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qrs/t是13_9_13严重吗

赞助商链接
当前位置: >>
心电信号ST段分析研究
重庆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心电信号ST段分析研究 姓名:李露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电气工程 指导教师:杨浩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摘要心电图(ECO)已成为心脏病临床诊断不可缺少的常规检查手段之一,心电图检 查的准确性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和健康,研究开发高性能的心脏检查设备,提高心脏 病诊断的准确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 ST段分析是心电图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心肌复极过程中受到由于心肌缺 血、电解质紊乱、药物等因素干扰时,心电图上表现为ST段改变。因此,及时准 确地检测、定位、测量ST段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但目前利用计算机进行ST 段的自动检测效果还远不能令人满意,追切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和医务工作者的共同 努力来寻求新的有效的处理方法.本文针对ST段分析中的难点和特点,从以下几 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针对sT段分析的特殊要求,根据零相位滤波器的滤波原理,设计了一种适 用于ST段分析的零相位滤波器。通过对滤波前后信号的频谱分析,和三角波叠加 模拟基线漂移实验验证,本文中设计的零相位滤波器在有效滤除低频干扰的同时, 能够极好的保持ST段原有的形态而不受影响。 (2)心电信号特征点检测。在对R波准确定位的基础上,主要对P波的检钡5方法 做了深入研究.利用P波在心电波形中位置和形状等波形特征,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区问函数拟合的P波识别方法,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通 过对比拟合误差确定最优函数拟合区间,采用二次函数对P波进行逼近,最终确定 P波的起点和终点,进一步提高对P波特征点检测的准确率。并用MIT-BIH心电数 据库的大量心电数据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其准确率高达98%。文章中还研究了心电 信号其他特征点的检测算法,为后面ST段分析奠定了基础。 (3)在学习神经网络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对ST段形态进行分 类识别。对BP神经网络设计过程中样本的选择,各种参数、学习算法的确定等, 通过实验对比,做了详细的说明;最后对设计的BP网络,采用了大量不同形态的 ST段波形进行测试,其准确率较为满意。 (4)对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的几种ST段电平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以欧洲ST 心电数据库的数据为例,通过实验将各种分析方法所得结果和专家标注做了对比, 并作出ST段偏移趋势图,分析了sT段测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缺 点,为本文中最终确定ST段电平检测算法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心电图,零相位滤波器,基线漂移,函数拟合,神经网络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AbstractEleetroeardiogram(ECG)has beeamedoneof the necessary instalments used fortoclinic heart disease diagnosing,the veracity of ECG inslzuments is correlativehumanbeing health and fife.It has very important applied value and significance to researelahigh-powered ECG ins'llllmcnts for improve the exactST segment analysis isonerate ofdiagnosing.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ECG analysis.The will appear in ECG whenever the cardiac cellwaveformelvesof ST segmentdepolarizationw玳disturbedby isehemia,eleeta'olyte turbulence,drug,ete.Therefore,toit is significant toreco础,e and locate the ST segment,andmeasl鹏themquickly andaccurately in clinical.However,thephysicians淝not satisfied with current teelanologydifficultiesof automatic analysis of ST segment.It requires engineers and physicians workingtogether to seek mole effective processing methods.Be directed against theand characteristic in ST segment analysis,this thesis consists offollowing several parts:(1)onfalter basedaccount ofOnthe special request of ST St:grflent analysis,this thesis designsathe theory ofZero-phase oigital Filter.Contrast the ECGspt翊l"ilm beforeand after filter and test缸'iangle signal with simulative baseline wander,the Zero-phaseDigital Filter designed inpaper∞neffectively filter interference of low freqlleney andrippingly keep the shal咒ofST segment(2)alae detection ofall waveform has beenobtained.Wedeeply studied the P WaVIe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the detection ofR wave.A novel P WaVe detection algorithmbased∞approximating funetiom in theuse aoptimllm region is proposed.In thenle,ansalgorithm啪conicto approach the P WlIVe bythisofleast square method in every region, approach region ofP wave bywhiela is slaitted inlocal龇ge."Ilaen讹find the optilnulnen'Ol-ocomparing the approximalingFinally,Wea蛐the characterize points ofP WaVI}w柳inthe optimum region.TheI,y uSing the approximating funetiomto approaela Pperform缸cceffective andthesis.of the algorithm tested using the records of theMIT-BIHdatabase isaeetnte.Theother characteristic points of ECG signal is also studied in(3)The011thesis distinguish the shalesof ST segment using BP 13eunll network basedlearning thenemlnetwork tlleory.This has detailed elucidation about the choice ofsample,cOnflnnjngthe parameters and learning algorithm ofBP n既u'al network.Finanr,awe tested the BP neural network designed in thesis usingplentiful sample withn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diversified shapes.It’S satisfying in the veracity.(4)Yheseveral algorithms of the domestic andoversesswhich ST segment electriclevel measured is researched.Compare the results ofthe several algorithms and expert'snotesanalyzing the database inEurope STT database and obtain the trend of ST segmentoffset.The affecting factors that ST segment detected and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several algorithms is analyzed which provides thesis.8/1evidence for ST segment detected in theKey words:electrocardiogram,Zero-phase Digital Filter,baseline approximating functions,neural networkwmd%Ⅲ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星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 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重鏖叁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 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名 魂签字日期:驯7年r月们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重庆太堂 重废太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 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V)。 (请只在上述一个括号内打“4”)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名魂.签字日期:导师签名:∥7年r月妒日签字日期多物7年r月煮角|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1绪论1.1引言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目前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占各种疾病死亡率的 首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和心源性猝死(sCD)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 的疾病,因此心脏疾病的防治和诊断是当今医学界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虽然许多心电研究者在心电信号的检测、分析、 诊断等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由于心电信号是微弱的、易受噪声干扰的、 非稳定的、具有变异性的,使得心电信号的自动分析与诊断效果还不是很理想,所 以迫切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和医务工作者共同努力来寻求新的有效的分析处理方法。1.2人体心电信号的产生及其发展历史人体心电信号的产生是由于在心肌细胞一端的细胞膜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时, 对钾、钠、氯、钙等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膜内外的阴阳离子产生流动,使 心肌细胞除极化和复极化,并在此过程中与尚处于静止状态的临近细胞膜构成一对 电偶,此变化过程可用置于体表的一定电极检测出来。这即为体表心电信号的产生 机理。心电生理学资料表明,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窦房结细胞产生兴奋,依次转 向心房和心室。在这个过程中,心激动传导系统细胞、心房肌细胞和心室肌细胞按 顺序产生兴奋,此生物电传递交化十分复杂,呈混沌态,其有序结果通过周围组织 传遍全身,使身体各部位出现有规律而各向异性的电变化。因此,将引导电极放在肢体、躯体表面或体内(包括心脏)的任何不同部位,均可记录到每一心动周期中这种规律性的变化,这就是心电图,它反映了心脏在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电变化,可以作为心脏疾病诊断的依据【l-41。人类认识心电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百多年前。1791年,Boloqna大学的Cralvani首次证实蛙后肢活体组织标本能产生电活动。在1856年克利克和米勒首先 直接在心脏上记录到心搏时产生的电流。在1887年瓦勒发现在身体表面也可记录到这种电流。而1903年Einthoven采用弦线式电流计加以描记,使测定技术规范化, 并用罗马字母命名心电图各波,开创了心电图的临床应用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阿。1.3正常心电波形及其意义如图1.1所示,正常心电波形实际是由一系列“波组”构成的曲线图。不同导联记录的波形可能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P波、QRS波群及T波,有时还包括一个u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波,这些波段名称均是国际上所规定的【’I。图1.1心电图解Fi91.1 The scAlelrlatic ofcardiogramP波:心房除极波,反映左右两心房的电激动过程。P波可为尖顶,圆顶、平 顶、或有小的切酸。正常P波宽0.04~使n秒。 P-R间期;为房室传导的时间,即自P波的开始部至QRS波(或Q波)开始的时间,一般为0.12~O.20秒。P-R段:自P波终点至QRS综合波开始的经过时间,即自心房除极完毕至心室 开始除极经过的时间,或称P-R段,正常为0.04~0.10秒,一般在电平线上。 QRS综合波:左、右心室除极的全过程形成QRS综合波。典型的QRS波群包 含三个紧密相连的波,P波后的第一个向下的波称为Q波,其后的第一个向上的波 称为R波,R波霜向下的波称为s波。不同导联记录的心电图上这三个波不一定都 出现,波形和幅度变化也比较大。QRS波时间为自心室开始激动至心室完全激动所经过的时间,~般为0.06~0.08秒,不超过O.10秒。J点(S-T结合点):QRS综合波与S-T段的交接点,该点正常在基线上。 S-T段:为心室除极完全后,心室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是从S渡至T波 开始前后的一段电平衡现象。ST段一般在基线上,向上偏移(抬高)不超过lmm(VI’V3导联可抬高3.3ram),向下偏(压低)移不超过0.5ram,占时约O~O.15秒.T波:T波为心室的晚期复极波。其波囱与QRS综合波的主波方向一致,在 vl导联中可不一致。宽度一般为0.1~0.25秒。 Q-T间期:为Q波开始至T波终止的时间,代表心室由开始激动状态至完全恢 复静止状态的时闻,与心跳的快慢有关。我国平均Q-T闻期为0.36秒。 U波:心动周期中最后一个小波,意义尚不十分清楚,其方向一般与T波一致, 高不超过0.5mm,多见予I、Ⅱ导联及胸导联中,有时幅度较低,不容易被辨认出2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来。1.4心电图ST段改变及其临床意义[6-911.4.1ST段介绍图1.2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睁0电图的演变过程Fig 1.2the evolutive process ofECG duringthe acute coronary artery ischemiasT段是指从QRS综合波群终点到T波开始之间的线段,代表心室处于完全去 极化状态,其时间长度与心率有关,一般为50ms-150ms。正常情况下,ST段应该 无电位差,即应与基线齐平。从心室肌除极/复极过程和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机理 上看,ST段是复极前的一段持续时间较长的非稳定平衡态,T波是心室的复极过程. 当除极或复极顺序由于某种原因被破坏时,将会发生心肌缺血,若心肌缺血一直未 得到缓解,将导致心肌坏死、心肌梗死、甚至可能会造成病人猝死。发生心肌缺血时,反映在心电图中就是相应的ST段电平发生显著的变化(抬高或降低)。图1.2为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心电图的演变过程,从中可见ST段变化是心肌缺血的 最早迹象。因此若能及时检测并分析ST段的变化情况,对及时治疗病人、拯救病 人的生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1.4.2ST段形态特征ST段的改变直接表现在形态上的差异,这也是临床医生常用的判别ST段改变的主要依据。从心室肌的去极化/复极化的过程和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机理上看, ST段实际上是心室按照先去极后复极的顺序,在复极前的一段持续时间较长的非稳定平稳状态。总的来说,ST段形态可以分为三大类:正常、抬高和降低。正常情况下ST段3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l绪论应与基线平齐,如图13(a)所示。如舡舡图1.3ST段多种压低形态(a)正常ST段;嘞水平型;(c)斜下垂型;(d)弓背型;(c)近似缺血型;∞单纯J点型Fig 13lhe shapesofSTsegmentdepression(a)ST segmentnormal;Co)STsegment船母deplI麟溉(母。STsegmentdmopingdepression;(d)ST segmentlordoticdepmsion;(e)STsegmentapproximativeisch啪iaI(oshnplicily J point depression当心室肌去极化,复极化的顺序由于某种原因而被破坏时,ST段就会发生改变,形成各种形态的异常。典型的缺血型ST改变,表现为ST段呈水平或下豢形下移大于0.1mV,下移的ST段与R波的夹角大于90度,此与缺血型心肌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异常,细胞出现过渡极化有关,ST段的下移大致有以下几个类型: 水平型:ST段与R波的垂线所形成的夹角等于90度,如图1.3(b); 斜下垂型:ST段与R波垂线所形成的夹角大于90度,如图13(c);弓背型:临床医师一眼就可以判断,不过机器判断起来由于其ST段呈弧形,所 以J点的位置可能会有模糊,考虑到的T波是倒的,所以才容易形成这种形状。T 波倒置越明显,J点的斜率越倾向90度,甚至大于90度,如图1.3(d); 近似缺血型:对应于弓背型在T波正向时的情况,但相比之下比上一种更为严 重,这里sT段与R波的垂线所形成的夹角小于90度,而且必须在80-.-89度之间才有意义,如图L3(e)所示;单纯J点型:即斜率小于80度,这种ST段下移是生理性的,无临床价值,但有 些资料认为如果J点的位置下移大于0.2mV,还是有意义的。如图1.3(D所示。 ST段抬高主要表现为弓背向下型抬高和弓背向上型抬高,分别如图1.4(a)、(b) 所示.4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绪论(a)图1.4Co)sT段抬高形态(a)弓背向下型sT段抬高⑩弓背向上型sT段抬高 ∞STsegmentelevationwithlordoticupFi91.4theshapesofST segmentelevation(a)ST segmentelevationwithlordoticadown;由于对应病情不同,通常重点识别ST段弓背型抬高、下垂型压低和水平型压低等形态。