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怎么把打开手机淘宝关闭声音客户端那声音关了么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滴滴外卖App横空出世,外卖市场开战!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滴滴外卖App横空出世,外卖市场开战!》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滴滴外卖App横空出世,外卖市场开战!》 精选一野心不减滴滴外卖App横空出世,外卖市场开战!近日,滴滴低调上线了面向骑手端的“滴滴配送”以及面向商户端的“滴滴商户”两个APP,其开发者正是滴滴母公司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APP介绍目前,“滴滴配送”、“滴滴商户”这两款APP都已经提供安卓版和IOS版。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滴滴商户”APP在两个平台上均可登陆使用,而“滴滴配送”IOS版目前尚无法登陆,显示“网络错误,请稍后重试”,安卓端则可正常登录。运营模式据“滴滴配送”APP介绍,“滴滴配送为您连接餐饮商家和外卖用户,通过接单、取餐、送餐三个步骤即可获取丰厚收入。”而“滴滴商户”APP则面向B端餐饮商家,其APP介绍显示:“为餐厅商户提供简洁、专业的滴滴平台服务。”首批城市滴滴外卖即将进入全国九大城市,分别为无锡、南京、长沙、福州、济南、宁波、温州、成都和厦门。商户招募也将同步启动,将通过降低抽佣和奖励来获得首批商家和用户不得不说,滴滴外卖这一新变量的出现,或许可以为外卖市场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以及更良性的竞争与优质的服务。面临的两大难点滴滴要送外卖,首先面临着两个现实的问题:1.运力来自哪里?滴滴司机送外卖的可能性不大。2.订单来自哪里?饿了么有蜂鸟和点我达配送,美团也有自己的配送团队。而滴滴没有外卖平台,前期只能自己去线下拓展订单资源。问题在于,无论是饿了么还是美团的平台,选择配送的商家往往是夫妻店这样的小商家,而这些商家对价格异常的敏感,滴滴前期只有通过对商家补贴,才有可能接入订单,如果拿不到订单,也就无法形成运力。因此,滴滴做外卖的目标可能不仅仅是餐饮,还包括了及时配送这个蓝海市场。外卖平台加入到新零售大战外卖平台的天然属性,与新零售的理念非常吻合。新零售的成败取决于消费者的体验,快速,及时,实时的物流配送,正是一个很关键的加分项。纵观物流发展,最开始是快递,后来是仓配的发展,现在前置仓(门店)+及时物流成了新零售的标配。选择太多也是烦恼通过线下的零售布局,腾讯系阵营目前有万达、家乐福、永辉、沃尔玛、海澜之家、等,阿里系则有银泰、苏宁、百联、欧尚、大润发、居然之家等。腾讯系的声势更大,但关系也更松散,随着美团和滴滴的互掐,再加上早就布局及时配送的京东到家,重叠的业务可能会引发同室操戈。同城末端配送是个亿万级市场,目前来说各家所占比例都不大。及时物流的智能调度,比出行更加的复杂,出行领域运输的对象是人,而及时物流领域里面的品类多,跨度大,存在着同时并单且并单数量远超于出行领域。滴滴在用户流量上具有优势,但在商家拓展和物流配送两方面仍需一段时间的积累。相关阅读滴滴公司加大力度布局共享汽车滴滴创始人程维与北汽董事长徐和谊签了一份共享汽车协议。据了解,滴滴将向向车企订制、采购新能源营运车辆,同时建设充电桩等配套服务设施,为用户提供共享汽车服务,作为网约车的补充。往期精选(上海)值得信赖的平台《滴滴外卖App横空出世,外卖市场开战!》 精选二一年前,创投圈鼓吹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最近却常听说,风停了,猪都会掉下来。如果资本市场传言的寒冬真的降临,那些期望凭借烧钱模式占领市场的公司会寸步难行,最近O2O行业发展的一系列变化让360董事长周鸿祎也感叹,当初做杀毒软件免费觉得挺“革命”,现在互联网生意已变了一种玩法,都不是免费,而是倒贴。寻找中国创客记者调查发现,很多人利用O2O公司的软件漏洞,通过攫取高额补贴。记者采访核实发现,饿了么、美团外卖、滴滴快的、uber、达达等公司都牵涉其中。市场上有声音称,一些平台是知道补贴没有进入用户手中的,但因为刷单可以帮助平台获得更高的交易数据,这对于公司进一步有益,因此刷单也会被默许。分析称,在外卖和打车行业出现普遍刷单这种情况,是整个行业不成熟的表现,行业应该要反思,重新制定奖励规则,加大惩罚力度。同时公司应对自己的运营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不能拿到数据就当做运营数据,而不考虑市场实际情况。1.外卖刷单员月入2万“现在补贴少了,限制多了,钱来的比较慢了。”说这话的人,叫李京(化名),不是用户,也不是开发者,现在的身份是一名职业刷单员。李京原本是一名快寄人员,后因互联网外卖的兴起,开始专职接单送外卖。工作时间不长,每天主要集中在11:00—14:00,17:00-19:00两个时间段,月收入在元左右。“起初对送外卖生意还是比较满意的,工作时间不长,收入也还可以。偶然机会,因为经常帮自己所住的小区一家面馆送外卖,发现了平台漏洞,就开始专职刷单。”李京说道,跟一家面馆的老板协商好之后,一拍即合,开始合作。李京共买了20部手机,每部手机分别注册了饿了么、美团外卖账号,合作的这家面馆,也与这两家平台都有合作。谈到具体的操作,李京向记者演示了流程。以饿了么为例,手机app显示,满50元减25元,减免的25元由饿了么平台补贴给商家,面馆收到了订单并接单,但实际上并不需要送餐。“每天每部手机可进行两次下单,每部手机每天可从平台获得补贴是50元。每次点完餐后,还可获得5-10元下次使用。”此外,还有额外收入。面馆师傅把收到的订单上传至达达送餐平台,每单补贴5元,上传以后,最近送餐员抢到,即可送餐。李京此时只需要把手机放在面馆,等待老板上传订单,第一时间抢单即可。按照李京的说法简单计算下来(红包按照5元计算),20手机每天可刷1400元左右,每个月约超4.2万元。这笔收入,李京和面馆老板对半分成。(50+5*2+5*2)20*30=4.2不会被查或者平台不管吗?李京称,如果一部手机在同一个地方连续刷单,平台检测到以后最多把手机号封了,自己就另买一张手机卡。记者致电达达平台,工作人员表示,达达也接到了不少举报,并且封了一些刷单账号,目前只有靠着人工举报去排查,没有其他技术手段。达达补贴从2014年6月开始每单补贴5元,饿了么从去年就有补贴,一直是满减活动。最近活动就是满50减25,已经持续超半年。2.Uber刷单员周薪7万陈伟(化名)是一名Uber的司机,同时也是一位职业刷单者。做了这一行后陈伟加入了很多Uber刷单群,每天和他们交流刷单经验。陈伟向记者介绍,在Uber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奖励非常高,最早入行的Uber刷单者是从美国回来的“海归”,带来了刷单的经验。“第一批刷单的人,每周有能赚七八万,身边有人靠刷单已经在北京买了几套房了。”陈伟说,刷单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刷手”主动找uber司机,提供刷单,然后司机给“刷手”。刷手通常会在淘宝上花几块钱购买一个“白号”,(所谓“白号”是指他人已经用手机完成注册且绑定了邮箱和支付宝的uber账户)只需要随意下单,然后向接单的司机提出刷单的要求,司机如果答应则可以获得返现,司机如果不答应则要取消订单,而成单率的降低会使得司机无法获得完整的奖励。“一些不刷单的司机都很怕‘刷手’,遇见了一个刷单的只好赶紧跑掉,不然就会不断下你的单,然后取消,所以有些司机就被迫妥协了。”陈伟说道。另一种相对比较高科技的玩法是uber司机自己在手机上安装一个名为“任我游”软件,进行“模拟跑”,然后用另一部手机装一个普通的客户端和一款“一键改串码”的软件,就可以实现定点叫自己的车,据陈伟介绍,业内称之为“打针”。最后通过这两部手机完成交易,司机不用出门就可以把基础车费和奖励收入囊中。据陈伟介绍,早期Uber发现过刷单者,而且还扣除了奖励,进行了封号,但是因为涉事司机聚集起来到uber公司前游行示威,Uber又解除了被封的账号,并返还扣除的奖励。“最近Uber封了一大批刷单的账号,管得特别严,北京刷单的明显减少了,但是其它城市还有不少。”陈伟说。对于陈伟说法,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优步在中国至少有20万个虚假的司机账号被用于刷单,30%-40%甚至更高比例的订单是虚假司机制造的虚假订单。”不过,Uber中国新闻发言人黄雪7月对外回应称,目前Uber中国的刷单量占总体成单量的比例在4%左右,并表示有信心在近期几个月内将刷单比例降到1%以下。Uber公关向记者表示,坚决反对作弊和恶意刷单的行为,在司机培训的第一天就说明了刷单的处理方法——即一旦发现刷单行为,立即解除合作,永久封号,并会告知合作车主。Uber称,为了应对刷单行为,成立了专门的反作弊团队,通过后台的技术手段多标准衡量判断,使判定结果更准确。同时也会根据市场情况开发新的反作弊的系统工具,不断完善反作弊体系。3.暴利催生刷单俱乐部老张在北京国贸附近组织了一个“刷单小分队”。“其实就是利用刷单软件、跟国贸地区餐馆合作等方式,刷各种公司的补贴。”老张说道,真金白银补贴的时候小分队5个人,一个月最多毛收入能到20万左右,每人能赚4万元。老张小分队中,每个人都有20部以上手机,手机上各种app,每当新出来一款业务且有补贴时候,老张小分队第一时间去研究如何刷单。后来很多O2O公司出现定位或者应对策略,老张一行5个人也开展过“斗智斗勇”,比如开着车在国贸地区转悠着刷单、坐地铁把应该走的路程走了,防止定位而被封号。记者走访劲松、国贸、广渠门附近多家餐馆发现,大品牌餐馆的刷单的相对较少,小餐馆是刷单的重灾区,老张说:“一些小餐馆几乎90%的订单都是刷的。”“现在补贴少了,越来越不好做了,小分队也解散了。”老张说道,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做。林美(化名)是北京一家职业刷单公司的员工,每天除了在电脑前“刷单”以外,她还要负责对接那些前来咨询刷单技巧的“小白”。“其实在你精通了刷单之后,你就会发现刷单的同时去卖技术,闲下来的时候,自己再虚拟跑,三者结合赚得最多。”林美说。林美所提到的“虚拟跑”和陈伟所说的Uber的“模拟跑”类似,是指在电脑或者手机上安装一套软件,不用开车上路跑,只需在电脑或者手机上模拟完成路线。林美介绍,这套技术比较复杂,需要付费,他们才能提供“专业指导”。记者了解到,在网上还有多家提供类似刷单专业指导的公司,指导刷手报价在80元左右,车主报价在150元左右,更有人组成了“刷单俱乐部”,新人必须交会费才能加入俱乐部。林美介绍,对于滴滴打车而言,因为快车和专车的奖励额度已大幅下跌,利润空间已经不大,现在“刷代驾最划算”。