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自一体变速器器 装好后 用手能转动吗

大家都在搜:
扫描二维码安装房天下APP
手机浏览器访问房天下
> > 问题详情
内三速变速器的使用
我新买一个月左右的捷安特“玛斯特-123”型自行车的后轮前不久不幸被一个小小的玻璃渣子开了个小洞,现在一直扔在西单图书大厦底下的存车处没敢处理,主要问题是那个内三速变速器我怕卸后轮时拆不好给弄坏了,请问那个变速器自己能拆么?怎么拆?需要注意什么?另外前阵子北京的雨水把车弄得有点儿脏了,但是又怕把变速器冲坏了,所以一直没敢用单...
我新买一个月左右的捷安特“玛斯特-123”型自行车的后轮前不久不幸被一个小小的玻璃渣子开了个小洞,现在一直扔在西单图书大厦底下的存车处没敢处理,主要问题是那个内三速变速器我怕卸后轮时拆不好给弄坏了,请问那个变速器自己能拆么?怎么拆?需要注意什么?另外前阵子北京的雨水把车弄得有点儿脏了,但是又怕把变速器冲坏了,所以一直没敢用单位的水龙头狂冲,请问,那个内三速变速器怕用水狂冲么?多谢~
浏览次数:0
变速器可以拆,但是尽量不要拆,内变速有手把调节变速和自动变速两种,如果是第二种,那就无所谓了,可拆,没什么需要注意的,如果是第一种,那要注意在车轴变速钢丝抽头那里,由于需要调节,所以尽量不要拆,有故障找专卖就行了。内变速密封都是很好的,一般淋雨过水是不会进水的,三档的也比较耐用,但是最好不要用水狂冲,因为水会渗进各个地方,如钢丝螺口等,容易造成锈死,此外内变速也有可能进水,日后维修和调节都很不方便...
变速器可以拆,但是尽量不要拆,内变速有手把调节变速和自动变速两种,如果是第二种,那就无所谓了,可拆,没什么需要注意的,如果是第一种,那要注意在车轴变速钢丝抽头那里,由于需要调节,所以尽量不要拆,有故障找专卖就行了。内变速密封都是很好的,一般淋雨过水是不会进水的,三档的也比较耐用,但是最好不要用水狂冲,因为水会渗进各个地方,如钢丝螺口等,容易造成锈死,此外内变速也有可能进水,日后维修和调节都很不方便。
房天下知识为您分享了一条干货
请选择房屋所在省份
装修总预算0万元
卫生间:0元
扫一扫下载房天下装修
扫码即获10000套家居设计案例
手机动态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邮箱/手机号码!
请输入密码!
没有房天下通行证,
ask:3,asku:1,askr:57,askz:17,askd:12,RedisW:55askR:77,askD:149 mz:nohit,askU:0,askT:0askA:227
Copyright &
北京拓世宏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Tuo Shi Hong Ye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赞助商链接
当前位置: >>
上海别克4T61-4-E自动变速器维修手册
第一篇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第六章 上海别克 4T61-4-E 型 自动变速器的检修第一节 4T61-4-E 型自动变速器的结构与组成一、控投影电路及连接器端子图4T61-4-E 型变速驱动桥的控制电路如图 1-6-1 至图 1-6-3 所示。相关电控元件连接器的 端子及含义如图 1-6-4 至图 1-6-11 所示。图 1-6-1自动变速器控制电路(PCM 和自动变速驱动桥)- 493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图 1-6-2自动变速器控制电路(供电和制动灯开关)图 1-6-3自动变速器控制电路(车速传感器、PNP 开关和搭铁)- 494 - 第一篇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160493 连接器参数 ?14 路 FMicro-Pack 100W 系 列(灰色) 连接器参数 ? 路 M Micro-Pack 14 100W 自锁/密 封件(灰色)端子导线 颜色导线编号功用端子导线颜色导线编 号 1222功 用 11-2 档换档电磁 A 浅灰 1222 (1-2SS)阀控 制 2-3 档换档电磁 B 黄/黑 1223 (2-3SS)阀控 制 C 1228 油压控制电磁 阀(PCL)-高态 油压控 C 紫色 1228 制(PC SOL)阀 油压控制 浅蓝/ 白 1229 油压控制(PC SOL)-阀低态 D 浅蓝 1229 (PC SOL)阀低态端 E 1039 经熔丝由点火 3 供电 TFT 传感器信 号 PCM 传感器搭 铁 变速器油压力 经熔丝由 E 红色 1039 点火 3 供 电 L M N 褐色 24 TFT 传感 器信号 PCM 传感 器搭铁 自动变速 B 黄色 1223 2 A 浅灰红/黄棕色L M N黄/黑24黑 粉红灰色 粉红色- 495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色 开关 A 输入 器油压力 开关 A 输 入 自动变速 P 红色 1226 变速器油压力 开关 C 输人 P 桔黄色 1226 器油压力 开关 C 输 入 自动变速 R 深蓝 1225 变速器油压力 开关 B 输入 R 浅蓝 1225 器油压力 开关 B 输 入 自动变速器输 S 红/黑 1230 入轴转速 (A/TISS) 传感 器高态 TCC PWM SOL 阀控制 TCC 分离开关 输人 A/TISS 传感器 低态 图 1-6-4 S 黑色 1230 自动变速 器输入轴 车速(A/T ISS)传感 器高态端 TCC T 棕色 418 PWMSOL 阀 U V 白色 657 1231 TCC 分离 开关输入 A/TISS 传 感器低态T褐色418U V黄色 深蓝/ 白657 1231浅灰AT 线间线束连接器端子图及端子含义连接器元件参数 端子 A B 导线颜色 ― 白色? 路 FMetri-Pack 150 系列(NAT) 线路编号 ― 1804 功用 未用 TCC 分离- 496 - 第一篇C D E F 桔黄色 深蓝 粉红色 ― 图 1-6-5 24 ― 自动变速器油压(TFP)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档位信号 C 输入 档位信号 B 输入 档位信号 A 输入 未用手动阀位置开关线束侧连接器端子图及端子含义连接器元件参数 端子 A B 图 1-6-6 导线颜色 红色 浅灰? 路 FMetri-Pack 150 系列(NAT) 线路编号 839 1222 功用 变速器电磁阀供电 1-2 档,3-4 档换档电磁 阀(1-2,3-4SS)控制1-2 档,3-4 档换档电磁阀(1-2SS,3-4SS) 线束侧连接器端子图及端子含义连接器元件参数 端子 A B 导线颜色 红色 黄色? 路 PMetfi-Pack 150 系列(NAT) 线路编号 839 1223 功用 变速器电磁阀供电 2-3 档换档电磁阀 (2-3SS)控制- 497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图 1-6-7 2-3 档换档电磁阀(2-3SS)线束侧连接器端子图及端子含义连接器元件参数 端子 A B 图 1-6-8 导线颜色 紫色? 路 PMari-Pack 150 系列(GRY) 线路编号
功用 油压控制(PC)电磁阀 高端控制 油压控制(PC)电磁阀 低端控制浅色油压控制(PC)电磁阀线束侧连接器端子图及端子含义连接器元件参数 端子 A B 图 1-6-9 导线颜色 红色? 路 PMari-Pack 150.2 系列(BLU) 线路编号 839 418 功用 变速器电磁阀供电 液力变矩器离合器脉冲 棕色 宽度调节(TCC PWM) 电磁阀 液力变矩器离合器脉冲宽度调节(TCC PWM)- 498 - 第一篇电磁阀线束侧连接端子图及端子含义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连接器元件参数 端子 A B 导线颜色 深蓝/白? 路 FMarl-Pack 150.2 系列(NAT)线路编号 线路编号
功用 自动变速器输入轴转度 传感器反馈(Raum) 自动变速器输入轴转速 (A/TISS)信号红/黑 图 1-6-10自动变速器输入轴转速(A/TISS)传感器线束侧连接器端子图及端子含义连接器元件参数 端子 A B 导线颜色 褐色? 路 FMarl-Pack 150 系列(BLK) 线路编号
自动变速器油温度(TFT) 功用 自动变速器油温度 (Tier) 传感器信号 自动变速器油温度 (TFT)传感器搭铁灰色 图 1-6-11传感器线束侧连接器端于图及端子含义二、构成及元件位置4T61-4-E 型自动变速器的构成及元件位置如图 1-6-12 至图 1-6-53 所示。- 499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图 1-6-12自动变速器主要元件位置图1-油泵总成 2-壳体盖总成 3-控制阀体总成 4-主动链轮 5-液力变矩器离合器总成 6-倒档制动带总成 7-第三楔块式单向离合器总成 1-6-输人楔块式单向离合器总成 9-输入托架总成 10-2-1 手动制动带总成 11-反作用托架总成(Reaction Carier Assembiy) 12-1/2 支承滚柱式单向离合器总成 13-车速传感器总成 16-2 1 手动带式伺服机构总成 17-输入离合器 14-主减速器/差速器壳总成 15-前进档制动带总成11-6-第三离合器总成 19-第二离合器总成 20-自动变速器油滤清器总成 21-从动链轮支承总成 22-从动链轮 23-驱动连接装置总成 24-第四离合器总成 25-输出轴- 500 - 第一篇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图 1-6-13自动变速器壳体和连带部件之一200-油泵总成 205-油泵3-自动变速器壳体总成 53-自动变速器壳体侧盖 54-自动变速器壳体侧盖垫片 56-壳体侧盖螺栓 M8×1.25×25(9) 57-侧盖 TorfR 头螺栓 M8×1.25×21(4) 58 一壳体侧盖与壳体连接双头螺柱 M8×1.25×24(4) 59-侧盖与壳体盖密封件盖与油泵体连接螺栓 M6x1.0×20.0(1) 206-油泵体与自动变速器壳体连接螺栓 M6x1.0x95.0(2) 207-油泵盖与自动变速器壳体 盖螺栓 M6x1.0×85.0(9) 224-线束总成 225-线束总成(1MS)(一些车型) 226-线束锁夹 300 一控制阀体总成 361-6-隔板和 垫片与控制阀体连接螺栓 369-自动变速器壳体盖/隔板垫片 370-控制阀体隔板总成 371-控制阀体与隔板垫片 372-单向球阀 373-单向球阀 374-控制阀体螺栓 M6×1.0×65.0(3) 375-控制阀体与自动变速器壳体连接螺栓 M6x1.0×60.0(3) 376-控制阀体与自 动变速器壳体连接螺栓 M6×1-0×30.0(1) 377-控制阀体与壳体连接螺栓 M6×1.0×45.0(2) 371-6-控制阀体与壳体盖连接螺 栓 M6×1.0×55.0(3) 379-控制阀体与壳体连接螺栓 M6x1,Ox95.0(1) 380-控制阀体与壳体连接螺栓 M8×1.25×90.0(1) 381-控制阀体与壳体连接螺栓 M6×1.0×20.0(1) 382-TCC 电磁阀板/密封件总成 384-控制阀体与壳体连接螺栓 M6×1.O×85.0(1) 390-自动变速器油温度传感器锁夹 391-自动变速器油温度传感器 395-自动变速器油压力(TPP)手动阀位置开关总成- 501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图 1-6-14自动变速器壳体与连带部件之二1-液力变矩器总成 2-液力变矩器轴套 3-自动变速器壳体 4-右半轴油封总成 5-壳体外伸件螺栓 M10×1.5×35.0 6-壳体外伸件总成 7a 一前差速器壳体轴套 7b-输出轴轴承总成 1-6-壳体外伸件密封件 9-车速传感器螺栓 M 8×1.25×12.0 10-车速传感器总成 11-车速传感器 O 形密封圈 12-前进档制动带伺服机构盖螺栓 M6×1.0×20.0 13-前进档制动带伺服机构盖 14-前进档制动带伺服机构密封件 