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法国财政盈余改革失败的原因

您的位置: &
对既得利益者动手有多难——萨科齐的改革告诉我们什么
优质期刊推荐解决基层财政困难视角下地方政府层级问题研究--《贵州财经学院》2011年硕士论文
解决基层财政困难视角下地方政府层级问题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县级地方政府财政日益困难,导致其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等方面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许多省份为解决基层财政日益困难的问题进行了新的尝试,如大部分省所进行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但由于当前大部分省所进行的“省直管县”改革基本上都只是局限于财政体制上的改革,因此各省在进行改革时不可避免的遇到了阻碍改革推进的很多问题与障碍,而导致这些问题与障碍的根源在于我国地方政府层级过多,各级地方政府的事权与其财力不匹配。
对于地方政府层级问题的研究,以往大都是从中国地方政府层级过多,行政成本过高作为研究的出发点。而本文的研究角度不同于以往,本文是从财政学的角度,通过分析现行多级地方政府运行存在的问题,重点对财政分权过程中,各层级的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力不匹配,导致了基层地方政府财政严重困难,在不改变现有地方政府层级的情况下,通过财政体制上的“省直管县”改革,以期解决多层级地方政府带来的基层财政日益困难的问题。从分析解决基层财政困难的财政措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推行当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为出发点,运用公共选择理论、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学科交叉以及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层级过多的问题,光靠财政体制上的“省直管县”改革是不能实现改革预期的目标的。因而提出构建新的地方政府层级框架,以期更好的解决基层财政日益困难的问题,促进县域经济更好的发展。
当前我国大部分省正在进行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为了解决基层财政日益困难的问题,以更好的发展县域经济。但是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不可逾越的过程就必须要减少我国的地方政府层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为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扫除障碍。本文先对我国的基层财政的状况进行了概述,并对现行的多层级地方政府的运行进行了分析,从中得出由于地方政府层级设置过多导致的各级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力划分不匹配是造成基层财政困难的重要原因,而基层财政困难又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全国大部分省份都采取了财政体制上的解决措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然后从分析解决基层财政困难的财政措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在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障碍入手,遇到的问题有县级政府的角色冲突、县级政府的财力与事权的不匹配,县级财政压力日益增大、县级政府的社会管理权限和力量明显不足、市级政府对县级政府的支持力度减弱、垂直部门的管理权限界定不清楚以及省级各政府部门没有做好接管市级政府划分出来的各项职能的准备等问题;遇到的障碍主要有法律方面、行政区划方面、权力、利益博弈方面以及区域性公共品供给方面的障碍。再对这些问题以及障碍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探究,分析出这些问题与障碍的根源所在,以证明确实是由于我国的地方政府层级过多的原因,导致了这些问题与障碍的出现。那么为了更好的解决基层财政日益困难的问题、更好的发展县域经济,就要从解决地方政府层级过多的问题入手,因为只进行财政体制上的“省直管县”改革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基层财政困难的问题了。
同时,文章对我国进行地方政府层级改革进行了理论上与实践上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首先对地方政府层级改革进行了理论上的支撑分析,分别介绍了奥茨的最优政府规模理论、特里西的“偏好误识”分权理论以及布坎南的“俱乐部”理论,从而得出进行地方政府层级改革有利于提高政府运行效率、提高公共品和服务的供给效率的重要结论:其次介绍我国历史上的地方政府层级设置以及在政治体制上或国土面积上与我国相似的法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四个发达国家的地方政府层级设置的情况,在这一部分内容中,从实践中可以看出,较少的地方政府层级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结合上述理论分析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分析,我们提出了我国进行地方政府层级改革的两种改革路径。一种是实行省、县二级地方政府层级制度,一种是实行市、区二级地方政府层级制度。我们认为就当前我国的实际国情来说,实行第一种改革路径比较合适,因为这种改革是目前大部分省进行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前进方向,现阶段有利于更好的解决基层财政困难的问题、保证了《宪法》所规定的行政区划格局基本不变以及其适用的范围更广,几乎可以在全国推行。对于第二种改革路径来说,我们认为应该在第一种改革路径实现的基础上逐步的进行。因为如果贸然的实行第二种改革路径,将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障碍,会付出更多的改革成本,极有可能导致改革失败,所以只有实行分步走的改革方式,在改革的过程中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保证我们国家稳定、健康的发展。
本文在提出两种改革路径的基础上,针对现行相关配套改革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涉及到的相关配套改革有法律法规的完善、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税收管理权限、改革完善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及建立“立体式”的县级财政资金监督体系等。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财经学院【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F812.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范丽琴;;[J];北方经济;2008年18期
罗湘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王春霞;[J];城乡建设;2000年12期
李金龙;[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段玉宽;;[J];甘肃金融;2008年10期
曹敏;刘恩华;牟进洲;;[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徐元明;刘远;周春芳;;[J];江海学刊;2007年06期
黄衍电;;[J];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55期
孙捷;张京艳;;[J];经济论坛;2009年03期
张占斌;;[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刚;[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易玉珏;[D];湖南大学;2006年
孙昭杨;[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张昊博;[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王乃斌;[D];重庆大学;2008年
王新美;[D];浙江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密;金治中;;[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李光龙;管治华;崔金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蒋大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赖涛昌;马克和;;[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杨国才;[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4期
