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傍边就是一条快速路 小区入口,业主反馈夜间噪声特别大,怎么治理?

【图文】环境污染防治案例讨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环境污染防治案例讨论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快速路边小区噪音有点大 大货车经过时轰隆作响
 作者:韩爱青
 编辑:曲璐琳
  天津北方网讯:市民孙先生向记者反映,他居住的南开区宇翔园小区正好位于密云路快速路旁边,距离桥体太近,每晚有大车经过时,都会轰隆作响,开着窗户根本没办法休息。孙先生的孩子刚刚出生两个多月,可经常夜半被惊醒哭闹,没有办法只好把孩子送到亲戚家暂住。
  市民反映
  窗户离桥太近 夜半无法休息
  宇翔园小区建于2002年,孙先生则是在2010年搬到该小区4号楼居住的,当年密云路快速路开通,他开始饱受噪音困扰。孙先生将家中玻璃更换成双层的,最初情况还好点,晚上能听到的只是车来车往的响声,一阵就过去了。可后来,他怀疑是快速路出现了坑洼,大车夜晚经过时会遭遇颠簸,经常发出“哐哐”声响,在深夜里感觉很刺耳。“我睡觉就很沉了,可还总是被惊醒!”孙先生说道。
  5月份,孙先生的宝宝出生了,可孩子太小,家里不敢开空调,天热只能开着窗户睡觉,夜晚总是被大车经过的声音吓醒,要哭闹好一阵子才能再睡着。可不开窗户开空调,时间长了大人和孩子都受不了,无奈之下只能把孩子送到亲戚家。孙先生说,他家窗户是东西向,而快速路是南北向,这样噪音很大,且窗户到快速路的距离只有六七十米。与他同样受到噪声困扰的还有其他楼的居民,去年业委会曾入户征集签名,希望有关部门给密云路快速路周边安装隔音板,可最后也不了了之。孙先生说,他现在有两个愿望,第一是将快速路的坑洼处填平,减少噪声影响,另外就是能在快速路边上安装隔音板,遮蔽噪声。
  昨日记者在现场也看到,宇翔园小区正好位于密云路快速路辅路旁边,距离快速路比较近,在居民家中开着窗户,的确能明显听到车来车往的响声。
  部门回应
  道桥现场检查市政府热线将协调
  对于孙先生的愿望,记者联系到了本市道路桥梁管理处,该处对此很重视,立即派出人员现场检查,按照孙先生反映的密云路快速路从青云桥到云河桥一段走了一圈,并未发现有道路坑洼的情况。“快速路上过往车辆的速度本来就很快,如果有坑洼,会给车辆驾驶员带来危险,因此如果存在应该早就被发现修复了,孙先生听到的哐哐声,可能是大车载货物时,车速快,来回碰撞发出的声音。”本市道桥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也会加强巡查,一旦发现快速路有坑洼,将尽快进行维修。
  此外,记者就安装隔音板的问题拨打了南开区政府热线,工作人员表示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属于区管的范围,建议找市政府12345热线协调。市政府热线的工作人员调查后回复,对于快速路安装隔音板的问题,应该在建设快速路之初就一同安装,现在快速路已经通车,再安装隔音板就比较复杂了,这涉及资金等问题,需协调多个部门。下一步他们也会继续跟进这个事情,看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
我来说两句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屋里噪声超70分贝 这觉咋睡?|error3_凤凰资讯
屋里噪声超70分贝 这觉咋睡?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而根据我国《环境噪声标准》,最低的四类标准在夜间室内噪声也应低于55分贝。“快速路上怎么能不装声屏障呢?”李先生和小区业主们都很疑惑。
原标题:屋里噪声超70分贝 这觉咋睡?陇海高架由于没装声屏障,旁边居民深受噪声困扰河南商报见习记者 张雅露城市快速路的修建便利了市民出行,但是,相关设施的完善也同样重要。近期,不少读者向河南商报反映,家附近的快速路通了,却没有装声屏障,交通噪音让住户们苦不堪言。【遭遇】 室内噪声超70分贝最近,市民李先生搬了新家,按说是件高兴事,但他却高兴不起来。李先生说,自从搬进新家后,他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这是咋回事?原来,李先生的新家在农业路沙口路口北边的正商恒钻小区,他的主卧室窗户正对着京广快速路上桥口。每晚大货车轰鸣而过,“每两小时就被吵醒一回”。李先生说,他曾用一款分贝测量APP专门测过,货车驶过时室内噪声竟达到74分贝,在没有货车驶过时室内分贝数在63上下浮动。而根据我国《环境噪声标准》,最低的四类标准在夜间室内噪声也应低于55分贝。“快速路上怎么能不装声屏障呢?”李先生和小区业主们都很疑惑。【走访】陇海高架大部分路段未装声屏障睡不着的不只有李先生一家。除了正商恒钻小区,陇海路桐柏路口附近的美丽泉小区、王府一号小区和中原检察院家属院的居民们也都苦不堪言。“夏天时想吹吹风,都不敢开窗户,太吵了。”张女士住在美丽泉小区1号楼,“我们1、2号楼北面正对着陇海高架,尤其是4~8楼,噪音最大。”孙先生住在中原检察院家属院,和陇海高架直线距离不超过20米,有一种“住在大马路上”的感觉,“每天听着来往车辆不停呼啸,睡觉、生活都不安心。”河南商报记者走访发现,陇海高架全线大部分路段都尚未装声屏障。在沿线的桐柏路、华山路、紫荆山路段,住宅区密集,尤其是住宅的4~8楼,恰好正对高架桥,没有声屏障,对居民生活影响很大。有关单位:已到现场测评将尽快完善声屏障设施昨日,郑州市城市管理局一工作人员称,京广快速路在2012年已完工,而附近小区2014年才修建完成,这是地产开发商未做出周全考虑的结果。该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到现场测评过,确实有很大的噪声,需要在该路段安装120米长的声屏障,预计每米造价2000元。由于涉及金额较多,城市管理局已经向市政府申请,目前正在等待审批。昨日下午,河南商报记者联系了负责陇海高架建设的相关施工单位。一工作人员称,在声屏障等设施的招标环节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安装声屏障比预定的时间有所延误。此外,该工作人员坦言,陇海路快速通道目前还没有正式通过验收,仍属于保通式通车,部分设施不齐全一时也难以避免,接下来,会早日协调相关单位完善设施。一起聊聊快速路声屏障的事儿如果您家附近快速路也没有声屏障,使您饱受噪声困扰;如果您对快速路上声屏障的安装有啥意见或建议,欢迎拨打6告诉我们。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29539
播放数:289755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最新动态:
贵州省都匀至凯里快速路黔南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
拟建的贵州省都匀至凯里快速路黔南段工程为新建建项目,工程位于黔南州都匀经济开发区境内,是都匀市城市总体规划是都匀城区主骨架路网&&三环三横三纵&中&三横&的重要组成部分。拟建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推荐路线起于都匀开发区的岩头,顺接3号路(都凯大道开发区段)终点,顺山脊降坡布线,设主跨150m的刚构桥跨越两汉河,之后升坡翻越对垭坡垭口,经大坪后再设主跨2-150m刚构桥跨越绕家河,至吴山寨路线折向北面继续升坡展线,经老鸦窝、上独牛后路线折向东面,经扎了、围子边、羊列、猪圈冲垭口后至路线终点小寨村。路线全长15.671&km,道路红线宽度为60m,设计时速60km/h,双向10车道。总投资为3万元,项目建设工期为2年。