15-前进档制动带伺服机构销保持环 16-前进 档制动带伺服机构活塞 11-6-前进档制动带机构活塞油封环 19-前进档制动带伺服机构活塞缓冲弹簧 10-前进 档制动带伺服机构缓冲弹簧保持架 油底壳磁铁 27-油阻尼器(Oil Dorm) 盖 O 形密封圈 42-BBS 销保持环 21-前进档制动带伺服机构活塞杆 22-前进档制动带伺服机构活塞回位弹簧 23-自动变速器油底壳螺栓 M6×1.0×17.0 24-自动变速器油底壳 25-自动变速器油底壳垫片 26-自动变速器 21-6-冷却器管接头 1/4-18NPSF 29-冷却器管接头 1/4-18NPSF 37-自动变速 43-BBS 活塞油封环 44-RBS 活塞 45-RBS 活塞缓冲弹簧 46-RBS 活塞 100-自动变速器 器通风口总成 31-6-油压测试孔塞 1/1-6-27NPTF 39-倒档制动带伺服机构(RBS)盖保持环 40-RBS 盖 41-RB5 缓冲弹簧保持架 47-RBS 活塞缓冲弹簧内圈 41-6-RBS 活塞杆 49-BBS 活塞回位弹簧 372-自动变速器壳体盖球阀 400-整个自动变速器壳体盖总成油滤清器总成 101-自动变速器油滤清器密封件总成227-油泵主动轴总成 221-6-油泵主动轴密封件- 502 - 第一篇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图 1-6-15自动变速器壳体和连带部件之三3-自动变速器壳体 400×完整的自动变速器壳体盖总成 432-4 档离合器轴止推垫片 433-壳体盖螺栓/螺钉 (Torx 规格)M6×1.0×32.0 434-壳体盖螺栓/螺钉 M6×1.0×40.0 435-壳体盖螺栓/螺钉 M8×1.25×50.0 436-壳体盖螺栓/螺钉 M6×1.0×30.0 501-4 档离合器纤维板总成 502-4 档离合器钢板 504-4 档离 合器轴总成 505-4 档离合器轴止推片 506-被动链轮 507-驱动链总成 508 一被动链轮止推垫片 509-驱动轴卡环 510A-输出轴(标准型) 510B-输出轴(重型) 513-涡轮轴油封环 514-驱动链轮 止推垫片 515-驱动链轮卡环 516-驱动链轮 517-驱动链轮止推垫片 511-6-涡轮轴 519-涡轮轴油封环 526-壳体盖定位销 520-涡轮轴 O 形密封圈 521-驱动链轮轴承总成 522-驱动链轮支承 523-驱动链轮支承轴套 524-驱动链轮支承螺栓/螺钉 M8×1.25×24.0 525-液力变矩器油封总成 527-车速传感器转子(轮) 521-6-4 档离合器结合板- 503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图 1-6-16自动变速器壳体和连带部件之四3-自动变速器壳体总成 103-2-1 档手动换档制动带伺服机构(MBS)盖螺栓/螺钉 M8×1.25×25.0(3) 104-2-1 档 手动换档制动带伺服机构(MBS)盖 105-1-1 档 MBS 盖密封件 106-2-1 档 MBS 活塞杆卡环 107-2-1 档 MBS 活塞 密封件 101-6-2-1 档 MBS 活塞 109-2-1 档 MBS 活塞缓冲弹簧 110-2-1 档 MBS 活塞弹簧保持架 111-2-1 档 MBS 活塞 推杆 112-2-1 档 MBS 活塞弹簧 113-2-1 档 MBS 活塞缸 O 形密封环 114-2-1 档 MBS 活塞缸 115-2-1 档 MBS 排出板 总成 117A-前进档制动带支承销 117B-倒档制动带支承销 120-热电元件板销 121-热电元件 122 一热电元件板 123-热电元件板中心销 124-前进档制动带伺服机构油管 125-2-1 档 MBS 油管 126-自动变速器油管 127 一自动 变速器油软管卡箍 121-6-自动变速器油软管 129-自动变速器油管保持架 130-自动变速器油管和垫片总成 131-蓄压器盖螺栓/螺钉 M6×1.0×28.0(11) 132-蓄压器盖 134-蓄压器盖隔板总成 135A-1-2 档 蓄压器活塞杆 135B-2-3 档蓄压器活塞推杆 136A-1-2 档蓄压器活塞 136B-2-3 档蓄压器活塞 137A-1-2 档蓄压器活塞油封环 137B-2-3 档蓄压器活塞油封环 131-6-2-3 档蓄压器活塞外弹簧 139-1-2 档蓄压器活塞缓冲弹簧 140-1-2 档和 2-3 档蓄压器壳体 143-2-3 档蓄压器活塞缓冲弹簧 142-1-2 档蓄压器活塞外弹簧- 504 - 第一篇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图 1-6-17泵选择叶片 212-油泵滑座油封环油泵总成201-油泵盖 202-油泵体 205-油泵盖螺栓/螺钉 M6×1.0× 20.0(1) 209-油泵叶轮环 210-油泵选择转子 211-油 213-油泵滑座 O 形密封圈 214-油泵选择滑座 215-油泵滑座轴销 219-油泵 出口滤网总成 220 一油泵滑座密封件 221 一油泵滑座密封件支承 222-油泵初级外弹簧 223-油泵初级内弹簧图 1-6-18301-控制阀体(已机加工的) 302-管路增压阀和轴套保持器 306-TCC PWM 电磁阀 O 形密封圈控制阀体总成之一303-管路增压阀孔盖 304-管路增压阀 305-TCC PWM 电磁阀 O 形密封圈307-油压控制电磁阀 O 形密封圈 309-倒档增压阀套 310-倒档增压阀 311-油压调节阀外弹簧 314D-1-2 档,3-4 档换档电磁阀保持器 314F-TCCPWM 电磁阀保持器 314G-TCC 调节器阀孔盖 316B-油压控制电磁阀 O 形密封圈 317-1-2 档换档312-油压调节阀内弹簧 313-油压调节阀 保持器315A-1-2 档,3-4 档换档电磁阀总成 316A-1-2 档,3-4 档换档电磁阀 O 形密封圈 311-6-1-2 档换档阀 320-转矩信号调节器阀弹簧 321-转矩信号调节器阀阀弹簧322-油压控制电磁阀总成 323-管路压力卸荷阀弹簧 327-TCC 调节器结合阀 321-6-TCC 调节器结合阀 335-TCC 控制阀 336-TCC 控制阀弹簧324-管路压力卸荷阀325-管路压力卸荷阀弹簧保持器 326-TCC 调节器结合阀弹簧孔塞 O 形密封圈329-TCC 调节器阀结合阀孔塞 334-TCC PWM 电磁阀总成- 505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图 1-6-19档电磁阀总成 316-O 形密封圈 339-1-2 档蓄压器阀孔塞控制阀体总成之二341-3-4 档蓄 压器阀 342―2-3 档蓄压器阀孔盖保持器 351-1-1 档蓄压器阀弹 359-4 363B-前进 357-2-3 档换档阀301-控制阀体(已机加工的) 314A-1-2 档蓄压器阀保持器 314B-4-3 档手动降档阀保持器 314C-2-3 档换档电磁阀保持器 315B 一 2-3 档换340-3-4 档蓄压器阀弹簧 343-2-3 档蓄压器阀孔塞 344-2-3 档蓄压器阀 345-2-3 档蓄压器阀套 346-2-3 档蓄压器阀弹簧 355-3-2 档手动降档阀弹簧 361-4-3 档手动降档阀弹簧 362-3-4 档换档阀 350-1-2 档蓄压器阀簧 353-3-2 档手动降档阀保持器 档伺服机构增压阀孔销354-3-2 档手动降档阀孔塞356-3-2 档手动降档阀-3 档手动降档阀孔盖 360-4-3 档手动降档阀363A-倒档伺服机构增压阀孔销图 1-6-20 自动变速器壳体盖总成 366A-倒档伺服机构增压阀弹簧 366B-前进档伺服机构增压阀弹簧 367A-倒档伺服机构增压阀 367B-前进档伺服机构增压阀385-2-3 档蓄压器阀套总成保持器图 1-6-20 自动变速器壳体盖总成401-壳体盖 402-手动阀拉杆 403-手动阀卡夹 404-手动阀 405-低冲击关闭(LowBlowoff)球阀孔塞 406-低冲 击关闭(Low Blow off)球阀弹簧 407-冷却器球阀弹簧 409-左侧车轴油封总成 410-控制阀体定位套筒 411-孔塞 412-带节流孔盖的塞子 414-执行器供给限压阀 415-执行器 供给限压阀弹簧 416-执行器供给限压阀弹簧保持器 417-球阀孔塞 411-6-TCC 冲击关闭(TCCBlowoff)球阀弹簧 420A-低冲击关闭(Low Blow off)球 阀 420B-TCC 冲击关闭 (TCCBlowoff)球阀 420C-冷却器球阀 421-3-4 档蓄压器活塞缸 422-3-4 档蓄压器活塞缸 O 形密封圈 423-3-4 档蓄压器 活塞外弹簧 424-3-4 档蓄压器活塞内弹簧 426-3-4 档蓄压器活塞杆 427-3-4 档蓄压器活塞油封环 421-6-3-4 档蓄 压器活塞 429-壳体盖下垫板 430-壳体盖上垫板 431-前轮驱动轴轴承总成 432-4 档离合器轴止推垫片 440-输入 轴速度传感器总成 441-输入轴速度传感器卡夹 514-驱动 链轮/壳体盖止推垫片 526-壳体盖定位销- 506 - 第一篇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图 1-6-21601-4 档离合器弹簧保持环 封件(外) 驱动链轮支承总成内部元件之一603-4 档离合器活塞总成 607-带节流孔盖塞 604-4 档离合器活塞密 613-油封环 601-6-驱动连接管盖 609-被 611-6-检查阀保持器602-4 档离合器活塞回位弹簧总成605-4 档离合器活塞密封件(内) 606-冲压盖轴承总成 615 一倒档制动带总成610 一盖塞 611-止推垫片(被动链轮支承 2 档离合器鼓)612-环形四凸角密封件614-被驱动链轮支承轴套 和球总成(2 档离合器) 放弹簧总成 626-背面支承环板(钢) 622-保持环616-75.50D×8.0 轴套 617-2 档离合器壳体 624-2 档离合器板总成(纤维) 621-6-油封环(输入轴) 632-输入壳套和轴总成619-70.00D×ll.0 轴套 620-2 档离合器活塞(带成型密封件) 623-2 档离合器板(波浪形) 627-2 档离合器保持环(外)621-2 档离合器结合环和释 625-2 档离合器固定盘(钢) 633-检查阀保持器和球总成 637-输入离合器弹簧和 641-3 档离合器活 644-推力轴承总成629-推力轴承(支承链轮/止推垫片)630-选择止推垫片(轴承/输人离合器毂) 634-输入离合器活塞密封件(内) 保持器总成 塞密封件(内)631-输入轴轴套635-输入离合器活塞密封件(外) 636-输入离合器活塞631-6-O 形密封圈 639-3 档离合器活塞壳 642-3 档离合器活塞和密封件总成640-保持环(3 档离合器活塞壳/输入轴)643-3 档离合器弹簧保持器和导轨总成 654-输入离合器结合板645-3 档离合器板(波形) 641-6-3 档离合器底板 656-输人离合器总成(纤维)646-3 档离合器底板总成(OD 用花键结合) 657-输入离合器板(钢)647-3 档离合器板(1D 用花键结合) 655-输入离合器板(波浪形) 659-输入离合器底板保持环649-3 档离合器底板保持环651-6-输入离合器底板(钢)716-2 档离合器结合固定板(带锥度)723-4 档离合器至输入壳体轴承724-3 档离合器活塞壳体检查阀总成- 507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图 1-6-22653-3 档楔块式单向离合器外圈 太阳轮衬套内部元件之二665 一输入楔块式单向离合器外圃 667-输入 672-输人差速器壳总成 675-反作用差速器壳总成 679-右反 691-止推 699-螺旋 706-青 711-主 715-推 686-1/2 支承 695-推力661-输入和 3 档楔块式单向离合器内圈661-6-输人太阳轮 669-倒档反作用鼓 671-输入太阳轮推力轴承总成 674-输入/反作用差速器壳推力轴承总成 677-左反作用太阳轮轴套 683-1/2 支承滚柱式离合器总成673-输入差速器壳/反作用差速器壳油隔板 676-反作用差速器壳/太阳轮推力轴承总成 作用太阳轮轴套 轴套 680-2/1 手动制动带总成 687-1/2 支承和鼓671-6-反作用太阳轮/鼓轮总成 685-推力轴承总成 694-驻车掣子总成 