暴景升;;[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关海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柳劲松;;[J];北方经济;2009年06期
郭华伟;[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李洪君;[J];北方论丛;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欣;李建军;;[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彭涛;魏建;;[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周俊俊;;[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冯立峰;;[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李晓佳;;[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聂辉华;;[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王海龙;;[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张威;;[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彭涛;;[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蒋亚东;;[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底偃鹏;[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张映芹;[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吕大忠;[D];南开大学;2010年
彭彦强;[D];南开大学;2010年
赵聚军;[D];南开大学;2010年
张健华;[D];南开大学;2010年
白千文;[D];南开大学;2010年
林洁;[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徐子青;[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曹建钢;[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单海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黄微;[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刘春萌;[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赵国强;[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焦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张芳;[D];湘潭大学;2010年
李科;[D];湘潭大学;2010年
唐珊;[D];湘潭大学;2010年
柳刘;[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王晓;[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毛寿龙;[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林毅夫,刘志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朱光磊,张志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秦海霞;;[J];小康;2007年01期
贾康;;[J];小康;2007年01期
张占斌;;[J];小康;2007年01期
赵云旗;[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孙开,彭健;[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9期
肖捷,李方旺;[J];财贸经济;1994年08期
刘溶沧,焦国华;[J];财贸经济;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卢小甫 张应良;[N];光明日报;2005年
赵志东;[N];经济日报;2006年
钟晓敏?叶宁;[N];中华读书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汪曙光;[D];武汉大学;2005年
虞小迪;[D];浙江大学;2006年
孙昭杨;[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顾军生;;[J];财政监督;2011年01期
吕万大;高新东;;[J];中国财政;1998年01期
张世超;严安荣;;[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21期
燕兆林;;[J];中国财政;2006年02期
张东武;;[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04期
陈逢书,阮立洁;[J];湖北财税;2001年02期
雷瑾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2期
王金秀;李明强;;[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符金陵;丁丽丽;;[J];中国财政;2008年07期
余丽生;;[J];财政研究;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芳;;[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蒋莉莉;陈海勇;;[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李艾晶;程红丹;;[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闫伟;;[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年度][C];2010年
王振宇;;[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卢洪友;;[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王广起;张德升;;[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韦承二;普绍忠;韦平;;[A];“两个共同”与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安徽省财政厅课题组;钟效保;董照军;王恩奉;翟连升;鲍文前;江永泓;左磊明;陈明;极兴无;姜西民;侯永贵;;[A];中国“三农”问题研究获奖优秀论文选编(2004)[C];2004年
黄文清;张俊飚;;[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礼春;[N];江苏经济报;2004年
苟锡强;[N];中国财经报;2011年
张建明;[N];南通日报;2010年
陈宇霞 蒋国平;[N];江苏经济报;2008年
宋婧;[N];常州日报;2011年
本报通讯员
吴廷鲲 易小红
张国荣;[N];三峡日报;2009年
翟玮平;[N];太行日报;2010年
无为县昆山乡财政所所长
杨宣华;[N];巢湖日报;2008年
丁莉娅 通讯员
黄栋栋;[N];中国财经报;2011年
吴红萱 许美艳;[N];中国财经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德强;[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张立承;[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庞力;[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蔡芳宏;[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佳;[D];云南大学;2012年
崔永亮;[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黄鹏;[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陈海鑫;[D];安徽大学;2011年
张辉;[D];武汉大学;2005年
李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王晓;[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尹韬;[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张家迎;[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温丽;[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媒体:为什么恐怖袭击在法国会成为家常便饭?
