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玩十一选5如何做到静脉输液一针见血技巧呢?求指教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英雄榜】郑俊敏:如何打造一支超强战队?|官三游:专业,专心,专诚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英雄榜】郑俊敏:如何打造一支超强战队?|官三游:专业,专心,专诚》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英雄榜】郑俊敏:如何打造一支超强战队?|官三游:专业,专心,专诚》 精选一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一本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文 | 戈森  日,罗敏在凌晨6点发了一张图,说:“再过两天,QD()就三岁半了。”  配的图,是公司的。  从趣分期(现更名趣店)成立,到宣布即将上市,一共经历了1278天。  对于趣分期的创始人罗敏来说,这1278天,不过是玩了一场《星际争霸》游戏。  他建立基地,招兵买马,部署运营,对战之时,奇招迭出,一手缔造了自己的帝国。  最后,罗敏又亲手将帝国摧毁,意外找到一个新的出口,转型再生。  有人说,这是个具有时代标签的故事,它只可能在此时、此地、此刻上演……  01  序幕  美国时间9月18日,“趣店”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首次公开递交招股书,为“QD”,如果顺利,将于10月下旬在美国正式。  继和赴纽交所上市后,这是的第三股。 罗敏的朋友圈  “曾经吹过的牛逼,正在实现”,趣分期高层老员工陈俊毅发了这条朋友圈之后,却略感酸楚。  2017年的年会,罗敏带着500多位员工,飞到了海南三亚。  舞台上,一条光柱打了下来。  170,圆脸微胖,穿着西装的罗敏站在光晕中,略显孤独。  他问:“谁还记得当年我说去三亚的事?知道的人站起来。”  在两年前,罗敏在会议上给大家承诺:如果年底做到5个亿,大伙儿一起去三亚开年会。  而两年后,他带着500人来了,结果,现场站起来的人,只有十几个。  罗敏肩膀耸动。他哭了——曾经横刀立马打天下的兄弟们,如今散落天涯。  这个小细节被有心人记住,传到已离职的老员工耳里。  “心如刀绞”,陈俊毅说。  早期员工对罗敏的感情,极为复杂。  他们曾经一度将罗敏“奉为神明”,陪他金戈铁马,一起打天下。  而如今,坐拥江山的,却不是他们。  02  起步  罗敏是“星际争霸”的资深玩家,他甚至拿下过全国联赛的第四名。  在星际争霸的游戏中,一共有3个种族:虫族、神族和人族。有位和罗敏打过比赛的对手称,他在游戏里,常扮演虫族。  它们大量繁殖,飞速扩张,造兵速度惊人。它们只信奉一个原则,“唯快不破”。  对于罗敏来说,创办趣分期,就如打了一场“星际争霸”。  罗敏的这场游戏,阵局摆好,对手严阵以待,一切刚刚开始。  这个故事的序幕,不是一个喜闻乐见的美丽开篇。  2013年,互联网悄然崛起,大军汇聚成河,而其中,有一支特殊的分支,就是。  2013年8月,曾任腾讯财付通产品总监的肖文杰创立了,成为校园贷的唯一玩家。  一个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的细节是,罗敏和肖文杰,两个同为1983年出生的江西人,早就相识。  最开始肖文杰邀请罗敏加入分期乐,不久后罗敏离开。  2014年3月,罗敏创办了模式几乎和分期乐一样的趣分期。  “正因为如此,罗敏在圈内受到指责,大家认为他是抄袭者和背叛者”,某分期公司的CEO称。  姚远筑永远记得,第一次见到罗敏的场景。  60平米的两室一厅,是罗敏的家,客厅摆放了4张桌子——这就是趣分期最初的办公室。  早期公司只有4个人,他们都是罗敏交情超过十年的好友。  “罗敏穿着一身红的运动装,特别土”,姚远筑称。  此时,担任大学生兼职的姚远筑,前来取两千张传单。“我送你去地铁口”,说完,罗敏就将传单放上他的宝马车。  路上,姚远筑听见罗敏说:“别看我们现在做的事很low,我们将来要做一家银行或做银行做不了的事情。”  姚远筑听不懂,却被罗敏身上炙热的东西感染。  “这是一种特殊的魔力”,姚远筑着魔了,他此时还不明白,这种魔力是野心和欲望。  这个草台班子,就如此草草上线。  日,罗敏开着宝马,带着10万份传单驶入北京化工大学的校园。  当晚就有订单打进来。首战告捷。  这一天,就成为了趣分期的成立之日。  两个月后,趣分期的办公室就从罗敏60平米的民宅,搬到了中关村(000931,股吧)SOHO。  “分期乐比我们早半年,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先追平”,陈俊毅称。  当时对手的打法,比较稳健,都是先建立办公室,再找驻扎人员,学生还得上门签约。  而罗敏扩张的第一步,用的是最土,却是当时最有效的方式:发传单。  陈俊毅回忆,当时地推策略是以北京为中心,向二三线城市发散,重庆、四川、武汉、长沙、江西,都是第一批攻坚城市。  “比起对手的高大上,我们则艰难多了”,作为当时的某三线城市的开拓者,陈俊毅只有450元的差旅费报销,他到了之后,只能网上租房。  12平米,房间堆满了传单,只能塞下两个工位。宿舍都是300元一个月的小隔断,只够搭一块木板睡觉。  罗敏在早期,极度抠成本——他对自己同样抠。  他一直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客人来了没有椅子,就坐在趣分期成堆成堆的传单上聊事。  罗敏不在乎装备精良,他只要求:快。  “修改一个方案,他每隔5分钟就来问一次”,一位员工说。有时他站在他们旁边,一动不动地盯着屏幕,“太有压力了”。  在罗敏的高压鞭策下,团队迅猛狂奔。  “上线仅3个月,完成数千万的交易额”,靠着一线员工的奋力厮杀,陈俊毅发现,他们已离对手越来越近。  罗敏突发奇想。  2014年7月,他回到自己的母校,江西师范大学。  罗敏站上讲台演讲,公开校招。  “罗敏具有演讲天赋,他的演讲,极具激情和煽动性”,陈俊毅记得,几天时间,罗敏就拉了100人。  这群娃娃兵,被称为“管培生”,“会不会发传单,能不能接受出差,是硬性的两个要求,培训3天,就撒往全国各地”,陈俊毅称。  这次著名的突袭,被圈内人命名为“娃娃兵播种计划”。  正如虫族大量繁殖后,将虫兵撒出去,勘探地形,攻城略地。  兵蚁般的管培生,快速进入校园,开始了地毯式扫楼扩张。  “这些管培生,就像撒向全国的火种,很快在全国呈现燎原之势”,陈俊毅将这视为非常重要的一步战略。  “罗敏并不是一个按照常理出牌的创业者”,一位接近罗敏的如此评价他,这位野性十足的创始人,频出奇招,琢磨不定,你永远不知道,他下一步棋会如何出招。  03  突袭  虫族在早期,会派出一个小分队,试探性进攻对手,刺探虚实,打乱对方的发展节奏。  罗敏已准备好他的突击小分队。  日,大学开学的日子。  北上广,是兵家必争之地,罗敏准备干一仗,在上海打响第一枪。  分期乐的员工身穿蓝衣,被称为蓝色军团;而趣分期却是红色,被称为红色军团。  在趣分期内部,将其称为“红蓝大战”。  为了打这一仗,在两个月前,罗敏就派了3名得力干将前往上海,摸清每个高校的情况。  管培生秦蓝,在那个暑假,一直在高校中摸底。手腕上的电子表,显示他每天保持一万步的步数。  “打探得一清二楚,男生宿舍多少层,女生宿舍多少层,一层有多少宿舍”。  然而,就在准备开战的前几周,罗敏发现,从蓝驰创投那里拿到的数百万美金的A轮,就快花完。  罗敏说,创业是“九十九死,一生”。  而他即将经历,第一次濒临死亡的时刻。  他那几周,见了几十个人。  “当时有投资人说你项目很好,我们很有兴趣,内部在讨论,但是后来不接你电话”,罗敏曾和媒体回忆过那段时间的经历,“太痛苦了”。  此时,罗敏遇到了第一个给他续命的贵人。  刚刚创立源码资本不久的曹毅,和罗敏聊了5分钟,就决资。  曹毅说,罗敏“身上有一股狠劲”。  拿到B轮数千万美金的罗敏,在9月1日发起了猛攻。  那一天,几乎上海所有的高校,都被趣分期的传单淹没。  “传单必须放在学生的桌子上,还有电话回访:‘今天有收到传单么?’如果没有,你的发单费就结不下来了”,秦蓝说。  “攻下上海,人人有责”。  “我觉得我的团队不是一只狼,而是一群狼。看到一群狼的时候,别人都会害怕”,罗敏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  罗敏带领的“虫族”进攻猛烈,且手段狠辣。  多位趣分期的员工证实,趣分期的团队从来不招分期乐的人,双方不互挖墙脚,这是罗敏和肖文杰的约定。  领袖还有君子协定,但底下的员工,就没有那么儒雅了。  “撕对手海报,是常有的事,我们一般在晚上11点贴,但早上7点去看,海报就被盖掉了。我们又贴,撕掉再贴,再撕再贴。”趣分期的一位地推人员称。  最疯狂的时候,传单连垃圾桶都装不下。  这一轮疯狂反攻,确实有了成效。当年9月,趣分期的百度指数,第一次超过了分期乐。蓝色是趣分期,青色是分期乐  此后,两家公司的百度指数,如命运之线,在相互纠缠,经历着过山车般的跌宕起伏,胶着不下。  “先开枪再瞄准”,秦蓝称,罗敏曾如此描述过他的战略。  2014年,中国的互联网创业,是一个造神年代。  当时杀出了一帮草莽创业者,在全国各地上演“烧钱大战”,当时的互联网,信奉着“兵贵神速”的称王逻辑。  曹毅同样觉得,聪明的烧钱是重要能力。  大多数创业者为了急速成为行业寡头,埋头猛冲,一往无前。  趣分期地推团队迎来了第一轮大招,从100人变成600人。  “每天面试30人左右,一周有50人到岗”,陈俊毅称,“那段时间总是发错大家的工资,没办法,每天都是人来人往”。  而中关村SOHO的北京总部,150平的场地,坐了近100来号人,密密麻麻的一片。  实在坐不下了,2014年9月,公司搬到了互联网金融中心12层。  罗敏的“虫族”大军,日渐庞大。  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如此庞大的队伍,却高度凝聚。  给罗敏投下D轮的昆仑万维(300418,股吧)集团创始人周亚辉,如此描述他第一次见到趣分期团队的场景:“一个大开间没有隔断,一堆人在一起闹革命,感觉到了组织。”  “罗敏是天生的演说家,他特别能煽动大家的情绪,他说将来,让每个人实现财务自由,有房有车,我都信了”,陈俊毅说,在公司内部,大家都叫他“罗**”,他们觉得,就要跟着罗**,去激情活一回。  陈俊毅比了个三角手势,“我的三观是被罗敏捏出来的”。  罗敏开始为趣分期创造一整套价值体系,喊出“快、团结、创造、拥抱变化”的口号。  