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拔步是怎样自己在家练太极拳练的

形意拳基本功夫训练
我的图书馆
形意拳基本功夫训练
古谱日:“目瞬神往,神动气随,力随气运,身随势变。”这本是与生俱来,人人如此,纯属自然。依俺山东曹县人说,那是“天生的”。这几句话可不是现编的,也不是谁首次发现披露的,一开始学习形意拳,你能知道就行,至于它的源流出处,理论浅深,发展如何,都不必深究,而“神不外游,气不外散,志不它用,勿忘勿助”,和什么“助”则气暴而易乱,“忘”而气荡则易散,就有了实质性的学习内容了。单纯的“大道至简,无法即有法”,是对有功夫造诣高深的大师们说的。年轻朋友和初学者及业余爱好练武的朋友们,还是应该从一做起,学一点知识和方法,就有了循序渐进的依托,不识单字没有课本,学习不勤谨亦妨碍自己进步。有了资料和方法,学好基础,再求提高,就有了希望。具体做法须注意两件事,一是拳掌起而上钻,拧即横,放则顺,落是翻,钻翻二字不能单做拧转螺旋使用,钻是起,也是用,翻是还,是落是到也是打,步动身随,一钻一翻,一吸一呼,一起落,如水翻浪,汹涌澎湃,打出翻浪劲,就学会了形意拳。二是气沉丹田(神入脐),先天呼吸居于生前,后天呼吸则是神思意注;随气吐纳,沉入小腹;肋骨微动,胸隔上下升降;身劲裹束,守意抱中;上提会阴,水火相交,发力是应,腹呼吸之一吞一吐,内意鼓荡,有机地按摩了心肺脏腑,激发细胞潜能,督脉上升,任脉下降,拳术习练渐入门径。我长期追随两位老师,一位是张金牛先生,一位是范福锁先生。张先生是位高级工程师。范先生是农民,后为山西榆次环卫工人。他们二人尊师重义,事亲至孝,人品谦厚正直,武功纯正,诲人不倦。数十年来,我跟随他们系统地学习了贺(运亨)氏形意拳和公议拳(公立拳)法。然两人教学方法大不一样,张金牛先生说:“武学文学都是学问,当以心诚求索;知之为知之,知必行之有效。”你想学习什么,可能一下子说不上。其实,学习什么专业知识和拳术都是“求悟”,求老师求人家为你解惑或叫解悟,要认真学,虚心学,身体力行。不知不为错,从不知到知,从知而能详的熟知,到明知再到真知,是个必然地学习过程,从初学理论到实践,从练功过程实际体会再到理论的升华,须有恒心有毅力长期地磨练,待自己身体内部有了变化,真实体悟出来的东西才是成绩,此时反馈出来的知识见地叫“真知灼见”,“你自己从无到有,从有到无,悟出来的东西,比老师教的好”。所以,他每教一式,必定叫你记清拳路拳名,记清要领,还有别的什么习慢叫法,并在特定情况下,有什么变化或者什么感受,为什么,如此等等,要反复询问老师,或求他人予以解读,直到真懂,练功中的困惑才会少之又少,明确又直白。老师手把手的教,唯恐你学不会,记不住,不明理,不上功。言传身教,毫无保留,停谆善诱之热忱,令人感动,不怕你不学,就怕你学不好,也觉得对不起他。范福锁先生则不然,他没有文化,但在武术上却有很深的内功修为。1973年,他在毛儿岭教导我说:“高功藏在自己身上,时时在日常生活中显露,练白了啥也不是;练拳上功如同穷汉子攒钱,又像开荒地,要一点一滴积累,别忙求速成,功不到没实效。”他从不一招一式教我打拳。他说:“脖子僵紧,头不自由咋出领意,展不开枷,解不开锁,怎能松上盘化拙力,胯不开,腰〔椎)不平,丹田没了依靠,内劲从哪来,”话虽不多,一语中的。我多年解不开的关键之处,被他画龙点睛似地一下子捅开了窗户纸。他常说:“功在拳外,过日子闲谈中抓住了一两个字一两句话用上就行,大篇的话我不会说,高深的武功我也教不出来,全凭你们自己了。”