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上主板没有sata接口0和1-3这四个接口,sata0和SATA1是sata3.0另外两个是

&&|&&责编:孙玉亮
1两块新锐840系SSD组RAID0啥性能?&&& RAID0是有效提升速度的手段,其工作原理是将数据分别交由两块硬盘同时处理,因此读写速度提高接近100%。并且磁盘阵列系统的安装十分简单,只需要开启几个选项稍加设置,而后就和正常安装的步骤一样。那么两块最新的顶级组成磁盘阵列RAID0,速度究竟能有多迅猛?
RAID0新玩法 三星840系狂飙千兆/秒
&&& 机械硬盘全面推进到单碟时代,以希捷新酷鱼硬盘为例,其性能提高至少50%。不少网友选购两块希捷单碟,组成超大容量RADI0磁盘阵列系统,该系统的最大读写速度超过400MB/s,成本不过1000元。
&&& 单碟1TB硬盘组成的RAID0系统严重威胁,SSD同样可以采用RAID0模式,充分发挥SSD的性能优势,还可以保留两块SSD的容量空间。
&&&&SSD高不可及的时候,我们用64GB SSD组建RAID0,早期的SSD性能并不如现在那么惊艳,RAID0系统尚且发挥出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当SSD发展到第三代,我们组建RAID0所用的SSD,单块容量升级到了容量,该系统的最大读取速度轻易突破1000MB/s,每秒进行的读写(I/O)操作次数高达16万次。
&&& 在本次测试中,我们将用最新发布的三星840系250GB固态硬盘组成的磁盘阵列RAID0系统,见证新的神奇双倍性能。2教程:BIOS中如何打开RAID模式教程:BIOS中如何打开RAID模式
  用户构筑RAID 0阵列系列步骤非常简单,只需在BIOS中轻松几步设置即可搞定。
&&&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两块相同容量的硬盘,连接在SATA3.0硬盘接口(SATAII接口速率已无法满足组RAID的速度需求),开机后按“DEL”键进入BIOS界面。笔者以技嘉Z77X-UD3H主板的BIOS设置为例:
主板BIOS界面中的SATA硬盘工作模式选项
&&& 我们进入“集成外设”(Peripherals)菜单后,将光标移动到“SATA模式选择”(SATA Mode Selection)选项,该选项是调节磁盘控制模式的,如上图包括IDE、RAID以及AHCI模式。
选择RAID模式后的BIOS界面
&&& 由于要组建磁盘阵列,我们将选项调成RAID模式,然后回车确认。最后按F10保存退出,即可完成在BIOS重打开RAID模式。 3教程:如何手动设置RAID参数教程:如何手动设置RAID参数
  当BIOS保存重启后,会出现下图的画面“Press &CTRL+I& to enter Configuration Utility...”,你需要同时按下CTRL+I两个按键,即可进入RAID界面:
RAID界面提示信息
&&& 注:由于本次测试的三星840系250GB 的速度快,我们还没来得及看到RAID提示界面就一闪而过,我们建议用户直接按&CTRL-I&,进入RAID界面;或者按“TAB键”以及“Pause Break”慢进。
  上图为RAID菜单,其中设置界面中按“1”键是创建RAID磁盘,按“2”键是删除RAID磁盘,按“3”键是复位不需要组建的磁盘,按“6”键是退出。
组建RAID选项
&&& 上图为组建RAID的基本信息,
&&& 其中第一选项为RAID磁盘取名,一般选择默认即可。
&&& 在第二个选项中按左右选择RAID 0。
&&& 第三个选项按空格,选择你需要建立RAID 0的硬盘,这里笔者仅有两块硬盘,所以选项并没有激活,但如果你有三块或者以上的硬盘,则通过空格键选择需要组建RAID的磁盘。最后在选项Create Volume回车,并且按“Y”键保存。至此,你的2块硬盘已经组建成RAID 0,按Esc退出,重启。
组建成功的RAID信息
  上图是已经组建好的RAID磁盘系统,接下来安装Windows 7操作系统笔者就不一一讲述了,方法和单块硬盘安装系统的步骤一样。
RAID 0阵列使用优缺点:
1、保持两块硬盘容量
