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手机还是相机32g内存卡够用吗,Snap绝对够装逼

西藏装逼指南
我的图书馆
西藏装逼指南
西藏-装逼指南西藏作为旅行界与驴友圈装逼制高点,每年都有数不清的人通过各种形式蜂拥而至,但是如果花了半个肾的钱和一个月的时间好不容易走了一趟,没能好好的洗涤下心灵,感悟一下人生,狠狠的装一回逼,不能把装逼界最牛B的资历酷B一下,那就真的该死在西藏,不要回来了!所以准备进藏的无论是真驴假驴老驴新驴们,如何打造一个高逼格的西藏之旅,今天就来听听无敌哥给大家慢慢道来,为你的顶级逼梦做个参考!1准备去 当你有了去西藏的冲动,千万不要在真正出发前几个月就满世界宣传,我要去西藏啦!因为去西藏不是光有梦想就能去的,去西藏一定是要具备下面几个必备的条件的:时间、金钱、屁股(强健的身体)、脑袋(智慧)还有一颗说走就走的勇敢的心!好像很简单,但是当你省吃俭用的聚足了钱,身体说不定夸了,身体没夸可能根本一辈子也没有那么长的假!那你真的就能勇敢的辞职去看看精彩的世界?所以说走就走,真的没有那么简单。如果你提前就到处咋呼,轻则别人会觉得你很2,严重的话万一你来个什么情况事、去不了了别人就HIAHIAHIA了。哈哈,如果一切都OK,那也一定要走得很突然,一定要来一段说走就走的驴行,那才能算是一个高逼格的起点!当所有人问:“哇,你怎么突然就到西藏了”!此时,逼格-瞬间爆表。所以,你要悄悄的,莫名其妙的消失,留下无尽的谜团。到了西藏,在扣扣、微博、微信等等上,风淡云轻发个状态“拉萨的天好蓝啊”!然后就隔3岔5的发个位置,告诉大家你到纳木措了,你到唐古拉了,你到珠峰大本营……要是有人在下面留言“冷不冷啊?高反没啊?漂不漂亮啊?”,一定要统一回复:在人间天堂,一切都好!2从哪去(进藏路线) 进藏的只能走两条路:天上与地上。天上当然只有灰机了!地上供汽车进藏的路线有四条:青藏线、川藏线、滇藏线、新藏线。但户外进藏的路线就多了,根据深驴们总结,共有16条:青藏线、滇藏线、中尼线、川藏(南)线、唐蕃古道、川藏北线、丙察察线、丙察左线、中印线、川藏中线、新藏线、阿里北线、阿里中线、老新藏线、羌塘纵线、羌塘横线。最美的是川藏线,滇藏线后半程与川藏线汇合,川藏线所在的国道318曾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中国的景观大道”。大多数骑行和徒步青年都选择这两条路,这两条路足够凶险,多少人前赴后继的摔在了深不见底的深谷里。所以,进藏无论你采用哪种方式,走这两条路都是不错的的选择。最艰苦的是新藏线,如果有人告诉你“我们在通麦天险遇到了塌方……”你只消淡淡的说一句,“我看着我的兄弟掉进了雅鲁藏布江……”,那位除了鸦雀无声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但是如果他说:“我才走完新藏回来……”即使他后面什么都不再说,你只要看到他眼中隐隐的泪光,你就只能陪他无语了。日,李聪明(曾连续骑行12条进藏线路,纵穿羌塘,纵穿克里雅古道——也就是本文羌塘横线之前的15条线路他均已挑战成功,这是最后一条)孤身挑战羌塘横线失联,微博的最后一次更新是当日的21:15……近日有人找到了他的装备,但人-依然无消息!最高的逼格是用生命造就的!3怎么去(交通工具) 去西藏,怎么去是个大问题,因为这绝对决定了你逼格的高低。但说起来却也很简单,大家不是都总结了吗:普通青年坐飞机去,文艺青年坐火车去,二B青年骑车徒步搭车去。但说到逼格,一定是纯徒走路的逼格高过骑车的,骑车的高过徒搭的,徒搭高过开车的,开车的高过坐车的,实在只能坐火车的也得忍40多小时的硬座,你要坐着卧铺来拉萨你怎么好意思跟人开口打招呼啊!如果你是坐灰机,哈哈,飞过来的,那么一定要跟你说:大妈,回家奶孩子好吗?纵然徒步逼格最高,但往往人格不保,动辄马路边站几个小时没车停下,好不容易拦辆车死乞白赖的求司机捎一段,颜值高的能让人赏心悦目,顺利点,颜值不如人意的,人家可能需要你以身相许,你是从了呢?还是看着他绝尘而去。简单说:就是逼格越高代价越大,想要稳妥,你可以坐车来,但一定要有一颗“其实我本来打算纯徒步的,但我腿瘸了腰折了家里曾祖父曾姥爷去世了”的信念!其实如何去,也不重要,但到西藏别上吐下泻才重要!无论如何,踏上拉萨土地的第一步,脸上千万不要露出:“我靠,终于活着到西藏了”的喜悦和“尼玛的高反真的差点要了我的命”的惨淡相互交织的表情。你必须要深深的吸上一口气,让别人看到,你-终于回到家时的表情!4跟谁去(旅伴) 决定了出行的方式,也就决定了你跟什么样的人一起同行!