1.4.3ST段改变及临床意义ST段对应于心肌缓慢复极期,反应心肌复极过程的变化。正常情况下,ST段 位予基线水平上。当心肌复极过程受到由予心肌缺血、结构性心脏病、药物等因素 干扰时,心电图上表现为ST段改变。ST段改变包括时程延长或缩短,或从基线向 上或向下偏移,也可伴有T波改变。其中ST段偏移又分为:原发性ST段改变和继 发性sT段改变。前者与心肌复极有关,后者与心室肌复极无关。l,ST段延长 由于不能准确测定s波终末和T波的起始,故通常测QT间期,极少测ST段时程。QT间期时程有心率依赖性,其变化明显受ST段时程的心率依赖性影响,后 者反应心室动作电位平台期时程的心率依赖性。伴束支传导阻滞或预激综合症和高 钾皿症的QT间期延长是由于QRS波和T波时程延长.低钙血症所致的是由于sT 段时程的延长。与猝死有关的长QT间期综合症是由于T波时程延长和u波明显。 由奎尼丁等药物所致的sT段延长是由于QRS波、sT段和T波时程延长,有时可 见到u波增宽,其中主要是T波和u波延长,增宽的u波与T波融合,铡定时将 QU闻期误为QT间期。由心肌缺血产生的超急性T波引起QT间期延长是由于T 波时程的延长。2.ST段缩短sT段间期缩短的主要原因是Q'r问期缩短。由于较早复极使sT段向量异常, 平均终末T波向量变得非常短,甚至消失。高钙血症也可产生相似的改变.部分正 常人也可有QT间期缩短。洋地黄制剂可弓l起QT间期缭短。 3.sT段抬高 sT段抬高可为短暂性、较久性和持续性抬高。sT段抬高可能发生于心外膜下5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l绪论心肌损伤、心肌梗死、心包炎、心脏肿瘤或冠状动脉痉挛所致的一过性心肌缺血。除由损伤电流所致ST抬高外,也可由心内膜下心肌所致复极延迟费心外膜下过早复极所致。ST段抬高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倒置P波后的直立TP波。对sT段抬高的 分析应注意动态观察抬高的过程、形态、持续时间与症状关系。 ST段抬高常见的症状有: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提早复极综合症、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左室肥厚、左束支阻滞。由运动引起的ST段抬高,常被认为是严重的心肌缺血的另―特征。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由运动引起的ST 段抬高,反映了一种更严重或不稳定的缺血性心脏病,Ptinzrnetal的各类心绞痛,明显的左心室功能异常、左心室动脉瘤或两者皆有。 4.ST段降低ST段降低可见于前壁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或梗死和后壁心外膜下心肌缺血。sT 段酶低也可由心腮不同步复极所致。例如心内膜下心肌较早复极或心外膜下心肌复极延迟。另外ST段降低可能由于P波负向T波(TP波)。ST段降低与P波出现相 关,是由于心房复极持续到ST段。负向TP波引起PR段下斜。ST段压低常见的症状有;典型心绞痛。出现缺血性ST段下降,下降的ST段 呈水平型、下斜型、低垂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病、 左(右)室肥厚、左(右)束支阻滞、洋地黄,奎尼丁等药物中毒.1.5ST段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心电图sT段分析的主要内容是sTJ瑟波形检测识别和参数提取,准确可靠的波形检测识别和参数提取是ST段分析的关键,也是临床医学诊断的重要依据。计算机对S嗽的自动测量包括以下两部份内容00-131:(1)sT段的形态识别:正确识别sT段的形态不仅有助于医生分析sT段变化的原因,也是确定ST段起点和测量点,从而进行正确测量的前提。sT段的形态变化多样,又由于变化频率低,易受如基线漂移等干扰的影响,而不同导联下ECG的波形也有所不弼,这是目前sT段检钡9方法还没有统一的测试标准的薰要原因。目前s1段的形态识别方法有斜率法、函数拟合法和神经网络分类方法。 斜率法就是依据sT段的斜率来确定sT段的形态。sT段的斜率基本上就是临床心 电圈中QRS-T夹角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sT段的形态,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有 重要的意义,是运动实验中诊断心肌缺血的定量指标之一。Honer系统对ST段斜率 的定义不尽相同,有J点和测量点间的斜率、铡量点和ST段之间的斜率或测量点前 后一段距离(一般取前后20ms)。依据直线sT段的斜率可以确定sT段是上斜型下降、 水平型下降还是下斜型下降。函数拟合实质上是通过对sT段进行一次函数或二次抛 物线函数拟合来确定sT段起始点,这样能够描述整个sT段的特性,而且使用特征函6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数抽取方法自适应于传导时间和心率变化。由于sT段变化大,且形态各异,要想真 正叛合好ST段的形态是很困难的,文献[131、【14】等采用了神经网络对sT段形态分类识别。 (2)sT段的测量:ST段的测量参数有sT段电平、ST段斜率、sT段与等电位线所包围的面积。sT{瑟电平测量就是在sT段上选择一点测量sT段的电平,根据这个点的 电平变化进行心肌缺血的判别。它的关键是寻找sT段的测量点和等电位点,并可靠 的检测一些特征参量。经过多年发展,对ST段电平测量的方法不断涌现,主要采用的有传统的J+X法,R+x法、搜索窗口法和局部变换法【1删,以及现在的各种新型算法,诸如神经网络,小波变换,Ⅺ废换等121伽。然而由于sT段的复杂性,特别是礅起点的难确定性,给精确定位带来一定的难度。ST段中哪一点可以客观地表示ST段电平,目前尚无一致意见,这一直也是ST段电平测量的一个难题。ST段的斜率颡l量实际上也是为了对sT段形态识别。直线型的sT段的斜率是较容 易确定的,但对于弓背型、下斜型等非直线型的sT段斜率的确定有一定的困难。目 前确定ST段的斜率基本上都是采用近似的方法,常用的有直线法和线性回归法[rq[ztl。sT段面积是指S1段与基线所包围面积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反映了ST段的抬高与降低的幅度,同时考虑了持续时间的因素,对心肌缺血有动态诊断的参考价 值。ST段面积测量采用的方法主要有Taddei面积测量法和ST段下降型有效面积测量 法。Taddei面积测量法计算以sT段与基线的交点至sT段与基线阐的面积,以交点至1设终点的面积来判断ST段与1披的改变。STJ瑟下降型有效面积测量法采用ST段起 点(J点)深度相同和sT段终点电平相同两种模式计算面积网。根据ST段的交化判断心肌缺血.本身藏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既要钡4量其电平的高低,也要观测其形态,单独依靠某一项指标进行判断是不适宜的。目前对ST段的分析结果常用以下几种方式表示127删:1)趋势图:趋势图是将有关心率和sT段的资料,经电子计算机处理后,以连续 曲线或方波形式表示其演变的一种图形形式的报告方式。常用趋势图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心率及S儇抬高或压低的程度;还表示R.R间期的变化。趋势图上方有以h(小时)为单位的时间标记,并印有时间01);经分类的早搏及该小时的心搏 数和旱搏发生数。趋势圈清楚地展示出心率、心律、sT段变化的日节律,以及相互之问的关系,并表示出心率变异性的24h节律。2)sT段斜率图:sT段斜率是计算机在自动测定sTJ及偏移程度的同时,计算出 铡定点与J点连线延长线和等电位线之间所形成的夹角度数,以连线曲线或直方图表示.3)直方图:又称频率分布图,用来表示总心搏数和异位心搏的分布情况,也用7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来表示ST段变化情况。1.6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1.6.I本文的研究目的依据sT段的变化来分析心肌缺血从而傲出诊断。是心电图分析中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如对已知冠心病患者,可以检测和定量评定其心肌缺血的程度:对怀疑 有心肌缺血,特别是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患者,可以进行早期的先兆检测;研究ST 段变化与日常活动的关系,可以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及时准确地检测、定位、 测量ST段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目前的动态心电图自动诊断系统中对sT的检测算法远不如QRS波检测技术成熟,大多只用ST段偏移的幅度来作判别的参考,其特异性和灵敏性并不令人满意。 虽然霞前已有不少检测方法出现,但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同时,医师们对ST段 的变化与心肌缺血的关系常有不同的看法,对ST段特征点的定位也持有不同的观点.本课题就是针对这些因素,在现有E(、G分析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改进,争取提出更好的算法和实现方案,提高准确率.1.6.2本文的研究内容本论文在吸收了当前国内外心电信号ST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围绕心电信号抗 干扰技术、特征点检测、ST段形态识别和电_平铡量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1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心电信号产生的生理学机理,心电图产生和发展的 历史,叙述了心电信号各特征轰代表的生理意义.对心电图ST段形态特征、ST段 改变的机理和临床意义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同时,简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ST段 分析研究现状,最后指出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心电信号的预处理。本章简单介绍了心电信号的各种干扰因素,从本 课题实际研究的需要出发,根据零相位滤波器原理,设计了一种零相位带通滤波器, 使其能够同时滤除心电信号中的低频、高频和工频干扰。通过对滤波前后信号的频 谱分析,验证了本文设计的滤波器结构合理,滤波效果好。通过用三角波模拟心电 信号,叠加正、余弦函数模拟鏊线漂移实验,验证本文中设计的零相位滤波器在有效滤除低频干扰的同时,能够极好的保持ST段原有的形态而不受影响。3)第三章心电信号特征点检测。本章主要完成了心电波形各特征点的检测算 法。