趣分期的地推领导层中,他们就像罗敏的小翻版:能力强,极具感染力。  一个地推猛将,号称“西南王”,他曾凭一己之力,从小BD到打下西南天下,为趣分期拿下半壁江山。 西南王的朋友圈在晒战绩  在管理团队方面,罗敏用了最直接的“利益驱动”。  趣分期有一套高薪提成体系。  一名地推人员上门签单,能拿到10元签单费,说服一个新用户注册有50元的推广费,线下一位BD说,“厉害的人一天就能签100多单”。  如此推算,地推员每月的提成就在万元以上,这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  在早期,这套体系确实让团队变得高效而极具凝聚力,但在后期,这一驱动力,却衍生出诸多人性拷问。  04  混战  虫族小有规模之后,就会开始迅猛反攻。  要用最快的速度结束战争,极具攻击性。  因为虫族很明白,如果等对方的科技和规模建起来之后,虫族早期疯狂扩张带来的防御性低、科技能力弱等缺点,就会全然暴露。  2014年12月,趣分期发动了价格战。  内部将其称为:冬季战役。  参与过这次战役的员工朱瑾记得,当时业内普遍收取的在30%左右,趣分期直接砍了一半,宣布永久五折。趣分期每卖一台苹果手机会亏损1000块钱,但为了抢用户,甚至全场免息。  这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略,曾有媒体报道,这给趣分期带来了数千万美金的亏损。  朱瑾称:“我们设了一个岗位,派专人盯着对手的产品,对方一降价,我们就改。永远比对手低十块钱。”  最终这场战役,没有最后的赢家,在一年的追击、进攻中,两家公司的百度指数,都出现了飞涨,成为行业毋庸置疑的前两名。  这一年的年底,罗敏拿出35%的股份,给团队里400多位员工发了。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离罗**给大家的愿景,越来越近了。  趣分期迎来了第二次大扩张,员工数从600人增加到两千人。  从4个人在民房里创业,到如今两千人,趣分期一路狂飙,成为行业领头人。  在他创办趣分期之前,他曾经干过十几个项目,正式创业过五六次,均是失败告终。  无疑,这是罗敏最大的一次成功。  他有了人生第一次的身份转变——从一个失败者,走向至高巅峰。  “老罗以前和我们一样冲锋陷阵,而如今,江山已成,他要成为一个王者了”,陈俊毅说。  很多人都记得一个细节。  在一次会议上,一位负责某城市的负责人述职,说:“我们的团队很牛,业绩总是排第一。”  “当时罗敏发火了,说,什么叫你的团队,你的团队不是我的团队么?”陈俊毅回忆称。  “他成了独裁者”,跟随罗敏多年的离职人员王浩说,“他不信任新人,也不会给这些人一个特别大的权力,所有权力他都紧握在手里”。  罗敏似乎很擅长从失败中去吸取教训,他不止一次对媒体表示,他以前创业吃过亏,3个创始人,股权平分,结果事情没成,内部分崩离析。  基于这个原因,即使后期资本进来不断稀释,罗敏依然保证绝对投票权。  “2014年、15年那会儿,所有的事情罗敏都他自己作主,过去公司对外支付超过1千元,他都得亲笔签字”,陈俊毅称,罗敏在管理方法上,显示出极其强烈的控制欲。  原本一起打天下的团队,在越来越接近终点之时,开始出现了裂缝。  陈俊毅记得,当时罗敏颁发了一个“轮岗制度”,让全国的城市经理去不同城市轮岗。  “无疑,罗敏肯定是注意到,城市经理在自己领土上出现集权,成为当地诸侯,罗敏想瓦解诸侯割据的局面”,陈俊毅称,这一招“杯酒释兵权”,让各地诸侯极为不满。  罗**已不再是罗**了。  05  崩塌  战局越往后,虫族的优势就越被削弱。  它们防御力弱,科技迭代速度慢,将很快被神族或人族压制。  2015年初,行业变得热闹起来,出现了十几家。  大家都试图从两个行业巨头尚未开垦的江山中,切下一块蛋糕来。  整个江湖,一下变得水浑起来,深浅难测。  各家分期平台忙着攻城略地,繁荣之下,却危机暗伏。  而此前疯狂扩张的“虫族”大军,开始为急速发展付出代价。  此时,之前制定的奖金激励政策带来的负面效应,开始渐渐放大。  2015年,趣分期的负面消息开始出现。  新浪科技、北京商报等多家媒体曾报道称,浙江、山东、四川等地高校发生了多起集体性“被注册”事件。  没有使用,甚至没有听说过趣分期的同学,都曾收到趣分期的催款短信。  媒体开始质疑,学生在为趣分期的买单。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BD对一本财经表示:“BD为了完成业绩,他们会给学生一些小恩小惠,比如说送可乐,让学生来帮助注册”。  罗敏发明了一个词——“优化”,潜藏的含义是“开除”。  “我们公司BD月收入低于一万的话,基本也就被优化了”,秦蓝说,当时大家为了不被优化,不计后果,不计手段。  还有一些校园代理,为了发展下线,拿到返佣,他们会撺掇身边的同学,提供身份信息来注册。  “实际上,其中一部分是趣分期BD人员自己干的,他们获取到一些学生信息,直接注册”,秦蓝承认,对内部人员的管理制度,难免会跟不上急速的发展。  不止一位趣分期员工提到,当时很多BD人员自己不干活,只需要发展更多“下线”,一月轻松挣一万,坐享其成,“很多员工甚至联合学生共同造假”。  “得知武汉团队腐败消息后,罗敏马上下令将武汉线下团队整个毙掉,毫不留情”,陈俊毅说,此时的罗敏已意识到,高速发展之下,步步惊心。  直到2014年12月底,趣分期才正式将风控部独立划分出来。  “在此之前,审核部和部只有几名员工,只需简单的学生证,学信网,照片即可通过审核”,最早期的风控成员张莉称。  2015年风控部门急速扩张,审核部的张莉用“苦逼”来形容那段艰难的日子,“三班倒,单子太多,经常看错,后期慢慢发现有些手持身份证照片都是P的,再者合同是真的,有些BD联合学生造假,恶意不还款”。  各种欺诈事件,让风控部门应接不暇,但,业务依然在增长——尽管千疮百孔,但这驾马车依然在急速狂奔。  没料到,行业的狂欢,戛然而止。  2015年,行业中急速奔跑的玩家们,正在策马扬鞭,极快做大分母,冲抵。  校园贷平台一度变成上百家,这个没有还款能力的学生群体,开始出现严重的现象(一个人同时在多个平台上贷款)。  这个最大的行业高危信号灯亮起的时候,所有人都忽视了。  就在2016年的新年,罗敏给大家发份邮件,难掩兴奋:  “目前我们公司账户上,拥有27.72亿人民币现金余额。我们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拆除并回归国内IPO的互联网金融公司”。  谁也没想到,飞升到顶点的趣分期,即将遭受倾覆之灾。  2016年年初,校园贷被负面舆论裹挟,出现了多起学生跳楼、自杀、事件,紧接着,“”事件一把将行业推向深渊。  监管如期而至。  2016年4月,银监会就联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  2016年4月,趣分期升级为,草根的趣分期,从此以后,就是高大上的趣店集团了。  很多员工都注意到,此时的罗敏,已焦虑异常。  大家说,经常看到他一个人发呆,面露憔悴,心事重重。  无疑,虫族的优势和劣势都太为明显了。  罗敏带出来的团队,大多是做“地推”、“渠道”出身,风控和技术,成为再度成长的短板。  新的团队还没搭建起来,而老的团队,出现了一种“老员工病”:依靠资历,消极怠工。  打天下,和守天下,这是两回事。  行业即将崩塌,公司内部分崩离析——内忧外患,这就是当时罗敏的处境。  罗敏决定了:裁员。  “线下团队裁了近2000多全职BD人员,战绩斐然的西南王,也在这轮裁员中离开”,陈俊毅称,风云突变,所有人不知所措。  “罗**要舍弃我们了?”刚开始大家都不敢相信,不是说好一起财务自由的吗?不是说好一起去海南三亚开年会的吗?  “是的,舍弃了”,陈俊毅说,这批敢死部队,最后当了炮灰,“或者说,被优化了”。  他们在一些匿名软件上,集体谩骂,让趣分期一直占领热榜。  昔日的“罗**”变成了他们口中的“罗大饼”,“只会画大饼,从来不兑现”,一位员工说,当时承诺的期权,很多并未兑现。  “期权合同中,确实有很多陷阱”,陈俊毅称,后来说去国外上市,直接改成了英文版的合同,“大伙看都看不懂”。  陈俊毅说,大家对于罗敏的抱怨,多少也传到了他的耳朵里,有一次开会,他自嘲:“我们团队中有不少人把趣分期叫大饼分期,我觉得大饼分期这个名字也是挺好的,等我们有精力的时候,也搞一个叫大饼分期的品牌”。  灾难远没有结束。  同年8月,银监会“停、移、整、教、引”的五字方针公布时,一夜之间,风云突变,校园贷几乎在一瞬间崩塌。  日,内忧外患的罗敏,再次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宣布退出校园分期购物业务。  罗敏在演讲中曾说,自己大概有两次,想把公司出售掉,一次是15年三四月份,另外一次是16年初。  第一次,是转型的阵痛;第二次,就是校园贷的崩塌。  “后来我用两三天时间思考之后,所做的决定就会变得非常淡定”,罗敏说。  谁也没有想到,他亲手将自己建立的王国摧毁,退出游戏。  原本一起打天下的人,如今散落天涯。  他发现自己坐在了权力的“铁王座”上,却略显孤单。  06  争议  不论是曹毅,还是周亚辉,在评论罗敏时,都说他是一个“比较狠的人”。  什么是狠?  “中国的创业者,必须要具有狼性,要足够野”,某的创始人称。  目前,互联网,出现了两个派别,一个是金融派,由国外金融海归、国内传统金融创业者组成;一个是互联网派,都是互联网出身的创业者。  “不论是滴滴也好,美团也罢,公司都是靠早期的急速获客,夺得天下”,互联网派认为,在金融领域,同样适用。  金融派,对于互联网派的这个玩法,完全无法接受。  “这些不是金融出身的人,身上并没有对风险的敬畏之心”,某头部的CRO称,金融绝不可亵玩。  “历史会最终给出一个答案,至于其中一些公司可以洗白上岸,那纯粹就是偷袭和侥幸”,该CRO称,就是因为互联网派的野蛮扩张,导致了校园贷群体出现债务危机,全面崩盘。  “成王败寇,这又如何?在这里,从来不缺野蛮起家,洗白上岸的金融故事”,也有金融公司的CEO说,这个故事里,也有很多可借鉴的经验。  偷袭也好,奇袭也罢,尽管引发了行业争议,但趣店无疑是校园贷行业的最大赢家。  在这个万物生长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公司发展历程  校园贷的覆灭,并没有影响到趣店的继续扩张和转型。  其实,从2015年开始,罗敏尝试了无数次的转型。  “我们做过车贷、房贷、高管贷,几十个项目,短时间没有增量就马上关停”,陈俊毅记得,这些尝试,几乎都失败了,唯有“来分期”。  2015年2月,趣分期推出了针对白领市场的“来分期”。  “我们拉了好几车的草莓,放在商务楼门口,有人来扫码注册就送一盒草莓”,一位经历过来分期地推说,在当时的北京火了一把,然而后劲不足,注册后的白领并不使用。  