690-主减速器内齿轮轴套681-6-前进档制动带总成 689-主减速器太阳轮轴 697-主减速器太阳轮垫片(1/2 支承/内齿轮) 行星齿轮销固定环692-卡环(主减速器内齿轮) 693-主减速器内齿轮轴承总成(内齿轮/驻车齿轮) 696-驻车齿轮 703-止推垫片(差速器行星齿轮) 铜止推垫片(差速器半轴齿轮) 减速器行星齿轮机构行星齿轮698 一差速器壳/太阳轮止推轴承总成700-差速器/主减速器差速器壳总成 704-差速器行星齿轮701-差速器行星齿轮轴 709-滚针轴承702-差速器小齿轮轴固定销705-差速器半轴齿轮(MN7 有独特的左/右齿轮) 710-行星齿轮滚针轴承衬套 714-差速器壳/壳体垫片(止推)701-6-行星齿轮止推垫片(钢) 712-行星齿轮销713-车速传感器转子力轴承总成 717-螺旋锁卡环 711-6-3 档楔块式单向离合器外圈保持架 720-3 档楔块式单向离合器总成719-输入和 3 档楔块式单向离合器端轴承 722-输入楔块式单向离合器721-输入和 3 档楔块式单向离合器中心轴承- 508 - 第一篇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图 1-6-23手动换档轴和驻车系统总成800-驻车棘爪执行器总成 801-手动换档轴销 802-手动换档棘爪杆 803-手动换档棘爪杆螺母 804-手动 换档棘爪总成 805-手动换档棘爪螺栓/螺钉 806-手动换档轴密封件总成 807-手动换档轴 801-6-驻车 棘爪执行器导轨销 809-驻车棘爪执行器导轨 810-驻车棘爪执行器 导轨 O 形密封圈 811-杆总成一带内部模式开关(1MS)的手动换档轴棘爪(一些车型)图 1-6-24壳体侧盖螺栓位置图57-侧盖螺栓/螺钉 M8×1.25×21.0(4 个)56-侧盖螺栓/螺钉 M8×1.25×25.0(9 个)51-6-侧盖螺栓/螺钉 M8×1.25×24.0(4 个)- 509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图 1-6-25油泵螺栓位置205-油泵盖与油泵体连接螺栓/螺钉 M6×1.0× 20.0(1 个) 206-油泵与自动变速器壳体连接螺栓/螺钉 M6×1.0×95.0(2 个) 207-油泵与自动变速器壳体盖连接螺栓/螺钉 M6×1.0× 85.0(9 个)- 510 - 第一篇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图 1-6-26控制阀体螺栓位置图375-控制阀体螺栓/螺钉 M6×1.0×60.0(3 个) 377-控制阀体螺栓/螺钉 M6×1.0×45.0(2 个) 379-制阀体螺栓/螺钉 M6×1.0×95.0(1 个) 381-制阀体螺栓/螺钉 M6×1.0×20.0(2 个)374-控制阀体螺栓/螺钉 M6×1.0×65.0(3 个) 376-控制阀体螺栓/螺钉 M6×1.0×30.0(1 个) 371-6-控制阀体螺栓/螺钉 M6×1.0×55.0(3 个) 380-控制阀体螺栓/螺钉 M8×1.0×90.0(1 个)384-控制阀体螺栓/螺钉 M6×1.0×85.0(1 个)- 511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图 1-6-27433-自动变速器壳体盖螺栓/螺钉 Torx自动变速器壳体盖螺栓位置图规格 M6×1.0×32.0(1 个)434-自动变速器壳体盖螺栓/螺钉 M6×1.0×40.0(3 个)435-自动变速器壳体盖螺栓/螺钉 M8×1.25× 50.0(3 个)436-自动变速器壳体盖螺栓/螺钉 M6×1.0×30.0(3 个) 805-自动变速器壳体盖螺栓/螺钉 M6×1.0×16.0(1 个)- 512 - 第一篇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图 1-6-28自动变速器油底壳、加速器盖和 2-1 档制动带伺服机构盖螺栓位置图23-自动变速器油底壳螺栓 M6×1.0×17.0(20 个) 103-2-1 手动档制动器伺服机构盖螺栓/螺钉 M8×1.25×25.0(3 个) 131-蓄压器盖螺栓/螺钉 M6×1.0×18.0(11 个)- 513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图 1-6-29432-4 档离合器轴止推垫片 517-驱动链轮止推垫片止推垫片位置图501-6-被动链轮止推垫片 514-驱动链轮止推垫片505-4 档离合器轴止推垫片611-2 档离合器壳体止推垫片630-输入离合器壳止推垫片(厚度可选择) 706-差速器半轴齿轮止推垫片(青铜)691-1/2 支承/内齿轮止推垫片703-差速器行星齿轮止推垫片- 514 - 第一篇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图 1-6-30合器壳轴套 616-1 档离合器壳前轴套轴套位置图523-涡轮轴轴套 614-2 档离 677-反 631-输人轴轴套2-液力变矩器轴套 7A-前差速器壳轴套(仅 M15 和 MN3 型) 作用太阳轮轴套(左侧)619-2 档离合器壳后轴套679-反作用太阳轮轴套(右侧)686-前进档鼓轴套 690-前差速器内齿轮轴套- 515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图 1-6-31606-被动链轮总成 629-输入离合器壳推力轴承总成 685-1-2 档制动鼓支承推力轴承 709-前差速器壳行星齿轮轴承轴承位置图431-前轮驱动轴轴承 521-驱动链轮轴承总成 644-输入轴推力轴承总成 671-输入太阳轮推力轴承总成7B-输出轴轴承总成(仅 MN7 型) 201-6-油泵驱动轴轴承674-反作用差速器壳(Reaction Carrier)推力轴承总成 676-反作用太阳轮(Reaction SunGear)推力轴承总成 695-前差速器壳内齿轮推力轴承 715-前差速器壳推力轴承 691-6-前差速器太阳轮推力轴承 723-输入离合器壳推力轴承- 516 - 第一篇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图 1-6-324-前轮驱动轴油封总成(右侧) 封环 (左侧) 101-自动变速器油滤清器密封件 525-液力变矩器油封总成唇形密封件位置图43-倒档制动带伺服机构活塞油 409-前轮驱动轴油封总成 605-5 档离合器活塞密封件(内) 635-输入离合器活塞密封件(外) 806-手动换档轴密封件11-6-前进档制动带伺服机构活塞油封环 604-4 档离合器活塞密封件(外) 634-输入离合器活塞密封件(内) 642-3 档离合器活塞和密封件总成107-手动 2-1 档制动器活塞密封件620-2 档离合器活塞和密封件总成 641-3 档离合器活塞密封件(内)- 517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图 1-6-331-6-自动变速器壳体外伸件密封件 41-倒档制动带伺服机构盖 O 形密封件 212-自动变速器油泵导板油封环 221-自动变速器油泵导板密封件 427-3-4 蓄压减振器活塞油封方形和 O 形密封件位置图14-前进档制动带伺服机构盖密封件 113-手动 2-1 档制动带伺11-车速传感器 O 形密封件105-手动 2-1 档制动带伺服机构盖密封件服机构活塞缸 O 形密封件 137A-1-2 蓄压减振器活塞油封环 137B-2-3 蓄压减振器活塞油封环 213-自动变速器油泵导板 O 形密封件 513-涡轮轴油封环 220-自动变速器油泵导板密封件 221-6-自动变速器油泵驱动轴密封件 422-3-4 蓄压减振器活塞缸 O 形密封件 621-6-输入离合器壳油封环519-涡轮轴油封环 520-涡轮轴 O 形密封件612-2 档离合器壳油封环(4 凸台)密封件 631-6-3 档离合器壳 O 形密封件613-2 档离合器壳油封环810-驻车棘爪执行器导向器 O 形密封件- 518 - 第一篇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图 1-6-3425-油底壳垫片 54-自动变速器侧盖垫片 429-自动变速器侧盖下部垫片垫片位置图371-控制阀体与隔板间垫片 430-自动变速器壳体上部垫片59-自动变速器侧盖内侧垫片图 1-6-351-TCC 接合-分离油路单向球阀 服结合油路单向球阀单向球阀(钢珠)位置图3-输入离合器-PBN 油路单向球阀 4-3 档 6-D4-伺 5-倒档-倒档伺服机构(大)油路单向球阀2-2 档-2 档离合器油路单向球阀离合器-低速档八档油路单向球阀(Lo/lst)油路单向球阀 9-3 档-3 档离合器油路单向球阀7-低速档-低速档/1 档(Lo?Lo/lst)油路单向球阀;1-6-D2-手动 2-1 伺服输入油路单向球阀 10-管路。低速档八档油路单向球阀- 519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图 1-6-36油泵盖油道(油泵体侧)43-铸造空穴2-主油路 17-降压油道图 1-6-371-吸人油道 2-主油路油泵体油道(油泵盖侧)42-排出油道 43-铸造空穴17-降压油道- 520 - 第一篇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图 1-6-38油泵体油道(控制阀体侧)17-降压油道 42-排出油道1-吸入油道 2-主油路图 1-6-391-吸人油道 2-主油路 29-3 档油道 13-TCC 分离油道控制阀体油道(油泵体侧)17-降压油道 11-6-D4 档油道 19-前进档伺服机构油道 42-排出油道35-D3 档油道36-D2 档油道31-6-低速档油道40-倒档油道- 521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图 1-6-401-吸入油道 2-主油路 13-TCC 分离控制阀体液压油道(壳体盖侧)5-1-2 档,3-4 档信号油道 6-输入离合器供给油道 20-低速档八档 25―2 档 10-执行器供给 11-变矩器供给 12-TCC 调节接合 11-6-D4 档 19-前进档伺服机构 24-3-4 档蓄压减振器3-PRN 油道 4-2-3 档信号油道 17 一降压油道7-输人离合器油道 1-6-转矩信号 9-TCC 信号(PWM) 14-TCC 接合 15-冷却器 21-辅助输入离合器供给 27-2 档离合器 42-排出油道 22-1-2 档蓄压减振器23-2-3 档蓄压减振器21-6-2-3 档切断(OFF)信号29-3 档 31-3 档离合器 39-低速档.1 档33-4 档离合器 35-D3 档 40-倒档 41-倒档伺服机构 #9-球阀 #10-球阀36-D2 档 37-手动 2-1 档伺服机构 31-6-低速档(10) 43-铸件空穴#5-球阀 #6-球阀 #7-球阀 #1-6-球阀- 522 - 第一篇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图 1-6-411-吸 A 油道 2-主油路 2/23-主油路/2-3 档蓄压减振器控制阀体至隔板垫片油道2/11-主油路/变矩器供给 2/22-主油路八-2 档蓄压减振器2/1-6-主油路/转矩信号3-PRN 油道 5-1-2 档,3-4 档信号 6-输入离合器供给 7-输人离合器 10-执行器供给 11-变矩器供给 25-2 档 12-TCC 调节接合 13-TCC 分离 29-3 档 19-前进档伺服机构 20-低速档八档 22-1-2 档蓄压减振器 26-2 档排出 27-2 档离合器 36-D2 档 42-排出油道 35-D3 档 37-手动 2-1 档伺服机构1-6-转矩信号 9-TCC 信号(PWM) 23-2-3 档蓄压减振器 31-3 档离合器14-TCC 接合 15-冷却器 11-6-1)4 档24-3-4 档蓄压减振器33-4 档离合器 34-4 档离合器排出31-6-低速档 39-低速档-1 档 40-倒档 361-6-隔板和垫/控制阀体螺栓41-倒档伺服机构382-TCC 电磁阀滤网/密封件总成- 523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图 1-6-421-吸人油道 