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中国是世界最大石油公司的石油进口国,为什么希望石油涨价

为何中国一边进口石油一边又出口成品油,今天终于搞懂了
为何中国一边进口石油一边又出口成品油,今天终于搞懂了
自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中国确实是原油和成品油进口大国,像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厦门远华走私案,走私进口商品中,成品油就是暴利最丰厚的一块。随着中国工业化的蓬勃发展,中国已经建立了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庞大炼油工业,不仅能够满足国内成品油需求,还能大量对国际市场出口。
随着中国能源领域去美元化政策的不断实行,未来炼油企业会更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另外一方面,随着俄罗斯、伊朗、沙特等国接受石油人民币结算,中国企业以人民币直接买入原油,然后出口再挣回美元。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炼油是少数获利丰厚的行业,巴菲特也大量斥资买入炼油企业股票。
美元周期是十年弱势五年强势。在美元弱势的时候,油价暴涨带动全球资产价格上涨,出现超级通胀。具体到国内的表现是,企业在通胀刺激下大规模举债扩大生产,银行负债暴增。但是,当美国砸落石油等大宗产品价格以后,国内企业产品中,原材料价格暴跌,因为中国国内制造业处于中低端,所以原材料价格暴跌会导致产品价格猛然下跌。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各企业为了保住市场只能进行价格战,这反过来促使产品价格近一步下跌,这会导致企业销售收入锐减。
那么企业有没有可能囤货拒绝讲价销售呢?这基本上不可能!首先,不降价的话,你的客户就会被其他人抢走。其次,债务和利息的压力会迫使你降价,甚至亏本销售保住市场来获取资金偿还银行债务。很多企业面对这个困境,为了生存下去只能采取减员增效、降低工资以及降低采购成本的措施。
压缩采购成本会对下游企业构成同等压力,下游企业不降价就会失去上游客户,最后只能接受降价销售现实。于是通缩就顺着产业链全面扩散。同时,企业裁员和降低工资,又会导致失业和收入减少,这会促使消费者紧缩开支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消费减少反过来导致市场萎缩,这又加剧了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通缩在经过了上下产业链传导以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闭合性圆环。
企业收入锐减又导致政府财政收入不足,为了平衡只能放任货币贬值。货币贬值反过来刺激国内外资出逃,外资出逃又带走了外汇储备,反过来导致中央政府国际收支失衡。失衡又会刺激央行继续货币宽松,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当大宗产品的价格暴跌达到一个程度的时候,企业和国家的资金链全部都会被崩断,最终只能被外资抄底收购,国家出卖国有企业以获取运行资金。外资再干预国家经济政治,第五纵队上台,颜色革命顺利完成。美国周期的这套手段很像是热胀冷缩,经济过热好比是一块烧红的铁板,打压大宗制造通缩就好比是往这块铁板上浇冷水,最终导致铁板断裂。
为了对付石油等大宗产品价格暴跌带来的输入性通缩,中国一方面在中东地区支持俄罗斯与西方军事摩擦拉高石油价格。另外一方面,由国家发改委出面,将石油价格最低限制在四十美元左右,只要国际油价低于四十美元,那么国内成品油价格就不再降低。因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都与石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油价被冻结能够阻挡外部通缩对国民经济的深度冻伤。油价过低和过高,对中国经济的伤害都非常大,热死和冻死从结果上看并无本质区别。
限制油价最低价格,和当国际油价超过一百美元每桶的时候,我们补贴公共交通是一样的,就是防止高油价带来的经济过热伤害国民经济。发改委的油价调控政策就好比是一个空调,不断调节中国经济的室内温度。这是我们在无法操纵国际石油价格的时候被逼无奈做出的选择。未来,如果我们要掌握中国经济自己的温度,最核心的就是要摆脱石油美元依赖。国务院对新能源汽车补贴以及冻结燃油类汽车项目上马就是这个政策的核心体现。
油价等大宗产品价格上涨的时候,中国出售的产品里面的原料部分价格其实是华尔街说了算,他们在美元弱势周期的时候不断炒高期货价格,导致中国出口产品中原材料部分不断涨价,溢价部分就被华尔街通过期货市场抽走。在石油美元依赖之下,中国经济不断增长的利润很大部分被华尔街掠走,这是一种金融殖民的具体体现。
要想摆脱殖民掠夺,就只能摆脱对石油美元的依赖。当中国在衣食住行很多方面摆脱石油美元以后,中国国内的石油产量就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经常说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中国要想摆脱对石油美元的依赖,那么就必须在工业布局上,撇弃以石油为主要原料的生产工艺的依赖,也就是要重塑整个工业体系布局。
美元之所以能在过去三十年里不断掠夺全球,核心就在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世界主要工业国都建立了以石油为主要原料的工业体系。这个工业体系的建立主要是在八十年代,当时国际油价一直在十美元左右徘徊。当各国工业布局完成以后,美国分别在八七年到九六年、零二年到一一年两个美元弱势周期完成了对所有工业制造业国家的掠夺。油价越是上涨,其他工业国家的利润就越是疯狂的涌向犹太华尔街。
当然,也有国家想要摆脱这种局面,但是要想把自己的工业布局重新布局谈何容易,没有万亿美元的资金是办不到的,而且,在通胀周期里主要大型工业设备生产商都被西方控制,价格是人家说了算。在这个布局里面,西方从顶层就压制中国的产业链向上爬升。可喜的是,中国人以自己卓绝的努力,正在不断打破西方对高科技制造业技术的垄断,拥有了自己的一套才能不受制于西方的体系。
现在距离上世纪八十年代也有三十年时间了,美国当前极力压低油价也是诱使其他国家继续布局以石油为主要原料的工业体系,所以为了彻底根除对石油美元的毒瘾,我们必须坚定发展新能源,去除工业对石油美元的刚需。展望未来,中国会逐步减少对石油类产品的消耗,新能源、新材料、新交通工具必然带动一场庞大的工业革命。1年花9千亿进口石油,中国却没资格讲价,人民币将向美元发起挑战!
