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智能音箱评测 安全吗

小米王川:做智能音箱非跟风 卖299是做厚道生意
  如果你关注科技新闻,“百箱大战”一定不陌生。  有人说,现在智能音箱推陈出新的速度,有点像去年的虚拟现实,智能音箱被认为是今年的风口,亚马逊在西方世界大获成功之后,国内外巨头及众多创业公司纷纷押注,好不热闹。  但智能音箱与虚拟现实也有很大不同,智能音箱被认为是未来语音交互的入口,将成为未来家庭的中心。在大大小小的企业纷纷入局的情况下,拥有“杂货铺”之称的小米公司肯定不会坐视不管,于是在近期,小米在互联网音箱、蓝牙音箱、智能语音电视的基础上,迅速推出了一款智能音箱产品“小爱同学”。  在小爱同学发布的一个月之后,和该项目的牵头人王川聊了聊,他还是小米电视的掌舵人,2011年,王川曾带领多看团队开发了一款多看For AppleTV系统,2012年多看又开发出小米盒子,2013年推出了第一代小米电视,当然,他还是卡拉OK公司雷石的老板。  不跟风?想公测家里要有10台以上小米设备   王川认为,小米发布智能音箱产品并不是跟风,而是自然而然的结果,“第一代产品是小米蓝牙音箱,在小米之家卖得非常好;之后我们又做了第二代互联网音箱,通过WiFi接入互联网,可以收听歌曲、相声、儿歌等丰富内容;之后是小米电视将近场语音发展到远场交互,加入语音助手功能,今天的小米AI音箱算是小米音箱的第三代产品。”王川这样梳理小米音箱产品的发展路径。  王川强调,小米不是什么行业热就投身什么行业,小米音箱也不是今天才做,而是三年前一步一步的延续,它是小米电视、小米大脑、小米探索实验室、米家四个团队的结晶。  目前,小爱同学还在公测阶段,首轮预约量在100万人次,这款音箱的主要功能包括支持360度扬声,可以实现远距离声控,内置六个数字麦克风,喊出“小爱同学”即可唤醒音箱进行操作,提供在线音乐、小说相声、儿童故事、广播电台等等。  目前,小爱同学这款音箱正在进行公测,不错用户想要成功申请小米AI音箱的公测资格,要求至少家里有十台以上小米智能家居设备,在此之前,小米内部员工已经开展了接近三个月的内测。  唐沐告诉,由于团队工程师大部分为男性,经过训练,唤醒小爱同学的效果非常好,但工程师拿到家中却发现,妻子很难唤醒音箱,这是由于没有针对女性语料进行优化。此后,团队搜集了大量的女性唤醒语料来训练系统,还发现小孩的唤醒也存在问题,于是又在海淀教育局的帮助下找到了150个“童男童女”进行针对性语料训练。  “我们会把小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掉,小步快跑,每天进步,绝不把有问题的产品推向消费者。“王川说到。  不玩票?因为有6000万设备陪玩  如果说智能音箱行业是红海,恐怕没人持反对意见,对于这个竞争激烈的行当,小米的说法是我们不玩票。  唐沐表示,友商这次纷纷做智能音箱,更多还是玩票性质。“类似这种情况,当年我们做路由器的时候见过一波,坦白讲,如果没有经验积累,没有对供应链的认识,没有对硬件的了解,很容易被供应商坑,被设计公司坑。”唐沐称,小米目前有6000万台智能家居设备在运行,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个门槛竞品公司很难超越。  “小米还是一家有粉丝的公司。”王川提到,此外,版权合作和音质方面的成果一直被王川挂在嘴边,目前,小爱同学的音乐和腾讯、百度、虾米等展开合作,同时还在与环球、华纳、索尼等版权方接触,音质方面,小爱同学装备有三个喇叭,一个主动全频扬声器,加两个增强低音的被动扬声器。  谈到小爱同学的外观时,王川说,亚马逊Echo团队曾三次上门,因为它们觉的小爱同学即好用又便宜,希望进行合作。对于大家热议为什么长的那么像小米空气净化器的问题,他表示全程参与了ID设计,外观符合小米简洁、美观的调性。  不陪钱?