记者从林美口中了解到,目前“刷手”主要靠优惠券来完成支付,在优惠券外,“刷手”每单只需要支付几毛钱,而司机则根据收到的基础车费和奖励状况返还“刷手”不同金额的现金。记者了解到,圈内潜规则是最低每单返还“刷手”10元,而且一般是司机先给“刷手”支付。林美称,滴滴代驾至已经刷了两个多月,有些客户每天可以甩70多单,甚至还有些客户是坐地铁和公交跑完路线,不用开车跑。”滴滴、饿了么称刷单不超1%除了专业刷单员,职业刷单公司之外,记者在淘宝搜刷单,出现了大量饿了么,美团、滴滴打车等的优惠券售卖卖家。记者联系到一家卖饿了么早餐券商家,其中10元早餐券售价0.9元。卖家说明中明确提示,订单超过10元,直接优惠10元,订单不满10元,只需付1分钱就行。打开饿了么APP预订早餐,在订单确认页面输入优惠码,即可享受优惠,每个订单只能使用1个兑换码,不能叠加。记者下单后,尝试使用且成功。饿了么运营部负责人蔡晓羽向记者回应,饿了么很早就针对刷单行为采取了措施,例如用技术手段过滤掉有风险的订单,根据手机号、地理位置等判定风险值进行排查等。“对于恶意刷单的商家而言,则会采取一段时间下线补贴和优惠政策,严重的会关闭其在饿了么的店铺。” 蔡晓羽说道。据蔡晓羽介绍,饿了么系统每天会排查掉七八千单有“刷单风险”的订单,不过蔡晓羽认为这对于饿了么每天超过200万的订单而言,算是少数案例,刷单率不足1%。饿了么还设立有监察部,负责协助司法机关处理涉嫌违法的商户订单,蔡晓羽称,这主要是针对刷单数额特别大的商户,案例不多,未来还会考虑对于这类违法的刷单店铺进行追责。滴滴打车公关总监叶云向记者表示,从2014年年初的补贴大战开始时,滴滴方面就注意到了市场上的刷单作弊行为,滴滴也为此推出了一系列的排查、判定刷单的技术调整,“比如下单的人距离车主过近的时候,我们就会判定为不合理,不会派单给他。”根据叶云介绍,除开代驾和巴士业务,滴滴平台的日订单接近1000万单,而针对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刷单行为,叶云认为在滴滴的成单量中占比不大,“在我们正常的业务线中,刷单率最高的也不超过1%,不过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与补贴的高低有关。”负责美团外卖平台的公关张静向记者表示,美团外卖有相应策略应对刷单,刷单率保持在低的水平且持续下降。5.否认为了数据而纵容刷单记者了解到,市场上一直不乏这样声音,O2O公司补贴并没有进入用户手中很多公司是知道的,刷单也在默许,因为交易数据的需要。旭诺资本TMT曹兵也认为有些创业者为了提高公司的估值,为了能顺利完成下一轮融资,对于刷单行为,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方式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这种动机完全存在。曹兵坦言,对于投资人而言,并不是刷单率越低越好,“因为刷单是一种泡沫,体现的是这个行业的业务增长量是可观的,市场是可观的,如果烧了很多钱,完全没有人刷单,可能就说明市场对这个消费行为不感兴趣。”滴滴打车公关总监叶云否认了纵容刷单以创造更高数据的说法。“只有当一个平台处在行业第二第三,或者和第一第二竞争非常焦灼的情况下才会去刷数据,滴滴目前在各个业务线全面领先,刷单没有意义。” 叶云说道。滴滴快的总裁柳青日前也曾公开表示:“我们把刷单当做恐怖主义一样在斗争,刷单是一个对整个行业非常不好的事情。”饿了么运营部负责人蔡晓羽向记者表示,订单数据只是临时性的,如果纵容刷单行为会破坏平台的良性循环,这是得不偿失的,饿了么也为此推出了举报有奖活动。美团网负责外卖的公关张静向记者解释,美团外卖内部成立了专门的反刷单小组,负责检查商家的违规刷单行为并处以惩罚。此外美团外卖在产品端设有上线诚信举报入口,当消费者使用美团外卖时,一旦发现商家刷单现象,可通过美团外卖的网页版或App的举报入口进行举报,举报成功还可以获得现金奖励。“刷单是随着外卖行业的补贴出现的,美团外卖一直对刷单这类行为持零容忍的态度,从刷单行为产生就对其高度关注,并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张静说道,从未纵容刷单行为。了饿了么以及美团网。记者拨通红杉资本官网的联系电话,咨询是否知晓刷单的事?工作人员称对接媒体的人不在,需要邮件联系,记者随后邮件联系了红杉公关杨女士,截止记者发稿前,未收到对方回复。6.投资人应把刷单率控制纳入考量范围针对市场上的刷单现象,红岭天使创投总经理王忠平认为恶意刷单拿走本来补贴给真实用户的钱,对公司战略肯定是有影响,对肯定也是有伤害的。王忠平向记者解释道,这些公司刚开始是不盈利的,需要不停的向市场拿钱,给钱的前提就是要看用户量。这样一个循环过程,就出现公司默许和纵容刷单甚至公司自己出来刷单的现象。“投资机构在考核时候,肯定是要看数据的,但是他们也知道有一部分数据时有水分的,只不过不知道水分比例占多大。”王忠平称,如果被投资公司看到故意纵容刷单,可能也就不会投了。上述旭诺资本TMT投资合伙人曹兵认为,在外卖和打车行业出现普遍刷单这种情况,是整个行业不成熟的表现,行业应该要反思,重新制定奖励规则,加大惩罚力度。曹兵认为饿了么、美团、滴滴、uber等公司也应该对自己的运营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不能拿到数据就当做运营数据,而不考虑市场上的实际情况。“未来我们投资人也会重点考量这类平台公司的查空能力、控制刷单率的能力,这可能会成为小公司和大公司的一个分水岭。”曹兵说道。曹兵认为刷单率控制3%—5%以内,就是非常好的表现,在10%以内还处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如果超过20%,则说明泡沫很大,需要做出改变。不过曹兵说:“我相信,过一段时间,行业内的一部分人会清醒,意识到刷单行为的不可持续性,就会想办法去改变。”7.传授犯罪方法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刷单行为的出现在法律上如何界定的?清华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华向记者解释,这类刷单行为,在民事行为上可认定为欺诈行为,如果利益受损方提起诉讼,就可以追究其责任,但是根据“不告不理”的原则,如果饿了么、美团外卖、滴滴打车、Uber等采取姑息态度,则无法追究。同时,赵华还强调,如果刷单涉及金额很大,损害了责任方的相关权益,且满足捏造合同事实等条件的情况下,则有可能被定性为“合同诈骗”,此时,应追究其刑事责任。此外,因为刷单者基本没有主动申报个人收入的习惯,刷单所得的“灰色收入”可能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可能要承担“偷税漏税”的相关惩罚。而对于涉及到刷单行为的饿了么、美团、滴滴打车、Uber等平台,赵华认为,如果他们涉嫌纵容刷单行为以换取虚假数据,实际上是损害了投资人的,投资人有权利要求公司采取积极措施处理刷单行为。而且,公司的客户、商家也可以“”的名义对其提起诉讼。针对市场上出现的职业刷单公司,赵华律师认为,如果刷单行为满足了犯罪条件,那么刷单公司则可被认定为“传授犯罪方法”,要追究其刑事责任。长知识了吧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哦亲《滴滴外卖App横空出世,外卖市场开战!》 精选三张旭豪永远不会忘记2009年的夏天。其时为了熟悉传统外卖行业的情况,他和饿了么的其他创始人承包过一家餐饮店的外卖业务,并亲自当起了配送员。大概没有哪个用户会知道,这个毕业于上海交大的硕士研究生主动放弃了到香港深造的机会,选择在外卖配送领域完成创业梦。结局是张旭豪成为了外卖行业的弄潮儿,饿了么也成就了O2O这一波风口。若从2009年饿了么成立开始算起,在线外卖行业已经诞生了9年时间;但若果从美团点评入局开始计算,这个行业才刚刚走过4年。5年的时间差,美团点评利用融资、流量等后发优势完成弯道超车,与饿了么、百度外卖形成鼎立之势。但如今这个行业正在迎来最重要的拐点。一方面,百度外卖的掉队将饿了么和美团推向寡头垄断的格局,进一步凸显;另一方面,饿了么和美团的这场大战本质上依然是腾讯和阿里的“代理人战争”,隐藏在背后的资本方仍愿意为获胜而加大赌注。但在线外卖行业不再是简单的资本游戏,跑马圈地过后进行深耕细作成为行业内的共识。一年前,王兴在一次内部讲话中率先提出了“中国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的议题,从此掀起了业内有关移动殆尽、决胜等大讨论。时隔一年后,外卖行业仍处于上半场,但正快速跑向下半场—新零售成为外卖业务的另一个新战场,流量、物流和商家的供给都成为竞争的着力点。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美团点评和饿了么的外卖博弈将是一次漫长的战役,而且双方极有可能不会以合并作为故事的终点—至少在盈利压力凸显前,任何一方都不愿意将市场份额拱手相让。寡头博弈焦灼外卖行业的转折点,要从美团点评的新一轮融资传闻说起。据彭博社报道,美团点评正在与磋商,计划融资30亿至,公司估值可能介于250亿至之间,现有的主要投资者腾讯也有意参与这一轮融资,投资约为。不过针对这一融资传闻,美团点评方面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没有此事。另一边厢,饿了么也开始与百度外卖洽谈收购事宜。毋庸置疑的是,百度已基本从这场外卖大战中掉队,根据第三方数据机构Trustdata发布《2017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分析报告》显示,百度外卖的DUA在过去一年内几无增长,被美团外卖、饿了么大幅拉开差距。但百度外卖并非一文不值,如果能通过收购获得百度的流量支持,饿了么仍有机会在这场军备竞赛中获胜。此外,百度外卖一直在白领市场里占有不少的市场份额,这一部分优质用户的归属也将影响战局的走势。不过,两强争霸并不是王兴所说的“下半场”,事实上外卖市场仍停留在上半场,这是业内人士的共识。此前,美团点评副总裁兼外卖和配送事业部总经理王莆中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对比中美的情况来看,国内的外卖市场渗透率并未达到极限。“未来外卖的渗透率的增长3年至少有3倍以上的空间,当然餐饮本身也在增长。线上化率会越来越高,我认为会接近95%。”饿了么首席运营官(COO)康嘉也持类似的看法:“现在外卖行业的竞争依然非常胶着,不要过分关注收购,而是应该一起把市场份额做大。”康嘉表示,以现在的竞争局势,收购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也没什么必要,“外卖市场还在急速地扩大,随着行业发展,未来不光是份额的竞争,更是效率、模式等的竞争,外卖竞争的下半场时间会比上半场更长”。