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艺教程和摄影有什么区别

摄影技艺复习题(最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摄影技艺复习题(最新)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新闻摄影技术和艺术摄影技术的区别有什么_百度知道
新闻摄影技术和艺术摄影技术的区别有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闻摄影重点在现实,技术上考验摄影师能否抓住现场最真实的光影效果和事件的突发性,比如恶劣的环境下(光线暗,只要美,新闻摄影也是需要长期积累经验的,你可以任意发挥,甚至超现实……人为制造光影效果,既可以自然光又可以人为制造光,光是摄影的灵魂,光用好了无论是艺术摄影还是新闻摄影,都不在话下。但是这不等同于艺术摄影学好了就可以拍出优秀的新闻摄影,人为制造现场布景,人为一切可以改变的东西;个人觉得艺术摄影技术更多变,因为它既可以现实又可以超现实!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只希望能有所帮助,望采纳、天气恶劣等)拍摄出优秀的事件现场照片;艺术摄影重点在美
本质上没有区别,一个事实为导向,另一个则多变。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写给未来的摄影家&摄影是一门大众化的艺术。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照相机为不同肤色、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度及不同资历的人们所拥有;在这个星球的每一秒钟,会有千万只照相机同时被揿动。随着摄影高科技的发展,早期摄影家们需要长期实践才能熟练掌握的技术“秘诀”,被高智能化的操作所替代,拍出一张“有水平”的照片似乎已不是一件难事。也正因为摄影的普及,每个人都可以把摄影用作表达自己的意图、观察和构思的手段,如同150多年前,摄影术的专利获得者达盖尔在法国科学院上骄傲地宣称:“我已经抓住了飞逝的阳光并且俘虏了它。我强迫太阳为我作画。”然而,摄影真的是这么容易吗?在彩照冲扩店里,我们常可看到顾客拿着拍了半天未曾曝光的胶卷却去追究冲洗机的责任。常常又有人自以为掌握了足够的技术,挎着照相机,带着“长枪短炮”从名山大川“扫荡”回来后,却发现所有的感觉都失落在路上,照片上找不回当时感动的瞬间。难与易是辩证的,摄影高科技带来了自动化也带来了日新月异的技术与观念。跟不上技术的要求,缺少足够的表现技巧与个人风格,是难以拍出精彩照片的——尽管按一下快门是那么轻易。《业余摄影技艺图解》不仅为初学者,也为有一定基础的摄影爱好者提供一些有益的经济和技艺:从具体的器材使用到大脑思维的训练,从各种拍摄题材到进入暗房操作。摄影是一种视觉文化,书中将以最大可能提供尽量多精彩的图片,深入浅出地引导大家真正喜欢上摄影。你可以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读一遍,边读边实践;也可以随手翻翻,轻松浏览,相信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第一章& 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器材一、照相机在150多年的摄影发展史中,进步最大的恐怕要数照相机了。人们现在已无法想象最早的照相机只是一只木箱,它的前面装着一片镜头,反面存放着感光材料。今天的照相机已成为综合机械、光学、电子等技术的精密仪器,机型令人眼花缭乱。要拍好照片,选择一架称心如意又切合实际的照相机非常重要,它能使你得心应手又充满自信地通过“第三只眼睛”,全新地感受这个世界的奥秘。1、135平视取景照相机的特点目前市场上最常用的照相机是135照相机。它所使用的135胶卷又称35mm胶卷,画幅通常为24×36mm。从构造原理和基本功能上看,135照相机又分为简易型的平视取景照相机和较高级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国内市场上流行的135平视取景照相机价格大都在200元以下,主要型号有凤凰205系列,海鸥KJ系列,以及虎丘、东方、华夏等多种型号。这类照相机的最大特点是价格便宜,而光圈与快门档数又较齐全。光圈从f2.8~f16共6档,快门分为B门、1/300~1秒9档,完全能适应各种自然光照和一般室内的拍摄需要。它采用双影重合的手动调焦方法,轻巧灵便,宜于携带,选用38mm左右的固定焦点镜头,视角较广,适合于一般的旅游风光和家庭纪念照的拍摄。因此,这类相机在80年代中后期起风行大陆市场。135平视取景式照相机也有比较明显的缺点。首先是它的镜头焦距是固定的,也就是不能更换其它镜头,在拍摄上受了许多限制。38mm左右的小广角适合于拍摄较宽广的画面,但无法进行特写等其它要求的拍摄。同时它的平视取景方式还存在一定的误差,双影重合的对焦方式精度也不高,大都缺乏实用的测光功能,加上结构比较简单,耐用性也差些。因此,目前这类相机在新开发的多种机型中都加上了测光或半自动曝光功能,有向自动傻瓜机靠扰的趋势。尽管如此,对于一个初学摄影的朋友来说,这类平视取景照相机还是有其实用价值,它的较齐全的光圈与快门和手动调焦系统,对于练习基本技术非常适用。初学者可以通过对光圈、快门、调焦的自由选择,了解摄影中的许多技术奥秘,为今后使用较高级的照相机打下扎实的基础。2、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实用价值如果想拓宽摄影创作的天地,那么,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就必不可少,它可为你打开通向专业摄影师的大门。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简称单反相机)除了使用的胶卷规格与135平视取景照相机一样之外,它的独特的单镜头反光取景方式使这类相机上了一个台阶。相机内装有五棱镜和反光镜,取景、聚焦、拍摄均通过同一镜头进行,这样不仅不存在取景视差,最重要的是镜头可以方便地卸下,根据需要更换不同焦距的镜头,这对专业和业余的拍摄者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功能。这类相机的光圈与快门的可调范围较大,一般情况下,光圈有f2~f22共8级,快门也有/1000~1秒多达11档(最新的尼康相机最高快门速度已达1/8000秒,并已诞生了1/12000秒的美能达新机型)。同时,其镜头成像质量也大为提高,底片允许大倍率放大。135单反相机性能相差较大,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为500元上下的普及型机种,主要以国产的海鸥DF系列,孔雀DF和珠江S201型为代表。这类单反相机具备以上介绍的一些基本功能,但没有测光系统和自动曝光功能。第二类为千元上下的中档机型,它在前一类相机的基础上增加一此致测光功能,如国产的DF-1ETM、凤凰JG303,进口或组装的百佳MFC-5B型、企诺CM-5型、确善能CT-1型以及雅西卡FX-3型等。测光功能可以提示拍摄者准确曝光,实用性更强。再好些的除了有测光功能外,还具备一些半自动曝光功能。如进口或引进流水线生产的柯尼卡FT-1型、百佳BC1型、海鸥DF-300(美能达X-300)、摄自动的曝光方式使摄影创作更快捷便利。第三类为数千元到近万元的高档机型。这类相机品种繁多,技术的先进程度日新月异。它不仅具备多种全自动曝光方式,设计了许多辅助的自动拍摄模式,最重要的是实现了全自动对焦的重大突破,使原来最费时又很难掌握的对焦方式变得轻而易举,增加了专业摄影师抓拍的成功率。3、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的利用120照相机使用的胶卷比135胶卷宽一倍左右。1卷120胶卷根据不同类型的照相机可以拍摄出16、12、10、8等张数照片。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是国内市场上最流动的机种。它的主要特点是装有摄影和取景两个镜头,分两路同时工作。进口的以德国的罗莱弗莱克斯和日本的雅西卡120双反相机最为多见。国产机型有10数种,主要有海鸥4型系列4种,虎丘、珠江、红梅、东方、牡丹、华中等,基本结构大同小异。但随着彩色摄影的普及和彩色扩印的流行,120双反相机由于拍摄张数少,扩印不经济,不能更换镜头以及较为笨重等诸多原因而几近淘汰,由小型的135照相机所取代。目前除海鸥4型尚有部分出口和供应国内市场外,其它厂家的产品基本停产。如果手头还有一架这类型号的120双反相机,不审值得一用的,特别是用于拍摄风光、静物等相对静止的影像时。首先是这类相机使用方便,功能较齐全,快门与光圈档数较多,适用性强。特别是镜头分析能力高,清晰明快,大底片可以制作出素质较好的照片。这类相机通过磨砂玻璃取景,尽管影像左右相反,但构图直观,并可以不用趴下或抓高进行低角度或高角度取景。两个镜头的分开取景与曝光,在拍摄过程中不会如单反相机那样出现取景影像瞬间中断。4、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特殊功能针对120双反相机制缺点(如镜头不能更换,取景左右相反,后背不能更换)所设计的120单镜头的反光照相机是一种价格昂贵的机种,专供画报记者和专业广告、人像摄影师所用。其中高档的有瑞典的哈苏500C/M型,德国的罗莱弗莱克斯SL66型,中档的有日本的玛米亚RB67、BZ67和潘太克斯67型,一般机型有日本的勃朗尼卡各款,此外还有更简易的苏制基辅88型等,价格从数万元至数千元不等。120单反相机使用120胶卷,除了保持了一般的120机相画幅尺寸大,可以大分辨率放大的特点外,其最大的优点还在镜头以及后背的可换性上。可以根据拍摄需要随时换用不同焦距的镜头,与135单反相机一样,给专业创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后背可换性则达到了一机多用的效果。尽管120单反相机体积较大,份量也重,但它装胶卷的后背可以随时卸下来,换上新的后背。