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理解这个rc复位电路时间计算

请帮忙详细分析复位电路_百度知道
请帮忙详细分析复位电路
请问,请分析上电复位和按键复位的具体工作过程,包括电容两端的电压是如何电话的,电容充放电时间如何计算,电容电阻是如何取值的。非常感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上电时,电容两端的电压在此前为零且不能突变,所以上电瞬间RST输出为高电平对系统进行复位,然后电容CJ3通过电阻R17充电使其两端的电压逐渐增高直至等于Vcc,RST输出也逐渐降低直至为0V,停止对系统的复位作用使之进入正常供状态。手动按键复位时,如上所述,在系统工作时,RST输出处于0V低电平,按下按键S22时,电容两端被阻值较小的1k电阻接通接,其存储的电荷在很短的瞬间被放掉,RST端的输出电压等于R17的分压(Vcc×9/10)为一高电平,堆系统起到复位作用,放开按键后,复位电路重复前边所述的对电容充电过程,RST输出逐渐恢复到低电平,复位过程也随之结束。顺便说一句,现在这种复位电路已经较少使用了,原因是可靠性不高,特别是在掉电是很短的瞬间情况下,它的复位信号往往达不到系统对复位信号幅值和脉宽的要求。目前大量应用的是专门的复位电路,如高电平复位的MAX810、IMP810、STM810、ADM810、TCM810等,低电平复位的有MAX809、IMP809、STM809、ADM809、TCM809等,这些器件能够保证复位信号只在电源电压跌落到一个特定的门限值后才出现,并且复位信号的脉宽和幅值非常规范。
采纳率:68%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睡不着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单片机在运行时,遇到问题需要复位。一直就是了解有这么回事儿,手头也有他的原理图,愣是没有去认真理解他为什么能复位,在什么情况下复位。学了这么久嵌入式,连个复位都不会,太丢人了!!!
&&&&&&& 今天碰到一个超囧的的问题,搞了半天,没有给一个路由器复成位。原来一直认为复位只需要一直按住复位键就行了,重复再三无果。后来请教老师,结果是按住复位键,然后断电,再上电,松开复位键。复位成功。
&&&&&&&& 这是AT89C51单片机的一个按键复位电路图,复位电路连接在RESET引脚上,该引脚的工作特点是高电平有效。只要RST保持高电平,单片机变保持复位状态。此时,ALE/PSEN、P0、P1、P2、P3口都输出高电平。RST变成低电平后,退出复位状态,CPU开始正常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复位操作不影响片内RAM的内容。
&&&&&&&& 复位电路的基本功能是系统上电是提供复位信号,直至系统电源稳定后,撤销复位信号。图1为基本RC复位电路,其电路为高电平有效,SW1为手动复位开关,可以实现上述基本功能。
&&&&&&& 对于图1中的电阻R10两端的电压UR(即复位信号)是一个时间的函数。上电复位时UR和t有以下函数关系,波形图如图2(a)所示。
&&&&& 按键复位时设t在0~t0之间时SW1合上,t &=t0 时,SW1断开,则UR和t有以下函数关系,波形图如图2(b)所示。
&&&&&&&&& 实践证明,若晶振稳定时间不超过10ms。上电复位R10C电路充电,RESET引脚出现正脉冲。只要RESET端保持10ms以上高电平,就能使单片机复位。为使其可靠复位,RESET引脚上电复位时间应保持20ms以上的高电平,即在选择R10C参数时要保证参数T=RC大于20ms。按键复位时,R1阻值选择不能过小,那样的话只要碰到就会复位,且可能出现C放电,VCC放电,导致R1处电流过大,烧掉RESET引脚,R1电阻也不能过大,按键按下很久才能复位,所以要选择适中的阻值,在1K左右。
&&&&&&&&& 复位电路应该具有上电复位和手动复位的功能。
&&&&&&&&&& VCC上电时,C充电,在10K电阻上出现电压,使得单片机复位。几毫秒后,C充满电,10k电阻上电流降为0,电压为0,单片机进入工作状态。
&&&&&&&&& 按键复位其实也是间接的上电复位。工作期间,按下SW1,C与R1形成闭合回路,C放电。松开SW1,C重新充电,上电复位的情景重现,完成复位。
&&&&&&&&&&& 关于上面提到的给路由器恢复出厂设置,这里解释一下。
&&&&&&&&&& 机器总是有他的运行首地址,如8086的工作的初始地址是FFFF0。之前的路由器是使用了一个专门的引脚RST,直接按复位键就能做到将固件里的出厂设置复制到初始地址处。现在很多厂家感觉专门用一个引脚来做这事比较浪费,就使用了一个普通的IO,当重新上电后检查该引脚,若该引脚一直处于高电平,则认为需要恢复出厂设置。
与非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70212号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 京ICP备:号【注意】单片机按键上电复位电路的理解
51系列单片机是高电平复位。
如果在AT89S52的9号引脚(RST)加上宽度大于2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该单片机芯片就将处于复位状态。
复位时:PC=0000H,SP=07H,P0~P3=FFH,其它各个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皆为0。
