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系并购当当集团并购新加坡物流企业CWT案例为何广受称赞?

海航旗下海航实业宣布69亿收购新加坡物流公司
  海航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海航实业(00521.HK)4月9日公告称,将以每股2.33新元,计划收购新加坡物流公司CWT集团全部股份,交易总价约14亿新元(约合10亿,人民币69亿元)。较该公司上周五收盘价2.07新元溢价12.56%。  据公告,CWT为于新加坡注册成立的公司,其股份自一九九三年四月十二日起于新交所报价及买卖,其为领先的综合物流解抉方案提供商,业务涉及物流服务、商品营销、服务及工程服务。CWT集团通过其区域办事处及服务合作伙伴网路在9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其物流服务及商品营销分部在全球范围层面管理及主要在新加坡、中国、马来西亚、亚太地区其他地区、欧洲、非洲及南美洲经营。其金融服务分部主要在中国、新加坡及北美运营,而工程服务分部则主要在新加坡运营。该集团2016财年的销售额为93亿新元。在2015年被列为福布斯全球2000公司之一。  公告称,本次收购有利于海航成为领先物流公司,触角遍及全球;进一步以大型优质组合分散物业投资业务并提升服务及能力;利用既有成熟商品贸易及金融服务平台;及更好地利用“”倡议。  这那并不是海航第一次出海布局全球物流产业链。在去年12月,海航旗下天津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海投资”)披露,拟以60亿美元收购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Ingram Micro Inc.(英迈国际)100%股权,后者目前是全球最大的IT产品分销商和供应链服务商,具备较为成熟的物流仓储管理模式,2015财年,英迈全球销售额达到430亿美元。  近年来,海航集团频频出海并购。据《金融时报》统计,收购CWT将使海航过去28个月里的海外并购总额提高到逾400亿美元。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腾讯财经(financeapp)。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jackyjin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海航正式提议10亿美元收购新加坡物流公司CWT _网易军事
海航正式提议10亿美元收购新加坡物流公司CWT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海航正式提议10亿美元收购新加坡物流公司CWT)
资料图:海南航空北京时间8日,据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报道,中国企业集团海航集团已正式提议全面收购新加坡上市的物流和仓储公司,该提议对后者的估值约为10亿美元。
海航集团对CWT的出价为每股2.33新加坡元,与5月份的初步报价相同。CWT在深夜提交给新加坡交易所的文件中称,该收购价较该公司周三收盘价溢价2.2%。海航集团预计,收购CWT将令这家新加坡公司从中国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中受益。稍早据彭博消息,海航已接近达成出售曼哈顿写字楼的交易。美国专业地产媒体TheRealDeal援引未具名人士的话报道称,NightingaleProperties接近签署硬性合同,从海航子公司及其合作伙伴MurrayHillProperties手中以3.2亿美元左右收购位于曼哈顿第六大道1180号的写字楼。
本文来源:民航资源网
责任编辑:李博_NN4868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母公司三千亿全球“海购” 海航资本成急先锋
09:23:34作者:熊学慧
来源:中国经营报
