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学伟博客:会有大C浪上涨吗

金证导航技术暨运营总监金学伟: 2014还是整理年为牛市打基础_第一财经
金证导航技术暨运营总监金学伟: 2014还是整理年为牛市打基础
《财商》金学伟 15:43
我们对江恩的讨论到了波动率、角度线、时空正方形概念上,笔者就以此开头,对2014年大盘做个纯技术性展望。
趋势的命门
以45度为对角线画直角四边形,所得就是正方形。所谓时空正方形,就是以价格为纵轴、时间为横轴,当时间与价格正好在45度线上交汇,那就是趋势终结的时候,这是江恩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某种程度上触及了趋势命门:一轮趋势有它的一条生命线,只要价格在这条线的上下运行,趋势都会延续。一旦某一天价格刚好落在这条线上,趋势的死期也就到了。
但这条线是否一定呈45度角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在江恩时代,人们只能在绘图纸(网格坐标纸)上画走势图,纵向每一个小格代表多少价,横向每一小格代表多少时,是固定的。以45度为趋势生命线,就意味着一旦确定了横向与纵向格值,不管哪一轮趋势,都会以相同的波动率(每一时间单位涨或跌多少点)来运行。
而实践告诉我们,市场并没有一个波动率常数。就以上证指数的5轮大调整来说吧:
1429点——386点,跌1043点,历时6个月,月均173点。
1558点——325点,跌1233点,历时17个月,月均72点。
2245点——998点,跌1247点,历时48个月,月均26点。
6124点——1664点,跌4460点,历时12个月,月均371点。
3478点——1849点,跌1629点,历时46个月,月均35点。
5轮熊市,从起点到终点,其单位时间的平均下跌点数没有一轮相近,而且差异很大。因此,以固定的斜率来求趋势生命线,无疑缘木求鱼、刻舟求剑。
我不知道江恩是否找到一种方法,可以在每一轮趋势发生时,猜到这轮趋势的波动率,调整时间和价格比率,找到这轮趋势准确的45度线。但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所有的江恩研究者都不知道以什么方法来确定这要命的45度线,因为江恩大师从来讳莫如深。二是,要想牢固地树立权威,就要来点“你们会错,我不会错”,而且让我不会错的东西一定得有猜不透、摸不着的特性,因为越是猜不透的越神秘,越神秘的越显尊贵,如此才能让人顶礼膜拜,诚惶诚恐。
日线、月线双转势
其实,发现了问题关键,找到了正确方向,却用了一种错误方法,这是江恩的常见病。我把它定义为“将天才、灵动的思想禁锢在牛顿主义的机械框架中”。只要我们抛开角度,把鬼扯的45度线抛到爪哇国去,关闭大脑,用眼睛去看,我们就能发现这样一条线。
这条线与高点和低点无关,而与K线排列的齐整度与密度有关。举例说,2444点下跌,在头一个月内产生了这样3条K线:3月7日的2352点、3月12日的2333点、3月15日的2312点,这3条K线的上影线依次下降,几乎呈一条直线,把它们与2444点连在一起,基本上也是一条直线。检验2444点后的走势,你可以发现:没有哪一条直线能比它串联并覆盖住更多K线上影了。这条线,就是2444点下跌的趋势生命线,以这种方法画线,我称之为“最大覆盖原则”。这3条K线上影与2444点相比,最大日均下跌点数是7.14点,最小是6.97点。6月25日的1849点,就终结在这条线上。
以同样的原则画月线趋势线,我们可以看到:78点、11月3361点、12月3334点,06点、4月3181点,这5条月K线的最高点大体也是在一条直线上。除此之外,没有哪一条线能够串联起更多K线高点了。因此,这是3478点这轮熊市的趋势生命线,借用江恩的话,今年6月1849点,在月线上也是一个时空正方形。3478点的下降趋势已经终结,这是我们展望2014年的基础。
熊市动量完全释放
用分形和混沌理论来检验,可证明熊市结束的证据更多。比如按波浪理论,6124点到1664点为A浪,跌了4460点,幅度72.83%;从3478点到1849点,只跌了1629点、46.84%,这是许多人认为大盘还会创新低的技术原因之一。
但混沌理论说,市场永远有一种看不见的结构,影响并制约着能量运动的方式和结果。在不同条件下,相同的能量会作出不同的功。分形理论是以这样的方式考察能量运动方式和结果的:点,如在玻璃板上推车,4460点的能量直接作出了4460点的功。点,是在坑坑洼洼的地面推车,4460点的能量最终只能作出1629点的功。对这样一个大跨度的趋势,需要计算的不是起讫点数,而是每一个下跌分形的累计点数。第一步,以月线为分形标准;第二步,按高点不超越原则,计算每一个下跌分形的点数。如是:
9,24.12%;
41,30.97%;
5,16.48%;
5,30.48%;
9,21.35%;
5,24.34%。
6个月线级下跌波段的累计点数为4464点,和A浪等长。累计幅度为147.74%,为A浪的2.03倍。而且点的垂直幅度已达点的0.64倍,也符合当A浪是直线简单型走势,C浪是曲折型走势时的比例规则。
混沌理论研究的不是混沌,而是自然规律在混沌状态下的表现方式和结果。它是我10多年在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根据我的研究,所有调整都会遵循能量守恒定律,以能量归零为终极目标。比如,325点到2245点,涨1920点,而从2245点开始,按高点不超越原则,月线上共有3个下跌分形,分别是:,906点;,524点;8点,累计点数为1925点。完成能量归零,熊市也就结束了。
由于从6124点开始,两轮调整,一轮的垂直高度4460点,一轮的垂直高度1629点,累计已达6089点,已完成了能量归零运动,因此,对1849点成为6年熊市的终结点,不需要怀疑。
战略转折后的战略筑底
道琼斯理论是趋势的基础性理论,虽然它的着力点在定性,而非定量,但它仍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珍贵遗产:长期看,股市上涨的时间约占总时间的62.5%;上涨时间和下跌时间各占50%是最后均衡点。
看看上证指数的年线就可知道:1991年到1995年是三阳两阴;1996年到2005年是五阳五阴;2006年到2013年是四阳四阴。股市运行的规律在小波动、小循环上是混沌的,但在大波动、大循环上则是清晰的(江恩理论的致命弱点就是在小波动、小循环上玩弄铁律)。因此,这一时间上的规则可以为我们看好2014年提供进一步佐证。
不过,就总的性质来说,2014年应该还是一个整理年份。
20多年来,沪深股市有过两次战略性的重大转折。一次是1994年的325点,一次是2005年的998点。两次转折的最大区别在于:前一次从见底到牛市正式启动,历时18个月,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横向整理阶段。后一次略经盘整后就进入了大牛市。
两个战略底部的表现方式,完全符合股市的交替原则。交替是股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6124点到1664点的直线式下跌A浪,和3478点至1849点的曲折型C浪,是一种交替。325点到2245点一波三折般的牛市,和998点到6124点一飞冲天式的上涨,是一种交替。同样,长时间筑底后再涨,和略微整理一下就涨,也是一种交替。根据这一原则,这一次从1849点见底到牛市行情的正式启动,也会有一个长时间的震荡筑底过程。从这一角度来展望2014年,应该和1995年有某种相似之处,其基本性质为平势整理。其中,1月份将产生全年的第一个抄底机会。
从2011年停止IPO以来,沪深股市的股票保证金已连续2年保持了零增长状态。2014年,随着IPO重启,这一趋势将被终结,股市保证金将进入缓慢的恢复性增长阶段,从而为2015年的牛市打下基础。
编辑:群硕系统
还没有账号金学伟:会有大C浪上涨吗
  金学伟
  一个技术分析者如能善用三角形,他对趋势与形态分析的成功率就能达到一半以上。从2009年的3478点以来,已形成了一个下降三角。但检验这个下降三角的可靠性,我们可以看到5个条件它只满足了2个。且这个下降三角还有几个问题没解决。
  底部已经出现,这有2318点到2307点的牛三角为证。但这个底部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
  三角形是最常见的价格波动形态或曰整理形态。我曾说过:一个技术分析者如能善用三角形,他对趋势与形态分析的成功率就能达到一半以上。因为从性质上说,我们可对三角形作如下归纳。
  1、收敛三角,包括对称三角、上升三角、下降三角。它们是最明确的中继形态,只出现在2个地方,一个是第4浪,一个是B浪。如果一轮趋势已运行了2个上升或下跌波段,它就是第4浪,接下来运行的是明确的第5浪,标志着趋势进入最后阶段。如果一轮趋势只运行了一个上升或下跌波段,它就是B浪,接下来运行的是C浪,而且这轮趋势将有2个上升或下跌波段组成,不会有第3个上升或下跌波段出现。