&为充分了解拟建工程区域社会各界对该工程建设的意见,更好的做好本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有关规定,黔南州交通运输局于2013年11下旬向公众进行第一次信息公告。公告方式采用在拟建公路所经过的行政村张贴公告的方式公布拟建公路项目情况。公告的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名称概况、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工作内容等。
在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初步编制完成后,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现对贵州省都匀至凯里快速路黔南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进行公告,向公众公开本项目环境评价的评价成果(环评简本),并征求公众意见,详见附件。
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对本工程的建设情况是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评价成果中环境现状评价、预测评价是否合理,拟采用的环保措施是否可行,评价结论是否准确可信,其他意见和建议。
意见反馈方式,可以通过信函、电子邮件向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反映。
承担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人:李从文&&&&&&电&&话:
电子邮箱:
通信地址:贵阳市白云大道南段301号
邮政编码:550008
本次征求意见时间从日至日(含周末时间)
附件:贵州省都匀至凯里快速路黔南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13年12月12日
贵州省都匀至凯里快速路黔南段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环评证书:国环评证乙字第3306号)
二○一三年十二月
1&项目概况
1.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贵州省都匀至凯里快速路黔南段工程;
(2)项目地点:贵州省都匀市;
(3)项目主管单位:黔南州人民政府;
(4)项目业主单位:黔南州交通运输局;
(5)建设项目性质:新建项目;
(6)项目规模:拟建道路为城市快速路,设计时速60km/h,红线宽度60m,双向10车道,占用土地150.02公顷。
(7)主要工程内容: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交叉工程、桥涵工程及其它附属工程等。
(8)建设期限:24个月(2014年5月~2016年5月);
(9)建设总投资:3万元。
1.2&工程简况
拟建公路位于黔南州都匀经济开发区境内,是都匀市城市总体规划是都匀城区主骨架路网&&三环三横三纵&中&三横&的重要组成部分。拟建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推荐路线起于都匀开发区的岩头,顺接3号路(都凯大道开发区段)终点,顺山脊降坡布线,设主跨150m的刚构桥跨越两汉河,之后升坡翻越对垭坡垭口,经大坪后再设主跨2-150m刚构桥跨越绕家河,至吴山寨路线折向北面继续升坡展线,经老鸦窝、上独牛后路线折向东面,经扎了、围子边、羊列、猪圈冲垭口后至路线终点小寨村。路线全长15.671&km,道路红线宽度为60m,设计时速60km/h,双向10车道。
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是推动黔中经济区的发展,促进凯里、麻江、都匀城市一体化的需要。
黔中经济区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确定的重点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核心、延及周边的经济区域。范围包括贵州省贵阳市及遵义市红花岗区、汇川区、遵义县、绥阳县、仁怀市,安顺市西秀区、平坝县、普定县、镇宁县,毕节市七星关区、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织金县,黔东南州凯里市、麻江县,黔南州都匀市、福泉市、贵定县、瓮安县、长顺县、龙里县、惠水县,共计33个县(市、区)。区域国土面积53802平方公里,占贵州省的31%;2011年常住人口1571万,占贵州省的45%。
根据《黔中经济区核心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黔中经济区的发展主要是构建以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骨架,铁路、公路、民航等各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高效、可持续的多功能立体交通网络,建成能提供各种运输方式有效协作和无缝衔接的、实现客货运输&一站式&服务功能的站场体系。
构筑与经济区地位相适应的高效低耗、多层一体、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以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为目标,加强城际之间的快速联系。形成中心城市、主要资源开发区、主要旅游景点之间运输通畅,能够支撑一小时经济圈的快速交通网络。重点发展内容包括:
1、强化交通中枢。落实&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区域交通通道选线,重点发展黔中经济区与珠江三角区域、成渝经济圈及周边地区高速公路、快速铁路联系;
2、构建便捷的区域内部交通网络。加强区域内部高速公路网络和区域快速环线建设,推动经济区城镇的快速发展;
3、改善城际交通。发展相邻城市快速道路的衔接,促进城市边界地区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之间交通联系的可达性;
4、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协调区域内城镇之间的交通标准与管理政策,实现经济区交通一体化。
本项目是规划的都凯城市快速干道的组成部分,对推动都(匀)麻(江)凯(里)一体化发展意义重大。
二、是完善都匀城区路网结构,促进都匀市&一江两城八节点&城市空间发展的需要。
根据《都匀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都匀市区将规划形成&一江两城八节点&的城市空间结构,&一江两城&是沿剑河&马尾河拓展都匀中心城区、小围寨、大坪、王司、坝固等多个片区,形成一江带两城(都匀城区、东部新城)的城市架构;&八节点&是指甘塘镇区节点、杨柳街旅游度假节点、洛邦产业配套节点、牛场教育科研节点、清水河旅游度假节点、王司产业配套节点、桃花水库旅游度假节点。