茶余饭后,随随便便的方言土语,朴实又真诚,毫不做作,把练肩不在肩、开胯不在胯、拳打两头、尽在“挣中”之秘,毫不保留,淡淡然地曝在人前。范福锁老师,一生光明磊落,谦虚诚挚,善心育人的拳拳赤心,实如春风化雨,令我感激涕零,受益终生。过去,有许多朋友和我师弟,劈崩钻炮横五种拳法劲力、十二形功法、太极拳套路和公议拳(公立拳)中架子都打的很好,动作规范,劲力见长甚至还有几位已经有了不错的功底,比我强多了。但在日常练武切磋交流之中,常常会流露出谁又学了几招,有哪几个变化手法,怎么生,如何克,长拳劲,太极劲甚至还有功理认识和练法高低上的争执,这或许是沉酒于身变万殊之中难以自拔的缘故吧!我说不好,就把形意拳基础“八荒之练”整理成小文,发表在2008年7月份的《武当》杂志上,也旨在初步说明形意拳入门学习,该先学点什么,后学点什么,把范福锁先生、张金牛先生和其他先辈老师教给的,不论笨巧的学习方法练法,一并摆开说明,共同学习,好让初学的朋友少走弯路。也让爱好形意拳术的朋友们有个较高层次的起点。一、头领身随众所周知,“蛇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神居祖窍的“头”,该是人体生态司令部,是领袖。学习形意拳先从自身做起,万法起于三体式。入门歌曰:“三体一站四象分,下部鸡腿中龙身。熊膀猴相在上体。形意拳中此为根。起手鹰捉虎扑出,六艺合一寓意真。”人人都有双臂两腿和躯干,共称身备五弓。练形意拳的人,在习惯上称两肩连两臂,双胯连双腿,连同头尾身躯为上肢弓、下肢弓和躯弓,摆开了四象,即成为传统的三体式功架。拳会同于一理,而身体四肢百骸,动作的干变万化,第一要领就是头端目正领起全身,面目有了神采.周身才有练意。身撑四象也不单单是直取动物的外部形像,更应是撑开肢体前后左右四向(像),头顶领,脚趾扣,上下较,起丹田,在运动中周身同动,才是原传形意拳之拳理拳义,三轴六面,六力争衡的劲力端倪。拳术中,无论是站蹲坐卧,任意高低身位,头的领意,则首当其冲,为重中之重,否则周身软塌无神而失去练意,所以各拳家均无比重视。诸如头上顶又暗吸,头端庄目正视,下颇微收领在脑后,凡此等等,如出一辙。南拳家讲:“头如带石帽。”太极拳家说:“头如顶一羽。”形意拳则要求“头如顶碗,水不外洒”。头上压了多大重量,即上顶多大劲,顶多大劲,即向内暗吸多大力,相乘相等,两向挣撑,头如线系,身如挑灯,这些功法都很正确,要领也精到。若能做好,足见高明。细细深究,总觉仍有一隙之嫌。古之明训有日:“头正莫赖肌牵。”但凡任何有意的动作,都有失偏颇,真正的高手还是那位陈氏太极拳大师陈长兴老先生。他老人家松开了全身肌(筋)肉,拉开了颈推间盘,周身一家,做任何动作,对头都无一丝牵挂,功夫又好,你打不过他,无论从四象(向)哪个角度看,都是端方正直,才被早年老北京城那些拳学大师们誉为“牌位先生”。真正被解放了的那颗头颅,才有了真正的自由,肩负起头领身随之大任。真是不可思议,原来这么多年一直摸不准掌握不好的虚领顶劲之关窍,却坐落在“松开颈肌,彻底拉开颈推间隙”,用神意,要虚领,不牵强,这么几个普通又简单的热身动作之上。二、练肩不在肩贺(运亨)氏形意拳和公议拳(公立拳)法,教第一个动作不是五行拳或十二形,而是热身。先练颈椎的四向拉伸和脖颈左右的加力旋转,活动开脖子,做活头的虚领顶劲,再往下学就是立身中正,平肩正脊,身脊基本不动,把肩往上向下朝前向后,极大幅度的提、沉、扣、摆,或是左右两肩的加力旋肩,把肩关节拉松活动开。因为不论哪种体育运动和拳种,一开始均有热身活动,为的是活动关节,免受激烈运动伤害,原本无可厚非,但由于每日必做,日子一长,就极易被慢慢淡化而不被重视。