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幅机身上能拍出明显ps旋转焦外外的镜头有哪些

说起来,全幅镜头用在半幅机上,对于通光量来说,有效光圈是要打折扣的吧? | 凝固的影像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508762人加入此小组
骑自行车下班时想到的(注意交通安全……)。全副镜头的像场要比半幅镜头的大,那么就有一部分光是无法照射到半幅机的感光芯片上的。这部分光就白白损失掉了也就是说,如果同样是F4的光圈,那么半幅镜头在感光芯片上布下的光其实比全副镜头要多。对于通光量来说,全副镜头的实际效果要乘上1.6的系数,也就是F4的光圈实际等效于F5.6。半幅机没人权啊。。。。----------------------我的这个分析正确否?
+ 加入我的果篮
不正确。曝光参数一定,通光量Ev就是确定值。光圈的折扣仅打在虚化上,比如APS-C 55mm f5.6的光圈虚化只有 FF 67mm f5.6的虚化,是否等于ff 55mm f8的虚化还需要再算下。
理论上是的事实上。。是的。。。最后结论。。。是的。。。但是没有那么惨。。换过来的话全画幅拧上APS-C镜头倒是各种好玩~~
引用 的话:不正确。曝光参数一定,通光量Ev就是确定值。光圈的折扣仅打在虚化上,比如APS-C 55mm f5.6的光圈虚化只有 FF 67mm f5.6的虚化,是否等于ff 55mm f8的虚化还需要再算下。这个,恰好说反了。虚化是镜头的事情。感光元件只是单纯的感光而已,不参与虚化(当然,如果感光元件已经嗝屁了,那就确实虚化了)但是全副头有部分光线是无法被半幅机的感光元件利用的(而全幅机的CMOS可以),这就是损失了一定的光啊
引用 的话:理论上是的事实上。。是的。。。最后结论。。。是的。。。但是没有那么惨。。换过来的话全画幅拧上APS-C镜头倒是各种好玩~~嗯?详细说说?
事实就是没有变化,等于是全幅画面裁切下来一块而已
引用 的话:这个,恰好说反了。虚化是镜头的事情。感光元件只是单纯的感光而已,不参与虚化(当然,如果感光元件已经嗝屁了,那就确实虚化了)但是全副头有部分光线是无法被半幅机的感光元件利用的(而全幅机的CMOS可以),...你想错了。虚化靠的就是弥散圆,当然和感光元件会有关系。在同等效视角+同等光圈情况下,FF虚化好于C幅好于M43,这是常识。先不扯虚化的问题,先把通光量说清楚。考虑一下这两点:通光量到底是什么?把整个面积上受到的光照积分加起来?假设就是把整个面积上的光照都加起来,那就要考虑像素密度。全副只有1200W像素和C幅有2400W像素,谁接受的光更多?
引用 的话:这个,恰好说反了。虚化是镜头的事情。感光元件只是单纯的感光而已,不参与虚化(当然,如果感光元件已经嗝屁了,那就确实虚化了)但是全副头有部分光线是无法被半幅机的感光元件利用的(而全幅机的CMOS可以),...接着说景深和虚化的问题,你可以下载一个景深计算器,看看全副和C幅的数据,再想一下为什么卡片机光圈大却没虚化?影响景深的第四要素就是相场,这个提的比较少罢了。推荐撞针的文章:
引用 的话:你想错了。虚化靠的就是弥散圆,当然和感光元件会有关系。在同等效视角+同等光圈情况下,FF虚化好于C幅好于M43,这是常识。先不扯虚化的问题,先把通光量说清楚。考虑一下这两点:通光量到底是什么?把整个面...同等效视角……50定在半幅机上等效于80mm的视角,虚化效果绝对不会有80定(如果有的话)来的明显。谁也不会去说等效视角这个概念。你买来的镜头上面标的就是50mm,那么景深就是50mm镜头的景深,和你半幅与否没有关系。否则,你计算景深的时候,会考虑感光元件的面积吗?---------------------------------------------考虑一个全幅镜头,本身的像场比较大,加一个镜片(或者不知道是什么方法,只要不是估计把光线遮住就好)把像场缩小,到半幅机所要求的尺寸。那么单位面积的光照强度是不是就提升了呢?从这个逻辑出发,全副镜头在半幅机上,不就是损失了一定的光吗?---------------------------------------------另外,像素密度和光通量有什么关系啊?