2、获取至少195%的性能
3、设置和组建简单缺点:
1、主板芯片组暂时未能支持Trim功能,SSD持续使用较长时间后,速度出现衰减。
&& :机械硬盘无此问题。
2、无法使用备份镜像
&& PS:SSD安装系统超快,不亚于Ghost还原镜像文件。
注意事项:
1、最好组建RAID 0的两块硬盘容量、性能相同。2、组建好的RAID 0阵列的磁盘不可以将其中任意一块硬盘格式化或者分区,否则数据将全部消失。3、组建好RAID 0阵列的磁盘转换成别的RAID模式后,磁盘数据会丢失。反之两块无RAID模式的磁盘变为RAID 0阵列后同样数据会丢失。4Win7系统安装以及开机时间●Win7安装时间&
&&&&目前Windows7系统已经被用户所接受,所以大部分购买的机器或者装有Win7或者准备安装Win7,笔者使用Win7&64位旗舰版在三星840系250GB&/RAID0阵列系统进行安装,整个Win7安装过程从开机开始算起,结束时间以系统启动音乐时间结束为止。&
Win7安装界面
Win7自检硬盘容量
三星840系250GB&SSD/RAID0阵列系统安装Win7消耗时间
&&&&最终三星840系250GB&SSD/RAID0阵列系统安装完Win7操作系统,仅用4分43秒。它的安装速度不亚于还原镜像文件。
●&Win7开机时间对比&
  在实际运用中,开机时间是大家关心的热门话题。在本次测试中,我们使用“开机助手”进行Win7系统开机时间计算。
单块三星840系250GB&SSD的的Win7开机时间
三星840系250GB&SSD/RAID0阵列系统的Win7开机时间
  三星840系250GB&SSD/RAID0阵列系统的开机时间为14秒,对比单块的17秒开机时间,3秒的时间进步并不足以说明两块三星840系250GB&SSD组建RAID0阵列系统的性能。
&&&&SSD固态硬盘的性能提升到一定阶段后,诸如开机时间的缩短空间不如机械硬盘过渡到SSD那么显著。
5ATTO最大速度:读取直逼1100MB/秒● ATTO Disk
  ATTO Disk Benchmark是一款优秀且免费的磁盘基准测试,支持对稳定性/突发性传输速率进行读写测试,适用于常规硬盘、RAID、USB闪存盘、移动存储卡等产品的读写性能测试。
三星840系250GB 的ATTO 队列深度4测试
  单块三星840系250GB SSD在ATTO DiskBench 队列深度4测试中(默认),最大读取速度达到560MB/s,写入速度达到263MB/s。
三星840系250GB SSD/RAID0阵列系统的ATTO 队列深度4测试
  两块三星840系250GB SSD组建RAID 0阵列系统后,相关测试的最大读取速度高达1086MB/秒,写入速度达到522MB/秒。
●ATT0队列深度测试
&&& ATTO Disk Benchmark的队列深度越大,相当于硬盘容量增加负载,三星840系250GB SSD/RAID0阵列系统的读写速度没有衰减。
  三星840系250GB SSD/RAID0阵列系统在ATTO DiskBench 队列深度6测试中,最大读取速度达到1078MB/秒,写入速度达到516MB/秒。
三星840系250GB SSD/RAID0阵列系统的ATTO 队列深度8测试
  三星840系250GB SSD/RAID0阵列系统在ATTO DiskBench 队列深度8测试中,最大读取速度达到1073MB/秒,写入速度达到522MB/秒。
三星840系250GB SSD/RAID0阵列系统的ATTO 队列深度10测试
  三星840系250GB SSD/RAID0阵列系统在ATTO DiskBench 队列深度10测试中,最大读取速度达到1072MB/秒,写入速度达到520MB/秒。
&&& 小结:在ATT0 队列深度6、8、10的测试中,最大读写速度仅有小幅差距。
&&& 我们在测试中还发现细节问题:在ATTO 队列深度4测试中,两块SSD组成RADIO系统在“0.5-4字节”的读写速度无明显波动,到8字节的读写速度急剧飙升;随着队列深度增加到6-10区段,两块SSD组成的RAID0系统在16字节进入千兆/每秒的读取速度,它要之队列深度4延迟一个档次的字节。6CDM速度以及容量过载系数测试● CrystalDiskMark测试