比如有三个后背,一个装黑白胶卷,一个装彩色负片,另一个装彩色反转片,那么就等于有了三架照相机,这是135单反相机所没有的功能。120单反相机也有一些缺点:除了体积大、份量重不利于携带外,它的操作比较复杂,使用繁琐。由于手持拍摄极容易抖动,须用三脚架支稳后拍摄,不利于抓拍。5、全自动傻瓜机的选用傻瓜照相机是指除单反相机外的使用135胶卷的平视取景的小型电子自动照相机。它与一般的135平视取景相机的不同点在于更多地采用电子技术或简化装置,通过自动曝光、自动对焦以及自动卷片等各种自动功能,充分实现小型相机的全自动化操作,更适合于家庭的普及使用。第一类傻瓜机实际上是最简易的固定式傻瓜机,制造商为了降低成本,满足一般消费者的要求,将一些自动化功能改为固定装置,以不变应万变,让拍摄者也能方便地拍出过得去的照片。这类相机的快门与光圈都是固定的,没有测光系统,只是装有低照度测定装置,提醒拍摄者在弱暗光条件下打开闪光灯。它的对焦方式也是全固定的,利用景深原理使被摄体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比较清晰的效果。其主要型号有飞跃FY-5,珠江F35,维维塔PS10,柯达S100LEF,柯尼卡POP,富士DL-7、DL-20、FZ-5等。由于这类相机价格较低(200~400元),对消费者很有吸引力,但在购买时必须慎重考虑。因为这样以不变应万变的消极方式很难拍出较好质量的照片,常常容易导致一些失误,或无法将所拍的照片放大到满意的画面,它对自然光的适应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第二类是自动化程度稍高的傻瓜机,主要表现在自动曝光的功能上。为了适应自然界千变万化的光照,它设置了程度快门,无论在什么场合,按下快门时,测光元件都会将数据传递给微电脑,从而自动选出一组光圈与快门准确完成自动曝光。它不仅能满足一般的生活摄影的曝光要求,有的还适应拍摄夜景等弱暗光下的景物。其主要机种有:青岛6型,百花EF-1、2、S、2S,红梅PT6-MD、HM-EF,长江—巴尔达CE35,甘光JG304C,海鸥KX、KE,飞跃KX-2、KX-3以及进口的佳能、美能达、理光、柯尼卡等一些品种,其价格一般在500~700元之间。第三类是全自动傻瓜机,它不仅具有自动曝光功能,而且实现了自动对焦。通过红外线对焦方式达到很高的精度,使复杂又难以精确掌握的对焦技术变得轻松自如。这类相机还同时具备自动卷片、日期后背设定、自动闪光等功能,使拍摄者目光不离开取景器便能同时轻松地抓拍到精彩的照片。主要型号有:百花AUTO900,凤凰604/D,海鸥AF-700以及进口的美能达、富士、理光、潘太克斯、奥林帕斯、尼康、柯尼卡等机种,其价格多为800元到千元以上。另外,最新的全自动傻瓜机还具备了变焦镜头,可以从广角变到中焦,迅速精确,同时,它还具备不少单反相机很少具备的新功能,比如自动曝光补偿,消除红眼功能,电视拍摄模式,夜景现场光拍摄模式,间歇定时摄影功能等许多全新功能,使其达到了几乎无所不能的境地。傻瓜照相机也有其弱点:首先是由于镜头小、简单,成像质量与135单反相机还有一定的距离。其次是全自动的操作方式一方面方便了拍摄者,另一方面又限制了拍摄者的主观创意能力,特别是对一些有特殊要求的艺术创作来说会显得无能为力。6、购买照相机时的简易鉴别法选择一架质量优良的照相机,是拍摄成功的基本保证。然而,任何照相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各种类型的照相机都有其特殊的、其它照相机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有些功能很全的照相机往往又会失去个性,价格也高,所以在购买相机前一定要权衡一下各种相机的利弊,从便利性、适用性和可靠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另外,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对照相机的选购要求也各不相同,青年人偏爱机型新款、外观漂亮,老年人希望操作简便,职业摄影师注重经久耐用和功能齐全,家庭摄影者要求质量可靠又价廉物美。但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机型,都必须进行仔细的挑选。首先可从照相机的外表进行检查,要求无变形,无划痕,电镀氧化表层均匀,无泛黄、锈蚀或剥落现象。装饰皮革或漆层没有脱落,晃动时没有异常的响声。然后再检验内在的质量。镜头是照相机的眼睛、成像质量的关键,挑选时要格外仔细。检查时可将镜头卸下,或是打开照相机的后背,将光圈开到最大,打开B门,将镜头对准白墙或是白纸,利用透射光观察内部镜片,看看有无崩边(镜片边缘碎裂)、开胶(镜片边缘的胶合面开裂,呈半透明银白色状)、发霉(出现不规则的放射状或枯树枝状霉斑)、划伤以及各种杂物等。镜头中如有气泡,只要不大,并不在镜头中央,一般不影响成像质量。调节光圈调节环,光圈叶片的张开、收缩应灵活有序。检查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时,镜头装在机身上时光圈应是全开的,按下快门后应能自动收缩到预定的光圈孔径,随后即恢复到全开状态。旋转调焦环、变焦环时,手感应既平衡又顺畅,阻力均匀而不发涩,镜筒不应有各种松动现象。检查快门时要打开相机后背,通过观察和听声音相结合的方法,判断各档快门速度的开启时间长短有无差别,感觉是否与快门调节盘上的批示一致。同时检查自拍的系统,应在8~12秒之间释放快门。再检查卷片上弦等机构是否灵活可靠。在购买135照相机时要注意检查卷片的作牙轮转动情况。平时八牙轮不能向暗盒方向转动,只有按下倒片钮时才允许逆转,否则装片后就会打滑。轻压照相机后背的压卡板,看弹簧力量是否均匀,并注意压片板以及片框上是否有毛刺,以免划伤底片。取景器应清洁明亮。选择一个近处的物体和一个远处的物体对焦,看镜头上的刻度读数与实际距离是否基本吻合,对于自动聚焦的照相机,可选择远近不同的物体,将取景器中心对准这些景物,按动快门时(包括半按快门)镜头应有明显的伸缩动作(向远处对焦时镜头缩回,近处时镜头伸出)。检查带有电子测光功能的或全自动曝光的照相机时,先装上电池,打开测光开关,对明暗不同的景物测光,曝光表指示针或发光二极管、液晶显示屏等应迅速灵敏地作出反应。对于自动曝光的照相机,需要试一下自动光圈或自动快门(有的为程序快门)对不同光线的反应是否灵敏。7、照相机使用寿命长短,与拍摄者是否正确操作和悉心保养直接相关。操作照相机时的力量不宜过大、过猛,以防损坏机件。一天拍摄结束后,特别是有较长时间不用时,应及时释放自拍钮和快门按钮,使其处于放松状态。调焦环应旋至 处,让镜头缩回,避免压坏调焦系统。平时养成随时盖镜头随时盖镜头盖的习惯,减少镜头的污染,特别不要用手指碰触镜片表面,留下的指痕会对镜片产生霉蚀。由于照相机的皮套易受潮使相机发霉,在保存照相机时最好与皮套分开。存放前对相机作一全面清洁工作,并取出电池,释放所有机构,连同干燥剂一起放入干燥箱(可用饼干听或两层塑料袋代替)。将干燥箱置于干燥、清洁、阴凉处。存放中的照相机应每隔一段时间(一两个月)取出运转几次,以防机械结构粘滞、失灵。旅途中对照相机维护的主要要求是防震。应将照相机装入皮套中单独存放,不要和金属物混杂在一起,以防碰撞、击伤。镜头光圈开到最大处,减少光圈叶片碰撞的可能。焦点也应调在 处,让镜头缩回。如在潮湿地带拍摄或雨季外出,要同时带上塑料袋和干燥剂。在高温环境下拍摄时,不宜将照相机放在阳光直射处,并不要直接与地面接触。高温会使镜片间的粘合剂开胶,稍有震动就会造成镜片移位。在低温环境下要注意照相机的保温,注意将其焐在怀中。低温容易使相机的润滑油凝固,打不开快门,或令电池失效。在多灰尘或风沙的环境中使用,可用胶带粘住照相机的各个固定接缝处,防止沙尘进入而磨损机件。如果相机上积上灰尘或镜头上有了污痕,可采用以下方法清洁:在清除机自外部积尘时,可用油画笔进行一番周到的掸刷,然后,再用吹气球细吹一遍。如果灰尘混有油腻而形成积垢,可用纱布或棉花球沾上一些酒精,将积垢轻轻擦去。擦镜头应按如下步骤进行:先用专用毛刷掸去颗粒较大的浮尘,再用吹气球吹去残尘,最后才可以用擦镜纸干擦或用棉花球沾上擦镜水擦试。擦时应自镜头中心向外缘呈螺旋线方向进行,边擦边转动棉花球,最后再干擦一遍。如果一开始不除尘就用擦镜纸擦试镜头,无异于使用砂纸去磨损镜头。当然,不要频繁地擦试镜头,以减少不必要的磨损。二、镜头照相机成像的关键是镜头。镜头如同人的眼睛,它能使光线汇聚,在胶片上形成清晰的影像。现代镜头通常采用高质量的光学玻璃制成。衡量照相机镜头的标准主要有这样三点:一是“像”——所摄影像不失真,色彩还原好;二是“清”——指成像清晰度高,层次丰富,影调细腻;三是“匀”——通过镜头的光照均匀,画幅中央与四周的照度相差不大。一些较简单的照相机,如平视取景的135照相机、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以及一般的自动傻瓜照相机,它们镜头的焦点都是固定的,也就是如同我们的眼睛看东西,总是保持在同一大小的视角范围。而135单反相机和120单反相机的镜头都是可以更换的,不同焦距的镜头拓宽了人的视角,也使摄影创作有了更广阔的艺术天地。因此,不管你现在使用什么照相机,了解镜头的各种性能都是非常有用的,它能有助于你从技术角度,精通和掌握镜头的造型特点和一般规律以及各种使用技巧,从而使技术达到炉火纯青。1、与人眼视角相似的标准镜当我们的双眼从水平的角度观察景物时,所能看到的清晰范围,其视角与标准镜头的视角大致相似。反过来说,当你的照相机上是一只标准镜时,拍出照片的取景范围、前后景物的大小比例带来的透视感等都与人眼观看的效果类同。从理论上讲,标准镜头是指其焦距接近相机画幅对角线长度的镜头。因此,使用不同规格胶卷的照相机,标准镜头的焦距也就不同。如135照相机的画幅为24×36mm,它的标准镜就为50mm左右;而画幅为56×56mm的120相机,它的标准镜头就是75mm左右。与其它焦距的镜头比,标准镜头既不夸张,也不压缩,变形也不明显,使人感到画面非常逼真、自然,有一种亲切、可信感,同时它还具有以下一些优点:一是标准镜头的成像质量非常高,色彩还原好,所拍摄画面质量一般优于同级别的其它焦距镜头。二是标准镜头的最大相对孔径一般很大(这在后面章节中会详细介绍),通光能力很强。港台摄影家称其为“快镜”,也就是它在光线弱暗手枪扌的工作能力要比其它镜头强,适用范围更广。三是标准镜头的最大相对孔径大带来了取景框内明亮。利用这一优点,能方便地进行快速准确的调焦。