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和阿里巴巴都收购了哪些拳头公司被腾讯收购了?

腾讯,阿里巴巴,百度这三个公司的最大股东是谁
中国目前最成功的两大互联网公司,腾讯与阿里巴巴,都不是中国企业。腾讯是由国际传媒大鳄MIH(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公司),南非的传媒集团Naspers全资子公司米拉德控股集团公司占腾讯50%股权。马化腾仅拥有10%股份。阿里巴巴:日本软银集团持股797,742,980股,占比34.4%;雅虎持股523,565,416股,占比22.6%;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持有206,100,673股,占比8.9%;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蔡崇信持有83,499,896股,占比3.6%。百度:作为百度最大的股东,持有上市公司25.8%股权的美国风险投资商- 德丰杰“e星”投资公司 - 无疑是此次百度在美上市的最大赢家。该公司作为百度最大的投资者,虽然在百度初创阶段(2000年9月)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和现在的市值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我们以百度公司提供的2004年合并财务报告来说吧,截至2004年底,该公司的总资产仅约3100万美元,股东权益当然只能更少。而以上市当天的市值计,DFJePlanet拥有的股权价值则超过了10亿美元,真可谓是点石成金。并且,其作为第一大股东,还成功的完成了对百度公司最高权力机构 – 董事会 – 的控制。除去五名董事中的两位独立董事丁健(亚信)和Greg Penner(格雷格.潘纳,Peninsula Capital[半岛资本],百度第三大机构股东)外,剩下的三名董事中,有两名都来自DFJ ePlanet: Asad Jamal(阿沙德.贾马尔,德丰杰e星创始人、主席兼常务董事。其亲自出马,可见对百度的重视程度。)、Jixun Foo(德丰杰e星董事)。 2。 公司创始人李彦宏和徐勇 在分别套现约25万股(以开盘价计,达1650万美元)和约16万股(以开盘价计,也有近千万美元)后,二者依然将各持有百度公司22.9%和7%的股权。也就是说,他俩都将成为新的亿万富翁,步入华人科技新贵行列。 3。 承销商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和高盛(Goldman Sachs) 这两家公司不但要收取高额的服务费(7位数以上),而且有可能获得部分股票的优先认购权(这几乎是上市服务商公认的特权)。两项收入相加,必然使二者收获颇丰。 4。 其它机构股东 伴随着股票的疯涨,包括Integrity Partners(诚实合伙投资公司,持股9.7%),Peninsula Capital(半岛资本,持股8.5%)、IDG Technology Venture Investment(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持股4.2%)、Google(上市前持股2.6%)等在内的机构投资者也将有机会获得很好的回报。 5。 百度公司高管其部分员工 公司高层管理团队成员大都有约1%的股权,其中:CTO刘建国0.9%、CFO王湛生1%、COO朱洪波1%、副总裁梁冬0.4%。而其它员工的持股量估计在几千至几万股之间,总的来说,都有不错的回报。
淘宝,天猫
不止十家,可以问度娘
国际传媒大鳄MIH(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公司)腾讯最大股东原来不是马化腾,而是南非企业南非的传媒集团Naspers全资子公司米拉德控股集团公司占腾讯50%股权