  CrystalDiskMark是一款简单易用的硬盘性能测试,但测试项目非常全面,涵盖连续读写、512K和4KB数据包随机读写性能,以及队列深度(Queue Depth)为32的情况下的4K随机性能。队列深度描述的是硬盘能够同时激活的最大IO值,队列深度越大,实际性能也会越高
三星840系250GB 的CrystalDiskMark测试
  从CrystalDiskMark测试看,三星840系250GB SSD的读取速度达到529.4MB/s,而写入速度也达到257.1MB/s。
三星840系250GB SSD/RAID0阵列系统的CrystalDiskMark测试
  从CrystalDiskMark测试看,两块三星840系250GB SSD组建RAID 0阵列系统后,其持续读取速度突破1000MB/秒,而写入速度也达到512.8MB/秒。对比单块三星840系250GB SSD的性能提升幅度在95%以上。
●容量过载系数读写速度测试  
&&& 由于采用闪存作为存储载体,不少网友担心固态硬盘出现类似优盘的掉速问题,即当硬盘的存储容量过载超过一定系数,读写速度出现衰减。我们将采用加载硬盘使用率的测试方法来验证它是否存在掉速问题。
  下面就是三星840系250GB SSD/RAID0阵列系统在不同硬盘使用率下的CrystalDiskMark测试。笔者拷贝文件,将硬盘使用率分成34%、57%、81%、98%等三个阶段进行速度差异测试。
硬盘使用率34%
硬盘使用率57%
硬盘使用率81%
硬盘使用率98%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三星840系250GB SSD/RAID0阵列系统从34%到98%这4个硬盘使用率阶段里,其读写速度相对比较稳定,其读取速度基本在1060MB/s-1064MB/s之间浮动,写入速度515MB/s-507MB/s之间浮动,并且4K字节、QD32队列深度的读写速度相当稳定。
&&& 我们综合评定三星840系250GB SSD/RAID0阵列系统无明显掉速现象,用户即使在接近满载容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高速读写性能。7HD Tune测试:平均读取速度超2倍
● 底层测试:HD Tune Pro v4.60
&&& HD Tune是一款硬盘性能诊断测试工具。它能检测硬盘的传输率、突发数据传输率、数据存取时间、CPU 使用率、健康状态,温度及扫描磁盘表面等。另外,还可详细检测出硬盘的固件版本、序列号、容量、缓存大小以及当前的传送模式等。
三星840系250GB 的HD Tune读取性能测试三星840系250GB SSD的HD Tune随机读取IOPS
三星840系250GB SSD/RAID0阵列系统的HD Tune读取速度测试
三星840系250GB SSD/RAID0阵列系统的HD Tune随机读取IOPS
&&&& 在HD Tune测试中,单块三星840系250GB SSD的平均读取速度只有419.7MB/秒;两块三星840系250GB SSD组建RAID 0阵列系统后的平均读取速度高达1003.8MB/秒,其读取速度走势相当稳定。
&&& 单块三星840系250GB SSD的4K随机IOPS值为10892,随机读取IOPS值为978。两块三星840系250GB SSD组建RAID 0阵列系统后的4K随机IOPS值为12379,随机读取IOPS值为1463。
&&& 小结:三星840系250GB SSD组建RAID 0阵列系统,其平均读取速度是单块的2.39倍速度。4KB、随机读取(IOPS)分别有13.6%和49.5%提升。8AS SSD测试:IOPS值高达16万● AS
  AS SSD Benchmark是一个专门为SSD测试而设计的。可以测试出的持续读写性能,包括4KB小文件的传输性能等等,成绩显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MB/S的形式,另一种是IOPS形式。
三星840系250GB SSD的AS SSD读写测试
三星840系250GB SSD/RAID0阵列系统的AS SSD读写测试
  在AS SSD测试中,单块三星840系250GB SSD在连续读取和写入方面达到了513.23MB/s和249.67MB/s。