王川说299元是厚道生意  用雷军的话说“小爱同学是一款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产品”,低定价一直是小米的策略,但299元的价格还是让很多人感到哗然。  对此,王川告诉,小爱同学目前没有KPI,所以追求低利润率,“时至今日,小米拿到的投资都还在账面上,一分钱没动,但我们有能力赚钱,给消费者带来好产品,这些东西都是随之而来的,只要你做出好产品,销售量一定行,销售量起来,销售额就一定起来,销售量、销售额都起来,我还不赚钱?”  但是智能音箱产品在中国市场反响如何,还有待验证,王川被追问有没有做好最坏的打算?他回答最坏的情况是用户不喜欢,“我们内部没有任何量的要求,虽然电商部门希望直接卖十万台,我不答应,就先上一千台,用户用着好,再加一千台,再用着好,再加,产品赔了不重要,品牌赔了才重要,品牌意味着信任。”王川说到。  最后,王川讲出了小米敢卖低价的原因,小米对供应链的熟悉和话语权使得小米即使低价(299元)也不赔钱,要做一门厚道的生意。
责任编辑:sgy
以下为热门自选股
代码|股票名称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小米智能音箱能否成为下一个小米手机?-钛媒体官方网站小米智能音箱来了,闯入房子的陌生人会“监听”我们吗
来源:数据猿 作者:张俊潇
导语:自从亚马逊在2014年推出智能音箱Echo之后,苹果、谷歌、京东、阿里这些巨头都纷纷做起了智能音箱,当全世界最有钱最具前瞻眼光的公司都在做同一件事时,此事必有蹊跷。
国内外的巨头们都在做音箱,恐怕有大事要发生
今年7月26日,小米跟上了巨头们的脚步,推出了智能音箱--小爱同学。虽然小爱这位同学在市场反馈如何还未可知,但拿她来作为我们研究智能音箱的“小白鼠”最合适不过。因为相比于亚马逊、谷歌和苹果的智能音箱相比,小爱同学更适应“国情”和“语言环境”,跟京东、阿里来比,小爱同学前端有更多的智能产品可以做连接,最关键的是小爱同学也是这些产品里面最便宜的,只要299。
相比之下Google home要卖到1199元、亚马逊Echo 1298元、苹果 homepod 2399元、天猫精灵499元、京东叮咚798元。
从定价来看,小爱同学绝对是一款负责冲量的战略级产品,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小爱同学是小米品牌旗下产品,不是来自米家或者其他生态链公司的产品,可见小米重视程度之高,小爱同学如果不肩负点使命都对不起雷军。
巨头们为未来下的注码,智能音箱会是新一代的入口
小爱同学肩负什么使命,要看市面上这些产品还有什么东西没有做到。天猫精灵和京东叮咚倾向于内容应用,很像是一个装载了Siri的音箱;亚马逊Echo功能丰富,从点播歌曲、语音购物、控制家电、订外卖、叫Uber到查银行账单都能实现。
小爱比这些产品走得更远了一步,已经开始初步实现对智能设备的控制。当初被人们所诟病的“杂货铺模式”开始在语音交互时代发挥作用,看看这些产品,路由器、空气净化器、台灯、空调、扫地机器人、电饭煲…没有一个巨头能像小米一样,静下心干这些“低端”的苦活累活。而且同样是生态,反观乐视…
总之,前期的准备已经帮小米把智能家居帝国的骨架基本搭好,现在除了继续强化肌体之外,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大脑。
现在看来,小米已经给出了答案,音箱可能就是智能家居的大脑,智能语音交互就是大脑的中枢神经。
包括小米在内的众多巨头都认为,未来实现智能家居的使用场景的方式是靠语音交互模式,所有像电饭煲、冰箱、空气净化器等智能设备,也许未来周围都会安装麦克风阵列接收语音。而音箱作为语音的接收器和传播器,在接收人类语音信号和反馈语音指令拥有天然的优势。而且其价格适中,体积较小还方便移动,可谓是居家旅行的必备神器,因此最容易普及和推广。
语音智能时代,手机要被抛弃了吗?