引用 的话:接着说景深和虚化的问题,你可以下载一个景深计算器,看看全副和C幅的数据,再想一下为什么卡片机光圈大却没虚化?影响景深的第四要素就是相场,这个提的比较少罢了。推荐撞针的文章:两篇文章扯来扯去,就是非要把稀疏平常的镜头焦距,换算成鬼扯的”等效焦距“。不仅仅多了不少变量,也毫无实践价值这不是笨吗?先按照比例把镜头的焦距换算成等效焦距,这里要考虑画幅。然后再拿等效焦距和画幅一起去算景深。平白无故的就引入了画幅这个变量。而你买个镜头,就是买个50mm的,200mm的,然后不管画幅,就可以直接算出景深了。现在可好,还要分全副和半幅分别算两遍,得出结论,嗯,果然是一样的。-----------------------------换个说法问你,我有个50定,1.4光圈,2m距离,拍摄时,在5D III和600D上得到的景深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的?
引用 的话:同等效视角……50定在半幅机上等效于80mm的视角,虚化效果绝对不会有80定(如果有的话)来的明显。谁也不会去说等效视角这个概念。你买来的镜头上面标的就是50mm,那么景深就是50mm镜头的景深,和你...见我下面的回复,景深当然要考虑感光元件的面积。===================================================你说的东西,现在就有,叫减焦增距镜,可以用在大法的机器上,让C幅机器上全副镜头,一样有全幅的视角。上了这个东西,光圈是要变大的,并不是光圈不变,通光量当然要增加的,同理上了1.4x增距镜,光圈是要缩小的。====================================================光打在元件上,是完全被吸收吗?打在两个马赛克像素之间呢?
引用 的话:两篇文章扯来扯去,就是非要把稀疏平常的镜头焦距,换算成鬼扯的”等效焦距“。不仅仅多了不少变量,也毫无实践价值这不是笨吗?先按照比例把镜头的焦距换算成等效焦距,这里要考虑画幅。然后再拿等效焦距和画幅一起...不一样。洗出来放一样大小,立刻见分晓。
引用 的话:接着说景深和虚化的问题,你可以下载一个景深计算器,看看全副和C幅的数据,再想一下为什么卡片机光圈大却没虚化?影响景深的第四要素就是相场,这个提的比较少罢了。推荐撞针的文章:卡片机等效下来是广角镜头,广角镜头在拍摄距离超过一定值以后,是超焦距状态,直到无穷远都是清晰的。你找个10mm的广角镜试试就知道了。相应的200mm镜头,则无论如何都无法实现超焦距的。PS:另外,卡片机一样 有自己的景深,毕竟距被摄物体距离对景深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引用 的话:卡片机等效下来是广角镜头,广角镜头在拍摄距离超过一定值以后,是超焦距状态,直到无穷远都是清晰的。你找个10mm的广角镜试试就知道了。相应的200mm镜头,则无论如何都无法实现超焦距的。PS:另外,卡片...。。。卡片机一样会有等效长焦的。。。超焦距在就是400mm的长焦都会有,只是实战价值较少。建议翻一翻超焦距表。
引用 的话:卡片机等效下来是广角镜头,广角镜头在拍摄距离超过一定值以后,是超焦距状态,直到无穷远都是清晰的。你找个10mm的广角镜试试就知道了。相应的200mm镜头,则无论如何都无法实现超焦距的。PS:另外,卡片...20KM~无限远→_→
引用 的话:不一样。洗出来放一样大小,立刻见分晓。你的意思是,我用5D III拍对焦尺,得到的景深范围比600D大,用同样的50mm定焦和1.8的光圈?引用 的话:见我下面的回复,景深当然要考虑感光元件的面积。===================================================你说的东西,现在就有,叫减焦增距镜,可以用在大法的机...那就和具体的IC Design有关系了。我们这里当然只能讨论照射到CMOS上的光的多少。否则,是不是还要考虑是不是背照式的啊?
