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广告业务应该从那人格包含几个方面面着手,流程是怎样的

对一个公司进行调研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_百度知道
对一个公司进行调研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对一个公司进行调研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是对物流公司进行调研,,(请尽量详细一点)
我有更好的答案
股权(受谁的控制,是否国企),以及控制其他企业的情况,及关联单位和最近期间主要股权、企业若干年度经营业绩对比分析,现金流量分析?
4、公司是如何做到项目的顺利完成?1、企业所处行业,是否需要特别资质,企业有无在这些方面遇到过障碍6、财务报表分析及财务附注查看7、行业所受法律的限制,行业前景,所处阶段(新兴行业或成熟行业或衰退行业)2、行业主要客户对象3、行业主要竞争对手及市场占有率4、企业类型、资产置换、关联交易等情况51、公司的性质及人员情况2、做过哪些软件开发的案例?3、对于医疗行业发展趋势有何看法
采纳率:100%
管理方式、客户评价、规模、业务范围公司基本情况、利润比例,存在问题..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6种主流移动支付方式比较_行业动态_新闻中心_RFID世界网
6种主流移动支付方式比较
作者:董峥 陆金华
来源:卡研究资讯
摘要:本文收集了部分资料和信息,从产品背景、技术、使用流程等几个方面,对Apple Pay、HCE、银联闪付、EMV标准的非接触式支付、支付宝、微信支付进行比较,从中看到几种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有兴趣的读者对几种支付方式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了解。
关键词:[3900篇]&&[98篇]&&[0篇]&&[82篇]&&[72篇]&&[45篇]&&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种创新的支付方式不断推出,好不热闹。但是这些新的支付方式已经让用户有些无所适从。到底哪种方式更安全,更便捷?本文汇集整理了几种主流移动支付方式,由于本文并非技术讨论,采用简单明了的类比说明,让普通用户尽量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移动支付行业发展动态,因此不能很全面的表达,难免挂一漏万,疏漏在所难免。本文得到了佘云峰的帮助,也表示感谢。
  2014年,苹果公司的Apple Pay伴随着iPhone6及系列产品进入市场,它的便捷支付模式,不仅吸引了支付行业从业者的目光,由此可能唤醒了步入绝境的NFC产业,而且还吸引了大量的“果粉”和支付“发烧友”们的垂青。
  事实上,也正是Apple Pay的闪亮登场,也的确为支付领域刮起了一场“飓风”, 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兴起,让支付方式推陈出新的速度超过了以前数年,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NFC支付、mPOS支付、扫码支付、声波支付、指纹支付,“刷脸”支付、虹膜支付、光子支付等等如雨后春笋般走入我们的经济生活,深感乱花渐欲迷人眼,让本就硝烟四起的中国支付市场大战愈演愈烈,各路诸侯群雄逐鹿、好不热闹。而从市场的反映来看,普通用户对这些新兴的支付方式如果没有“小恩小惠”的话,几乎都是一种漠然的态度,能够积极体验和尝试的寥寥无几,多是一些行业里的人和支付“发烧友”的“天地”。
  随着移动终端的不断创新,以及电商的爆发性增长,对移动支付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大。在这些支付方式中,又以移动支付领域的竞争最为激烈,由支付宝、腾讯两家互联网巨头企业为代表的线上支付机构,与线下支付霸主的中国银联展开了惨烈的“肉搏战”。尽管Apple Pay和以EMV为代表的非接触式支付方式尚未进入中国,或市场份额很低,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在移动支付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本文收集了部分资料和信息,从产品背景、技术、使用流程等几个方面,对Apple Pay、HCE、银联闪付、EMV标准的非接触式支付、支付宝、微信支付进行比较,从中看到几种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有兴趣的读者对几种支付方式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了解。
  Apple Pay: 雷声大,雨还远
  Apple Pay一经推出,在NFC领域中犹如“一石惊起千重浪”,整个行业简直沸腾了。不过由于种种原因,Apple Pay进入中国似乎还比较遥远,让很多“果粉”哭诉无门,真有点雷声大,而雨还远的意境,而且目前仅在美国适用,未来将推广到英国和韩国,至于何时中国用户能用上Apple Pay还不得而知。
  回顾笔者知道NFC一词,应该还是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移动发布了手机钱包,揭开了我国手机钱包发展的序幕。同时也推出了世博会手机门票,客户需更换具有手机钱包功能的SIM卡,不换手机和号码,就能购买“世博手机票”,直接持手机进,入世博园区,并在世博园区内的合作商户进行消费支付,也让国人首次认识了手机支付。
  但是,中国移动的手机钱包由于大环境的原因,面临使用不便、特约商户使用热情不高的问题。有“中行小达人”之称的陆金华表示:尽管中国的一些手机厂商们很早就涉足了NFC,但阻碍基于NFC标准的移动支付发展缓慢的原因,除了移动支付标准之争外,恐怕更重要的是参与NFC产业的各方都画地为牢,只想自己通吃整个产业链,拒绝与他人合作共同做大市场。即便现在一些以NFC为核心的企业还在探讨NFC的前景,但似乎并没有找到医治顽疾的良方,倒是NFC越来越有边缘化的趋势。
  ApplePay依托苹果这个业界龙头老大的背景强势闪亮登场,让NFC产业的参与者们顿时看到了一线生机,重新燃起了对NFC的期待。Apple Pay改变了之前产业链的生态环境,即与发卡银行、信用卡组织签订达成协议,如果消费者使用Apple Pay付款,苹果公司将从交易中抽取一定比例的分成,并且不向商户收取费用,但是这种模式恐怕对其进入中国市场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HCE:来得快,待观察
  2013年,Google发布Android 4.4 KitKat(奇巧)操作系统,使任何的Android NFC设备可在不需访问安全元素的前提下进行移动支付和其他安全应用。
  Android 4.4的NFC支付与移动运营商引入了一个新的开放式架构,让应用程序在“云中”管理用户的付款信息,通过主机卡仿真(HCE)支持基于NFC的安全交易、付款及客户忠诚度计划,访问卡、交通卡和其他定制服务。任何Android设备上的应用程序都可以效仿NFC智能卡,让用户在设备没有设置安全元件(SE)的必要情况下点击启动与他们所选择的应用程序。应用程序也可使用一个新的阅读器作为读者的HCE卡和其他基于NFC的交易模式。
  就在与Apple Pay进行合作不久,VISA和万事达卡又陆续宣布推出利用近场通信(NFC)提供新的移动支付方式——HCE。两者的规范虽然存在着一些差异,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双方提出的HCE规范将会择优综合。
  HCE的出现让更多的消费者特别是安卓系统的用户,也可以像Apple Pay用户一样,只需用智能手机即可完成支付。
  日,工行在北京与中国银联、VISA合作,推出亚洲地区首家HCE云支付信用卡产品。工行此次通过率先利用这项“颠覆性创新”的技术,搭建覆盖线下近场支付及线上远场支付一体化的便捷体验,有意站到移动支付的风口翩翩起舞。VISA的首张HCE应用的信用卡以与拥有“宇宙行”之称的工商银行合作,彰显了其对HCE的的姿态,工行对这张HCE云支付信用卡的目标剑指500万张,更是显出雄心勃勃。HCE来了,来得很快,但效果如何,还需要拭目以待。
  银联闪付:起得早,醒的晚
  中国银联在基于NFC方面的尝试也非常早,在2011年银联就推出基于NFC的银联支付标准——闪付,这种金融IC卡的非接触式支付也得到了大量POS机支持。据统计,支持银联闪付的POS终端已经占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中国银联对商户POS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这也是其它几种支付方式无可比拟的。可以说闪付的支付环境建设已经非常不错。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银联对闪付功能的设备应用、市场宣传,以及用户习惯培养方面做的非常不够,无论是持卡用户,还是特约商户,真正认识“闪付 QuickPass”标志和能顺畅使用的并不多。刚刚结束的银联“6.2优惠”活动中,尽管对使用闪付支付有很非常大的优惠措施,但是却有些“叫好不叫座”的感觉。闪付推出多年,也如同它的原型NFC一样,并没有培养起消费者使用闪付的习惯,很多标注“闪付QuickPass”标识的终端已经沦为摆设。
  实际上从各种新兴支付的测试情况来看,使用银行卡的闪付功能是交易最为简便,而且也是最安全的移动支付方式,一来无需使用任何设备作为辅助工具,第二,无需向其它设备绑卡,提供主卡片信息。从2015年中国银联的一些举措来看,显示出其强力推广“闪付”的决心和勇气,虽然银联对闪付有些“起得早醒的晚”,但总算是醒了,对闪付的普及我们拭目以待。
  EMV:非接付,属“老大”
  1999年2月,当时的Europay(欧陆卡)、万事达卡和Visa共同成立了EMVCo组织,共同发起制订的银行卡从磁条卡向智能IC卡转移的技术标准,是基于IC卡的金融支付标准,已成为公认的全球统一标准。在EMV标准的基础上,万事达卡和VISA又推出了各自的非接触式支付系统PayPass和PayWave。
  EMV2000标准是国际上金融IC卡借记/贷记应用的基础性技术标准,亦是公认的框架标准,目前的正式发布的版本有EMV96和EMV2000。中国银联于日正式加入这一标准体系。2014年3月,EMVCo组织发布了Tokenization标准,苹果公司于同年9月发布Apple Pay,率先支持这一标准,之后VISA、万事达、中国银联、谷歌等卡组织于第三方支付机构也纷纷开始支持这一标准,这将提高手机支付与在线支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支付宝:追时尚,抢市场
  支付宝支付是二维码支付的代表,二维码支付是一种基于账户体系搭起来的新一代无线支付方案。韩国与日本是使用二维码支付比较早的国家,韩日两国的二维码支付技术已经普及了95%以上。
  支付宝由于缺乏线下POS机的优势,单凭线下收单业务已经没有“油水”。另外,支付宝意在打造自己的一套支付系统,才是其在2013年终止线下收单业务的根源。从这两年支付宝的市场举措来看,全力打造以二维码支付为核心的支付生态系统业已逐渐成形。同时,二维码支付的使用环境建设也已经成为热点,一些厂商的POS机也已经兼容了二维码支付流程。
  二维码支付手段在国内兴起并不是偶然,形成背景主要与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兴起、IT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快速推进息息相关。有了先进的移动终端设备的支持,更有了移动互联网催生的移动消费中大量的支付需求,凭借时尚、便捷的客户体验,在支付领域得到了市场中年轻一代消费者的追捧,推动了二维码支付已经成为了移动支付的主力军。