因此流量、场景和物流等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最终战果。Trustdata的第三方数据显示,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的用户版DAU基本上不相上下,但美团的商家端APP的活跃度几乎是饿了么的两倍。考虑到美团外卖还有来自美团APP、大众点评APP、微信和手Q等多个流量来源,外卖大战悄然向“721”格局看齐。竞逐新零售风口外卖市场的增长仍在继续,但补贴力度降低后其增速也在放缓。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外卖市场交易规模约1524亿元,相比2015年的459亿元增长了232%。虽然整体交易规模呈上升趋势,2016年下半年交易规模虽然较上半年增长率却有所下降。于是O2O平台开始将业务重心转向本地服务,尤其是新零售领域成为下一个业务增长点,随着线下商业实体陆续接入即时物流配送圈,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级别。从去年开始,美团外卖和饿了么都将平台配送类目从外卖扩展到生鲜水果、商超便利、鲜花蛋糕等领域。由美团点评掌鱼生鲜位于北京望京,这是美团点评在新零售的第一次尝试,这家经营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的将是外卖和O2O平台的结合,为周边5公里内的用户提供上门配送,并承诺在1小时内送达。有消息称,未来掌鱼生鲜可能还会设置中央厨房,成为餐饮业态的孵化器。美团点评入局新零售,将直接面临与阿里一决高下的局面。在掌鱼生鲜面世前,阿里投资的盒马鲜生早已落地,从去年年初起盒马鲜生在上海、宁波等地开店,今年夏天正式进入北京市场,并已经实现盈利。而且除了盒马鲜生,阿里近期在易果生鲜、天猫超市加大筹码,以此作为新零售的突破口之一。因此饿了么和美团点评的竞争,阿里将直接起到胜负手作用。自从去年4月阿里和以12.5亿元融资入股饿了么开始,后者已被视作是阿里生态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饿了么一直保持独立运营,并没有完全被阿里掌控。但阿里有意控盘饿了么的迹象已经越发明显。首先是今年8月,淘宝外卖宣布口碑外卖服务即将由饿了么提供,进一步加快口碑和饿了么之间的业务整合。其次是饿了么近期和众包物流点我达完成战略合作,双方平台已经进行深度的系统对接,形成一个从线上到线下、上游到下游的完整配送链条。而这次合作称得上是阿里系的一次联手布局—阿里是饿了么和点我达的主要投资者,后者在去年的D轮融资中获得了10亿元,其中阿里和饿了么均有参与。有接近饿了么的消息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不排除盒马鲜生、易果生鲜等阿里企业也将与饿了么打通,形成阿里的新零售矩阵。—— 源“”微信名:微信ID:huijin51huijin51? 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点击菜单栏一起开启之路?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惠金天下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详情《滴滴外卖App横空出世,外卖市场开战!》 精选四原标题:混搭三国杀:滴滴融资后要送外卖,美团、携程入局出行作者/刘桓编辑/尹天琦日,滴滴出行宣布完成新一轮超40亿美元,以进一步加大对AI交通技术的投入。本轮融资或许与这条消息相关:美团入局网约车市场,滴滴切入外卖市场。近日有接近滴滴的人士向品途商业评论(微信ID:pintu360)透露,滴滴研发外卖业务已有一段时间,目前负责该项目的产品与技术开发人员已经搬到单独的地点进行秘密办公,内部通讯录中甚至查不到这些员工的个人信息。交通基础设施、外卖都不足以覆盖滴滴的野心。就在12月20日全国十大车主、司机的颁奖典礼上,程维用一句“欢迎回家”表达了对平台上的司机和车主的感谢,同时他认为,滴滴还有两个理想没有实现:1、没有让司机师傅变成被社会尊敬的职业人;2、没有把车厢变成一个温馨的空间。为了实现这两个理想,滴滴宣布2018年拿出2亿元启动“小桔医保”,为车主及其家人提供个性化、低门槛的健康升级保障,分担司机保障成本。这一举措再度让人觉得贴心的同时,不禁让人感叹大公司有钱任性。但这种“送温暖”实际上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出行领域的地位,彰显滴滴的野心。滴滴未来要做的3件事2017年5月,程维在一次大会上就明确表示了滴滴未来要做的三件事情:一是智慧交通:不仅车要联网,路和红绿灯也要联网。比如现在的红绿灯通常是30秒、50秒这种固定周期,或者靠地感线圈和摄像头进行引导,做不到基于的实时精确控制。但如果基于出租车、快车、专车、顺风车等产品提供的大数据,滴滴基可以知道每个红绿灯路口从早到晚的流量情况,从而做出合理预测,帮交通部门调整红绿灯的不同周期。程维介绍,滴滴在济南经十路六个红绿灯用滴滴大数据控制,通勤速度提高了10%。二是共享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一定是先在运营网络里投放,然后再向家庭普及。滴滴已经和国家电网取得合作,逐步将新能源汽车引入共享领域。三是全力以赴,投入无人驾驶:程维认为了唯一的汽车产业就是滴滴,这说明手机产业基本到头了,滴滴不光要做最大的出行平台,还要做世界级的科技公司。1、“滴滴护航”与智能判责系统在具体的实施层面,今年7月,滴滴出行发布了安全驾驶系统“滴滴护航”,以及后来发布了解决司乘矛盾的智能判责系统。“滴滴护航”综合分析手机传感器、陀螺仪、GPS等信息,从疲劳驾驶、超速、急加速、急转弯、急刹车、分心驾驶等六大维度检测司机的驾驶行为,提高司机个人与平台的安全保障水平。该系统将和司机的综合评分挂钩,司机要向获得足够高的评分,就必须杜绝疲劳驾驶、超速等危险驾驶行为。而根据综合评分的高低,司机会被区分为青铜、白金、钻石等6个等级,等级越高,司机能享受的特权服务越多,比如高等级司机可享受极速垫付、VIP客服、免责改派每日等特权。智能判责系统则能在司乘任意一方取消订单时,综合考虑发单时间、预估接驾时间等多个维度,实时、自动判定司乘双方的取消责任,即时给予反馈,有效保障司乘双方权益。值得注意的是,在司乘双方均无取消责任,且车主空驶超1公里的情况下,为保障车主收入滴滴平台将会为车主提供空驶补偿费。尽管程维在多个场合都谈到了智慧交通,但“滴滴只是把智慧交通这一很宏观、复杂的系统工程,聚焦在了自己擅长的某一个点上。”微租车CEO杨洋在接受品途商业评论采访时表示,滴滴做智能交通信号灯的想法值得肯定,通过数据对信号灯进行动态调节,让交通状况趋近最优效果。“但是某一个点的交通性能优化后,会不会形成传导效应,造成其它点的负荷过大,这个暂时还无法判断。”2、滴滴“分分租”今年8月,滴滴租车在继整日租、海外租之后,上线新业务——分分租,正式进入分时租赁市场。据了解,“分分租”平台覆盖大众Polo、斯柯达晶锐等精品小车,主要面向白领短时间多点办事、市民短途出游、大学生短距离出行、酒店住客周边游等短租需求,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自驾出行服务。截至目前,分分租业务覆盖成都、上海、武汉三城,在这些城市的商圈、酒店、高校等附近设立了大量的服务网点,以方便用户取还。在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程维进一步透露,滴滴将发力分时租赁领域,投入不少于10亿元的资本,主要解决停车难、体验差的问题。独立互联网行业分析师张旭认为,依靠滴滴自身已有的资本、市场资源,将会以比较快的速度赶超上来。但杨洋持保留意见。他告诉品途商业评论,滴滴进入分时租赁是基于整个大出行战略的规划,为了继续扩张,分时租赁是不得不进入的一片市场。但分时租赁跟网约车不同,后者是依靠平台的效应作为流量入口,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的,而分时租赁更依赖落地的资源,而这些资源都掌握在地方的龙头企业手中。滴滴整合它们的难度很大,如果自营的话,则必须要和那些龙头企业正面竞争。“我觉得滴滴做分时租赁的难度比做网约车要大很多,而且分时租赁落地需要大量的合作、运营、资源整合能力是滴滴所不具备,或者不够的。自从分时租赁在中国市场落地以来,催生了大批分时租赁公司,虽然经历了几波倒闭浪潮,证明做好分时租赁需要强大的资本和运营实力,但也有一批公司找到了立足之本,如上海的EVCARD,深耕农村市场的京鱼出行等。3、无人驾驶虽然无人驾驶正在经历最快的发展阶段,但它还属于未来交通形态,对于“未来交通”的概念,程维的想法并不局限于无人驾驶汽车。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程维认为30年后,市内交通终究将交给无人驾驶的飞行器,以三维交通解决三维城市的问题。长距离交通将由三倍音速高铁和飞机承担,中国大城市之间的时间差单位将从“小时”变成“分钟”。今年3月,滴滴用行动表达了公司对无人驾驶的投入程度:宣布在加利福尼亚硅谷成立滴滴美国研究院,以吸引顶尖科研人才;在硅谷启动“滴滴-Udacity无人驾驶大挑战”,邀请全球算法高手来挑战智能出行安全领域的重要难题;全球顶级安全专家查理?米勒(曾就职于苹果、Uber)宣布入职滴滴,负责智能驾驶安全项目。另外,有消息人士对腾讯《深网》透露,滴滴已经收购美国硅谷的一家无人驾驶公司,用以提升自身在这方面的发展进度。“”的竞争:无边界、无底线、无尽头公开数据显示,滴滴此前融资总额已经超过168亿美元,若算上此轮融资,这一数字则超过。而此轮融资后,滴滴的现金储备将达到140亿美元。的滴滴又融了40亿美元,这是要搞什么大事情?杨洋认为,因为滴滴还未上市,为了让之前进来的,就必须扩大自己的业务边界,引入更多资本。“滴滴后面会变成资本击鼓传花的游戏,这么看的话,出行市场和滴滴本身就是泡沫,是一个有价值的泡沫。”说到扩大业务边界,滴滴切入外卖市场或许并不令人意外,前有美团上线了打车业务入局网约车市场。据了解,此次滴滴外卖产品试水的第一个城市极有可能是南京。而南京正是今年2月美团低调上线打车业务的城市。这两家公司的大战已经悄然打响。与上线时的低调不同,12月1日,美团点评宣布未来将聚焦到店、到家、旅行及出行这四大LBS场景,并专门成立了出行事业部。在具体业务上,美团点评在尝试网约车业务半年多时间后,又在南京上线了分时租赁业务。2015年,滴滴投资了美团的最大竞争对手饿了么,就此为两家的竞争埋下伏笔,但没有想到的是,两家公司直接展开了正面竞争——做外卖的来做出行,做出行的插足外卖。火药味更足的是,美团打车拟定的7座城市——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温州和厦门——都是滴滴的核心业务城市。