此后,当RST引脚上的降为低电平,单片机将会脱离复位,变成运行状态,从0000H处开始执行程序。
在RST引脚接上一个电阻、一个电容,即可构成“上电复位电路”。其中电阻为10K,电容为10uF,这是厂家推荐的数值。
上电复位电路图如下:
其中RST端电压波形VR,在上面的插图中也已经给出。
分析这个波形变化的原理,要用到“过渡过程”的知识。
从电路中可以看出,电阻和电容是串联,电容的电压、电阻的电压,加在一起,就是电源电压。
当没有开机时,这些电压都是零。
当开机后,电源VCC突然就出现了+5V,此刻的电容电压是不能突变的,仍然是零。
+5V的电源电压,立即就全都加到了电阻上,于是RST端的电压VR,在这一瞬间就出现了高电平。
之后,随着电容器不断的充电,VR就呈指数规律下降,这就是“过渡过程”。
当VR下降到3.4V,可以认为此时就脱离了高电平。从波形图中可以看出,RST端的高电平持续时间就是t1。
如果经过了(3~5)RC的时间,这个电压就可以认为降到零了。这时,就认为“过渡过程”已经是结束了。
上面所说的电压波形变化的规律,在《电路》方面的教材中,可以找到计算公式。
---------------------------------
在晶振为12MHz时,如果RST端的高电平持续时间t1,超过了2us,51单片机即可复位。
其实,使用单片机厂家所推荐的元件数值(电阻为10K,电容为10uF),已经使RST端的高电平时间,远远超过了2us。
哪怕,即使单片机使用的晶振频率再低一些,要求复位的时间再长一些,这个电阻、电容的数值,也都是够用的。
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呵呵,就是说,复位电路中的电阻、电容,并不需要我们自己来设计,使用厂家推荐的数值,就完全可以了。
如果偏要自己设计,那就一定是闭门造车。
因为公式中所用的VH这个电压值,是单片机厂家内部掌握的。我们并不能肯定就是3.4V。所以,我们自己设计不出来合适的R、C的数值。
另外,有人略微的学过一些“过渡过程”的计算公式,就用(3~5)RC来计算高电平的时间,呵呵,这就是基本概念不清。
用(3~5)RC来计算,得出的电压波形,早早就是低电平了,根本就不是高电平的持续时间。
错误的计算,可见下面的链接:
http://www.eeskill.com/group/topic/id/1914
---------------------------------
如果,想要增加“手动复位按键”,电路图就在下面:
按键按下后,电容器放电;按键松开后,电容器从零电压开始充电,电阻上的电压波形,就和上面给出的一模一样了。
省略掉图中的220欧姆的电阻,也是可以的,有些成品的电路板,就是省略的。
省略后,没有太大缺陷,只是按键按下的时刻,瞬间放电电流,会很大,可能有微小火花出现。
---------------------------------
还看到有些参考资料,在复位电路中,增加了一个反相器。
好像是说,这样就可以把缓慢变化的波形,弄得陡峭一些,使得复位,可以可靠一些。
其实,这是多余的。
单片机的厂家,早就在芯片内部,集成了施密特反相器,用不着用户来画蛇添足。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c51单片机复位电路的工作原理_百度知道
c51单片机复位电路的工作原理
我有更好的答案
51单片机复位电路工作原理之我理解一、复位电路的用途单片机复位电路就好比电脑的重启部分,当电脑在使用中出现死机,按下重启按钮电脑内部的程序从头开始执行。单片机也一样,当单片机系统在运行中,受到环境干扰出现程序跑飞的时候,按下复位按钮内部的程序自动从头开始执行。二、复位电路的工作原理在书本上有介绍,51单片机要复位只需要在第9引脚接个高电平持续2US就可以实现,那这个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呢?在单片机系统中,系统上电启动的时候复位一次,当按键按下的时候系统再次复位,如果释放后再按下,系统还会复位。所以可以通过按键的断开和闭合在运行的系统中控制其复位。开机的时候为什么为复位在电路图中,电容的的大小是10uF,电阻的大小是10k。所以根据公式,可以算出电容充电到电源电压的0.7倍(单片机的电源是5V,所以充电到0.7倍即为3.5V),需要的时间是10K*10UF=0.1S。也就是说在电脑启动的0.1S内,电容两端的电压时在0~3.5V增加。这个时候10K电阻两端的电压为从5~1.5V减少(串联电路各处电压之和为总电压)。所以在0.1S内,RST引脚所接收到的电压是5V~1.5V。在5V正常工作的51单片机中小于1.5V的电压信号为低电平信号,而大于1.5V的电压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所以在开机0.1S内,单片机系统自动复位(RST引脚接收到的高电平信号时间为0.1S左右)。按键按下的时候为什么会复位在单片机启动0.1S后,电容C两端的电压持续充电为5V,这是时候10K电阻两端的电压接近于0V,RST处于低电平所以系统正常工作。当按键按下的时候,开关导通,这个时候电容两端形成了一个回路,电容被短路,所以在按键按下的这个过程中,电容开始释放之前充的电量。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容的电压在0.1S内,从5V释放到变为了1.5V,甚至更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为各处之和,这个时候10K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5V,甚至更大,所以RST引脚又接收到高电平。单片机系统自动复位。总结:1、复位电路的原理是单片机RST引脚接收到2US以上的电平信号,只要保证电容的充放电时间大于2US,即可实现复位,所以电路中的电容值是可以改变的。2、按键按下系统复位,是电容处于一个短路电路中,释放了所有的电能,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加引起的。