  2014年3月,央行从客户支付安全的角度考虑,下发紧急文件叫停了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但实际上支付宝二维码支付并没有真正停止过,二维码支付的布局和优惠活动依旧紧锣密鼓地开展。或许市场的选择是最有力的结果,未来多种支付手段并存的局面即将到来。
  微信支付:既生瑜,何生亮
  微信支付与支付宝支付同出一辙,主打二维码支付。从市场中实际看到的一些情况中,似乎微信支付没有它的对手一般张扬,或许是忌惮央行的一纸禁令,而在悄悄地布局,但凭借在移动互联网行业中的地位,得到移动支付领域的一席之地还是很轻松的。
  尽管微信支付与支付宝支付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也各有特长。微信支付,是依托强大的微信圈为基础,为直接的用户支付提供应用场景的生态体系。支付宝支付更侧重为支付工具。但是二者已经在很多地方越来越趋同了。也许深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
&已有条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新闻:7-167-167-167-167-15
关键字搜索:技术文章:[97篇]&&[0篇]&&[0篇]&&[3篇]&&[0篇]&&[9篇]&&成功应用:[60篇]&&[0篇]&&[0篇]&&[0篇]&&[0篇]&&[2篇]&&解决方案:[20篇]&&[0篇]&&[0篇]&&[2篇]&&[0篇]&&[1篇]&&
图片新闻:
最新发布产品224被浏览55,474分享邀请回答45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7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移动支付的英语作文 移动支付四级英语作文
作文一:《英语新词:移动支付 mobile payment》300字2010年04月30日09:17英语点津
好消息!世博买票和入园可以免去排长队啦!本届上海世博会上,用户可选择购买“手机门票”,入园时只需在检票口将手机放到特定的感应区域“刷”一下,挥手之间就能完成检票过程。而这种门票的便捷正是基于“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
请看《中国日报》的报道:
In a country with over 700 million mobile phone users, exploring the mobile paymentmarket may appear lucrative. And that may explain why tele operators, banks and technology firms - from home and aboard - are aggressively pushing their services in China's mobile payment industry.
在一个手机用户超过7亿的国家,发展移动支付市场前景看好。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国内外的电信运营商、银行和科技公司都在拼抢中国的移动支付业务。
文中的mobile payment就是指“移动支付”,也就是指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支付,通常是手机。我们最常使用的有mobile wallet(手机钱包)和mobile banking(手机银行)。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进行支付,也就是SMS payment。
除了直接通过手机支付外,用户还可以使用手机登陆WAP网站,进行消费和购物。这里的WAP指的是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说得通俗点儿,就是能使手机上网的技术。说到这里你可能明白了,WAP手机就是指能上网的手机。如今为了方便快捷,很多每天都处于online(在线)状态的年轻人多会采用online payment(网络支付)的形式。
作文二:《移动支付的发展》1900字移动支付的发展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商品交易的支付方式和手段历经多次变化。从最原始的以货易货交易,到几千年来将货币作为商业流通中的媒介物进行面对面的交易,再到近几十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用卡作为支付媒介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今,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催生了移动支付,它使人类的商业交易活动摆脱了时间、空间的束缚,使人们在移动的环境里也能方便快捷地实现支付。
一、当前我国金融和支付服务存在的不足
1.金融服务资源相对不足,便捷性也不够。据统计,平均一个银行从业人员要应对490人,仅计算柜面服务人员的话,平均一个柜员至少要应对1000个客户左右。在广大农村和贫困地区,金融服务资源更是有限甚至为零。银行网点服务不仅资源有限,在时间便利性上也有限,通常是上午8点到下午5点,虽然有自助设备如ATM和网上银行,但这方面资源也相对不足。
2.现代支付系统成功的解决了大额和小额支付问题,但对于更小金额支付或微支付关注还不够。从已有的数据来看,现有的支付系统和非现金支付工具主要代替了现金在单位支付和个人大额支付中的使用,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更小金额支付或微支付,仍然以现金方式完成,事实上这部分支付具有频率极高,金额很小的特点。
3.零钞、硬币大量使用,社会成本较高。现金投放主要解决零售小额支付和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微支付。所以,这部分大量流通的零钞、硬币必然会增加货币的印制铸造、运输、保管、残破币兑换及反假币等多个环节的成本。
4.非现金支付给社会管理提供的便利未能触及更小金额及微支付领域。非现金支付较之于传统的现金支付在社会效益层面上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为社会管理提供了便利,换言之,支付的金融功能与社会管理功能相结合。如以实名制开立银行账户,凭单位信用开具票据,用银行卡进行日常消费,不仅提高了全社会的资金清算效率,而且实现了对客户身份确认和交易处理的信
息化、集约化管理,节约了社会管理成本,提高了社会管理效率。虽然移动支付发展迅速,实现了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的非现金支付,但在面对面的近场微支付领域中,现金仍被大量、广泛的使用,非现金支付的社会功能在微支付领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发展移动支付的重要性
移动支付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随后在韩日出现并迅速发展。中国最早出现则是在1999年,由移动与工行、招行等金融部门合作,在广东等一些省市开始进行试点。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应该来说初具规模。
1.拓展金融服务空间。移动支付发展的快,主要得益于移动支付对传统银行业务的有益补充。对于生活在银行网点覆盖不到的地区的居民来说,以前无法直接享受到银行网点的服务,有移动支付后,可以直接用手机进行交易。这能较好地解决银行金融服务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的问题。与传统银行服务模式相比,移动支付依靠较少的基础设施投入,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通信网络和设施终端,从而以较低的成本拓展支付服务,为手机用户提供便捷的支付服务,促进金融全面普及,达到广泛的便民和惠民效果。
2.为微支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便捷性是移动支付的第一特征。只需一部手机、只要有通信网络,便可以完成支付,不受网点、营业时间的限制。这种随时随地的便捷性,以及手机在普通民众中的广泛普及,使移动支付成为解决微支付的最佳选择。
3.逐步代替零钞和硬币。以日本为例,随着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流通中的硬币,特别是小面额硬币总金额增速在不停下降。可见,移动支付对微支付中的零钞和硬币的代替作用是明显的。减少零钞和硬币的使用不仅能降低现金的生产和管理成本,也能降低现金的使用成本。
4.进一步实现支付的社会功能。在微支付领域推广移动支付,能够提高微支付资金的清算效率,实现对交易的信息化和集约化管理,随着手机实名制的推广从而实现了微支付主体的身份确认,做到有据可查、有迹可循。有效减少管理成本,节约社会
三、我国推广移动支付具备条件
1.我国的移动支付服务可以由商业银行、移动营运商和第三方支付组织分别提供,也可以合作提供。银行的优势在于其完善的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和庞大的客户群的绝对信任。移动营运商则拥有安全的通信渠道,有庞大的手机用户资源和便捷的服务终端。
2.广大的客户群是发展移动支付的基础。随着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和粘合度越来越高,移动支付必然会更加普及。
3.目前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技术环境。目前,移动通信网络已经非常成熟且覆盖面极广,中国银联的POS跨行网络体系也链接了各商业银行,金融与通讯的融合已有了经验和基础。
4.逐步完善的法律框架。我国已经相继出台了《电子签名法》、《电子支付指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其中《办法》的发布为包括移动支付在内的各类新兴支付方式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办法》的配套制度,以及移动支付的业务规则等,也在制定中。
四、大力发展移动支付还需要做什么
1.首先要有积极的、正面的政策导向。
2.鼓励多样化的业务模式
3.倡导统一的技术标准
4.加强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5.防范和打击犯罪
6.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总而言之,移动支付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各方参与者的通力合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成为现代金融服务和支付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作文三:《移动支付的未来》1100字据国外媒体报道,智能手机本身并不具有大范围普及移动支付的功能,而搭载NFC技术的可穿戴式设备能提供更好的便携性和更广泛的服务。因此,可穿戴式设备可能会取代智能手机,成为移动支付的未来。
在美国,智能手机的普及率逐年上升。据市场调研机构Score的统计,智能手机已经占美国手机市场的57%。然而,移动支付的发展却没有跟上来——这已经不是什么行业秘密。有些专家将这个问题归咎于技术瓶颈或安全问题。也有些人认为,市场还没有准备好。据调研机构Javelin的预测,通过移动设备支付的货币总额将由去年的3.98亿美元飚升至2018年的54亿美元。如果这个走势不可避免,那我们面临的问题将是:什么东西可以让消费者的支付行为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答案是具有NFC技术的可穿戴技术(设备)。
NFC是什么?
