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做浦发银行按揭贷款款,红利能出资产证明吗

和陌生人交谈时,每当对方问我做什么工作,我答银行,10个人里9个半会问到你是拉存款的还是放贷款的……我答做金融机构间投融资,然后对方出现问号脸……&br&&br&行业外的人大都不太了解银行,认为主营业务无非就是存贷款,其实不然,一家银行的分行里,通常一二层用作营业部,柜台分为零售,运营,个贷(或小微),公司业务等,主要面向客户的具体业务办理,那么楼上十几层的员工是干嘛的???&br&&br&银行里部门繁多,粗略讲,业务部门包括零售,公司,小微,个贷,投行,票据,同业,贸融,国际业务等,支持部门包括计财,人力,办公室,法律合规,科技等。(各家银行划分及叫法不尽同)&br&&br&因为我在某股份制银行的零售,票据,同业工作过,所以分享下这几个部门的工作内容。&br&&br&1.零售。&br&&br&刚入行时在12年,刚毕业,那时分行招了几十个应届生,实习阶段大家在零售做大堂经理轮岗,再结合自己意愿以及银行各部门情况选择岗位,最终我留在了零售,于是苦逼血泪史开始了,做了大半年大堂经理,每天就是迎来送往,冬天也要扛着凛冽寒风冻成狗站门口分流引导客户办业务(天杀的营业部为了节省费用几乎不开空调TNND),帮客户用ATM机,打客服,夏天零售部总突发奇想要做到服务至上,每天给客户准备柠檬水,隔段时间做银耳粥,并且时刻给客户倒水端粥,附带着营销工作,时不时遇到变态客户撒泼打滚指着你骂的要微笑安抚并且道歉(一般都是给桶油给袋米解决),这段不细表了没什么业务含量类似金融服务员;&br&&br&后转岗为理财经理,境况稍有好转,主要工作内容是向个人客户营销理财,信用卡,存款,基金,保险,三方存管,贵金属等,每个理财经理有自己的管户,定期做好客户维护,有任务指标,时不时行里搞营销活动有奖励排名。那时候成天给客户打电话营销,经常陌拜,总结来说觉得自己脸皮日益变厚,棱角磨平,脾气渐好,轻微抑郁;&br&&br&又转岗为个贷小微客户经理,工作内容转为对个人客户及小商户主发放贷款,除了主动上门的客户(当时叫撞柜),哪来那么多业务呢,这时候就用到了中介兄弟,我当初大概联络了几十个中介吧,介绍来贷款的客户不算少,能应付指标了。个人贷款以信用贷为主,以客户一定标准的房产车产工作收入等即可发放贷款,最多额度几十万。小微一开始客户以联保为主(三个以上企业主互相担保),后以商户日常流水做依据发放贷款,贷前去商户做尽调,包括拍照访谈攒调查报告等,交给行里审批,放款后做好贷后管理,有了坏账要催收扣奖金的。记得当初周末不休息攒资料赶报告,平时去超远的郊区工厂尽调,经常来回四五个小时车程,微辛苦。&br&&br&2.票据部&br&&br&因为票据部扩招,遂有幸调了过去,主要业务标的是银行承兑汇票,后期也做商票,两种都分为纸票和电票。说白点银承就是银行给企业放一笔贷款,但不是流贷,而是开具一张汇票,承诺六个月后见票付款,企业拿着这票,要用钱呀怎么搞,怎么搞?贴现啊。拿到银行付一定贴现费叫直贴,银行拿到票了也想盘活资金拿到其他行贴现叫转贴。&br&&br&票据部的业务基本上分为这几类:1.给企业做直贴,这种利差最大,赚的多,但风险也高,后来停了。2.不停的收票出票,利用市场不透明信息不对称做倒腾价差,这个属中间业务收入靠量。3.持票,赚利息收入,因为行内有规模限制,几亿到几十亿左右的持票规模,跟各行的风险资产有关,也就是RWA,这个盆友们不了解可以自行百度下巴塞尔协议。我们的票据部人员有验票资格(有些银行都是要运行人员验票),所以极大提升了业务效率,经常背着验票仪走南闯北的去交易,出差要双人,打扮要低调,时常带着几十亿的票啊啊,有时候幻想如果被抢了就不活了......凌晨四五点起来赶飞机,到了对方城市直接飞奔去交易对手处,验票啊出合同啊等等程序一等大半天,等打款确认了以后才能走,接着飞奔到机场赶着回来,到家半夜2点,第二天照常上班,真拼啊这得老了好几年吧……虽然去过好多城市,但我除了熟悉那城市的机场和交易对手营业厅,其他真滴不了解啊跟没去过一样啊摔!其实做这一行风险蛮高的,收到假票好吧你等死吧,丢了票好吧你等死吧,以亿为单位的打款打飞了好吧你等死吧……如果不出差,就是在行里联系业务,主要靠QQ和微信,在市场上喊业务,告知大概的需求,然后就是被信息轰炸咯,收票出票有一定价差理论上就能做。那时候虽忙碌,但认识了好多五湖四海的盆友,还算开心。&br&&br&3.金融同业部。&br&&br&因同业部有同事离职,于是又有幸调了过去。同业的业务种类要比票据丰富许多,大类分为资产和负债业务。&br&&br&资产业务。&br&&br&主要是做非标,也就是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交易,这是同业的主要利润来源,说白点就是通过一家管理方成立资管计划,委托托管银行成立托管账户,其中也可能引入委托贷款银行等角色,总而言之,以资管计划(或信托计划)的方式将贷款发放给企业,企业按期兑现利息作为资管计划的利润来源,这跟直接发放的流贷有所不同的是非标资产是可以转让流通的,银行可以在持有期间获得利息收益,转让出去的话还可以获得价差收益(中间业务收入)。当然了做非标这么赚就可劲做啊!不能够!因为有风险资产的限制,有上限,所以眼看着赚钱的买卖不能做多怎么搞,好的,引入一家兜底银行做买入返售,这笔投资就由占100%RWA的直投,变成了占25%RWA的买返,哈哈哈!这意味着能够做4倍的规模赚钱咯!可惜,好景不长,买返后来被银监著名的127号文乱棍打死,基本要了同业的命,以后再创新吧拭目以待……非标的细类也提一下,还包括存款收益权(存单质押),两融收益权,券商收益凭证收益权等。资产业务一般运筹时间长一些,需要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才能最后落地。&br&&br&负债业务。&br&&br&资产业务是拿钱去投资产品,负债业务就是吸收资金咯。这主要是同业的老本行,银行间同业拆放,用来平衡各银行资金头寸,每天早晨先看shibor,同时结合央行动作如逆回购,MLF等等(可自行百度央行短期货币政策工具),大概判断下市场上资金的情况(判断可以有,但其实作为分行屌丝一般是听总行安排调度),然后按照总行指导在市场上收资金或出资金,只要要素碰的上必须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开始操作,录系统,过审批,出合同,和各部门沟通最后打款。负债业务的利差极小,所以走量才能有那么一米米的收入。&br&&br&3.中收销售类。&br&&br&主要是给总行资管部做销售渠道,销售同业理财产品,没啥好讲,类似于零售的卖理财,只不过交易对手是金融机构。提一句,因金融机构限制各异,同业理财分很多种类匹配客户需求,包括保本非保本,底层资产标准化或者非标等。&br&&br&因为同业部人少,所以我们部门的人基本是全能金刚角色,除了做业务,也要做中后台的工作,包括无穷无尽的烂报表和PPT和报告,以及琐碎繁杂的报销等,因同业业务金额巨大,时效性要求高,同时做业务及后台琐碎工作真能把人逼疯,羡慕别的分行有前台后台分工哎......(最后部门的两个战士一起辞职了)&br&&br&先讲这么多,还有一些细分业务没全面展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感谢!