采纳率:49%
原理:VCC上电时,电容充电(充电过程中会有充电电流,并且在最开始时电流最大,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小直到电容充满电后充电电流变为0,此时无充电电流,电容器相当于开路,这个时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隔直,所以在电源接通的一瞬间,是有通交这个过程的),在电容充电这个过程中,RST端电压确正好相反是从VCC逐渐降低到0(因为充电电流是从大变小直到0),此过程中会有一段时间VCC处于高电平状态,导致单片机复位(时间常数有R和C决定)。但电容不再充电后,无电流通过,RST恒为0,单片机正常工作。
如S22复位键按下时:RST经1k电阻接VCC,获得10k电阻上所分得电压,形成高电平,进入“复位状态”当S22复位键断开时:RST经10k电阻接地,电流降为0,电阻上的电压也将为0,RST降为低电平,开始正常工作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复位电路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复位电路的介绍
复位电路是一种用来使电路恢复到起始状态的电路设备,它的操作原理与计算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启动原理和手段有所不同。
复位电路的功能就是:开机上电时和在系统出现死机或可能导致死机的异常情况(例如掉电、程序跑飞、进入死循环等)后,给系统的控制器件一个强制复位信号使其程序计数器归0,从而开始或恢复正常运行。上电掉电复位电路以前多是用阻容电路产生一个高电平或低电平延时脉冲作为复位信号,由于阻容复位电路可靠性不高,现在已经被专用复位电路所取代,专用复位电路的复位脉冲是标准的正方波并且确保固定的脉宽时间。程序监控复位复位电路俗称“看门狗”电路,主要是一个计时器,当经过一定的时间而没有清零后,就会输出一个复位信号对系统进行复位操作,因此使用程序监控复位电路的系统在设计单片机程序时,一定要有定时给看门狗电路清零的子程序(俗称“喂狗”),这样当程序进入死循环或跑飞后就会因不进行喂狗操作而被强制复位。现在很多复位电路都包括了上电掉电复位和程序监控复位这两种功能。晶振电路的功能,就是利用晶体振荡器的频率非常稳定这个特点用晶体振荡器和附属电路搭成一个固定频率输出的振荡电路为系统提供时钟频率。
可以到STC 官网下载一份12C5A60S2的说明书,里面有详细的复位图和说明,就是在复位引脚接1个10UF电容到电源+,同时接1个10K的下拉电阻,如需手动复位则还需在电阻两端并联一按键,上电时或者按下按键后,通过电阻给电容充电在复位引脚上产生一个由低到高的电平复位基本功能:1.8位数据总线,16位地址总线的CPU;2.具有布尔处理能力和位处理能力;3.采用哈佛结构,程序存储器与数据存储器地址空间各自独立,便于程序设计;4.相同地址的64KB程序存储器和64KB数据存储器;5.0-8KB片内程序存储器(8031无,8051有4KB,8052有8KB,89C55有20KB);6.128字节片内数据存储器(字节);7.32根双向并可以按位寻址的I/O线;8.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8052有3个);9.一个全双工的串行I/O接口;10.多个中断源的中断结构,具有两个中断优先级;11.片内时钟振荡器
首先RST保持两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时自动复位1、上电复位:上电瞬间,电容充电电流最大,电容相当于短路,RST端为高电平,自动复位;电容两端的电压达到电源电压时,电容充电电流为零,电容相当于开路,RST端为低电平,程序正常运行。2、手动复位:首先经过上电复位,当按下按键时,RST直接与VCC相连,为高电平形成复位,同时电解电容被短路放电;按键松开时,VCC对电容充电,充电电流在电阻上,RST依然为高电平,仍然是复位,充电完成后,电容相当于开路,RST为低电平,正常工作。
上电瞬间,第一个MOS g、d同时为高,ds导通,同理,下面的MOS也导通,由于下面电容的关系,反相器前的电平为低,同时由于ds导通电容充电,反相器前端的电压逐渐升高,升至&1&时反相器跳变,输出0
其实不是这个数值也可以,只要提供一个瞬间的高电平复位信号即可,没那么严格。更可靠的方法是用专门的复位芯片,如MAX810、STM810、TCM810等,它们能保证可靠稳定的复位脉宽和波形,阻容复位电路目前已经在逐步淘汰中,专用复位芯片大量普遍地应用。
电路原理上说:电容器是对交流电信号比较敏感的,当上电复位的瞬间,相当于加上了交流信号,容抗变为0,因此相当于短路。
图在哪里?
你可能还喜欢
感谢您为社区的和谐贡献力量请选择举报类型
经过核实后将会做出处理感谢您为社区和谐做出贡献
确定要取消此次报名,退出该活动?
请输入私信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