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gps定位系统统的S和E是什么意思

穷游大洋洲
更多疑问请点击这里哦
出境游尽在穷游App
千万旅行者的选择
IOS/Android扫码下载
亲,我想咨询下,我也是租的佳明,好像上面可以输入经纬度,但是是N 、E、W、S打头的,你列出GPS坐标是哪两个打头的,负号是代表什么意思?
来自帖子《》
亲,我想咨询下,我也是租的佳明,好像上面可以输入经纬度,但是是N&、E、W、S打头的,你列出GPS坐标是哪两个打头的,负号是代表什么意思?
 958人浏览
 1 个回答
 1 人关注
这个我在前面已经详细写过了,你去看下吧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https://www.baidu.com/s?wd=移动定位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移动定位是指通过特定的定位技术来获取移动手机或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经纬度坐标),在上标出被定位对象的位置的技术或服务。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调度系统等。
移动定位基本信息
移动定位是指通过特定的定位技术来获取移动手机或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经纬度坐标),在上标出被定位对象的位置的技术或服务。定位技术有两种,一种是基于GPS的定位,一种是基于移动运营网的。基于GPS的定位方式是利用手机上的模块将自己的位置信号发送到定位后台来实现移动手机定位的。则是利用基站对手机的距离的测算距离来确定手机位置的。后者不需要手机具有GPS定位能力,但是精度很大程度依赖于基站的分布及覆盖范围的大小。前者较高。此外还有利用Wifi在小范围内定位的方式。
移动定位分类
按照定位计算的位置不同,移动定位可分为基于移动台的定位和基于网络的定位两种基本类型。
目前,较为流行的手机定位方法有基于小区的定位法(Cell-ID定位,也可称为COO定位)、信号到达角定位法(AOA定位)、时间提前量定位法(TA定位)、电波传播时间定位法(TOA定位)、到达时间差定位法(TDOA定位)、辅助GPS定位法(A-GPS定位) 等。当手机发生以下通信业务类型时,将产生定位数据:
(1) 开机、关机、重新获得移动信号或卡从移动设备中脱离;
(2) 手机用户接听或拨打电话;
(3) 手机用户发送或接收短信;
(4) 进入新的基站小区( 正常位置更新) ;
(5) 手机用户使用上网业务;
(6) 通话的同时进入新的基站小区;
(7) 规定时间内,移动台自动报告当前位置( 周期性位置更新)。
移动定位工作原理
在基于移动电信技术的定位的典型方法有:TA(或称为TA+CELLID);AOA、到达时间(TOA)、、TDOA、AOA:OTD、增强测量时间差(E-OTD);多路径图型辨识;GPS、、InverseDGPS、GPS辅助(A-GPS),等。
或称CellID+TA,指小区识别号+时间提前量。时间提前量TA由基站测量后通知MS提前这段TA时间发送数据,目的是为了扣除基站与MS之间的。因此,TA方法就是用现有的参数TA估计MS和BTS之间的距离。如果MS在空闲模式,MS可能被寻呼或者主动发起呼叫(如紧急呼叫),从而使SMLC获得TA和CellID。如果MS在占用模式,SMLC向BSC发送消息获取TA和CellID。SMLC将小区天线中心半径为TA的圆环(对)或者圆环的部分(对)范围内区域确定为MS所在区域。
时间提前量通过O?63bit/s来表示,若小区的半径为35km,则约为550m。通常在小区密集的城市区域,小区的半径很小,可以达到几百米,此时定位的精度就很高了。但这种精度只能表示移动用户和小区中心之间的距离,而不是精确的位置。
COO(CellOfOrigin)
起源定位技术(COO)是最简单的一种定位方式,它根据所处的小区识别号ID来确定用户的位置。移动台在当前小区注册后,在系统的数据库中就会有相对应的小区ID号。只要系统能够把该小区基站设置的中心位置(在当地地图中的位置)和小区的覆盖半径广播给小区范围内的所有移动台,这些移动台就能知道自己处在什么地方,查询数据库即可获取位置信息。起源蜂窝小区技术是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它的优点是无需对网络和手机进行修改,响应时间短。但是,由此导致的缺点是精度较差。
测量信号的到达角度(AngleOfArr技ive,简称AOA)也是一种在中常用的定位技术。这种方法需要在基站采用专门的来测量特定信号的来源方向。对于一个基站来讲,AOA测量可以得出特定移动站所在方向,当两个基站同时测量同一移动站所发出的信号时,两个基站各自测量AOA所得的方向直线的焦点就是移动站所在的位置。尽管这种定位方法的原理非常简单,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首先,AOA定位要求被测量的移动站与参与测量的所有基站之间,是视线传输(LOS)的。非视线传输(NLOS)将会给AOA定位带来不可预测的误差。即使是在以LOS传输为主的情况下,射频信号的依然会干扰AOA的测量。其次,由于天线设备的限制,AOA的是随着基站与移动站之问的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减小的。
由于测量AOA的定位方法具有上述的特点,所以对于处于城市地区的微小区来讲,引起射频信号反射的障碍物多且其到移动站的距离与小区半径可以相比,这样就会引起比较大的角。在这种情况下,基于AOA的定位方法没有实际的意义。对于宏小区,因为其基站一般处于比较高的位置,与小区的半径相比,引起反射的障碍物多位于移动站附近,NLOS传输引起的角测量误差比较小。所以测量信号到达角度的定位方法多用于宏小区,或者与其他定位技术混合使用来提高定位的精度。
TOA定位方式可在现有的任何手机上实现,手机无需作任何改动。要定位的手机发出一已知信号,三个或多于三个LMU同时接收该信号,已知信号是手机执行异步切换时发出的接入突发信号;各LMU得到信号到达时的绝对GPS时间后,可得到相对时间差(RTD);根据前两步的信息,SMLC进行两两比较,计算突发信号到达时间差(),得出精确位置,并回到应用中。要通过三角计算得出手机精确位置,必须知道另外两个参数:LMU的地理位置和各LMU之间的时间。例如各LMU必须提供的绝对GPS时间,或在已知位置的地点放置参考LMU可得到实际时间差(RTD)参数。
LMU用接入突发信号确定TOA。当定位请求发出时,LMU被选定,且配置正确的频率,以便接收接入突发信号。此时,手机在(可能会处于方式)上,以特定功率发送达70个接入脉冲(时长320ms)。各LMU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和改善TOA的测量结果。利用收到的突发信号可提高测量成功概率和测量精度。采用(如天线分集和跳频),可降低的影响,提高。当某个应用需要知晓手机位置时,该应用向SMLC发出请求,同时告知手机号码和要求。被测量的TOA参数及其误差值一同被采集并发送到SMLC,根据该数据,SMLC可计算出应用所需要的手机位置,再将位置信息和误差范围发送回应用。
TOA定位方式需要附加硬件(LMU),以达到精确计算突发信号到达时间的目的。实现方式有多种:LMU既可集成在BTS内,也可作为单独设备。LMU作为单独设备时,既可有单独的天线,也可与BTS共享天线,通过实现网络间通信。
一种基于反向链路的定位方法,通过检测信号到达两个基站的时间差来确定移动台的位置,移动台必定位于以两个基站为焦点的双曲线方程上,确定移动台的二维位置坐标需要建立两个以上双曲线方程,也就是说需要至少三个以上的基站接收到移动台信号,而两个双曲线的交点即为移动台的二维位置坐标。
方法不要求知道信号传播的具体时间,还可以消除或减少在所有接收机上由于信道产生的共同误差,在通常情况下,高于TOA方法。但由于造成离服务基站近的移动台发射功率小,使得相邻基站接受到的功率非常小,造成比较大的,即相邻基站接受到的功率非常小,造成比较大的测量误差,即相邻基站的太小带来的测量误差。针对这种情况已有了一些解决办法,如在E-91l呼叫时将发射功率瞬间调到最大,可以提高定位精度,但会对CDMA网络的容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E-OTD定位方式是从测量时间差(OTD)发展而来的,OTD指测量所得的时间量,E-OTD指测量的方式。手机无需附加任何硬件便可得到测量结果。对于同步网,手机测量几个BTS信号的相对到达时间;对于非同步网,信号同时还需要被一个位置已知的LMU接收。确定了BTS到手机的信号传输时间,则可确定BTS与手机之间的几何距离,然后再根据此距离进行计算,最终确定手机的位置。