昨晚在法国的蓝色地中海岸边旅游城市尼斯发生了一起恐怖袭击案件,由于时值法国国庆日人流密集,结果造成了重大伤亡。在对包括华人同胞在内的死伤者表示同情之余,我们也不妨反思一下为什么在法国恐怖袭击快成了家常便饭?
如果关注时事,我们的记忆力对于图卢兹连环枪击案、查理周刊案、超市袭击案、高铁未遂袭击案和巴黎爆炸枪击连环袭击应该都有印象。如果仔细审视这些案件,我们都能发现若干个共同特点:很少见到法国警方事先挫败袭击案件的例子,但是案件发生后锁定嫌犯和搜捕行动倒是相对有效率;案犯几乎清一色的是移民后裔或者本身就是移民,并且都有前往中东中亚地区的恐怖组织训练营接受训练的经历;法国政府对于一再发生的恐怖袭击案件始终没有拿出来什么像样的解决方案。
社会矛盾有多种多样的,当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暴力对抗的局面。恐怖主义袭击,如果是偶发性的一件两件,再或者是某个特定时间段或者特定地域内集中发生若干确实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如果出现历时几年,恐怖袭击案件发生频率非但不降低反而上升,并且手段越来越恶劣造成的伤亡越来越惨重的现象,那么就是意味着:法国政府在社会治理方面实实在在的很失败。针对特点如此鲜明的的恐怖袭击案件竟然反应如此迟钝。这句话绝对没有嘲笑法国的意思,只是想总结概括性的阐述一个事实。
按照最惯常的定义认为:恐怖主义是一种被极端主义思想支配的个别群体试图利用恐惧来威胁整个社会,劫持大众对其特定主张屈服的手段。
恐怖袭击的发起者,往往是某个少数边缘群体,他们因为种种原因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失败者,沦于绝望的境地而无力自拔,最后干脆从整个社会自我割裂。由于原本已经是社会边缘群体而且主张极端,所以不太可能被社会所融合和接纳,这种缺乏与社会其他群体沟通交流的恶果是加剧了前述恶性循环,最后他们走上了以极端方式来追求自己主张的道路。
在承认恐怖主义是全人类的公敌之后,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下他们为什么会成为社会边缘群体,并且为什么会变得绝望而容易被极端主义策动?
根据法国发生的诸多恐怖主义袭击案件共同特点,我们可以发现这个问题根植于法国社会问题中。早年间欧洲经济蓬勃向上的时候,由于对劳动力的渴望,法、比、德都大量引进了大量来自非洲和中东穆斯林国家的人口作为补充。面对这种人口结构中,大量来自于异质文明人口进入的现象,法国和比利时基本采取了放任的态度。
当欧洲最近二十年里经济增长乏力时,大量从事低端劳动的移民会最先失去工作机会,其子女因为经济条件限制受到的教育有限,对于西欧社会的文明接受程度又较低,因此也很难避免再次陷入贫穷和绝望中。最后在法国巴黎的郊区和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郊区都形成了大量聚集穆斯林移民的贫民窟,这里自然毫不意外的成了极端主义的温床。比利时警方在莫伦贝克区搜捕恐怖主义嫌犯的时候能遭遇大量穆斯林青年的阻止,正是因为这些嫌犯成为了他们心目中的英雄。这种社会分裂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这个显然还是要追溯一下西方社会中主流意识形态的缺欠。西欧社会历经过殖民主义盛行的年代,在那个时代里跟殖民主义捆绑的心态之一就是“以种族划分的优越感”。虽然今天旧殖民主义消失了,但是殖民主义的心态未必消失,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转化——针对自己的社会制度有盲目的优越感,美国学者福山提出的西方社会就是所谓“最后的人,历史终结者”。在如此脱离实际的自满自傲心态支配下,西方社会如何能够及时发现和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问题??