另外,标准镜头便于携带,操作灵便,因此,受到摄影师的普遍重视和欢迎。懂得了标准镜头的焦距固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摄影者的创作自由,但经常使用标准镜头反而有助于锻炼摄影者的观察能力——促使和逼迫摄影者注意寻找、选择和挖掘最佳视点,而不是依赖许多不同焦距的镜头或焦镜头,无意间形成偷懒的习惯。2、展开空间的广角镜标准镜头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在一个狭小的空间,想拍摄大范围的场景或多人的全影,或是野外想拍摄广阔的自然风光但身后又没有退路时,标准镜就会显得无能为力了。这时就必须选择视角更广的广角镜头,以便在画面中容纳更多的景物。现在流行的平视取景135照相机以及一般的135自动傻瓜机,安装的就是焦距为35mm或是38mm的普通广角镜头,其目的就是想让这些照相机能在较近的距离摄下更大范围的景物,适应于家庭室内合影或是在风景点拍摄纪念照的需求。就135照相机来说,一般的广角镜主要有38、35、28、24mm等多种焦距,如果焦距短至21、17、14、11mm等,就称之为超广角镜。焦距越短,视角也就越广,同时其它特征也就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广角镜头拍摄的景物空间范围广阔深远,明显大于人眼直接观看到的景物范围,常使画面产生超凡的艺术特色,给人以出人意外的视觉享受。使用广角镜拍摄时,景物的清晰范围很大(称之为景深,其原理将在以后的章节中讲到),所以特别适合于想将远近物体同时都拍清晰的要求。广角镜还能产生强烈的空间透视效果,特别是远近物体的大小比例悬殊,在展现画面空间辽阔的同时,还突出了画面的深远感觉,把远处的景物“推”得更远。了解了广角镜的特点后,可充分发挥其长处。当面对标准镜头无法容纳的大场景时,通过广角镜就能展现宏大、壮观的气势,产生更强烈的抒情色彩。当景物呈现多层次的前后空间时,可以用广角镜头强化其透视效果,并利用其较大的清晰范围使所摄景物都清晰。如果在画面上出现一些有规律的线条、块面结构时,可充分利用广角镜强化其透视效果,创造新奇的图案造型。另外,还可利用广角镜的近大远小原理,有意强调一些夸张的画面,使原来比较狭窄、低矮、拥挤、短浅的空间显得宽敞、高大、舒适、深远,甚至可以使人物有意产生变形,达到讽刺、丑化对象的目的。3、压缩空间的中、长焦镜头假如我们站在一个特定的位置上,想将远处的景物拍得大些,或是想减少画面的空间透视效果,压缩空间中排列的景物,就需要用到中、长焦距镜头。中、长焦距镜头与广角镜头正好相反,它的焦距较长,视角却很小,就像我们使用的望远镜一样,能从视觉上将远处的物体拉近,因此也称远摄镜头。就135照相机而言,我们一般称80~135mm的镜头为中焦距镜头,将200mm以上的镜头称为长焦镜头。使用中长焦镜头主要可以产生以下效果。一是中长焦距镜头能在同样的距离上比标准镜拍摄下更狭小的景物空间范围,有利于表现景物的局部,并使画面构图简洁、精炼、饱满。二是当把被摄主体“拉近”和“放大”后,能细致入微地描绘和再现景物细节、质感,揭示事物的特征。三是和广角镜正好相反的是,中长焦距镜头的清晰范围非常小,有利于突出主体,虚化前景和背景,更易吸引观看者对主体的视线,使画而后主题表现醒目、鲜明。四是画面的空间视觉透视效果明显减弱,使原本宽敞的空间显得非常狭窄、短浅、紧凑、密集,不再强调表现主体与环境的关系。如拍摄熙熙攘攘的商业区,人头攒动的繁华街道,长焦距镜头的压缩,会使画面上来往的车辆贴在一起。焦距为85~135mm的中焦距镜头最适合于拍摄人物肖像和一些大特写,所拍人像无夸张透视变形,而且可以远离人物,使被摄者的紧张心情得以放松。由于中长焦距镜头相对体积大、分量重,镜片构造复杂,因此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使用时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一是镜头的光圈不能开得很大(相对孔径小),不适宜在弱暗光下拍摄,加上份量重,容易抖动,也不利于手持拍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用三脚架支稳了再拍。二是因为压缩了较大的空间,画面清晰度、反差和色彩的饮和度受到了一定的局限,特别不宜于在阴天、雾天等阴晦天气拍摄,否则画面质量将会严重下降。4、方便快捷的变焦距镜头了解了不同的焦距镜头在摄影中的作用,在对其各具特点的实用功能感兴趣的同时,也许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要想进行摄影创作,每次都要带上这么多的镜头吗?变焦距镜头解决了这一问题。变焦距镜头是一种很有魅力的镜头,它的焦距可以在较大的幅度内自由调节。现代变焦距镜头从广角变焦镜头到远摄变焦镜头,应有尽有。它不公是携带更为方便,在自由调节焦距的功能上也比更换不同焦距的镜头来得快捷神速,所以香港摄影家常称变焦距镜头为“神镜”。变焦距镜头究竟“神”在什么地方呢?有了一支变焦距镜头,就可以代替若干只固定焦距镜头。比如一支35~70mm的变焦距镜,可以代替35、50、70三支定焦距镜,70~200mm的变焦距镜,可以代替70、85、105、135、180、200mm等6支定焦距镜,而且焦距是连续可变的。对于剪裁画面、灵活选择构图方式非常有利。选择变焦距镜头可以从以下的几方面考虑:首先是变焦的倍率。觉见的变焦倍率有2倍、3倍、4倍、5倍、6倍等多种,从目前的制造质量来说,以选择3倍左右的变焦倍率为佳。比如选择两支3倍的变焦镜,其中一支28~80mm,另一支70~210mm,就足可适应人像、风光等各类基本题材的创作要求,涵盖面非常广。再从变焦的方式上看,有“单环推拉式”和“双环转动式”两种。前者变焦环和对焦环合二为一,前后推拉为改变镜头焦距,左右转动为对焦。它有使用方便、拍摄迅速等优点,但易产生对焦偏移,或俯仰拍摄时镜头筒易滑动的缺点,较适合于新闻、体育、日常生活的抓拍使用。后者的变焦环与对焦环各自独立,转动操作互不影响,有利于精确对焦和防止滑动,但不如单环的操作简便,较适合于风光、静物、人像的拍摄。变焦距镜头也有其缺点。首先是它的透镜片数较多,结构复杂,以致成像质量和清晰度一般不如同级别的定焦距镜头。同时变焦倍率越大,最大相对孔径也越受到限制,不适合在弱暗光下拍摄。加上体积和重量相对较大,不利于操作时的稳定。因此,当需要高质量的画面时,还应以选择定焦镜为好。5、镜头的有效口径、卡口及其它在选用各种镜头时,除了了解它们的一些基本技术性能外,还应该懂得与镜头相关的一些规格参数,如镜头的有效口径、卡口等。镜头的有效口径(也就是镜头的最大相对口径),通俗点讲,就是镜头的最大光圈,比如有两支相同式样、相同焦距的镜头,一支最大光圈可以开到f2,另一支最大光圈只能开到f2.8,那么,前者的适用范围以及使用价值就比后者要大,主要有以下优点:一是便于开大光圈在弱暗光线下手持照相机利用现场光线拍摄;二是便于开大光圈提高快门速度拍摄动体;三是有利于开大光圈取得较小的清晰范围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这就是人们称其为“快速镜头“的原因。当然也不必盲目地追求大口径镜头,这是因为口径越大,制造工艺越复杂,价格也就越昂贵。一般在有效口径增加一级的情况下,比如从f2加大到f1.4,价格就会增加1倍左右。在选用镜头时,还必须了解所使用照相机机身与镜头搭配的卡口。不同厂家生产的照相机与镜头有的可以互换使用,有的只能独立使用。镜头与照相机连接的方式有多种,有的镜头向左旋转卡入,有的向右旋转卡入,有的则是螺纹卡口。P/K、PK、K,适用于潘太克斯(PENTAX)、理光(RICOH)、启侬(CHINON)、确善能(COSINA)、密人参达(MIRANDA)、摄美(CIMKO)、西格玛(SIGMA)、以及国产的凤凰JG303M和珠江S-207等相机。M/MD、MD,适用于美能达(MINOLTA)、国产的海鸥系列、孔雀以及珠江S-201(但镜头无法锁定)等相机。C/Y、Y/CX,适用于康太克斯(CONTAX)、雅西卡(YASHICA)等相机。N/AI、AI,专用于尼康(NIKON)相机。C/FD、FD,专用于佳能(CANON)相机。OM,专用于奥林帕斯(OLYMPUS)相机。MAMIYA,专用于玛米亚(MAMIYA)相机。K/AR、AR,专用于柯尼卡(KONICA)相机。F/AX、AX,专用于富士卡(FUJICA)相机。PS,适用于百佳(PRAKTICA)及M42×1螺纹卡口相机。从上面的介绍看,尼康、佳能等相机卡口的专业性较强,而PK和MD卡口的镜头选择范围较广,这可以在购买相机时作为一个考虑因素,以便以后镜头的配套。另外,从不同牌号的镜头特点看,有以下的一些特点:德国镜头层次丰富、纹理细腻,尤其适合于黑白片的拍摄。日本的尼康镜头较“硬”,成像清晰锐利,以色彩浓艳取胜,佳能镜头柔和偏“软”,美能达、理光、启侬等镜头较“软”,接近德国镜头性能。国产的镜头中间分辨率高,色彩还原艳丽浓郁。三、胶卷一张底片成像质量的优劣,既牵涉到相机的镜头质量,又与胶卷的质量密切相关。正确选用胶卷、用好胶卷是摄影技术成功的另一半。摄影中许多神奇的变化就是由胶卷完成的。从摄影术诞生时需要曝光几小时的银板法,到今天数千分之一秒就能完成感光的高速胶卷,这一技术进步使现代摄影有足够的力量去对付千变万化的自然光线,适应复杂的场景。1、胶卷的规格和性能胶片的规格是指它对各种照相机的适应要求。不同类型的照相机对所装胶卷尺寸的不同要求,形成了不同规格的胶片。胶片的性能是指感光材料的不同制作工艺,以适合不同的用途。从胶片的规格上分,主要有卷片、齿孔卷片和散页胶片三大类。卷片是绕在一个轴上,并有一层纸背保护的胶片。卷片的规格主要为120卷片,专为120照相机所用。它的宽度为6cm(2 英寸),对应于不同的120照相机时主要有3种基本的画幅尺寸:6×4.5cm,6×6cm和6×7cm,一卷120胶卷因此分别可拍摄16张、12张和10张画面。另外还有一种220胶卷,其长度是120的两倍。第二是是齿孔卷片,主要用于135照相机,由于连齿孔的宽度为35mm,所以又称35mm胶卷(135照相机也因此称为35mm照相机)。它由电影胶卷转变而来,是当今最常用的胶卷,可以分装成不同的长度,以拍摄20、24或36张36×24mm的画面。散页片主要指10.2×12.7cm(4×5英寸)或20.3×25.4cm(8×10英寸)的大张单页胶片,用于大画幅的座机拍摄广告和人像,以获得优良素质的影像。