城市路网体系建设是城市空间拓展的基础条件,《都匀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将都匀城区路网结构划分为&三环三横三纵&主骨架。&三环&:分别在现在城区、洛邦-大坪、坝固-王司三个片区的外环路、主要由三个片区外围的主干道或快速路构成。现状城区外环由西环路-墨福城际快道-红昌快道构成,洛邦-大坪外环路由白马路-海马城市快道-州府大道-洛邦大道构成,坝固-王司外环路由都凯城际快道黔南段-大坪大道-伍寨大道-东环快道构成;&三横&:分别是红昌快道&红牛快道,大龙大道&都凯城际快道黔南段,海马城市快道&东环快道。&三纵&:分别是现状城区的斗篷山&剑江路,洛邦&大坪的白马路,坝固&王司的固阳路。
本项目属于&三横&中都凯城际快道的组成部分,本项目的建设可以完善都匀城区路网结构,加快推进都匀城市开发,构筑都匀市&一江两城八节点&的城市空间格局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项目建设是推进黔南州工业强县、城镇化战略,加快经济发展的需要。
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工业大会,确立贵州工业强省、城镇化新战略。 &十二五&期间,贵州将全力培育十大支柱产业,到&十二五&末,贵州将力争实现全省工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
工业强省战略提出,在未来五年内,将大力振兴十大产业,包括电力、煤炭、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建材、烟酒、钢铁、高新技术、民族制药和特色食品,其中前八个为传统优势支柱产业。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开发这两个机遇,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努力解决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全面完成&十二五&计划,国民经济呈现出较好较快发展,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工业强省、加快城镇化战略,交通先行,项目建设把沿线经济体有效串联起来,将加快沿线物流周转及产业集聚。因此,本项目是推进贵州工业强省、城镇化战略,加快经济发展进程的需要。
四、项目建设是实施两州城区总体规划,完善路网结构的需要。
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片区职能,充分发挥各片区职能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加强交通、通信、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是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两州城市互联和境外的交通枢纽的重中之重。项目的建设不仅可将两城区有效连接,同时对完善两州城市路网结构、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加快工业园区的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
项目有效的整合两市联系和解决协调发展,加强了城市各个片区的交通联系,而且将极大的推动道路沿线的土地利用和开发,给城市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城市的城市化建设。完善城区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对外交通能力。使交通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有利于经济体间的资源合理利用。同时也改善了当地人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五、是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加快城市建设,实现规划片区快速连接的需要
根据两州的总体规划,两州正按照总体规划所指定的目标要求加快进行城市化建设,随着城市空间的逐步拓展,需要完善的城市各种功能设施也逐渐增多。而要进行城市新区的开发与建设、老城区的改造,首先必需进行完善城市道路,解决各功能区域的出入通行问题。只有加快完善园区建设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才能为经济开发及商贸、金融、文教、城市服务业、住宅等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对外招商引资创造更为适宜的硬件环境条件,进一步促进和推动新区的建设、老城区的改造与发展。从而使整个城市的环境面貌有较大的改观,促进城市经济建设与发展向更高台阶迈进。
本项目建成后,将加快两州城市建设步伐,盘活土地存量,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加快园区城市化进程,完善城市多元化结构,推动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外来投资环境得到改善,为招商引资、吸引外来资金加快城市建设有很好的作用。项目实施增强了城市交通进、出口通道,缓解了交通不畅,为构筑境内交通网络,优化投资环境,树立政府新的形象,为外来企业投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六、项目建设是加强城市旅游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
两州自然环境优美,自然风景资源种类齐全,品位高,它们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是人与自然和谐持久相处不可或缺的自然环境资源,是自然界不可再生的自然而宝贵的遗产,需要人类去加倍地爱护和保护它,以使它们能永久地保持原有特别的风貌。这不仅是为当今的人们,而且也是为后人,永续保留自然界赋予给人类不可再生而美妙、珍奇的自然遗产的需要。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提升两州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自然资源保护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保护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在不影响生态和环境的情况下,合理开发利用其特有的资源,发挥资源的旅游经济价值作用,同时也可通过本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对这些自然景观资源实施有效的保护,防止乱建、强建、滥伐等破坏景观和生态环境的行为发生。自然景观的原生性和自然生态性,是发展自然风光旅游最基本的前提和核心内容,如果其原有形态及风格及其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或人为改变,也就失去了旅游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丧失了最能吸引游客的核心内容。因此,只有在有效保护好旅游资源,保持各种自然景观原有自然独特的风貌和环境,才可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可实现两州城旅游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为响应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促进两州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贵州&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交通网络,为加快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从而推进两州循环经济城市建设,实现两州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因此都匀至凯里公路的建设是必要也是非常紧迫的。本项目是都匀至凯里城市快速路黔南段,位于都匀市境内,全长约15.671公里。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和迫切的。