跟团?死去吧,比死还痛苦,当然不如去死吧!自驾?找个好司机,把梦想与小命都交给他吧!纯徒或纯骑?痛苦的旅程中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与那个人!“一个背包,一台单反,一个诙谐博闻的旅伴,一张单程机票和一颗说走就走勇敢的心,就是一场完美的旅行”,那么的矫情,那么令人作呕的话一定不要当真,去西藏,真的不一定需要提前约伴。在去西藏的路上或者就在西藏这里-你一定可以找到与你志同道合的旅伴。如果想带着女朋友或者炮友一起来狂嗨,那还是直接去三亚吧,太兴奋了会爆血管的。还是第一条说的:静悄悄的,一个人-默默的说走就走,那才是最顶级的逼格!5带些啥(户外装备) 装备,当然,到西藏你不准备好装备哪行!无敌哥理解,装备就是装B必备的意思。普通的网上一大片,你按需购买吧,我们就瞎侃侃算了。在拉萨的火车站、飞机场,在布宫、大昭寺,在每一个高山的垭口,你都能看到一片姹紫嫣红的冲锋衣,花红柳绿交相辉映。那年从不曾户外过的萝莉、大妈、大叔,奶妈、奶爸们为了来西藏特意冲到专柜置办了一身onepolar,一上火车就穿着,根本不管是否合宜适时。当他们为了让别人看了好像 “专业”似的,其实在真的专业人士的眼里,他们就是“土逼+傻冒”。“有钱没文化,就穿哥伦比亚”,在不适合的时间、地点穿冲锋衣是不受待见的,尤其在拉萨。一张干干净净的脸配上一件崭新的冲锋衣,拉旅行箱来,即使是rimowa,也无异于告诉别人,“我是坐灰机来的,我逛两天就走了”。真正从那进藏16条曲折路来的人,哪个没有一身上乘而专业的装备,只不过到了拉萨已经脏的不成样了,破旧的专业服装与磨出洞的包,就像男人脸上疤一样,残缺-但美!这才叫专业的逼格。背包上小小的mammut快挂就证明你是头有口味的真驴,而那些跟团来的大叔大妈他们连这玩意儿是什么都不可能知道的。聊天时,你只要抚摸一下包上的那个洞说:上次走墨脱蚂蟥谷时,如果不是这个背包挂在了树上,就掉下悬崖了……”,然后露出一丝看破生死的淡然的微笑。在拉萨,你先在八角街搭配个藏式吊饰+菩提子串子,穿一条Nepal的大裆裤,然后就拖着人字拖闲逛瞎遛,绝对是正宗文艺青年的逼格。美女们才买的民族风围巾与毯子、长裙什么的,回家有机会可以乱搭一下,在拉萨就不要穿了,因为这看似有特色的东东,已经成为装逼圣地的标配,你到丽江、阳朔、鼓浪屿……都有!6住在哪,吃什么(食宿) 心大钱少的文艺青年去西藏最大的障碍也许就是钱了,既然去的不是三亚,当然也住不起希尔顿,那就越便宜越好,不花钱最好。有普通旅馆不住快捷,有青旅不住普通旅馆,有藏民家不住青旅,有帐篷就别住藏民家里了,宿营住帐篷才是最高的逼格,如果能混帐那就更好了!在雅安的东升竹庄、新都桥的国际青旅、然乌湖的藏民客栈,拉萨的尘埃落定你会看到无数各式的驴,也会听到关于驴们无数的传说。这些都是无价的财富啊,在人生以后的日子里,随时捡一段套在自己身上,讲出来就行,你没想骗那些已经听的走火入魔的妹子。而与一个路上邂逅的姑娘坐在帐篷里看茶卡盐湖与纳木措的星空的那一刻,你一定会觉得这一路上所有的痛苦都是那么的浪漫,从此伟大的灵魂铸就了! 没有这样的经历,何谈逼格?藏区许多物资都是匮乏的,需要从内地运过去,特别是水果蔬菜,所以去西藏,吃饭是一件很浪费钱的事。但是再穷,咱也得去一次玛吉阿米、刚吉餐厅、娜玛瑟德这样的正宗藏餐厅,尝尝味道!所有真驴都会说,一路上的大饼管饱就是最好,保温杯里热水中加上半袋榨菜那绝对是最最的美味“仙汤”!在青年客栈中自己胡乱展现一下厨艺,又省钱,又有情趣!在路上,搭起帐篷,支起小锅,点上高原气,煮一碗香气四溢的“红烧牛肉面”,仰望着星空,心中想着“米兰.昆得拉”(“柏拉图”也行)至高无上的逼格立刻在苦逼的人生中与篝火一起闪耀!7高原反应 对于初次进藏的驴来说,高反可能是大家最担心一个问题,内地人去西藏有高原反应是正常的,尤其是坐灰机去的!就像西藏人到内地也会氧中毒,PM2.5与雾霾那就更不用说了!高原需要的就是一个适应的过程,有的人或多或少有点,一般表现就是头疼、胸闷、恶心呕吐、呼吸紧促、晚上睡不踏实,两三天后基本都能适应了,但最严重的症状是肺水肿或者脑水肿,足够让人在24小时内一命呜呼,所以做好准备还是重要的。而灰机去西藏,哈哈,不高反才怪,你想想:假如把你从天天光屁股的原始社会一下扔到了现代文明社会,让你每天穿着裤子,你能不难受吗!如果是真驴,不管是从哪一条线,走着或者骑车来的,一定不会有高反的,因为他是从平原一步步进化来的,适应了!所以进藏前也不必有过多的心理负担,给自己造成心理压力,反而更容易高反,初进高原不要剧烈活动,注意尽量不要感冒,在出发前提前一周可以服用红景天,风险就会小多了。