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内像的性格,平时女朋友不愿意告诉家人和家人沟通,为一的爱好就是玩手机打游戏

壹心理壹心理心理学从这里开始,微信号:yixinlijx关注专栏更多最新文章{&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pay.zhihu.com\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title&:&为什么有的人无法正面拒绝别人?&,&author&:&yi-xin-li-27&,&content&:&\u003Cp\u003E由拒绝困难症引发的一系列的惨案,已经遍布在我们的生活中,\u003Cstrong\u003E自己并不想做的事,却因为各种难以推诿的原因而妥协了,这时候,我们感觉自己被深深的绑架了\u003C\u002Fstrong\u003E。可是,是那些出难题的人在绑架你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拒绝别人需要力量,这种力量来自自我意识\u003C\u002Fstrong\u003E。如果不够了解自我意识,要解决单一的问题并不容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尽管有人会说,我觉得做了也没什么,我不知道怎么拒绝才说谎的,我说谎是因为不想伤害对方的感受……但从根源上看,\u003Cstrong\u003E害怕拒绝别人的人,其实早已习惯了顺从别人的意愿\u003C\u002Fstrong\u003E。一旦尝试拒绝,心中冒出的焦虑、不安、内疚会变成旷日持久的折磨,两害相权取其轻,不如勉强就范,或者撒谎逃脱,反正难受的只是自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过拒绝困难,往往会带来一些自己更加不愿意承担的后果。很多女性都遇到过的情况是,遇到搭讪的人,明明不感兴趣,最后却还是给了对方电话。更可怕的是,你的不拒绝给了对方错误的信号,让他以为可以更进一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怎么办?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实话实说是解决拒绝困难症的良药。更进一步说,\u003Cstrong\u003E拒绝困难正是因为我们感到在某些情况下不能实话实说\u003C\u002Fstrong\u003E,担心实话会导致无法承担的后果。这种内心的禁锢是因为在幼年时,我们都会遇到不可对抗的人——父母。\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听自己的还是听父母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3岁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自我意识萌发期\u003C\u002Fstrong\u003E,我们开始意识到,有些事我不愿意做,遇到不喜欢的就哭喊打,凡事执意要按自己的想法来,\u003Cstrong\u003E仿佛随时等待着反抗别人\u003C\u002Fstrong\u003E。就像一个正在充气的气球,试探着自己能变得多大,什么时候能碰到空间的边界。与父母分离,正是发现自我的途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在父母看来,有时候不能理解我们的执拗,有时候觉得按照我们的意思来实在太麻烦了,有时候会担心是否会骄纵溺爱,不能允许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u003Cstrong\u003E我们要依赖于父母的养育,又想实现自己,在二者的权衡中便有了压抑\u003C\u002Fstrong\u003E——我不能够这么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7-9岁是第二个自我意识发展期\u003C\u002Fstrong\u003E,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了,要求父母给予更多的平等和尊重。\u003Cstrong\u003E由于急于想证明这一点,我们会\u003C\u002Fstrong\u003E让人感觉到挑剔、厌恶、指责、不合作,\u003Cstrong\u003E让父母觉得很“不听话”\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是听从你的,还是听从父母的,很大程度上仍然取决于父母对孩子成长和自身的认识。因为,\u003Cstrong\u003E想法不一定是通过口头命令来传递的,很多时候是通过无意识的情感控制\u003C\u002Fstrong\u003E。对自己的行为没有足够深的认识,很难发现这些无意识的信号。父母的厌恶,会让你感到不安、不自信;父母的挑剔,会让你焦虑自己达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的否定,会让你不重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父母的忧虑,会让你过分讨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越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实现,自我的力量就越坚定;反之,如果总是顺从妥协,自我的力量就会被削弱。\u003Cstrong\u003E长期重复的感受和经验,便会形成根深蒂固的信念,让你相信与父母互动中形成的经验,就是唯一的现实\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三个自我意识爆发期是12-15岁,也就是青春期。前面两个叛逆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自我意识发展,如果亲子关系处理不好,到了这个阶段一定好不了,这里就不详述了。)\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不能拒绝,你在害怕什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长大后,留在我们潜意识中的,不是父母的话语,也不是他们的行为,而是当初感受到的内疚、焦虑、罪恶、不安\u003C\u002Fstrong\u003E。潜意识主导着我们的感受和信念,也让我们重复着过去的经验。我们委屈自己,是因为自我意识的不坚定;我们的担心,也正如当初对父母的担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我拒绝了,老板会不会觉得是我能力不行?如果我拒绝了,她会觉得很难受。如果我拒绝了,他会生气导致友情出现裂痕。\u003Cstrong\u003E只不过,我们认为自己不想伤害对方,其实是因为心里想的话都是有伤害性的\u003C\u002Fstrong\u003E;我们认为自己在证明实力,其实心里是想反抗报复的;我们认为自己在维护友情,其实心里是讨好的。\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509c171f09b0a5b3d30535.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707\&\u003E\u003Cp\u003E\u003Ci\u003E(在说话前,我们会经过多层过滤,信念就在其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父母的影响是拒绝困难的源头,但是这样的影响是每个人生命中都不可避免,没有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发展可以不受任何限制。\u003Cstrong\u003E朱迪思·维奥斯特(Judith Viorst) 在《必要的丧失》中就提到,爱的限制(我要吞了你,因为我是如此爱你)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之前我们推送的一篇《\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mp.weixin.qq.com\u002Fs?__biz=MzA4OTE5ODI1MA==&mid=&idx=1&sn=c680c65f94cb98a172ce&scene=21#wechat_redirect\&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有智慧的人才意识到:提升自己并不能摆脱自卑\& class=\&\&\u003E有智慧的人才意识到:提升自己并不能摆脱自卑\u003C\u002Fa\u003E》中提到,意识层面的变化,无法给出具体的方法,或者说,具体的指导并不能让人真正发生变化。提升自我意识也是如此。\u003Cstrong\u003E学习如何拒绝,并不能改变你内心的信念\u003C\u002Fstrong\u003E。仔细分辨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发现自己拒绝困难的模式,相信有一种新的方式会发生,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我意识的坚定,会让你拒绝别人时,说自己想说的话,恰如其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愿,不多余也不隐藏。你不再有那么多的评价、判断、顾虑、伪装,那些话传递的能量也不会伤害对方。\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不要为了拒绝而拒绝\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我知道,\u003Cstrong\u003E当你很想改变拒绝困难症,变得优雅自如不卑不亢,很可能会变得有些极端,为了拒绝而拒绝\u003C\u002Fstrong\u003E。在改善拒绝困难症的路上,以下的情况一定要留心:\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太想尝试拒绝\u003C\u002Fstrong\u003E的感觉,一遇到请求立刻拒绝,不考虑眼前的实际情况;\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过去实在\u003Cstrong\u003E压抑坏了\u003C\u002Fstrong\u003E,一遇到请求就很生气,在愤怒中拒绝;\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不想再讨好\u003C\u002Fstrong\u003E别人,拒绝别人时刻意表现得非常无情;\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过去照顾了太多别人的感受而\u003Cstrong\u003E委屈\u003C\u002Fstrong\u003E,拒绝时说出伤人的话。\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说到底,\u003Cstrong\u003E一个不卑不亢的拒绝,一定是因为你内心非常清晰\u003C\u002Fstrong\u003E。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中,有一个“一致性沟通”的练习,推荐给拒绝困难症的盆友们。下次想拒绝别人时,先按步骤梳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然后再表达:\u003C\u002Fp\u003E\u003Col\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我看到\u002F听到……(眼前发生的情况)\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我的感觉是……(承认自己的感受)\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这让我认为……(在你的认知中,这件事是怎么回事)\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u003Cp\u003E我希望……(你愿意怎样来解决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ol\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开始练习吧。\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文来自:\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mp.weixin.qq.com\u002Fs?__biz=MzA4OTE5ODI1MA==&mid=&idx=1&sn=1bda150edb8&scene=1&srcid=0711c9fcjI7hHuMUm51PHgK4#wechat_redirect\& data-title=\&为什么有的人无法正面拒绝别人?