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零关税什么时候实行有哪些不好的影响和消费

关税连降传递哪些信号?|零关税|进口关税|工业品_新浪军事_新浪网
关税连降传递哪些信号?
关税连降传递哪些信号?
日举办的2017中国南通进口商品博览会现场,当天开幕的博览会汇集了法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种商品。许丛军摄(人民视觉)尹志烨作(人民视觉)2017中国南通进口商品博览会现场,消费者在“一带一路”展区查看商品。许丛军摄(人民视觉)唇膏、眼影、香水等化妆品进口关税由10%降至5%;咖啡机、智能马桶盖由32%降至10%;矿泉水由20%降至10%;婴儿尿布及尿裤和部分配方婴幼儿奶粉降为零……此外,还有自贸协定下的零关税进口产品8000余种。2017年年内,一批国内消费需求旺盛的优质产品纷纷列入降税名单之列。新年伊始,更多优惠的《2018年关税调整方案》也开始执行。更低关税甚至“零关税”的到来,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优价的产品;这也正是中国扩大进口、加大开放的实在举措;更有望为国内供需的转型升级带来机遇。消费选择更优质优价“目前,我国已与2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6个自由贸易协定,已经生效实施的有15个,涵盖了8000余种零关税的进口产品。”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近日在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在上述自贸协定的框架下,我国总进口额近1/3的产品可以享受自贸协定优惠关税的待遇,其中大部分是终端消费品。“这大大丰富了我国消费者的选择,给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高峰说。以农产品为例,随着自贸协定的实施,消费者一年四季都可以品尝到来自不同产地、质优价廉的农产品。比如,东盟的榴梿、荔枝、火龙果等热带水果,进口关税由15%到30%降为零关税;冰岛三文鱼进口关税由10%到12%降为零关税;格鲁吉亚和智利的红酒,进口关税由14%到30%降为零关税;还有新西兰的牛肉和奶粉等特色农产品都有较大幅度的降税。以工业品为例,瑞士部分化妆品进口关税已经降为零,部分手表进口关税降低了50%,并将在几年后降为零关税;韩国的电冰箱、电饭锅、按摩仪、美容仪等产品进口关税降低了40%,并将在几年后降为零关税;消费类电子产品等也有较大幅度的降税。自贸区协定之外,2017年内中国也几次下调关税。2017年11月,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文,从日起,我国调降187项商品的进口关税,平均税率由17.3%降至7.7%。2017年12月,再次发布《2018年关税调整方案》,自日起对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进行调整。以日起施行的这次关税调整为例。此次降税产品涵盖食品、保健品、药品、日化用品、服装鞋帽、家用设备、文化娱乐、日杂百货等消费品,覆盖面广且降幅明显。“此次降税紧紧围绕消费需求旺盛、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国内一时供给不上的一些优质产品和特色优势产品进行。”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高峰表示,我国的消费结构目前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逐渐向多元化、品质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在供给侧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随着我国自贸区建设的推进,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产品以零关税进口到我国,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优价的消费选择,并推动国内消费供给侧的结构调整,推动我国在消费领域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开放承诺正逐步兑现其实2015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多次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分别是2015年6月、2016年1月和2017年1月,主要选取了我国居民在境外购买意愿较强、关税税率较高的消费品。到2017年11月,我国已对152个税号的消费品实施了暂定税率,平均降幅为50%,涉及一般贸易年进口额109亿美元。“普降关税是中国深度融入全球化的重要手段。”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何代欣对本报记者分析,中国正积极履行自己的开放承诺,关税下降带来进口商品成本下降,将直接拉动需求上升,从而扩大进口,促进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平衡。