2&项目环境影响
2.1&生态环境
2.1.1&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目标
拟建项目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内的都匀市境内。根据《贵州省生态功能区划》文本,拟建公路所在区域属于东部湿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区,生态环境质量优。
1)生态环境现状
项目区域在植被区划中同属于IA.贵州高原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地带&IA(4)黔中山原灰岩常绿栎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及马尾松林地区&IA(4)a&余庆凯里石灰岩丘陵山地常绿栎林马尾松林及石灰岩植被小区。该小区包括施秉、黄平、凯里、麻江四县及都匀、三都两县北部的部分地区。
区域内具有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温度为15~17℃,但因地形影响,垂直变化大。最热月(7月)均温大部分地区为26℃,最冷月(1月)均温一般为2~2.8℃,降水的特点是雨量充沛,夏雨集中。年降雨量一般在1250毫米以上,湿度大,阴天多,日照少,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
区域内植被类型以石灰岩植被为主,常绿阔叶林中也以青冈、细叶青冈等为多,但也杂有少量落叶树如灯台树、山荔枝、响叶杨、樟叶槭等。在1000米以下的各种酸性灰化红黄壤上,常有茂密的马尾松林。在钙质土上则有小片的柏木林疏林分布,其中杂有杉木、枫香、黄杨木、女贞等。在石灰岩露头多、土壤贫瘠的石芽、石沟地区,常形成次生的藤刺灌丛,主要种类有龙须藤、樟叶荚蒾、圆叶乌桕、斜叶榕、石苹婆、大果鸡血藤等灌木,和以禾本科菅草、细柄草、狼尾草、画眉草、野燕麦、金茅、拟金茅等为主的山地草坡。
农田植被的熟制多为一年二熟。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烟草、苧麻、棉花、茶叶为主,近年发展了甘蔗等作物。亚热带水果柑橘、柚子也有生长。
本区域在动物地理区划中属于东洋界&&Ⅵ华中区&&ⅥB西部山地高原亚区&&ⅥB2黔中山原丘陵省内。区域内野生动物以东南亚热带&亚热带型的种类为多,是区系组成的主体。南中国型和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型的兽类所占比例较小,从动物地理角度看,本区域的动物地理省可视为在贵州境内华中区向西南区的过渡地区。
拟建项目所经地区由于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人为干扰对于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原生性森林植被已残存不多,且林地多成岛屿状分布,导致野生动物生境日益缩小,大型兽类已非常稀少。区域内分布的野生陆生脊椎动物种类以鸟类为多,兽类、爬行类、两栖类种类较少,且多为和人类关系较为密切或适应了人类影响的种类。如兽类中的啮齿目鼠科、仓鼠科和松鼠科的种类,鸟类中的雀形目种类,爬行类以蛇目和蜥蜴目中在农田周围活动的种类为多,两栖类则多为无尾目的蛙科和蟾蜍科种类。
项目区岩溶地貌比较发育,自然土类以黄壤、石灰土为主,其中黄壤为地带性土壤;耕作土以由自然土发育形成的旱作土和水稻土为主。
拟建道路沿线土壤分为黄壤、黄棕壤、石灰土和水稻土4个土类,黄壤、黄棕壤所占区域面积约40%,其次为石灰土和水稻土,分别占30%和20%。
2)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拟建项目占用土地类型以耕地、林地为主,因此本次评价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包括耕地、林地等沿线地表植被。
2.1.2生态影响
通过调查,拟建公路占地使部分植被遭受破坏。从调查结果来看,可能受到项目影响的植被类型主要包括次生林、人工林及农田植被等等。生物量损失包括林地植被生物损失量,农田植被生物损失量估算,生物量损失计算。
本项目施工沿线具有多年形成的较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根据现场调查,在工程影响范围内,受工程影响的植被均属一般常见种如马尾松、松柏、杉木等,其生长范围广,适应性强,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区域内植物种群消失或灭绝。工程影响范围是线条状,地表植被的损失将对现有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损失面积相对于沿线地区是少量的。
&&&&临时占地的植被损失将在施工活动结束后有条件的予以恢复和补充,公路绿化又将弥补部分损失的生物量,因而,施工几乎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施工期2年时间内,将由项目业主按临时用地标准给予补偿,施工结束后还地复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是短时、有限的。
公路建成后,边坡绿化会补偿部分生物损失量。路段内的生物会自成系统,由于人为干扰较少,部分路段两旁的人工草木和地方优势草类将共栖共生,发育优良。总之,该公路的建设对沿线生态系统的影响不甚明显。
2.1.3&生态保护措施
(1)耕地保护措施建议
依据国家和贵州省土地管理法及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工程实际,对本工程占用的沿线地区耕地的保护,提出保护措施,重点是对耕地补偿和基本农田调整、补划的要求。
(2)生态和人群健康问题
①&施工期高填深挖工程破坏地形、地貌,毁灭植被,侵占各种农副业用地,导致地表裸露,改变土壤结构,使沿线地区的生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应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禁止施工人员破坏植被和随意猎捕野生动物,尽量减弱对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
②&施工人员的生活区应有卫生医疗条件保障,应制定完善的卫生监督管理措施系统,做好防疫工作。对施工人员加强卫生环保教育,定期检查身体与卫生设施。