光圈(系)数= 镜头焦距(不是等效焦距)/光圈孔径,所以不管是什么镜头用在什么传感器上是不影响光圈大小的。50mmf1.8的全副镜头用在m43上还是f1.8,用相同的iso和快门速度得到的图像亮度是一样的。当然小传感器只用到了镜头成像中间的一部分收到的光照总量小,这就是为什么同样iso小传感器画质没有大的好的原因了。所以虽然光线确实少了,但是已经体现在小传感器高感不好上了不用再在镜头规格上打折。
引用 的话:20KM~无限远→_→对于单反来说,20km和无限远有区别吗?魂淡!!!!!引用 的话:。。。卡片机一样会有等效长焦的。。。超焦距在就是400mm的长焦都会有,只是实战价值较少。建议翻一翻超焦距表。如果是长焦,那它一样是会虚化背景的(不是等效长焦)
引用 的话:光圈(系)数= 镜头焦距(不是等效焦距)/光圈孔径,所以不管是什么镜头用在什么传感器上是不影响光圈大小的。50mmf1.8的全副镜头用在m43上还是f1.8,用相同的iso和快门速度得到的图像亮度是一...所以是确实有问题。但已经通过机子的ISO这个概念来拉平了,所以不用再去计较光圈问题喽?PS:吓死我了,我就说嘛,要是高感不好,又等效光圈更小,这还玩屁啊……
引用 的话:所以是确实有问题。但已经通过机子的ISO这个概念来拉平了,所以不用再去计较光圈问题喽?PS:吓死我了,我就说嘛,要是高感不好,又等效光圈更小,这还玩屁啊……说到底还是像素密度。6D 2000W像素,切一块800W的 C幅,连高感都会很接近。
引用 的话:你的意思是,我用5D III拍对焦尺,得到的景深范围比600D大,用同样的50mm定焦和1.8的光圈?那就和具体的IC Design有关系了。我们这里当然只能讨论照射到CMOS上的光的多少。否则,是不... 看看这个。 1200mm的焦距,一样存在超焦距(从焦点到无穷远均清楚)
引用 的话:对于单反来说,20km和无限远有区别吗?魂淡!!!!!如果是长焦,那它一样是会虚化背景的(不是等效长焦)嘛另外你这个疑问其实可以参照LUX的定义啦,【勒克斯照度单位,1 勒克斯等于 1(lumen,lm)的光通量均匀分布于 1㎡ 面积上的光照度。】所以在这个范围里随便切一片都是1lux
引用 的话: 看看这个。这货是SB么...没看到刻度不一样....
引用 的话:这货是SB么...没看到刻度不一样....你说对了,刻度就是不一样。实际上比虚化一定要扯清楚:同焦距,同光圈,照片放一样大同视角,同光圈,照片放一样大。非要说C幅从全副裁出来,所以虚化一样,那没法比,因为这样C幅的照片会小。
引用 的话:你说对了,刻度就是不一样。实际上比虚化一定要扯清楚:同焦距,同光圈,照片放一样大同视角,同光圈,照片放一样大。非要说C幅从全副裁出来,所以虚化一样,...所以说,等效焦距这个概念毫无意义来自某萝莉控的邪恶爪机
引用 的话:所以说,等效焦距这个概念毫无意义那都是卖东西的人说的,我一直只说等效视角,因为除了视角之外什么都不等效。
引用 的话:那都是卖东西的人说的,我一直只说等效视角,因为除了视角之外什么都不等效。方便嘛....视角还要换算好麻烦
引用 的话:所以是确实有问题。但已经通过机子的ISO这个概念来拉平了,所以不用再去计较光圈问题喽?PS:吓死我了,我就说嘛,要是高感不好,又等效光圈更小,这还玩屁啊……对啊,只是不同角度来讨论同一个效果而已,没有叠加的。而且如果用带镜片的特殊转接环的话还可以把全福镜头焦距减少光圈增加,其实就是把全福的像场缩小变亮而已。理论上说这种情况下大小传感器可以做到用同一个镜头得到同样质量的图像。
引用 的话:对啊,只是不同角度来讨论同一个效果而已,没有叠加的。而且如果用带镜片的特殊转接环的话还可以把全福镜头焦距减少光圈增加,其实就是把全福的像场缩小变亮而已。理论上说这种情况下大小传感器可以做到用同一个镜头...其实还有小的像素尺寸带来的信噪比降低的问题。热噪声的影响也更大。所以,是理论啦来自某萝莉控的邪恶爪机
引用 的话:理论上是的事实上。。是的。。。最后结论。。。是的。。。但是没有那么惨。。换过来的话全画幅拧上APS-C镜头倒是各种好玩~~我怎么觉得不会。在全幅机传感器上部分的贴上黑胶布,和残幅机相比就没有区别了吧?我有几个镜头是APS的,装在我的m4/3上感觉没变化。当然我还没有仔细对比
镜头的通光量不是按照比例计算的么?
