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玩的这个种地赚钱叫什么多少钱

家是农村得有几亩地。不想出去打工 就是不知道在家能干些什么。种地咱也没技术啊。 愁死了_百度知道
家是农村得有几亩地。不想出去打工 就是不知道在家能干些什么。种地咱也没技术啊。 愁死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真懒得可以
挖塘养鱼,顺便利用水养鸭,本钱小,也不用什么技术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地是用来卖的,钱是攒出来的,发财只能靠投资,投资的有智慧和胆量,,,,向成功者致敬!
可以去种花木,或果树,比种庄稼多挣点,还要轻松点
农夫果园,农家乐
可以养殖呀
你好给个赞吧!
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实在不行学点什么
其他8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您当前的位置 :
现场|扶贫易地不“弃”地 种田也能这样“玩”
 作者:李易淋 来源:多彩贵州网
&|&新闻热线:96667&|&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贾过之 洪英杰)“平常不会啥咯,就会种地,现在政府分给我的这三分地就是我的宝贝。”惠水县经开区明田扶贫安置点的村民宋小东一边整理着自己的白菜地一边跟记者不停地说,她现在非常满足。
  11月24日上午,记者跟随2016年贵州省第三次项目建设暨易地扶贫搬迁现场观摩督查小组,走访了惠水县明田易地扶贫安置点,刚下车,便被不远处一片片错落有致的农田吸引住。
  和一般的农田不同的是,这里的田地被划分为很多小块,每块地上都插着一个木牌,写着这块地的归属人,宋小东的农田就在其中。
  “这边的地肥沃嘞,一年四季能种好多东西,除了够自己吃,还能剩出一些拿去卖,还是这样踏实,饿不到咯!”宋小东告诉记者,以前她住在水堰村不知哪辈子留下来的老木屋里,住房条件差也就算了,原来的地只有种包谷还有点收成,贫瘠得很。
  今年三月份,宋小东易地搬迁到明田安置点,一家五口不但免费分到了一间3室2厅2卫共100平米的楼房和0.3亩肥沃的“微田园”,当地政府还给他们安排了小区保洁的工作,算下来家里每个月依靠种田和工作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
  据了解,明田安置点搬迁群众农耕“微田园”,用地是由惠水县移民后续扶持发展有限公司出资,采取统一规划、政府补助方式,在安置点就近流转一定规模土地,由搬迁群众后续发展服务中心按照精准贫困户户均0.3亩、一般贫困户户均0.2亩的标准进行统一分配,无偿耕种土地3年。
  “很多搬迁户过惯了靠山吃山的生活,没有田地他们心里不踏实。”惠水县县长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惠水县创新性地提出了“微田园”模式,每一块农田都由涉农公司统一规划布局,并由政府提供三分之二的土地流转金。这样一来便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暂时难以在非农领域就业的搬迁户的农耕需求。
  目前,惠水县已在距经济开发区明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公里的良田区域,流转第一期农耕“微田园”土地92亩,已有85户易地扶贫搬迁家庭率先认耕土地23.6亩(其中,精准贫困户66户19.8亩,一般贫困户19户3.8亩),已种下白菜、香葱等时令蔬菜。
编辑:李蓓 主编:李蓓
多彩品牌网
法治贵州网
贵州都市报
西部开发报回老家种地还是外出打工 几代人答案不同