今年10月,美团点评刚刚完成40亿美资,2个月后,滴滴也拿了同样数额的钱。根据报道,美团打车目前正处在团队组建和审批网约车资质的过程中,虽然离上线还有段距离,但是随着“滴滴外卖”逐渐浮出水面,一场战争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了。回顾滴滴过去5年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做出行并不是有资本和流量就可以做好的。滴滴出行CTO张博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网约车这个事情看起来简单,其实背后很复杂。”张博认为,技术是网约车重要的门槛之一,平台的规模越大,技术的壁垒就越高,它会形成一个正反馈。但从司机和用户的角度,他们希望市场上多一个网约车平台,来平衡滴滴一家独大的局面,但是打破这个局面,除了烧钱还有别的办法吗?对于用户来讲,现在既要装一个吃喝玩乐的APP,又要装一个出行APP,但最极致的体验是一个APP搞定这些。杨洋告诉品途商业评论,美团和滴滴掐完以后,还可能和携程掐,杨洋说道,“中国的创业企业做到独角兽之后,就变成‘三无公司’了——无边界、无底线、无尽头。”估值超500亿美金的滴滴是这个时代的创业明星,它改造出行行业,甚至孕育着一个引发城市生活和能源变化的梦想。众人以为它可以高枕无忧,安享美梦,但天亮后,战争就将打响。来源|品途商业评论《滴滴外卖App横空出世,外卖市场开战!》 精选五原标题:滴滴 VS 美团:本是腾讯生,该打还得打 | 2017移动打车市场报告作者:猎豹全球智库 管慕飞前言美团打车App上线这天,程维正与王兴推杯换盏,而王兴对美团打车一事只字未提。随后得知真相的程维表示:遇到过很多对手,美团未必最强。的确,滴滴有其淡定的理由。在滴滴一家独大的形势下,打车市场似乎已经进入平稳期。然而,过去这一年,接二连三的挑战,却让打车App们有点心塞:网约车新政影响持续,市场份额遭到共享单车蚕食,现在又杀出个美团……今年2月,美团已经在南京试水打车业务,并于12月初成立了出行事业部,最近又有消息称,新一轮的扩张也已经在计划之中,内部已拟定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温州和厦门七个城市。美团的到来,会给打车市场带来怎样的变局?一、一封来自美团的战书1、美团打车目前规模相当于滴滴在南京地区的6%猎豹大数据(Cheetah Data)显示,美团打车在南京试点10个月后,终于从12月开始出现爆发趋势,当然这段时间媒体的关注或许也起到了助推作用。与本月初相比,美团打车司机端日活渗透率翻了一倍,而这仅仅是南京一城的数据。(美团打车乘客端因数据不足不予展示,乘客的主要来源依旧是美团App本体)不过,如果我们把镜头聚焦到厮杀最为激烈的南京,美团与滴滴之间的博弈或许会更加清晰。根据猎豹大数据的地理分布数据,滴滴车主App(主要用户既有出租车,也有私家车司机)在南京的周活渗透率为0.3644%,滴滴司机App(主要用户为出租车司机)为0.0508%,而美团打车司机端为0.0173%。由于美团打车在模式上是C2C,更接近于滴滴快车,因此滴滴车主才是美团打车司机端比较合理的对标产品。滴滴曾在《深圳市移动出行(滴滴)就业及社会发展分析报告》中披露,目前滴滴平台上的专车快车数量已是出租车规模的4.5倍以上,如果司机人数也按照4.5倍来估算,那么刨除滴滴车主App中的出租车司机,美团打车的司机数量就大约相当于滴滴在南京地区的6%。假设每位司机能够服务的乘客数量大致相当,那么美团与滴滴南京地区的乘客规模也可以参考这一数字。因此至少目前为止,美团对滴滴还构不成威胁。2、不愁流量不差钱的美团,会让滴滴焦虑吗?美团打车当前的规模自然不能与滴滴相提并论,然而,如果观察下美团App本体与滴滴的渗透率情况,这种判断或许就要打上一个问号。从周活跃用户的数量来看,美团是超越滴滴的,而且对于滴滴来说,更坏的消息或许是,美团App对滴滴App的重合度达到了19.46%。(即在使用滴滴的用户中,有19.46%的用户同时也使用美团)。这也就意味着,有将近1/5的用户,一旦在美团打车中发现更多的价值,就可能弃滴滴而去。另外从融资情况来看,美团与滴滴今年都进行了1-2轮数额比较可观的融资,两者的资金实力都不容小觑。不过也有自媒体爆料称,在美团的最近一轮融资中,腾讯本想在此轮追加 20 亿,附加“美团不做打车业务”的条款,然而美团显然没有接受,最终腾讯将砍掉了一半。以上融资信息来自天眼查从的反映来看,似乎对一个外卖平台涉足打车业务这桩事抱有怀疑。然而对手却是警觉的,就在美团在南京试点时,滴滴迅速出手,以其熟悉的价格战全力反击,更有趣的是,滴滴被曝试水外卖业务,也将南京设为试点首站。这背后除了是应对美团的进攻,或许也是打车市场寻找多元化发展的尝试。二、移动打车市场加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进入2017年,打车App加速增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在猎豹全球智库(Cheetah Global Lab)统计出的打车TOP10榜单中,只有滴滴车主和曹操专车两款App的周活渗透率同比未出现下跌。同时,从榜单变化上来看,打车市场的格局已经固化,与前一年相比,几乎没有出现什么令人惊喜的新产品。一些打着“打车+社交”、“打车+电商”等名号的新模式App,如主打女性出行的“小美出行”以及通过免费打车向电商业务引流的“人脉团”,也并没有做出太惊艳的成绩。而回顾2017打车App的生存环境,替代产品的出现、政策的规范和市场规律,各方面都预示着打车市场已经走出了用户高速增长的泡沫式发展阶段,谁能妥善处理好这几者的关系,才能够在市场上生存下来:1、一个叫做“共享单车”的搅局者今年,共享单车的出现,或许领打车App有点措手不及。虽说两者的定位不同——共享单车力图解决短途出行,而打车App相对聚焦于长途出行,但共享单车确实已经替代了一部分公交甚至是打车出行。根据企鹅智库的一份调研报告,有33.4%的用户表示,在使用共享单车后,原来打车出行改成了骑车。2、网约车新政影响持续最后,去年7月正式实施的网约车新政依旧在深刻影响着打车市场。当时,户籍、车型等限制一度使得不少网约车司机无法继续提供服务,新政一年后的今天,打车难问题依旧尖锐。据某网约车平台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6月的打车难度与2016年6月相比,北京增长12.4%,上海增长17.7%,广州增长13.2%,深圳增长22.5%。3、补贴战撑起的蜜月期已过今年大家有一个很普遍的感觉,那就是打车App涨价了,前面说的司机流失也是原因之一。补贴战结束后,一部分被低廉的打车费吸引而来的用户产生了落差感,流失也并不奇怪。此外,由于打车App实施的都是乘客与司机的双向补贴,因此停止烧钱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司机收入下降,这也导致了一部分司机的出走,而司机的减少又反过来对乘客的增长造成了负面影响。三、不能打败他们,就成为他们的一份子对于打车市场来说,接下来一年的求变图存非常关键。而在2017即将翻篇的时刻,我们也观察到了打车App几种看似不按常规路数出牌的举措:1、打车+共享单车打车与共享单车的互相渗透、相爱相杀盛传已久。最初,滴滴没有选择呼声较高的摩拜,转而投资了ofo,成为ofo,并在滴滴出行App中加入了ofo入口。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网约车,其本质都是移动出行,将二者打通,不仅符合用户需求,也是出行行业的大趋势。此外而在摩拜也于今年10月推出了网约车功能,与首汽约车合作,谁将抢先一步打通出行市场,猎豹全球智库(ID:CheetahGlobalLab)也将持续关注。摩拜网约车功能2、打车+外卖打车+外卖的组合其实在国外已有先例,例如Uber Eats。目前,正当美团打车企图杀入滴滴腹地时,滴滴被指秘密研发外卖业务。事实上,如果观察下Uber Eats的发展情况,就会发现打车+外卖这件并没有看起来那么不靠谱。根据猎豹大数据(Cheetah Data)的周活渗透率走势,Uber Eats在美国外卖市场的份额,早已超越GrubHub和DoorDash,近期甚至有可能撼动美国外卖冠军达乐美披萨(Domino’s Pizza)的霸主地位。由此观之,滴滴或许忌惮美团染指打车,但打车+外卖对外卖市场的侵蚀却已经是有史可鉴。3、打车+新能源前不久,滴滴全球新能源汽车服务公司落户中关村科技园区顺义园。程维也在最近的演讲中披露:滴滴将在2020年之前在平台推广超过10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同时筹备搭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体系。除此以外,也出现了像曹操专车这样等主能源的新兴打车平台。当下,新能源车更多是家庭个体购买,但新能源汽车购买成本高,使用成本低,家庭购买的性价比并不高。相比C2C,像滴滴这样的B2C模式的打车平台,或许更有条件为新能源时代的到来提前布局。总结进入2018,打车平台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将更加迫切。随着外卖、共享单车的攻势越来越猛烈,再加上自身发展的瓶颈,移动打车平台急需寻找新的流量来源。就目前形势来看,“打车+”是主流策略,面对跨行业的竞争,打车平台选择的是模式上的打通,与其硬碰硬,不如与狼共舞。猎豹全球智库主办的“数往知来-2018移动互联网峰会”将于日北京举行,报名戳这里。《滴滴外卖App横空出世,外卖市场开战!》 精选六文 / 三节课志愿者石磊,三节课实习生付晓萌、吴越。“苹果 10 亿美元滴滴出行” 无疑是今日互联网最大新闻。这是苹果成立 40年 来首笔少数和首次互联网公司,也是滴滴公司迄今为止获得的单笔最。滴滴 CEO 程维表示 “苹果的认可令成立四年的滴滴深受鼓舞,更是一种激励。”苹果 CEO 库克表示 “滴滴彰显了中国 iOS 开发者社群的锐意创新精神,滴滴打造的出行平台及其卓越的管理团队令人赞叹,我们期待支持滴滴的长期发展。”从第一个产品版本花了 8 万元找人外包起家,到今天获得苹果 10 亿美元的投资,滴滴出行只用了不到 4年 时间。如你所知,三节课的视角天然更加关注产品和运营。因而,我们将从产品和运营层面简要回顾一下滴滴出行从 日 上线以来至今的主要历程,跟你一起来回顾滴滴出行这 3年 多时间里产品发展过程中的有趣之处。自 日 上线以来,滴滴的主要历程如下:结合上面这个时间轴,我们姑且把滴滴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探索积累期、加速增长期、爆发式增长期、业务多元化发展期。接下来的内容,我们将重点挖掘滴滴在每一个阶段中,在产品和运营层面上的一些有趣之处。