引用 的话:我怎么觉得不会。在全幅机传感器上部分的贴上黑胶布,和残幅机相比就没有区别了吧?我有几个镜头是APS的,装在我的m4/3上感觉没变化。当然我还没有仔细对比引用 的话:嗯?详细说说?首先~M4/3是比APS小的~其次~很多APS镜头的像场(可用像场是APS)却能完整覆盖135。。但是会有暗角和严重的边角畸变~~这时候比较经典的玩法sony家1855拧在A7(胶片机)时候很好玩~~而55200则会出现很好玩的现象~那就是在55端完美覆盖~就是有点暗角,但是呢在200的时候就是一个圆(是不是很神奇?)最后说到光圈这个问题,那就是等效造成的啦~~比如1351.8ZA在FF的A99上完美的焦外表现~但是在A77上却会打折扣~这就是因为135拧在APS等效202.5,而2001.8的时候只能获得1381.8的效果~~自然就不如2001.8在FF上的效果啦~~所以嘛。。。这就是为什么喜欢虚化的情况下还是用FF会更好~最后得跑题,法兰距也是影响之一哟~肚肚疼疼。。歇着去了。。
引用 的话:首先~M4/3是比APS小的~其次~很多APS镜头的像场(可用像场是APS)却能完整覆盖135。。但是会有暗角和严重的边角畸变~~这时候比较经典的玩法sony家1855拧在A7(胶片机)时候很好玩~~...差别没这么大。视角直接×转换系数 1.5虚化是×转换系数开根号,约等于1.22135 1.8 用在C幅上,是200的视角,160 1.8 的虚化,并不是135的虚化。
引用 的话:差别没这么大。视角直接×转换系数 1.5虚化是×转换系数开根号,约等于1. 用在C幅上,是200的视角,160 1.8 的虚化,并不是135的虚化。嗯嗯~~今天实在不舒服。。。有些乱。。不过最简单的解释也就是这样了。。。虽然存在误导吧~~所以我在一开始也就说了有影响,但是没有那么惨烈啦。。不过怎么说跟镜头的关系也不少啦~~135STF在什么机器上都完美的说。。。不过我印象里以为做光学的人告诉过我这个和法兰距也有关系~同情况下法兰距越小越好做大光圈,而大的法兰距在同光圈下(可能)会得到更好的散景效果。。
照片曝光度取决于单位面积感应器接收到的光子数,感应器总面积不会造成任何不同。感应器总面积越大虚化越明显。
引用 的话:照片曝光度取决于单位面积感应器接收到的光子数,感应器总面积不会造成任何不同。感应器总面积越大虚化越明显。组长冒泡啦~~快来膜拜啦~
引用 的话:组长冒泡啦~~快来膜拜啦~ 许久不见...