相较于法国,英德为什么也有同样的举措却能避免如此多的恐怖袭击?这其中的原因有所不同。英国由于整体社会价值取向相对保守,警方又长期与北爱尔兰共和军斗争,因此对于穆斯林社区的监控极为严密,所以恐怖分子能够成功发动袭击的次数较为有限,多数袭击在酝酿期就被挫败。德国则是因为殖民传统不够深厚,引进劳动力时候又明智的选择了世俗化推行较为得力的土耳其。同时德国政府高度重视移民融入政策,并没有形成大量贫困穆斯林聚居的成片贫民窟。
因此可以说,法国只要不进行深刻的社会改革,包括主流社会从根本上抛弃前面提到的那种思想根源上的盲目高傲,面对恐怖袭击只知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即便是警方再有效率也只能犹如消防队一样,在恐怖袭击的火苗蹿起的时候疲于奔命的四处灭火。
当然就目前情况来看,法国仍然没正确接受教训,以前由盲目高傲演化而来的“政治正确”使得法国政府对于在穆斯林社区内部传播的极端主义思想视而不见,现在还是这种高傲推动他们似乎走向反面,在反对极端主义方面除了纠缠于女孩学校内带不带头巾之类的枝微末节之外,就是政府头面人物能够说出来要封闭涉嫌传播极端主义的清真寺这样过头话来。显然他们还是不屑认真去了解一下,一座清真寺可能对整个社区的穆斯林意味着什么。
当然,这并不是说德国以后就绝无问题了。这次难民潮的冲击让进入德国的穆斯林人口骤然上升,整个社会不堪重负,目前也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既往的融入政策是否还能够保证德国社会不陷入法国目前的困局是个很难说的事情了。究其原因,还是那种盲目高傲的情绪所致。
人类社会进步必须是一个综合协调性的进步,单纯强调某一方面标准或者试图仅仅从某一方面的进步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手段都是危险的,要付出历史代价的。这种盲目的高傲一天不消除,恐怖袭击就还会继续困扰法国。(千里岩)
编辑:帆帆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奥朗德不寻求连任的实质是任内改革失败
&&&&本月初,法国总统奥朗德宣布不参选明年总统大选。如此一反法国政坛常例,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宣布将参选的现任法国总理瓦尔斯是否已是社会党的确定人选?如何评价奥朗德任内推行的改革?诸多改革为何推行不下去?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近年在法国政坛崛起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明年法国大选的前景等,就这些问题,本报专访了中国社科院欧洲所张金岭副研究员。&&&&奥朗德不参选的原因&&&&南方都市报:奥朗德为何一反常例,宣布不参选明年的总统大选?&&&&张金岭:奥朗德明白自己不可能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在过去四年多的执政时间内,他对2012年参加竞选时的诸多承诺,在很多民众的理解中,几乎没有一项得以兑现。他曾经对治理失业问题雄心勃勃,并承诺若解决不好失业问题,就不会参加2017年大选。现在看,这一承诺是兑现了。&&&&相关民调显示,自2013年底以来,奥朗德的支持率就一直走低,目前甚至已经跌至4%,是法国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以来支持率最低的一位在任总统。在此情形下,他若参选,简直就是自取其辱。宣布不参选,既是一种无奈,亦是明智的选择。&&&&目前,社会党内部分歧严重,也不存在凝聚力和向心力较强的政治人物,倒是有很多人有意参选,严重分散了民意支持的意向。对此,奥朗德看得也很清楚,他也表示无法接受左翼的分裂。其实他清楚自己不大可能在党内初选中胜出,即便是过了这一关,也不可能进入明年总统选举的第二轮。&&&&另外,10月份,法国记者出版的《总统本不应该这么说》一书严重创伤了奥朗德的政治声望,他在政治上的一些不成熟的言论与做法,跟人们对国家总统的期待越来越远。&&&&从现有的民调看,无论以社会党为首的左翼阵营推举谁做候选人,恐怕都进不了明年大选的第二轮投票。明年5月初进行的第二轮投票,极有可能是中右翼的共和党和极右翼的“国民阵线”之间的角逐。