  两块三星840系250GB SSD组建RAID 0阵列系统后的连续读取和写入方面达到1002.66MB/s和502.95MB/s。
三星840系250GB SSD的AS SSD/IOPS测试
三星840系250GB SSD/RAID0阵列系统的AS SSD/IOPS测试
  在4KB文件存取方面,三星840系250GB SSD的随机读取IOPS值为6724,随机写入为16566。其多线程读取/写入4KB文件的IOPS值为9,总分为938分。
&&& 两块三星840系250GB SSD组建RAID 0阵列系统后,其随机读取IOPS值为6410,而随机写入IOPS值为13338。其多线程读取/写入4KB文件的IOPS值为7516,总分为1644分。
&&&小结:三星840系250GB SSD/RAID0阵列系统的AS SSD读写速度和前面测试大同小异。在AS SSD的4K读写IOPS测试中,其读写IOPS值出现小幅倒退;4K多线程读写能力提升78.7%、106.8%。9随机读写性能/队列深度走势分析●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测试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是一个专门为测试而设计的,它正在迅速成为最新的事实上的硬盘和标准检测程序之一,因为它提供了很大的可定制性。应用户要求,这项标准检测程序已经被添加到ServeTheHome的测试程序中。它提供类似 AS SSD
测试结果汇总得分功能。
&&& 它的成绩显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MB/秒的形式,另一种是IOPS形式。本次测试我们将以黄色方框的读写速度以及红色方框的IOPS值为准。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测试(点击可放大)
&&& 在Anvil's Seq 4MB读写测试中,三星840系250GB SSD/RAID0阵列系统的读写速度分别为994.17MB/s和489.95MB/s。
&&& Iometer 4KQD16队列深度IOPS测试中,三星840系250GB SSD/RAID0阵列系统的读取IOPS值为82109.97、写入IOPS值为。
&&& SSD固态硬盘的每秒进行读写(I/O)操作的次数,与队列深度息息相关。随机读写性能强悍的SSD能够激活最大IO值,呈现队列深度越大,实际IOPS值也会越高。
&&& 在下面的测试,我们将Anvil's Storage Utilities软件进行Iometer测试,采用4K字节格式,记录和分析三星840系250GB SSD/RAID0阵列系统的随机读写性能/队列深度走势。
三星840系250GB SSD/RAID0阵列系统& 读取IOPS值/QD走势分析
&&& 三星840系250GB SSD/RAID0阵列系统在QD64队列深度基本达到读取IOPS值的上限,QD128略有增加。其中QD128时的读取IOPS值高达。
三星840系250GB SSD/RAID0阵列系统 写入IOPS值/QD走势分析
&&&& 三星840系250GB SSD/RAID0阵列系统在QD8队列深度基本达到写入IOPS值的上限,QD16/32/64逐步小幅提升,其中QD64时的写入IOPS值高达。
&&& 小结:三星840系250GB SSD/RAID0阵列系统的读取IOPS值在QD1-QD64之间跨度较大,在QD64-128之间处于高值浮动,其IOPS最高值超过17万,这样的数值是相当惊人的,是目前第二代主流SSD诸如美光M4的3倍以上数值。
&&&& 在写入IOPS值中,三星840系250GB SSD/RAID0阵列系统在QD8已处于高值,在QD16/32/64中则增长乏力。不过该系统的12万写入IOPS值足以笑傲群盘,期待满血的三星840PRO SSD创下新记录。10阵列双倍性能 Trim何时保全速度&&& 我们通过两款最新的顶级组件RAID0磁盘阵列,无论是读写速度还是IOPS值,均有跨度较大的提升。RAID0阵列系统的一些缺点,随着机械硬盘过渡到SSD,缺点转化成为优点。比如电脑城装机商喜欢采用安装系统,而现在顶级SSD组建的RAID0系统,它直接安装Win7系统的速度不亚于Ghost安装系统。