在对R波准确定位的基霹B上,主要对P波的检测方法做了深入研究。利用P波 在心电波形中位置和形状等波形特征,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基 于最优区间函数拟合的P波识别方法,并用MIT-BIH心电数据库的大量心电数据对I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该方法进行验证。本章还完成了J点、RR间期、等电位点等参数的提取,使得心电 特征煮检测方法更加完善,同时也为sT段分析打下基础。4)第四章ST段分析研究。利用神经网络通过学习具有模式分类识别的能力,在学习BP网络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采用BP网络对ST段形态进行分类识别。对于 设计的BP网络,采用了大量不同形态的sT段波形进行澳9试,其准确经较为满意。本章对目前常采用的几种ST段电平测量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以欧洲ST心电数据库的数据做了大量实验,将实验中各种分析方法所得结果和专家标注做了对比,分 析了各种对ST段铡量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本文中采用的测量方法。 5)全文的总结和展望。总缩全文,指出文章的创新点和研究结果,并提出后续展望。9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心电信号预处理2心电信号预处理2.1心电信号的各种干扰因素心电信号俘为心脏电活动在入体体表的表现,一般比较微弱[321,幅度为10uV~ 5mV,频率为0.01~100Hz。取自体表电极信号的ECG记录,常有来自心脏激动以 外的各种干扰掩盖了ECG的真实图形,不仅影响医生的诊断,也是影响计算机自 动分析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在实际应用中,由各种记录仪记录到的心电信号,其 干扰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网; 1)基线漂移:表现为一种低频干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电极电阻的变 化、心电放大器本身的直流漂移、患者的呼吸运动、导联的连接和流经人体的寄生 电流等。基线漂移是运动条件下所特有的低频干扰,频率较低,与心电信号ST段 频率分量非常接近,较难处理。如何有效的抑制基线漂移干扰是本章研究的重点之一●2)工频于扰:由交流电源引入的50Hz或者60Hz及其各次谐波的干扰,其特 征值包括幅值和频率,在给定的检测环境中频率固定不变。工频干扰由于波形较规 则,通常可以采用工频陷波器加以消除. 3)肌电干扰(EMG):由人体的肌肉颤抖引起的mV级的干扰。EMG基线通 常在很小的电压范围之内,所以一般不明显。舰电干扰可视为瞬时发生的高斯零均值带限高频噪声,其干扰可由方差和持续时间来估计,部分频带与ECO信号重叠。4)电极接触噪声:电极接触噪声是瞬时的,也可能是永久的,它是由电极接触 不良或脱落带来的不稳定干扰,导致心电图记录时有时无,表现为基线的快速阶跃 变化,然后呈指数形式下降,这种跃变可能只发生一次,也可能快速的连续发生几次。5)运动伪差:运动伪迹是由于电极动作时电极一皮肤阻抗变化而引起的基线跃 交(但不是阶跃)。通常运动伪迹的起因可以假设成物体的震动或运动。由于运动伪 迹引起的基线扰动的形状可以假设成近似的周期正弦波信号,其频谱完全覆盖ECG 信号,形态酷似P波、QRS波和T波,大多数线性滤波器无法解决这类噪声的滤除 问题,是运动心电中最赡消除的噪声信号.6)信号处理过程中所用电子设备产生的仪器噪声. 以上各种噪声严重时可以完全淹没ECG信号或者使基线漂移剧烈,从而影响最厢的心电诊断与分析,因此分析之前必须对其进行预处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滤波。lO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心电信号预处理2.2滤波器的选择对心电信号影响较大的几种干扰中最主要的是工频干扰、肌电干扰和基线漂移。 经过多年努力,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很多去除ECG信号干扰的方法:Thakor[341设计的 巴特沃斯型带通滤波器可以实现低通、高通和带通等不同形式的滤波,后来他又提 出一种自适应线性滤波器,可以进一步提高信噪比。92年Xuel35J等人采用基于神经 网络的非线性自适应滤波器可以较好的消除基线漂移和伪迹的影响,但该算法运算 量较大,对于心电信号的临床应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文献E36]报道的同时可消除 工频干扰和基漂的一次性滤波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献1373、【38】提出的两 种自适应滤波方法都能很好的抑制工频干扰,因为自适应滤波器的中心频率能够跟 随工频信号的频率幅度变化而自动调节并抵消工频干扰,且可获得较高的Q值。目 前小波滤波是噪声抑制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文献【39】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小波 变换的自适应滤波器,可有效消除心电信号巾基线漂移;文献【40】采用小波变换将 原始心电信号分解为不同频段下的细节信号,去掉某些细节信号,再用小波逆变换 恢复保留信号,从而实现心电信号中的三种主要噪声的消除。文献[4U、£42】介绍的 简孳整系数递归数字滤波器其计算量小,具有严格的线性榍位,且容易实现高通、 低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之间的转换,便于实时处理,目前在心率、心电、肌电检测方面已得到成功应用。心电信号由于干扰源不同,其干扰信号也是多种多样,而每一种滤波算法都是有其特定应用场所,适用于一种干扰源的滤波器或多或少会造成其他有效信号的损失。由于ST段是判别心肌缺血的只要依据,因此在测量中应尽可能的减小噪声, 否则可能会造成诊断错误。而基线漂移的频率与ST段的频率范围非常接近,因此 对ST段影响最大的是基线漂移,设计滤波器时要求不仅能够滤除基线漂移,还需 要尽可能的减小ST段变形。美国心脏病协会(ALIA)建议去除ECG信号中基线漂 移的高通滤波器截止频率不得超过0.05Hz,如保持线性相位,则截止频率小于0.SHz[471。数字滤波器一般分为FIR型和mt型滤波器两大类,FIR型数字滤波器的一个 显著特点是较易实现线性相位,经其处理后,信号不会发生失真;然而从滤波器的 幅频特性来看,在相同的阶次下。fIR型滤波器在通带内有较好的幅频特性,具有 较小的过渡带,因两在相同的信嗓比要求下,liP..数字滤波器能更好地减少有用信 息的损失。但是fIR型数字滤波器的缺点是没有线性相位,信号经处理后会产生失 真,而零相位数字滤波器(线性相位的一种特殊形式)能够保证输入输出信号相位 差为零,没有时延【船郴l,因此采用零相位mt数字滤波器不但能够弥补fIR滤波器 非线性相位的不足,可以以较少的阶数达到较好的滤波效果,同时保证有用信号不 失真。因此本文中设计了~种零相位IIR滤波器,在滤除心电信号中基线漂移、工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心电信号预处理频干扰和高频噪声的同时,尽可能的保持ST段形态不受影响。2.3零相位IIR数字滤波器的研究和性能分析2.3.1零相位数字滤波器原理数字滤波的作用是改变输入信号中某些频率分量的复振幅。在离散系统中,可 以表示为: “功=J(行)+|II(力 (2.1)通过数字滤波后,信号的模和相位分别表示为式2.2、式2.3:lY(e归)I=lH(el。)|?X(e扣)(2.2) (2.3)ArgIHe扣)J-爿rgb(ep)J+0rgl芦。拍)J从式2.2、式2.3中可以看出:滤波后信号的振幅为1日。扣)l?JJ(ep)l,即为输入信号的振幅和系统增益的乘积,其相位为爿曙旧(e扣)J+彳,gko’4)J,即系统相位和输入信号相位之和,这就是幅度和相位失真。 如果用群时延来描述相位失真,每个频率上的群时延定义为该频率上相位特性 斜率的负数H日。即f(oJl:一d(Arg[H(e/')参. d口。(2.4)当r(co)为出的函数时,表示系统具有非线性相位,输入信号的各频率成分之间具有相对时延,这将导致信号的时域特性发生变化,在信号处理中称为弥散现象, 这是数字滤波器设计中必须避免的。当r(oJ)为非零常数时,表示系统具有线性相位,输入信号的各频率成分之间没有相对时延,而输入和输出信号在时域上具有恒定的时间延迟。 当f@)恒为零时,表示系统具有零相位,输入信号的各频率成分之间不仅没有 相对时延,而且输入和输出信号在时域上也没有时间延迟。这就是本文所研究的零相位数字滤波。零相位滤波的过程是首先使信号序列正向通过滤波器得到第一次滤波的输出, 然后将第一次滤波的输出序列进行时域翻转,将时域翻转后的序列通过同样的滤波 器进行二次滤波,二次滤波后的输出再次进行时域翻转,则可得到零相位的信号. 如图2.1所示。 零相位滤波器的时域描述可以由式(2.5卜(2.8)表示如下:乃(帕=工(拧)‘^(行) 乃(帕=期(Ⅳ一l一一) Y3(n)。Y2(n)‘.jl(刀)(2.5)(2.6) (2.7)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心电信号预处理肌0)=y3(N一1一帕(2.8)Y(z)图2.1零相位滤波器原理框图Fi92.1 thechartofZero-phaseDigital Fittertheory式(2.5)--(2.8)中,x(栉)表示输入序列,的1)为所用数字滤波器冲激响应序列,y2伽)为第一次滤波结果的时域翻转序列,J,.(帕为二次滤波结果的时域翻转序列,邸零相位数字滤波器的输出序列。其相应的频域描述表示为:墨0扣)=X(eJ")H(e归)(2.9)Y2(e拍)=g一加‘纠’誓0―归)Y3(ejm)=Y2(eJe)H(ej")(2.10)(2.11)E0归)=e-州,v-i)Y3(e’归) 由式(2.9)-(2.12)可得:(2.12)】,◇一)=x◇加)i嚣。归)12而由图2.1可知,经过零相位滤波器后的输出J,(z)为:y(z)=x(z)?H(Vz)?日(z)(2.13)(2.14)当Izl=1时,即z=矿,eA式(2.14)腑;Y(e扣)=X(e加)’H(e归)‘H(e-J。)=x(epl日@扣12(2.15)由式(2.13)、(2.15)可知,经图2.1中的处理过程以后,输入信号序列工∽)的频 谱只是在幅度上被频率响应函数所修改,而相位无变化,实现了零相位滤波。将图 2.1中的整个过程作为一个滤波器,则该滤波器的系统函数为:凰◇弦);IⅣ◇加)|2(2,16)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心电信号预处理2.3.2零相位HR数字滤波器的实现根据零相位数字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实现零相位IIR数字滤波器主要分为两部 分:(1)设计IIR数字滤波器; (2)将信号通过UR滤波器滤波后在时域翻转,将滤波后的信号经过mt滤波器 再次滤波,将滤波后的结果再次翻转,得到零相位HR.