\& class=\&\&\u003E为什么有的人无法正面拒绝别人?\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yixinlijx | 分享最靠谱的分析,传播最值得阅读的心理学)\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0:35:32.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likeCount&:2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8:35:32+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fa3a8baa78f4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likesCount&:20},&&:{&title&:&不断与渣男周旋,源于不曾得到过父爱&,&author&:&yi-xin-li-27&,&content&:&\u003Cp\u003E大学毕业后,我在一家社区医院做家庭心理辅导工作,大部分辅导对象都是女性。在我帮助过的女性中,有一位让我印象深刻,也是她激起了我研究父亲和女儿关系会怎样影响女性未来亲密关系这个话题。下面就是她的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一、一辈子寻找父亲的女孩——艾尔莎的故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艾尔莎是我的第一位来访者。她长得很漂亮,皮肤干净、白皙,就像陶瓷娃娃,有一头浅棕色的长发,和一双湛蓝的双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艾尔莎的父亲在她4岁时去世了,她对父亲的记忆只有一段模糊的画面,她跌跌撞撞跑到父亲面前差点跌倒,父亲一把扶住了她,然后将她抱起来,扛在肩上,她双手环住父亲的头,闻到父亲头发上洗发水的香味。然而,这段画面过于模糊,艾尔莎也时常怀疑,这是个梦里面的画面,或者,是被自己幻想扭曲过的画面——因为她母亲告诉她,父亲很早就重病卧床,几乎不可能有力气抱住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艾尔莎母亲之后又有过两段婚姻,生育了两个孩子。由于和继父冲突不断,母亲只能将艾尔莎送到寄宿学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艾尔莎进入寄宿学校之后不久,就暗恋了一位男性——她的数学老师,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这段暗恋三年后无疾而终,艾尔莎和母亲去到了另一个城市,她19岁的时候开始在一间保险公司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久,她发现自己无可救药的爱上了自己的老板——一个年长她许多的男人。那个男人有一个看上去幸福的家庭,三个小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艾尔莎和这个男人偷偷在一起了。她非常喜欢听这个男人谈论自己的孩子,每当这个男人表示对自己孩子的深爱之情时,艾尔莎就听得入迷,甚至偷偷想象自己就是他的孩子。虽然这个男人明确表示了不会和艾尔莎结婚,艾尔莎还是愿意和他保持这种关系——她无法想象失去他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她需要这个男人给她指导、建议,爱和关怀。然而不久,艾尔莎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希望能够生下这个孩子,但男人说没办法抚养一个私生子,如果艾尔莎执意要生下这个孩子,他就会离开她。艾尔莎不得不放弃这个孩子,堕胎以后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雪上加霜的是,他们的关系被男人的家人知道了。男人最终选择了放弃她,维护自己的家庭。这个结果给了艾尔莎致命的打击,她出现了精神分裂症状,不清醒的时候认为自己已经生下了孩子,但是被人偷走了。在精神病院治疗了一年半后,她病情渐渐好转,她回到了母亲居住的社区,由我负责后续的观察和辅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艾尔莎的病情并不稳定,反反复复。在我做她心理医生时期,她多次陷入和已婚男子的情感纠缠中,即便她知道自己这种行为并不正常,但是她对“父亲”的迷恋却如同毒瘾一般,无法戒除。她的事业一塌糊涂,她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不清晰,一旦她找到了一个“男朋友”,她就不会再去工作,像个小女孩般,依靠这个人生活。\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二、被家暴的巨星——蕾哈娜的故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蕾哈娜出生于东加勒比海一个叫做巴巴多斯的国家。母亲是来自南美洲法属圭亚那的会计,父亲则在一家服装厂担任仓库管理员。蕾哈娜的父亲是一个酒鬼,常常对她的母亲施暴,由于不堪忍受丈夫的殴打,在蕾哈娜14岁那一年,母亲选择与丈夫离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家庭虽然的不幸,上天却给了这个女孩一副好嗓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被美国著名音乐制作人发现,最终由美国著名说唱歌手Jay-Z包装,成为美国最炙手可热的歌手之一。从饶舌到舞曲,从流行到R&B,她获得了7座格莱美,9座全美音乐奖,4座全英音乐奖,22座公告牌音乐奖杯,她的音乐天赋,让她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名利双收的时候,她的情感之路却一片狼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日,原本计划在洛杉矶为第51届格莱美颁奖礼献艺的蕾哈娜,在开场前突然取消演出。事后,在洛杉矶警方曝光的照片中大家才知道,蕾哈娜被男友克里斯殴打,伤势严重。这次暴力事件曝光后,蕾哈娜和克里斯分手。那时大家才知道,这个世界一流的女歌手,竟然常常被男友殴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更戏剧的是,在所有粉丝都反对蕾哈娜和克里斯复合的时候,两人又旧情复燃。对于这次复合,蕾哈娜说:“他就是我爱的那种类型,我太爱他了,而且这是种毫无保留的爱。”然而不久,蕾哈娜被克里斯殴打的事情又被爆出。两人再次分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为一个从小见证父亲殴打母亲的女孩,蕾哈娜是怎么看待男友伤害自己这件是呢?她在奥普拉脱口秀上说,自己仍然爱着克里斯。\u003Cb\u003E因为从小见到父亲对母亲实施家庭暴力,所以她理解克里斯当时的行为,可能只是一种寻求帮助的方式。\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毫无悬念,两人不久又复合。蕾哈娜说:“这完全是出于爱,所以能不计前嫌。对于我们复合,很多不明内情的人指三道四,但我认为个人的快乐才最重要,而且也不会让旁人的意见左右自己的决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与克里斯纠缠不清这几年,蕾哈娜并非没有遇到过更好的男性,甚至差点在一起,然而由于无法割舍和克里斯的感情,她选择了放弃。\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三、父女关系对女儿一生有什么样的影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的Kyle Dean Pruett博士说:\u003Cb\u003E一个婴儿八周岁大的时候,就可以分辨出和他\u002F她互动的人是男性还是女性。\u003C\u002Fb\u003E所以,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就已经在学习与两性相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父亲对女儿最大的影响,有三个方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父亲影响女儿的自我价值\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维克森林大学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学教授琳达尼尔森博士,研究父女关系数十年。她说,父亲可以通过鼓励的言语和行为让女儿建立自信,她不再需要通过别的男人获得价值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女性从小就能够从一个重要的男性——父亲那里得到肯定和认可,她就不会拼命想要从别的男人那里得到肯定和认可,因为她已经拥有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研究表明,\u003Cb\u003E一个拥有理想父爱的女性,较少可能会出现饮食障碍、行为问题,也不容易患上抑郁症。\u003C\u002Fb\u003E父亲教会女儿的道理是,即便没有男人,女性也能使自己快乐——她自己就已足够完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然,并非所有父亲都是充满慈爱的,有些父亲很挑剔,有些没有责任心,有些很自私,等等。所有这些人格缺陷,都会使女儿缺失正常的父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父亲塑造女儿未来的亲密关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初的依恋模式,塑造了人们对未来依恋模式的期待。\u003Cb\u003E父母总在无意识中就教会了孩子如何表达和接受爱,如何处理分歧,如何表达感受,如何看待人与人之间各种互动。\u003C\u002Fb\u003E无论是错是对,有益或有害,孩子最初都只能学习父母的模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常,一个女性接触到的第一个她爱的男性,就是自己的父亲,与父亲的关系会影响她对未来亲密关系的期待,她会在无意识中将伴侣与自己父亲对比,甚至可能期待从他那里得到“父亲般的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的女性说,我讨厌自己的父亲,我选择的伴侣都和父亲完全相反——\u003Cb\u003E然而她们没有意识到,一个“完全相反”的选择,也是基于自己的“父亲”。\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个缺乏父爱的女性,会永远想要填补这一块空缺。她们总想寻找一个时时刻刻都关注自己的男性,很难发展出一段充满信任的关系。当一段关系已经变得有害,她们也很难离开,即便受到身体或者精神上的虐待,她们也愿意继续留在那段关系中——有些人会因为关系的终结而受到巨大打击,甚至精神崩溃。因为她们离开的并不是一个伴侣,而是她们内心小孩的父亲,一段关系的终结,会让她们自我评价更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个对家庭充满责任、尊重爱护自己妻子的丈夫,在无意识中为女儿设立了丈夫的标准。女性如果建立起“在一段关系中,男性应该怎样尊重女性、爱护女性”的标准,她是不太可能找到一个对女性不尊重、不爱护的男性,即便暂时被吸引,也会很快离开,不会纠缠不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缺失父亲的女性,更容易过早和男性发生性行为。她们选择的伴侣往往也会很糟糕。\u003C\u002Fb\u003E如同饿着肚子走进超市的人很可能会买回来一堆垃圾食品一样,对父爱饥渴的女性,感情史上也总会充满一堆渣男——她们会被肤浅的关系吸引,却渴望从中寻找温暖、真诚或者尊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3)父亲会影响女儿和男性交流的方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父亲不仅仅提供了一个伴侣的模板给女儿,还让女儿知道怎样与另一个性别的人交流。尼尔森博士说,\u003Cb\u003E在怎样与男性交流上,父亲比母亲的作用更大。\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些拥有高质量父爱的女性,更加开朗自信,她们不会在男性群体中感觉害羞和不自然,她们坦率真诚,敢于接受职场和人生的挑战,换句话说,她们内心更有力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于一个女性,父爱缺失或者缺乏,总给她们心灵带来创伤,这种创伤会破坏她的自我价值,影响她未来和男性的关系。