按照计划,海航集团将在4月底出资10亿美元完成新加坡物流企业CWT的收购,在6月底之前筹集到100亿美元完成CIT Group飞机租赁业务的股权交割。近两年,海航集团累计的资产并购规模就突破400亿美元(约2800亿元人民币),成为“最积极的全球资产买家”。作为海航旗下的核心金融产业集团,海航资本在母公司全球“海购”中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外界惊叹之余还伴有些许疑问:海航数千亿并购资金从何而来,如此“疯狂”并购会不会导致高负债风险?海航资本给《中国经营报》记者的回复是,用“疯狂”一词来定位海航显然并不恰当,海航的资金来源既有企业自有资金,也有各级市场的直接和间接融资,“投资收益都很可期”。据称,海航资本承载海航集团金融板块职能,已逐步打造出完整的金融产业链条,国际化金融服务投资集团的规模也雏形初现。与此同时,纽约第二总部正在筹建,海航资本将“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整合产业资源,拓展、延伸和完善金融产业链”。4个月12起并购海航集团最近一次披露收购动作是在4月10日。在经过近一年的要约收购谈判后,海航将以10亿美元的价码完成对新加坡物流企业CWT的收购,而CWT的资产净值就有6.17亿美元。此前10天,海航创新金融集团7.75亿美元(约合53亿元人民币)收购世界最大的大宗商品贸易商嘉能可(Glencore)旗下石油仓储和物流业务51%的股权,预计此项交易将在今年下半年完成。记者疏理海航的并购数据发现,仅从今年年初至4月中旬,海航集团至少参与了12起并购交易。除了上述两项交易外,最近的交易还包括以4.46亿美元收购英国耆卫保险公司(Old Mutual)旗下美国资产管理业务25%的股份、60亿美元收购美国电子产品分销商Ingram Micro、65亿美元收购希尔顿酒店集团25%的股份,以及100亿美元收购CIT的飞机租赁业务。另外,海航通过旗下子公司还收购了德意志银行4.7%的股份,正在积极洽购德国北方银行(HSH Nordbank AG)等。即便在中国海外并购交易规模大幅下降的大背景下,海航仍未放缓并购脚步。资料表明,今年一季度,中国的海外交易总额为238亿美元,而去年同期的交易总额为951亿美元,同比缩水75%。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数据显示,收购CWT将使海航过去28个月里的海外并购总额提高到逾400亿美元。这其中最“惊人”的一项交易是前文提到的“100亿美元收购CIT的飞机租赁业务”,这正是海航资本旗下A股上市公司渤海金控(000415.SZ)最大一笔海外交易项目。渤海金控旗下的Avolon公司主导此项并购。这笔交易完成后,Avolon的飞机数量将从432架扩充到910架并成为世界第三大飞机租赁商,总价值达430亿美元。据称,Avolon将通过自有现金、85亿美元的债务,以及母公司渤海金控的30亿美元新股为这笔收购提供资金。如果交易顺利,此项交易将在6月底前完成股权交割。“融资、并购、再融资”扩张有风险“资金”问题是外界对海航极速“全球购”中关注最多的焦点之一。需要提及的是,海航近期的全球“购购购”是在国内资本外流放缓的背景下展开的,一些国际银行家和国内观察者为此感到困惑,甚至怀疑海航是否能在短时间内筹集到近3000亿元人民币的并购资金。有媒体找出了海航近几年的财务资料以佐证其资金链紧张。2013年~ 2015年,海航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8.57%、77.33%,75.46%,长期高负债运行。而海航集团同期投资性现金流入量则长期保持负数,且迅速扩大:2013年为-316亿元,2015年扩大到-486亿元。在如此快速“失血”的状况下,海航为何总能急速补血并大举进行海外并购?前海航总经济师文小芒早些时候撰写的《海南航空公司财务管理框架》一文“回答”了这一问题。文小芒在文章中称,海航在1993年依靠1000万元起家开始,就一直在施行融资、并购、再融资的扩张模式。比如向索罗斯发行1亿外资股;与美国大通银行合作在美国发行1.44亿美元企业债券等。海航并不是今天才开始“国际化”,其融资渠道早就全球化了。据称,在海航发展过程中,与其合作过的金融机构数量接近200家。在众多融资渠道中,占比最高的仍是银行贷款部分(约60%以上)。以国开行为例,国开行给予海航集团最大授信额度是1000亿元。财务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海航共获得多家银行的综合授信额度高达5398亿元。其中,已使用2986亿元,尚未使用2412亿元。截至今年4月,海航获得的银行额度已超过6000亿元。