2-主油路 3-4 档信号 11-变矩器供给 11-6-1)4 档 22-1-2 档蓄压减振器 27-2 档离合器 33-4 档离合器 40-倒档隔板油道3-PRN 档油道 16/2-润滑油路/主油路 10-执行器供给 10/5-执行器供给/1-2 档, 15-冷却器2/4-主油路/2-3 档信号 2/11-主油路/变矩器供给 14-FCC 接合6-输入离合器供给 7-输入离合器 1-6-转矩信号 9-TCC 信号(PWM) 12-TCC 调节结合 13-TCC 分离 23-2-3 档蓄压减振器 19-前进档伺服机构19/11-6-前进档伺服机构-D4 档 20-低速档/1 档 20/2-低速档几档/主油路 24-3-4 档蓄压减振器 25-2 档 26-2 档排出油道 37-手动 2-1 档伺服机构 31-3 档离合器 31/32-3 档离合器/3 档离合器/低速档-1 档29-3 档 29/31-3 档-3 档离合器 34-4 档离合器排出油道 41-倒档伺服机构35-D3 档 35-29-D3 档/3 档 36-D2 档 42-排出油道37/36-手动 2-1 档伺服机构/D2 档 31-6-低速档 39-低速档-1 档 39/31-6-低速档-1 档/低速档 41-40-倒档伺服机构/倒档 43/2-铸件空穴/主油路 361-6-隔板和垫片/控制阀体螺栓孔 382-TCC 电磁阀滤网/密封件总成- 524 - 第一篇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图 1-6-431-吸人油道 2 一主油路 13-TCC 分离 29-3 档 7-输入离合器 8 一转矩信号 22-1-2 档蓄压减振器 35-D3 档 36-D2 档 42-排出油道隔板主壳体盖垫片油道3-PRN 档 4-2-3 档信号 6-输入离合器供给 20-低速档/1 档 27-2 档离合器2/11-主油路/变矩器供给 16-油道9-TCC 信号(PWM) 10-执行器供给 11-变矩器供给 12-TCC 调节接合 11-6-D4 档 19-前进档伺服机构 33-4 档离合器 24-3-4 档蓄压减振器 31-6-低速档 25-2 档 26-2 档排出14 一 TCC 接合 15-冷却器 23-2-3 档蓄压减振器 3l-3 档离合器30-3 档/排出油道32-3 档离合器/低档,1 档34-4 档离合器排出油道37-手动 2-1 档伺服机构 43-铸件空穴39-低速档-1 档40-倒档 41-倒档伺服机构361-6-隔板和垫片/控制阀体螺栓382-TCC 电磁阀滤网/密封件总成- 525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图 1-6-441-吸人油道 2-主油路 10-执行器供给 14-TCC 接合 15-冷却器壳体盖油道(控制阀体侧)13-TCC 分离 13/14-ICC 分离/TCC 接合 20-低速档门档 31-3 档离合器 #1-球阀 ,3-PRN 档 6-输入离合器供给 7-输入离合器 1-6-转矩信号 9-TCC 信号(PWM) 16-油道 25-2 档 11-6-D4 档 19-前进档伺服机构 27-2 档离合器 19-3 档 42-排出油道 22―1-2 档蓄压减振器11-变矩器供给 12-TCC 调节接合23-2-3 档蓄压减振器 33-4 档离合器 40-倒档32-3 档离合器/低速档?1 档 #4-球阀35-D3 档 36-D2 档 37-手动 2-1 档伺服机构 43-铸件空穴31-6-低速档 39-低速档?1 档 #2-球阀 #3-球阀41-倒档伺服机构- 526 - 第一篇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图 1-6-451-吸人油道 2-主油路 16-油道 27-2 档离合器 19-前进档伺服机构壳体盖油道(壳体侧)13-TCC 分离 15-冷却器 24-3-4 档蓄压减振器 35-D3 档离合器 412-节流杯塞子 23-2-3 档蓄压减振器 42-排出油道3-PRN 档 7-输入离合器 10-执行器供给 22-1-2 档蓄压减振器 41-倒档伺服机构31-3 档离合器 32-3 档离合器/低速档-1 档 31-6-低速档33-4 档离合器37-手动 2-1 档伺服机构43-铸件空穴图 1-6-467-输入离合器 16-油道被动链轮支承油道32-3 档离合器/低速档-1 档 33-4 档离合器27-2 档离合器- 527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图 1-6-471-钢空心轴 2-TEE 接合油道油泵驱动轴和驱动链轮支承油道4-TCC 分离油道 227-油泵驱动轴总成 511-6-涡轮油 522-驱动链轮支承 516-驱动链轮 517-驱动链轮止推垫片 521-驱动链轮轴承总成 527-车速传感器转子总成3-变矩器密封件排回油道513-涡轮轴油封环 515-驱动链轮卡环519-涡轮轴油封环 520-涡轮轴 O 形密封圈 523-驱动链轮支承轴套图 1-6-481-吸入油道 2-主油路壳体油道(壳体盖侧)10-执行器供给 13-TCC 分离 15-冷却器 27-2 档离合器 31-6-低速档 42-排出油道 19-前进档 31-3 档离合器3-驻车档、空档、倒档油道伺服机构 22-1-2 档蓄压减振器 23-2-3 档蓄压减振器 35-D3 档油道 37-手动 2-1 档伺服机构 43-铸件空穴 44-通风口45-热敏元件排出口- 528 - 第一篇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图 1-6-491-吸人油道 16-油道 19-前进档伺服机构油道 31-3 档离合器壳体油道(底部)23-2-3 档蓄压减振器 45 一热敏元件排出口 27-2 档离合器 43-铸件空穴22-1-2 档蓄压减振器37-手动 2-1 档伺服机构图 1-6-5016-油道1-2 档和 2-3 档蓄压减振器壳体油道23-2-3 档蓄压减振器 37-手动 2-1 档伺服机构22-1-2 档蓄压减振器- 529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图 1-6-5116-油道 19-前进档伺服机构油道蓄压减振器盖隔板油道22-1-2 档蓄压减振器 23-2-3 档蓄压减振器 27-2 档离合器 37-手动 2-1 档伺服机构31-3 档离合器图 1-6-5216-油道 19-前进档伺服机构 31-3 档离合器 油管蓄压减振器盖油道23-2-3 档蓄压减振器 126-润滑油管 27-2 档离合器 124-前进档制动带伺服机构22-1-2 档蓄压减振器37-手动 2-1 档伺服机构125-手动 2-1 档制动带伺服机构油管- 530 - 第一篇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图 1-6-53手动 2-1 当制动带伺服机构盖油道37-手动 2-1 档伺服机构 124-前进档制 125-手动 2-1 档制动带伺服机构油管19-前进档伺服机构 动带伺服机构油管第二节4T61-4-E 型自动变速器的诊断与检修(一)4T61-4-E 型的自动变速器的功能测试 4T61-4-E 型自动变速器的功能测试程序如图 1-6-54 所示。 (二)换档选择系统的诊断 换 档 选 择 系 统 电 路 如 图 1-6-55 所 示 。 换 档 选 择 系 统 允 许 驾 驶 员 在 NORMAL 和 PERFORMANCE 两个换档模式中选择一个。按压变速杆上的换档选择开关按扭变换换档模式。 “PERPORMANCE” 换档开关通过连接 CKTl493 (深蓝) CKT 1550 和 (黑) 为车身控制模块 (BCM) 提供一个搭铁信号。当 BCM 接收到该输入时,BCM 便向 PCM 和仪表板模块(IPC)发送一个 信息。该信号激活 PCM 中的“PEBFOBMANCE”换档控制程序,并命令 IPC 模块点亮仪表板上 的“PEPR SHll 了”指示灯。 “PERFORMANCK”换档模式具有以下性能: 升档发生在较高的车速时,降档发生在较低的节气门位置;发动机转矩输出被升高至 2 档和 3 档。 换挡选择系统的诊断程序如图 1-6-56 所示。 (三)自动变速器油检查程序 1)起动发动机并运转车辆 15min 或直到自动变速器油达到 82~93℃的工作温度。 2)将车停在水平地面上。拉紧驻车制动并挡住车轮。 3)在发动机怠速运转的同时,踩住制动踏板,将变速杆换人每个档位(走一遍) ,最后 停在 P 位。 4)检查油面、颜色和状况(自动变速器油状况是根据颜色来诊断的) 。在自动变速器冷 态时,油面指示器上的油液将较高些,相反在工作温度下检查时油面则较低。 5)必要时添加 DEXRONⅢ自动变速器油:允许用 DEXRONⅡE 代用。 - 531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 自动变速器油检查程序如图 1-6-57 所示。图 1-6-544T65-E 型自动变速器的功能测试流程图- 532 - 第一篇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图 1-6-55换档选择系统电路图 1-6-56换档选择系统的诊断程序- 533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图 1-6-57自动变速器油检查程序(四)自动变速器油压检查程序 在进行自动变速器油压检查前,应确保油压控制(PC)电磁阀能从 PCM 接收到正确的电 信号,操作方法如下。 ①安装 Tech 2 诊断仪。 ②起动发动机并拉紧驻车制动。 ③检查是否有被存储的故障码。 ④必要时维修车辆。 油压检查程序如下。 注意:整个测试运转时间不要起过 2min,否则有可能损坏自动变速器。 1)检查自动变速器油面,应正确。 2)检查手动连接机构调整是否正确。必要时调整。 3)发动机不运转时,如图 1-6-58 所示,拆下油压测试孔塞,并装上 J21867 油压表。 4)将变速杆放入 P 位并拉紧驻车制动。 5)起动发动机,让发动机在怠速状态下运转至热机状态。 6)观察 Tech 2 诊断仪上的 PC 电磁阀,控制测试情况。 7)将 PC 电磁阀作用电流从 0.0A 升至 1.0A(每次升高 0.1A) 。让压力在每个压力范围 稳定 5s 时间。读出 J21867 油压表上对应的油压值。 - 534 - 第一篇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8)将读得的油压表与表 1-6-9 中的油压进行对比。 9)若读得压力与表中所列压力相差较大,则参考“油压不正确”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 10)拆下 J21867 油压表,并安装油压测试孔塞。图 1-6-58 表 1-6-9 油压控制电磁阀电流/A 0.02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0.70 0.80 0.90 0.98油压表的连接油压与电流的对应关系 油压范围/(1bf/in ) 170~190 165~185 160~180 155~175 148~168 140~160 130~145 110~130 90~115 65~90 55~652(五)路试程序 1.路试内容 下列测试为评价自动变速器的状况提供的一种方法。它能获得绝大多数前进档的状况。 该测试被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1)电气功能检查(Electrical Function Check) 。 2)升档控制和 TCC 应用状况检查(Upshift Control andTCC Apply) 。 3)部分节气门降档检查(PartThrottle DetentDownshifts) 。 4)全开节气门降档检查(FullThrottle DetentDownshifts) 。 5)手动降档检查(Manual Downshifts) 。 - 535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 6)滑行降档检查(Coasting Downshift) 。 7)手动档位选择检查: (Manual GearRange Selec tion) 。 ①倒档(REVERSE) 。 ②手动 1 档(Manual FIRST) 。 ③手动 2 档(Manual SECOND) 。 ④手动 3 档(Manual THIRD) 。 2.路试要求 1)在路试前,应确保以下几点: ①发动机性能良好; ②自动变速器油面正确; ③轮胎压力正确。 2)路试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只能在交通条件允许时进行路试; ②以一种受控的、安全的方式运行车辆; ③遵守所有的交通规则; ④在进行路试的同时监视 Tech 2 诊断仪; ⑤注意任何不正常的声音或气味。 3)路试后应检查下列状况: ①自动变速器油面是否正确; ②读取路试中可能设置的故障码; ③Tech 2 诊断仪上有无不正常的读数。 3.电气功能检查(Electrical Function Check) 进行此项检查前, 应确保自动变速器电控元件连接和功能正常, 否则会导致大量的诊断 麻烦。检查步骤如下。 1)连接 Tech 2 诊断仪。 2)确保变速杆位于 P 位并拉紧驻车制动。 3)起动发动机。 4)确保获得下列诊断仪数据且功能正常。 ①发动机转速(Englne Speed) 。 ②变速器输入轴速度(Transmission lnput Speed) 。 ③变速器输出轴速度(Transmission Output Speed) 。 ④车速(Vehicle Speed) 。 ⑤TFP 手动阀位置开关(TPPManual Valve PositionSwitch) 。 ⑥变速器档位(Transimission Range) 。 ⑦受控档位(当前档位) (Commanded Gear(Current Gear)。 ) ⑧油压(PC)电磁阀参考电流(PC Solenoid Reference Current) 。 ⑨油压(PC)电磁阀工作电流(PC Solenoid Actual Current) 。 ⑩油压(PC)电磁阀脉冲宽度(PC Solenoid DutyCycle) 。- 536 - 第一篇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11 。 ○制动开关(Brake Switch) 12 ○发动机冷却液温度(EnSine Coolant Temperature) 。 13 ○自动变速器油温度(Transmission Fluid Temperature) 。 14 ○节气门角度(Throttle Angle) 。 15 ○点火电压(1gnition Voltage) 。 16 ○1-2 档换档电磁阀(1-2 Shift Solenoid) 。 17 ○2-3 档换档电磁阀(2-3 Shift Solenoid) 。 18 TCC 电磁阀脉冲宽度(TCC Solenoid Duty Cycle) ○ 。 19 TCC 打滑速度(TCC SlipSpeed) ○ 。 5)在踩下和放松制动踏板的同时,监视 Tech 2 诊断仪上的制动开关(Brake Switch) 信号。Tech 2 诊断仪应显示: ?P→R; ?R→N; ?N→D。 ③在每个档位均暂停 2-3s。 ④确信档位啮合连贯且不生硬。 注意:啮合生硬可能由下列情况导致。 ?怠速高。将发动机怠速与理想怠速进行比较,看是否偏高。 ?油压(PC)电磁阀控制电流低,将 PC 电磁阀参考电流与 PC 电磁阀实际电流相比较, 看是否偏低。 注意:换档太软或延迟可能由下列原因导致。 ?发动机怠速偏低。 ?自动变速器油面低。 ?油压(PC)电磁阀控制电流高。 ?自动变速器油温度低(冷) 。 7)观察 Tech 2 诊断仪上的自动变速器档位。 ①踩下制动踏板并确保驻车制动已拉紧。 ②将变速杆移到所有档位一遍。 ③在每个档位上暂停 2-3。 。 ④将变速杆返回 P 位。 ⑤确信所有换档杆位置与 Tech 2 诊断仪上显示的相符。 8)检查节气门开度输入。 ①踩下制动踏板并确保驻车制动已拉紧。 ②确保变速杆位于 P 位。 ③用节气门踏板升高和降低来改变发动机转速的同时观察节气门开度。Tech 2 诊断仪 上的节气门开度(Throttle Ande)应随发动机转速升高和降低。 4.升档控制和 TCC 应用状况检查(Upshift ControlandTCC Apply) PCM 根据节气门开度(Throttle Ande)和车速(Vehicie Sped)计算升档点。当 PCM- 537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 确定该条件满足一个档位要求时,PCM 便通过接通或断开相应电磁阀的搭铁线路进行换档。 该项检查内容和方法如下。 1)参考换档车速表(表 1-6-6)并选 12%、25%或 50%中的某一个节气门开度。上述 所有节气门开度都应进行试验以覆盖正常的驱动范围。 2)观察诊断仪上的下列参数: ①节气门开度(Throttle Angle) ; ②车速(Vehlcle Speed) ; ③发动机转速(Engine Speed) ; ④受控档位(Commanded Gear) ; ⑤打滑速度(Slip Speed) ; ⑥电磁阀状态(Solenoid States) 。 3)将换档杆放人“OVERDRIVE”位置。 4)用所选择的节气门开度加速车辆(注意节气门固定不动) 。 5)随着变速器的升档,注意每个档位换档发生时的车速,在档位变换的 1-2s 中应有一 种明显的感觉或发动机转速变化。 6)将换档车速与表 1-6-6 中所列相比较。并注意有无换档生硬、太软或延迟换档、打 滑以及任何噪声或振动。 7)重复 1)~6)步骤,完成所有节气门开度下的试验。 这 里 需 要 指 出 : 该 自 动 变 速 器 装 备 有 ECCC ( 电 控 容 量 离 合 器 ,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Capacity Clatch) ,压力板不能完全锁止在液力变矩器盖上。依据车速向离合 器板施加的压力被控制在能保持 D2、 D4 档时有一个小范围的打滑 D3、 (大约 20r/min) ECCC 。 用于减少使用 TCC 时产生的噪声、 振动或粗暴感。 典型的起作用速度 D3 档时为 49~52km/h, 1)4 档时为 65~73km/h。TCC 只有在发动机处于闭环工作和车速如表 1-6-6 所示的情况下 才起作用。 8)检查 D3 档和 1)4 档时 TCC 起作用情况。 ①参考表 1-6-6 看 TCC 起作用车速是否正确。 ②轻放制动踏板,TCC 将分离。 注意 TCC 起作用点。 TCC 起作用时, 当 发动机转速应有一个明显的下降且打滑速度下降 至低于 100r/min。 若 TCC 起作用情况不能被检测到则: ――检查故障码; ――参考液力变矩器诊断程序。 5.部分节气门降档检查(PartThrottle detent Down,shift) 1)将变速杆放在“OVERDRIVE” (超速档)位置。 2)在 4 档中将车辆加速至 64~88km/h。 3)快速将节气门开度打开至大于 50%。 4)验证下列情况发生: ①TCC 分离;- 538 - 第一篇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②变速器马上降至 3 档。 6.全开节气门降档检查(FullThrotfie detentDown shift) 1)将变速杆放在“OVERDRIVE” (超速档)位置: 2)在 4 档中,将车辆加速至 64~88km/h。 3)快速将节气门开度增大至 100%。 4)确保下列情况发生: ①TCC 分离; ②变速器马上降至 2 档。 7.手动降档检查(ManualDownshift) 换档电磁阀不能控制 4→3 档手动降档,4→3 档手动降档是液压控制的,3→2 档和 2→1 档 手动降档是电控的。在选择 4→3 档降档期间或其后短时间内电磁阀的状态将发生变化。 1)手动 4→3 档降档检查: ①将变速杆放在“OVERDRIVE” (超速档)位置; ②在 4 档中将车辆加速至 64~88km/h; ③在将变速杆移人“THIRD” 档)的同时放松节气门; (3 ④确保下列情况发生; ?TCC 分离; ?变速器马上降至 3 档(THIRD) ; ?发动机制动。 2)手动 4→2 档降档检查: ①将变速杆在“OVERDRIVE” (超速档)位置; ②将车辆加速至 64~72km/h; ③在将变速杆移人“SECOND” 档)的同时放松节气门; (2 ④确信下列情况发生: ?TCC 分离; ?变速器马上降至 2 档; ?发动机制动。 3)手动 4→1 档降档检查: ①将变速杆放在“OVERDRIVE” (超速档)位置; ②将车辆加速至 64km/h(40mph) ; ③在将变速杆移人 1 档的同时放松节气门; ④确保下列情况发生。 ?TCC 分离; ?变速器马上降至 2 档; ?发动机制动; ?在标定车速(典型的车速为 48~64km/h)下变速器降至 1 档。 8.滑行降档检查(Coasting Downshift) 1)将变速杆放在“OVERDRIVE” (超速档)位置。- 539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 2)在 TCC 起作用下将车辆加速至 4 档。 3)放松节气门并轻踩制动。 4)确保下列情况发生: ?TCC 分离; ?在表 1-6-6 中所列的降档车速下发生降档。 9.手动档位选择检查(Manual Gear Range Selection) 在手动档位下换档电磁阀控制升档。用 10%~15%的节气门角度进行下列测试。 (1)倒档 1)车辆停止时,将变速杆移人“REVERSE” (倒档) 。 2)缓慢加速车辆。 3)确信没有明显的打滑、噪声或振动。 (2)手动 l 档(Manual First) 1)车辆停驶时,将变速杆移入“FRIST” 档) (1 。 2)将车辆加速到 32km/h(20mile/h) 。 3)确信下列情况发生: ?无升档发生; ?TCC 不参与工作; ?无明显打滑、噪声或振动。 (3)手动 2 档(ManualSecond) 1)在车辆停驶时,将变速杆移人“SECOND” 档) (2 。 2)将车辆加速到 57km/h(35mile/h) 。 3)确信下列情况发生: ?1→2 档升档发生; ?2→3 档升档不发生; ?无明显打滑、噪声或振动。 (4)手动 3 档(ManualThird) 1)在车辆停驶时,将变速杆移人“THIRD” 档) (3 。 2)将车辆加速到 64km/h(40mile/h) 。 3)确信下列情况发生: ?1→2 档升档发生; ?2→3 档升档发生; ?无明显打滑、噪声或振动。 (六)液力变矩器诊断程序 液力变矩离合器(TCC)起作用(参与工作)取决于 PWM 电磁阀控制的液压。该电磁阀 位于自动变速器总成的内部。该电磁阀受控于计算机的控制开关和传感器的组合关系。 1.液力变矩器导轮 液力变矩器导轮滚柱式单向超越离合器两种不同的故障现象。 一是导轮总成在两个方向 均是自由轮(都能自由旋转) ;另一是导轮总成一直保持在锁止状态(卡死) 。 - 540 - 第一篇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2.低速时加速不良 若导轮一直可自由转动,车辆由静止状态起步时便加速不良。在车速高于 50~55km/h (33~35mile/h)时,车辆工作正常。对于加速不良,应首先检查排气 系统是否被堵塞且自动变速器是否以 1 档起步。 如果在空档时, 发动机能自由加速至高转速, 便可以认为发动机和排气系统是正常的。 检查 D 位和 R 位的加速性能, 以帮助确定是否导轮 一直处于自由转动状态。 3.高速时加速不良或导轮一直保持在锁止状态(卡死) 车辆起步加速是正常的, 发动机转速和车速在高速时受限制或制约。 直观检验变矩器看 有无因过热而呈现蓝色。 如果变矩器已经被拆下, 可以通过将手指伸入导轮单向离合器带花 键的内环并试着向两个方向转动内环的方法来检查导轮滚柱式单向离合器。 内环应该顺时针 方向能自由转动,但逆时针转动困难或根本无法转动。 4.噪声 注意不要把噪声与油泵呜呜声混淆,该噪声在 P 位、N 位和其他档位下通常是明显的。 油泵呜呜声会随着油路压力而变化。 在车辆停驶且变速器处于 D 位或 R 位时, 注意液力变矩器的呜呜声, 该声音将随着发动 机转速的升高而升高,在车辆运动或液力变矩器离合器接合时,该声音将停止,因为液力变 矩器的主从动部分此时以相同的速度运转。 