国际传媒大鳄MIH(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公司)  腾讯最大股东原来不是马化腾,而是南非企业  南非的传媒集团Naspers全资子公司米拉德控股集团公司占腾讯50%股权  作为腾讯最主要的创办人,腾讯控股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在普通网民中的知名度却着实一般,其它11位创办人股东在媒体上的公开露面就更为鲜见。或许正是马化腾及其团队的低调,造就了腾讯对媒体的低调,也让人们忽略了这些站在“企鹅”标识背后的IT超级玩家们的创业路径。  腾讯的招股上市,使得这家诞生于1998年底、快速崛起的IT公司的资本路径第一次完整地展现在公众面前。  腾讯方面出具的资料表明,腾讯控股的前身——腾讯计算机于1998年11月在深圳成立,注册资本为50万元人民币,两名出资人黄惠卿和赵永林分别持有60%和40%的股权。经过历次股权转让,腾讯控股的5位主要创办人马化腾、张志东、曾李青、许晨晔和陈一丹共同全资拥有腾讯计算机至今。  1999年,由于政策的限制,外国投资企业不能在中国投资电讯增值服务,而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和香港盈科有意投资腾讯,腾讯5位主要创办人于当年底成立腾讯控股作为腾讯各公司的控股公司。由此引入的两笔风险投资共220万美元,IDG和盈科分别持有腾讯控股总股本的20%,马化腾及其团队持股60%。正是这220万美元的风险资金,为腾讯日后的迅速掘起奠定了基础。  2001年6月,香港盈科以126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所持腾讯控股20%的股权悉数出售给MIH 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公司 ,以110万美元的投资,在不到一年中即获得1000余万美元的回报已经堪称奇迹,但事实证明盈科还是低估了腾讯的成长潜力。  起源于南非的MIH绝非等闲之辈,其在纳斯达克和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同时上市,主营业务是互动电视和收费电视,年营业额约2.5亿美元,市值40多亿美元,是个实实在在的传媒巨头。其对中国即时通讯市场的关注与理解,更加彰显了来者的不凡。  MIH从盈科手中购得20%腾讯股权的同时,还从IDG手中收购了腾讯控股13%的股份。但是显然,一旦看清了腾讯的成长潜力,MIH不甘仅仅成为一个参股投资的角色。  此后的2002年6月,腾讯控股其他主要创始人又将自己持有的13.5%的股份出让给MIH,腾讯的股权结构由此变为创业者占46.3%、MIH占46.5%、IDG占7.2%。  但在持股比例和公司经营管理的界定上,MIH与腾讯创业团队显然经过一番良好的协商,在MIH短暂控股时期,腾讯控股的具体经营管理主要还是由马化腾等主要创办人负责,MIH方面派出的两名非执行董事并不负责腾讯控股的具体事务。  直到2003年8月,腾讯创业团队才将IDG所持剩余股权悉数购回,并从MIH手中回购少量股权,经过股权结构的重新调整,最终完成了上市前MIH与创业团队分别持股50%的股权结构。  风险资金和技术支持的作用  实际上,腾讯控股上述历次股权的变动与风险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同步进行,事实表明,腾讯今天的成长除了公司不断将保留盈利转为追加投资之外,风险资金的追加孵化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腾讯控股正式招股之前,此前媒体的报道中曾经存在偏差,一度认为MIH自进入之初所持腾讯控股的股权即与腾讯创业团队相当,从而忽略了MIH一度占据股权优势的一面。在事实经由腾讯控股的招股章程披露之后,就会引出一个疑问:在曾经占据股权优势的背景之下,MIH为何放弃绝对控股而接受与腾讯创业团队各占50%的股权安排?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尽管MIH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但对于腾讯控股而言,一旦没有马化腾及其他主要创办人的进一步努力,公司的运营和进一步发展就会失去方向,“甚至对公司的运营和财务状况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而引起记者注意的是,在目前腾讯控股的公司架构中,与腾讯控股尚无直接股权牵连的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及深圳市世纪凯旋科技有限公司的运作将对腾讯控股的业务运营产生极为关键的技术支持和沟通桥梁作用。  