手机收到各基站发来信号,得到TOA参数;LMU得到RTD参数;手机将TOA和RTD参数传送到GSM网。OTD测量需要用同步、标准且模拟的脉冲。当BTS发送的帧未被同步时,网络需要测量BTS之间的RTD。为了进行精确的三角测量,OTD测量和RTD测量(非同步BTS时)均需要3个BTS。获得OTD参数后,手机位置既可在网络中计算,也可在终端计算(要求手机具备各种必要信息)。前者称为手机辅助方式,后者称为手机自主方式。通过手机或网络中的位置计算功能模块,实现位置计算。
比较实用的是网络辅助的,即定位时,网络通过跟踪GPS卫星信号,解调出GPS导航信号,并将这些信息传送给,移动台利用这些信息可以快速的搜索到有效的GPS卫星,接收到卫星信号后,计算移动台位置的工作可以由网络实体或移动台完成。
基于的定位技术,其优点是较高,定位半径可达到几米、十几米。因此利用该重定位技术,可提供对定位精度要求较高的业务,如显示用户位置等。其缺点是需要移动台内置和等模块,并且需要支持IS-801协议,网络侧需要增加PDE和MPC;定位精度受终端所处环境的影响较大,如用户在室内或在高大建筑物之间时,由于可见的GPS卫星数量较少,定位精度将降低,甚至无法完成定位。
A-GPS(AssistGPS)
A-GPS(AssistedGPS)。A-GPS与GPS方案一样,也需要在手机内增加模块,并改造,但手机本身并不对位置信息进行计算,而是将GPS的位置信息数据传给移动通信网络,由网络的定位服务器进行位置计算,同时按照GPS的参考网络所产生的辅助数据,如差分校正数据、卫星运行状态等传递给手机,并从数据库中查出手机的近似位置和小区所在的位置信息传给手机,这时手机可以很快捕捉到GPS信号,这样的首次捕获时间将大大减小,一般仅需几秒的时间。不需像GPS的首次捕获时间可能要2?3分钟时间。而精度也仅为几米,高于GPS的精度。QUALCOMM公司的gpsOne即采用A-GPS方案。
该方式有手机辅助方式和手机自主方式两种:(1)手机辅助方式。这种解决方案是将传统的大部分功能转移到上实现。该方式需要天线、RF单元和数据处理器等设备。GSM网向手机发送一串极短的辅助信息,包括时间、可视卫星清单、卫星信号多普勒参数和码相位搜索窗口。这些参数有助于内置减少GPS信号获得时间。来自经模块处理后产生的伪距离数据,且可持续数分钟。收到这些伪距离数据后,相应的网络处理器或定位服务器能大致估算出手机的位置。GSM网增加必要的修正后,可提高。(2)手机自主方式。这种手机包含一个全功能的,具有(1)方式中手机的所有功能,再加上卫星位置和手机位置计算功能。运算开始时,需要的数据比手机辅助方式要多,这些数据能够持续4小时以上或根据需要进行更新,通常包括时间、、和时间校验参数等。如果某些应用需要更高的精度,则必须持续(间隔约30s)向手机发差分GPS()信号。DGPS信号在非常宽的地域范围有效,以一个参考接收器为中心可服务于较宽的地域范围。最终位置信息由手机本身计算得到,若需要,此定位信息可发送到其它任何应用中。
移动定位应用实例
紧急救援和求助
移动的不确定性给人们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这种威胁也越来越大。因此,危险情况下的紧急求援就显得尤为重要。只要用户的手机支持移动定位业务,用户就可以拨打救援中心的电话,如中国的110、美国的911、日本的411电话。移动通信网络就会将获得的用户位置信息和用户的语音信息一并传送到救援中心。报警用户位置信息对于救援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很重要,救援中心接到呼叫后,根据得到的用户位置信息,就能采取迅速、高效地救援活动,大大提高了救援的成功率。
交通工具导航
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里,交通阻塞的问题急待解决,对车辆导航、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为此发展出了ITS。而自动AVLS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提供诸如车辆及旅客位置、车辆的调度管理、监测交通事故、疏导交通等服务,从而实现动态交通流分配、定位导航、事故应急、、、等功能。利用蜂窝定位系统实现的自动车辆定位系统将定位、通信、计算机信息处理与控制等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多种信息的融合,并且在城市覆盖和灵活方便的漫游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
移动手机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移动定位业务相结合,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查询。首先定位出用户所处的位置,然后再根据互联网提供的信息选出用户所在地的相关信息,供用户查询。移动电话定位业务的开展,对制止移动电话的盗打非常有利。电信运营部门在发现盗打号码后,可以不必禁止移动电话的使用,而利用无线网络自动记录盗打的准确时间和地点,从而为司法部门执法提供最有力的证据。
又叫做,它是通过电信商的网络获取手机用户的位置信息,在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被全球各大运营商公认为继短信息之后的新一轮革命。它是通过复杂的数学模型,对移动通信网络数据进行精密计算,得出移动用户的经纬度坐标,在电子地图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该服务开通后,所有湖南移动用户无须换卡或更换手机,无论身在何处,都能使用这项服务。
电力应急物资调度系统
当发生大规模电力突发事故时,电力应急物资调度是电力抢修和恢复的物资基础,但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海量的电力应急信息严重影响了电力应急指挥中心进行电力应急物资调度的效率。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处理大量的信息,辅助决策者迅速做出电力应急物资调度的方案,为电力救援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建立与计算机信息化相结合的电力应急物资调度系统可以有效地将电力设备、人员和岗位的分散性与电力事故处理的集中性进行统一协调处理,这是传统的电力应急管理平台所不能及的,所以为了更好地对电力突发事故进行决策分析,构建安全有效的电力应急物资调度系统已经势在必行。
电力应急物资调度系统是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的一部分,主要负责电力应急物资运输路径的选择以及电力应急物资分配方案的确定。首先运用GIS移动定位技术得到储备库的物资储存情况、受灾区的物资需求情况以及该地区的交通状况; 然后通过有线应急通信与无线应急通信渠道将获取的信息传输给电力应急指挥中心; 最后运用计算机进行决策分析并下达命令。
移动定位模式研究展望
仅使用移动通信定位数据进行城市交通及居民出行模式研究,覆盖面相对局限,应加强多源数据融合挖掘; 基于移动通信定位数据的研究大多数是与人口普查、经济调查等数据综合运用,理论创新有待加强; 研究也需和移动运营商合作完成,因此数据的获取和泄露隐私的矛盾较为突出。
未来可关注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加强多源数据融合挖掘
随着无线通讯、移动互联网、传感器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轨迹数据,为城市交通及出行应用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例如出租车轨迹数据、手机数据、公交卡数据、社交网络数据等。单一使用移动通信定位数据进行城市交通及居民出行模式研究,覆盖面相对局限。因此,可通过多源轨迹数据融合研究的方式,进一步提升研究结果的准确性。目前,虽然也有学者已经开始进行多源轨迹数据融合挖掘在城市交通及居民活动模式方面的研究,但是由于多源与单源数据挖掘方法的不同,大多数还没有将数据真正的融合。因此,需要进一步寻求适合多源轨迹数据挖掘的研究方法。
2、强化系统化研究,加强理论研究创新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移动通信定位数据成为研究城市人类活动规律、城市规划和构建智慧城市的重要数据资源。移动通信定位数具有比较丰富的空间信息,因此吸引了计算机学者、地理学者、社会学者等各类学者对城市交通及居民活动模式的研究。
目前,一方面,基于移动通信定位数据挖掘的城市交通及居民活动模式研究主要集中在同一时间维度上的静态分析。因此,未来应该加强动态模拟,不断强化整体性和系统性研究。另一方面,大多数移动通信定位数据在城市交通及居民活动模式的应用研究,是以前理论模型的验证或者把移动通信定位数据作为以前研究成果的数据扩展和补充,在理论创新研究方面较少,即理论研究方面比较欠缺。因此,在强化系统研究和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应积极探索新理论研究,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3、防止数据或隐私的泄露