[摘要] 老一代“不种地吃什么”与新一代“种地能挣几个钱”的现实观念冲突,仍在当代农村上演。这条土路横亘在家与水泥路之间17年。原因是祖父不愿意拿水田去换旱地。 图/记者向佳明 60岁以上的老一辈考虑的是,没人种地了,以后吃什么?与之相反,村里的年轻人却想着,种地能挣几个钱?他们向往外出打工,向往大城市的夜宵摊,以及随处可见的商店。在广东打了半年工,老安还是决定回老家种田,因为吃自家粮食的感觉让他觉得心安。老安的儿子可没这么考虑,他想的是出去赚更多的钱,然后回家建一栋房子。在我的老家,老安只有一个,而和老安儿子相似的年轻人,俯拾即是。和老安一样,我76岁的祖父也时常会陷入焦虑:地都没人种了,以后吃什么?76岁的祖父为了车能开到家门口,花16000元换来了旱地腊月二十八日,湖南省武冈市龙溪铺镇塘元村,一个家庭会议在堂屋召开。会议地点在我家。祖父、父亲还有叔父等一大家子围成圆形,看起来颇为正式。与其说是家庭会议,不如说是“批斗大会”。被“批斗”的对象,正是我76岁的祖父。“要不是听了你的意见,车早就可以开到屋门口了。”父亲说。“算了算了,老一辈思想不同。”叔父出来打圆场。让父亲和叔父耿耿于怀的,是一段不足百米的土路。它横亘在老家的房子和水泥马路之间18年。每年外出打工,总能看到公交车候车点对面“要想富先修路”的标语。路,成了父亲的心结。受益于“公路村村通”,水泥马路将老家的农户和山外的世界串联在一起,而我家是村里极少数不通公路的家庭(不超过5户)之一。实际上,1997年起老家房子时,修路曾提上议事日程。不过,从村里主干道到我家要经过一片旱地,这块地属于另外一位村民。当时曾有一个方案,用家里最好的水田与其交换。不论父亲和叔父如何劝说,祖父坚决不同意。“你们不要吃饭我还要吃饭。”这句话,让父亲和叔父无言以对。时隔多年,祖父总结说,那时候觉得只要有地在,就不会饿死。祖父的祖上曾经是一个大地主,据说,县城里一所邵阳市示范性中学的绝大部分土地,都曾是祖上的地产。曾祖父嗜赌,输光了家里几乎全部家产。在爷爷1岁那年,曾祖父暴毙而亡,于是,1953年,祖父只好跟随曾祖母到乡下定居。现在的居住地是祖父的外婆家,“许”是这里的第一大姓,向氏则仅此一户。正因为如此,每年清明时,当大多数人返乡祭祖时,爷爷却要步行4公里,再乘车去县城扫墓。这种家庭背景,加上曾亲眼目睹“文革”期间“斗地主”,让爷爷对土地有着格外的情结。1983年村里分田到户,爷爷说他激动得睡不着觉。时过境迁,眼看村里公路越来越宽,爷爷也有点着急。腊月二十八日的家庭会议上,大家一致通过,2015年一定要把公路修到家。挡在中间的那一片旱地,如今属于村民“瘦鸭”,再拿水田进行交换,“瘦鸭”已经不同意了。要想获得这片地,除非掏钱。在此时的村民观念里,土地已不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而是一种可以用来交易的商品。经历了一次“涨价风波”,旱地最终以每亩5万元成交,不过,多年来崩塌的面积得补上,按这块地最初的面积计算价格。当父亲将16000元现金交到“瘦鸭”手中时,爷爷很后悔,他说早知如此,他当初肯定会答应拿水田换旱地。晚饭时,爷爷主动提出垫付修路所需费用,还让出部分水田来修路。一杯米酒下肚,爷爷对我说:“佳佳,明年春节回来,车就可以开到屋门口了。”63岁的老安种粮大户外出打工半年,收入超过他种一年地从2000年起,我的父母便外出打工,家里的土地很多时候都交给村民老安耕种。老安今年63岁了,身高不足1.6米,即便是在正月初,他仍戴着一双带红花的袖套,仿佛随时准备下地干活。老安种了一辈子地,算得上是村里的种粮大户,村民们因此愿意将地交给他耕种。2013年,他承包了10亩水田,还有若干旱地。不过在去年,老安不种地了,他去了广东一家模具厂打模,月薪2800元。无奈身体吃不消,老安辞掉工作,又去了一家工厂做门卫,月薪1400元。空闲时间多了,老安发现他无法融入当地社会,因为他一句普通话也不会说。去年农历九月,老安带着赚的16000多元回老家了,这笔钱,远远超过他和妻子2013年全年的收入。