NFC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缩写,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由飞利浦公司和索尼公司共同开发的NFC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 和智能控件工具之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 提供了一种简单、触控式的解决方案,可以让消费者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
NFC具有成本低廉、方便易用和更富直观性等特点,这让它在某些领域显得更具潜力——NFC通过一个芯片、一根天线和一些软件的组合,能够实现各种设备在几厘米范围内的通信,而费用仅为2~3欧元。如果NFC技术能得到普及,它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使用许多电子设备的方式,甚至改变使用信用卡、钥匙和现金的方式。 NFC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大致总结了蓝牙技术协同工作能力差的弊病。不过,它的目标并非是完全取代蓝牙、Wi-Fi等其他无线技术,而是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领域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
可穿戴设备的时代
谷歌、三星、苹果、微软等科技界的佼佼者都有计划开发自己的可穿戴设备。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把2013年称为“可穿戴计算年”。事实上,研究机构IMS预测,2016年可穿戴技术的市场规模将超过60亿美元。
不过,为了让移动支付服务真正能在大众中普及起来,科技界的巨头需要在这些设备上增加其他新的功能,以应对更庞大的市场——使男女老少都乐意在商店中使用移动支付。
2007年,第一款iPhone真正彻底改变了消费者的行为。今时今日,如果你走在街上或站在拥挤的地铁车厢里,你都会看到周围的人在拿着他们的手机发短信、看书、看视频、搜索和消费。它就像一个全能的设备,所以许多人对它深度依赖。
智能手机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主要是得益于其设计、功能和便利性。iPhone有着直观的用户界面,容易上手,方便浏览,更容易使人上瘾。为了让可穿戴设备也有类似的魅力,我们应该扩展其功能和服务,而不仅仅让它成为一个通知接收器。
NFC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用手腕佩戴的可穿戴式设备天生是一种安全的设备,它也是你居家旅行的好助手,你出门在外时甚至不能没有它——它可能会最终取代智能手机。但是,为了向主流大众普及这种设备,它需要使用一种新的技术去扩展其功能,并能够像iPhone一样改变人们的消费
时下,NFC就是最好的选择。它的技术已经成熟,它不仅可以使你的腕戴设备实现移动支付功能,它也可以成为你的公交卡、工卡、车库钥匙、家门钥匙等。这种技术能使智能手表从“儿童玩具”变身成为主流大众所接受的设备。更进一步说,它使移动支付更加普及。
作文四:《移动支付的弊端》900字移动支付的弊端
近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移动支付安全问题,揭露移动支付背后隐忧,引发关注。报道称,连日来,不少民众的银行卡被通过移动支付的方式盗刷,而安卓手机的漏洞则成为黑客的突破口。除了安卓系统漏洞威胁移动支付安全,还有哪些移动支付安全隐患呢?小编汇总了九个案例帮您了解移动支付的安全隐患。
1.小心骗子在商场建免费WIFI盗网银
长沙的小刘喜欢用免费WIFI,一次在商场发现很多和商场名字相似的的WIFI,没多想就选了一个不要密码的,没想到不久之后他的网银就被人转账600元。小编提醒,有些免费WIFI是黑客搭建的,可能盗取密码,尽量不要使用免费WIFI进网银、支付宝。连接WIFI前要通过360手机卫士WIFI体检,确认安全。
2.有手机病毒专门偷钱
小张网购了一部新手机,没想到第二天,手机流量就超了,夜里还自动安装垃圾软件。原来,手机被植入了“不死木马二代”病毒,据了解,“不死木马二代”能偷耗流量,控制手机网银,甚至可卸载安全软件,该病毒目前已感染百万部手机,小编提醒大家及时查杀。
3.卖旧手机小心泄密
有市民把旧手机卖掉,导致4张银行卡12万不翼而飞,不法分子通过数据恢复,从旧手机获取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盗取钱财。小编提醒,旧手机即使恢复出厂设置,数据也能被恢复,建议使用360安全换机彻底粉碎旧手机数据,保护隐私安全。
4.二维码不要乱扫
浙江汪女士在淘宝交易,对方发来个二维码,汪女士没多想,用手机扫了下,点了链接,没多久,支付宝、余额宝中18万元被转走。类似案件已发生多起,小编提醒大家不要乱扫不明二维码,打开360手机卫士安全二维码扫描,拦截恶意网站。
5.工行“95588”短信可能是骗子
青岛的徐先生收到工行“95588”号码发来的短信,提醒网银密码次日失效,要登陆指定网站升级,徐先生深信不疑,最终一万七千元被骗子转走。其实这是骗子使用改号软件发送的诈骗短信,收到类似短信,请务必与银行核实。
6.手机突然无服务,可能有人在偷你银行卡的钱
不久前,重庆王女士的手机突然无服务,以为是故障,后来竟发现银行卡里两万元被偷,原来,骗子获得了王女士的个人信息,补办了王女士的手机卡,再找回支付宝密码,把钱转走。小编提醒,不要将与支付有关的敏感信息随便留给别人。
7.骗子可冒充任意号码找你要钱
近日,广东警方抓获40名群发诈骗短信的嫌疑人,并缴获大量伪基站设备,骗子利用伪基站能冒用任意号码(如运营商号码、银行号码)强行向手机发诈骗短信,已有不少人被骗,小编提醒大家收到“要钱”短信,务必电话确认。尽量安装360手机卫士拦截伪基站垃圾短信。
8.换手机号别忘解绑微信账号
江苏扬州一位女士的微信账号四处向朋友借钱,后经了解,原来是她之前所用的手机号码停用后未与微信解除绑定,被他人冒用。小编提醒,更换手机号码前,要及时在微信设置里解除捆绑。
作文五:《移动支付的未来》1000字本文首次将移动支付的各种支付方式进行比较。RWW在未来几个月内会持续关注这个问题,现在仍然有许多刚刚出现的问题和答案需要分析总结。谁会赢得这场竞技?NFC真的会让线下交易遭到重创还是仅仅就是一个看起来很美的技术?这些问题以及将来更多的问题都是我们未来几个月要着手研究解决的。
移动支付已成为主流技术,电子商务逐渐转向移动商务,人门关注的焦点转向了智能手机NFC技术的应用。但问题是:没人会觉得NFC会未来几年移动支付中扮演主要决定色,如果这样,短期内的移动支付生态系统又是怎样的?
现在的移动支付市场以几大支付为核心:运营商直接支付,手机钱包,手机信用卡读卡器及应用商店,那么移动支付未来到底会朝哪个方向发展?