和陌生人交谈时,每当对方问我做什么工作,我答银行,10个人里9个半会问到你是拉存款的还是放贷款的……我答做金融机构间投融资,然后对方出现问号脸…… 行业外的人大都不太了解银行,认为主营业务无非就是存贷款,其实不然,一家银行的分行里,通常一二层…
&p&谢邀。&/p&&p&自认为自己还是比较爱读书的,谈一点读书体会。&/p&&p&个人的职业经历比较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管理部门等等,有一线实践经验,微观看一笔业务,也有站在一个金融机构层面的宏观看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等),经历的多了,不断遇到新问题,这就要求不断去学习,所以知识结构略显庞杂。&/p&&p&我觉得职场中人,时间宝贵,要以问题为导向来学习,工作中遇到特定的问题再去学习特定领域最新的知识,而不是漫步目的的学习。书到用时方恨少,从这个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能够入眼的书就比较少了,因为很多书来不及出版就过时了。所以,工作中往往要与行业一线的专家朋友保持联系,这样获得的知识更直接。当然,作为初学者,通过读书建立起思维框架体系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有交流的语境,避免大家在基础概念上浪费时间。&/p&&p&说到做风控的书单,我就结合工作来谈谈吧。&/p&&p&比如做信贷审查的时候,对企业财务报表要有深入分析,这就要求掌握更多的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知识。要站在一个企业财务人员角度,如何记账?从而判断财报真实性,不会记账,就不要谈审计,未经审计的,就不要谈指标分析。所以这就要找到不同行业企业的做账的书,看一看,审计的书也要看一看,财务分析呢,看看财务管理方面的书,具体就是会计从业、中级会计、注会方面的书了。&/p&&p&非财务因素与管理分析,我们没有做过企业,缺乏行业知识,这就要多看看行业资料,年鉴、报告,博览会等,不一定要看书。特别是在小城市,要了解当地的各种年鉴,各种统计信息,当地主要产业,人口,商业活动等等,当地主要政商圈子,人脉网络等,这些书本得不来。&/p&&p&做风险控制,更多和企业打交道。要懂一些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图书,包括大学的教材,很多都是翻译国外的,MBA那种美国式管理的思路,不适用,特别是县域机构的客户,中国本土的比较少,这一块,可以看看《激荡三十年》之类的纪实类图书,各种真实的商业实践。还有和君商学院王明夫有一个书单,站在管理咨询角度的,值得看一看。此外,还可以看看,企业家推荐的书,他们在看什么书,这才是管用的。比如传统文化的书,王阳明的书都是我比较喜欢看的。当你对企业的管理有了深入认识,那么对企业贷款风险把控上,就有了更深入的提升。&/p&&p&宏观上:&/p&&p&如何从事务性工作中得到提升?作为一个机构的风控负责人,要站在一个机构角度看风险,最好的学习途径就是巴塞尔协议相关的图书,但是翻译的都比较晦涩。&/p&&p&从两个层面吧,一是精通法律法规,监管规定,知道那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有弹性?哪些部门的哪个文件规定的?哪一天出台的?哪些监管文件正在走征求意见?哪些即将出台?哪些即将废止?领导问了这些合规问题,要有准确的回答,要有权威的来源!!!和监管部门、上级行业管理部门的老师有密切联系,这样长期下来,你就是专家了!可以直接看银监会的相关文件汇编这就是合规性,一个是每年的法律法规汇编。&/p&&p&另一方面就是数字要敏感,要对全行的数据有准确的认识。领导问哪个数据,不良、逾期、集中度、拨备、核销,能够脱口而出,而且能够根据业务的发展趋势,预判这些数据的变化。监管部门对数据非常重视,推荐把非现场监管1104的50来张表打印下来,认真,每个指标,口径都学一遍。推荐你看看法询的刘成燃老师的书,对这些讲得很好。&/p&&p&最后谈点技术。现在是个信息时代,想到了,要做到,靠的就是技术去实现。作为管理者,可以不用掌握技术,但是要有技术思维,然后找外包去实现。我比较爱好技术这一块,所以很多时候干脆自己动手写代码。比如起码要掌握office中级水平,excel会vlookup,word会邮件合并,进而学学Python,爬虫,甚至机器学习等等。但是要看你的时间和精力了。这方面看书没啥效果,要实践。&/p&&p&————————&/p&&p&补充一下。&/p&&p&&b&一、金融总是聪明人的游戏,是人与人之间的游戏。&/b&&/p&&p&金融与经济不太一样,金融特别强调很多心理学的东西。书本上提到一个很好的套路(套利方法),少部分人操作,没问题,但是大家都按照这个方法操作,就会出现问题。钢贸、票据、联保,近年来出现的很多群体风险大都是“照搬书本”“培训”“工厂套路”“惯性思维”搞出来的。大银行做烂了的套路,培训给小银行,农信社,后者往往成为接盘侠。&/p&&p&目前市面上的很多“口诀”“一教就会”,照搬照抄,这种书就成了入坑宝典。关于风险管理的书是用来启发、唤醒我们本身就有的风控意识,而绝对不是去模仿作者的一招一式。&/p&&p&好书如好药,激发我们本有的免疫系统,增强我们的抵抗力,以应对各种各样的病菌;而不是代替我们的免疫系统,直接杀死病菌,损伤我们的生命力,下次病菌变异了,神仙也救不了。&/p&&p&&b&二、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甚至不如不知道&/b&。&/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0e4579a78fba4c235954_b.pn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19& data-rawheight=&28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9&&&figcaption&知道做不到啊!&/figcaption&&/figure&&p&很多书都是讲“你要怎么做”“你应该怎么做”,却很少讲“我是如何做到的”“我是如何趟过来的”,有的事作者都不一定做得到,怎么期望读者做到呢?这就是“鼓励你挖金矿,我收过路费”的套路。教人到各大网贷平台撸额度,比例分成,自己从来不撸。&/p&&p&作者的体会感悟、心路历程往往比具体的一招半式更重要。所以,我也喜欢读一些金融人士的自传、日记。不一定是大人物写的,他们掌控的资源决定了很多事他们能轻易做到,而这些书本不一定介绍。要和自己层级差不多的人写的,这样才有共鸣。 也不一定很辉煌如先进事迹,其不足之处我们正好可以吸取教训。当然,期望行业中人写出来真经来,很难,除非金盆洗手。&br&&/p&&p&我们往往有总错觉,读了作者的书,就站在作者的肩膀上了,是,但容易倒。作者写出来的,必定是经过几十年深思熟虑的东西,屡试不爽,坚信不疑。读者看了,没有思考,当时很爽,一遇到挑战,产生怀疑,慢慢就忘了。&/p&&p&邯郸学步,不如不学,只有自己的,才是真的。要从心中求,唤醒内心,找回自己。例如,朋友向你借钱,或者你要办一张健身年卡,你肯定会做一些基础的调查工作,了解商家历史、口碑,查看场地,看营业额等等,这就对了,每个人都是有朴素的风控意识的。为什么面对标的几个亿的业务,我们就不知道怎么做了呢?还要照搬书本?&/p&&p&人乃天地万物之精灵,万物之理,吾心本具,即初心。内心的风控意识,好比天生的一颗小树苗,书本好比养分(当然,坏书则好比风雨),因材施教,还是基于自己的材质,在外只能培育、启发、磨砺,而不能代替树苗本身。有树苗,有了发端,才有末支。没有发端,就算皓首穷经,也是空谈风控,徒劳。就好比,连自己都不爱,空谈博爱,有何意义?&/p&&p&保全自己,才能保全部门,进而保护银行。风控人员首要的是要在现行的规则下怎么样保护自己,让你负责一个部门,你才懂得如何保护部门利益,让你负责一家银行,你才懂得保护银行的利益。连自己的保护不了,“这个雷我来扛”、“这个字我来签”,看似豪情,其实是不负责任。成天空谈爱这个那个,把自己标榜的多么有担当,有何意义?按照亚当斯密的观点,人人爱自己,等同于人人爱别人,大家都把自己的责任负起来,社会才会变得更好。&/p&&p&这是一个知识泛滥的社会,又是深度思考匮乏的社会。各种微信文章,各种“一文了解”、“出大事了”、“重大变化”不断吸引我们的眼球,充塞我们的大脑。今天这个专家说的对,明天看到另一个专家说的更对,恨不得把大脑格式化,把陈旧的知识清空,把最新的最先进的知识刷进我们的大脑。在这个U盘化的时代,我们迷失于各种“知识”。&/p&&blockquote&他眼一睁,立马抓过手机,打开“得到”,倾听60秒罗胖教导。刷牙与吃早饭时,打开“喜马拉雅”,“完成了30分钟的音频学习。”然后,他出门上班。地铁上,再点开“知乎live”“听了三个知名答主的经验分享。”中午吃饭与午休的时间,他又点开了“在行”,“抓紧学习了《如何成为写作高手》。”下班路上,他又打开“得到”,“我在上面订阅了5个专栏。”吃完饭,上床,打开“直播”,“听了李笑来的《普通人如何实现财富自由》。”&/blockquote&&p&然而,得到了什么?&/p&&blockquote&“我除了白发多了几根、皱纹多了几丝、眼袋多了几两外,一点都没有发生变化。生活品质没有提升,工作没有加薪,旅游梦想没有实现……”&/blockquote&&p&学而不思则罔,我思故我在!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失去主见,背诵再多的宝典,都不能成为自己的行动指南。&/p&&p&思而不学则殆,不学习基本的框架,往往走弯路,剑走偏锋,沦为空想家,沙上建塔,一无所得。&/p&&p&作为风控人员,正常情况下,一笔贷款应该怎么操作?有哪些监管规定,有哪些合规要求,如果连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掌握,内心连树苗种子都没有,那么学再多的“交易结构”、什么“互联网+”、“资本市场+”,什么API、BD、CEO、DAU、ERP、FOUNDER、GQ、H5、IAAS、JD、KPI、MAU、PGC、SKU、UGC、VP.......&/p&&p&回归本源,寻找初心,熟悉传统,然后才能创造、创新,一开始就把传统银行否定了,一开始就玩同业,玩通道,玩非标,最后是连路都不会走了。&/p&&p&有了基础,内心的树苗足够茁壮,有了足够的定力,外在风雨对我们的影响就小得多。有了自己的思维框架,才能明辨是非,遇到微信文章,才能分辨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才不至于浪费太多的时间。&/p&&p&当然,还有一种做不到,那就是在外的利益(或利欲熏心,或过度自信,或贪婪或恐惧)绑架了内心,这就需要不断的修炼,不是一朝一夕,一两本书的事了。&/p&&p&书要读,但是切莫全信。&br&&/p&&p&手机码字不易,感觉有用就赏个赞吧,谢谢&/p&&p&&br&&/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H Howard:在银行从事风险管理是什么样的体验?&/a&&/p&&p&&b&…更多文章请到&/b&&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howard& class=&internal&&信贷风控手记-知乎专栏&/a&&/p&&p&&b&…更多回答请看&/b&&a href=&https://www.zhihu.com/people/H-Howard& class=&internal&&H-Howard&/a&&/p&
谢邀。自认为自己还是比较爱读书的,谈一点读书体会。个人的职业经历比较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管理部门等等,有一线实践经验,微观看一笔业务,也有站在一个金融机构层面的宏观看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等),经历的多了,不断遇…