在长期的武术生涯中四肢百骸,前进后退,起伏上下,左右横拓,辗转反侧,变化万端。双拳两臂,双胯两腿,在对抗中刁拿踢打加抱摔,协调发力,无所不用其极。在套路磨练中,对头尾身法臂腿四肢的要求亦无处不在。刚学长拳那阵,老师叫劈腿高踢,奔腾跳跃,指南打北,一攻一防,勇猛快速,身手灵活,也长了力气。待加深探讨时,双臂肘手究竟应该放在什么位置更合理,反倒是找不着北。洪拳老师说:“脚下要有根,跳的高,跑的快,发手要狠。”太极拳老师说:“头领身松,松透了,就能沉到位,周身一家;用食指领意,中指领力,多做二马分鬃动作。”照练之后,稍稍明白了一点,总觉得还有不足之处,不能尽意,心中没底(气)。张金牛师父和冀尔珍师叔曾提示说:“劲蓄夹脊(不是夹脊穴)两臂有力,力发神门中(脊)有所依。”加大了臂长,以作力臂与腕(神门)为支点,中指根部为重物点的杠杆原理和使用方法,能使发力迅猛,目标准确。范师父幽默地说:“你松沉又上耸,反反复复总开不了肩,什么是木匠带枷自作自受,”八段锦中有个“背后七颠百病消”的功法不错,但今人做起来,多是立起脚尖,踞起脚跟,动全身,似乎同后背肌束的脊督脉向关系不大,若是周身放松,平肩正脊,脊身基本不动,把斜方肌、胛骨、肱下肌、肱上肌、肩井穴、肩峰连同锁骨,一并极力上提前卷,全部拉松(重点把意放在肩部),则会把背后肌群整个调起直达腰骼,与腿和脚同动,不断的卷起放下再起再蹾。那么,够不着摸不到的背后七颠之“颠动”,也就不在话下,双肩极力横撑开展,胛骨极力沉坠,用脊点为中心,锁骨为半径,肩峰极力的提、沉、扣、摆,做足两肩的加力旋转,则肩松坠永不上耸,松活了肩,无形中也活开了脊与肩间组织,加大臂长,脊与拳掌间形成自然的二力争衡,贯通的两臂松脱沉重,这正是古传形意拳之原意是解脱胛锁,阴阳争斥,拳打两头的关键所在。拳功如此,若用器械刀剑,身剑则更易合而为一,那么肩井、曲池与劳宫三穴贯通的不传之秘就不再是秘密了。在形意拳进退连环诸般运动之中,充分加深了后夹脊(不是夹脊穴)与胸前膻中之间的活动场,或说是气场,既增加了人体上部发力的力源厚重,也为以后炼气化神,修炼气转黄庭,选置一个归宿之处。有打油诗为证:“人人均热身,不知作何为?妇孺随意动,童叟皆相宜;‘四象’六面挣,易骨又易筋;若探功幽微,极浅亦极深。”三、开胯不在胯在旷日持久的拳术演练中,第一个最直观的要求莫过于身法的垂正。要挺直脊梁过日子,身正气顺,气顺血和,血和肾气足,身强体壮。诸如尾闾中正,斜中寓正,腾起脊梁,力从脊发,沉腰坐马,塌腰坐胯等等,无不着重身腰的正直和以脊为轴的作用。然人体脊柱一波三折,反“S”型生长,弯曲且有弹性,在立身负重时具有缓冲作用,不易伤害椎间盘。若以更大能力去适应激烈对抗,就必须神拉腰脊,使其生理弯曲接近垂直。前人云:“虚领顶劲,落地三盘,人身中劲在头的领意,力点在胯。”三盘是什么?怎么落地?常规练法中的含胸拔背,竖项沉肩,松开两肩,即解脱了上盘。什么是中盘?中盘是腰是胯,既承托上半身体重,又保护了内脏。操拳中塌腰坐胯,坐胯必塌腰,主要动向是拉开这五节腰椎,求胯的动意,但通常多指臀说,什么溜臀、敛臀、卷臀、逼臀与泛臀等等,活动幅度有大有小,有轻有重,均为胯动而设置。脊挺拔,臀下坐,不但纠正了颈弯曲和胸弯曲,同时也拉平了腰沟,加大了胸腹固有空间,五脏六腑都参与活动,内脏相互依靠,相对稳定,才能发挥最大的内效应,这是内力。通过形体外练,骨架稳固,肌肉丰满,筋腱柔韧,刺激了内动,激发了内脏内息潜能,卷尾托腹,抱元归中,这叫“五神归位”,内壮神勇。范师笑曰:“臀活腰平已有用,拉不开腰骼,裆撑的再大也不是开胯。”却原来,人体上挺下坐,脊柱拔拉,得拉开尾闾最下一个大关节,活动开脊骸骨根间隙,胯才能充分活动。