NFC在支付领域前景并不明朗
坦白一点说,NFC在支付领域不会广为使用。原因有很多,基础设施已经准备好,但是围绕基础设施的一些工作还有待完善。现在看来,最有潜质被广泛使用的应该是万事达卡的PayPass。但PayPass需要更新升级来支持任何形式的支付方式,这在支付领域是非常关键的。
围绕NFC的另一个问题是,有太多人想分得这块蛋糕,Google  Wallet,AT&T,T-Mobileh等等,都想加入。Google已联手万事达信用卡,花旗银行,CitiBand,Sprint等其他NFC合作伙伴,进军这个领域。
[移动支付的未来 三联教程]
但是,有一个难题:各方利益相冲突。真正想要卖东西得到服务的零售商被排挤在外,而运营商则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这些交易要通过他们的“通道”来进行,他们获得了收入的一半分成,而金融机构提成1.75%到3%,如何找到各方利益的一个平衡点?就这点来讲,NFC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这期间会发生什么事情?还记得一种叫WiMax的4G技术吗?在没有成熟之前就销声匿迹,NFC或许会成为支付界的WiMax。
运营商支付已经成熟
由于方便操作,运营商支付将在微型支付中扮演重要角色,现在的运营商支付已经可以为在线或者离线用户提供服务,像PaymentOne的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号支付,通过短信确认支付。上周其在CTIA大会上提出的“One  Care”功能,使得这种方式非常安全。在运营商支付领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之前一直令人不满的收入分配问题,商家只得到收入的40%,剩下的由运营商及合作伙伴分得,现在则将商人的收入提高到了80%甚至90%。相对来说,这种支付方式比较成熟。
手机就可当信用卡读卡器使Square, VeriSign 以及  Intuit都欲挤进这个行业,这种方式潜力巨大。但是,其竞争真并不惧怕,觉得还没有威胁到自己的核心业务,比如Paypal移动支付总监Laura  Chambers就说了:我们不惧竞争,这个行业横向还有很大空间”。
PayPal到底在干什么
实际上Paypal根本不在乎Dongle的发展,也不觉得现在有必要将NFC技术整合到现有技术当中。他们现在要做的事情都要以其基础假设为中心,为客户提供他们需要的服务。PayPal现在已逐步退出主流。但他们表示,会在合适的时间整合NFC技术,现在的关键是为使用手机钱包的客户提供尽可能多的灵活性。Paypay关心的是整个支付流程而非单纯的支付。现在PayPay为商家和顾客推出了端对端的忠诚奖励服务等,PayPal相信手机支付领域在还有很大的水平发展空间。eBay现在联手Facebook  ,Open Graph API及新X.Commerce来巩固 PayPal业务,Paypay称之为 “开放的商务生态系统。”
Via RWW
(annie 供雷锋网专稿,转载请注明!)
作文六:《外国人眼中的移动支付竟上了2017高考作文题》2700字外国人眼中的移动支付竟上了2017高考作文题
出品|百度文库
作者|王真
2017年高考全国1卷作文考题材料中,提到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居然有中国人习以为常的移动支付!可见一部智能手机就足以让留学生在中国自由出行。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Ⅰ套)语文真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几年中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甚至让很多留学在外多年的学子归乡时感叹,小时候对支付的印象是看着奶奶打开裹着好几层的旧手绢拿出零钱为你买一根冰棍;慢慢长大了,当你有些零花钱,你总会小心翼翼地放在最安全的荷包里;后来,你有了人生的一个钱包、第一张银行卡、第一张信用卡以及第一次丢钱的经历;再后来,你成了土豪,有了一个长款的皮夹,里面装着无数张象征着个人财富的银行业、会员卡和钞票…
而今天,你的一天可能是这样过的:麦当劳买早餐,手机打开微信支付;中午吃午餐,手机订餐支付宝支付;逛街累了喝瓶水,小商超收银台印着硕大的二维码;晚上打车回家,扫码支付车费……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只要绑定了手机的银行卡余额足够,你几乎不需要拿出钱包里的现金就能完成一天之中的大部分支付场景。而在中国的三线及以下的城市,虽然现金支付仍然是主要交易方式,但移动支付也已经开始渗透。
与移动支付齐名的共享单车、网购和高铁一并被称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其中三个都与互联网相关。中国移动支付发达到什么程度,到菜市场走一圈就能有所体会。
(这家公司可能在中国互联巨头的互联网金融战略推进中逐渐弱势,甚至消失)
在“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日前发布的2017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中,玛丽·米克尔认为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中国移动支付的交易额,在2012年前,这个数值几乎为0,而在4年后的2016年,已快速增长至5万亿美元,即34万亿人民币,按照1000万/套的房子,可以买340多万套房,而同期美国的移动支付规模只有1120亿美元,只有中国的1/50。
观点一:中国移动支付:烧钱烧出来的全球领先地位
由于移动支付在国内市场几乎已经普及,上至商场超市,下至路边小摊小贩,几乎都会使用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甚至主流乞丐,为了更好的乞讨,胸前都挂着二维码…
中国移动支付发展迅速,在全球范围内领先,一个原因在于中国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消费文化不同,另一个原因就是国内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等巨头为了普及移动支付,不断烧钱。
客观的局面,在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已经形成了双寡头垄断的局面:根据2016年的统计数据,支付宝的份额最高,但在微信的蚕食下已经降低至54%,而微信的份额大概是37%左右。支付宝和微信为了争夺移动支付市场,不断在线下烧钱搞活动。
(BAT三巨头在移动支付的推广中有不同程度的发力)
最初,支付宝为了推广移动支付,培养用户习惯,将每月的28日定为支付宝日,在线下用支付宝支付都将享受不同额度的优惠,最终统计,人均补贴大概是200元左右。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让用户使用支付宝支付,多数接入支付宝支付的商家,用户在支付时都会进行打折。
腾讯为了推广微信支付,赶超支付宝,其烧钱速度相对于支付宝而言,有过而无不及。在对商家和用户优惠的基础之上,不断展开市场优惠活动,例如在2016年10月9日至11月26日期间,每周日到周四为鼓励金领取日:用户在合作商户门店使用微信支付消费第一笔且大等于2元,即可100%获得随机鼓励金,单笔最高888元。另一方面,腾讯也设立微信支付日,当天在线下使用微信支付付款,都会立减,具体金额不定。2016年,英国《金融时报》曝出腾讯为了推广微信支付已经烧钱几十亿。另外,无论是微信还是支付宝,为了推广移动支付都曾与春晚联合举行活动,在整个春节期间烧钱动辄都是几亿。
微信和支付宝为了争夺市场,在凡是支付宝出现的地方,几乎都会有微信支付的身影,只是两者在补贴力度上不同。
正是由于烧钱严重,给予商家和用户都有补贴,才促使移动支付在国内市场发展迅速,在用户习惯已经快养成的今天,支付宝以及微信仍时不时搞活动,继续攻城略地。而且,在国内市场上,新兴的共享汽车、共享单车等共享经济,都是烧钱培养用户,在用户习惯养成之后,开始在市场上进行收割。
所以,中国移动支付发展迅速,其实并不能反映中国互联网技术比美国先进,多数原因是国内巨头烧钱培养用
户习惯促成,另外一点是后面我们会提到的消费习惯差异。
观点二:高频的移动支付,其实只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开胃菜”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在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用户量是覆盖最广的,其次是百度钱包、京东钱包等等。
按照中国国情,移动支付是必须要和现金、银行卡等对比一下。移动支付便利性优于现金和信用卡,百元以下小额交易占比快速增长,逐步取代现金。2016年,百元以下小额交易占据近80%的移动支付交易额。低成本促进了小额支付的发展,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钱包的平均成本低于中国银行卡、美国借记卡、美国信用卡和PayPal,只略高于现金。换句话说,就移动支付的成本而言,对个人和全社会的资源都是一张节约。但移动支付本身,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移动支付的习惯和技术基础,使得共享单车等新的商业模式创新得以形成)
随着移动支付在中国越来越普及,使得共享单车、直播、付费内容等产业的崛起也成为了可能。另外,移动支付也成了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入口。百度、蚂蚁金服、腾讯、京东金融分别借助百度钱包、支付宝、微信钱包、京东支付切入互联网金融行业,业务涵盖了支付、理财、金融、保险、信用等。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宏伟蓝图中极其重要的部分。
观点三:在移动支付领域 欧美日为何远远落后于中国
谈起移动支付,各国竞争不断,都在打造新的支付功能来吸引人们,比如苹果的Apple Pay中国的百度钱包、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等,几乎各个店铺都有普及,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却不怎么样,为什么呢?