前述已经提及,腾讯计算机乃为腾讯控股的最早雏形,目前的股权结构为5位腾讯主要创办人全资拥有,而腾讯借以发家的QQ即时通讯软件即为该公司开发。世纪凯旋科技于今年初成立,其股东与腾讯计算机同出一辙。  在腾讯控股招股章程的“风险因素”中,几乎所有的条款均提到这两家公司在公司运营中的作用。尽管腾讯控股在招股章程中详细提到关于腾讯计算机和世纪凯旋的盈利分配方式、注册资本架构等一揽子合约。但分析人士认为,这仍然不会影响腾讯的主要创办人在腾讯控股未来走向上继续掌握主动权。
马化腾,马云,李彦宏
都是外国人外国7:3本国,我们赚了300万亿外国赚了700万亿,不管赚多少我们都吃鸡屁股。中国人穷但是数量多啊那么多外国投资中国?!中国人在老外眼里普遍是薪资低一个月几千就可以,不像瑞士动不动就是几百万人民币!!!外国做生意都是百分之零点几中国是百分之分之一或者十分之一这样赚钱,看看中国gdp差一点百分之10了也就是说不管中国赚了多少我们支持鸡屁股,马云很有钱吧但是阿里巴巴股份很少,最多的是孙正义,而当初马云借了孙正义两千万其实孙正义是赚了
人的综合分
感谢您为社区的和谐贡献力量请选择举报类型
经过核实后将会做出处理感谢您为社区和谐做出贡献
确定要取消此次报名,退出该活动?前两天传闻百度出售百度外卖业务,今天又传出百度要收购今日头条。上一条传闻比较靠谱,后一条传闻可能性有多大?先看看今日头条对于百度收购这事儿的回应,可以明确的知道头条的态度。和去年腾讯收购今日头条的传闻一样,都是由今日头条创始人&CEO张一鸣直接出面回应辟谣。为什么不由今日头条的公关部来cover这个需求就好了,今日头条想表达的是态度:坚决、干脆、没商量!“我创立公司,才不想成为腾讯高管,躺在QQ和微信大树下模仿别人,这样多没意思。”从去年张一鸣拒绝腾讯的调侃,到这次头条公关戏谑百度收购传闻:“这个稿子就一个错误,买卖关系写反了。”头条面对BAT时的腰杆直挺挺的,没有丝毫卑躬屈膝。与趋之若鹜的去追求一个干爹,张一鸣的今日头条更渴望的是独立发展,态度坚定。张一鸣也曾表示,谈收购也不算是空穴来风,一直有各种战略投资者与其接触,其中不乏提出收购的、合并的。所以,对于联姻头条,BAT不是没有尝试和努力,只是结果都是没有结果。如果百度收购今日头条,百度能给今日头条什么?头条需要百度的流量吗?QuestMobile移动互联网Q2报告显示,占用用户时长App排行,今日头条排名第5,仅次百度系爱奇艺,手机百度排名11。在移动端信息流和资讯分发业务,今日头条已做到仅次阿里系和腾讯系。从去年年底,头条布局和发力短视频,抖音、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也完成排兵布阵,取得不俗成绩。所以,今日头条对于百度系流量可能不是那么看重。头条需要百度的钱吗?媒体曾报道,今日头条已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已经超过220亿美元。而按照昨日(8月22日)百度收盘价计算,百度最新市值为784亿美金。一家700多亿市值体量的公司收购一家200多亿的公司?这笔交易会有点考验投行的童鞋。况且,今日头条目前是赚钱的,自给自足没有问题。头条需要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吗?百度早在2013年开始建立深度学习研究院,开始大举投资人工智能,如今已从互联网公司变身AI公司。但是,技术男张一鸣在2012年直接用人工智能技术做了一个App产品,低调的进入新闻资讯这个红海,那个app就是今日头条。在2012年,做一个新闻资讯App不是一件多有创意的事儿,因为那时已经腾讯新闻、新浪新闻、百度新闻等巨头林立。乍一看,今日头条和别的新闻app也没啥不一样,都是满屏图文信息流,但是,今日头条还真的很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看到的今日头条都不一样,而且总刷还总有不同的新闻资讯,这种神奇体验变成了口口相传,这种神奇体验的背后,就是人工智能技术。别的新闻App背后是日夜值守的编辑,今日头条的背后是永不停息的机器。