&&& Windows XP时代的操作系统不支持Trim功能,导致SSD使用时间长,无法回收垃圾文件,整体运行速度日渐缓慢。到了Win7时代,单块SSD已完美支持Trim功能,但是SSD组建RAID0系统却未能实现。
RAID0系统增挂从盘不影响阵列架构和性能
&&& 英特尔最先看到SSD磁盘阵列的商机,明年发布的8系列主板支持RAID模式下,将开启Trim功能,这项技术可以提高的性能,优化存储空间。SSD在RAID0和Trim技术的推动下,拉动双倍的SSD需求。
&&& RAID0阵列系统的最后一个缺点,也许是大家最关心的数据丢失问题,因为两块硬盘组成的RAID0系统,只要其中一块损坏,数据将全部丢失。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
&&& 我们在多次组建RAID0阵列系统中摸索经验:RAID0系统可以挂从盘,并不影响RAID0阵列系统的组建。我们可以通过挂从盘的方式,将数据备份到从盘,避免RAIDO阵列系统损坏导致数据丢失。但是从盘怎么选择,却是大有学问。
Z77主板原生两个SATA3.0接口(白色)
&&& 1、以目前英特尔主流的6系列和7系列主板为例,原生SATA3.0接口默认只有两个,RAID0占用全部的两个SATA3.0接口。剩下4个接口为SATA2.0接口,如果我们选择主流的固态硬盘作为从盘,无法完全发挥固态硬盘的性能。
&&& 解决办法:购买第三方SATA.0芯片增加接口的主板,或者购买大容量的2TB-3TB硬盘机械硬盘接驳SATA2.0接口。
&&& 2、AMD主板8系、9系主板拥有至少6个SATA3.0接口,我们选购固态硬盘作为从盘没有后顾之忧,但是AMD平台组建RAID0性能不如英特尔平台。
&&& 那么有没有第3种选择,当然有,它还是英特尔的8系列主板,原生6个SATA3.0接口,第3种方案集合了方案1和2的优点。我们需要等到明年至少3月份该系列主板发布,届时第三代SSD已呈百家争鸣之势,我们可以从容选购SSD组建带有Trim功能的RAID0系统。11三星840系列250GB固态硬盘简介★三星840系列简介
&&& 三星840系250GB 保持830系列的整体黑色风格加上“一点红”特色,不过普及版840系SSD的外壳采用磨砂外壳,而830系采用抽丝工艺,后者看起来更为高贵。
三星840系250GB SSD
  三星840系250GB SSD采用磨砂质感的全铝合金外壳,正面的外壳边框进行抛光处理,整体牢固,具有较强的抗压抗摔能力,同时金属外壳有利于硬盘散热。和纤细的830系SSD不一样,同为7毫米厚度的840系SSD外观看起来更结实。
三星840系250GB SSD的背面特写
通过标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款的型号为MZ-7TD250,采用2.5英寸标准规格,容量为250GB,电压为1.7A,功耗大致为0.082-0.057瓦。
三星840系250GB SSD的接口特写
  三星840系250GB SSD的传输接口为SATA3.0,接口速率为SATA 6Gbps,往下兼容SATA2.5/2.0/1.0接口。它的尺寸大小为100.2 x 69.85 x 7mm,适合笔记本用户、高端DIY用户、企事业单位和工业领域。下面是该款SSD的拆解。12840系SSD拆解:高频三核+单面设计★840系拆解:高频三核+单面PCB设计
&&& 上一代830系SSD采用无螺丝的卡扣设计,不少用户反应830系SSD摔在地上之后,用手摇晃能听到PCB板和外壳碰撞的声音。三星根据客户反馈在840系SSD上做了相应改进,采用螺丝紧固设计。我们对三星2.5英寸830系进行拆解分析,其内部三大核心部件的改进如下:
&& 1、主控频率提高和算法改进
&& 2、闪存带宽提高2倍以上
&& 3、缓存容量翻倍
三星840系250GB SSD拆解
三星840系250GB SSD的PCB正反面特写
在三星840系250GB SSD的内部PCB主板上,单面即可实现250GB容量,总计8颗32GB容量的三星原厂TLC闪存芯片和SATA I/O主控制芯片。并且配备一颗三星512MB DDR2低电压缓存芯片。