从胶片的性能上分,主要有负性感光胶片和反转感光胶片两种。负性感光胶片简称为负片,在经过曝光和显影加工后,得到的影像其明暗正好与被摄景物相反,其色彩则为被摄景物的补色。拍摄和冲洗后的负片一般又称为“底片”,用它可以直接印制放大成各种规格大小的照片,以黑白影调或五彩还原成与原来景物相似的效果。这是普遍使用的胶片。反转感光胶片又称反转片,它与负片正好相反的是,当经过曝光和反转显影加工后,得到的是与被摄景物的相同的正像,包括色彩也达到较逼真的直接还原。反转正片的主要用途可作幻灯片放映,并可以直接用于印刷制版。由于反转片的色彩鲜艳、饱和度好,并少了一道从负片到正片的复制过程,有更好的还原性,因此印刷成的画面精美。2、胶卷的感光度及其换算不管是彩色胶卷还是黑白胶卷,也不管是负片还是反转片,所有的胶卷都有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它的感光度——胶卷对光线反应的第三敏感程度。在相同的光线下,使用感光度高的胶卷,光圈可以小些,快门速度可以快些,而用感光度低的则要开大些光圈或将快门速度放慢些。不了解这一特性,也就无法正确曝光,自然无法拍出合用的照片。世界各国对胶卷感光度的标记不同,在我国使用最多的主要有以下4种:GB制——我国感光度的标记。如GB21°读作“GB21度”。DIN制——德国感光度标记。如“DIN21”读作“21定”。ASA制——美国感光度标记。如“ASA100”读作“ASA100度。ISO制——国际标准组织在1979年公布的感光度标记,综合了德国与美国的两种标记。如ISO100/21°,分子为ASA值,分母为DIN值。这些感光度的换算方法如下表:表中表明,数字越大,感光度就越高,相邻的一级之间的感光度正好是倍率关系,即数字较大的是前一档数字较小的一倍,反过来则是一半。比如用21°胶卷的曝光组合为f8、1/25秒,那么在相同的光线下,用24°的胶卷就必须收小一级光圈,或是提高一级快门速度。反过来用17°胶卷时必须开大一级光圈,或是放慢一级快门速度,以使胶卷获得相同的曝光量。当然,胶卷的感光度并非是恒定的,不同的保存条件会使感光度发生变化,后期冲洗时可以通过加冲或减冲使感光度提高或下降,这就需要灵活对待了。3、胶卷的反差、宽容度和颗粒性除了感光度外,胶卷还有其它一些特性也与拍摄效果和质量有直接关系。第一是它的反差特性。有的胶卷拍摄冲洗中,黑的地方很黑,“白”的地方很透明,中间的过度层次很少,从黑到白的分级也明显,这样的胶卷反差就大。有的胶卷拍摄冲洗后,从黑到白的过渡层次很多,很细微,分级也不明显,这样的胶卷反差就小。这不仅和胶卷的本身特性有关,不牵涉到所摄景物本身扳差和冲洗效果的控制。第二是宽容度。它主要表现在拍摄时允许曝光误差的能力上。宽容度大的胶卷能记录明暗对比范围较大的景物,那么,在曝光略有误差的情况下,还能得到可以接受的影像。反之,宽容度小的胶卷,只能记录明暗对比范围较小的景物,曝光稍有误差,就容易造成拍摄的失败。第三是颗粒性。黑白胶卷最后的黑白影像是由黑色的金属银盐组成的,彩色胶卷的影像则是由三色染料分布组成。如果黑色银盐的颗粒非常细腻,或是彩色染料的分布很均匀,那么组成的画面就显得非常细腻,反之就称为颗粒粗。颗粒的粗细对影像的清晰程度有直接的影响。一般我们都希望通过尽可能细的颗粒来完善地表现景物的质感、层次与色彩。如果将胶卷的感光度、反差、颗粒性和宽容度作一综合比较,可以发现这样一些有价值的内在规律,列表如下:从各种不同感光度的特性来看,低速黑白片反差大,适用于翻拍、拷贝用,低速彩色片色彩鲜艳,适合于广告、静物等的拍摄。中速片使用范围最广,一般的生活照、人像照、风光照都很适用。高速片最适合拍摄体育比赛等高速运动的影像,以及在光线弱暗的情况下使用。只要有针对性的选用,就能达到较好的质量。4、黑白胶卷的选用黑白胶卷能将客观的彩色世界抽象为黑白画面,靠黑、白、灰之间的影调变化来表现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虽然不如彩色胶卷绚丽逼真,但却比彩色胶卷记录的影像更含蓄、更蕴籍、更有韵致。特别是黑白胶卷所不可替代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同时黑白胶卷与照片的保存期比彩色的长,这也是黑白摄影能与现代彩色摄影抗衡的原因之一。黑白胶卷除了具有与彩色胶卷所共有的一些特性外,它还分为色盲片、分色片和全色片几种。色盲片与分色片对红、橙等色光不起敏感反应,以黑、白、灰等不同亮度再现景物的能力接近于人眼对各种景物的感受。注意在国产包装盒上注明“全色胶卷”,进口的包装盒上通常有 “Pan”带头的英文字母,如 “Ilford Pan F”就表明是伊尔福全色片。在对国产黑白胶卷的牌号选择上,其质量首推化工部保定第一胶片厂生产的“乐凯”牌黑白胶卷(包括该厂生产的“太行”牌),市场上出售的21°中速片和27°高速片等质量优良,性能稳定。其它如上海牌、公元牌、厦门牌等黑白胶卷也都是较好的产品。如果使用量较多,建议选用乐凯牌(太行牌)和上海牌黑白盘装胶卷。这种“盘片”有16.5m小盘和60m的大盘等多种包装,找一些空的暗房中将盘片分装成36张或短些的胶卷,其价格要比原装的整卷同类胶卷便宜1/3以上,性能完全一致。假如想获得更优异的质量,可以选用进口的黑白胶卷。目前国内市场上出售的进口黑白胶卷主要有以下一些型号:英国生产的伊尔福(Ilford)FD-4中速片(ASA125)、伊尔福HD-5高速片(ASA400)、美国生产的柯达(Kodak)PlusxPan中速片、柯达Tri-x Pan高速片以及柯达T-MAX超高速片,日本生产的尼奥潘(NEOPAN)高速片等。这些胶卷素质超群、价格较高,与国产胶卷相比,可以制作出更大的巨幅照片,并依旧保持良好的画面影调和颗粒素质。在现代黑白胶卷中,有一种进口的新型黑白胶卷——染料型黑白胶卷已出现国内市场上,它打破了黑白胶卷以银盐成像的传统做法,改用染料成像,并采用彩色胶卷的冲洗工艺,可以直接通过彩扩机冲洗。其质量性能已受到摄影界的肯定。国内市场上主要为伊尔福XPI-400,其特点为片速高,颗粒又细,曝光的宽容极大,只是影像的边缘清晰度还不如传统的银盐型胶卷,影像过于柔和。5、彩色胶卷的选用与黑白胶卷一样,彩色胶卷的选择也包括类型的选择与牌号的选择。在类型的选择上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负片与反转片的选择,前者的主要用途是印放彩色照片,它的宽容度比较大,对光源的色温要求不很严格,容易掌握;后者的主要用途是制作幻灯片或供印刷制版,其色彩鲜艳、清晰度高,但对拍摄时的宽容度和色温要求较为严格。二是日光型与灯光型的选择,这主要是针对反转片而言,日光型主要适用于室外阳光下或室内电子闪光灯进行拍摄,灯光型主要适用于碘钨灯或照相强光灯下拍摄,两者混用会产生严重的偏色。彩色负片对色温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一般不注明日光型或灯光型的,主要适合于日光与闪光灯拍摄,如在灯光下拍摄可以在放大制作时适当地对色彩加以校正。三是高速片与低速片的选择,低速片色彩更为饱和,颗粒更细腻,清晰度更高,对于反转片来说,只要光线条件许可,就应尽可能选用低速片。负片则以21°的中速片适应性能最为广泛。四是专业型和业余型的选择。专业型针对专业摄影者设计生产,色彩还原的准确性比业余型好,但保存条件十分严格,要求冷藏,取出后必须尽快拍摄冲洗。业余型胶卷在设计时已考虑到一般人拍摄的特点,曝光宽容度较大,允许在较长时间里拍摄、冲洗,对于保存要求相对低,适合于一般的家庭和民用。在牌号的选择上,这里着重介绍不同牌号的彩色负片的性能。美国伊斯曼柯达公司生产的柯达至尊金奖100彩色胶卷是最受欢迎的民用胶卷之一。它在保持了早期柯达颗粒细腻、层次丰富、解像力强的基础上,提高了感光度与反差,色彩更为鲜艳饱和,对阴影部分的层次表达特别良好,对人像摄影等追求色彩真实还原的场景尤为合适。日本富士公司推出的HR系列和最新的Super HR系列彩色胶卷也有超群的素质,其色彩艳丽,层次明快,红色表现力强,最适合于再现东方民族黄皮肤的红润之感,对于风光摄影、广告摄影以及喜庆场合等有特别悦目的表现力。日本小西六公司生产的柯尼卡SR系列彩色胶卷比原先的樱花胶卷有了长足的进步。它的色彩悦目,还原良好,有一种丰润、细微的淡雅感,兼容柯达的柔和与富士的艳丽等一些优点,价格也较为便宜。德国最新推出的阿克发(AGFA)XR100彩色胶卷也有突破性的进步,感光度提高,涂层薄,颗粒细,有抗紫外层等,色彩浓郁是其主要特点,价格也更便宜些。国产彩色胶卷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引进国外生产流水线或工艺生产。比如公元彩卷采用日本富士公司专利、设备与技术生产,颗粒细腻,性能与富士胶卷非常接近。福达彩卷则是引进柯达专利技术制造,已接近柯达胶卷水准,特别是宽容度很大,在5档光圈曝光范围内仍可获得可用的影像。另一类是完全由国产技术生产的彩色胶卷,主要有乐凯和申光两种。尤其是最新生产的乐凯BR-100,胶卷以其较大的宽容度和比较完美的色彩还原得到专家和消费者的肯定。使用国产彩色胶卷时,对曝光的要求应尽可能严格些,并最好专门指定的彩扩店冲洗,以获得最满意的效果。6、胶卷的鉴别与保存先从进口胶卷的包装盒上的英文学会识别各种不同类型的胶卷。一是胶卷牌号:Kodak椅达(美国);Fuji富士(日本);Konica柯尼卡(日本);Agfa阿克发(德国);Ilford伊尔福(英国);Pola波拉(美国一次成像胶片)。二是胶卷类型:Pan黑白全色片;Infrared红外线胶卷;Color彩色负片;Chrone反转片;Professional专业型(无此字样为业余型);Daylight日光型;Tungsten灯光型。其它还有:Process冲洗工艺;Store at 55°F(13℃)贮存温度;Jan,Feb等有效期限月份;VR非常真实(柯达系列);HR高分辨率(富士系列);SR超级逼真(柯尼卡系列)。在购买胶卷时,要注意看它的有效期限,由于保存条件与环境的不良影响,许多胶卷在未到有效期限之前,质量就开始下降。因此购买时应选择有效期限较远的胶卷,但由于业余型彩色胶卷出厂后有一段色彩还原成熟期,刚出厂的胶卷有时反而不是最佳,因此在正常的条件下,购买使用离有效期限还有6~10个月的业余型胶卷,往往能获得最佳的色彩效果。对于过了有效期的胶卷,使用时可采取补救方法。一是拍摄时增加一些曝光量,过期时间越长,补偿应越多些,一般每过期半年可开大一档光圈。