还有就是有心肺疾病及严重高血压等就不要命拼了!但是我们是凡人吗?不体验一下高原反应好像也有点有辱逼格的赶脚!得一场肺水肿,呼吸都充盈着咕噜咕噜的水声的情况下,还抽着mild seven 乱侃,最后被同伴拉到医院的桥段,绝对盖过在塔尔寺磕过10万次头。要装逼也特简单了,你只要神采飞扬的告诉那些因高反而瘫倒在床上的人:我每天晚上不洗把热水澡喝半斤青稞酒都睡不着觉!但可一定要记得,千万把吃掉的“红景天”与“高原安”空盒悄悄扔掉。8游览(拉萨必去的地方) 现在的布宫和大昭寺拥挤的程度已经直逼菜市场,嘈杂程度更让人怀疑旁边诵经的喇嘛是不是已经用耳塞堵起了与人类交流的通道!拉萨是西藏之极,而作为拉萨的符号的布宫与大昭寺等一众经典,绝对是不容错过的,如果你相信那些文艺青年自以为是的告诉你“布达拉宫、大昭寺别去,没劲”,你这个智力水平就足以去纳湖拍裸照了。对于西藏布宫,大昭寺,色达等等这些千古奇观,不仅一定要去,还要像了解你的那个她的身高、血型、生日、体重、星座、经期一样对他们了如指掌,信手拈来如数家珍。你要知道里面每一尊佛的来历,知道达赖喇嘛头顶的夜明珠价值几何,还有文成和尺尊争风吃醋的奇闻异事,如果你能懂点密宗就更锦上添花了,当与人聊天的时候,你可以口若悬河,唾星横飞的娓娓道来,那么,你将长久的成为小妹妹们的核心。所以你务必要爱上甜茶馆与大昭寺刺鼻的气味,然后告诉你身边要吐、快吐、已经吐出来的驴们:“要心诚,无欲无色才无味”,他徒留原地或退而却步时,只能仰望你的背影,越来越高大!其实也不用看多少书,只要跟着旅行团蹭免费导游就够你受用了。如果有人比你更懂,跟你得瑟布宫的种种时,你就让他看看你身上的老茧,你说这是从塔尔寺开始一路上跟着藏民磕长头玩留下的。如果有人在讲玛吉阿米与桑央嘉措的故事,你就和他聊聊跟着马帮一起穿越阿里,马帮中那个汉族姑娘与他藏族老公的故事。总之,关于西藏的那许多的千古传奇,应该像色拉寺外残破的香炉,吸进千万人的虔诚和信仰,化作一团团烟雾,飘散在拉萨湛蓝的天空下,和你已经被尼古丁熏黑了一半的肺中,成为灵魂中真正的逼格。此时的逼格与脑容量成正比!也许只有在此时,你才会理解好好学习,认真读书的重要!9艳遇 拉萨与丽江、阳朔、鼓浪屿一样,是传说中的艳遇之都,但那些都是传说!其实西藏的艳遇也可以诠释那句经典“在路上”,去西藏的路,不仅承担了你身体的重量,也承担了给单身行走的文艺二青屌丝们牵线搭桥约伴打炮的重任。不管你来自何方,在路上,没有人会在意你的收入、背景、年龄、甚至长相,任何人都能被西藏这灿烂的阳光照耀,温暖自己幽暗了二十多年的心和下半身。把那些虚伪的节操大把大把的丢掉吧,因为这儿是东方的伊甸园。如果你想更高的逼格,那么你坐在青年客栈的庭院中,手捧着我下文中说到的萨冈的《你好,忧愁》,时不时抿一口杯中的麦卡伦,一脸沧桑的对着对面的妹妹说:我想,把自己埋在西藏……!10其他 相 机许多人为了旅游,为了去西藏,专门买了台佳能的5D3,但是只能用auto档,拍出来和iphone无异。你在西藏会看到拿着600D+1855也敢露出一副摄影师的嘴脸的人,但一排排的红圈和三脚架5d3空气切割机飞思后背……会让你三观尽毁!其实去西藏,就用个咱国产的华为手机+美图秀秀就足够了,或者拿个pentax mx,在数码党快门不停啪啪的时候静静思索,等他们拍完看回放的时候,你喀嚓按一两下快门,然后悄悄离开。如果你什么都不带,你就静静的看着,然后把吴青峰的那句话:“当你拿起相机的时候,你就会忽略镜头前的东西”说一遍,再飘然而去。书进藏之前一定要看点关于西藏的书,如《西藏旅游指南》和《来西藏必去的50个地方》,但走的时候就不需要了,因为那些是幼儿园科普读物,上路的时候可以在下列书中选一本:《鞑靼西藏旅行记》【古伯察】《西藏之过去与现在》【查尔斯·贝尔】《及时雨》【司徒亚特·戈尔德夫妇】《龙在雪域》【茨仁夏加】《红星照耀西藏》【达瓦诺布】《天葬》【科尔】,但《中国国家地理》特辑也是行走西藏江湖的杀器一件。若想提升逼格,就带上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和萨冈的《你好,忧愁》吧,在每一个孤独的空间,读上十几页,掩卷唏嘘,如果演技好的话,再配上两滴晶莹的似流非流的泪珠,那逼格就至高无上了!如果想证明你不是来自远古,那就带一台kindle也行,证明你是从现代文明的废墟中走到了消逝的香巴拉……!音 &乐一开妈喜欢的是郑钧的《回到拉萨》,后来是一个女人和一些歌。如果你猜的是韩红、萨顶顶、央吉玛、黛青塔娜,那你就可以去KTV玩去了!这些只是那个女人的模仿者,甚至还有王菲。