2013年,老安收了大约6000斤稻谷,还有3000斤玉米。等到2014年决定去广东打工时,卖掉这些粮食却花了老安不少精力。老安说,没有人愿意上门收购粮食。最后他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平均每斤粮食降价1毛钱,才把它们卖掉。粮食总共卖了12000元钱,减掉1800元化肥费和1000元农药费,最后到手的只有9000多元。去年,老安不再种地,我家有不少水田抛荒了。祖父有时会站在门前的田埂上叹息:“多好的水田,可惜!可惜!”一位在乡镇当党委书记的远房表哥告诉我,他所在的乡镇,农田抛荒现象同样存在。或许是这个原因,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村里流传着一个说法,2015年凡是抛荒的土地,要对户主进行罚款,严重的还要收回承包地。这个说法从何而来无从考证,祖父很肯定地说,这是镇政府的决策,通过村干部传到村民耳朵里的,不会有假。叔父对此则不以为然,在他看来,罚款肯定不会交,农地反正是国家的,大不了收回去。父亲却认为,政府要想罚款肯定有办法,每年粮食直补款不就掌握在政府手里么?抛荒就罚款甚至收回农地的可能性有多大?在表哥看来,这不过是用来吓唬老百姓、减少农地抛荒的一个办法,因为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期限是30年,政府不会制定一个超越法律的政策,“退一步说,即便土地收回来,又能怎么办?”20岁的阿俊我问他以后会不会回乡种地,他反问我,你会吗即便在广东赚钱多,到了2015年,老安决定不再外出打工。“舍不得家里的田。”他说。正月初四早上,为了是否继续出去打工的问题,老安与儿子产生了分歧。老安的想法是,2015年不再承包别人的土地,种好自己的4亩多水田,偶尔打点零工就可以了。在他看来,外面买来的稻米不如自己种的好,“放多少水我都摸不准,如果自己种了粮食,吃完了去粮仓里拿就是。”这种感觉让老安觉得踏实。儿子却不这么认为,他对老安说:“你去年半年的收入,相当于在家里一年了吧?”老安说:“收入是相当,但我不想去了。我是农民,生活还是稻谷加稻草。”老安的儿子现年已满三十,至今未婚,常年在外打工的他,如今已是广东某个工厂里的班长。我问他以后会不会回来种地,他一边躺在床上摆弄着苹果手机,一边反问我:“你还会回来种地吗?”这样的情况让老安有些忧虑,等他丧失劳动能力时,谁来种地?不过,他也相信:“20年后肯定有变化。”我把这个问题抛给表弟阿俊:“20年后,你会回来种地吗?”阿俊自顾自地低头玩手机,他甚至不屑于回答我的问题。年仅20岁的阿俊,如今已是一个孩子的爸爸,但是对他来说,手机似乎比儿子更有吸引力。很多时候,他喜欢登录QQ,那里有一长串在广东打工认识的朋友;或者玩游戏,他曾经花了数月工资买回一台台式电脑,也曾将高中课本当做废纸卖掉去网吧玩通宵。城市生活对阿俊充满着诱惑,在儿子出世前,他会带着大肚妻子上街闲逛,哪怕什么都不买。生日那天,他掏了600多元请兄弟们在夜宵摊上“撮了一顿”,要知道,这笔钱几乎占了他月收入的四分之一。打工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过年回家,工厂还要扣下一个月工资,即便如此,阿俊还是愿意继续外出打工,那里有夜宵摊,有骑摩托车带他飞奔的朋友,更重要的是,工厂周围林立的商店,可以为他的手机提供免费的WiFi。“种地?种地能挣几个钱?”阿俊反问。2015年,等儿子满月,他就会带着妻子一起去广东。(潇湘晨报 本报记者向佳明邵阳报道)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lexizh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央视财经评论 农民增收 靠种地还是打工?_央视财经评论2016_腾讯视频《央视财经评论》
农民增收 靠种地还是打工?