“从过去的高新产品到如今的消费品,降低进口关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也认为,这是在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下我国外贸思路转变的表现,有助于推动进出口贸易平衡,同时也能让国际市场更多分享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以日施行的税收调整来说,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指出,降低关税为扩大消费品进口、降低消费品进口成本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降低消费品关税释放出扩大消费品进口的积极信号。近年来,中国政府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加快实施积极的进口政策。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曾在2017年11月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进口额增加了5815亿美元,占世界贸易增量的将近20%,成为全球贸易复苏的重要拉动力量。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我国进口增速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和美国、德国、日本等贸易大国。“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高峰说。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促进贸易平衡,更加注重提升出口质量和附加值,积极扩大进口,下调部分产品进口关税。”根据安排,-10日,中国将召开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将是新一轮对外开放下,中国政府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此外,根据《2018年关税调整方案》,948项进口商品实施暂定税率,2018年税则税目数也调整为8549个。中国的对外开放承诺正逐步兑现。供需结构谋转型升级值得注意的是,自贸区项下的零关税产品还包括许多国内终端消费品制造所需要的中间产品和原材料。不论是终端消费品,还是中间产品与原材料,都有望推动国产消费品的结构升级。首先是消费的回流。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在消费领域,则体现为有效供给能力与人民消费需求的不适应。世界旅游组织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游客境外旅游消费达到2610亿美元,同比增长12%,中国游客是世界上境外旅游消费最多的游客。多位专家表示,主动降低消费品关税,扩大进口,在制度层面解决进口环节成本高问题,有助于将消费者拉回国内市场,将外流的消费力引导、回流入中国本土。其次是对国内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的倒逼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何代欣认为,中国不断降低关税,内贸和外贸之间的“保护栅栏”逐步拆除,这意味着中国国内产品的品质和价格逐渐与外部世界缩小差距,向全球接轨。而关税壁垒的降低,贸易和沟通交流的便利化,也将进一步促进国内产品的转型升级。“尽管进口商品能填补国内市场不足的空白,但作为经济大国,国内需求的满足要更多依靠国内供给。”赵萍说,尤其是随着人们消费需求升级,仅仅靠进口中高端产品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供需矛盾,还要通过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加快新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而关税调整和进一步开放,将对国内相关消费品行业的转型升级产生倒逼作用,也有助于推动我国企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关税调降,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专家呼吁,促进转型升级还需要多措并举。一方面要推动跨境电商在通关、仓储、物流等方面的便利化,方便消费品进口;另一方面要致力于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中国制造”,做大做强民族品牌,这才是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立足的根本。(本报记者 李 婕)《人民日报海外版》(日
第 06 版)
阅读排行榜中国葡萄酒如何应对进口葡萄酒的零关税冲击
来源:搜狐酒评网
作者:葡萄酒商务网