一、探索积累期(2012年9月 - 2014年1月)故事综述:在滴滴发展的所有阶段中,其最早期的一个阶段,也即从第一版产品上线一直到 2013年 年中,这大半年时间,对于滴滴而言,是最为重要,也最为凶险的阶段。按照滴滴天使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的说法,滴滴起步时并不顺利。最初的产品是花 8 万块钱外包开发的,但总达不到上线标准,推出时间一拖再拖。上线后产品问题非常严重,数据包太大,BUG 有三十多个,不仅耗电,还耗大量流量,甚至是很多时候产品流程能否跑通都存在问题。以至于,当时滴滴出去融资要演示产品时,都会带上两个手机,要是演示时不幸其中一个没有响应,就赶紧把另外一个手机拿出来继续演示。而这样的产品,在用户端也没有得到什么好的反馈。据王刚说,当时出租车司机使用滴滴的产品后都很气愤,甚至怀疑我们:“难怪你们不收钱,你们和运营商是一伙的,专来骗流量的。”这是滴滴在早期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即:产品无法满足用户,甚至无法满足自己的期望。其实,并非滴滴,几乎每一个创业型产品在早期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越是此时,越需要专注和简单。针对对手,滴滴在早期的策略是坚持四不做:不做黑车、不做加价、不做账户、不做硬件。不做黑车是为了规避政策风险。不做加价是为了不想让产品变得太复杂,且当时很多对手已经做了加价,滴滴完全可以借用户对竞品的反馈了解市场接受度。不做账户是因为滴滴很明确,对用户而言,付钱不是痛点,打得到车和赚得到钱才是痛点。而不做硬件则是因为滴滴认为作为一个平台,规模和效率才是核心,硬件无法成为壁垒。简而言之,用王刚的话说:创业早期的滴滴抵制住了很多非本质业务的诱惑,做了很多减法,目的只有一个:跑得最快。他们知道区域性打车软件根本活不下来,跑到全国第一覆盖率才是最重要的,相比覆盖率,核心重点城市的更高。因而,滴滴几乎倾尽全力打下北京和上海,先后拼掉了竞争对手摇摇招车和大黄蜂。这样清晰的策略和强大的执行力,此后被很多人反复提起和称赞。尤其是,滴滴出行的 A 轮投资人,如今已被视为教父级存在的朱啸虎,此后曾称,滴滴的团队是当时他接触的出行领域团队中 “唯一一个真正把所有事情都想清楚了的团队”。所以,这一阶段,滴滴面临并成功克服了的最大挑战,是在一个全新的领域和一个运营难度极大的产品逻辑下(滴滴的本质是一个平台型产品)完成了对产品的第一轮打磨。从一开始的 N 多人都打不到车招揽不到乘客,到已经可以培育起数百万的用户量,滴滴踏出了它弥足珍贵的 “第一步”。在这一阶段,滴滴的产品增长主要源于市场运营上的稳扎稳打和强大的执行力,以及产品功能上趋于完善的结果,这一阶段的滴滴,业务初步布局全国。本阶段产品迭代:在产品版本上,从 V1.0~V2.5,这段时间的版本更新,对滴滴而言,是从一个不及格的产品打磨到全面覆盖用户打车需求点,用起来顺畅的产品的过程。而从 V1.2~V2.1,长达 9 个月的时间里,滴滴在产品设计上没有增加太大的新功能,仅有 “加价”、“文本叫车” 等已接受了市场检验,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的功能上线。这是滴滴当时面临的根本问题在于用户打不到车,而打不到车的根本原因是司机太少,因此滴滴在此阶段的重心是通过运营持续增加司机数量和打车匹配效率,产品功能设计方面则暂时没有太大动作。从这个角度来说,滴滴的产品设计很明智。事实也证明这段时间的运营还是有一定成效的。从 App store 的评论来看,我们发现用户叫不到车的差评在这一阶段开始逐渐减少,甚至慢慢消失。而滴滴这一阶段内的运营重点,毋庸置疑,就是补贴司机。本阶段市场运营:滴滴在 V1.2~V2.0 阶段的运营侧重点基本是完全偏向于司机的。这是一个很显著和清晰的逻辑――作为平台而言,唯有先保障了供给端的充裕,才会有消费端的其他可能性。但凡是平台,想要解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必须先找到在供需关系中相对稀缺的一方,用尽一切手段把他们搞到平台上。2012年6月 开始地推,9月上线,滴滴通过对出租车运营商及机场、火车站的的哥进行有偿推广,与 96106 合作等方式,扎稳一线城市市场;13年4月份开始扩展二线城市,并陆续展开与百度、高德、去哪儿的合作。通过本阶段的探索、产品打磨和运营上与各大竞争对手们的短兵相接,滴滴为自己后续的发展和增长铺平了道路。二、加速增长期(2014年2月 - 2014年9月)故事综述:这一阶段的滴滴身上,发生了两个更加惹人注目的故事――1、作为一个阿里背景的团队,滴滴全面接受了腾讯的战略投资;2、滴滴与竞争对手快的之间,正式开启了著名的 “补贴大战”。按照王刚的说法,接受,属于半推半就之间带着一点点不得已――当时,阿里在杭州已经投资了快的,而微信入口的战略级意义毋庸置疑,加上与腾讯团队间的良好互动,以及投资人的倾向,让这件事得以发生。这件事对产品层面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滴滴得以全面接入微信,从此拥有了一个巨大的 “核武器”。而关于补贴大战的发生,据王刚称,则有一定的偶然。以下,我们复述王刚接受《福布斯》采访时的原文――“在 2014年年 初接入微信支付后,程维想做一次促销推广,他最初找腾讯要几百万的预算,腾讯回复说:你们的预算太少。最终给了滴滴几千万。结果补贴让滴滴的暴涨,一个礼拜里补贴已经过亿。数据的暴涨给了对方不小的压力,在我们即将停止补贴的前一天,快的和支付宝也加入战局,开始对乘客和司机进行补贴。同时因为我们的补贴取消,形势迅速逆转,滴滴的交易数据开始大幅下滑。对方的补贴跟进后,一天,程维在董事会上告诉我们:“两周以后,快的的数据可能开始超越我们。” 这是我们第一次听到滴滴将被对方超越。此时我人在国外休假,听到这消息,所有的董事都惊呆了。我们再次面临一个重大的抉择:是否马上跟进补贴。所有投资人包括我,本能的反应都是极不愿意烧钱的,没有人希望看到我刚投资你,很就被烧光的局面。这时候,程维正在开发 “红包” 产品,更成熟、性价比更高,他的想法是在一个月之后再进行新型的红包补贴。在董事的电话会议中,我和朱啸虎提出,尽管是我们发动的补贴大战,但是务必立即有力反击,如果等一个月后再反击,市场份额可能变成 7:3,主动权将拱手让予对方,滴滴有可能在市场上消失。我们做了一个推演:我们发起补贴时,如果快的不是六天而是一个月后才反应过来,市场数据对比将是 7:3 甚至 8:2。一旦这种局面出现,网络效应会产生,乘客觉得呼叫没有司机应答,司机觉得平台里没有乘客使用,将会产生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结果。这时候对手再用十倍的代价,也未必能追上我们,它的结局是很难拿到融资并最终出局。反之亦然。很快大家就达成了一致,一定要让腾讯继续参与补贴。此前的补贴全是腾讯买单,我们后来达成的方案是腾讯和滴滴各拿 50%。腾讯高层很爽快地表态:不论是一个月后补贴还是下周一补贴,CEO 做决定。程维则当机立断:下周一开始补贴!接下来的局面大家都很熟悉了:对方补贴十块,我们十一;我们补贴十一,对方十二的局面。当补贴提高到十二元时,马化腾以多年运营游戏的经验,出了另一个主意:每单补贴随机,十块到二十块不等。这样对方就完全无法跟进了。程维采纳了这个方案。之后价格战越打越凶,根本停不下来。直到 2015年2月 左右,马云在来往写了文章,说打车软件让家人打不到车。滴滴立即把握时机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使得补贴大战暂时告一段落。”所以,关于自身的发展,滴滴在此阶段给出的核心答案,是 “补贴”+“微信”。滴滴在 2014年 初,开始正式接入了微信,这无异于是一柄 “大杀器”。与此同时,那一轮史上最猛烈的红包补贴,也开始降临。本阶段产品迭代:在滴滴的 V2.6~V3.0 版本中,除了面向用户的功能优化外,滴滴开始面向市场和用户增长的需求进行了一系列产品的迭代。在此阶段,与微信实现打通是最为关键的变化。V2.6,也就是 2014年1月 的这个版本开始,是滴滴真正开始利用腾讯除资金以外的资源的时候。此时,微信支付告别了找零时代,而 2014年1月 中旬这个时间节点临近过年,一年一度的春节红包大战即将打开,在这个节点选择接入微信支付,不得不说滴滴下了一步好棋――新年、补贴、红包大战,想想这一系列刷屏话题级的关键词,可以说,当接入微信和准备在新年上线红包大战的时候,滴滴此阶段的加速用户增长就已经成为必然。此后几个版本,滴滴的产品上都一直在围绕着支付功能进行迭代和优化,如对微信支付进行补贴甚至免单,增加订单管理功能,等等。本阶段市场运营:这一阶段在滴滴市场运营层面的关键词,无疑是 “补贴”。滴滴在 14年1月 融资成功之后,开启用户教育及与市场劲敌快的抢夺市场的补贴大战,1~5月,直接对用户打车实行补贴方式。5月 后开启红包分享活动,借由与微信的合作,滴滴红包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内大量出现,进一步扩大了滴滴的知名度及用户群体的覆盖。在 2014年 前后长达 7 个月的时间的,滴滴在补贴方面的动作和投入依次列举如下――1月~5月,滴滴市场活动斥资 14 亿元,直接补贴历程:1月10日,滴滴打车乘客车费立减 10 元、司机立奖 10 元;2月17日,滴滴打车乘客返现 10―15 元,新司机首单立奖 50 元;2月18日,滴滴打车乘客返现 12 至 20 元;3月7日,滴滴打车乘客每单减免随机 “6-15 元”;3月23日,滴滴打车乘客返现 3―5 元;5月17日,两大软件乘客补贴 “归零”;7月9日,两大软件司机端补贴降为 2 元 / 单;8月,两大软件司机补贴 “归零”。综合这一阶段滴滴的发展,可以看到,滴滴通过快速的产品迭代和运营上的大力投入,携同主要竞争对手快的一起,已经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重围,占据了同类市场和产品中的领先位置。但同时,无论是市场投入的巨大,还是竞争对手的紧跟不舍,也都在持续对滴滴施加着巨大的压力。此后的走势,对滴滴而言,既是机会,又是挑战。三、爆发式增长期(2014年10月 - 2015年2月)故事综述:进入 2014年 下半年后,滴滴的爆发式增长又多了一个大杀器:专车。这无异于是通过 “开发增量市场” 的思路来解决市场上 “出租车和出租车司机数量不足” 的根本问题。在此期间,滴滴对于专车补贴近 10 亿元,并且策划了多次超大知名、有规模的跨界品牌营销活动。在这一阶段,通过产品与运营的相互配合,滴滴的用户增长出现极大加速,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滴滴的用户数几乎翻了 5 倍,增长曲线的斜率也被拉到最大。这差不多是滴滴的发展上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借由这个阶段的成功,滴滴一举奠定了自己江湖霸主的地位。