&p&谢邀。&br&若说刚开始做信贷,那时光要回到2005年2月。&/p&&p&我到了ICBC中关村支行信贷部实习。行长和人事科长把我带到了信贷部,交代给C科长。C科长又把我交代给了G师傅,并给了我一本易会满行长(时任分行长)的分行发展宏伟规划,还有一本超级厚实(上千页)的公司信贷手册,自己慢慢学吧。&/p&&p&第一天,G师傅带我和各个部门的同事热络热络。一位小哥做了个项目贷款,问我怎么做蒙特卡洛模拟。趁着金融工程的知识没忘,用Excel帮弄了,可能是考我吧。&br&下午,跟着师傅报CPA,看板楼(当时每平米四五千,现在每平都过十万了,这世界怎么了?)。&/p&&p&第二天,跟着G师傅去跑客户,是个军工科技公司,神吹了个把小时,神马台海危机,军工利好。头一次看实务中的企业财务报表,很清楚的记得,这个企业的流动资产体现在存货和应收账款上。回行里的路上,脱口而出“这个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的原因是货卖不出去、款收不回来”,没想到师傅真采纳了,写了个报告,暂缓介入。&br&下午,做了个贷后七日检查。&br&就这样,毫无准备,懵懵懂懂,入了信贷之门,一晃十多年了。工作几经变动,但在ICBC这段实习时光,一直记忆犹新。&/p&&p&假如重来一次,(除了多贷款买房子),我认为要还学什么呢?&/p&&p&1.学做人,和师傅们打成一片,他们会告诉你学什么的,有哪些规则,特别是有哪些看不见的规则。如果你觉得读完那本上千页的信贷手册就是全部,那就错了,有很多规矩是不会记载下来的。记得L师傅的老公写过一本书《就这样离开》,讲的就是银行的一些规则。当然,对师傅也不要盲从,要慢慢的形成自己的判断。&/p&&p&2.熟悉一下本行全部坏账,全流程,各环节。打听一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同时,让自己远离这些客户,不要参与这些事。信贷是选择的艺术,回避难题比解决难题高明。不值得做的事情,当然不值得把它做好。尽量争取去做优质客户,优质项目,进入职场发展的良性循环;不要在不好的客户身上花费脑力,设计太多的风控方案都是吃力不讨好(尽管能提升自己的真本事)。总之,慎重接手这些存量客户,搞得自己一身腥。&/p&&p&3.熟悉一下本地区的各个主要企业。上下游,生物链依存关系。信贷业务总是依托一个行业,吃透一个行业,如汽车、房地产等,其实懂了房地产全流程,信贷就会了大半。&/p&&p&补充一点:今天的做法又不一样,和笔者入行时不同,信息渠道越来越完善,可以这样做:(1)通过抓取本地(本市、本县、本区,总之是你所在分行)企业工商登记信息。(2)本地政府架构、人事图。(3)本地的几大商业家族,及其脉络。最终,汇聚成庞大的企业网络图,各种关联关系,产业链式均在其中。方法如下:&/p&&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信贷风控基本功:自动查企业工商登记信息(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极验Geetest与Python爬虫)&/a&&/p&&p&这样就避免迷失于各种隐性关联关系,最大程度的避免触礁。&/p&&p&4.亲自跑一圈信贷流程,涉及的各个政府口,熟悉办事方法。各种签字,如何盖章,如何卡时间节点,各种细节。&/p&&p&5.熟悉一下信贷涉及的各种中介(会计师评估师工程咨询师),他们的规则和手法。&/p&&p&6.熟悉一下本地区主要的竞争对手,风格偏好。&/p&&p&7.谨记信贷合规。合规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手段!把几千个信贷法条背下来,就算懂合规了?不够啊。理解事物的本质,必须要找到一对矛盾。合规,反义词就是违规。不了解违规手法,那就只能空谈文件了。我一直有一个观点,那就是:没有把最高法院关于借贷担保的全部判例研究透,就不要谈合法性;没有把银监会成立一来一万多张罚单(绝大多数是关于信贷业务的)研究透,怎么敢谈论银行业务的合规性?怎敢妄言懂业务?每一张罚单,寥寥数字,背后的故事,来龙去脉,尽量搞清楚(公开披露信息,再借助各种佐证信息,包括媒体,银行圈内的朋友),这样才勉勉强强能谈点合规。路漫漫其修远兮,笔者这些年也一直在做这件事,主要是信贷方面的案例,越看越觉得自己孤陋寡闻,越乏不敢言合规了。这些被处罚的机构和个人,很多并非业务不精,培训不足,不知法,恰恰相反,都是业务高手。&/p&&p&8.深入学习经济学,把握经济趋势。做信贷,既要向律师一样,熟知操作中的各个细节,合同文本、签字、决议等等,这些细节决定了成败;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看大趋势,例如,过去这十年,房地产抵押的,都没大事。如何判断房地产下一步走势?这就要看经济研究功底。&/p&&p&既要学会用显微镜看细节,又要学会用航拍远眺。律师的思维方式是看细节,经济学家则是远眺。用力看,就是盲!魔鬼总在细节中,然而过分关注细节,又会产生视觉盲区。&/p&&hr&&p&以上是入门。进阶呢?&/p&&p&一是不断做,一个单子一个单子的做好,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吃透。&/p&&p&二是提升专业能力。比如:&/p&&p&(1)提升财务分析能力,参考&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H Howard:如何学好财务分析?有什么样的入门书籍和进阶书籍推荐?&/a&&/p&&p&(2)提升合规与法律能力,参考&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H Howard:如何做好银行合规工作?&/a&&/p&&p&(3)持续学习技术。比如我也知道公司发生股权变动、股权质押有风险,如何及时发现?参考&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信贷风控基本功:如何批量查失信被执行人信息&/a&&/p&&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信贷风控基本功:自动查企业工商登记信息(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极验Geetest与Python爬虫)&/a&&/p&&p&&br&&/p&&p&&b&…更多文章请到&/b&&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howard& class=&internal&&信贷风控手记-知乎专栏&/a&&/p&&p&&b&…更多回答请看&/b&&a href=&https://www.zhihu.com/people/H-Howard& class=&internal&&H-Howard&/a&&/p&
谢邀。 若说刚开始做信贷,那时光要回到2005年2月。我到了ICBC中关村支行信贷部实习。行长和人事科长把我带到了信贷部,交代给C科长。C科长又把我交代给了G师傅,并给了我一本易会满行长(时任分行长)的分行发展宏伟规划,还有一本超级厚实(上千页)的公…
&p&“穿透原则”,这个词来源于2016年全国银行业监管会议讲话稿:“看得见,管的住”、穿透式监管”,主要针对交叉金融产品风险管控,也是同业新规“实质重于形式”的延伸。&/p&&p&什么叫看得见?那就得看透,产品透明度问题。现在的金融产品(包括信贷产品!),参与方很多,例如有好几家银行,券商,基金子公司,信托,担保公司,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中介机构(评级、审计、律师、评估),跨行业,跨市场,异常复杂。往往是银行通过这些机构,将自有或理财资金通过特定目的载体(信托计划、基金、资管计划)进行投资,标的如信贷收益权、应收账款收益权、结构化配资、两融收益权、信用债等等。我们要搞清楚的是最终资金流向哪里?央票?金融债?企业债?信贷收益权?这些信贷收益权背后又是哪些企业的贷款?贷款投向什么项目?“穿透”就是你要刨根问题,拆穿哪些拗口唬人的法律金融术语。&/p&&p&要理解一件事,务必从矛盾论的角度入手,否则永远是皮毛之论,这是毛主席的哲学。如何理解“穿透”?要从其反义词入手,那就是“包装”!&/p&&p&为何要穿透?因为有包装,在金融市场上,活跃着大量的包装工人!他们造就了形形色色的马甲、通道、产品、结构。有人说穿透术和包装术是金融人必备的两大技能,缺一不可!&/p&&p&银行为了给隔壁的开发商老王的烂尾楼放贷款,不合规啊?银行找来了好几家银行,券商,基金子公司,信托,担保公司,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评级公司,会计师、律师、评估师,咨询公司,设计了产品,形式上完全合规,当然老王也找了好多身份证,成立了多个表面上互相没有联系的农业企业,小微企业。为何要成立各种法律主体(离岸公司、红筹架构、有限合伙、基金…………)?有利则欢聚一堂,大难临头各自飞,无限责任到有限责任。这些都要拆开来看看。老王的烂苹果有几层包装,有的是自己打蜡的,有的是金融机构替他包装的,还有机构负责贴名优产品标签,有的负责增信,信得过产品,还要把老王包装成知名农业专家。&/p&&p&包装功夫哪家强?商行看投行,金融人,大多数就是干这些“粉刷匠”工作出身的,文字拿捏到位,Excel运用入神,PPT亮点纷呈,不管内容如何,门面功夫十足。金融机构的求职者,简历精美,西装革履,你包装功夫老板都不认可,怎么去忽悠同行?客户?监管部门?包装功夫往往与薪酬成正相关关系。做投行的鄙视做批发的,做批发的鄙视做小微贷款,小微鄙视零售,越高端越空,技巧性越来越高。&/p&&p&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看看次贷危机前夜,2007年左右各大投行贩卖的毒产品说明书,很有意思的表述。文字,我问你老王生意好不好?你报告载明“经国际大所审计,净利润为正,经营现金净流量为正”,啥意思?要读懂净利润,还得读懂准则。正面回答了吗?没有,简单问题复杂化!你就直接告诉我,这家公司有没有问题?“经名校金融硕士海龟分析,未发现问题”“经大数据分析,未发现问题”“经模型分析,未发现问题”。问你有风险没风险?他只会告诉你统计上显著不显著!就是不直截了当的回答。问你房价(股价)是涨还是跌?你给我一堆,“不明朗,观察”,“谨慎持有,审慎介入”。一大堆前提,方法假设,看的累!出现风险怎么办?&b&一定是黑天鹅啰&/b&!“百年一遇”是个框,什么都可以往里装!&/p&&p&这些细节都需要拆穿,穿透就是撕开各种华丽的辞藻,看透各种精美的PPT!打开层层精美礼盒包装,发现是一箱烂苹果(话说如何卖烂苹果?那就是把它变成水果雕花,这就是“投行”的技术)。piece of shit!银行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好苹果可以卖,烂苹果也可以卖,但是你不能以次充好,烂苹果卖个好价钱。关键是你一刀切,不准卖烂苹果,怎么办?不能烂地里啊,只能包装了。贴牌、包装、增信也没关系,关键是要让拿钱的人同时承担责任!&b&穿透就是厘清权责利,对风险合理定价&/b&。但是,几百年的游戏规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金融市场,玩的就是信息不对称,玩的就是想象力,就是对不确定性进行定价,价格都透明了,就成了计划经济,可以想象,穿透是很难的。就算有了大数据,有了人工智能,还是存在不确定性,有不确定性就有风险,有风险就有金融家的生存空间。&/p&&hr&&p&“穿透”主要是讲类信贷业务,当然运用到传统信贷也是可以的。任何一笔信贷业务,我们要搞清楚的是:谁承担信用风险?承担谁的信用风险?只有摸清楚了真正的交易对手,以及对手的底牌,你才敢参与交易。如果你看了半天,复杂的股权结构,关联关系,历史背景,借款人的盈利模式很绕,不能用一两句话说清楚,建议你不要轻易参与,八成是骗子。你一个银行信贷员都看不懂,更不要说其上下游了,借款人将来怎么去向普通消费者忽悠现金流?哪来的还款来源?比如:(1)你看到的借款申请书上的借款人是不是真正的对手?&br&这里有各种各样的马甲,实际控制人问题,隐名股东问题,顶冒名贷款问题。典型的就是民营企业某某系的问题。(2)申请书上的用途是否就是真的用途?生意靠谱吗?如资金池问题,短贷长用问题,典型的就是融资平台。&/p&&p&银行的资金就是唐僧肉,信贷员的成长,一路走来,遇到太多的穿着马甲的妖怪,不断打怪升级,有的不幸被妖怪吃了。有的妖怪还是领导的裙带关系。不仅考验智商,更考验情商。有时候需要火眼金睛,有时候你眼睛得太透了,大水冲了龙王庙,只好把你推荐去网点做柜员,识别假钞去吧。&/p&&p&坐而论道易,要能看透,靠的是尽调本领、眼界、阅历、推理、悟性。实务中,要做到“火眼金睛”很难!“实质重于形式”更像是免责条款,兜底条款,&b&杀人是他、救人也是他&/b&。