那么很多人就会问了,这个控制中心为什么不是手机?其实这个问题更准确的提法应该是智能语音交互时代,手机为什么不是绝对核心?
手机当然不可能会被完全抛弃,只不过不再拥有绝对核心的地位。因为,首先手机已经证明作为智能交互中心,基本是一个鸡肋般的存在了。以小米智能设备的应用场景来说,用手机app控制起来并没有物理控制方便多少。
而且即便是在智能语音的应用上,过去很多年里近场语音交互的尝试(比如 Siri)并没获得很好的成果,甚至连简单的语音输入法也没能普及起来,更不要提语音搜索了。
自从亚马逊的Echo问世后,连扎克伯格也认为,语音交互的未来基本上就属于远场语音交互的模式了。
因为语音交互本质上其实也是一种操作系统,音箱不过就是一个没有屏幕的操作界面而已。从机械、手指到语音操作,双手被一步步解放,近场语音交互并没有解放双手,也没有升级操作系统的空间维度,用起来很不科幻,实用性难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家里面闯进了陌生人,智能潜在的挑战重重
尽管以智能音箱为载体的远场语音交互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但未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最大的挑战来自技术本身,语音交互涉及了非常复杂的技术链条,包括了声学处理、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和语音合成等核心技术。再细分下来可能有成百上千种,一些抗噪音、多人声源分辨、方言识别等等细节性技术问题就不一一讨论了,这里只讨论两个大方向。
一个是和智能设备的联动问题。
小爱同学作为主流智能音箱,已经把行业最新的技术全部展示出来了,以目前的眼光来看,这样的人工智能距离人们想象中的未来要相差很远。
可以设想的智能家居生活,至少要达到这样的场景:当你下班回家,小米手环会根据你今天的行走步数、心率数推断出你的情绪,通过车载系统计算出回家的时间,数据反馈到小米手机,然后传递到十几公里外的家中。当你回到家后,说一句我回来了,电视随之开启,空气净化器自动调节室内湿度,热水器来到你平时习惯的温度,窗帘依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关闭,智能电灯的灯光随着你的情绪慢慢变化,电饭煲也慢慢蒸腾,你喜欢的音乐在室内蔓延……
目前来看,小爱同学和其他设备之间的联动还远达不到这样的要求。
和其他设备之间形成联动仅仅是智能音箱的第一层任务,更深层次的应用一定是和人的互动。
这个互动不仅仅是聊天,而是通过音箱和智能设备对人行为数据的不间断收集,最后形成对人的“了解”。 之所以称之为智能,就在于音箱作为器物却承担了“思考”的功能。语音交互时代必须要完成的使命,也是语音交互超越触屏时代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要能为人提供最智能、最精准的搜索结果。因为语音交互不能接受像触屏时代一样信息的泛滥,人的一句订票、外卖、充值等服务需要最精准的答案,音箱要充当“思考”和“筛选”的功能。通过每天对人的行为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音箱对人会有充分的认知,这种认知就是提供精准和感性服务的基础。
然而目前的技术还满足不了这样的需求。究其根本在于,目前基础声学和语音识别解决的仅仅是机器“听得见”的问题,而没有上升到“听得懂”的高度。李开复说:“其实,听懂讲的每个字不代表听懂了意思,甚至把英文翻译成中文,中文翻译成英文还是没有搞懂。你们不要看科大迅飞的演讲说懂得语音了,他一点不懂,他只能把音变成字,字变成音。你问他讲什么,一个字不懂。所以,语音识别还需要做的更好。”
李开复所说的机器“听不懂”的意思就是说,比如用户在家里哼唱“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智能音箱很有可能就凭借这句歌词给用户订了一张去成都的机票,直接规划好到玉林路尽头的路线。
显然这是有问题的。
NLP--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可能性,虽然得益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发展, NLP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人类语言的复杂和多变性依旧是很难跨越的障碍,更不用说那些涉及因果关系、文字记忆和上下文逻辑推理等诸多层级的困难了。
智能音箱未来的挑战还有来自技术之外的,易观CTO郭炜就表达过这样的担忧:“如果日后家里摆着一台智能音箱,有可能你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时时上传到云端,想起来这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
但是,假如智能音箱缺少了大数据地收集功能,就意味着它没有了“记忆”,而“思考”是要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之上的,如何处理隐私和智能的关系也许是关乎行业未来走向的问题。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感谢赞赏!给好友秀一下吧
内容棒,扫码分享给好友
卖299元,小米就能占领智能音箱市场?Naive!