本阶段产品迭代:V3.1,滴滴迈出了自己业务发展中的关键一步――上线滴滴专车。这是滴滴在出行领域从 “深耕存量市场” 到 “开始发展增量市场” 的决定性一步。滴滴在本阶段的产品迭代方面也重点围绕着专车功能来进行。期间滴滴对于专车模块的用户体验和功能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比如 V3.4 新增分车型推荐,预估花费;V3.6 新增默认支付选取等。通用功能上,则包括 V3.2 的” 优先文本” 呼叫等。本阶段市场运营:滴滴的 V3.1~V3.6 在旧有的 “打出租车” 这条线上已逐渐趋于成熟,产品上变动不大,更多是从运营层面不断去加大和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频次。大量用户的对于滴滴的使用频次在这一阶段从 “偶尔使用” 开始变成了 “经常使用”,入口级应用的威力初现。红包优惠券――10 亿红包这一阶段在市场上,除了与以往相同的大量补贴,滴滴还大量发放各种面值的专车优惠券,散发了高达 10 亿元的红包。红包策略效果显著,截止 2014年 底,仅 4 个月,滴滴专车业务覆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 16 个大型城市,日订单已经突破 15 万单,按平均一单 20 块钱,一天嘀嘀专车的消费金额就 300 万。TVC 品牌营销战役――用别人的钱激发自己的用户在此阶段,滴滴开启大规模覆盖市场的 TVC 品牌营销战役。除众多一线明星外,滴滴还联合腾讯、联想、华硕、戴尔、京东等上百家企业进行跨界合作,建立品牌统一战线展开联合营销战,堪称 2014年 度最大规模企业跨界合作。尤其需要提到的是,滴滴海量对外散发的红包甚至成了其他企业品牌提升知名度的一个渠道。N 多知名品牌可以乐于把真金白银的广告费支付给滴滴,让滴滴用自己的钱去给用户发红包。四、业务多元化发展期(2015年2月 - 至今)故事综述:这是一个故事的结束,也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2015年2月,滴滴快的合并,从此前的不共戴天开始转而变成了同仇敌忾,决心抱团取暖,共同面对更大的对手――Uber。从此刻开始,也注定了滴滴的战场可能已经不止是在国内,也一定包括了国外。在这一时期,国内打车市场接近饱和,增长开始放缓。同一时期,滴滴开始多元化发展业务线,持续开发增量出行市场,相继推出的顺风车、代驾、快车、大巴等等业务继续拉动了用户规模的进一步增长。通过一系列布局和运作,滴滴的出行商业帝国布局从初现端倪,到进一步成型。本阶段产品迭代:V3.6.1~V3.8(2015年2月 - 2015年5月)伴随着滴滴和快的的合并,打车市场烧钱大战画上了休止符,滴滴此前的迅猛增长也告一段落。这一阶段的滴滴,明显变化并不太多,主要以对于专车功能的持续优化为主,专车开始开通更多车型满足用户需求。在产品功能上,V3.8 上线了推荐上车地址,为滴滴布局 “滴滴车站” 埋点。滴滴在这 3-4 个月内进入了一个蓄力期,在为后续的新一轮发力积攒力量。V3.9~V4.3.0(2015年8月 - 2016年4月)这是滴滴全面 “变形” 的一个阶段,快车、顺风车、巴士、代驾、试驾、滴滴海外等一系列业务全面上线。滴滴向着自己那个原本看起来还很遥远的愿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成为一个面向用户的 “一站式出行生态”。V3.9,顺风车、快车上线。顺风车瞄准此前已经比较成熟了的拼车市场,目标借助滴滴已有的 “高频入口” 向下实现市场侵占。而快车,通俗而言,就是一个 “穷人版的专车”。借由快车的上线,滴滴的出行产品线也变得更加完善――专车面向中高端用户,而更加经济的快车则面向平民大众型用户提供服务。V4.0,滴滴打车更名滴滴出行,滴滴建立 “一站式出行生态” 的野心初现。V4.1.0,滴滴巴士上线。V4.2.1,新增公交服务。业务线进一步拓展。V4.1.4,滴滴试驾上线,对此,我们解读为滴滴的重要商业化试水尝试――假如真能切入到汽车交易的环节中,滴滴的价值无疑将得到进一步增加。V4.2.3,出租车敬老版上线,解决老年人出行问题,滴滴出行的覆盖人群更加广阔。V4.3.0,滴滴海外业务上线。滴滴与美国本土公司 Lyft 合作,出境游的中国游客可以使用滴滴的入口,打 Lyft 的车,享受来自 Lyft 和滴滴两方的服务。去年年 底,滴滴、Lyft、Grab、Ola 四方曾宣布要建立全球合作框架。滴滴与 Lyft 的合作模式可能就是滴滴未来的海外拓展方向。本阶段市场运营:在上一阶段,滴滴大量获取并留住了用户,进入了自己业务发展上的成熟期,因而,到了这个阶段,滴滴更多的目的就是探索商业化的出路,打造生态。在专车成为了其重要入口之后,后续滴滴又有了更多业务上线。在如此之多的业务线并行之下,滴滴的整体运营究竟是如何进行和展开的?我们可以通过下图简单了解滴滴在这一阶段的一些主要运营手段和思路。在前一个阶段的专车商业化市场探索的基础上,这一阶段中,更多业务的运营和拓展思路基本复制了此前专车的打法,跨界营销加补贴投入,最终在市场上获得了很积极的反馈。综上,我们也可以发现,滴滴各个业务板块的营销逻辑基本上是一致的,就是不同形式的补贴 + 跨界合作,稳打一个市场然后推广到多个城市,或者直接展开多城市攻势的路径。滴滴在出租车,专车,顺风车、代驾、快车等领域都已占领了较大市场份额,优势明显,而大巴、海外市场等领域还在持续努力中,也已取得了一些效果。同时滴滴作为营销入口的功能并未削弱,仍有很多公司持续在与滴滴合作进行跨界营销。五、总结展望回顾滴滴 4年 以来的迅猛发展,从产品层面看,滴滴在以下两个方面是极其优秀和值得借鉴的:滴滴整个产品迭代中每个阶段明确一个目标并且做到极致,这种产品思维值得借鉴;在真实存在的需求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补贴,来获得用户量并留存下来的方法是可行的。那么再回到今天这事儿,苹果 10 亿美元战略投资滴滴出行,这是对滴滴过往发展的认可与肯定,更是为滴滴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不如让我们来开个脑洞,滴滴的未来都有那些可能性?1、数据与技术互通滴滴是一家商业公司,更是一家科技公司。滴滴在 2014年 起筹划、2015年5月 成立的 “研究院”,专注于超大规模数据智能分析。加之苹果研发中的 Apple Car,苹果与滴滴两者在技术与数据领域的合作或许将推动人类交通出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滴滴融入苹果系统未来我们可能会在苹果地图中发现滴滴出行的身影。用 Siri 打车也将成为可能。当然,声大雨点小的
也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3. Apple Pay 与微信支付间,或有一争?接受苹果投资后,可以,Apple pay 或许也将通过打通滴滴出行的支付场景而得到更广的普及。只是,到了那个时候,微信支付和 Apple pay,它们与滴滴的关系,或许会成为一个新的有趣的话题。4、进一步拓展海内外市场对于国内市场而言,尽管滴滴是目前中国智能出行领域当之无愧的独角兽,但智能出行在中国的渗透率只有 1%,市场本身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与苹果合作,将帮助滴滴进一步拓宽国内市场。此外,对于海外市场而言,滴滴与苹果的战略合作也将加快滴滴全球化的脚步。今年4月滴滴海外的推出,可能就是滴滴全球化举措的先声。三节课是首家互联网产品主题学习社区,免费提供最系统的产品 + 运营课程学习,定期出品有深度的产品观察 + 评论。如需转载,请联系三节课,并注明出处。《滴滴外卖App横空出世,外卖市场开战!》 精选七南京试点
宣战滴滴成也王兴,败也王兴!四年前,滴滴CEO程维拿着第一版“滴滴打车”给美团点评CEO王兴看的时候,王兴说“这个产品的设计流程太垃圾”,并给出修改意见。这个曾与马云决裂,致使马云打折卖掉所有美团股份的霸道总裁,今天竟然向一家人的滴滴开枪。就在2月14日,“美团打车”在南京低调上线,业内一片哗然。美团打车目前,南京的用户打开美团已经可以看到并使用“打车”功能。令人惊讶的是,整个打车业务都由美团自己做。滴滴做梦也想不到,今天宣战的会是美团!“美团点评为什么做打车?”“为什么选择南京试点?”“美团点评要与滴滴正面宣战?”面对各种疑问,美团点评方面并未给出明确回应。美团的宣战,多少会让滴滴紧张。如今,优步已投降,滴滴独大。国企垄断,互联网也要无耻垄断?昨夜,被压迫太久的滴滴司机和用户沸腾了!今天傍晚,记者在南京体验了一把美团打车。四天前,司机王师傅在滴滴司机群看到美团点评运营人员在做推广,随即注册了美团打车。“之所以选择美团打车,是因为滴滴平台超过四公里的订单就会强制派单,但是美团打车不会,司机的体验更好一点。”他告诉记者,这是他的第五个订单,对于早期入驻的司机,美团按每单1.7倍计算,即乘客打车费10元,美团奖励7元,扣除平台使用费后司机到手能拿15元多。王师傅感慨,“补贴大战又要来了。”宣战背后,无路可退美团CEO 王兴当一个互联网企业,一个代表着中国互联网巅峰的企业失去了创新,这是一件可悲的事情,是对仍饱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情创业者致命的打击!敢与马云决裂,能让马化腾入股,估值千亿、用户6亿、日订单量1300万的超级美团,折腾了大半年,为我们带来的惊喜却是:打车。再不搞点事情,故事就讲不下去了!如今,美团已拿到7轮融资,却还在亏损!2014美团点评亏损24亿,2015疯狂扩大至105亿。2016业内判断将超过150亿。去年9月,美团点评的估值就从1236亿暴跌到了858亿,足足蒸发近400亿!曾传言携程或来“拯救”美团,结果携程CEO公开表示:我们不投亏损企业!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团为了换取190亿F轮投资时,与投资方签订,承诺两年内,并且估值不得低于1350亿人民币。所以,今天美团的逻辑不是能否赚钱,而是尽快让自己膨胀,让疯狂的资本为自己滚雪球,完成两年上市的对赌。上线打车,可能就是危机蔓延的告急信号!美团京东,背后惊人同样为“融资-亏损-”,“烧钱-融资-再烧钱”的创业模式,一个亏到无路可退,一个却亏出纳斯达克上市,亏出世界500强,这值得深思。这些年来,美团一直将钱烧在商品上。昨夜美团上线的打车,几乎听不到任何关注创新的声音,都是在关注优惠如何。这就注定了漂亮的用户数据,可能根本经不起考验。相反,京东这些年一直把钱烧在如何卖商品上,创造出了世界第一的综合物流网络,烧出了优质的用户和忠实的供应商。为什么会有?就因为烧出了话语权,我们购买东西的钱,京东可以拿去用60天再给供应商。供应商有压力?京东再提供贷款。不断延伸,不断创新,京东金融已成为京东盈利的源头,成为刘强东的第二大帝国。而美团,还在想尽办法为拿下一笔钱准备故事。一个被资本绑架,一个却能绑架资本!