2015年4月,罗敏不得不将此项目暂停。  而半年之后,他再次重启了“来分期”,定位也发生了改变,变成针对非信用人群提供服务。  无心插柳柳成荫,意外地,他踩中了这个暴利风口。  来分期获得了股东的鼎力支持,在支付宝上为其导流。  此后,趣店才真正开始狂飙之路,利润惊人。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趣店的招股书显示,趣店在2015年净亏损5.42亿元;2016年全年净利润为5.76亿元,2017年前半年净利润9.7亿元。  “现在,趣店最大的盈利,就来自来分期的现金贷的业务,而这项业务,基本是靠支付宝的导流”,多位趣店员工证实。  1278天,无数次纠结、进攻、转型、鏖战,最后抵不过一个现金贷产品。  但这并不表示,前途就是一片光明。  根据趣店公布的招股说明书,趣店与蚂蚁金服的合作,截止今年2月的免费导流已结束,今年8月再次签订协议,趣店要和其他平台一样,付获客费用。  从一家地推起家的互联网公司,转变到,也是一个巨大挑战。  2016年10月,趣店曾从Capital One挖回来一位高管粘旻环,担任CRO。  但据说,这位CRO因与趣店的互联网基因不和,而选择离开。  去年9月,趣店第三次搬家。  他们搬到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东南角,2层办公区,4000多平米,500员工,站在窗口,俯瞰是奧森,远眺是鸟巢。  而每一个会议室门口,都挂着一个黑色牌子,上面都是罗敏取的名字——这都是他曾创业的项目。  罗敏每天看着它们,要从过去中总结经验,提醒自己不要忘记。  不知道“趣分期”这个名字,会给他什么样的提醒……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一本财经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趣店罗敏的争霸游戏:从草莽出生到赴美上市的1278天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上阅读。
《【英雄榜】郑俊敏:如何打造一支超强战队?|官三游:专业,专心,专诚》 精选二我觉得我很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在某个银行的支行、分行、总行都呆了较长的时间,后来离职了):一、首先,你看到的银行,和实际银行里每一个人感受的银行是完全不同的。银行我觉得就像军队一样,你作为一个工兵、团长、军长,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在通信部队、在炮兵部队、在潜艇部队、在核弹部队、在指挥部的工作体验也不同。因此,其实每个人的回答,都好像小马过河中的松鼠、小马、老牛一样,因为自身身材的大小,对河本身也有完全不同的理解。我这个答案,会尽可能从各个方面给予你一些信息和借鉴,包含了各个角度。二、银行分为前台、中台、和后台,前台负责营销、中台负责金融产品研发、后台负责IT和运营,我这里的前中后台是站在银行整体的层面来看待的,如果你只是一个支行,那么你们所有的职务基本是前台和后台,如果是分行,那么职务会包含前中后台,中台会比较弱,如果是总行,那么前中后台都有,但是中后台会更强一些。三、怎么更加深入的理解前中后台呢?我给你一个比喻,前台就是一线冲锋陷阵的士兵,中台就是设计研发制造枪支弹药的军火工程师,后台就是负责通信、后勤、运输等的其他整个基础底层的内容。前台要冲锋陷阵,那么一定要去做营销,这种营销,可能是喝酒吃饭拉关系,也可能是介绍业务获得客户青睐,也可能是通过各种创新能力提供综合方案获得客户的认可,四、当然,对于新人,更多的是在支行柜台办理业务同时卖。前台销售,压力大而且细碎,但是业绩做好了,就很有可能快速提拔。这里的前台不包含“柜员”,柜员的定位是后台,换句话说,就是最基础的工作,虽然可能有销售任务,但那是摊派的指标,不是你的主要工作,你的工作就是当和尚撞钟,把业务做好,每天花枝招展精神抖擞的招呼好客户的存款和取款,这么来看,支行柜员,其实属于最为基础的岗位。如果在这个岗位不能尽快转岗,那么。。。基本上,你未来对这个银行的印象不会太好。(不特指招行,任何银行都一样,更。。。你懂的)五、如果小伙子或者小女孩比较灵光,不知什么原因,支行行长将你调去做,即向个人客户卖、、,那么,你才是真正接触到前台工作,柜员服务的客户中,比较高端的客户,会被介绍给理财经理,理财经理专门提供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接触到很多业务指标(虽然你在柜员阶段也有指标,但那指标更多是总体指标太重,摊派给你的),这些指标都是需要你直接负责的,于是,你的工作就会变成,上班,开晨会领任务,拿起电话,拨打:“张大妈,我们现在又有一个新的,年华很高,7号起息(即产生收益的意思),您看要不要考虑一下?”——这个过程是艰苦的,也是对你收入有直接影响的,如果你到了这个岗位,正常完成任务,收入应该比柜员多一大截。六、如果小女孩或者小伙子比较灵光,如果刚好有人士变动,有一个会计柜员走了,你就有可能到对公会计柜台,什么叫对公?对老公吗?不是,是对公司服务的意思,对应的,对个人服务的叫做零售业务。如果你到了对公会计柜台,那么你还是柜员,但是你服务的对象就变成公司了,来办事的人都是公司的财务或者出纳,比如公司转账、公司开立、公司其他金融业务例如开票、贷款等等,都需要经你的手操作。这样以来,你直观的感到,办理业务的人少了,但是业务更复杂了,而且恭喜你,你开始从对个人服务转化为对公司服务了。到了这个岗位,收入有可能比柜员(零售)多一些,但多不了多少,这个岗位最大的价值在于,能够接触公司业务。但是,你的加班会明显增多,因为,公司业务很多都需要加班去做,具体原因我会在后面提到。七、如果你做了“五”,那么你的技能树就走向了“零售专精”,于是你再做对个人的业务或者岗位时,经验值上升较快,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支行),有可能继续做专业升为理财经理主管,也可以转向个贷(零售)客户经理,就是买楼买车做生意的,这个指标完成了的话,比理财经理收入更高。也是支行的香饽饽。八、如果你做了“六”,那么你的技能树就走向了“对公专精”,于是你对公司金融需求就会有进一步深入的理解,未来可以转岗至客户经理(对公),这样你就可以服务公司客户,到了这个时候,你可能开始认识XX汽车销售公司财务总监、XXX钢铁集团财务主管、XXX销售有限公司老板等等,你服务的对象和认识的人,开始有比较大的拓展,你也开始抽烟喝酒泡饭局,送礼招待谈方案等等,而且压力会比较大,如果你维护的客户比较大,相关业季较好的话,那么你的收入业务比较高。这也是支行的香饽饽。九、如果你七、和八做的很不错,如果有机会,你会晋升至主管副行长,如果是七,你会成为主管零售的副行长,如果是八,你会成为主管对公的副行长,收入会提升一大截,而且未来发展的基础基本比较牢固了。十、如果你九做的比较好,未来“有那么一点机会或者几乎没有机会”做成支行行长,因为支行行长已经是银行里面比较高的职位,没有30、40岁,没有非常优秀的业绩和人脉、能力,根本不用考虑。支行行长收入高、权力大(仅限支行)、资源多,可以接触各种产业和社会关系,因此,真的是香饽饽中的战斗机,对于很多人来说,做了支行行长,基本也就算银行领域一个阶段圆满了。以上内容我说的容易,但每个阶段,至少都需要1-10年的时间,说过不去的坎,那说不定你想尽办法都过不去,举个例子,毕业大学生22岁,让你当5年柜员,7年会计柜员,你就34岁了,接下来,你可能也只能做会计柜员或者主管了,其他行业也做不来了。毕业研究生25岁,让你做2年柜员,5年理财经理,你也32岁了,可能你也只能理财了,或者跳槽去别的了。这就是银行的可怕之处(不特指招行,所有银行都一样,银行同质化很严重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银行的长短处:长处:社会会对你有一定的认同度,认为你是可以信赖的,虽然你没有多少钱,但有些适龄姑娘小伙会觉得你还是有比较可靠的工作的,对你的婚恋生涯还是有很大帮助的(当然到买房卖车真刀真枪的时候。。。。你懂的,那就看你的岗位、业务、老爸等等实力了),银行的训练会最快的洗刷掉你的天真、浮躁、学生气,你会变得更像社会人、职业人,银行的压力很大,会让你早早知道,什么是企业,银行的规矩规章也很多,在职教育也算全面,会让你早早知道,准化一。很多人在这个阶段第一次化妆、营销、扫楼、拍马屁、请客招待、接送客户领导、学驾照、甚至穿西装打领带等等。 短处:枯燥的工作会把很多人压垮,压力山大任务总累觉不爱,升迁转岗无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等等。支行干的好,支行干的不好,都会作出的考虑是:分行怎么样?有空的话我会讲一讲分行、总行,如果大家希望了解的话。第二部分:分行一、在支行时候,分行是非常专业的存在,除了支行开营销方面的会议之外,分行也会开各种产品和业务的培训会,支行各个条线的人员也都可能会参加,分行相关的产品经理和业务专家(注意:不是客户经理和理财经理)会进行培训,在培训的时候,你会看到分行的工作场所、工作人员、会议室、餐厅等等,当然,很多新人经历这些可能是在入职的时候,这个时候,你会直观的感觉到,分行和支行是不一样的。怎么形容这样的不一样呢?就好像一个普通战士进到军部指挥所的时候,里面电报声、打字声响成一片,大家都在繁忙而专业的处理各方面的事情,但是听不到前线的炮火。二、时间越来越久,你会觉得分行越来越专业和权威,规章制度来自分行传导、业务指标以及解释来自分行传导、工作方法营销技巧来自分行传导、产品知识来自于分行传导、风险管理审计工作检查来自分行传导。。。。,这样看来,分行都是个顶个的professional存在呀!什么时候才能去分行工作呢?三、当你告诉同事你的想法时候,特别是你在支行营销条线,那么,有些资深的同事会嗤之以鼻:“分行?就那点收入?就那样的工作状态,有什么可去的?要进步快,还是要在支行!”然后拂袖而去深藏功名。四、同学们,你可否注意到,这个问题下面,甚至所有统工作问题下面回答的负面答案,包含其他社交媒体(包括匿名社交媒体)的负面答案,都是支行居多,分行很少很少,总行几乎没有,为什么呢?在这其中,柜员、理财经理回答更多,对公零售信贷客户经理回答较少、支行副行长行长根本就没有回答,这是有原因的,换句话说,谁对战争抱怨最多?是一线的士兵,而且是普通士兵,特种兵(客户经理)就抱怨的少一些,兵工厂、运输兵、信息兵、工程兵可能就抱怨的少一些。五、如果你有幸到分行工作,你会真正接触到银行的五脏六腑,而不仅仅是双手双脚。总体来说,分行包含这些结构:对公业务部门(公司银行)、零售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同业业务/金融市场/等部门(有的银行也归为公司银行业务)、会计运营部门(有的银行归为公司银行业务)、财务部门、人事部门、信息技术部门等。