  近年来,国产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始终牵动着业内人的心。一方面,国产葡萄酒虽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前景向好,不少品牌产品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另一方面,国产葡萄酒在种植、酿造、品质、营销等诸多方面与进口酒存在较大差距,可以说国产酒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年,中国酒业进入深度调整期,行业进入发展的冬天,对于国产葡萄酒业而言更是步履艰难。经过近两年的转型调整,国产葡萄酒业在今年迎来了回暖迹象,渠道下沉以及中低端产品放量刺激市场向好。
  不过,留给国产葡萄酒喘息的时间并不多。
  继2012年新西兰葡萄酒享受零关税待遇后,中智、中澳自贸区协定的签订标志着智利葡萄酒、澳大利亚葡萄酒将分别在2015年和2019年享受零关税待遇。
  如果说新西兰葡萄酒进口量有限,不足以影响国产葡萄酒行业的话,那么作为位列进口量前三位的澳大利亚和智利,则在享受零关税待遇后加速推动国内葡萄酒市场的洗牌。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国产葡萄酒不应该“坐以待毙”,而是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特色,利用自贸区协定的相关政策红利守住自己家门口的市场,更应努力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为国际化铺路。
  再将视角从国产葡萄酒提升到整个行业不难发现,在中国与外国的自贸区协定中,对投资门槛、电子商务、等诸多领域都做出了约定,如澳大利亚大麦、高粱等酿酒原料也将享受零关税待遇。
  由此看来,自贸区“零关税”的影响或将波及整个中国酒业。
  国产酒风格突出引发全球关注
  在国产葡萄酒人心中,与进口葡萄酒之间较大的发展差距始终是一个痛。可以说国产葡萄酒在人才、技术、文化、营销、规划等诸多方面落后于进口葡萄酒。
  以最基础的种植为例,虽然在葡萄酒领域有“三分酿造,七分种植”的说法,但是不少国产葡萄酒企业要么多方面条件不具备,无法在人员、技术等方面下足功夫种出好葡萄;要么为追求短期利润,采用外购葡萄汁的办法工业化生产葡萄酒。这种做法严重制约了国产葡萄酒科学、健康发展的步伐。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近年来进口葡萄酒对国产葡萄酒竞争的加剧以及国产葡萄酒企业的觉醒,越来越多的葡萄酒企业重视起种植、酿造、工艺、技术等基础环节。
  在近几年的国内外葡萄酒大赛中,国产葡萄酒屡获殊荣。如山东蓬莱产区瑞枫奥塞斯酒庄、中粮长城(烟台)等获得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葡萄酒竞赛――英国品醇客Decanter大赛金奖;山西怡园酒庄在今年2014年亚太区国际葡萄酒与烈酒展览会(VINEXPOASIA-PACIF-IC)以卓越品质傲视全球葡萄酒等。
  有“香港酒神”之称的品酒家黄雅历更是评价说:“品尝了这么多葡萄酒,怡园的葡萄酒从颜色、香味、口感都打动了我。”
  更不用说已经将葡萄酒卖向发达国家的等国产葡萄酒领军品牌。
  除品质外,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在新疆天山北麓、宁夏贺兰山东麓、甘肃河西走廊、吉林柳河、山东蓬莱、河北昌黎等地,越来越多的葡萄酒体现出产区的风格特色,也让国际葡萄酒专家为之一振。
  在今年8月份举办的国际葡萄酒大赛中,来自世界级各地的11位专业评委,盲评了160款国内外葡萄酒,甘肃河西走廊、宁夏贺兰山、新疆产区的四款葡萄酒与波尔多、澳大利亚等著名产区葡萄酒比肩获得金奖。在专家看来,中国葡萄酒的品质与风格越发凸显。
  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葡萄酒、果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强看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产葡萄酒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奖,获奖产品所体现出来的品种特点与产区风格的有机结合是中国葡萄酒引发世界关注的焦点。
  现任世界美食美酒评委会主席、法国美食家侍酒烹饪协会主席的爱德华?君度多年来持续关注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在他看来,中国葡萄酒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逐渐影响世界各地的消费者。
  “中国葡萄酒要有自信,未来10年到15年,中国会产出赶超法国波尔多的葡萄酒。”
  如果说国产葡萄酒是在质疑中艰难前进,那么今天在全国各地,我们都能找到代表自身产区特色同时品质极佳的优秀葡萄酒产品。
  正如大唐西域酒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群在接受采访时所言:“中国幅员辽阔,具有媲美世界优质葡萄酒产区的土壤、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我们正在用自己的双手酿造世界一流的有机葡萄酒。”
  市场回暖提振国产酒发展信心