延伸阅读:揭秘“美团打车”背后的野心目前来看,美团打车只在南京一个城市“试水”运行,但是有消息称,美团点评正在积极申请网约车牌照,“美团点评已和政府部门取得积极沟通,相关手续正在按政策流程申请办理中”。”可见,王兴的野心并不只是试点而已。究其背后的商业逻辑,美团打车业务更像是美团庞大身躯中的“毛细血管”,嫁接用户和平台上“吃喝玩乐”的各项业务。这个故事并不难理解,用户要消费外卖之外的生活服务,住酒店,吃饭、K歌、看电影等等,都与出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美团点评希望在用户生活服务消费前后,顺便用其出行服务,所谓“一体化解决”。单以餐饮为例,2015年12月,滴滴战略入股饿了么,这一宗交易曾被投资人称为:四个轮子和两个轮子的联手。或许,此番逻辑同样适用如今的美团打车和外卖。当然,对于C端用户来说打车送外卖会增加成本,或许美团未来会主攻B端商户,这也与王兴“下半场”深化供应链改造的理念不谋而合。另一个案例是Uber全球。Uber全球从出行切入吃喝玩乐甚至速运,而美团点评反过来从吃喝玩乐切入出行。此前,Uber已经在美国推出Uber EATS(餐饮)、Uber Rush(快递)等业务,其在中国也曾有过类似尝试。在去年7月优步中国曾推出“优步(Uber)旅行计划”。虽然,优步中国最终难逃与滴滴合并的命运,但是由此看出吃喝玩乐与出行有着天然的结合优势。同样的道理,在酒旅方面的更加自然,用户在美团点评预订酒店之后获赠一张定向打车券。正如携程、去哪儿会在用户订机票后推广接送机券,基于不同场景下的不同的消费需求是必然存在的。「 考验 」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在问,“王兴为什么选在这个时间点,独立做打车业务?”这个时间点,指的是网约车新政实施细则在去年年底才正式发布,几乎整个行业都处在过渡期的调整和焦虑中。一方面,玩家们都亟待“正名”,包括首汽约车、滴滴出行、神州专车、易到用车等平台和司机都在积极申请相关资质。另一方面,未来的网约车市场门槛更高、成本更高、监管更严。整个网约车市场,在经历了补贴烧钱、业务厮杀、收购合并、新政落地等重重关卡后,格局基本稳定,留给后来者的机会已经不多。目前美团点评拥有用户近6亿,日订单量超1300万单,移动端月度活跃用户超1.8亿。美团坐拥庞大的用户群和海量的流量,做打车似乎顺理成章。对于美团点评来说,成为滴滴、首汽、易到、神州的第三方入口,与其建立合作关系或许是更轻松的一条路。正如,携程、去哪儿与租车公司、接机公司合作一样,不需要高成本的投入就可实现场景下的流量变现。王兴选择舍近求远的原因,外界不得而知。或许,与之前支付宝和微信之间的支付大战有相似的逻辑,当年滴滴快的掀起的烧钱大战背后的大佬就是阿里和腾讯,目的就是推业务。去年,美团点评收购公司钱袋宝,收获了。要知道,打车可是比外卖更加高频的业务。但是,如今的出行市场已经过了野蛮生长期,拼的是内功也就是用户体验。平台想要完善用户体验,无非是实现双边关系的高效匹配。简单来说,美团打车平台的车辆够不够多,用户够不够多,都会影响用户体验。对于未来的美团打车,这也将是严峻的挑战。《滴滴外卖App横空出世,外卖市场开战!》 精选八原标题:多维度剖析饿了么,“Make Everything 30min”是否已沦为空谈?温馨提示:本文约3900字,烧脑时间6分钟,筷玩思维记者陈叙杰发于北京。“Make Everything 30min”是这一两年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宣布的下一个九年的初步战略,“九”这个字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轮回,九年是饿了么一个转折点,它意味着,饿了么公司已经真正崭露头角。今年8月,饿了么接下了百度外卖的盘,从此外卖平台大战从三足鼎立转变为二虎相争,美团点评CEO王兴提出O2O已经进入“下半场”,下半场的核心是要精耕细作,把现有的用户服务的更好,为每个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对于O2O下半场概念,筷玩思维(ID:kwthink)认为,所谓互联网下半场指的是服务好C端客户,但更是要对B端商机进行拥抱,外卖平台已经从以前的红利时期2C转为2B的精细化争夺赛,下半场新的O2O市场大战才刚刚拉开序幕。饿了么专一式战略VS美团集群式航母袭击,谁更胜一筹?将外卖生活互联网化,是饿了么于2008年在市场开的第一枪,另一方面作为饿了么的贴身对手,美团从团购千团大战杀出重围,早早就将全国市场的用户流量握在手里。在看到了外卖市场被饿了么清理出一条跑道,而且这个领头羊还不算特别强大时,美团的触手伸入外卖市场,开局就直接对饿了么痛下杀手,坐拥全国大部分城市消费流量的美团直接决定利用团购平台布点国内最重要的一二线城市。听闻来势汹汹又颇有实力的美团即将打响的商业入侵计划,饿了么陷入了一个困难局面,面对美团的人海战术围城之压力,和自身迎战的人员不足,饿了么没有退路,张旭豪也知道迎战可能很难赢,但不打一定会输,所幸这时候,红杉资本、经纬中国和大众点评等几大资本的投资给了饿了么充足的弹药,也为后来的蓝黄大战埋下了伏笔。美团在2C布局中,从来都不是专注某一块儿,其商业触角涵盖了外卖、电影、酒店,再到如今的美团支付、打车甚至掌鱼生鲜等业务,美团的商业帝国之大让业界咋舌,更别说还在坐拥超9亿用户的微信占据了一个入口。而饿了么方面,从2009年至今,依旧只深耕外卖平台,虽说如今饿了么也是一个商业霸主,但饿了么专一式战略对上美团集群式航母袭击,谁更胜一筹?在这个问题上,饿了么张旭豪曾经表示,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就没有意义。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双方背后的弹药库“资本方”说起,这里面有一点值得注意,饿了么的融资是资本多次跟投,而美团点评方面却是经常有新的资本注入,对“聪明绝顶”又“眼光毒辣”同时“挣钱为王”的VC来说,对美团可谓爱之深,但饿了么虽然鲜有注入,但老东家的跟投也是对饿了么未来的肯定和解救。筷玩思维认为,商业是一场似乎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要断结局还不能只看今朝,也许在消费者眼里,美团的航母式一站生活体验似乎会略胜一筹。不同于美团点评独立发展,饿了么甘心做阿里护城河,沦为资本棋子?商业大战中,美团点评像是一个将军,先是经历千团大战厮杀,将大众点评纳入麾下,之后战线拉长又遭遇了携程等强大对手,更别说美团外卖不胜则败的局面了,但美团的麻烦还没完,2015年初,阿里作为美团的董事会成员之一,又在鼓捣旗下的口碑。面对阿里的强势入侵和招安计划,美团这时更像是一个帝皇,有企业家情怀的美团不允许自己被阿里掌控。2015年11月,对美团招安无望的阿里宣布退出了美团董事会,此时这一轮融资中,腾讯追投了10亿美元,看起来美团已经坚定地站在了腾讯阵营。在2015年阿里退出美团风波后至今,饿了么拿到阿里跟投超20亿美元,由此,阿里系对饿了么的持股达到32.94%,已取代饿了么管理团队成了。在饿了么和阿里的关系上,张旭豪曾表示,由于阿里生态上的资源比较丰富,所以与饿了么有辅助关系的业务,包括支付、金融、等,饿了么就交给蚂蚁金服直接做,因为饿了么的风格是不想所有业务都做,饿了么要抓最核心的做,这是其商业价值观。张旭豪认为,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就没有意义,因为世界上伟大的公司都是走专业化道路。除了资金外,阿里系的资源对于饿了么都是毫无保留的支持。至于外界传闻沦为阿里棋子的问题,张旭豪表示只要自己要强,能够真正创造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一切猜测都会随风而去。另一方面,今年10月底,美团宣布完成新一轮40亿美元融资,在此之前,美团推出了打车业务,作为打车领域的霸主,滴滴刚刚完成对市场的收割,面对美团的侵袭,滴滴立即宣布考虑对饿了么注资20亿美元。滴滴也不排除直接切入外卖市场,美团和滴滴在彼此的核心业务上互相牵制。对于滴滴狙击美团的消息,饿了么方面回应称,仅属市场传闻,不予置评。筷玩思维认为,这其实就是一出“围魏救赵”的商战大戏,虽然到如今还没有消息确认滴滴对饿了么的投资到了什么地步,但这有可能是一个“商战开端”,美团一直在打造自己的商业航母,在打车上,滴滴开启了曲线救国的新思路,那么美团未来的“新航母”计划会不会受到其他领域大佬的围攻?至少在这场美团和滴滴的较量中,饿了么的棋子意义已经十分明显。“饿百”联盟重构外卖领域,是“消化危机”还是强强联手?8月24日,饿了么宣布收购百度外卖。张旭豪在内部会议上明确表示,将保留百度外卖品牌及团队,收购完成后饿了么与百度外卖将保持双品牌运营。但几乎在消息公布的同时,业内对于所谓的双品牌运营就出现了质疑声音。当时有业内人士表示,张旭豪提出双品牌运营策略,主要还是为了稳住百度外卖的核心团队,尤其是百度外卖一直优势较为明显的技术团队。从目前整合进展看,双品牌想要达到的效果似乎并不理想。9月8日,百度外卖CTO耿艳坤离职,耿艳坤的离职也成为饿了么与百度外卖艰难整合的开端,此后陆续有百度外卖技术高层出走。9月15日,饿了么母公司拉扎斯集团发出内部邮件,宣布饿了么和百度外卖合并后的首轮架构调整通知。这份通知公布的任命名单中,共出现了六项具体的任命,其中有三位来自百度外卖,且这三位均在百度外卖技术部门担任要职,此举也被解读为突击挽留百度外卖的技术核心。本来,饿了么接手百度外卖时,也是看中了百度外卖的白领市场,但这次整合似乎并不完美,目前的问题有两点:一是百度外卖多名技术高层出走,光凭饿了么自身难以短时间消化百度外卖的市场份额;二是整合似乎太过于突然,对于原百度外卖代理商的人员安置和数据接口处理过于粗暴。百度外卖出售后的“副作用”不断显现,全国多地代理商遭受了不小的损失,最终导致百度外卖代理商先后多次向百度外卖、饿了么以及百度讨要说法。但在此期间,除饿了么方面曾以“饿了么与百度外卖仍然保持双品牌运营”间接否认饿了么与百度外卖进行商户融合外,双方对于如何安置代理商的问题都未曾做出过明确的回应,此次也是百度外卖首度就代理商安置问题公开发声。在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看来,从早年间的竞争关系发展到如今的合作关系,饿了么和百度外卖两家平台之间的确需要磨合的过程,双方在达成并购协议的同时就应做好磨合过程中可能出现危机的应对预案。“如果代理商纠纷持续发酵下去,那么对于计划IPO的饿了么而言并非好事。”Make Everything 30min沦为空谈?这个局还需搭建多久?Make Everything 30min,对此口号,多数人看到的是Everything和30min,不过筷玩思维认为,重点不在于Everything、30min而在于“Make”上。