移动通信定位数据城市交通及居民活动模式应用经过各类学者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在不断发展。由于获取的移动通信定位数据包含用户的个人信息,因此在进行研究时还要充分考虑用户的隐私。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兼顾位置服务可用性的同时,如何实现隐私保护,如何度量隐私信息的泄露程度成为数据处理与分析时不可回避的问题。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不可逆加密或者设计核实的数据挖掘算法,进一步加强对个人数据隐私保护方法的研究。因此,在利用移动通信定位数据进行城市交通及居民活动模式研究时,应充分考虑隐私问题,高度关注隐私泄露。
高红梅; 卫龙
移动定位数据应用于城市交通及居民活动综述 西部交通科技
周明志; 邵海; 曹玲玲; 马宁 基于移动定位技术的电力应急物资调度系统
电气自动化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
高级工程师审核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GPS(词语)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GPS起始于1958年军方的一个项目,1964年投入使用。20世纪70年代,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了新一代定位系统GPS 。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服务,并用于情报搜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全球高达98%的24颗GPS星座己布设完成。在领域GPS则有另外一种含义:(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简称GPS)。另外一种含义为G/s(GB per second)。GPS(Generalized Processor Sharing)广义为分享,服务质量控制中的专用术语。
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的系统,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GPS是由美国国防部研制建立的一种具有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高精度的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低成本、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确定时等导航信息,是卫星通信技术在导航领域的应用典范,它极大地提高了地球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GPS可以提供车辆定位、、反劫、行驶路线及呼叫等功能。要实现以上所有功能必须具备GPS终端、传输网络和三个要素。
GPS的前身是军方研制的一种(Transit),1958年研制,1964年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用5到6颗卫星组成的星网工作,每天最多绕过13次,并且无法给出高度信息,在定位精度方面也不尽如人意。然而,子午仪系统使得研发部门对卫星定位取得了初步的,并验证了由卫星系统进行定位的可行性,为GPS的研制埋下了铺垫。由于卫星定位显示出在导航方面的巨大优越性及子午仪系统存在对和舰船导航方面的巨大缺陷。美国三军及民用部门都感到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卫星导航系统。
为此,(NRL)提出了名为Tinmation的用12到18颗卫星组成10000km高度的全球定位网计划,并于1967年、1969年和1974年各发射了一颗试验卫星,在这些卫星上初步试验了计时系统,这是GPS精确定位的基础。而美国空军则提出了621-B的以每星群4到5颗卫星组成3至4个星群的计划,这些卫星中除1颗采用外其余的都使用周期为24h的倾斜轨道,该计划以(PRN)为基础传播卫星测距信号,其强大的功能,当信号密度低于环境噪声的1%时也能将其检测出来。伪随机码的成功运用是GPS得以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基础。海军的计划主要用于为舰船提供低动态的2维定位,空军的计划能供提供高动态服务,然而系统过于复杂。由于同时研制两个系统会造成巨大的费用而且这里两个计划都是为了提供全球定位而设计的,所以1973年美国国防部将2者合二为一,并由国防部牵头的卫星导航定位联合计划局(JPO)领导,还将办事机构设立在洛杉矶的空军航天处。该机构成员众多,包括美国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交通部、国防制图局、北约和澳大利亚的代表。
最初的GPS计划在美国联合计划局的领导下了,该方案将24颗放置在互成120度的三个轨道上。每个轨道上有8颗,上任何一点均能观测到6至9颗卫星。这样,粗码精度可达100m,精码精度为10m。由于预算压缩,GPS计划不得不减少发射数量,改为将18颗卫星分布在互成60度的6个轨道上,然而这一方案使得可靠性得不到保障。1988年又进行了最后一次修改:21颗工作星和3颗备用星工作在互成60度的6条轨道上。这也是GPS所使用的工作方式。
GPS导航系统是以全球24颗定位为基础,向全球各地全天候地提供三维位置、三维等信息的一种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它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地面控制部分,由主控站、地面天线、监测站及通讯辅助系统组成。二是空间部分,由24颗卫星组成,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三是用户装置部分,由GPS接收机和卫星天线组成。民用的定位精度可达10米内。
GPS工作原理
GPS定位原理
GPS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出已知位置的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就可知道接收机的具体位置。要达到这一目的,的位置可以根据星载时钟所记录的时间在卫星星历中查出。而用户到的距离则通过记录卫星信号传播到用户所经历的时间,再将其乘以光速得到(由于大气层电离层的干扰,这一距离并不是用户与卫星之间的真实距离,而是(PR,):当GPS卫星正常工作时,会不断地用1和0二进制码元组成的(简称伪码)发射。GPS系统使用的伪码一共有两种,分别是民用的和军用的P(Y)码。C/A码频率1.023MHz,重复周期一毫秒,码间距1微秒,相当于300m;频率10.23MHz,重复周期266.4天,码间距0.1微秒,相当于30m。而Y码是在P码的基础上形成的,保密性能更佳。包括星历、工作状况、时钟改正、电离层时延修正、大气折射修正等信息。它是从信号中解调制出来,以50b/s调制在载频上发射的。每个主帧中包含5个子帧每帧长6s。前三帧各10个字码;每三十秒重复一次,每小时更新一次。后两帧共15000b。中的内容主要有遥测码、转换码、第1、2、3,其中最重要的则为星历数据。当用户接受到时,提取出时间并将其与自己的时钟做对比便可得知卫星与用户的距离,再利用导航电文中的星历数据推算出卫星发射电文时所处位置,用户在WGS-84大地坐标系中的位置速度等信息便可得知。
可见GPS导航部分的作用就是不断地发射。然而,由于用户接受机使用的时钟与星载时钟不可能总是同步,所以除了用户的三维坐标x、y、z外,还要引进一个Δt即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时间差作为未知数,然后用4个方程将这4个未知数解出来。所以如果想知道接收机所处的位置,至少要能接收到4个的信号。
可接收到可用于授时的准确至级的时间信息;用于预报未来几个月内所处概略位置的预报星历;用于计算定位时所需卫星坐标的星历,精度为几米至几十米(各个不同,随时变化);以及GPS,如卫星状况等。
GPS接收机对码的量测就可得到到接收机的距离,由于含有接收机卫星钟的误差及大气传播误差,故称为。对 CA码测得的伪距称为CA码伪距,精度约为20米左右,对P码测得的伪距称为P码伪距,精度约为2米左右。