  国产葡萄酒有能力跻身世界葡萄酒之林,但是国产葡萄酒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却如大山一般,抵挡住进口葡萄酒的竞争首当其冲。
  早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前,进口葡萄酒在进入中国市场时有着较高的关税门槛,如欧盟进口葡萄酒关税在2001年前为114%。
  中国加入WTO后,经过多年的努力,进口葡萄酒关税税率不断下降。但在2010年香港取消葡萄酒关税后,不少进口葡萄酒取道香港利用零关税再进入内地市场。
  随着近年来进口葡萄酒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国产葡萄酒原有的渠道网络优势以及互补价格段优势逐步被削弱。
  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朱思旭曾举过一个典型的例子。“2005年以前,广东葡萄酒市场国产占90%,进口占10%。经过2008年香港零关税、年名庄酒的疯狂,市场历经暴利、投机、理性的历程,目前市场国产占30%,进口占70%。”
  在他看来,进口葡萄酒对国产葡萄酒的竞争显而易见。
  而在2012年国家限制“三公消费”、禁酒令等政策的出台,中高端葡萄酒市场迅速萎靡,需求层面的减量在一定程度上给国产葡萄酒与进口葡萄酒一个措手不及。随着行业进入调整期,进口葡萄酒与国产葡萄酒均陷入发展的转型阵痛期。
  可喜的是,在经历了近两年的行业调整后,除自身品质提升、风格突出外,另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是葡萄酒市场已经显示出回暖迹象。
  从进口葡萄酒来看,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瓶装酒与散装酒进口量、进口金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而今年1月至9月,瓶装酒进口整体状况微幅转好,大部分国家的金额增幅提高或跌幅收窄。前12大进口来源地排名无变化,排名第一的法国的市场占比经过一段时间的下调后变得基本稳定,并出现了持续几个月的小幅回升。同时,排名第五的意大利不但进口额持续下跌,跌幅还有所扩大。
  而从进口企业方面看,月瓶装葡萄酒进口市场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指数,是衡量市场垄断/竞争程度的指数,数值区间在10000≥HHI&0之间)为89,属于高度竞争市场,竞争程度依然激烈。
  相比之下,从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来看,今年1~6月,中国葡萄酒产量50.85万千升,同比下降3.92%,完成销售收入191.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0.37%;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9.9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16%;上缴税金13.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7%。
  上半年数据显示出国产葡萄酒下滑势头得到了一定控制。以行业龙头烟台张裕为例,通过稳步发展中高端葡萄酒,大力发展低端葡萄酒、白兰地以及自由品牌进口酒,张裕已经有效遏制了公司营收的下滑。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薛玉虎认为,进口葡萄酒量价齐跌,也对以张裕为代表的国产葡萄酒行业冲击减弱。同时,葡萄酒行业在经历了2013年的低谷后需求开始上扬,终端动销加快。
  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邓敬东研究后也认为,眼下对于国产葡萄酒而言回暖迹象明显,相比之下,“从渠道来看,进口酒渠道主要是团购、一线城市的商超和电商,但目前团购渠道大幅下滑,而渠道下沉能力明显不足限制进口酒向三、四线城市延伸;国产葡萄酒的渠道能力则明显优于进口酒,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从商超陈列上,国产酒在三四线城市以及一线城市的城乡结合部等地方占比大于进口酒。”
  零关税或加剧葡萄酒市场竞争
  短期来看,国产葡萄酒的回暖迹象对行业发展利好,而从长期来看,国产葡萄酒前方的困难依旧重重。
  在2012年中国对新西兰葡萄酒实行零关税后,今年11月17日中澳两国签署的自贸区协定推出零关税政策,加上先前已经签署的中智两国自贸区协定,国产葡萄酒将从明年开始迎来智利与澳大利亚两大葡萄酒主产国的市场压力。
  据了解,2005年11月在韩国釜山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中国和智利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为两国税目总数97%的产品分阶段实现零关税设定了框架。
  2012年9月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两国又签署了中智两国自由贸易协定关于投资的补充协定。
  根据这份协定,2015年,智利葡萄酒产品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关税将从今年的1.6%降为零,仅征收10%的消费税。