先来看看我们的近邻日本,日本在移动支付方面起步比中国要早得多,且市场发展已经十分成熟。日本早在
2006年就已经出现了非接触式支付功能,并且在日本NFC近场通信支付也很普及,但作为互联网金融组成的移动支付,日本的发达程度并不是十分理想。这些年来随着中国访日游客数量大增,加上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预期,日本政府正在推行一种更为简便快捷的支付系统。但这种被动的集成和应对,可能永远跟不上中国的步伐。
(发达的信用卡体系是欧美移动支付落后于中国的重要原因)
相比较移动支付,欧美人而更习惯用信用卡。我们知道美国是信用卡的发源地,凭个人信用签名记账在美国有着深厚的传统。数据调查显示,60%的美国人存款不足500美元,而移动支付必须使用储蓄卡,这就是移动支付以及转账功能在美国普及慢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美国的信用卡体系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已经非常完善,几乎日常的各种消费场景都可以用信用卡结账。虽然最近几年苹果公司和谷歌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电子钱包,但在美国这个特定的市场,发展状况不甚理想。
百度教育邀请百人知识天团教师入京,现场拆解2017年度高考真题知识点结构,并对高考真题进行现场解答。请大家一起和文库君期待专家天团对真题给出的答案和解析!
同时,百度教育和百度搜索合作在结果页上线特型结果,欢迎大家百度搜索高考真题、高考作文,获取更多高考资讯和解读。
作文七:《2015移动支付》2500字2015年移动支付展望:打车应用出局
滴滴和快的先后进入企业租车市场了,这是在“专车”业务之后又一次业务扩张,在我看来这两款明星应用终于“走上正道”,不再只是腾讯和阿里移动支付“两马战”的道具,而是从“支付培养器”真正回到“用车服务提供商”。想必大家记得去年春节期间滴滴和快的的补贴大战、微信和支付宝的红包大战,成为各大科技媒体头条常客。到了今年,滴滴和快的看样子已经退出,是不是移动支付大战不再打了呢?答案必须是否定的。不只是没有停止,移动支付大战2015年已大幅升级。
一、打车已无法满足培养移动支付场景的目的
在零售、餐饮、订票、转账、交通诸多场景之中,交通相对普及并且使用频率最高,几乎每个人每天都需要用到交通工具,绝大多数人还是用公共交通工具。在过去运营商推广NFC支付也是选择公交卡作为切入点。腾讯和阿里分别投资打车应用,并且补贴数亿资金掀起前所未有的倒贴式营销大战,核心目的路人皆知:要推广支付、拉动绑卡数量、培养移动支付场景。
不过,现在打车应用已无法满足巨头的胃口。经过一年鏖战,打车应用格局已尘埃落定,一家名为“TalkingData”的公司发布报告宣称滴滴MAU
达到快的两倍,
也有机构说快的才是市场老大。总之中国打车App=滴滴+快的已是既定事实,它们覆盖的用户数已达到一个量级:滴滴年初宣布用户数已突破1.5亿,每日1217万订单;倘若TalkingData报告靠谱意味着快的用户数已近8000万,不考虑重复两家用户数合计已超过2.3亿,这几乎是智能手机用户数的二分之一,已经很难再获得新增用户,它们已无法满足巨头们拉动用户绑卡的胃口。
打车App接下来核心任务是拓展更多业务,把积累的用户资源盘活,避免沦为巨头短期的工具;并且维系好司机的利益让用户有车可打,维系住存量用户的习惯。过去并未全面参战的巨头百度不久前高调投资Uber但短期应该不会进入打车市场,更多是在专车市场与滴滴、快的们竞逐,这与移动支付有巨大关系,但还牵扯到地图业务、国际化业务诸多方面,不是“为了做支付而投资业务”的逻辑。因为正如前文所言,打车、用车都已经不能满足移动支付新场景培养和新用户获取。 二、2015年移动支付大战最重要场景:票务支付
移动支付战争并未结束。在去年微信发明以“红包”带“支付”的方法之后,阿里、微博纷纷跟进。效果如何不得而知,有人说微信支付快速做到了1亿用户,把支付宝做了10年的事情一下做了;微信随即出面否认,但谁又知道这是不是烟幕弹呢?反正今年手机QQ和百度都开始做红包了,据说微信红包、手Q红包都会与CCTV春晚合作,并引入不少品牌赞助商,要玩一场全民红包活动,红包大战升级体现的是移动支付大战升级。
近日百度则杀入票务支付领域,用户在手机百度搜索电影票,可直接在线选座购票支付。如果已是手机百度用户,支付立减10元;如果用百度钱包支付,再减10元。除了百度贴钱发红包之外,还会请明星出面给粉丝发红包,吸引用户参与热情,借助贴吧这一粉丝社区玩儿粉丝经济。红包大战从微信VS阿里,到WAQ再到WBA
Q,玩家越来越多,再次说明在中国互联网不只是免费模式盛行,现已经进入倒贴模式,移动支付大战一浪高过一浪。
2015年移动支付大战的关键词是红包大战、BAT三国杀,还有“票务”。百度这次红包大战选择电影票切入,这个市场与打车市场相比如何?
2014年全国电影票房296.39亿元,线上票房包括在线选座和团购订票占35%,根据增长率看今年春节档在线选座占整体20%左右,春节档整体票房将超26亿元!春节档70多部激烈竞逐,支付工具们也会纷纷施展身手,因为支付金额本身大。打车之后下一个补贴热点就是电影票,用户低价免费看电影的好日子来了。
包括电影票在内的标准高频的票务成为打车之后的第二块“肥肉”,百度在机票、门票上有去哪儿,去年5月联合去哪儿网推出全国5A景区门票半价活动,据说效果还可以。微信已整合电影票、机票火车票到“我的钱包”,支付宝则成为06的支付工具之一。
BAT围绕“票务支付”战犹酣。
三、移动支付大战三大趋势:场景扫描、娱乐玩法和跨界营销
如果说2014年移动支付大战非常野蛮贴钱,核心目的是绑卡数量的话,2015年移动支付则会呈现完全不一样的趋势。
1、场景扫描。真正的适合移动支付的场景会被巨头们去拓展,不只是打车、不只是便利店,商超、票务、餐饮、旅游甚至公交系统,都会成为移动支付渗透的目标,巨头们就像地毯式扫描一样去寻找可以用到移动支付的场景,做彻底的“地推”;
2、玩法娱乐。形态各异的红包大战不只是给用户贴钱,也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优惠券、抵扣券、可提现现金都成为“游戏”的“虚拟礼物”,人们在过去的虚拟互联网世界获得真金白银的收获,最终转化为移动支付用户。微信红包兴于
全民红包游戏,后来者会在其基础上探索更多娱乐化玩法,比如与线下广告牌合作摇一摇,比如邀请明星送红包。当大家都在撒钱时,只是送钱已经无法吸引用户注意力;
3、跨界营销。纵观几个巨头玩法,支付大战的同时也是抢眼球的营销大战,而营销的参与者除了BAT之外还有电影、品牌厂商、传统媒体,非常跨界。比如微信红包就成为滴滴的营销平台,滴滴还引入了飞利浦等第三方品牌厂商成为红包冠名者;春节期间各大红包也会与品牌厂商合作,红包不只是一个“装钱的袋子”,而是承载了更多营销内容。这背后是一场跨界营销大战。
四、移动支付2015年形态:远程虚拟ID支付成主流,NFC发力
众所周知,移动支付可以分为几大类:基于实体卡的刷卡型支付(POS机、拉卡拉)、基于远程ID的线上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钱包、百度钱包)以及NFC近场支付。2014年,中国上演的支付之争主要是围绕前两种形态之间,以及远程ID支付的“内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传统金融机构对二维码支付这样的新兴支付方式的反击。
2015年BAT为代表的“远程ID支付”玩家的内战会成为最大看点。不论是点对点转账,还是二维码支付,还是声波支付,以及小米们在考虑的基于手环鉴权的移动支付,实则都是基于远程ID的线上支付,只是在技术实现和识别交互方式上有所不同。一年下来想必大家对于NFC支付的普及程度都有所见闻,我个人并没有发现新增多少NFC场景;但对于新兴互联网支付方式的支持倒多了不少,尤其是常用生活场景,比如便利店、商超等等,基本可以认为,互联网支付正在成为主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NFC支付开始被巨头们关注。支付宝已支持通过公交卡支付,手机QQ5.4版内置的QQ钱包则与银联合作,支持所有“闪付”银联卡。虽然NFC并未大热,但大家已经开始提前卡位,可预见百度钱包很快也会支持NFC。 接下来就看历史积淀(也是包袱)深厚的支付宝钱包,移动用户基础巨大的微信支付还有流量大户百度钱包的表演了。支付宝钱包已取得优势但并非绝对压倒性优势,还会继续培养场景,尤其是零售类场景,因为不论线上还是线下它都是解决买“东西”的需求;微信支付借助用户基础优势并且使了几股巧劲,比如红包也取得了不菲成绩,但线下还需要加快速度;百度钱包在过去不到一年时间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百度的资源是流量,基因是营销,如果能够把营销与支付打通,发现、拉新和交易串起来,会让第一阵营打得更猛烈。总而言之,2015年移动支付大战本质是互联网巨头的内战,互联网支付势不可挡,正在成为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
作文八:《移动支付》3600字移动支付
伴随着网购、航旅等电商领域市场的逐步成熟,更多的支付企业开始将眼光放在市场更为宽广的传统领域。所以未来几个季度,以B2B电商、行业解决方案、保险基金、物流为代表的新兴领域市场将逐步放量。另外,以移动支付、多用途预付卡为代表的支付形式,将为第三方支付企业贡献更多的交易额。
中国手机用户突破9.2亿,手机支付用户总数突破2.5亿户,移动物联网手机购物保持300%以上的增长,世界已开始进入手机物联网购物时代。闪购手机物联网,以物联网为基础、手机为终端,以独有的技术实力实现了移动电子商务与手机购物平台的完美融合,这必将引发划时代的市场变革.