我们看不见实质,我们只能看到形式,通过形式去判断实质,他做了一系列好事,于是我们说他是好人,而不是一开始就断定他是好人,这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般规律。&/p&&p&但凡出了问题都可以说,信贷员存在“贷前调查不深入,贷后管理流于形式”俗套的问题,做了规定动作,还不够,没有落实“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考核办法工作边界要清晰,要有可操作性,谁也没有三头六臂,火眼金睛,我只要按照你规定的动作,没发现,就是尽职免责?还是说,“实质重于形式”,只要贷款出了问题,我都是没有做到位?如果是这样,运气不好怎么办啊。&br&什么叫透?什么叫调查到位?客户清户了,没有任何损失。但凡出现展期,借新还旧,就是用途、期限、现金流没搞透!经济下行?贷审会委员是具有一定经济学基础的管理人才,年薪几十万上百万,高级人才嘛,行业研究,经济周期没看透也是失误,对吗?这就是说了等于没说的废话了。刑法学有个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行为与结果有没有因果联系?结果论罪,主观思想论罪,偏废都会导致更多的问题,扯远了。&/p&&p&如何去拆马甲?妖怪有七十二变,并不是说悟空会了七十二招就万事大吉,七十二是形容妖怪变化多端,要小心应对,根本就没有“天下无敌宝典”“一招鲜秘籍”。魔鬼总在细节中,风险总在大意时,无论你之前有多少荣誉,多少成就,多少光环,降伏过多少妖魔鬼怪,明天摆在眼前的一笔新贷款,一不留神就会让你回到起点。&/p&&p&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马甲形式,生有涯,学无涯,所以我们不要陷入无穷无尽的战术,套路。要思考为什么要建马甲?动力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形式。马甲的目的有的是规避政策,有的是为了做业绩,有的是为了利益分配,保障各方权益,美曰交易结构设计。设计马甲就要防止被拆穿?客户骗银行,贷前骗审查审批,支行骗分行,分行骗总行,总行骗监管部门?行长操刀设计的马甲能被信贷审查专员拆穿吗?&br&银行是强势,但是银行中的个人未必,各种任务和考核,累成狗。一个小老板,一年也有个百八十万,信贷员在他面前,无论是生活圈,信息圈都有一定劣势。所以要“穿透”没那么容易,不是说股权或人事关联关系判断那么简单。真实用途?什么是真实?很多公司投资电影目的是什么?避税,买保险干嘛?洗钱,信吗?天津港瑞海公司的幕后老板是谁?保利俱乐部的实际控制人是谁?多少媒体记者,查个底朝天,还是众说纷纭!不在核心圈内根本看不出来,如何尽职调查?你有没有比财经记者更高明的挖掘方法?实务中,还有很多信贷人员为了业绩,是“能看透而不去看透”,“能拆穿而不去拆穿”,揣着明白装糊涂,甚至是替客户“包装”,为的是逃避各种各样的“合规审查”。&/p&&p&说道妖精,其实众生本无差别,有了神仙,有了标准,于是有了妖精。有了规定,就有合规和违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一对矛盾,繁琐的监管往往造就了更加繁琐的创新。开正门、堵邪门,数堵结合、才能标本兼治。&/p&&p&很多朋友留言,未能一一回复,本人近期将出版一本信贷业务与风险管理方面的小书,系统全面梳理一下,敬请关注。&/p&&p&&b&…更多文章请到&/b&&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howard& class=&internal&&信贷风控手记-知乎专栏&/a&&/p&&p&&b&…更多回答请看&/b&&a href=&https://www.zhihu.com/people/H-Howard& class=&internal&&H-Howard&/a&&/p&
“穿透原则”,这个词来源于2016年全国银行业监管会议讲话稿:“看得见,管的住”、穿透式监管”,主要针对交叉金融产品风险管控,也是同业新规“实质重于形式”的延伸。什么叫看得见?那就得看透,产品透明度问题。现在的金融产品(包括信贷产品!),参与…
&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d2aed77391aaf66d5f394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d2aed77391aaf66d5f3949_r.jpg&&&/figure&&p&&br&&/p&&p&应知友要求,现将这篇介绍财务金融基础知识的答案搬运到文章专栏中。&/p&&p&以下文章内容搬运自我在这个题目下写的答案:&/p&&h2&&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阿里巴巴股权让日本软银跟雅虎分别占36.7%,24%,自己及合伙人才10%?&/a&&/h2&&p&&b&阅读提示:全文18000字,为大家介绍了公司金融、股权投资、PE投资、财务报表的基础知识,介绍方式深入浅出,看过的人都说好。&/b&&/p&&p&既然是以阿里巴巴集团的财务背景为分析对象,那我也用X宝的方式为大家推广一下我的这篇文章,以下为读者评论截图:&/p&&p&干货满满:&/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cca7bed4e5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04& data-rawheight=&6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cca7bed4e5b_r.jpg&&&/figure&&p&&br&&/p&&p&高中毕业也能看懂:&/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789c296d4ca93beafe2f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10& data-rawheight=&5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789c296d4ca93beafe2ff_r.jpg&&&/figure&&p&&br&&/p&&p&会计基础入门:&/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1aceb909fb65bc28544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13& data-rawheight=&5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1aceb909fb65bc28544d_r.jpg&&&/figure&&p&&br&&/p&&p&膝盖也收下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dffb836ec87529deeb3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03& data-rawheight=&5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dffb836ec87529deeb37_r.jpg&&&/figure&&p&&br&&/p&&p&以上纯属开心一下,大家坚持把文章看完哦,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p&&p&&b&正文:&/b&&/p&&p&&br&&/p&&p&正好我这几天在复习关于PE投资和股权融资的内容的考试,那么我就简单给你说一下吧,为了方便知友们理解,我尽量尽量少用公式,因为我知道,多上一个公式,就会多增加一段大家了解其中原理的距离。&/p&&p&马云和他的团队最初创业时,只出了50万启动资金,到现在阿里巴巴整体市值2000多亿美元,中间翻了这么多倍,然而马云的团队所占股份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第一大股东是软银,第二大股东是雅虎。&/p&&p&这听起来也是挺遗憾的事情,明明是在中国发展壮大的公司,又是中国人创始,到头来盈利的大头还是外国人,第一大股东是日本公司,第二大股东是美国公司。&/p&&p&很多人都在质疑,为什么这么好的投资项目,没有落到中国人的手里,倒让外国人抢了去。&/p&&p&其实还真不是外国人抢去的,实在是因为当时中国投资人没有眼光,或者说运气不佳。&/p&&p&马云的公司最初成立时,就他那十八罗汉再加上一些亲戚朋友,总共就50万的初始投资,公司在最初发展时,都是很烧钱的,烧的这些钱从哪里来?&/p&&p&通常有这么三个融资渠道:&/p&&p&第一是内部融资:就是指通过企业的自有留存资金进行投资生产,但那时马云刚创业,显然没有多少留存资金进行投资扩张,那么这条路走不通。&/p&&p&第二是债权融资:是指通过发行债券或借钱投资,马云那时跑遍了很多家银行,问很多企业家借过款,他们都以为马云是骗子,不肯把钱借给马云,所以马云在美国上市后,才会说出那句“扬眉吐气”的话,“昨日你对我爱理不理,今日我让你高攀不起”,借钱融资这条路也走不通。&/p&&p&第三是股权融资:是指通过发行股票,引入外部投资,这种融资方式通常也是成本最高的,马云希望那些大企业家能够投资参股,他跑了很多地方,结果依然没人愿意投资他的公司,他当时都快绝望了,最后软银的孙正义给他投资了很大的一笔钱,这笔钱对他的公司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p&&p&这三种融资方式的优先级是这样的;&/p&&p&内部融资&债券融资&股权融资&/p&&p&内部融资成本最低,因为用的是自己的钱,通常那些盈利好的,有充分现金余额的公司会通过这种方式融资,比如苹果。&/p&&p&债权融资方式其次,公司向外借债的利率比银行要高,同样是把钱借给别人,给银行借钱后能够还本付息的风险低,给公司借钱后能够还本付息的风险高,多出来的这部分利息就是风险溢价,比如:你在银行存钱,也就是银行向你借钱,给你的存款利率,也就是银行向你借款的利率是5%,那么公司向你借钱,给你出的借款利率肯定会高于5%,一般至少要8%的样子,多出来的这3%就是风险溢价。&/p&&p&换个角度再考虑一下,你在银行存款一年能拿5%的利息,同样让你把这笔款放在外面公司里一年,也给你5%的利息,那么请问,你会接受吗?你肯定不会接受,因为公司向你借钱,是有不能偿还的风险的,而银行在我国基本是安全的。你会要求公司给你更高的利息,你才愿意把钱借给公司。&/p&&p&最后再说股权融资,股权融资的成本是最高的,股权融资的必要回报率一般要比债券的利率高。债券融资,你的股份并不会被稀释,股权融资后,你的股份是会被稀释的,所以马云和他的团队所占股份的比例会由刚创业时的100%稀释到现在的10%。&/p&&p&那么股份的稀释过程是怎样的呢?&/p&&p&我们来举个栗子:&/p&&p&比如,你发现一块地不错,想要投资这块地,以后盖个百货商场,于是你用自己存的50万自有资金买下了这块地&b&。&/b&&/p&&p&但是,你发现,用50万买完这块地后,你就只有10万了,很快,这十万元也用完了。&/p&&p&现在你面对的情况是,只有一块地,还有一起和你干活的人,地基也没打,盖商场更是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但你坚信这块地是一块非常有潜力的地,未来会成为商业中心。&/p&&p&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分钱能急死英雄汉,你需要钱,需要很多的钱,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把地基打好。&/p&&p&没钱不能就这么干坐着啊,养活这么几十个人也是需要钱的,于是你选择了出门去借钱。&/p&&p&你先去了银行,银行一看,你就买了块烂地,就敢说以后价值连城,银行理你的功夫都没有。&/p&&p&通过银行借钱不成,于是你想到了向那些企业家借,他们做了那么久生意,手上应该是有些钱的。&/p&&p&你去拜访了那些企业家,一次又一次地吃闭门羹,他们都觉得你是骗子,你吹你的地以后能值大价钱,他们反讽,你咋不上天呢?&/p&&p&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你已经不指望能通过借钱把地基打起来了。