三星S4LN021X01-8030 三核ARM主控芯片
  主控方面采用三星研发生产的S4LN021X01-8030 MDX主控芯片,属于ARM架构的Cortex-R4系列三核处理器,具备更强悍的多任务、多路数据读写传输能力。主要提高在算法设计和CPU的频率,和830系的220MHz MCX三核主控相比,840系MDX主控的频率提高到300MHz。
三星840系250GB SSD的闪存芯片特写
  闪存方面采用8颗21nm制造工艺的三星原厂的K9CFGY8U5A-CCK0 TLC闪存芯片,单颗芯片容量为32GB。其闪存采用先进的Toggle 2.0 NAND 技术,它的带宽提高到400Mbps,而上一代830系SSD则采用Toggle 1.1技术,闪存带宽仅133Mbps。
三星840系250GB SSD的缓存特写
&&& 缓存方面,它的PCB板正面搭载有一颗容量高达512MB DDR2低电压高速缓存芯片,为整个SSD的读写提供高速的数据缓冲。对比830系SSD仅256MB的缓存相比,840系SSD的缓存容量提高了一倍。
&&& 我们通过拆解三星840系250GB SSD,了解到这款SSD从主控、闪存、缓存均有三星生产,并且三个核心部件的规格均有一定幅度提高。13测试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介绍 ● 测试硬件与系统环境介绍
  本次测试采用英特尔22nm/i5 3570K+技嘉Z77主板平台,其中Z77主板原生支持目前速率最快的原生SATA3.0 6Gbps接口。下面是具体平台介绍。
测 试 平 台 介 绍
中央处理器
Intel i5 3570K
(四核 / 100MHz*34 / 6MB共享L3缓存 )
威刚极速飞龙4GB DDR3-2400套装
(2GB / DDR3-2400 / CL=7/单根)
技嘉GA-Z77X-UD3H
(Intel Z77 Chipset / BIOS版本号:F6)
镭风Xstorm HD6850
(Cayman Pro / 核心:775MHz / 显存:4000MHz / GDDR5)
三星840系列(普及版)X2
(三星S4LN021X01-8030主控制器 / SATA3.0 6Gbps)
电源供应器
康舒R88 600W电源
(ATX12V 2.31 / 850W)
MAG GML2457
(24英寸LCD / 分辨率)● 测试系统的软件环境&
操 作 系 统 及 驱 动
Microsoft Windows 7 旗舰版
(中文版 / 版本号7600)
主板芯片组
Intel Z77 Chipset fot Win7 64bit
(WHQL / 版本号 9.3.0.1019)
Catalyst 11.5 for Win7 旗舰版
(WHQL / 版本号 11.5)
● 测试软件介绍
HD Tune 5.00
ATTO Benchmark/CrystalDiskMark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14三星840详细参数
SSD在不断打破硬盘瓶颈的同时也在刷新自己的极限,三星发布的首款采用TLC颗粒的固态硬盘应该算是该行业的一个突破,超高的IOPS给我们在多线程任务下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此次打造的千兆磁盘系统也是一次突破,羡慕吗?可以买两块试试吧。
存储容量 接口类型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4¥4495¥3696¥24997¥8198¥3299¥349910¥799硬盘连接方式全指南 让性能损失降到0! | Geek玩意儿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53801人加入此小组