③&施工营地和施工场地可能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对施工场地照明应加强管理,以免影响居民生活和休息。
(3)工程环保措施
① 雨季施工措施
施工单位应按设计要求随时跟建设单位联系,及时掌握天气状况,事先了解降雨时间和特点,以便在雨季前将填铺的松土压实,并做好防护措施。
优先安排路段石方工程、填挖工程量小且运距短的土方工程,对高填方路段,应设计必要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
地面开挖后尽可能减少地面坡度,除去易于侵蚀的土垄背。
此外雨季施工要做好场地的排水工作,保护排水沟原畅通。
② 坡面工程措施
全线路基多填方,路基边坡易受冲刷,为保证路基边坡稳定需进行必要的防护。初步设计采用的路基防护和排水措施可保证路基边坡稳定,防止坡体崩塌。
2.2.1水环境质量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
1)水环境质量现状:
拟建公路在K1+607处以两汉河大桥跨越两汉河,在K4+302处以绕家河特大桥跨越绕家河,公路沿线经过汪捞水库附近。所有河流、水库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Ⅲ类标准。经现场调查和咨询相关部门,拟建公路跨域地表水体上游500m、下游5000 m无水源保护区和集中式饮用水取水点分布。拟建公路沿线评价范围内共有3处饮用水井,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的Ⅲ类标准。
2)水环境保护目标:
地表水水环境保护目标为两汉河、绕家河和汪捞水库。地下水保护目标为葫芦寨水井、扎了水井和羊列水井。
2.2.2&施工期对水环境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对沿线地表水体的影响主要包括跨河桥梁施工、施工营地生活污水、预制厂及拌合站生产废水排放以及建筑材料运输与堆放对水体的影响等。
(1)&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作业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钻孔灌注桩泥浆在循环过程中往往会由于钻渣的沉积,导致沉淀池中泥浆淤积产生溢洒,造成对周围为水体的污染。
&(2)&建筑材料运输与堆放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路基的填筑以及各种筑路材料的运输等,均会引起扬尘,施工产生的粉尘影响是难免的。而这些尘埃会随风飘落到路侧的水体中,尤其是靠路较近的水体,将会对水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本项目所处地区地形复杂,拟建公路部分路段依山傍水,沿线次一级水系较多,小流量水系环境容量较小,施工过程当中扬尘、粉尘造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此外,一些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物质等在其堆放处若保管不善,被雨水冲刷而进入水体也将产生水环境污染。
因此在施工中应根据不同筑路材料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保护管理措施,尽量减小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3)&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影响分析
拟建工程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各施工营地,由于各施工营地使用期长,施工人员相对集中稳定,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周边水体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工程施工工地生活区的污染物浓度超过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中的相应指标。如果直接排入容量较小、流速较缓、自我净化能力比较低的河流,会导致其水体质量在短期内降低。本项目沿线河流属沅江水系,主要河流有绕家河,沿线地势高低起伏,兼有河谷阶地、丘峰洼地、峰丛谷地、低山峡谷、中山峡谷等多种地貌。总体来说沿线地形复杂,地势高差大,山涧溪水等小流域水系较发育,如遇雨季,雨量较大,污水必被冲刷而进入沿线水系,并从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排泄,最终造成较低处的主体水系的水质污染。为减少生活污水对沿线河流水质的影响,应对河流附近的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方可排放。由于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污水仅限于施工期,时间上相对而言是短暂的,对于本项目而言,山涧溪水等小流域河流众多,而污水排放比较分散,且水量不大,为避免对水体的污染,建议设置化粪池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后排放,沉淀后的污泥可定期清理用作农家肥。
2.2.3&运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
公路路面径流污染物主要是悬浮物、油和有机物,路面径流污染物浓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如交通强度、降雨强度、灰尘沉降量和前期干旱时间等。可见影响路面径流的因素很多,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就项目沿线的水体保护目标,在降雨期内,桥梁的路面径流排入周围水体会对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桥梁的路面径流须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
2.2.4水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① 桥梁桩基础工程尽量选在枯水期施工,应尽量避免在汛期时桥涵桩基础的施工。
② 工程承包合同中应明确筑路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的运输过程中防止洒漏条款,堆放场地不得设在河流附近,以免随雨水冲入水体,造成地表水污染。以上河流两岸汇水范围内不得堆放或倾倒任何含有害物质的材料或废弃物,也不得取土和临时弃渣。
③施工材料如油料、化学品等有害物质堆放场地应设围挡措施,并加蓬布覆盖以减少雨水冲刷造成污染。
④对采用钻孔桩基础施工的跨河桥梁,严禁将桩基钻孔出渣及施工废弃物排入地表水体,桥墩施工区附近设置必要的排水沟用以疏导施工废水,排水沟土质边坡及时夯实。
⑤施工废水和隧道炸药废水不得直接排入河流。本工程拟对其采用自然沉降法进行处理。在大桥、隧道及工程沿线施工工区各设一座简单自然沉淀池,废水由沉淀池收集,经酸碱中和沉淀、隔油除渣等简单处理后,主要污染物SS去除率控制到80%,pH值调节至中性或弱酸性,油类等其它污染物浓度减小。废水尽量循环回用,以有效控制废水超标排放造成当地的水质污染影响问题。
(2)&含油污水控制措施
采用施工过程控制、清洁生产的方案进行含油污水的控制。