奥朗德不参选,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给社会党一次机会反思,借以寻求推举一位比较符合民众期望的总统候选人。&&&&南方都市报:现任总理瓦尔斯已经宣布要参选,从社会党或整个左翼内部来看,是不是他们最终推荐的候选人非他莫属了?&&&&张金岭:未必。虽然现任总理瓦尔斯在社会党内拥有一定的威信与支持,但鉴于社会党内部的严重分歧,以及党内初选邀请全体选民参加投票的机制,其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恰如在以共和党为首的中右翼初选中,前总理菲永“意外地”战胜了此前民调支持率很好的前总理朱佩和前总统萨科齐,成为“黑马”。&&&&以社会党为首的党内初选,被命名为“大众卓越联盟”,由社会党、民主与生态者联盟、生态党等联合组织。从目前的资讯看,左翼政党已经有三个人确认参加社会党初选。除此之外,据说还有9个人已宣布参选,还可能有想参选却未发表意见者。可见左翼的分化之严重。在左翼阵营中,还有很多政党表示不参加这次初选。&&&&目前,不但社会党内部分歧严重,而且整个左翼阵营也并不团结。比如,法国政府前经济部长马卡龙在今年9月份辞职后,组织成立了新的政党“前进党”。他要参加明年的总统选举,并明确表示不参加社会党的党内初选。&&&&南方都市报:法国总统两轮选举的机制比较有特色。&&&&张金岭:法国总统选举的机制区别于其他西方国家,他们采用“两轮多数投票制”。按照宪法规定,获得总统候选人资格的条件并不苛刻,所以一些规模较小的党派或独立候选人都比较容易获得参选机会。这也是法国总统大选第一轮投票往往会有多位候选人的原因。在第一轮选举中,若有候选人得票率超过50%,那就直接当选总统。若没有,那就只取得票率最高的两个候选人进入第二轮选举,选民再投一次票,获胜方当选。&&&&南方都市报:如何评价奥朗德任内的政绩?&&&&张金岭:若站在法国民众的角度来讲,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乏善可陈。法国的经济困境积重难返,需要时间去改革,别说5年,10年能调整过来就很不错了。而从奥朗德的角度来说,他可能觉得很委屈,毕竟他也在经济、社会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有些政策的立意是好的,只是需要时间去改变,也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可是,法国目前似乎缺乏推进深化改革的氛围。或许即便总统换做其他人,改革也很难有效果。&&&&2012年上任之初,奥朗德就努力推进调整法国的产业结构,推行新的产业政策,重塑法国的产业优势。2013年,法国又推出了《马克隆法案》,旨在刺激法国经济增长,提升其竞争力。2016年,政府又推动劳动法改革,以增强企业的用工自由权。这些政策都在努力改善法国的投资环境,但都推不动,来自社会各方的支持力量薄弱,法国的工会和工人极力反对。&&&&对此改革,法国最终动用宪法第49-&3条赋予政府总理的特权,强行通过了劳动法修正案,更是引发强烈不满。法国多年来经济环境恶化、民众日觉民生质量下降的背景下,急于改善经济水平的民众现在已失去了慢慢等待改革出现成效的耐心。&&&&奥朗德任内改革基本失败&&&&南方都市报:法国经济近年来持续衰退,复苏乏力,而失业率居高不下,原因是什么?&&&&张金岭:法国的经济困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财政赤字严重,财政收支长期失衡,去年债务与G&D&P之比高达96%.财政入不敷出,不仅影响到法国社会福利的支出,也影响了社会稳定。二是企业的税赋很重,工会的力量很大,而劳动用工制度又比较僵化,有最低工资制度等重重法律与制度约束,导致法国的劳动力成本在整个欧盟内都是比较高的。很多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也不敢招聘新员工,这就进一步恶化了法国的失业问题。近几年,其失业率不但没有降,反而在升。三是法国的产业结构有问题,其国内产业严重空心化,很多企业转移到国外,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不断分解。同时,企业外迁,自然也就不能在国内带动就业。&&&&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法国经济结构持续调整,并大力发展服务业,法国人也曾一度认为,去工业化、发展第三产业代表着未来的经济方向。