  2、斜线三角,也称为锲形,是三角形中最特别的一种,它可分别成为中继形态、引导形态、终结形态。
  如果一轮下跌趋势只运行了一个波段就出现这种类型的反弹,它就是B浪反弹,属中继形态。如已运行了2个以上的下跌波段,出现这种类型的“反弹”,它就是引导形态,属新一组上升5浪的第1浪。如果一轮下跌趋势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这种类型的下跌,那就是明确的终结形态,标志着下跌趋势已进入最后一小段。反之,在一轮上升趋势的后期出现这种类型的上涨,就是上升趋势的终结形态。
  3、扩散三角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形态,理论上它属中继形态――所有的教科书都是这么说的,实际上并非如此。
  一轮趋势有一轮趋势的主导情绪与人们对价格合理性的主导判断,如果在震荡中人们对价格的分歧逐渐缩小,情绪重趋稳定,表明原先的主导判断和主导情绪将重据上风,所以收敛三角可成为中继形态。而扩散形则是价格分歧加大,情绪动荡加剧的产物。就像说的,趋势只有在它的两头才是不稳定的。因此,扩散三角则通常会成为头部和底部的标志。当一轮趋势经过了2段以上的上涨后出现扩散三角,它就是顶部到来的标志,我称之为“熊三角”。经过2段以上下跌后出现这种形态,就是底部到来的标志,我称其为“牛三角”。如果只经过一段上涨或下跌就出现这种形态,它会成为中继形态,但其后的上涨、下跌通常都是象征性的,幅度不会大。
  比如,81点之前,连续4条日K线(4月8日到13日),形成的是一个扩散形态;11月的3186点,连续5天的日K线也是一个扩散形。它们都成为典型的熊三角。而今年10月前三周的周K线也是一个扩散形,由于已经过了几段下跌,因此它成为一个牛三角。10月28日到11月1日的日K线也是一种扩散形,由于它是在大盘仅涨了一段后出现的,因此它是一个中继形态,但其后的上涨却相当有限。一个扩散的整理形态即便是上升中继型,也无法支持一个大的上升波段,除非有一个新的形态来替换它。
  通过上述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形态分析最重要的不是对价格形态的了解以及教科书上是怎么说的,而是弄清楚产生这种形态的市场机理、原因、条件。前者只是形态之形,后者才是形态之魂。只认其形,不解其神,那不叫形态分析,而叫形状分析。
  上证指数从2009年的3478点以来,已形成了一个下降三角。已有部分技术分析者根据这一形态预测后市将展开1664点以来的大C浪上涨,因为下降三角是一种中继形态。如果这一形态真的成立,这个预测就没错,且大盘上涨目标至少可在3400点以上。如果不能成立,那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下降三角确实是一种比较可靠的中继形态,但其可靠性需视如下几个条件而论。
  一是形态高度应小于全部涨幅的50%,超过50%肯定是个伪形态。二是3个高点的成交量应渐次缩小,否则也是一个伪形态。三是形态内的几个同向波段间,至少有2个波段在走势形态上具有相似性。四是2个相邻的同向波段的收敛幅度不能太大,不能第一个下降波段跌500点,第二个下降波段只跌200点,而应达到300点左右或超过300点。五是3个底部的构成方式要有较明显的区别,不能全是单底,也不能全是平底。单底和平底的区别,在小形态上可从底部的日K线来区分,在大形态上可通过月K线来区分。
  而检验3478点以来的这个下降三角,我们可以看到5个条件它只满足了2个。一是点,点,2个同向波段在走势上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二是2个下降波段的下跌点数分别为1159点和879点,相邻同向波段的比例大于0.6倍。
  但迄今为止,这个下降三角还有几个问题没解决。一是3186点的成交量明显超过3478点。二是1664点到3478点,涨1814点,而从3478点到2307点,跌1171点,形态高度超过全部上涨高度的64%。三是2319点在月线上是一个单底,如果2307点也直接上去,在月线上又是一个单底,2个底部的表现具有高度一致性。显然,就下降三角而言,这是一个伪形态,至少是一个不可靠的或尚未完成的上升中继形态。
  技术分析不是按图索骥,而是从结果到原因再到结果的一种严密的逻辑推导。底部已经出现,这有2318点到2307点的牛三角为证。但这个底部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因为扩散形是市场情绪动荡的产物。至于大C浪上涨,还杳无踪影。这就是技术分析的结果。