Make Everything 30min,这个战略,任重而道远,无论是外卖上半场还是下半场,无论是曾经的2C亦或目前的2B,将配送时间缩到30min以内,是饿了么和美团一直在努力的事情。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因素在于品类覆盖是否足够全(订单量)和配送能力。在订单量方面,这个局还握在C端客户手里,一是配送品类是否齐全,二是与C端客户的半径是否够紧密。在配送能力方面,就看饿了么公司的后台处理和调度、整合能力。11月21日,张旭豪做了题为“Everything 30”的主题演讲。张旭豪表示,“未来物流”战略的核心,就是打造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创新科技为动力、智能系统为基础的即时配送体系,推动即时配送行业完成第三阶段的转型,真正实现“Everything 30”。张旭豪认为,“未来物流”同样具有三大阶段性目标:智能调度、人机配送和无人配送,并表示目前集团第一阶段的智能调度已基本实现。不过该演讲后,业界就对张旭豪的言论评价为“太虚、讲概念、花架子”,至少,就当下而言,不管是无人机送货还是机器人送货,这个领域还没完全成熟。讨论“Make Everything 30min是否沦为空谈”这个话题,还绕不开千万级日订单量与配送的科学统筹问题,随着外卖平台上可购买的产品极大的丰富化,运力能否承受订单的持续增长?就餐饮来说,其特点是外卖订单量在中午高峰期非常集中,越集中并发症就越容易显现,从目前的舆情监测来看,用户对饿了么蜂鸟配送的抱怨声充斥网络。Make Everything 30min,看起来还是很遥远。结语饿了么通过9年多时间,将自己估值做到60亿美元,显然也是成功的,虽然走到这一步少不了资本和美团这个老对手的背后推动。外卖平台化后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方式,它的市场争夺大战已经进入更为稳定的下半场,真正做到了平台生活化。互联网的下半场,拼的不是刺刀,也不单单是智力,美团的王兴认为,这个下半场,从依赖红利,转向依赖技术、依赖服务。而从技术或者服务角度来说,貌似都不是饿了么的强项,沦为巨头棋子的饿了么未来还有多大的战略腾挪空间,虽答案不确定,但注定前路崎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滴滴外卖App横空出世,外卖市场开战!》 精选九上海(商业电讯)--2015第2季度外卖生活社区份额:到家美食会17.29%,百度外卖11.11%。 8月12日,易观国际发布了《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生活社区细分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5》,报告显示,生活社区外卖用户有着超高的忠诚度和惊人的消费能力,同时对外卖的菜品质量、餐厅品牌以及外卖服务体验、配送质量等要求偏高,成为外卖O2O市场最大的“”。 便不便宜不重要吃好才是王道 在受众人群分析上,生活社区外卖的用户以80后高收入人群为主,外卖准时送达程度和商户品牌是影响用户选择外卖平台的主要因素。相对于学生和白领用户,家庭外卖用户并不看重红包等补贴,而是更看重餐品质量和服务品质。也就是说,这部分人不差钱,花钱“吃得好”最重要。 订单份额与客单价成正比 得“高大上”者得天下 从几大主流外卖平台的客单价来看,主打中高端品牌连锁餐厅外卖市场的到家美食会客单价达100元,是第二的百度外卖的2.5倍,美团外卖的5倍。换言之,即到家美食会日订单量4万单就可以与美团外卖200万订单量获得相同收益。 而从第2季度餐饮外卖生活社区市场从整体竞争格局来看,到家美食会订单份额占比达17.29%,位居行业第一。百度外卖紧随其后,占比为11.11%;口碑外卖10.23%。令人意外的是,目前厮杀正酣的美团外卖和饿了么却在生活社区外卖细分市场订单份额上双双失意,仅占比为7.76%和5.11%。 赚钱还是赔钱 中间差了一个“生活社区” 众所周知,目前大多数外卖O2O平台是做着赔本的买卖,大规模的巨额补贴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用户和订单,这些用户绝大部分集中在最容易渗透但忠诚度最低的校园外卖市场,盈利方式也较为单一,且市场空间已经日趋饱和。而与此相对的白领商务外卖市场和生活社区外卖市场,则有着完善的盈利方式,并且盈利空间巨大,成为名副其实的“潜力股”。 一二线城市为主力军 服务与菜品品质成竞争关键 从餐饮外卖活跃用户的城市分布上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以及其他省会城市占比达61.6%。可见生活社区和白领用户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及省会城市。 这些一二线城市的白领和生活社区市场的用户对配送及时性、服务态度和菜品品质都有更为严苛的要求,不仅需要外卖平台在供应端能提供有品质的品牌商户和有保障菜品质量以供选择,还需要有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作支撑。 记者了解到,目前外卖O2O平台的配送模式主要有第三方物流、代理形式物流、社会化物流和纯自建物流等形式。采用“淘宝模式”的口碑外卖全部采用第三方物流配送(即接入的商家或是服务商自行配送),只搭建平台,属纯“流量模式“;美团外卖和饿了么都是“轻模式”的典型代表,为了达到快速扩张和订单增长,轻模式是最好的选择。轻模式的配送主体是商户自配送或者利用社会化物流。百度外卖则采用的代理形式物流,事实上,“百度骑士”都是由代理商团队组成,代理配送模式相比于商户自配更加专业。与“轻模式”不同,以到家美食会为代表的自建物流,从下单、接单、取餐、送餐到支付等环节,都由自有团队完成,形成服务的“全闭环”,这种“重模式”物流送餐速度有保障、质量把控好,用户体验较好,虽然扩张较慢,但从长远来看,越到后期这种重模式物流优势越明显。 同时,外卖O2O平台也在向纵深发展,扩大了服务商家和品类,为用户。到家美食会扩充了餐饮品类,如下午茶、零食、宵夜等;百度外卖也从7月上旬开始,上线药品类版块;口碑外卖则引入生鲜等。药品在监管上有很严格的规定,将限制外卖送药的发展;而由于生鲜的特殊性对冷链物流要求高,用户体验难度加大。 2016年或成外卖O2O市场分水岭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滴滴外卖App横空出世,外卖市场开战!》 精选十银联最近可能会比较焦虑。除了本来已经让它不安的支付宝、财付通之外,又多了些乱入者。比如开了微博后特别红的库克。上周访华时,他单方面向媒体透露,Apple pay即将入华,并在与阿里集团商谈合作。也就是说,未来Apple pay可能会与支付宝合体。事实上,除了山头已站稳的支付宝和财付通,刚刚一岁的也完成了前期布局。问题是,这三家今年的打法,和你看到的真的一样吗?请看考拉君之深喉拆解剧透版。支付宝:主推POS终端改造在大众的视野里,支付宝今年的重心放在了和微信支付的线下PK上。比如最近,继华润万家、家乐福后,支付宝又拿下了全球商超巨头沃尔玛。据蚂蚁金服公共服务事业部总经理邹亮透露,下一步规划可能是欧尚和大润发。除大型商超外,还有全家、711等便利店,以及哈根达斯等品牌店。但根据考拉君的一位可靠线人爆料,这其实还是支付宝去年的“收银台改造计划”。他们今年的重点是,pos机改造,就是智能pos机。用偶的线人的话说是,“支付宝的打法更有前瞻性。”据说,这个战略包含两种方式。一是和专业做pos机的公司合作,支付宝前期可能将全部手续费让利给合作方。二是找一个工厂专门生产定制版pos机,方案是设备的费用完全由工厂负责,产品出去后的一半手续费给工厂。和前一种方式不同的是,这个pos机是封闭式的,只能用支付宝。具体选择哪种,就看商户喜好了。从向商户兜售支付宝,到直接推终端,不同在哪里?一位行业人士是这么解读的。和传统的扫码箱相比,智能POS有两个很明显的优势。一是功能更全面。扫码箱通常只支持主动扫码和被动扫码两种方式,俗称“阉割版”;智能POS则除这两种之外,还能支持、声波等各种方式。二是避免了系统改造。扫码箱都需要对原有收银系统进行改造,成本较高,因此只适合大型商超,同时会导致商户推广动力不足。所以,其实支付宝的真正算盘,和微信打的根本不是一回事。另外呢,考拉君还听说,支付宝本来还有个“类团购”的计划,就是直接签约部分折扣商户,用户用支付宝结账即可享受优惠。但是据说这个项目不明原因流产了,原事业部的人员被划归到了别的部门。微信支付:今年的命门是卡包和支付宝一样,微信支付也在拼命刷线下商超的合作。家乐福、便利店、微信支付日。微信支付总经理吴毅曾表示,微信支付日的价值并不是拉动消费,而是帮商户完成O2O的启动。他对O2O的定义是,把offline变成online,用户进入门店后也依然online,离开后还能为门店带来信息和价值,“这才是O2O的未来。”他们对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支付的定位是连接器,微信就是用户的移动ID。根据线人告诉考拉君的信息,吴老板基本没说谎。偶的线人说,据他所知,连锁店、品牌店们非常看重微信支付的吸粉能力。很大程度上,支付已经变成了一个入口,用来获取数据、营销产品。其中的一个重点是卡券,这也是微信支付今年的发力点。通过卡包对优惠券、会员卡的统一收纳,不仅便于用户管理,更重要的是,可以基于地理位置,直接向用户发送提醒,附近哪个店打几折,哪里有特价。碰巧,考拉君昨天也在盆友发来的一个微信活动中,摇到了一堆卡券,现在全部躺在卡包中。在和家乐福的合作中,微信支付出的牌是,“微信支付+微信公众帐号”的智慧超市解决方案。微信公众号成为线上会员,捕捉用户画像后形成电子数据库。同时借助微信卡包,实现优惠券提醒、领取、转赠等功能。这一点上,其实支付宝也在做。但由于整个链条中的要点就在于打开频次和传播效率,所以社交基因的天然缺失注定了干不过微信。不过考拉君听说,支付宝最近也在努力做这件事。百度钱包:规避正面战争百度算是支付行业中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入局晚,但由于BAT的背景,又不能被忽视。尽管交易份额距离前两位仍差距较大,却也不断受到关注。按照百度钱包总经理章政华的说法,“任何一个知名的平台,只要心态比较OPEN,都已经接入了百度钱包。第一阶段的网已经撒下去了。”正好,百度钱包也满一岁了。经过一段了解后,考拉君对百度钱包的感受是,打法似乎和支付宝、微信不太一样,有点反其道而行之的意思。不信,从百度钱包上线后的时间表来看看。去年,百度钱包的推广方式是全国5A景区、中信集团机场书店、北京好邻居门店等;今年则是电影票选座支付、接入uber等。看出来了没,在支付宝和微信各种办法拼线下的时候,百度钱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淘宝声音怎么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