难以和男性维持一段理想的关系,也会对她的婚姻造成损害,在这样婚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也可能会变得和她一样——缺失父爱或者和父亲关系不好。\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四、如果一个女性已经成年,她该怎么做才能弥补自己内心的缺失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尼尔森博士给出了以下建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首先,\u003Cb\u003E你需要知道缺少高质量的父女关系会对你造成什么影响。\u003C\u002Fb\u003E一旦你发现自己在努力填补那种需求,你就要意识到自己处于危险的状态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努力对抗那些威胁你亲密关系的行为。\u003C\u002Fb\u003E尼尔森博士说:“你没办法改变自己的行为倾向,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该任由它们发展成一种行为。”就像你发现了自己总被某种“危险”的男性吸引,你就要拒绝和这个男性陷入一段关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通过学习或者寻求其他资源,比如心理咨询、婚姻咨询等,解决如何建立亲密关系的问题。\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求助。\u003C\u002Fb\u003E不要害怕将你的弱点告诉你的男朋友或丈夫,当你决定疗愈过去的创伤,向他寻求帮助,请他多给你点耐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文来自:\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mp.weixin.qq.com\u002Fs?__biz=MzA4OTE5ODI1MA==&mid=&idx=1&sn=87b480ef87c42d66ccda2e73&scene=1&srcid=0711OeAPE6N36GvcMjwoGCZA#wechat_redirect\&\u003E不断与渣男周旋,源于不曾得到过父爱\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yixinlijx | 分享最靠谱的分析,传播最值得阅读的心理学)\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2:32:05.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5,&likeCount&:64,&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0:32:05+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a83f1eb0ecaa79d9002a55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5,&likesCount&:64},&&:{&title&:&选爱你的人还是你爱的人,这是一个难题&,&author&:&yi-xin-li-27&,&content&:&\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来自\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u003E心结之:\u003C\u002Fb\u003E\u003Cstrong\u003E“我感觉被爱比爱人轻松。”\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爱的课题,是对「幸福」的探问。一般我们将幸福以拥有的多少加以计算,这常见于相亲等现场,是一段关系开始或结束的考虑。关系中的角色是双向的,「计算」起来也不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并不一定能和我们爱的人一起,这是爱情普遍的一种现象。当这个现象发生,人们从经验中学习安放自身最轻松的位置。人之初,「被爱」是一种基本需求,也是一种习惯。成长便是不断的学习,\u003Cb\u003E被爱确实是一种需求,但不是随时皆可满足的一种习惯。因为与被爱不可分割的,是「爱人」。\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爱人与被爱是两种共生共存的需求与能力,我们的心就像月球的光明与阴暗面。月球自转,因而有时显露于他人眼前的是爱人的一面,有时是被爱的一面。有时我们把想要爱人的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们把被爱的需求压抑在内心深处。\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一、爱是矛盾体\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人人追求幸福,但在爱情中,为什么有些人却以被动的状态,而不是积极主动的状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柏拉图对话录《会饮》(Symposium)中,女祭司狄欧蒂玛告诉苏格拉底爱神的来历:女神阿芙罗黛生日设宴。宴毕,狡诈之神之子富裕之神喝醉了,走入宙斯的花园酣睡。贫穷之神按惯例来乞讨,她看见富裕之神,想生他的孩子,便睡到他身旁。\u003Cb\u003E故爱神是贫穷之神与富裕之神的孩子,兼有两者矛盾的特质。既有母亲的贪婪,又有父亲的美感与创造性。\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奥地利心理学家Theodor Reik便以此形容恋爱之人的情绪变迁,破败、期望、满足。不满与快乐、内心的贫穷与富裕交织变换。恋爱的追求关系,如同贫穷者(所无者)总是向富裕者(所有者)乞求。\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二、满足感与匮乏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有些人会觉得喜欢上一个人,有一种「输了」的感觉,那是一种心理上的阶级不平等,并非实质上的,但没有人喜欢这种不满的心理状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破除被爱比较幸福的自我框架,重拾主动去爱的能力,便是要了解这种心理状态并非实质状态,一个在各方面条件都比另一个人好得多的人,同样在追求中面临比对方缺乏的内在匮乏感,\u003Cb\u003E因为追求者渴望对方融进自身,那等于在自身的生命中开启一个缺口,故这种缺乏感是追求者自己制造出来的。\u003C\u002Fb\u003E这也说明一个人还没遇到喜欢的人之前,为什么生活能够保持在一个安稳的心理状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爱情是一种潜能性的需求,在爆发出来的时候,开启一个需求的缺口。需求需要被弥补,当需求得不到满足,人就会有匮乏感,而当一度被填满的部份被硬生生的割裂,就会带来痛苦。\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三、最深的恐惧\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逃避痛苦,等于压抑需求。\u003Cb\u003E因为被爱是爱的一部分,但爱人是另外一部分。当一个人只愿意当一位被填满的人,他等于放弃了内心一半的需求。\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健康的爱与被爱,具有一致性:「一个富裕的人诚实的表现自己内在,在亲密关系中开放守护宝藏的围墙,好和彼此共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健康的爱与被爱也具有一致性,是一种不愿意开放自身的状态,爱人与被爱者意在贪婪的掠夺对方,尽管对方的心灵可能并不比自身富裕。他们有的城池高耸,对爱只进不出;或是过份的敞开彼此,把自我管理的责任丢给对方——出于胆怯与害怕的反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你来之前,我还是我」,爱的最深恐惧是失去自我。\u003C\u002Fb\u003E爱与被爱是学习克服恐惧的过程,就像面对工作、陌生环境或任何必须面对的考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幸福,就是在爱中不感到恐惧。无论你是主动或被动的一方,如果你感到恐惧,建议在问题不可收拾之前,好好检视这段感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回到开始的问题,选择爱你的人还是你爱的人?无论你选择什么,都必须源于爱,这个命题方才成立。笔者会选择自己爱的人,你的答案呢,又是什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心结的一句话结语:逃避痛苦,不等於拥抱幸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文来自:\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mp.weixin.qq.com\u002Fs?__biz=MzA4OTE5ODI1MA==&mid=&idx=1&sn=dfc&scene=1&srcid=0728onFpiNqB694q2oX8VLiC#wechat_redirect\& class=\&\&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选爱你的人还是你爱的人,这是一个难题\&\u003E选爱你的人还是你爱的人,这是一个难题\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yixinlijx | 分享最靠谱的分析,传播最值得阅读的心理学)\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3:51:45.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7,&likeCount&:23,&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1:51:45+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05fe7de2f1fdf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7,&likesCount&:23},&&:{&title&:&致20多岁的生命危机:“我害怕那种一眼望得到尽头的生活。”&,&author&:&yi-xin-li-27&,&content&:&\u003Cp\u003E梁文道先生在他的随笔集《我执》里提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夜夜在街头徘徊,用一瓶一瓶的酒将自己灌醉。某一天,她又喝了个烂醉,蹲在巷口吐得一地都是。突然间,她听到一阵细密又散落的脚步声,抬头望去,一群人在晨光熹微中跑步。“原来,又是新的一天了!”\u003Cb\u003E女孩叹息一声,“而我还停留在昨夜。”\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当初读完这个故事之后,已经过去悠悠数年。我度过了很长一段无所事事的时光,也认识了一些朋友,相约在夜里举杯,杯子碰到一起,说些彷徨又热切的话语。每每那一时刻,我的耳畔总是回想起女孩的话语:“而我还停留在昨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与黑夜相拥几乎成为一种对抗孤独与焦虑的方式,即便这种对抗,看起来是多么的微弱。\u003C\u002Fb\u003E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处在年龄的夹缝层中,将立未立,又不得不尴尬地面对种种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问题——“我是谁?”“我能够做些什么?”“我的价值来源于何处?”“我想寻找怎样的伴侣?”“我想度过怎样的一生?”这些问题对个人意志发出了强烈的挑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沉沉的夜色固然能挡去一部分锋刃,但是,当喧嚣的白日来临,未被回答的问题依然高悬在头顶,如一柄达摩克利特之剑,拷问着个体存在之意义。\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吟游诗人会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动荡与变化丛生,机遇与变革共存。