  与此相类似,今年11月17日中澳两国签署的自贸区协定意向书显示,明年自贸协定正式达成后,两国间85%的贸易商品将实现零关税,4年后实现零关税的贸易产品将提高到93%。具体来看,对华出口增长最快的产品葡萄酒则会在4年内将关税从目前的14%~30%降为零。
  目前,澳大利亚每年出口到中国的酒类产品价值约2.17亿澳元。
  海关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1~9月,澳大利亚葡萄酒进口额为1.82亿美元,是第二大进口国,全澳十大瓶装酒出口酒庄/酒商均已实现对华出口。
  业内人士分析,对于智利和澳大利亚两国而言,零关税将有助于在现有基础上提升两国葡萄酒的市场竞争力。以澳大利亚为例,目前其进口葡萄酒综合税率为48.5%,这部分税收对于葡萄酒而言是其在市场竞争中最大的压力。
  广州科通展览总经理贾燕平坦言,目前不少进口商的利润率只有10%,相比较而言,澳大利亚14%的关税完全能成为酒商的新盈利点,对提升竞争力不言而喻。
  受政策利好,不少酒商都加大了对澳大利亚和智利酒的进口力度。
  格瑞普酒业销售总监毛艳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考虑到市场需求和零关税,我们今年已经加大了智利酒的进口比重。
  在零关税的影响下,有专家表示,虽然新入行的经销商或许仍以法国葡萄酒起步,但是在未来几年低端葡萄酒上量的年代,智利酒、澳大利亚酒将是不可忽视的机会。而零关税还将传导到终端价格,最终终端价格的下降无疑在提升智利、澳大利亚酒竞争力的同时,挤压国产酒及其他地区进口酒的市场份额。
  据悉,不仅是智利和澳大利亚,因为随着中国加入WTO,逐步兑现关税约定,以及同其他国家加深地区间经贸交流,未来还将有更多类似于中澳自贸区的零关税政策出台,这就将本意竞争激烈的国内葡萄酒市场加速白热化。
  按照这一思路,今后国内葡萄酒市场的竞争程度将进一步白热化。在进一步挤压国产酒的同时,智利酒与澳大利亚酒对法国酒和市场上OEM产品的影响程度同样不容小觑。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进口酒市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助理、青岛葡萄酒协会副秘书长席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预计零关税的相关细则会在未来两到三个月内确定,澳大利亚酒加上即将零关税的智利酒将极大抢占法国葡萄酒的市场份额。
  更有人士表示,因智利、澳大利亚等产区葡萄酒更适合中国人的口感,未来几年葡萄酒进口国的排名很可能会被改写。
  对于OEM产品而言,在原有竞争格局中,OEM产品以其低廉的价格优势从而能够在与品牌产品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不过,在零关税的刺激下,品牌酒将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和价格操作空间,因此随着消费的渐趋理性和消费者对品牌酒的追逐,OEM产品将受到品牌就极大的冲击。
  总体来看,随着行业调整的深入,高端酒销量下滑已成定局,性价比高的中低端葡萄酒放量式增长将会是未来的方向。相比较而言,拥有零关税优势的澳大利亚和智利葡萄酒将会获益良多。
  澳大利亚葡萄与葡萄酒管理局的代理首席执行官(CEO)AndreasClark表示:“虽然近期,中国由于受到了政府紧缩政策的影响令其葡萄酒市场,特别是高价葡萄酒市场,出现了萎缩的迹象,但是相信在此之后,中国市场相对于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而言,仍然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虽然目前还不能判断零关税对国内葡萄酒市场的影响有多深,但是在消费者得到实惠的同时,国内葡萄酒市场新一轮的洗牌过程将加速市场的成熟。
  酒企理应顺势走出去自谋出路
  距离日智利葡萄酒享受零关税不足一个月,业内对零关税所带来的影响讨论愈发广泛。
  不过,在探讨其对国内葡萄酒市场带来何种程度的影响时,更应该研究的是国产葡萄酒企业该如何应对?
  毕竟,对于两国建立自贸区而言,强调的是双方经贸交流的平衡,双方都给予对方相对平等的最惠国待遇。
  有国产葡萄酒企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家门口的市场不能拱手送人,国产葡萄酒不应属于进口酒。我们自己当自强,通过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利用自贸协定,应对进口葡萄酒的竞争。”
  对于国产葡萄酒而言,首要的是守好家门口的市场。相比于进口酒,国产葡萄酒企拥有地缘优势,一方面在酿造葡萄酒时能够根据区域消费者的口感偏好酿造因地制宜的葡萄酒,另一方面国产葡萄酒企业在区域渠道网络构建以及产品宣传推广等方面具有中国特色,能够更好的抓住消费者的需求。
  不过相比于进口葡萄酒,国产葡萄酒商应积极在保证产品品质、口感的同时,学习进口酒如何在市场营销、文化推广、消费者培育等方面的优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而在夯实自身实力的同时,国产葡萄酒企业也要积极借助自贸区的相关优惠政策走出去,投身国际市场。