二是尽可能选择阳光晴好的天气拍摄,避开阴、雨天,并尽可能选择鲜艳些的景物,以弥补因过期而出现的反差偏低、色彩变弱的缺点。三是不要用过期胶卷在室内用闪光灯拍摄。保存胶卷要防潮和防热。黑白胶卷在20℃以下,彩色胶卷在10℃以下密土保存最好。对需要长时间保存的胶卷,宜装入塑料袋后再存入冰箱冷藏。从冰箱中取出胶卷后,不能立即拆封使用,应让胶卷在常温下回长后再启封使用,以防湿气凝结。已启封的胶卷应及时拍完后送去冲洗。拍摄到一半的胶卷如需隔一段时间再拍,可与照相机一起装入塑料袋中,并加上防潮剂密封于阴凉处保存。四、附件照相机除了本身所具备的独立工作性能之外,有时还需要与一些附件搭配使用。照相机附件主要有两大用途:一是为了保证照相机的拍摄质量,如三脚架、快门线、遮光罩等,二是扩大照相机的使用范围,如闪光灯、滤色镜等。这些附件有的是可有可无,有的则必不可少。特别是面对一些专门的拍摄题材,就会发现再精密的照相机的功能还是有限的。但有了一些附件就能消除这些限制。一个附件当然不可能代替创造性,却可以帮助充分发挥创造性。了解这些附件的基本功能,并根据需要准备一些实用的附件,会使拍摄过程更得心应手,并创造出新颖多变的艺术效果。1、电子闪光灯的特点与功能电子闪光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摄影领域,成为照相机的重要附件之一。从闪光灯的相对独立性上分类。可分为内装式和独立式两种。前者在制造时内装于相机上,与机身合为一体不能卸下,主要出现在135自动曝光的傻瓜机上,少量高级单反相机也有内装式闪光灯。其特点是可以与相机配合自动完成闪光曝光,但功率较小,一般不适应较远距离的拍摄。后者指独立单体的电子闪光灯,使用时与相机连接,功率较大,功能较多,并能装在各种照相机上,适应性强。从头光灯的自动化程度上分,又有手动闪光灯和自动闪光灯两种。手动电子闪光灯的每次发光量是恒定的,需要根据拍摄距离决定曝光组合,使用较为麻烦,但价格较低。自动闪光灯上装有电眼,能自动调节闪光量的大小,以适应不同的曝光需要,拍摄时快捷方便,并同时备有手动操作功能以应付特殊情况,价格也较高。有些专用型电子闪光灯专门配套于某一类相机使用,有更多的自动化功能,曝光的准确性也更高。无论哪一种闪光灯,都有功率大小之分,这是选择闪光灯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架闪光灯的功率大小决定了它照射距离的远近。通常用闪光指数表示。小型电子闪光灯指数一般在16~45之间。功率大些,功能多些,适用范围也广,但相对笨重些,反之则小巧,价格也低,因此在购买闪光灯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用:对于平视取景照相机来说,由于相机体积小,功能简单,携带方便,一般也可以选用体积小、指数低些的闪光灯,如20左右的。太大的闪光灯携带不便,装上后又会形成灯大机小的不协调感。配用一般的单反相机,可购买指数为24以上的闪光灯,以适合更大范围的拍摄创作需要。中高档的单反相机,可以选用与其匹配的电子闪光灯,充分发挥相机与闪光灯的卓越功能,并能防止一些闪光失误。各种高级单反相机都有专用闪光系列,有进口原配的,也有国内厂家专门设计的(如斯帕克、银燕、雅奇系列,效果也很理想,价格比进口原配的便宜)。电子闪光灯通常使用干电池为电源。目前可充电的镍铬电池在闪光灯中得到广泛的使用。但有极少数闪光灯只能使用碱性、锌锰电池,不能使用镍铬电池,否则会损坏闪光灯的晶体管,所以必须看清说明书。电子闪光灯如不经常使用,电容器功能会衰退,灯管寿命也会降低。一般每隔一个月将搁置的闪光灯取出,充电后反复闪亮几次,以延长其使用寿命。电子闪光灯切忌强烈震动与碰撞,同时要注意防潮。闪光灯灯面和测光电眼也应该常保持清洁。2、滤光镜的分类与特性滤光镜又称滤色镜或简称为滤镜,是装在照相机镜头前的一片光学玻璃,有的是有色的,有的是无色透明的,镂有各种花纹或制成不同的棱面,其功能不仅可以改变画面的影调、色彩等美学效果,还可以通过最简便的方法创造出新颖、别致的画面效果。从实用角度出发,滤光镜的分类有以下三种:黑白摄影专用滤镜、彩色摄影专用滤镜和彩色黑白摄影通用滤镜。黑白摄影滤镜多为有色的,分黄、橙、红、绿、蓝等多种,颜色又有不同的深浅区别。它的最大作用是改变画面的影调结构,使拍摄的黑白画面更符合人眼对真实景物的感受,或是夸张某一影调的深浅,产生出其不意的视觉冲击力。最常用的黑白滤镜可选中黄、红和绿三种。由于有色滤镜会阻挡一部分光线,在使用时还必须同时增加一些曝光量。以国产海鸥系列滤镜为例,具体补偿的要求是:增加一级即为开大一级光圈。对一些颜色深浅理无法辨别的滤镜,可以通过试拍决定曝光补偿的多少。彩色摄影专用滤镜主要用于校色,以纠正光源色温与彩色胶卷不适应所造成的偏色,分为蓝色和橙色两大系列。前者用于提高灯光的色温,以适应日光型胶卷,后者用于降低自然光的色温,以适应灯光型胶卷。最常用的有柯达雷登80B(蓝色,需增加2档曝光补偿),和柯达雷登85(橙色,需增加2/3档曝光裣)。具体使用方法将在“表现色彩”一节中加以介绍。另外还有一些特殊色彩效果滤镜,可以使彩色摄影产生奇特的色彩效果。主要有彩虹镜——使画面上的明亮光点(如太阳、电灯等)周围,产生一圈五彩缤纷的彩虹色,或多色变化的光芒线条,丰富画面的视觉效果。双色镜——滤镜的两个半圈上分别有不同的颜色,如“橙——绿”、“红——黄”、“黄——紫”,甚至一半有色,一半无色透明,能使画面两半分别蒙上不同的色彩,产生夸张的色彩气氛。第三类是彩色黑白摄影通用滤镱。最基本的通用滤镜为UV镜和天光镜,这是两款功能、外观类似的常用滤镜,能阻挡紫外线,提高照片的清晰度和色彩饱和度。这两种镜片不需增加曝光量,可以一直装在镜头前,同时起到保护镜头免受污损的功效。其中天光镜还略呈微红色,消除景物阴影部的偏蓝色调,更适合于彩色摄影用。通用滤镜还包括偏振镜——能消除或减弱玻璃、水面、瓷器等非金属表现的强反光,完善地表现物体的持感,清晰拍摄玻璃橱窗中的物体,还能流水作业除天空中的杂光,使天空变得更蓝,既增加景物色彩饱和度,又不影响色彩的还原。拍摄时需要增加2~4级的曝光补偿。光芒镜——又称星光镜,能使画面上的点状强光源产生光芒四射的线条,如同人眼眯起后看光源的效果。柔光镜——能使画面产生由高光向暗部渗化的柔和效果,既能柔化人物脸部的某些缺陷,又能增添画面朦胧美感,尤为适用于女性人像的拍摄。光圈越大,柔和效果越明显。3、测光表与机内测光系统现代摄影高质量画面的产生离不开准确的曝光,于是就有了独立测光表和机内测光系统,以辅助拍摄者更准确地控制曝光。独立式测光表是指与相机分开的一种测光附件,它的显示方式有指针式和液晶数字显示两种。独立式测光表又分为入射式、反射式,包括点测光方式。入射式测表放在被摄体位置,面对相机测量被摄体承受的照度。反射式测光表是测量被摄体反射光亮度,可以放在相机的位置对被摄体进行测光。点测光表也是一种反射式测光表,但受光区域非常小,也就是只测画面上某一点的光线强弱,对于舞台演出、体育竞赛等光照复杂的场面,点测光非常有用。机内测光系统是和照相机连成一体的,又分为外测光和内内测光方式两大类。外测光方式是将测光系统的受光窗装在照相机的表面,如镜头边上或取景框边上,测光精度不高,主要用于小型的135平视取景照相机,或自动曝光的傻瓜机上。内测光方式又称TTL测光,即“通过镜头测光”,测光系统都在机内,准确性较高,多用于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上。所有机内测光系统都采手反射式测光原理,但又分为平均测光、偏重中央测光、点测光和多点测光几种方式。机内测光系统的显示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通过指针指示所需用的光圈或快门,有的用红绿发光二极管显示曝光状态,还有的用液晶屏全面显示曝光数据。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使用机内测光系统较为方便,边测边拍摄,并无需干扰被摄体,但测光精度会因条件限制,不一定都能完全符合拍摄者的主观要求。独立式测光表面使用较麻烦,但是可充分发挥拍摄者的创意要示。独立式测光表使用较麻烦,但是可充分发挥拍摄者的创意要求,进行精确测光,适合于广告摄影等测光精度要求较高的拍摄场合,及适合于使用宽容度较小的反转片的拍摄。4、三脚架、快门线及其它三脚架用来支承照相机,使其能在一定高度上进行拍摄。当用长焦距镜头或需要长时间曝光时,将照相机安装在三脚架上,可保证拍摄的平衡性,获得高清晰度的画面。三脚架一般用金属材料或工程塑料制成,可伸缩改变高度,易于携带。选择三脚架的标准:一是结实,特别是使用中长焦镜头或120单反相机拍摄时,能保证其稳定性;二是携带方便,在满足稳定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份量轻、体积小的三脚架,减轻旅途负担;三脚架的节数以3、4节为好,节数太多不易稳定,但对使用较高视点构图会有用;三是对三脚架平台的要求,当用于小型的相机时可选用小型球头型结构平台,其特点是调整角度方便,但稳固性略差。当用于稳固大相机或用中长焦镜头时,必须选用云台装置,只要将云台上面可卸下的螺丝分别与几台相机拧好,到时就能很快地在三脚架上替换已拧好各台相机。另外,锁定三脚架的方式有螺旋式和快速折叠锁定杆两种,前者耐用但调节慢些,后者调节方便但容易磨损。快门线是间接启动照相机快门的软线,是配合三脚架一起使用的附件。将快门线的螺纹拧入快门按钮的螺丝孔中,即可通过另一端的按钮控制快门。快门线的作用主要有二:一是当快门速度较慢时可防止手指按动快门所产生的抖动,二是在使用照相机B门时,可通过快门线的锁定螺丝将打开的B门锁住,进行长于1秒以上的曝光,等曝光完成后,松开螺丝,B门就可关闭。3、遮光罩也是较有用的附件,在逆光、侧逆光下摄影时,能阻止强烈的直射光进入镜头,防止底片产生耀斑,以及防止影像反差和清晰度降低。由于不同焦距的摄影镜头视角不同,需要选配不同遮光角度的遮光罩。遮光罩的口径太小或罩身太长容易误遮所摄画面,口径太大或罩身太短又无法起到良好的遮光效果。照相机的附件还包括:电动卷片器,装在机身上可实现每秒钟1~5幅画面的连续抓拍,并能实现自动倒片。多功能机身后背,能在底片上记录拍摄时的年、月、日甚至时、分等,以备查考。一些高级的单反相机还备有可换调焦屏,可换取景器,以适合不同拍摄者的特殊要求。&第二章& 基本技术——拍出清晰的照片&一、熟悉器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拍出好照片,必须熟悉手中的照相机、镜头、胶卷、各种附件,并掌握一些摄影的基本功。