滤波器的结果。 因此,设计零相位HR滤波器的首要工作是设计一个合适的Ⅲt数字滤波器。由于本课题研究的心电数据来自美国MIT-BIH数据库中心律失常数据库和欧 洲ST数据库,根据美国标准该数据中的工频干扰是60Hz及其倍频干扰,同时心电信号99%的能量集中在0.05~40I-Iz,而巴特沃斯滤波器在通带内有最平坦的幅度特性,因此本文中设计了一个8阶巴特沃斯IIR带通滤波器,通带范围为0.7~40I-Lz, 希望同时滤除心电信号中的低频、高频和工频干扰.I/R滤波器的传递函数为:酢,=篙毫簪等等0.28281,0.17845。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如图2.2所示。QJ乃式(2.17)qj系数b0,巩,…,魂分别为:0.42239,0,-1.6896,0,2.5344,0,-1.6896,0,0.42239:系数al,a2…,as分别为:-1.5872,.1.185,1.9305,1.38,.1.2356,-o.76395,设计好HR滤波器以后,根据图2.1所示零相位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将需要滤 除噪声干扰的心电信号通过IIR滤波器,然后将fIR滤波器滤波后的信号经过时域 翻转,再次通过IIR滤波器并将滤波结果再次在时域内翻转,便实现了零相位fIR 滤波器滤波。Fi82.2theⅫ1p1.栅e盘1鹎啦lIcy坤sp哪辩e删csband-pass filterwith eight steps14图2.2 8盼Btmerworth带通滤波器幅频响应特性ofButterworth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心电信号预处理2.3.3零相位IIR数字滤波器的性能分析现以欧洲ST-T心电数据库中数据为例,分析本文设计的零相位Ⅲt数字滤波器的性能。图2.3(a)为取自欧洲ST-T数据库中记录e01 13中一段原始心电波形,从图中可以看出信号中含有基线漂移和少量的高频干扰,由于原始心电信号工频干扰并 不是缀严重,因此在实验中我们人为地加上了60Hz的工颓干扰,以验证滤波器同时能够滤除工频干扰的能力。图2.3∞为加上60Hz工频干扰的波形,图2.3(c)为采用零相位lIP.滤波器滤波以后的波形图。从图2.3(c)中可以看出,本文中设计的零相 位滤波器不但消除了基线漂移,工频干扰,同时对比图2.3(a)也可以看出,在2.3(a) 中一些由于高频干扰产生的毛刺也被滤除了,说明滤波器有较好的消除低频、高频 和工频干扰的能力。同时由于使用的零相位滤波器,滤波后信号没有产生时延。这也是零相位滤波器较之其他滤波器的一个较大的优越性.图2.3(a)原始信号波形;∞加60HzIgi:P扰后的信号波形;(c课用零相位滤波器滤波后的信号波形ri92.3(丑)theoriginalECGwave;(b)theECGwavewith 60HzPower-lineirdg,l'ferfflle.,e freqeency;Cc)吐IeE03wave:filteredusingtheZero-phaset)igitalFilter为了进一步验证滤波器的滤波效果,将信号滤波前后的信号作频谱分析如图2.4所示.2.㈣表示原始心电信号的频谱;2.4∞表示加了60Hz工频干扰以后信号的频谱;2.4(c)表示滤波以后信号的频谱。原始心电信号由于低频干扰,有严重的基线漂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心电信号预处理移,从频谱图2钗a)中可以看出,在0~0.5Hz之间含有幅值高于170的频率成分, 在O~O.1Hz之间的值甚至更高,而在60Hz处幅值约为3,工频干扰不是很严重; 从图2.4(b)中可以看出,加上工频干扰以后,60Hz处的频谱幅值约为70,信号中含有较严重的工频干扰;从图2.4(c)中可以看出,滤波后的信号在0~0.5Hz之间的低频成分幅值已经衰减到小于5,而图2.㈧中0.6Hz处原本大于50的频谱幅值在图2.4(c)中已经被抑制到低于20了;而原本图2.郇)中60Hz处频谱幅值为70的工频干扰成分在图2.4(c)00已经衰减到低于l,在60Hz附近的频谱值已经衰减到接近于O。图2.4(8)原始心电信号频谱图:@加60Hz工频干扰以后的心电信号频谱图;(c)滤波以后的心电信号频谱图Fig2.4(丑)the specUum oforig讥dpower-lineECGsignal;(b)the ECG spec劬n with 60Hzinterference矗l;qIⅫ叼.(1:)mc ECG sl,eon∞afterfiller由图2.3、2.4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本文中设计的零相位带通滤波器,通过一 次滤波同时滤除了信号中的低频、高频和工频干扰,取锝较好的滤波效果。 为了验证滤波器的性能及对sT段的影响,采用了如图2.5(a)所示三角波信号来 模拟QP.S波,水平直线模拟sT段和等电位,通过在三角波上41,N低频正、余弦信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心电信号预处理号来模拟基线漂移,以滤波后信号与原始信号的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作为检验指 标。相关系数计算式为:Ⅳ∑(毛-x)?“一-),=一(2.Is)均方根误差计算式为;艿=专防叫叻其中五表示滤波前后信号各点的测量值,只表示标准三角波信号值,x、Y表 示对应信号均值。如果滤波前后相关系数接逐于l,且均方根误差趋予0,说明滤波 后的信号接近原始信号,滤波器可以有效地滤除基线漂移,且对ST段影响较小.图2.5(a)标准三角波信号模拟的E(好信号;@加模拟基线漂移的F-.CG信号;(c]随波后信号Fig2.5(aydle F把Osignal simulated by the baselinenormal蚓c17wave;Co)ulleECG啦删wifllwmdef;(c)the E(Ⅺstgnal after filler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心电信号预处理构造三角波信号模拟原始心电信号,长度总共为10S,采样率为250Hz,模拟 心电信号心率60bmp/min,由予正常心电信号QRS波宽为60~100ms,S波的宽度 为O-60ms,ST段为0.-150ms,因此实验中每个三角波宽取lOOms,每波间隔900ms, 将三角波顶点作为R波峰值点,取R+150ms处作为ST段电平测量点。模拟基线漂 移采用式(2.20)的低频正、余弦信号叠加,调节式<2.20)中低频信号的幅值A、B或 频率峨、奶,就可以模拟出不同的基线漂移。ⅣO)=Asin(wlt)+Bcos(002t)r2 201图2.5(a)、(b)、(c)分别为由标准三角波信号模拟的原始ECG信号,加模拟基线 漂移的ECG信号和采用零相位滤波器滤波后的结果。模拟基线漂移为式(2.18)中A;V4、B=1/6、峨=2、oJ2=1的取值。现改变式(2.20)中各参数A’B、铂、%,分别取不同的值来模拟多种基线漂 移。根据式(2.18)、(2.19)来计算不同基线漂移影响的ECG信号、ST段滤波前后同原始ECG信号、ST段的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计算结果如表2.1所示。表2.1受不同基线漂移影响的ECG信号、ST段在滤波前后与原始 ECG信号、ST段的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Table 2.1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RootMeanSquare Error ofthe ECGsignal,STsegment suffered severalbaselinewanderbeforeandafterfilter滤波前 记 模拟ECG信号 相关系 录 数Y0。85160.6392 0.6851 O.9700 O.1173滤波后 模拟EcG信号 相关系 数,,09997 O.9997模拟ST段电平 相关系 数,, 均方根 误差万o.0675模拟ST段电平 相关系 数YO.97S4 0.9994 o.9984均方根 误差占O.00S4 0.O109 O.O104 o.0073 0.0535均方根 谡差万OJD0700.0070均方根 误差万O.O001记录l 记录2 记录3 记录4 记录5o.S5690.81890.1357 O.1194 0-0283 0.8320O.O∞2O.0124 5.94e-7 O.01110.“25o.9872 0.10720舯43O.99970舯7lo.00700.9998 0.99890.嗍O.0071表2.1中记录l~5模拟基线漂移的参数取值如下:记录h A--l/4,B----I/6,q=2、吃=1;记录2:A=l/3,B=l/2,q=0.8、吃=2;Il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心电信号预处理记录3:A=l/2,B=I/6,q=0.6、吼=4:记录4:A=I/¥,B=0,q=1、吃=6; 记录5:A-=l/6,B=l/4,q=4、吐=0.8; 为了更直观的体现出滤波前后ECG信号、ST段与原始ECG信号、ST段的相关性和均方根误茇,将表2.1的计算结果用折线图表示如图2.6所示.图2.6(a)滤波前后ECG信号与原始ECG信号相关系数对比f秭滤波前后sT段与原始sT段相关系数对比;∞滤波前后ECG信号均方根误差对比;(d)滤波前后sT段均方根误差对比Fi92.6(a)CompatisioninCorrelationCoe商icientof触ECGsign面w斑1baselinewanderbeforeandafterfilterandtheoriginalECG signal;Co)ComparlsioninCorrelationCoefficientoftheSTsegmentbeforeandafterfiberandtheo啦删STsegment;(c)ComparisioninRootMeanSquareErrorof吐heECGsignllbeforeandafter矗t嘲;(d)ComparisioninRootMeanSquareErrorofthe ST segment before and after filter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心电信号预处理从图2.6中受5秘不同基线漂移影响的ECG信号和ST段滤波前后结果对比可 以看出:滤波前由于受基线漂移影响,无论是整个ECG信号还是ST段,与原始信号的相关系数都偏小,相关性较低,而均方根误差偏大,说明基线漂移对整个ECO信号和ST段造成了干扰,如果不消除这些干扰,极可能对ECG信号、ST段的分 析产生影响;丙滤波后低频基线漂移得到很好的抑制,无论是整个E(沿信号还是 模拟ST段,与原始信号的相关系数都很接近l,而对应的均方根误差也大大减小, 趋近于0。同时,对比实验中模拟的5种不同的基线漂移滤波前后结果,从图2.6 中可以看到,由记录4模拟的基线漂移,滤波前后ECG信号和ST段相关系数比较 接近于l,而均方根误差也趋予0,是由于记录4模拟的基线漂移幅度小、频率低, 因此对信号的影响不严重。