2016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增长至3.81亿吨,为了购买这些石油,去年中国花掉了约合人民币9000亿元。尽管已是全世界最大的石油买家,但由于没有定价权,我国进口原油每年要多支出约20亿美元。12月2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把原油期货作为我国期货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的起点,做好原油期货上市工作。石油美元是全球外汇储备、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记者发现出于地缘政治、分散风险等因素的考虑,一些产油国在极力摆脱对石油美元的依赖,当更多的产油国接受人民币支付,人民币将和石油美元一样,或成为这些产油国购买中国商品的资金来源,或者成为他们的外汇储备投资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
对有车一族来说,油价是最值得关心的事情之一。
成品油价格究竟什么时候该涨,什么时候该跌?很多人都不明就里,唯一能做的就是等着发改委的调价公告。
实际上,成品油价格的形成机制比较简单,就是参照布伦特(英国)、迪拜(阿联酋)、米纳斯(印尼)三种原油价格的变动相应作出调整。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成品油的价格,难道不是应当由中国自己的供应和需求决定的吗?为什么非要参照远在天边的国外的油价呢?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
根据国家海关的数据,2016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增长13.6%至3.81亿吨,并在当年12月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为了购买这些石油(石油、石油产品及有关原料),去年中国花掉了1387.83亿美元的真金白银,约合人民币9000亿元。
▲中国原油进口量以及月进口均价(数据来源:同花顺)
尽管中国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石油买家,但石油的价格却控制在美国手里。有研究机构测算,由于没有定价权,我国进口原油每年要多支出约20亿美元,经年累月,最终我们将多付出数百亿美元的巨大代价。
但好消息是,石油的定价权,中国一定是要争取的,并且这一努力最近已经有了重大进展!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原油期货已到冲刺阶段
12月2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表示,把原油期货作为我国期货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的起点,做好原油期货上市工作;目前,筹备多年的原油期货已经进入上市前最后冲刺阶段。
早在今年5月11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上海期货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INE)发布了《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章程》、《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交易规则》、《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结算细则》等11个业务细则,并自5月31日起会同上海期货交易所各会员单位,开展全市场仿真测试。
上海原油期货的合约以及操作手册也早已对外公布:
▲数据来源: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
目前,全球已经有11个交易所上线了原油期货,包括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伦敦洲际交易所(ICE)、印度国家商品及衍生品交易所(NCDEX)等,上海原油交易所将成为全球第十二家。
虽然原油期货交易所众多,但实际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只有2家,即纽约商业交易所、伦敦洲际交易所,两者合计占有全球97.27%的成交量(2016年数据)。
▲纽约商业交易所和伦敦洲际交易所决定了全球原油价格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已经有原油期货。1993年,在原上海石油交易所就已经成功推出过石油期货交易;到1994年初,其日平均交易量已超过当时世界第三大能源期货市场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成绩斐然。然而,此后我国对于国内期货交易所以及上市品种进行了整顿,原油期货退出了历史舞台。
尽管中国原油期货发展比较曲折,如今再度登上国际舞台,面临的竞争也远比24年前要激烈得多,但和印度、墨西哥等地的交易所相比,上海原油期货发展有其独特的优势&&即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
2000年至2011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6.5%左右,大幅高于全球平均增速1.2%;尽管在2011年之后,我国石油需求增速开始放缓,到2016年降至3.23%,但仍远远高于全球1.6%的增速水平,是原油消费最大需求增量来源国。2016年,中国日均进口838.2万桶原油,相当于世界第一产油大国沙特日产量(1023万桶)的八成以上。
▲国际能源署对2017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的预计,印度和中国将成为主要的增量来源
此外,中国还有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海油这样的巨无霸企业,其规模在全球石油企业当中位居前列(三者在财富500强榜单上分列第3、第4、第115位),在供应端,上海原油期货的交割能够得到较好的保证。
为什么要原油期货?