而社会心理学家却另有一套命名的方式,阿奈特将18岁到20多岁这一特定的年龄阶段称之为“成人初显期”,\u003Cb\u003E人们处在“成人期的变动时刻表”上,传统意义上的发展任务已经不再适用\u003C\u002Fb\u003E,完成学业、离开父母、经济独立、步入婚姻、生儿育女等等严格按照章程表行事的计划也被一再地打乱,甚至无限期地延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龄未婚男女已然并不少见,宅文化、创业文化也愈加盛行,越来越多的人站在三十未满、二十以上的门槛前,却发现自己一无所有,他们既未成家,也未立业,仍然处在看似漫长的探索阶段,探索着未曾湮灭的可能性,也探索着自己未来可能会有的生活图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害怕那种一眼望得到尽头的生活。”年轻的心向世界发出呼唤。然而,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生活,也同样令人焦灼。\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阿奈特认为,这一时期的探索将远胜于其他的生命阶段,\u003Cb\u003E20多岁的年轻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紧迫感,他们选择的余地已经不算太多,很难再像赌徒一样孤注一掷,一些终身的承诺也要定下\u003C\u002Fb\u003E,他们将:\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1. \u003Cb\u003E反复确认自我的同一性\u003C\u002Fb\u003E,想要弄清楚自我存在的意义、处于世间的位置、扮演的角色等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 \u003Cb\u003E面临自我的不稳定性\u003C\u002Fb\u003E,经历情感上的急剧变化,尝试转换专业、职业、恋人等等,也不断地调整个人的生活方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 \u003Cb\u003E聚焦在自我的问题上\u003C\u002Fb\u003E。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人能够为他们提供关于生命的正确答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 \u003Cb\u003E处于过渡阶段\u003C\u002Fb\u003E,就像“三明治人”一样,体验着夹生的感觉。既不处在青春期,也没有正式进入成人初期,一切都将发未发,将立未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5. \u003Cb\u003E探索自我的可能性\u003C\u002Fb\u003E,这一可能性伴随年龄的增长将呈现出日益萎缩的趋势,但总体的选择范围仍远大于其他时期。\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会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自我的确立、职业的选择等等都需要依靠时间的检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悲观的朋友们在持久的拉锯战中常会陷入低迷的状态之中,借助熬夜、买醉来缓解自身的焦虑感,又或在林荫道上徘徊,一遍遍吟唱“谁此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那些能够在黑夜之中睁开眼睛的人们,在经历了长久的挣扎与迷茫之后,仍没有放弃行动,在一小步一小步的试错当中,\u003Cb\u003E他们或许能够相信,这种拉长的探索期的出现,其实是一种社会优化的趋势。人们将依靠自己的头脑与心灵,做出重要的选择,也将信赖自己的选择,忠诚而坚定地生活下去。\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么,从成人到成熟究竟有多远?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一书中,提出了发展成熟自我的8条途径:\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1.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体验生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选择hard模式,做出成长性的选择,而不是退缩性的选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倾听内心的呼唤,肯定自我、显露自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承担责任,每一次承担责任就是一次自我实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5.培养自己的志趣与爱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6.经历勤奋的、付出精力的准备阶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创造条件,了解自己的潜能,使高峰体验出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8.识别自己的防御心理,并且有勇气放弃这种防御。\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这些专业的术语或许令你感到枯燥。那么,你还记得《渔夫与魔鬼》的故事吗?魔鬼在一只瓶子里住了四百年,终有一天,一个渔人打开了它的瓶子,而魔鬼却因为太迟而动怒。\u003Cb\u003E渔人悠悠笑道:“你是怎么进入这只狭窄的瓶中?”\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曾经,我也在确认自我的途中迷失,误以为自己是那只心境恶劣的魔鬼,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出路。后来,一位朋友告诉我:\u003Cb\u003E“探索的路上,勇者先行。一次多勇敢一点点,直至能够拥抱新鲜的事物,投入其中,向未知致敬。”\u003C\u002Fb\u003E这一番话,或许也可作为“成长”乃至“成熟”的要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我终于能够想象自己是那位渔人,笑眯眯地指向莽莽天地,“嘿,你是怎么让自己受困在一只小小的瓶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文来自:\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mp.weixin.qq.com\u002Fs?__biz=MzA4OTE5ODI1MA==&mid=&idx=1&sn=46d09f379b77e72ced3a38&scene=1&srcid=0729PJhxwlyH0UU1grhg46vo#wechat_redirect\&\u003E致20多岁的生命危机:“我害怕那种一眼望得到尽头的生活。”\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yixinlijx | 分享最靠谱的分析,传播最值得阅读的心理学)\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3:49:48.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8,&likeCount&:374,&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1:49:48+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2ed817ec5cbe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8,&likesCount&:374},&&:{&title&:&为什么痛苦的记忆往往难以忘怀?&,&author&:&yi-xin-li-27&,&content&:&\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最近怎么不见你发自拍啦?”\u003Cbr\u003E“不想发了。”\u003Cbr\u003E“失恋了?”\u003Cbr\u003E“想多了咧,只是上次我发自拍,有人说我脑门儿像电灯泡,搞得我好不爽的。哼,没拉黑她算不错了呢。”\u003Cbr\u003E“你不是每次发照都好多人点赞么,怎么人家调侃你一句就泄气咯。”\u003Cbr\u003E“我怎么晓得……哎,你不是学心理的嘛?这问题问你正好。”\u003Cbr\u003E“啥问题?”\u003Cbr\u003E“你说我为什么放着那么多赞我的评论不管,唯独对一条损我的评论那么耿耿于怀呢?”\u003Cbr\u003E我微笑。\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今天趁这个机会,我们就说说这个有关\u003Cb\u003E快乐和痛苦\u003C\u002Fb\u003E的问题吧。\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讲心理学之前,不妨先看看哲学。享乐主义(Hedonism)认为,快乐与痛苦是人类生命中最重要的两种元素,能够解释一切行为和动机。而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哲学家 John StuartMill 对此也抱有相同的看法。\u003Cb\u003E他认为人生而为了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这是对幸福的定义,也是人世间的至上之好(the highest good)。\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既然我们的行为和选择都在尽可能地回避痛苦,那自然应该删去记忆中痛苦难过的部分,只保留那些快乐美好的部分才对。活着不就是为了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是事实恰巧相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们总是很容易将美好的记忆抛在脑后,却偏偏忘不了那些带给我们痛苦的回忆。\u003C\u002Fb\u003E纵然天台和廊桥见证了你我千百次的相聚,却也在一次的分离之后成了心中挥之不去的伤心之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造物主一个不怀好意的玩笑?不是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经典条件反射实验(Classical Conditioning)中,\u003Cb\u003E一只狗需要多次的学习才能对食物投放前的铃声产生唾液腺反应,而一次电击就足以让一只小白鼠对电击前的闪光产生恐惧。\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对痛苦经历的深刻记忆是为了避免将来遭遇类似的经历,对动物如此,对人亦是如此。如果一家餐馆的食物让我们拉肚子,我们就不会再去。哪怕吃的时候再满足,这份满足感也会被随后的上吐下泻一扫而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快乐的记忆虽然美好,但痛苦的记忆往往具有警示作用,并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持续对我们发出警告,提醒我们远离危险的东西。\u003C\u002Fb\u003E你可不想第二天就忘记拉肚子的事,又喜滋滋地走进那家餐馆吧?如果说记忆的容量有限,需要不定期做出筛选删除,那么和这些可能挽救我们生命的痛苦回忆相比,快乐的记忆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或许你会问,像和男友分手,被上司责骂,与家人争吵这样的经历虽然痛苦,但不会对我们的生命造成威胁,为什么也都记忆犹新,让人难以忘却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就和人脑储存记忆的方式有关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神经科学教授 Keith Payne 和他的团队通过实验发现,哪怕带有轻微感情波动的负面事件,比如考试成绩不好或是受到同事的批评,都可能在记忆中留下持久的烙印。当我们尝试去忘记一件事时,大脑需要将这部分记忆挑选出来,然后单独隔离出去,而感情波动会让这两个步骤都变得困难。