引用 的话:照片曝光度取决于单位面积感应器接收到的光子数,感应器总面积不会造成任何不同。感应器总面积越大虚化越明显。后面那句要控制变量吧
引用 的话:后面那句要控制变量吧的确应该控制变量,但不控制变量更能让人记住。
没变化,通光量是一样的。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对焦轻快锐度高 尼康标头50mm F1.8G评测|全文浏览<span itemprop="datePublished" content="T05:00:00+-06-07 05:00&&&&【 原创】 作者:&&&&&
G头新势力 50mm F1.8G
  从50mm F1.8G在一个多月前惊现官网后,不管是尼康粉丝,还是别的的粉丝,都开始对这颗镜头的上市时间、性能表现充满了疑问。而随着这颗镜头的正式发布,我们也从猜测的状态转换到了期待的状态。就在这颗镜头即将上市的前夕,我们ZOL评测实验室拿到了这颗镜头,接下来就请大家和我们一同来看看它的实际表现吧。
·G头新势力 尼康50mm F1.8G
  对于加装了“小窗户”和SWM宁静波动马达后的尼康50mm F1.8镜头,其售价也跟着一同水涨船高,上周香港市场的最新报价约为1400元人民币。相比起老款的尼康50mm F1.8D来看,这一肯定是不具备性价比比对优势的,但是对于像用尼康D5100这类没有机身马达的单反玩家来说,新版50mm F1.8G的确是不错的选择。该镜头拍摄角度在配合不同机身时会有所不同,如配合全副机身时拍摄角度约为47度,而配合DX格式时则约为31度(镜头焦段需乘以1.5x换算系数),等效于75mm镜头,是拍摄人像的不错选择。
& 全画幅相机配合镜头所拍画面&&&&&& APS-C相机配合镜头所拍画面
  尼康AF-S 50mm F1.8 G相比前辈最大的改进在于光学结构的变化,它采用全新的6组7枚镜片结构,并内含1枚非球面镜片,而过去的50/1.8D为5组6枚结构,且不含任何特殊镜片。除了光学结构,该镜头还提供了SWM超声波马达,对焦快速并且宁静。
& 50mm F1.8G镜头结构及MTF曲线值
  其他方面,尼康AF-S 50mm F1.8 G提供了7枚圆形光圈叶片,其最近对焦距离为45mm,放大倍率0.15倍,滤光镜尺寸为58mm,体积仅72mm×52.5mm,重185g。另外,在该镜头的标准配件中还包括HB-47镜头遮光罩及CL-1013软镜头袋,这是过去的50mm F1.8D所没有提供的。
轻盈质感 50mm F1.8G外观介绍
·轻盈质感 尼康50mm F1.8G外观介绍
  尼康50mm F1.8G采用工程塑料镜身设计,表面覆盖了尼康经典的颗粒涂层,兼顾手感与防滑性的需要。185克重量,拿在手里没有一点负重感。拿着它在手里,有时会产生一个疑问,就是其是否足够坚固耐用?
尼康50mm F1.8G配合D700机身的尺寸比例
  不过,整体看这支镜头的做工还是非常细致的。镜头处在无穷远对焦时,前组镜片会深陷镜筒中,而当调整到最近对焦距离时,前组镜片会伸出。可以看到镜头拉风箱前后的状态差别很大,因此笔者建议购买此头的用户,最好配备一枚UV镜,这样应可以防止镜头进灰的问题。
尼康50mm F1.8G镜头外观
  尼康50mm F1.8G在镜头尺寸为58mm,明显要比尼康50mm F1.8D的52mm滤镜大上一圈。其多层镀膜镜片,呈现出优雅的墨绿色。
尼康50mm F1.8G镜头外观
尼康50mm F1.8G镜头外观
  尼康50mm F1.8G采用焦距窗设计,支持M/A、M两档对焦切换。这与老一代尼康50mm F1.8D来比较,50mm F1.8G明显更为先进,并且更漂亮。
尼康50mm F1.8G镜头外观
尼康50mm F1.8G镜头外观
  尼康50mm F1.8G采用6组7枚镜片设计,其中包含一枚非球面镜,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这支镜头的7枚光圈叶片的设计。
尼康50mm F1.8G镜头外观
  这支镜头的镜头接环采用金属材料设计。此外,笔者在这里还惊喜的发现,镜头卡口外圈,由一圈防水密封条包裹,这将会明显提升这颗镜头的防尘防水性能。
尼康50mm F1.8G镜头外观
尼康50mm F1.8G镜头外观
尼康50mm F1.8G镜头包装及附件
  随镜头的附件比较丰富,除了说明书外,还包括HB-47镜头遮光罩及CL-1013软镜头袋。
客观测试:各档光圈分辨率表现
·客观测试:各档光圈分辨率表现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尼康50mm F1.8G这支各档光圈的分辨率测试表现。在这一环节,我们考虑到全副和半幅机的用户需要,特将这支镜头拧在尼康D700和尼康D5100机身上进行了分别的测试。
尼康50mm F1.8G镜头结构及MTF曲线值
尼康D700+50mm F1.8G各级光圈实测锐度表现
尼康D5100+50mm F1.8G各级光圈实测锐度表现
  从以上的测试结果看,这颗高端广角镜头有着令人惊叹的解析力。即便在光圈全开时表现依然出众。而缩小一档光圈以后即进入最佳成像光圈范围,此后一直到F11,这支镜头的分辨率表现都非常出色。尼康D700虽然属于全副机型,但是受到像素数量低的影响,分辨率得分反而没有1620万像素的APS-C单反尼康D5100高。
客观测试:各档光圈画质对比
·客观测试:各档光圈画质对比