作为最重要、最具战略价值的大宗商品,石油对一国经济极为重要,尤其是在中国对外原油依赖度已经超过67%的情况下,保证原油价格稳定的必要性更加明显。
▲中国对石油的供需概况(数据来源:神华期货)
对于中国推出原油期货的战略意义,神华期货总结称:
一是争夺国际油价定价权,增强国际竞争力。近二十年来,因为中国等亚洲国家无定价权,在不考虑运费差别的情况下,亚洲主要的石油消费国对中东石油生产国支付的价格,比从同地区进口原油的欧美国家的价格要高出1~1.5美元/桶,&亚洲升水&使我国进口原油每年要多支出约20亿美元。中国如果能够掌握定价权,则有助于消除这样的价格劣势,同时也可以削减石油价格大幅波动对整体经济的扰动。
二是促进成品油价格的改革。现有成品油价格是参照国外三家交易所的价格,且是10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才作出调整,这样的调整既不是国内供需的真实反映,同时也不够及时。有了自己的原油价格之锚,成品油价格也就有了权威的参照。
三是为国内原油企业提供套期保值渠道,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四是协助完成石油战略储备,维护国家石油安全。原油期货是杠杆交易,可以减少企业的石油现货库存和资金占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货石油储备的不足;同时通过&保税交割&上市原油期货,国际石油贸易商会在中国建立交割仓库以储存石油,大量石油将被运输和储存在中国,从而利用国际资金帮助我国储备石油。
▲截至2016年年中,中国石油储备为3325万吨,上述表格根据1吨=7.2桶加以折算比较(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申万宏源等)
石油人民币,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石油不仅仅是商品,同时它也是现代金融体系极为重要的部分,它对国际金融秩序的&贡献&,突出体现在石油美元上&&可以说,石油美元是美元成为全球最重要货币的核心载体。从美元和石油的关系演化,也能给人民币的国际化,找到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众所周知,二战结束后,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主宰了国际货币市场,美元对黄金挂钩,其他货币对美元挂钩,这是一种全球性的固定汇率制度。但由于&特里芬难题&的客观存在(美元不断外流与美元必须保值的矛盾),加上19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等突发因素的冲击,美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脱钩。
虽然遭遇这一重大挫折,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体系核心的地位并没有因此丧失,因为,美元找到了黄金的&替代品&&&石油。和黄金相比,石油更适合浮动汇率制,而且全球规模不断扩大,毕竟黄金数量极为有限,而石油供应则要充足得多。
石油美元的头号功臣当属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以他为首的外交团队与沙特阿拉伯王室在1974年达成了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是:
美国向沙特阿拉伯出售武器,保障沙特不受以色列侵犯,同时确保无限期保存沙特君主制;作为回报,沙特阿拉伯所有的石油出口必须全部以美元作为计价和结算货币。
▲基辛格与沙特国王费萨尔会晤
在阿拉伯国家当中,沙特是举足轻重的大国,也是当时全球最大的产油国,在沙特采用美元结算后,OPEC其他产油国纷纷效仿,加入了石油美元这一体系。如今纽约商业交易所和伦敦洲际交易所的石油期货交易,均是以美元计价。
石油美元体系对美元的支撑作用极为明显。美国自己使用美元,近乎零成本在全球购买商品,其他国家则拿到辛辛苦苦挣到的美元去购买石油;产油国利用赚到的石油美元,购买以美元计价的各种资产(也有一部分用于采购商品),美元最后又回流到美国或美国企业,以维持美国庞大的贸易逆差,若美元贬值,则意味着一部分负债被美国赖掉了。
根据主权财富基金研究所(SWFI)的统计,截至2016年6月,以石油天然气为来源的主权财富基金总规模为4.2万亿美元,占到全部主权财富基金总规模7.3万亿美元的58%。石油美元是全球外汇储备、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佩克石油出口净收入(左轴,单位10亿美元)(数据来源:美国能源信息局)
出于地缘政治、分散风险等因素的考虑,一些产油国也在极力摆脱对石油美元的依赖。比如伊朗就推出政策,力主用欧元结算;而俄罗斯已经在用人民币结算石油贸易;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多国也已经尝试绕过石油美元体系,在双边石油贸易中采用欧元、人民币等非美货币;沙特、巴西、苏丹等国也已展露观望的姿态。
包括人民币在内,如果其他非美货币在全球石油贸易结算当中能够获得更大的份额,那么在全球货币支付体系当中,非美货币的地位将得到有效提升,整个国际金融体系也更加合理。