① 尽量选用先进的设备、机械、以有效地减少跑、冒、滴、漏的数量及机械维修次数,从而减少含油污水的产生量。在不可避免的跑、冒、滴、漏过程中尽量采用固态吸油材料(如棉纱、木屑、吸油纸等),将废油收集转化到固态物质中,避免产生过多的含油污水,对渗漏到土壤的油污应及时利用刮削装置收集封存,运至有资质的处理场集中处理。
② 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尽量集中于各路段处的维修点进行,以方便含油污水的收集;在不能集中进行的情况下,由于含油污水的产生量一般不大于0.5m3/d,因此可全部用固态吸油材料吸收混合后封存外运。
③ 在施工场地及机械维修场所设沉淀池、含油污水由沉淀池收集,经酸碱中和、沉淀、隔油、除渣等简单处理后,油类等其它污染物浓度减小,施工结束后将沉淀池覆土掩埋。
④ 对收集的浸油废料采取打包密封后,连同施工营地其它危险固体废物一起外运的处理措施,外运地点选择附近具备这类废物处置资质的处置场。
(3)&生活污水、垃圾控制措施
鉴于施工队伍的流动性和施工人员的分散性和临时性,流动污水处理设备的投资太大,因此对生活污水做到一级排放有很大难度。根据以上情况,为防止施工期生活污水排入沿线水体,对公路沿线施工营地生活污水采用以下措施:
① 施工营地尽量远离河流及水塘集中分布地段。
② 施工人员的就餐和洗涤采用集中统一形式进行管理,如集中就餐、洗涤等,尽量减少产生生活污水的数量。洗涤过程中控制洗涤剂的用量,以减少污水中洗涤剂的含量。
③ 在施工营地附近设化粪池,将粪便污水和餐饮洗涤污水分别收集,粪便用于肥田,餐饮洗涤污水收集在化粪池中处理,达到农灌水质标准后用于农灌。化粪池委托沿线村民定期进行清掏,施工结束后将化粪池覆土掩埋。
④ 不能随意向沿线河流倾倒、排放各种生活污水,不能在以上区域附近堆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
⑤ 生活垃圾装入垃圾桶定时清运或设垃圾坑发酵后用于肥田。垃圾坑施工结束后用土掩埋,破坏地表植被的,要恢复植被。
2.营运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拟建公路运营期形成的路面径流将最终通过雨水排水系统排放。此外,本项目不设收费站和养护工区等服务设施,所以本公路在营运期不产生生活水污染。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的车辆上路运行,以防止散失货物造成沿线水体的污染。
2.3&环境空气
2.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
工程所在地大气环境质量较好,经实地采样监测TSP、PM10和NO2,监测结果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中二级标准。
结合整条公路沿线居民点分布特点,本项目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主要是沿线的沿线的村庄和学校。
2.3.2&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扬尘、粉尘、沥青烟,还有少量苯并[a]芘。扬尘和粉尘主要来源于土石方开挖、回填,以及材料运输撒落和运输产生的二次扬尘,物料堆放期间在大风条件下也将产生扬尘。沥青烟和苯并[a]芘产生于路面铺装阶段。
(1)TSP影响分析
TSP污染主要来自储料场扬尘,材料运输过程中的散漏造成的扬尘及未铺装公路路面起尘等。
①散体材料储料场
石灰和水泥等散体材料储料场在风力作用下也易发生扬尘。其扬尘基本上集中在下风向50m条带范围内,考虑到对人体和植物的有害作用,存放时应做好防护工作。通过洒水、蓬布遮挡等措施,可有效地防止风吹扬尘。
②散体材料运输
石灰和沙石等散体物质在运输过程中,极易引起粉尘污染,影响范围可达下风向150m(在下风向150m处,TSP污染仍然可能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4倍之多),因此,对运输散体物质车辆必须严格管理,可采用加盖蓬布或将物料洒水等防护措施。
③工程便道
为减少施工时影响便道起尘量,有效地降低其对居民正常生活的不利影响,建议在人口稠密集中点,起尘量大的施工路段采取经常撒水降尘措施。据有关资料介绍,通过撒水可有效地减少起尘量(减少起尘量的70%)。
(2)沥青烟和苯并[a]芘
本项目由于不设沥青拌合站,所需沥青混凝土全部通过外购。沥青烟和苯并[a]芘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公路路面铺设阶段,但路面铺设工期短,施工结束后影响消失,因此本项目沥青烟和苯并[a]芘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2.3.3&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
(1)&扩散模式的选择
本评价采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推荐的模式。
一、推荐模式的选择
本评价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推荐的适合于公路线源的ADMS模式进行计算。模式界面见图5.4-1。
二、预测模式中的参数确定
(1)设置:可输入参数描述当地环境,地点,位置,纬度,以及各种模型选项。
(2)污染源:本次评价选定公路交通污染源。
(3)气象:可输入参数描述的气象资料。
其他参数的选取主要参照《ADMS推荐模式》中的数值。
三、污染物NO2扩散浓度预测结果及分析
&NO2&预测污染物排放情况为:在正常气象条件下,汽车尾气中NO2在营运近期日均和高峰小时浓度最大值分别为0.051mg/m3和0.072mg/m3,营运中期分别为0.056mg/m3和0.087mg/m3,营运远期分别为0.058mg/m3和0.102mg/m3。。
2.3.4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1.施工期环境空气质量保护措施
(1)施工场地在非雨天时适时洒水,包括正在施工的路段及主要运输公路等。洒水频次由现场监理人员据实际情况而定。
(2)如有粉状材料如水泥、石灰等运输应灌装或袋装,禁止散装运输,严禁运输途中扬尘散落,储存时应堆入库房或用篷布覆盖。
(3)在施工场地出口放置防尘垫,出施工场运输车辆必需用水清洗车体和轮胎。土、砂、石料运输禁止超载,装高不得超过车厢板,并盖篷布,严禁沿途撒落。
(4)材料堆放场应设在当地主导风向下风向,并距敏感点50m以外,同时定期洒水降低扬尘污染。临时堆土场应定期洒水,减少扬尘对周围环境影响;应在其周围设置不低于堆放物料高度的封闭围拦;及时清除散落的物料。
(5)风速四级以上易产生扬尘时,建议施工单位应暂停土方开挖,采取覆盖堆料、湿润等措施,有效减少扬尘污染。
(6)及时清运施工废弃物,暂时不能清运的应采取覆盖等措施,运输沙、石、水泥、土方等易产尘物质的车辆必须封盖严密,严禁洒漏。
(7)在人口稠密集中路段采取经常撒水降尘措施。
(8)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卫生防护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确保其废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2.营运期环境空气质量保护措施
(1)设置专业清洁人员维护和保持桥面、路面清洁,降低路面尘土飞扬对空气环境的影响。
(2)载重货车实行密闭运输,降低在运输过程中的抛撒或泄漏等,减少拟改扩建公路路面的垃圾和尘土。