下面我逐一说一下相关的结构和功能。六、对公业务部门(公司银行):如果你在支行做过对公客户经理,那么这个部门或这个事业部(你可以理解为所有对公业务部门在分行的聚合)就是你的顶头上司,业绩指标是这个大部门给你下、考核是他们给你考核、产品知识是他们给你培训、各种杂七杂八的调研业务审核和督导都是他们负责。在这个大的部门或者事业部下面,有可能会分为:公司银行部、国际业务部、现金管理/电子银行/交易银行(各个银行叫法不一样)/、国际业务、(有些银行不在公司银行条线管理)、小企业金融部/等等。在这里我就不展开说了,如果展开,就需要讲银行业务都讲一遍,甚至科技金融、系统、互联网、客群管理都需要涉及,估计要写四五十篇文章都可以,我以后专门开一个来进行吧。简单来说,公司金融就是负责管理支行如何营销公司客户,营销其存款、贷款、以及其他例如开、、贸易融资等等各种业务的部门。同时,公司客户的存款要达到多大目标,谁的贷款最终可以发放多少,都需要这个部门的最终决定。七、你需要注意到的是,我上面说公司银行部门(分行)负责“管理”营销,而不用每个客户都直接营销,虽然可能会参与协同营销,换句话说,分行是“管理”和“支援”你的业务,并且在你搞不定的时候进行协助、在你不懂的时候进行教育。我总是喜欢拿军队比喻银行,如果说你攻击的对象是坦克汽车(大个目标)是类似对公业务的话,那么分行公司银行管理部门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决定你的任务是:搞定X辆坦克、Y辆远程加农炮、外加Z辆吉普车,在这个过程中你要用到相关的金融产品:例如反坦克火箭、呼叫空中打击、手榴弹、地等等。这些武器(产品)由分行告诉你有哪些、可以用多少、怎么样用。如果你面对客户的时候,还是不知道怎么用,那么,(在客户非常重要的情况下),分行的同事也会和你一起向客户讲解产品的用法。因此,结论是:分行专业度高、管理工作多、传导培训工作多——但是——但是——没有直接营销任务和营销压力。 对于很多拥有学历较高的同学来说,会发现分行工作更加适合,为什么?因为喝酒请客打电话拍马屁,的确有可能不是你的强项。所以有些同学从支行到分行,感觉如鱼得水,也是这个道理。我这么说,并不是说支行没有前途,且听后面分解。八、分行的零售银行部,和上面讲到的公司银行部类似,只是更多涉及到个人存款、个人贷款()、、客群管理、网上企业银行、、电话银行等等业务,这里我就不特别展开了,你可以将上面对坦克作战的模式换成对敌方单兵作战进行比较即可。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公司银行业务和零售银行业务(包含信用卡)在银行中的区别,公司银行更像是打猎,我三个月打下一头大象,搞定一个公司,公司贷款3个亿,存款也有2个亿,那么收入相当可观。零售银行更像是耕田,我每天都播种浇水施肥,每个人存款20万,每个月发展100个人,其中10%做100万左右的贷款。。。类似这样的耕田业务。因此零售银行更加细碎,更加看日常的付出,公司银行更看关系、营销、机会等等。公司银行更像狙击的特种兵,零售银行更像是埋地雷的工兵,公司银行更灵活多变,零售银行更标准划一。注意:支行苦逼的柜员,属于零售条线,也归零售银行部管理(有些银行也会归到运营管理部管理)。九、在分行公司银行部或者零售银行部(包含其下属、附属、相关部门)工作几年,那么你会迅速对银行金融产品有深刻的理解,这个理解和你做营销的时候会有所不同,但是有些朋友的理解能力一般,只是按部就班的话,至少你对你负责的内容会有深刻的理解。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你的职业生涯可能会进入更加多彩的分水岭。十、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包含风险管理(有银行叫)和授批,具体来说,就是对企业进行归类、,确定发放贷款的金额和条件,这里面有负责整体政策的、也有负责审核企业资质的、也有数据统计的、也有系统管理的。但是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审贷官,这些同事,将支行客户经理提交的客户资料反复研看,对客户申请的贷款理由反复论证,核定是否要给予客户贷款,给多少,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发放。银行最重要的就是判断风险,确保贷款正常回收,本金利息落袋为安,因此,风险管理部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银行的核心技术部门。——但是,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只要对行业理解深刻,审贷没有那么难,如果说真有那么那么高的技术含量,那岂不是。。。要拿非常高的薪水?但实际上,审贷官的薪水在分行岗位中算是比较高的,但也没有高到离谱。从这里各位看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银行,最核心的业务岗位,也都是非常体系化的,你只需要照章办事,加上自身的经验和理解,一般都错不了(或者说错了也不是你的责任),换句话说,地球离了你,照样转的欢。十一、说到这里,我插一句,也算是回答有位朋友的提问:有人问,银行将你塑形了,以后可变性降低,别的什么都做不了了! 但说实在的,各行各业都是这样的,你在百度工作,之后就一定可以自主创业或者跳槽跳到好的单位成功?你在华为做研发,就感觉某天脱离体系可以自己做手机?你在学校做教授,之后就一定可以脱离体系自己建一个研究所或者公司?其实大的公司都是一样的,都是体系化的,唯一各位同学感觉到有问题的是,作为有学历、有想法的有志青年,在分行、支行搭进去5-10年时间,同样的时间,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何必在银行呢? 这个想法是正确的,要注意,银行在金融领域中是最为“细水长流”的行业,你待得时间越久,对银行的理解就会越深刻,甚至对金融的理解越深刻。所以,如果注意到支行的行长这个层级,每一个支行行长对业务的理解、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对产业的理解、对人性的理解,都到了一个层面。这也是需要积累很多很多年的。反过来说,我是赞同跳槽的,一是你进来银行,感觉到了天花板,事多压力大,没有发展空间,青春一晃过去了三五年,那么这三五年的历练,一定也可以帮助你找到不错的归宿——因为,根据我的经验,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型产业,对于曾经在银行工作的人,都还是非常非常认可的,特别是一些先进的、规范的银行。二是你进了银行,上升速度很快,积极吸收银行的精华知识,从产品也好、到运营也好、到风险管理、科技、系统、流程、组织和战略管理等等都了解透了,觉得银行没有什么可以再给到你新的内容,那么我相信,很多机会、包括互联网、其他银行也会等着你,更高的薪水和空间也都在向你招手,你当然可以跳槽。 金融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也是一个现代的行业,它和教授、医生、军人、警察、公务员一样,一般来说不太可能被社会舍弃掉,关键看你能做到哪一步。 你在医院做护士和主治医师感觉能相同吗? 我这里的意思不是说,一定要做主治医师,而是说,不存在银行将人一定定型的说法。换句话说,如果你业余时间不充电、不努力,其他行业也一样。有些朋友跳出了银行,找了了很好的归宿,也有朋友最终又回来了,也有朋友在银行“混了”好多年,最后到证券、保险、P2P、供应链公司、大企业财务公司等,也有很好的发展。银行是一个平台,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但是这个平台,要想实现职业生涯的高台一跃,还要看你是否真正能够走上这个平台中的“高台”,高可以是职务、也可能是专业度。十二、运营管理部门(会计部门):运营管理部门是专门指为公司客户进行账户级别服务的部门,怎么说呢?有点像出纳的角色,举例说明:某公司要开户,那么运营管理部门要在系统中建立客户号码,审核客户开户资料,报备人民银行,然后户就开好了。这跟你去开一样的,只不过是给公司开立账户的。此外,负责公司对公司的转账工作,负责融资资金的发放工作,负责其他各种公司业务的系统账户级别操作。简单理解就是银行的会计。很多银行的会计部门也负责零售的业务,有的在零售条线也会设立会计部门。之前说的在支行的“会计柜员”就是由这个部门直接管理的。这个部门的工作,女孩子做还可以,男孩子做。。。。要有耐心,要缜密。有些银行把大部分的会计操作全部都收到分行,有些银行还依然在支行操作。这个部门真的是纯后台部门,对比公司银行部和零售银行部这些中台部门,这些中台部门依然可以与前台有很多联系和管理输出、信息回馈,对比风险管理部这样的后台部门,风险管理部虽同为后台,但却至少称得上是有技术含量的核心。而运营管理部门,更多的是例行公事,可以认为是对公的柜员和柜员管理,很多人也感觉枯燥无味迅速离开了。 但是!但是!但是!美女帅哥请留步,其实这个部门还是很有魅力的,为什么???因为账务处理,特别是银行的账务处理是所有银行经营活动的基础,很多部门做业务,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运营管理对具体业务的操作到了账户级别的层面,那真的是可以管中窥豹、一叶知秋了,因此,这个部门做的比较专业的话,去银行很多部门调岗都没有问题,总行也会非常欢迎,互联网支付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也会比较欢迎。但是就是学习的过程枯燥了一些。十三、财务部或计划财务部:这个部门是分行的财务大管家,银行怎么赚钱,储户存钱,银行放贷,并且确保放贷收回的利息要大于收不回来的钱,这样银行就盈利了。那么储户存了多少钱,利息是多少,贷出去多少钱,利息应该收多少。有存量储蓄100亿,已经贷出去90亿,现在又有50亿的贷款需求,怎么办,去哪里搞钱(一般向总行申请,还是说借同业,还是说转出---资产经营回头写专栏吧,一言难尽),总行定价多少,对客户定价多少,这些都要财务部来制定。财务部同时要基于这些安排,给各个部门分配任务,换句话说,就是对各个部门说:你这个部门,今年要赚5个亿,否则绩效。。。。就呵呵了。那个部门,今年要赚3个亿,否则。。。等着瞧。同时,存款到期和都是复杂的时间序列,加之成本和收益,你可以理解成为,银行内部的“进销存”管理部门。同时该部门要管理营销经费、报销员工经费、分行部门和支行的考核等等。