前言:这年头网上购物相当发达,大家不仅能在网上廉价买到DIY硬件,还能省去跑卖场、跟奸商磨嘴皮的功夫。不过这样一来大家往往可能都要自己装机,装到能开机的程度相信不难,不过要装到能方便使用,并且不损失性能,还是有技巧的,今天我们就来教教大家怎样看主板的磁盘接口,以及怎么连才是最好的方法。●识别磁盘接口和磁盘三种SATA接口现在的主板采用的都是SATA磁盘接口,不能直接使用以往的针口式IDE硬盘,因此必须搭配SATA接口的硬盘。一般主板上会有原生的SATA3.0和原生的SATA2.0,少部分可能还有第三方的SATA3.0,从速度上来说,原生SATA3.0是最快的,不过由于主板芯片限制,入门主板更多的会是SATA2.0,因此大家要注意区分。区分磁盘接口不同主板的磁盘接口区分方式不同,不过大部分主板会在PCB上有标记,标记为“SATA3”、“SATA6G”的是SATA3.0接口,一般是原生的,而标记为“SATA2”、“SATA3G”的一般是原生SATA2.0,第三方的SATA3.0一般会用“G”、“E”等前缀区分,如“ESATA3”、“GSATA3”,在接口类型之后,通常还会有个序号标记,以便区分具体接口。区分硬盘类型硬盘种类有很多,按尺寸分就有3.5英寸、2.5英寸、1.8英寸等不同规格,不过现在大家一般装机用的都是3.5英寸的机械硬盘和2.5英寸的SSD固态硬盘。速度上来说,机械硬盘很慢,但大容量,接到SATA2.0接口即可,而SSD由于速度很快,一般接到原生SATA3.0才能充分发挥性能。明白了磁盘接口的分类和硬盘的分类,我们就可以进入下一步,掌握一些连接磁盘的技巧。●连接磁盘的技巧把SSD连接到SATA3.0首先第一个技巧,就是把SSD连接到SATA3.0接口,一般编号0~1的接口会是SATA3.0.这样连接能够保证SSD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也能保证SSD的性能保护机制能够正常运作。系统盘插在编号小的接口第二个技巧,在有多个硬盘时把系统盘连接到编号小的接口,比如系统盘插1号接口,数据盘插3号接口。这样做是因为BIOS默认会从编号小的硬盘接口开始尝试开机,如果数据盘插到小编号接口,可能就会导致不开机,要重新设置BIOS,很麻烦。第三方SATA一般没用第三方的SATA3.0接口性能虽然相对原生SATA2.0强,但由于兼容性方面考虑,一般可以不用就不用。如果用第三方SATA3.0,一般是为了原生接口不够用时能继续扩展磁盘容量,或者拿去组建特殊的RAID阵列。提示:不要乱跳线由于现在网上资料繁杂,有些老资料可能会教大家“跳线”,说白了这些是IDE时代的事情,就是短接磁盘后面的几个针脚。对于现在的SATA硬盘来说,一般是没有必要跳线的,不同品牌的硬盘跳线有不同作用,一般是用于强化兼容性,大家可以在硬盘上找到说明信息。如无必要,应尽量避免跳线,因为曾经有因跳线错误报废硬盘的事故。●如何判断磁盘连接情况BIOS的SATA信息页面一般区分好不同磁盘接口再连接,是不会出错的,但是怎么检查有没有接错呢?答案是看BIOS信息,一般我们开机时按Delete键就会进入。进入BIOS后,我们要找到一个“SATA”选项,不同主板位置不同,不过一般翻几下看到“SATA”字样打开就是了。如果连接SSD,最好保证其出现在编号0~1的位置,如上图连接到1号位置,这样性能会比较充分。连错了连到第三方SATA的话,请关机拔掉重新连如果BIOS的SATA页没有显示硬盘,那么可能就是把硬盘接错了接到第三方SATA接口上,部分主板提供了BIOS选项让大家查看第三方SATA上是否有硬盘,通常在“外围扩展”(Peripherals)名下。如果接错了,就关机重新接好了。总结:好了,今天的小白文章就到此结束,如果各位小白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里提出,我们会尽力为大家解答。
+ 加入我的果篮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主板上有SATA0、SATA1、SATA2、SATA3插槽,SATA硬盘数据线插在哪个SATA插槽上有区别吗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var sogou_ad_id=731547;
var sogou_ad_height=160;
var sogou_ad_width=690;检测U盘主控、U盘芯片型号、闪存、SSD固态硬盘的必备工具!
版本:1.5.6
大小:1.2M
热门经验分享资讯
推荐经验分享资讯
最新经验分享资讯
随选经验分享资讯
USB3.0/SATA3.0 主板芯片知多少?