GPS接收机对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或采用其它,将调制在载波上的信息去掉后,就可以恢复载波。严格而言,应被称为载波拍频相位,它是收到的受多普勒频 移影响的信号载波相位与接收机本机振荡产生信号相位之差。一般在接收机钟确定的历元时刻量测,保持对信号的跟踪,就可记录下相位的变化值,但开始观测时的接收机和卫星振荡器的相位初值是不知道的,起始历元的相位整数也是不知道的,即,只能在中作为参数解算。相位观测值的精度高至毫米,但前提是解出,因此只有在、并有一段连续观测值时才能使用相位观测值,而要达到优于米级的定位 精度也只能采用相位观测值。
按定位方式,分为单点定位和()。单点定位就是根据一台接收机的观测数据来确定接收机位置的方式,它只能采用观测量,可用于车船等的概略导航定位。()是根据两台以上接收机的观测数据来确定观测点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它既可采用观测量也可采用相位观测量,大地测量或均应采用相位观测值进行相对定位。
在GPS观测量中包含了和接收机的、大气延迟、等误差,在定位计算时还要受到卫星星历误差的影响,在进行时大部分公共误差被抵消或削弱,因此定位精度将大大提高,可以根据两个频率的观测量抵消大气中电离层误差的主要部分,在精度要求高,接收机间距离较远时(大气有明显差别),应选用。
GPS定位原理
GPS定位的基本是根据高速运动的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确定待测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假设t时刻在地面待测点上安置GPS接收机,可以测定GPS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间△t,再加上接收机所接收到的星历等其它数据可以确定以下四个方程式。
GPS定位精度
28颗(其中4颗备用)早已升空,分布在6条交点互隔60度的轨道面上,距离地面约20000千米。已经实现单机导航精度约为10米,综合定位的话,精度可达级和级。但民用领域开放的精度约为10米。
GPSGPS 设置
GPS 拿到手,如果是新机器要定位,已经提到了。另外,还有一些设置,常用的有坐标系、地图基准、参考方位、公制/英制、数据接口格式什么的。
坐标系:常用的是 LAT/LON 和 UTM。LAT/LON 就是经纬度表示,UTM 在这里就不管他了。
地图基准:一般用 WGS84。
参考方位:实际上有两个北,磁北和真北呀(简称 CB 和 ZBY)。指南针指的北就是磁北,北斗星指的北就是真北。两者在不同地区相差的角度不一样的,地图上的北是真北。
公制/英制:自选。
数据接口格式:这得细谈谈。GPS 可以输出实时定位数据让其他的设备使用,这就牵扯到了数据交换协议。几乎所有的 GPS 接收机都遵循美国国家海洋电子协会(National Marine Electronics Association)所指定的标准规格,这一标准制订所有航海电子仪器间的通讯标准,其中包含传输资料的格式以及传输资料的通讯协议。NMEA 协议有
和 0183 三种,0183 可以认为是前两种的超集,现在正广泛的使用。
经纬度的表示
再讲讲数据表示。一般从 GPS 得到的数据是经纬度。经纬度有多种表示方法。
1.)ddd.ddddd, 度.度的十进制小数部分(5 位)
2.)ddd.mm.mmm,度.分.分的十进制小数部分(3 位)
3.) ddd.mm.ss, 度.分.秒
不是所有的 GPS 都有这几种显示, GPS315 只能选择第二种和第三种。
在 LAT/LON 坐标系里,纬度是平均分配的,从南极到北极一共 180 个纬度。地球直径 12756KM,周长就是12756*PI,一个纬度是 12756×PI /360 = 111.133 KM (不精确)。
经度就不是这样,只有在纬度为零的时候,就是在赤道上,一个经度之间的距离是 111.319KM,经线随着纬度的增加,距离越来越近,最后交汇于南北极。所以经度的单位距离和确定经度所在的纬度是密切相关的,简单的公式是:
经度 1°长度=111.413cosφ,在纬度φ处。 (公式不精确)
卜默示条件,GPS模块SiRFStarIII接受每二输出位置的数据,通常$GPRMC精简数据格式的数据,包括纬度,经度的目的,速度(结),运动方向角,年,月,时,分,秒,毫秒,定位数据是有效的或无效的,和其他重要信息。语句格式如下:
$GPRMC,,,,,,,,,,,,*,HH
只需要知道位置信息,所以在阅读唯一的,可以实际应用。
&1&:当地时间代表UTC。格式“当每分钟,小时,分钟和秒2。
&2&:工作代表国家。”“显示可用的数据,“V”表示接受警报,没有可用的数据。
&3&:代表纬度数据。“子级的格式。分分分。”
&4&:纬度半球为代表的“N”或“S”。
&5&:代表经度数据。格式和LD
现状;度分秒。sub-sub-sub-sub.”
&6&:代表经度半球,为“E”或“
软件读取经纬度数据,目前的位置停止分析,确定用户的当前位置在该地区建立和平。的方法是基于用户的设置确定中心的纬度和经度和纬度和经度计算出活动维持当前的对象可以超过和平活动预定半径。结果的基础上的歧视,设置相应的标志。
GPS主要功能
GPS组成部分
GPS空间部分
GPS的空间部分是由24颗组成(21颗工作;3颗备用卫星),它位于距地表20200km的上空,运行周期为12h。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4颗),轨道倾角为55°。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 颗以上的卫星,并能在卫星中预存导航信息,GPS的卫星因为大气摩擦等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航精度会逐渐降低。
GPS地面控制系统
地面控制系统由监测站(Monitor Station)、主控制站(Master Monitor Station)、地面天线(Ground Antenna)所组成,主控制站位于美国春田市(Colorado. Springfield)。地面控制站负责收集由传回之讯息,并计算卫星星历、相对距离,大气校正等数据。
GPS用户设备部分
用户部分即GPS信号接收机。其主要功能是能够捕获到按一定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并跟踪这些卫星的运行。当接收机捕获到跟踪的信号后,就可测量出接收天线至卫星的离和距离的变化率,解调出参数等数据。根据这些数据,中的微处理计算机就可按定位解算方法进行定位计算,计算出用户所在地理位置的经纬度、高度、、时间等信息。接收机硬件和机内软件以及GPS 数据的后处理构成完整的GPS 用户设备。GPS接收机的结构分为单元和接收单元两部分。接收机一般采用机内和机外两种。设置机内电源的目的在于更换外电源时不中断连续观测。在用机外电源时机内自动充电。关机后机内电池为供电,以防止数据丢失。各种类型的接受机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便于野外观测使用。其次则为使用者接收器,现有单频与两种,但由于价格因素,一般使用者所购买的多为单频接收器。
GPS主要模块
GPS模块系统采用第三代高线式接受SiRF StarⅢSiRF灵活性。该芯片是小于10米的定位精度,能够同时追踪20个卫星。其内部的可充电电池,可以保持星历数据,快速定位。对于数据的输出电平的串行数据格式,通信速度。
波特率4800,每名GPS数据输出。该模块采用MMCX GPS天线接口,为6线连接器,接口输出,使用简单,一般情况下只需要使用三个输出线,第一连接3.5 ~ 5.5V的直流供电,第五脚是电源,脚的第二行是GPS测量输出的是TTL电平信号,串行端口,高大于2.4V,低小于400mV,输出的启动,直接与单片机的接口。如果只使用默认设置,单片机读取数据只能从模块可以。
1.GPS Generalized Processor Sharing 通用处理器共享(计算机)
2.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卫星/(通信)
3.[GPSS]General Purpose Systems Simulator通用系统
4.[DGPS]DifferentialGPS,差分全球定位系统
5.GPS General Phonetic Symbols 捷易读注音符
GPS计划实施
GPS第一阶段
方案论证和初步设计阶段。
从1978年到1979年,由位于的范登堡空军基地采用双子座4颗试验,卫星运行轨道长半轴为26560km,倾角64度。轨道高度20000km。这一阶段主要研制了地面接收机及建立地面跟踪网,结果令人满意。
GPS第二阶段
全面研制和试验阶段。
从1979年到1984年,又陆续发射了7颗称为“BLOCK I”的试验,研制了各种用途的接收机。实验表明,精度远远超过设计标准,利用粗码定位,其精度就可达14米。