这个部门是分行的核心部门,什么叫核心部门,传统理解上,管物管钱,就是核心部门。但其实这个部门非常核心和专业的功能是:经济资本的占用计算、拨备的计算、不良贷款的处理计算方式、资产评级核算等等,这些,对于很多小同学来说太高深,就按下不表了。而且在分行,很多财务部的人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对巴塞尔体系了解比较清楚,才能搞懂一些比较天文的概念。虽然这个部门比较核心,但是总体来说,属于土著部门,比较差,也很少人愿意流动,一般很多人都在该岗位干很久,原因我也不知道,不过我是不怎么愿意做这种看似很核心,但是和业务关系不大的工作。十四、同样与财务部门一样核心的是人力资源部,和其他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没有半点差别,这里不多介绍。引用对财务部的评价:“虽然这个部门比较核心,但是总体来说,属于土著部门,流动性比较差,也很少人愿意流动,一般很多人都在该岗位干很久,原因我也不知道,不过我是不怎么愿意做这种看似很核心,但是和业务关系不大的工作。”对于以上两个部门,如果你愿意长久的呆在这个城市,那么这两个部门都是较为理想的。十五、法律部门:这个部门嘛。。。。主要是来审合同的,众所周知,金融的基础是法律,很多合同虽然是标准制式的,但是因为客户和业务的需求,会有变动,那么法律合规部就要审一下,确保不要损害银行的利益。同时,银行有很多外部监管法规,主要来自银监会和人行,也有很多内部规定,这个部门还要时刻监控业务是否符合这样的规定。如果你是法律专业毕业,那么这里是比较合适的,工作相对清闲,专业范也有,但是我感觉,分行的法律合规部门很多人,对业务不是特别熟悉,如果能在法律专业的基础上,对所有部门的业务驾轻就熟,明晰结构,前途也会无量。十六、信息技术部:这个部门嘛。。。主要是装电脑、拉网线、建立员工账户,同时维护一下机房,别的,我很少见有很多编程的任务,有些时候,银行的系统要和客户的系统对接,信息技术部也会配合开发。但是。。。。我很少见分行级别信息技术部有编程的大拿,即使有,也被没有特别绩效考核的体系磨灭了热情,毕竟这里不是互联网公司,不需要2个月出一个版本,6个月推翻重来,一年搞几个项目即可,是非功过,任后人评说。因此如果你技术真的好,特别是希望未来更好,就尽可能不要到信息技术部,去互联网公司吧!但是如果你觉得希望有保障,清闲,而且偶尔编一下程序,那么,信息技术部绝对适合你! 分行总括:分行还有其他的部门,例如办公室、监察部、、投行部(你可以理解成一个另一个发放另类贷款的部门,但实质没有改变,跟券商的投行差异很大,而且说实在,券商投行也有很大的差异,别一听投行就觉得高大上,真正你认为的“那种投行”的从业人员,占投行从业总人数的10%以下,所以有些同学信誓旦旦说,我的梦想是做投行!!只能说,你真的可能不知道什么是投行)、同业和部等,很多功能和上面介绍的某些部门有很多类似之处,我就不逐一介绍了。到了分行的工作又一个特征:业务营销压力没有了,但是!但是!但是!事务压力增多了,你可能需要负责很多文字处理工作、报表制作、报告书写、培训传导、支行的咨询电话也会打到你一天什么都干不了,今天检查、明天营销、后天出差、下周到总行培训、今晚还有报告要交、本月的数据需要从系统中倒出处理excel、领导后天讲课的稿件和PPT、下周总行让自行检查问题的报告也要交上去。于是,你会发现,你会从一个火坑到另外一个火坑,而且如果支行应酬多,营销动员和总结类别的会议多,那么,分行就是正事、杂事混合在一起,而且特别特别的多!!!多到什么程度,多到你可以认为1个人做了3个人的活,大概就是这样的程度。国有四大行会好一些,基本可以认为1个人做1个人或1.5个人的工作。所以这种忙碌立马会刷新你对分行工作的新鲜感觉。因为事情特别多,因此,下班会比较晚,股份制银行一般超过7点是家常便饭,特别是牵涉到贷款的部门,如果有企业放款,基本要等放款完成才能回家。分行支行的会计因为要处理放款,也要等到业务办理完成,晚的搞到10点以后也是非常正常的。(这里回应了上面谈到的支行会计加班的原因)。在这样繁忙的工作中,你会负责很多的内容,回头看看,你会发现,你了解的内容正在不断的变宽,但是你如果没有系统化的思考你的工作方向,3-5年也可能一晃就过去了,很多人觉得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类似“文员”的角色,高不成低不就,就是这个原因。在分行,一定要快速学习业务知识,尽可能了解更多产品,加强与总行的交流,因为分行有与总行对口部门联系的权限,总行的产品和业务知识也会第一时间向分行的产品经理传导,因此,这个阶段,同时需要有一些总行的朋友,同时了解总行的业务方向。同时,任何地方都会有江湖,我没有说过支行有业务竞争吧?但你觉得有没有呢?我没说过支行有勾心斗角吧?但你觉得有没有呢?我没说过支行有领导因为你业绩没完成把你骂得死来活去吧?但你觉得有没有呢?还有很多事,我都没有说,但你觉得有没有呢?到了分行,你会觉得,江湖习气好像少了一些,书院和机关习气会多一些,这有好有坏,你觉得没有江湖就是好吗?人这辈子都是在江湖当中,你看不到江湖,江湖就一定看不到你,所以支行是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社会生存的重要阶段,分行则是按部就班、体系运作、部门协同的重要阶段,这些都构成了你职场的重要组成。同时,如果你根本不了解支行的业务,做分行的业务就有点“书院气”,没有“地气”,因此,在支行的工作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支行看业绩、看关系、看资源,其实这三者都可以相互转换,如果你脑子灵光,可以业务做很多,迅速获得高收入,而在分行,只是拿平均数,在分行,很多人也没有升迁的可能性,唯有在专业领域取得成就。在支行,却更有可能带团队。这也是支行的好处。因此,分行支行的工作要辩证的看,但是如果你本来就希望到分行,或者总行,那就要做好最早的准备,尽快去分行,寻找机会到总行发展,因为长期在支行会对你的职位和薪水有影响,但不一定对你的专业发展路线有正向影响。 最后,在分行、在支行、包括在总行,银行体系的知识很封闭,怎么理解这种封闭呢?你可以认为你只了解你现在要做的事情,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什么原理?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其他?怎么才可能做到更好?一般来说,我没有见过哪个银行有明晰的指导,在银行中,真正独立系统化思考的人也很少,基本都是做自己的事情,也很少分享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导致大家看银行,都是盲人摸象,只知道去摸,为什么摸?摸到什么?怎么摸更多?都是靠悟性。而这样其实也保证机器良好运转,螺丝做螺丝、螺母做落幕、齿轮做齿轮、马达做马达,你要想知道这个机器的整体构造,没有努力和悟性?那就等着晃一年又一年了。何况每天忙碌压力大,能活下来就不错了,想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想了解三大哲学问题“是谁”“哪里来”“去哪里”,哪有那么多功夫?然后在分行,你可能就变成了工作和组织的一部分,分行在所在地还是很不错的工作,稳定,繁忙但却有些光纤,夜深人静时候,却也觉得有些鸡肋。3-5年可能就又过去了,下一步人生怎么走?你可能开始了新的思考。对分行、支行的一些补充说明:说实在的,分行支行的业务和内容其实占银行整体业务内容至少70%,因此,这么快结束分支行内容,可能有些同学会觉得有点仓促,那么我就回答一些问题并提出我的一些见解,后续有想到的也会更新在这个地方。一、任务那么重,我能搞定吗?很多同学入职的时候,都会接到一些指标,举个例子,作为客户经理,要完成存款X千万! X千万?????!!!!!我的神!我连十万块钱长什么样子都没有见过,行服发之前,我连西装都买不起。。。。来到陌生的城市,或者大学所在的城市,根本有毛社会资源,去哪里找钱?我认识谁呀?!!这个简直是Mission Impossible!!!但是,后来发现,只要给予时间,只要认真干,这些任务是可以完成的,真的不用特别担心,这些指标逼迫你去见更多的客户、说更多的好话、做更多的陌生拜访,然后有可能完成一部分,也有可能领导看你这么辛苦,会将一部分的客户资源给到你,算到你的名下让你维护,那么你的业务指标也可能完成。记住,一定要特别努力,就有可能有机会,因为作为一个团队,你的领导也希望完成任务,他/她也会积极想办法的。前提是你一定要积极的尝试你能想到的所有方向。二、做中后台还是做前台?这个话可以理解为,是做后台的运营还是去做和销售(或者叫做业务)有关的业务,这个问题人各有志,我不能代表所有人,但是我所见到的这么多年,大家都是希望从后台转向中台(产品和销售管理),或者转向前台(销售、客群直接维护),很少希望反向为之的。 第三部分:总行总行我想更多说一些务虚的内容,换句话说,不会具体再说每一个部门或者工作的具体内容,而讲一些我悟出的方法论内容,以及我个人对银行业的理解。我个人觉得,总分行到总行,比从支行到总行更加困难(一般来说困难很多),也提升更多。总行的特征是什么呢?如果说分行是一个人做三个人的事情,那么总行也可能是一个人做三个人的事情。不同之处是,分行是一个人做三个人的8种事情,总行是一个人做三个人的一种事情。换句话说,在总行,你终于可以集中在某个方向上一钻到底了。而且不管你喜不喜欢这样,但总行大部分的工作性质既是如此。如果你没有分行的历练(处理很多繁杂事务),直接从支行到总行,会觉得有些突兀,因为总行更像是一个各司其职,细化研究、推进的地方。到总行,你才发现,所谓的在分行对某些事情的理解,只是理解到了表面,总行把AK47冲锋枪做出来,分行传导清楚到支行让其能够真正理解怎么用、用好、别打到自己人、能够充分使用武器的性能,就已经100%完成其工作职责了,而且是很perfect完成的。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和M16有什么差别,子弹口径为什么是这样的,子弹重量为什么是这样的,为什么比较经久耐用,容不得分行去考虑,这些都是总行去考虑的内容。因为工作定位决定了彼此的差异。在总行,你也会明显的感觉到,各个银行做的事情真的是大同小异,方向性、创新型的口号即使再多,最后落地还是分支行的具体经营,更多的还是做传统业务赚钱,很多战略业务,我个人认为,可能也是传统内容的补充。换句话说,总行研究的各种武器,同业(其他银行)也都有,性能差不多,最多是细节有一些调节空间,但要说一个银行有了核武器,另外一个还在用机关枪,那基本不太可能(我这里说的是四大行和股份制,有些可能的确不一定很完善)。