但法国人可能错了。目前,法国工业产值占其G&D&P的比重不足20%,这就导致法国经济发展缺乏根本性的动力。此外,法国所拥有的优势产业,比如航空、核电、高铁、医药等也出现了日渐式微的态势。&&&&对此,奥朗德也曾做过反思:“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国不具备强劲的工业实力”。应该说,奥朗德对法国经济的把脉还是务实的。他也想学习德国,重新打造法国工业,但需要时间。现有的选举政治难以推动改革,民众动辄上街抗议,将一些有益的改革尝试扼杀在摇篮内,这是奥朗德的悲哀,也是当代法国的伤痛。&&&&南方都市报:奥朗德任内推行了哪些改革举措,效果如何?&&&&张金岭:奥朗德的基本思路是重新打造法国的产业格局,赢回经济竞争力,但效果不佳。&&&&在财政政策上,奥朗德既想通过提高税收增加财政收入(比如征收巨富税),也努力削减公共财政支出(比如精简机构、减少行政支出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以及裁减公务员岗位等),他曾提出从20&15年到2017年要削减财政支出500亿欧元,这些措施在法国都遇到了一些争议与阻力。&&&&在社会政策上,奥朗德继续推进萨科齐时代力推的退休制度改革。萨科齐的思路是延长退休年龄,将法定退休年龄由60岁推迟到62岁,领取全额养老金的年龄由65岁延迟到67岁,法国民众极不满意。奥朗德任内实行了一些变通的策略,不是直接规定退休年龄,而是以缴纳养老金的年限为标准,早工作可以早退休,晚工作晚退休,实际上是变相地延长退休年龄。这一政策尽管得到了一些支持,但效果并不显著。&&&&另外,奥朗德也在失业补贴、家庭津贴和医疗保险等方面尝试进行制度性改革。像法国的失业补贴制度在某些方面纵容了一些失业人员对政府救助的滥用,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也增加了民众再就业的惰性,但广大民众却坚决抵制这一改革。这些问题看似是福利问题,其实也是经济问题。它们牵扯到财政开支,若要满足这些福利需求,政府就只能加税,而加税回过头来又会加重企业负担,恶化经济环境。在法国,任何触及民众既得福利的改革,在政治上都是很危险的,尽管有些改革对法国经济、社会发展而言是一剂良药。&&&&近40年来,高失业率是法国劳动力市场的常态。目前,法国总体失业率高达10%,而青年人失业率则接近25%.为解决失业问题,奥朗德今年2月份向国民议会提交了一份劳动法修改草案,旨在为企业减负,增强企业的用工自主权,包括增加法定工作时间,赋予企业自行裁定加班费支付额度,允许企业在经济困难或技术更新换代时无偿辞退工人等,但这一方案遭到了法国工人、年轻人和工会力量的街头抗议,爆发了“黑夜站立”的社会运动。而法国的劳动力价格降不下来,企业就不可能赢得竞争力,民众就业就会成为问题。现在看,法国在失业问题上似乎陷入了恶性循环。&&&&“国民阵线”近年崛起&&&&南方都市报:极右翼的“国民阵线”近年在法国政坛崛起,原因是什么?&&&&张金岭:“国民阵线”具有极端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其政治主张基本上是反移民、反欧洲一体化和反全球化。“它的崛起是当代法国社会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近年‘国民阵线’已经在历次重要政治选举中,包括市政议会、省议会、大区议会和欧洲议会选举中取得突破,主要表现为民意支持率的不断提高,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选举中所获议席数量的增多。而各级议会中议员数量的增多则进一步加强了国民阵线的政治话语权。&&&&民众对于“国民阵线”的支持,原因众多,有的是出于对传统左右翼政党的不满,有的是觉得“国民阵线”的主张契合他们的利益诉求,有的是基于民族身份认同的需求支持“国民阵线”,尤其是2014年以来法国遭遇的几次恐怖主义袭击,使得民众普遍缺乏安全感,排斥伊斯兰和穆斯林、排斥外来移民的情绪日益高涨。&&&&在意识形态上,法国很少有人否认“国民阵线”是极右翼政党,但为何自认为追求自由与平等等价值理念的法国人会支持它呢?简单而言,是“国民阵线”在政治斗争中伪装得很好,它懂得用政策主张中的大众导向去掩饰其极端主义、排外主义的本质。