而由记录5模拟的基线漂移,由于幅值和频率都较大, 因此在滤波前对ECG信号和ST段影响比较严重,与原始ECG信号和ST段相比, 其稿关性极低,ECG信号的相关系数只有o.1173,ST段相关系数只有0.1072;而均方根误差相对较大,ECG信号的均方根误差为0.0535,ST段均方根误差达到了0.8320;但是在滤波以后,整个ECG信号和ST段与原始ECG信号、ST段的相关 系数均接近与l,分别为0.9942和0.9989,同时均方根误差大大减小,分别为O.007l和0.0111。根据对5种不同的基线漂移影响的模拟EcG信号和ST段滤波结果,可以得出 结论:本文设计的零相位滤波器不仅能够有效的抑制低予0.7Hz的不同频率的基线 漂移,并且对sT段影响极小,尽可能地保持了原始有用信号。2.4小结本章在参考国内外心电信号滤波器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心电信号常见的几种予 扰,从本课题实际研究的需要出发,根据零相位滤波器原理,设计了一种fIR型的 8阶Buttenvorth零相位带通滤波器,依据心电信号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通带频率, 使其能够同时滤除心电信号中的低频、高频和工频干扰。经过具体实验分析,本文 设计的滤波器,结构合理,滤波效果好,计算量小,速度快,而且因为零相位滤波 器特有的性能,没有时延。通过采用三角波模拟心电信号,叠加正、余弦函数模拟 基线漂移实验,验证本文中设计的零相位滤波器在有效滤除低频干扰的同时,能够 极好的保持ST段原有的形态弼不受影响,为本文后面章节的分析打下基础。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心电信号特征点检测3心电信号特征参数检测3.1引言心电波形主要有P、Q、R、S、T波组成,心电波形识别就是指心电特征波形中各个相关特征点的识别,并从中提取该特征波形的起始、终止位置,波形的振幅、 形态,ST段的幅度等参数。波形的检测识别和参数提取是心电自动分析技术的关键, 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决定着整个诊断的效果,甚至涉及到挽救病人生命的成败。在心电波形的检测中,QRS波检测是ECG信号分析检测的关键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它细节部分口波、T波、ST段等)检测与分析的重要依据,其它各波、段的检测 都是建立在正确检测QRS波基础上的,只有确定了QRS波的位置,才能进行ECG其它特征点的检测。3.2基于时域分析的QRS波检测3.2.1R波检测由于目前QRS波检测算法已经比较成熟,也不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同时本实验室在R波检测方面已经研究出比较好的算法,因此本文采用了文献【48仲所述基予幅值和斜率的可变双阙值R波检测算法原理,对ECG信号R波进行检测。该检 测方法为:先在待分析数据中选取样本数据,通过一个自学习过程,找出该样本数 据的所有极大值,并确定该样本数据的最大幅值及其上升斜率最大值(正值)和下降 斜率的最小值(负值),再求出样本中所有大于最大幅值一定比例的极大值的平均值, 同时求出样本中所有大于上羚斜率最大值一定比例的上升斜率的平均值和所有小予 下降斜率最小值一定比例的下降斜率的平均值,上述三值分别乘以一个系数作为判 断R波的阈值,然后找出待分析心电数据的所有极大值,对其进行幅值判断,在满 足幅值判断的条件下进行斜率判断。当斜率条件也满足时,则认为R波已检测到; 为防止有漏判,采用“回溯,’毫乏术,也就是要对数据进行二次检索,此时所有的阈值 都要降低一个水平,从而找出被遗漏的R波;为防止R波的误检,算法中利用了“不 应期的概念,杜绝了在这个时间内同一个QRS波上的多触发的误检。3.2。20波、S波检测在已经正确检测到R波的基础上的,本文中Q、s波的检测采用的是局部极值 和局部变换方法。其中局域变换思想是首先选取包含待测波特征点的一个子段,(n行E[no,%1,no,%是根据?tl,Eg波形各波段的特性选取的。其次以‰,K为首、末两个端点作一条直线,求出它的直线方程: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心电信号特征点检测y(功:《‰)+O一‰)墨墨上2:竺止‰一‰(3.1)最后我们做变换方程为D(砂=|J删一《圳,如图3.1所示,心电信号的各波特征点(Po,Pe,Q0,sc,To,Tc)是不同斜率波段连接的结点,其中Po是P波与等电 位线的结点,R是P波与PQ段的结点,Cb是PQ段与QRS波的结点,S。是QRS 波与sT段的结点,也即J点,To是sT段与T波的结点,Tc是T波与等电位线的结点,实际上它们就是一个个拐点。我们知道曲线的拐点到曲线两端点间直线的距离最大,因此D@)最大值点就是特征点的位置。图3.1心电特征点的定义Fig.3.1 Definitiom ofElectrocardio characteristic point本文中Q波、s波的蜂值点是按照局部极值法求得。从已检测到的R波所在位 置前后一定范围内搜索各波的极值点,得到Q波、S波的峰值点.Q波搜索区间为R波之前70ms到10ms,S波的搜索区间为R波之后10ms到70ms。在Q、S波峰值点检测到后,再根据局域交换的思想提取O波的起点和S波的终点。Q波起点搜索区间为Q波前40ms至0 Q波蜂值点,S波终点搜索区间为S波峰值点到S波后40ms。3.3基于函数拟合的改进的P波、T波检测算法在ECG信号中,P波和T波的幅度小,频率低,难以将干扰和噪声分离,因此 较QP.S波的检测更为困难。通常P波、T波的检测是在QRS波定位之后进行的; 在QRS波之前的一段时间间隔之内检测P波,在QRS波之后的一段时间之内检测 T波。目前对ECG信号P波和T波的检测仍然是一个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3-3.1常用P波检测方法P波在心电图中是心电曲线的第一个波,如图3.1所示。P波由心房的除极产生, 为左右心房除极的混合波,持续时间一般为0.04~0.11秒。在心电图的计算机自动 分析中,各种P波异常、P-R间期异常以及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分析都有赖于P波的 正确识别和定位;另外,在心电图分析中还常将PR段作为等电位线,从而判断心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心电信号特征点检测电图中其他波、段是否异常。因此正确的识别和定位P波在心电图的计算机分析中 显得尤为重要。由于P波幅度小,频率低,特征点不明确,容易被噪声和干扰淹没,发生病变时也有可能和T波混叠,这些问题都给P波的计算机识别带来了一定的困 难.目前常用的P波检测方法有局部极值和局部交换法嗍、斜率域值法网、函数拟合法【5l-s2l、小波变换法和神经网络法is3侧。其中文献【49】所提局部极值和局部变换 方法与前面Q波、S波特征点定位方法相同,首先在R波之前的一个时间段之内搜 索局部极大值,认为该处为P波的峰值点,然后在P波峰值点前后一个时间段之内 分另Ⅱ采用局部变换得到P波的起点和终点。该方法简单方便,但是抗干扰能力极差; 文献[50l所提斜率域值法检测P波与检测R波的原理相同,均是利用其峰值点附近 斜率突变,出现斜率极大值和极小值的特征来进行检测,但是由于P波的斜率特征 并不是很明显,甚至有时候根本没有P波,导致这种方法经常会失效;文献【51】所 述函数拟合法通常是选取和P波形态相似的二次函数,按照某种方式去逼近它,使 拟合误差达到最小,该方法的抗干扰能力较强,但是需要准确的选取拟合区间,否 则仍无法正确识别P波;文献[53441采用的小波变换法需要将原始信号进行多尺度 分解,而文献[551采用的神经网络法则需要首先选取~定数量的样本,对样本训练 以后再进行判断,这两种方法一般都能够取得较好的结果,但是计算量都相对较大, 且计算比较复杂;本文在总结以上各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区阅醋数拟合的P波识别方法。3.3.2二次函数拟合P波算法原理由于P波的形态和二次函数曲线很相似,因此可以用二次函数必功=ao+aI协一Xor 来拟台P波,如图3.2所示。n’、 、。’一,图3:2二次函数拟合P波示意图 Fi93.2The sI@chtoappf鼬dlPwavewith嘲cIic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心电信号特征点检测将P波看成关于峰值点对称的一段二次曲线,首先需要确定二次函数的参数 ao,口l。设r为心电数据上对应‘到‘个点的采样值,将二次函数.),(曲对P波按最 小二乘法原理逼近,则有:●IE=芝恁一如)】2=量k一嘞一q“一吒)】2 魄 魄(3.3)其中‘、‘对应于P波峰点前后等间距的两个点,屯对应于P波的峰值点,E为拟合误差平方和。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3.3式中E最小时,二次函数与P波最 为逼近,此时将33式分别对%,a。求偏导,并令各自的偏导数为零:里旦:0Oa。(3.4).0―E――:=00a1(3.5)联合(3.4)、(3.5)两式解出ao、口l,从而得到二次函数曲线y(对。取‘、‘处对 应幅值的平均值作为心电参考等电位c,将J。处的值减去等电位c,就可以得到P波 的幅值。同时将二次函数y(x)减去c并令其为零,即:y∽一c20解出3.6式的两根作为P波的起点和终点,两根之差为P波的宽度。(3.6)3.3.3改进的基于最优区间函数拟合的P波检测算法用二次函数拟合P波,拟合区间位置的选取是影响函数拟合准确性的关键,通 常选取R波之前的一段时间作为函数的拟合区间。由于不同的心电波形P波的位置和形状差别都很大,尤其是在心率变化较大的时候,P波与R波之间的距离变化很大,如果对所有的心电波形都用同一个到R波距离相同的区间去拟合,显然得到的结果是不理想的。因此,我们提出一种从变化拟合区间中寻找最优拟合区间的思想。 函数拟合区间的选取如图3.3所示。首先,在R波峰值点前五到乃时刻之间的时间段L。内搜索局部极大值只,认 为P_出现的地方是P波峰值的大致位置。而实际中由于干扰的存在,己并不一定 是P波真正的峰值点,真正的峰值点可能存在只附近的一段时间内。因此我们选取 己前后一个时间段L:作为P波的临时峰值区间,将此区问内的所有采样点均看作是 P波的峰值点,称之为临时峰值点。以每一个临时峰值点只作为二次函数的顶点, 再分别取前后一个时间段L,作为拟合区间对P波进行函数拟含。显然,取不同的 临时峰值点只时,函数拟合区间z_的位置是变化的。在每一个拟合区间z--3上,二 次函数按最小二乘法逼近P波,得到拟合误差E,取所有变化区间内拟合误差E最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心电信号特征点检测小时对应的区间作为P波的最优函数拟合区间,将该区问内拟合得到的P波起点、终点和峰值点分别作为当前心动周期P波特征点。