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 移动支付是近年来支付服务方式的重要创新之一,也是新兴电子支付的主要表现形式。 移动支付业务最早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随后在韩国和日本出现并迅速发展。中国的移动支付最早出现在1999年,由中国移动与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部门合作,在广东等一些省市开始进行移动支付业务试点。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应该说初具规模,无论是从业机构、市场占有情况,还是用户数量、业务规模,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移动支付的发展也受到运营环境、安全技术、政策法规等因素的制约,与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市场相比,中国的移动支付行业表现出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已形成了较完备的价值链。广大商业银行、各主要移动通信运营商以及众多的第三方支付服务组织都积极参与进来,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移动支付的应用范围已经涉及转账汇款、网上购物、公共缴费、手机话费、公共交通、商场购物、个人理财等很多领域。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移动支付主要应用于小额支付;另外,由于业务收益分成所涉及的环节较多,同时需要负担前期建设的基础费用,在目前业务发展未达到预期规模的情况下,整个行业仍处于非盈利状态。 从移动支付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在政策法律方面,我国关于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成熟,但在电子支付相关政策法律方面还不够完善,第三方电子支付组织的合法性尚未得到认可;在经济环境方面,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连续快速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网络经济发展迅速,信息化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我国手机用户群体不断增加,刷卡消费习惯逐渐形成,社会信用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在技术环境方面,移动通信网络已经非常成熟,中国银联的POS跨行网络体系也覆盖各商业银行。我们可以通过一组具体的数字来了解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情况。根据中国银联公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6月底,全国手机支付用户总量突破1920万户;2009年上半年共计实现交易6268.5万笔,金额170.4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2.4%和63.7%,预计全年将超过350亿元。再来看移动支付的潜在市场—网络购物市场的发展情况,根据国内某调查机构公布的数据,2008年中国网购市场的年交易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200亿元,说明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还有很大发展潜力。最后再看移动支付用户的基础数量,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为3.38亿,其中手机上网用户为1.55亿,占46%,而整个手机用户的规模高达7亿,这为移动支付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总的来看,我国移动支付发展处于非常有利的发展时机。 二二二二、、、、中国移动支付发展条件中国移动支付发展条件中国移动支付发展条件中国移动支付发展条件 1) 中国手机用户智能终端占比低,系统平台具有多样性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10月底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规模已经达到95230.5万户,3G用户规模已突破1亿,达到10245.7万户。但其中智能手机的占比依然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远程支付的发展。根Nielsen和艾媒咨询公布的研究数据,中美手机终端类型对比中,中国智能手机的占比为19.5%,相比美国的43.0%还有较大差距。 2) 安全
性担忧、消费者使用习惯不成熟阻碍移动支付发展     近一两年,移动支付逐步走入了人们的生活,然而一些与之相关的安全性事件,如木马病毒、资金被盗等情况也屡屡发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移动支付的推广。慧聪邓白氏的一项用户调研数据显示,“安全性差”和“对业务不了解”是消费者不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的主要原因。特别指出的是,“对业务不了解”表明移动支付的 应用场景还相对较少,用户的使用习惯也远未建立起来。 3) 近端支付标准的选择     在近端支付方面,中国近端支付标准一直未有定论,这使得在长期以来市场一直在两种标准的选择之间徘徊不前。这不仅影响到上有产业链的制造商们对硬件生产的 投入,也使得在下游的商户们不得不安装多个种类的POS机,这样不仅消耗了社会资源,也使消费者在多个标准的产品面前无所适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移动支 付的普及。
影响移动支付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移动支付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移动支付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移动支付发展的主要因素 从移动支付在各国的发展情况来看,影响其发展主要有下列因素: 一是盈利性。对于一种通过市场化方式推广的服务品种,盈利性是吸引各方积极参与的重要因素,也是保持这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移动支付产业价值链涉及众多主体,并产生了许多具体应用模式,有的是移动运营商主导,有的是商业银行主导,还有的是第三方支付组织联合有关机构进行主导。但无论谁来主导,均要发挥各类主体的竞争优势,寻求良好的盈利模式,实现多方共赢。因此,盈利性的问题实质上是产业价值链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 二是安全性。移动支付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然而对广大用户来说,大家在接受移动支付带来的方便、快捷等好处之前,也非常关注支付的安全性问题。安全性包括技术安全和资金安全两个方面。技术安全是指使用移动支付是否对手机等设备有特殊的要求,是否更换现有的手机,是否要更换SIM卡,用户的银行账户和个人身份等敏感信息,通过手机和商家的网站、支付网络等传输和存储,它的安全性怎样?资金安全是指移动支付通过第三方支付组织处理时,通常会存在资金沉淀问题。这些资金的所有权依法属于客户,但实际上由第三方支付企业进行支配,如何保障沉淀资金的安全也是广大客户关心的问题。因此,有关各方要通力合作,不断创新,提供更多手段和方法,使得我们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更加安全、保险。 三是便利性。便利性是移动支付的灵魂和生命。移动支付便利性的提高,一方面在于手机和新兴技术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在于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对传统支付业务处理模式和处理流程进行重组或创新。出于对便利性的追求,催生了移动支付众多的业务处理模式,但每一种业务模式的发展必须要以安全性为前提。 四是公信力。社会公众的接受程度决定了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检验社会公众的接受程度,首先要看社会公众能否方便地获得移动支付服务,其次要看社会公众是否认可移动支付的优点,是否愿意使用手机办理支付业务;第三,其他支付方式的普及情况以及社会公众的支付习惯也影响对移动支付的接受程度。 五是法制化。完善的法规制度是移动支付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移动支付的发展目前还处于成长阶段,与此相对应,其发展环境也表现出一个产业发展初期的稚嫩、无序的特征。许多业务在政策灰色地带的快速发展,面临未来业务被管制的政策风险。必须从移动支付业务准入、电子货币发行、业务监督管理等方面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保障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为移动支付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六是标准化。移动支付涉及众多参与机构,各机构间通过电子信息交互完成支付业务处理。因此,统一的业务和技术标准是业务畅通处理的前提,只有统一了标准才能规范产业,进入正轨化发展。目前移动支付业务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业务标准,各运营主体也没有一个整体的推广模式,这样很难形成一个中长期规划和长远的发展思路。要总结中国银行卡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防止在移动支付领域再一次出现银行卡“联网通用”工程。在多方运营主体并存、业务模式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必须做好有关业务和技术的标准化建设,为移动支付业务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四四四四、、、、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方向与策