美国摄影巨匠斯泰肯曾在一个夏天,将一套白色的碗碟放在各种天鹅绒前,试着用不同的构图、布光拍了上千张照片。他说这就像一个钢琴家练习他的指法,扎实的基本功是成功的基本保证。常有一些摄影爱好者,拍了好长一段时间,对自己手中那结器材有些什么实用功能也知之甚少,或是连持稳照相机的基本姿势也没有掌握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误区。先学会拍出清晰的照片,才可能进一步走入艺术的殿堂。1、正确装卸胶卷的诀窍正确装好胶卷是拍好照片的第一步。使用手动操作的135照相机时,先打开后背,将胶卷放入暗盒仓内,将片头拉出适当的长度插入卷片轴上的相就缝隙中,然后扳动卷片扳手或齿轮扳手使胶卷绕在卷片轴上,并使片孔与输片八牙轮的上下齿都咬合,至此方可盖上后背。这时还应养成这样一个习惯——轻轻回到倒片轴扳手,让暗盒中的胶片崩紧,随即再接着卷片时,倒片轴会随之跟着转动,这就表示相机的胶卷在正常运转,可以放心拍摄。使用自动卷片的135照相机时,事先拉出的片头长度一定要达到要求。有的照相机只要将片头搭上郑片轴,有的相机需将片头放到指定的位置上,关上后盖就能实现自动卷片。判断自动卷片是否正常的方法比较简单,较好的自动卷片照相机上都有机械或液晶屏显示装片是否正常,正常状态计数装置会自动走到第一张的位置上。如果没有这一指示,可以从声音上进行判断,如果是很平稳的“刷刷”声,表明输片正常,如果是间断的“叭叭”声,说明卷片打滑,需要重新正确安装。在装120胶卷时,先将胶片的保护黑纸插入空片芯的长槽中,卷几下后关上后背,通过红窗观察张数。使用半自动装片的120相机时,须将保护纸上的箭头标记卷到相机上指定的标志处,然后盖上后背,继续卷片到第一张,这时相机会自动停止,进入准备拍摄状态。135胶卷拍完后,一般要先按下相机底部的倒片锁钮,再按照倒片扳手上所指示的方向摇动倒片钮进行倒片。有的自动照相机在拍完最后一张时会自动倒片,有的自动照相机采用逆序拍摄法,即装入胶卷关上后背后,胶卷自动卷到最后一张倒着往回拍,等胶卷的第一张拍完后,就可以取出胶卷。注意装片失误的原因还可能是由于暗盒的质量所致。比如一些国产或组装胶卷的暗盒输片口太紧,一些分装胶卷片头剪裁不合规格,这些都会影响装片,应细心检查,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2、熟悉照相机的功能照相机是集光学、电子和机械于一体的高级精密仪器,使用前必须熟悉各部分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达到得心应手的地步。切忌鲁莽、用力猛按、硬拨,造成人为损伤。照相机的一些主要装置如镜头、光圈、快门、聚焦取景和输片等功能,有的我们已在前面作了介绍,有的还将在后面有关章节中作详细的论及。这里仅就相机上其它较常见的功能及使用特点简介如下:自拍装置:现代照相机上都装有自拍装置,并分为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类。操作机械式自拍装置时,先卷片上弦,再将自拍杆拨动上弦,然后再按动释放钮(有的照相机可直接按动快门),在8~12秒之间快门就会自动打开。对于电子式自拍装置,在卷片后打开自拍开关,再按下快门,这时会出现闪烁的门。电子自拍装置都有中途解除功能,在自拍快门还未开启前,如想暂停自拍时,可随时关上自拍开关。多次曝光装置:普通的135照相机每拍完一张后必须重新卷片后才能再次按下快门,这一防重拍功能限制了在一张底片上实现多次曝光的创作要求。一些比较高级的相机,如尼康F3、FM2型等都有多次曝光装置。拨动多次曝光钮(或多次曝光杆),再给快门上弦,此后即可以按下快门进行第二次曝光,而胶卷画面并不动。如此反复可以实现多次曝光,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便利。曝光锁定和曝光补偿装置:在自动曝光照相机中,按下曝光锁定钮能将测光的读数锁定并储存记忆下来,若这时改变拍摄距离或角度,被摄对象亮度虽然改变,但最后的自动曝光仍以记忆中的数据为准。这一功能主要用于逆光等光比变化较大的景物拍摄。曝光补偿钮可以使自动曝光照相机增大或缩小若干级光圈进行曝光,以补偿测光误差。景深预测钮:拨动此钮,可使单反相机取景时的全开光圈自动缩小到所选定的光圈上,以便观看最后实际拍摄到的画面景深效果,其具体功能将在“控制景深”一节中再详细介绍。另外,如机身后盖的开启、快门的调节、倒片钮的使用、镜头的装卸等多数相机都有,但操作方法各有不同。因此,在使用一架新的照相机之前,一定先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并谨慎小心地操作。3、手动对焦和自动聚焦对焦的清晰与否,直接影响画面的质量,聚焦不实会使画面虚化。先来看看以下几种手动对焦方式:双影重合式,又称重影式,这是平视取景照相机最常用的对焦方式。在取景器中央有一小块长方形黄色区域(也有的是蓝灰色),当调节调焦环至对焦准确时,长方形中的虚影会与正常取景实影重合。如果出现虚社双影,则说明对焦不准。另有三种对焦方式——裂像棱镜对焦和微型角锥对焦、毛玻璃对焦方式,常常出现在同一架照相机上,特别是一些性能较好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上。裂像棱镜对焦是最精确的对焦方式。在取景器的中间有一小圆,圆中又以一横线或斜线一分为二。当对焦的物体与这一横线或斜线垂直相交时,如对焦不准,物体会产生错开的现象,而彼此重合对齐就说明已准确对焦。这一对焦方式容易判断,精度最高,但比较费时,不够快捷,主要适应于拍摄一些静止的物体,如风光、静物摄影和人像留影等。微型角锥对焦式是在中间小圆的裂像体外面又有一稍大的圆环,圆环中有许多细小的微棱镜。当对焦不准时微棱镜会不停地闪烁跳动。当对焦准确时,会变得非常清晰,而几乎看不出有微棱镜的反光。这种对焦方式可以弥补裂像式对焦的某些不足(如找不到垂直相交的物体时),但还不够快捷。除了两个圆以外的大面积取景屏属于全屏幕调焦范围,只要看上去所摄物体清晰,对焦就基本正确。这种对焦方法虽然不够精确,但非常快捷,特别有利于一些运动物体的拍摄对焦。这类对焦方式还广泛用于120照相机上,选用磨砂玻璃,并加用一块可以弹起的放大镜,以提高聚焦的准确性。另外,照相机上大都同时设有距离刻度的对焦指示,采用英尺(feet)和米(m)两种单位,作为目测对焦、闪光计算或作其它参考用。还有的简易照相机采用图标式聚焦指示,画有“山水”、“全身人像”、“半身人像”、“胸像”等图像,分别代表5m以外,3m、1.5m和1m的距离。现代高级的单反相机和全自动的傻瓜机已实现了自动对焦。这一照相机发展史上的重大技术突破,使困惑于拍摄者的对焦技术变得方便精确。但如果不了解自动对焦的基本原理,也会出现自动对焦失灵的现象,主要注意以下几点:各种自动对焦的照相机取景屏中央大都有一个很小的“测距目标区”,只要被摄主体外在这一区域位置,自动对焦的照片就很清晰。但假如被摄主体不在画面中间,“目标区”就会向其它景物对焦,使主体不实。这就需要使用自动对焦锁定装置来完成对焦。有时自动聚焦方式会遇上一些不能自动对焦的物体,比如拍摄玻璃后或水中的物体,全黑或全白无反差的物体,明亮的篝火等。这时可以改用手动对焦方式加以解决。4、用好照相机的其它要点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可以更换不同的镜头,为了防止镜头从机身上脱落,都没有保险装置,而不同厂家生产的照相机由于卡口不同,锁定装置的位置及操作方法不同,使镜头的装卸存在差异。比如海鸥DF型相机需先将镜头座右上角的镜头锁向下拔,对可将镜头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将镜头取下,而尼康相机卸下镜头的旋转方向与海鸥DF正好相反,是顺时针的。一定要事先解,切勿随意拧、拉。卸镜头过程中向外拔出镜头时,一定要垂直,否则不仅不易拔出,也易损伤镜筒或镜头座。旋转镜头时手应握持镜头与镜筒部位,不宜握持光圈或调焦环、变焦环。装镜头时应将镜头与机身上的红点对准后插入,按要求的方向旋到底,并听到锁定的“咔嗒”声为止。在风沙较大环境下,尽可能不要更换镜头,以免污损机内结构。现代电子照相机大都使用钮扣电池(即氧化银电池),在更换电池时,可用竹夹子或戴上手套操作,不要直接用手或用金属镊子夹电池,以防污染或造成短路。在旅途中电池突然失效又无可替换的电池时,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急救:一是取出电池,用拇指和食指拿住电池的圆周窄边,将其正负极在清洁无油的布上反复用力擦试,清除表现氧化层,此后又可使用一段时间;二是将电池放在桌上,取一玻璃杯装满热水压在电池上,一段时间后也能使其恢复一些电能;三是如为急需可不半电池取下,只将相机的电源开关关闭一两分钟(或停止使用一会儿),然后打开电源开关,由于电力的短暂恢复,又会使电子快门开启。照相机使用不当,拍摄后会出现“白片”——也就是没有获得影像,冲出胶卷是透明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拍摄时忘记打开镜盖,这种差错一般发生在135平视取得照相机上。因为这类照相机的取景与拍摄分两路,盖着镜头盖也能取景,使底片未能曝光。二是胶卷的片头没有装好,尽管计数器在走,胶卷却没有动,造成空拍。三是拍摄中途因暗盒太紧等原因,胶卷的齿孔拉裂,使胶卷空走。这时可以从卷片手感上觉察,并及时排除。5、持稳照相机的要领持稳相机是使用相机不可忽视的基本功。手持照相机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和方便选择握持方式,其基本原则是既保持相机的稳定,又兼顾取景、调焦的便利。135照相机的一般握持方式是:横幅拍摄时,空出食指按动快门。在直幅拍摄时,一种是左手托住镜头,同时调焦,右手于上方按快门;另一种是右手于下方托住镜头兼按快门,左手握住机身,以稳定相机并调焦。120照相机的握持方式是:双手从下部同时托起机身,左手调焦,右手同时按快门。在使用长焦距镜头或变焦镜头时,通常是右手握紧相机同时控制快门,左手托住镜身并掌握相机的重心,同时用拇指和食指小心操纵调焦环。相机的持稳还与使用镜头的长短及快门速度有关。一般的拍摄者可参考这样一种方法,记住最低不应低于1/50秒(1/60秒),105mm镜头不低于1/125秒,依次类推。变焦距镜头则以最长焦距处为标准,这样有利于保证影像的清晰度。