(b)一图3.3函数拟和区间示意图(a)P波极大值搜索区间;(b瑚定临时峰值区间;(c)选取临时峰值点;(d)以临时峰值点为中心的函数拟合区间Fig 3.3 The sketch ofapproximating functioIkq region searched region ofPCa)thewave maximm;(b)confh'm the region oflile temporary maximum;(c)setectthe point ofthe teraporarymaximum;(d)the叩伊m凼删I塔fhnc60fE regioncenterregard the temporary maximum point as一个心跳周期P波检测过程如下: 1)采用基于时域分析的幅值.斜率联合判断方法,检测出每个心跳周期的R波; 2)搜索P波可能存在的大致位置。由于P波峰值点为一个局部极值点,而正常心电图中的P-R问期一般为0.12~0.20s,因此在R波之前的一个时间段%内,用局部极值法搜索局部极大值,认为局部极大值出现的位置即为P波峰值的大致位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心电信号特征点检测置,记为只。其搜索区间L。为阵250加s,R―100n岱】;3)确定临时峰值区间L,。由于P波的宽度为40ms~llOms,因此我们将搜到的 极大值点己前后20ms共40ms的时间段作为临时峰值区间zk,将该区间内的点称 为临时峰值点只,认为P,是P波真正峰值点可能存在的位置; 4)确定函数拟合的区间L,.将临时峰值区间L:内的每一个点只作为P波的 顶点,将只前后各55ms(由于P波的宽度为40ms~llOms)共llOms的时间段作 为函数拟合的区间L,.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尸,实际上是区间L,内的各个点,因 此对于实际存在的每一个P波,我们都给它确定了多个函数拟合的区间,区间的个 数为区间L,内的点Pf的个数; 5)滑动区间拟合P波。在前面确定了P波的各个拟合区间L,的基础上,我们 对每一个区间上的P波都用一段二次函数曲线去进行拟合。由于P波的宽度为 40ms~llOrns,P波的高度不超过0.25mY,因此在对P波进行拟合时,如果在某个 区间上通过拟合得到的P波的幅值大于0.25mV,则认为此次拟合是无效的,将E,记 为.1,在此区间的拟合结束,循环进行到下一个拟合区间;如果在某个区阿上通过 拟合得到的P波的幅值满足条件,则继续判断P波宽度是否也满足40ms~110ms 的条件,如果宽度条件不满足,同样认为此次拟合是无效的,也将E,记为.1,在此 区间的拟合结束,循环进行到下一个拟合区间;如果P波的幅值和波宽都满足条件, 则认为此次拟合是有效的,求出此次拟和的误差E,; 6)判断有无P波。将各次拟合得到的E,进行判断,如果对当前P波的所有E, 都小于零,则认为当前心动周期中无P波;如果当前P波的所有E,不是都小于零, 则为当前心动周期中存在P波;对于无P波的心跳周期,不再求P波的特征点; 7)确定P波的最优拟合区间。本文用二次函数来拟合P波,是将P波看作一 段二次曲线,我们认为在理想的情况下,如果P波与二次曲线完全拟合,那么拟 和误差E等于零。对于有P波的心跳周期,比较判断找出E,最小(此时E,是大于 零的)的那一次拟合,将此次拟合认为是所有拟合中二次函数与P波最为逼近的一 次,此时得到的E.认为是该次心跳中二次函数与P波的拟和误差E,将此次拟合的 区问L,定为当前P波的最优拟合区间。 8)求P波特征点。将在最优拟合区间上拟合得到的P波的起点、终点作为当 前P波的起点和终点,将最优拟合区间上的临时峰值点只作为P波的峰值点。 整个算法实现过程如图3.4所示.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心电信号特征点检测心电原始信号在区间Ll内搜索极大值气, 确定临时峰值区间L, 确定函数拟合区问瓦 循环移位到下一个拟合区间T循环移位到下 一个拟合区间否定拟合函数,求出参考等电位 P波幅值满足条件?I 离是否对每~个区 间都已经拟合?二二][P波宽度满足条件? 求出拟合误差E 是否对每个区间都已经拟合是 否比较拟合误差.求出拟合误差 最小值。确定最优拟合区阔 将最优拟合区间上拟合得到的P波起点、 终点分别作为P波真正的起点和终点图3.4算法流程图 F电3.4The algofi血m precessing flow3。3.4P波检测算法实验结果及可靠性验证为了验证本文所提P波检测方法的准确性,以及各种参数选择对不同采样率心电信号的合理性,本文采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供的MIT-BIH心电数据库中心律失常数据库和欧洲sT数据库两种不同采用率的数据对算法进行了大量的实验验证,整个算法过程由Matlab语言编程实现。MIT-BIH心律失常心电数据库数据采样率为 360Hz,采样精度为11位,每个记录数据长度为30分钟;欧洲ST心电数据库数据 采样率为250Hz,采集精度为12位,每个记录数据长度为2小时,包含了2通道的 数据。数据库申每个数耀都由心电医学专家对每个心博作出识别和标注,因此对算 法的准确度评估非常关键。 下面给出几例P波检测结果图。对于每一例数据,我们只给出了部分数据段的 分析结果,图中每个心电波形从左至右三条短竖线分剔表示用本文算法得到的P波 起点、峰值点和终点;如果算法判别心电波中无P波,则不作标记。图3.5为本文 算法对欧洲ST心电数据库中记录e0161两种不同形态的心电波形P波检测结果,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心电信号特征点检测其中图3.5(b)中含有一定的噪声干扰。图3.5欧洲ST-T心电数据库e0161记录V4导联分析结果(a)2970~2975秒;㈣750~3755秒Fi93.5theanalysisresultsoflhee0161recordV4leadshaoleEl加p%ST-TDatabase(a)2970~2975 seeonds;(b)3750--3755seconds图3.6所示为心律失常数据库中部分数据的P波识别结果。其中图3.6(a)是100 记录的分析结果,该记录中P波的峰值点附近由于干扰造成一些小的尖峰,而该数 据的分析结果并没有将尖峰点处判为P波峰值点,表明本算法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 力;图3.6(b)是113记录的分析结果,该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本算法对小P波的识 别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图3.6(c)、图3.6(d)分别为123和233记录的分析结果,图 3.6(c)中的瞬时心率只有50bmp左右,而图3.6(d)中的瞬时心率达到了100bmp,用 本算法对这两个数据分析均能得到较满意的效果.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心电信号特征点检测图3.6(a)100记录分析结果(150~155秒):(b)113记录 分析结果(150~155秒);(c)123记录分析结果(247~252秒); (d)233记录分析结果(247~252秒) F.晷3.6(a)1kresultsofthel00record(150~155 seconds);(b)The resultsofthell3results ofthe 123record(150~155 seconds);(c)11le (d)11lcrec,ord(247~252 seconds);results ofthe 233record(247~252 seconds)为了验证算法的可靠性,本文对大量的心电波进行了实验,分别统计了每例数 据P波的总个数、误检和漏检的个数,最后得出误检的P波总个数和误检率。表3.1 中给出了算法对MIT-BIH心电数据库中心律失常数据库数据验证的部分结果。从表 3.1中可以看出,本文所提基于最优区间函数拟合法对P波识别总体效果较好,检 出率达到98%以上,个别数据的检出率高达100%,尤其是对漏检的发生率极低.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心电信号特征点检测然而从表3.1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对于116记录的误判率相对较高,经分析主要是 因为116记录有频发性室性早搏症状,而误判基本上都发生在室性早搏时,此时P波与T波重叠在一起,因而造成误判。表3.1 MIT-BI]'I心律失常心电数据库部分数据P波检出结果Table3.1 The recogmzed results ofP waves in the MIT-BIH Arrhythmia database记录号 l∞101 103 1ll 113 “5 116 117 122 123心拍总数2270误检1 9漏检心拍数O l O l 0 O O O 0 O 2 1 lO 3 15 O O 47 5 l 2 84误检总误检率C%)O.05 0.54 0.14 O.65 O O 1.99 O.32 0.0418“2084 2135 1794 1953 2364 1538314 O O 47 5 l 2 82“761515 19993O.130.42总共3.3.5T波检测T波钝圆,占时较长,从基线开始缓慢上升,然后较快下降,形成前肢较长、 后肢较短的波形。T波方向常和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在以R波为主导联中, T波的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心前导联的T波可高达1.2~1.5mV.在 QRS波群主波囱上的导联中,T波低平或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等。 由于T波的形态与P波相似,可以采用上面介绍的P波检测算法来检测T波, 此处不再叙述。3.4J点、lm间期、等电位参数提取J点检测J点为QRS波群与sT段的结合点,如图3.1所示S。点。J点通常位于等电位线3.4.1上,常随着ST段偏移而移位,有时因为除极尚未完成,部分心肌已开始复极致使J 点上移,还可以由于心动过速,使心房的T波重叠于QRs波后段,使得J点下移.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心电信号特征点检测J点的检测是用J+x法测量ST段的关键,通常找到S点以后,再向后搜索J点。本文中对J点的检测采用的局部搜索法。其搜索时间段为从S波终点开始,到其后60ms的时间范围。3.4.2RR问期参数提取RR间期的提取不但对于心律失常诊断分析有很重要的判断价值,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停搏等都要利用RR间期进行判断,同时在后面的ST段分析中 也有应用。因为R波检测相对其它波段容易些,因此取RR间期作为一个心动周期,RR间期是通过计算相邻两个心跳周期的R点距离得到的。3.4.3等电位参数提取心电图中P波终点到QRS波群起点这段时间代表激动在房室交界区、房室束 及部分束支内传导,因产生的信号微弱,在体表心电图中星一水平线,因此在心电信号分析中通常将其对应的电平作为等电位电平.每一心拍的等电位电平是ST段 特征参数提取的基础。