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拳需要跆拳注意事项些什么呢?

太极拳练习要注意哪些方面_运动养生_养生之道网
///文章正文
太极拳练习要注意哪些方面
第一、关键是找好老师:
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首先是模仿,老师路子不对,学生模仿的动作自然就走偏。经过我市体育部门认证确有教学资格的老师,您可以看到他(她)在练拳的时候,意念、呼吸和形体方面密切配合,动作有一种美感。
一位优秀的太极拳老师有以下特点:
1.轻松柔和:架势平稳舒展,动作柔和。
2.连贯均匀:从起势到收势的整套动作都紧密衔接,没有明显停顿的地方,身体重心始终在一个平行线上前后左右移动。
3.圆活自然:在打太极拳过程中手臂的动作带有弧形。
4.协调完整:整套动作上(手)下(脚)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一体,以腰为轴,用腰部力量自然带动四肢。
5.刚柔相济:既轻灵又稳重、既柔和又有力。
第二、人到心到:
学习时要保证内心的宁静,找到与老师能互动的感觉。边聊天或者边看别人扭秧歌边打拳是毫无效果的。注意力不集中,自己内心不能安静下来是学不好太极拳的。
第三、准备活动:
正规的老师有一套规范的准备活动,大约需要30分钟。它吸收现代运动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结合太极拳的项目特点又重点突出。首先从的小关节开始,严禁快速旋转的活动。要慢慢进行,以防有颈动脉型的发作(甚至导致跌倒)。
肩部关节是我们身体内可以做动作方向最多的关节,但生活方式和老化使得很多方向的活动退化了,因此肩部动作都要拉开到位,并停留几秒钟。在做上肢肌肉活动时,心率开始跳得快一点,身上开始发热。然后腰部脊柱关节缓慢左右旋转,接着髋关节、都分别进行旋转牵拉。接下来是四肢和全身较大范围和力度的活动以及整理活动。做完后全身发热,韧带拉开,以保证习拳中不受伤。
第四、动作到位:
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每一个定势动作先做到位,然后搞清楚定势之间的过程走向。与做广播体操不大一样的是学习过程要长得多,前者可能只需要一周就能大致比划的做下来。后者例如最简单的太极拳简化24式至少需要2个月能比划到位就不错,真正掌握精髓还需要长期演练。
第五、马步适度:
很多人中年以后开始学习,总有一部分人因为膝关节疼痛而退出,一方面不宜过低,保持在100度以上,膝关节不要超过足尖的高位马步即可。还要注意足(脚尖)、膝、肘相对,意即膝关节与脚尖保持一致方向,以免膝关节扭曲受伤。
第六、坚持不懈:
习练太极拳至少保证每周3-4次,最好每天一次。坚持数年必有效果。虽不能返老还童,但到老年后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是人人想要达到的最基本的目标。
第七、重内轻外:
李连杰的师傅吴彬原来是北京武术队的总教头,他有一句精辟的话&走内不走外&。对于那些已经掌握基本动作的人,要体会身心放松的感觉,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动作姿势上,看起来好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无论对于防身还是健体作用不大。这也是针对现在大多数打拳的者的忠告。
03/1903/1903/1903/1903/1903/1903/0803/0803/0803/08
03/2103/2103/2103/2103/2103/2103/2103/2103/2103/21
03/2103/2103/2103/2103/2103/2103/2103/2103/2103/21
03/1903/1903/1903/1903/1903/1903/1903/1903/1903/19
03/2103/2103/2103/2103/2103/2103/2103/2103/2103/21
养生之道网春分节气养生专题,为您详细介绍春分节气养生、春分节气习俗、春分节气饮食疗养、春分节气吃什么好等与春分节气有关的饮食养生知识,了解更多的与春分节气有关的饮食养生知识,请关注养生之道网春分节气养生专题。...最开始学拳,该注意哪些?_百度知道
最开始学拳,该注意哪些?
我有更好的答案
俩种拳法 都是内家拳,都学吧 个人更喜欢太极!