  以中澳自贸区协定为例,对中国来说,最显著的受益之处就是澳大利亚同意放宽对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投资的监管审查,享受与美日等国家相同的待遇,这意味着10亿澳元以下的投资计划无需通过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的批准。
  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王受文表示,中国在澳大利亚的投资将近600亿美元,是澳方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中澳自贸协议达成将为中国进一步开拓澳大利亚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由此来看,国产葡萄酒企业完全可以到澳大利亚、智利等自贸区投资布局葡萄酒庄。
  据了解,澳大利亚、智利等国稳定的葡萄酒品质与更低的成本使得国内葡萄酒企业看到了市场的机会,纷纷布局海外酒庄,其出产的葡萄酒返销中国,有力地同进口葡萄酒进行竞争。
  据悉,中国企业投资酒庄主要表现在两种,一种是业外企业购买酒庄,如今年,中国商人王之泰与王奎芬就斥巨资买下了1847酒庄(1847Winery)、南澳巴罗萨谷(BarossaValley)的历史名庄雅达拉酒庄(YaldaraWinery);四川泰丰集团收购澳大利亚麦克拉伦谷五星级酒庄――宝石树酒庄(Gemtree);中国富业国际集团(FuYipInternationalGroup)收购了澳大利亚波高尔宾地区的蜜树酒庄(HoneytreeEstate)。另一种是业内企业布局酒庄,如中粮集团收购智利的一家酒庄,业内人士透露,包括洋河在内的不少白酒企业都在澳大利亚和智利等国物色酒庄。
  瑞信银行预测,在未来的7年里,中国将有440亿澳元巨资流入澳大利亚房地产业,其中葡萄酒业中的酒庄酒企业将吸收大量投资。
  对于国产葡萄酒而言,走出去既能够返销国内强化竞争优势,又能够学习国外酒庄的先进经验,开拓国际视野,建立类似张裕的全球酒庄联盟,提升国际竞争力。
  多方采访后发现,自中智、中澳自贸协定签订后,一个令不少业内人忽视的方面在于自贸区对于中国酒业产业链的整体影响。
  一方面,中国酒业无论是白酒、葡萄酒,还是啤酒、保健酒都有走出去的欲望,而基于自贸区的贸易便利化就为酒企走出去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据了解,在亚太地区,APEC组织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动亚太地区贸易便利化。
  作为APEC海关界的重要成员,近年来,中国海关在供应链联通、单一窗口、电子商务、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等一系列APEC热点议题上加强与APEC其他经济体的沟通和协作。港口查验、货物通关速度更快,程序更加标准。此外,无纸化办公、执法标准的互认等也让清关变得更加快捷和规范。这些便利化的政策将极大帮助酒企在亚太地区推动产品保税区推广、定向出口、物流提效等工作。
  另一方面,在中澳自贸区协定中,规定了酿酒原料大麦和高粱的零关税政策。
  根据规定,中澳自贸区协定签署后,这两项产品的关税将立刻降至零关税,目前大麦关税为3%,高粱关税为2%,出口到中国的价值约为5亿澳元,也就是说,一旦双方正式文件签署,大麦和高粱将享受零关税进入中国市场。
  相比于国内,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远低于国内,如大豆。如果大麦与高粱以零关税进入中国市场,那么或将影响整个中国酒业产业链。
  综合来看,自贸协定对于酒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有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同时规避市场风险,才能够在竞争中立足。点击进入参与讨论
(责任编辑:UF014)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重生路坎坷:进口奶粉零关税,国产奶粉还有出路吗?-金点言论-金投网
作者:卧蚕
来源:金投网
阅读量:<span class="visited
12月1日起,我国将调降187项商品的进口关税,平均税率由17.3%降至7.7%,特别是对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关税从20%降为零,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当然是个绝好的消息,这意味着我们买一罐300元的奶粉,从12月1日开始只要240元了!
12月1日起,我国将调降187项商品的进口关税,平均税率由17.3%降至7.7%,特别是对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关税从20%降为零,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当然是个绝好的消息,这意味着我们买一罐300元的奶粉,从12月1日开始只要240元了!
一边是消费者的喜大普奔,另一方面,也开始有担忧的声音发出来了:奶粉零关税?国产奶粉还能生存下去吗?国内奶粉企业、养奶牛的怎么办?
在之前高达20%的关税之下,洋奶粉仍然可以占据市场的半壁江山何况是如今关税降为0呢?国产奶粉还能一救吗?或者说国产奶粉还值得一救吗?