  看过之前的分辨率测试之后,想必大家对于这支各档光圈的实际拍摄能力充满期待。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来看看其各档光圈下的成像水平。本环节与镜头搭配的机型为尼康D700。
各档光圈实拍画质对比测试取样示意
尼康50mm F1.8G中心和边缘各档光圈下的画质表现
  从以上采样结果看,这支镜头的中心锐度从F1.8开始就保持着不错的锐度表现,只是在F5.6以前,这支镜头在拍摄高反差区域的时候都会存在轻微的紫边现象。再来看画面边缘成像,稍稍收缩一档光圈,边缘成像就有有非常大的改进。总体来看这支镜头的综合成像表现非常令人满意。
各档光圈画质对比测试样片原图
·各档光圈画质对比测试样片原图
  如果您希望对这支的成像细节进行逐一比对,下面的图片均为原始样片,点击后可放大浏览。
& F1.8&&&&&&&&&&&&&&&&&&&&&&&&&&&&&& F2.0
 F2.8&&&&&&&&&&&&&&&&&&&&&&&&&&&&&&& F4.0
 F5.6&&&&&&&&&&&&&&&&&&&&&&&&&&&&&&& F8.0
 F11&&&&&&&&&&&&&&&&&&&&&&&&&&&&&&&&&F16
  希望以上的实拍样片,可以对您了解这支镜头产生帮助。
客观测试:镜头畸变及暗角表现
·客观测试:畸变及暗角表现
  接下来,我们将会对尼康50mm F1.8G的镜头畸变与暗角表现进行测试。我们使用尼康D700配载这颗镜头,并将机身针对边角调整的功能关闭,以求真实、准确的还原这颗镜头的原本的拍摄水平。
尼康50mm F1.8G畸变实拍测试表现
  与尼康50mm F1.8 G出色的锐度表现相比,在镜头畸变表现方面就有些显得有些相形见绌了,作为一款定焦头,它的畸变测试结果并能让人十分满意,畸变迹象还能被肉眼所察觉,在实际拍摄中很容易就会被忽略掉,不过对于画质严苛的朋友可能会觉得不爽。
·尼康50mm F1.8G边缘暗角实拍测试
焦距:50mm  光圈:f/1.8  ISO感光度:  曝光时间:10/3200  曝光补偿:1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圈:f/2.0  ISO感光度:  曝光时间:10/2500  曝光补偿:1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  曝光时间:10/1250  曝光补偿:1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圈:f/4.0  ISO感光度:  曝光时间:10/600  曝光补偿:1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圈:f/5.6  ISO感光度:  曝光时间:10/300  曝光补偿:1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  曝光时间:10/150  曝光补偿:1EV  白平衡:自动
  这支镜头的边角失光(俗称:暗角)现象也比较明显,在F2以下时存在明显的暗角现象,随着光圈收缩到F2.8左右时情况会有所好转。我们将光圈继续收缩到F5.6以后,暗角现象才得以解决。对于使用APS-C画幅的朋友来说,则可以不必太过担心这颗镜头的暗角问题。
客观测试 星芒及散焦表现
·客观测试 星芒及散焦表现
  对于喜欢拍摄人像及静物的影友来说,一支的焦外成像素质是决定拍摄成败的关键。那么尼康50mm F1.8G又会给我们呈现出怎样的焦外表现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我们故意让镜头虚焦,拍摄了各级光圈的对比。
F1.8光圈下散焦效果100%截图
& F1.8&&&&&&&&&&&&&&&&&&&&&&&&&&&&& F2.0
& F2.8&&&&&&&&&&&&&&&&&&&&&&&&&&&&&&&&F4.0
& F5.6&&&&&&&&&&&&&&&&&&&&&&&&&&&&&&F8.0
  光圈F1.8时,焦外比较柔和、平滑,二线性的问题不太明显。中心光斑不是很圆,边缘由于口径蚀的关系光斑变为橄榄形,这是大光圈镜头都不可避免的问题。当收小光圈到F2时,整体光斑的表现会圆一些,同时散焦效果变得柔和一些。到F2.8时,边缘光斑更圆,但是仔细看也会发现光斑并不是很平滑的圆形,而是稍微有点棱角。
·眩光及星芒实拍测试
& F5.6&&&&&&&&&&&&&&&&&&&&&&&&&&&& F8.0
& F11&&&&&&&&&&&&&&&&&&&&&&&&&&&&&&&F16
星芒拍摄 F16光圈100%截图
  这支镜头采用7枚光圈叶片设计,当我们拍夜景时,将光圈收缩到F16就可以拍到非常漂亮的星芒效果。当然它与9叶片的顶级镜头相比,用其拍摄的星芒还是稍显不够完美,不过对于千元出头的镜头来说,这样的表现已经令人满意。对于该镜头的抗眩光表现,点击放大上面的实拍样图后,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当处在F16光圈时这支镜头会产生轻微的“鬼影”现象,将光圈放大之后,这种现象就会得到很大的改观了。
各档光圈散焦效果实拍测试
·各档光圈散焦效果实拍测试