那关于西藏的音乐最高逼格的女人叫朱哲琴,一个来自湖南走向世界的女人。最震撼我的是她的《阿姐鼓》,从此我相信,这个女人真的可以代表西藏的音乐!传说那一年,朱哲琴与她的制作人何训田一起去西藏寻找音乐灵感,采风中他们听到一个“阿姐鼓”的故事:“这个鼓,用的是一张少女的皮,她本身是愿意做奉献的,所以就选中了她作这个鼓。”他们听到这个故事非常震撼,1994年创作完成了《阿姐鼓》。《阿姐鼓》本身讲述了一个孤单的小姑娘失去了相依相伴的哑巴阿姐,但她不明白阿姐为什么离家,一直想到阿姐那么大,突然明白也许是梦想的幸福带走了阿姐,也许还将带走已长大成人的她。“阿姐鼓”这三个字并不富有诗意,甚至有点血淋淋的残酷,原来“阿姐鼓”是人皮鼓,在西藏,只有圣洁的女人皮才配制鼓。但是在西藏人的心目中,死并不可怕,它如同诞生新的生命一样,是回归大自然。作为轮回的一部分,生与死是平等的,只有幸福吉祥才最重要。“天边传来阵阵鼓声/那是阿姐在对我说话”朱哲琴在何训田的丰厚宽阔的背景音乐里,唱出来的结构复杂的主弦乐,犹如灵魂在深厚、神秘的布景里,舞出了的曲折上升的精神。那种天籁之音,是西藏的天空下升入天堂的歌唱。普鲁斯特说:“唯一幸福的岁月是失去的岁月,唯一真实的乐园是失去的乐园。”西藏,无疑是我们每个人的乐园之一,每一个曾经踏上过这片领地的人一样,已把它当成了精神与情感的双重家园而为它魂牵梦绕。而我们曾经来过的离去者,有一个精神的结,从离去的那一刻起就总梦想着有一天,能再一次重返这片神奇的土地。然而,无论怎样,我们永远回到过去了。天空、草原、道路和岁月一样转瞬即逝,即使我们再次回到曾经喜爱的那些地方,我们也无法重睹我们初见到的它们,因为它们不是位于空间中,而是处在时间里……因为-旧地重游的人已经不再是那个踌躇满志的文艺青年!西藏是我们不能忘却的记忆,我们期待着遭遇与过去相同的气息!失去的乐园在不经意间又在我们的生活中显现,重新照亮未来。在那些思念的日子里,朱哲琴的音乐里的西藏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宁静与幸福。当你真的懂了朱哲琴的音乐,无以伦比的逼格自然而然的生成,从此,不用再装了!无敌作品行.摄-无敌微信:yhj0898人生是一场诗意的修行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你就像一个弱智)
([已注销])
(深藏弓与名)
第三方登录:Snap 要上市了,9 张图看 Facebook 之后最大的美国科技 IPO 是怎么回事_智能_好奇心日报
社交账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上传头像拖拽或者缩放虚线框,生成自己满意的头像预览 忘记密码
设置新密码
智能Snap 要上市了,9 张图看 Facebook 之后最大的美国科技 IPO 是怎么回事
龚方毅 谢若含
这是一桩美国久违的互联网 IPO。Snap 的成败决定着一批创业公司的出路。
上周,Snapchat 母公司 Snap 发布招股书,不出意外今年三月底它就要在纽交所上市敲钟了。
这是一桩美国久违的互联网 IPO,而且是 Facebook 之后上市公司市值最高的一次。Snap 上市市值 250 亿美元,预计会超过 Twitter、Groupon 及 Google 等互联网科技公司。
2012 年 Facebook 上市是美国风险投资的一个转折点,在它之后互联网公司融资明显容易了。27 岁就领导一个千亿美元市值公司的扎克伯格也成为新一代创业偶像。
1991 年出生的 Snap CEO 斯皮格尔,常被比作小一代的扎克伯格。
两人都是类似的中产白人家庭背景,扎克伯格读哈佛、斯皮格尔读斯坦福。扎克伯格读大二时拉人做了 Facemash、斯皮格尔读大三时找朋友一起做了 Picaboo,这两个产品之后分别改名为 Facebook 和 Snapchat。
两人同样是没读完就退学创办公司,同样很快和一位合伙人翻脸,也同样拒绝了天价收购。扎克伯格 22 岁拒绝了雅虎 10 亿美元收购提议、斯皮格尔 23 岁拒绝了扎克伯格 30 亿美元的收购提议。
斯皮格尔(左)和扎克伯格(右)。图片来自:
但两人创业的背景大不相同。Facebook 蹿红的时候,iPhone 还没诞生、扎克伯格的社交网络拿下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当 Snapchat 在 2013 年火起来的时候,Facebook 已经是一家有十亿用户的上市公司,另一个社交服务 Twitter 也上市了。