GPS第三阶段
实用组网阶段。
日第一颗GPS工作发射成功,这一阶段的卫星称为“BLOCK II” 和 “BLOCK IIA”。此阶段宣告GPS系统进入工程建设状态。1993年底实用的GPS网即(21+3)GPS星座已经建成,今后将根据计划更换失效的。
GPSGPS前景
由于所具有的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动的特点,作为先进的测量手段和新的生产力,已经融入了国民、和的各个应用领域。
随着冷战结束和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美国政府宣布2000年至2006年期间,在保证美国国家安全不受威胁的前提下,取消SA政策,GPS民用信号精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改善,利用C/A码进行单点定位的精度由100米提高到10米,这将进一步推动的应用,提高生产力、作业效率、科学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刺激GPS市场的增长。据有关专家预测,在美国,单单是汽车GPS导航系统,2000年后的市场将达到30亿美元,而在中国,导航的市场也将达到50亿元人民币。可见,GPS技术市场的应用前景非常可观。
随着日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
,我国开始逐步建立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截止到2013年,北斗在军用及民用领域均已开展应用,对GPS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如在军用领域,北斗二代军用终端已达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而在更广泛的民用领域,三星已推出支持北斗卫星定位功能的手机
,凯立德已推出支持北斗的车载导航仪,根据《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系统产值将超过4000亿元,国内以往由GPS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此改变。
GPSGPS特点
(1)全球全天候定位
GPS的数目较多,且分布均匀,保证了上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至少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GPS卫星,确保实现全球全天候连续的导航定位服务(除打雷闪电不宜观测外)。
(2)定位精度高
应用实践已经证明,GPS精度在50km以内可达10-6m,100-500km可达10-7m,1000km可达10-9m。在300-1500m工程精密定位中,1小时以上观测时解其平面位置误差小于1mm,与ME-5000电磁波测距仪测定的边长比较,其边长较差最大为0.5mm,校差中误差为0.3mm。
实时单点定位(用于导航):P码1~2m ;C/A码5~10m。
静态:50km之内误差为几mm+(1~2ppm*D);50km以上可达0.1~0.01ppm。
实时差分(RTD):精度达分米级。
实时相位差分(RTK):精度达1~2cm。
(3)观测时间短
随着GPS系统的不断完善,软件的不断更新,20km以内相对静态定位,仅需15-20分钟;快速静态测量时,当每个流动站与基准站相距在15KM以内时,流动站观测时间只需1-2分钟;采取实时动态定位模式时,每站观测仅需几秒钟。
因而使用GPS技术建立控制网,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4)测站间无需通视
GPS测量只要求测站上空开阔,不要求测站之间互相通视,因而不再需要建造觇标。这一优点既可大大减少测量工作的经费和时间(一般造标费用约占总经费的30%~50%),同时也使选点工作变得非常灵活,也可省去经典测量中的传算点、过渡点的测量工作。
(5)仪器操作简便
随着GPS接收机的不断改进,GPS测量的程度越来越高,有的已趋于“傻瓜化”。在观测中测量员只需安置仪器,连接电缆线,量取天线高,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而其它观测工作,如的捕获,跟踪观测和记录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结束测量时,仅需关闭电源,收好接收机,便完成了野外数据采集任务。
如果在一个测站上需作长时间的连续观测,还可以通过方式,将所采集的到数据处理中心,实现全自动化的。另外,接收机体积也越来越小,相应的重量也越来越轻,极大地减轻了测量工作者的劳动强度。
(6)可提供全球统一的三维地心坐标
GPS测量可同时精确测定测站平面位置和大地高程。GPS水准可满足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另外,GPS定位是在全球统一的WGS-84坐标系统中计算的,因此全球不同地点的测量成果是相互关联的。
(7)应用广泛
据每日航天网站日报道 铱星公司宣布,该公司与波音公司联合为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开发和演示了高整合性全球定位系统(GPS)项目增强能力,实现了两个重要里程碑。
第一个里程碑完成了铱星星载计算机的增强型窄带软件升级,使第二代GPS辅助信号能够通过整个卫星星座进行传输。这种传输信号将能够快速的、比使用的技术更加精确的实现GPS定位。这种GPS辅助信号即使在限定性作战环境下,如城区、森林、山区及峡谷中,以及在敌方干扰或战场射频噪声中,也将能为装备作战人员提供快速锁定和保持GPS信号的能力。
第二个里程碑演示了GPS信号获取能力。在信号干扰环境下,行进中的车辆利用高整合性GPS辅助接收机,只需花费几分钟就可接收到GPS信号。
高整合性GPS系统将利用铱星低地球轨道通信系统和美国空军运行的GPS中轨导航卫星信号。铱星提供高功率信号和快速变换地面轨迹,实施对用户的初始定位。
该团队按进度并在预算内完成了升级,主要为
GPS的应用都是基于两个基本服务
GPS应用范围
①.定位:如汽车、地面车辆跟踪和紧急救生。
②.导航:如船舶远洋导航和进港引水、飞机航路引导和进场降落、智能交通、汽车自主导航及导弹制导。
③测量:主要用于测量时间、速度、及大地测绘,如水下地形测量、地壳形变测量,大坝和大型建筑物变形监测及浮动车数据,利用GPS定期记录车辆的位置和速度信息。从而计算道路的拥堵情况。
①系统同步:如和电力系统
②授时:准确时间的授入、准确的授入
1.GPS在巡线车辆管理的运用
巡线车辆监控调度方案服务于需要通过车辆巡逻来监控线
路状态的服务型企业或管理型部门。方案将线路的规划和实际的巡线工作结合起来,以业务关键点为核心,通过GPS实时监控获得车辆的位置信息来考察车辆的巡线任务完成情况,通过各车辆距离事发关键点的距离和车辆当前的状态自动进行可调度车辆的选取。最终结合车辆分析和周密的统计报表,行成可计划、可执行、可评价的巡线车辆监控调度方案。该方案由行业中的成功实践者提出,并在2010对中国电信巡线车辆成功运用。
GPS首次出现在军事应用
1989年,一群认真专注的工程师和一个伟大的产品构想,造就了今日全球定位导航系统的领导品牌—兼具最佳的
销售成绩与专业技术。由制造当初在中被联军采用的第一台,到现今成为GPS 的第一品牌,的产品以更优良的功能和用途远远超越传统,并为GPS立下一崭新的里程碑。
为了缓解当时“沙漠风暴”行动时军用GPS接收装置短缺的问题,美军考虑购买民用GPS接收装置。民用接收装置的导航功能和军用装置完全一样,只不过不能识别军用加密信号而已。因此,到了“沙漠盾牌”军事行动的时候,就提前购买了数千套民用GPS接收装置装备各参战部队,占到了所有的5300套接收装置的85%。
GPS在个人定位中的应用
国内首款语音彩信GPS定位器-- 昱读全资科技语音彩信GPS定位器为列,它内置全国的地图数
语音彩信gps定位器
据,无需后 台支持,结合了GPS全球定位系统、GSM通信技术、嵌入式语音播报技术、GIS技术、GIS搜索引擎、图像处理技术和图像传输技术,直接回复终端中文地址、彩信、或语音播报地理位置。
5、GPS在和交通管理中的应用
三维导航是GPS的首要功能,、、车辆以及步行者都可以利用GPS导航器进行导航。是在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技术。汽车导航系统由GPS导航、自律导航、微处理机、车速、陀螺传感器、CD-、显示器组成。GPS导航系统与电子地图、无线电通信网络、
计算机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可以实现车辆跟踪和交通管理等许多功能。
6、GPS技术在导航仪中的应用举例
国际领先GPS导航仪品牌:Ahada(艾航达)――源自美国,现已登录!