&&&&今年我读到过一本名为《前线归来》(R&evenusdu&F&ront)的书,是一本小册子,由一对法国白人夫妇撰写,丈夫是一名卡车司机。由于对传统政党的失望,这对夫妇曾经尝试了解并积极参与过“国民阵线”的政治活动。该书以夫妇二人有机会接近该党高层的亲身经历,揭露了“国民阵线”表面上在努力“洗心革面”,努力代表广大民众的利益,而真实面目却一如既往地极端、排外,甚至法西斯主义的意识形态鲜明地体现在其领导人身上。这种排外一般不会轻易示人,只要进入到“国民阵线”的核心圈子,才能看到。这一点迷惑了很多不知就里的民众。&&&&另外,也应当看到法国社会本身的右倾倾向。很多人认为,处在底层、失业者或无家可归者是支持“国民阵线”的主力军,实际上,一些研究表明,年龄较大的白人群体日益成为它的铁杆支持者,而且这些人在政治上很活跃,一般都会积极投票,且动员能力比较强,这就使得“国民阵线”在政治选举中会赢得较多的选票。由此,还可以说,在政治选举的机制下,是另外一些民众对于政治的漠视,推动了“国民阵线”的壮大。&&&&南方都市报:市场或舆论一种普遍的担心就是明年的大选,“国民阵线”的玛丽娜。勒庞会当选。你怎么看明年法国总统大选的前景?&&&&张金岭:目前来看,社会党似乎已经失去了再次当选的机会。在“国民阵线”和“共和党”的竞争中,大家最关心的是“国民阵线”有多大可能性赢得选举。&&&&在我看来,这里面还存在很多变数,有两个因素很关键。一是从法国国内来看,传统左翼或右翼推出的候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能否更能赢得民众的欢迎,使得他们愿意去投票。二是英国明年“脱欧”谈判的进展与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后的执政走向,会影响民众对“国民阵线”诸多政治主张的判断。如果英国能在“脱欧”谈判中获得更多的实惠,英国的经济增长有好势头,美国在特朗普的领导下能够有效地推行他所主张的变革,勒庞就更有比较的政治资本,鼓动宣传法国也可以“脱欧”,重新回到法郎时代,并进一步排斥外来移民。&&&&也有舆论比较乐观,认为法国选民是比较理性的。2012年总统大选,“国民阵线”进入了第二轮,但还不是没当选。但今日不同往昔,法国的经济停滞,难民危机和恐怖主义威胁是摆在法国面前切切实实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提出的政策主张,恐怕会是明年大选的争论焦点。&&&&另外,从英国脱欧公投和美国大选的结果来看,现在的民调很不靠谱,其间不但存在技术的样本偏差问题,甚至还存在政治操控。而在法国6800万人口中,历次政治选举,投票率基本上保持在一半左右,也就是说,政治选举的结果最终决定于这些在政治生活中比较积极、活跃的选民,而非全体选民的意愿。所以,最终的投票结果也取决于候选人动员选民投票的能力如何。&&&&南方都市报:正是由于上面的三个问题,近年来“疑欧”的民粹主义政党在欧盟内部的选举中崛起,包括法国的“国民阵线”,意大利的五星运动党、德国的选择党、荷兰的自由党等,加上英国脱欧成功,欧洲一体化的前景越发悲观。有人认为欧盟最终会解体,你怎么看?&&&&张金岭:现在判断欧盟会不会解体还为时尚早,但欧洲一体化的前景确实是令人担忧。像本月初意大利修宪公投就没有通过。虽然公投未过并不能意味着“疑欧”的五星运动党就上台了,要脱离欧元区,但这一结果会使意大利的政治格局发生改变,后续的影响也充满变数。欧洲一体化近年来取得的成就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成为欧盟各国民粹主义批评的对象。欧洲一体化的深化削弱了各个民族国家的主权和自主能力,这点是各国内部一部分民众不能接受的,他们多数不愿意看到欧盟成为一个超民族国家,并演化为欧洲的联邦制实体。&&&&可以肯定的是,欧洲一体化的速度会减缓,甚至一些政治机制或结构要做相应的改革和调整。最终会不会解体,作为核心国家的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的未来走势若出现变数,纷纷要脱离,那欧盟就岌岌可危了。&&&&南都评论记者陈建利采访整理
开启桌面通知
开启后,有重磅新闻时浏览器会向你推送动态通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国经济财政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