也就是说,即便是全球“海购”再提速,海航也有足够的资金储备。不过,另一组数据也许会让海航迈向海外的脚步适当放缓。财报表明,截至今年4月10日,海航集团债券余额142.5亿元,其中1~3年到期的达到101亿元,金额占比较大,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将迎来偿债高峰。文小芒也提示,“融资为了并购,并购为了融资”的模式也确实带来一些风险。比如,一旦当海航集团总体业绩不足以支撑这些负债和资金成本时,这种循环就可能瓦解,“德隆”就是一个现实案例。海航内部资料显示,“金融”是其全球化布局的重要支撑,海航控制金融业正是要从金融业中获得资金。而在前期的发展中,银行贷款占其融资比例超过60%,其余则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资本市场募集等方式“直接融资”。据文小芒在文中透露,由于过度扩张,海航曾一度陷入全面亏损、现金流接近枯竭的困境,后来一下砍掉260个曾苦心求得的并购项目才“断臂求生”。资产负债率连年下降现在的问题是,“断臂”后求得生存并得以快速发展的海航仍然在加快并购步伐,这令一部分观察者担忧。英国《金融时报》援引CAPA航空中心航空业分析师威尔·霍顿的话称:“尽管海航有继续扩张的胃口,但是它需要进行整合以及集团内部协同。”不过,来自海航内部的观点却恰恰相反。海航资本强调,“我们的海外并购正是在海航集团内部协同的框架下开展的。”海航资本提供给记者的资料显示,海航资本依托海航集团深厚的实体产业优势,近期通过一系列的并购,现下辖各类成员公司30余家,总资产逾3400亿元,收入逾300亿元,业务遍布全球100余个城市和地区。海航资本举例称,欧洲最大的拖车租赁服务公司TIP Trailer Services 2013年成为海航的成员企业,该公司拥有44000辆拖车及相关设备,在全欧洲超过100个地点、为7000多个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而海航集团旗下的租赁公司之一SinoOceanic Shipping ASA主营业务为船舶投资与租赁,与中国及欧美多家金融机构及多家国际领先航运公司开展合作,公司立足欧洲,放眼全球,建立起中国资本与海外市场的紧密联系,这令得海航有机会成为全球领先的船舶投资公司。据了解,自2011年开始,海航资本国际化动作不断,先后完成Seaco、Cronos、Avolon等多起收并购,同时,围绕自身业态不断夯实上下游产业链,在自身快速成长的同时,带动被收购企业快速稳健增长。对于外界胆忧的债务风险问题,海航资本一名内部管理者对记者表示,一直以来,海航充分运用系统科学的公司治理办法,不断优化公司的资产负债和资本结构,适时地为企业发展扩充资本金,保持良好的流动性、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逐年在下降。上述管理者称,海航集团负债率连续7年下降,2016年已降至59.5%的低点,财务风险安全且可控。“强化风险管控是海航打造全球产业链过程中保持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上述管理者说,根据财务统计,在快速国际化的背景之下,海航资本2016年的资产负债率根本没有升高,反而大规模下降。在这一背景下,海航的全球化金融布局非但没有放缓,反而在加速前行。海航资本则是其中的“急先锋”。目前,海航资本的业态横跨证券、期货、担保、信托、银行、投行、PE/基金等多领域,产业和地域版图不断扩张。前述海航资本管理者称,海航资本纽约第二总部正在积极筹建中。“未来,海航资本将通过纽约第二总部积极搜寻全球范围内的优质金融资产,积极利用金融产业优势,支撑海航资本传统、创新业务的快速发展,推动海航资本的国际化进程”。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责编:赵芳迪 .cn
中国经营报
经营成就价值
按照计划,海航集团将在4月底出资10亿美元完成新加坡物流企业CWT的收购,在6月底之前筹集到100亿美元完成CIT Group飞机租赁业..
摩拜单车这种过度鼓吹贡献,回避乱停放等尖锐社会矛盾的做法,已经将共享单车这个新兴的行业置于一个很危险的境地。
极短的时间、极高的估值、极多的资本参与——今天的中国互联网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资本故事?