当一件事披上了感情色彩的外衣后,它就会和其它记忆产生勾连,让分离变得像切除恶性肿瘤一样麻烦,很多生活中的细小因素都会重新唤起我们对它的回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句话说,\u003Cb\u003E真正伤害你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对事情的看法。\u003C\u002Fb\u003E同理,\u003Cb\u003E真正令我们难以释怀的,往往不是负面事件本身,而是其中杂糅的情感。\u003C\u002Fb\u003E当你能心平气和地看待一段往事时,你就真正做到了忘却;当你忘却不掉时,你也只是在不停地反刍痛苦,从已有的痛苦里催生出新的痛苦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然了,即便痛苦的记忆能纠正我们的错误,帮助我们躲避潜在的危险,使我们成为更加完善的个体,但有时这些记忆也会让我们茶饭不思,夜不能寐,甚至严重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创伤性的回忆。如果你不幸被痛苦的记忆侵扰,请不要焦虑害怕,和你的家人朋友谈谈,或者向专业的咨询师寻求帮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在这里列举几个wikiHow提供的忘记负面经历的小方法:\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1. 避免触发记忆的事物和地点。\u003C\u002Fb\u003E如果一座城市给你留下了太多伤痛,出去走走会是个好办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无止境的逃避。由此也有了第二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2. 尝试简单的暴露疗法。\u003C\u002Fb\u003E一件事刚开始回想起来会难受,但是从头到尾思考几遍后,你或许会发现不再那么难受了。如果你恐高,那就应该多尝试站在高处。有时候我们也需要主动出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3. 多想想开心的事,避免反刍(rumination)。\u003C\u002Fb\u003E前任的影子总是萦绕心头,那就让和现任相处的愉快时光照亮你的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4. 活在当下。\u003C\u002Fb\u003E专注于你现在的生活吧,沉浸到你正在读的一本书,一部电视剧里,或是你正在培养的业余爱好中。练习冥想也是个不错的选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5. 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u003C\u002Fb\u003E之前我们提到,痛苦的经历往往有警示作用。那就好好想想你从这段经历中都学到了什么吧。经历固然痛苦,但也使你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6. 健康的宣泄。\u003C\u002Fb\u003E如果回忆让你伤心,那就痛快地哭出来吧,压抑痛苦只会将其放大。不过宣泄的方法一定要健康哦,去健身房出一身大汗,去KTV破音,去找人倾诉都可以。沉迷于酒精可是big no no。\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最后,我想分享纪伯伦在《沙与沫》中的一段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愿你找到哭泣时倚靠的肩膀。\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原文来自:\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mp.weixin.qq.com\u002Fs?__biz=MzA4OTE5ODI1MA==&mid=&idx=1&sn=0ff01c95baf4d995eac7ed&scene=1&srcid=0801Lvk2vk8P11k1lbgiCWov#wechat_redirect\& data-title=\&一同笑过者,你也许转瞬即忘;一同哭过者,你永远难以忘怀。\& class=\&\&\u003E一同笑过者,你也许转瞬即忘;一同哭过者,你永远难以忘怀。\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yixinlijx | 分享最靠谱的分析,传播最值得阅读的心理学)\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9:37:38.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5,&likeCount&:4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7:37:38+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7.zhimg.com\u002F81e81a89eb37c923e98db0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5,&likesCount&:40},&&:{&title&:&25岁,可能是人生最尴尬的一个年龄&,&author&:&yi-xin-li-27&,&content&:&\u003Cp\u003E曾有一个调查,调查者询问18到25岁人,评估自己属于成年人的程度。结果发现,只有很少人确定自己属于成年人,但也只有少数人确定自己不属于成年人,大多数人认为自己\u003Cb\u003E“既是成年人,也不是成年人”。\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示,根据儿童心理学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研究,建议成年的年龄线从18岁延迟到25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个年龄段的我们,在生活上,角色认同上,都会出现各种转换,比如:换专业,离开原生家庭,换工作,恋爱。而从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来看,其中也充斥着社会认同与亲密关系建立的挑战。\u003Cb\u003E心理研究表明,我们度过这个年龄段的时候,更容易酗酒、接触毒品、419。\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度过这个年龄段时,既觉得成熟了,又还没有能力承担责任。\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25岁,可能是人生最尴尬的一个年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以前听说,人的长大是突然之间的事儿。我并不知道什么是所谓的长大、成熟,但是我突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不再年轻。昨天还以为自己的未来还有无限的可能,像是还没有分化的细胞,可以分裂成任意器官。今天就发现很多世界冠军都比自己年轻很多、那些不大自己几岁的人已经坐上了现在还不敢想的位子。还在考虑着如何把前浪拍在沙滩上,突然自己就已经被后浪拍在沙滩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25岁这个年纪,每隔几步就一个路口,少有人知道该走哪一边,像是吃饭的时候要选人多的餐馆一样,很多人挤向本来就人满为患的路。偏偏很前方的路口又很窄,千军万马去闯独木桥,想来世上已无阳关道。公务员、事业单位这些香饽饽让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们明争暗斗,为的不是什么理想、自我价值,只是稳定的一个月几千块的皇粮。干什么不重要,拿多少才重要。工资不重要,福利才是王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话又说回来,这并不是我们的错,\u003Cb\u003E我们也是被诅咒的一代。\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梦想。\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好久没听人说过这个词,也很久没有见过这个词了。谁的心里没有梦想的种子?可偏偏这个时代使用这种文字的人地方不是一块肥沃的土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这片土地上,如何生长不重要,长成什么样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结了什么样的果实。每每当我看到国外很多作家简介里有哲学家这个称谓时,我总是感到无比的同情:这个职业的人如何生存啊……在咱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干这行的人估计比省长还少,因为咱不需要哲学家,哲学家还不如妓女能拉动GDP。\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太久没有看见身边的谁实现他的梦想,也太久没有听见谁实现了梦想,因为看看身边的人,都梦归梦想归想,该干嘛还是干嘛。所以我在想,\u003Cb\u003E到底有没有梦想这种东西?\u003C\u002Fb\u003E它会不会像小时候不盖好被子睡觉时妈妈说的会吃脚丫子的怪兽一样,只是童年时让我们按照某种方式成长的工具。长大后我们在课本上学到其实没有会吃脚丫子的怪兽,可是没有人告诉我们其实也没有什么梦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听过很多人对我说,真希望你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像是把最后的希望寄托给我一样。后来我看新闻听说有人打算开始环游世界,我内心非常希望他能走完。那一瞬间我才发现,原来\u003Cb\u003E藏在心底的那些很难实现的愿望,总是需要找个寄托。\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单说梦想本身,那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物。俞敏洪说每条河流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奔向大海。多么令人向往啊!可以穿过森林、越过石头、飞跃瀑布,在这个国家甚至还有可能冲开大坝,然后流过良田……最后进入大海。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如海子这样能写出“为每一颗树取一个温暖的名字”的诗人,如梵高这样能画出最明亮的黄的画家,最后都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海很遥远,但并没有遥不可及,\u003Cb\u003E只是我们的生命过于沉重。\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房。\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如果进行“中国最重的字”评选活动,这个字应当是毫无悬念的胜出。如果说“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这样的话语是一种洒脱的话,那么\u003Cb\u003E“不要迷恋哥,哥没有房”一定是最黑色的幽默。\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记得两年前我刚毕业的时候,成天算着这么才能买房子,可左算右算不吃不喝都得20来年。正当在这个梦魇中挣扎之际,一条手机报拯救了我,报上明确指出北京房价5环均价已经过万,而且今后只会涨不会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突然之间,世界一片光明,那是我到北京几年天空最蓝的一天,空气最好的一天。因为我终于不用再痛苦,我清楚的知道\u003Cb\u003E自己不会搭上环游世界的钱去买一个厨房。\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买归不买,可难免受到身边人的影响,尤其是可能是未来丈母娘的广大中年妇女们。当去年某专家抛出“丈母娘需求”是刚性需求的时候,我这两个蛋疼的啊、两个乳酸的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段时间对于丈母娘这个物种的普遍印象跌倒了历史最低点,后来社会上的某个群体让我找到了阿Q的点,这个群体就是传说中的小三。我发现虽然丈母娘都要求有房子,但是基本都只要一套,而现在的情况是有一套房子就可以有一个女人。想到此,我心情开朗许多。