  (作者为我国最早的证券分析评论家之一,资深技术派专家,金证导航技术暨运营总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点击头像看看他们在说什么)
银河证券衍生品部总经理联讯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大同证券研究所所长信达证券策略分析师联讯证券上海营业部策略分
文章相关信息
股票/基金&
感谢您的参与! 查看[]http://jinxuewei.blog.cnstock.com/index.html
牛市走到这一步,持乐观态度的人越来越多,调门越来越高,看好的理由五花八门,粗看都有道理,实际上大多牵强附会。  其实,行情走到这一步,理由已不重要。世界股市200多年,沪深股市20多年,已一再证明:只要看涨,总会找到看涨的理由;只要看跌,也总会找到看跌的理由。而且趋势延续的时间越久越强,看涨或看跌的逻辑也越是强大。  我是一个喜欢在趋势开始之前和之初,讲一些高大上的理由,一旦趋势成为现实并被大多数人接受后,就变得鼠目寸光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最后的狂欢中避免安乐死。  就目前市场来说,可继续看好的唯一理由就是:新增开户数还在增加,股票保证金余额还在上升,动量指标再次创出新高,相当部分的股票还需补涨以完成其正常的价值回归,指数还没有涨到让人觉得意外的地步。这些才是牛市尚未结束的真正原因。  与此同时,市场的击鼓传花游戏也在逐渐进入高潮。截至本周四,沪深股市的流通市值40.17万亿元,与2月末的30.50万亿元相比,增长31.7%,其中位数大约在35万亿元。而整个3月沪深股市的日均成交额近1万亿元,也就是日均换手2.85%。如扣除非自由流通股,日均换手率已超过5%。这是什么概念?是平均每个月,自由流通股就换一次手,年换手率高达1200%。这样的换手率说明,市场热衷的是股票交易价值,而非它的持有及投资价值。或者说,在大多数参与者心中,绝大多数股票都已没有了长期持有并投资的价值,有的只有交易价值。  如此高换手率产生的另一结果是:按平均万分之五双向收取手续费和千分之一单向收取印花税计算,平均每天的“抽头费”就需20亿元,一年净流出5000亿元。有人说股市是一种零和游戏,这绝对是有问题的,因为股市本质上不是零和游戏,它有上市公司为我们创造价值,是一种正和游戏,最起码也是一种增长型的类零和游戏。但这样高的日均换手率确确实实会让股市变成一种负和游戏。“市场正在以一种自残、自杀的方式狂欢”,这是我对近期市场的一个基本评价。  这样的评价应不会影响我们的具体操作,因为交易就是利用合理的策略抓住眼前机会的游戏,它和超越现实的评价是两码事。  就目前来说,我们的基本策略有两个。  在仓位配置上,守住稳定的,追赶风骚的。也就是把绝大多数仓位放在稳定可靠的品种上,以20%到30%的仓位追随市场潮流,追打风头最健的股票。比如近期最大的风口是供应链金融,所有相关股票无一不牛,那20%到30%的重点就在这类股票上。  在风险管理上,基本仓位编制出持仓指数(在通达信软件上,编制这样的指数只需几分钟时间),进行指数化管理,只要指数的走势依然良好就不动。牛市中,烂屁股往往胜过聪明脑袋。追赶潮流的,完全按技术操作,错了就止损,并马上换股。本周二本以为金融股会整体向上突破,开盘后就追进金融B,但收盘证明错了,本周三开盘就止损,并迅速转进有供应链金融概念的五矿发展。如何评价追对还是追错?用威廉?欧奈尔的观点:一只真正会涨的股票,绝不会让你套牢5%;买进就涨,说明你有了50%的正确率。在强势股和超级牛股的投资上,没有人比威廉?欧奈尔的理解更深透。因此,对追风的股票,只要收盘价比最高价低5%以上,就迅速离场,绝不姑息,无欲而且无望。我把这套风险管理标准称为安全带,高空溜索很刺激,但须系好安全带。  从技术面看,本周市场的震荡不可避免,但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大盘在3406点到3049点之间整理10周,上下落差357点。……