&/p&&p&于是你又想到了一个办法,可以邀请那些有钱人和自己一起干啊,我现在出了60万了,你也出60万,以后做大挣钱了,收入咱们一人一半。&/p&&p&你好好规划了一番,写了一份未来的计划书,拿给那些有钱人看,结果他们看都不看,当着你的面把你辛辛苦苦写了几天几夜的计划书给撕了,那些有钱人从心底不信任你,认为你就是个骗子。&/p&&p&借钱失败,让别人和自己一起干也失败,家门口一圈你都转遍了,没有人相信你所说的,也没有人看的上你的那些计划,大家能看到的,就是你买了一块烂地,还有那么十几个跟着你混的前途未卜的人,其他的东西,什么商业中心,什么百货大楼,通通看不见。&/p&&p&你很失望,仿佛全世界都在耻笑你是个骗子,但你依然对未来抱有着希望,这时,有人对你说,家门口融不到钱,我们可以到外面去融钱啊,这里的人目光短浅,外面说不定有人慧眼识英雄呢。&/p&&p&你想了想,也是啊,这么好的计划,不能就这样轻易失败了,于是,你决定去外面走走。&/p&&p&走了一圈之后,终于有人对你的这个计划感兴趣,决定为你的这个项目投资一大笔钱,当你听到这个消息时,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您真是我的再生父母啊。&/p&&p&于是你拿着这笔钱,回到你买的那片空地上,开始打地基,盖房子。&/p&&p&你一开始只是想借钱先把地基打好,结果这笔钱直接让你把地基和房子都盖好了。&/p&&p&房子盖好了,但是没装修,招不来租户啊,你总不能让租户在水泥地上做买卖吧。&/p&&p&你又开始缺钱了,这时,你想的还是先问银行借,银行看你的百货中心有点样子了,决定给你借点钱,但这点钱对于你是远远不够的。&/p&&p&于是你又想到了那个为你雪中送炭的外国友人,当你把你要装修的计划告诉他时,他仔细研究了一番,觉得你的这个项目未来潜力很大,他决定除了装修的钱,再给你投资一部分钱用来做宣传,于是你大喜过望地拿着这笔钱回去搞装修。&/p&&p&装修好后,你的百货中心已经可以正式营业了,但由于这周围人迹罕至,商业气氛太差,几乎就没有人愿意主动租你的商铺。&/p&&p&于是你决定所有商铺全都0元出租,只要愿意租的都可以来租,完全免费。&/p&&p&商铺免费了,但你要把百货中心运营下去,也是需要成本的,由于规模的扩大,你现在手下已经有了上百人为你干活,他们都是一张张吃饭的嘴,你不收租金可以,但你得让这些人吃上饭,至少不要让他们饿肚子。&/p&&p&于是,你又面临着前面的问题。&/p&&p&缺钱。&/p&&p&你又要去融资了,由于你的公司初具规模,同时也和另一家公司有合作意向,因为你和那家公司可以实现资源互补,那家公司战略入股你的百货中心,你可以利用那家公司的资源为你招揽顾客。&/p&&p&你省去了招揽顾客的钱,代价就是那家战略合作公司也成为了你的大股东。&/p&&p&由于你的公司越来越大,经营的越来越好,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愿意为你投资,你起初只投了60万人民币,现在已经能值200亿美元,但是你所占的比例却由刚开始的100%降到了现在的10%。&/p&&p&你当然想让这个百货中心百分之百都是你的,但是就凭你起初的那60万,根本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个水平,你需要扩大公司规模,那就需要别人出钱和你一起干,你有一个好的idea,但是没钱,别人没有好的idea,但是有钱,你们优势互补,共同合作,这就是资本市场的运行逻辑。&/p&&p&当然最好的方式,就是你一路发展下来,完全是通过借钱的方式实现融资,这样会让你的公司百分之百属于你,就像刘强东在哈佛演讲中说的:&/p&&p&如果大家能够从银行贷款的话一定要从银行贷款,千万不要拿风投的钱。&/p&&p&这句话对他适用,对大多数创业者不适用。&/p&&p&因为大多数创业者在刚开始创业时,根本拿不到银行贷款,因为你的创业公司风险太高,银行不会把款贷给你。&/p&&p&说完了马云团队的股份是怎么从100%一路稀释到百分之10%的,大家应该看懂了个大概,接下来,我还是上个栗子吧,这个栗子是我刚复习的一道题,关于PE融资的,会有公式,但我尽量让公式变得更浅显易懂。&/p&&p&大家准备好纸和笔,和我一起算哦。&/p&&p&(看到好多知友都在问这个40%的收益率的问题,你就这样想,高风险对应的是高收益,要不风投不会冒那么大的风险做,这只是一道书上的题,跟现实生活中的PE数据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p&&p&假设现在有一家公司A,这家公司的管理层相信,这家公司在五年后能值(四千万),他现在需要5000000(五百万)的追加资金去运作公司,这家公司A所持股票数是1000000股(一百万股);&/p&&p&有一家风投公司,觉得A公司的项目很有发展潜力,他预估年回报率可以达到40%,他准备投资A公司,我们可以计算一系列数据,包括这家公司进行风投前的价值,风投后的价值,风投公司所占股权比例等。&/p&&p&我们现在开始计算:&/p&&p&大家集中注意力哦~~&/p&&p&&b&第一步:计算风投公司在0时点投资这家公司后,公司的总价值:&/b&&/p&&p&我们知道,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假设年利率是3%,现在的100元和一年后的100元不是一样的价值。因为现在的100元存入银行一年,一年后的本息合计就是103元,价值要比一年后的100元多。&/p&&p&同理,一年后的100元折算到现在是多少钱呢?100/(1.03)=97.09元,一年后的100元的价值比现在的100元价值低。&/p&&p&回归到这道题,你可以把回报率看作是利率,风投看中的就是高风险高收益,因为风险高,那么所要求的回报也就高,所以年回报率可以达到40%。&/p&&p&五年以后,A公司能估值四千万,那么折回到现在是多少钱呢?&/p&&p&为了方便大家了解,我一年一年折回:&/p&&p&现在是第五年,公司值4000万,&/p&&p&折回到第四年的价值:4000万/1.4=2857.14万&/p&&p&折回到第三年的价值:2857.14万/1.4=2040.82万&/p&&p&折回到第二年的价值:2040.82万/1.4=1457.73万&/p&&p&折回到第一年的价值:1457.73万/1.4=1041.23万&/p&&p&折回到0时点(现在)的价值:.4=743.73万&/p&&p&&br&&/p&&p&也就是说,在五年后值4000万的A公司,按照40%的年回报率折回到现在,价值743.73万。&/p&&p&&br&&/p&&p&&b&第二步:计算风投公司投资A公司前,A公司的原始价值:&/b&&/p&&p&风投公司在0时点投资完A公司后,A公司总价值为743.73万;&/p&&p&风投公司在0时点一共投资了A公司500万,那么A公司的原始价值是多少呢?&/p&&p&A公司的原始价值=743.73万—500万=243.73万&/p&&p&&br&&/p&&p&&b&第三步:计算风投公司投资完成后,所占A公司的股权比例:&/b&&/p&&p&风投=500万,A公司总价值(风投完成后)=743.73万;&/p&&p&风投公司所占的股权比例=500万/743.73万=67.23%&/p&&p&&br&&/p&&p&&b&第四步:计算风投公司投资完成后,A公司原股东所占股权比例:&/b&&/p&&p&1-67.23%=32.77%&/p&&p&&br&&/p&&p&&b&第五步:计算风投公司投资完成后,风投公司所拥有的股票数:&/b&&/p&&p&我们知道,所持股票数(number)的比例就等于所持股票价值(value)的比例;&/p&&p&就比如,你拥有你们公司5%的股票,那么对应你的股票价值就是:公司总价值X5%&/p&&p&原公司原本持有100%的公司股票,总计1000000股(一百万股),经过风险投资的融资后,现在持股比例降到了32.77%,那么现在,公司的总股票数(number)是多少呢?&/p&&p&100万股/32.77%=305.16万股&/p&&p&风投公司所占的股权比例是67.23%,那么风投公司所占的股票数是多少呢?&/p&&p&305.16万股X67.23%=205.16万股&/p&&p&&br&&/p&&p&&b&第六步:风投完成后,A公司的股票价格(price)是多少?&/b&&/p&&p&公司总价值=743.73万&/p&&p&公司总股票数=305.16万股&/p&&p&股票价格=743.73万/305.16万股=2.44元/股&/p&&p&&br&&/p&&p&我们可以看到,一开始公司规模小,总价值只有243.73万,公司百分之百控股,引入500万风险投资后,公司总规模扩张到743.73万,但是公司原股东的股权比例由百分之百稀释到了32.77%。&/p&&p&一般公司都会经过几轮融资,融完A轮,融B轮,融完B轮继续融,融到最后,股权比例就已经稀释到很低了。&/p&&p&因为公司要扩大生产规模,所以需要钱,因为借债遇到困难,所以需要引入外部投资进行股权融资。&/p&&p&马云是公司创始人,为什么他的团队现在所占股权不到10%,我想你们应该已经能够理解其中的原理了。&/p&&p&如果大家觉得我的这篇答案,还能让你有所收获的话,那就点个赞吧,也算是对我继续答题的鼓励。&/p&&p&好了,我复习去了,这周末要参加金融方面的考试,明天就要坐飞机飞内地看考场了,祝大家好运~~&/p&&p&&br&&/p&&p&如果大家觉得我没解释清楚,并且英语水平还可以的话,可以看原题,字写的不行,大家忍忍吧~~呵呵~~&/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b11d9fc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49& data-rawheight=&7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b11d9fc9_r.jpg&&&/figure&&p&&br&&/p&&p&&br&&/p&&p&评论里看到了很多人对财务报表的术语不太了解,那么,我就开讲一下关于资产负债表的事项吧,让大家有个初步了解,就当是为我自己复习巩固了。&/p&&p&大家搬好小板凳认真听讲,&/p&&p&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p&&p&Asset=Liabilities+equity&/p&&p&负债包括: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p&&p&流动负债通常指应付账款这些没有利息的负债,期限通常小于一年;&/p&&p&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指那些需要支付利息的负债。&/p&&p&注意:以上有特例,我们仅从通常状况来阐述。&/p&&p&什么是应付账款?就是你开了一家服装店,需要从供货商那里进货,你把货进来了,但是货款暂时没有给他,这笔钱在你这里就记为应付账款,并且这笔钱是不需要向供货商支付利息的,这就叫流动负债。&/p&&p&什么是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就是你通过各种债务融资渠道所借的钱,比如向银行借钱,比如向别的公司或个人借钱,是需要付利息的,短期和长期是相对的,通常以一年为界。&/p&&p&此外,还有很多种负债的形式,比如unearned revenue未实现收入,但我们在这里仅就流动负债和长短期借款进行阐述,因为他们最具代表性。&/p&&p&说完了负债,再说所有者权益;&/p&&p&所有者权益=总资产—总负债&/p&&p&所有者权益又称净资产,就是总资产扣除掉总负债的那部分。&/p&&p&那么,总资产怎么算呢?&/p&&p&总资产=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的净值&/p&&p&现金,就是你公司有多少现金存款,比如苹果公司有500亿美元的存款,那么现金这一项就是500亿美元。&/p&&p&应收账款,就是你把货物卖出去,没有收回的那部分钱,比如你卖衣服给客户,结果客户说我手头暂时没那么多钱,半个月之后把钱再打给你,那么这笔未收回现金的收入就是应收账款,客户不需要向你支付半个月的利息。&/p&&p&存货,就是你的服装店现在还有多少货物的价值,比如你的库房里有价值5万元的衣服,那你的存货就是5万元。&/p&&p&流动资产=现金(现金等价物)+应收账款+存货&/p&&p&净固定资产,就是你卖衣服租这个店面,一次性交清了三年房租,一共是3万元,那么分摊到每年,就是1万元,第一年年底的时候,你的固定资产的净值就是3-1=2万元。