虽然我对女人商品化一直不能接受,但是至少这让我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节下,男性同胞们可以有更多选择,而这完全是一个买方市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中国男女比例大概是110:100,也就是说按照理论,每110个男人就有10个没有配对的女人。但实际情况是 GAY 比 LES 多,也就是说男同胞们可以内部消化一部分,所以从性向选择来说这个比例基本是合适的。但是如果把那些有多套房的老总们纳入考虑范围的话,还是会有一部分男人没有老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简而言之,\u003Cb\u003E大龄单身汉的数量和有钱人们多余房子的数量成正比。\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无论你是以一套房为目标,还是以多套房为目标,你都绕不开“房”这个字。\u003Cb\u003E每一滴水都背负着一块砖的重量,怎么还能激情地奔向大海。\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城市。\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与梦想最相关的,应该是度过时间的方式,即生活方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一定正确的,每个人都责无旁贷的要去考虑并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个时候,“城市”的选择就成了如今大多数北漂青年最纠结的话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线城市节奏快、刺激、机会多、牛人多、帅哥多、美女多、吃的多、玩儿的多……总之就是\u003Cb\u003E选择多\u003C\u002Fb\u003E。而现代社会有一个物质发展解决不了的社会问题,就是\u003Cb\u003E面对多元化选择的时候,人如何能够从选择中获得最大的幸福感和满足感。\u003C\u002Fb\u003E因为从经济学角度来说,\u003Cb\u003E选择多意味着机会成本大。\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简单而言就是,如果某天晚上有两个朋友约你,一个去逛街,一个去聊天,那么你的选择只会造成一个机会的丢失。可当某天晚上有10个朋友约你干不同的事的时候,你就会开始痛苦,每一个约会都有你想要的方面,这时候你得到的是1,失去的机会是9。\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最痛苦,莫过于恋爱的时候。\u003Cb\u003E其实每个人都会是真爱,问题是你俩有没有真正去爱。\u003C\u002Fb\u003E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是人类的本性,只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骑驴找马的资本,不同人有不同的骑驴不找马的淡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一直觉得我向往小城市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有另一个我,可以每天下班陪家人吃饭,然后看看书,写写字,和朋友出去聚聚……不用挤地铁,不用每天用两个小时“在路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到底有什么东西是我放不下的呢?或许只是\u003Cb\u003E一个自命不凡的平凡人对自己不平凡的期望。\u003C\u002Fb\u003E每种价值观背后,一定都有某种哲学思想的倾向。\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哲学。\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很早之前,刚开始接触哲学书籍时看到过一句话:\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b\u003E“哲学是一场危险的旅行,在救赎之前很有很长的迷失。”\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现在我懂了,因为我已迷失在各种观点之中。正如也许你不知道弗洛伊德是谁,但是你一定知道“潜意识”这个词,你也许不知道柏拉图所描绘的世界是什么样,但是你一定或多或少收到他的影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而苏格拉底就是那个成天在街上与人辩论,最后由于坚持自己的理念而被处死的那个爱智慧的人。他几乎没有留下任何著作,而他所有的哲学思想都是通过柏拉图写的对话来表达的。柏拉图认为世界存在原型,每个事物都有原型,而目前盛行的“柏拉图式爱情”毫无以为是爱情原型的谬误,我甚至一度认为这种谬误和饭岛爱大姐那本书有因果关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哲学讨论的是人,更多关注的是人的本质,存在的意义。而每种观点都能够催生出截然不同的人和生活方式。可以说,每种向往背后都有一种哲学取向的左右,就算是对没看过任何哲学书籍的人也是一样。因为哲学不是一门科学,需要专门的学习,而是一门对于世界看法的学科,每个人都可以有意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国的古代史是贯穿了儒、道、佛的历史,尤其儒家思想是整个民族思想上最深的烙印。如今,儒家思想在于成功学的对垒中屡屡挫败,三十而立指的不再是思想上有明确的方向,坚定而果敢,而是有房有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看过一则研究表明,长时间在高强度、高压力环境下工作会使人的性功能退化。如果继续本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那么\u003Cb\u003E“三十而立、四十不举”\u003C\u002Fb\u003E将成为最具幽默感的社会现象,那时候年轻小伙子将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但是目前看这篇文章的人都已经老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初中的时候我们只知道好好读书是为了上好高中,然后上好大学,然后找好工作,当毕业了才开始去思考:什么是好工作?当我们还不能理清思绪,就得被迫接受一个巨大的标准:\u003Cb\u003E收入\u003C\u002Fb\u003E。然后就有各种各样的广告,告诉你有钱的好处,然后就一头扎进经济浪潮之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生活理想、生活方式、自我价值统统抛在后面。\u003Cb\u003E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真正要追求的是什么,本着打哪指哪的态度蜗居在城市之中。\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国外思想家纷纷研究“中庸”的时候,我们自己对这种思想却一知半解,很多人甚至觉得中庸是一种消极退让的思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相比起古代,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的抉择和冲击更多,\u003Cb\u003E如果说以前是多多益善,那么现在则是越多越乱。\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一直听佩服金庸的,因为他的武侠小说里有很多深刻的哲学思想。比如天龙八部里扫地僧对萧峰和慕容复老爹说,少林每一门绝学都有副作用,需要修相应的佛法才能化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你掌控的外在越多,想要保证没有负面作用,那么你内心就要相应的强大。所以说不怕文化人有钱,就怕有钱人没文化,没文化的人有更不受束缚的想象力,同时却缺乏一定的道德感。中国很多有钱人造成的悲剧、闹剧正源于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有一个奔向大海的梦想,你是想有一颗矛盾的心,还是一颗盲目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恋爱。\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这绝对是史上最能乐此不疲的老生常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十几岁的时候如果听到“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和你一起躲过雨的屋檐”,眼前一定会浮现某个面孔,然后内心激动的一塌糊涂。而到了我这个年纪听到这句词,眼前浮现的只是一个模糊的样子,像是给每个过去分一个权重,然后取了加权平均后计算出的样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前几天我在文化巷突逢倾盆大雨,雨暴躁的下了1个多小时,我就无奈的在屋檐下站了一个多小时。一开始是很烦躁的,后来慢慢的平静下来,最后甚至开始欣赏雨打在不同材质上的声音,欣赏雨划过每一种颜色的透亮。然后我突然明白,从来不曾有什么屋檐,最美的始终是下雨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顺便说一下,对于方文山这种30来岁的老男人还能够写出如此单纯的句子,我感到十分开心,想想咱们人才济济的大陆居然“亲爱的你慢慢飞”都能响彻大街小巷,我顿时对台湾的社会氛围刮目相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前段时间流行一个签名“我想早恋,可是已经晚了。”看到的时候,我和众多人一样报之一笑,再之后我认真想过这句话。\u003Cb\u003E我们怀念的不是早恋,而是为了爱情冲破禁忌的激情和勇气。\u003C\u002Fb\u003E以前总是听说大学里的爱情有多单纯,当时不相信,毕业了才知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爱情被作为一件华丽的旗袍掩盖在种种利益之上放在台面上讨价还价的时候,你才会知道单车后座上那紧贴背的拥抱是多么的真实。我不否认,我羡慕,甚至嫉妒那些从大学走过来的爱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我们这个年纪的人进入准婚年龄,单作“爱情”来讲的爱情已经束之高阁。很多实际的问题浮出水面,我并不是排斥这些东西,可是\u003Cb\u003E似乎我们走的有点儿远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参加过很多婚礼,每场婚礼上都会有誓词:“无论平穷、疾病巴拉巴拉……,我都愿意和你在一起。”可真正包含泪水说出誓言的并不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陆川在参加完刘烨婚礼时说,西式的婚礼和葬礼都能让人思考很多,关于生命、关于意义,而中式的就是图个热闹。当我们什么都想要,硬把西式婚礼加入仪式时,并没有看到人家精华的东西,而是照虎画猫的学了个形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当誓言都只是一个过场,我们还能把什么当真。\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前几天去民政局开未婚证明,有一个窗口没人,我屁颠屁颠的跑过去办。那位大叔悠闲的看着报纸,但是又聚精会神,我叫了两声才会过头来。我说,师傅我要开一个未婚证明,他随口即问,结婚了没。我一时被问傻了……要是结婚了,我开个P的未婚证明啊。然后他递给我一张单子说,填好了隔壁办。当我填好单子后,隔壁的女士很热情的招呼我,小伙子过来这边办。我还纳闷儿为啥服务态度这么好,她随即接着说,他那难得今天清闲,让他休息一下吧,平时忙的不行。我这才仔细看了他的窗口,有一个其实很显眼的牌子上写着“离婚手续办理”。我顿时就乐了,听说过结婚排不上号的,原来离婚也得排队啊。而与他一桌之隔的是“结婚手续办理”。临走时又看了一眼那位大叔,\u003Cb\u003E作为一个纳税人,能养这样一个闲人,也未尝不好。\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虽然爱情是不分阶级的,但是我如今真有“Too poor to love.”的感觉。我不排斥也不反对物质的享受,可是如果物质消费是为了填补内心缺乏的安全感、存在感、关注感,那你将把自己活生生变成一个黑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一直很赞同孔子“素其位”的说法,素富贵、行乎富贵。前几天还和朋友说,有钱了也不能买宝马,会被当成为富不仁的暴发户。