  本周市场的强劲程度让人刮目相看:调整12天,只用3天就创出新高;最低2279点,距我们预计的强势调整目标高出10来点;最重要的是老的强势股有部分依然保持强势,新的强势股又在不断涌现。  从技术层面讲,我们对这波行情有两个明确目标:一是2400点,二是2700点。2400点的技术依据我们已经讲过,那就是以1991点到2087点作为第一波的第一子浪,根据最大波浪长度约等于1浪4.236倍测算,可得到2397这个点位。稍稍扩大一点,用4.33倍来计算,则为2406点。它是牛市第一波的一个阶段或过渡目标。但如此快地创出新高,却大大出乎我们预料。看来,在牛市面前,一切理性、稳健都是自我设限,作茧自缚。牛市正淋漓酣畅地演绎着它不变的传奇。  2700点作为牛市第一波的重要目标从提出到现在已3个多月,一些读者也一直在问,它是如何测算出来的?因为市面上现在普遍预计的是2500点或3000点、5000点,没有2700点这一说。其实,它的技术依据很简单,就是我们说过的高点和低点平均。  上周我们用的方法是,将1991点以来每一浪的高点累加,即2087点、2248点、2347点、2391点的累加平均。那是对小波段的,只能用日线分形做测算依据。但就大波段来说,日线没有意义,应该用月线分形做测算依据,计算其回归目标。  由于3478点以来,月线上有过5个分形高点,分别是:3478点、3186点、3067点、2478点、2444点。而5个分形高点中,有3个在形态级别上相同:3478点,熊市大C浪之1浪起点;3186点,大C浪之3浪起点;2444点,5浪之起点。因此,就有了粗与细两种算法。  粗的,只算形态级别相同的点,即:(44+1849)÷4=2739点。  细的,把5个分形高点都囊括进来:(67+49)÷6=2750点。  两种计算的结果相同,都在2700多点。换言之,本次行情,哪怕只是作为熊市结束后对大C浪的一次修正式回归,其最终目标也将在点之间。  当然,和回档目标一样,这种平均回归目标测算也是要用两种方法进行。另一种是低点的累加平均,即(59+)÷5=2347点。从大盘见2347点以后,市场就一直很反复、很折腾,原因就在于此。经过几周折腾后,这个价位已经踩实,下一个目标理所当然地应该到2700点。  这种测算方法包含了两个思想。一是市场为王,理论上的东西仅仅是理论的,实际中反差很大。比如,按波浪理论,0.618是最重要的回调比例。但看看市场的实际走势就可知道:1558点,回调79%;1052点,回调51%;2242点,回调55%;6124点,回调73%;3478点,回调47%。5波大级别回调的平均幅度是多少?刚好证明波浪理论的正确:61%。  如果把0.618扔掉,只看市场实际的价格变动情况,从市场实际价格运动去寻找平均点呢?情况就会不同,以2242点这个大级别回调来说,3个同级别高点分别是1052点、1510点、2242点,加上最低的325点,4个数字的平均是1282点。3个同级别低点分别是325点、512点、1025点,加上最高的2242点,4个数字的平均是1026点。它们分别指向了1300点左右、1000点左右,两个重大回归目标,其中1000点是终极回归点。  还有一个思想就是均值回归,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物运行的基本规则之一,不需要做过多解释。  许多事情之所以复杂,仅仅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一种正确方法。而错误方法和正确方法之间往往只隔一层窗户纸,一经捅破就非常简单,毋须任何复杂而高深的理论。……
  我们对市场的基本态度会受很多因素影响。
  一是持仓部位。因为看跌而做空,因为看涨而做多,但是,一旦持仓部位确立,我们就会或多或少受到它的影响,以愿望代替客观分析,以愿望来做选择性关注,变成因做多而看多,因做空而看空。也因为知道人性的这一弱点,所以我在做研究咨询工作时,摒弃一切具体操作,尤其是自家的投资管理;成为机构操盘手后又停止一切咨询活动,就怕因自己的持仓部位影响分析判断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直到自认为已完全过了这一关,才开始投资和咨询的两栖工作。
  二是操作情况,尤其在股票现货市场,投资越成功者,对市场越容易形成乐观思维,反之则更容易形成悲观情绪,这和驯兽中的奖励、惩罚机制如出一辙。
  三是自立和判断能力。股市在任何时候都像一面菱花镜,从不同角度会看到不同颜色,因此,总是有各种“专家”、“学者”在不同的时间、点位发出看空、看多的预言。一个自立和有自我判断能力的人,不会因对方的名气、名头,就轻易放弃或完全改变自己的分析判断。但自立和自我判断能力较差的人,要抵御媒体、名声、富有诱惑力的结论确实很难,因此常常会在相信、失望,再相信、再失望中遭遇一次次失败,生出愤怒情绪。最后,只要看到类似观点就火冒三丈,破口大骂。科学可提升我们大脑的能力,但人心始终是脆弱的。因此要做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必须先做一个“助导型投资者”――有自己的一套系统和标准,再适当参考别人的意见。