用人工智能报道新闻和用人工智能送外卖一样,听起来都不是一件很酷的事儿,但是理科生张一鸣不怎么提人工智能,却找到了一个更直白的说法,让老百姓和媒体一下就能理解今日头条的与众不同:“今日头条的团队里没有一名编辑记者”。今日头条慢慢的揭开神秘面纱,让巨头愕然,原来你是这样一个头条:一款在手机上基于机器学习、聚合全网资讯数据,根据不同的用户精准提供不同信息的App。当巨头们醒悟反应过来,如今的新闻资讯app都加上了时髦的人工智能技术。所以说,今日头条绝对是一款为中国老百姓科普人工智能概念的产品,一个产品让老百姓理解人工智能,一个产品就让老百姓用上了人工智能。以人工智能技术起家,在信息资讯搜索、推荐已有多年技术实践和积累,所以,至少目前在资讯分发这一块,今日头条对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不会那么有需求。当然,伴随着百度人工智能在汽车、家电、机场等线下多场景的应用,在未来,今日头条的信息分发和百度人工智能的场景建设会找到交集,人工智能的博弈和合作需要交给时间。话说回来,今日头条和百度还是有满多相似之处,都青睐人工智能技术、产品本质都是搜索、收入都是主要来自网络广告,所以,今日头条又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手机端的百度。所以,未来今日头条和百度还有很多故事可以说。那么,现在的今日头条想要什么?不缺钱、不缺流量、不缺技术的今日头条缺什么?又到底想要什么?这个答案今日头条知道,阿里腾讯也知道,百度也应该知道,那就是,两个字——内容。今日头条的产品改版更新从最初的资讯分发,到发布头条号、微头条、头条问答等用户UGC的功能,到如今布局短视频内容产品,今日头条在探索资讯分发这条路,早早就遭遇体验过被媒体起诉侵权的苦涩滋味,所以,早早就明白单纯依靠机器做信息分发是不行的,把内容版权抓在手里是迫在眉睫的事儿。BAT在狙击今日头条的战役中,也已看到头条的软肋。腾讯芒种计划、阿里UC大鱼计划,百度百家百亿分成,都用真金白银扶持内容创业者,吸引、瓜分、占据优质内容。最近的微博关停头条号同步自媒体内容接口,腾讯诉今日头条287案侵权胜诉,只是让内容之争多了一些火药味。未来的新闻资讯内容分发是否会像视频、音乐平台一样,从技术之战演变成版权之争?拭目以待吧,这场战争是一场持久战。张一鸣也早有心理准备:“先打一仗,万一打赢了也就没必要被收购了;打输了也是会有人收的,就是价格打个折。何况现在也没证明是输了。”22 条评论分享收藏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387617',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这半年来腾讯,阿里,百度投资的公司及收购的公司
2017下半年的数据。投资情况:腾讯投资23家公司,阿里5家、百度6家收购情况:腾讯收购0家公司,阿里1家、百度2家所以整个2017年这三家公司的总投资数据如下:腾讯投资113家公司、阿里投资45家公司、百度投资39家公司以下为收集于网络的详细数据腾讯2017投资公司列表阿里2017投资公司列表百度2017投资公司列表腾讯投资较为分散,文娱、内容、AI、企业服务、汽车交通、游戏、金融等领域都有所涉及,这和腾讯的投资战略息息相关。腾讯不管是国内和还是国外投资,一个主流的策略就是投“赛道”。对于战略业务和新兴业务,不惜买下赛道,与竞争对手直接肉搏,而这一点在今年投资的泛娱乐领域以及现在日益重要的智能汽车领域中显得格外明显。阿里巴巴CEO张勇曾全员公开信中表示:2017年是阿里巴巴集团“五新”战略开始的一年,投资重点自然也会围绕“五新”战略展开,新零售、人工智能和企服占了大部分投资比例,这和阿里巴巴的战略和定调相一致。总体来看,阿里投资主要围绕业务展开,对现有业务有补充完善或者战略卡位,投资公司偏中后期,早期介入的少。百度的投资策略一向和公司的业务、战略息息相关,今年百度对外投资的风头虽然不如腾讯和阿里巴巴强势,但依然有自己的节奏和重点。AI、出行、企服占据了大部分的比重,且多集中在B轮后体量较大的企业。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百度在汽车领域的投资比重在持续增大,同时投资了蔚来汽车、首约汽车、威马汽车等企业,表现相当亮眼。
阅读下一篇
10秒后自动跳转腾讯、阿里,为什么要百亿级入股线下商业?