进行下列测试以确定噪声是否来自液力变矩器。 1)将脚放在制动踏板上,踩下制动踏板。 2)将变速杆放入 D 位。 3)踩下加速踏板,使发动机转速升至 1200r/min,注意时间不要超过 6s, (注意:踩下 加速踏板的时间若超过 6s,有可能损坏变速器) 。在此负荷下液力变矩器噪声将升高。 5.液力变矩器离合器(TCC)发抖 关键是注意 TCC 发抖是什么时候和什么条件下发生的。TCC 发抖仅在变速器与 TCC 接合 或 TCC 分离时发生, TCC 没有完全接合和没有完全分离时或同时分离和接合 TCC 时会导致 如 发抖。在 TCC 板完全起作用(接合)后 TCC 发抖是从来都不会发生的。 此外,还有一些情况也有可能导致 TCC 发抖,如涡轮轴油封泄漏;泄压孔有节流;离合 器或壳体表面变形;TCC 板的摩擦材料有缺陷和不合格等。 6.TCC 接合后发抖 如果在 TCC 接合后出现发抖现象,多数情况下变速器没有任何问题。如上所述,TCC 已 经接合之后,TCC 不可能打滑。在小节气门和负荷下,发动机的故障一般不会引起重视,但 他们在 TCC 接合后转而上坡或加速时间却变得十分明显, 这是由于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间有 了机械耦合。一旦 TCC 接合,便没有液力变矩器(液压耦合)阻力,所以发动机或传动系的 振动在 TCC 接合前不明显。 为避免对 TCC 发抖诊断错误,造成自动变速器不必要的解体或液力变矩器的不必要更 换,建议先检查下列元件。 1)火花塞――检查火花塞有无破裂,电阻是否过高或绝缘体损坏。 2)火花塞导线――检查导线有无白色物质,两端是否有红色(氧化)或黑色(积炭)- 541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 物质存在,若有说明导线已损坏。 3)点火线圈――检查点火线圈的底部有无变黑,若有说明发动机失火。 4)喷油器――喷油器中的过滤网有可能堵塞。 5) 真空泄漏――发动机无法得到正确的燃油, 真空泄漏有可能导致混合气过浓或过稀。 6)EGR 阀――导致太多或太少的废气进入气缸,使混合气太浓或太稀。 7)MAP/MAF 传感器――象真空泄漏一样,发动机无法得到与发动机正确工况相应的燃 油。 8)进气门积炭――积炭阻止了燃油/空气混合物进入气缸。 9)凸轮――气门升程不够,阻止燃油/空气混合物进入气缸。 10)氧传感器――该传感器可能命令发动机在太浓或太稀的混合气状态下长时间工作。 11)燃油压力――可能太低。 12)发动机支座――发动机支座的振动可能导致 TCC 接合后发抖。 13)变速驱动桥连接――检查有无振动。 14)节气门位置传感器――TCC 的接合和分离是根据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信号进行的,如 果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超出技术要求范围,在发动机小负荷时,TCC 可能保持接合状态。 15)气缸平衡――活塞环损坏或气门密封不良可能导致某缸功率不足。 16)燃油品质――可能导致发动机性能不良。 7.液力变矩器评价和诊断 液力变矩器存在下列任一情况时,应予更换: 1)毂焊接接头部位出现外部泄漏。 2)变矩器毂擦伤或损坏。 3)变矩器枢轴断裂、损坏或曲轴配合不良: 4)冲洗冷却器和冷却器管路后发现金属材料: 5)油泵损坏或在变矩器内发现金属材料。 6)车辆存在 TCC 发抖和/或 TCC 无法接合:在 对所有液压和电气元件诊断后才能更换液力变矩器。变矩器离合器材料可以进行抛光。 7)液力变矩器失去平衡,且无法校正。 8)变矩器被带有防冻剂的发动机冷却液污染。 9)导轮滚柱或单向离合器内部发生故障。 10)轴向间隙过大。 11)离合器中产生过热的碎片。 12) 在无内部元件磨损或损坏时, 在滤清器中或磁铁上发现金属材料或离合器摩损材料, 这说明摩损材料来自于变矩器。 液力变矩器在下列情况下不应更换: 1)油有气味或油已变色,但没见金属或离合器表面材料。 2)一个或多个变矩器螺栓螺纹损坏。 8.液力变矩器振动测试程序 用下列程序确定和校正液力变矩器的振动。- 542 - 第一篇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1)让发动机处于怠速运转且变速器位于 P 位或 N 位,观察振动。 2)发动机熄火。 3)拆下液力变矩器螺栓。 4)将液力变矩器旋转至另一个螺栓位置。 5)装上液力变矩器螺栓。 6)让发动机处于怠速运转且变速器位于 P 位或 N 位,观察振动。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获得最佳平衡为止。 9.噪声和振动分析 在车辆运动时噪声和振动明显,一般不是自动变速器的原因。发动机处于怠速位置,自 动变速器位于 P 位和 N 位,有明显的噪声和振动,但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升高变化不太明显, 则可能是由于发动机性能不良造成的。此时应进行下列检查。 1)检查轮胎有无不规则磨损、不平衡、尺寸混淆、半径和斜纹帘布层混淆。 2)检查悬架元件有无定位不准、磨损、紧固件丢失等。 3)检查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支座有无损坏或螺栓松动。 4)检查变速器壳体安装孔有无螺栓、螺母丢失或松动,有无裂纹等。 5)检查飞轮有无螺栓丢失、松动、裂纹和不平衡等。 6)检查液力变矩器螺栓有无丢失或松动、平衡重有无丢失或松动,有无不平衡等。 (七)油液泄漏诊断 1.一般诊断方法 1)确认泄漏的油是自动变速器油。 2)彻底清洁被怀疑泄漏的部位。 3)让车辆运行 24kin 或直到达到正常工作温度。 4)将车辆停在干净纸或厚硬纸板上。 5)发动机熄火。 6)在纸上查找油液点。 7)进行必要的修理。 2.粉末方法 1)用溶剂彻底清洁被怀疑泄漏的部位。 2)对怀疑泄漏的部位使用烟雾型粉末。 3)让车辆运行 24km 或直到达到正常工作温度。 4)发动机熄火。 5)检查怀疑的泄漏部位。 6)根据粉末查找出泄漏途径,从而找到泄漏源。 7)进行必要的修理。 另外还可用着色荧光方法进行检查。 3.可能的油液泄漏部位 4T61-4-E 型自动变速器可能的泄漏部位如图 1-6-59 所示。- 543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 (八)自动变速器线束检查 自动变速器线束检查程序及数据如图 1-6-60 所示。 (九)换档电磁阀泄漏测试 1)将直径 1/2in 的橡胶软管用卡箍连在电磁阀的进口端。 2)如图 1-6-61 所示,在电磁阀的一个端子和蓄电池负极端子(搭铁)间连一根导线。 2 。过高 3)向橡胶软管通人压缩空气。注意空气压力不要用超过 826.8kPa(1201bf/in ) 的压力不利于电磁阀球座阀的密封。 4)在电磁阀的另一端子和蓄电池正极端子(12V)间连一根导线(图 1-6-61) 。 5)观察通过电磁阀的空气流。若在电磁阀被激活(通电)时有空气泄漏,则应更换电 磁阀。 (十)自动变速器油压(TFP)手动阀位置开关电阻检查 自动变速器油压(TPP)手动阀位置开关电阻的检查方法和数据如图 1-6-62 所示。 注意:本章流程图中,CKT 指电路编号。 (十一)自动变速器油冷却器流量测试(冲洗程序) 1)拆下 J35944-A,自动变速器油冷却器和管路冲洗工具上的加注盖,并加注 0.6L 的 LJ 冷却器冲洗液。 2)装上 J3594-4-A 的盖,并将 J35944-A 加压至 550~700kPa。 3)将 J35944-A 连在自动变速器油冷却器管路(连在自动变速器油冷却器的底部接头) 的变速器端。 4)将排出管连在自动变速器油冷却器管路的顶部。 5)夹紧主放油器的排出管。 6)使 J35944-A 上的水阀位于“OPP”位置,将供水管连在工具上。 7)将供水管转至“ON”位置。 8)通过打开水阀至“ON”位置,冲洗自动变速器油冷却器 10s。如果水不能流过自动 变速器油冷却器, 说明冷却器已完全堵塞, 不要继续进行冲洗程序, 否则将损坏工具或元件。 应将水阀马上关闭,检查油管及冷却器,更换堵塞的油管和/或自动变速器油冷却器。 9)关闭水阀并将排出管夹在 5 加仑的桶上。 10)用毛巾盖住桶以防飞溅。- 544 - 第一篇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图 1-6-591-手动换档轴密封件总成 构盖密封件 封总成4T65-E 型自动变速器的可能泄漏点图2-油压测试孔塞 3-通风孔总成 4-倒档制动带伺服机 10-液力变矩器油 13-壳体总成 6-车速传感器密封件 7-驱动轴油封总成(右)5-加油管密封件1-6-前进档制动带伺服机构盖密封件 (孔隙/裂缝) 14-壳体侧盖密封垫9-驻车棘爪执行器导轨密封件 15-电器接头密封件11-液力变矩器总成(焊缝/裂缝)12-自动变速器油冷却器管接头 11-6-油底壳密封垫16-驱动轴油封总成(左)17-壳体侧盖内部密封垫- 545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图 1-6-60自动变速器线束的检查图 1-6-61换档电磁阀的泄漏测试- 546 - 第一篇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 547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图 1-6-62TFP 手动阀位置开关电阻的检查11)将水阀转至“ON”位置并压下触发器以便将冲洗液混入水流中。 12)用捆夹保持触发器向下。 13)用水和冲洗液冲洗冷却器 2min。在冲洗期间,每隔 15~20 s 给工具上的空气阀供 气 3~5s。 14)放松触发器并将水阀转至“OFF” 。 15)从自动变速器油冷却器管上脱开两个软管,完成初始冲洗。 16)将软管连在初始冲洗的相反位置,进行反向冲洗。 17)将水阀转至“ON”位置并压下触发器,使冲洗液混入水流中。 18)用捆夹保持触发器向下。 19)用水和冲洗液冲洗冷却器 2min。在冲洗期间,每隔 15~20s 给工具上的空气阀供 气 3~5s。 20)放松触发器。用水冲洗 1min。 21)将水阀转至“OFF”位置。 22)将压缩空气连在空气阀上。 23)用压缩空气吹干系统,直到排出管没有湿气为止。- 548 - 第一篇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24)将冷却器供给管连在变速器上。冷却器供给管是在变速器的顶部。 25)夹紧至放油容器的排出管。 26)在给变速器充加自动变速器油后,起动发动机。 27) 让发动机转动 30s, 以油排出冷却器中残余的湿气。 30s 期间至少应有 29 quarts 在 (夸脱)的油流出。 28)如果油流不足,则脱开冷却器处的供给管检查来自变速器的油流,并观察此油流 30s,若此时油流仍不足,则检查是否是变速器的原因;若此时油流充足,则检查冷却器管、 接头并重复冷却器冲洗程序。若油流仍不足则更换冷却器; 29)拆下排出管并连上冷却器管,调整自动变速器油面。 (十二)自动变速器故障症状诊断 1.自动变速器故障症状诊断种类及信息 4T61-4-E 自动变速器故障症状诊断种类有表 1-6-10 所列七类(左列) 。根据车辆或自 动变速器的工作状况选择相应的诊断种类,再根据表 1-6-10 的右列确定特定的症状诊断信 息进行诊断。注意:在开始进行任何诊断前,必须先进行图 1-6-54 所示的功能测试程序。 2.自动变速器元件油液泄漏诊断 变速器元件油液泄漏诊断如表 1-6-11 所示。 注意:表 1-6-11 到表 1-6-32 中括号内数字为图 1-6-12 至 1-6-34 中的标注零件号。 3.管路压力不正确的诊断 管路压力不正确的诊断如表 1-6-12 所示。表 1-6-10 序号 诊断种类 自动变速器油诊断: 包括油液状 1 况 (外观、 杂质、 气味、 过热等) 、 油路压力(高或低) 、油液泄漏 等 2 噪声和振动诊断: 包括液力变矩 器诊断和噪声和振动分析 4T61-4-E 型自动变速器故障症状诊断种类 诊断信息 ?参考自动变速器油检查程序 ?参考管路压力不正确诊断 ?参考自动变速器元件油液泄漏诊断 ?参考液力变矩器诊断程序 ?