产品核心功能:
1) 地图查询
◎可以在操作终端上搜索你要去的目的地位置。
◎可以记录你常要去的地方的位置信息,并保留下来,也和可以和别人共享这些位置信息。
◎模糊的查询你附件或某个位置附近的如加油站,宾馆、取款机等信息,
2) 路线规划
◎GPS会根据你设定的起始点和目的地,自动规划一条线路。
◎规划线路可以设定是否要经过某些途径点。
◎规划线路可以设定是否避开高速等功能。
3) 自动导航
◎语音导航:
◎画面导航:
◎重新规划线路:
GPS接收机种类很多,根据型号分为测地型、全站型、定时型、手持型、集成型;根据用途分为车载式、船载式、机载式、星载式、弹载式。
按接收机的用途分类
此类型接收机主要用于运动载体的导航,它可以实时给出载体的位置和速度。这类接收机一般采用C/A码测量,单点实时定位精度较低,一般为±10m,有SA影响时为±100m。这类接收机价格便宜,应用广泛。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此类接收机还可以进一步分为:
车载型——用于车辆导航定位;
航海型——用于船舶导航定位;
航空型——用于飞机导航定位。由于飞机运行速度快,因此,在航空上用的接收机要求能适应高速运动。
星载型——用于的导航定位。由于的速度高达7km/s以上,因此对接收机的要求更高。
测地型接收机主要用于精密大地测量和精密。这类仪器主要采用观测值进行,定位精度高。仪器结构复杂,价格较贵。
3. 授时型接收机
这类接收机主要利用GPS提供的高精度时间标准进行授时,常用于天文台及无线电通讯中。
按接收机的载波频率分类
单频接收机只能接收L1载波信号,测定观测值进行定位。由于不能有效消除电离层延迟影响,单频接收机只适用于短基线(&15km)的精密定位。
可以同时接收L1,L2载波信号。利用双频对电离层延迟的不一样,可以消除电离层对电磁波信号的延迟的影响,因此可用于长达几千公里的精密定位。
按接收机通道数分类
GPS接收机能同时接收多颗GPS的信号,为了分离接收到的不同卫星的信号,以实现对卫星信号的跟踪、处理和量测,具有这样功能的器件称为天线信号通道。根据接收机所具有的通道种类可分为:
多通道接收机
序贯通道接收机
多路多用通道接收机
按接收机工作原理分类
码相关型接收机
码相关型接收机是利用码相关技术得到观测值。
平方型接收机
平方型接收机是利用载波信号的平方技术去掉调制信号,来恢复完整的载波信号,通过相位计测定接收机内产生的载波信号与接收到的载波信号之间的相位差,测定观测值。
混合型接收机
这种仪器是综合上述两种接收机的优点,既可以得到码相位,也可以得到观测值。
这种接收机是将GPS作为射电源,采用干涉测量方法,测定两个测站间距离。
经过20余年的实践证明,GPS系统是一个高精度、全天候和全球性的无线电导航、定位和定时的多功能系统。GPS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多领域、多模式、多用途、多机型的国际性高新技术产业。
GPS类似车载GPS
类似车载GPS终端的还有定位手机、等。GPS定位由于要通过第三方定位服务,所以要交纳不等的月/年服务费。
所有的GPS定位终端,都没有导航功能。因为再需要增加硬件和软件,成本提高。
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车载GPS广告,和上述的车载GPS完全是两回事。它是一种GPS导航产品,当需要导航时,首先定位,也就是导航的起点,但是它不能把定位信息传送到第三方和持有人那里,因为导航仪中缺少对外通信。比如你把导航仪放在车里,你朋友把车借开走了,导航仪可以继续使用,继续定位,但是不能发信息给你,你就无法查找车辆位置。学术上的定位只能获取自己的位置。广告中的定位其实是定位追踪,这个需要在完成学术上定位前提下,通过通讯手段把位置告知你。
你说我买的是导航手机该行了吧,你想想,你把导航手机放在车上,车被盗了,那个手机会自己给你或第三方打电话发短信吗?它是需要人来操作的。所以说导航终端都没有定位功能。
导航可以导航路线,让你在陌生的地方不迷路,划出路线让你到达目的地,告诉你自己当前位置,和周边的设施等等。
中国在GPS应用上取得了很大的市场.其中有很多公司是导航的.但是也有在GPS行业做定位管理的。
各种GPS/GIS/GSM/GPRS系统软件、GSM和GPRS移动、系统的二次开发车辆监控系统整体搭建方案.系统广泛应用于公安,医疗,消防,交通,物流等领域。该方案基于NXP的PNX1090 Nexperia移动多媒体处理器硬件和由NXP与合作伙伴ALK Technologies联合开发的软件。NXP声称,该方案提供了设计师搭建一个带导航能力的低成本、多媒体功能丰富的便携式媒体播放器所需的一切,这些多媒体功能包括:MP3播放、标准和高清晰度视频播放和录制、FM收音、图像存储和游戏。NXP以其运行于PNX0190上的swGPS Personal软件来实现GPS计算,从而取代了一个GPS基带处理器,进而降低了材料清单(BOM)成本并支持现场升级。
跟随GPS 的一系列关联的应用都设计到数学和算法,和GIS系统,地图投影,坐标系转换!
由于运行轨道、卫星时钟存在误差,大气对流层、电离层对信号的影响,以及人为的SA保护政策,使得民用GPS的定位精度只有100米。为提高定位精度,普遍采用差分GPS(DGPS)技术,建立基准站(差分台)进行GPS观测,利用已知的基准站精确坐标,与观测值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一修正数,并对外发布。接收机收到该修正数后,与自身的观测值进行比较,消去大部分误差,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位置。实验表明,利用差分GPS(DGPS),定位精度可提高到5米。
GPS预警器是通过GPS在GPS预警器中设定坐标来完成的,比如遇到一个电子眼,然后通过相关设备在电子眼的正下方设立一个坐标,这样,使得装上这个坐标点数据的预警器到达这个点时,在达到坐标点的前300米左右就会开始预警,告诉车主前面有电子眼测速,不能超速驾驶,这样就起到一个预警作用。这样的准确率跟数据点的多少是有关系的,主要就是利用的定位来实现了。这种利用电子眼的经纬度信息进行预警的方式,关键在于电子眼数据的及时更新.这种产品的缺点在于不能测到流动性测速,有些反测速型的GPS导航仪,如凯旋智能预警GPS,配有反测速雷达机系统,GPS预警和反测速雷达机预警,两套系统同时工作,能够全面的实现电子眼预警的功能.
GPS智能系统
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本地的软件管理平台和远程的GPS智能车载终端。远程的GPS智能车载终端将车辆所处的位置信息、运行速度、运行轨迹等数据传回到,监控中心接收到这些数据后,会立即进行分析、比对等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以正常信息或者报警信息两类形式显示给,由管理员决定是否要对目标车辆采取必要措施。
GPS市场发展
中国GPS导航的市场潜力巨大。截至到2005年底,中国拥有车载导航设备的车辆不足10万辆,相对于3000万辆的汽车总数来说,普及率不到1%。而日本的汽车车载导航安装率高达59%,欧美约占25%。2006年便携导航市场应该有近5亿元的规模,而随着市场的高速发展及新品牌的层出不穷,预计2009年中国汽车GPS导航系统终端的销售额将接近100亿元。
2008年,被人们称为中国的“3G元年”。众所周知,在国内通信领域,最火的就是正在试运行的——3G标准。作为新一代的通信技术,3G带给人们非常多的期许。3G牌照的全面发放,也成了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其实在国内的GPS导航领域也在经历着一场蜕变,第三代PND类导航产品的应运而生,已经把人们带进了全新的导航时代。
导航应用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成为十一五”发展的亮点。在“十一五”期间,导航在其它领域如航空、海路、铁路、建筑、电信、电力等方面的应用都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卫星导航的多系统并存,使系统可用性得以提高,应用领域将更广阔;二是多元技术正在得到推广应用,主要有GPS与移动通信基站定位、陀螺、航位推算技术等的组合应用;三是卫星导航与无线通信等其它高技术相结合,如GPS接收机嵌入到蜂窝电话、便携式PC、和手表等通信、安全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中,从根本上促进了IT技术的整体发展。
GPS如何选购
在选择GPS导航产品时,软件和硬件的配置非常重要。一般来说专业品牌厂商的硬件配置是比较值得信赖的。一些山寨的GPS厂商经常编造硬件的配置,在液晶屏、、处理器等方面难以保证产品质量。他们整个GPS产品的生产过程无非是将一些硬件进行简单的整合和组装。而正规GPS厂家的硬件配置往往要经过层层把关,并要通过ISO质量生产标准(主要是ISO2000质量认证、ISO14001环境认证)等的认证。对于汽车产品只有通过“ISO/TS TS16949标准认证”才能向奔驰、大众等汽车厂商供应产品和服务。
而在软件方面最受关注的自然就是GPS导航地图数据的准确性和更新的及时性。地图的经常更新造成了电子地图的制作成本居高不下,因此许多不合格的GPS生产厂商就会减少地图更新或是盗版其他电子地图。消费者如果使用采用“假冒伪劣”的地图的机器导航,不仅容易“误入歧途”,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实际上,品牌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其它。由于导航产业在中国是一个处于发展期的高新科技行业,只有那些在市场上耕耘多年的专业厂商,才能保障产品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同时也有资金和实力为用户提供全面、优秀的服务保障。
产品的价格和售后服务也是购买产品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消费者都希望能买到质优价廉的产品,但结果却未必得偿所愿。市场上很多的导航产品 “价廉”却并不“物美”。所以,在这里要提醒消费者,选购产品时,不要被单纯的不正常低价蒙蔽双眼。对于与自己驾驶出行、旅游探险息息相关的导航产品来说,一定不要吝啬为自己的“出行安全”买单。
作为GPS导航产品,产品技术的升级和地图数据的更新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专业品牌的厂家才能够为消费者及时提供这样的服务。
油价三连跌后,又迎来三连涨,刚刚购车的新手,更是担心自己多跑了冤枉路,导致任何省油驾驶习惯都白费了。因此,购车之后,越来越多的菜鸟都会考虑购买车载导航仪。可是,记者发现,除了导航产品本身的缺陷外,无论在选购时的静态测试,还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车主们都存在一些认识误区。
一:选购时莫迷信搜星速度
通常,在购买GPS导航仪的商店中,销售人员会向消费者们展示产品的搜星接收信号如何迅速。通常,GPS分为热启动、冷启动和温启动三种方式,但在售卖导航仪的过程中,有些销售人员故意偷换概念,用不同状态下的GPS进行搜星速度比测。一般初次使用时、电池耗尽导致信息丢失,或者关机状态下将接收设备移动1000公里以上距离时,GPS冷启动定位速度相比热启动定位速度要慢很多。