  最近两三个月,腾讯和阿里两家互联网巨头,感觉跟军备竞赛一样的入股线下实体商业。
  我们可以看一个2017-18年的双方投资线下商业的时间表:
  2017年5月,阿里收购联华超市18%的股份
  2017年9月,阿里入股新华都占比10%
  2017年11月,阿里入股了大润发的母公司高鑫零售。
   日,家乐福宣布已和腾讯、永辉签订初步的股权投资意向书
  日 腾讯1.875亿元入股永辉超市:持股15%
  日 340亿,腾讯、苏宁、京东、融创联手入股万达商业
  日 腾讯近25亿元入股海澜之家,持股5.31%
  2018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以及关联投资方向居然之家投资54.53亿元人民币,持有其15%的股份。
  是不是很有一种你来我往的画面感,有点不打算让媒体记者过年的感觉了...
  针对这个话题,我的分析与观点如下:
  1.腾讯、阿里都是上市公司,决策层都是理性而且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的。
  2.对于互联网创业而言,收入的增长是有他自己的公式:收入增长 =用户增长 x 单用户营收增长
  3.移动互联网红利衰退,带来用户数增长放缓
  --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增长率不断下滑,现在只有个位数。
  中国智能手机保有量 ,智能手机的增长率从2011年的150%一直降到2013年的61%,到了2017年,智能手机保有量的增长率跌破至个位数9.7%。
  4.那么相应的,保持收入高速增长的方式,就变成了提升单一用户ARPU值。
  提升单一用户ARPU值有两种方式
  --让一个用户重复购买更多产品
  类似于双11这类电商节日,让用户尽可能冲动性的多购买商品,哪怕有一部分是他自己不需要的,但是只有这一种方式是不够的。
  --给一个用户卖更多产品
  腾讯和阿里去收购线下商业就属于此类,可以给自己的用户卖更多的线下的产品和服务,最终提升公司在每一个用户身上的ARPU值。
  5.腾讯、阿里收购线下商业,到底在收购的是什么?
  互联网商业的逻辑: 流量--产品--支付--配送/服务
  腾讯、阿里收购线下商业的价值,有一部分是很多人都能想到的。
  --比如收购的是线下商业入口,几大场景 百货、超市、卖场、生鲜。
  这些不同的场景对应的是不同类型用户的不同消费需求,举个例子,最近我在天猫上 银泰的旗舰店给我老婆买了个Gucci的最新款包包,如果不是因为我对于银泰百货这个商家有一定的信任,我是不会在淘宝、天猫上买这种价格高昂的奢侈品的。
  百货的场景属于很多用户日常会去逛,但是用户会不会买,以及说购买的频率开始变得不太确定了,唯一比较确定的是我们会发现百货商城里面餐饮商铺的比例在不断提升。
  超市、生鲜这两个场景对应的是用户的每周一次的中等规模采购,还有家庭的每日采购。
  卖场的消费频率相对最低,是指各类专业市场,比如3C类的苏宁国美,家具类的居然之家。
  --支付用户,下一步的商业模式是金融服务,这也是另一块巨大的蛋糕。
  在支付市场上,腾讯有微信支付、阿里有支付宝,都有着各自庞大的用户群。
  在金融服务领域,蚂蚁金服有着to C的理财产品余额宝、消费金融产品花呗、to B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腾讯也有着自己的 to C的理财产品理财通,消费金融产品微粒贷,包括最新在微信钱包里上线入口的保险服务。
  线下商业天然有着数以亿计的支付用户,其中有一定比例的用户一定会转化为金融服务的用户。
  所以,这也可以从另一个层面解释线下商业对于两家是兵家必争之地。
  小结:
  以腾讯社交广告投放为例,广告主在投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地理位置信息、年龄、喜好等一系列标签对相对精准的用户进行广告投放。