参考噪声和振动分析 ?参考无驻车档的诊断 档位性能诊断:包括无驻车档、 3 无倒档或倒档打滑、 无前进档或 前进档打滑、 无发动机制动作用 ?参考倒档打滑或无倒档的诊断 ?参考前进档打滑或无前进档的诊断 ?参考锁住“D/R”档位的诊断 ?参考在手动 2 档或低速档时无发动机制动作用的诊断 换档质量(感觉)诊断:包括换 4 档冲击、 换档太软、 接合冲击 (静 止换档时) 、接合延迟(静止换 档时) 5 换档模式诊断:包括无法升档、 ?参考 1-2 档换档冲击或太软的诊断 ?参考 2-3 档/3-2 档换档冲击或太软的诊断 ?参考 3-4 档/4/3 档换档冲击或太软的诊断 ? “P”位与 R/D 位接合冲击的诊断 ? “P”位与 R/D 位接合延迟的诊断 ?参考 1 档打滑或无 1 档的诊断- 549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打滑或掉档、只有一个前进档、 只有两个前进档、 不能从 1 档开 始等 ?参考 2 档打滑或无 2 档的诊断 ?参考 3 档打滑或无 3 档的诊断 ?参考 4 档打滑或无 4 档的诊断 ?参考只有 1 档的诊断 ?参考只有 2 档的诊断 ?参考只有 3 档的诊断 ?参考只有 4 档的诊断 ?参考只有 1 档和 2 档(2-3 档换档电磁阀卡在 ON 位置)的诊 断 ?参考只有 1 档和 4 档(1-2 档换档电磁阀卡在 ON 位置)的诊 断 ?参考只有 2 档和 3 档(1-2 档换档电磁阀卡在 OFF 位置)的诊 断 ?参考只有 3 档和 4 档(2-3 档换档电磁阀卡在 OFF 位置)的诊 断 6 换档车速诊断, 主要是换档点不 正确 ?参考升档或降档车速过高或过低的诊断 ?参考液力变矩器诊断程序 ?参考液力变矩器离合器(TCC)不能接合的诊断 液力变矩器诊断: 主要包括液力 7 变矩器诊断、 TCC 不能接合、 TCC 不能分离和 TCC 发抖 ?参考在所有档位变矩器离合器一直锁止在 ON 位置的诊断 ?参考在 2 档、3 档和 4 档时变矩器离合器一直锁止在 ON 位置 的诊断 ?参考液力变矩器离合器(TCC)接合或分离有冲击的诊断 ?参考变矩器离合器接合粗暴、打滑或发抖的诊断表 1-6-11 检查部位 自动变速器油面 自动变速器油状况变速器元件油液泄漏诊断 原 因油面过高会导致通风口总成(37)漏油 ?被发动机冷却液、发动机机油、制动液等污染 ?氧化或性能退化会产生油液泡沫和通风口总成处漏油 通风口总成(37)堵塞或损坏会导致自动变速器内部压力过高,并使油从其他元件 处泄漏 ?油底壳螺栓和螺钉松动、错扣或丢失通风口总成油底壳总成?油底壳(24)损坏 ?油底壳垫片(25)位置不对或损坏自动变速器油滤清器 和密封件总成?自动变速器油滤清器总成(100)损坏 ?自动变速器油滤清器密封件总成(101)丢失或损坏会导致油液泡沫和在通风口 总成处漏油- 550 - 第一篇?热敏元件板销(120、123)错位 热敏元件总成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热敏元件(121)或热电元件板(122)移位、丢失或损坏,导致油底壳中油液面 过高、油液起 包沫和在通风口总成(37)处漏油 ?控制阀体螺栓和螺钉(56、57、58)松动、螺纹错扣或丢失控制阀体盖总成?控制阀体盖(53)有缝隙或损坏 ?控制阀体盖垫片(54、59)错位或损坏 ?线束总成(224)损坏或电气连接器端子处泄漏前轮驱动轴油封总成 前进档制动带伺服机 构总成前轮驱动轴油封总成(4、409)松动或损坏 ?前进档制动带伺服机构盖螺栓和螺钉(12)松动、螺纹错扣或丢失 ?前进档制动带伺服机构盖(13)有缝隙或损坏 ?前进档制动带伺服机构盖密封件(14)错位或损坏 ?倒档制动带伺服机构盖保持环(39)错位或损坏 ?倒档制动带伺服机构盖(40)有缝隙或损坏 ?前进档制动带伺服机构盖密封件(14)错位或损坏 自动变速器油冷却器管接头总成(28、29)松动、螺纹错扣、损坏或丢失密封件 ?壳体外伸件螺栓和螺钉(5)松动、螺纹错扣或丢失 ?壳体外伸件总成(6)有缝隙或损坏倒档制动带伺服机构 总成 自动变速器油冷却器 管接头总成自动变速器壳体外伸 件总成?壳体外伸件密封件总成(8)错位或损坏 ?前差速器轴套(7A)或输出轴轴承总成(7B)磨损或损坏 ?壳体外伸件总成(6)回油孔堵塞或丢失,导致右侧前轮驱动轴油封总成处重复 泄漏车速传感器总成 油压测试孔塞 手动换档轴总成?车速传感器总成螺栓或螺钉(9)松动、螺纹错扣或丢失 ?车速传感器 O 形密封环(11)移位或损坏 油压测试孔塞(38)松动、螺纹错扣、损坏或密封件丢失 ?手动换档轴密封件总成(806)移位或损坏 ?手动换档轴(807)密封表面损坏 ?驻车棘爪或执行器销(8010)松动或丢失 ?驻车棘爪或执行器导向装置(809)损坏 ?驻车棘爪或执行器导向装置 O 型密封环(810)错位、丢失或损坏 液力变矩器油封总成(525)松动或损坏 主动链轮支承(522)放油孔堵塞或丢失,导致液力变矩器油封件总成处重复漏油 自动变速器壳体总成(3)有缝隙或损坏驻车棘爪或执行器具 导向装置总成 液力变矩器油封总成 主动链轮支承总成 自动变速器壳体总成表 1-6-12 检查部位 自动变速器油面(仅低压时) 油面过低管路压力不正确有诊断 原 因- 551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热敏元件板销(120,123)失调 热敏元件总成(仅低压时) ?热敏元件(121)或热电元件板(121)错位、丢失或损坏,导致油底壳中 油面底 自动变速器油滤清器和 密封件总成 ?自动变速器油滤清器总成(100)丢失或损坏 ?自动变速器油滤清器密封件总成(101)丢失或损坏(仅低压时) 线束总成(224)断开或损坏 ?下列元件磨损或损坏(仅在低压时) :油泵盖(201) 、油泵体(332) 、油 泵叶轮环 (209) 油泵转子 、 (110) 油泵叶轮 、 (111) 油泵导轨油封环 、 (112) 、 油泵导轨 O 形密封件(113) 、油泵导轨(214) 线束总成 ?油泵导轨(214)卡滞(仅高压时) ?油泵初级弹簧(222,223)或油泵导轨轴销(215)丢失或损坏(仅低压时) ?油泵导轨密封件(220)或油泵导轨密封件支承(221)丢失或损坏(仅高 压时) ?油压控制电磁阀总成(322)损坏 油泵总成 ?电磁阀 O 形密封圈(305、316)丢失或损坏 ?电磁阀保持架(314)丢失或损坏 油压控制电磁阀总成 ?转矩信号调节器阀(321)是否卡滞或损坏 ?阀保持架(314)丢失或损坏 ?油压调节阀(321)卡滞或损坏 ?油压调节阀弹簧(311,312)丢失或损坏 转矩信号调节器阀总成 ?倒档增压阀(310)卡滞或损坏(仅高压时) ?主油路增压阀(304)卡滞或损坏(仅高压时) ?阀保持架(302)丢失或损坏 ?执行器供给极限阀(414)卡滞或损坏 油压调节阀总成 ?执行器供给极限阀弹簧(415)丢失或损坏 ?执行器供给极限阀弹簧座(416)丢失或损坏 执行器供给极限阀总成(仅 低压时) ?低量切断阀弹簧(323)丢失或损坏 ?低量切断球阀(324)丢失、卡滞或损坏 ?低量切断阀弹簧座(325)丢失或损坏4.驻车档换至倒档/前进档延迟的诊断 在发动机怠速时,变速杆由 P 位或 N 位移入 D 位或 R 位时,接合时间大于 3s。驻车档 换至倒档/前进档延迟的诊断如表 1-6-13 所示。 5.P 位与 R 位/D 位接合冲击的诊断 在发动机怠速运转时,变速杆由 P 位或 N 位换入 D 位或 R 位时,档位接合有冲击。P 位 与 R 位/D 位接合冲击的诊断如表 1-6-14 所示。表 1-6-13 检查部位 驻车档换至倒档/前进档延迟的诊断 原 因- 552 - 第一篇自动变速器油面 自动变速器主油路压力 倒档制动带伺服机构总成(仅倒档延迟)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油面过低自动变速器主油路压力过低 倒档制动带伺服机构活塞油封环(43)损坏或滚压不平前进档制动带伺服机构总成(仅前进档延迟时) 前进档制动带伺服机构活塞油封环 (18) 损坏或滚压不平 控制阀体总成 仅倒档延迟时 仅前进档延迟时 控制阀体隔板总成(仅前进档延迟时) TCC 低流量切断球阀总成 倒档伺服机构增压阀(367A)卡滞或损坏 前进档伺服机构增压阀(367B)卡滞或损坏 热敏元件损坏或功能不正常 TCC 低流量切断球阀(420)没有落座,导致液力变矩器 中油回流 输入离合器总成 ?输入离合器壳油封环(628)损坏或滚压不平 ?输入离合器壳总成(632)密封表面损坏 ?输入离合器壳球阀总成(633)堵塞或损坏 ?输入离合器内活塞密封件(634)损坏或滚压不平 ?输入离合器外活塞密封件(635)损坏或滚压不平 ?输入离合器活塞总成(636)密封表面损坏表 1-6-14 检查部位 自动变速器主油路压力P 位与 R 位/D 位接合冲击的诊断表 故障原因 自动变速器主油路压力高 倒档制动带伺服机构活塞缓冲弹簧(45)断裂或丢失 前进档制动带伺服机构活塞缓冲弹簧 (19) 断裂或丢失 #5 球阀(372)错位或丢失 #6 球阀(372)错位或丢失 倒档伺服机构增压阀(367A)卡滞或损坏 前进档伺服机构增压阀(367B)卡滞或损坏 热敏元件损坏或功能不正常倒档制动带伺服机构总成(仅倒档冲击时) 前进档制动带伺服机构总成(仅前进档冲击时) 自动变速器壳体盖球阀(仅倒档冲击时) 自动变速器壳体盖球阀(仅前进档冲击时) 控制阀体总成 仅倒档冲击时 仅前进档冲击时 控制阀体隔板总成(仅前进档冲击时)6.前进档打滑或无前进档的诊断 在发动机运转中,变速器位于 D 位,车辆停止或缓慢移动,没有使用行车制动,节气门 开度为 25%或更大的情况下,发动机转速上升很多,但车速上升很小或根本不上升,便说 明前进档打滑或无前进档。其诊断方法如表 1-6-15 所示。 7.倒档打滑或无倒档的诊断 倒档打滑或无倒档是指在发动机运转,变速器位于 R 位,车辆停止或缓慢移动,不使用 制动,节气门开度开至 25%以上的情况下,发动机转速上升很多,向后行驶车速上升很小 或不上升。其诊断程序如表 1-6-16 所示。表 1-6-15 检查部位 自动变速器油面 前进档打滑或无前进档的诊断 故障原因 油面过低- 553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主油路压力 手动连接装置 自动变速器油滤清器总成 主油路压力过低 失调 ?自动变速器油滤清器总成(100)丢失、堵塞或损坏 ?自动变速器油滤清器密封件总成(101)丢失或损坏 ?前进档制动带伺服机构油管(124)松动或损坏 蓄压减振器和 2-1 档制动带伺 服机构总成 ?手动 2-1 档制动带伺服机构盖或蓄压减振器盖螺栓(103,131)松动 ?手动 2-1 档伺服机构盖垫片(105)丢失或损坏 ?蓄压减振器盖隔板总成(134)损坏 ?伺服机构活塞油封环(18)丢失或损坏 ?伺服机构活塞(16)损坏或卡滞在伺服机构盖(13)中 ?伺服机构活塞缓冲弹簧(19)或保持架(20)丢失或损坏 前进档制动带伺服机构总成 ?伺服机构活塞销(21)不能与前进档制动带总成(688)啮合 ?前进档制动带总成(688)磨损或烧蚀 ?前进档制动带总成(688)不能与支承销(117A)啮合 ?支承销(117A)松动或丢失 控制阀体总成 液力变矩器总成 #3 球阀(372)丢失 液力变矩器总成(1)导轮离合器打滑 ?驱动连接装置总成(507)断裂 ?驱动/被动链轮(516/506)损坏 ?输入楔块或单向离合器总成(722)损坏或漏装 驱动连接装置总成 ?输入离合器壳体油封环(628)丢失或损坏 ?输入离合器壳体球阀总成(633)丢失或损坏 ?输入离合器活塞内/外密封件(634/635)丢失或损坏 ?输入离合器活塞(636)损坏 ?输入离合器板(654~658)磨损 输入离合器总成 1-2 档离合器转子总成 输入和反作用差速器壳总成 差速器壳总成 1-2 档离合器转子总成(683)损坏 输人差速器壳总成(672)或反作用差速器壳总成(675)元件损坏 ?驻车棘爪总成(694)断掉或损坏 ?太阳轮轴(689) 、内齿轮总成(693)或差速器壳总成(700)元件损坏表 1-6-16 检 自动变速器油位 主油路压力 手动连接装置 自动变速器油滤清器总成 查倒档打滑或无倒档的诊断 原 因油位过低 主油路压力过低 失调 ?自动变速器油滤清器总成(100)丢失、堵塞或损坏 ?自动变速器油滤清器密封件总成(101)丢失或损坏倒档制动带伺服机构总成?