形意拳前手打人,后手发力,束身如弓,以及踩扑裹束抖(绝)五劲一体,人体劲力才能淋漓尽致地得以发挥。此时方才明白老前辈于搏命之中瞬间发力的那种“崛鞭抽腹尾击背,身脊如弓拳似炮”的气势是怎么来的。做好这上下贯通三盘落地,再求周身一家,就不是什么难事了。至于能否尽快洗开全身各大关节,做好十三关节反称,还须多求明师指导,久练功到自然成。四、简约的步法形意拳的动作紧凑,身法灵变,看正似斜,斜中寓正,正面暴露的机会极少,打法多变,活动范围广,多赖优秀之步法发挥威力,是极为受人欢迎的传统拳种之一。自初学三体式起,有了柔韧之肌,强劲之筋,坚实之骨,又有前后左右上下相称的争力,练就了坚如磐石的腿功,还须有灵动的步法。藉此,在下不揣浅陋,把形意拳中的几个优秀且又简单的步法,介绍给朋友们,以期在加深习练中参考使用。1.槐虫步。自左三体式起,动前足(左)跟后(右)足,后足(右)大步过前足(左),全脚掌踩踏落地,前足变后足的左足跟进半步,呈右足在前的右向三体式,双手互易,连环出击。前足(右)寸步向前,后足(左)跟进,后足(左)大步过前足(右),全脚掌着地踩落,右足变后足跟进半步,又呈左(式)向三体式,双手交替随身出击,左右三体式大步猛进,寸步灵便,随一吞一吐之呼吸节奏,一张一弛,身体腹背四肢头颈足底,相争相称,起如挑肩,动如槐虫,上下通透,整身前移,动如软虫蠕动,以脊带胯,以胯带膝,以膝催足,直线行进,力达四梢,动如风,站如钉,打法多变,令人难以捉摸。2、三角步。左右侧身大步行进,前足全脚掌落地,大步踩踏,后足跟进半步,落点自由放置,后足可实可虚,步幅幅距大,冲撞有力。虽说左右侧身但步正(形意拳早有正打斜、斜打正之说),步动身移,整个身体重量与拳势合一。拳谱上虽说拳打一溜线,但身去踩扑,落步三角,力重千钧,一左一右,调角行进,故称三角步。民谚称“歪步动地动山摇,又谓全身重量上了拳头。”若侧身转势,寸步前顶与气合一,顺势大踏步前进,则有机地变成蜿蜒曲折的“S”型行进路线,即所说的“蛇行步”。蛇行步有定势动势练法之分。定势蛇行节奏清晰易上功,动步蛇行灵活多变易连续使用。日日习练,身随势变,气顺力猛,回环如意,任意挥洒。3、拔步。拔步是形意拳最初级的基础练法,因行进步法慢重拙行而几近桩功,俗称“笨步”,多与桩功同练。颈松柔,头虚领,含胸拔背,两腿弯曲,整身下蹲,胯下坐,小腹内敛,两臂曲蓄下按且上提,身体脊柱让开头颈,从第一胸椎后面大椎起极力上拔(脊挺),尾椎尽力下坐(骸坐),拉直脊柱保持身体六挣空间,以放松内脏压力,两腿弯曲度不变,左腿左臂与右腿右臂同向同步同起同落,周身一家,浑重如球,实步前进。久练则体成一块,内意浑然,毛发束张,酷似“熊吊颈,鸟蹬足”之神意,求的却是看似拙笨无比,但却包裹严密含蓄有力的暗寓杀机,又称“熊搬缸”。4、鸡跷脚。头顶项竖,二目神光炯炯,两臂挣撑,曲蓄有力,双手连环顾打合一,一腿弯曲独立支撑体重;一腿提起,端平大腿,小腿下垂,足尖上跷,气抱丹田,内外合一。鸡跷脚步法,虚实相间,转换灵便,束身归整,下盘稳固,刁拿踢瑞,灵动无比,与猴形之跳蹬,蛇形之撩阴,鹤鸟之独立等功法相近且易变,精气神意相通,大有异曲同工之妙。骨筋肌肉全身内收而劲力却外放,谓之“倒行逆施”。久练之,温养气血,疏通百脉,激活五脏潜能,产生内劲和弹抖劲。但在习练中应时刻注意拔拉身脊尾闾,改变脊柱生理弯曲(束身如弓)的同时,切记让开头颈自大椎上拔,尾闾下坠,不使气血上逆而冲脑;二是行进中翘起的那条腿,其足尖必须上跷,手足内意同步同势同向发力,而勿使内脏气滞(此举之重要性,李金波老先生已有忠告)。此步法的功理是内外和合,手足并用,远打穿心箭,劲变眼前一寸间,练用一体。