  四是由成长经历、基本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看市场的角度。在我的朋友中,有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一个在期指交易中永远做空不做多,这源自于他的一个基本认识:中国股市陷阱远比馅饼多。还有一位的父亲是著名开国将领,从小受将门之风熏陶,使他成为永远做多不做空的人,“死也死在多头上”,这是最他常说的一句话。这种由基本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操作偏好,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他们对市场的判断,一个更多看到做空的机会,一个更多看到做多的机会。但结果就像华尔街名言:熊做空,牛做多,最后牛与熊都赚了,只有猪赔了。
  五是运用的分析操作系统,这是起决定作用的一个方面。基本上,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系统,这是我的基本理念。比如,近几周我们介绍的一些方法,都是重大的、战略性底部判断系统的组成部分。这个系统包含了许多方法,除已介绍过的周期理论、市场轮廓理论、上证指数与GDP的比例关系等,还包括艾略特波浪理论。
  在寻常的分析操作中,艾略特波浪理论是一种极不完美,漏洞百出的理论,能够证明其错误的证据要远比能证明其正确的证据多。但是在重大底部和顶部判断上,艾略特波浪理论却别具一格。原因就在小级别波动的规律性很差,而越是大级别循环,其规律性越强。
  以上证指数来说,本次1849点成为自2008年的1664点以来,我首次提出熊市结束和战略性底部观点,其中也有对艾略特波浪理论的考量。
  价值发现是股市的重要功能之一。这种发现不是通过一次准确定位完成的,也不是通过理论论证就能实现的,而是无数个投资人在无数个交易时间内通过无数次出价形成的。每一次出价都包含了投资人对自己的了解、掌握并感兴趣的信息的解读,这些信息有可能只是最近1秒发生的价格变动,但更多的则是对过去和今天的解读,以及对未来、企业基本面、宏观经济与股市前景的预判。
  由于个体所掌握的信息总是有限,人的大脑也不可能发展到能准确解读所有信息,并通过各种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做出准确预判的程度。因此,本质上,每一次出价都是一种试错,有时给出的价格会过高,有时则又过低。但市场的神奇之处就在:通过无数次的交易和无数次的价格波动,可以让错误和错误互相抵消,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合理、稳定的价格中枢,这个价格中枢就是我们常说的市场价值。
  不同的市场,在发现价值这一点上没有完美和不完美之分,区别只在:相对成熟的市场会有更多投资人从相对合理角度考虑股价,决定自己的买卖行为,因此股价不太容易大幅度偏离潜在的合理价格(在这个价格没有形成之前,谁都不知道,所以只能称为潜在的合理价格),市场在价值发现和定位过程中付出的成本较低,形成相对合理价格的时间较短。而在一个不太成熟的市场里,人们更容易一窝蜂地抢进抢出,使价格的落差过大,市场形成合理价格的成本过高,所需的时间也较长。
  笔者曾用两组参数对照过中美股市的差别,一组是GDP的年均增幅与指数的年均涨幅,一组是GDP总值和指数点位的比例关系,研究发现:
  两国股市基本上都能和宏观经济的增长斜率倾向一致,说明两个市场都有价值发现和定位功能。
  美国股市不仅平均上升斜率能与经济增长倾向一致,其高点和低点与经济总量的比例关系也能大体上保持一种对称关系,高点不会向上脱离太多,低点也不会脱离太多。中国股市大体上是从低不从高,熊市的低点大体能和经济增速保持一致,牛市中的高点却很容易脱离正常轨道,走得太远。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美国股市的调整力度相对温和,即便在某一段时间冲得太高,比如1998年到2000年的纳斯达克指数,也会以快速的回调加以修正,因此牛市延续的时间较长。而中国股市由于在牛市中走得过远,且“涨起来快三步,跌起来慢半拍”,不仅调整力度大,调整时间也长,常常给人一种普天下都牛长熊短,唯有中国股市熊长牛短的感觉。