在按动快门的瞬间必须平心静气,不可慌乱。先将快门按钮预先按下一半至释放快门的临界点上,到时候再稍用力按到底。千万不可用力猛按快门使照相机发生抖动。当采用下蹲、坐地、卧地拍摄时,尽量设法使用手肘、膝盖等支撑稳定相机。而当光线过暗,快门速度不得不放慢时,还应该找一些物体靠稳身体或支撑手臂,以保证拍摄的成功。当手持相机无法使其稳定,或是有足够的时间拍摄一些风光、静物时,尽可能使用三脚架,提高稳定性。操作三脚架的基本方法是,首先抽出粗的脚节,锁住,再抽出细的,逐步将三根支架分开,直到撑稳为止。中心的升降柱只作微调高低使用,尽可能避免升到最高处,防止“头重脚轻”。在拍摄前还应该检查各部分的锁定装置,使其紧固,如再配合快门线的使用,就能更好地避免抖动现象。稳定照相机还可以使用单脚架,它是一支可伸缩的独立支架,携带轻便,有利于在旅途上使用。它尽管不如三脚架那么稳固,也不能长时间曝光,但在变换拍摄方向和角度的操作上却比三脚架来得方便,特别在抓拍时更能显示其优势。假如拍摄时没有支撑架,又需要用较慢速度时,可采用下面的方法持稳相机;把照相机上的一端背带解开,放至最长,穿过裤子上的皮带,然后仍在照相机原位上扣紧。拍摄时将相机用力往上提,使皮带与相机之间产生牵引力,保持相对的稳定。还可以把背带的一端解开后垂到地上,用脚踩住,拍摄时用力往上拉紧,也能起到稳定相机的作用。二、正确曝光正确曝光,就是精确控制到达胶片的光线的总量,使底片上的影像获得合适的密度。曝光过多了,或是曝光过少了,都无法获得可用的影像,那怕是倾注全部精力拍摄一个非常漂亮的景物或一个精彩的瞬间,忽略了曝光的准确性,就会前功尽弃。如果底片曝光不足,被摄景物阴影部分的细节层次就会在底片上受到损失,在照片上只能得到一片黑色。假如底片曝光过度,底片上的高光部分(最亮部分)则会失去细部层次,照片上不仅死白一片,还会因光线的过量渗透而破坏影像的清晰度。学会简单的曝光不需要半个小时,但面对千变万化的光线、明暗变化复杂的景物,要掌握精确的曝光技术则需要长期的努力,哪怕手上已有高级的测光表。1、光圈与控制曝光量光圈又称相对口径,它是由一些金属薄片组成的、可调节大小的进光孔,位于镜头内。它在摄影中的主要作用有三:一是调节进光量,这是它最基本的作用,如同水龙头对水的控制作用,它的打开大小直接影响进光量的变化。二是调节景深效果。三是能影响成像质量,这也是光圈最易被忽略的作用。任何镜头都有一档成像质量最好的“最佳光圈”,一般来说,最佳光圈是镜头从它的最大光圈缩小3级左右手光圈。光圈的大小是由一系列系数——“f/系数”表示,最常用的“f/系数”标有1、1.4、2、2.8、4、5.6、8、11、16、32、45、64等。一架照相机的“f/系数” 通常只具有其中连续的7~8档。如f/1.4—f/16,f/2.8—f/22等。“f/系数”下面的数字越小,表示光圈开得越大,进光量越多,数字越大则反之。而且每相邻一级,进光量就相差一倍或一半。比如f/2的进光量就比f/2.8多一倍,反之F/2.8的进光量就是f/2的一半。相邻两级擀光量关系是4倍或1/4,相邻3级则递增到8倍或减至1/8。对初学者来说,首先要记住这一连串的光圈系数,了解它们之间的倍率关系,当需要增加曝光量时,应该将镜头上的刻度调向数字小的位置,反之则向数字大的位置上调。初学者最容易在这一点上弄反了。一般镜头的每档光圈上都有定位装置,调到位时会有明显的手感,从而可不用眼睛看。当然光圈还可以调节在两档光圈之间的任何位置上,它的进光量也介于两档光圈之间,比如调在f/4与f/5.6中间,则意味比f/4小半档,比f/5.6大半档。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由于取景和曝光同用一个镜头,大都采用预置式光圈设计,也就是不管你将光圈调在哪一个档上,光圈依然处于最大孔径状态。只有当按下快门的瞬间,光圈才会自动收缩到预先调定的“f/系数”上,曝光完成后又迅速回复到最大孔径。这一设计有利于取景时提高取景屏的亮度。2、快门与控制曝光时间如果说光圈对进光量的控制如同水龙头打开的大小,那么,控制曝光的另一机构——快门就如同水龙头打开时间的长短。打开时间越长,进光就越多,打开时间越短,进光就越少。相机上快门速度标志常见有:1、2、4、8、15、30、60、125、250、500、1000等。这些数字实际上是表示快门速度的倒数秒,将快门拨到4,就意味着它的曝光时间为较慢的1/4秒,拨到1000,表示曝光时间为较高速的1/1000秒。这些数字的意义如同光圈系数,数字越大,曝光时间越短,进光量也就越少。相邻档数间的进光量也是倍率关系。照相机的快门速度上还有B门或T门,它可以根据拍摄者的要求对景物进行更长时间的曝光。当按下B门不松手时,快门一直会开着,直到松手才关闭;而当按下T门时,快门就一直开启,重新再按一下它才会关闭。快门速度只能调节在每一档的标记上,不能调节在两档之间,使用时要特别小心,以免损坏快门的机械装置。3、光圈与快门的互易律光圈与快门的搭配有三个最基本的原则,这里以一架海鸥DF照相机为例加以说明。它的光圈与快门的排列如下:光圈2、2.8、4、5.6、8、11、16快门(秒)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1000第一个原则是:每一档光圈与快门都可以组合使用,7档光圈与11档快门可以形成77档不同的组合方式。第二个原则是:由于光圈每相邻一级或快门每相邻一级,它们的进光量都是倍率关系,所以在上面77档组合中有许多组合方式对底片的曝光量是一致的。如果将上面的光圈与快门根据曝光量的变化排列,可以有17组曝光量不同的组合方式,其中曝光量最大的是f/2,1秒,曝光量最小的是f16,1/1000秒。第三个原则是:尽管面对相同的光线可以有多种组合的选择,但当光线照度适中时,曝光的组合方式就会多些,而当光线太亮或太暗时,曝光的组合方式就较小。根据上面的原则可以知道,光圈与快门在一定的范围内向相反方向同量改变,曝光量不会发生变化,我们将这一规律称为互易律(又称倒易律)。比如光圈开大两档,快门速度也提高两档,则其曝光量不变。但这种互易律关系有时也会失效,条件是当曝光时间太长或太短时。通常认为曝光时间长于1秒,或短于1/1000秒就会出现互易律失效。比如选用f/5.6和1/2秒,以及f/11与2秒,尽管符合互易律要求,但由于后者曝光时间已长于1秒,所以它的曝光量就可能比前一组组合显得不足。对于彩色胶卷而言,互易律失效不仅会引起曝光不足,还可能产生偏色。因此对黑白胶卷,只要增加一些曝光量,而彩色胶卷还应同时选用色补偿滤镜加以补偿。4、室外自然光的简易估算熟练掌握光圈与快门的关系,熟悉一些室外自然光的变化情况,再充分利用现代胶卷的宽容度,就可以自信地走向大自然,拍出曝光量比较准确的照片。特别是手上用的不是自动曝光照相机,又没有任何测光功能,就可以从简化的原则出发,逐步对不同光照条件做出较为准确的估算,这里以ISO100/21°胶卷为例:先记住万能的“f/11,1/125秒”这一定律。在春秋季的平原地区,阳光晴好的日出后两小时至日落前两小时这段时间里,使用顺光或前侧光,拍摄一般的风光、人物的照片,尽可以放心地使用“f/11,1/125秒”的组合,以不变应万变。如果天气情况转为薄云遮日、多云、阴天、雨天,可依次开1~4级光圈,或是放慢1~4级快门速度。如果是在晴天的山阴、树阴、墙根等背阳光处,其曝光量与阴天一样。此外,拍摄晴天逆光下的人与景时,必须增加1.5~2级曝光量,或是采用一些方法对主体进行补光。在夏天或冬天时拍摄,还须略减少些或略增加些曝光。灵活运用这一原则。随经验的积累,完全可以在室外迅速拍到曝光比较准确的照片。反过来说,室外自然光是复杂多变的,加上外出拍摄一次不易,为了保证曝光上的尽可能成功,还可以参与以下两种方法,一个是“宁多勿少”,一个是“梯级曝光”。“宁多勿少”是估计曝光量的一种实用方法。一般胶卷(指负片)的曝光宽容度所允许曝光过度的能力显著大于所允许曝光不足的能力。所以一旦对曝光量估计把握不大时,宁可把光圈略开大些,或将快门速度放慢些,而不要曝光不足。特别在一些比较我特殊的或光线较暗的场合,如清晨、傍晚、雨天等,由于人眼的视觉适应能力,会觉得环境光线还是比较亮的,从而易产生曝光估计不足的错误。“宁多勿少”就可以帮助克服这一弱点。“宁多勿少”的原则只适用于黑白和彩色负片,对于彩色反转片来说,则正好相反——“宁少勿多”,以使反转片获得较大的色彩饱和度。“梯级曝光法”,又称“括弧曝光法”或“包围曝光法”。在面对同一光照条件下的被摄对象时,为了确保拍摄的成功,可先根据估算出的曝光量拍摄1张,我原形再分别增加和减少曝光进行拍摄,以保证万无一失,尤其是在拍摄一些珍贵或易逝的景物时,更应不吝啬胶卷。5、半自动与全自动曝光的特点现代摄影已经进入了照相机的电子时代,为了解决困扰拍摄者的曝光问题,许多照相机上不仅具备测光功能,还同时设置了自动曝光功能,其中又分为自动曝光和全自动曝光两种。半自动曝光模式主要有“光圈优先式”和“快门优先式”。“光圈优先式”自动曝光先由拍摄者手动调定所需要的光圈,然后由照相机根据光线的强弱,自动选择最合适的快门速度进行曝光。也就是光圈手动,快门速度自动。由于光圈优先式所采用的快门为“电子快门”,它的速度是无级连续变化的,所以能提供准确的曝光。当然快门速度的变化幅度有一定的范围,所以当你调好光圈,照相机无相应的快门速度来满足曝光要求时,会发出警告信号,提醒你重新开大或缩小光圈。有些“光圈优先式”自动曝光相机,当快门速度降低到1/30秒以下时,也会发出声响等警告,提醒你持稳相机(或用三脚架将相机支稳),或是开大光圈,使快门速度自动提高到能用手持稳为止。“快门优先式”自动曝光先由拍摄者手动调定所需要的快门速度,然后由照相机根据光线的强弱,自动选择合适的光圈进行曝光。也就是快门速度手动,光圈自动。同光圈优先式原理相似,不同的相机由于自动光圈的变化幅度也是有限的,所以当快门速度调好后,相机如无相应的光圈来满足曝光需要时,也会有警号信号,这就需要重新调整快门速度。全自动的曝光方式又称程序式的自动曝光。厂商在制造相机时 ,编写了一套程序曝光的组合数据,它的光圈和快门会因光线的强弱而逐级组合变化。不同的照相机由于程度设计的不同,对同一光线所选用的组合也不同。比如在相同的光线下,有的照相机程序会自动选出一组f/5.6、1/125秒的组合,有的照相机却会选出f/8、1/60秒的组合,尽管曝光量都是一样的,但其画面效果会有差异。全自动程序曝光式对于抓拍来说非常方便,你只需按快门,相机自动为你决定合适的曝光方式,但同时也给拍摄者带来了限制,失去了选择光圈和快门速度的主动权。