伺服机构活塞油封环(43)丢失或损坏- 554 - 第一篇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伺服机构活塞(44)损坏或卡滞在壳体中 ?伺服机构活塞缓冲弹簧(45、47)或保持架(46)丢失或损坏 ?伺服机构活塞销(48)不能与前进档制动带总成(615)啮合 ?前进档制动带总成(615)磨损或烧蚀 ?前进档制动带总成(615)不能与支承销(117B)啮合 ?支承销(117B)松脱或丢失 液力变矩器总成 驱动连接装置总成 液力变矩器总成(1)导轮离合器打滑 ?驱动连接装置总成(507)断裂 ?驱动/被动链轮(516/506)损坏 输入离合器总成 ?输入楔块或单向离合器总成(722)损坏或漏装 ?输人离合器壳体油封环(628)丢失或损坏 ?输入离合器壳体球阀总成(633)丢失或损坏 ?输入离合器活塞内/外密封件(634/635)丢失或损坏 ?输人离合器活塞(636)损坏 ?输入离合器板(654-658)磨损 倒档反作用鼓 输人和反作用差速器壳总成 差速器总成 倒档反作用鼓(669)花键损坏 输入差速器壳总成(672)或反作用差速器壳总成(675)元件损坏 ?驻车棘爪总成(694)断掉或损坏 ?太阳轮轴(689) 、内齿轮总成(693)或差速器壳总成(700)元件 损坏8.锁住 D/R 档位的诊断 在发动机运转、变速器位于 D 位或 R 位,没使用车辆制动、节气门关闭(怠速)的情况 下,车辆不能向前或向后移动的情况称为锁住 D/R 档位。其诊断如表 1-6-17 所示。 9.无驻车档的诊断 无驻车档是指变速器变速杆不能移人驻车档位置,或在变速器变速杆移入驻车档位置 后,车辆能向前或向后移动 1m 以上。其诊断如表 1-6-18 所示。 10.1-2 档换档冲击或太软的诊断 1-2 档换档冲击或太软的诊断如表 1-6-19 所示。 11.2-3 档/3-2 档换档冲击或太软的诊断 2-3 档/3-2 档换档冲击或太软的诊断如表 1-6-20 所示。 12.3-4/4-3 换档冲击或太软的诊断 3-4/4-3 换档冲击或太软的诊断如表 1-6-21 所示。表 1-6-17 检 手动连接装置 输入和反作用差速器壳总成 差逮器壳总成 查 失调 输入差速器壳总成(672)或反作用差速器壳总成(675)元件损坏 ?驻车棘爪总成(694)断掉或损坏 锁住 D/R 档的诊断 原 因- 555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太阳轮轴(689) 、内齿轮总成(693)或壳体总成(700)元件损坏表 1-6-18 检 手动连接装置 差速器壳总成 驻车棘爪执行器总成失调 查无驻车档的诊断 原因 失调 驻车棘爪总成(694)断掉或损坏 ?执行器总成(800)损坏 ?执行器导轨(809)损坏或有碎片表 1-6-19 检 查1-2 档换档冲击或太软的诊断 原 因自动变速器油位(仅太软) 主油路压力 自动变速器油滤清器总成(仅换档太 软) 1-2 档蓄压减振器总成油面过低 主油路压力过低或过高 ?自动变速器油滤清器总成(100)丢失、堵塞或损坏 ?自动变速器油滤清器密封件总成(101)丢失或损坏 ?漏装(上侧下部)1-2 档蓄压减振器总成 ?1-2 档蓄压减振器活塞油封环(137A)损坏或丢失 ?1-2 档蓄压减振器活塞缓冲弹簧(139)或外弹簧(142)损坏或 丢失 ?1-2 档蓄压减振器活塞(136A)卡滞 ?蓄压减振器盖隔板(134)的油道中有残渣控制阀体总成?控制阀体(301)或隔板总成(370)的油道中有碎屑 ?#2 单向球阀(372)丢失或错位 ?1-2 档蓄压减振器阀(340-345)没装在一条直线上 ?1-2 档蓄压减振器阀(341)卡滞 ?1-2 档蓄压减振器阀弹簧(340)损坏或丢失 ?2-3 档蓄压减振器阀轴套(345) 、孔塞(343)或保持架(342, 385)丢失、损坏或漏装驱动链轮支承总成(仅换档太软)?2 档离合器壳油封环(613)或 4 凸角油封环密封件(612)损坏 ?2 档离合器壳轴套(616,619)磨损或损坏2 档离合器总成?2 档离合器衬板卡环(627)丢失或错位 ?2 档离合器衬板(626)丢失或漏装 ?离合器板(623-625)磨损、损坏或漏装 ?2 档离合器弹簧卡环(622)丢失或错位 ?弹簧总成(621)或活塞(620)损坏 ?2 档离合器壳球阀总成(618)丢失或损坏 ?2 档离合器壳总成(617)损坏- 556 - 第一篇表 1-6-20 检查部位 自动变速器油位(仅换档太软) 主油路压力 自动变速器油滤清器总成(仅换档 太软) 油面过低 主油路压力过低或过高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2-3 档/3-2 档换档冲击或太软的诊断 原 因?自动变速器油滤清器总成(100)丢失、堵塞或损坏 ?自动变速器油滤清器密封件总成(101)丢失或损坏 ?2-3 档蓄压减振器总成(上侧下部)漏装 ?2-3 档蓄压减振器活塞油封环(137B)损坏或丢失 ?2-3 档蓄压减振器活塞缓冲弹簧(143)或外弹簧(138)损坏或丢 失 ?2-3 档蓄压减振器活塞(136B)卡滞 ?蓄压减振器盖隔板(134)的油道中有残渣 ?控制阀体(301)或隔板总成(370)的油道中有残渣 ?#4 和#9 球阀(372)丢失或移位 ?2-3 档蓄压减振 08 阀(340-345)没装在一条直线上 ?2-3 档蓄压减振器阀(344)卡滞 ?2-3 档蓄压减振器阀轴套(345) 、孔塞(343)或保持架(342,385) 丢失、损坏或漏装2-3 档蓄压减振器总成控制阀体总成被动链轮支承总成(仅换档太软)被动链轮支承总成(609)中的 3 档离合器油道堵塞 ?输入离合器壳油封环(628)丢失或损坏 ?3 档离合器壳球阀总成(724)丢失或损坏3 档离合器总成?3 档离合器活塞(642)损坏 ?3 档离合器活塞内密封件(641)丢失或损坏 ?3 档离合器板(645~648)磨损或漏装表 1-6-21 检 查3-4 档/4-3 档换档冲击或太软的诊断 原 油面过低 主油路压力过低或过高 因自动变速器油位(仅换档太软) 主油路压力自动变速器油滤清器总成(仅换档太软) ?自动变速器油滤清器总成(100)丢失、堵塞或损坏 ?自动变速器油滤清器密封件总成(101)丢失或损坏 3-4 档蓄压减振器总成 ?3-4 档蓄压减振器总成安装不当 ?3-4 档蓄压减振器活塞油封环(427)损坏或丢失 ?3-4 档蓄压减振器活塞外弹簧(423)损坏或丢失 ?3-4 档蓄压减振器活塞(428)卡滞 ?3-4 档蓄压减振器活塞缸(421)或 O 形密封圈(422)损坏 控制阀体总成 ?控制阀体(301)或隔板总成(370)的油道中有残渣 ?3-4 档蓄压减振器阀(339,350,351)没装在一条直线上- 557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3-4 档蓄压减振器阀(350)卡滞 ?3-4 档蓄压减振器阀弹簧(351)或保持架(314 损坏或漏装 被动链轮支承总成(仅换档太软) ?4 档离合器节流孔(607)丢失或损坏 ?被动链轮支承总成(609)损坏 4 档离合器总成 ?离合器板(500―502)磨损、损坏或安装不当 ?4 档离合器弹簧座圈(601)丢失或错位 ?弹簧总成(602)或活塞(603)损坏 ?4 档离合器活塞密封件(604,605)磨损或损坏 A)丢失、13.升档或降档车速过高或过低的诊断 这种故障一般是由 ECM/PCM 中的校正信息不正确,或节气门位置(TP)传感器失调或有 故障造成的。 14.只有 1 档和 2 档(2-3 档换档电磁阀卡在“ON”位置)的诊断 该故障指在 D 位行车时, 变速器仅执行 1 档和 2 档, 换档规律是随着车辆的加速档位为 1-2-2-1。l 档的传动比为 2.92:1,2 档的传动比为 1.568:1。该故障一般是由于控制阀体 总成不良造成的,应检查控制阀体总成。主要原因有:2-3 档换档电磁阀总成(315B)有被 卡在“ON”位置的故障;控制阀体(301)或隔板总成(370)中有残渣。 15.只有 1 档和 4 档(1-2 档换档电磁阀卡在“ON”位置)的诊断 该故障指在 D 位行车时, 自动变速器仅执行 1 档和 4 档, 换档规律是随着车辆加速档位 为 1-1-4-4。1 档传动比为 2.92:1,4 档传动比为 0.705:1。该故障一般是由于控制阀体 总成不良造成的。主要原因有:1-2 档,3-4 档换档电磁阀(315A)有卡在“ON”位置的故 障;控制阀体(301)或隔板总成(370)中有残渣。 16.只有 2 档和 3 档(1-2 档换档电磁阀卡在&OFF”位置)的诊断 该故障指在 D 位行车时, 变速器仅执行 2 档和 3 档, 换档规律是随着车辆的加速档位为 2-2-3-3。2 档的传动比为 1.568:1,3 档的传动比为 1.000:1。该故障一般是由于控制阀 体总成不良造成的, 应检查控制阀体总成。 主要原因有: 档, 档换档电磁阀总成 1-2 3-4 (315A) 有被卡在“OFF”位置的故障;换档电磁阀 O 形密封圈(316)丢失或损坏;换档电磁阀滤网 /密封件总成(382)堵塞或损坏;控制阀体(301)或隔板总成(370)中有碎屑。 17.只有 3 档和 4 档(2-3 档换档电磁阀卡在“OFF”位置)的诊断 该故障指在 D 位位行车时, 变速器仅执行 3 档和 4 档, 换档规律是随着车辆的加速档位 为 4-3-3-4。3 档的传动比为 1.000:1,4 档的传动比为 0.705:1。该故障一般是由于控制 阀体总成不良造成的,应检查控制阀体总成。主要原因有:2-3 档换档电磁阀总成(315B) 有被卡在“OFF”位置的故障;2-3 换档电磁阀(315B)和保持架(314C)丢失或移位;换 档电磁阀 O 形密封圈(316)丢失或损坏;换档电磁阀滤网/密封件总成堵塞或损坏;控制阀 体(301)隔板总成(370)中有残渣。 18.只有 1 档的诊断 只有 1 档的诊断见表 1-6-22 所示。- 558 - 第一篇国产车系自动变速器的维修19.只有 2 档的诊断 只有 2 档的诊断见表 1-6-23 所示。 20.只有 3 档的诊断 只有 3 档的故障一般是由于控制阀体不良造成的。主要原因有:控制阀体(301)或隔 板总成(370)中有残渣;隔板和垫片(369-371)安装不当。 21.只有 4 档的诊断 只有 4 档一般也是由于控制阀体不良造成的,检查方法和原因同上。 22.1 档打滑或无 1 档的诊断。 1 档打滑或无 1 档的诊断如表 1-6-24 所示。 23.2 档打滑或无 2 档的诊断 2 档打滑或无 2 档的诊断如表 1-6-25 所示: 24.3 档打滑或无 3 档的诊断 3 档打滑或无 3 档的诊断如表 1-6-26 所示: 25.4 档打滑或无 4 档的诊断 4 档打滑或无 4 档的诊断如表 1-6-27 所示。 26.在手动 2 档或低速档时没有发动机制动的诊断 当变速器由 D 位的 3 档或 4 档,或手动 3 档换入 1 档或 2 档。手动 2 档或低速档时,发动机 转速有大的上升,向前车速不能马上降低的情况,即为此故障。该故障的诊断如表 1-6-28 所示。表 1-6-22 检 控制阀体总成 查 ?1-2 档换档阀(318)卡滞 ?控制阀体(301)或隔板总成(370)中有残渣 ?隔板和垫片(369-371)安装不当 2 档离合器总成 ?2 档离合器衬板卡环(627)丢失或不到位 ?2 档离合器衬板(626)丢失或安装不当 ?离合器板(623-625)磨损、损坏或安装不当 ?2 档离合器弹簧卡环(622)丢失或没有完全落座 ?弹簧总成(621)或活塞(620)丢失损坏 ?2 档离合器壳球阀总成(618)损坏 ?2 档离合器壳总成(617)损坏 倒档反作用鼓 倒档反作用鼓(669)的花键损坏 只有 1 档的诊断 原 因表 1-6-23 检 查只有 2 档的诊断 原 因?1-2 档换档阀(318)卡滞 控制阀体总成 ?控制阀体(301)或隔板总成(370)中有残渣 ?隔板和垫片(369-371)漏装- 559 - 《最新国内外汽车自动变速器专修手册》?输入太阳轮(668)损坏 ?输入差速器壳(672)行星齿轮损坏输入差速器壳总成表 1-6-24 检 自动变速器油面 主油路压力 自动变速器油滤清器总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信手自一体变速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