采纳率:41%
刚退伍,怕天天玩把身体玩胖了,就想买个沙袋回家没事玩玩,请问应该注意些拳击练习的时候 很容易遇到一个手腕的问题 腕关节的力量强化是十分重要的`
应该注意对待师父,师兄们的态度,不能太嚣张,要谦虚,勤奋练习,多思考招式中的搏击意义。
学什么拳 啊
形意拳或太极拳都行
呵呵,这我就不太知道了。你是学生吗?问问体育老师
你会哪些拳?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您现在的位置是: &
初学太极拳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摘 要:记得刚学太极拳的时候我才7岁,那时候根本不懂什么是太极拳,只是在家父严厉的督导下不情愿地跟着村里长辈们学习陈式太极拳老架。年幼的我只记得招式而不懂其内涵,学到的只是些空架。不过经过几年的苦练,加上长辈们的正确指导,我扎下了一点功底,后来拜著名太极拳大师王西安为师,才悉心研究和学习太极拳理论,在恩师的教诲下练到现在,也出了一点成绩。
  记得刚学太极拳的时候我才7岁,那时候根本不懂什么是太极拳,只是在家父严厉的督导下不情愿地跟着村里长辈们学习陈式太极拳老架。年幼的我只记得招式而不懂其内涵,学到的只是些空架。不过经过几年的苦练,加上长辈们的正确指导,我扎下了一点功底,后来拜著名太极拳大师王西安为师,才悉心研究和学习太极拳理论,在恩师的教诲下练到现在,也出了一点成绩。这里,我就个人的心得和体会,谈谈初练太极拳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心态:初练者要了解太极拳的含义和形成过程,不可急功近利,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学习。学练太极拳,要从记得架势、熟悉架势、明白拳理开始。
  呼吸:初学者大可不必刻意呼吸,采用自然呼吸就好。刻意呼吸可能会导致横气填胸,产生胸闷、头晕等症状。
  架势:初学太极拳时,架势不要过低。因为初练者各个关节和经络没有打开,架势过低容易产生损伤,容易发生关节和经络疼痛。初学者大多数会感到膝盖痛或大腿疼,那是正常现象,不必担心,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就会好转,但要是疼痛时间过长,那就要看看自己的动作哪里不正确了。初学时,要配合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以腰为轴心)的理论要求去练习,熟悉招式以后才可慢慢降低架势。
  僵力:初练太极拳者自身带有僵力(劲),但不要刻意下沉祛除僵力(劲),只需要保持架势中正。僵力是由于自身动作不协调、过于拿捏所致。在练习时要做到自然放松、虚灵顶劲、松肩坠肘、含胸塌腰、虚实分明、五趾微微抓地,等到招式娴熟后经老师指导就可祛除僵力。
  速度:初习太极拳时的练习速度因人而异,可根据初练者领悟能力的高低来确定。本人建议先快后慢。由快至慢是因为初练者对招式的熟悉程度不够,先快动作练习记熟招式,再转慢动作练习合劲,最后达到周身相随、上下相合、连绵贯穿。
  桩功:初练太极拳者可配合练习陈式太极桩功的浑圆桩。练习浑圆桩时,要做到立身中正、自然呼吸、沉肩、坠肘、含胸、塌腰、松垮。双臂平抬至胸部,双臂打开与肩同宽,两掌心相对,五指相对,呈抱球式。两腿平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重心稍压于右腿,双腿可反复转换重心,两脚趾微微抓地。站一段时间后,可做腰部运转带动肩肘手整体运转,胯和膝做螺旋运转,重心来回转换。站浑圆桩可协调自身呼吸,祛除僵劲,锻炼毅力,静心神,养元气。
  总之,初练太极拳一定要勤练、苦练,方可达到一定程度,从而体会太极之奥秘。初学太极拳时,最重要的还是要找个懂得太极拳的好老师。
  附诗一首:
  学拳先从基本入,平心静气勤练功。
  呼吸自然腰为轴,虚实分明走步中。
  不丢不顶合为劲,周身相随方为松。
  一朝诲得阴阳理,神明自在心神通。
  稿件来源:中国太极拳网
......(请点击下方“在线阅读”)
特别说明:本文献摘要信息,由维普资讯网提供,本站只提供索引,不对该文献的全文内容负责,不提供免费的全文下载服务。
金月芽期刊网 2018学习太极拳要注意什么 掌握这三点让你成为高手学习太极拳要注意什么 掌握这三点让你成为高手道法太极百家号  练习太极拳前,要了解太极拳的拳理拳法,掌握太极拳的注意事项,更有助于太极拳学习。  练拳方向  按照前人习惯,北方属柔,南方属刚。  一路拳以柔为主,柔中柔中寓刚、二路拳以刚为主,刚中寓柔。故一路拳起势时面北背南;二路拳起势时面南背北。(另有人练拳时讲究,五脏对应五行方向,既面南背北、左东右西起势,不分招法刚柔;还有以面北背南起势者,讲究统一面向北极星)熟练后,不论起势还是收势,皆因场地而定,随机应变。  练拳时间  古人练拳时,非常注意借助于自然的能量变化,时间上讲究自然之气的变化与身体子午流注的气血流动规律相结合。一天中,阴阳二气相互转化,消长平衡。“子”、“卯”、“午”、“酉”四个时辰最为特殊,“子时”(23点到1点)是一天中阴气最强的时辰,与之对应的“午时”(11点到13点)阳气最足;“卯时(5点到7点)”是一天中由阴气转化为阳气的过程,此时刚好阴阳二气平衡,与之对应的“酉时(17点到19点)”是由阳气转化为阴气的过程,此时也是阴阳二气平衡”。太极拳是一个讲究阴阳平衡的拳法,故在时辰选择上也很少选择特定的“阴极”“阳极”的时刻,故单纯从时辰来讲,一般会在卯酉两个时辰练功效果最好。