略建议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方向与策略建议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方向与策略建议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方向与策略建议 针对上述对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我们认为行业的发展将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 注重多平台的应用 虽然中国手机用户整体正在向智能化转变,但功能手机、山寨机还广泛存在,并且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还具有多样性,因此跨平台的移动支付成为一个重要趋势。未来,移动支付不仅可以通过APP应用程序的形式进行操作,也可通过WAP或者短信、语音等形式完成。 2) 安全性需得到保障 在手机安全方面,由于手机涉及到用户的诸多私密信息,且一旦丢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非常之大,随着手机操作系统逐步完善成熟,一些木马病毒也应运而生,对手机支付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在移动支付的安全方面,一是需要支付服务提供商通过软、硬件的方式进行防护;第二,也要通过一些手机号绑定、短信验证码等方式进行支付确认;最后,就是要完善相关的风险赔偿机制,切实保障用户的移动支付过程和资金的安全。 3) 移动支付的形式将更加多样化 未来,移动支付将和更多的技术形式进行结合,它的内涵将进一步丰富。例如,与二维码的结合,将使移动支付不再割裂地分为近场和远程;与LBS技术的结合, 本地搜索和消费将在信息和资金方面实现完全闭环;与指纹、语音识别的技术结合,将使移动支付甚至摆脱对手机的依附。 4) 移动支付需要更多的应用场景 如同Google Wallet 的发展路径一样,移动支付将可能是POS收单,还可能是预付费卡、本地折扣、用户积分,甚至是面向个人的消费信贷。基于这些支付形式,无疑将产生更多丰富类型的商业形式。 在我们看来,移动支付除了继续广泛应用于网上购物、游戏充值、生活类缴费以外,还将广泛地与线下付款、移动金融理财、移动终端的机票预订等更多的应用场景进行结合,并通过如银行账户绑定支付等更加便捷的支付方式,为用户提供广阔的应用覆盖和完善服务。
作文九:《移动支付》2500字装
线  SHANGHAI  UNIVERSITY 课程论文 COURSE PAPER
学    院  社区学院
学    号  14122677
学生姓名   翁嘉锋
授课教师    杨玲  题
论文题目(中文)
中文摘要:中国移动支付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国移动支付的历史、中国移动支付的现状、未来的趋势
论文题目(英文)
英文摘要(abstract):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history, China Mobile paid
关键词(key words):China Mobile payment history, China
Mobile payment situation, future trend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
我从前看过一本网络小说《吞噬星空》,讲的已经是未来的故事了。其中有一个情节是这样讲的,主角用他的手机给他的弟弟银行转账。现在想来,这真的是太低端了。我们的科技每经过一个十年都会突飞猛进。现在移动支付已经悄然兴起,谁敢说十年以后移动支付不会普及到家家户户。让我有了这种想法的是,我最近看的一篇文章《移动支付,下一个风口谁来主导?》 :苹果在最新版本的iPhone 6开始正式推出Apple Pay, 一项基于近场通信(NFC)技术的触碰式付费功能。很多人笃定,以苹果一贯的行为风格,它不会随意性的支持一项功能,除非这项功能的生态系统已经成熟,或者苹果已经下定决心,要推动这个生态系统的成熟。
一、中国移动支付的历史
1.最早在1999年,中国移动与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部门合作,在广东等一些省市开始进行移动支付业务试点;
2.2002年,中移动在广州即开始小额移动支付的试点;2004年银联也常常开展以手机和银行卡绑定的移动支付合作;
3.2006年中移动在厦门启动近场支付的商用试验;
4.2008年近场支付试点扩大到长沙、广州、上海、重庆;
5.2010年银联联合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18家商业银行,以及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两家电信运营商,及部分手机制造商共同成立“移动支付产业联盟”。
6.2011年6月,央行下发第三方支付牌照,银联、支付宝、银联商务、财付通、快钱等获得许可证。但由于支付标准不统一等原因,国内的移动支付一直没有大规模推广。
7.三大运营商纷纷成立了移动支付公司:中国移动于2011年7月成立中国移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中国联通于2011年4月组建了联通沃易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信2012年3月成立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2011年12月三大运营商移动支付子公司同时在获得央行颁布的支付业务许可证,运营商在开发移动支付产品和推广上的积极性得到提升。  装订线
二、中国移动支付的现状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应用APP的泛滥,移动支付近年来也是逐渐的兴起,虽然还没有成为主流,但是也占了相当一部分人群。正如当年的淘宝网购,谁也不会想到网购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达到现在这样一个高度。     然后就是谈到移动支付的现状。如今中国拥有超过十亿部手机,银联则拥有超过20亿张卡片以及一千万家,所以移动支付市场的前景可想而知。第三方支付、银行等争相推出手机支付客户端,二维码支付、无线支付、语音支付、指纹支付等应用,此外购物、理财、生活服务等交易类应用也在不断出现,大大丰富了移动支付的市场应用环境。 移动终端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是移动支付迅速发展的重要前提。2011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156.7亿元,同比增长609%;预计2012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51.5亿元,到2015年将达到1046.7亿元。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业界也纷纷看好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前景。
而移动支付市场发展速度也没有辜负业界的厚望。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迅速,全年交易额规模达到742亿元,同比增长
67.8%;移动支付用户数同比增长26.4%至1.87亿户。易观智库预计未来3年移动支付市场将保持快速发展,2014年交易规模将达到3850亿元,用户数将达到3.87亿户。
如今阻止移动支付更进一步的发展,主要有三大瓶颈。
1.运营商和金融机构间缺乏合作
运营商、经融机构、移动支付第三方虽然有合作,但彼此间运营模式不统一,给移动支付的发展制造了困难。另外,不同的主导方技术方案也是不同的,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的载体及其工作频段不统一,分别工作于13.56 MHz和2 GHz频点。
2.交易的安全问题未能妥善解决
移动付款更强调一个安全性,信息的机密性。这不像是拿现金去买东西,你不用的担心钱会突然从你手中消失。而移动支付却可能存在这个问题,如果一不小心泄露了自己的安全信息,钱就可能不翼而飞。其一是技术问题,软件开放商和运营机构要从源头上杜绝信息泄露的问题。其二也是国家在对移动支付这方面的法律保障不够健全有关系,合同签订、发货、付款、违约、售后责任、退货、纳税、发票开具、支付审计等。
3.行业标准尚未能完全完善统一 一个正确合适的标准可以给人们带来便利,但现在移动支付仍然缺乏统一的被广泛认可的支付安全标准。又或者说,是缺乏一个足够大的,可以让消费者信赖的支付平台。国内移动支付产业链中各部门应加强合作,制定通用的移动支付安全保障流程、协议、安全管理等标准,保障移动支付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促进移动支付产业的安全、快速、健康发展。只有一个相对完善的行内标准才能给用户提供一个诚信的支付环境。
三、未来的趋势
移动支付的趋势从如今的发展来看已经进入了上升期,而移动支付的发展也会带来一些影响。 1.替代纸币虚拟化
美国移动支付公司Square的出现引领了一场支付方式革命——抛却繁琐的现金交易和各种名目繁多的银行卡,你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即可完成付款;正如Square的宣传语一样,整个交易过程“无现金、无卡片、无收据”。
包括Square在内,GoogleWallet、PayPal以及其他NFC支付技术正带领我们走向一个无纸质货币时代。
2.虚拟货币国际化
比特币(Bitcoin)是一种P2P(peertopeer,点对点)虚拟货币,类似于Q币,它以文件的形式储存在你的电脑里。你可以用它购买一些虚拟物品,如果对方接受,你也可以用Bitcoin购买现实物品。
Bitcoin与Q币和现实货币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它不属于国家或任何组织和个人,任何人只需有一台联网的电脑就能参与其中;在Bitcoin的世界里,货币的自由度达到空前高度。而因为系统产生Bitcoin的速度和数量有限,许多急着使用Bitcoin的用户就宁愿用现实货币与其他人兑换,如此一来,Bitcoin就开始流通,有了价值
然后是国内的移动支付行业,并没有走在世界前沿。但也说明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还未成熟,还有很大的开放空间。据信,三星的下一代智能手表功能包括移动支付,让移动支付更加安全的指纹扫描仪。最早将在 2015年2月的MWC上亮相。   而三星电子与中国银联宣布签署合作协议,推出NFC手机支付服务。
作为智能终端领域始终占据绝对优势的两大厂商,开始以竞争性的姿态介入这个市场,将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
众所周知,微信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入口,同时也是最大的平台。按照腾讯公开的战略诉求,连接人与服务将是微信发展的关键性方向。
显然,除了电商作为成熟的线上交易之外,为传统行业提供连接能力的案例,进入2013开始,我们可以发现,开始呈现爆发性的增长的态势。
王府井百货、海底捞、深圳市供电局等等传统行业都开始接入微信,同时微信支付,作为与NFC近场支付不同的另外一种移动支付技术,也自然随着微信进入传统行业在移动场景的交易环节。
结束语:移动支付的市场值得我们去开发。
百度百科、《移动支付,谁是下一个风口》