  农民增收 一号文件咋说的?
  一号文件出炉,农民增收问题再次引发社会重点关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表示:农民工资性收入的绝对额首次超过了家庭经营的收入;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农民越来越少,又能保障供给,这就是现代农业。
  新闻背景
  新华社1月27日发布题为《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的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3年聚焦&三农&问题,连续4年主题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部署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以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央评说
  一号文件出炉,农民增收问题再次引发社会重点关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发布会是怎样解读一号文件的? 1月28日,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晓山,财经评论员张鸿,走进《央视财经评论》直播间,评一评,一号文件之农民工增收。换个视角看经济,CCTV2《央视财经评论》周一至周四,每晚21:50 ,准点开评。&&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发布会解读一号文件
  陈锡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农民工资性收入的绝对额首次超过了家庭经营的收入
  这几年来自外出的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比较快,去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来自工资性的收入已经超过了来自家庭经营的收入,大概要占到人均可配收入的40.3%,而相反来自家庭经营的收入,去年只有39.4%,这是第一次出现,工资性收入的绝对额超过了家庭经营的收入。
  韩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由重量到重质 农民种植要看市场需求
  我们过去是更加重视提高农业的产量,今后应该更加重视提高农产品的品质、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那么这样一来,对农民来讲,不是说你生产什么就卖什么,就应该调整为城里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
  陈锡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我国粮食产量仍存在供求缺口   尽管我们年年丰收,但是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还存在供求的缺口,也就是说还必须通过国际市场进口一部分粮食,这是一个基本概念。实际上,2015年我国的粮食产量是12400多亿斤,2014年的粮食产量是12150多亿斤,虽然是连续多年一直在增收,但和国内的实际需求相比仍然有缺口,供求缺口在400&500亿斤。
  刘永好(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农民工群体越来越受社会认可
  今天实际上更多的农民工已经到城里边去务工了,而且他们进城去务工的话,逐步的不再被歧视了,受到重视了。更重要的是,农民工干体力活的收入跟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差不多了。稍微重一点的或者有一点体力重一点的,或者技术强一点的,五千多、六千多、七千多的工人都有的,这说明什么?说明农民工受到了重视,不但嘴上说的,而是通过白花花的银两来展示了这个价值。
  中国现代农业是啥样的?
  刘永好(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农民养猪一年收入20万 农业现代化让这一切不是梦
  怎么样帮助农民做到既能够规模化,又能够多赚钱,又能够有现代科技的介入,我们这几年在全力的推进叫做新6模式,就是新的养猪办法。我们在一些区域,一个县,我们找几百户农民,成立一个家庭农场,他一对夫妇用大概一亩多一点地,一年要出一千多头猪,品种、技术、饲料、销售由公司来保证,形成一个产业的体系,公司跟农民达成协议,保证农民的收入,每头猪不能够低过一百到两百斤之间,根据市场,市场好还可以更多一些,这种模式对应下去的话,农民养猪一年能够有保障地收入十多万甚至二十万,我觉得它比进城务工一点都不少,或许还要多,这样帮助农民致富,而且形成新的产业链的格局了,我觉得这个是现代农业的一种表达。
  刘永好(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农民越来越少 又能保障供给 这就是现代农业
  在发达国家,只有1%、2%、3%的农民种地,而我们的30%、40%以前更多,现在种地的农民越来越少,而又能够保证供给,这就是一个现代农业,说明我们现在中国的农业发展进步了,发展了,就说我们单个农民,他产的规模大了,他的收益够了,而且他能够生产的产品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了,这是我们进步发展的表现。特别是现在,你看通过一号文件,特别强调,允许鼓励流转,原来都种三亩二分地,现在三十几亩地,三百多亩地,甚至三千亩地,这样的话,规模化、自动化、集约化就有了,我觉得这就是现代农业的根本点,第一是规模,第二靠科技,我觉得这些都叫现代农业。