在7月26日小米的新品发布会上,小米探索实验室MILAB推出了智能音箱产品:小米AI音箱“小爱同学”。一眼望去,就会发现这款音箱有两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它应该是最近密集发布的智能音箱中唯一一款长方形产品。美丑咱们就不予置评了,因为大部分人都会被第二个特点吸引住:这款音箱只卖299元。要知道,仅仅一个月前喜马拉雅的AI音箱“小雅”还是定价999元,预售699元。三十天过去,密集的产品发布和定价屡创新低,将所谓的AI音箱推向了全新世界。一个月前还是千元智能新品,如今已经完全成为了跟普通蓝牙音箱竞争的低价硬件,这有点让我想起了智能手环所讲述的故事。即使抛开所谓的AI不谈(这个价位产品真没有多少AI新技术),低价智能音箱真的能无风险击穿市场吗?在我看来,至少有几个成本压力问题围绕在低价智能音箱左右。综合多个市场要素来看,智能音箱可能并不具备“低价占领=拥有未来”这样简单的逻辑。压力1:智能家居始终都是低频需求,版权却是长期消耗战小米的小爱同学,在发布会上被给予的定位是“开启智能家庭的钥匙”,主打跟各种小米智能家庭硬件的控制与联动。比如说通过智能音箱控制小米电饭煲、扫地机器人等等。当然,通过智能音箱建立整个家庭物联网体系的控制中枢,是被互联网巨头广泛认同并付诸实践的一种商业逻辑。而小米在智能家电领域也确实有积累,主打这个模式本身对小米来说是成立的,至少对比其他竞品也是加分项。但一定要知道,通过音箱控制智能家居,是一个从用户习惯到产品体验都需要长时间去解决的问题。即使被广泛定义为成功产品的亚马逊的Echo,根据用户调查数据,主要使用功能也就是闹钟和听音乐,通过音箱操纵家电很难成为核心场景。这件事不难想明白: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语音叫音箱开空调,和我用遥控器去开能有多大区别呢?何况大部分家电还是需要传统交互,语音控制的只是小部分,甚至多是小家电。所以,指望开启智能家庭作为市场的攻坚利器恐怕并不容易,毕竟绝大部分音箱用户的需求还是内容。但这里的问题就来了。小米在智能音箱的发布中,对内容的定义是“容纳海量互联网内容”。但这海量从何而来似乎没提?在同类竞品井喷的今天,内容和版权应该会成为下一阶段的竞争重点。尤其智能音箱的闭环逻辑,是无法外接其他内容播放的,而用户买了硬件却不能听喜欢的东西,这显然不行。持续购买版权,丰富内容品类,甚至进行智能化推荐,是关于智能音箱的“美好未来”之一。内容和版权需要持续烧钱,给低价音箱产品带来的成本压力可能也会持续上扬。压力2:击穿蓝牙音箱,硬件不能有明显短板显然,299元的音箱,定位就是抛弃其他智能硬件打造的“人设”,直接了当的杀向普通蓝牙音箱市场。就用户体验来说,智能音箱击穿蓝牙音箱是毫无问题的。毕竟蓝牙音箱有各种限制,内容源不独立,操作体验也存在巨大漏洞。所以小米这款智能音箱一出,很多媒体惊呼每年数百万出货量的蓝牙音箱市场要劫难了。但事从两来,不能只看到好的一面。就算我们假设那些传统蓝牙音箱厂商都不会改成智能版(事实上这不可能,智能音箱门槛并不高),蓝牙音箱的固有消费群体也会有一个基本特点,那就是对音箱在音质层面有需求。因为蓝牙音箱本身不是刚需,使用场景甚至比不上耳机。除去免费附赠的蓝牙音箱之外,真正愿意掏钱购买音箱的用户,几乎必然是希望获得一部分音乐体验的。