扩展来说,总行整体也可以认为有前中后台,很多银行的总行都有核心客群/行业经营的部门,也有很多产品部门(对公、零售、同业金融市场投行都会有),有负责风险管理的部门,也有运营管理和IT科技法务财务人力等部门,总行的人员素质一般要比分行高出不少,从学历、涵养、工作方式、思维方式都有很大的提升,我这里并不是说人本身就比分行优秀多少,其实人和人有多大的分别呢?而仅仅从其工作时候体现出来的状态评价。另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工作岗位的专业性提升了,业绩压力和繁忙程度有所改善的原因吧。在总行,其实很难说部门那些好、那些坏,因为都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性,虽然银行产品同质化严重,但中国也就这么多银行,凑在一起,总行所有负责某个领域的人,可能也就那100个人以内,所以,这可能对你未来职业发展还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说实在,你的专业性真的得到了不少提升。但是,反过来说,这世界上有什么事情是非常难的,你完全学不会的?我想知乎上很多朋友应该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到了一个时间点,无论你是做产品(金融产品)、还是做客户、还是做风险、还是IT,你就会遇到一个问题,最核心的事情基本做完了,再做创新可能更多是务虚了,或者未来3-5年要做什么基本也都思考清晰了,每年按部就班升级即可,或者每年按部就班工作即可。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这已经不错了,专业性、ok,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明确,社会和行业地位、有一些,外部的猎头、偶尔联系到你,收入嘛、凑凑活活,未来职业发展、职务和待遇如何提升,等等。这时候,如果你还年轻,我指的是35甚至30岁之前,而且你在总行所在的大城市还有住房,特别是还清了房贷,那么在总行的时光是忙碌但却充实的,也会是快乐的。直到你到了35岁或者38岁,有些人到了40岁这个坎。。。。一些问题就来了,专业度有了、待遇还凑活,但是职务。。。还是无法提升,或者说自己想做的方向很难实现,或者说家庭支出高于实际待遇,或者你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更高的要求,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会思变,或者说很多人在此之前都开始思变了。因为,我之前讲过,银行是细水长流,就会导致你无论在总行、分行、支行,都会感到自己走在社会“中位数”,同学会你不是最差的,但也一定不是最好的(一些年纪轻轻平步青云)的除外,未来是可以看到的,明确而且稳定,压力比分行小不少,如果某些方面做的好,还有各种内外部的荣誉,这就看你怎么选了。总体来说,总部的管理岗位,一般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变动的可能性很小,竞争也很激烈,所以如果你对自己有更高的职务和待遇的要求,则需要及时判断形势,做好职业规划,具体怎么做,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做法,这里就不再赘述。很多同学、包括马云同学,经常说要颠覆银行,但是腾讯、百度、阿里。。。都自己办银行了,小米、苏宁也都跟进,也是如火如荼,各大集团企业的财务公司、公司、产业链、物流公司都开始搞金融,城商行不断成立,风险可以控制合规的金融创新比以前更多了,技术运用更多了。谁说银行那么容易替代?做一个APP,有个平台,做点,就能搞定那么多支行、分行、总行废寝忘食的努力,加班加点???要是能这样,银行早做了。互联网能够替代一个竞争不充分的领域,而银行业的竞争还不够充分?你能用互联网替代一个整天下班都在8点以后的线上线下相结合、有牌照优势、整体从业素质很好、社会Network复杂多样、延续了几百年的行业吗?我想,互联网公司可以忽悠,因为忽悠也是一种营销,银行也可以忽悠,因为忽悠可能也是一种创新,但商业的实质不会改变。你付出了多少努力,都是可见可衡量的。小柜员整天笑脸对客户,晚上掩面哭泣理财经理电话打爆,被骂诈骗电话扫楼,门口一等n小时酒肉穿肠过,半夜吐到不省人事表哥表姐(excel表)处理数据动辄100兆,每次处理机器停顿5分钟,就为了经营数据的某个维度偏远都市的网点,海外的风餐露宿筹备分支内部寓教于乐协同各部门,外部舌战群儒搞定客户一天处理xxx笔业务,不能出一点错,年复一年对于风险如缕薄冰,今年不发工资就做催收。。。。。。银行业,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不可能被替代。于是,各网公司都开始与各大银行战略合作了。你们找的人都是银行的人,去做你们的,怎么样?赵本山说:“你跺(跺脚)你也麻!”知道什么是监管了吗?直到客群也是需要柜员、理财、客户经理、网点一点点积累的吧? 所以,各位同学,你受的苦,只要认真感悟,一定会是未来的财富,因为这些苦,是所有未来搞金融搞银行的人所必须经历的。中国银行多少家?美国银行多少家?中国的金融从业市场,其实潜力很大,最重要的是,你要多学习,多理解,多实践。未来一定有机会!!!不管哪个银行,都不是我们父母开的,今天轮岗一下柜员、明天做客户经理、后天去分行、大后天去总行、下个月就搞转型改革战略重组,那不可能!对于任何行业、任何职业都不可能!你需要在工作中感悟!体会!时刻鞭策自己!提升自己!把握每个机会!迎接每个挑战!创新每个细节!以匠心处事!(当然,眼神头脑也要活络)才能真正获得未来!最后放一个新加坡银行的广告,我非常喜欢,也是我追求的银行从业者的状态,与大家一起共勉,前提是如果你希望成为白发苍苍的专业银行家。
One thing more:家庭也很重要,加班的女孩,多去谈谈恋爱,虽然说银行女孩忙,但还是很诱惑男人的,特别是给人的感觉很精干、漂亮、聪明,结了婚的男女,多照看照看家庭,家庭也非常重要,业绩完不成,家庭照看好,是更大的业绩。多横向了解行业机会,有时候要有恒心坚持不懈,有时候,要曲线救国,总之,机会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你懂的。《【英雄榜】郑俊敏:如何打造一支超强战队?|官三游:专业,专心,专诚》 精选三今天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趣店集团(NY纽约交易所:上市第一天就上涨30%,市值达到100亿美金)就是我在投资笔记1和2里面讲的公司趣分期,后来更名为趣店集团,更名还有一段故事,我在文章中也会写到。当时写了故事的一部分,今天趁这股喜气,我把故事统统全部讲完,里面有得罪各位大佬的地方就请多包容包容了。一、初识罗敏时间还是在2014年11月,我被鉴定为“有钱人”而且还是不懂行的有钱人之后(人傻钱多速来),就开始了做投资人的工作生涯(大概持续时间15个月左右,从15年1月到2016年3月),第一个项目当然就是趣分期。当时是通过曹毅源码资本的SPV投进去的,当时投的2000万美金CB,等B轮Close的时候转给股份,估值为B轮的75折或者最高不超过1.3亿美金Pre。曹毅还对我说B轮很快搞定了,不是弘毅就是春华资本,估计是2亿美金Pre。如果不赶紧打钱就不能打折投进去了。看上去这么便宜的事情,当然我们很快就走完流程把钱给打过去到公司,时间是2014年11月份。大概过了一个月之后,我看趣分期的B轮融资没有消息,心里有些担心,就找曹毅和罗敏又见面了聊了一次,罗敏说是FA的问题,FA跟弘毅春华沟通的时候把价格给错了,公司要求是Pre 1.8亿美金(算上PROTA就是2.5亿的Post),他们当做Post 1.8亿美金给机构了,他说肯定不能做。他要换一个FA或者自己去谈。 我也没有详细追问细节,都这样了,也不好问什么。不过我开始忙碌起来,帮忙罗敏介绍FA,引荐各种能投各种中后期基金的大的PEVC(我在投资笔记1里面就写过,我当时想的大不了我自己亲自上,肯定能做起来,这就是我开始忙碌的原因)。我联系了,做大项目第一个会想到他,华兴资本一个MD说他们已经做了分期乐,而且也跟投了一些,趣分期和分期乐是直接竞争对手,所以没法做趣分期。包凡就这原则,一个领域做了一家大的,就不接其他竞争对手的活,要不除非是2家都很大了,像美团,大众点评这样的,2家客户的活都不拒,然后慢慢撮合2家合并还能再赚一票。我也能理解。趣分期也就2亿美金估值的企业,也就没有直接去找包凡。 我也介绍了中金给趣分期认识,中金一直比较乐意帮忙,他们很快开始工作起来帮忙介绍投资机构,不过金钟(TMT行业负责人)也坦诚给我说,很多之前他们联系的PE/VC也都看过这个项目,短期不会安再看。于是乎,我的工作又多了一个,不仅要介绍每个基金的一把手二把手那些老大给罗敏认识,介绍项目,还要游说这些老趣分期,包括已经看过没投的那些基金老大。二、见了100家机构都没人投那段时间,几乎天天就忙这事,凡是国内你说得出名字的中后期基金老大我和罗敏都一一见过了,罗敏说见了100家机构没人投他,我跟他没有一起联系过100家,30家肯定是有了,剩下的我觉得投不起3000万美金中后期项目的基金我就没去盯,小的基金能投1000万美金,1500万美金的罗敏自己也都不放过,记得有一天罗敏突然在群里说,SIG愿意投,但只能投1500万美金,估值1.5亿美金Pre,干不干?大家意见是钱也不够,再找找其他家,我通过SIG其他侧面了解了下,也还在积极看的阶段,没有完全确定。我的重点放在几个大机构身上,他们钱多,而且愿意投大案子,我一直深信能融到钱,同样的公司,业务规模比分期乐大,估值比分期乐小,为什么融不到钱呢。而且那段时间刚好碰上Lendingclub在美国要上市,估值能到100亿美金,大家都觉得一家亏损的公司能估值100亿美金,趣分期的业务量对比下来,Pre2亿美金一点都不贵。实际情况却不太乐观,我记得有一次为了趣分期的案子,我约了在银泰66层的餐厅跟一个大佬吃早餐,不停给他讲趣分期怎么有Upside,downsize的风险却很低,大佬吃着听着,几乎不说什么话,最后结束的时候突然来了一句,“我算看明白了,趣分期不是一家金融公司,是一家电商公司”,我先怔了一哈,但马上接上“对对对,是一家电商公司”,因为这个大佬投电商可谓是大丰收,赚了很多钱,他有他思考的惯性,我就顺着他说就好。融资的时候,很多情况下创业者也都会顺着投资人说,投资人爱听什么,喜欢投什么,创业者就会顺着说这些。如果遇到不顺着投资人说,要么是大牛人,要么完全是个看笑话的创业项目。当然现在投资人也都变聪明了,基本上他们只会听只会提问,不会发表任何意见。很可惜,这个大佬在我看来已经被80%搞定的情况,他们上会表决没有过,其他有2个重要合伙人不支持。