当然我承认对于马啊、驴啊我还处于意淫阶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西方社会有宗教可以帮助人们解决、至少缓解内心和外界的冲突,他们富余的精神活动也并不简单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物质基础上。中国没有大范围的宗教信仰,所以解决内心与外界的关系是个很复杂的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早期蔡元培校长提出过“美育代替宗教”的救赎思想,如今考艺术的很多是为了成名,而有些则是肚子里没什么墨水,写不出什么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记得有哲学家说过,爱情说穿了是一种信仰——相信,相信他\u002F她是爱你的,相信你们终会在一起。而如今,\u003Cb\u003E爱情更像是一场囚徒困境的博弈。\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过,倘若你敢牵我的手,我还是敢拉着你一直走到坟墓。\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社会。\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有些事情,明白了是很可怕的。比如对于这个社会的理解,其实从古至今人性变化不大,在我有生之年也不会有重大转折。所以我想是时候停止去独善其身了,没有书生一个国家照样发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前我相信,文字、图片虽然不能改变世界,但是能改变人们对世界的看法。现在我不这么觉得了,人不经历刻骨铭心的痛就不会反思,欧洲悲剧的意义正在于此。而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u003Cb\u003E当某个社会事件独立出现时是一场悲剧,而一旦成风就成为了潜规则式的喜剧。\u003C\u002Fb\u003E前段时间老郭被封杀我就想,以前翻墙看到的都是悲剧,以后终于翻墙终于有可能看到喜剧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从小就学习很多规则,长大以后会发现,越是剑走偏锋越容易成事。规则就像是火锅里的菜,有的人一直告诉你菜好吃,但是他拼命夹肉。我也终于明白当初辞职时老板跟我说的那些束缚着我的东西究竟是什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似乎处于一个突破道德底线无所谓,甚至游走在法律边缘也可以的社会。对于那位西太平洋博士的“宽容”显示的并不是我们民族博大的胸怀,而是极度功利态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马云说,\u003Cb\u003E一旦你成功了,那你说什么都是对的。\u003C\u002Fb\u003E他是有智慧的,因为这句话是对这个社会现象较为和谐和华丽的形容。在此问题上韩寒是很识时务的,及时把自己的学历从高中改到了初中,大有大势难违之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一个愤青变的不愤青其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为他知道的太多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文来自:\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mp.weixin.qq.com\u002Fs?__biz=MzA4OTE5ODI1MA==&mid=&idx=1&sn=b055715d&scene=1&srcid=0803Tv3jKwzuMKClha8BIbXc#wechat_redirect\&\u003E25岁,可能是人生最尴尬的一个年龄\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yixinlijx | 分享最靠谱的分析,传播最值得阅读的心理学)\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3:24:58.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4,&likeCount&:96,&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1:24:58+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55e48dc976e9fbd743cfbecb2522672d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4,&likesCount&:96},&&:{&title&:&怎么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爱上了一个人?&,&author&:&yi-xin-li-27&,&content&:&\u003Cp\u003E“哎呀,我的天,你昨晚睡觉竟然呼唤某个人的名字520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是爱上ta了吧,要不怎么会在梦里呼唤ta,并且还是520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要不摘朵玫瑰花,看看你是有好感,还是爱上ta?\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是的,如果你也有如此纠结的经历,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你不是唯一的一个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时候恋爱与其他被吸引的感觉确实不太容易分清楚。哪怕是分清情欲、亲密与喜欢。\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1\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或许有这些奇妙反应,你就是恋爱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b\u003E§ 恋\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不恋爱不知道,反正就是情不自禁的想要靠近ta\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我们说一些生理反应可以让我们理解自己是不是坠入爱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当你看见一个人像你当你感觉到\u003Cstrong\u003E心跳加速,手心出汗,食欲不振\u003C\u002Fstrong\u003E时,爱神的箭很可能已经射中了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陷入爱情时,你还可能会陷入“亲爱的,我多么幸运,人海中能够遇见你”的感慨,但爱情的到来并不是偶然的,当身体内某些特定的\u003Cstrong\u003E化学物质,神经元,以及荷尔蒙共同作用\u003C\u002Fstrong\u003E时,我们才会和某个人擦出爱的火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你有一套秘密的生理激素识别器,那会更好办。因为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的身体确实正在产生剧烈的变化:Blushing,Burning,Bonding~\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b\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当你被丘比特之箭击中时,箭中的“毒素”会让你如下变化:\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b\u003E♀♂ 想要找一个人爱:欲望阶段\u003C\u002Fb\u003E\u003Cp\u003E这个阶段唱主角的是我们性激素:欲望产生于男人和女人身上的雄性激素水平和雌性激素水平分别同时增高的时候。这些性荷尔蒙驱使我们去寻找某个性伴侣,并能使我们产生性欲望。\u003C\u002Fp\u003E\u003Cstrong\u003E♀♂ 就是想再靠近ta一点:吸引阶段\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p\u003E这个阶段,对方就是你的毒药,你和ta的每次对垒,都能让你释放快感,让你眩晕,让你戒不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纵观历史长河,每一段伟大的爱情故事都开始于人体大脑和肾上腺所分泌的化学物质\u003Cstrong\u003E多巴胺\u003C\u002Fstrong\u003E,当然也有去\u003Cstrong\u003E甲肾上腺素\u003C\u002Fstrong\u003E和\u003Cstrong\u003E血清素\u003C\u002Fstrong\u003E功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这三种激素的共同作用下,人们通常会感受到被自己的伴侣所吸引。在这个阶段中,人们在这种阶段往往会自我感觉良好,也会更愿意多花时间陪在自己的伴侣身边。\u003C\u002Fp\u003E\u003Cstrong\u003E♀♂ 不要离开我:依恋阶段\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p\u003E这个阶段的主要功臣是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u003Cstrong\u003E你可能会出现特意功能\u003C\u002Fstrong\u003E:比如你的感觉系统变的异常灵敏,让你能够记住和ta有关的一些最微小的细节——像ta今天穿了什么样的衣服,或在你第一眼看到ta的时候,ta在喝什么种类的咖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催产素被称为爱情荷尔蒙或是“想让人产生拥抱欲望的激素”,那么你就可以想象当你体内催产素水平升高时,你的身体会发生多大的变化了。\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2\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不过,你是在恋爱,还是在炼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b\u003E§ 亲爱的,这不是爱情,是精灵住错了森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 “麻麻,你说我这个算不算爱情?”事实上,对许多人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清晰,直到他们经历了几次\&错的先生\u002F错的太太\&后迈入婚姻的殿堂。这是一个难以说清楚的话题,很难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它是欲望,还是一厢情愿的幻想?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怎样让它清晰点?下面我给出了一些跟爱混在一起的东西的简短的概述,以便把它从爱中剥离出来。\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b\u003E§ 你的爱是恋爱还是热爱?\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恋爱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或多或少,它是不可能做作的。当我们恋爱时,我们经常想跟爱人粘在一起。跟爱人在一起,我们会感到很幸福,除非,他们没有同样的感觉,那将会导致我们单相思的痛苦。相爱能让我们体验更多的幸福,充满活力和创造力。通过与爱人的互动,触摸,互相感应对方,我们体验到安全感和高自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恋爱不同于爱一个人,爱一个人,就是想把最好的给他\u002F她,渴望他\u002F她的陪伴的强烈程度没有恋爱高。恋爱会增加额外的能让我们臣服的幸福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b\u003E§ 你的爱是恋爱还是控制?\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很多时候,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被某个人吸引——他们需要安全感。