曾经的大头娃娃和三聚氰胺事件让中国的父母们不再相信国产奶粉,国产奶粉信誉扫地,销售重挫,哀鸿一片。近十年来,国产奶粉的发展也是步履蹒跚、前进艰难。从国家的层面上看,工信部、食药局、农业部等部委鼓励国产乳业走向集中,力求打造乳业国家队;从企业层面上来看,包括伊利、蒙牛在内的几大国内巨头都在整合和兼并上、下游企业,以寻求企业的快速增长。但是,目前消费者对于国产乳制品的信任危机依然存在。
现在国家政策又给海外奶粉进一步减税,那么国产奶粉还能真正站起来吗?
其实,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危机实际上也是对于相关机构的监管信任危机,但是在经历了大头娃娃和三聚氰胺等“奇耻大辱”甚至“有伤国体”的事情之后,相关单位一直不敢再马虎行事,对于婴幼儿奶粉来说,监管一直从严。
有报道称“奶粉已成中国最安全食品品类。因为近些年我国强力监管奶粉质量,目前国家对于奶粉尤其是婴儿奶粉监管力度远高于国际通行标准,奶粉已经成为中国最安全的食品品类。”
另外,注册制规定:从明年起,在我国市场上销售的婴儿配方奶粉必须获得配方注册证书,无论是国产奶粉还是洋奶粉,无注册证书一律不准销售,这意味着奶粉市场将获得进一步的严密监管。
为什么奶粉监管又加码了?
因为进口奶粉也问题倍出。今年10月份,有媒体曝出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抽检的一批次雅培心美力较大婴儿配方奶粉(2段)样本的烟酸含量与营养标签标示值不符,呼吁业界立即停止出售有关批次产品。
不仅如此,因为对国产奶粉的信任缺失,消费者都把重心放在了洋奶粉上,导致该市场乱象重生。除了以上所说的雅培,早前有媒体曾曝光几个洋品牌的1段奶粉中添加了食用香精香兰素,而国家明确规定1段奶粉不得添加香精。包括今年5月新西兰奶粉——恒天然出现肉毒杆菌以及硝酸盐含量超标的事情。
此外,随着中国婴幼儿奶粉需求剧增,有些洋品牌为了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也特别因地制宜生产了一批“中国专供”奶粉,但这些奶粉并不对本国销售。
据在某资深代购说,“一些洋品牌往往走的是二三线城市的营销路线,针对想给宝宝吃洋奶粉但预算相对有限的家庭,被家长误以为是‘外国名牌’,实际上这些在国外都是找不到的”。这种洋品牌在本国并不销售,只专供中国。它们虽在国外注册,但本身既没有自己的牧场,又没有生产技术,而是委托其他工厂代加工,这就是俗称为“假洋鬼子”。
现在,虽然国内奶粉销量不敌洋奶粉,但在质量方面却不相上下。随着我国加大对奶粉行业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的整顿,多位业内人士均认为,国内奶粉生产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质量、品质与国外差距缩小,甚至更高。
今年发布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7)》显示,2016年全国乳制品抽检合格率99.5%、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98.7%,在各类食品中位居前列,即使与乳业发达国家相比也达到了很高水平。反观洋奶粉,2016年,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从来自5个国家(地区)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检出未准入境产品9批次、46.6吨、50.3万美元。未准入境原因主要是标签不合格、品质不合格、食品添加剂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等。
所以在洋品牌也渐渐的暴露出问题的时候,国产奶粉实际上在迎头追赶,有些国产奶粉确实已经有不错的质量,甚至获得了一定数量消费者的认可。
对于将进口奶粉关税降为零的举措,有网友认为:国内企业养着已经好几年了,已经可以和别人竞争了,这也是走向成熟必须经历的。如果一直这样保护着,奶企不上进,民众不相信,代购走私猖獗,没什么好处。
的确,有竞争才会有进步,才会有更好的产品给消费者。目前国内乳企应该依旧将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作为发展重点,重点解决经营的细节问题和管理问题。在补上奶源短板的同时,企业还要由渠道导向型、销售导向型、生产导向型向品牌导向型转型,以真材实料和创新产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让消费者更加认可,恢复消费者信心。
金投网下载
7x24小时咨询热线
400-664-488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年中国实行零关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