融资进展甚微,主要几个原因,第一大原因是DST投了分期乐,大家都觉得DST是深口袋,而且判断很准,都怕跟DST投资的公司竞争,有的VC甚至跟我们见过之后转而去跟投了分期乐,就是因为DST的号召力。中国的资本市场上,有自己独立且坚定投资判断能力的人并不是很多,而且每个投资人都只熟悉自己的领域,而TMT的投资人要横跨看非常多的领域,最后局面就是跟着别人投,跟着热点公司投,江湖中就那么几个有号召力的人,如果他们跳出来领投某个公司,很快市场上大部分的机构也都会把钱压宝这家公司。最后我出了一个奇招,我跟罗敏说,我们去找DST吧,他应该懂行,虽然他们领投了分期乐,但我想DST一直这样,既投京东,也投阿里巴巴,我去见了DST的人,说服DST可以考虑投趣分期这个项目,于是帮罗敏安排了跟DST沟通了2次,但遗憾的是最后还是不了了之。就这样,时间一晃就到了2015年2月份春节。趣分期投资的事情还没有搞定。这期间昆仑万维在日挂牌,也融了13亿,我们账上就有了20亿人民币。春节期间,也就是大学放寒假,校园分期的业务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可以做的,给融资这个事情雪上加霜,正常的投资人都会想等到3月份开学之后看看业务的恢复情况再来最后确定。三、再跟5000万美金那段时间,我持续跟罗敏聊着业务,他那个时候就想着要做成人市场的白领分期了。“**挺不看好白领分期,他说他做过,13%坏账率”,我问罗敏。“人群不一样”,“咱们还得小心这一块的风控。风控有什么举措?”“客单价刚开始做小,我觉得就是找优质人群,问题不大的,白领太泛滥了,我们就做小众人群,确定身份,金额初期小,3万以内信用贷(后来事实证明这个都高了,这个额度其实很难切入去做)”,大家可以看到,早在一开始创业初期,罗敏就在考虑来分期的业务了,所以后来趣店能成功开拓来分期业务,实在不是“运气”二字这么简单。春节回来,罗敏有些着急了,他天天联系我,说“要不先做一轮3000美金的融资,估值稍微低点也行,这样基本不用了”“要不您这边和Sig各投1500总共三千?”他想让我再投1500万美金跟Sig Co lead 趣分期的呀,OhMyGod,我之前都没有想过,我只是想占一点便宜而已。“Sig这边不回复后续可能就不会跟进了,FA一直问我”“再加3000万美金进来我们就可以做到单月现金流为正”。“还要3000万才能做到单月现金流为正,怎么算的”。不知不觉中,我开始认真考虑我们来领投C轮的事情。“按照的方式,如果按照先收服务费,那早就为正了。我们做的50亿预算规划是保守的规划”,“你计划什么时候现金流为正?”“我想前期保持快速增长,到年底为正,明年1月,然后之后现金流全部为正,本来按照50亿计划,我们现在钱是够的,但是如果要aggressive些,还是要多些子弹,我们线下团队,销售团队,谈驾校,商户的,现在一天有几十万交易了,三个月一天这个team会带来上百万交易。”“你钱主要花在那里?”“获取用户,团队就这2个部分”“各自每个月多少?”“三月预计人力750占比2.5,市场900占比3, 5.5成本,3亿销售额”,“你现在多少人?薪酬福利全部多少?”“往后人力成本维持在1个月1000万,现在1200全职,薪酬650万”“关键你要想好你的互联网产品是什么?没有线上化,产能和效率无法提升,规模化很困难”(说实话,当回过头看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都没想到我的水平有这么高,这是我说的最精彩也是最关键的一句话)。“我们这个月暂停发传单了,发现用户量没有明显下降,这是一次尝试,这样我们成本中人效会很好”“互联网产品怎么做的呢?这个月市场费用花在哪里?”“这个月推APP,按实际认证用户来付费,一个app5元,我们这个月即便是单机,销售费用占比不到2”“我觉得你怎么做互联网产品还没有完全想好,这块最关键,最后有多少人养成了在线使用服务的习惯。”“你看我们这个月市场费降下来,依然有大批用户过来,这个就是我们互联网的能力呀,现在70多万注册用户,今年发展到1000万,那么用户就基本覆盖OK了,用户有需求自然来了”(说得倒也不错)也许是那天想得太多,晚上一晚上睡不着,失眠了,翻来覆去想这个案子,躺下了又起来把招商银行线上分期商城研究了一遍,看了很多关于信用卡中心的材料,我认为一家互联网化的应该是有很大机会,哪怕是在学校市场,未来还可以随着他们学生毕业进入社会,金融会伴随他们一生。我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我要领投趣分期5000万美金,而不单单是1500万美金,我认为这家公司能做大,只要解决了线上化这个问题。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了,要向信用卡中心学习,现在有手机APP,一个APP就能是一张信用卡,根本不需要去发卡呀,趣分期之前的业务只相当于信用卡中心的分期商城,是金字塔的塔尖,没有信用卡,没有塔基,业务很难做大呀。信用卡是用来支付各种高频购物需求的,把学校周边商户和电子商务都串起来。说干就干,我约了罗敏和曹毅第二天到我办公室,跟他们说了我的想法,罗敏也刚好想到一块了,我们确定了产品名字就叫趣支付和趣店。我还跟罗敏、曹毅约定,投的5000万美金必须坚决执行这个战略,不然我就不投了,他们也都答应了。我找曹毅来,一是让他来做个见证,二是跟曹毅商量哈这5000万能不能不通过他的SPV投了,由昆仑万维直接来领投,趣分期毕竟是他介绍的项目,不经过他同意肯定不能绕过他直接投,这是商业信誉。同时现在融资吃力这个局面,投与不投更需要我独立的判断,而且如果不能通过并参加董事会参与公司的管理,这么大笔钱是对股东的不负责。曹毅很爽快就答应了。就这样,我们把C轮投资趣分期5000万美金的事情就这么搞完了。趣分期也很快上了相当于信用卡的趣支付和趣店(校园里的C2C小件电商平台),每个大学生在线上完成各种信息注册后,趣支付自动给每个大学生授信,可以在趣店购买日常生活用的方便面、可乐等产品,这样就不需要靠线下地推大军一个个学校的去做面签授信了,完成了把用户从线下赶到线上的过程中。在过程中,线上化是最重要的一步,只靠线下发展,是无法实现规模化的高速发展的,做起来之后线上的效率一定比线下高,但做线上开始做的时候是非常难的,一定要找对切入点。我在之后的投资笔记里会讲到一批互联网金融公司怎么样赶上线上这波机会完美实现IPO的典型案例。四、三个月砸一个亿一开始的会议上,我跟罗敏说的是用3个月时间在6月中旬之前上线就行,但实际上仅仅过了3周时间,趣支付和趣店系统就上线了(后来趣分期改名的时候为什么叫趣店集团,历史渊源就在这里),完全超过了我的,当然产品也做得比预期简单,这就对了。趣分期的这个打法是非常有效的,发展十万店铺十万大学生自己配送,趣分期几乎可以在一年之内把2000万全国大学生都发展为自己的用户(而按之前的速度,10年都做不完)。产品上线观察几天之后,罗敏就跟我豪言,4月底目标10万单一天。开了200个学校,已经2500单了,产品还有不少bug,还在测试。之后没过几天,他就改了目标了,“我要疯狂砸钱,然后发展商户。我要每个月砸三千万进去呀,三个月砸一个亿,到六月底目标一百万单”,看得我在微信目瞪口呆,但心里乐开了花。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希望他把学校周边店铺打通,他安排了老定团队去做,后来我想明白了,也就没有催他了。罗敏通过建立趣店平台来发展趣支付的方式是对的,如果靠一只1000人的团队把学校周边店铺打通(这个团队后来也解散了),需要的时间太久了,最主要原因是已经有一套固有的支付系统,新的商务信任关系的形成会有很高的时间成本,通过趣店这种新的模式会更多,就跟支付宝的发展一样,如果一开始就做线下扫码支付,估计也起不来,也是靠着淘宝才起来了,多年后才进入了扫码支付市场。《【英雄榜】郑俊敏:如何打造一支超强战队?|官三游:专业,专心,专诚》 精选四9月23日,中行郴州分行第三期青年大讲坛在全行青年员工的期盼下如约而至,本期大讲坛不仅有青年业务创新小组成员参加,更吸引了全辖公司客户经理、综合客户经理和个人客户经理参加,行领导全程参与指导,青年大讲坛的影响力与日剧增。  本期青年大讲坛分三讲进行。第一讲由公司业务部讲解托管业务,将在省行跟班学习到的托管知识与心得体会如数家珍地向大家婉婉道来,重点介绍了、银行理财托管、托管、托管、托管等五个重点托管产品。接着,公司业务部中小团队选取身边的三个典型中小不良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而引申阐述出的六个方面的风险,并从客户经理准入、项目准入、流程控制三个方面提出管理要求。  紧接着个人金融部又从、过度投资、诉讼、资金流向、押品管理等方面生动地讲述身边的案例,达到以案释法、以案析规的效果。  青年大讲坛是郴州分行青年员工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是实现党建融入业务的重要手段、是青年工作的一个闪亮品牌,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业务培训融入党日活动、团日活动三合一的有效路子,自6月下旬青年业务创新小组正式成立以来,以每月一期的频率连续举办了三期,不仅讲授新产品新业务以便青年业务创新小组成员开阔业务视野、启迪营销思路,也注重从日常工作中筛选典型案例对青年员工进行风控教育,在鼓励大力发展业务的同时,灌输风险防控意识,使青年员工不仅成为精通业务的营销好手,也是遵规守纪、防范风险的全面型人才。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请关注的官方网站:https://tuotiansudai.com/《【英雄榜】郑俊敏:如何打造一支超强战队?|官三游:专业,专心,专诚》 精选五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本文节选自钛资本董事合伙人、前IBM高级培训师李骅在钛坦白第57期在线课的分享。点击链接,注册成为钛媒体Pro专业版用户,可以免费参与钛坦白在线课,与钛客直接交流,并查看丰富的专业数据和信息:http://www.tmtpost.com/pro创业本身就是面对不确定性,但是如果你可以以一种“非常确定的状态和心态”去面对这种不确定,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和你一起来面对这些不确定,包括我自己。今天所讲的Check List(自检列表)就是希望帮助创业者全面审视自己和项目,提前做到心中有数。我把整个自检过程分为认知自检、心态自检、逻辑自检、形态自检、误区自检、自检总评。建议创业者在今天的课程结束后,能够根据今天所学客观地给自己和项目打一个分。分高,可以加强自己的信心,逐步做到我们所谓的精益创业;分低,可以由此产生动力,把自己缺位的那一部分拉升起来。