输入相应的支付密码,这笔交易就完成了。&很方便,而且钱存在余额宝中还有一定的收益,两全其美。&她这样评价移动支付体验。这也不得不让我们猜想,或许有一天,你再也不用带着装满现金的钱包出门了,带上一只手机就能解决所有的支付问题。
  【相关链接】
  电子支付的前世今生
  全球第一张信用卡
  这个话题有多个说法,但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如下:1949年的一天,美国商人麦克纳马拉和朋友去一家餐厅吃饭。餐后,他送走朋友让服务员来结账,但他翻遍所有口袋也没找到钱包,只能给妻子打电话,让她送钱过来。说起忘带钱包的尴尬,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问题。这让麦克纳马拉萌发出一个想法,是否可以发明一种可以便捷携带且不需要带现金就能支付的东西,但这种东西需要以人的信用为担保。1950年春,麦克纳马拉与好友施奈德合作投资1万美元,在纽约创立了&大莱俱乐部&(Diners Club,即大莱信用卡公司的前身)。世界上第一张信用卡的雏型由此诞生。
  国内第一张信用卡
  1978年,中国银行广州分行率先与香港东亚银行签订协议,代理外国信用卡业务,信用卡第一次进入中国市场。1985年3月,中国银行珠行分行发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张人民币信用卡&&&珠江信用卡。
  国内第一张国际信用卡
  1988年,为加快国际化步伐、拓展海外业务,中国银行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信用卡体系,发行国内第一张国际信用卡&&&长城国际卡。
  国内首个第三方支付平台
  支付宝最初是淘宝网解决网络交易安全所设置的一个功能。该功能为首先使用的&第三方担保交易模式&&&&由买家将货款打到支付宝账户,由支付宝向卖家通知发货,买家收到商品确认后指令支付宝将货款放于卖家,至此完成一笔网络交易。如今,类似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商家所认可。
  国内移动支付工具
  电子钱包是全球各国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热门话题之一。目前,已有很多国家正在建立电子钱包系统,以取代现金交易模式。在国内,支付宝钱包、微信钱包等电子钱包都是近年来逐步吸引消费者,尝试移动支付功能的电子支付工具。
  全球首个创造、使用本国电子货币的国家
  去年10月,厄瓜多尔中央银行联合金融机构、大型购物中心等部门进行了为期20天的电子货币试点使用。之前,该国宣布建立自己的电子货币体系,以削减市场对美元的依赖。
  根据厄瓜多尔央行规定,该国个人电子货币每月最高消费额度折合2000美元,每天最高消费额度折合300美元;公司每月最多使用额度折合20000美元,获央行特许的可提高上限。
  全球或出现首个不使用现金国家
  据外媒报道,到2030年,瑞典或将成为全球首个不使用现金的国家。
  据悉,瑞典目前有4/5的交易都以电子转账、信用卡或手机短信支付等方式完成。瑞典人平均每人每年的非现金交易达260次,远超欧洲其他国家使用非现金结算的比例。对于商家和消费者来说,不使用现金能提升安全感,最起码能显著减少抢劫案件的数量。
周律江 沈超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或电头为的稿件,均为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并保留的电头。
浙江在线金华频道微信分享
看金华新闻,关注浙江在线金华频道微信
市直各部门网站移动支付会取代现金吗?微信和支付宝该收收锋芒了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越来越流行了,如今大家出门不带钱包、只带手机就能走遍四方,前段时间蚂蚁金服为宣传无现金支付还推出了“无现金城市周”营销活动,不过这一说法没提出几天,就被蚂蚁金服悄然撤下,换成了移动支付“黄金周”。
这其中的原因据说是7月底央行武汉分行约谈了蚂蚁金服公关部负责人,明确提出三点要求:①无现金城市周活动中去掉“无现金”字眼;②撤掉所有含“无现金”字眼的宣传标语;③公开告知商户不得拒收人民币现金。
而近日央行方面又对各分行发下通知,称一些地区推出的无现金支付方式和活动,在宣传时方法不当,干扰了人民币的流通,让社会公众产生了较大的误解,要求各地尽快对不合适的提法、做法进行纠正和引导。不过昨晚有报道称,央行澄清并未发出相关文件,但认为不该有不收现金的行为。
“无现金”引起的误解
支付宝被称作新时代的“中国四大发明”,国外媒体也纷纷惊叹于中国移动支付的高度普及,如今我们生活中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与移动支付相关,比如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进行网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是主流;网约车、共享单车很多都只支持现金支付,而人民币的使用频次则越来越低。
