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flac3d ,模拟flac3d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回事?模拟采空区顶板管理没有垮落怎么回事?

隧道工程注浆支护FLAC3D计算
隧道工程注浆支护FLAC3D计算
发表于: 来源:桥梁工程与技术网
   呼和浩特铁路局工务处
杨勇 徐建威
  (阴影突出): 本文通过对flac3d施工模拟,确认了交叉铁路在隧道施工期间的沉降安全,同时对Mohr-Coulomb塑性模型修正补充进行简单介绍,并提供了编程命令流,计算结果对施工给予明确指导。
  关键词: 隧道开挖 flac3d 编程命令流 数值计算
  一、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进出线土建的一部分。暗挖隧道呈东西走向,全程132. 55m,隧道中线与铁路线相交。为了确保进出线下穿铁路工程施工期间的安全,本着稳妥可靠、安全第一、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将对在开挖过程中引起的上覆岩土层和暗挖隧道移动变形进行数值计算,以确定隧道施工引起的铁路地基沉降量和隧道变形量。
  二、数值计算模型
  由于隧道范围较长且左右对称,假设整个隧道在轴线方向变形很小,用平面应变模型假设,即垂直于计算剖面方向的变形为零,因此本工程选择其中一个剖面的右半部分进行数值模拟和力学分析。采用FLAC程序进行岩土模拟计算。
  FLAC程序特别适合模拟大变形和扭曲。该软件采用显式算法来获得全部运动方程(包括内变量)的时间步长解,从而可以追踪材料的渐进破坏和垮落,这对研究工程地质问题非常重要。该程序采用“混合离散化”(mixed discretization)技术,更为精确和有效地模拟计算材料的塑性破坏和塑性流动。它全部使用动力运动方程,较好地模拟系统的力学不平衡到平衡的全过程。目前该软件在国内、外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岩土力学以及构造地质学和成矿学等研究领域。
  隧道宽度5.7m,模型宽度取半个隧道宽度的5倍,即14.25m,模型总高度为24.15m,其中:自地表至隧道顶部深度7.35m,隧道高度4.2m,隧道底部向下取隧道高度的3倍,即12.6m,图2-1是数值计算模型岩性分布图。根据模型的尺寸,模型共划分为15295个平面单元,构成计算模型单元网格尺寸平均为0.15&0.15m,模型两侧限制水平方向移动,模型底面限制垂直方向移动。
  根据计算对象的形状用单元和区域构成相应的网格。每个单元在外载和边界约束条件下,按照约定的线性或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产生力学响应,特别适合分析材料达到屈服极限后产生的塑性流动。由于FLAC程序主要是为岩土工程应用而开发的岩石力学计算程序,程序中包括了反映岩土材料力学效应的特殊计算功能,可解算岩土类材料的高度非线性(包括应变硬化/软化)、不可逆剪切破坏和压密、粘弹(蠕变)、孔隙介质的固—流耦合、热—力耦合以及动力学行为等。
暗挖工程岩性分布图
  另外,在本次计算中程序设有界面单元,可以模拟断层、节理和摩擦边界的滑动、张开和闭合行为。支护结构,如砌衬、锚杆、可缩性支架或板壳等与围岩的相互作用也可以在FLAC中进行模拟。同时,创建自己的本构模型,进行莫尔-库伦特殊修正和补充。
  隧道建模命令流入下:
  gen zon radcyl p0 0 0 0 p1 9.0 0 0 p2 0 50 0 p3 0 0 8 &
  size 4 20 6 4 dim 6 5 6 5 rat 1 1 1 1 group 围岩
  gen zon cshell p0 0 0 0 p1 6.0 0 0 p2 0 50 0 p3 0 0 5.0 &
  size 4 20 6 4 dim 5.6 4.6 5.6 4.6 rat 1 1 1 1 group 初期支护
  gen zon cshell p0 0 0 0 p1 5.6 0 0 p2 0 50 0 p3 0 0 4.6 &
  size 4 20 6 4 dim 5.0 4.0 5.0 4.0 rat 1 1 1 1 group 二次衬砌 fill group 原岩
  gen zon radcyl p0 0 0 0 p1 0 0 -8.0 p2 0 50 0 p3 9.0 0 0 &
  size 4 20 6 4 dim 3 6 3 6 rat 1 1 1 1 group 围岩2
  gen zon cshell p0 0 0 0 p1 0 0 -3.0 p2 0 50 0 p3 6.0 0 0 &
  size 4 20 6 4 dim 2.6 5.6 2.6 5.6 rat 1 1 1 1 group 仰拱初期支护
  gen zon cshell p0 0 0 0 p1 0 0 -2.6 p2 0 50 0 p3 5.6 0 0 &
  size 4 20 6 4 dim 2 5 2 5 rat 1 1 1 1 group 仰拱二次衬砌 fill group 仰拱原岩
  gen zone reflect normal -1 0 0
  gen zone radtun p0 0 0 0 p1 45 0 0 p2 0 50 0 p3 0 0 20 &
  size 3 20 3 12 dim 9 8 9 8 rat 1 1 1 1.1 group 围岩3
  gen zon reflect dip 0 ori 0 0 0 range x 0 9 y 0 50 z 8 20
  gen zon reflect dip 0 ori 0 0 0 range x 9 45 y 0 50 z 0 20
  gen zon reflect dip 90 dd 270 ori 0 0 0 range x 0 9 y 0 50 z 8 20
  gen zon reflect dip 90 dd 270 ori 0 0 0 range x 0 9 y 0 50 z -8 -20