其实,很多消费者都看重超快速定位,但销售人员展示的搜星超快不一定是真的快,因为需要区分冷热启动的不同状态,像市场上有些GPS产品搭载了HotFix超快速定位技术,比起其余没有超快速定位技术的产品,定位速度要快一倍以上。
二:语种并非越多越实用
由于实际应用中,多数情况下是利用产品的声音来导航,因此,越来越多的产品又多了一个卖点“多语种选择”,除了最常见的普通话、英语,还出现了粤语、客家话、潮州话、东北话、四川话等方言,因此,有的消费者在选购时,就觉得它的“语言能力”超强。但有些消费者在使用后反映,其实最能够将路面实际情况表达得恰到好处的,始终是普通话。其它语言则只是将路名距离等简单的信息机械地以当地方言表达出来,因此,在导航信息的表述中,让人感觉怪怪的。
三:对比超远景点路线规划
选择一款导航产品,它对路线规划、演算速度的快慢,是衡量产品优劣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有些消费者在购买时,喜欢输入当地的道路信息,以试验产品的运算情况,这并不足够。可尽量将一些极远的地点,如西藏、新疆、内蒙古、吉林等地的旅游景点设为目的地,以测试机器的计算速度。而且,这种远程目的地最好多输入几个。记者在使用中发现,将西藏布达拉宫设为目的地,有的产品虽然可以较迅速地规划出路径,但再将吉林、内蒙古的一些景点设为目的地,让它演算,产品就逐渐出现了运算缓慢甚至死机现象。如果机器每次的演算状态进度,从0%-100%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证明其运行质量可以得到保证。但如果有的机器在显示到60%-70%时,就出现很缓慢,甚至死机,这种机器显然不太适合那些喜欢自驾远游的消费者。
四:输入兴趣点对比地图信息量
市场上大部分品牌的GPS导航仪,都会选择一家固定的电子地图商合作。但要注意,这种符合国家出版资质的电子地图,大体上数据信息相差不大,但却有南北之分。有的公司的电子地图面向的市场为南方,因此,使用者会发现,本地的一些兴趣点的信息量会十分丰富,以郊区一些楼盘为例,主打南方市场的某电子地图,连该楼盘内不同小区的名称都可以显示出来。而一些侧重北方市场的电子地图,则连该楼盘都找不到。因此,在选购时,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比一下不同产品电子地图的信息量是否丰富。比如,选择了禅城区之后,可输入一些连锁餐饮企业名称,看同一区域内哪个更详细些。结果,有些地图显示出二十几个,但另外一些地图只显示出十来个。
五:别凭熟悉路线判断产品优劣
在选购时,很多人会第一时间将自己经常行驶的出发地与目的地输入,看看它指引的路线是否与自己经常行驶的路线吻合,以此来判别产品的优劣。其实,这并不完全正确。有经常使用导航仪的车主表示,在不堵车的前提下,往往导航仪推荐的路线更近。可见,如果车主比较熟悉出发地与目的地,容易怀疑导航仪的引导路线。不过,导航仪指引的路线虽然比较近,但也会出现所指引的小路路况极差,甚至难以通过的情况。
GPS四大导航
1、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由24颗卫星组成,分布在6条交点互隔60度的轨道面上,精度约为10米,军民两用,正在试验第二代卫星系统;
2、俄罗斯“”系统。由24颗卫星组成,精度在10米左右,军民两用,设计2009年底服务范围拓展到全球;
3、欧洲“”系统。由30颗卫星组成,定位误差不超过1米,主要为民用。2005年首颗试验卫星已成功发射。预计2008年前开通定位服务;
4、中国“”系统。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北斗一号”精确度在10米之内,而“北斗二号”可以精确到“厘米”之内。计划2008年左右覆盖中国及周边地区,然后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日23时3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火箭,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二代北斗导航工程的最后一颗卫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70次发射。至此,我国北斗导航工程区域组网顺利完成。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美国第二代。是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采纳了子午仪系统的成功经验。和系统一样,由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接收机三大部分组成。的空间部分使用24颗高度约2.02万千米的组成卫星星座。21+3颗均为近圆形轨道,运行周期约为11小时58分,分布在六个轨道面上(每轨道面四颗),轨道倾角为55度。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四颗以上的卫星,并能保持良好定位解算精度的几何图形(DOP)。这就提供了在时间上连续的全球导航能力。
地面监控部分包括四个监控站、一个上行注入站和一个主控站。监控站设有GPS用户接收机、原子钟、收集当地气象数据的传感器和进行数据初步处理的计算机。监控站的主要任务是取得观测数据并将这些至主控站。主控站设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它对地面监控部实行全面控制。主控站主要任务是收集各监控站对GPS的全部观测数据,利用这些数据计算每颗GPS卫星的轨道和卫星钟改正值。上行注入站也设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它的任务主要是在每颗运行至上空时把这类导航数据及主控站的指令注入到卫星。这种注入对每颗GPS每天进行一次,并在卫星离开注入站作用范围之前进行最后的注入。
GPS时钟装置
时钟装置的GPS 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atellite,是的时钟装置,提供DCS系统工作站和DPU的。同时为电气设备提供GPS。
GPS注意事项
在家不能搜星 GPS靠直接接收美国GPS卫星信号工作,需要在室外看到天空的地方才能接收到卫星信号,室内不能接收! 2.电池使用时间短 所有车载型GPS电池连续使用时间都不长,因车上有点烟器电源,设计者认为没有机会需要长时间用电池待机,电池只做备用,不插电源连续使用一般只有40分钟~1.5小时,型号不同,使用不同,还会有较大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汽车点火发动的瞬间,启动电流很大,有冲击烧毁车充保险丝的风险,最好在汽车启动的时候,不要在点烟器上插车充,启动后再连接。 3.定位不准 GPS正常平面定位误差在10-20米以内,受到如天气,美国GPS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有时还会更大。如果地图指示位置没有很准确在路上,原因可能是信号不良导致延滞造成误差,也可能是地图数据偶尔偏差,也有可能是路很宽,所以看起来GPS好像稳定偏移路面。 4.不能搜星或者搜星慢 遇到不能搜星或者搜星慢的情况不要着急,请换地点改时间再试试。不要用一两次,或一两天就决定GPS的好坏,由于卫星状态每天都不同,也许同一个地方,上午信号满格,但晚上信号差点。
GPS我国前景
随着汽车、手机等高档消费品的普及,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GPS)产业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十一五”期间,GPS在多个领域将会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由于GPS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环境还不完善,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致力于GPS产业发展的有识之士时刻关注着这些问题,并亲自实践探索其发展和突破之道。北京东方联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峻林是众多探索者中的一员。有了更多这样的有识之士,中国GPS产业的明天值得期待。
中国投资咨询网《2007年中国GPS导航市场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称,截至2005年底,中国安装车载导航设备的车辆不足10万辆,普及率不到1%。随着中国市场的高速发展及新品牌的层出不穷,预计GPS产业产值在2007年可接近10亿元。“十一五”期间,GPS在航空、海路、铁路、建筑、电信、电力等领域的应用都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然而,由于GPS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环境还不尽完善,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产业配套环境急需建立
与GPS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GPS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之配套的大环境还没有形成,企业发展相对较难。虽然中国企业自主研制的GPS核心技术产品已经达到国际水平,甚至直接卖给国外的公司,但由于没有适合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产业链没有形成,许多相关配套产品都没有企业提供。特别是能够研发核心技术的企业太少,只有东方联星、西安华讯、北京星科联通等少数几家,势单力孤。
在政策环境方面,虽然国家已经认识到发展GPS的重要性,但支持力度远远不够。“主要还是国家卫星导航的人才太少,制定发展卫星导航产业的框架战略不清晰,导致国家对未来卫星导航产业的认识不足,投入谨慎,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业内人士表示。此外,高校中没有教授GPS知识的人,更谈不上培养下一代GPS人才。
据国外专家预测,到2030年,世界GPS市场将进入到平缓发展阶段,市场趋于平稳,应用范围虽十分广泛,但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单位利润会逐渐降低。由于事关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此的业内人士对以上情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其中就包括东方联星科技公司总经理张峻林。他说:“卫星导航在国内外都是不成熟的,但是如果再等5年,国外技术完全成熟的时候,我们的机会就更少了,就像现在去做PC操作系统,谈何容易?”东方联星虽然在某些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GPS事业的前列,但是缺乏大的环境支持,难免曲高和寡。
国家已经认识到发展GPS的重要性,特别是对某些国有企业动辄支持几千万甚至上亿元。但这些国有企业并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而是斥巨资购买国外的技术产品。如果这些企业能转而利用国内企业的核心技术,让他们分一杯羹,不仅可以保证国内企业的生存,还能打开GPS发展的大环境,推动我国卫星导航事业的发展。“但是像这样的局面有谁来改变呢?”张峻林郁闷地说。