事实上无纸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个社会的进步,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与移动支付就要站在对立的位置上。目前我们很少看到商家拒收人民币的现象,阿里旗下盒马鲜生也澄清说并没有拒收现金,称在推行支付宝渠道收款的同时,还为不便使用在线支付的老年人开辟了专门的现金支付渠道。
银行们所希望的似乎是,支付平台不要越界,不要滥加宣传来鼓励商家拒收现金。虽然这样的事情没有大面积发生,但防患于未然,总能将日渐被边缘化的现金拉回来。而蚂蚁金服的“无现金城市周”、微信的“无现金日”等活动在宣传移动支付的同时,降低了现金的使用率。
我国的《人民银行法》第十六条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所以商家拒收人民币确实是违法的。
当然这也不代表着移动支付就该发展,因为移动支付同样也是用人民币付款,只不过为非现金形式罢了。未来的社会应当是移动支付和现金同时存在的,用户没带钱包就用移动支付,没带手机就选择刷卡或使用现金。在可预期的时间内,我们似乎还看不到移动支付完全取代现金的可能。
不过这样的争执是时代演进下必然会发生的,社会和科技的进步重塑了用户的消费习惯,支付方式也必将更加多元。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地球的事儿,我们都知道!
36氪的科技资讯小分队
今日搜狐热点移动支付或将替代现金支付
有媒体报道称,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但现在,随着移动支付的飙升,一些分析师预测,中国或将成为第一个停止使用现金的国家。而前两年,这个“或将成为”被预测是丹麦。那么,“首个无现金国家”的大旗,中国能够扛起吗?
【讯】7月26日消息,有媒体报道称,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但现在,随着移动支付的飙升,一些分析师预测,中国或将成为第一个停止使用现金的国家。而前两年,这个“或将成为”被预测是丹麦。那么,“首个无现金国家”的大旗,中国能够扛起吗?信用卡刚兴起那会儿,有个长辈办了张卡,没多久,这张信用卡就被扔在了衣柜里,原因是,“刷一下钱就没了,花钱没有感觉”。对于从谨慎时代走过来的中国人来说,消费曾是一种庄重的仪式:询问价格、砍价往来、掏出现金,再一张一张点给对方。一套繁琐的流程和口袋的厚薄,暗示消费是一件郑重而稀少的大事。后来,信用卡的出现,部分消灭了这种仪式感,但中国人依然保留了过往的习惯,设置个复杂的密码,并在少数的场合才掏出信用卡。中国人曾有一种实物货币的信仰——落袋为安,眼见为实。就连炫富,山西的煤老板们也是以现金炫富而闻名江湖的。这样一个国度,居然如今成为了移动支付的典范。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的移动支付达到5.5万亿美元。今天,有外媒这么报道中国的二维码文化:中国的无现金革命正在影响世界。如果和刷卡相比,二维码消费更没有仪式感,双方二维码往来,却并没有什么现实中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唯一变化的,是双方网络账户里的数字。媒体和互联网巨头都在歌颂无现金时代,普通人则在便利性面前用进行了投票。但无现金时代,仍然是一个乌托邦名词。美国人在信用卡时代,就用一张卡部分消除了现金,而今天,手机只是比信用卡的应用场景更广泛一些而已。但说到底,谁都没有消灭现金的可能。不过,这不妨碍无现金时代被宣称为一种共识。移动支付和无现金时代的出现,从根本上一举改变了中国人谨慎而保守的消费习惯。手机扫码的行为,让消费变得更“没有感觉”。技术的变革,消退了中国人过去对交易和消费的仪式需求:想从消费者的腰包里掏出一百块现金很难,但从手机上划掉一百块却很容易。过去信用卡没有实现的中国人信贷梦想,被移动支付慢慢带进了现实。绑定一张银行卡,或者干脆就是用支付公司的小额信贷,很快,曾经喜欢赚一分花一分的中国人,就会被带进信用消费的未来之中。这对于商业来说,无疑是重大的利好。而从另一个层面看,金钱交易,事实上是一次数据交换的过程。现金时代,数据掌握在交易的两个人手里。花钱的人能根据钱包的薄厚来判断自己的消费决策,商家则以钱箱的盈亏判断销售业绩。除了银行,中间不存在第三方。但移动支付则让数据在更多主体之间流转。一次交易中,移动支付要比买卖双方都更懂这场交易数据背后的东西: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商家的交易数额等等。而我们都明白,未来社会最珍贵的,是大数据。因此可以说,无现金时代的概念背后,是对中国金融体系、公众消费理念和大数据伦理的全面挑战。绝对的无现金社会永远不会出现,但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一年刷掉9000亿元:手机钱包能否取代现金|移动支付|手机钱包|支付宝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一年刷掉9000亿元:手机钱包能否取代现金
  新华网杭州2月16日电(记者 张遥)“最大的敌人不是银行卡,而是用户钱包里的现金。”这是第三方支付公司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最新公布的一份数据,将支付宝推上全球最大移动支付公司的位置,背后透露出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巨大潜力――1亿支付宝用户去年通过手机支付27亿笔、付款超过9000亿元。艾瑞数据更是称,2013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同比上涨700%。互联网企业、通信运营商以及商业银行纷纷加入移动支付混战,“手机钱包”最终能否取代现金?眼前还有哪几道坎?