(3)建议规划部门在制定和审批城镇建设规划时,对在公路附近建设住宅、学校等加以限制。
(4)在隧道出、入口周围选择生命力强、耐污染的树种,既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物对植物、植被的影响,又对周围大气污染物起到进行净化作用。
(5)加强交通管理,限制汽车荷载和通行速度,降低汽车扬尘和尾气排放量;抽查汽车尾气,发放尾气排放合格证,禁止尾气超标车辆上路行驶。
(6)建议结合当地生态建设等规划,在靠近公路两侧,尤其是敏感点附近多种植乔、灌木(如香樟、金叶女贞等)。这样即可以净化吸收机动车尾气中的污染物、公路粉尘,又可以美化环境,改善路容。对于措施防范不了的,建议拆迁补偿。
2.4&声环境
2.4.1&声环境质量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
拟建公路地处贵州山区,拟建公路所在区域与本项目交叉的交通公路主要有G321和其他乡村公路。除此之外,其余敏感点大多是农田或村庄,没有工矿企业等强噪声源。目前沿线主要噪声源为现有公路交通噪声和居民生活噪声。
根据环境噪声监测结果表明,沿线各监测点监测值均可以达到相应功能的要求。总体上看,评价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
根据现场调查,拟改扩建公路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保护目标主要包括沿线的村庄居民点、学校等。
2.4.2&施工期噪声影响
本工程工业场地昼间施工对其附近居民点影响较小,但夜间各场地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点均有一定的影响。本工程施工中,应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并对设备定期维修、养护;对闲置不用的设备及时关闭;运输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鸣笛;混凝土搅拌站等强噪声源宜设置在远离居民区及学校,并采取适当降噪措施。按规定操作机械设备,文明施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在夜间尽可能不用高噪声设备;物料进场要安排在白天进行。强化施工期噪声环境管理,避免噪声扰民事件发生。
2.4.3&运营期噪声影响
根据拟建公路工程特点、沿线的环境特征,以及工程设计的交通量等因素,本评价采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中提出的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进行预测。地面任何一点的环境噪声是指线声源传至该点时的噪声能量与该点背景噪声能量的叠加。
2.4.4&声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固定强噪声源应考虑加装隔音罩(如发电车等),同时应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
(2)&为保护施工人员的健康,施工单位要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辐射高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距辐射高强噪声源较近的施工人员,除采取戴保护耳塞或头盔等劳保措施外,还应适当缩短其劳动时间。
(3)&筑路机械施工的噪声具有突发、无规则、不连续、高强度等特点。据调查,施工现场噪声有时超出4a类噪声标准,一般可采取施工方法变动措施加以缓解。如噪声源强大的作业可放在昼间(06:00~22:00)进行或对各种施工机械操作时间作适当调整。为减少施工期间的材料运输、敲击、人的喊叫等施工活动声源,要求承包商通过文明施工、加强有效管理加以缓解。
(4)&对距居民区200m以内的施工现场,噪声大的施工机具在夜间(22:00~06:00)停止施工。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工点,施工单位应视具体情况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按规定申领夜间施工证,同时发布公告最大限度地争取民众支持,并采取临时声屏障等防噪措施。在施工便道50m内有成片的居民时,夜间应禁止在该便道上运输建筑材料。
(5)&经过居民点应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施工,并加强施工期噪声监测,必要时采取临时降噪措施。
(6)&建设单位应责成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标明张布通告和投诉电话,建设单位在接到报案后应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以便及时处理各种环境纠纷。
2.营运期声环境保护措施
①&对于营运中期环境噪声预测超标的敏感点均推荐采取降噪措施。
②由于拟建公路沿线敏感点地处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居民点少房屋分布散,学校距路线较远。主要采用通风隔声窗。
③&加强交通管理,严格执行限速和禁止超载等交通规则,在通过人口密度较大的村镇、学校路段附近设置禁鸣标志,以减少交通噪声扰民问题。
④&加强拟公路沿线的声环境质量的环境监测工作,对可能受到较严重污染的敏感点实行环境噪声定期监测制度,根据因交通量增大引起的声环境污染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减缓措施。
⑤&经常养护路面,保证拟改扩建公路的良好路况。
⑥&结合当地生态建设规划,加强扩建工程征地范围内可绿化地段的绿化工作。对路堤边坡、排水沟边及立交路段等进行统一的绿化工程设计,公路村庄路段两侧在可能情况下营造多层次结构的绿化林带,使之形成立体屏障,加强对交通噪声的阻隔、吸收作用。同时尽量利用村镇与公路之间的闲散空地营建四旁林。
⑦&建议都匀市在进行长期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拟改扩建公路交通噪声的影响,特别是学校、医院、疗养院等特殊敏感建筑规划建设时要留有余地。如不可避让需建设上述敏感建筑物时,应自行采取降噪措施。
2.5&固体废物
2.5.1固体废弃物污染影响评价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有废弃的建筑垃圾、废弃土石方、生活垃圾等,其主要成分为沙石、混凝土块、水泥块、砖头瓦块、土石方、泡沫塑料、玻璃陶瓷碎片、菜叶、菜梗等,这些固体废物往往存在于施工营地、沥青搅拌站、混凝土搅拌站等附近。
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以及施工时间、施工人员数量、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人均垃圾产生量按1kg/d计,计算出整个施工期生活垃圾发生量。
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土石方废弃物堆存到指定弃渣场,其产生量及防治措施详见本报告水土保持方案章节。
由于本公路不设管理处、服务区、管养工区及收费站等管理服务设施,所以营运期无生活垃圾固体废物产生。