&/p&&p&知道了总资产和总负债,我们就可以把所有者权益求出来。&/p&&p&所有者权益又可以分解为common stock和retained earnings,翻译过来的话就是普通股和留存收益。&/p&&p&什么是普通股?就是你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市值,留存收益就是每年净利润分完红后的那部分价值。&/p&&p&我手边刚好有一本教材,由于是英文写的,我会逐条为大家解释:&/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f0c0e2f3aef6ca910a42fd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92& data-rawheight=&39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2&&&/figure&&p&&br&&/p&&p&从上到下:&/p&&p&Balance sheet 资产负债表&/p&&p&Cash 现金&/p&&p&Accounts receivable 应收账款(无息)&/p&&p&Inventory 存货&/p&&p&Current assets 流动资产&/p&&p&Fixed assets 固定资产&/p&&p&Accumulated depreciation 累计折旧&/p&&p&Net fixed assets 净固定资产&/p&&p&&br&&/p&&p&Total assets 总资产&/p&&p&Accounts payable 应付账款(无息)&/p&&p&Current debt 短期借款(付息)&/p&&p&Long-term debt 长期借款(付息)&/p&&p&Total liabilities 总负债&/p&&p&Common stock 普通股&/p&&p&Retained earings 留存收益&/p&&p&Total equity 总所有者权益&/p&&p&Total liabilities and eauity 总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总资产)&/p&&p&&br&&/p&&p&根据我前面所讲的内容,把数字带入相应的公式,你是不是也能看懂资产负债表了?&/p&&p&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时点值,指的就是你此刻的资产负债信息,你不能说我这个月三十天累计的资产负债表上的项目是多少,你只能说在第三十天末,资产负债表上的各个项目是多少。&/p&&p&&br&&/p&&p&说完了资产负债表,那就把利润表也一起说一下吧。&/p&&p&前面说了,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时点值,那么,利润表就是一个期间值。&/p&&p&期间值就是在这一段时期,你的累计数额是多少。&/p&&p&利润表通常包括以下要素:&/p&&p&Revenue 收入,就是指你卖东西一共收入了多少钱,比如,你要做今年的利润表,今年全年总共卖出去1000件衣服,每件衣服卖100元,那就是收入10万元。&/p&&p&Cost of goods sold 销货成本,你需要从批发商那里进货,每件衣服的进货价是30元,一共进货了1000件全部卖完,销货成本就是3万元。&/p&&p&Gross profit 毛利润,就是你的收入扣除掉你的销货成本,10-3=7万元,你的毛利润是7万元。&/p&&p&Operating expenses 运营费用,你卖衣服需要雇人卖吧,需要支付工资,此外还需要支付水电费等一系列杂费,这些就是你的运营费用,这里假设运营费用是0.5万元。&/p&&p&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 折旧和摊销费用,你租这间门面了三年,租金一共是1.5万,分摊到每年就是0.5万,那么今年的折旧或者摊销就是0.5万元&/p&&p&Operating profit 营业利润,就是毛利润扣除掉营业费用和折旧摊销费用后留下的部分,7-0.5-0.5=6万元,你的营业利润是6万元。&/p&&p&Interest expense 利息费用,你进货需要现金,但是你手头没有这么多钱,于是你向银行贷款,我们假设利息费用是1万元。&/p&&p&Earnings before tax 税前利润,就是营业利润扣除掉利息费用的部分,6-1=5万元,你的税前利润是5万元。&/p&&p&Taxs 支付税金,做生意是要交税的,我们假设税率是30%,5X30%=1.5万,你要交1.5万的税给政府。&/p&&p&Net income 净利润 ,就是扣除掉所有费用后,真正落到股东手里的利润,注意,是落到股东手里的,债权人不参与分配,债权人只能拿到利息,已经在前面支付过了。5—1.5=3.5万元&/p&&p&我们再上一张关于利润表的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e313dbb329bd3cd525bdee2def4fb5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37& data-rawheight=&4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e313dbb329bd3cd525bdee2def4fb58_r.jpg&&&/figure&&p&&br&&/p&&p&&br&&/p&&p&&br&&/p&&p&根据我前面所讲的内容,把数字带入相应的公式,你是不是也能看懂利润表了?&/p&&p&&br&&/p&&p&我们还要再讲一下关于分红的问题,分红的钱是从公司的净利润里扣除的,比如,你今年卖衣服的净利润是3.5万元,你准备拿出20%分红,那么分红的钱就是3.5X20%=0.7万,剩下的2.8万去哪里了呢?剩下的钱就进入留存收益了,留存收益是资产负债表上的科目,公司可以用留存收益进行扩大生产,今年年末,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增加2.8万元。&/p&&p&我们也可以用BASE法则阐述一下其中的关系。&/p&&p&BASE法则就是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p&&p&Beginning期初状态,Add增加额,Substract扣除额,Ending期末状态。&/p&&p&B+A—S=E&/p&&p&我们假设起初留存收益是1万元,&/p&&p&今年的增加额就是净利润3.5万元,&/p&&p&分红分了0.7万元,这是扣除额,&/p&&p&期末留存收益是多少呢?&/p&&p&期末留存收益=1+3.5-0.7=3.8万元&/p&&p&&br&&/p&&p&再举个栗子:&/p&&p&你月初钱包里有1000元,这个月中旬会收到工资5000元,你吃饭住宿等一系列消费3500元,那么你月底还剩下多少钱?&/p&&p&Beginning=1000元&/p&&p&Add=5000元&/p&&p&Substract=3500元&/p&&p&Ending=00=2500元&/p&&p&你月底还剩下2500元,也就是你月底的留存收益。&/p&&p&或者我们可以算一个期间的净值(net value):&/p&&p&净值=00元&/p&&p&这个月你的钱包里能新增存款1500元,加上月初的1000元,就是2500元。&/p&&p&&br&&/p&&p&以上基本就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科目关系,你掌握了这些,就已经能看懂简单的财务报表了。&/p&&p&相信就算是之前没有学过财务知识的人,在看完我的这些阐述后,也有了自己分析财务的方法。&/p&&p&那么,我们就把目光拉回到@假哥 在@小粉耶 评论下的那些对话内容吧。&/p&&p&话不多说,上截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afac0fab2b450b4ad7d050454efaac7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2& data-rawheight=&2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afac0fab2b450b4ad7d050454efaac74_r.jpg&&&/figure&&p&&br&&/p&&p&总资产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假如一个公司的股债比例是1:1,你就算占百分之百的股份,也只占有50%的公司资产。&/p&&p&这里,我再向大家阐述一个概念,很多人会有直观的概念,认为负债不是公司的资产,因为那是负债,其实这是概念混乱,把净资产套到总资产上面了。&/p&&p&就比如,我要开一家厂房,需要100万元资本,但我只有60万元,另外40万元需要向银行借债,融资完成后,我用30万元租了厂房三年,25万购买机器设备,15万购买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剩下30万用作流动资金。&/p&&p&我百分之百持股,但我也只持有60%的总资产,因为我只出资了60万元,公司总资产是100万元,这里还包括债权人的40万。&/p&&p&我的净资产是60万元,净资产同时被称为所有者权益。&/p&&p&&br&&/p&&p&&br&&/p&&p&接着看 @假哥 的表述:&/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f8e02dbb7bfd3cd4ec6b67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61& data-rawheight=&3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f8e02dbb7bfd3cd4ec6b673_r.jpg&&&/figure&&p&&br&&/p&&p&&br&&/p&&p&&br&&/p&&p&还用前面的例子,100万的公司,你就出资了60万,还有40万是向银行借的,银行是你的债权人,你只能说这家公司有60%的资产是你的,另外40%的资产是借银行的,除非有一天你把欠银行的贷款完全还清,那么这家公司就百分之百都属于你,如果有一天你经营困难,不能按期按额偿还贷款,银行是能拿你抵押的厂房去拍卖偿还贷款的。&/p&&p&&br&&/p&&p&我们继续看:&/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9ee5cb2de2dd3dad40d396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9ee5cb2de2dd3dad40d396d_r.jpg&&&/figure&&p&公司百分之百股份是你的,公司负债当然也是你的?100万的公司,你就出了60万,又向银行借了40万,60万是你的资产那是应该的,作为资产一部分的向银行借的负债怎么也成你的了?&/p&&p&&br&&/p&&p&继续看:&/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b7eca57a1e426ed1a272fdb6ad40efc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35& data-rawheight=&5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b7eca57a1e426ed1a272fdb6ad40efcb_r.jpg&&&/figure&&p&&br&&/p&&p&&br&&/p&&p&财务报表是随便做的?负债能够随意操纵?&/p&&p&&br&&/p&&p&风投不是那么好投的,为什么叫风投?就是因为高风险高收益,首先是高风险,然后才是高收益,资本市场不缺钱,缺的是好项目。&/p&&p&投资这件事情,一看自身技术水平,二看运气,每个人都能做事后诸葛亮,却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对于一个在初期是要大量烧钱的项目,你能确定它以后一定能成功吗?