况且形意拳一吸一呼,一动一静,动是拳,静则为桩。老桩法歌诀就有“猴练气血虎练力,鹿练反弓龙练筋,鸡腿独立似鹰飞(神意)”之说,鸡跷脚步法静止不动时,却也是修炼桩功的首选。5、叉步。叉步是形意拳明前进暗转身的特有步法,其工顺勇急狠真,六方合卺,身手一处,踩扑裹束抖(绝),五力合抱,大步前行,落地发力,威震敌胆。随整身撞击的同时,后足从后侧过前足,向前足前方叉落仍为后脚,左拳出击右转体,右脚后叉,右拳冲击,身形左转,左脚后叉,上身身形不变,而脚腿步型已呈变势之机,随应而动,顺达无比。真可谓“起是钻,落为翻,不钻不翻,争一寸为先”。形意拳中有许多身法未动而机势暗藏之招术,诸如所说的后脚、变幻中的虚手虚脚和寸步,以及郭云深前辈打天下的“半步”均属此类。整身一体进,变势敌难察。明为转身步,实际可进又可退,步步暗藏杀机。久练叉步自有妙用,前踏后扫,无意之中又练成另一功法虎尾脚,单用不易,随身转势后扫,腿顺脚实,有意无意,势不可挡,令敌难防。那可真是“雷霆万钧惊敌胆,虎尾一横扫三军”。五、气血和归整有史以来,习拳练武之法并不总是专门为“打”而设置的,它还兼具养生、增力、祛病、延寿之功能。故有“养为上,练次之,末而用”之故训,古代先贤多有经典之谈。1、拳不能没动静,气不能无呼吸,气血的盈衰关乎人的生命。前人云:“气血和合,拳成一半。”在拳术中,骨骼、肌筋和气血共同运动的同时,各系统内脏器官也共同参与运动,伴随而来的匀深长细呼吸机制的改变,开发了肌体潜能,淘汰了不健康的生命因子,更新了老化的细胞,提高了生命活力。2、初步的锻炼,浅层次的臂腿粗壮,练出基础体力翻浪劲,打出自己的拳风节奏和内涵,这种不受外界干扰的自控能力,只能在旷日持久的演练过程中,从身体百转练步和整意抱中炼气中来,无论是长吸短呼,口吸鼻呼,或似无似有的呼与吸,都必须不憋不努,自然顺遂。招有千式,变有万法。古有明训曰:“虚领顶劲,落地三盘;身备五弓,一气贯通;明知松紧,受益无穷。”如若做活了领意,沉落了三盘,五弓齐备,合好呼吸,那就说明你已初入门径。然而,人体结构严密,各部器官用进废退,极紧才极松,极柔才极刚,过刚易折,过松则懈,万不可把松紧当作刚柔,别怕紧,别太松,松松紧紧,紧紧松松,自然如意,神意使之,日久自可气敛入骨,内外和合,刚柔相济,坚持苦练,定能练出形意拳的翻浪劲、弹抖劲、脱骨劲,真正做到身中有物(功),动中有拳(打击力)。3、几种呼吸环境(1)鼻肺连接大气环境之外呼吸。(2)体细胞组织内部碳氧交换之内呼吸。(3)血液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送,影响肺呼吸质量。4、呼吸运动是多种呼吸肌的协调活动,以胸隔和肋间肌微动为主,在呼吸神经中枢(基本是延髓部分)的调节下活动。声是气之尾,它以丹田内气震动发声,雷音声震同外呼吸以及内气鼓荡有关。由于丹田水谷气(炼精化气)的生发和合成,增加了血量和血流运行,气的养炼使心肺器官和机能得以改善,以日常的随意呼吸,到匀深长细呼吸的欠氧内环境,促使脏器细胞的信息编码重新排列,伴随着拳脚功夫的深化而被激活,渐旺渐盛,支持外呼吸,以应对内外激烈运动的不缺氧需要。5、归整气血和合,周身归一,功乃大成,不能简单的用内劲、整劲、内功等一言而蔽之。练拳,一求筋骨肌肉壮,二求粗炼下丹田水谷精之气化,气血旺盛,肾水充足,补充肌体机能以助神意守中;精炼中丹田精气的升华还神,凝炼万缘重在调息、神光内敛的返归祖窍,体健神全。这就必须在日常习练中多多注重形气合、形力合、形神合,内外兼修,日久功深弥坚,内外协调,神清气畅,刚柔相济而周身归整。后天之修,道曰续命,其核心内容仍是呼吸炼气。