2.5.2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公路沿线主体工程、辅道、沿线设施等施工场地内的固体废弃物若不妥善处理,垃圾聚集于沿线地区,将影响环境美观,同时垃圾和建筑垃圾进入水体还会恶化水质,对沿线河流的水生生物造成危害。土石方占用土地,造成水土流失,影响沿线地区生态环境。拟建项目沿线设施生活垃圾若不妥善处置,会影响景观,污染空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施工营地、施工场地附近设置临时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一起由环卫部门运至垃圾处理场填埋处理;施工期施建筑垃圾部分用于场地回填,不能利用部分与土石方置于弃渣场处理。
3&环境经济损益
对受本项工程有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采用补偿法、打分法等分析方法对拟改扩建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损益进行了定性分析,拟建公路环境正效益分别是负效益的2.3倍,说明拟建公路所产生的环境经济的正效益占主导地位,从环保角度来看该项目是可行的。
4&环境风险
沿线主要跨越绕家河。本章预测拟改扩建公路建成后,公路上危险品运输交通事故概率,尤其是在拟建公路跨河桥梁路引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简要分析其危险性,并提出运输管理措施及应急预案建议。本次风险分析,以分析交通事故发生概率为主。
防范危险品运输风险事故的最主要措施是要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部门颁布的危险品运输相关法规。相关法规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公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保护条例》等。结合公路运输实际,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对从事危险品运输业主、驾驶员及押运员的安全教育和运输车辆的安全检查,使从业人员具有高度责任感,使车辆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
(2)&危险品运输车辆在进入公路前,应向当地公路运输管理部门领取申报表,在入口处接受公安或交通管理部门的抽查,并提交申报表。申报表主要报告项目有危险品运输执照号码、货物品种、等级和编号、收发货人姓名、装卸地点、货物特性等。危险品运输车辆一般应安排在交通量较少时段通行,在气候不好的条件下应禁止其上路,从而加强对运输危险品的车辆进行有效管理。
(3)&实行危险品运输车辆的检查制度,在入口处的超宽车道(一般为最外侧车道)设置危险品运输申报点。对申报运输危险品的车辆进行&准运证&、&驾驶员证&、&押运员证&和危险品运输行车路单(以下简称&三证一单&)检查,&三证一单&不全的车辆将不允许驶上公路。除证件检查外,必要时应对运输危险品的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如《压力容器使用证》的有效性及检验合格证等,对有安全隐患的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在未排除隐患前不允许进入公路。
(4)&交通、公安、环保部门要相互配合,提高快速反应、处置能力,要改善和提高相应的装备水平。
5&公众参与
在本工程前期阶段,建设单位、工可编制单位与各相关部门已经做了调查和协调工作。评价单位在建设单位和沿线地方政府的大力配合下,于2013年11月专门进行了公众参与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了三种调查形式,即个人访谈表、团体访谈、媒体信息公告。本次公众参与调查将调查到的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归纳和汇总成本建设项目的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1)公众参与个人访谈
(2)公众参与群体访谈
(3)媒体信息公告
本项目的建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总体规划、区域发展规划要求,符合项目所在区域总体规划。拟采取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可使工程对环境的污染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并能够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
本工程施工期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影响,但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强管理,其环境影响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污染也随之消失。通过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监理工作,落实定期和不定期的环境监测计划,可以有效降低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评价认为工程设计已考虑了环境保护的要求,制定的环境工程设计方案在技术上、经济上是可行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根据项目建设产生的环境影响情况,本评价又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工程设计拟定的环境保护方案和本报告书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可使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得到较好的控制。
从环境保护角度讲,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7&要求与建议
1)在环境保护、拆迁安置等方面依靠沿线各级政府做好征地拆迁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和贵州省有关政策和补偿标准,及时支付各种补偿费用。要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使被征用土地和需拆迁安置居民户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保证他们的生活至少不低于本工程建设前的水平。
2)建设单位加强施工期和营运期的管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和管理,防止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黔南州交通运输局 Copyright◎ www.qnzjtj.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号 网站标识码: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快速路 小区入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