6、有效地用好测光表有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当询问一些很有经验的摄影家“什么是摄影中最难解决的技术问题”时,绝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曝光问题。哪怕这时他手上有着精确度非常之高的测光表。这就有必要提醒我们进一步认识曝光的复杂性。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曝光表是依据什么得出曝光数据的,或是说自动曝光照相机又是以什么为基础选择一个程序组合进行曝光的,这就需要引进一个新的概念——18%灰。假设一个物体是绝对的黑,根本不反光,它的反光率就为0;又假如另一个物体是绝对的白,反射所有的光,它的反光率就是100%。而我们拍摄的大多数风景(包括1/3天空,2/3地面景物),或是一般黄种人的肤色,对光线综合的反射接近18%。因此,目前全世界所有的测光表都以18%的反光率为标准制造测光表,为正常曝光提供比较可靠的数据,我们就称其为18%灰。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可以发现曝光表的准确性是非常有限的,因为我们所拍摄的景物不可能恰好是平均为18%灰的反光。从极端的物体考虑,一只蹲在煤炭中的黑猫,或是一瓶放在雪地中的牛奶,测光表对它们的反应会有极大的差异——尽管光照条件完全一致,所以根据测光表的数据直接拍摄,或是盲目相信机内测光系统进行自动曝光,都可能产生失误。比如拍摄茫茫雪景,测光表告诉你的数据是将白雪拍成了灰雪。反过来拍摄一块黑板,结果变成了一块灰板。因此当我们面对一些开阔的自然风景时,只要天空在画面中的面积不超过1/3,都可以从照相机位置对景物进行测光,并获得理想的曝光效果。此时自动曝光照相机也可以信赖。假如要表现一些重要的景物,而这些景物在画面上又很小时,比如拍摄以辽阔的天空或反光极强的海岸风光为背景的人物时,为了使人物曝光合适,可以将测光表或机内测光系统靠近人物的脸部进行测光,然后再根据这些数据进行曝光。这时尽管背景曝光会过度,但人物却是正常的。如果这时候是用自动曝光照相机,同时相机又具备测光锁定(AEL)装置,可以走近被摄人物,对人物半按快门测光,然后在不放松快门的状态下,退回到原来的取景位置进行拍摄,这时机内的电路不会受以后条件变化的影响,可准确曝光。如果自动曝光相机没有锁定装置,还可以用自动曝光补偿盘或利用改变感光度的方法来解决。再进一步说,曝光的准确性也是因人而异的,面对同样的景物,特别是一些反差较大的景物,有的摄影师喜欢保留暗部的细节,宁可让高光处过度;有的摄影师则喜欢让高光处层次丰富,而牺牲暗部细节,那么,在测光时就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有重点地进行测光,或对暗部,或对亮部,拍出有个性的艺术照片。三、认识光线光与影的构成是摄影的基础,离开了光线,摄影就无法进行。光线具备三个基本特性——光线的亮度、品质以及颜色。有关亮度主要牵涉到准确曝光的问题,这在上一节中已讨论过。这里要展开介绍的是光线的品质。它包括光线的软硬、光线的方向对物体的影响,以及自然和人工光的运用技巧。摄影有光用得巧妙,不仅可以使画面产生真实感,比如再现光线的气氛的真实,强化三度空间的真实,模拟物体质地的真实,而且可以通过光与影的巧妙利用,产生赏心悦目的美学效果。如果把照相机比作摄影者的“画笔”,光线就是他的“颜料”,正如一个画家仔细挑选他的颜料一样,摄影者应该仔细利用所有的光线。1、光线的角度与方向不同的照明角度能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都可能提供有利的摄影时机,但同时又各有其弱点。正面光直接照向相机前面的被摄体上,摄影者背对光源。这时被照射的物体中如有反光较强的物体,这一物体在拍摄出的画面中很容易成为视觉中心,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但更多的情况是,顺光下的被摄体全部沐浴的光照中,影子落到了物体背后,结果是画面缺乏影调层次变化,产生二维的平板感觉,因此又被称为平光。侧光分为两种,一种是与被摄体成45°夹角,称为前侧光,一种是与被摄体形成 45°直角,称为正侧光。前侧光使画面产生明暗的变化,物体也有了立体感,加上较为丰富的影调变化,有力地显示了物体的质感,被人们称为自然照明。正侧光的明暗对比更为强烈,被摄体一面沐浴在光里,另一面在阴影中,影子修长具有表现力,质感特别强烈。如同舞台一侧射向主体的造型光,被人们称为戏剧照明。逆光从被摄体的背面向拍摄者方面射来。当被摄体是半透明的,如花朵、草叶等,在逆光下看上去熠熠闪动。如果背景很暗,被摄体又是不透明的,那么四周会形成精美的轮廓光。如果背景很亮,逆光下的主体会呈现剪影的造型,轮廓线条鲜明简洁,加上物体的投影是从背景向前景方向延伸,立体的纵深感效果最强。在自然光条件下,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获得所需要的光线角度:假如被摄体是可以转动的,比如拍人像,可以让被摄体转动角度,或面对光源或背向光源,自然就出现了不同的光照角度;假如被摄体是固定的,但造型特征又是立体或对称的,比如拍摄一个四角亭子,可以改变拍摄者的角度,即绕着亭子转上一周,就能发现从正面光到逆光的各种造型光效;假如被摄体只有一个最适合表现的面,又是固定的,比如名山中某座酷似人型的山峰,只有通过耐心的等待,选择从日出到日落中的某一时的光线,来获得相对理想的光效。2、光线的聚散与软硬光线的聚散和软硬形成了光线的质感。聚光又称直射光,指比较集中的直接照射到被摄体上的光线。它来自一个明显的方向,又易产生明晰而浓重的阴影。被直射光照明的物体有清晰轮廓和明显突出的外形,物体形象和形态饱满,对表现简单、粗犷的主题较为适用。晴天的阳光和摄影用的聚光灯发出的都是直射光。散射光是一种呈散射状态的照明光线,来自若干方向,产生的阴影柔和不明晰。比如在多云、阴天或日出前后、日落前后的天空自然光线,可以很细腻地表现物体的质感,但造型力度较弱,散射光因此适合表现复杂、精巧的物体及其细部。光线的聚散效果不同,也使光线同时产生了不同的软硬程度,聚光方向性强,光束狭窄,因而光线就显得硬。散射光光束宽,方向性不明显,因此也就软。其实,强烈而富有生气的硬光与细腻并有利于还原色彩的软光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果在一个硬光源和被摄体之间放置一大张漫射材料,如半透明描图纸,就可以使它变成软光照明,或是将硬光源照射在反射器如反光伞、白纸板、天花板或墙上,所得到的也是软光。相反,软光源有时也可以转换为硬光源,如室外为阴天,靠近室内窗前的物体仍然得到比较强的硬光照明,这是因为窗口限制了光的方向使其变成了直射光。光线的聚散与软硬的选择,首先与摄影师的主观性格直接相关。有的摄影师性格直率,喜欢直截了当、鲜明突出地用光作为造型语言,那么他很可能就喜欢选用强烈的直射光,刀劈斧削,令人有回肠荡气的激情。有的摄影师个性温和,喜欢以含蓄深沉、微妙细致的用光作为造型语言,那么他很可能喜欢选用柔和的散射光,在多云阴天的气氛中对物体精雕细琢,让白与黑的连续影调缓慢过渡,让色彩变化更真实可信,表现出复杂又精巧的控制力。光线的聚散与软硬的选择,还与被摄对象密切相关。同样是拍摄人像,面对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想通过深深的皱纹强化他的个性,选用直射光就比较合适。如果为少女或儿童拍照,更多人会不由自主地选择柔和的散射光,使人物的皮肤更细腻光洁,避免光线太硬质感太强而突出了皮肤上的缺陷。3、从黎明到黄昏的光线让我们从黎明开始仔细观察阳光的变化,体验她的种种情调。清晨的太阳由于在空中的位置较低,通过前侧光、侧光强化了由亮光到深影调过渡的质感,加上早晨的空气湿润,薄雾轻朦,天空又时常显得格外明朗,因此它受到了许多摄影者的喜爱。上午10时左右的阳光地物体的塑造能力极强,它的照射角度合适,光源充满力度感,适合拍摄个性强烈的人像作品、风光作品以及旅游纪念照等。中午的阳光生硬强烈,照射角度也不理想。冬天中午的阳光处于低位,产生平板的正面光,可塑性和空间感极小。夏天中午的阳光处于高位,留下垂直的影子,不适合于拍摄人像,否则会在眼窝和鼻子下面留下浓重的阴影。但如果利用它的特点拍摄高大的建筑物,或是从悬崖峡谷之间仰拍山峦,会得到气势恢宏又极富力度感的画面。下午三四点钟的阳光造型效果与上午10时左右相似,但相对于上午它的位置较高,更容易获得45°的侧光效果。4点钟以后直至傍晚的阳光又能产生动人的侧光和逆光效果。落日还能给天空带来丰富壮观的影调。与清晨不同的是,傍晚的阳光给人更多温暖的情调,更为浓艳的心理感受。学会在从早到晚的各个不同时间里观察阳光的变化,感知它不同的情调,就能大大提高对光的感觉。风光摄影家喜欢在早晨和黄昏外出,人像摄影师很会利用上午9~10时和下午3~4时的阳光,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塑造心中最理想的形象。4、成功地驾驭“不好”的光线上一节中强调了如何从各人的个性出发,选择最合适的光照条件去获得最满意,也最具个性的作品。但光线是需要人去运用和驾驭的,摄影者只有通过敏锐的目光和熟练的技巧通过照相机紧拉着“光”这匹野马的缰绳,才能将它纳入自己未来的画面形象的轨道。所谓“不好”的光线,只是相对的,关键不害于对光线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所以有人才说:没有不好的光线,只有不成功的驾驭。拍摄者大都不喜欢顺光,太平。但如果时间和地点限定了只有顺光的条件,高明的摄影家也会拍出较理想的照片。在风光摄影中,选择明净单纯的景物,最好是浅色为主的局部,利用顺光拍成高调效果,给人明快纯洁的独特魅力,在拍摄人像时,选择中灰或深灰的背景,拍摄正面人脸,人物的黑色头发与人脸形成黑白对比。灰背景既能衬出头发造型,又不会影响人们的视线对脸的注意力。顶光下很难拍出理想的照片,特别是拍人像会留下难看的阴影。但如果选择一些特殊的造型手段,让人脸上仰,这时浓重的阴影消失了,画面会变得十分简洁。中午阳光垂直而下,仔细观察一些以大块面组成的现代建筑,会发现稍有凹凸而出现的或明或暗的线与面,都可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摄影技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