  一般来说,对于广告客户而言,广告投放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标签维度越多,广告的用户会越精准,相应的广告转化率就会更高。
  比如说,给在某类浏览器上看“修仙”类型网络小说的18-25岁用户推送修仙主题的手游,就会比你给所有18-25岁的用户推送手游广告转化率更高。
  腾讯和阿里通过投资线下商业所掌握的,消费习惯数据、LBS数据等等不同维度的数据,会让互联网公司比用户更了解用户。
  掌握越多用户习惯的标签,越能够提高流量使用效率。腾讯系和阿里系的都有哪些公司?-健康产业一站式区块链
腾讯系和阿里系的都有哪些公司?作者:健康产业一站式区块链发表时间 : 腾讯和阿里,中国目前最大的两家互联网公司,也是全球财富世界五百强公司,两位马师傅也是叱诧风云的中国商界大佬。腾讯2016全年收入为1519.38亿,其中网络游戏收入为708.44亿,占比高达47%;社交网络收入为369.66亿元,占比24%。由此可见,尽管腾讯近年来积极布局移动支付、云计算等业务,但其仍然是一家游戏和社交为主导的公司。日注定要载入中国互联网历史,这一天,腾讯市值达39895亿港币,合计5105亿美元。11月21日,腾讯股价进一步上涨,市值超过4万亿港币,超越Facebook成为全球市值最大公司第五名。现在,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分别是: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腾讯、Facebook、阿里巴巴,到第八名之后才会出现非科技与互联网类别的公司。下面通过图表来看看庞大的腾讯帝国。 阿里2016年总营收达到1582.73亿元,同比增长56%;超出腾讯全年总收入1519.38亿元4个百分点。除总收入外,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盈利,阿里相比腾讯优势明显,去年全年阿里经调整的净利润为578.71亿元,超出腾讯26%;净现金流方面,阿里为803.26亿元,超出腾讯23%。倘使我们把目光拉长至过去5年,阿里年均收入增速在51%以上,而腾讯年均收入增速为40%。美股简称:阿里巴巴;美股代码:BABA ;上市场所:纽约证券交易所;最新市值:4405亿美元(截止日美股收盘)下面通过图表来看看阿里帝国所控制的公司。通过以上图表对比显然在市值上腾讯超越阿里560亿美元,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公司。当然在他们做出的贡献还有腾讯的社交网络平台如QQ,微信,基本上掌握了中国社交网络的90%还有便捷的微信支付使人们对于支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阿里创建了全球最大的网络购物平台,使得全球的客商在一个平台进行买卖和采购对于商业模式是一个巨大的颠覆,还有支付宝给人交易带来了安全和便利。感谢这两个伟大的公司,改变了中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希望中国多出一些伟大而引领全球的伟大公司。一场饭局引发的热议与互怼,背后是中国互联网两级的生态对垒。与国内其他互联网公司相比,腾讯、阿里市值比排名第三的百度(市值约5300亿元)超出一个数量级。市值很惊人,比市值更惊人的是,腾讯、阿里麾下参股的公司数量。据统计,目前腾讯参股的公司总计近400家,阿里系参股近250家,双方势力范围基本覆盖了互联网能触及的各个领域。“二马”阵营中都有哪些公司呢?这个可以从“乌镇饭局”管窥一、二。“东兴会夜宴”:腾讯的朋友,阿里的对手今年的乌镇峰会上,两场互联网大佬的顶级饭局刷爆了社交网络。网易丁磊的饭局拼了四张八仙桌,参加者达到20人。这场饭局中,腾讯的朋友不少,除了腾讯参股的京东、美团、滴滴,还有一起合作过的百度、搜狐,就连奇虎360这一昔日腾讯的“死对头”,双方似乎也一笑泯恩仇了。