Copyright (C) 中国经营网 - 中国经营报社 | 京ICP备号-3 | 公安备案编号:02 | 本单位常年法律顾问所: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谜一样的”海航成为德意志第一大股东,还有什么是他不敢买的
海航集团是一个从传统航空起家的企业集团,1993年成立时注册资本只有1亿元,短短20年时间总资产规模逾1万亿元。而在近年中央严控资本外流情况下,仍获得大开绿灯,疯狂进行海外收购。
德意志银行位于法兰克福的总部。中国企业集团海航集团拥有这家银行9.9%的股份。
航空起家、神秘扩张、旋风收购,讳莫如深的“海航工会”,疑问重重的“慈航基金会”……海航集团近日成为媒体的“宠儿”,包括财经类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综合性媒体《新京报》等,均在日前发布长篇报道,深挖海航集团复杂的股权结构,大手笔的资本运作、海外并购,以及背后所涉及的神秘掌舵人。
如今,海航将再一次成为媒体焦点。据彭博社报道,海航集团已将其德意志银行持股增至将近10%。代表海航集团的投资实体于5月2日提交给监管机构的一份文件显示,海航集团持有的德银股份比例升至9.92%,成为德银的最大股东。德意志银行目前是德国最大商业银行。
被聚焦的海航集团
海航集团,是以一家航空公司——海南航空起家综合性企业集团。自2015年首度上榜《财富》世界500强之后,2016年再次以营业收入295.6亿美元坐稳世界500强,排名较上年上升111名,位列第353位。
海航集团官网3月23日发布的新闻显示,2016年集团收入破6,000亿元(人民币,下同,1元人民币约合0.1452美元),总资产规模逾1万亿元,其中境外资产占比超过30%,约合433亿美元。
公开资料显示,海航集团成立于1993年,注册资本只有1亿元,起初只是一间传统的航空企业,业务更集中于海南岛。短短20多年间,已变成一家富可敌国的综合型企业,其国际化的战略更三度入选哈佛大学商业案例。
目前,海航集团旗下分为6大业务,涉及航空、实业、旅游、资本投资、物流及生态科技。据《新京报》报道,海航系11家上市公司目前总市值达2,546亿元,2016年营业收入共计1,253亿元。
《新京报》报道称,自2017年年初以来,海航至少参与了12宗并购交易案,包括洽购瑞士机场零售商Dufry、美国商业杂志《福布斯》以及德国国有银行HSH Nordbank的一定数量的股份。
除了此次增持股票成为德银最大股东,海航较近的一次收购发生在4月9日,海航集团旗下香港上市公司海航实业发布公告称,拟以13.99亿新加坡元(约合10.05亿美元)收购新加坡物流公司CWT全部股份。
哪来的那么多钱?
经历过2016年的迅猛发展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按下“减速键”。然而海航集团的海外并购仍在稳步推进。
一位曾经担任海航集团收购顾问的香港资深兼并收购银行业者认为,在交易方面,海航集团是“此刻唯一的主导力量”。
但外界有一些质疑,为何在政府加强了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监管时,海航还积极谋求国际化布局,并购的资金从何而来?
关于海外并购资金,海航集团纽约资本公司总投资官杨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对于最近的几笔交易,我们全部通过境外现金流融资,不必转换成人民币。公司也无需将人民币转移到境外。”
“用外国人的钱做中国人的事儿,在海外进行投资,这是海航一直在做的。”海航的高管和银行业人士称,该集团之所以能持续投资海外市场,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海外资金的大量供应。
最近,海航的融资手段变得更有创造性。海航设立了一些海外公司,这些公司可利用海外资金进行收购。
今年4月,海航集团利用在新加坡新组建的实体,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了新加坡迅通集团(CWT Ltd)的新加坡物流公司。
进军海外的雄心也改变了海航在国内的面貌。海航称其目前拥有约41万名员工,其中约70%在境外,去年的收入也有近一半来自海外业务。
海航希望未来10年能跻身全球收入前十。
海航是接盘侠吗?