  兵家必争的枢纽
  一个资深的移动支付用户一天的生活,可能是这样――早上睁眼拿起手机看理财收益,出门在便利店用条码支付“刷”了早餐,然后用软件打车连带付款,中午吃饭用手机和同事AA付了款,下午茶的间隙点几下屏幕,家里的水电煤气费也缴清了。如果兴趣来了,也可以顺道机选一注彩票碰碰运气,逢年过节还能在微信群里抢抢红包讨彩头。
  这是以支付宝、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搭建起来的移动支付场景。支付宝最新公布的数据称,从2013年第二季度开始,支付宝手机支付活跃用户数超过了Paypal,成为全球最大。
  “支付之所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它是整个移动生态圈最重要的部分,管理着互联网的管道部分,是整个生态圈的枢纽,会有大量资金流通过。”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主任胡延平说。
  艾瑞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2万亿元。其中,转账、还款等个人应用成为主要的交易规模来源,移动网购已不再是支撑行业发展的主要场景。分析认为,第三方移动支付仍有较大空间。
  快速增长的市场下,在移动支付领域早先已有尝试的运营商也开始再度入局。2月12日,上海地铁、中国移动和联合宣布,首次将手机卡、银行卡、地铁支付三合一,这意味着“刷手机坐地铁”在上海地铁将成为现实。
  决胜在应用场景
  胡延平认为,余额宝、打车补贴以及“红包大战”等快速培育了移动支付市场,当移动支付超越电子商务的工具属性,其市场规模可能达到电商规模的四倍。
  尽管“钱去了哪儿”“没提取的红包利息归谁”等质疑声渐起,但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微信红包毫无疑问引爆了社交圈。“移动支付+社交”的能量露出冰山一角,已经被挖掘出了足够的想象空间,甚至被视为移动支付全面开战的象征。
  移动支付争霸的背景是,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高速发展趋势仍将持续。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继续保持上网第一大终端的地位,手机依然是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微信有速度,支付宝有商业生态圈和活跃度,未来谁能取胜?用户数、活跃度、人均每月支付额和商户的数量这四个指标非常重要。”胡延平认为,目前微信和支付宝在4个关键指标上各有优劣,即便仅看互联网巨头,国内移动支付市场的争夺赛也仍旧是悬念待解。
  不少分析人士表示,随着商业银行杀入移动支付市场,其巨大的用户量和覆盖面,一旦发展起来,能量不容小觑,互联网企业目前形成的市场格局有望重构。
  支付安全仍是利剑
  观察人士表示,移动支付在2013年的高速增长,背后是中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迎来的全新机遇。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市场是中国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最大优势,拥有全球最大的用户群,这将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动机。
  不过对于用户而言,移动支付安全仍是更大的担忧。除了常见的木马病毒、恶意手机应用带来安全隐患,此前支付宝、腾讯均有用户数据被泄露或倒卖,最新的微信红包也在春节期间遭到“山寨陈光标”捞走数百万元红包。用手机取代传统的钱包,资金安全仍需加强技术防控和监管。
  中国支付清算行业协会认为,目前移动支付领域的支付安全性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移动设备容易丢失,在开放的移动通信网络中传输客户的支付信息、手机号码、密码等重要信息存在被破译和截取的风险。此外,高级别的安全认证工具――数字证书在手机浏览器中应用较为困难,证书应用缺乏统一的硬件标准,并且存在操作系统平台对证书兼容性的问题。与此同时,如何合法合规仍然是移动支付业务推广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互联网的积极意义在于能够降低成本,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但不容忽视的是,互联网企业做产品比较重视噱头和炒作,做金融类产品考虑得不够周到,有些甚至是为了推业务而炒作、吸引眼球,企业在创新的同时,不应过多带有负面的成分。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您的位置:>>>正文
一年“刷”掉9000亿元 “手机钱包”能否取代现金?