中国除了腾讯家的微信、QQ,你已经再找不到第三个有活力的社交网络。
今天 Facebook 在全球市场有着同样的垄断地位。除中国外,全球有 28 亿互联网用户,当中四成每天都会打开 Facebook。而它旗下的两个通信应用 Facebook Messenger 和 WhatsApp 也分别都聚集了超过十亿用户。发图的 Instagram 每月用户超过 6 亿。
但 Snap 还是越长越大,吸引了比微博和 Twitter 更多的用户,成了 Facebook 之后上市规模最大的美国互联网公司。
有这一堆社交网络在先,Snap 是怎么长大的?
因为它抓住了年轻人。
,现在有 1.61 亿人每天都用 Snapchat,其中 60% 用户是 13-24 岁的青少年。特别是在美国,这个国家大约有 ,当中超过 9 成每天用 Snapchat。
相比之下,Facebook 用户中只有 39% 在 13-24 岁,大多数用户都已经过了大学的年纪。
越年轻的用户在 Snapchat 上的活跃度也越高。根据 2016 年第四季度数据,25 岁及以上的用户每天打开 Snapchat 12 次,平均使用时长为 20 分钟,而 25 岁以下用户平均每天打开 20 次以上,使用时长每天超过 30 分钟。
吸引年轻人,是 Snapchat 一开始的特性。2011 年秋天,上线不到 2 个月的 Snapchat ,在斯皮格尔侄女所在的橘子郡中学火了起来。
当时它还只是一个拍照应用,只允许你和通讯录里的好友发送照片,没有 P 图功能,也没有美化滤镜,人们在这里接收和发送更加真实的消息。用户能为发送的照片设置一到十秒不等的寿命,如果接收方试图截屏,发送方会接收到提醒通知。
当时 Facebook 在学校被禁止使用,学生们开始在 iPad 上用 Snap 传递带有字条的图片。令他们高兴的是,这些图片最后都会消失,留不下让老师和父母抓住把柄的证据。
Snapchat 的“阅后即焚” 功能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满足了年轻群体在 Facebook 、Twitter 等主流社交网络上不能获得的心理需求——更私密地进行交流,没有压力的社交。因为那些你发送给好友的照片都是“短暂性”而非“永久性”的。
这样的“短暂性”降低了人们需要扮演各种社会角色的负担,释放出人性更加真实的一面,这也让它顺势成为了年轻人发送色情照片的工具。
连创始人斯皮格尔自己也在说:“ 一说到照片会自动从服务器上消失,人人自然都会考虑发送色情短信。”
但当年 Facebook 的第一个功能,也是让哈佛学生去给女生照片打分。只是后来 Facebook 长大了。
Snapchat 诞生的时候,Facebook 正变得越来越主流,上面的用户也越来越需要经营自己的形象。2012 年,诸如《Facebook 毁了五分之一求职者》的标题。
有老师因为在 Facebook 上传自己喝酒照片被校长要求辞职、有白金汉宫守卫因为在 Facebook 上骂凯特王妃而遭到解雇;更离奇的例子是,还有公司要求面试者以查看其全部个人信息。
和只有一对一才能加好友、不加看不到什么的微信不同,Facebook 的状态是公开的。用户如果想针对性地隐藏某些信息,需要在隐私设置里单独设置,这不是大多数人会做的事。这些都让 Facebook 变成一个需要小心维护的地方。
,年轻一代生活在一个斯诺登、父母使用 Facebook 监控子女以及艳照门四处存在的这个时代,“阅后即焚”这种功能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共鸣。
作为对比,,超过一半的青少年用户会在发布的内容得不到足够的点赞时将之删除。
Snap 暂时还不是下一个 Facebook
“Snap 是一家相机公司。我们相信重新发明相机代表我们改善人们生活、交流方式的最好的机会。”Snap 在招股书最开始的地方这么形容自己。
这么说或许是 Snap 想避免自己被投资人拿来直接和 Facebook、Twitter 做比较,避免投资者用考核社交公司的指标,如活跃用户数、用户数增长速度来判断公司的未来。
但实际上,Snap 就是一家社交公司。用 Snapchat 拍摄的“阅后即焚”视频、照片只能在它自己的平台上传播。所以每天有多少人使用 Snapchat、它能从每个用户那里赚多少钱仍是判断这间公司未来好坏的重要指标。
按照这些指标来衡量,Snapchat 远不如 2012 年上市时的 Facebook。