  由于波幅过大,发现合理价格的时间过长,因此,中国股市的价值定位功能常常被人忽视,更别说利用价值中枢这个概念来把握市场的波动轮廓了。
  下面这种方法笔者用了十多年,尤其在大级别熊市的底部判断上,似乎没有一种方法比它更有效。
本次调整演变成一场失控性下跌,由多重因素综合而成。其中最主要的是两条:一条是市场本身的供求关系相对紧张,另一条是银行流动性紧张导致人们对“金融危机”的担忧。  但从各个层面来看,市场供求紧张状况似乎并不如去年11月那么严重。去年11月,沪深股市的保证金余额只有5489亿元,而到上周为止,股票保证金余额是5647亿元,虽然已连续4周下降,并仍有继续下降的可能,但与1949点之前相比,资金存量仍多出150多亿元,而指数却低了近百点。如果说,去年11月底的供求是相对平衡的,那么,目前点位的供求也是相对平衡的。  至于金融危机更是不切实际。在金本位时代,政府遇到货币紧缺造成的危机时通常会束手无策,因为金本位限制了货币的供应总量。而在纸币时代,货币只是国家信用符号,除非整个国家的资产负债表发生了严重问题,已不允许再多印钞票,否则,一旦有货币紧缺导致的金融危机发生,无不积极开动印钞机。因此,看央行那种笃定泰山,“见死不救”的架势就可知道,金融危机离我们还很遥远。  确切地说,本次危机是由商业银行过于放大杠杆,而央行不想再像以前那样,听到叫两声,哭几下,就立即放水,从而助长银行的无节制的扩张,产生的银行间流动性突然紧缺。这种紧缺又通过国债回购市场,传导到股市,使大量的资金受高利率驱使,暂时放弃股票交易,使本已捉襟见肘的股市供求关系瞬间崩溃。失衡的供求加恐怖的预期,使本次下跌显得格外恐怖。  由瞬间因素导致的下跌,必然会因这个因素消失而结束。事实上,这几年,无论外部的宏观货币情况如何变,股市实际上已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自我循环系统。外部资金紧张,股票保证金也不会少到哪里;外部资金宽裕,股票保证金也不会多到哪里去,总是在6000亿元上下波动,这一次的情况同样如此,整整4周,股票保证金只减少了700亿元。因此,我判断,一旦银行间资金紧缺程度有所缓解,国债回购利率大幅下调,股市调整就会宣告结束。  这波下跌解决了一个困惑市场,也困惑了我几年的问题,那就是6124点下跌的大C浪何时,以何种形式到来并结束。我曾想过几个理论上都能成立的答案,也曾于去年底在本专栏中讲过三种可能性。一种是最乐观的:1949点行情延续到今年7、8月间,然后再出现一波大C浪下跌,彻底结束6124点的ABC调整。一种是中性的:1949点成为调整最低点,出现一个长期整理市道,到2014年底正式进入新一轮牛市,这轮牛市的起点大约在2000点附近。一种是悲观的:1949点只是一波中期反弹,真正的大C浪从2009年的3478点已经开始。由于6124点到1664点是一波5浪型下跌,因此,C浪也应是一波5浪型下跌。即3478点至2319点,为1浪;2319点至3186点,为2浪;3186点至1949点,为3浪;1949点是4浪反弹。不幸的是,这一最悲观的可能成了现实。  所幸的是,如果2444点以来的调整是第5浪下跌,那么它就意味着熊市彻底结束的时间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从沪深股市历史来看,凡熊市结束都要有3个条件:形态、目标、时间周期。只有形态、价格、时间三者合一,熊市才会真正结束,牛市才会来临。  在这三个条件中,价格弹性最大,在没有见到某一个价位前,一般只能测算几个选项,然后根据关键价位的关键表现来判断是否已经见底。形态也具有较大的可变性,有时简单,有时复杂。唯一没有弹性的,20多年来只有时间周期:单个时间跨度,18到21个月;N个时间跨度的集合为19的N倍数。根据这样的周期规律,我们不妨作如下推算。  19点,18个月为今年7月,21个月为今年10月。  64点,57个月(19的3倍),为今年7月。由于1664点这个底的最低收盘指数产生在11月,因此,57个月到今年8月。……
首页 上一页&下一页 尾页&页次:1/1页 &10篇日志/页&转到: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学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