&  但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不论是专业的太极拳运动员,还是习拳养生的太极拳爱好者,作息时间上都很难做到古人的“日落而息、日出而起”,更无法做到古人养生讲究的顺应四季变化而更改作息规律。  所以我们在练拳的时间选择上,注意因人而异,统筹安排即可,大致注意以下两点:初期练拳,为保证专心锻炼、不受打扰,尽量选择人少、安静的时间和环境练习;练拳前宜清空肠胃,保证气血通畅。练拳的时间选择上尽量安排在饭前、饭后半小时左右(胃动力不足的人可以饭后一小时左右再开始练拳)。  呼吸方法&  习拳熟练后腹式顺呼吸和腹式逆呼吸交替运用(详见第二章第三节《太极阴阳呼吸法》),但练拳初期,应以自然呼吸为宜,此时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招式的熟练和周身的协调、以及劲力的传导等基础练习阶段,待功夫从“招熟”走到“懂劲”阶段以后,外形从大圈到小圈,劲力由明劲到暗劲阶段以后,便要结合内功的修炼,将每一势的刚柔、开合和呼吸完好的配合进行练习,既常说的内外结合。  此时可以达到“心想,意起,神往,行随”的阶段。掌握以上三大注意事项,可帮助你更深层次的学习。  想要了解更多有趣且实用的道法太极,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吧~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道法太极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太极既能防身又能养身 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学拳心语,在练拳中应该注意哪些事?学拳心语,在练拳中应该注意哪些事?武术之家百家号在练拳过程中,是否还应该注意些什么,我想还会有许多,以下再补充几点:1、动作缓慢柔和,势势均匀,是杨氏太极拳很大的一个特点。它为武术、健身、疗病三者的结合创造了条件,适应面极广,因之,一定要在全身放松的基础上,做到动作缓慢柔和,势势均匀,还要做到势势有“定势”(规范势)。“走势”是在似停非停中体现。相连不断,一气呵成,也得做到。2、有关“放松”有关“放松”已经谈了许多,再结合“柔”、“软”、“力”、“劲”分别谈谈,以便识别,有助于练拳。在武术中,常以“钢”比喻为“劲”。那么,“拙力”就可比喻为“铁”,因为“钢”的来源是铁,而“劲”的来源自然也就是“拙力”了。拙力是自然力,也是人体本能的产物。说来也是巧合,现今劲的写法,正是力的加工,这个字的设计者是不是有这个意思,我不清楚,不过,借用这个字,很能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就不多说了。加工,是生产过程,生铁需要采取高温熔解的方法,而拙力是采取放松的方法,摧去拙力中之僵硬,二者都是方法。经过加工,使二者在形态上会出现一种与其本身似相矛盾的形状,如铁水与饮用水相似,但又与饮用水有本质的不同,因为铁水和摧去僵硬的拙力,均带有韧性,而饮用水是软的,它不具备有韧性的条件,因此,称摧去了僵硬的“拙力”为“柔”不为软,因为柔是带有韧性的,也就是其中含有劲的因素。这样正如杨公澄甫先师所说“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也”。如果其中没有劲的因素存在,这就是软。软不能称之为柔的。铁经过千锤百炼,可以起质的变化,转为钢。钢,内坚,外形光泽度强。而铁,不只是韧性差,而且外形粗糙。拙力,经过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的坚苦训练,也能起质的变化,转为劲。劲的表现,柔韧性强,能够体现出整体的协调。而拙力的表现,动作僵硬,反映在局部而不是全身。二者也有极大的区别。放松与训练,都应该是有意识的,正如前辈所言,“有意放松,无意成刚”,只要真正做到了放忪,它就可以沟通人体与基本要领的结合,自会产生物质条件,劲也就会应运而生,如果为劲而劲,反而为劲所限。所谓“用意而不用力”,主要是指不用拙力,是要用劲的。3.有关气沉丹田气宜直养而无害,在练拳时,以自然呼吸来保持腹部之平稳,做到心平气和,不要有意识的使腹部一起一伏。至于气与动作的配合,也应该是自然配合。初学者由于精神紧张,可能出现提气的现象,这样会形成上重下轻。立身不稳,还会感到憋气,非常不舒服,这是需要注意的。另外还可能出现呼吸短促的现象。只要不感到憋气,经过一段时间锻炼以后,能够适应了,呼吸就会由短促变为深长,并且有力,还会有节奏,以上所谈的气与动作之自然配合,就是按照推呼收吸沉呼提吸的原则进行的,能够配合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不要勉强,以免顾此失彼,影响整体动作。至於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从人们生活实际感受上是觉着有气的存在。所谓“先天之气”,是指固有的气,应沉在丹田,指脐下三指处,而后天之气,是指呼吸说的,因为气功是门科学,这里不做学术研究,所以,只要在练拳中不违背生活规律,能够顺乎自然,就可以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武术之家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武术之家是传播武术知识、武术信息的平台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泰拳注意事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