  gen zon reflect dip 90 dd 270 ori 0 0 0 range x 9 45 y 0 50 z -20 20
  gen zon brick p0 -45 0 -20 p1 -45 0 -40 p2 -45 50 -20 p3 45 0 -20 &
  size 5 20 6 rat 1.1 1 1 group 围岩4
  三、Mohr-Coulomb(莫尔-库伦)塑性模型修正补充
  Mohr-Coulomb模型通常用于描述土体和岩石的剪切破坏。模型的破坏包络线和Mohr-Coulomb强度准则(剪切屈服函数)以及拉破坏准则(拉屈服函数)相对应。假设围岩岩体符合mohr-coulomb本构模型,给围岩赋参数命令流如下,
  model mohr
  def derive
  s_mod1=E_mod1/(2.0*(1.0+p_ratio1))
  b_mod1=E_mod1/(3.0*(1.0-2.0*p_ratio1))
  s_mod2=E_mod2/(2.0*(1.0+p_ratio2))
  b_mod2=E_mod2/(3.0*(1.0-2.0*p_ratio2))
  set E_mod1=0.6e9 p_ratio1=0.27 E_mod2=0.8e9 p_ratio2=0.26
  derive
  prop bulk b_mod1 shear s_mod1 cohe 1.8e6 tens 0.8e6 fric 30 range z 4.5 20
  prop bulk b_mod2 shear s_mod2 cohe 2.8e6 tens 1.0e6 fric 35 range z -40 4.5
  ini dens=2300
  set grav 0 0 -10
  apply szz -1.4e6 range z 19.9 20.1
  fix z range z -40.1 -39.1
  fix x range x -45.1 -44.9
  fix x range x 44.9 45.1
  fix y range y 49.9 50.1
  hist unbal
  hist gp xdis 6.0,0,0
  hist gp zdis 0,0,5
  hist gp xdis 6.0,50,0
  hist gp zdis 0,50,5
  (1)增量弹性修正
  FLAC程序运行Mohr-Coulomb模型的过程中,用到了主应力 、 和 ,以及平面外应力 。主应力和主应力的方向可以通过应力张量分量得出,对应的主应变增量 、 和 分解如下:
  公式中,上标e和p分别指代弹性部分和塑性部分,且在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应变不为零。根据主应力和主应变,胡克定律的增量表达式如下:
  公式中, 。
  (2)屈服函数补充
  根据公式的排序,破坏准则在平面 中进行了描述,如图2。
  由Mohr-Coulomb屈服函数可以得到点A到点B的破坏包络线为:
  B点到C点的拉破坏函数如下:
  公式中, ——内摩擦角;
  c——粘聚力;——抗拉强度。
Mohr-Coulomb强度准则
  对计算而言,模型建立时岩体在开挖前认为位移已经终了,因此需要对位移进行“清零”,而应力可以保留。假设隧道先开挖上断面,中间不设支护,直到进尺,那么此时位移和应力的分布情况可用如下命令流
  ini xdis=0 ydis=0 zdis=0
  model null range group 原岩
  model null range group 二次衬砌
  model null range group 初期支护
  set large
  在开挖后适时对隧道进行锚喷混凝土初期支护,该命令流如下:
  ini xdis=0 ydis=0 zdis=0
  model null range group 初期支护
  model null range group 二次衬砌
  model null range group 原岩
  hist unbal
  mo el range group 初期支护
  prop bulk 1.33e9 shear 0.8e9 cohe 2.2e6 tens 1.2e6 fric 32 range z 4.5 7.0 x -7.0 7.0
  prop bulk 10.9e9 shear 8.9e9 dens 2500 range group 初期支护
  四、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图3、图4给出了工程开挖后的位移场。
开挖后隧道垂直位移场
开挖后隧道水平位移场
  从图中可以看出,开挖引起的地面最大位移为17.47mm,在隧道一侧的地表下沉影响宽度为8m左右,隧道顶部沉降量为10.52mm。
  五、结论
  通过以上计算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整个隧道的垂直位移场和水平位移场的分布是合理的,引起的路面沉降量也在合理的范围以内,因此采用标号C25的混凝土衬砌以及注浆加固部分土体可以满足工程的稳定性需要。
  (2)通过开挖支护模拟,可以动态地观察隧道围岩在开挖过程中竖直位移及剪应变等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实现对隧道开挖过程的全局动态模拟。
  (3)由不同开挖与支护的位移等值线图可以知道,适时采用支护,可以有效减小拱顶沉降和底面卸荷回弹等现象,这说明了隧道开挖中支护的重要性。
  (4)适时采用注浆支护可以有效地减少剪应力。
  资料链接:
  [1] 杨昌斌. 张胜云. 徐江波. 刘贵应,FLAC3D在隧道初期支护与原岩条件的“耦合”问题的应用[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4.5
  [2]刘估荣、唐辉明,岩体力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3] 唐辉明,晏鄂川,胡新丽.工程地质数值模拟的理论与方法[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