“最大的敌人不是银行卡,而是用户钱包里的现金。”这是第三方支付公司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最新公布的一份数据,将支付宝推上全球最大移动支付公司的位置,背后透露出移动支付市场的巨大潜力——1亿支付宝用户去年通过手机支付27亿笔、付款超过9000亿元。艾瑞数据更是称,2013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同比上涨700%。互联网企业、通信运营商以及商业银行纷纷加入移动支付混战,“手机钱包”最终能否取代现金?眼前还有哪几道坎?
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
交易规模达1.2万亿元
支付宝最新公布的数据称,从2013年第二季度开始,支付宝手机支付活跃用户数超过了Paypal,成为全球最大。
“支付之所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它是整个移动生态圈最重要的部分,管理着互联网的管道部分,是整个生态圈的枢纽,会有大量资金流通过。”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主任胡延平说。
艾瑞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2万亿元。其中,转账、还款等个人应用成为主要的交易规模来源,移动网购已不再是支撑行业发展的主要场景。分析认为,第三方移动支付仍有较大空间。
快速增长的市场下,在移动支付领域早先已有尝试的运营商也开始再度入局。2月12日,上铁、中国移动和浦发银行联合宣布,首次将手机卡、银行卡、地铁支付三合一,这意味着“刷手机坐地铁”在上海地铁将成为现实。
移动支付市场规模
或达电商规模的四倍
胡延平认为,余额宝、打车补贴以及“红包大战”等快速培育了移动支付市场,当移动支付超越电子商务的工具属性,其市场规模可能达到电商规模的四倍。
尽管“钱去了哪儿”“没提取的红包利息归谁”等质疑声渐起,但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微信红包毫无疑问引爆了社交圈。“移动支付+社交”的能量露出冰山一角,已经被挖掘出了足够的想象空间,甚至被视为移动支付全面开战的象征。
移动支付争霸的背景是,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高速发展趋势仍将持续。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继续保持上网第一大终端的地位,手机依然是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微信有速度,支付宝有商业生态圈和活跃度,未来谁能取胜?用户数、活跃度、人均每月支付额和商户的数量这四个指标非常重要。”胡延平认为,目前微信和支付宝在4个关键指标上各有优劣,即便仅看互联网巨头,国内移动支付市场的争夺赛也仍旧是悬念待解。
不少分析人士表示,随着商业银行杀入移动支付市场,其巨大的用户量和覆盖面,一旦发展起来,能量不容小觑,互联网企业目前形成的市场格局有望重构。
新闻分析&&&
移动支付安全
仍是更大的担忧
对于用户而言,移动支付安全仍是更大的担忧。除了常见的木马病毒、恶意手机应用带来安全隐患,此前支付宝、腾讯均有用户数据被泄露或倒卖,最新的微信红包也在春节期间遭到“山寨陈光标”捞走数百万元红包。用手机取代传统的钱包,资金安全仍需加强技术防控和监管。
中国支付清算行业协会认为,目前移动支付领域的支付安全性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移动设备容易丢失,在开放的移动通信网络中传输客户的支付信息、手机号码、密码等重要信息存在被破译和截取的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
环球时报系产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移动支付和现金支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