为了消除干扰的影响,对于每一心拍,取P波终点至QRS 波群的起点间的数据作为等电位段参考区间,对该区间内数据取平均作为等电位电平。3.5小结本章主要完成了心电波形各特征参数的检测算法。 首先采用基于幅值和斜率的可变双阈值时域检测算法对R波进行定位。然后利用局部极值和局部变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QRS波的起点和终点。 根据P波在医学诊断中的重要意义和计算机自动分析中的重要地位,本章主要对P波的检测方法做了深入研究。利用P波在心电波形中位置和形状等波形特征,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P波检测算法――基于最优区间函数拟 合的P波识别方法,并用MIT-BIH心电数据库的大量心电数据对该方法进行实验分 析,验证本文所提算法准确性较高,并依照P波和T波在形态上的相似性,将此算法应用于T波检测中.本章还介绍了心电波形中其他特征点的检测算法,如J点、RR间期、等电位点 等参数的提取,使得心电特征点检测方法更加完善,同时也为下一章ST段分析打下基础.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sT段分析方法研究4sT段分析研究ST段的变化与心肌细胞是否缺血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对于心绞痛,尤其是无 症状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ST段分析是ECG信号分析中又一个重要部分。 ST段的分析主要包括ST段形态识别、ST段电平测量和ST段面积。本章主要从形态识别和电平测量两个方面进行ST段分析研究。4.1ST段形态识别常用方法对sT段的形态识别方法,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斜率法 ST段的斜率基本上就是临床心电图中QRS-T夹角的概念,如图4.1所示.1Jf。e rz二差篆l\一r/、、、lf9图4.1 QRS-T夹角 Fig 4.1 the angle ofQRS wavem3d T waveST段的斜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sT段的形态,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是运动试验中诊断心肌缺血的定量指标之一。Holter系统对ST段斜率的定义不尽相 同,如J点和测量点问的斜率,测量点和ST段终点的斜率或测量点前后一段距离 (一般取前后20ms)。如采用临床常用的定义方法,算式如下【17】:静:―x(ST.)―-x(J) 吼一‘,。。(4.1)依据直线型ST段斜率可以判别sT段是上斜型压低、水平型压低还是下垂型压 低。若为上斜型压低,可诊断为生理型,但若夹角大于800,便可怀疑为心肌缺血。 因此ST段的斜率越来越受到心电研究者们的重视。 对于直线型ST段的斜率是比较容易确定的,但对于弓背型、下垂型等非直线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ST段分析方法研究型的ST段斜率的确定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确定斜率的方法基本上都是近似的, 常用的方法有直线型和线性回归法。 直线法is61是用两点形成的直线斜率来近似ST段的斜率,目前有四种测量方法: (a)用J点和J+X点形成直线;彻用ST段测量点和ST段终点形成直线;(c)用ST段测量点前后共20ms间隔内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形成直线,求出直线 的斜率来近似ST段的斜率; (d)对J点至J+x之间的线段进行线性回归。 (2)函数拟合法 对于斜率法中用两个点形成直线的斜率来描述ST段的形态,这对于ST段中涉及到的“弯曲度”、‘倾斜度”的整体概念是不够的,函数拟合法就是用某种函数来近似ST段,这样能够描述整个ST段的特性,但是由于ST段的变化大,而且形态各 异,要想拟合好很困难。因此,一般只是进行一次直线函数或二次抛物线函数拟合. 二次抛物线函数拟合的方法是抽取描述整个ST段的参数a,b,c,将ST段近似认 为是一段二次曲线Y=ax'2+栅+c,利用参数a,b,c,划分ST段的类型[5'71t当I叫小于某阈值时,认为S-T段蜕化为一条直线段h+c,此时若别也小于某阈值,则S玎段进一步蜕化为一条水平线段,c代表了s-T段水平抬高或压低的程度:若16I大于该阈值,则s.T段类型为斜上或斜下; 当H大于某阈值时,认为S-T段是弯曲的。当a>0时S-T为下凹型;当a=《o时,S.T段为上凸型,S-T段抬高或压低的程度可由离开等电位线的绝对距离或该距离对 于R峰幅度的相对值来表示. (3)神经网络分类识别方法 用计算机对已经滤除了干扰的ST段形态进行识别,难点主要在于其形态的多 样性,难以用数学表达式精确描述其形态。神经网络技术适合此类常规方法不易建 模且要求有容错功能的问题。神经网络所具有的信息分布式存储、大规模自适应并 行处理、高度的容错性是它可用于模式识别的基础。特别是它的学习能力很强,利 用这一点可直接进行心电的众多样本的学习,并能在实际使用中不断学习以丰富扩 充它的分类识别能力p3115s-59]。 与传统的统计模式识别方法相比,采用神经网络的方法增加了获取判别函数的 手段。其判别函数不仅可以是线性的还可以是非线性的,能够处理一些背景知识和 推理过程都不确定的问题。医此,采用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心电识别中是比较适合心 电识别的特点的,能够有利于解决心电识别中所遇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 采用神经网络进行心电信号的分类可以无须构造复杂的难以很全面的心电信号分析 算法;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通过学习改进其分类的能力,从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ST段分析方法研究而满足不同的分类要求;神经网络的并行处理能力可以提高心电分析的速度。 将神经网络应用予心电信号分类,尤其是ST段这种难以用数学表达式精确描 述的形态分类问题具有传统分类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也是目前许多心电研究者 热衷的一个课题,本文也将采用神经网络对ST段进行形态分类识别.4.2BP神经网络模型及学习算法自从1943年心理学家McCuUoch和数学家Pitts提出神经元生物学模型(简称M-P模型)以来,1957年Rosenb|att提出了感知器(Perceptron)模型,到1986年 Rumelhart等人提出的反向传播网络(BP网络)。在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中,80%~ 90%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都是采用BP网络或它的变化形式,它也是前向网络的核 心部分,体现了人工神经网络最精华的部分160]。4.2.1神经元模型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的处理单元(神经元)互相连接而成的网络,为了模拟大脑的基本特性,在神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神经网络的模型。神经元是神经网 络的基本处理单元,一般表现为一个多输入、单输出的信息处理单元,通用的结构 模型如图4.2所示例.图4.2神经元结构模型Fig 4.2 Nem'on model其中,峨为神经元i的内部状态,只为阈值,工,为输入信号,%表示与神经元 x,连接的权值,热表示某一外部输入的控镑l信号。有代表性并广泛被接受的神经元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t)M-P模型M-P模型是最简单的神经元模型,它将神经元看作一个二值逻辑单元。可以简单地将它计为: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ST段分析方法研究y=咧∑彤t-h)IdⅣ(4.2)其中sgno称为符号函数。(2)非线性函数模型对于神经元来说,其输入输出关系可以通过一个非线性关系来描述, 其输出在 某一个范围内连续变换,即输入输出关系为:y=,(∑.w一。-h)fll(4.3)其中,/.o是一非线性函数,它有许多形式, 最常用的非线性函数是“s"型函 数,其表达式为;州2丙而'1(4.4)其中,口为Sigmoid函数的斜度参数。 (3)微分方程模型 定义神经元的状态H。(f)满足微分方程:』r警=咄I(f)+∑嘞删一只【Yi(f)=,k,(f)】李孛经元的输出为状态”,◇的菲线性函数,即:y(O。/协(f)) (4)概率模型 (4.回(4.51概率模型是一种二值模型,它与M-P模型的不同之处在于输入信号不直接影响 输出的值,仅仅影响输出取“1”或者‘‘o"的概率。即:P(Y=1)=――二_ 1+e蚺争牡=)w。x.一再(4.7)其中智一,T是一个控制参数.根据各神经元连接方式的不同神经网络可分成两大类:没有反馈的前向网络和 相互结合型网络。前向网络由输入层、中间层(或叫隐层)和输出层组成,中问层 可有若干层,每一层的神经元只接受前一层神经元的输出。而相互连接型网络中任 意两个神经元问都有可能连接,因此输入傣号要在神经元之间反复往返传递,从某 一初态开始,经过若干次的变化。渐渐趋子菜一稳定状态或进入周期振荡等其他状态。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ST段分析方法研究4.2。2感知器及其学习算法感知器网络是由M-P网络发展而来的,是一个线性闺值单元组成的网络,它的 结构和学习算法比较简单,是其他前向型神经网络的基础。图4.3为双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TITzTI图4.3感知器结构Fi94.3曩口Ⅸ咖鞠d出Ⅲ:ti叩图4.3所示感知器结构模型中,左起第一层为输入层,有n个神经元。向量 I=弛,j:,…,毛)7构成输入向量,满足lj∈(0,1),O=l,2'…,磅;第二层为输出层,向 i-Y=(五,艺,…,ym)7构成输出向量,满足Z苣(O’1),(i=1,2,…,m)。用%表示输入层 第i个神经元和输出层第_,个神经元间的连接权值。当输入向量为‘时,网络的输出 向量中第_,个分量可以表示为: 三yJ=fl∑wulI―hJ、j=1,2,…,m “【4.8)对感知器进行训练,即调整连接权值,使之反映样本的内在联系。假设,92(筇,巧,…,ID并at’2(f,,哆,…,《p)是已知的n维输入向量及其对应的n维期望输出向量,向量j9作为网络的输入向量,由式4.8得网络的m维输出向量】,’。相 对于j,的输出向爨tp称为教师信号,并采用逐次迭代的方法来调整权值,其法则为:w#q斗q=w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 qrs t电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