微信扫一扫,分享朋友圈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文标题:隧道工程注浆支护FLAC3D计算
本文地址:
加入国联,享受买卖双方信息精确匹配您的位置: &
基于FLAC3D的煤柱回收方案研究
优质期刊推荐FLAC~(3D)模拟采动岩体渗流规律--《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FLAC~(3D)模拟采动岩体渗流规律
【摘要】:为从根本上研究煤层开采工程中因顶板冒落、放顶垮落造成的顶板突水通道的变化规律,首次运用FLAC3D数值软件的应力-渗流耦合系统,结合工程实践,系统分析了采动岩体的渗流矢量、渗流速度、孔隙压力及导水边界线动态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分布特征,进行了顶板突水危险区域的识别,得出了一些对防治采场顶板突水有益的结论,可为煤矿顶板突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动岩体渗流通道的发展明显受煤层开采的影响,且当主关键层破断时,采场最易发生顶板突水事故.在此基础上,将采场的渗流动态变化特征与采动岩体的破断、运动规律结合分析,给出了采场顶板破断及破断岩块再组合压实过程中渗流裂隙的扩展、闭合普遍演化过程.如果水源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TD74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尹尚先,汪益敏;[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涂敏;[J];煤炭学报;2004年06期
魏学勇,武强,赵树贤;[J];煤炭学报;2004年06期
高峰,钱鸣高,缪协兴;[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2期
谢兴华,速宝玉,高延法,段祥宝;[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波;陶龙光;李希平;唐孟雄;;[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朱昌星;阮怀宁;朱珍德;罗润林;;[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黄志安;童海方;张英华;李示波;倪文;宋建国;邢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廖孟柯;高峰;李树荣;季明;;[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6期
马占国;黄伟;郭广礼;陈占清;;[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李凤仪;王继仁;刘钦德;;[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张永波,李荣华,刘秀英;[J];工程勘察;2004年02期
刘泽功,袁亮,戴广龙,石必明,卢平,涂敏;[J];中国工程科学;2004年05期
谭小宁,王连国,秦昊;[J];矿业工程;2005年03期
张魁武,李金洲;[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树刚;林海飞;成连华;;[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张农;;[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叶青;林柏泉;张建国;;[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2007年
尹尚先;王尚旭;;[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刘操;;[A];瓦斯地质理论与实践——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樊胜强;王勤芝;;[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张电吉;王明华;陈志孚;凌济锁;左义权;;[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凤明;[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肖宏;[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郑卫锋;[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张友谊;[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李子林;[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邢玉忠;[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王利;[D];北京科技大学;2006年
周中;[D];中南大学;2006年
闫长斌;[D];中南大学;2006年
郭印;[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向阳;[D];安徽理工大学;2007年
孟凡刚;[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袁晓峰;[D];南昌大学;2007年
杨兴利;[D];西安科技大学;2007年
张鹏;[D];西安科技大学;2007年
任强;[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阮松;[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展国伟;[D];西安科技大学;2007年