丁磊的饭局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半壁江山的聚会”,是的,缺了另外半壁——马云没去。对此,马云曾回应称,“他们没请我,请了我也没时间”。而另外一场“东兴会”饭局,虽然由京东刘强东和美团王兴做东,但这更像是腾讯自家的“夜宴”,邀请马云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这场饭局中,大家座次排序十分讲究,“盟主”马化腾尊居宴席上位,王兴、刘强东分列左右,其次才是滴滴程维、摩拜王晓峰等“80后”青年互联网新秀。在饭局中,腾讯是京东、美团、滴滴、58同城、摩拜、知乎、快手7家公司的股东,这7家公司市值或估值的总和已超过1500亿美元。数据来源:全天候科技根据公司信息整理大哥的敌人是大家共同的敌人,这7家公司大多与阿里不对付。尤其是京东和美团,多年来与阿里的摩擦不断。此前,阿里公开指责“京东雇方兴东抹黑阿里”,并就此事发表声明、起诉和报案。目前,此事真相尚未水落石出,但马云于12月7日向新浪科技表示,阿里是有确凿的证据才敢起诉,他说:指令如何下来、下到哪里、谁拿到钱,这些新闻都在被操纵,可以策划成这样太可怕了。这件事很容易被外界理解为两家公司、三家公司的竞争,“我对这没兴趣,我希望我们需要一个环境,全是背后搞就乱了套了……商业竞争就是商业竞争,商业竞争就应该比战术、战略、执行力,不应该背后搞、打小报告。如果说京东和阿里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势不两立”,美团的王兴和阿里则是先有恩后有怨。年阿里曾参与美团B轮、C轮融资,但2015年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后转向了腾讯阵营,接受了腾讯大笔投资,从此美团与阿里的矛盾公开化。今年6月,王兴在接受财经采访时公开指责阿里:“阿里为了给我们制造麻烦,不惜代价扶持饿了么,他们一年花了十亿美元。但归根到底最后还是看谁能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否则即使你烧十亿美元,市场份额依然在下降。从战斗力来说,阿里非常强,但如果他们各方面做得更有底线一点,我会更尊敬他们。”乌镇饭局外的比拼如果说乌镇饭局是浓缩版的中国互联网格局,那么,出现在“东兴会”的饭局上的精英们只是腾讯系盟友的“杰出代表”。在饭局外,腾讯、阿里各自的投资、收购大战已触及到人工智能、电商、物流、医疗健康、金融、文娱、社交等多个行业,两个“金主爸爸”都已掷下重金,排兵布阵,培养出自己强大的生态森林。统计来看,目前腾讯参股的公司近400家,阿里系参股的公司合计达到近250家。年间,腾讯在全球的投资额高达625亿美元,阿里为419亿美元。腾讯参股的公司中,除了东兴会上的“七兄弟”,还有估值超过200亿美元的陆金所,市值约100亿美元的阅文集团,市值约50亿美元易鑫集团、搜狗,以及猎豹移动、易车、华南城、顺网科技、乐居等。阿里阵营中的重要成员包括:蚂蚁金服、微博 、苏宁云商、菜鸟网络、陌陌、趣店、恒生电子、阿里影业和阿里健康等。其中,蚂蚁金服估值超过600亿美元,阿里系资本对其持股超过75%;微博市值约215亿美元,阿里对其持股31%;菜鸟网络估值近200亿美元,阿里持股51%,成为控股股东;苏宁云商市值170亿美元,阿里持股19.99%;陌陌市值46亿美元,阿里持股低于5%;趣店市值38亿美元,阿里系资本持股12.5%。此外,虽然滴滴的程维出席了东兴会饭局,但阿里也是滴滴的股东,今年5月滴滴融资之前阿里对滴滴持股9.5%。更多精彩内容,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即可获得相关文章猜你喜欢新旅途旅行腾腾网订阅号云逸温泉藏品客栈云逸温泉藏品客栈腾冲旅游小助手#统计代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里巴巴收购腾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