强烈的需要导致了强烈的渴望——虽然一般不会幸福。这些感觉通过争取控制地位来表达,试图控制别人的行事方式,来满足一个人的控制需要。随着控制权的持续,会有强烈的嫉妒甚至愤怒。这个人也花精力去拉拢其他人,看起来就像在跟他们谈恋爱。然而他们内心的声音会告诉他们真相——\u003Cstrong\u003E他们只是想拥有别人,而不是想在一起享受彼此的陪伴。\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b\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你在这份感情中体会到嫉妒了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很多人都相信,恋爱中的人会嫉妒。事实上这个流行观点是如此强大,有些人会反过来认为:如果你不嫉妒就不是爱。但是\u003Cstrong\u003E嫉妒是源自个人的不安全感\u003C\u002Fstrong\u003E。与爱无关。如上所述,许多人因为需要控制吸引他们的人,往往会变得嫉妒,但他们并不相爱。\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b\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你是在爱一个人还是在照顾一个人?\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很多人被需要照顾的人吸引,因为照顾别人让自己觉得自己很重要,甚至像是他们的生活使命。他们可能有拯救别人的强烈的需要,但这不是恋爱。\u003Cstrong\u003E自我价值感的深层次的问题演变成了救援者或永恒的母亲。\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b\u003E§ 你在这份感情中体会到不安全感了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一个人需要跟一个能给自己带来安全感的人坠入爱河,因为安全感的需求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让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完全为其倾倒。当没有安全感的人在恋爱中时,他享受着别人的陪伴的同时,也增加了性张力。当一个人把安全感的需要当成了恋爱——害怕孤独、患得患失、害怕失去。\u003Cstrong\u003E这种意义上的性张力只是为了验证别人是不是真的在乎他,而不是一个真正的互相陪伴。\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b\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如果ta变得一无所有,你还爱ta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许多人被那些受欢迎、有魅力或优秀的人吸引,因为他们认为和这个人在一起,能提高别人对他们的评价。\u003Cstrong\u003E他们混淆了这种吸引力和爱情,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其实是在追求自尊。\u003C\u002Fstrong\u003E他们认为外在的东西,能给他们带来自尊。但爱情不是让别人来填补我们的空缺。\u003Cstrong\u003E相反,它是一个强烈的渴望,和另一个人心意相通、长久陪伴的渴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b\u003E§ 你是在爱一个人,还是在爱ta在你脑中的幻象\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区别恋爱与幻想是最难的,\u003Cstrong\u003E因为我们通常将自己幻想的理想伴侣的身材样貌投射到一个潜在的伴侣身上。\u003C\u002Fstrong\u003E通常是若干年后,发现对的人变成了错的人,我们爱上了幻想中的情人,而不是真正和我们结婚的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当我们恋爱时,把幻想的人跟真正和我们在一起的人进行现实的比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然,恋爱容易相处难。相处需要包容的能力,也需要沟通的技巧。但以爱为前提是必须的。恋爱是不容易的,我们需要面对最深处的自我——好的,坏的和丑陋的。因此,恋爱必须有一个长期的承诺以及必须确认它是爱,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文来自:\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mp.weixin.qq.com\u002Fs?__biz=MzA4OTE5ODI1MA==&mid=&idx=1&sn=7073fbc96ef&scene=1&srcid=0803HDMsXxn4QwniDpWLLJUy#wechat_redirect\&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怎么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爱上了一个人?\&\u003E怎么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爱上了一个人?\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yixinlijx | 分享最靠谱的分析,传播最值得阅读的心理学)\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1:28:50.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likeCount&:38,&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9:28:50+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e66c7b53e529a96e207139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likesCount&:38},&&:{&title&:&你还是很喜欢Ta,像个心理病人&,&author&:&yi-xin-li-27&,&content&:&\u003Cp\u003E路经南京的那一晚,我去阿梅家借宿。许久未曾见面,她穿了一件鹅黄色的裙子,像一个晕黄的、柔软的梦。我循着她走进那些遥远的梦中,记忆倏忽来、倏忽去。拐过最后一条街巷,拾步上楼,她的声音在暗夜里响起:\&你瘦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她也瘦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她将我迎进她的出租屋中,我们挤在一张床上聊天。她是干净、妥帖的人儿,数年来如是。时间若有裂痕,也并没有拉远眼前的这个人。爱恨悲欢曾一同经历,如今,我们挨坐在一起,谈论着往后与从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些年我也攒了一笔钱。过些日子去看房,付完首付,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这座城市里储存着她八年的记忆。她平缓地叙说着,生活的图景已徐徐展开,之后再添砖加瓦,也算是安定祥和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嗯,感情上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她不答,低下了头。我瞥见她的床铺上,仍是放着一只圆脸猴的布娃娃,被套、枕套上也均是圆脸猴的图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圆脸猴,是她与R在一起时,她为他所起的昵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是忘不了他吗?\&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个人,是她心头的一颗眼泪。他们在一起五年。开始的开始,他爱她宠她,给了她最为丰盛的一场爱的筵席,及至终了,却潦草收场,也让她品尝到最为苦涩的被背叛的滋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算是被背叛了吧?她的眼神里积蓄起一些迷惘,像是含着泪,又像是在微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阿愚,你还记得大学那会儿我们讨论爱是什么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嗯,记得,我们还搜罗出了各种心理学家的说法。我想想啊……\&\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爱是肾上腺素,是苯基乙胺,是多巴胺,也是内啡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爱是一个等边三角形,是亲密、激情、承诺的三个边的完美组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爱是阿尼玛与阿尼姆斯,以使我们人格完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只有在深爱另一个人时,我们才能够完全了解另一个人的本质。\&\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她平静地开口,好像已经将这些字句熟练记诵了很久,揣在心里,放在怀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知道吗?阿愚,我在和他分手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恍不过神来。我不认识他了,也不认识爱情了。我拼命地去找寻答案,想要弄明白爱情究竟是什么,一个人为什么说变就变,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怎么就化为灰烬了呢?我看了很多书,后来有一天我翻到罗洛·梅的《爱与意志》,他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u003C\u002Fstrong\u003E我和她一同开口。那本书也曾是我的枕边读物,我怎么可能不明白,话语背后所历经的情绪起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她惘然地半阖着双目。\&他确然是不爱了,而我……我还在编织着与他相关的记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五年的岁月就像是一场浩大的幕布,种种情节流淌在其间,\u003Cstrong\u003E而她记得最深的,还是他们分手期间的那两三个月,那几乎已经成为他们爱情故事里的叙事主线。\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4d6d360ceac78ba21f348.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37\&\u003E\u003Cp\u003E\&我并不愿意记起这些,但是午夜梦回,我又常常梦见他最后转身的背影。那段时间,他结束毕业实习,从重庆回来,要和我分手。他说,他的父母一直都不同意我们的恋爱,他闹过也坚持过,实在支撑不下去了。他父母的态度我并不是第一天知道,我很难受,也只能答应。分手之后,我们互相删了各自的社交网络联系方式,但我偶尔还会在搜索框里输入他的QQ号,看看他的状态。一个月后,我看到他把头像换成了与另一个女孩的亲吻照。那是他在重庆当教官时认识的女孩,当我们还在一起的时候,他甚至为那个女孩唱过歌,只为哄她开心……想来,他早已移情别恋,而我最后才知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抱住她的胳膊,想要给她一些安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或许,事情的真相并不只是这样的呢?他曾经那般温柔地对待你……\&我想起自己曾见证过的那些美丽的片段,恍如陪她做了一场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些记忆,已经越来越远了……偶尔,我会想起他在冬夜里送我的围巾,想起他写过的字字句句的情书,他为我做过的所有疯狂的事情……那短暂的时刻里我觉得,他似乎还是我的圆脸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剧像搞笑一家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