当然了,今天的分享都是从投资人视角。因为创业者必须从自己的立场和角色中跳出来,生出“第三只眼”才能更冷静更客观的审视自己的项目。认知自检大家要清晰的了解到什么样的创始人受投资人的青睐,而自身又具备多少这样的素质。越早期的投资人越关注人的因素。道理很简单,因为还没有出来“果”,自然只能关注“因”的部分,而“人”是“因”的核心部分。从“人”的视角来看“因”又有两方面:一是“内因”,也就是你的基因,你的DNA,可能是你与生俱来的部分。二是“外因”,你的历史和经验,这是随着你的成长不断积累和沉淀的东西。投资人所偏好的创业者类型“别人家的孩子”:清北交复、哈佛、斯坦福这种优等生,或者说是在世界500强做过高管又出来创业的这些创业者。毕竟创业对智商还是有一些要求的,这个人群的智商应该不会太低。尽管人和人的智商差异本身并不是特别大,但是在创业这个特别残酷的竞争环境里,也只有金字塔尖才能胜出,可能智商上1%的优势会反映到企业运作的方方面面,日积月累就会形成比较大的影响。我最近遇到一些这一类“根正苗红”的创始人,学习能力特别快,商业的感觉也特别强,正是因为这样的基因和教育背景,产生了这样的行动能力,不断把企业强势推动起来。“另类一点的人”:有的投资人希望创始人能和别人有稍微不太一样的调性和特质,而且恰恰是这种不一样的地方,让这个创始人能把事情做成。我非常认可《亮剑》里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一支部队里的传统和性格是首任首长所决定的,这是部队的“魂”。对企业也是这样,企业从三五人到三五百人,甚至发展到三五千人,再回过头去看,其实企业的DNA和创始人的DNA是高度一致的。这是我们通过大量个案发现的一点。而大家又知道商业竞争的核心是差异化,所以在芸芸众生里,如果你的思想、性格与众不同,可能你本身就是商业差异化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你就有可能把所做的商业做得与别人不一样。持续创业者:这应该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投资人的偏好,因为商业的运作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投资人的眼里这样的经历是能够**降低创业的的。创业一定会遇到坑,而且创业者也一定会为此买单,但是已经有过创业经历的这些人,遇到类似的坑一定程度上就会规避。这就等于是已经有人为此买过一部分甚至大部分单,这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大家都喜欢持续创业者。更何况还有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通过他之前的创业经历,心智已经得到了锤炼,这可能才是爬创业这座大山最难跨越的那一部分。如果你是这三种类型之一,那么你总能找到喜欢你这一款的投资人。不过即便你很难归到这三者之中的一类,也没有关系,因为这只是一种特性很鲜明的创业人群表现,影响到投资人最核心的东西不是贴的这些标签,而是创始人的品质。投资人偏好的创业者品质我接触了大量投资人,最深刻的一个体会就是:越资深的投资人越会“一眼看事,一眼看人”,他表面听你在讲理想,讲抱负,讲产品,讲你的业务逻辑,但是没有一刻不在审视你的为人,对你进行深入透彻的观察。被投资人青睐的创始人品质共性就算画像再清晰,收集再多的样本,也很难真正被提炼出来,所以这也就是投资人不太可能被AI替代的一个关键问题。因为很多认知是来自于感性的东西,但是就我看来,正直、坚毅、灵性这三种DNA至关重要。创始人的潜质=努力×(正直+坚毅+灵性)正直:创始人正直的DNA就决定了整个公司会非常正能量,面对困难总能向前看,也不会用虚假或者欺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坚毅:这种DNA体现到创始人身上是一种百折不挠的韧性,会体现到强目标导向和强制性力的贯彻,其实我们会发现创始人都有一种一定要把事情做成的“轴劲”。灵性:这个含义就很丰富了,比如说对市场的敏锐性,对商业的洞察力和快速学习能力都是一种灵性。每个人灵性的表现是不一样的,但任何岗位上,特别灵光的人一定是成长特别快的那个人。创业者也是如此,而且创业项目的成长性一定程度上跟创始人自身的成长性会有很强的关联。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创业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创始人在前面玩命的跑,带着后面一群人也跟着他玩命的跑,你跑得慢了整个团队都会跟着慢下来。还有一个推动这三个品质旋转的因素,就是努力。也就是各种鸡汤里都会提到的“汗水”的部分,这是基本项,如果缺少这项其他那三项都不值一提,这是推动整个轮子旋转的基础。所以我个人总结了一个公式:创始人的潜质=努力×(正直+坚毅+灵性)。说实话其实现实中无法真的用这个公式算出来,但对于每个创始人我都是在用这样的一个公式在审视对方,进而支撑起我对这个创始人的判断。各位可以结合刚才讲的内因和外因来看一看自己的DNA和你现在要做的这些事情特质是不是匹配?你是不是既努力、又正直又坚毅而且还充满灵性的那个人?如果还有欠缺,那么你的短板又是什么?又该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能够非常高效的把自己所做的商业支撑起来?心态自检这里的核心命题就是:创始人的心态是不是ready?是不是已经能够直面创业这么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晨兴资本是小米的早期投资人,而刘芹作为晨星的创始人,对雷军最大的感慨就是“雷军在创业的时候抱有相当强的敬畏之心和成熟心态”。对雷军的这种认知也很大程度上吸引了他进行投资,准确说,这不是他对雷军的评价,而是他自身对创业者特质的“人设”,然后用这种设定来看雷军的吻合程度。所以对“敬畏之心”和“成熟心态”这两个词我是非常认同的。敬畏之心人们往往是因为敬而效仿,因为畏而上进,这样通过敬畏让人有目标,有动力。你看了乔布斯、雷布斯的创业故事热血沸腾,决定要效仿他们开始人生第一次创业。你可以壮志豪情、无所畏惧,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无数失败的案例,得出来的结论就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如果没有七到十年的努力是不大可能成功的。而且这七年也不是浑浑噩噩的七年,而是心智、体力都极度消耗的七年。这样的七年你能有几个呢?雷军是40岁后创立的小米,这应该说是他人生最后一次豪赌。就算你还年轻,还可以重新来过,但是第一次创业如果失败了,很大的可能就是你这辈子都不再想创业了,真正能浴火重生的人是寥寥无几的。浴火之后,大概率事件还是“被大面积烧伤、生活不能自理”。我就拿我自己职业生涯的心态转变来做案例说说“敬畏之心”这件事吧。我曾在一家本土ERP公司做了七年。从公司营业额300万开始全面的负责销售,七年之后这家公司做到一个亿的时候我离开。当时的我的感受像是和一帮人一起打造一艘船出海,尽管风浪很大,很摇摆,但是感觉还可以驾驭。后来因为想有更多的成长,去了IBM,国际商业机器,从字面上就能感觉到它的体系庞大。所以在IBM的时候就感觉是在一艘航空母舰上,我呆了五年也没有走到甲板的一个边缘,尽管这种高速运转对每个船员的要求也蛮高的,但是说实话人在上面还会有很稳的感觉。因为你感觉你永远也不会触及到海水。直到我有一天因为不满足而走上创业的道路,这时感觉自己就是扑通一声跳到茫茫的大海里,只有不停的游,因为你的生死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时候你不但要让自己活着,还得拖着那些被你忽悠下水的人一起玩命游。这个过程中的人,内心其实经常会一种濒临绝望的感觉,但是你要不断给自己和创业伙伴希望,你每一分钱都是凭自己真本事赚到的,什么品牌,什么保障,什么支持跟你都没有一毛钱关系。谁不怕死?创业和生命是一样的,只有你对死亡怀有敬畏之心,你才能真正的被这种动力推动、成长。成熟心态创业者必须经历的一个人性挑战,我个人把这种变化称为从“防御式”到“开放式”。创业项目就像你的孩子,当你初为人父时,你觉得孩子哪儿都好,虽然你不知道他会成长成什么样的一个人,你只是盲目的相信一切向善,一切对孩子指指点点的人你都会下意识的回击。这种情况你其实还没做好准备成为一个成熟的“父亲”。我也能理解,那种刺痛耳膜的置疑有多令人厌恶。但当有一天你趋于理性的时候,你就会懂得更多的信息获取有利于企业的成长,也懂得要灵活迂回的处理投资人的置疑而不是针锋相对。最近服务一个和汽车服务有关的案子,第一次和创始人聊天时,我提出一个有点尖锐的问题,剑指他逻辑的核心。他没有反驳也没有认同,而是想了想说:“这个问题我还没有认真思考过,暂时不能给你答案,但是我会认真考虑。”这句话说出来,我就知道他已经是个拥有开放心态、成熟的“父亲”,最后他总结自己对这个项目的思考说,“实话说,变化太多,太多不确定,我没有完全想清楚我们要什么,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之前生生死死趟过的这些“坑”已经让我们非常清楚不做什么。”凭这句话,我不但愿意帮他一起面对更多的不确定,也愿意无条件支持他现在既有的决策,这也是我作为投资机构对这种成熟心智最好的尊重。通过这一段话,大家可以去映射一下自己现在的状态:你是已经进入“开放式”的状态,还是仍处于“防御式”?这可能会很大程度上决定你成长的速度,决定你接纳的能力,以及你未来企业的走势。所以哪天夜深人静、无人叨扰的时候,你可以静静的问问自己:我究竟怎么看我自己创业这件事?我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逻辑自检从用户价值到经营价值再到你的商业逻辑都够Solid吗?大家可以看这张图,我们每天都在谈逻辑,尤其是投资人逻辑。应该说逻辑是经过他大量的历练高度锤炼出来的这种规律。每个投资人都会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投资逻辑,当你的项目可以符合他基本投资逻辑的时候,恭喜,你已经拥有了这家机构的“入场券”,或者可以理解成是60分的及格线,现在我们就来谈谈怎么样的案子才算是从逻辑意义上及格。我和上百家投资机构有过深入的沟通,有的人喜欢看“势”,跑道是不是好的时机?有的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静脉输液一针见血技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