比如,当更多的产油国接受人民币支付,人民币将和石油美元一样,或成为这些产油国购买中国商品的资金来源,或者成为他们的外汇储备投资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
▲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当中的占比变化(2015年10月VS2017年10月)(数据来源:SWIFT)
根据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的研究报告,未来全球石油计价和结算体系将大概率转变为美元、欧元、人民币并行的&三元格局&,或是以美元、人民币为主导的&双峰格局&。
假设全球石油出口国(除美国外)普遍接受石油人民币,则在&三元格局&和&双峰格局&下,人民币全球支付的年度规模预计分别增加2236.5亿美元和3354.7亿美元。
▲数据来源:工银国际
从全局看,石油人民币与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建设相辅相成。以&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的内生需求为动力,以人民币的货币信用为支撑,石油人民币体系将逐渐形成惠及中国、沿线经济体、石油出口国的良性循环。
▲数据来源:工银国际
从中国流出的石油人民币,如今也有更为便捷的投资渠道,持有人民币的吸引力日益增强:
通过QFII、沪股通、深股通,外国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中国的股票。而据央行最新数据显示,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的金额已经从今年6月份的8680亿元增至了9月份的10210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关口;
通过债券通,外国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中国规模高达10万亿美元(人民币66亿元)的债券市场。截至2016年底,境外资金持有中国境内债券创下8256亿元人民币的新高值,同比增幅接近13%;在债券通开通后,渣打银行预计,到9月末,外资持有的中国债券将超过万亿元大关。
通过直接投资,外资还可以方便地投资中国的金融业(银行对外资持股的比例上相已放宽至51%)、制造业等不同产业。
按照程实的说法,作为下一个战略支点,突破石油美元阻碍、构建石油人民币体系已是当务之急,其成败将决定国际化进程的长远空间。而在上海原油期货正式上市后,这样的大变局,也将徐徐展开。
每经记者 杜恒峰
每经编辑 王嘉琦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Copyright (C) 2018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北京: 010-, 上海: 021-, 广州: 020-, 深圳: 9, 成都: 028-中国自己有用不完的石油为什么还要进口_百度知道
中国自己有用不完的石油为什么还要进口
我有更好的答案
  1、中国有油田,例如大庆油田,但是油田也有采光的那天,大庆油田已经为中国服务很久了,现在新建的的油田都是海上的。  2、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需要发展,需要的能源也不少,不进口,光靠自己国内的是远远不够的。  3、目前为止我国的石油只有25%是靠我国自己生产的,而75%都是依靠进口。  4、进口主要是3个地方,非洲,波斯湾和南美洲。以非洲和波斯湾的为主,因为南美洲航路容易被美国截断。
石油的零售价格受国家政策调控,不可以私自抬高价钱。而石化,石油目前原油主要依赖进口,石油肯定干脆说没油卖了。当国外油价高涨的时候,中国石化,石油的零售价很多时候要造成亏本了。既然是亏本的中国石化。而那些黑加油站因为零售价可以私自抬高价钱,当然有油卖了中国石化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比如说中国生产的石油含量阿,各项指标不一定满足需要,而且需要原油储备,现在够用,不一定以后都够用,而且可能也存在价格差,中国石油开采成本高
是的啊 不但是进口 也出口啊 整不明白
我国资源总量虽然巨大,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分布不均匀。(这样是完整答案)也可以答“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能源”(这样不能得全分!) 希望能帮到你!希望采纳!谢谢!
参考资料:
历史与社会标准答案
瑞典能用垃圾制造石油呢
1条折叠回答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石油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595被浏览230,972分享邀请回答1382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37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最大的石油进口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