德银是德国最大的银行,然而,近几年的日子过得甚是艰难,其2015年亏损甚至达到创纪录的68亿欧元。
2016年,又受到了英国脱欧的重创,在美国司法部就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问题对德银开出140亿美元罚单之后,德银危机开始一发不可收拾。
据悉,这是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截止到当时对银行开出的最大一笔罚款之一。
实际上德意志银行并没有充足的现金应对140亿美金的罚款,这已经远远超出德银的负担。当时市场人士纷纷猜测德银会成为下一个雷曼。
面对危机,德银主动向外界寻求帮助,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仅仅表示了兴趣,没想到最后海航动了真格。
对于海航在2月的入股,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德银在过去18个月面临了一次大动荡,去年股票有了两次大抛售。
一次在2016年2月,投资者担心德银是否会对一些最危险的证券支付赠券,一次在9月,投资者认为德银需要经济援助以化解美国司法部的巨额罚款危机。
此后,分析机构普遍认为德银将引进新的投资者,海航这次算是当接盘侠了。
但是,德国国内媒体却对此大加赞赏。《南德意志报》以《很好,中国人来了》为题称,海航是冲着优良回报率来的,对德银没有战略上的考虑。
若真是如此,德意志银行董事长克莱恩(John Cryan)可以松一口气了,因为他现在急需这种“只顾投钱,不提条件不过问”的股东。
来源:玩赚PE、星火记者联盟、万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专注于物流、供应链及其与互联网、金融跨界整合领域的供应链智慧整合服务平台。
课程覆盖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营销模式、商业模式、融资策略、创新、风控等领域。
今日搜狐热点海航集团拟收购物流公司CWT 或成新加坡最大并购交易_凤凰财经
海航集团拟收购物流公司CWT 或成新加坡最大并购交易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北京时间5月7日凌晨消息,据熟知内情的消息人士透露,海航集团正在展开一项高级谈判,计划收购新加坡上市物流公司CWT Ltd.的控股权,预计这项交易对后者的估值为10亿美元左右。海航集团的这项最新收购交易更加靠近中国本土市场,同时这也是中国企业纷纷抢购东南亚资产大潮的一个组成部分。
凤凰财经讯北京时间5月7日凌晨消息,据熟知内情的消息人士透露,海航集团正在展开一项高级谈判,计划收购新加坡上市物流公司CWT Ltd.的控股权,预计这项交易对后者的估值为10亿左右。 今年以来,中国企业一直都在海外市场上积极开展并购活动。其中,海航集团一直都是最积极地进行海外并购交易的中国企业之一,该集团正致力于将其/地产&帝国&的疆域开拓到中国市场以外。在今年2月份,海航集团同意以大约6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技术产品经销商英迈(Ingram Micro Inc.),这是由一家中国企业收购海外公司的规模最大的交易之一。而在上个月,海航集团则达成了一项交易来收购拥有雷迪森(Radisson)连锁酒店所有权的公司,并达成了另外一项交易协议,以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瑞士航空配餐公司Gategroup Holding AG。2有外媒报道,海航集团(HNA Group)旗下的天津天海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Tianjin Tianhai Investment Co., 简称:天海投资)将以约60亿美元收购科技与供应链公司Ingram Micro Inc. (IM),两家公司董事会均已批准这项交易。交易预料在2016年下半年完成,之后Ingram将成为天海投资的子公司,并入天海投资最大的股东海航集团。
海航集团的这项最新收购交易更加靠近中国本土市场,同时这也是中国企业纷纷抢购亚资产大潮的一个组成部分。海航集团已经接近于跟CWT的控股股东达成协议,将收购后者所持有的股份,从而触发一项面向所有股东的收购要约,这项要约对CWT估值为接近10亿美元。受此影响,CWT股价在周五交易中最高上涨6.5%,至2.15新元(约合1.58美元)。 消息人士称,海航集团与CWT控股股东之间的磋商已经持续了几个月时间,该集团可能在不久以后即可与CWT进入排他性谈判。在去年8月份,CWT称其控股股东C&P Holdings Pte. Ltd.正在考虑对其业务和资产进行战略性审查,并聘用了瑞士信贷集团和新加坡星展集团(DBS Group Holdings Ltd.)来负责出售该公司的相关程序。C&P Holdings的所有权控制在CWT创始人手中,他们持有这家物流公司30%以上的股权。另外,个别创始人还持有CWT的额外股权。 shji投资者对东南亚物流一直都很有兴趣,原因是这些企业中有很多都有着很高的盈利能力,而且正在得益于日益增强的贸易联系和电子商务业务。根据新加坡的并购交易相关规定,一项收购30%或以上股份的收购交易将会自动触发收购整个公司的强制性要约。而如果海航集团得以成功完成这项交易,则这将是今年截至目前为止新加坡市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桩并购交易。&
盘后剖析A股走势,指点明日走势,请关注微信号【复盘大师】或【fupan588】&& &&&&
[责任编辑:荣辛 PF049]
责任编辑:荣辛 PF049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47344
播放数:142488
播放数:150084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航并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