上市前最后一个季度,成立六年的 Snap 有 1.61 亿用户每天使用它、同比增长 46%;而同样是上市前最后一季度,成立已经八年的 Facebook 有 4.83 亿用户每天用着、同比增长仍达到 48%。
Facebook 当时的用户基数已经是 Snap 的三倍、但增长率双方却接近。这么看的话,Snap 的增长后劲远不如当年的 Facebook。
比较收入和利润,Snap 的业绩和 Facebook 差得更多。
尽管 Snap 的收入增长速度非常快,它在 2015 年取得 5900 万美元收入,到了 2016 年取得 4.04 亿美元收入、多了近 6 倍。
Snap 主要收入来源是广告,它是从 2014 年开始获得广告收入。Oujia 是第一个在 Snapchat 投放广告视频的品牌。因为 Snapchat 中的视频需要按住才能播放,这同样适用于广告。如此一来,Snap 就能给广告主提供更精确的用户观看数据。
Snap 广告收费的方式跟其他多数社交服务不同的是,它按天投放结算,而不是按次收费,每天最低 75 万美元。麦当劳、三星、梅西百货都成了它的客户。Advertiser Perceptions 显示,Snap 是广告满意度排名第一名,高于 YouTube 和 Google。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Snap 取得这些收入是在 3.81 亿和 5.2 亿美元巨额亏损的前提下实现的。它的成本还包括向广告内容合作方分成费用、以及原创广告制作费用等。
而 Facebook 2012 年上市时,它已经连续三年取得盈利、上市前 12 个月利润达到 10 亿美元。
Snap 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它太美国了,单独计算北美地区的平均一个用户单季贡献的收入是 2.15 美元。
它全球范围这个数值是 1.05 美元。欧洲用户在 2016 年第四季度平均每人只贡献 28 美分收入,其它地区只贡献 15 美分。
更让人对 Snap 能否在全球取得相对均衡收入感到担心的是,在 2016 年第四季度,Snap 有 43% 的用户来自北美地区,他们为 Snap 提供近 88% 的收入。
相比之下 Facebook 健康地多。它上市前最后一个季度、也就是 2011 年 12 月底,全球用户平均每人每季度贡献 1.21 美元收入、北美地区是 2.9 美元,欧洲地区是 1.4 美元。
现在 Snap 的收入增长几乎全部由北美地区用户带动,它还没证明全球其它地区的年轻人像美国和加拿大年轻人一样热衷于它。
不过 Facebook 还是担心 Snap 抢走下一代用户,来回抄了四个产品
一直以来,人与人之间的社交互动都基于信息传播。信息量越丰富时,传播的效率也就越高。所以你几乎能从人们社交平台的迁移看到人们交流形态的变化,从文字、图片、视频、短视频、直播,信息量更高的交流形态会逐渐变得主流。
不同时期,出现了相应的工具让这些社交方式变得简单、易得、成本更低。比如社交通讯工具 WhatsApp 取代收费的短信、Facebook 给人们提供分享图片、文字的平台。
当智能手机变得普及、移动网络速度变快,图片、视频文件传播的频率就随之变大。在这个时间点里,Snapchat 为年轻人提供新的社交方式。
2011 年的时候,Snapchat 没有 P 图功能,也没有美化滤镜,人们在这里接收和发送更加真实的消息。并且在 Snapchat 的设定里,不管是文字还是图片都会在一定时间之内消失,也就是“阅后即焚”功能。
对发送者而言,他能更轻松地分享生活,但又给了接收者需要集中注意力“看”的紧迫感。
之后随着产品功能增多,Snapchat 在 2012 年加入视频功能。现在打开 Snapchat,最先进入的是拍摄照片和录制视频的窗口,在聊天框中,最显眼的也是视频录制按钮。
Snapchat 使用界面。打开软件,最先进入的就是拍照或录视频的窗口。图片来自:
相比起文字和图片,视频给人们提供的是一个原始的、未经过滤的传播媒介。2013 年 Stories 上线,它可以在照片或视频上添加字幕,或者将多张照片或者视频拼接在一起组成一个个故事。
2014 - 2015 年, Snapchat 开始更频繁地推出新功能,它们有趣、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
比如它增加的滤镜功能,并不会把你 P 得肤白貌美,拥有一双大长腿,而是走“搞怪”路线。你不太会变美变帅,只可能在视频滤镜里变成“僵尸”或者“海盗”等形象,后来 Faceu 做的口吐彩虹的 AR 滤镜就来自 Snapchat。