尚云祥先生曾用鼓腹抛射丹田之功掷起大汉,有人亲见而深信不疑。若言周岁孩童叫声妈妈而肚腹震动,亦属丹田功而会同一理,多无人认可。那就只好让他自练自感自悟自解好了。中国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浩瀚而实用有效的中国武术。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十八般武艺件件皆精实属不易,琴棋书剑拳禅道医的圆融和涵盖令人感叹。“真是举手投足皆学问,只言片语寓高功”。虽无太大的可比性,但也足足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和胸怀。传统武功博大精深,是先人为我们留下来的宝贵遗产,一定要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学功明理应该多知,择优用之。敬请热爱形意拳的朋友,珍惜大好时光,结合自己的长处,习练适合自己的技法功法,为身心健康,益寿延年,共谋福社,共习共勉!作者苏建友示范形意拳打法
馆藏&49874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太极拳视频 认识太极原传步法的改进
责编:陆宇
发表时间: 14:26
  太极拳的步法练习可以说是基础中的基础,很多的太极拳者都忽视了太极拳步法的重要性,其实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老练者对步法的练习都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只有步法达到了一定的成果,才能稳,一切源于步。
  在太极拳中,步法的对待,无论是前辈还是后来者都把它看作是首要必学的功夫,可见它的重要。
  步法的作用,武术界历来就有&传拳不传步、传步打师父&之说,可见步法在实作中的重要性。在实作中如无灵活的步法为先导,纵有千斤神力,也难有用武之地。传统武学中的步 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功力型步法,如:起拔步、企鹅步。摩 擦步、三步合圆、龙形叠步等这些步法的训练,不仅能使 桩功中产生的功力,在运动中得以姻熟应用,并可在练习 的同时,使桩功中的劲力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加大下肢的 连接拉伸量,增强下肢的柔韧和劲力,弥补站桩时下肢的 不足之处。另一种是实作型步法:如三角步。蛇形步。横走竖撞及将各种步法揉合在一起的&乱踩梅花步&等。
  原传步法的精华
  三角步
  三角步是传统武学中最实用的优秀步法 之一,其训练方法,可以双足平行而立,左足向右前方前 一步,躯干随之右转成为45&斜面,成了八步式技击桩, 然后左足再按原路线退回,再换右足向左前方进一步,躯 干随之左转,成为左式技击桩,如此反复练习即为原地三 角步,为基础训练,以上训练熟练后(大约一周左右L可 变为左足横进至右踝关节内侧落地,再向左前方向斜进 随一步,当前是重心踏实之际,后足迅速跟进,置于前足 的侧,形成擦膝磨腔,然后再复为前足,斜向45&行进。 仰此反复交替运动,因本步法外形较小,故行动起来极为迅速,尤其是虚点之步,在变为前脚时,是射出去的,而射 咄去的脚掌,与地面产生的滑动摩擦力,正是身体前撞,手往前抖的发力之际。