GPS定位系统
GPS定位系统是指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简称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系统功能必须具备GPS终端、传输网络和监控平台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通过这三个要素,可以提供车辆防盗、反劫、行驶路线监控及呼叫指挥等功能。
GPS定位系统的空间部分是由24颗GPS工作卫星所组成,这些GPS工作卫星共同组成了GPS卫星星座,其中21颗为可用于导航的卫星,3颗为活动的备用卫星。这24颗卫星分布在6个倾角为55°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卫星的运行周期约为12恒星时。每颗GPS工作卫星都发出用于导航定位的信号。GPS用户正是利用这些信号来进行工作的。可见,GPS定位系统卫星部分的作用就是不断地发射导航电文。
GPS定位系统的控制部分由分布在全球的由若干个跟踪站所组成的监控系统所构成,根据其作用的不同,这些跟踪站又被分为主控站、监控站和注入站。主控站的作用是根据各监控站对GPS的观测数据,计算出卫星的星历和卫星钟的改正参数等,并将这些数据通过注入站注入到卫星中去;同时,它还对卫星进行控制,向卫星发布指令,当工作卫星出现故障时,调度备用卫星,替代失效的工作卫星工作;另外,主控站也具有监控站的功能。注入站的作用是将主控站计算出的卫星星历和卫星钟的改正数等注入到卫星中去。
GPS定位系统的用户部分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及相应的用户设备如计算机气象仪器等所组成。它的作用是接收GPS卫星所发出的信号,利用这些信号进行导航定位等工作。
以上这三个部分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GPS定位系统。
GPS定位系统具有性能好、精度高、应用广的特点,是迄今最好的导航定位系统。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不断改进,硬、软件的不断完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地开拓,已遍及国民经济各种部门,并开始逐步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GPS网的设计
建立城市或其它局部性GPS控制网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技术设计则是建立GPS网的第一步,是保证GPS网能够满足经济建设需要,保证GPS成果质量可靠的关键性工作
随着GPS 在测量中应用的普及,对GPS 应用的研究有了更广泛的扩展。而GPS 网无论是在布网方案,还是在平差模型方面,都与经典网有许多不同之处。由此,经典网的优化设计不再完全适用于GPS 网的优化设计。本文在总结了GPS 网特点和经典网优化设计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GPS 网优化设计的分类与优化目标。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
Specifications for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urveys
本标准规定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按静态、快速静态定位原理,建立测量控制网(简称(GPS)控制网)的原则、等级划分和作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和局部GPS控制网的设计、布测和数据处理。
GPS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适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三角测量规范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规定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
GPS实际运用
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GPS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用于建立各种道路工程控制网及测定航测外控点等。随着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对勘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线路长,以知点少,因此,用常规测量手段不仅布网困难,而且难以满足高精度的要求。中国已逐步采用GPS技术建立线路首级高精度控制网,然后用常规方法布设导线加密。实践证明,在几十公里范围内的点位误差只有2厘米左右,达到了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精度,同时也大大提前了工期。GPS技术也同样应用于特大桥梁的控制测量中。由于无需通视,可构成较强的网形,提高点位精度,同时对检测常规测量的支点也非常有效。GPS技术在隧道测量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GPS测量无需通视,减少了常规方法的中间环节,因此,速度快、精度高,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GPS是英文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GPS运用到电子巡更里的优势是如果一个比较长比较远的巡检线路,不需要安装巡检点,直接从卫星上取得坐标信号,主要适用于长距离巡更巡检如电信、森林防火、石化油气管道勘查等。澳普门禁的左光智介绍:“但是GPS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比如因为阴天的森林天上有云、电离层都会对卫星信号产生影响甚至有可能定位不到。”加上GPS耗电量大,成本高;最大的局限性是GPS不能在封闭的空间内比如大楼里面使用,而巡更产品大部分是用于室内的
汽车导航和交通管理中的应用
(1)车辆跟踪。  利用GPS和电子地图可以实时显示出车辆的实际位置,并可任意放大、缩小、还原、换图;可以随目标移动,使目标始终保持在屏幕上;还可实现多窗口、多车辆、多屏幕同时跟踪。利用该功能可对重要车辆和货物进行跟踪运输。  (2)提供出行路线规划和导航。  提供出行路线规划是汽车导航系统的一项重要的辅助功能,它包括自动线路规划和人工线路设计。自动线路规划是由驾驶者确定起点和目的地,由计算机软件按要求自动设计最佳行驶路线,包括最快的路线、最简单的路线、通过高速公路路段次数最少的路线的计算。人工线路设计是由驾驶员根据自己的目的地设计起点、终点和途经点等,自动建立路线库。线路规划完毕后,显示器能够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设计路线,并同时显示汽车运行路径和运行方法。  (3)信息查询。  为用户提供主要物标、如旅游景点、宾馆、医院等数据库,用户能够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其位置。同时,监测中心可以利用监测控制台对区域内的任意目标所在位置进行查询,车辆信息将以数字形式在控制中心的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  (4)话务指挥。  指挥中心可以监测区域内车辆运行状况,对被监控车辆进行合理调度。指挥中心也可随时与被跟踪目标通话,实行管理。  (5)紧急援助。  通过GPS定位和监控管理系统可以对遇有险情或发生事故的车辆进行紧急援助。监控台的电子地图显示求助信息和报警目标,规划最优援助方案,并以报警声光提醒值班人员进行应急处理。
GPS除了用于导航、定位、测量外,由于GPS系统的空间卫星上载有的精确时钟可以发布时间和频率信息,因此,以空间卫星上的精确时钟为基础,在地面监测站的监控下,传送精确时间和频率是GPS的另一重要应用,应用该功能可进行精确时间或频率的控制,可为许多工程实验服务。此外,据国外资料显示,还可利用GPS获得气象数据,为某些实验和工程应用。
时间服务以GPS的时间为基准,为领域内的设备提供时间服务,是时间服务器基准时间重要来源。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开发的最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新技术之一,其全球性、全能性、全天侯性的导航定位、定时、测速优势必然会在诸多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发达国家,GPS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GPS技术在中国道路工程和交通管理中的应用还刚刚起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级公路的快速修建和GPS技术的应用研究的逐步深入,其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也会更加广泛和深入,并发挥更大的作用。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中国江苏网[引用日期]
.新浪网新闻.[引用日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引用日期]
.科技名词定义.[引用日期]
.一卡通网[引用日期]
.测绘[引用日期]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
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中国通信学会
中国通信学会
原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互联网中心
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中国移动设计院
首席架构师业务总工程师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百度公司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通信学会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评审专家委员会
中国通信学会是全国通信...
提供资源类型:内容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ps卫星定位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