用 Snap 滤镜功能恶搞自己的形象。图片来自:
但不管怎么变,Snapchat 始终没有丢掉“阅后即焚” 的特点。
围绕 10 秒视频的功能,Snap 在去年 9 月发布了一款带有摄像功能的眼镜 Spectacles,售价 130 美元。不到 Google Glass 的十分之一。
Snap 去年发布的
Spectacles 眼镜,图三为该款眼镜的自动贩售机。
这个颜色看上去像有点浮夸搞笑的太阳镜,它的唯一的功能是录像。只要你轻按太阳镜上的按钮,就能开始录制视频。通过蓝牙或者 WI-FI 连接,拍摄好的 10 秒视频能直接传输到 Snapchat 上去。
这款眼镜是比 Google Glass 更简单的产品,有着比它更好的开始。
最后,Snap 靠着每一次产品改进的努力,
与此同时,Facebook 对这个对手也越来越认真。2012 年 12 月 21 日,Facebook 发布 Poke。它的特点是发送的文字、图片、视频在浏览 10 秒内自动消失。如果接收方截图,发送方会收到通知提醒。这和 Snapchat 的核心功能一模一样。
斯皮格尔对此分别给:Welcome, Facebook. Seriously.
这话照搬苹果在 1981 年对进入个人电脑市场的 IBM 说:Welcome, IBM. Seriously。当时苹果在。
Poke 曾在上线第二天即登上苹果应用商店下载排行榜首位。但到 12 月 25 日圣诞节,Snapchat 在一阵宣传活动的推动下重新拿回下载排行榜第一名,Poke 则跌出前 30。
“这就像是在说,圣诞快乐,Snapchat。”斯皮格尔一个月后接受,笑着回忆道。
斯皮格尔还在当时的采访中透露,Poke 失败后,扎克伯格于 2013 年秋天联系他,对 Snap 开出 30 亿美元现金的收购价。当时 Snap 还只是个上线仅两年、没有营收的公司。
在被斯皮格尔拒绝后,Facebook 开始不断尝试复制 Snapchat 的功能。
Facebook 在 2014 年 6 月上线单独应用 Slingshot。它可以让用户拍摄视频、照片,为它们添加滤镜或涂鸦,之后分享给朋友。但这软件没能打败 Snapchat,并在 2015 年 12 月下线。
就在 Slingshot 上线一个月后的 2014 年 7 月,Instagram 团队也上线一款独立应用,Bolt。它除了具有 Snapchat 标志性的阅后即焚特点外,还支持晃动手机撤销发送、一键发送等功能。
但因为没什么人用 Bolt,Instagram 团队后来让这款软件悄然下架。
最后 Instagram 自己上阵,直接把几乎一比一模仿 Snapchat Stories 的 Instagram Stories 功能加在产品首页。
这次,Snap 受到了影响。
上线两个月后,Instagram Stories 每日活跃用户数就突破 1 亿、2016 年年底达到 1.5 亿,几乎和 Snapchat 的活跃用户数一样多。
与此同时,Snap 的用户增长明显放缓,2016 年第三季度的环比涨幅降到 7%、第四季度降到 3%。
此前 Snap 用户数季度环比涨幅虽然也滑落到个位数,但很快会在下一个季度重新回到 10 % 以上。 但这次它的用户数连续增长几乎要停滞了。
每季度每天使用 Snap 人数的环比增长率。2016 年第三季度,Instagram Stories 发布后,Snap 的增长幅度迅速放缓。图片来自:
上市不是终点,Snap 之后的风险也不太小
一方面,Instagram 对 Snap 的冲击已经出现。
另一方面,Snap 自身的盈利能力差、运营成本高,也是投资人担心的地方。
风险评级机构给 Snap 的投资风险打出 100 分制下的 47 分,代表中等风险。Rapid Rating 的理由正是 Snap 过去一年盈利水平不佳。Snap 在
年的亏损率远超 100%。
另外 Snap 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运营成本支出过高。Snap 4.5 亿美元运营成本平摊到每名用户身上将达到 2.86 美元,Facebook 上市时的这一数字只有 1 美元。
4.5 亿美元主要包括购买 Google 云服务支出、广告发行商的分成、原创广告制作费用。
其中大部分来自网络基础设施费用支出,这和 Snap 提供视频传播服务有直接关系。并且在未来五年,Snap 每年至少花 4 亿美元购买 Google 云服务。