张镇;[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蒋颖;[D];中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钱鸣高,缪协兴,何富连,刘长友;[J];煤炭学报;1996年01期
钱鸣高,何富连,王作棠,高存宝;[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张文艺,汪文革,彭卫东,冯震海,疏开生;[J];煤炭学报;2002年02期
钱鸣高,缪协兴,许家林;[J];煤炭学报;1996年03期
钱鸣高,缪协兴;[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5年02期
谢和平,周宏伟,王金安,李隆忠,M.A.Kwasniewski;[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年04期
尹光志,鲜学福,代高飞,张东明;[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王连国,宋扬;[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2期
桂和荣,孙本魁;[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黎良杰,钱鸣高,殷有泉;[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钱鸣高;[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82年02期
汪理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83年03期
П.В.叶戈罗夫;郑永学;;[J];采矿技术;1986年26期
王维德;;[J];采矿技术;1987年32期
В.П卡玛琳;何新义;;[J];矿山测量;1987年01期
郝庆旺;[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C.A.列托夫;何新义;;[J];矿山测量;1988年01期
王维德;周光溪;;[J];采矿技术;1988年21期
张玉卓;仲惟林;姚建国;;[J];煤炭学报;1989年01期
A.C.雅古诺夫;周春燕;;[J];矿山测量;198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缪协兴;;[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徐白山;靳辉;周红帅;张达敏;韩君;;[A];煤矿安全与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科技日报;2003年
李韦;[N];中国煤炭报;2006年
郇靖海?通讯员
张薇;[N];徐州日报;2007年
汪炳青 朱秋婷;[N];中国矿业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建锋;[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林海飞;[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数值模拟危岩体应力分布以及裂缝形成,用FLAC 3D还是3DEC好?_百度知道
数值模拟危岩体应力分布以及裂缝形成,用FLAC 3D还是3DEC好?
我有更好的答案
应变图、分析顶底板位移时FLAC3D较为适合,而3DEC能够模拟显示岩层的下沉和错动,能够展示岩层裂隙的形成,因此在分析岩层裂缝的形成,并且形成的图形非常好看,而3DEC是利用离散元方法进行模拟、采空区顶板的垮落状态,3DEC有其优势FLAC模拟连续介质,FLAC3D能够形成连续的应力,因此在模拟矿压
采纳率:85%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危岩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您好! 欢迎
日志用户版块群组帖子
关于FLAC3D大变形网格互相嵌入的问题求教!
UID:283971
在线时间10小时
土币147威望7原创币0
在模拟井下采空区相关模拟时使用了大变形,结果出现了如下图所示的情况并且导致计算终止。求解如何让顶板垮落最终与底板产生接触并停止下沉。求大神指点一二啊!!
=560) window.open('http://bbs.yantuchina.com/attachment-1/Fid_139/139_d5f.png?42');" style="max-width:560max-height:560" onload="if(is_ie6&&this.offsetWidth>560)this.width=560;" >
UID:262915
在线时间44小时
土币98威望9原创币0
你只能通过设置比率,或者step 来调试到合适的位置停止计算。
UID:262915
在线时间44小时
土币98威望9原创币0
或者通过fish函数,根据中点的位移(位移最大为顶面与地面距离)来设置命令。
UID:292369
在线时间1小时
土币20威望0原创币0
我也是做这个的,一是重叠问题,二是感觉这个建模网格数量太多了,有机会可以交流一下:qq: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联系方式:& &客服部: & &
服务热线:0
& && & 在线客服:
∮岩土在线∮
Total 0.089177(s) query 8, Time now is:03-24 05:24, Gzip enabl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采空区治理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