  刘永好(新希望集团董事长):供给侧改革解决粮食供需结构问题
  确实现在很多农产品都过剩了,都积压了,像玉米,现在听说躺在仓库里边有的一年的2亿多吨那么多,怎么样去库存,这是一个方面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城市里面很多好的东西仍然是供不应求的,比方说像牛,像这些高端的农产品,现在是供不应求的,而且价格非常高,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个结构要调整的问题。另外一个,还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来弥补,来增加我们的长处,我们的收入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日本其实他的人很多,他的土地很少,他当然靠国际市场,但是他的农业跟中国有相同,有不相同。不相同的是,他的农业变成休闲农业了,现在变成兼职农业了,他规模都很小,同时他的这些农民有很多本来就是城里的工人,甚至是其他的人,甚至退休的人来做。
  刘永好(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农民工正在工人化 农民工要打双引号
  我们的企业就表现的特别充分,我们大概是6、7万个员工,其中的绝大部分差不多5万到6万来自农村的农民,以前就是农民,他们到工厂里边干活、打工逐步逐步成为公司的管理人员,班组长、车间主任甚至总经理等等,他还是农民工吗?应该说他在历史上他曾经是农民,但现在他不是农民了,他是城市的工人了,跟城里面工人是一样的。
  张鸿(财经评论员):外出打工民工增速在递减
  但是我觉得这里边其实有一个隐忧是什么?它未来工资性收入的增长需要我们大面积的改革才能带来,因为现在农民工出去的,作为工资性收入的人增量在减少,去年2015年比2014年只增加了0.4%,什么概念?一年才增加60万外出打工的农民。我们老家安徽有一个市,全国的劳动力输出大市叫阜阳市,阜阳市在2007年的时候去上海打工的有80万人,去杭州打工的是60万人,去广州是35万人,来北京是20万人,它一个市,就这么多。按照这个增速的话,很可能明年外出打工农民工的增速就没有了,也就是说农民靠工资的收入来占他比重更大的这些人增速开始减少,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于说到外边去打工。
  未来农业长啥样?日本精细化路线、韩国农业附加值高、美国可以预测产量
  一号文件出炉引发各方关注,农业现代化如何破题?农民增收的路径在哪里?未来农业生产是什么样子的?一起来看看日本、韩国、美国的经验。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金坚敏表示,精细化农业,六次产业助推日本农业供给侧改革;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肖树峰表示,韩国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远高于美国、日本;路透财经评论员王子昕说,在美国,政府对农业税收实行减免高达48%。
  新闻背景
  新华社1月27日发布题为《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的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3年聚焦&三农&问题,连续4年主题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部署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以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央评说
  一号文件出炉,农业现代化成关注焦点。日本和韩国在粮食安全方面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1月28日,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晓山,财经评论员张鸿,走进《央视财经评论》直播间,评一评,未来农业长啥样?换个视角看经济,CCTV2《央视财经评论》周一至周四,每晚21:50 ,准点开评。&&
  日本的现代农业是啥样的?
  金坚敏(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日本粮食严重依赖进口  日本是粮食供给不足的,现在日本国内自给只有39%,所以他要贸易自由化、加入WTO。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原因,一个是农村劳动力人口年龄越来越大了,所以很多土地也过剩、住房也过剩,没有活力。另外一个因为城市的变化非常大,对农产品的需求大,但是农村又跟不上。还有一个是进出口,日本出口是很少,只有6千亿日元左右,进口反而有9万2千亿左右,所以竞争力不够,农村这方面的生产效率非常低。
  金坚敏(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精细化农业 六次产业助推日本农业供给侧改革
  日本提出六次产业概念,一次产业二次产业三次产业加起来是六次产业,也就说农民既是生产者,也是一个流通者,还是一个销售者,所以这样加起来,他把流通附加价值,销售的附加价值给农民来增加他的收入,这方面做的比较多。2011年,日本从法律、资金、技术、人员各方面增加农民收入,也鼓励企业到农村去帮助农民来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效率,并把城市的消费者信息带给农民。
  韩国的现代农业是啥样的?