事实上失败的概率是非常大的,就算时间回到99年,还是没有人敢投资阿里巴巴,因为对于当时的市场环境,财富水平,科技水平来说,网购这件事对于那些投资人来说是很遥远的,他们听都没听过,怎么敢投?你看到的那些活下来的大公司,是因为survival bias幸存者偏差,就是活着的公司才能说话,死去的公司是不能发表意见的。你不能拿现在的标准去评判过去人的投资水平,就按现在来说,谁能真正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能看到,他不是人,是神。随着中国金融的发展,投资团队也越来越专业,但至于是否还会错失机会,这真不好说,有时候刚开始做时,你自己都不一定相信自己能成功,可能就是为了IPO,然后套现走人,影响市场的因素很多,一不小心就会栽倒坑里。&/p&&p&至于要不要相信刘强东,创业不拿风投的钱,去借债的,我在开篇就阐释过,这里不再赘述。&/p&&p&&br&&/p&&p&&br&&/p&&p&&b&6.2更&/b&&/p&&p&看来大家对股权融资的内容很感兴趣,前面写了关于一轮融资的内容,今天再来写写关于两轮融资的内容。&/p&&p&我始终认为,即使是再晦涩的知识,也会有一种简单的办法去讲述出来,让听的人理解其中的原理。&/p&&p&何况股权融资的知识并不是那么晦涩,我们在新闻中经常会接触到这类信息。&/p&&p&对于财务金融知识,如果没有讲解,外行人想要理解那是比较困难的,我非财务金融科班出身,就一学计算机,毕业后混到银行修电脑的,刚开始学这方面知识时,那是真困难啊,很多概念感觉很抽象,看了好几遍都无法理解,其实,当时如果有个稍微懂的老司机能带带我,那我就能少走很多弯路。&/p&&p&&b&知识嘛,本来就是应该分享给大众的,它不应垄断在少数人手中,成为忽悠多数人的工具。&/b&&/p&&p&那么话不多说,现在开讲啦~~&/p&&p&通过前面的讲述,大家应该对公司的成长和风投资金的影响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知道了马云和他团队的股权是怎么从一开始100%一路稀释到了10%的,同时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基本学习,知道了公司通常是怎么做账的。&/p&&p&看评论,有很多没接触过财务报表的人,都很快了解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基本原理,这让我感到很欣慰,说明我的这篇答案的可读性还是比较强的,而我当初一个人啃书时,为了理解这两个表的原理用了两个月。&/p&&p&所以,要想学好一门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多交流,互相启发,本来你在一个内容上始终琢磨不透,说不定就在不经意的瞬间灵光突现,一下全都懂了。&/p&&p&下面还是回到我们的话题,关于两轮股权融资。&/p&&p&股权融资,其实就分两步走:&/p&&p&画饼和折现。&/p&&p&你自己创业做了一个公司,为了让别人投资,你得给别人画饼吧,比如我这个公司所研发的产品未来几年能占据多少的市场,我研发的产品能在地区产生多大的影响力,总之就是吹,能吹多大吹多大,把投资人的钱忽悠过来就行。&/p&&p&然后是折现,比如前面举例的那家公司,吹牛5年后公司能值4000万,现在需要500万的风险投资,年回报率是40%,那就把4000万&b&从后往前折到现在&/b&,再计算出各种比率。&/p&&p&&br&&/p&&p&两轮融资也是这个原理,公司需要扩大规模,第一轮融资的钱很快烧完了,那就需要第二轮融资,第二轮融资的钱烧完了,那就需要第三轮融资,前年滴滴打车就是这么干的。&/p&&p&那么,我们直接上题目吧~~&/p&&p&一个公司为了扩张规模,需要进行两轮融资,分别是在现在融资3000000(三百万),三年后融资2000000(两百万),由于第一轮融资风险高,所以年回报率为40%,第二轮融资风险相对低一些,所以年回报率为30%,五年以后,公司的价值预期能达到(四千万),公司持有股票总数1000000(一百万)股&/p&&p&&br&&/p&&p&现在我们需要求以下几项数据:&/p&&p&&br&&/p&&p&第一项:第二轮融资后,公司的总价值&/p&&p&第二轮融资发生在第三年,年回报率30%&/p&&p&到第五年时,公司的总价值是4000万&/p&&p&公司在第四年的价值==3076.92万&/p&&p&公司在第三年的价值=.3=2366.86万&/p&&p&那么,在第二轮融资完成后,公司的总价值=2366.86万&/p&&p&&br&&/p&&p&第二项:第二轮融资中,风投资金所占的比例&/p&&p&第二轮融资,风投资金=200万&/p&&p&公司总价值=2366.86万&/p&&p&风投资金占比=200万/2366.86万=8.45%&/p&&p&那么,在第二轮融资中,风投资金所占比例为8.45%,&/p&&p&(公司原始出资+第一轮融资)所占的比例=1-8.45%=91.55%&/p&&p&&br&&/p&&p&第三项:第二轮融资前,公司的总价值&/p&&p&第二轮融资后,公司的总价值=2366.86万&/p&&p&风投资金的总价值=200万&/p&&p&那么,在第二轮融资前,公司的总价值=2366.86万-200万=2166.86万&/p&&p&也就是说,如果不进行第二轮融资,公司在第三年的总价值=2166.86万&/p&&p&接着,就按照一轮融资的方式计算了&/p&&p&&br&&/p&&p&第四项:第一轮融资后,公司的总价值&/p&&p&公司的总价值要从第三年一直折回到0时点(现在),&/p&&p&由于第一轮融资风险高,所以年回报率也高,年回报率=40%,&/p&&p&公司在第三年的价值=2166.86万&/p&&p&公司在第二年的价值=2166.86万/1.4=1547.76万&/p&&p&公司在第一年的价值=1547.76万/1.4=1105.54万&/p&&p&公司在0时点(现在)的价值=.4=789.67万&/p&&p&也就是说,经过两轮融资,在第五年值4000万的公司,现在价值789.67万&/p&&p&&br&&/p&&p&第五项:第一轮融资后,风投资金所占的比例&/p&&p&第一轮融资,风投资金=300万&/p&&p&公司总价值=789.67万&/p&&p&风投资金占比=300万/789.67万=38%&/p&&p&那么,在第一轮融资中,风投资金所占比例为38%&/p&&p&&br&&/p&&p&第六项:第一轮融资完成后,风投公司所持股票数(number)&/p&&p&原始公司股份所占比例=1-38%=62%&/p&&p&原始公司持有100万股,&/p&&p&公司总股票数(number)=100万股/62%=161.29万股&/p&&p&风投公司所持股票数(number)=161.29万股-100万股=61.29万股&/p&&p&&br&&/p&&p&第七项:第一轮融资完成后,公司股价(price)&/p&&p&公司总价值=789.67万&/p&&p&公司总股票数(number)=161.29万股&/p&&p&股价=789.67万/161.29万股=4.9元/股&/p&&p&&br&&/p&&p&第八项:第二轮融资完成后,公司股价(price)&/p&&p&&b&调用第二项的数据:&/b&&/p&&p&第二轮融资,风投资金=200万&/p&&p&公司总价值=2366.86万&/p&&p&风投资金占比=200万/2366.86万=8.45%&/p&&p&那么,在第二轮融资中,风投资金所占比例为8.45%,&/p&&p&(公司原始出资+第一轮融资)所占的比例=1-8.45%=91.55%&/p&&p&&b&调用第七项的数据:&/b&&/p&&p&第一轮融资完成后,公司总股票数=161.29万股&/p&&p&在第二轮融资完成后,(公司原始出资+第一轮融资)所占的比例=1-8.45%=91.55%&/p&&p&此时的公司总股票数(number)=161.29万股/91.55%=176.18万股&/p&&p&股价(price)=2366.86万/176.18万股=13.43元/股&/p&&p&&br&&/p&&p&在第一轮融资中,风投资金所占的比例=38%&/p&&p&在第二轮融资后,第一轮融资所占的比例=38%X91.55%=34.79%&/p&&p&可见,在第二轮融资后,第一轮的风投资金占比由一开始的38%稀释到了34.79%&/p&&p&&br&&/p&&p&在第一轮融资后,公司原始股份所占比例=62%&/p&&p&在第二轮融资后,公司原始股份所占的比例=62%X91.55%=56.71%&/p&&p&可见,在第二轮融资后,公司原始股份所占比例由第一轮融资后的62%稀释到了56.71%&/p&&p&&br&&/p&&p&以上就是公司在进行几轮融资后,股份稀释的过程,我还是再把原题贴上来吧,大家看的更清楚些:&/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b3b3fa8df7cf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18& data-rawheight=&61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8&&&/figure&&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8d080e859c5ad99aa8e9f224a575294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93& data-rawheight=&2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8d080e859c5ad99aa8e9f224a575294d_r.jpg&&&/figure&&p&&br&&/p&&p&&br&&/p&&p&&br&&/p&&p&&b&6.5更 资产负债表的深入讨论,EPS如何影响股价波动&/b&&/p&&p&今天考了一天试,人都快累虚脱了,但答应大家要更新,就一定要更新。&/p&&p&对于今天所更新内容的框架,我从晚上十点就开始构思,一直到现在,总算构思完成,现在是凌晨四点。&/p&&p&几天下来,看着自己写的这个答案,赞数被一次次推向高峰,首先感谢大家的抬爱,在大家的鼓励之下,我要奉献出更好的内容。&/p&&p&&br&&/p&&p&话说前面我们讲到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内容,就是这个公式:&/p&&p&Aasset=Liabilities+equity&/p&&p&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p&&p&&br&&/p&&p&这里负债这一项让很多人处于困惑之中, @ 假哥 和 @小粉耶 争论的焦点就在负债这一块。&/p&&p&我不得不说,中文在表达财务概念的时候,有些时候是比较模糊的,往往看似两个人说的是一个事情,其实都不是一个事情。&/p&&p&我也好好研究了一下这个会计恒等式模型,用了一晚上的时间,总结出了以下框架概念,可能我总结的也不是很严谨,大家如果有自己的意见,可以在我的评论下给我提出来。&/p&&p&下面开始,大家集中注意力,因为这个框架的概念介绍起来会比较绕。&/p&&p&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p&&p&&br&&/p&&p&权力和义务是对等的,你想享受一份权利,就得尽一份义务,我们从这个角度出发。&/p&&p&&br&&/p&&p&负债:体现的是银行的权利,因为这笔钱是银行贷给公司的,银行有权优先得到利息,即使是在公司亏损的情况下。&/p&&p&比如你和朋友开了一个服装店,从银行贷款5万用来购买存货,但经营不善造成了亏损,即净利润为负,股东利益受损,但是欠银行的贷款和利息依然要一分不少的给银行,&/p&&p&&br&&/p&&p&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股东的权益,股东可以控制公司的运营方向,公司赚的多,股东分的多,但即使公司赚的再多,给银行还的依然是固定的本金和利息。&/p&&p&比如说你和朋友开了一个服装店,从银行贷款5万元用来购买存货,由于你的货物稀缺,价格卖的很高,一年下来你和你的朋友赚了100多万,但是该给银行的还是固定的本金和利息,并不会因为你挣了更多的钱而给银行还更多。&/p&&p&&br&&/p&&p&下面仔细听:&/p&&p&股东不能剥夺银行的权利,银行的权力是公司要向银行还本付息。&/p&&p&例如:你开公司欠了银行的钱,你不能不给银行还本付息,你得按时把本金和利息都给银行还清。