作文十:《3G时代的移动支付业务》2900字移动支付业务就是使支付行为电子化、移动化,就是用手机代替钱包,也称手机钱包业务。*移动运营商:为支付业务提供商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提供平台,同时担当了一个可信的第三方的角色,负责对支付业务提供商和消费者之间的身份进行监督。未来需要成本更低、更具开放性的近距离非接触通信技术应用到移动支付业务中来,惟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全球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移动通信研究部
移动支付业务就是使支付行为电子化、移动化,就是用手机代替钱包,也称手机钱包业务。从理论上讲,能够为用户带来很大的方便,将成为未来支付业务的发展方向。早在几年前就有运营商推出了手机钱包业务,但该业务的发展远未达到预期效果。用户对移动支付业务的关注度一般,金融机构对推移动支付业务兴趣不浓。
日本NTTDoCoMo是发展移动支付业务较为成功的运营商之一。2004年7月推出手机钱包业务,截至到2005年4月底已有超过 300多万用户。NTTDoCoMo的移动支付业务在实现方式和价值联合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实践证明了这些尝试的正确性。随后KDDI也效仿NTTDoCoMo,将采用相同技术——FeliCa近距离非接触通信技术,于2005年9月推出移动支付业务。FeliCa近距离非接触通信技术在日本日渐盛行。
我们预计近距离非接触通信技术将成为未来移动支付业务的主流技术。日本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日本NTT DoCoMo开展移动支付业务情况
日本NTTDoCoMo移动支付业务是全球发展得最好的运营商之一。2004年7月推出手机钱包业务,具有钱夹功能的手机使用了索尼公司的FeliCaIC芯片技术。FeliCaIC芯片能够运用在诸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中,能够存储包括个人或企业确认信息、银行帐号、信用卡帐号等数据。用户通过在特殊的读卡器晃动装有FeliCaIC芯片的移动终端,完成诸如购买车票等一些支付行为。截止到2005年4月底,在日本,使用该项业务的用户超过300万户,安装有这种特殊阅读器的零售店达到2万多家。使用这项业务的麻烦是必须事先为手机充值,才可以将预先支付的币值记录在手机内部的芯片里,之后才能进行消费,并且有使用最高限额的规定——470美元。
NTTDoCoMo此次注资1000亿日元(9.45亿美元),占有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34%的股份,联合三井住友推出的手机钱包业务,进一步完善了手机钱包业务。业务推出时,DoCoMo将推出一款新的信用卡,用于和三井住友的信用卡相连接,由此可以取消最高消费额度的限制。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将采用其普通信用卡网点铺设技术,建立必要的基础下层构造,使移动信用卡支付业务在全日本铺开,包括全日本成员连锁店特殊终端的建设,使得用户能够用其所谓的移动钱包手机完成移动支付。
图1-1 NTT DoCoMo和三井住友合作推出手机钱包的业务流程
2、日本开展移动支付业务成功经验
(1)采用了FeliCa IC芯片技术,方便用户操作
目前移动支付业务采用最多的实现方式是通过短信、WAP等方式远程控制完成支付。采用这种方式用户在需要交纳费用时需用短信或WAP的方式,通知移动运营商;运营商或从用户事先在运营商处开的虚拟帐户中扣除一定金额,或通知银行在和手机号码绑定的用户银行帐户上扣除一定金额;支付行为完成后,运营商还要以短信等方式告知用户支付已完成。
图2-1短信、WAP等远程控制支付
以短信为例,用户不仅要输入繁琐的文字信息,还要记住手机钱包业务的接入码,再发送完请求购买信息之后还要等待运营商的确认信息,这样一来一回,需要等待的时间很长,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通过短信这种方式只适合购买一些数字产品,购买现实中有形商品就显得非常繁琐,不如传统的货币或信用卡支付方便。
FeliCa IC芯片技术是由索尼公司研制的一种近距离非接触支付技术,最早应用在交通系统,乘客可在特殊的阅读器前晃动FeliCaIC卡购买车票。将FeliCa IC芯片移入手机是NTT DoCoMo的一大创举。移入FeliCaIC芯片的手机通过在特殊的阅读器前晃动手机,就可将支付数据、票据或者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到移动运营商或者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像短信、WAP等方式,用户不必输入繁琐的文字信息或者浏览手机寻找相应消息,一来方便了用户,二来节省了时间,另外,在手机处于关机状态下依然能够完成支付。这样不仅扩展了FeliCa IC卡的应用范围,还有效解决了移动支付手机操作的不便利性。
(2)和支付业务提供商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
移动支付价值链通常包括4个部分:消费者、内容提供商/零售商、支付业务提供商(PSP)和移动运营商。
* 消费者:拥有移动终端并愿意用手机完成业务或商品支付的用户。消费者在价值链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选择采用使用手机支付方式、向PSP注册登记和认可支付行为。
* 内容提供商或零售商:负责向消费者出售产品。他们所扮演的角色是向PSP发出购买请求、向消费者传回需要认证的信息和交付商品等。
* 支付业务提供商(PSP):控制消费者、内容提供商/零售商和TTP之间的交易流。消费者可以在PSP处登记,避免将诸如信用卡帐号或手机后付费帐号等信息重复输入手机。PSP可能是网络运营商、银行、信用卡公司或者其他付费业务提供商。
* 移动运营商:为支付业务提供商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提供平台,同时担当了一个可信的第三方的角色,负责对支付业务提供商和消费者之间的身份进行监督。
图2-2 移动支付业务价值链
移动支付业务全球开展不是很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移动运营商没有处理好和价值链上内容提供商/零售商以及支付业务提供商的关系,导致内容提供商/零售商和支付业务提供商在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上用户消费习惯和对安全性的担忧,使得移动支付业务全球开展不顺。
NTTDoCoMo在和支付业务提供商的合作上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注资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团,获得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的一部分股份,通过控股的方式和支付业务提供商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这样做,加大了对移动支付业务的掌控力度,从而非常有利于手机钱包业务的开展和推广。
3、未来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方向
从日本移动支付业务的开展情况来看,未来移动支付业务将呈现以下两个发展方向:
(1) 近距离非接触通信技术将成为移动支付业务的主流技术
日本FeliCa IC卡技术在移动支付业务中的应用已经初见成效。FeliCa IC卡技术由于能够极大的方便用户操作,因而有利于培养用户使用移动支付业务消费的习惯。可以预见,未来近距离非接触通信技术将成为未来移动支付业务的主流技术。
近距离非接触通信技术在移动支付业务中的应用,也相应带来一些问题,如终端价格相对较高、可选择终端种类不多,从而限制了大众用户的使用;内容提供商/零售商需要额外投资购买安装特殊阅读器等。由于受到这些阻碍因素的限制,NTTDoCoMo预期未来一两年内移动支付业务将不会为其收入的增长带来大的影响,因此只在其高端FOMA UnitName="g"SourceValue="3"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NumberType="1"TCSC="0" w:st="on">3G手机上安装FeliCa 芯片,小范围推广具有FeliCa功能的手机。
未来需要成本更低、更具开放性的近距离非接触通信技术应用到移动支付业务中来,惟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全球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
(2) 价值链上各环节更有效的合作关系
我们认为,NTTDoCoMo的这种通过注资控股掌控金融机构的合作方式,只是一种在移动支付业务初期促进发展的权宜之计,不适用于未来形成规模效应的移动支付业务价值链上的合作关系。随着用户需求的增大,只有一家金融机构合作提供业务将成为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瓶颈。如果想联合多家金融机构提供业务,再采取这种注资控股的方式就不可取了,一来成本过高,二来将会违反政府对反垄断的相关规定。
但在当前,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初期,用户对该业务的需求不足,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NTTDoCoMo采取的这种价值链合作模式,符合日本国情,能够调动支付业务提供商的积极性,对初期发展非常有利。这一阶段对于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运营商来说是不可以逾越的,各运营商应该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价值链合作模式,调动价值链上各环节尤其是支付业务提供商的积极性。
随着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更有效的价值链合作关系、利益分成模式以及运营商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等都是需要根据实际发展所要探讨的问题。预计未来,随着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大,规模效应将逐渐形成,会有更多的内容提供商/零售商和支付业务提供商的积极性将会极大地调动起来,将会主动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未来需要价值链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如何调动这些提供商的积极性问题,而是,如何最大的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实现价值链上各方的共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买表看哪几个方面 的文章

 

随机推荐