  肖树峰(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韩国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远高于美国、日本
  韩国泡菜,牛肉,韩牛都比较有名,但是它的价钱相当的贵,原因就是靠科技。现代农业据说95%都要靠科技,韩国经济发展靠科技来创新农业,利用一些现代通信技术和生命工学技术,推动农业的尖端化、自动化以及安全化,比如说在养猪、养牛这些领域,他开发了一些智能型的养殖场管理模式,从温度的调控到喂饲料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动动手就完成了,这个比较类似于现在国内的互联网+农业模式。另外韩国也非常重视农业的高附加值,比如说去年,比起出口小麦或者面粉,一些韩国企业选择出品面包食品,据说韩国去年对中国市场面包食品出口增幅就高达22%,以2013年为主,韩国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为2.34%,其实远远要高于美国、法国甚至日本。
  肖树峰(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韩国政府补贴差额的85%给农民
  韩国三农问题也面临着一个巨大的课题,为了保障农业发展,尤其是农民的增收问题,韩国政府也在大力扶持农业,提供财政方面、政策方面的支援,比如说为了水稻,韩国的水稻占种植面积不到50%,为了调动水稻生产的积极性,韩国政府推出了稻农收入的补贴制度,当水稻市场价格低于政府预期的,政府就会把差额的85%补贴给农民,另外韩国政府还积极普及农业新品种,比如说在生产苹果的东部地区,韩国农业技术院也帮农户共同开发一些新品种,培育成功之后,再普及到其他的地区,从专利申请到功能的验证,这些财政方面都由政府进行初步解决。&
  全球农业第一强国的美国& 农业现代化是啥样的?
  王子昕(路透社财经评论员):家庭农场贡献79%农产品
  在美国,农业现代化大家非常重视,一些洲和市都采用农资加农业现代化的手段。农民在开始投资一个产业或者是他们开始种植庄稼的时候,他们其实已经可以预测到产量。和中国的情况不太一样,美国是人少地多,而且务农的人口仅占到全国2%左右,因此这个互联网科技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美国现在的农场据我了解,有220万个,收入超过百万美元的大部分其实都是家庭化规模经营,他们为美国贡献了79%的农产品。我们平时总说到无人机遥感技术,这既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化的代表,也是美国这个科技界的新宠,其实他们很早就被用做美国的农业生产以及播种了。那么刚才我也听到日本在谈到纳税制度,在美国,政府其实对农业投资是实行减免高达48%的,可以说力度非常大的税收优惠,每个洲也有不同的农产品抵押贷款计划,近期我也看到一条消息,就是美国的大米其实很快就会被允许进入中国市场,相信可能中国的老百姓在春节以后可能就吃到美国的大米了。
  未来中国农业现代化是啥样的?
  刘永好:未来农业现代化一定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相结合  我觉得这个现代农业最终要是单产高,科技含量高,现代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相结合,比方说我们现在搞的养猪,现在我们就搞了一个叫APP的软件,普通的农民通过智能手机,就说我们农民朋友发现这个猪今天怎么不吃饲料了,什么原因呢,他就有手机拍一下,马上就传到了后台,后台是我们的技术人员,他马上就说你这个猪是什么原因,他给他讲,讲了以后这个事你要调换什么东西你要控制温度你要控制湿度,要怎么怎么样,其实这就是一个互联网技术。
  张晓山:现代农业要求大公司和家庭农场建立一个良好的利益共享机制&&   实际上还涉及一些制度组织管理这些方面的因素,公司它本身不是光是公司,然后底下组合很多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刘总还讲过有合作社,实际上这样一个组织系统保证了我们整个生产到加工到流通等等这样一个整个体系,我觉得这个是现代农业的整个组织体系。现代农业大公司要和家庭农场建立一个良好的利益共享机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种地补贴多少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