&/p&&p&&br&&/p&&p&银行不能剥夺股东的权利,股东的权利是按利润增长分享收益。&/p&&p&例如:你开公司欠了银行的钱,今年净收入大增,银行不能要求,你除了本金和利息之外,再给银行一部分额外的分红。&/p&&p&&br&&/p&&p&这还不是最绕的,如果看完一遍没看懂上面的逻辑关系,请多看几遍,看懂之后再往下看。&/p&&p&&br&&/p&&p&非常仔细听:&/p&&p&股东完全剥夺银行的权利,意味着公司已经还清本息,公司的资产百分之百都是权益。&/p&&p&例如:你开公司100万,自己出资60万,向银行贷款40万,这时你的好朋友发现你的项目不错,对你说,我这里刚好有40万,我帮你把银行贷款还上,我就算加入你的公司,成为你公司的股东了。于是你用这40万还清银行的本息,然后你和朋友的股份比例为6比4.&/p&&p&老干妈就是一家这样的公司,完全没有借债,融资方式都靠留存收益进行内部融资,从不拖欠货款,也从不向别人借钱,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文化水平不高,不懂多少财务知识,她只知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有多少钱干多大的事,别人鼓动她上市圈钱,扩大生产规模,她不愿意,她的经营原则是:不偷税、不贷款、不欠钱、不上市。&/p&&p&老干妈这样的公司就能这么任性,完全自有资金出资,按她的说法,她的公司真的没有负债,那她的会计恒等式:资产=所有者权益+0负债&/p&&p&她要是说她的公司百分之百属于她,那还真没问题,但这样的公司是极度极度少的特例。&/p&&p&&br&&/p&&p&银行完全剥夺股东的权利,意味着公司没有权益,公司的资产百分之百都是负债。&/p&&p&例如:这种资产百分之百都是负债的情况是在极端条件下出现的,银行的业务运营模式就是高负债运营,但为了严控风险,巴塞尔协议规定了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小于4%。&/p&&p&我们假如银行就是在百分之百负债下经营的,这时我们把银行看成是公司,银行这个公司自己本身没钱,他要向你借钱,你把钱借给银行这个公司,他就增加了一笔负债,然后银行(公司)把钱借给其他公司,获得高利息,一年后,银行(公司)把欠你的本金和利息都还清,银行自己留的就是息差,这就是大多数银行运营的模式。&/p&&p&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你可以把银行理解为在公路上设的一个路障,这个路障本身没有价值,路这边的人手上有5块钱,路那边的人急需用钱,他们要进行交流必须得通过你的路障,于是你先跟路那边的人商量好,你要是借5块钱,一个月之后要还我10块钱,路那边的人急用钱也就答应了;然后你又去跟路这边的人商量,我向你借5块钱,一个月之后我还你7块钱,路这边的人觉得不错,就把钱借给你了,于是你把这5块钱拿给了路那边的人。一个月后,路那边的人还给10块钱,你把7块钱还给路这边的人,你自己拿3块钱。&/p&&p&大家看后,觉得这个生意实在太好做,啥本钱都没有,就搞了个路障,就能从中抽取3/5=60%的收益,那我们都去设置路障吧。&/p&&p&你设置一个试试。&/p&&p&上面的交易过程,就是银行的运营本质,所以很多人大骂银行坐着收钱,其实大家还是太naive。&/p&&p&路障是说设就设的?路障的本质是信用担保,是做风险管理的,要不路两边的人能用这个路障交易?&/p&&p&但还是有人想靠设置路障赚钱,他在另一条路上也设置了一个路障,又是同样的场景,路这边的人手上有5块钱,路那边的人急需用钱,他们要进行交流必须得通过你的路障,于是你先跟路那边的人商量好,你要是借5块钱,一个月之后要还我9块钱,路那边的人觉得比上家便宜,也就答应了;然后你又去跟路这边的人商量,我向你借5块钱,一个月之后我还你8块钱,路这边的人觉得不错,就把钱借给你了,结果一个月后,路障那边的人因为经营不善,不能还你9块钱,最多只能还你4块钱,但你承诺要给路障这边的人8块钱,此时你怎么做?你只有跑路。&/p&&p&这就是很多小额贷款公司和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倒闭的原因。&/p&&p&风控这一关都没做好,那还是别学别人设置路障了。&/p&&p&&br&&/p&&p&以上内容没搞明白的话,就多读几遍,一个字一个字读,读多了,你会明白的。&/p&&p&&br&&/p&&p&下面我们再来看利润表&/p&&p&(销售收入-销货成本-运营费用-折旧-利息)x(1-税率)=净利润&/p&&p&我们把利息提出来,变成:&/p&&p&(销售收入-销货成本-运营费用-折旧)X(1-税率)=利息X(1-税率)+净利润&/p&&p&&br&&/p&&p&这种变形,大家应该都能掌握,如果不能掌握,就带入我前面讲利润表中的那个例子,好好复习一遍,因为下面我该讲关键点了。&/p&&p&&br&&/p&&p&(销售收入-销货成本-运营费用-折旧)X(1-税率)=利息X(1-税率)+净利润&/p&&p&&br&&/p&&p&等式左边的项目:销售收入,销货成本,运营费用,折旧都是公司层面上的。想想你开的公司,卖出衣服的收入,批发衣服存货的成本,日常的店铺花费,店铺每年租金的摊销是不是都是以公司为主体呈现的。&/p&&p&等式右边的项目:&/p&&p&利息是属于债权人银行的,这是债权人银行应得的部分。很多人会纳闷利息为什么还要乘以(1-税率),可以看看我们的推导过程,利息是可以抵税的,学过财务的朋友应该能明白这一项的含义。&/p&&p&净利润是属于股东的,这是股东应得的部分;如果净利润为负,那么股东赔钱,这个很好理解。&/p&&p&&br&&/p&&p&再想想我们资产负债表的恒等式:&/p&&p&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p&&p&&br&&/p&&p&我可以把这个恒等式翻译成以下这句话:&/p&&p&公司的权利=债权人的权利+股东的权利&/p&&p&公司的利益=债权人的利益+股东的利益&/p&&p&&br&&/p&&p&如果以上推导,大家都能看明白,也就基本明白资产负债表的各项关系了。&/p&&p&所以,很多人在争论资产负债表里的负债时,光说负债,不说主体,也不说权利方,这就造成了两个人看似说的是一项东西,实际上说的根本不是一回事。&/p&&p&&br&&/p&&p&我们上一张之前贴过的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9ee5cb2de2dd3dad40d396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9ee5cb2de2dd3dad40d396d_r.jpg&&&/figure&&p&&br&&/p&&p&&br&&/p&&p&&br&&/p&&p&这里 @假哥 说了一句话;&/p&&p&公司百分之百股份是我的,公司的负债当然也是我的。&/p&&p&这句话表述就是有问题的,我猜 @假哥 的意思应该是这样的:&/p&&p&这家公司是我自己开的,我出100万,开总资产值100万的公司;&/p&&p&如果是这样,那这家公司百分之百就是你的,毫无疑问,因为你全资开公司;&/p&&p&可是你后面又加了一句,公司的负债当然也是我的;&/p&&p&你都出100万全资开公司了,占百分之百的股份,你哪来的负债?&/p&&p&你先给自己设定好了一个边界,然后说只有这个边界以内的东西都是你的,接着你又说了一句,这个边界以外的东西也是你的。你这就是前后逻辑矛盾,本质上讲,你这是逻辑问题。&/p&&p&联系一下老干妈的例子,你认为自己跟老干妈一样,完全靠自有资金运营扩展,然后你又来了一句,公司的负债也是你的,莫名其妙,你就没借过债,哪来的负债。&/p&&p&&br&&/p&&p&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你可能是这样认为的:&/p&&p&属于公司权益的那部分股票,百分之百是你的,公司的负债也是你的。&/p&&p&我当时反驳你的时候,就是根据这个假设反驳你的,我把前面反驳你的内容再贴过来:&/p&&p&&i&公司百分之百股份是你的,公司负债当然也是你的?我滴个乖乖哦,我看到这里已经快不行了,100万的公司,你就出了60万,又向银行借了40万,60万是你的资产那是应该的,问银行借的负债怎么也成你的了?你要抢银行吗?银行不是你想抢,想抢就能抢啊。&/i&&/p&&p&&br&&/p&&p&&br&&/p&&p&你如果认为,你占有公司权益的百分之百,那么负债的权利方就不是你,是银行。你的意思是,负债的权利方也是你,意思就是你不用给银行还本付息了,所以我说你这种认识就是抢银行。&/p&&p&&br&&/p&&p&所以我说,你们讨论的根本就不是一个事情,虽然都说的是负债,但说的完全是两个世界的负债,如果对资产负债表上各个项目的关系还是很模糊的话,就把我前面写的那段超级无敌绕的内容多看几遍,你把那个内容理解透彻了,今后就不会乱了。&/p&&p&&br&&/p&&p&资产负债表的事情,就到这里吧,我今天主要指正 @小粉耶 答案里的那些错误的表述。&/p&&p&没想到都写了这么多了,还没进入正题,那么现在就开始吧。&/p&&p&前面听的快睡觉的同学,赶快打起精神哦,睡觉的同学,你们如果不听,会错过一堂非常有意思的课的。&/p&&p&这次我所要讲的就是我们经常听的EPS,市盈率的相关事项。&/p&&p&我先喝一杯水哦,现在都已经早上十点了。&/p&&p&&br&&/p&&p&照例,上截图,进行逐一分析:&/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ef5aaa88ed84bbbe37abd0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51& data-rawheight=&16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1&&&/figure&&p&&br&&/p&&p&首先第一句话就是错误的,阿里巴巴是外资企业,至少在我国的法律框架下,阿里巴巴是外资企业。&/p&&p&通常在认知上,一个企业是属于哪个国家的有以下几种划法:&/p&&p&公司总部所属地原则:即公司总部所属哪个国家,公司就是哪个国家的,按这个原则划分,阿里巴巴是中国的。&/p&&p&公司主营业务所属地原则:即公司主营业务在哪个国家,公司就是哪个国家的,按这个原则划分,阿里巴巴还是中国的。&/p&&p&公司控股股东所属地原则:即控股超过公司50%的股东所属哪个国家,公司就是哪个国家的,阿里巴巴是多国投资公司,按这个原则划分,阿里巴巴啥也不是。&/p&&p&公司注册所属地原则:即公司注册在哪个国家,公司就是哪个国家的,阿里巴巴是在开曼群岛注册的,按这个原则划分,阿里巴巴是开曼群岛的。&/p&&p&&br&&/p&&p&我国是按注册所属地原则为最高优先级,所以阿里巴巴是外资企业。&/p&&p&&br&&/p&&p&而且@小粉耶 并不具备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的基本知识,,请看:&/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a054e3ec76fdfcad06a86e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2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a054e3ec76fdfcad06a86e8_r.jpg&&&/figure&&p&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股票升值,到底有没有赚中国人的钱?&/p&&p&我先说结论:有!&/p&&p&那么,阿里巴巴的股票是怎么赚中国人的钱的?先别急,我们这里先引入一个概念,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就连买菜的老大妈村东头的王寡妇你家隔壁老王都知道的:&/p&&p&&b&市盈率!&/b&&/p&&p&这个概念,我相信没人会陌生,你要是炒股不知道市盈率是啥,那你还是别炒股了,连隔壁老王都知道市盈率,你竟然不知道?你还怎么跟人家竞争?&/p&&p&市盈率(Price earnings ratio,即P/E r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资产证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