在实作之中,三角步应用最广,无论是前进后退,横走竖撞均为以头领身,以身带胯、以胯 「催膝、以膝兜足,其特点是移动灵活,活动范围广,打法多 。变令人不可捉摸,所以三角步是一种实用优秀步法。尤 步成了八步,再按原路线退回,原地三角步所走的路线是 横走一斜进叶斜退叫横走一斜进的三角步,故名原地三 角步。有脚练习与左脚相同,三角步训练精熟后,在攻防 中不仅可以保持自己的重心随机发力,而且可以自如地 凋面(调动自身左右的斜面,随对手变化而整体以应人 另外,本步法中,每一步都隐含着一个进退之足在经过支 撑腿之内踝关节时,稍有停顿的状态,这个状态在步法训 练中极为重要,因为这个状态是整体运动的步法最佳选 择时机,可因敌变而我变,可以射腿前撞,可以提膝防护, 还可以发腿攻击,更可以随意改变步法的方向。如:斜进 可改为横闪,横门可改为斜冲。如活三角步,在斜进中产 生横向拉移,左右互换,闪让而进,初习时,可以侧面桩。 间架抱定,下肢了八步前三后七站立,后胯下沉压缩,催 动后足蹬地,利用后足之反弹效果,催动前足斜向45&行 进一步,当前是重心踏实之际,后足迅速跟进,置于前足 内侧,形成擦膝磨胫,然后再复为前足,斜向45&行进。 如此反复交替运动,因本步法外形较小,故行动起来极为 迅速,尤其是虚点之步,在变为前脚时,是射出去的,而射 出去的脚掌,与地面产生的滑动摩擦力,正是身体前撞, 手往前抖的发力之际。在实作之中,三角步应用最广,无 论是前进后退,横走竖撞均为以头领身,以身带胯、以胯 催膝、以膝兜足,其特点是移动灵活,活动范围广,打法多 变令人不可捉摸,所以三角步是一种实用优秀步法。尤 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双足并拢的阶段,要有向前或向后两 可的矛盾状态,使对手茫然不知所从。整个三角步的变 换要向滑冰一样娴熟自如。由于支撑脚的不断变换, 可 以在场地上构成无数个三角形,有横有坚,三角步的应 用,为进、退、左、右均可发拳的全面攻击技术提供了必备 的保证。如此做去,前拳、后拳、进步退步、纵横高低、指 上打下、声东击西的灵活战术就有了技术保障的前提,三角步的多变路线和不定势打法,无疑会在实战中给您带 来极大的方便和帮助。
  蛇形步
  这里的蛇形步是在活三角步的基础上进步而来的,动作比较的紧凑需要是反应的能力。
  横闪斜 进中,突加垫步,在身法带动下,婉蜒曲折而进,路呈 &S&形状。其要领是以身带腿,初练为半边的进进退退 熟练后,改为忽左忽右的曲折疾行。先作半边的进进退 退,双脚距离一脚半、若过近则下盘不稳,直接影响断手 质量,若过远则影响速度,也会影响断手质量,以身带腿 疾行,动步时以脚尖点地,然后再练双腿,其基本练法就 是将垫步的外形变小加速,开始可左右各进一步,熟练后 可随意念中假想敌的变化而随意变化,左右进步亦不必 固定形式及次数,进退和闪进均随假想敌的变化而形成 下面是进两步的蛇形步,左足向左前方垫进半步,右足紧 跟半步,利用右足蹬地,再使左足进一步,右足垫进后经左足踝关节内侧,闪身向右前方变向冲出,左右进退都要 练习如图。此步供断手实作应用,以身带步,闪晃而进 常使对手邃然惊恐失措,是专供群战时一人迎战多人时 应用的最佳步法之一。
  鸟跷和马踏
  鸟跷是宋氏形意门秘传步法,运动 频率极快,专门克制酉洋拳击。马踏是突然起动,直踏敌 人中门(或偏门)夺位、以射腿发力的一种步法,其势如马 受惊时碎然一惊、以蹄击地,故名马踏,与鸟跷结合使用, 效果最佳。先以鸟跷而进,审时度势,把握好机会,马踏 而入,一举即可将敌人摧垮,此二种步法靠文字描述,不 易掌握,我们将留在面授训练时传授。
  起拔步