谈到用户活跃度和用户构成时,Snap 还警告说,它可能很难获得 34 岁以上人群对 Snap 的青睐,较单一的用户群可能导致 Snap 无法持续取得新用户的风险之一。
此外,Snap 现在没有有长期广告客户、没有占其收入 10% 以上的单一大客户,这使它不得不持续开拓新用户以维系收入的增长。
Snap 自身经营风险之外,来自 Facebook、Instagram 等对手的竞争压力是 Snap 担心、也会是投资人所顾忌的一点。这些用户规模、收入规模已经很大的公司,可以不顾及面子抄袭 Snap 的核心功能,对 Snap 进行业务上的打击。
“如果我们无法保留当前用户或增加新用户,如果我们的用户对 Snapchat 参与度降低,我们的业务将受到严重损害。” Snap 在招股书中说。
并且到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Snap 现在这群主力年轻用户群体已经长大,Snap 能不能跟着一起长大?就像当年 Facebook 做到的那样。
和 Google、Facebook 一样,Snap 创始人上市后拥有绝对控制权
Snap 有 A、B、C 三类股票。其中 A 股没有投票权、B 股每股 1 票、C 股每股 10 票。
斯皮格尔和墨菲这两位创始人共拥有公司 47.6% 的 A、B 普通股和所有的 C 股,但他们两人的投票权相加高达 88.6%,拥有 Snap 绝对控制权。
其它包括光速资本、Benchmark 资本等 Snap 投资人所持有的股票,不能影响公司的决议,只能获得财务回报。光速资本手里持有的 Snap 股票价值 14 亿美元、Benchmark 持有的股票价值 21 亿美元。
这意味着 Snap 的未来完全交给了两位联合创始人。
年代的美国 212 家初创公司中,成立三年、创始人还是 CEO 的企业有 50%;成立四年,创始人还在、但交出 CEO 位置的有 40%。只有不到 25% 的 CEO 在公司 IPO 时候依然在位,更多成为被资本裹挟的公司。
打破这种创始人要么要钱、要么要权的是 Google。为此,佩奇和布林设计双层股票结构:A、B 股。他们向外部投资人发行 A 股,1 股具有1 票投票权;他们自己持有的 B 股每股具有 10 票投票权。Google 上市时,布林、佩奇、施密特三个人就拥有 38% 的投票权,加上其它创业期间一路走过来的高管,外部资本无法影响 Google 的决定。
扎克伯格延续了双层股票结构,同时还通过协议要求前十轮融资中的所有投资人将投票权授权给扎克伯格。这样以来,扎克伯格一个人就拥有 Facebook 超过 50% 投票权,不可能发生类似乔布斯早年被赶出苹果的状况。
对于其它美国科技公司来说,Snap 的成功太重要了
自 Facebook 2012 年的巨型 IPO 以后,美国科技公司上市后的表现都不太好。Twitter、Fitbit、GoPro 今天的市值都远低于上市时的水平。
受此影响,股票市场对投资科技公司变的更谨慎。Facebook 之后,也没有什么规模特别大的互联网企业 IPO。
到 2016 年,连上市公司数量都锐减了,只有 18 家美国科技公司成功上市,是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数量最少的一年。
2017 年可能成为科技公司 IPO 数量复苏的起始年,推动估值超过百亿美元的 Airbnb、WeWork、Palantir、Uber 的创业公司开启 IPO。
,有 7 家在过去两年被持股投资机构下调估值。当中 Palantir 和 WeWork 等公司还出现过裁员或者大量员工离职的情况。
对于这些融资过十亿美元、估值上百亿美元,还没什么像样利润的公司,上市是唯一的出路。
投行联合广场顾问(Union Square Advisors)预计从 2016 年 11 月开始就已有 90 家科技公司在排队等待上市,其中包括已经提交上市申请材料或明确表达上市意愿的公司。摩根士丹利则估计今年能有至少 30 个科技公司上市。
如果 Snap 这次上市后表现不佳,那就太糟了。
制图:冯秀霞
题图来自:thefiscaltimes、BusinessInsider、TechCrunch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没有更多啦
好奇心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相机af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