  接下来,我们在室外环境中对这支的焦外的散焦表现进行了实拍测试。以下样片均可点击放大浏览。
焦距:50mm  光圈:f/1.8  ISO感光度:  曝光时间:10/500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  曝光时间:10/250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圈:f/2.0  ISO感光度:  曝光时间:10/400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圈:f/4.0  ISO感光度:  曝光时间:10/100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圈:f/5.6  ISO感光度:  曝光时间:10/64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  曝光时间:10/32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圈:f/11.0  ISO感光度:  曝光时间:10/16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圈:f/16.0  ISO感光度:  曝光时间:10/6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从以上各档光圈的实拍测试结果来看,这支镜头的焦外表现比较出色,散焦效果在光圈全开的情况下表现比出色,同时还能保证焦点中心的锐度足够优秀。稍稍收缩一档光圈后,焦点中心的解析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焦外散焦的效果变得更加柔和。
柔美焦外 大光圈实拍样片
·柔美焦外 大光圈实拍样片
  经过客观测试,我们领略了这枚的真实功力。相信大家已经很期待这支镜头实拍样片的画质表现了吧。以下样张均为实景拍摄,未经任何后期处理,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点击图片查看原片。
焦距:50mm  光圈:f/2.2  ISO感光度:  曝光时间:10/80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圈:f/1.8  ISO感光度:400  曝光时间:10/1600  曝光补偿:1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圈:f/1.8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0/400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圈:f/2.2  ISO感光度:  曝光时间:10/25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圈:f/2.2  ISO感光度:320  曝光时间:10/80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圈:f/2.2  ISO感光度:400  曝光时间:10/64000  曝光补偿:1EV  白平衡:自动
  以上样片均为50mm F1.8G搭配D700机身拍摄,通过实拍样片来看,这支镜头焦点中心的锐度非常高,解析力表现出色。将光圈设定在F2.2后,我们可以看到焦外的散焦效果比较平滑柔和,此外在应对点光源时也可以营造出漂亮的圆形光斑。
绚丽夜景 手持+固定机位样片
·绚丽夜景 手持+固定机位样片
  夜景拍摄中,我们往往会担心手持端不稳的情况,而F1.8大光圈配合ISO400的感光度,基本上可以保证快门速度达到安全快门的要求,从而保证手持拍摄的顺利进行。
焦距:50mm  光圈:f/16.0  ISO感光度:400  曝光时间:100/1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圈:f/16.0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80/10  曝光补偿:1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圈:f/16.0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80/1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圈:f/2.2  ISO感光度:400  曝光时间:10/13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圈:f/16.0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00/1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圈:f/1.8  ISO感光度:400  曝光时间:10/50  曝光补偿:1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圈:f/2.2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0/20  曝光补偿:1EV  白平衡:自动