  此功训练要领同《起拔桩功》相同,起式 以撑抱式站立,大椎上拔,双臂下按(双臂下方如按横 木),双腿弯度(大腿与小腿之间的角度)不变而前行,其 实这样根本无法动步,只有靠腰部和骶骨之劲力向前催 动而膝行(不许抬足而行)须注意此时,双腿不许挺直,须 保持桩的弯曲度,同时体重始终在自己的中心,其劲意身 如槐虫(其动全由身体蠕动而带动全身),肩如挑担(是为 了把重心拔起,其动是由大椎上拔带动的*但须注意;肩 如挑担只是意念,千万不可使三窝发紧,尤其双肩不许上 耸。发僵,切记!如图 5566j7),因此式形同僵尸,故 又名&僵尸步&。此功乃所有步法之基,学者万勿忽视,需 要熟练掌握!经常操练此步法,二三月后,步法就会变得 极为灵活。实作之时犹如神助!近身发力得心应手,危 险万分的生死格斗,此时已成为即兴的&挥洒&,&意动即 至,自成不意,随心所欲&高妙境界已近在咫尺!
  企鹅步
  这样的步法必须是在起拔步完全的掌握的情况下练习的,不然达不到效果。
  即整体一分为二,一边松一边紧,一边拔,一边落,意念中颈椎上拔时,一边起,一边落,靠身体 催动前行,如此左右互换前进。练习时,先站成浑圆桩, 然后人体总重心向身体前方移动,双足尖各分担体重的 一半,大椎上拔,带动,脊柱向上拔起,与地心引力相抗衡 论挣脱地心引力人保持桩法的要领,一点点向前位移, 须注意,练功时体重不许偏放于支撑腿、重心始终在自己 的中心,脚不能离地,是擦着地面而行的,应是一步一桩, 如同刚开始学走路的小孩子一样,每走一步都要用身体 来克服地心引力,根本迈不开步子,总是磨擦着地面而 行,因此步法酷似企鹅行走,故名企鹅步。初习时较慢 (宜于掌握要领),熟练后动作可加快,此步精熟后,不仅 步法转换极快,而且实作时蓄发随意,且松紧虚实变化自 如,此功练好了,每走一步都是桩的移动和变化,其它各 种步法,均可无师自通,实作运用根本不在话下了。练功 时,意念双手间如按弹簧,身体随着左右按下弹起的意念前行。
延伸阅读:
相关阅读推荐:
西洋参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西洋参泡水喝的禁忌有哪些...
大麦茶是中国、日本、韩国等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清...
金桔从个头上算有大、小之分,从口味上有咸、冰糖之分...
铁皮枫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材,它的口味清香,富含...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太极拳精选
说到太极拳流派,我们不得不提到陈氏太极拳,陈氏太...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练习太极拳要掌握一定...
太极拳的特点是用意不用力,而意、气、神是打太极拳...
众所周知,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但是您了解八极...
太极拳与未来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练太极拳的好处是强...
推荐太极拳
太极加油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练太极拳怎样气沉丹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