来源:未知编辑:冰幻 浏览量:
U盘问题,请到问答平台:
  核心提示:
我们常见的DIY硬件产品是由电路组成,而作为电路中非常重要的角色,板载集成芯片则是关乎到一款主板功能以及性能。而对于我们常见的主板产品来说,不同的芯片为我们提供了各种
& & &我们常见的DIY硬件产品是由电路组成,而作为电路中非常重要的角色,板载集成芯片则是关乎到一款主板功能以及性能。而对于我们常见的主板产品来说,不同的芯片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功能。笔者豪不夸张的说,板载集成芯片就是构建主板这个电路网络的桥梁。
& & 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我们购买主板的时候更多看到的是主板的功能以及外观,对于主板的&内在&却不甚了解。主板的功能均是这些芯片所提供的,所以我们也有理由对这些芯片进行更深入的认识。本文笔者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主板芯片的那些细节以及规格。
& & 主板板载芯片数量众多,且结构较为复杂。笔者会选择一些我们常听到的芯片进行讲解,虽然内容讲的不会过于深奥,但是也是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本文,较为清晰地了解板载芯片的规格以及功能,从而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身边的主板。
这么多的芯片大家都了解吗?
& & 这已经不是笔者第一次为大家详解主板板载芯片,在今年3月份笔者曾经为大家介绍了三种芯片,想了解那一篇文章的同学可以通过点击链接《看完你也是专家 主板板载芯片功能百科》来了解音效芯片、网络芯片以及硬件监控芯片的相关知识。本文笔者再介绍3款大家耳熟能详的芯片,那么话不多说,我们开始今天的内容。
遍地开花的USB3.0主控芯片
& & 如果说现在最流行的接口是啥,相信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USB3.0!没错,作为今年用户保有量提升最快的接口之一,USB3.0如今已经渐渐替代USB2.0,成为大家争相使用的新宠儿。许多人知道许多主板的USB3.0接口需要主控芯片的支持,但是却不知道USB3.0主控的真正作用。那么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这USB3.0主控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
NEC/Renesas &PD720200 USB3.0主控芯片
& & 笔者这里为大家介绍的范例是NEC &PD720200 USB3.0主控芯片,这款芯片由Renesas代工,是一款性能非常出色的USB3.0主控。许多人都知道USB3.0主控是将PCI-E通道转换成USB3.0通道,但是实际内部的架构是什么样子,我们来一探究竟。
NEC &PD720200 USB3.0主控芯片内部结构图
& & 从图上我们不难发现,小小的一枚USB3.0主控,还是拥有着较为复杂的结构。我们看到芯片占用PCI-E x1 Gen2通道,然后通过xHCI控制器,输出USB2.0信道以及USB3.0信道。这款主控支持两个USB3.0接口,主控的好坏就决定着这两个USB3.0接口性能的优劣。
& & USB3.0主控内部使用了xHCI控制器,这也是Intel在USB3.0时代定义的一个全新的规格。xHCI规格不同于老式的ECHI/OHCI/UHCI规格,拥有更高的运行效率以及更好的扩展能力。另外xHCI摆脱了USB规范的束缚,可以作为一个通用主控来使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应用范围。当然NEC &PD720200 USB3.0主控芯片也使用到了xHCI控制器接口。
目前主板芯片组也开始原生支持USB3.0接口
& & 除了这款主控芯片,市面上还有很多其他的主控芯片,包括Asmedia ASM1042、EtronTech EJ168A、Fresco FL1009、VLI VL800等等,虽然USB3.0的逐渐普及,主控芯片的稳定性和性能进一步提高,所以我们也是可以放心选购搭载这些主控芯片的主板产品。
USB3.0/SATA3.0 主板芯片知多少:http://www.upan.cc/technology/use/2012/youpan_2427.html
共2页: (提示:试试键盘"←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是一个集、、、于一体的专业指导性网站,请牢记我们的域名:www.upan.cc
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管理可以直接删除恶意评论、广告或违禁词语):
已引用盖楼,
copyright (C)
upan.cc. all rights reserved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板上sata接口接哪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