这就要求互联网品牌的智能音箱,必须具备能够在硬件和音质技术上淘汰蓝牙音箱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短期收割。可是这个领域并非完全没有技术门槛和效率门槛。尤其在低音处理、声颤感等中高端蓝牙音箱的强项上,智能音箱目前恐怕还不具备秒杀能力。想要兼并硬件优势,又将给低价战略带来巨大压力。尤其是在传统音箱和耳机厂商各自入场之后,这个压力只会更大——想要收割,先问问辣么多同行答应不答应吧!硬件+内容+竞品过多,三座大山给盈利周期带来隐忧令人咂舌的低价战略,确实曾经带来硬件市场的天翻地覆,比如手机。但是同样的战略,在平板、手环,以及其他智能硬件却没有成功。为什么?答案或许在于,智能手机是刚性需求,快速普及占领用户群,可以通过用户价值实现翻盘。但缺乏真实需求的硬件产品却很难达成这种效果。你想低价卖出几千万台,这几千万人却可能根本用不着。智能音箱这种硬件,实际成本可以毫无底线的低下去。因为普通的语音交互和WiFi模块本身要不了很高成本,这也是为什么蓝牙音箱更多是被当做赠品。但这个东西,真正的价值是用户的依赖度。换句话说想做好并不容易,智能音箱本身的优质硬件和内容资源的比拼,都是十分烧钱,并且容易引发对飚战的领域。加上竞品如此之多,一旦快速推广受阻,陷入内容和硬件的肉搏战,低价智能音箱可能面临的成本压力将会骤增。小米音箱一出,很多评论都确定这款产品的盈利必须依靠出货量——那么如果出货量又卡在某个环节了呢?最大的陷阱,是伪入口和污名化连锁反应当然,小米音箱这单一产品的胜败,对于行业并不重要,甚至对于小米都不重要。但重要的是各家互联网品牌集中挤在了智能音箱领域,并且短时间内掀起了价格战的趋势,可能把整个智能音箱产业带入陷阱。首先,屡见不鲜的拼低价战略,带来的很可能是在成本配比上的失控。低价意味着低成本,而成本无非是在硬件成本和技术成本上节省。但要知道,智能音箱这东西从一开始就不仅是作为音箱出现的,它更大的野心在于打开人工智能落地的第一步,成为未来物联网家居系统的中枢。但这些远景需要大量的技术成本和硬件成本去投入,一旦市场陷入低价竞争,这些成本投入也许无复谈起。所谓的人工智能入口,可能最终沦为宣传话术上的伪入口。更令人担忧的是,陷入低价战的智能音箱,很可能呼唤出更不计代价,甚至毫无底线的山寨竞争者和烧融资的创业者。199元、99元的智能音箱,在我们这个神奇的市场中绝非不可能。而价格竞低的多米诺效应,带来的必然是产品不断劣质,甚至随便送的智能音箱泛滥于市场。那在用户群体中,对于音箱,甚至对人工智能本身带来的污名化,可能是数年洗不掉的阴霾。小米今年的很多宣传主题都离不开“性能怪兽”。希望这次299元的智能音箱不会放出另一群“怪兽”,比如无节制的价格竞争和技术收缩。如果有一天,智能音箱只卖9块9的时候,想必会有很多人恶心这四个字的。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07185.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最多15字哦
后参与评论
写让你脑洞大开且能看懂的AI
资深撰稿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智能音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