  夜景拍摄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各种人造光源的影响,当我们使用大光圈拍摄时就会发现,在明暗交界的地方经常会出现紫边的问题,对于有较高画质要求的影友来说,这肯定是难以接受的问题,因此我们建议在拍夜景的时候,最好使用,延长曝光时间并收缩光圈来避免大光圈时的紫边现象。
全副+半幅 共同诠释人像实力
·全副+半幅 共同诠释人像实力
  对于很多使用半幅的尼康用户来说,购买一颗50mm标头的目的,实际上是看中了该头乘以1.5倍系数后,变身成为75mm准人像头这一点。那么接下来,人像样片的实拍环节,笔者分别采用尼康D5100和尼康D700进行实拍测试。对于有此类需要的朋友,可点击以下图片放大后浏览。
·D5100人像样片
焦距:50mm  光圈:f/2.2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0/20000  曝光补偿:1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圈:f/2.2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0/20000  曝光补偿:1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圈:f/4.5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0/800  曝光补偿:1EV  白平衡:自动
·D700人像样片
焦距:50mm  光圈:f/2.2  ISO感光度:  曝光时间:10/100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圈:f/2.2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0/16000  曝光补偿:1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50mm  光圈:f/2.2  ISO感光度:400  曝光时间:10/50000  曝光补偿:1EV  白平衡:自动
  尼康D5100具有1620万像素,因此当我们100%放大原片后观看,其画面细节的展示魅力比较惊人,由于APS-C传感器避开了成像偏弱的边缘区域,因此该头与D5100这类半幅相机搭配时,可以得到相对更佳的成像质量。
评测总结:对焦轻快锐度佳
·评测总结:对焦轻快锐度佳
  通过以上的测试及样片的展示,相信大家对于尼康家族的这支新科50mm标头有了全面的认识。虽然所用材料为工程塑料,不过其精致的做工,特别是镜头接口处的防水密封圈设计,让我们看到了这颗镜头的诚意所在。该镜头采用SWM超声波马达,在对焦速度和对焦声音上较之老一代D头来说,有了不小的提升。另外,这支镜头成像素质优秀,各档光圈分辨率表现给了笔者不小的惊喜。不过这支镜头有轻微畸变,以及暗角问题,这些也是我们无法忽略的短板。这支镜头的预计售价在1400元左右,对于已经拥有50mm F1.8D的用户来说,可能不具备升级的必要,不过对于使用非机身马达的用户来说,这支镜头比较值得拥有。
尼康50mm F1.8G镜头外观
·优势:做工细致 具备防水密封圈&&&&&&&&&&&&画质出色&光圈全开可用度高&&&&&&&&&&&&SWM超声波马达技术 对焦快速&&&&&&&&&&& 附件齐全 不用单独购买&&&&&&&&&&& 支持全时手动对焦及内对焦系统
·相对不足:暗角问题比较明显&&&&&&&&&&& 镜头畸变控制不力
135mm全画幅镜头,APS画幅镜头
6组7片,1片非球面镜片
M/A(手动优先自动对焦)和M(手动对焦)
光圈叶片数
尼康 &x158mm快扣式前LC-58&x1后镜头盖LF-4&x1遮光罩HB-47&x1软镜头袋CL-1013&x1
频道热词:&&&&&&
网友摄影作品
数码影像评测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
TOP10周热门镜头排行榜
商家报价:
商家报价:
商家报价:
143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112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27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102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商家报价:
商家报价:
83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113用户点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焦外光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